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程的3多是什麼

語文課程的3多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16 19:01:35

A. 語文課的「三維」目標是什麼

什麼是教學三維目標
(三維目標不是三種目簡褲標,是新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也不是三種類型)
教學三維目標是新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
1、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學會)
2、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會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難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樂學)
三維的課程目標是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而不是獨立的三個目標.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完成了—維目標再落實另一維目標,它們是聯系在—起的.例如,在教學數學的每一個知識點時,教師首先應想到的是用什麼方法使學生產生興趣,願意學習它,樂意學習攔凳簡它,並且容易接受它,這就是情感的目標;數學來源於生活,它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學習某個知識對學生的生活會有什麼用處,會帶來哪些方便?這是價值粗啟觀的目標.學生的情感會帶來他們對價值觀的認識;價值觀又會使學生產生對這一知識的情感.
因此,三維目標是統一的,在教學中是同時進行的有機整體,不可分割的.任何割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教學都不能促進學生的健全發展.

B. 語文課程總目標總共幾條根據哪三個維度設計

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目標的設計著眼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積極嘗試運用新技術和多種媒體學習語文。

C. 《語文課程標准》中的課程目標是根據哪三個維度設計的

《語文課程標准》中的課程目標是根據哪三個維度設計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

語文課程總目標總共幾條?根據哪三個維度設計?

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目標的設計著眼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積極嘗試運用新技術和多種媒體學習語文。

語.文課程標准中課程目前是.從哪個維度設計的

目標根據 知識和能 力、
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個維度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目標是怎樣進行九年一貫整體設計的

課程目標的設計思路是九年一貫,整體設計,盡可能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所以我們把整個目標系統分為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兩部分.就目標設計的結構框架來說,縱向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這三個維度,但這是隱性的線索;橫向則是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這才是顯性的呈現.

小學語文課程目標從哪三方面進行設計的

設計語文課程目標遵循哪些指導思想?
課程教材研究所 崔 巒
課程目標是語文課程標準的第二部分。它體現了語文課程在培養人方面達到的目的、提出的要求。包括「總目標」和「階段目標」。是語文課程標准化的核心部分。
設計課程目標的指導思想,一是九年一貫整體考慮,體現課程目標的整體性、階段性和連續性。
以往的教學大綱,小學和初中分段設計,彼此缺少聯絡,在課程目標上難免出現重復要求、難易倒置、相互脫節等問題。這些問題必然導致在教材、教學上出現同樣的問題。此次,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目標上,九年一貫整體設計。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克服了小學和初中的割裂,使二者成為一體,很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目標的整體性、階段性和連續性。
二是從三個維度提出課程目標,全面而富有新意。
無論是「總目標」還是「階段目標」,都是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能力」「過程、方法」這三個維度提出的,比較全面。拿「總目標」來說,一共有十項。1-4項是側重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兼有「過程、方法」的目標。第5項是側重於「過程、方法」的目標。6-9項分別從識字寫字、閱讀、作文、口語交際諸方面提出目標,側重點是「知識、能力」以及「過程、方法」。第10項從能力方面提出新要求——「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說課程目標有新意,除了目標從三個維度提出、體現新思路以外,還表現在:課程目標很好地體現了前面講到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特別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的理念,轉變學習方式、使學生學會學習的理念。課程目標從時代需要出發,提出一些新目標、新要求。如,「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
三是從五個方面提出「階段目標」,其中「綜合性學習」的目標更應引起重視。
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五個方面提出要求。特別值得重視的是,在各個年段的具體目標中,都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目標。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值得認真研究,並在實踐、探索中逐步積累經驗。

義務教育最新語文課程標准,是否在課程目標中設定了案例?

《課標》中沒有案例

九年義務課程標准和高中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區別

經驗之談,我覺得基本的內容:現代文,古文,古詩等還是有的,但是難度以及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不一樣的。
以前大多是背誦,分析為輔。
高中時該背的必須背,更重要的是學生要有分析理解的能力。做高中語文試卷最常見的會給你沒見過的現代文,古詩,古文,要求你去分析,和課文知識點相通。要求學生學好課堂知識外會思考會分析。
這是最大的區別了。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小學個階段習作教學的目標是什麼

第一學段習作教學的目標是: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語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第二學段習作教學的目標是:
1.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願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第三學段(5--6年級)習作教學的目標是: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讀書筆記,學寫常見應用文。
4.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5.習作要有一定速度。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如何確定的,主要維度有那些

語文課程人文性的實現1.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方面要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在課程目標上,應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行為目標和表現性目標、結果目標和生成性目標同時並重。既應注重系統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等目標的達成,更應注重高尚的情操、個性、價值觀等目標的達成。偏廢了語文課程的隱性目標、表現性目標和生成性目標,實施人文性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在語文課程內容的選擇上,首先應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使語文教材人文化,教材內容應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密切聯絡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應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精神。其次是要充分利用多種課程資源,如報刊、影視、廣播、網路、廣告、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民俗風情、全球事件等都可作為課程內容,成為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良好素材。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教育者,在對上述人文資源的利用過程中,應切忌形式化、模式化、機械化,最重要的是應真正落到實處,以人為本,成為課程資源的組織者,成為學生人文精神的喚起者。2.在語文課程教學方面要在語文課程方面體現人文性,我們認為,應在教學中完成三個轉變一是由教師強加體驗轉變為學生親歷體驗。傳統語文教學以灌輸為主,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常常是鸚鵡學舌,以教師的講授為准繩。此種教學雖也強調學生「揣摩」「領會」「體驗」,但其實質是一種「假」體驗,是教師強加的體驗。實施人文性教學,勢必轉變這種局面,鼓勵學生自主體驗,認可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多元化反應。二是由講授式教學轉變為研究性教學。在講授式教學中,教師被視為知識的源流,學生則是知識的容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基本是「授」與「受」的關系,學生的能動性和創新精神被扼殺。提倡人文性,就是要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體,把教師看作課程的組織者,變授受式教學為商討、合作、研究式教學,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由「課堂權威」「話語霸權」轉變為「課堂民主」「心靈溝通」。應在課程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師生平等,營造和諧的師生對話氛圍。說什麼話?說自己讀書的心得,說肺腑之言,不要說參考書上的陳言套話,更不要說輔導材料上的標准答案,只有教師自己心裡的真話,才能換得學生的心裡話。這樣才能實現師生間心靈的溝通,充分體現課堂民主和人文關懷。3.在學習方式方面學生的學習如果不具有感 *** 彩,將會是空虛、無意義的學習,是失去人文性的學習,羅傑斯稱其為現代教育的悲劇。要體現語文學習的人文性,使悲劇不再重演,筆者認為,主要應從學習的三個維度入手。首先,應在學習時間上倡導人文性,改變過去單一、固定的時間制度,體現學習時間的多樣化和靈活性,如可根據具體教學情形設定長課和短課。同時還應注意在語文課程中合理把握師生時間比,多一些時間給學生,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合作、多探究。其次,應在學習空間上體現人文性,改變以往以課堂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空間,拓寬課堂空間視野,構建開放、鮮活和充滿人文氣息、富於生命力的語文課程空間,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進多元復雜的生活,利用綜合性語文教學活動和一切社會現象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最後,應在學習程式上倡導人文性。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程式,變教師強制下的被動學習程式為學生自主基礎上的主動學習程式,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基本理念。4.在教學評價方面評價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環節。在語文課程中體現人文性,首先應堅持正確的評價價值取向,在評價過程中,應當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應將語文教學的長遠效果和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置於重要評價地位。在注重考察學生達到具體學習目標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具體而論,應掌握如下評價規范。一是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的主體不僅僅是教師,還應包括學生本人、同學和家長。評價不僅僅是師生評價,還應有自我評價、學生評價和家長評價,從而使評價更加全面、公正。二是評價方式多樣化。應改變以往單一的終結性評價體系,注重多種評價方式的運用,尤其要加強形成性評價,糾正單一的終結性評價的偏差,加強對學生發展過程的評價,提倡採用成長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三是評價內容全人化。《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引導。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積極性評價過程中,還要有全人觀念,評價的內容應具有廣泛性,使評價從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學生在某一方面有所發展即應給以進步性評價,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促使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D.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是什麼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21年版)如下:

一、課程性質。

二、課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三、課程設計思路。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與內容。

學段目標與內容。

第一學段(1~2年級)。

第二學段(3~4年級)。

第三學段(5~6年級)。

第四學段(7~9年級)。

第三部分: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二、評價建議。

(一)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

(二)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

(三)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

(四)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五)具體建議。

三、教材編寫建議。

四、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建議。

附錄1關於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

附錄2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

附錄3語法修辭知識要點。

附錄4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

附錄5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

編輯推薦

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及教學和評價建議。

2005年,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准實驗稿頒布,標志著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新一輪改革正式啟動。經過十年的實踐探索,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構建了有中國特色、反映時代精神、體現素質教育理念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為了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E. 語文課程現象的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知能式課型

所謂知能式課型,是基於直接教學策略而形成的授課形式。這一課型,用於語文教學,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固化教學(學語文就是教學生「掌握足夠的字和詞,掌握句子的構造和用法」的過程),而是有兩大明確的教學任務,一是掌握系統的知識,注重語言輸入,崇尚對經典的記誦;二是掌握技能,能夠在不同語境中合理使用。

這一課型,以教學目標的實現為取向,可以清晰地解釋、示範,並且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能夠充分實現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任務,對提高學生成績最為有效。這也恰是問題所在——「在任何領域,新手和專家的主要區別都在於他們掌握所屬領域基本技能的程度」——缺乏足夠專業素養的教師,在知能式課型的教學中容易迷失,轉變為對語文知識、技能的機械灌輸,強調死記硬背,容易隔絕語文與學生生活、心靈以及外在世界的聯系等,從而引發對這種課型的詬病。

這一課型的操作程序,依據巴甫洛夫、桑代克和斯金納等為代表性人物的行為主義理論以及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等,強調教學一般通過以下六個基本步驟實現:

1、明示目標,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引發注意;

2、教師一步一步地呈現知識,或准確示範技能(教師對所教的知識或者技能,要非常精通並完全理解,要提前認真仔細地全面演練,才能進行課堂示範);

3、引明策略,組織基本練習;

4、教師檢查學生理解程度,引導交流,自主建構,並提供反饋;

5、當堂練習,強化知識或者訓練技能(教師主要是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將知識或者技能遷移運用到新的或者更復雜的情境中;一般來說,集中練習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分散練習提升已經掌握的知識或技能);

6、有意義的課外作業,鞏固知識或技能。當然,優秀的教師會根據不同的課堂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譬如,筆者上《懷古詩的主題分類及賞析示例》一課的教學設計如下:1、創設情境導入:余秋雨先生在《興亡象牙白》中指出,中國傳統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由此,我們能夠理解為什麼中國古代詩歌中有那麼多的懷古詩了;2、懷古詩的主題分類、鑒賞層面分析(各有細析);3、典型懷古詩的賞析範例:一是典型懷古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例析(列表《石頭城》《蜀相》《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揚州慢》),二是懷古詩「圖式」賞析範例之《石頭城》《越中覽古》;4、總結這一類型詩歌賞析要點等;5、當堂變式練習《江南》《姑蘇台》鑒賞。

二、講授式課型

近年來,講授式課型引發了很多爭論。所謂講授式,其實就是講座,是一種較為籠統的課型,也是一種普遍使用的教學方式。立足於教學內容結構的吸引力,和學生尊師愛學的習慣,是講授式課型的核心內涵。這一課型期待教師能夠以專業的水準設計靈活生動的教學結構將新的知識與已有經驗聯系起來,期待教師具備經驗支持和材料引導,期待教師教學的清晰度和激情。具體到一節課的講授上,需要教師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確定的教學內容,了解這節課的進度和學生的已有經驗,選擇合適的引導材料,進而有序地安排好課堂進程。

布魯納認為,講授式課型重在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圍繞特定的主題領域,讓學生記住並透徹的理解,學會應用。一般來說,好的講授有以下幾個特徵:一是目標要點清晰,始終關注主要教學內容,不跑題,不模糊表達;二是逐步講授;三是講解具體並提供或詳細或具體或生動或直觀(比如圖片、模型)的例子;四是及時檢查學生的理解情況(確定學生明白一個要點後再往下講,提問,讓學生總結並解釋要點,讓學生重復知識點或者技能要領等)。

這是一種教師中心的課型——作為教師,你必須研究透徹才能真正講得好。能夠用最簡潔生動最清晰明了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過程,是多麼地重要!而且,如果教師不能保證良好的課堂秩序或者不懂得適時激勵學生,那麼效果會相當糟糕!有些教師在滔滔不絕中找到了樂趣,於是熱衷「講授」,喜歡在課堂上講啊講啊,從此踏上歧途,卻一直以為自己掌握著教學的金科玉律——然而,那也許只是講話,不是講授:除了極個別人,一位教師站在一個班級的學生面前講話20-30分鍾甚至更長時間都是很容易的。

F. 語文課程目標中的三維目標是指什麼

課程標准提出的三維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關系:
在新課程中,三維目標是主要矛盾,知識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這三個維度中,知識和能力是基礎,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個維度,同時它又是其他兩個維度發展的依託。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文能力,假如把語文素養比做一座大廈,由三維目標構成,知識與能力就是大廈的基座,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是上層建築,基座穩固了,語文教學的根基才不會產生動搖,「上層建築」也才能發展得越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重要的一維,沒有它,將使語文教學回到課改前的狀態,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沒有「過程和方法」的目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將難以落實。在兼顧其它二維的情況下,知識和能力的堅實牢固,是語文新課程追求的目標。

G. 如何教好小學語文閱讀

鏈接:

提取碼:qped

通過童話、寓言、兒歌等內容,力圖從孩子發展領域所涉及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知覺能力、創造力、觀察力、注意力等方面為孩子將來學好語文打基礎。希望這份文件可以幫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H. 語文是什麼,語文課教什麼,語文課怎麼教,語文課怎麼樣

1、語文:是語言和文學及文化的簡稱。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
2、語文課: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言語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言語文化。也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我國台灣省該科目被稱為「國文」而不是「語文課程」。
3、語文課教學:教學內容涵蓋了漢語、文學賞析、文學編輯甚至還包括地理、歷史等內容。
4、上課方式:普通方式使課堂講述,但是可以藉助PPT、視頻等方式輔助教學,部分課程也可以通過戶外教學實現。
5、語文課程,覆蓋面最為廣泛,上至天文時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眾生,包羅世間萬象。既可以掌握漢語言文化,也可以提升文學修養。

I. 《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解讀三「課程基本理念」解讀

《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解讀三

「課程基本理念」解讀

課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語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解讀】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育理念成為一個時髦的詞語,被人們廣泛地引用,那麼究竟何為理念呢?我想它應該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首先是指觀念和思想;其次,它還是一種信念,一種追求,一種精神。《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課程基本理念定義了四個方面:(一)全面提高語文學生的語文素養;(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四個方面既包括了怎樣教、怎樣學、學什麼,又包括了語文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包括了語文教育的基本信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它實際上是實施語文教育的「總綱領」。

(一)全面提高語文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解讀】

      課程標准中採用「語文素養」這一名稱,作為語文課程的核心概念,這是語文課程目標與內容的調整和整合的結果與需要,體現了語文課程對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價值追求。「語文素養」是人的整體素質在語文方面的體現,既包含了在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方面的要求,也包含了對人心理素質和人文修養的要求。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兩層意思:一是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二是學生的語文素養要全面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標准,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這個標准,是全體受教育者通過九年義務教育能夠達到的階段目標。因此,它具有基礎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這一點極為重要,它是對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總的描述,是在運用層面上對語文「工具性」內涵的准確概括,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語言積累」和「語感能力」是語文素養中的重要內容。積累是否豐富,是決定一個人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語文學習中需要積累的內容很豐富,包括字、詞、句、篇等語言材料,語言運用素材和案例,語文知識,精彩的語句及其所表達的思想觀念等。葉聖陶先生說:「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漸能駕馭文字。」呂叔湘先生也曾主張:「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語文課程標准》高度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這也體現了對語文學習本質規律的尊重。

      「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是人文方面的內容,這些目標應在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中,在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中,潛移默化,逐漸達成。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同時也要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解讀】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這句話包含了兩層含義:第一,「語文教育的特點」是什麼?第二,怎樣才算「正確把握」。

      按課程標準的界說,語文教育的特點,一是人文性,二是實踐性,三是民族性。

      語文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寬廣的多維概念,學生接觸到的語文都是文化。這些內容都會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另一方面,由於文化內容的包容性,學生對其反應不可能是單一和單向的,必然會呈現多元特點。因此,課程標准要求語文教育應該重視「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的實踐性特點,決定了這門課程應該從實踐中學習。語文實踐的基本方式是聽、說、讀、寫,要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語文實踐不能僅僅理解為書面語言訓練,因為是母語課程,所以實踐的對象不應限於書本,而應該讓學生接觸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重視各種語文學習實踐機會。因此,多讀書,讀好書和多進行寫作實踐仍然是語文實踐的重要內容。

      語文的民族性特點,漢語的書寫形式為方塊字,語法結構靈活,思維方式具有模糊性等等都值得語文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討。這方面的教育智慧可更多的從民族傳統教育中汲取,如誦讀、不求甚解、培養悟性等等。課程標准中特別提到,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這個要求一方面符合我們母語特點和學習規律,另一方面也是糾偏。目前的語文教學忽視了學生的自讀體驗,忽視了語感的培養,忽視整體感知和把握,這是違反學習和運用語文規律的表現,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並在實踐中切實糾正。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系,注重語文和生活的聯系,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又具有現代社會的學習特徵,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應該積極提倡。

【解讀】

      人類的學習活動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體驗學習,二是發現學習,三是接受學習。這三種方式在學生的學習中同時存在,互為補充。小學生讀一篇課文,要進入人文詞語情境,感悟語言符號所代表的生活場景與思想感情,就需要體驗或發現學習;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就更多的需要學生經歷體驗和發現。然而學生年齡小,知識積累有限,人生閱歷不深,很多時候需要教師講解,需要接受學習。但目前我們的教育狀態過於強調接受學習,表現在語文教學中,繁瑣提問多,字詞句訓練多,學生死記硬背、疲於應付,因此建立新的教學方式,讓體驗、發現學習進入語文課堂就成了當務之急。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實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以生為本。教師在備課時要「備教材」,但更主要的是「備學生」,重在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找出教材內容與學生認知結構之間的結合點,變「教材內容」為學生的「學習內容」;課堂教學是教會學生學習,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角,教師是組織者。教學評價是以學生的學習過程及結果為根本標准,不是看教師講的如何,而是看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創造創設的教學條件是否合適,是否有效。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一是鼓勵質疑,引導發現,解放學生的頭腦和嘴巴,使他們敢想、敢說,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疑問。自主意味著每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角,意味著個人獨立學習、主動探究,意味著教師要尊重學生自己的方式、獨到的思維和新穎的見解;二是恰到好處的運用討論、探究等學習手段。我們的語文課要允許討論,允許實話實說,甚至允許有爭論,有保留意見。「水本無華,相盪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三是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任何學習方式都要有一個習得的過程。要把自主、合作、探究變成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需要,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的建設應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注重讀書、積累和感悟,注重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時應密切關注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要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課程目標,開發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形成相對穩定而又靈活的實施機制,不斷的自我調節、更新發展。

【解讀】

      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並不是一門單純的學科,它是人類生活的濃縮。它的內涵極為豐富,包括了自然、社會的各個方面。因此,語文課程的學習,決不能僅僅局限在語文課程本身和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拓寬學生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

      那麼如何拓寬?一是注重跨學科學習。學科教育蘊含豐富的可用於語文學習的語言材料,學科教育離不開語言的溝通和交流,這個過程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運用語言的過程、二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豐富語言學習的內容和形式。大量的信息、精彩的圖片,為語文學習提供了不可窮盡的資源寶庫。網路的互動性又使語文學習更為快捷、方便。

      所以,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是我們教學努力的方向。開放的語文課程是以學生的語文生活經驗和成長需要為依託,把教科書「這本小書」與生活「這本大書」融為一體,強調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有機聯系,密切語文學習生活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既引導學生利用教科書學習語文,又拓寬語文學習的領域和空間,在生活中去學習語文。

      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具備如下特點:

      1、從功能上看,開放的語文課程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的自我調節、更新發展。

      2、在結構方面,開放的語文課程應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層面。

      3、從課程目標上來看,開放的語文課程應包括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態度和情感、語文學習過程和方法等層面,而不應僅僅局限於系統的語文知識的傳授。

      4、從語文課程存在的方式來看,開放的語文課程不限於教科書、教室,不限於校園,而是與家庭、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5、從實施來看,開放的語文課程強調師生與課程文本的互動,強調師生對課程的構建。

      課程標准要求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並要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以便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程不只是文本課程,更是實踐體驗課程,它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更是師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和平台。

J. 語文課程標準是什麼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年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小學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材編寫建議
1.教材編寫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2.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教材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感情。
4.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5.教材選文要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
6.教材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性,有利子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
7.教材內容的安排,應避免繁瑣化,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8.教材的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避免模式化,鼓勵靈活多樣,注意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9.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
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2.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
3.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語文教學配置相應的設備;還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聯系,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
4.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教學建議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五)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1.關於識字與寫字與漢語拼音。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
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
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
2.關於閱讀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 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有些詩文還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還應注意學主閱讀時的心理衛生和用眼衛主。
3.關於寫作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和幻想。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
寫作知識的教學務必精要有用。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4.關於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
重視口語交際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
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
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5.關於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整體的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綜合性學習應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
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配合。
四、評價建議
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
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應避免語文評價的繁瑣化。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採用成長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如,關於學生平時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和同學的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等。
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學校和教師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資料和考試結果進行分析,客觀地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和不足,並提出建議。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
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要綜合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考試只是評價的方式之一。
根據各學段目標達成的要求,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
(一)識字與寫字
1.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重在考察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糾正地方音的情況。
2.評價識字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准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識字的能力。不同的學段應有不同的側重。
3.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不能簡單地用罰抄的方式來達到糾正錯別字的目的。
(二)閱讀
1.閱讀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察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以及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
2.朗讀、默讀的評價。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還應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
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評價默讀,應根據各學段目標,從學生默讀的方法、速度、效果和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
3.精讀的評價。
重點評價學生對讀物的綜合理解能力,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根據各學段的目標,具體考察學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
4.略讀、瀏覽的評價。
評價略讀,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評價瀏覽能力,重在考察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
根據文學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強的特點,可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
在7~9年級,可通過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來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6.古詩文閱讀的評價。
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寫作
1.寫作評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
2.重視對寫作材料准備過程的評價。
不同學段學生的寫作都需要佔有真實、豐富的材料,評價要重視寫作材料的准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佔有什麼材料,更要考察他們佔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
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內容和方法。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4.採用多種評價方式。
提倡為學生建立寫作檔案。寫作檔案除了課內外作文外,還應記錄寫作態度、主要優缺點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內容,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寫作實際情況和發展過程。
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採用多種形式評價。
(四)口語交際
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
(五)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於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這種探究,既有學生個體的獨立鑽研,也有學生群體的討論切磋,所以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評價的著眼點主要在:
——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
——能否在活動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
——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
——能否根據佔有的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
——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
——學習成果的展示與交流。
在評價時,要充分注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時發現差異。對不同於常規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積極的評價。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程的3多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