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生怎樣學好語文有什麼好方法
語文學習方法總結
一.課前預習法:
預習很重要,你只有課前預習了,才能提前了解課文內容。
1. 預習之前准備一本字典,先把生字詞過關。這樣方便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2. 標自然段。
3. 熟讀課文三遍(以上)。
4. 概述課文大致內容,了解中心思想。
5. 課後題試著做一做,最好不用參考書,這樣能提高閱讀能力,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課後在和老師、同學一起交流、解決。
二.上課聽講法:
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學會傾聽的人走到哪裡都會得到別人的贊賞。培養聽力首先從聽課開始:
1.老師講課時,不要東張西望,要集中精神這是培養聽力的第一步。
2.耳朵邊聽要邊記重點,這樣方便回家、考試前的復習(筆記最好記書上)。
3.同學回答問題時,不要插嘴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改善自己的不足。即使同學回答得不夠完美,也等同學說完再補充。
三.課後復習法:
我個人認為復習沒預習重要,你預習做好了,復習起來就自然跟著容易:
1.復習也要拿筆,第二次看要又有收獲,把第二次的收獲和看法另外寫下來。
2.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要「一目十行」,要同時記重點、生字等知識內容。
四.課外閱讀法:(文言文,現代文)
閱讀是學習的重點,多閱讀能提高我們自身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1.選書。選一本好書也是一個人的能力。
2.閱讀時拿一支筆,在讀的過程中把好詞好句句畫出來,不一定要背下來,只要了解一些句型,恰當的運用到作文中去。
3.摘抄就是把你畫記的那些好詞好句摘抄下來,用於作文,專門找一個本子。摘抄和閱讀又不一樣,它要更深一層。摘抄的內容,語言優美是不夠的,有時一些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也能寫下來、記下來。
4.課外積累的多,課內閱讀你自然得心應手。
文言文學習方法
一、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詞、句式等方面的知識,只有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才可能順利地閱讀文言文。
1.重視預習,學會自學
課前一定要藉助注釋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譯,不要坐等老師來講解。預習時注意找出疑難字句提交課堂討論,向老師、同學請教。對重點字詞要進行歸類認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相當多的文言實詞是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我們要善於記憶、比較、歸納、整理,把「字詞」學「活」。
2.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去理解、體會
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其意義、用法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顯示出來的,積累文言字詞不要死記硬背,而應結合「語境」去揣摩。
3.要牢牢記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種:判斷句、疑問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每種又有幾種不同形式,記住形式,便於識記和理解。
二、語文教材強調文言文的朗讀、背誦,其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理解文意,培養語言感悟能力。誦讀可分四步進行:
1.藉助注釋,粗讀課文
預習時完成粗讀任務。粗讀的首要任務是疏通文字,然後在此基礎上感知課文,從整體上初步地把握課文結構。結合注釋,根據上下文讀兩三遍,再連猜帶蒙,對課文內容應該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讀中要畫出疑難詞句,以備在課堂上提交討論。
2.質疑、解難、細讀課文
通過課內細讀,要能准確地正音、正形、斷句,要解決粗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要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要增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3.深入領會,精讀課文
精讀時要力求讀出語氣、語調和節奏。通過精讀,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體會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鑒賞評價,熟讀課文
這一步主要靠課後同學們主動進行。要熟讀成誦,要強化文言字詞的學習效果,深化對課文內容、結構的理解。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評價能力。
以上都是靠你的堅持,如果不行,就選別人!
希望對你有用!望採納!
一,多讀,二,多寫,三,多聽老師講,並做好筆記,四,讀懂課文的同時,有選擇的讀些課外書。
如果是初中的話,我建議你看看《漁夫閱讀》。如果面臨中考,可以做做本省的近三年的中考題
通常情況下,學習語文的好方法不外乎就是:
多讀, 就是反復讀。據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後讀22遍之多,並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後,就會漸漸地從唇間背誦 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推薦一定要訂閱《語文報》,這份報紙讓人受益匪淺。拿到報紙,每一篇文章都能仔細的去閱讀,准備一個本子,看到好的東西就記下來。
強記, 就是有目的地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並在使用中 重新鞏固記憶。
古詩文,背誦後更易理解,理解後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恆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資訊儲存得越多,而且會養成樂於記憶的好習 慣。當然,強記和死記並非同一概念。
勤寫, 不只是寫作文,那隻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注、整理摘抄都屬於這個范疇。
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 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字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並進入記憶的高階階段,「好記性不如頭」不無道理。
但是想要學好語文則必須養成的十大習慣:
一、熟讀、背誦的習慣。
二、閱讀優秀課外讀物的習慣。
三、推敲語言文學的習慣。
四、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
五、記曰記的習慣。
六、規范地書寫的習慣。
七、專注地聽人說話的習慣。
八、說普通話、說話文明得體的習慣。
九、勤思考、愛質疑的習慣。
十、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語文:不是死記硬背,要掌握好方法,平時多讀課外書,然後晚上預習明天的課程,古文要盡可能的背過和了解它,一定要多讀好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數學,:就是多做題,但是不要做沒用的題【比如:像題海,做多了反而會越來越學不會】。只要把今天老師講的掌握了,都會了,我認為不必要題海戰術。。。。 外語:【其實我也不太掌握】就是要背單詞,死記硬背,老師當天講的必須要會,不讓第二天就跟不上了,會越來越對英語不感興趣,所以一定要學好它,越學它就會越感興趣。希望對你有幫助(*^__^*) 【我是初一的哦】
不提倡背作文什麼的,還是要自己寫,寫文章其實不是適合教授的東西,既需要大量的積累,多讀書,先模仿,還需要天賦,一些孩子真的是有悟性,可能看一本書就能學到很多,其他人要看好多本才能達到同樣的水平了,等孩子大一些,看什麼書就不太重要了,能從書中看到什麼才是重要的,有一個寫作的思維看什麼書都能對寫文章有所幫助。
在學校里,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是學會學習;最有效的知識是自我控制的知識。要學會學習,就有一個掌握學習方法和使用學習策略的問題。而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
一、小學生語文的學習方法
做任何事情就要講方法,方法得當就做得快,做得好。學習也是一樣。微觀具體的做法叫做學習方法,巨集觀整體的做法叫學習策略。語文學習有具體的方法,也有整體的策略。我們先來談學習方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在未來社會里,「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埃德加o 富爾《學會生存》)因此,對學生進行有關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語文的學習方法,有涉及語文整體的,有涉及語文區域性的;有基本的,也有具體的。關於語文整體的基本學習方法,中外教育家、學者、作家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論述。多閱讀、多觀察、多練習和多思考看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卻是學好語文的基本功。
關於對小學生具體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分為字詞的學習方法,句子的學習方法,段的學習方法,篇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寫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詞的學習方法有:運用漢字的構造規律來理解字的方法,組詞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詞素分析理解詞語的方法,同義法的比較法,根據語言環境理解詞義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詞義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學習方法有:擴寫、縮寫句子的方法,變換句式的方法,用關聯詞語理解簡單復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學習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給段分層的方法,調整段中語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學習方法有:分段的方法,歸納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學習寫作文的方法有:審題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選材的方法,組織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二、小學生語文的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心理學研究的新興領域,也是當前語文教學心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所謂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在學習活動中,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而學會學習的規則、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種在學習活動中思考問題的操作過程;這是認識策略在學生學習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我們在這里要強調的是四個問題:一是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二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學生的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其學習方法;三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四是學習策略和認識策略的關系。
如何理解學生的學習策略呢?首先,重視學生的學習策略,就是承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和能動作用。第二,學生的學習策略是學會學習的前提,學會學習包含著學生運用一系列的學習策略;學生的學習策略是造成其學習個別差異的重要原因,對學生實行"因材施教"要考慮到他們學習策略的差異。第三,學習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地的活動,它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選擇、使用、調節和控制學習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動。最後,學生的學習策略實施的過程,也是實行決策的過程。
通過對學習策略的分析,我們看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一種理性的認識或認知活動,一種思維或資訊加工的的過程,這也是學習活動有別於人類一般認識活動的特徵。
知識有簡單和復雜之分,簡單知識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是詞彙學習,其難點不在於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據記憶規律,促進知識的保持成為促進簡單知識教學的主要問題。復雜知識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指概念、規則的學習和閱讀、寫作的學習,其關鍵是理解,而理解的實質是學生知道新知識內部各要素之間及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學習策略。
(一)注意策略。語文教師可以採用外部手段來控制學生注意,並激發學生採用適當的注意策略,以促進學習與保持。如"帶著問題讀書"可能並不是一種最佳的閱讀方法,而"讓學生先讀書,然後思考問題",可能是一種更有價值的學習策略。
(二)編碼與組織策略。人們注意了的資訊要想能夠長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對資訊進行編碼和組織。無論是拼音、識字、閱讀教學,語文老師都需要經常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分類排隊,找出規律,就是這種策略的運用。
(三)精細加工策略。如在閱讀和聽講時,一邊聽(或一邊看),一邊做筆記,這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應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這一習慣。但真正要使筆記成為一種促進學習的技術而單純的資訊記錄,卻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為了培養學生做筆記的良好習慣,教師講課時應注意語速不宜太快,復雜的、重點的內容要適當重復,對講課內容的結構、層次和重點應進行板書。
(四)復述與復習策略。如,學生為了記住漢字,必須一遍遍地讀寫生字。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教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邊閱讀邊背誦,將閱讀和嘗試背誦交替進行。另外,對於復雜知識的學習,復習策略包括邊看書邊講述材料、在閱讀時對材料的重點、難點和要點用畫線、圈點、加註符號等方式將其突現出來等。
這些都是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對學生加以訓練。
三、小學生語文的學習能力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語文教學發展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是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所謂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徵,可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類。語文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林崇德先生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是以語文概括為基礎的,由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組成的,有20個交結點的、開放性的動態系統。
概括是語文能力的基礎。對於小學生語文的聽、說、讀、寫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現:聽的關鍵是"聽得好"。即會聽,聽得准確,抓住別人講話的中心,理解所聽內容的實質。這是在"聽"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現;說的關鍵是"說得清"。即逐步地掌握准確、鮮明、生動的口語表達特點,能做到用詞准確、詞達意明、語言通順、層次分明、修辭恰當、邏輯性強。這是在"說"中的概括能力表現。讀的要素較多,一是朗讀與默讀的閱讀形式,二是理解詞、句、段、篇和修辭結構的閱讀內容,三是分析段落層次、獲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脈絡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三個方面都以學生的概括能力為基礎。寫作能力發展也是一個概括化的過程。小學生從「說」到「寫」,從「讀」到「寫」(仿寫)兩個過渡,都要通過書面語言條理化地、生動地表達出事物的內在聯絡。這里就有一個綜合提煉的過程,即概括過程。
由於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概括,所以,我們在培養小學生語文能力時,要自始至終地突出對其概括能力的訓練。
傳統將學生的語文能力歸納為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這種提法是正確的。如果說聽、說、讀、寫反映了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基本內容,那麼,不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差異則與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思維品質的差異密切相關。思維品質是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特點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它體現了每個個體思維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異。通常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個方面。這五種思維品質,是一個彼此聯絡、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體。林崇德教授將這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結合起來,構成一個開放性的動態系統進行研究。
小學的語文不能學 你買一本好的參考書來看 看的時候不僅要看它裡面的資料 還要做後面的習題 做了後還要想自己錯在什麼地方為什麼錯 自己的想法和答案有什麼不同 不同在哪裡
這樣做你就可以知道出題人的想法 然後對症下葯 成績自然就會上去
還有要乘小學的時候多讀一點課外書 這樣有助於知識的積累
不要覺得那是浪費時間 你這樣做了後在讀初中和高中的時候會有很大幫助的 相信我!^_^
學校里,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是學會學習;最有效的知識是自我控制的知識。要學會學習,就有一個掌握學習方法和使用學習策略的問題。而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 一、小學生語文的學習方法 做任何事情就要講方法,方法得當就做得快,做得好。學習也是一樣。微觀具體的做法叫做學習方法,巨集觀整體的做法叫學習策略。語文學習有具體的方法,也有整體的策略。我們先來談學習方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在未來社會里,「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埃德加o 富爾《學會生存》)因此,對學生進行有關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語文的學習方法,有涉及語文整體的,有涉及語文區域性的;有基本的,也有具體的。關於語文整體的基本學習方法,中外教育家、學者、作家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論述。多閱讀、多觀察、多練習和多思考看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卻是學好語文的基本功。 關於對小學生具體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分為字詞的學習方法,句子的學習方法,段的學習方法,篇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寫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詞的學習方法有:運用漢字的構造規律來理解字的方法,組詞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詞素分析理解詞語的方法,同義法的比較法,根據語言環境理解詞義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詞義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學習方法有:擴寫、縮寫句子的方法,變換句式的方法,用關聯詞語理解簡單復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學習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給段分層的方法,調整段中語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學習方法有:分段的方法,歸納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學習寫作文的方法有:審題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選材的方法,組織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二、小學生語文的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心理學研究的新興領域,也是當前語文教學心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所謂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在學習活動中,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而學會學習的規則、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種在學習活動中思考問題的操作過程;這是認識策略在學生學習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我們在這里要強調的是四個問題:一是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二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學生的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其學習方法;三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四是學習策略和認識策略的關系。 如何理解學生的學習策略呢?首先,重視學生的學習策略,就是承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和能動作用。第二,學生的學習策略是學會學習的前提,學會學習包含著學生運用一系列的學習策略;學生的學習策略是造成其學習個別差異的重要原因,對學生實行"因材施教"要考慮到他們學習策略的差異。第三,學習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地的活動,它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選擇、使用、調節和控制學習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動。最後,學生的學習策略實施的過程,也是實行決策的過程。 通過對學習策略的分析,我們看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一種理性的認識或認知活動,一種思維或資訊加工的的過程,這也是學習活動有別於人類一般認識活動的特徵。 知識有簡單和復雜之分,簡單知識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是詞彙學習,其難點不在於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據記憶規律,促進知識的保持成為促進簡單知識教學的主要問題。復雜知識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指概念、規則的學習和閱讀、寫作的學習,其關鍵是理解,而理解的實質是學生知道新知識內部各要素之間及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學習策略。 (一)注意策略。語文教師可以採用外部手段來控制學生注意,並激發學生採用適當的注意策略,以促進學習與保持。如"帶著問題讀書"可能並不是一種最佳的閱讀方法,而"讓學生先讀書,然後思考問題",可能是一種更有價值的學習策略。 (二)編碼與組織策略。人們注意了的資訊要想能夠長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對資訊進行編碼和組織。無論是拼音、識字、閱讀教學,語文老師都需要經常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分類排隊,找出規律,就是這種策略的運用。 (三)精細加工策略。如在閱讀和聽講時,一邊聽(或一邊看),一邊做筆記,這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應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這一習慣。但真正要使筆記成為一種促進學習的技術而單純的資訊記錄,卻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為了培養學生做筆記的良好習慣,教師講課時應注意語速不宜太快,復雜的、重點的內容要適當重復,對講課內容的結構、層次和重點應進行板書。 (四)復述與復習策略。如,學生為了記住漢字,必須一遍遍地讀寫生字。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教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邊閱讀邊背誦,將閱讀和嘗試背誦交替進行。另外,對於復雜知識的學習,復習策略包括邊看書邊講述材料、在閱讀時對材料的重點、難點和要點用畫線、圈點、加註符號等方式將其突現出來等。 這些都是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對學生加以訓練。 三、小學生語文的學習能力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語文教學發展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是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所謂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徵,可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類。語文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林崇德先生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是以語文概括為基礎的,由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組成的,有20個交結點的、開放性的動態系統。 概括是語文能力的基礎。對於小學生語文的聽、說、讀、寫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現:聽的關鍵是"聽得好"。即會聽,聽得准確,抓住別人講話的中心,理解所聽內容的實質。這是在"聽"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現;說的關鍵是"說得清"。即逐步地掌握准確、鮮明、生動的口語表達特點,能做到用詞准確、詞達意明、語言通順、層次分明、修辭恰當、邏輯性強。這是在"說"中的概括能力表現。讀的要素較多,一是朗讀與默讀的閱讀形式,二是理解詞、句、段、篇和修辭結構的閱讀內容,三是分析段落層次、獲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脈絡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三個方面都以學生的概括能力為基礎。寫作能力發展也是一個概括化的過程。小學生從「說」到「寫」,從「讀」到「寫」(仿寫)兩個過渡,都要通過書面語言條理化地、生動地表達出事物的內在聯絡。這里就有一個綜合提煉的過程,即概括過程。 由於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概括,所以,我們在培養小學生語文能力時,要自始至終地突出對其概括能力的訓練。 傳統將學生的語文能力歸納為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這種提法是正確的。如果說聽、說、讀、寫反映了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基本內容,那麼,不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差異則與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思維品質的差異密切相關。思維品質是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特點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它體現了每個個體思維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異。通常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個方面。這五種思維品質,是一個彼此聯絡、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體。林崇德教授將這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結合起來,構成一個開放性的動態系統進行
Ⅱ 小學生如何學好語文
小學生學好語文的方法如下:
1、大聲朗讀課文:
每天朗讀10分鍾就行,讀課文一定要大聲並且正確,這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每個家長都這樣做過,每天早上都是扯開喉嚨,用盡全身力氣朗讀。
大聲朗讀有很多神奇的效果,對於學習語文和英語好處多多,它能開發孩子的右腦,讓腦神經處於極度興奮狀態,也就能刺激人深入去理解課文;它能清空大腦,集中個人精力,讓孩子快速記憶;它還能提神醒目;它能改變人的性格,提升自信心等。大聲朗讀這么多好處,家長和孩子真能拒絕,讓孩子張開嘴,喊出來。
3、課外閱讀:
這點太重要了,一定要讓孩子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博覽群書是培養孩子語文素養最重要的途徑,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孩子語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語文成績好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喜歡閱讀課外書的,看得多,見識就廣,積累就多,閱讀能力也會越來越強。當然閱讀也是有方法的,有些書需要泛讀,有些書需要精讀。別說沒時間,每天看半個小時書就夠了。
Ⅲ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積累
《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語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那麼,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怎樣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呢?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積累,認為從以下幾方面來做比較有效。
一、教會學生在聽中積累語言。現在電視、廣播、網路、MP3、MR4、錄音機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文字傳播手段。通過這些傳播媒介學習語言,對學生來說是沒有任何負擔,反而能從聲情並茂的講解中了解情節,認識人物的個性,知道事物的善惡,對所聽的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未講的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會有再聽的慾望。學生耳熟能詳,就會從中積累語言文字,有時會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感受。
二、熟讀背誦在背誦中積累。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誦讀。古語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和背誦便是完成語言強化的必由之路。強化誦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為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完全證明。古人為學,一開始只是讀、背。書讀得多了,背得熟了,學生對書中的文與道似懂非懂,憤悱在心了,教師才開始講解。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經過一定的時間,就會產生如朱熹所說的「豁然貫通」的效果。既領悟了道,也掌握了文,頭腦中那堆「死」的語言材料一下子活了。這種讀書方法看起來非常笨拙落後,其實,這正是符合漢語特點教學的高妙之處。很多專家都痛心於語文課堂很少聽到琅琅書聲,一些範文佳作,雖經語文教師二、三課時口乾舌燥的講析,但仍有學生不能熟讀課文。我要求所教中、高年級學生有選擇地盡量多背,或記住大意復述課文,並且根據學校安排把小學生應該背誦的80首古詩詞落到實處。巴金先生說過:「現在有兩百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子裡面了。雖然我對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沒有好好的研究過,但是這么多具體東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麼回事。」巴金先生的話給我們的啟發是很深的。
三、增加學生課外閱讀,在閱讀中積累。呂叔湘先生說過:「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課外閱讀的佔多少?我回想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於課外閱讀。」積累語言材料光靠課內加強對課文的朗讀和背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課外引導學生廣泛地進行閱讀。如果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待到自己說話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許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總結自己成長經歷時,總少不了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即便是班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常常是對課外書刊情有獨鍾。因為,只有博覽群書,才能給大腦皮層形成多側面的語言刺激,而且,在閱讀過程中,能再次強化大腦皮層已有的語言信息,使大腦中已形成的聯系系統更為完整、嚴密。基於此,我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盡量擴大自己的課外閱讀面。我為學生列出了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有選擇地多讀、廣讀。我堅持做到以下四點:1.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給學生留出閱讀的時間;2.在課堂上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使其會讀會摘錄。如就全書來說,往往以瀏覽性的默讀為主,對那些語句優美生動的段落,應反復誦讀,摘錄文中的成語、名言警句、含有修辭手法的句式、含有關聯詞的句子等,還可寫一些體會文章;3.提出語言積累的具體要求,對所摘錄的好詞好句好段,要求學生每兩周進行一次自我梳理,歸類「入庫」,每學期末進行一次較為徹底的「翻箱倒櫃」,使積累的語言文字不至於「發霉爛掉」,從而提高積累的長久性。4.每周定時檢查,並作好統計,在班上公布,給認真的學生加星。這樣做,促使了學生更自覺,更認真地進行閱讀,保證了學生閱讀的數量和質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平時,我了解到學生對某些作家、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強烈的自主閱讀心理,就圍繞這些熱點舉辦專題講座進行指導,這樣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刺激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到課外閱讀如同吃飯、睡覺,不可或缺,還能對正確選擇閱讀,科學指導閱讀產生明顯的正效應。
四、放開手腳讓學生多說,從說中積累語言。毛澤東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說話是對語言材料的一種使用,它能讓學生一方面運用積累的語言,另一方面進一步積累語言。說話處在一個不斷建構的動態過程中,其終端就是所謂「內部語言」。說話在其建構過程中不斷向「材料倉庫」提取合用的材料,並不斷前行,由含糊變得逐漸清晰起來,按照一定的順序,用一定的「所有」語言表達出來。為此,我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如開展課前五分鍾系列演講訓練,讓學生按座位順序,每人一次,提前准備自己課外閱讀的精彩片段;每周舉行一次好詞好句欣賞會,讓學生將自以為優美的詞、句、段與同學一道仔細品味;每兩周舉行一次故事會,或詩歌朗誦會、好詞好句接龍比賽、辯論會等。活動中,人人必講,這不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讀書積極性,促使學生讀相關方面的書,而且鞏固並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在這些活動中,我為學生創設了表現自我的舞台,設計說話情境,讓學生暢所欲言,有條理地說,倡導學生充分利用自己在閱讀中獲取的知識,談收獲,議看法,評瑕瑜,讓學生一方面在活動中體會讀書的成功喜悅,另一方面在「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窘況中進一步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與渴望,同時也在說話中幫助學生積累了新的詞彙、短語、句子,掌握了新的語言結構,既提高了學生說話的技能,又達到了鞏固平時學習的語言材料的目的。
總之,培養和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途徑很多,這需要我們老師在執教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大膽創新。我相信,只要我們願意去尋找總有適合於你和你的學生積累和發展語言的途徑。
Ⅳ 小學生如何學好語文
小學生學好語文的方法和技巧如下:
一、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要讓學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時間去學習,看一點,記一點;積累一些零碎的知識,在不經意中建造自己知識的高塔。
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學習語文,是一個閱讀、思考、寫作相結合的過程,三者的有機結合才能提高學習效率。閱讀的同時要寫讀書筆記,把書中最有價值的內容記下來,也要把自己閱讀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記下來。經常這樣做就能提高自己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了。
四、磨刀不誤砍柴工
學生做習題時,不要急於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師講的例題是什麼意思或先看書,把所講的內容全部弄懂後,再做習題。這樣就會感到輕松自如。那些圖快、圖省事欲走捷徑的學生,似懂非懂,一味地為做習題而做,常常會到處碰壁,走進死胡同。返回頭再看書,事倍功半。
五、遇到問題獨立思考
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要求學生不要急於求教於別人,通過獨立思考,死知識才能變為自己的東西。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再去請教老師或同學,一旦弄明 白,印象會很深刻。而我們的一些學生,懶於動腦筋,恥於問人,甚至請教別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這樣是不能掌握所學知識的。
Ⅳ 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需要怎麼樣進行積累呢
語文學習的主要學科,語文取得理想的成績,說難不難但也不簡單。小學生需要明白,語文的知識源於生活,學習語文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
語文需要從讀、說、寫三方面去學習,去品味,去發揚,讀就是要去獲取知識,去欣賞。學生應該利用空閑的時間去練習寫作,多寫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寫好,學生需要學會運用自己從閱讀中獲取的知識,將語文與生活聯系起來。
Ⅵ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指導與 教育 是至關重要的。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 方法 ,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方法
1、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學校讀書環境是一種語言,良好的讀書環境的能夠激發師生的讀書慾望。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圖書室,開展了「自給自足」式的補充圖書方式,進一步規范了圖書角的建設,課外書籍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牆壁展出 名人 名言 、經典詩文。
要滿足學生不同的語文課外閱讀需要,應為學生准備大量的閱讀材料。為此,在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室、閉路電視教學網,從多種途徑為學生提供適合其閱讀的文本的、網路的、視聽的課外閱讀資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學生一進教室,就能看到書櫃上豐富多採的閱讀材料,其閱讀的慾望自然就會由然而生。此外,還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使家長提高認識,為學生購買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並在家中形成相應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動機。
2、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書
興趣是閱讀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孩子讀書的慾望增強,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漸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讀書能力,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興趣。
要關注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成就感的生成。實踐證明,當一個人的行為產生積極的自我體驗,同時又得到他人肯定時,他的人格就能正常發展。
同樣,在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適時組織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通過課外閱讀所獲得的新信息,並給予其積極的評價,學生就能從中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從而激發自己再去廣泛閱讀,使自己的認知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如此往復,學生便在自我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構建起了自己的認知體系。
3、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是為了將來不用教」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理所當然要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環時,還要有教師、學生、家長的協調配合,為學生提供可進行課外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
其次,在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要組織多種活動,通過合作閱讀、相互交流、分組討論、正反爭辨等形式,讓學生充分釋放自己的積累,展示自己的收獲,感受到課外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成就與快樂,從而形成和諧、合作的課外閱讀氛圍。
同時,在合作、交流、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思想的火花,獲得新的信息,充實自己的積累,使自己躍上新的高度。再次,要有一定的檢測方式,使學生產生相應的壓力。平時,每周給學生規定一定的課外閱讀量,使之有任務感。
對課外閱讀的檢測方式很多,如查 讀書筆記 、寫 讀書心得 、 故事 演講等,還可以採用辦小報、展示知識卡片、平時交流以及 辯論 會等形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促進學生自覺地去進行課外閱讀。
第二、學生知道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具備了一定的鑒別和選擇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還有必要在學生日常的課外閱讀指導中,通過一定的「強制」,使學生達到「知行合一」。
給學生規定相應的課外閱讀任務,通過一些必要的手段,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監督。通過適當來自於教師或家長的外部強制,逐步使學生過渡到自我「強制」,即強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課外閱讀態度、方法去閱讀。
第三、嚴格要求,持之以恆。在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要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視抓好開端,由易到難,逐步養成。首先,要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的身心特點,向他們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做到有計劃地循序漸進。
其次,教師一旦提出某種要求,就必須堅定不移。尤其是在個別學生身上表現出不良傾向的時候,更須嚴格要求,毫不放鬆。
再次,教師要堅持以正面引導為主,特別留心去發現學生中由於好的課外閱讀行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給予積極的正確的評價,讓個別學生的成功成為良性的刺激,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的形成,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4、幫助學生養成積累習慣
學生學習的時間不能無限擴大,教師只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 渠道 作用,改變以往唯教材獨尊的想法,把學生當成主體,為學生而教,努力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教給積累方法,提高積累效率,才能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豐富閱讀,擴大語言的積累。
在教學中採用多種 教學方法 提高了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和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使學生積累語言更主動健康。
2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方法
1、選讀法。
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系,有目的地閱讀《人與自然》一書。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2、精讀法。
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於某些重點 文章 ,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元程端禮說:「每句先逐字訓之,然後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教師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速讀法。
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書,很難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教會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而採用速讀法。
4、摘錄批註法。
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 作文 准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讀與思共,思與讀隨。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著用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容,並及時記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疑點。總之讀書要做到「手腦並用」閱讀才將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3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和氛圍
學校讀書環境是一種語言,良好的讀書環境的能夠激發師生的讀書慾望。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圖書室,開展了「自給自足」式的補充圖書方式,進一步規范了圖書角的建設,學生的課外書籍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牆壁展出名人名言、經典詩文,乃至出色學生的讀書自創「小名言」。
如:「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每一面牆壁,都浸潤著 文化 氣息,飄溢著濃濃書香。我們學校早已把課外閱讀列入課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節課外閱讀課,它已成為綜合活動的主要課程。
二、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書
興趣是閱讀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孩子讀書的慾望增強,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漸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讀書能力,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
1、「以講誘導法」
孩子不愛課外書,從根本上說是對課外書缺少了解。老師可以利用各種契機,用自身的語言描述給孩子建立一個有趣的課外書表象,讓孩子產生對課外書的一種嚮往。每周三的閱讀課,我們根據不同的年級學生特點,適當安排一定的時間,引讀部分 童話故事 、 成語 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動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發學生強烈的看書慾望,激發孩子閱讀類似書籍的興趣。
2、「以身示範法」
古語道:其身正,不令側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每次讀書時間,老師也和學生一起讀書、筆記;每次讀書展示周,老師和學生一起撰寫 讀後感 、共編閱讀小報。我們用自身閱讀的狀況、頻率、習慣等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以師道的示範作用帶動孩子,讓孩子們在不知覺中愛上課外閱讀。
3、「賞識激趣法」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為了學生能保持讀書的熱度,在閱讀教學的開展中,老師要以賞識的眼光關注每一個孩子的閱讀過程,發現其「閃光點」,不失時機為孩子某一做法進行激勵、表揚、喝彩,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我們還開展「讀書小明星」、「課外知識小博士」、「書香小姐」等榮譽的評比活動。我們通過多種途徑激發閱讀願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傳授讀書方法,讓學生會閱讀
1、在閱讀中積淀閱讀方法
我們應當教會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調動多種感官,發展多種思維,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以下介紹三種:
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對於一本書中的重點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教師指導學生地進行課外閱讀的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慨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
摘錄批註法。此閱讀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做到讀與思共,思與讀隨。
2、在活動中礪煉閱讀品質
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地夕就能養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容易自流。
為了提高閱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展開各類讀書活動,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薦家」、「我是小小評論家」、「我是小小創作家」、「我是小我輯」……,還可以是讀書 經驗 交流會,與作家面對面等,這樣一系列的活動開展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在活動中礪煉閱讀品質,提升閱讀品位,從而進入閱讀的兩良性循環。
3、在評價中培養閱讀情感
閱讀到一定的程度,學生也會在 日記 中有所表達。因此,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運用積累的語言特別重要。對學生作文中的 好詞好句 ,教師在修改文章時,用紅筆標出並加以好的評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慢慢體會到正確應用積累的語言的方法。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在課外語言實踐中運用語言、評價同學的語言。
在辯論會上,在小記者會上,在演講會上,對學生在表達時應用的好詞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級制度中,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交流所積累的語言,積極進行展評,從而給學生一個舞台,讓積累騰飛。
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是為了將來不用教」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理所當然要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做法如下:
教會學生做文摘卡片。讓學生置備卡片盒,避免散亂,每張卡片應適當留有空白,以備補充資料。教會學生不僅會做文摘卡片,而且還要求學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樣及時地不斷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隨時摘錄下來,指導學生到知識的海洋中去尋寶。
創造口頭交流信息機會,進一步加強指導怎樣選擇、積累有益信息,讓他們在交流中獲取更多信息。
「不動筆墨不讀書」。鼓勵學生多讀書勤動筆,既可以在書上做眉批,劃線打重點號,也可以邊讀邊思考,閱讀後用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體會、見解,督促他們做到勤動筆多看書,及時寫自己的感受,促進理解消化,提高表達能力。
4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方法
一、營造氛圍,激發讀。
對於孩子來說,讀書是需要氛圍的。沒有濃厚的讀書氛圍,貪玩好動的小學生是很難培養起捧卷閱讀的興趣的。如何營造氛圍,讓校園彌漫書香氣,是課題研究首要解決的問題。課題之初,我校舉辦了以「書香伴我成長」為主題的師生讀書活動啟動儀式,在師生中積極倡導「書香為伴」的思想。
其次,在「紅領巾廣播」中設置「書香 心語 」。開辟宣傳欄,以班級為單位選送名人讀書故事、好書推薦、讀書隨想等方面的稿件及作品,讓「多讀書,讀好書」的觀念深入每個孩子的心靈。
第二建設校園文化。學校提出了「熱愛書籍,享受閱讀」的總 口號 ,隨後,各班也都設計了自己的讀書口號,張貼於各教室的醒目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聲朗朗,伴我成長」……一句句口號鼓舞人心。
各班還設立了圖書角,號召每個學生參與「存二讀百」活動,班級書櫃里圖書琳琅滿目,每個書櫃都設計了自己響亮而動人的名字,「知識屋」「智慧泉」、「書香閣」、「金鑰匙」、……每個書櫃的名字都意蘊深刻,飽含著濃濃的書香,充分顯示了小書櫃的大作用。
「好書推薦台」,「每月新書排行榜」、「好書大家讀」、「讓我告訴你」等主題的閱讀專欄也在每個班學習園地中閃亮登場。第三、引導家庭文化。我們利用一切機會將書香氣息帶給家庭,通過發家長報、編印相關材料等形式,將學校營造書香校園的信息傳遞給家庭。
在家長會上,我們大力宣講課外閱讀的意義,要求家長配合學校督促孩子,堅持每天半小時左右的課外閱讀。
二、選擇文本,優化讀。
書的世界有各種元素,如何發揮課外閱讀的最大效益,書目的選擇尤為重要。首先我們要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以實現閱讀的指導性。我們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孩子的興趣為中心通盤考慮,從以下四個途徑為他們選擇文本:
1、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也就是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拓展閱讀,既深化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又擴大了知識面。
2、選擇與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如低年級學生注重讀物的趣味性,提供的書目以故事、童話類為主;中高年級則需要文質兼美、知識性、人文性稍強一點的讀物,為此,我們推薦經典的國內外名著、科普讀物、 兒童 文學等讀物。根據年齡特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既有階段性又盡量保持連貫性。
3、選擇富有文化內涵,形式多樣的文本。選擇富有文化內涵的文本,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此同時,在選擇文本的過程中還要兼顧作品題材、體裁、風格的多樣性。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世界是五彩斑斕,豐裕深廣的。
4、選擇古典經典類的文本。余秋雨先生說得好,「幼小的心靈純凈空廓,由經典名著奠基可以激發他們一生的文化嚮往。」我們根據學生的文化基礎,相繼推出部分經典名著,引領孩子邁進經典的文學殿堂,讓經典名著給予孩子精神的滋養、文化的熏陶。
基於以上原則,課題組經過認真研究,精心挑選,制定了《廣華二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目表》,其中包括各年級 必讀書目 及選讀書目。
制定了閱讀書目,該如何推薦給學生?如果像布置常規作業那樣,要求學生讀這讀那,勢必難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何推薦?怎樣把握推薦時機?採用何種方式推薦?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課題組從這兩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把握推薦時機。我們的做法是:
1、結合閱讀教學來推薦。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適機遷移,向學生推薦課外讀本。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課時,教師順勢推薦《三國演義》;學了《長征》推薦學生讀一讀毛澤東的其他詩詞,或者有關長征的其他作品。
2、結合重大節日推薦。比如在 清明 節來臨之際,推薦學生閱讀有關革命烈士的小故事; 國慶節 時要求學生讀一讀歌頌祖國的小詩歌等。
3、 結合時事推薦。比如我國嫦娥二號衛星發射時,我們組織學生觀看實況錄像,激發他們對天體宇宙、大自然等未知領域的好奇心,抓住這一時機向他們推薦《動腦筋爺爺》、《 十萬個為什麼 》等科普類書籍。玉樹發生地震以後,組織學生閱讀《防地震小常識》《自救小常識》等 安全知識 類書籍。
4、結合活動推薦。學校、班級、社區經常會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可以結合各級各類活動,推薦學生閱讀相關書籍。
5、利用好書推介課進行推薦。我們開設好書推介課,課上可以是老師推薦,也可以是學生推薦;可以推薦一本,也可推薦幾本。
推薦時採用何種方式能夠更好的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的做法是:
1、用書籍本身推薦。一些高品質的書籍印刷精美,集趣味、品味於一體,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馬小跳」系列,封面輕松活潑,色彩對比強烈,富於動感。又如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夏洛的網》等一批圖書都是採用手繪插圖的形式,隨手一翻,讓人愛不釋手。教師可以發揮書籍本身的優勢,向學生展示讀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2、設置懸念推薦。就是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書中的故事片斷,當孩子們聽得入迷,渴望知曉真相的時候,教師嘎然而止,來個「欲知後事如何,且自讀原文」。
3、榜樣示範推薦。教師的閱讀行為是最有力的推薦。平時,准備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讓學生自然地、隨意地發現老師在閱讀這些圖書,之後可「有條件」地借給他們閱讀:如與學生交換閱讀的圖書,或作為對學生的獎勵等,可較好地激發學生讀的興趣。
4、利用激勵推薦。比如,學生在認真閱讀時,給他一個微笑,輕輕地點一下頭,親切地撫摸一下他的小腦袋,有時只是走近他,翻一下他所閱讀的書名,把他正讀的書名輕輕地說出來,這些細小的動作、神態都是一種有效的激勵,也是一種最好的推薦。不但使他們閱讀的勁頭越來越大,也能帶動其他同學爭相閱讀。
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對閱讀內容的選擇具有更廣泛的自主性、獨立性,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及 興趣 愛好 ,有選擇地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實踐。但是由於認知水平的限制,面對浩瀚的書山文海,他們往往會只顧自己的興趣指向而忽視必要的價值取向。所以教師要教給學生選擇書籍的方法,避免他們不加選擇、不辨優劣地進行課外閱讀。
首先要讓學生知道應該選擇什麼。1、要選擇能夠加強課內知識學習的書籍: 2、要選擇有利於形成合理知識結構的書籍,廣泛地閱讀文學、科技史地、天文、傳記等各個門類。3、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一般說來,經過努力能理解其內容的60%-80%的讀物,都算難度適中。4、要選擇印刷質量高的書籍。
其次,要教會學生「怎樣選擇」。我們引導學生用以下五種方法選擇書籍:通過閱讀選本來選擇,通過聯系課文內容,通過詢問師長,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以及通過瀏覽來選擇文本。
Ⅶ 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有哪些
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礎、最根本的內容,讓學生有效地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是一項重要任務。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
一、課外初"相識",拓展詞彙空間
擴大詞彙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閱讀課外書籍,這已被眾多教師認同。許多積累作業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他們邊閱讀,邊摘錄 好詞好句 。教師很少參與其中,只是進行簡單的檢查、批閱。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小學生的識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較差,詞彙積累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只是記在紙上。所以教師要做恰當的引導。首先指導學生進行詞彙的分類整理.例:寫人類可分外貌、動作、心理、語言;寫季節可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物候;寫物類可分色、形、味.其次教師在學生課外摘抄的基礎上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選擇出一些詞彙,或寫成講義,或寫在小黑板上,加深學生對這些詞彙的印象,以備課堂上提取。
比如《李子核》一文,我抓住文中三個訓練點:一是看實物運用課外詞彙,描寫李子的外形;二是描寫瓦尼亞臉紅的一個比喻句;三是動補結構的句式"他嚇得臉色發白"。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課外積累描述果子色、形、味的詞語,描寫紅顏色的事物以及描寫恐懼心理的詞語,分類抄於卡片上。
二、課內再"熟悉",強化詞彙學習
課外的積累,如果沒有經過長期的提取、運用,其鞏固率是相當低的,我們不能忽視這種現象;有些學生很喜歡看書,也很聽話地做了摘記,但是他 作文 里的詞彙還是那麼貧乏.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好詞沒有經過及時消化、強化,被遺忘了。
這是很可惜的.如果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語境,讓學生回憶課外獲得的詞彙,再加以運用,那麼日復一日,所掌握的詞彙量就相當可觀了。在《李子核》一文的教學中,我做了如下設計:
(一)看圖用詞。將一幅逼真的李子圖掛在黑板上,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我先讓學生仔細地觀察李子,然後說出李子的顏色、形狀和味道。由於課外的鋪墊,學生的學習難度已相對降低了,學生一下子就說出紅艷艷、紅彤彤、黃里透紅、又大又圓、圓溜溜、香噴噴、香氣撲鼻等詞語.學生通過運用課外所學詞語對李子的描述,加深了對李子的認識,這對理解文中主人公瓦尼亞偷吃李子這一情節也無疑起到了過河搭橋的作用。
(二)比較用詞一。課文第三小節,描寫瓦尼亞難為情的表情,用了一個比喻句:"瓦尼亞的臉紅得像大紅蝦。"我出示大紅蝦的圖片,請學生找出大紅蝦和瓦尼亞的臉的相同點,通過比較,學生一下子說出兩者的共同點是"紅",然後請學生根據這紅的特點,瓦尼亞的臉還像什麼,學生馬上就說出了紅蘋果、紅櫻桃、紅辣椒、紅石榴等十多種物品,這樣,既鞏固了學生詞彙,加深了學生對比喻句的認識,又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三)體會用詞。課文第四小節描寫瓦尼亞聽了媽媽的話後,非常害怕,用了一個動補結構式:他嚇得臉色發白,我先讓學生體會瓦尼亞此時的心情如何,從哪個詞上可以看出瓦尼亞很害怕。然後請學生思考一下描寫一個人害怕,除了臉部表情外,能否用共他一些與身體部位相關的詞語來表達,接著引導學生說出"頭皮發麻、兩手發抖、渾身是汗"等等.經過這一系列的調整,大大激發了學生課外積累詞彙的興趣。
(四)多種形式用詞。將以上所學的詞彙製成卡片,在課堂上適時貼在黑板上,給學生直觀印象, 總結 課文時,以比賽游戲的方式再鞏固一遍。課後,又將卡片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上,確保這些詞語在學生面前的再現率。
通過課外積累和課堂識詞相結合,使學生擺脫了積累詞彙的盲目狀態。每個詞語經過信息編碼,貯存到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之中,強化了詞彙學習。
三、作文里交朋友,內化詞彙學習
作文是語言學習的高級階段,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體現.用詞是否精確、豐富、生動,可以檢驗出學生對詞彙的內化程度。同時,作文里的詞彙運用又可以加深學生對詞彙的理解。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給學生呈現他們學過的詞彙,幫助他們從無意識狀態上升到有意識運用狀態。
所以每次作文教學,我都向學生呈現大量與主題相關的詞語,請他們自由選用.學生自己選用的詞語超過了我所呈現的范圍,則給予表揚和鼓勵。經過課外-課內-課外幾次反復,學生很自然地就會運用詞語了。經過一階段的訓練,學生不僅在習作時不會覺得無話可說,而且對積累詞語、運用詞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激發個人興趣出發積累詞語
(一)小學生尤其喜歡到生活中辨識日常見到的各種 廣告 詞、標志名稱,於是我將識字與積累詞語結合,幫助學生人人建立一本"商標薈萃",將各類廣告紙、 說明書 、玩具卡上的字、詞剪下來,如"娃哈哈、百事可樂、米老鼠、唐老鴨、甜果凍"等貼在本子上,課余及"展示台"活動中互相介紹、拼讀。
學生興趣濃厚,五彩的畫紙讓他們認識那麼多課堂里沒有學過的字,心中充滿一種成功的自豪感,初步嘗到了"積累"的樂趣,逐漸喜歡上積累。
(二)小學生隨著會寫的字增多,學生逐漸不滿足於剪貼。我趁機鼓勵學生建立一本"詞語采蜜"本,親手記下自己願意積累的字詞。經過大家討論,每兩天記一種珍稀動物的名字、一位偉人的姓名,由老師在黑板上開辟一欄,每天寫一個。
因為這樣既積累了詞語,還知道了許多珍稀動物,會認偉人的名字,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增加了對偉人的了解。之後,我們還陸續記下了校園各 種植 物的名稱、原始古老的動物名稱、奇特古怪的動物名稱、動物建築師等。
2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
一、以 課前預習 加強初步積累
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對其今後學習各方面的知識都有極大益處。尤其對於已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提前預習將要學習的新課文,會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例如學會在 文章 中做標記,標出生僻的字詞;藉助字典,學習生字拼音,理解新詞在字典中的釋義;勾劃出文章中的好詞好句等。
通過課堂僅有的40分鍾,學生根本無法深入學習知識,因此,課前預習就極為關鍵。有效的課前預習不僅能使學生提前知道一些生詞的大致解釋,還使他們累積很多美詞美句,同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對詞語的理解上,《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中也有明確要求,即「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而這一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階段就可以達到。通過課前預習,不僅會使學生養成主動翻閱字典、查閱資料的學習習慣,更激發了學生對於新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達到了優美詞句的初步積累。
二、以貫徹學法深化積累內容
要想正確運用詞語進行表述,就必須先理解詞語的意思。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使學生能夠運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語的意思。教師指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多種多樣,比如:
1.替換法
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將其替換為其他詞語來幫助理解。比如特級教師李衛東在講授《微笑著承受一切》一文,指引學生理解文章中的詞語「不幸」時,他是這樣問學生的:「何為「不幸」?可以給「不幸」換個詞嗎?」學生換成了「倒霉、災禍、禍患、災難、厄運」等詞語。
接著他又讓學生將這些詞語帶入文章,重新閱讀,體會換詞之後的改變。這樣的方法不僅使學生領會了文中「不幸」的意思,更使他們深刻感受到桑蘭的悲痛與堅毅勇敢,由此更加深入地領悟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替換詞語法,不僅能夠使學生及時地復習舊知識,同時體會到作者對於詞語運用的獨到之處,更可以啟蒙新知識。
2.表演法
通過生動的語言、動作、神態表演,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國家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在教授《小稻秧脫險記》一文時,就通過師生共同表演來讓學生對「一擁而上」「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等詞語加以理解。
由學生飾演雜草,教師飾演稻秧,師生從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入手,進行了惟妙惟肖的表演,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這幾個詞的涵義。表演法,既可以讓學生在活躍輕松的氛圍中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新的詞語,又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和中心思想的領悟。
3.結合文章理解
結合詞語所在的前後文來理解詞語的意思是閱讀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新《課程標准》第二階段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有些詞語,學生通過閱讀前後文就可以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也就不需要進行查字典等繁瑣的步驟了。
4.結合實際理解
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內涵也是詞語學習的常見手段。有位教師在教授《學棋》一文中「能手」這個詞時,是這樣進行的:首先讓學生劃出含有「能手」一詞的 句子 ,然後,讓學生想一下實際生活中什麼樣的人可以被稱為「能手」。學生們七嘴八舌地給出了多個答案,如: 捕魚 能手、教書能手、電腦能手等。
由此,學生快速地理解到「能手」一詞的涵義在本文中表示棋藝高超,對於下 圍棋 十分精通。教師還可以 教育 學生要一心一意地學習,才能在將來成為「能手」,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達到統一。
除了以上所介紹的方法外,理解詞語的方法還有想像法、分解組合法、電教演示法、以舊帶新法、聯系插圖法等。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授予學生,使學生理解詞語,強化對詞語的積累。
三、以學用結合夯實積累
讀書不能僅限於讀,還要學以致用。謝覺哉先生曾說:「學和行本來是有聯系著的,學了必須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當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學到了手。否則讀書雖多,只是成為一座死書庫。」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採用更加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找准學、用的結合點,讓學生能夠用積累的詞語說話、寫作,將學習的詞語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達到夯實積累的效果。
學完《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後,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第四段的內容,感受作者在描述「原野熱鬧非凡」這一場景時所運用的技巧,並試著自己描寫一段景物;學完描寫人物的文章後,可以讓學生試著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等。
夯實積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活學活用課文中的知識。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曾說:「所謂獨創的能力,就是經過深思的模仿。」教師可以培養低年級學生時常用已經積累的優美詞句仿寫段落,學用結合,達到積累的最佳效果。
四、以課外延伸豐富積累
教師在實際詞語教學中加強課外知識的拓展延伸是極為重要的,教師所要做的不僅僅是引導學生理解課內的詞語,更要鼓勵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積累常用的 名言 警句、 歇後語 以及電視廣告的廣告詞等,並且摘抄到自己的積累本上,鼓勵學生多寫 讀書筆記 ,摘抄優美的詞句、表意深刻的詩歌等。
3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
一、多看課外書積累詞語
多看課外書是一種很好的積累詞語的方法,因為‘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我們手中的語文課本和課外讀物,詞語豐富,我們應該多看書,當看到自己喜歡的詞,很生動的詞不妨多看幾遍,多在腦中停留些時間,並自己試著琢磨一下,如何用於自己的文章。
積少成多,日久天長,何愁詞語貧乏?我們也可以背誦一些好詞好句,因為小時候背的東西往往可以記一輩子,而且背得多了,對一個人的 文化 功底甚至可以產生相當大的影響。背誦是大量積累語言材料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積累詞語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們要把課堂上學習的課文盡可能的背出來,此外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各取所需,自由積累,背誦精彩的片段或絕妙的語句。」 摘抄也是擴大積累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要注意把平時看到的好詞摘錄下來,隨時進行適當的歸類。
在 造句 、作文的時候,經常翻閱,適時運用,這對我們掌握詞語,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很有幫助。」
二、做生活有心人,在生活中積累詞語
我們生活在現實中,每天都跟周圍的人、事、物接觸,每天都接受到眾多的語言信息,尤其是老百姓的口頭語言,都是語言中的精華,是我們平常在書本上無法學到的。如俗語、歇後語、 諺語 。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電視廣告,餐廳 標語 中去吸取出色的語言,這也是積累語言的好機會。如許多出色的廣告詞,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讓我們做得更好!」「讓病痛下崗,讓健康再就業。」等等,都是我們學習的最好材料。
三、在運用中鞏固詞語,做到記憶猶新
積累詞語為的是能在文章中或生活中去運用,所以我們經常要溫故而知新,使所積累的詞語不被遺忘。我們要引導學生積累的東西必須讓學生真正理解了,領會了,盡可能地用過了,才有可能積淀為他們自己的東西。因此,要努力為學生創設運用語境。
如通過一些活動,展示一些場景,讓學生 說說 聯想到的警句名言;帶領他們置身蒙蒙春雨中或是爛漫的春花中,讓他們說說想到的有關詩句;在興趣課上組織 成語 接龍;利用午飯後,與學生閑聊時,讓學生說說上學路上、校園清晨等的所見所聞,引導學生使用積累的詞語,如陽春三月,在上學路上便會「睹景生詞」:春光明媚、春風吹拂、春暖花開、鳥語花香、春意盎然……多少個詞語彷彿遠在天邊?忽一下飛至眼前,彷彿原在沉睡之中,猛然間被喚醒來,這又是一個積累詞語的大好時機,信手記下,揣摩加工,一篇小文就問世了。
作家冰心說得好:「一塊積木擺不出東西來,兩塊就有了對立面,三塊就可以搭個過門,四、五、六塊就更好,可以擺個比較復雜的東西了。拿詞彙來說,你沒有積累到相當多的話,就沒法挑選,因時因地制宜地把它放在適當的地方。」有付出就會有收獲,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看、多記、多用,相信在寫作文時就不會詞窮才盡了。
4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
一、模糊意會法
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過程具有遞時性,要經歷「模糊→清晰→模糊」三個步驟,並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小學 語文教材 中有很多詞語,學生只要意會,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運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們理解得很 確切。
隨著對文章的深入閱讀和閱讀量的增大,學生經歷一個自我模糊、不斷理解的過程,並由模糊趨向清晰 .教師教學時採用意會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激發他們自我探求的興趣。
例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不約而同」一詞,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時站直了身體的意思」(這是模糊理解);經過查字典 知道是「沒有經過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這是規范清晰的理解);最後經過深入閱讀課文,又漸漸領悟到 :這就是人民群眾送別周總理時同樣的悲痛心情,以及對周總理無比愛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現。
通過這種對詞的 分步體會,學生就可領會課文的中心。教學實踐證明:把這種詞語的理解方法教給學生,有利於促使學生在認真閱讀中領悟詞義,提高品詞解句的水平,也有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提高閱讀的速度。
二、比較琢磨法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詞語雖然含義並不深奧,卻用得准確、傳神。教學這類詞,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 比較、琢磨的方法增強語感,意會詞義。例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中「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鍾頭才漸漸熄滅」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戰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從發起沖鋒到戰斗結束才20分鍾」一句中的「才」則是表示時間短。
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對比琢磨加以理解,從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運用相同的 詞所表達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這樣,可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對詞義的理解升華到對句子的理解、對中心的把 握上來。比較法理解詞義,是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方法,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三、互換教學法
閱讀時,可用互換詞語的方法理解詞義。換詞不但能聯系舊的知識,啟迪新的知識,還可以學到作者運用 語言的獨到功夫。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落葉在林間飛舞」一句的「飛舞」,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 進行換詞訓練。
學生把「飛舞」換成「飄落」,然後通過比較,並聯繫上下文深究詞義,知道「飛舞」的落葉 除了有「飄落」的意思外,還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飄飄悠悠的姿態,從中體會作者用「飛舞」的特別含義 ;知道有些詞既有近義的特點,更有程度深淺之分。
通過這種換詞練習,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准確用詞的高 明之處和獨特的寫作技巧,體會到文章顯得生動、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實驗法
詞語理解最容易也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是演示實驗。例如教學《烏鴉喝水》時,寫水「漸漸地升高」一 句中的「漸漸地」,教師可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理解詞義。指名讓學生把事先准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 稍帶紅色或藍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
當學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漸升 高的情景時,教師稍加點撥,學生馬上就會領悟到「漸漸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五、動作釋義法
比動作也是一種理解詞語的好辦法。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描寫動作的句子,教學時,教師可通過比動 作讓學生領會動詞的意思。例如《鸕鶿》一文,在描寫鸕鶿捕魚和漁夫取魚的情景時,作者運用了一連串動詞 :鑽、拍、跳、抓、擠、甩。
這些動詞把鸕鶿捕到魚的歡樂、漁人取魚的利索勁兒寫得十分生動、形象。教學 時,教師讓學生通過想像,比一比「鑽、拍、跳」的動作,做一做「抓、擠、甩」的動作。學生就不難領會漁 人熟練的動作與歡樂的心情,而課文描繪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現在學生腦海中。
六、電教演示法
使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可以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直觀地再現在學生眼前,便於他們准確地理解。如《趙州 橋》這樣描寫橋上的 雕刻 藝術:「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相互纏繞的龍,嘴裡吐出美麗的水花; 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句中生詞較多。
教學時,教師可用 投影把千姿百態的龍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他們更好地理解「互相纏繞」、「互相抵著」、「遙望」 等詞語的意思。
Ⅷ 小學學好語文的十個方法
1、認真書寫
語文其實是一個很注重卷面工整的一個科目,特別是在作文的評分中,好的書寫可以提高自己的卷面分值,一定要學會養成一個良好的語文書寫習慣,只有認真書寫才會讓自己的卷面看起來工整、美觀。
5、經常背誦
語文就是一個需要背誦和積累的科目,特別是很多課文中的古詩、文言文、句子和經典課文都是需要背誦的,而且在中考的時候也會頻繁出現考點。
6、記筆記
想要學好語文,記筆記是一個很必要的習慣,通過記筆記可以讓自己的學習習慣得到改變,提高知識點的鞏固。
7、大聲朗讀課文
對於語文課文的朗讀方面,不僅需要情感還需要大聲的進行朗讀,讓感情與聲音像結合。
8、經常做練習題
學好語文要學會去做題,做題可以讓自己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同時能夠讓自己的成績得到提高。
9、勤寫日記
寫日記是可以幫助到提高自己的寫作文的水平的,而且寫日記可以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讓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從而提高語文的成績。
10、學會觀察生活
語文不僅是一門科目,更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方式,平時多觀察生活可以讓語文的成績得到一個提高。
Ⅸ 2020年小學語文閱讀積累方法
新課標提倡學生增加閱讀量多積累,但積累卻不是單純的記憶和背誦。作為教師應該從積累的內容和 方法 上引導學生學會積累。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閱讀積累方法,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閱讀積累方法
1、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學校讀書環境是一種語言,良好的讀書環境的能夠激發師生的讀書慾望。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圖書室,開展了「自給自足」式的補充圖書方式,進一步規范了圖書角的建設,課外書籍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牆壁展出 名人 名言 、經典詩文。
要滿足學生不同的語文課外閱讀需要,應為學生准備大量的閱讀材料。為此,在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室、閉路電視教學網,從多種途徑為學生提供適合其閱讀的文本的、網路的、視聽的課外閱讀資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學生一進教室,就能看到書櫃上豐富多採的閱讀材料,其閱讀的慾望自然就會由然而生。此外,還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使家長提高認識,為學生購買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並在家中形成相應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動機。
2、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書
興趣是閱讀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孩子讀書的慾望增強,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漸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讀書能力,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興趣。
要關注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成就感的生成。實踐證明,當一個人的行為產生積極的自我體驗,同時又得到他人肯定時,他的人格就能正常發展。
同樣,在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適時組織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通過課外閱讀所獲得的新信息,並給予其積極的評價,學生就能從中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從而激發自己再去廣泛閱讀,使自己的認知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如此往復,學生便在自我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構建起了自己的認知體系。
3、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是為了將來不用教」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理所當然要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環時,還要有教師、學生、家長的協調配合,為學生提供可進行課外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其次,在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要組織多種活動,通過合作閱讀、相互交流、分組討論、正反爭辨等形式,讓學生充分釋放自己的積累,展示自己的收獲,感受到課外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成就與快樂,從而形成和諧、合作的課外閱讀氛圍。
同時,在合作、交流、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思想的火花,獲得新的信息,充實自己的積累,使自己躍上新的高度。再次,要有一定的檢測方式,使學生產生相應的壓力。平時,每周給學生規定一定的課外閱讀量,使之有任務感。
對課外閱讀的檢測方式很多,如查 讀書筆記 、寫 讀書心得 、 故事 演講等,還可以採用辦小報、展示知識卡片、平時交流以及 辯論 會等形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促進學生自覺地去進行課外閱讀。
第二、學生知道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具備了一定的鑒別和選擇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還有必要在學生日常的課外閱讀指導中,通過一定的「強制」,使學生達到「知行合一」。給學生規定相應的課外閱讀任務,通過一些必要的手段,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監督。
通過適當來自於教師或家長的外部強制,逐步使學生過渡到自我「強制」,即強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課外閱讀態度、方法去閱讀。
第三、嚴格要求,持之以恆。在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要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視抓好開端,由易到難,逐步養成。首先,要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的身心特點,向他們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做到有計劃地循序漸進。
其次,教師一旦提出某種要求,就必須堅定不移。尤其是在個別學生身上表現出不良傾向的時候,更須嚴格要求,毫不放鬆。再次,教師要堅持以正面引導為主,特別留心去發現學生中由於好的課外閱讀行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給予積極的正確的評價,讓個別學生的成功成為良性的刺激,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的形成,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4、幫助學生養成積累習慣
學生學習的時間不能無限擴大,教師只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 渠道 作用,改變以往唯教材獨尊的想法,把學生當成主體,為學生而教,努力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教給積累方法,提高積累效率,才能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豐富閱讀,擴大語言的積累。
在教學中採用多種 教學方法 提高了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和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使學生積累語言更主動健康。
2小學語文閱讀積累方法
一、加強朗讀
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朗讀是把躺著的書面文字,用聲音立起來,出口的聲音載著思想感情,增強了語言文字的可感性。學生通過反復多遍的朗讀,與課文的語言文字反復接觸,能深刻領會作者在字里行間的語音節律,受到直接、強烈的感染。
學習語言,單憑講解思想內容、寫作技巧,是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而抓住讀這一主線,反復實踐,精於指導,學生才能從讀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終與作者的心靈相通。
重視誦讀,是傳統語文 教育 的寶貴 經驗 ,有道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老師若引導學生善於讀,則功莫大焉。這些真知灼見,揭示了 語文學習 的內在規律:學習語言,就得多讀。
要落實以讀為本,首先要以讀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即以讀的訓練為主線,並對朗讀流程的各個層面有明確的指向:初讀要求該准讀通讀順;細讀要求理解內容;精讀則要抓住重點句段,細加品味,感悟人情;熟讀則要積累語言,以至背誦。
其次要保證讀書時間,加大讀書的實踐。一般來講,一節課中學生讀書的時間最好不少於1/2,以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要給全體學生有足夠的試讀、練讀和評議的時間,體現朗讀對語言學習的診斷和激勵功能,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再次,讀書形式要多樣,指導要得法。朗讀有多種形式,如范讀、分角色讀、齊讀等等。教師要根據年級、學情和教材特點,區別各種朗讀形式的各自功能和適用范圍,合理運用,並要加強指導。
二、加強背誦
積累語言,培養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興趣,都有賴於背誦。背誦還具有發展學生思維等多種功能。
尤其重要的是,小學階段是人生中 記憶力 最旺盛時期,小語教材中的課文又大多文質兼美,通過背誦,讓學生積累大量的佳辭妙句,精美篇章,不斷充實語言庫存;並從背誦中領悟體味作者謀篇布局、遣詞 造句 的匠心所在,悟得表達方法的真諦,這將使他們終生受益。語文教師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多方引導學生多讀,多讀至熟讀,熟讀至背誦。
當然,在理解基礎上背誦最佳,但有些讓學生「死記硬背」也未嘗不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學生在自悟、反芻中將自然理解消化當初背誦的語言材料。
修訂後的「大綱」第一次明確規定課內外閱讀量和背誦篇數,注重語言的積累:小學階段背誦出色詩文不少於150篇(含課文),並在「大綱」後面附有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80首,以此把積累語言落到實處。這反映了對語文教學本質認識的深化,必將有助於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
三、廣泛閱讀
多讀多寫,是獲得語文能力的途徑。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擴大閱讀量,其實也是在積累語言,充實語言倉庫。葉聖陶先生強調指出:為養成閱讀習慣,為充實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讀不可。可見大量閱讀的重要。
修訂後的「大綱」在規定背誦篇數的同時,第一次明確規定課外閱讀總量:五年制不少於100萬字,六年制不少於150萬字。引導教師拋棄繁瑣的課文內容分析的教學方法,改革並優化閱讀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旨在用規定課外閱讀總量的辦法,引起對課外閱讀的重視,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以較大的閱讀量來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
可以預見,學生在小學階段有一二百萬字的閱讀量,腦子里裝著上百篇 文章 ,八十幾首古詩,有了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寫能力定會增強。因此,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瀏覽、泛讀、速讀、精讀四種不同的讀書方法,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文體、不同讀書目的以及自我需要,採用不同的讀書方法。
在當今時代,尤其要注意速讀能力的培養,快速高效獲取有用信息。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在閱讀基礎上寫讀書筆記,既積累語言;又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3小學語文閱讀積累方法
(一)激發興趣,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動力
只有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
1.榜樣激勵。榜樣能使學生產生看齊的向上心理。平時,老師可以有意地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更可以在班中樹立典型,讓學生之間相互激勵,使學生逐漸認識並努力多讀書,並且對書籍產生熱愛之情,從書籍中汲取無窮無盡的精神食糧。
2.活動激趣。開展與課外閱讀有關的活動,在有趣、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可以開展與課內閱讀有關的收集活動,以課外促課內,相得益彰,體驗收獲的喜悅。還可以定期舉辦各類主題競賽,如故事大王賽、詩王競賽、 手抄報 賽、 成語 接龍賽,.以此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
3.展示成果,激勵學生閱讀興趣。小學生課外閱讀,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與贊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實踐中,我們採用「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的方式,記錄學生課外閱讀的成果。
小小的袋中有學生摘錄的 好詞好句 好篇章,有學生在故事演講賽中的錄音帶,有學生自製的手抄報……定期在班級內部向學生展示他們的課外閱讀成果,定期在學校展示全校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使每位學生心理上產生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課外閱讀,提高課外閱讀效率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只有正確合理的選擇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確的運用閱讀方法,做好讀書筆記,課外閱讀才有效率,才有收獲。
1.做好讀物推薦
由於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鑒別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為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做好讀物推薦工作,在讀物推薦時,重點是要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遵循這個原則,我們就可以從以下四個途徑向學生推薦書籍:
(1) 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課外閱讀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我們推薦讀物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如上完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們可以讓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選》,學習了《草船借箭》,可以向學生推薦《三國演義》。
(2) 推薦與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小學六年,跨度較大。我們推薦讀物時,不能一刀切,必須根據每一級段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向學生提供書籍名單。如:三、四年級的孩子,他們的識字量比較豐富,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我們就可以向他們推薦《格林童話》、《寶葫蘆的秘密》、《 兒童 科幻小說》、《 十萬個為什麼 》等書籍。
(3) 從時空結構上推薦有關內容:在實踐中,大膽地將報紙、雜志、小說、影視、 廣告 、 標語 等語文信息引入課堂,豐富深化教材內容。如:今年神州五號飛上太空,振奮人心。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 相關報道 ,了解事件始末。
2.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一般包括精讀、略讀。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常用的是略讀。根據閱讀目標的不同,我們又可以把略讀分為游覽式讀書法和篩選式讀書法。培養學生閱讀方法,我們要遵循課內帶課外,扶放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應用課堂中學到的一般的閱讀順序,即先初讀,感知課文大意,然後精讀品析,最後評議摘錄。只有正確的方法才有正確的讀書體驗。
3.輔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外閱讀應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讀書筆記類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詞好句,科學珍聞,生活常識等以豐富語言,增長知識,啟迪思維,陶冶情操。
感想型:再讀完一本讀物後,結合現實和個人經歷寫出對有關問題的認識及感想和體會,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像型:主要是續編故事,改寫故事,發展聯想和想像能力,從而培養 創新思維 。我們要通過提示範例,摘錄講評,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學生做筆記的能力。
(三)落實檢查,深化課外閱讀
只有通過檢查,不斷地改進課外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的閱讀才能有所獲,有所得。
1.家校互動:學生的課外閱讀一般都在家中進行。一定要爭取家長的配合,督促、檢查子女的閱讀。
2.建立讀書 報告 制度。每天中午10分鍾,安排一個同學講述自己閱讀中的收獲,其餘同學評議。此舉一舉兩得,不但能矯正學生課外閱讀中的不足之處,還能借同學的口,開拓其餘學生的視野。
3.定期檢查讀書筆記。通過檢查讀書筆記,能讓老師了解學生閱讀書籍的內容、種類、數量,並指出筆記的優缺點,明確努力方向。也可以讓學生互相檢查,互相提出修改意見,來自同齡人的幫助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延續和補充,極大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學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拓展渠道,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讓學生徜徉在書海中,在書的海洋中去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
4小學語文閱讀積累方法
一 、多讀書
學生要積累好詞 好句好段 ,首先就要多讀書。教師在課內應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從而使學生在讀懂理解的基礎上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如學完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陸游的《示兒》後,教師可通過指名讀、齊讀、小組讀、比賽讀等各種形式讓學生將古詩牢記於心。
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多讀報刊和課外書籍,擴大閱讀面。正如魯迅先生說的「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例如學完六年級上冊的《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後,教師可以讓學生讀讀課文後面的資料袋,了解《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通過閱讀寫出 讀後感 ,這樣的積累算是真正達到目的了。長此以往,學生的積累就會與日俱增,「出口成章」也就指日可待了。
二、勤摘抄
讓學生摘抄好詞好句好段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寫作、口語交際時能夠有話說。富蘭克林讀書時,總是勾勾畫畫,圈圈點點,把最精彩的字詞句段摘抄下來,這是以名人的做法來激勵學生養成積累的好習慣。
同時要讓學生明確讀書摘抄的好處,摘抄要有針對性,比如教師要求學生適時積累,寫作時鼓勵學生用上積累的詞句,在評講時把他們 作文 中有些引用得特別精彩的部分當作範例來讀,讓同學們講講自己是從哪裡積累到的,讓其他學生真切地體驗到讀書摘抄積累的妙處。
學生摘抄好詞句的方法需要教師指導。我的做法是:每遇到一篇作文,都會有針對性要求學生搜集有關的好詞句。在筆記上摘抄時要分類,例如有關「勵志」的,可分為「理想篇」、「奮斗篇」等;有關美景的,分為「春夏秋冬」四部。只有分類明確,學生運用時才不會出錯。
同時我們學校也為學生定製了讀書卡,讀書卡上有生字詞的積累,好句好段的積累,還有讀後感。學生閱讀後通過填寫讀書卡就會有所收獲。要想學生養成勤摘抄的習慣,教師還應教給學生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再定期評比,平時多鼓勵學生互相交流,那麼他們一定會在知識的發現、尋找、記錄、梳理、運用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
三、多背誦
小學生還處在具體思維階段,豐富語言材料的主要方法是背誦。背誦的內容主要為:課文中要求背誦的語段,文字優美的語段以及富含哲理的好 句子 ,常用詞語、 名言警句 也是積累的重點。學生完成課文要求的背誦後,我會挑選文章中的妙語佳句、精彩片段讓學生熟讀成誦。
每學期學生用書都配套有《語文閱讀》、《古詩詞背誦》。每天我會抽出20分鍾時間讓學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背誦,博聞強記。久而久之,學生對語言積累的運用就得心應手了。
四 、多運用
學生積累最後的落腳點是學會靈活的運用。鼓勵學生靈活運用積累所得的途徑有很多,最方便最常用的就是在課堂中運用出來。設計各種各樣的情景題、仿句、變換句型等。例如學習了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老舍先生的名篇《草原》,可以讓學生模仿寫家鄉的美景。
我們班一位同學寫道「夏天到了,門前的翠竹隨風擺動,翠色慾流」。這樣活學活用,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本知識,也鍛煉了自己的語言駕馭能力。
半年的堅持,效果非常明顯。我們班學生的作文在措辭上有了明顯的進步,語句富有變化,能夠運用多種修辭來駕馭語言,內容也較之前豐富許多。這使我進一步理解到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更是讓我堅信積累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此,積累更要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