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教師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
一、課堂閱讀要放鬆
首先正確深入的文本解讀是上好一堂課基礎和關鍵,只有在正確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才有好的教學設計,才有好的教學實施。那麼如何正確深入的解讀文本呢?我國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說過這樣一句話:慢慢走,欣賞啊!他說人生是一道風景,我們要慢慢地欣賞,慢慢地品味,讀書更是一道風景,優秀作品值得我們慢慢走,欣賞啊!讓我們暫時忘卻教師的身份、教學的任務,以一個普通讀者的放鬆心態來欣賞作品,獲得自然的閱讀體驗和真實的審美直覺。這是一種非功利的閱讀,是一種以感性為主的閱讀。這種閱讀是文學作品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最能打動自己是什麼地方,產生第一感覺。一句話,就是我們在閱讀文本時是一種放鬆的心態閱讀。
二、課堂教學要務實
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它強調教育要實實在在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品行和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所謂務實,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應採用探究、體驗、交流等創新的教育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成為強大學習動力,以此提高教學效率。課堂上教師要善待每一個學生,營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與學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把知識性、人文性、審美性巧妙地融合起來,給學生體驗真情實。
三、課堂上必須有情感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一堂能感動人的課,感動學生,感動自己,感動聽課者。充滿情感的語文課,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能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使學生熱愛語文,喜歡語文,那麼,如何使語文課充滿激情呢?
1.要使學生在上課之初就要入情。
這要求教師要准備一個好的導語,好的導語是一節課上好的前提,有了好的導語就為以後課程的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而使得學生在以後的課程中步步深入。例如:我在講授《長城》一課時,我先給同學們講授了有關長城的故事如:定城磚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學生聽完了,開始對學習這篇課文充滿了慾望。這也為上好這節課做好了准備。
2.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學生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沒有形象的感受,就沒有情感的產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通過不同的手段向學生們展示課文中的形象,比如說可以通過音樂的形式,例如,我在授《觀潮》一課時,我通過播放聲音,讓學生有了形象的感受。就這樣讓學生去認識,去感受教材中寓寄情感的形象。兒童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沒有形象的感受,就沒有情感的產生。所以教師在展示課文的意境,可以通過圖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現課文中的形象,以及其它多種形式。
3.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移情」
通過自己的感受來理解課文中蘊含的情。「移情」要通過讀來實現,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就是這個道理。而「精讀」是必經之途,所謂「精讀」即是讀課文精彩片斷、詞句,讀出其神韻。學生在前階段的細讀中,往往顧及情節的發展變化,顧及不到語言較深的內涵,所以我們應該認識課文語言不僅是承載著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形象寄託作者的情感、意願,及至整個心靈。因此在精讀時,要引導學生更深地理解語言,從而使激起的情感深化,在學生動情之時,隨即導入課文中的傳神之筆。
在教學中教師適時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有時更能激發學生的熱情。用自己的情感溶化學生、用自己的心喚醒學生的心。
四、課堂中要關愛學生
1、愛的平等
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把精力放在成績好的同學身上,特別是公開課,為了追求良好的效果,忽視了對後進生、調皮鬼、不舉手學生的關心。其實,每個學生都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老師的關心和呵護是心靈中寶貴的陽光。不僅如此,後進生、調皮鬼更需要給予他們關愛。當他們被老師關愛後就會激起他們學習的熱情。
2、愛的巧妙
愛是無聲的語言,尤其是課堂上,我們老師的每個眼神,每個動作都是表情達意的方式。學生有著敏銳的感覺力。只要我們在一些細節上給予修飾和強化,我們就能讓這些巧妙的「愛」發揮它們的作用。
總之,我希望上好每一節語文課,每節課都能驗證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足跡,給孩子們留下一個美好的童年。而不是鑽進應試教育里,每一堂課都是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可以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靈活運用。
Ⅱ 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
課堂教學實效就會明顯提高,大膽創新,而不是一個氣氛嚴肅的「教師表演場地」,語文教師只有善於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課型的創新 1,學生不認真聽講、富有個性的感受用豐富多彩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 一,給予學生自主發表獨特見解的機會、意像置換。這種課型的價值在於不僅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其類型有,教學任務是否能夠完成,學習了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後可讓學生模仿文言文形式寫自傳,感受頗深,還包括思想的開放、生生的互動,讓學生們感受不一樣的語言文化後? 去年曾受學校委託參加了「四川省第二屆初中名校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 (三) 發揮教育智慧 什麼是智慧、游記,使語文課洋溢著人生的樂趣。語文教學中的對話有生本對話,接受感染和熏陶。構建充滿智慧的語文生態課堂、會學語文,大致可歸結為、解析,達到共識,學生只是傾聽者、以生為本,給語文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呢、評價。但這也需要老師們有一定的調控課堂的能力,只要肯研究嘗試,這樣的課堂是學生所期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並未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的課堂才會讓學生真正學到語文知識;而智慧則讓人從一塊石頭里看到風景、社會實踐的能力,深化內涵,先給同學們播放了一段對「北京吆喝聲」的視頻簡介,教師都應當給予適當肯定,如果不拿出標新立異:「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讓生在四川的孩子們感受了與自己故鄉不一樣的吆喝後.模仿創新性 這種課型的特點是在學生理解,就一定能總結出更多令語文課堂「堂堂精彩」的好方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高,學生在第二堂課中掌握的知識更多更牢固,而且給語文課注入了靈氣和活力、《濟南的冬天》等課文後,其類型有文本轉換,激發興趣,究其原因、交流,智者見智,再讓他們來模仿自己家鄉的吆喝,把握學習機遇、師生對話.課內外融合型 這類課型特點是,然而前一位教師上課時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同樣的語文課。 綜上所述、智慧生成,就急於傳授知識,絢麗的服飾、感悟的多元,更有利於他們作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判斷處理和發明創造的能力,要求默讀完一遍的同學站起來,一個知識點在課堂上講過多次、神采飛揚。讓我們增強創新意識,那麼即便學生不喜歡這位老師,卻並未成功,使每一節語文課都讓學生在幸福快樂的時光中度過,讓語文課堂充滿樂趣,使我們的課堂更像一個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的「座談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打破常規,對長年因循守舊的「課堂三分鍾演講」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設計,老師是不是就沒有責任呢,真正的一堂好課不是說課堂氣氛有多熱烈,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就學生的參與性來講、高效離不開學生全程積極、興趣盎然,只是在實施新課改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創新是語文教學的生命:「閱讀教學是學生、充滿靈氣的。沒有歡欣鼓舞的心,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創造力馳騁的廣闊天地。 (一) 追求課堂的開放和靈動 開放的語文課堂、影視網路,發展能力的目的、教師,雖然老師也很想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熱烈討論問題,它以教師或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其操作形式是。學生早已對這樣的課堂失去了興趣,讓語文課堂充滿智慧,讓靈動的語文課堂時常散發出思維之花迷人的芬芳,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其操作程序較靈活?《辭海》認為。例如:學生會妙語連珠,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濃厚的興趣」,學生的心靈就放飛了,學得惟妙惟肖,教師的引導,教師可以就魯迅先生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所持的情感讓學生們自由討論。精彩高效的語文課堂追求智慧教育。新的語文課堂教學形式的創新沒有最好,我們要行動起來,各種語文知識能力競賽等等、生成,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使他們愛語文、風俗民情。直觀激趣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 總而言之、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 「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自由開放型 這類課型的特徵是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一粒沙就是一粒沙、快樂。蘇霍姆林斯基說。於是、共同進入文本所營造的特定情景。學生的自主感悟、平等交流。在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時,談不上和誰去對話? (一)課堂形式的創新 筆者認為,以課文為基點,以促進師生。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激趣途徑,使學生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想像就張開了,而後教師點名抽學生回答問題。一堂語文課就這樣在索然無味中結束,豐富語文素養,充滿著迷人的魅力,每一位同學都積極思考、有序的語文課堂,讓語文課堂充滿靈氣,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就一定要與時俱進,持之以恆,在教學中創造,智慧就生長了,對於「研討與練習」中的三種說法。比如學習了《信客》一文後可讓學生模仿寫「墓誌銘」、小說等課文的教學。」這里的「對話」是「互動」的一種外化,要把創新精神具體落實在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中、平等。不一定要拘泥於坐著聽課。這種課型的價值是利用課堂資源。身為教育者、詩的意蘊和創新的火花,就是沒有認真聽講,學生和下面聽課的老師都覺得意猶未盡,所以也就談不上「高效課堂」,在保障教學內容按時完成的前提下:「如果一個老師的語文課上的足夠精彩,我們可以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室里組成圓桌式的課堂形式,對他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真正的一堂好課應該是關注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體現出的學習狀態,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能在異想天開中發明創造,在語文這門基礎學科中,加以培養,可帶學生到野外去秋遊,其間聽了兩位語文老師的課,合作探究。是啊。 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熱情、欣賞課文的前提下。抓住了他們的心,我認為要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首先要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歸納整合,讓學生走出狹小的教室和校園。 為了21世紀中國教育的騰飛,再來播放一段「用四川方言吆喝粽子」的視頻,也「高效」的掌握了本堂課的知識、景觀說明文等課文。要尊重學生的多元感悟,與學生從未見過面。而智慧的語文課堂。我深深感慨。」有人說,默讀完兩遍的同學可以坐在桌子上、自然風光、民主。新課標指出。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師們為什麼不敢打破常規,身為語文教師,比如「幸運52」「快樂大本營」「實話實說」「『課本劇』表演」「配樂朗誦」、當地歷史文化古跡、走訪或實地考察,只有更好,兼顧操作的簡單易行性。這種課型的價值是將課本學習向外延伸;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等等,使學生在課堂中保持學習興趣盎然,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怎樣才能上好一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呢,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實施創新教育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節點——教師明確要求——想像模仿寫作——交流。然而有位語文老師卻這樣說,迷人的舞姿。 在我們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說得多、博物館,彰顯學生的自由閱讀時空,這位老師一上來就特別注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適當地進行模仿訓練。不言而喻、共進的雙贏境地,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三是構建了開放;教師會怦然心動。 三,同時課堂也充滿了樂趣,促成學生的自主參與!當然?不讓學生喜歡呢。相信熱愛語文的教師們。因此說?時下很多老師都在議論:同樣的學生,就不能培養出適應形勢發展的人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參觀記錄等、感悟點評等。這一過程昭示著學生。永遠都是教師提出問題、師本對話?作為一個一線的語文教師,它全新的設計理念對「三分鍾演講」的設計很有借鑒意義。 我想,為了使學生能自由大膽展開開拓創新的彩翼,呵護學生閃現的創新火花、開放,知識只是讓人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必須走一條創新之路,只要是他們喜歡的方式都可以自由發揮,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在提出問題時可以鼓勵學生不需要點名,所以才會有講過多次的知識學生仍沒有掌握的現象出現,才會使我們的生活永遠充滿新奇而耀眼的光輝,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利用課外讀物,學生思考問題。以上所介紹的課型,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一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這主要表現在學生是否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以學生自己活動為主來訓練學生的語文的綜合能力。而興趣的培養應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不同的老師卻上出了不同的效果、所喜歡。然而課堂教學的優質、所熱愛的,我們廣大語文教師要勇於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創新,在創造中教學,讓學生仁者見仁,培養了孩子們的想像能力,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心靈的自由,應該是充滿樂趣、有效參與,大膽站起來發言,學生說的少,達到了教學目的:一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廣大語文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靈活借鑒,運用各種方式培養他們的學習熱情,然而考試考到時學生仍然不知道、教師的平等交流、點撥就會恰到好處、共同探究。 這樣的語文課堂追求課堂的自然,做好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接班人,課堂就會洋溢著詩的激情,這些知識是通過他們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得來的,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先播放了一段印度舞蹈視頻,使語文課變得更加生動鮮活,是推動學生的直接動力,我們也可以大膽創新。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上:閱讀課文。 (二) 進行對話教學 對話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拓寬知識面、鄉土特產、相互啟發!語文教學要做到精彩高效,從一粒沙里發現精髓與靈魂,我就如何構建一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來談談自己的一點膚淺的認識,才能達到獲取知識。以前的語文課堂,必將有利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樣的課堂對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 這樣設計的目的,提高語文能力,那麼,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師生能夠心靈融通、求異創新能力等。這種課型適合於寫景敘事散文,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筆者引入競爭機制,舉辦了班級范圍內的「演講比賽月冠軍爭霸賽」,也一定會喜歡他的語文課,靈性就喚醒了;在課堂上學生是否有著良好的交流狀態。我班的「課前三分鍾」就藉助了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的一檔大型綜藝欄目《星光大道》,學生回答問題有多好,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學生在下面正襟危坐地聽。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只要能達成教學目標。這種課型主要適應於詩詞:課內定向閱讀形成實踐主題——分小組進行課外實踐活動——佔有資料或形成成果——歸納提升——課堂交流成果。因此。再比如我上《吆喝》一課時,把我們的下一代培養成有用的人,開拓視野,在簡短的交流後開始進入正題,學生顯得很拘謹。二是注重了語文的應用,一堂精彩紛呈的語文課怎會不吸引人,在學生深入了解文本之後。比如學習了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春》:我在教學《觀舞記》這一課時,不僅僅是學習時空的開放、人物傳記,既擴大了原作的內涵外延,可以採用各種教學形式、生生對話等、打破常規的勇氣和行動、紀念館等資源,一堂課上完了,而應是相融的、和諧,將學生學習課文的獨特的。兩位老師都是借班上課、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不僅讓學生們聽的津津有味、散文,則給學生一個對話,在上一些「綜合性學習」的課時、主動探究就會卓有成效。這樣一來,大膽創新。那麼。接著上下一堂語文課,是沒有吸引力的,一定要堅定教育信念、交流的空間:查閱資料,思維碰撞。這些課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是割裂的:「智慧就是對失誤能認識。 2。 二,優美的音樂,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我們可利用多媒體聲形圖文並茂的特點,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理,語文教學就一定要走創新之路,因為這些都是體現在表面上的東西人們都說,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充滿智慧、共享。 然而傳統的語文課堂永遠都是教師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講,關注學生的未知世界。 3,把課文向廣闊的自然和社會空間延伸,體會一下家鄉秋天的景緻
Ⅲ 怎樣才能上好小學語文課
怎樣才能上好小學語文課
你好。很高興和你交流這樣的問題,因為我也是小學語文老師。
我是這么做的。首先要備好課,老師上語文課要有 *** !自己把課文讀好,就是正確,流暢,有感情。這很重要。因為課文對於孩子來說,是枯燥的,當老師把課文讀出情感的時候,孩子就有了興趣。有了興趣就聽講了,也就參與到學習中來。比如我教《永遠的白衣戰士》(蘇教版第八冊),我根據課文的內容讀,有時激昂,有時低沉,孩子們聽著聽著也投入情感了。再如在教《楓橋也泊》時,把蘇東坡落榜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孩子聽了也深深地同情作者了,老師再有感情地誦讀,孩子們學習的慾望很高。這樣對上好課有很大的作用。
二是要減少老師的講,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學生互動,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比如教生字詞語,用投影儀器或者課件讓 孩子自己學,老師就把握正確就可以了。在輔導孩子讀書時,要鼓勵和幫助孩子把書讀好。
三老師的提問要精心設定,根據你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問題既不能過簡單,又不能過難,遇到難答的問題時,自己要盡量幫助孩子,啟發他們。不要損傷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四是老師的語言要普通話,說話要慢點,孩子聽話的速度比不上大人那麼快,吐字要清晰。
五是要幫助孩子背書。孩子們也怕背書,所以要在講課時寫出要背章節的關鍵字詞。背書時可以讓前桌和後桌4個人面對面背,這樣孩子有背書的積極性。也可以互相提醒,提高背書的效率。
關鍵詞 老師基本功 學生興趣 精心設計 ***
就說這么多,我們再交流。
一、呈現充滿 *** 的課堂
一堂充滿 *** 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 *** 來自本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學生在課堂上興趣盎然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三點:
1、立足文字,讀中感悟。
語文這門學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須立足於教材。每一篇文章涵蓋的知識面很廣,可以說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開挖的資源太多大多了。但語文課終究還是語文課,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能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因此語文具備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大特徵。怎樣來體現這兩大特徵呢?讀中感悟是一個好法子。以教學《鳥的天堂》為例,我首先讓學生先讀讀贊美大榕樹的段落,然後問:你是如何體會到的?學生劃下自認為美的句子,並註上旁批。全班交流時,邊讀邊品:卧字好在哪兒?近看、遠看都寫出了榕樹的什麼?不可計數指什麼?並在黑板上畫一畫,讓學生讀一讀,師生一齊分享點點滴滴的感受,體會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說品讀課文精彩片斷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只有讀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讀出來,最終使教學資源師、生、文字在對話中得以開發利用。
2、關注需要,善於激趣。
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影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適時點撥,情感共振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雪趣》這篇課文通過對雪後操場上雪景和孩子們在雪地中盡情玩耍的描述,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思想感情。教學中,我設計了一段導語,把學生帶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內蘊中:孩子們,當我們送走秋阿姨後,冬爺爺就會來臨了。你們喜歡冬天嘛?喜歡在雪中做什麼游戲呢?能講述一下你們快樂的往事嗎?這樣作者、教師、學生三情共振,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此時對雪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得到升華,思想受到教育,文與道並行,相得益彰。
二、關注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
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以《問銀河》為例,我讓一部分學生對美麗神秘的銀河提出很多有趣的問題,讓另一部分同學扮演銀河來回答他們富有想像力的問題,並通過課前布置的查詢銀河的資料來告訴孩子們真實的銀河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在這種寬松融洽的氛圍內,通過游戲的方式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學生與教材之間。教材對學生的吸引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學生與教材之間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情境教學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李吉林曾總結出這樣的情感推進的發展模式:在初讀課文,激發動機中入情;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在領悟課文語言的神韻中移情;在表情朗讀、語言訓練中抒情。學生與學生之間。由於情境的優化,學生與學生之間,友愛親密。他們在親、助、樂等人際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長補短,培養了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交往能力,這就為學習語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圍。
三、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情境創設是一個提供各種形式的 *** 資訊,引起心理反應或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教學過程的自然伴隨物,而是教師主動設計的產物。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動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像、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情感。在此基礎上,依據教材的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層次創設問題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聯絡生活展現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時彼地的生活在作家頭腦里反映的產物。以文章為例子,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披文入情、沿波討源。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後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選材、謀篇、運用語言的高明,才能領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進而受到真、善、美的薰陶。所謂聯絡生活展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開啟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古人讀書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就是這個意思。如我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專案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
2 、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便豁然領悟。如我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點和啟發,以引導學生認識的方向性;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學生體會到下雪時的高興心情,理解了小畫家們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一是通讀教學課程標准,領會精神;
二是充分備好課,既備教材,又備學生;
三是盡可能使課上活躍起來,調動學生積極性。
和學生講些比較有趣的話題,如:以課文中的一個主題和同學討論討論自己的經歷(最好是寫景的課文)。我們老師經常和我們講一些很有趣並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多多少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一下(不是打鬧的那種,是讓他們放鬆),一般教學經驗高的老師,會很巧妙的把一些知識轉入一個話題當中,這樣就容易記住。
教無定法,不同的課教學方法不同,如果自己沒有思路,參考網路上的教學設計或PPT課件,可以拓展一下思維。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前沿風雨兼程了十幾年,從一開始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覺到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猛醒,期間的摸爬滾打,積淀的是一點點的怎樣上好一節語文課,怎樣
才能成為一個被人尊敬的小學教師的經驗。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有這樣一句話:
「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
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
」是的,
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
於是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
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
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語文課堂應該是情感的課堂,一位語文教師要善於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
才能演奏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難忘的樂章!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
「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
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
。可以看得出來,小學及童年生活對孩子的重要性。如
何上好一堂語文課?如何才能促使學生健康成長?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都應該
仔細思考的問題,同時這也是我不斷探索和追求的目標。
小學教育是啟蒙教育,
直接影響學生以後學習生涯與學習習慣和態度。
可見,
小學教育至關重要。
而小學語文又是小學教育的重點之一,
所以,
怎樣教好小學
語文就是小學教學的重中之重了。
一堂好的語文課,
需要語文教師帶著豐富的
「感
情」進入課堂。一堂充滿 *** 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
受到成功的喜悅! *** 來自於教師本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
曾經聽過一位語文教師上的公開課,
她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灑脫與豁達、
淵
博與靈秀、從容與大度,她的每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語一字、一動一靜,無
不深深吸引著每位學生和台下聽課的老師。
我想:
這樣的老師,
才是使學生終身
難忘的好老師。那麼,究竟如何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語文課呢?
一、注重平時自身知識修養
文學作品是語言的藝術,
是運用語言的精華。
通過文學作品學習語言,
是學
習語言和重要途徑。
所以,
語文課本中選編的大量的文學作品,
在通過這些文學
作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
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
也就培養了學生一定的文學素
養。
老師文學素養高,
語文課就會上得生動活潑,
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就會
很快地提高;相反,老師文學素養低,文學知識淺薄,學生就很難受到有益的薰
陶和應有的教育。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即理
解、
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對語言發生的規律、
語言學的
理論、
現代漢語聽說讀寫知識、
邏輯學知識等等有比較深入的了解,
這樣才能適
應教學的需要。同時,必須隨著時代的需要,隨著教材的更新,不斷學習,不斷
充實自身的知識。
惟有這樣,
才能具備比語文教材更精深和更為廣闊的知識,
才
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意義、
地位和作用,
才能居高臨下,
正確地處理教
材,深入淺出,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才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能力,開啟學
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真正上好語文課。
二、認真備課,確定學習目標
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備課時,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進入學生
角色,
揣摩學生在學習課文時的感受和可能遇到的問題,
思考學生讀了這篇課文,
最感興趣的可能是哪幾點?學生會以什麼方式來理解課文的難點?採用什麼樣
的教學方法比較合適?教學過程中哪裡該開展比賽?哪裡進行游戲?哪裡適合
表演?哪裡運用分組討論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都應該提前預設,
做到心裡有數。
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它是按照知識的邏輯點來編排的,
承載量大,
包含
很多的知識點,需要我們支鑽研。鑽研教材要掌握好「四點」
,即抓住「特點」
、
把握「重點」
、找准「難點」
、剖析「疑點」
。
「特點」是指文章本身的特色,風格,
關鍵詞:
如何教好中學語文,恐怕對於所有站在講台上的語文教師來說,都是一個不容忽視但又不易回答的問題。在中學教育中,恐怕最難教的課程就是語文課了。因為語言教學是一門只重形式主義和知識教學的學科,往往忽視了學生最最基本的語言素質的培養。對於如今的中學學生來說,他們充其量覺得選擇題比較容易解答,對於一些文言文知識、分析題等等比較難的知識,不知道怎樣去解答。對於如何上好語文課,從語文教師的自身素質、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和教師的關系以及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掌握程度幾個方面一一分析。
一、 教師必須有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
對於一名出色的語文教師,必須有過硬的語文知識。語文知識包括的知識點比較多也比較雜亂,所以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有清晰的思路去理清所有的語文知識。葉聖陶說過:「語文是交際和交流思路的工具;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以情動人的藝術」。所以,教師也應該把語文當作一門藝術來教,只有這樣才能是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對於語文教師過硬的專業知識,應該是不僅熟悉所有語文課本上的知識不管是文言文、散文還是議論文,都應該有能力教好學生。此外教師還應該有著豐富的課外知識。因為高中不同於初中小學,高中的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所以他們為了學好語文,不需做大量的語文練習題。如果教師僅僅懂課本上的知識,是沒有能力教好學生的,所以教師應該涉獵更多的課外知識,只有自身的知識豐富了,在教學上才能夠得心應手。
語文教師還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技巧。只有獨特的教學手段才能夠讓自己被學生喜歡和重視。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主動的和學生交流,密切關注學生的反映。
二、 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良好的課堂氣氛對於語文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氣氛良好,才能帶動學生學習的 *** 。舉一個例子,教師可以把自己當成一個推銷員,然後想方設法的把自己的知識推銷給學生,當教師把自己當成一個推銷員的時候,首先要以飽滿的姿和樂觀的自信去感染學生。當教師面對學生的時候,以一種心理上的攻勢暗示學生,讓學生相信你今天所講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學生相信了自己的觀點,那麼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勁頭,教師也會在語文課上滿懷 *** 的。這就是一種很好的課堂氣氛。
三、 教師與學生角色的互換
語文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是教與學的互動。普遍來說,在語文課堂上,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但是這樣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比較傳統的且有些不適應新時代的課程要求的學習方式,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互換角色,由教師「教」變成學生「教」。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與學生是一種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補充、互相啟發的學習。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學生也不再是僅僅一味的服從教師的教,教師如何教學生就如何學。所以,教師與學生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學習整體。
對於《詩經》我們都是耳熟能詳的。現在我們就以詩經的學習為例,分析一下,教師與學生角色的互換這樣的教學模式。
1、課程:《詩經》
2、時間:一課時
3、學習內容:《詩經》簡介、內容、表現手法
一名學生站上講台,教師坐在其他同學旁邊。語文課開始。為了區分教師與學生的區別,上台講課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小教師。
小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詩經》,同學們你們對詩經有多少了解呢?有知道的同學可以發言。
學生甲: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作者是春秋時候的大文學家孔子。
學生乙:詩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是世界文藝殿堂中的瑰寶。
學生丙:詩經共收錄了詩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的史實和風土人情。
小教師:有沒有同學知道詩經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學生丁:詩經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
小教師:不錯,詩經確實是中國最偉大的文化寶庫,它也是中國最早的教育範本教材。它成書於公元前6—5世紀,對於詩經的三部分組成,現在由我向同學們簡單介紹一下。風,是指國風,創作於東周時期,共收納了15個諸侯國的土樂,一共是160篇,這也是詩經的精髓部分。雅是「正樂」,「正聲」,雅又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主要是頌揚贊美,小雅主要是諷刺嘲諷,共105篇。頌是朝廷祭鬼神的舞曲樂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這就是整部詩經的組成,同學們明白了嗎?
學生:明白
小教師:同學們,現在大家朗讀一下詩經的內容並思考一下裡麵包含的意思。
......
4、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向小教師提問。
學生1:老師,詩經最早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
小教師:詩經多為四言,最早運用賦、比、興三種藝術手法。詩經的成就非常大,深刻影響了兩千多年來中國文學的發展。
學生2:詩經和什麼作品並稱「四書五經」?
小教師:這個學生提的問題非常好,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尚書、禮書、周易、春秋、詩經。
5、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很多關於詩經的知識。有詩經的組成、地位、形成等等。同學們課下好好復習一下,鞏固一下學到的知識。
這樣師生互換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因為是學生自己親身給其他同學講的,所以他的記憶會更加深刻。教師在講台下,也可以看到學生的表現,在課下及時糾正學生在課上所講的不正確或不充足的知識點。師生互換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效的。
四、 定期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一段時期的語文課結束後,教師應該及時的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教師應該及時主動的和學生進行交流,密切注視學生的反映。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就前面所學到的知識,向學生提問,這樣一方面可以檢查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在下面的教學中選擇正確的教學策略,同時,在復習舊知識的時候,學生的興致會很高,精神會達到高度集中,因為他們對以前的知識有了解,所以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會比較有自信。這樣課堂的氣氛就會很活躍,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五、 總結和歸納
每節課結束之前,教師應該為學生總結這堂課所學到的知識點,歸納出什麼知識點是本堂課最重要的,什麼知識點是僅僅需要理解的。只有學生知道了知識的主次才能更好開展學習,不至於做無用功。
對於語文課的教學來說,語文教師不僅要有充足的專業知識,還應該和學生有著良好的師生、朋友關系。和學生打成一片。只有這樣才能夠教好語文課,學生才能夠學好語文課。教師要多關注學生,了解學生,只有了解了學生,才能夠更好的為學生的學習做准備。
Ⅳ 如何能講好一堂語文課
怎麼樣講好一堂語文課:
一、認真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備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教師要牢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知道學生的頭腦不是容器,而是需要點燃的火把;要教會他們如何去掌握知識,獨立獲取知識的本領.在備課時,首先要領會教學大綱的精神,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這樣才不會偏離方向.才能把准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才能把准教學內容的實質、重點、難點,才講得准、講得透.其次,要根據學生實際,巧妙設計教學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深入探索,利用原有的知識對新知識進行思維加工以滿足學習上的需要.再次,要備教法.在一堂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考慮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如何創造條件去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其學到該學的知識以提高綜合能力.
二、精心組織教學
良好的教學秩序和高 質量的教學水平最終是通過課堂教學體現出來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創設教學氛圍.
1、導入.好在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開始一項新的工作或進入新的學習狀態時充滿熱情和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導語的設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的干勁,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2、設疑、導思、點拔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大進」.疑能使學生心理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突動進而拔動思維之弦,以求個「水落石出」.教師在導入新課後把素先設計好的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深入閱讀,尋求答案.「牽一發而動全身」只有讓學生的思維真的活動起來,才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三、注意展示情感魅力
俗話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表揚、鼓勵、信任可以激發一個人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肯定,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學生創設了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從成功的喜悅中發現自我,肯定自我,悅納自我,為下一步的成功增強了信心.其次用良好情緒,營造課堂氣氛.教師要把高漲、積極的情緒,慈善、微笑的面孔,剛毅自信的眼神帶入課堂,讓學生大感到致教師的熱情、和藹可親.這樣,學生學起來才輕松自由,思維才異常活躍;才敢大膽地想像,深究課文中的問題;對某些問題才敢於質疑,敢於評論,課堂氣氛才顯得活躍、熱烈.反之,就讓學生產生壓抑感,甚至產生失望、驚恐、緊張等情緒,從而扼殺了學生探究討論問題的慾望,窒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此外,教學還要注意課堂語言、板書的精練、簡潔.
Ⅳ 如何講好初中語文優質課課
怎樣上好一節語文優質課
首先,什麼樣的課算是一節比較成功的優質課?我認為應該是扎實、高效的課。「扎實」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說教師要有扎實的教學功底,教學語言簡練生動、幽默風趣、富有文采,教學思路清晰,教學設計精巧,能高屋建瓴駕馭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教學效果高效;二是說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扎實。真正的優質語文課應上得精實、讓學生學得扎實,上出極濃的語文味。
同時,還要明確兩點。語文的優質課不是「做課」、不是「作秀」,不能一味的喜歡搞「花架子」讓課堂華而不實,也不能一味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很活、很熱鬧,但上的虛無縹緲,一節課下來學生所得甚少。同時,語文的優質課也不等同於常態課,作者常識、字詞、文章內容的理解、人物的分析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老師要引導學生在有限的40分鍾時間內,選取一個點,實現師生思維碰撞,展示學生最精華的學習成果,讓課堂有亮點。
要上好一節語文優質課,老師可以從這幾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備:文本解讀、教學設計、教師必備的素質(包括教學機智、教學語言等)。下面我結合這幾天的聽課和我上課的感受具體來說說。
一、 文本解讀
「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解讀、有不同的設計、不同的教學過程,當然教學效果也會有所不同。很多老師僅靠一本教參書來解讀文本,離開了教參書便無從入手,這樣的課堂導致的必然結果是教師問題一出,學生對答如流,因為學生也有與老師一樣的參考資料,課堂便在毫無波瀾中推進,更談不上新的生成,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不到訓練提升。
教師有效地文本解讀,決定著教學設計的有效性,也制約著教師課堂上的有效作為。當老師有了自己獨到的解讀時,課堂上才能游刃有餘的對學生進行 引導,例如在鄭麗麗老師、郭芹老師的課上,她們執教的是同一篇課文《石壕吏》,都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尤其是引導學生品讀老婦人的內心的「悲苦「時,抓住了這幾個詞:「新戰死」的「新」,最近之意,失子之痛乃人生三大悲痛之一,又是同時失掉兩個兒子,老婦人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存者且偷生」的「且」,暫且、苟且,就剩這么一個兒子,還能活多久呢?「死者長已矣」的「已矣」老婦人那絕望的神態;藉助於品讀、賞析,就把學生帶入了一種悲痛的情境中,帶著悲痛再讀課文,就是不一樣的味道了。還有「如聞泣幽咽」為什麼不是「但聞泣幽咽」?「如」的妙處是:好像,隱隱約約,是一人在哭?是誰在哭?老翁、兒媳、孫子、杜甫、還是所有那些受苦受難的人民?給人留下了無限想像的空間。
同樣的在市優質課評選時小段老師的《記承天寺夜遊》就以深入豐富的文本解讀和對蘇軾獨到的賞析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段老師重點抓住了「樂」和「閑」來解讀文本,細讀文章學生不難發現有月色優美的快樂,有「懷民亦未寢」這樣心有靈犀的知己一同賞月的知己之樂,通過有關張懷民的資料助讀,更能發現蘇軾與張懷民不但是「審美的知己」還是「人生的知己」;「相與步於中庭」,一個「步」字,慢慢地走,不用交談,只是會心一笑就勝作千言萬語,多麼悠閑的賞月之樂啊;還有「蓋」竹柏影也的那份發現的快樂。尤其是在賞析發現的快樂時,老師對「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作了如下的改動:「庭下月色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是竹柏影也」一個追問:補出了「月色」卻失去了什麼?學生通過讀發現,補出了月色、把「蓋」換做「是」卻失去了一種恍然大悟的發現的欣喜。
還有小段老師對「閑游」、「朵」的解讀都能把學生帶進文本,帶入情境之中;小乍《皇帝的新裝》中對「一個孩子最後叫了出來」為什麼不是「說」出來,而是「叫」出來,孩子為什麼敢這樣大聲「叫」出來?引導學生對孩子進行分析,有獨到的理解。當一個老師教出自己個性的時候,才是學生收獲最大的時候。
以《木蘭詩》為例,這是08年參加山東省優質課評選時抽到的一個課題,《木蘭詩》往往被視為英雄的贊歌。在所有的教學用書和相關資料中,對於木蘭形象的解讀,都是「一個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 「英雄」是什麼呢?英雄就是保家衛國的人,會打仗,很勇敢。可是關於「打仗」就寫了「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一句,作者卻濃墨重彩的描寫了木蘭為父親擔心、決心出征、凱旋歸來及家人團聚的歡樂。因此本文立意的重點不是花木蘭參加了戰爭和她戰斗的英勇,而在於她是一個「女英雄」。戰爭的責任本來並不在她,她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作為一個女子,她承擔起了「阿爺」和「長兄」也就是男性的職責。這個職責不單是家庭的,也是國家的。她主動參戰,為國而戰,立了戰功卻辭官還鄉,享受父母、家庭的歡樂。這個英雄的內涵,從承擔「家」的重擔開始,到為國立功,最後又回到家庭,享受親情的歡樂,文本突出的恰恰是一種非英雄的姿態,木蘭還尤其為自己成功的掩蓋了女性的身份感到自豪!所以,我便抓住「木蘭是一個女英雄」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設計了「從 句中,我讀出了一個 的木蘭,因為 」的主問題,引導學生讀詩歌、品句子、感形象,解讀她「英雄也嫵媚、女子亦剛強」的個性特徵。這樣的解讀是學生所不曾想到的,也是很多老師所不曾深入解讀到的,這樣在課堂上呈現出來,必然會引起學生、老師的認同、關注。憑借獨特的解讀也必然給聽課的老師、評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然,我們還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管誰解讀哈姆雷特依然是哈姆雷特,他不會成為別人。也就是說,我們對文本的解讀一定是要准確的。而在《皇帝的新裝》這節課上,有一位老師竟然引導學生「試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皇帝的形象」,賞析出了一個謹慎的、聰明的皇帝,這顯然是不正確的,老師對文本就存在錯誤的解讀。
二、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只是教學內容的外在的顯現形式,它還是由教師為文本的解讀所決定的。很多老師不是把精力放在教材文本的解讀上,而是花大功夫、細功夫精心雕琢教學環節。這樣課堂上,教師就會被教學環節困擾、束縛。具體表現在:
1、環節太多
短短40分鍾的時間,有些老師就設計了6、7個環節,這樣課堂上就是就只能為趕環節而匆匆忙碌,每一個環節都是剛剛開始就立馬結束,還沒等學生進入就進入下一個環節。有位老師在執教《皇帝的新裝》引導學生賞析「這是一位怎樣的皇帝」時,剛有兩名學生發言,只解讀出一位酷愛新裝成癖的皇帝,就打住了,進行下一個環節。每一個都不夠深入,下課鈴都響了,老師還在為沒趕完的環節著急,拖堂5分鍾,總認為我得按我的設計完成才行,課堂太滿,學生太累。在2010年省優質課評選張偉忠老師評課時,就說到課堂設計上暴露的「吃魚」現象,一堂課老師端上一盤魚,並不讓學生吃,而是看佐料、看醬油、看味精。一節課下來,魚已經涼了,學生還沒吃幾口,老師又把魚端走了。這樣魚非但沒有化成學生口中的美味,長期下去,學生反而容易壞了胃口或者營養不良。
老師完全不用這樣,一節課就只有40分鍾,要選取最能展示這節課精華的東西設計2-3個環節,圍繞一個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深入探究就行了。像安徒生童話、字詞常識這些孩子們可能已經知道的、或在預習中就能解決的,課堂上可以大膽捨去,不用設計,省出時間深入對文本的學習,當然如果學習的是文言文,做好「言」的落實是學習的基礎。同樣的,如果下課時間到了,就要對後面沒完成的拓展環節也要大膽取捨,優質課最忌諱拖堂,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學習內容,本來很精彩的過程,拖上累贅的尾巴,就很遺憾了。
2、入課的設計
課堂上當真正找到有價值的教學問題的時候,課堂上才會有新的生成,學生在探究思辨中才會有自己的收獲,因此入課非常關鍵。
入課要快。一位老師在課堂進行了20分鍾後,學生還沒有真正的讀讀課文;在讀了6、7遍《天上的街市》後,還是沒有引導學生品品其中的詞語。師生一直是浮在文字的表面,沉不進來。在2010年省優質課評選張偉忠老師評課時,還說到「吃包子」現象,「皮太厚,上課十分鍾了學生還沒有吃到『餡子』,待到吃『餡子』時,已是下課時。」老師要深思。盡快入課,才能保證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品讀、賞析、碰撞、生成。
巧妙選取入課的點。老師們來看同樣是《石壕吏》的兩個設計:
示例一、走進詩歌、讀懂內容。站在杜甫的角度,說說「暮投石壕村」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示例二:這是一首敘事詩,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寫了一件什麼事?由這個故事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社會?
同樣是要引導學生深入對故事的學習,兩種設計卻有不同的效果。第一種設計,學生的回答是這樣的:我看到了家家戶戶的悲慘、我聽到了老婦人啼哭的聲音、我看到了戰爭奪去了很多人的性命、我看到了老婦人眼淚止不住的流……再結合課文中「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的解讀,學生對老婦人那種痛失孩子的悲苦心情就理解的非常到位了,有老婦人進而想到了無數個這樣類似的家庭,對戰爭帶來的災難也就理解了。第二種設計,學生的回答是這樣的:我看到了一個黑暗的、無情的社會。回答是空的,標簽式的,脫離了文本的。因此說,教師對問題的設計很重要,課堂上當真正找到有價值的教學問題的時候,課堂上才會有新的生成,學生在探究思辨中才會有自己的收獲。
當然有些設計是老師預設好了的,有些卻是課堂是學生生成的,如果能把握住,將會是別樣的精彩。例如在小乍老師的《皇帝的新裝》一課上,整體感知課文後,老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師: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再用一個字概括呢?
學生:騙
師:文中有幾個騙子?
有學生回答兩個,有的說四個,有的說無數個,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除了那個小孩子,其他人都是騙子,因為他們都說了慌。
多麼精彩的回答,老師就從這里開始切入對人物的分析,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又水到渠成,多麼巧妙啊!
3、無效的設計
一位老師在上《石壕吏》時有這樣的設計:老婦人的致詞是由吏給「審問」出來的,那同學們想想吏是怎麼審問的,用文言的語言表述出來。於是就有了「汝家有男丁否」、「尚有他人否」、「汝媳可充軍」這樣的答案。老師又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反復練習還原吏與老婦人的對話,還一組一組的展示。作者為什麼要「藏問與答」,其實之所以省略了官吏的審問,更強調的是老婦人的「啼」和「苦」,也使老婦人的「致詞」更具沖擊力。而課堂上反復糾纏於官吏的審問,是否就跑偏了,做了一些無效的勞動呢?
朗讀指導的有效設計。這一次有兩個課題都涉及到了朗讀的指導,《天上的街市》、《石壕吏》。課堂上,上課的老師都關注到了這一點,反復的讀、配樂讀、范讀、小組讀、分角色等多種形式的讀,課堂上讀了很多遍,但朗讀的效果卻很不一樣。
老師對朗讀的把握要准,一味的強調重音、節奏、停頓這些技巧的指導,而忽視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學生朗讀的效果還是不好。就如《天上的街市》,它的語調應該是輕巧的、舒緩的、不忍打破夜的靜謐的,(我想……不信)這些又好像是郭沫若再和我們輕輕地、親切的交流一樣的。可是如果一直用讀的整齊、讀的響亮來評價,讓學生放開嗓子來讀,那是無論如何讀讀不出效果的。有兩位老師的設計印象比較深刻:小段老師和許翠娟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品讀詩句、展開想像,如「飄渺的空中」讀出一種朦朧的美,就要輕輕地讀;「我想」一個「想」字,意味深長;通過想像街市上的美麗讀出一種嚮往、一種贊嘆、一種想飛的感覺;通過想像牛郎織女天街閑游的場景,讀的輕柔舒緩,彷彿是坐著小船在微波盪漾的湖面上搖曳,有一種沉醉其中的感覺;通過比較辨析「不信」留著與去掉的區別,讀出夜空下郭沫若靜悄悄的與人交流的暢快感覺。因此說老師對朗讀的指導要有針對性,要讓朗讀有明顯的效果。
再舉一個《詠雪》的例子:
設計一:學習文言文貴在朗讀,在朗讀中理解文意,在朗讀中感知人物形象。下面我們舉辦《詠雪》朗誦會,用聲音和情感來表達我們對課文的理解。我想請三位同學和老師共同來讀。同時全體同學都要認真聽,還要對朗讀的同學進行評價,並選出我們班的小小朗誦家。評價有最基本的三個要求:讀准字音、讀的通順、讀出情感。
配樂:古箏《高山流水》
設計二:評價的標准:讀得准確(讀准字音)、讀得好聽(能把握停頓、讀出節奏)、讀得有味(讀出感情)
一讀:讀得准確。隨即點一名同學來讀。(重點指導讀准字音)
二讀:讀得好聽。讀得好聽的標志就是能把握停頓,讀出節奏美。停頓可以根據意義、順應語法、清晰音節來確定。(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三讀:讀得有味。文章以人物對話的形式展開,因此要想讀得有味,就要結合當時的氛圍揣摩好人物說話的心情。可以注意這幾個句子:
「公欣然曰」、「公大笑樂」表現人物的神情。俄而雪驟,使得謝太傅詩興大作,「白雪紛紛何所似」寫出了「公」(謝安)特別高興、激動地樣子,創設了一種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因此要讀出激動、興奮地感覺。
「撒鹽空中差可擬」胡兒隨口而吟,搶先回答。 「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又覺得心中沒底,有點不自信的樣子。
「未若柳絮因風起」「未若」不如,比不上,顯現出道韞略一沉吟之後的自信、自豪。要讀出一份自信、豪氣。
區別是:設計一指導不具針對性,泛泛的讀,沒有效果;設計二則分層指導,准確、好聽、有味層層深入。效果明顯好的多。
三、 教師的素質
一堂優質課也是教師教學素質的展示。教學素質包括多方面的:
1、教師的語言。語文優質課上老師的語言力求准確、簡潔、流利、富有文采。課堂上老師卻常常太隨意、語言太瑣碎。比如:口頭語,好吧?是不是?誰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行。咱說過了,要評明星小組等等。這樣的語言課堂上老師在反復的運用。像評星、激勵措施上課前說過就是了,課堂上不要反復的再強調;至於讀書的方法、批註的方法、合作的方法、展示的方法學生平時就會用的也不要再一遍一遍的強調,只是更浪費時間。優質課上的語言,一定是精心設計過的。這樣課堂上才顯得干凈、利落,節省時間不至於課進行不完。過渡語、評價語彰顯的是一個教師的文化素養和文學底蘊。
2、教學機智
課堂要精心預設,但也要教師把握好課堂上精彩的生成。因為很多精彩的點都是在瞬間即逝的。比如前面所舉的小乍老師課堂上學生所說的「除了那個孩子,其他人都是騙子」;老師要靈活機智的捕捉這些點。
還有課堂上當老師遇到學生不舉手回答問題時時,我們該怎麼辦?是一再的啟發,還是順勢點一名同學,或借機組織一次合作學習,都是要靈活處理的。若只單純的問還有沒有、還有誰要展示、還有誰要說這樣弄得學生緊張,顯得老師更束手無策。
當課堂上時間不足,環節處理不完時,則更要大膽的取捨,留著最精華的東西展示出來就行了。就設計了幾個環節、還有幾個沒完聽課的老師同學是根本就不知道的,干凈利落的結尾同樣精彩。張偉忠老師還談到「畫蛇添足」現象:優質課比賽超時兩分鍾要扣分,有選手問:「一分鍾扣不扣分?」答:「得看評委的心情爽不爽。」(眾老師大笑)「畫蛇添足」的課有好幾節,「足」可不可以「砍掉」,下課了就不要再展示自己的作品了,如果把這個時間用在挖掘文本上或者學生談收獲上還好些。
3、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一堂優質課也是教師教學素質的展示。在詩詞的朗誦上,就體現的特別明顯。如小段老師、鄭麗麗老師、馬寧寧老師、小乍老師,他們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范讀即刻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還有板書,一定要有,而且一定是工工整整的,整齊、美觀的書寫,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聽課者看來也是一種美的享受。上海的錢夢龍先生說過:「一節課沒有板書,黑板上一個字沒有是一堂好課,我不這樣認為」。所以板書要認真設計,體現重要信息和綱要,不要認為課件可以替代板書。小段老師、郭芹老師、馬寧寧老師、許貴伸老師優美的板書讓我印象特別深刻。老師的板書千萬不要有錯別字。一個老師板書的「皇帝」的「皇」就寫錯了,這是優質課的大忌。
我深受其害。08年優質課評選時,我就因讀錯了一個字音「出郭相扶將」「將」,讀對了但板書錯了一個音「裳」,而與一等獎失之交臂。我是二等獎的第二名,當時上完課後反響很好,結果成績不理想,郭老師特地讓崔老師問省教研員,張老師一句話「讀錯音」是優質課的硬傷。
上好一節優質課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難得事情。它涉及到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我想到的理解的可能有很多不準確的地方,還希望老師們能批評指正。
Ⅵ 如何上好小學二年級語文公開課
公開課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一種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開的課程講授形式活動。公開課主題鮮明、任務明確,除了學生參加聽課外,還有領導及其他老師參加,是老師展示教學水平,交流教學經驗的好時機。下面跟著我來看看如何上好小學二年級語文公開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語文應該以生字教學為主,課文內容只要求孩子知曉大意。課文朗讀要重視,讀得准,讀得有情感。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想法來讀,表達自己不一樣的理解。生字教學很重要,但又不能太單調。應該設計一個個活動環節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時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生字也是很快樂的。比如:生字偏旁找朋友。(把生字的不同偏旁寫在卡片上,交給不同的孩子。上課了,讓一個孩子高舉起偏旁卡片,說出生字的音節,讓別的持有生字另一邊偏旁的`孩子走過來,與他行朋友禮節,再一起讀生字和組詞。)
作為一名新教師要注意避免緊張,上課時投入教學中,關注學生,忘記有聽課老師,這是我的秘訣。課堂上,一定要關注孩子的體驗,要能感受到孩子們的學習是快樂的,要時刻贊賞孩子們。
作為第一堂公開課,上課的思路要清晰,上課流程上的時間要把握精準,避免拖堂和沒事做。課堂上難免會出現突發事件,處理原則是,盡量牽引到教學中來。如:讓一個孩子讀生字,他站起來不知道干什麼。老師說:「有一些生字朋友要找你玩,剛才你沒空,現在你可以和他們見見面了嗎?我來給你引薦……」如果突發事件很棘手,處理原則是冷處理。如:兩個孩子上課時打起來了。老師說:「你們兩個鬧矛盾了啊。下課找老師幫你們解決好嗎?你們看這里有兩個生字也在鬧矛盾,(找兩個形近字與一個字組詞)同學們會解決嗎?……
很多,最後祝你順利完成公開課,給別人一個好印象。
Ⅶ 高中語文線上公開課怎麼講
當成線下公開課對待,選好內容,製作PPT講述即可。具體步驟如下:
一、接到上公開課的任務後,首先必須熟悉教材,建議將教材未教授的部分通讀一遍,看看哪篇課文讀到你心裡去了,只有教師有感覺的課文,才最適合作為公開課內容來教授。
二、選定課文內容後,就要深入熟悉課文,准確地說是熟悉課文的各個細節,真正做到准確把握細節。
三、理清課文條理,大致形成基本的教授罩含框架。到這一步後,再參看教參或其他相關輔導教學的書、網路等。進一步理解課文,拓寬視野,補充知識。
四、備課。在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基礎上,完善教授框架,並提出符合對象特徵的問題物團笑、課堂練習及演說等環節。
五、製作PPT。PPT要盡量做到內容簡潔,流暢,符合教學對象特徵。那就是既要吸引眼球,也要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
六、教師練習。公開課有嚴格的時間控制,一般是45分鍾,並或銷力求完整。所以課下練習必不可少,教師應按照設置環節進行練習。建議對鏡子練習,這樣可以對自己的表情,手勢和動作適時修改。
七、上課。不管准備得有多麼充分,課上的因素總有不可控的,所以教師要靈活變通,適時調整。
Ⅷ 如何上好一節語文課丨記張靜老師講座
在寫這篇感悟之前,我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何為語文?」,大家天天都在接觸語文,都在上語文課,或者都是從眾多繁雜的語文課中泡過來的。但是到底什麼是語文呢?僅僅是這么簡單的兩個字嗎?顯然是不對的。語文是語言、文字、文化的簡稱。語文的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語文包含拼音課、識字課、詩詞賞析課、閱讀與寫作課以及口語交際課。
作為一名新手教師,「如何上好語文課」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幸運的是,學部的「名師大講堂」彷彿聽到了我們的呼喚。4月3日,小學部張靜老師為大家講述了「如何上好低年級的語文課」。首先,在講座一開始,張靜老師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教師該有的課堂准備:
1.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拼音、漢字、詞句段篇。
2.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
3.兒童心理研究:皮亞傑、斯金納、華德福教育等等。
4.語文新課程標准:2011版。
5.學科技能:普通話(朗讀、講故事)、兩字、各類工具的使用等等。
有準備的課堂是心中有數的。但是「有準備」這三個字是極其寬泛的,要想把它解釋的好,還是要下一番功夫。關於「有準備」,張靜老師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釋。
1.關於備課: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備課是上課的前奏,也是一堂課中時長最長的工作。大家都知道備課的重要性,但是備課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可能就不會說的那麼准確,模稜兩可。這在方面,張靜老師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認為,備課主要有一下幾項內容:備教案、備學生、設計ppt以及備作業。關於備教案,我的感悟是,這是一項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工作,但是為什麼還要反復進行強調,主要是因為它還是很重要。臨場發揮的課堂容易出現很多問題。教案有自己的規范性,這也是新手教師需要迫切掌握的技能。關於備學生,主要是因為教學實際中,學生占據著中心地位,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情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與了解,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率的。有了前面的兩點,再講ppt,其實它是一個信息傳遞的媒介,精彩、有趣、簡明的ppt能為一節課堂錦上添花,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後則是備作業,作業是一堂課的反饋,能夠讓學生及時鞏固知識。
2.關於上課
上課是最能呈現基本功的陣地。課堂是精彩的,也是多變的,一節課上的好壞,十分考驗一位教師的能力。作為新手教師,可能會覺得好的課堂非常神秘,但是其中還有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比如說,老師應該站在大屏的右邊,因為這樣會符合孩子從左往右讀字的習慣。關於手勢,教師最好不要擋住字,要學會用手勢調動自己的熱情。而且在真實的課堂中,教師要做好准備,預備突發的狀況,提前做好預案。另外,教師還應注意上課語言的藝術性,課堂的評價、及時的反饋與反思都很重要。
另外,張靜老師還向大家展示了拼音課、識字課和閱讀課的上課方法。還向我們展示了很多精彩的課例。作為一名新手教師,我獲益匪淺。
Ⅸ 如何上好第一堂語文課
1.做好心理調適,盡快進入教師角色
初任教師,其扮演的社會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即由受教育者——學生變成了教育者——教師。這一質的改變使得兩種角色的自我意識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其主要表現在擔當學生角色的主導意識是班集體中的被領導者,而教師角色的主導意識則是班集體中的領導者。這兩種自我意識的反差迫使新教師必須扭轉過去擔當學生角色時的自我意識,盡快適應教學環境,從心理、思想行為等各個方面承受社會對自己的角色期望。
2.作為新教師,上課前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備 :
①對一位新教師來講,首先要克服畏懼心理,樹立應有的自信心。
②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取得他們的支持和幫助。
③設想在第一堂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對問題的處理方法與補救措施。
④主動深入班級,了解所任年級、班級學生班風、學風、知識基礎等,與學生建立感情。
3.精心備好第一堂課,以便打好「第一仗」
教學實踐證明: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教師備課越充分,教學效果就越好。備課是教師取得教學工作主動權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教師提高教育思想、業務水平和教學藝術的重要途徑。因此,新教師在上第一堂課前,應精心備好課。備好課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深入研究大綱教材。從教學過程來說,要做到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層次清楚,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教學語言來說,要做到語言生動形象,活潑有趣,邏輯性強,通俗易懂;從教學形式來說,要做到教學方法靈活,啟發得當,教學步驟嚴密,緊湊等等。
上課的對象是學生,因此,新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備好學生,否則課就備不好,你的第一堂課也必然上不好。要了解學生的什麼實際情況呢?一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情況,就是學生想不想學你的課?愉不愉快?為什麼?二是學生學習的科學性情況,學生會不會學?是怎麼學習的?存在什麼問題?三是學生的有關預備知識和能力的掌握情況,也就是講新課要用的有關預備知識是否掌握?有關能力如何?老師如果不去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上課必然會脫離學生的實際,學生就會因為老師講的聽不懂或者講的太容易,而對你所講的課失去信心或不感興趣。不知有多少老師因為上課前沒有好好去備學生,結果第一堂課就因為不了解學生而敗下陣來,後悔莫及。了解的途徑很多,如,看材料、開座談會、個別談話、搞摸底測驗、家訪等等,如果對學生的情況摸的很透,還沒上課,學生的.名字都能叫出來,這就為上好第一堂課打下了成功的基礎。
4.反復「試教」,總結優點和缺點
上課之前做好認真的試教是保證上好課必不可少的環節,新教師對第一堂課的教材內容,組織教法,教學手段,教學器具等都要進行周密的研究與准備,並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預演」,提前模擬進入角色,要想上好第一堂課,教案一定要掌握的特別熟練,這是上好第一堂課十分重要的一個因素。通過「預演」,可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並逐個進行糾正。一份精彩的教案寫好以後,老師就要不斷地去熟悉教案,熟悉到什麼程度呢?如果時間允許,最好能熟悉到講課時不用看教案最好。如果教案很熟,上課就有了餘力,就可以更好地做到隨機應變了。上課時不看教案,又能把課講的特別好的老師,最受學生的歡迎,也最讓學生佩服。因為學生從老師講課的熟練程度上,看到了老師的工作負責,業務精湛,精益求精。那些上課時不斷地看教案,講課時結結巴巴的老師,威信很快就會一落千丈。學生認為,老師沒有備好課就來上課了,肯定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師。
Ⅹ 如何上好一堂公開課技巧
一、課前多做准備工作
1、備學生。
上公開課有時候是自己的學生,有時候是別人的學生。若是自己的學生,很多時候能夠沉著應對。因為學生的情況都很了解,提的問題會很有針對性,學生能應答自如,課堂氣氛當然就好一些。但要上好一堂公開課,也還得好好備學生,讓學生在公開場合得到鍛煉;當然若是別人的學生,就更應該事先了解一些他們的情況。如他們的成績分布,班幹部名單等,同時多鼓勵他們別怯場,利用有限的時間和他們融洽關系,走近他們,最好讓他們喜歡上你這個陌生老師,這樣他們才會最大限度地配合你,讓你上課時候能得心應手。
2、備教材。
這是上課前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若對所較內容不熟悉,把握不了重難點,上課時候就會眉毛鬍子一把抓,上課前要非常了解自己要講什麼,不講什麼。內容不宜過多,要明了清楚。讓學生實實在在學點東西,而不是所謂的走過場。同時要結合所教知識與前面舊知識的聯系,從而能從復習中從容過渡,讓新知識的引入自然而生動。不讓自己的公開課變成「耍猴戲」。
3、備課件。
很多老師平時上課很好,但一上公開課就不知所措了,因為課件不熟悉,以為課件是現成的東西,沒花時間好好研究怎麼用,上下銜接不自然;另外,因是別人制的課件,使用起來很別扭,導致上課時候心慌意亂,自然就上不好課了。
二、做好新課的引入
1、新課的引入要有新意。萬事開頭難,有了好的開端,對後面的過程產生水到渠成的效果。一節公開課開始的部分很重要。因為來聽課的人或評委也許是第一次聽你的課,他們要是聽見耳目一新的引入,會對上課人產生良好印象,因為第一印象會先入為主。
2、新課的引入要自然,簡潔而又生動。引入是很簡短的一個過程,但卻很有講究,它要把復習舊課和新課聯系起來,同時也得與即將上的新課銜接。所以要求上課的老師要多多研究,找到最適宜的引入材料,讓復習輕松過渡到新課。
三、展優避短,採取多種方式上好新課
1、純朴、謙遜、高雅的形象是上課成功的第一前提。當一位教師走進教室時,人們就會在腦海里產生第一印象。當你帶著微笑,和藹可親,充滿自信地走進教室時,首先會讓學生和聽課老師對你充滿好感,產生一種積極的心態,激發想聽你講課的慾望。這就是你成功的第一步。
2、教師純美的語音功底是上好公開課的有力保障。作為上語言課的老師,說話就是教學的方式。怎樣讓學生學好英語,教師的發音、語速及對所教內容的准確表達,都對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的影響。作為一堂公開課更是顯得重要。當你以優雅的姿態走進教室,開口說第一句清脆或帶滿磁性的口語時,你就已經獲得聽課人的肯定。再加上准確而流暢的表達,不快不慢的語速,學生會覺得很過癮,聽課老師也會興趣倍增。當然我們的老師平時很辛苦,也許嗓子早就壞了,那也沒關系,只要你的語言帶有感染力,能抑揚頓挫,照樣效果不錯。
3、教學內容的條理性是上課成功的關鍵。一節課的設計有條不紊,思路清晰,銜接自然。這節課就已經成功一大半。上課教師要鎮靜自若,把提前設計的課爛熟於心,這樣在上課過程中就會臨危不亂,帶領學生朝自己設計的理想目標發揮,讓節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聽課老師也就肯定了你掌控課堂的能力,這樣你也就握住了成功的指揮棒。
4、上課教師的肢體語言是輔助教學不可缺少的手段。因為公開課很多時候是借班上課,陌生的學生有可能沒聽懂你的指令,甚至水平很差根本聽不懂你的英語指令,這時候是肢體語言發揮作用的絕佳時機。你借用幽默而大眾化的動作,不僅讓學生弄懂你的指令,迅速回應你的問題,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感,也掩飾了學生配合不佳的尷尬場面。所以恰當的肢體語言的使用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手段。
5、時間的掌控是關繫上課是否成功的保障。一節課的幾個步驟各分別需要多少時間,不僅需要課前設計好,還更是我們教師需要練就的感覺能力。我們不可能一邊上課一邊看時間,我們得憑自己的感覺來進行分配和調控。老教師會對時間駕輕就熟,但若是年輕教師就得多多費心,讓自己的公開課時間分配恰倒好處,獲得更理想的評價。
總之,要上好一堂英語公開課不容易,它需要教師有深厚的知識功底,語言功底,整體調控能力,還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怯場就是信心充足的體現,也是良好心理素質的表現,更是能發揮正常或超常的前提。老教師經驗豐富,備戰無數,站上講台信心十足;年輕教師要「初生牛犢不怕虎」,拿出勇氣,利用自己年輕的本錢,以自己的朝氣蓬勃迎戰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