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語文教學設計中怎樣營造教學情境
1、 在教學設計中要注意改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就是教學質量。根據教學內容於學生知識基礎,設計哪些學生要給予熱情鼓勵,那些學生要給予會意微笑,那些學生要給予重點點撥指導等都要做到有備無患。尤其學業基礎跟不上、個性特色鮮明的的學生,更需要在課堂上得到老師的尊重。
2、 在教學設計中重視創設問題情境。創設與語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從新舊知識的比較、學生的情感體驗等入手。
3、 在教學設計中要注重創設思維情境。根據當堂教學內容,創設別致新穎、富有懸念、具有發散思維的情境,能激發學生語文求知的願望,促進學生的自由思考,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文基本素養。
4、 在教學設計中要善於創設活動情境。通過故事、游戲,音樂、視頻、角色、多媒體活動等創設具體的活動情境,有利於充實學生的語文課堂生活,有利於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過程,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5、 在教學設計中可適當引入生活情境。找准語文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的切入點,適當引入現實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語文和生活的密切關系,在生活中學語文,在運用中學語文。
Ⅱ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論文
一、有效情境的基本特點
1.生活性。強調情境創設的生活性,其實質是要解決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關系。為此,創設教學情境,第一要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學生鮮活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挖掘學習情境的資源。其中的問題應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遭遇的一些問題,只有在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中,學生才能切實弄明白知識的價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經驗。任何有效的教學都始於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經驗包括認知經驗和生活經驗。
2.針對性。要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不能遠離教學內容、目標和學生。要有明確的目的。
3.形象性。強調情境創設的形象性,其實質是要解決形象思維與抽象指源思維、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為此,我們所創設的教學情境,首先應該是感性的、可見的、摸得著的,它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促唯備態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和升化;其次,應該是形象的、具體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發學生的想像和聯想,使學生能夠超越個人狹隘的經滾拍驗范圍和時間、空間的限制,既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互動發展。
Ⅲ 如何創設初中語文教學情境
所謂的情景,指的是語言的環境或語言發生的情景, 它揭示了語言所表達的意義。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情景進行課堂教學,就是要創造生動、具體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潛在的智能,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感知、理解、思考、鞏固和運用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能讓學生圍繞所提供的情景進行大量而快速的聽、說、讀、寫、思訓練,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 的主人,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優化教學等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充分而有針對性地創設情景,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思考、領會、評析、從而大大提高了語文課的課堂教學實效。而努力營造語文學習的氛圍,能使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使興趣深化,並產生較高的動力效能,以達到較高的興趣發展水平,最終使學習興趣成為自我的高級精神需求,從而轉化為強烈的持續不斷的學習動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最終成為學習的主人,為終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那呢? 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首先重在要把握准學生的學習起點,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水平;其次教學情境的創設不能一味圖熱鬧,甚至嘩眾取寵,情境內容的選取要適切;第三,情境的設置要有一定的連貫性,理想狀態下,一節課的情境應是環環相生的。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要做到四個「必須」:(1)目的必須明確,要防止僅為增加氣氛課堂熱鬧而創設情境,要防止僅為給聽課教師看而創設情境,要防止流於形式創設走過場的情境;(2)必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如低年級許多採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的方法創設情境,高年級更要突顯一種真正的問題情境;(3)必須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要與時俱進,有時代氣息;(4)必須有利於認識知識、體驗和理解知識。 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有效教學情境的方法有: 1.導入設置情景。成功地上好一節課跟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巧設導語是至關重要的。導語融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於一體,它像一座橋,架在理解課文內容與獲得知識的必經之路上,這座橋架穩了,架寬了,學生就可以輕松愉快的到達彼岸。 2.生存性情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已經學過的知識出發,並結合所學課文內容導入,這樣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在《最後一課》的教學結尾時,我對學生們說道:「有人認為小弗郎士的可貴在於在命運大轉折的時刻終於明白了學習是與侵略者作斗爭的武器。而有的人卻認為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等到做了亡國奴的這一天才明白這些道理有什麼用啊?」學生聽了都深有感觸,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爭論,學生對「愛國」這一概念有了新的認識。 3.以語言創設情景。語言表達的形象性能夠使聽者的腦中呈現的是一幅幅鮮明而簡潔的畫面,這種將抽象形象化具體化的語言,學生聽起來必定是興致盎然似三春,趣味濃郁如仲夏,猶似欣賞一幅畫,觀賞一幕劇。 小說《社戲》是一篇充滿江南水鄉生活氣息的文章。它描繪了江南水鄉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連山,朦朧的月色,含香的水氣,令人自失的笛聲,還有一大幫頑皮無私友好的農村兒童一起煮豆的經歷,讀來令人回味無窮。然而時代的變遷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學生對小說中的生活環境和人物的感知認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農村水鄉生活經驗的學生,覺得課文描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而沒有這種生活體驗的學生,烏蓬船和豆子就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為了讓學生體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課堂上,我讓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由自己的童年的趣事說起,並通過視頻向學生說起江浙一帶的風土人情和魯迅童年生活的軼聞趣事。這樣大家說得有勁,聽得有味,閱讀的興趣油然而生,自覺把思維的觸角伸向那迷人的水鄉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了。 4.創設情景深化對文學作品的感悟。表演是高一層次的形象性,因為它不僅是教學內容的外觀形象,而且展現了人物內心世界。還可讓學生表演,學生表演有獨特的教學意義。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從本質上,兒童個個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實際上,兒童不僅具有潛在的表演天賦,而且還有著愛表演的個性特徵。表演能夠有效地調動並發揮兒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動」與「樂」中把握課文內蘊,理解人物的性格、語言、動作、神態及內心世界。 在教《變色龍》一課時,就運用了表演課本劇的形式,把課文中的精彩情節在課堂上再現,讓學生在表演中深刻體會課文表達的內容,把握文章的表現方法。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活躍了氣氛,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使其樂學。 二、創設教學情境注意點 1、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 2、創設的情境要有真實性,讓學生融入情境中。 3、創設的情境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實際、年齡特點、已有知識經驗,並具有時代性)。 4、情境要具有適切性,也應具有挑戰性,要能激發學生的思維。 5、創設的情境要符合教學目標。 6、作為教師,要認真鑽研課程標准、教材,了解學生特點,拓寬知識面,時時關心身邊的事件,留意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作好記錄,積累素材。 總之,創設教學情境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促進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使課堂教學變得有生氣。創設教學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有助於落實課標所倡導的三維目標。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化繁為簡、化虛為實,化遠為近,化粗糙為精細,促進學生思維,產生共鳴,促使課堂教學目標的高效達成;有效的教學情境能拓展學生思維,給人以美的享受,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Ⅳ 怎樣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創設
如何有效地增強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有效教學,是作為語文教師所關注的首要問題和追求的根本出發點。筆者認為在初中語文課堂實施情境教學,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目標,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有目的地創設或引入一個相關的情境,讓學生置身於特定的教學情境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思維,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啟發、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探求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實效。
努力創造自由、寬松、民主、平等、和諧、樂學、互相信任、心情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釋放,使學生的自由得到發展,學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愉快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發揚教學民主,充分信任學生,給學生提供發表不同見解的機會,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引導、鼓勵和督促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對學困生和潛能生更要關注,多與他們溝通,不挖苦、不歧視,用真情關心、愛護他們,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愛,減少他們因學業成績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壓力,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促其建立自信,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自覺地培養自己的語感。
在教學中,應多給學生一些成功的體驗:如讓他們准確寫出一個成語,背會一首詩,回答一個問題,做會一道題等;課堂回答問題時、作業批語、作文評語中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喝彩,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讓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篩選正確的信息,理出課文思路,掌握文章結構,領悟作者意圖,最終獲得知識,受到教育和熏陶感染。教師再適時適地的做出適當的表揚和鼓勵等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只有學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進一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自覺地進行語感訓練,不斷培養和提高語感能力。
在課前,教師應根據內容結構和人的思維規律提出有啟發性的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並把巧設問題情境,解決疑難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問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就會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積極思維。學生的思維的火花往往閃現在質疑、答問、討論或練習之中,而獨創性見解的表達或挑戰性問題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瀾,使語文課堂教學高潮迭起。
用優美音樂渲染情境。音樂是一種神奇的語言,它可以直達聽眾內心的深處,喚起情思,引發共鳴。如果在課堂上適當的使用音樂渲染的方法,則在課堂氣氛營造上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樂渲染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藉助多媒體或錄音機,播放教師事先准備好的音樂或歌曲。語文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適時跟著唱上幾句,此舉能有效地振奮學生的精神、引起學生的注意、加深學生的記憶,且效果遠遠勝過多媒體和錄音機。
創設競爭情境,引入競爭教學模式,激發學習興趣。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適當開展一些合理的學習競賽活動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布魯納就在他的發現學習理論中強調,學習的最好動機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是獎勵、競爭之類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學中,針對學生,可適當創設競爭情境,引入競爭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習興趣。例如,結合教材內容,充分利用課前幾分鍾,引導學生搞一些小競賽,如朗讀、朗誦、演講、講故事、猜謎語、背記格言警句、書法、聽寫字詞、背誦古詩文、默寫課文成語、寫作文片段、介紹名勝古跡等等,同桌之間比,小組之間比,男女生之間比,班級之間比,把競爭帶入語文課堂,利用學生自尊心、自我表現欲、榮譽感強,好勝不服輸的心理年齡特點,在教師的引導調動下便可為課堂教學創設一種適合學生的競爭氣氛,有效防止學生疲勞和產生厭煩情緒,積極的參與到競爭學習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應盡可能地營造活動育人的情境,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盡可能創設學生動口、動眼、動腦、動手的實踐性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意識,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以發展學生為本的教育目的。如讓學生自辦班刊、校刊,組織成立文學社詩社;組織收聽收看合適的廣播、影視節目;設置班級圖書角,向學生出借各類讀物或指定班級圖書管理員定期為同學們借閱期刊圖書服務;組織開展故事會、課本劇表演、賽詩會、即興演講、朗誦、辯論、聯歡會等活動;布置語感訓練家庭作業,如欣賞指定的有聲讀物、錄制自己的有表情的演講或朗讀;寫讀後感、聽後感和觀後感,寫游記;進行詞句與音響或畫面的聯想訓練等。還可以通過做語文智力游戲,腦筋急轉彎,詞語成語接龍游戲,開展課外學習小組等活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使語感訓練多趣而有效。
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上的優勢,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教學歷來被許多人公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誘發情感體驗,通常在學習一篇新課文時,課前先播放一段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影音材料,並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從而創設一種懸念或愉悅的情境。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新穎、形象、直觀、藝術化的特點,可以創設出悅耳、悅目、悅心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樣,無疑會誘發學生在情感上的參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求精神。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的創設與運用,遠不止以上這些方法。但無論怎樣,目的只有一個,即教師要從實際出發,發揮自己的特長,創造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達到陶冶學生審美感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正確、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達到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和掌握各種語文能力的目的。
Ⅳ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
在教學中,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利用這些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和興趣,學生自然就會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究。讓他們能在一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他們的主體作用也就凸顯出來了。語文課堂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而創設有效地教學情境,不僅使學生學習得更加有趣,而且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有聲有色。語文閱讀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品味語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促進學生心理機能的全面和諧發展。教學情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下面我就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境教學。
一、通過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真正產生了興趣,就會覺得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從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而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學習熱情得到高漲。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目標及重難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心選擇最有效的情境創設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創設美的教學情境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逐漸走進課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編排教案,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把知識的傳遞和接受變成一種享受,讓學生在愉悅中吸取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讓他們陶醉在美的世界中。如,有些課文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習《醉翁亭記》,單靠老師介紹,學生很難領會透徹,對於作者游覽山水的樂趣及其與民同樂的情懷可能很難理解,也提不起興趣,這時就可以使用這一技術。利用多媒體展示時代背景和作者個人被貶的經歷,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個人被貶的經歷,講解文本包含的政治理想和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鬱的復雜感情。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更加直觀,學完之後記憶也會深刻。
二、創設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要盡力打破學生頭腦中的平靜,做到「一石激起千層浪」,使學生腦子積極主動地動起來,促進觀察力、思維力、表達力的發展。中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慾,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認知問題,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課堂教學的契機。教師通過挖掘教材,以問題為契機,精心設計,釋疑解惑,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學生進行各種學習活動的起點。那麼,怎樣使學生真正經歷發現問題的過程而提出問題呢·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的過程創造了條件,為學生自主質疑提供了機會。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多種多樣的問題情境,以活躍學生的思維。
三、課文朗讀時如能配上動作、表情等,就會使枯燥變生動。
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推動學生深入地參與到教學的每個環節中。通過那些聲情並茂的場景,那些震撼人心的氛圍去感染孩子們的心靈。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時,由於教師自己情感不夠投入,語言缺乏感染力,使得學生情感體驗不夠的實例大量存在。一段非常美的寫景的片段,有的學生在讀時語調生硬,就不能有效地激發其他學生的情感。因此,情境的創設要從細致入微處著手,營造濃濃的情感氛圍,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受到熏陶感染,使學習成為兒童心靈的追求。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朗讀時運用已掌握的文章寫作背景,身臨其境地讀出文章的語氣和語調,配上合適的動作、豐富的表情一同進行,這是一種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學生為了能夠讀准語氣語調、配上合適的動作表情就必然要把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內化、提升為自己的感情體驗,再通過恰當的語調、豐富的表情表達出來,達到入文入情的境界。同時動作表情的運用還可以使朗讀者與聽眾的讀聽積極性提高起來,使看似枯燥單一的朗讀生動活潑起來。因此,在課堂中經常運用動作表情並茂式的朗讀方法去營造朗讀的氛圍,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能鍛煉和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語文修養。
四、作文教學中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積累素材,積極思維。
當前的作文教學,大多仍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當堂布置文題,作一些指導,或讀一兩篇範文,之後留一段時間讓學生作文。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作文,難免步入「假、大、空」的誤區。我認為學生寫不好作文的根本的原因是學生累積的素材太少。學生平常整天坐在教室里,沒東西可寫,一旦學校開展運動會、藝術節、掃墓等活動,學生寫出的作文就大不一樣,可惜這類活動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開展得太少了。針對這種現象,我認為平常的作文教學中,除講述必要的寫作技巧外,我們需要盡可能為學生創設作文情境,在作文教學的前奏上下工夫,通過精心設計,激發學生寫作的慾望。
例如可以利用語文課有目的地開展演講、講歌朗誦會、古詩背誦、講故事、獻愛心等活動,為學生變得生動充實。在父親節、母親節前夕,分別讓學生為爸爸、媽媽做一件好事。我常以自身經歷感受來創設一種情境,這就很容易讓學生敞開心扉,寫出富真情實感的文章。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用多彩活動來創設情境,必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和運用教學情境,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氛圍中充分地和老師、文本展開對話。教學手段作用的充分發揮,源於理性思考的深入,教學實踐的創新,語文教師必須明確目的、恰擇時機、精選內容、豐富手段、擴展主體,努力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情境,使其形真、情切、意遠且理寓其中,為教學目標的達成發揮最大效用。
Ⅵ 如何創設和諧的初中語文課堂氣氛
如何創設和諧的初中語文課堂氣氛
良好的語文課堂氣氛能營造一種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為教師順利進行語文教學創造積極的條件,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探究知識,獲得知識、能力、情感、思維等不斷增益,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見仁見智,不少同仁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看法。下面是筆者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課題研究中獲得膚淺的體會。
一、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語文課堂氣氛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否融洽,決定著語文教學課堂氣氛否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不是靠鐵的紀律和揮動的教鞭「打」出來的,它依賴於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依賴於教師角色的轉變,依賴於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建立。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破除「師道尊嚴」,變強調學生尊重老師的單向要求為師生互敬的雙向統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變傳統教學中的專制型或權威型為合作型或夥伴型關系。在語文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權利,亮灶努力創設民主氣氛,實現民主對話、民主交流,呈現一種協商式、和風細雨式的良好師生關系氛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學生觀,因學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以淵博的知識激發學生,以飽滿激情感染學生,以精湛的教學藝術吸引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重塑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語文教學中師生不和諧的關系,才能打開學生情感的閥門,形成良好心理氛圍,調動其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也才能營造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氣氛,實現語文教學改革目標。
二、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激發學生興趣,營造積極主動活躍的語文課堂氣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直接動力。在語文教學中,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沒有「興趣」作保障,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是決不可能實現的。只有全方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出積極、主動學習的課堂氣氛,才能實現學生自主探究、參與合作等學習方式的改變。
(一)以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之火
古人雲:「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教師的語文感悟,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文采,那就象豐富的礦場中閃爍的顆顆耀眼珍珠,光彩奪目,讓人喜愛。教學中講故事、說典故、談軼事、讀美文,縱橫幾萬里,上下幾千年,用豐富的新穎的內容吸引學生,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打動學生,把學生引入廣闊的語文天地。如果每一堂課都精心設計,詞句華美,色彩斑斕,妙語如珠,情真意切,給人以美的享受。如《春》的導語:「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想到新的生命,無窮的力量,內心洋溢的喜悅,煥發萌動的,蓬勃生機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們都出來了;有的散步、放風箏、耕種、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氣象……」學生聽到這,怎能不心潮澎湃,激情飛揚。
(二)、以豐富的想像激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作品的意義是讀者通過閱讀活動發掘出來的,作品未經閱讀前,只是向讀者提供了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框架,其間匿散鋒藏著許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於讀者發現、填補、去闡析。而這些「空白」的填補正式讀者閱讀活動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維元素,從而架起一座溝通作者與讀者情感的橋梁,使讀者對作品的意義達到了個性鮮明的理解,逐步深入,進而嘗到成功的快感,內化為自覺地行為。此時被激活的思維填補了一個個「空白」。例如:
( 三)、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在輔助教學的活動中,通過圖像、聲音、動畫、游戲等沖鍵晌形式,給學生直觀形象、生動新鮮的視聽感受,對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學生來說,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恰當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情景,必將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情景的辦法,並不僅限於用多媒體,還有許多成功方法。總之,通過創設情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開啟學生興趣閥門,誘發學習興趣,促進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
(四)精心進行教學設計,以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教師走下神壇,用商量的方式營造語文課堂交際氛圍
(一)改變以往師生問候方式為「閑聊」式
(二) 教師充滿殷切期待的提問方式
(三)講究師生互動的形式
1.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2.充分發揮討論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促進學生智慧潛力的開發和激發。
1)課堂討論能使學生逐漸進入樂學、會學、善學的境界。
2)、課堂討論使學生學會了對觀點進行分析和評價,培養了學生傾聽、思考、發言的能力。
四、自由選擇的作業形式
Ⅶ 淺論初中語文課堂怎樣創造有效教學情境
(1)生活性特徵。在"大語文教學觀"的感召下,有效教學情境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認知和生活經驗。只有讓學生置身生活化學習情境之中,才能真正弄懂課程知識的有效價值和含義。(2)針對性特徵。要充分把握准學生的學習基礎、心理需要和思維水平,如果忽視這一點,不是曲高和寡就是缺乏實用性,甚至會弄巧成拙。(3)啟迪性特徵。就是要讓學生從教學情境的學習與感悟
Ⅷ 如何創設語文課堂的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針對學生思維特點和認識規律,以「形」為手段,以「趣」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智慧的源泉,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保證,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求知、認知的樂趣,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和自我需求的活動。情境教學講究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強調興趣的培養以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因。
情境教學通過教師調動學生,創造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課堂在情景中擴大,幻化成課文中的各種意境。那麼怎樣才能發揮好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效應,激活課堂呢?
一、在導課中巧創情境
導語是課堂教學的突破口。任何一位合格的語文教師都會十分重視導語的設計。「導課」是一堂課中提供給學生的第一感知。如果創設情境法運用恰當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剛開始上課時,有些學生還沉浸在下課十分鍾的喧鬧中,心情激盪,具有這樣心態的學生突然集中到課堂上來,就好像奔騰的激流一下子遇到了擋路的巨石,會激起反激的浪花。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巧妙的藝術疏導,讓心情激盪的學生平靜下來,盡快地把他們的思緒引入到課堂上來。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課文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手法,一開課就像吸石一樣將學生牢牢吸引住,起到「先聲奪人,一石二鳥」的功效。因此,課堂導入應該具有針對性、啟發性、新穎性、趣味性和簡潔性。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才會被吸引過來。
二、在朗讀中感受情境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語言的形象色彩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表達出來。魏書生說過:「語文老師不應像食品廠的推銷員,以把食品賣出去就算完成任務,而應當象保育員,以考慮孩子的胃口,心靈的需要為己任。」初中學生感情勝於理智,又易冷漠。他們的心靈接受藝術感染的效率,遠遠超過接受一個音階的單調的說教。文學作品,大多是作者用筆蘸著心血、蘸著歡樂或辛酸的淚水寫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設置環境,就像舞台需要燈光與布景一樣。創造氣氛,讓學生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感覺。
三、在提問中創造情境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就是好奇心特別大,如果能在課堂上故意激發疑問,挑起矛盾,常常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對有關內容的思索,形成濃烈的教學氣氛。提問又是一門藝術。提問如果過寬,不能觸及疑點,那麼,即使課堂氣氛熱烈,也無補於教學目的的實現;如果過深,超出學生的智力水平,那麼他們會因此而喪失「跳一跳」去「摘桃」的信心。巧妙的提問須在創設情境上下工夫,因此,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提供誘因,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學習。在實際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1. 精心設疑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驚奇開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問設疑,以疑導思,可以誘發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 。設疑要因學習對象而異,因教材而異,因課堂氛圍而異。要透徹理解大綱,深入鑽研教材,認真閱讀教參,搞清教材知識體系,弄通知識內部結構的有機聯系,做到得心應手地駕馭教材。要認真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心理特徵、思維品質優選問點,問在知識關鍵處;選准時機,問在教學當問處;掌握分寸,問在難易適中處;查漏補缺,問在疏忽薄弱處。
2.以趣激疑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肯不肯參與、配合,取決於他們對教學活動的情緒狀態和對所授知識的興趣程度。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強烈的釋疑慾望是學生積極思維的內在動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給他們提供自己活動的空間,必要時向學生提出需要仔細探究的問題,以改變他們的研究思路,使他們朝著科學的方向探尋,從而體驗到既有趣又豐富的調查研究結果。
四、板書設計再繪情境
漂亮的板書設計不僅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結構、框架,也能在視覺上造成沖擊,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於日後對於信息的提取。語文教師在分析課文結構的時候,如果能夠參考理科建模的形式,將文字內容轉化為圖表、坐標的形式,必然也會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例如,「情節」是小說三要素之一。跌宕起伏的情節是小說吸引讀者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們鑒賞小說的關鍵。在講《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不妨將遇舊——尋敵——打酒——復仇這些情節以曲線圖的形式通過板書呈現給學生,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結構「山雨欲來」卻「密雲不雨」的效果。
五、藝術作結品味情境
課堂教學的導語顯然重要,而課堂教學的結語也尤為關鍵,它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設計應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感到「言猶盡,意未了」,一直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一節課或一篇課文教學終了時,教師要用准確精練的語言,抓住教學重點和主要特點,進行高度概括,以加深學生的印象,起到強化和深化主題的作用;或者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展、使之成為聯系第二課堂的紐帶。凡此種種,不一一贅述。但是必須遵循兩個方面:第一是概括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總結規律,使學生對全課程的內容和知識點明確、清晰;第二是開拓學生視野,激發思維,引起聯想和思考,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常用的方法有:
1.回味式的結課
黃政樞說:「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回味式結課,即在一堂課結束時,注意增添濃郁的色彩、藝術的含蓄,使學生感受到「言已盡而意無窮」,課後引起咀嚼回味,展開豐富想像。如特級教師於漪教《茶花賦》一文,在結束課時,出示了一副含露乍開的童子麵茶花掛圖。文章贊美了千樹萬樹的茶花,為何僅展示這一朵呢?又為何在課將結束時方出示給學生看?其用意不僅在順著文章脈絡幫助學生理解有關語句,更在於把這鮮艷絢麗的童子麵茶花的形象印在他們心上,讓學生有一個回味課文的情境。用這美好的形象,引導學生具體體會作者對新生的社會主義偉大祖國的無限熱愛與由衷贊美,理解文章的精髓;用這樣美好的形象在學生心田撒播熱愛祖國的種子,激發熱愛社會主義的深情。回味式結課含蓄雋永、耐人尋味,它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並提高其鑒賞能力和思維能力。
2.概括總結式
前蘇聯教育家葉尼洛夫·葉希波說過:「通過總結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主要事實和基本思想來結束一節課是很有好處的。」授完一篇課文,教師做一次簡要總結,使學生獲得一個較為完整的印象。總結可以從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兩個方面入手,決不是前面教學內容的簡單重復,而要變化角度,要增加深度。
3.朗讀再現式
進入結課階段,教師可設計一段朗讀。朗讀的內容可以是課文中的精彩片斷,也可以是課外精選的,還可以是教師自編的等多方面內容,但要以課文內容為主。這樣才能體現出大綱、課文精神。朗讀的方式可以是一個人的朗讀,也可以是一個人的領讀,還可以是分角色的朗讀。結課的朗讀意在加深對課文的感受,這對強化整體認知、培養語感能力、陶冶美好情操等都有重要意義。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優化語文教學過程,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可以獲得比傳統教學更明顯的教學效果。
Ⅸ 如何開展初中語文情感教學
開展初中語文情感教學
一、把握課文感情基調,對內容進行情感化處理
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語文涉及自然科學和歷史人文等多方面的綜合知識,因此一本好的語文教科書必然匯聚了古今中外一批優秀的文章。
二、提高語言情感魅力,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情感是教學語言的靈魂,失掉這個靈魂整個教學就會蒼白而空洞,學生對知識的感觸就會遲鈍。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作為學生綜合發展的「引導者」「幫助者」,教師應該首先提高自身修養,積極學習,不斷更新思想意識與專業能力,提升自身文學素養,運用獨特的魅力語言授課,引導學生在具體形象、富有藝術美的語言描述環境中體會教材中展現的情感,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語文藝術。
三、創設情感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體會情感復雜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地根據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基調設置各種相對應的情境,通過這些情境將學生帶入到作者所營造的情感世界中去,從而取得更加生動的教學效果。具體來說,情境設置的方法非常的豐富,一般的老師都會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再加上引導語的設計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課文場景的再現過程中體會到蘊藏其中的情感氛圍,對整個課堂的氛圍也起到一個濃烈的渲染作用。這樣就可以有效激發藏在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要素,從而徹底改變以往課堂教學枯燥呆板的情況,教學的效率也會成倍地得以提高。
四、開發與激發學生智慧潛力,引導學生走出課堂空間
相比於知識的傳授,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更大的任務在於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引導和教育。語文老師要充分認識到情感引導和教育的重要性,從思想上提高對情感教學的認識,在情感教學中把知識的傳授和接受融為一體,在作者、學生和老師三者之間建立一種緊密的情感關聯,通過這種關聯激發出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從而從根本上提高整個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老師還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情感教學不能僅僅是表面上的工作,而是要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深入到學生的生活實際,從他們的生活中發掘出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情感要素,將其提煉為情感教育的主題。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適時地設置出一些具體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更進一步地調動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深入作者情感的細部,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
Ⅹ 論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有效創設生活情境
何謂教學情境呢?其中的「情」即是指情感,「境」即是指場景亦或是氛圍。相關研究表明: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引導學生們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課文。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還可以有效激發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那麼,究竟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有效創設教學情境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生活情境
創設的教學情境越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實際,就越能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越能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思維。我在課堂教學中亦非常注重生活情境的創設,學生們對於這樣的情境創設方式非常感興趣。
例如,執教《背影》一課的時候,當講授到父親對作者一連串的囑咐:「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父親對作者的那種關愛之情,我這樣提問道:「在你們的生活當中有遇到過類似的情形嗎?」略微沉思之後,便有學生開始回答說:「每次上學之前媽媽都會囑咐我路上要小心,在學校要好好學習之類的,每天這樣說其實心裡挺煩的。現在想想那都是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啊!」「爺爺奶奶每次來我家的時候都會給我帶很多好吃的東西,關心我學習好不好,吃飯有沒有吃好。臨走的時候還會囑咐我多去看看他們,而我總是會敷衍他們,真正去看他們的次數很少!」……
雖然課文中描寫的是父親對自己的關愛之情,但通過引導學生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他們會聯想到很多人對自己的關愛。有媽媽的愛,有爺爺奶奶的愛,有外公外婆的愛等。這樣的生活情境創設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課文。
二、創設故事情境
除了創設生活情境之外,還可以創設故事情境。具體的教學實踐表明:創設故事情境相對於一般的教學方式來說似乎更能激發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例如,執教《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一課的時候,在課堂導入階段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故事情境:「烏龜和兔子賽跑,每次都是兔子贏。一次,森林裡開展動物運動會,烏龜和兔子都報名了。幾乎所有的動物都認為兔子一定贏。而狐狸則不這樣認為,它認為烏龜一定會贏。比賽開始了,兔子不停地跑,跑到中途的時候兔子累了,它想反正烏龜跑得慢,索性休息一下。這一切都被狐狸看在眼裡,它迅速地跑到烏龜面前對烏龜說,兔子在休息呢,你一定要加油跑。兔子休息了很長時間,早已忘記了比賽的事情。而烏龜也到達終點贏得了比賽的勝利。這時候狐狸高興地說道:『看,我沒說錯吧,烏龜贏了!你們都認為兔子一定會贏,但是事物的正確答案往往不止一個!明白了吧?』」
在上述教學片斷當中,我通過創設故事情境成功地進行了課堂導入,學生們對於這樣的課堂導入方式非常感興趣。受到這個故事情境的影響,學生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表現得非常積極,這讓我深感欣慰。
三、創設角色扮演情境
所謂的創設角色扮演情境主要是指讓學生們扮演課文中的角色進行對話和表演,在對課文中相關人物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當中,學生們可以更好地體會和理解課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豐富的角色扮演素材,諸如一些戲劇和小說等,對於這部分課文均可以採用創設角色扮演情境的方式進行教學。
例如,《孔乙己》和《變色龍》等課文我們都可以將其改編成話劇來進行角色扮演。在改編的過程當中學生們首先必須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的閱讀和理解,然後方能對課文進行改編。改編的過程以及角色扮演的過程都是學生們對於課文理解的一次升華,這對初中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亦是非常有幫助的。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要給學生們一定的指導,在角色扮演之後教師也必須對其進行及時、客觀的評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證我們的角色扮演情境創設可以取得最大成效。
創設角色扮演情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課文讓大家進行角色扮演。在進行角色扮演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們分析文章中人物的心理和特點,從而做到對文中人物進行惟妙惟肖的角色扮演。
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有效創設教學情境是一個值得持續研究的話題,而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除了創設故事情境、生活情境以及角色扮演情境之外,還可以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創設多媒體情境、游戲情境以及音樂情境等。值得一提的是,教學情境創設應根據教學內容來創設。總之,教師應不斷努力,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出更多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