①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全文
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憶江南
②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單元內容有哪些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單元內容有:
第一課、《古詩詞三首》
1、《獨坐敬亭山》
我國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於天寶十二年秋遊安徽省宣州時所作。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詩中描繪了鳥盡雲去,只有敬亭山與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詩表現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後,心情郁悶,到敬亭山尋求慰藉的孤單寂寞的心情。
2、《望洞庭》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
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
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3、《憶江南》
是唐代詩人自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喚起人們對江南絢麗春色的嚮往,反問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詩,更真切有力地表達了對江南的眷戀之情。
第二課、《桂林山水》(全文要求背誦)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本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最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作者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第三課、《記金華的雙龍洞》(全文要求背誦)
本文按游覽順序,依次寫了游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游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寫了路上的景色明艷、溪流歡唱,外洞的寬敞,內外洞連接處孔隙的窄小,內洞的「黑、奇、大」,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輪美奐,令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慾望。
第四課、《七月的天山》
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遊人最理想的地方;接著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後作者抒發了對天山美景的贊美之情。
③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是什麼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是《古詩詞三首》,分別是《四時田園雜興》、《宿新市徐公店》、《清平樂•村居》。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譯:初夏時節,金黃的梅子掛滿枝頭,杏子也變得鮮亮飽滿,田裡麥穗揚著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盡正在結籽。白天變長了,大家都在田間忙碌,籬落邊無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④ 四年級下冊第一課是什麼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作者介紹: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南宋著名文學家、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又作「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主要作品:《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舟過安仁》等。
主題:
《宿新市徐公店》描寫了清新美麗田園春光和兒童在菜花地邊追逐黃蝶的生動畫面。詩篇洋溢著濃烈的鄉村生活情趣,表達了詩人對美麗田園春色的贊美和對鄉村兒童的喜愛以及對鄉村生活的嚮往之情。
譯文:
稀稀疏疏的籬笆旁,一條鄉間小路伸向遠方。客店旁的樹還未形成濃密的綠蔭,樹枝上綻出嫩綠的新葉,迎著春光生長。忽有幾個兒童嬉笑著跑來,追捕兩三隻飛的黃蝴蝶,卻見蝴蝶飛入黃燦燦的菜花叢中,怎麼也找不到了。
註解:
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縣北。
②疏疏(shū):稀疏。
③陰:樹蔭。
④走:這里是跑的意思。
鑒賞:
①前兩句是純景物的靜態描寫。寬廣的籬落與窄小的一徑相對照,稀稀疏疏與綿綿長長相對照,互相映襯,突出了農村的清新與寧靜。路旁,樹葉剛剛長出,展示出農村自然、樸素的風貌。通過對春末夏初季節交替時景色的描寫,展現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
②後兩句描繪了兒童捕蝶時的歡樂場面。「急走」和「追」這兩個動詞,寫出了兒童的天真爛漫,極富童趣。而黃蝶更加頑皮,它置身於黃色的菜花之中,讓人無法找到。全詩至此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無窮的想像和回味的空間。
《四時田園雜興》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作者介紹:
范成大,字至能,號稱石湖居士。南宋詩人。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著有《石湖集》《吳船錄》等。主要作品:《夏日田園雜興》《喜晴》《賣痴呆詞》等。
主題: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這首詩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等描寫初夏農村的自然景色及農人緊張的勞動氣氛,表現了詩人對田園風光的熱愛之情。
譯文:
初夏時節,金黃的梅子掛滿枝頭,杏子也變得鮮亮飽滿,格外誘人。田裡麥花已雪白,油菜花卻謝了,顯得稀稀落落。白天變長了,路邊的籬笆在夏日映照下,沒有行人經過,一切都是那樣安靜,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註解:
①雜(zá)興:隨興而寫的詩,「興」這里讀xìng。
②肥:詩中指杏花落後,杏兒越來越大,越來越肥。
③蛺(jiá)蝶:蝴蝶的一種。
鑒賞:
①前兩句詩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突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色彩鮮麗,寫出了田園之美。
②農民或忙於農事,或正在午間休息,顯得村中平和寧靜。晝長人稀,蜓飛蝶舞,以動襯靜。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做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主要作品:《青玉案·元夕》《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
主題:
《清平樂·村居》這首小令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生活畫面,詞人把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態描寫的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達了作者對幸福和諧、安居樂業的鄉村生活的欣賞和贊美之情。
⑤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銷簡(精選9篇)
四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三首詩詞都描述了祖國的山山水水,表現了是人對山水的熱愛,寄情於山水的思想感情。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歡迎大家參考!
《古詩詞三首》課文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憶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鄉下人家,雖然住著小小的房屋,但總愛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種南瓜,或種絲瓜,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án)。當花兒落了的時候,藤上便結出了青的、紅的瓜,它們一個個掛在房前,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shì),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兒株花,芍(sháo)葯,風仙,雞冠(guān)花,大理菊,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還有些人家,在屋後種幾虧派褲十枝竹,綠的葉,青的竿,投下一片綠綠的濃陰。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裡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裡探出頭來。
雞,鄉下人家照例總要養幾只的。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群小鳴,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他們的屋後倘若有一條小河,那麼在石橋旁邊,在綠樹陰下,會見到一群鴨子,游戲水中,不時地把頭扎到水下去覓食。即使附近的石頭上有婦女在搗(dǎo)衣,它們也從不吃驚。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會瞧見鄉下人家吃晚飯的情景。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xié)的田園風景畫。
秋天到了,紡織娘寄住在他們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靜的夜裡,它們便唱起歌來:「織,織,織,織呀!織,織,織,織呀!」那歌聲真好聽,賽過催眠曲,讓那些辛苦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進入夢鄉。
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羨岩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日積月累一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辛棄疾)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
日積月累二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日積月累三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
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春霧風,夏霧晴,秋霧陰,冬霧雪。
日積月累四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圍魏救趙聲東擊西
四面楚歌腹背受敵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兵貴神速突然襲擊神出鬼沒所向無敵
日積月累五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
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
我的一生始終保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接受,也
不是在於爭取。(巴金)
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愛因斯坦)
日積月累六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王駕)
獨處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白居易)
日積月累七
雄心壯志堅定不移堅韌不拔自強不息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持之以恆全力以赴
知難而進無堅不摧知難而退碌碌無為
一曝十寒寸進尺退有始無終半途而廢
日積月累八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早開的紅梅——一枝獨秀
砌牆的石頭——後來居上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生命,很重要,也很短暫。一個人只能擁有一次生命,我們不能盲目地浪費它,要更加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不能做危險的事情。
可是,每當我聽見那刺耳尖銳的剎車聲,那鮮紅恐怖的血色,那慌亂的人群,一個鮮活的生命離開了這個世界,沒有一絲一毫的停留......
事情發生在星期六,在上英語補習班的路上親眼目睹了一場悲劇——車禍。一個小男孩在馬路上跑著,家長在後面追著,是如此快樂,在我正在享受著這親情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輛車飛馳而過,那個學生被撞出了幾十米遠倒在地上。家長急得連忙打120,不久救護車來了,醫生當場測出孩子已經死亡,家長痛哭起來,而司機坐在路沿上,不停地抽煙,用憂郁的眼神看著孩子的屍體......
看到這我加快了腳步心想:如果人人都多一點自我保護的能力,那世界上還會有多少生命的鮮花在燦爛的開放。曾經我在紅燈前徘徊,是不是走過去,節省時間。曾經我在河邊猶豫,是不是跳下去,暢游一番......
面對危險,生命是那麼的脆弱,面對危險,我們是如此的無力可面對危險,我們卻不是無事可做,只要小心謹慎,危險也會擦肩而過。
生命只有一次,學會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做一個有價值的人,讓自己活的'更加多姿多彩。
人們似乎認為觀賞植物都是能開出艷麗的花朵,而我卻不是這樣想。因為,我家的綠蘿就不開花,但我卻非常喜愛它。你看,它的葉子是深綠色的,亮閃閃得似乎要出油,形狀像個桃子。
它們每隔五厘米,就長出一片葉子,它的莖很長,好像女孩子們穿著的連衣裙,飄垂在花架上,那美麗的裙落在地上,大約有兩米長呢!多美麗啊!而且在每長出一片葉子的後面,便長出一個小芽///,顏色微黃,只要你把小芽和葉子一起揪下來栽到花盆裡,就又可以長一棵了。它還可以長出新的芽來,真有趣!我非常喜歡它,每天早晚都去看它。有時我在晚上學習累的時候,眼睛睜不開了,總想打瞌睡。但只要看看它,那綠油油的葉子和那一長串「衣裙」,頓時我的眼睛就會解除疲倦,精神又來了,然後我又能繼續學習。
我家的綠蘿就是這樣的惹人喜愛......我真喜愛我家的綠蘿呀!
《中彩那天》一課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孩子們也同樣對這篇課文興趣濃厚。我在課堂上先提出問題:一般人中彩後的反應是什麼?而父親的反應又是如何呢――父親神情嚴肅。把我趕下車。父親怎麼會有如此反常的舉動呢?他們馬上從課文的第8自然段找到了
答案:因為中彩的彩票是父親幫庫伯稍的。我引導學生想像:此時的父親心裡可能在想什麼呢?孩子們有的說:我怎麼這么倒霉,中彩的怎麼不是我那張呢?有的說:這輛車不是我的,我不應該要??而後,我讓學生看事情的結果是什麼。接下來,又聯系前面課文中介紹的我的家庭狀況及父親的心願感受父親的偉大。回憶著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我在想:如果在學生理解了第8自然段,知道中彩的是庫伯的彩票後,就讓他們聯系前面我的家庭狀況及父親的願望體會父親當時是多麼想得到這輛車啊,而且他也試圖將車據為己有。在這樣的矛盾中,父親依然選擇了將車還給庫伯,品質是多麼可貴。學生在這樣的對比中,就會強烈的感受到這一點。這樣的話,理解開頭和結尾這兩句話就很容易了。
組織學生緊緊圍繞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展開討論學習,談自己的感受,體會年輕人自尊的人格。
給學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傑克遜大叔的那段對話。學生首先談對這段話的體會。教師在學生談體會時,發現學生僅僅停留在體會這幾句話,教師和學生展開了對話:「看來哈默這時並不是很餓。」一石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學生紛紛從前後找到一些語句來反駁老師:如前面的「臉色蒼白、骨瘦如柴」後面的「狼吞虎咽」等。巧妙的引導讓學生能聯系全文來讀書,思考,加深了對哈默自尊的體會。這時,老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走近哈默,體會他在這個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過程。但是這一步只停留在個別孩子的回答上,沒有給更多的孩子思考想像的時間。即使這樣,再讓學生讀書,學生也都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把聲音讀得堅定了。而是努力把自己當作哈默,讀出自己的體會,聲調不再像剛才那麼高昂,低沉的語氣反而更顯自然,哈默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堅定的語氣表達,而是用自己的心去體會。
其實,傑克遜大叔的話的理解是一個難點,「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理解這句話時,結合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和自己的生活體驗來談,學生的體會會更深,資料的運用也更恰當合理。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我用圖片和影像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畫面,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並通過讀表現出來;接著再品讀、評讀、誦讀?
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朗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感悟美、體驗美。但在課堂中,除了品析、朗讀外,如果採用多種的教學手段,如畫畫、吟詩、頌美文??能更好地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大自然的美。
我愛讀書
我愛讀書,因為讀書會給我帶來無限的樂趣和豐富的知識。大千世界書海茫茫,相比之下,我讀的書不算多,但種類卻非常豐富,有:小說類、天文類、地理類、童話類、科幻類、歷史類、名著類······總而言之,我讀過的書數不勝數。
在我讀過的書裡面,總有讀頭不讀尾的書,比如:讀了《夏日歷險》,就會丟下《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讀了《海底兩萬里》,就會丟下似懂非懂的《中國歷史》。雖然如此,但也有很多簡短而語句精妙的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有些長篇大論、無病而呻吟的書讀過後,我會慢慢的忘記其中的一部分。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書— —《永遠講不完的故事》,這是一本外國名著。內容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在書店裡偷了一本書,這本書里的幻想王國正在毀滅,天真女皇生命垂危,只有現實世界的人給天真女皇重新起一個名字,幻想王國才能得救,於是小男孩開始了險象環生的冒險,他拯救了幻想王國,得到了很多人的吹捧,慢慢的驕傲起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這道理讓我終身受益,也就是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不能自滿自大。
在家裡,我讀書時非常入迷,可以說我寧願不吃飯、不睡覺也要把書看,媽媽說我一看起書來就廢寢忘食。去書店挑書,我總是挑一大堆書,但是,這畢竟滿足不了我。我睡覺時看書,看到半夜也不困,媽媽叫我睡覺,我還是偷偷的看,平時也擠出很多時間看書,就這樣,用不了幾天,幾本書就看完了,雖然我讀的有些快,但是我還是能從書中吸取精華,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讀書的好處有很多,首先,可以了解到許多課外知識;其次,可以增長見識;其三,能陶冶情操;其四,能豐富想像力;其五,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只有讀書多了,才能讓我們變得勤學好問;知識面廣了,我們的素質也就提高了,所以我希望大家讀好書、多讀書、愛讀書,與書成為好朋友。
;⑥ 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書上第一課的內容是什麼
第一課是《古詩三首》.分別是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劉禹錫的《望洞庭》,白居易的詞《憶江南》
一、古詩詞三首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意指詩人賞景很投入,進到了天人合一,景人合一的境界.)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意為詩人把山,湖,景,情融為一體)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意指:作者游江南,因江南的景色很美,所以留戀江南,這么好的美景能不回憶嗎?
總之:寫的都是景色很美,美到融入其中,美到游後有無限的回憶.
⑦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是什麼
1 古詩詞三首教學目標:1.學會「亭、庭、譚、螺、諳」五個生字,理解詩中詞語意思。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和《望洞庭》。3.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教學重點:品味背誦詩句,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意。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教學課時:三課時第一課時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1「同學們,唐朝有一位大詩人,他喜歡遊山玩水,幾乎游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人稱『遊仙』;他還喜歡喝酒,人稱『酒仙』;他最喜歡的是寫詩,流傳至今的詩作將近千首,人稱『詩仙』。他是誰呢?」(學生:李白)2李白一生詩作無數,你會背誦哪些呢?隨著學生的背誦,引導學生說說這首詩帶給我們一個怎樣的李白。如:《贈汪倫》寫的是有情有義的李白,《靜夜思》是鄉愁滿懷的李白,而《望廬山瀑布》中的李白則是浪漫悠閑的……3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自幼敏悟好學,曾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他一生負志漫遊,吟詩四方,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文學成就:唐代偉大詩人,是繼屈原之後我國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並稱「李杜」。主要作品:《將進酒》《蜀道難》《望廬山瀑布》《靜夜思》等。(教學分析:讀文貴入境,入境始與親。本課的導入,從作者入手,使學生知道李白是個非常豐滿的人物,這樣既鞏固了所學,又豐富了對李白的認識,也為學習李白的新詩《獨坐敬亭山》定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調。)二、初識「孤獨」1讀題,解題。(1)教師:誰知道敬亭山?(講解:很多大詩人都去過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詩篇,所以後來又叫做「詩山」。———讓學生理解「江南詩山」的由來。)(2)教師:敬亭山前面有獨坐,你覺得應該帶著什麼感情去讀呢?(感受「獨坐」,指導讀出孤獨。)2讀詩歌。
(1)自由練讀。(2)指名讀。(3)齊讀。(4)質疑。教師:李白為什麼要寫這首詩?他寫這首詩想告訴我們什麼?讓我們走進《獨坐敬亭山》。(教學分析:這首古詩的題眼就是「獨」。所以,學習這首古詩,應緊緊抓住「獨」字,一步一步去深入體會作者那份孤獨寂寞之情。本環節,首先通過交流大概了解敬亭山的知識,接著讓學生用「獨」組詞,從而理解詩題的意思。繼而利用多種讀的方式,讓學生讀熟,進而質疑,激發閱讀期待。)三、走進「孤獨」1找:詩句里描寫李白一個人看敬亭山的場景,哪些詞語告訴你只有李白一個人呢?一句一句地讀,一個一個地畫。2交流:(1)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抓「飛盡」「獨去」,體會滿山不見一隻鳥,不聞一絲鳥鳴;遼闊的天空不見一朵白雲……此時的孤獨、死寂……(2)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教師:此時在李白的眼裡有什麼?(敬亭山)3體會孤獨。(1)學生齊讀前兩句。教師:在自然界中,鳥飛雲走是很正常的,為什麼這時候在李白眼裡卻越發讓他感到孤獨了呢?學生交流。(2)課件介紹背景:李白少年時就博覽群書,以才學聞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寫這首詩時正被權貴迫害,長期流落他鄉,飽嘗了人間的辛酸,世態的炎涼。4配樂,教師范讀,學生齊讀。5寫話練習:(1)李白深情地看著敬亭山,輕輕地說:(2)敬亭山深情地看著李白,輕輕地說:學生寫,教師巡視,然後全班交流。(教學分析:「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這兩句詩中寫鳥飛雲去,只有李白孤獨一人坐在敬亭山上,在對比中越發顯出作者的「獨」。「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此時李白的眼裡只有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此時能懂李白。教師適時補充背景資料,拉近了學生與詩人之間的時空距離,此時進行一個寫話練習,讓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真正觸摸到李白那孤寂的心靈。)四、拓展補充出示《秋浦歌》。1自由讀,感受李白。教師:這首詩展示的又是一個怎樣的李白呢?學生讀。齊讀,指名讀。2交流。教師:這是一個怎樣的李白呢?(孤獨,哀愁……)對這個孤獨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嗎?哪些人會想著他?
教師小結:李白啊李白啊,你不孤獨!再次吟誦《獨坐敬亭山》。(教學分析:《獨坐敬亭山》這首詩表達詩人遭貶流放後的孤寂、愁楚。在教學結束時,補充李白晚年的作品《秋浦歌》,以詩解詩,引領學生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孤寂心情。這里運用對比的教學方法:同一詩人,同一主題對比。以李白詩導入教學,又以李白詩結束教學,首尾呼應,結構精緻,給課堂教學畫上完整的句號。)第二課時一、學習《望洞庭》1學生根據古詩學習方法自學古詩。2小組交流體會。3集體交流,不夠具體的地方互相進行補充。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省)人,貞元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文學成就: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與柳宗元、白居易交遊、唱和,並稱為「劉柳」與「劉白」。主要作品:《烏衣巷》《秋詞》《陋室銘》等。全詩大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湖上沒有一點風,水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過的銅鏡,遠遠望去,那君山就像一個放在白銀盤里的青螺。二、感悟詩境1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2反饋:第一、二句詩中分別把什麼比作什麼?(把平靜無風的水潭比作未磨光的銅鏡)3教師追問:詩中還把洞庭湖比作什麼?(比作白銀盤)4教師小結,齊讀古詩。三、疑難探究,深入領會1詩人為什麼稱洞庭湖為「潭面」?說「潭面」,是因為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說成是小小的水潭,表現了作者十分廣闊的胸懷。2這兩句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什麼?這兩句詩中作者以奇特的想像、准確的比喻,描繪了洞庭湖山水風光。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銀白色的盤子,將洞庭湖的君山比喻成一隻小小的青螺。突出表現了洞庭湖山水和諧之美。3「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具體說說運用這一修辭手法的好處?這一詩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銀白色的盤子」,將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隻小小的「青螺」。銀白色的盤子里擺放著一隻小小的青螺,顯得小巧玲瓏,十分精緻,又和月光籠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稱,顯得格外美麗。
四、課堂練習1教師范讀,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節奏。2學生採用多種形式誦讀直至熟讀成誦。3練習說話:結合插圖,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4寫字指導,強調「螺」的結構。五、作業1背誦兩首古詩。2課後搜集整理描寫山水景色的古詩進行閱讀,開展古詩閱讀交流會。第三課時一、創設意境,釋題入情1導入:誦讀有關贊江南的詩文佳句。2揭題: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與「春」有關的文章———《憶江南》。(1)簡介詩人——白居易。作者簡介: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太原(今屬山西)人。擔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後,蘇杭的秀麗風景給他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回到北方以後寫了不少懷念舊游的作品。文學成就: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文學家,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主要作品:《賣炭翁》《暮江吟》《長恨歌》《琵琶行》等。(2)播放江南春景圖,用詞贊江南。(3)師生交流詩人創作的背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在蘇杭為官,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多年以後,他對江南依然魂牽夢繞,六十七歲那年,寫下了一組絕唱——《憶江南》。二、品詞賞句,想像悟情「憶」是什麼意思?(回憶、思念)(一)憶景1詩人憶的是江南的什麼呢?(1)「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說說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麼)。指導朗讀。(2)紅與綠的映襯之美,又該如何描繪?春天百花盛開,太陽出來了,使鮮艷的江花更紅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綠,而燦爛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這紅與綠相互映襯,使紅的更紅,綠的更綠。(3)「風景舊曾諳」理解「諳」與「曾」的含義。2想像說話:曾經,詩人在這迷人的江畔做過什麼?3於是,詩人忍不住贊美:江南——好。(二)憶人1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2詩人憶的僅僅是江南的景嗎?出示資料: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當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後來,他生病了,不得不卸任蘇州刺史一職,在他離任回洛陽時,蘇州的人們捨不得他走,都哭著為他送別。他的好友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憶的還是什麼?(江南的人)(三)濃濃的江南情一個憶字勾起了詩人對江南的深深思念,於是他又寫其二和其三,我們一起來賞讀一下。其二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其三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三、回歸生活,珍惜現在1補充句子:詩人慶幸。(慶幸曾經去過江南,為江南的百姓做過許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2總結: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只要擁有時懂得珍惜,那麼,離別也是歡喜的揮手,回憶更是美麗的幸福。同學們,讓我們珍惜與同學的相識、珍惜與朋友的相知、珍惜與親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讓痛苦與後悔遠離過去,讓幸福與甜蜜永隨回憶。這一課的教學,我只是想改變傳統的「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進行一些古詩詞教學方面的嘗試,沒想到會收到這么好的效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被學生的激情感染著,我不僅為與學生一起欣賞這些篇佳作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更為學生在課堂中的出色表現而感到高興。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感觸頗深:1.對於語文教學,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感受作品的美,引導學生走進作者豐富的情感世界,去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從而凸現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的價值取向。2.多讀多品,讀出情義,品出意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范讀作用。當朗讀成誦時,仍不忘提醒學生注意語氣與語調的把握,《獨坐敬亭山》讀出詩人與敬亭山的寂寞孤獨;《望洞庭》讀出月色籠罩下的洞庭湖的寧靜;《憶江南》讀出對江南春景的贊美與熱愛。朗讀與理解詞語、詩句的意思相結合,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詩與畫相融,在讀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大膽的想像。3.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轉變教師自身的教育觀念是前提。有的教師說:「我也想進行教學嘗試與改革,可是我的學生素質太差,跟不上。既費事又耽誤時間,還不如按老一套進行來得穩當。」作為教師,要相信自己的學生。其實,學生是很棒的,關鍵是看我們教師如何去引導學生,要放手發動學生去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
5
網路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
1 古詩詞三首
教學目標:
1.學會「亭、庭、譚、螺、諳」五個生字,理解詩中詞語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教學重點:
第 1 頁
品味背誦詩句,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意。
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⑧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古詩詞三首課文
四年級語文老師在教學第一課《古詩詞三首》時,要引導學生讀懂這三首古詩詞,感悟每首詩/詞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手法。我在此整理了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古詩詞三首》課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獨坐敬亭山①》
[唐]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②。
相看兩不厭③,
只有敬亭山。
注釋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閑:形容雲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
③厭:滿足。
《望洞庭①》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②,
潭面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④。
注釋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諧,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憶江南①》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②。
是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③。
能不憶江南?
注釋
①憶江南:詞牌名。原題下有詞三首,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諳:熟悉。
③藍:一種植物,葉藍綠色,可提取青藍色染料。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這首五絕作於天寶十二載(753)秋遊宣州時,距他被迫於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已有整整十年時間了。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前二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孤獨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想,並且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觀望之久,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詩的下半運用擬人手法寫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鳥飛雲去之後,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願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雲去又何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靜”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於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無怪乎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誇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詞人青少年時期就曾旅居江南,中年又先後在杭州、蘇州等地做過刺史(州的長官),江南的美麗風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戀戀不能忘懷。晚年在北方,他寫過不少懷念江南的詩歌,《憶江南》詞三首就是其中廣為傳誦的一組。它們約作於文宗開成三年(838)前後,當時詞人66歲左右,正以太子少傅分司洛陽(領乾薪在洛陽養老)。這里所錄,是組詞的第一首,也是寫得最精彩的一首。
舊曾諳,過去曾經飽覽。諳,熱悉。江花,江邊的鮮花。藍,植物名,種類很多,葉子可用來製作青綠色的染料。
“日出”兩句,線條粗獷明快,設色鮮艷濃烈,凸現了春和景明時的江花江水,有彩版畫的藝術效果。
⑨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一課句意思意思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分別是《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意思如下: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譯文:
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雲也不願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倆誰也不會覺得厭煩.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高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
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憶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注釋:
①諳:熟悉
②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③藍:藍草,葉子可以提煉藍色的染料.這里用藍草的顏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譯文:
江南是個好地方,那裡的風景我熟悉.日出時,江中的滾浪比火還紅艷,春天裡,一江綠水彷彿被藍草浸染.怎能讓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⑩ s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一課種子
《種子》是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的第一課,課文開始講同學們交的樹種都挺多。這些樹種“有淺黃的,還有豆綠色的”,是從顏色上說種子不成熟。我在此整理了s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一課種子,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講桌上堆放著洋槐(huái)樹籽(zǐ),有淺黃色的,有豆綠色的,還有紫紅色的……籽粒里摻(chān)雜著莢皮和角柄。雖然這些樹籽不太起眼,但畢竟是孩子們用一雙蠢世雙小手撿來的,是他們的勞動成果,更何況他們每個人採的樹種還挺多呢!我掃視了全班同學一眼,准備說點兒什麼……
這時,走上來一個小女孩兒。她穿著一身素雅的秋裝,顯得落落大方,又略帶羞澀(sè)。小女孩兒走到我跟前,沖我抿(mǐn)嘴一笑,低下頭,把手伸進褲兜(dōu)里。
“怎麼,沒採到?”我問。
“沒檔旁不,可是沒有他們那麼多。”她的臉刷地紅了,撩(liāo)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慚愧地站在那兒。
“那,你採的呢?”我又問。
她從兜里掏出一個小葫蘆,又從兜枯橡里掏出一張紙,在桌子上展平,然後凝望著那小葫蘆的嘴兒,小心翼翼地往外抖。一顆,兩顆,三顆……我看著她倒出來的樹種,不由得心裡一動。那種子一般大小,有如飽滿的黑豆,每一顆都閃著烏亮的光澤。
我想她一定是用那雙小手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樹種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閃閃發光!我被一顆虔(qián)誠的童心感染了,心裡充滿溫暖。望著她那俊(jùn)秀的臉頰(jiá)、專注的神情,我彷彿看見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棵棵洋槐樹正在茁壯成長,為遼闊的大地撐起一柄柄綠色的大傘。
“就這么一點兒。”她搖晃一下小葫蘆,抬起頭來。我們的目光正好相遇。我笑著點點頭。她害羞地一笑,輕輕掠了一下額前烏黑的短發,拿著小葫蘆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我掃視了一下全班同學,發現幾十雙眼睛都在注視著那白紙上不多的洋槐樹籽。我小心翼翼地把這些樹籽包起來,唯恐丟失一顆。
教學目標:
1、從小女孩交樹種、推想她撿樹種的具體描述中,體會小女孩做事認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贊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情細致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認識“槐、摻、澀、撩、俊”等5個生字,會寫“摻、澀、褲、兜、愧、俊、撐、掠、惟、恐”等詞語,並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教學重點:
從小女孩交樹種、推想她撿樹種的具體描述中,體會小女孩做事認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贊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情細致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根據文章內容給文章分段,並能簡單說說段落大意。
教學重點: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在語言環境中理解、體會新詞。
教學准備:
演示文稿(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明確本單元學習任務
1、導語:今天,我們開始新學期第一個單元的學習,在這個單元,我們將讀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還要掌握哪些讀懂課文的本領呢?讓我們一起打開書,讀一讀“單元導讀”吧!
2、學生自主讀“單元導讀”。
3、交流體會。
4、引導學生提煉學習目標。(1)學會體會情感的方法。(2)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談話引入
1、板書課題,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種子嗎?看看這兩包樹種,說說有什麼不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一課《種子》。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提醒學生藉助拼音把字音讀准,把句子讀通順。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學習生字、新詞
1、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
2、讀准生字字音,認清字形,同桌合作識字。
3、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教師針對學生容易讀錯和認錯的字作適當指導。
4、認讀詞語,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摻雜羞澀慚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練習朗讀,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1、根據投影出示的內容,練習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用歸並自然段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據下面的意思把課文分成三段。
(1)望著交上來的樹種,我想說點什麼。
(2)小女孩交的樹種不多,卻是經過精心挑選的。
(3)“我”深受感動。
各組討論後,在全班匯報。各組派代表發言,如果有意見分歧,老師可以適當點撥:先找出重點段,即哪幾個自然段是描寫小女孩交樹種的?讓同學再討論。
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將課文分為三段。
第一段是課文的第1自然段,寫每個同學交來的樹種都挺多,我想說點什麼。
第二段是課文的第2~8自然段,寫班上一個女孩交的樹種不多,卻是經過精心挑選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寫“我”和全班同學深受感動。
六、練習朗讀課文
1、輪讀
2、自由練讀
3、同桌互讀
七、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把學會的新詞放入“詞語花籃”。
2、繼續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從小女孩交樹種、推想她撿樹種的具體描述中,體會小女孩做事認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贊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情細致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從小女孩交樹種、推想她撿樹種的具體描述中,體會小女孩做事認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贊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情細致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復習導入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種子》這一課主要寫了什麼事?
2、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段,說說讀懂了什麼?
(2)見到同學們交上來很多樹種,我准備說點什麼,老師會說什麼呢?為什麼?
經過教師的啟發引導,使學生明白:因為“講桌上堆放的洋槐樹籽有淺黃的,甚至還有豆綠的。籽粒里摻雜著莢皮和角柄。”“淺黃”、“豆綠”什麼意思?說明從顏色上看出種子不成熟,不飽滿。
“摻雜著莢皮和角柄”寫出了從成色上看不純,雜質多。一些同學只追求上交的樹種的數量,而不注意質量。
2、學習第2—8自然段。
(1)默讀,思考:小女孩交的樹種和大家的有什麼不同?
(2)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從書中找出描寫小女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談談你的感受,同學邊說教師邊板書:
外貌:略帶羞澀、低下頭(感到愧疚)臉刷地紅了站著(深深自責)
動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認真專注)
樹種:一般大小、飽滿、烏黑光澤(精心挑選)
(3)你們喜歡這位小女孩嗎?為什麼?有感情地朗讀。
(4)為什麼小女孩的種子少,卻令我很感動?用“因為……所以……”說說。
3、學習最後一段
(1)有感情地朗讀。
(2)說說從全班同學的神態和那位老師的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三、積累語言
1、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多讀幾遍。
四、鞏固生字、新詞,指導書寫
1、讀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2.指導書寫。
五、總結全文,深化體會
如果你是這個班集里的一員,你會對小女孩說些什麼?
六、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識字。根據課後提示,整體和單字出現。
課件使用目的:幫助老師進行識字教學和檢測。
2.寫字。每個字需要出示筆順。
課件使用目的:幫助老師進行寫字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筆順規則。
3.要求掌握的詞語:羞澀、褲子、慚愧、掠一下、唯恐、掃視、落落大方、凝望。
課件使用目的:掌握詞語,加強積累。
4.第一自然段“講桌上堆放著楊槐樹籽,有淺黃色的,有豆綠色的,還有紫紅色的……籽粒里摻雜著莢皮和角柄。”
課件使用目的:通過描寫種子的句子展示孩子們的勞動成果,也為下文做鋪墊。
5.第六段描寫種子的句子“那種子一般大小,有如飽滿的黑豆,每一顆都閃亮著烏亮的光澤。”
課件使用目的:小女孩交上來的樹種,品質上乘,與上文的種子形成對比。
6.課文中的重點語句:
·小女孩兒走到我跟前,沖我抿嘴一笑,低下頭,把手伸進褲兜里。
·她從兜里掏出一個小葫蘆,又從兜里掏出一張紙,在桌上展平,然後凝望著那小葫蘆的嘴兒,小心翼翼地往外抖。
·她搖晃一下葫蘆,抬起頭來。
課件使用目的:通過小女孩兒的動作描寫,表現她的心情(她有些不好意思,感到愧疚,甚至因為採得不如同學多兒深深自責。)。
7.抿嘴一笑;臉刷地紅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小心翼翼;害羞地一笑……
課件使用目的:通過小女孩兒的神態描寫,表現她的心情(她有些不好意思,感到愧疚,甚至因為採得不如同學多兒深深自責。)。
8.·“不,可是沒有他們那麼多。”
·“就這么一點兒。”
課件使用目的:通過小女孩兒的語言描寫,表現她的心情(她有些不好意思,感到愧疚,甚至因為採得不如同學多兒深深自責)。
9.課文插圖,其他表現小女孩神態、外貌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