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合理開發和選擇語文資源

如何合理開發和選擇語文資源

發布時間:2023-03-19 22:14:02

Ⅰ 試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試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開發和利用 語文 課程資源的背景和意義

新課程是以改革傳統教育教學的弊端為出發點,其核心理念是“促進人(學生)的發展”。要求改變傳統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新課程總體理念,體現“教育面向現代化、現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終身發展需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與能力。它要求由“學科本位、知識本位、教師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歷史轉變;要求師生角色、行為的轉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教與學的過程成為師生與生生對話、交流、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實現以上新課程理念的基本條件。隨著人們對新課程觀的理解,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學校和教師應該成為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力量,教科書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惟一的課程資源了。

從課程改革的目標來看,要改變過於注重教科書、機械訓練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就必須開發利用校內外一切課程資源,為實施新課程提供環境。

當前,在執行新課程計劃中,應當樹立新的課程資源觀,發揮課程資源的作用,使各種資源和學校課程融為一體,更好地為教育發展服務。學生應該成為課程資源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應當學會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自身的學習、實踐、探索性活動服務,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圍繞學生的學習,引導幫助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索。同時,教師還應當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的潛力和深層次價值,提高利用率。

二、對 語文 課程資源的基本認識

《 語文 課程標准》指出, 語文 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 語文 課程的資源。

對此,我們可以對 語文 課程資源形成這樣的認識,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材及教學本身的.資源

教材資源包括教科書、教學參考書、配套讀本、教學掛圖、工具書以及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學案等豐富的內容資源。可以說,教材資源本身的內容豐富性為教學的成功實施和有序展開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平台。

教學本身的資源包括師生人際交往、作業及批改、各種教學案例等。(甚至學生也是一種資源)

2、傳媒資源

信息技術使我們身在學校能知天下事,因此對網路資源進行有效開發是開發課程資源的重要環節。近幾年,我校逐步建成了校園區域網,連通了網際網路,並已接入寬頻,進入了市教育系統區域網。而且,教師的電腦操作水平和常規軟體的使用有了提高;學生上網的基本技能也用的不錯。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為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必要而良好的物質條件。

3、學校資源

學校是課程活動的舞台,是課程資源最為集中的場所。這里學校資源主要是指館藏資料、校園建設、各類活動以及教師經驗、學生經驗等。例如: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等等。

4、社會自然資源

關心社會和關心自然是人類發展的兩個重大主題。社會性資源是指生活世界中的生產勞動和人際交往, 語文 課程以認識社會為主線,沿著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的認識思路。自然性資源是指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態(日月星辰、風霜雨雪、高原山嶺、平原大海、江河湖泊等)和人工形態(海堤水庫、農田果園、園林花卉、特種養殖、基礎設施等)。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揮本地以及周邊地區的社會自然資源,為我所用。

5、家庭資源

家庭的 語文 課程資源可以說是豐富多彩,它包括家長和親友、家庭藏書、報刊雜志、音像資料、家用電器,以及家庭文化環境、親友人際交往、學習習慣、學習策略等。如果我們能把家庭 語文 課程資源利用起來將是很具有親和力的一部分。

三、如何開發和利用 語文 課程資源

(一)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教材的處理,不外乎兩種方式:一是依綱照本,逐課學習,完成教學任務;或者大膽的進行單元學習,求同存異:但最終都是要體現出編書者的意圖來的。殊不知愛好讀書的學生早都走到了前面,再來學習如同嚼蠟。我們教學中就應該有意識的避開這種現象,對編寫者的意圖進行創造性的改編,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探險”單元時,學生可能早已把本單元的課文讀過好幾遍了,當你做老師的講到“探險”話題時,同學們可能並沒有被那些“探險”家的精神所感動,反而對探險的刺激津津樂道(如攀岩、公園水渠沖浪等等),那就可以因勢利導,給予一定時間讓他們探討這個問題,還可設計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如:斯科特等人是英雄嗎?魯濱孫呢?誇父和孔子呢?提示同學們寫出你認為真正的英雄應該是怎樣的?緊接著還可趁機設計了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講心中(作品中)的英雄故事,評心中的英雄人物,寫身邊的英雄事跡 ……這樣雖然改變了編寫者的意圖,卻也可以創造性地完成本單元的學習。

(二)充分運用網路媒體資源,拓寬學生學習面。

當今社會,五彩繽紛,瞬息萬變。學生感受最深、表現起來最得心應手的雖然是親身體驗的直接生活,但是電視、電影、網路、書籍等媒體對學生的生活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為學生提供了及時而廣泛的間接生活體驗。特別是互聯網的逐步普及,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互聯網上豐富多采、日新月異的知識源泉,是學生取之不盡的素材庫。因此,如果我們能合理恰當地運用這些資源,可以拓寬學生生活面,為 語文 學習積累更多的素材。

Ⅱ 語文教學如何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一、 立足課本, 挖掘語文教材資源

教材資源包括教科書、 教學參考書、 配套讀本、 教學掛圖、 工具書以及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學案等豐富的內容資源。可以說, 教材資源本身豐富的內容為教學的成功實施和有序展開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平台。教科書一直是學校語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 面對這一最要緊的課程資源, 我們也應與時俱進, 改變簡單「教教材」 的局面, 而是 「用教材教」 。 在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時, 立足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應努力做到以下兩方面:l.科學把握教材, 利用課本資源。 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實施課堂教學的最基本依據, 對教材的整體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以往的課程學習中,學習者注重的僅僅是教材中的知識點, 忽視了教材作者或編者在教材中貫徹的教學思想。對於語文學習和教學來說, 由於教學思想的轉變, 教材的編寫思路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 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教學活動, 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2.尊重學生的想像世界, 充實教材資源。語文教材中的資源開發和利用不能僅僅局限於語文學科知識, 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主動地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小學生敢想、 敢說、 敢做, 他們富有個性化的奇異多彩的想法、 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 往往超出教師預先的設計。面對學生的「標新立異」 、 「異想天開」 , 教師應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課程資源與學生所提供的充滿個性化的課程資源共融, 努力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資源共享, 努力將學生所掌握的信息轉化為課堂教學的現實資源。

二、 聯系生活, 創建環境資源

美國教育家華特曾經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 」 的確, 課堂並非孤立於現實之外的學習空間, 教師應該將課堂融入真實的生活之中。只有挖掘生活中的語文資源, 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像生活一樣不斷掀開新的一頁, 才會充滿不朽的生命力。1.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傳統的課堂環境, 潔白的牆、 固定的黑板、 秧田形的桌椅、 嚴肅的老師、 恭敬的同學……這樣的環境過於強調學習的功能, 而缺乏溫馨的樂學環境、 良好的心理環境以及有利的認知環境。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 要求我們在強調學習氛圍的同時, 更應使環境溫馨、 舒適、 富有生活氣息, 讓學生在無拘無束、 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 表達感情。 我們可以根據各年級學生的主導活動, 找准小學生生活的熱點、 焦點, 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 精心設計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課堂環境。2.追求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內容。現在使用的教科書貼近學生生活,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 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必須注意挖掘課文中生活化的課程資源。(1)把課堂融入社會。 與大自然相比, 社會要更豐富、更復雜、 更生動。 社會生活是寫作的更重要的源泉。 我們雖然無法把社會搬進課堂, 40分鍾也很難再現豐富的生活畫卷, 但我們可以把課堂融入社會。有人說課堂是個小社會, 這個小社會雖然只有四五十個成員, 但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一滴水可以照出整個太陽, 一個班級也可以折射出整個社會。問題是要尋找出有效的融入渠道。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三條渠道。一是想像式。 想像式可由老師或學生提供一個情景或事情的開端, 由大家來設想發生了什麼事情, 以及事情的經過和結果。二是辯論式。 可以提出一個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或疑難問題展開辯論或討論。 如對 「上網的利與弊」 、 「自由與紀律」 等展開辯論, 會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意見, 這正反映了社會上不同人群的不同認識。三是實用式。豐富的社會生活對作文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提出的要求,也是課堂作文融入社會的一個渠道。(2)讓藝術再現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 但它比生活要更集中, 更典型, 也更生動。 在語文課堂上用藝術來再現生活情景, 是課堂語文生活化的一條捷徑。在40分鍾的課堂上, 我們可以唱一支歌、看一幅畫、 演一場戲或欣賞一個電視片段, 啟發引導學生, 激起學習語文的慾望,創造新的作品。3.創設多彩的有利於語文學習的校園環境。校園是學生學習、 生活的主要場所, 合理地利用校園、 教室等場地, 創設多彩的校園文化, 將這些設施賦以生命的活力, 將這樣的環境作為語文課程資源之一, 以熏陶學生的情感, 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

三、 加強滲透, 整合學科資源

過去的語文教學視教材為聖書, 關注書本, 忽視人本, 強調獨立, 缺乏合作, 每個人都是封閉的個體, 使學生的作文思路變得越來越狹隘。 新課程淡化了學科的界限, 強調語文學習應開放, 處處留心皆語文, 強調學科的交叉滲透, 強調學科的整合。如何把學生的課本世界融會貫通, 建立廣泛的知識聯系, 成了我們課程資源開發的又一個切

Ⅲ 如何進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一)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教材的處理,不外乎兩種方式:一是依綱照本,逐課學習,完成教學任務;或者大膽的進行單元學習,求同存異:但最終都是要體現出編書者的意圖來的。

殊不知愛好讀書的學生早都走到了前面,再來學習如同嚼蠟。

我們教學中就應該有意識的避開這種現象,對編寫者的意圖進行創造性的改編,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學「探險」單元時,學生可能早已把本單元的課文讀過好幾遍了,當你做老師的講到「探險」話題時,同學們可能並沒有被那些「探險」家的精神所感動,反而對探險的 *** 津津樂道(如攀岩、公園水渠沖浪等等),那就可以因勢利導,給予一定時間讓他們探討這個問題,還可設計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如:斯科特等人是英雄嗎?魯濱孫呢?誇父和孔子呢?提示同學們寫出你認為真正的英雄應該是怎樣的?緊接著還可趁機設計了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講心中(作品中)的英雄故事,評心中的英雄人物,寫身邊的英雄事跡 ……這樣雖然改變了編寫者的意圖,卻也可以創造性地完成本單元的學習。

(二)充分運用網路媒體資源,拓寬學生學習面。

當今社會,五彩繽紛,瞬息萬變。

學生感受最深、表現起來最得心應手的雖然是親身體驗的直接生活,但是電視、電影、網路、書籍等媒體對學生的生活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為學生提供了及時而廣泛的間接生活體驗。

特別是互聯網的逐步普及,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互聯網上豐富多采、日新月異的知識源泉,是學生取之不盡的素材庫。

因此,如果我們能合理恰當地運用這些資源,可以拓寬學生生活面,為語文學習積累更多的素材。

如上了《月亮上的足跡》一文,請學生進行《探索月球的奧秘》的綜合性學習,如果僅以課本資料作為活動材料,顯然是不夠全面的。

好在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三個網址,於是就先引導學生上網查找閱讀收集相關材料,相互交流,然後再開展知識競賽,最後再動筆,這樣學生的思路就開闊多了,也可以寫出較好的想像作文。

此外,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中各種學習論壇和E—mail的形式與校內外的同學、老師進行交流,使得語文學習打破「學校圍牆」的限制,使同學們不斷增加自主學習的機會,提高語文水平。

(三)有效利用學校課程資源,加強學科滲透。

應該說學校生活中,可開發的資源是相當多的,真可謂「學校處處皆教材」。

但是過去的語文教學視教材為聖書,關注書本,忽視人本,強調獨立,缺乏合作,每個人都是封閉的個體,使學生的作文思路變得越來越狹隘。

新課標強調,語文學習應開放,留心處處皆語文,強調學科的交叉滲透。

因此關注體驗學校生活是學習積累的捷徑。

如,結合「名著欣賞」課,指導同學們自編自演,先由同學們討論、確定劇本的主題、內容、人物,然後再分工協作準備資料,豐滿人物形象和相關情景;再由同學們分頭執筆寫出自己負責的章節或片斷,在試演中修改,在修改中試演,如是反復幾次,最終創作出自認為不錯的作品來。

學生們能在創作中體會出艱辛與樂趣,更加體會出那些名篇巨著並不是一揮而就的,而是如《紅樓夢》般「增刪十載」而成,由是更有滋有味地投入到名文佳作的閱讀中去尋找靈感與體味美感了。

除此以外,還可利用班級、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進行指導訓練,最大限度地開辟語文學習空間,最大限度地爭取語文學習時間,最大限度地拓寬語文學習內容,最大限度地激發語文學習興趣,從而滿足學生自身發展需要。

比如開設書法課、歌詞鑒賞會、詩文朗誦、讀書報告會、口才課、佳作欣賞課、賽詩會、故事會、講演會、讀書筆記交流會、課本劇表演會、時事討論會、辯論會、辦手抄報等等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充分體現語文學習的生活化、社會化,充分體現語文學習的主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靈活性原則,充分體現出語文學習的開放性,大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得到全面的長足的發展。

(四)留心大自然,開展實踐活動。

生活是語文的源泉,語文的外延等同於生活的外延。

因此語文教學要突破教室、課堂生活圈,走進大自然,走向社會,讓學生在這廣泛的空間里吸納獨特感受,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形成態度,認識價值。

旅遊、參觀、訪問、調查都是學習語文的形式。

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街頭、書攤、市場,假期隨父母旅遊一些知名景點或一些不起眼的小山村,學生能把生活中的現實用語言文字表述出來即是語文學習。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

人與人的交往,使學生對現實、對生活、對價值的認識不斷的改變和加深,讓學生把社會的體驗表達出來,這就走向了與做人相結合的道路。

社會的交往,是情感的交往,是做事態度的交往,是價值取向的交往,因此語文學習也應重視交往的過程。

在這交往的過程中,學生形成了獨特的體驗。

學生很願意把這種體驗表達出來,既反映了作文的真實,又反映了人生的態度。

如,為了上好《漫遊語文世界》,學生通過走上街頭,學來活生生的街頭語言,並能把它們再現於舞台,批評指正人們不規范的言行;收集大量的生活用語,也能對他們鑒賞品評;並且學以致用,寫出很好的廣告用語及標牌、對聯等。

(五)結合家庭生活,滲透親情體悟。

「家」是活動的環境和感情的載體,家庭生活是學生寫作的素材庫。

但是學生卻常常覺得無內容可寫。

即使寫了,筆下的文字也是一個個被「擠」出來的,缺乏情感激盪。

的確,「感人心者,莫乎於情」。

如果不注意啟發引導學生去體會感情,習作時,他們往往會以局外人的身份應付寫作。

因此,引導學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動與父母交往,體會親情,為說真話、訴真情、 *** 文將提供了有利條件。

總之,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利於學生在開放式的語文學習中得到全面發展。

陶行知先生說:「社會即學校」。

劉國正先生也說過,「語言是軀殼,生活是血肉,思想感情是靈魂,他們水 *** 融,難分難解」。

因而在社會這個大課堂學習語文,在實踐中運用語文,讓學生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打開語文學習的各種渠道,實現語文學習的生活化、實踐化、社會化。

Ⅳ 如何開發和利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

如何開發與利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

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上好一堂高效的課,可以體現教師的語文素養和教學業務能力。而對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更能體現一個語文教師的知識整合能力與智慧。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指教師利用校內外的語文教學內容來源, 合理構建課程資源的結構, 創設語文學習環境, 引導學生觀察、感悟和積累,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滿足時代發展的多樣化需求, 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熱浪的沖擊, 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就成了當前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如何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不僅是教材編寫者面臨的問題, 更是我們一線教師應該關注的重要課題。

一、 緊扣課本, 挖掘語文教材資源

教材資源包括教科書、 教學參考書、 配套讀本、 教學掛圖、 工具書、教輔資料以及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學案等豐富的內容資源。可以說, 教材資源本身豐富的內容為教學的成功實施和有序展開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平台。教科書是學校語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 面對這一最要緊的課程資源, 我們應與時俱進,變簡單的「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在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時, 立足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追答:
3.創設多彩的校園環境。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合理地利用校園、教室等場地, 將校園設施賦以生命的活力,用來作為語文教學課程資源, 以熏陶學生, 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三、 加強滲透, 整合學科資源

過去的語文教學視教材為聖書, 關注書本, 忽視人本, 強調個體, 缺乏合作, 使學生的思路變得越來越狹窄。新課程淡化了學科的界限, 強調語文學習應開放, 強調學科的交叉滲透,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 將音樂、美術、科學、數學都變成可利用的課程資源。

四、 組織實踐, 開發地域資源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1. 在鄉土文化中開發課程資源。鄉土文化朴實、生動、 富有人情味兒, 處處洋溢著 「真、善、美」 的氣息。 鄉土文化包括本土的歷史文化,比如文峰公園,荊門歷史;飲食文化如:盤龍菜、惠峰酒;曲藝文化,采蓮船、花鼓戲;社交禮儀文化、婚喪慶典文化等,這些都將成為豐富的課程資源。

2. 在地方自然環境中開發課程資源。地方自然資源包括各個地方的植物、 動物、山川、 河流等資源。我們在開發自然資源時, 既可以利用豐富的物產和秀美的山川來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又可以利用對林木的亂砍濫伐和對動物的亂捕濫殺以及廢水廢氣廢渣對環境的污染等不良現象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

3. 在游覽名勝古跡中開發課程資源。重視本土文化資源的開發, 並將其融入到學習資源的范疇中。我們可以通過 「游名勝, 玩語文」 的實踐活動, 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深刻體會到語文課程必須既植根於現實, 又面向世界, 面向未來。只有充分開發和利用好各種有用的語文課程資源, 才能拓寬學生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

Ⅳ 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策略有哪些

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策略如下

1、合理處理教材和練習冊

語文教師要鑽研教材。既要了解教材的結構,又要理解教材的內容。課文比較抽象難懂,學生讀過課文後一時無法抓住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和情感,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做好充分的准備,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和策略,幫助學生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

5、創造良好的環境資源,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

教室蘊含的環境資源會對學生的態度和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影響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室的設施環境是條件性課程資源的范疇,主要包括課桌椅、教學器材、衛生用具、多媒體設備等。

Ⅵ 如何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一、 緊扣課本, 挖掘語文教材資源
教材資源包括教科書、 教學參考書、 配套讀本、 教學掛圖、 工具書、教輔資料以及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學案等豐富的內容資源。可以說, 教材資源本身豐富的內容為教學的成功實施和有序展開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平台。教科書是學校語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 面對這一最要緊的課程資源, 我們應與時俱進,變簡單的「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在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時, 立足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l.科學地利用課本資源。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實施課堂教學的基本依據, 對教材的整體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以往的學習中,學習者注重的是教材中的知識點, 而忽視了作者或編者在教材中貫徹的教學思想。對於語文學習和教學來說, 由於教學思想的轉變, 教材的編寫思路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教學活動, 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如何合理開發和選擇語文資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