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學校和教師的不懈追求,認真反思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以學生發展為本,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今天,朴新小編給大家帶來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
重視課前師生交談,及時將學生注意力拉回課堂
課間十分鍾里,孩子們盡情地玩耍、嬉鬧……上課鈴一響,他們雖然都會陸續走進教室,但只有平時成績較好的學生會很快進入課堂角色,而部分自製力弱的學生往往還沉浸在課間的玩耍嬉鬧當中,不會一下子就把注意力轉移到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上來。如果教師仍「單刀直入」:「這節課,我們將要來學習……」「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此時,那些自製力弱的學生,根本就聽不進去,當他們「醒」過來時,課上到哪兒都不知曉。這既影響學生聽課效率,也會造成班中學生「兩極分化」。
怎樣才能把一顆顆童心從沸騰的課間及時拉回到課堂中來呢?這時,教師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周圍環境,從學生身邊的人和事談起,這個問題便會迎刃而解。課前適當的即景閑談,能使學生課間留存的亢奮情緒逐漸穩定下來,再加上教師親切的教態,對學生關愛的眼神,激勵性的語言,更能起到引導調節的作用。
藉助新穎有趣的導課。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語文教育家於漪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課的第一錘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見,一個精彩的導入環節,無疑會為整堂語文課的教學奠定下良好的基礎。
導課沒有固定的模式,應力求多彩多姿。一般常用的方法有游戲導入法、創設情境法、故事激趣法、巧設懸念法、課題質疑法、溫故知新法等等。但無論採用那種方法,都應該有助於學生理解新知識,掌握新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圍繞教學重難點,以靈活生動的形式導入新課,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學《驚弓之鳥》一課時,我設計了繪畫導入的方式。先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出「弓」和「箭」,然後通過與學生談話,巧妙地導入新課。有效的課堂導入,猶如樂曲的引子,戲曲的序幕,能使學生學習興趣盎然,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自然。
⑵ 如何創設高效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時效性
語文教學應是開放式的,是在交際中、活動中、情境中學習語文,能激起學生的表現欲、講話欲、表演欲、特長展示欲,讓學生有自信力、成就感、快樂感。同時語文學習也應是學生的心靈活動,應是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求知求真的過程。在流淌著個性化的語文學習中,學生帶著個性化的體驗,充滿著審美的愉悅,定能多角度地詮釋課堂的內容。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創設趣味情境,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個性在語文課堂張揚,通過學生思考、想像、寫作,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顯示自己的個性。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1、營造姿蠢輕松的課堂氛圍
研究表明:一個人在輕松愉快、和諧民主的環境中,參與活動的慾望就會被激發起來,表現欲大大增強,思維活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時間還給學生,並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鼓勵學生要敢於質疑,敢於批判,並告訴他們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精神,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探究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人雲亦雲」,幫助他們確立自主的人格。如我在講《雪孩子》這篇課文時,先是讓學生反復的誦讀課文,然後根據自己的想像動筆畫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班上所有學生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大膽的進行想像和聯想,所畫出的畫個性色彩十足,風格各有千秋,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被調動,圖畫完了基本上能當堂流利的朗讀整篇課文。這種活躍式的課堂氛圍,打破了傳統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跡談陪,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輕松掌握了知識,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2.培養和諧的師生關系「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在語文課上倡導教學民主,推崇教師「寓教於樂」,學生「寓學於樂」,讓自己成為學生可親、可敬、可信的朋友,對學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誕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給予恰當的肯定和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因此,我的課堂總是洋溢著濃濃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氣息。學生思維活躍,想法標新立異,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為學生個性流淌的舞台,語文課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如我在講《比尾巴》一課時,在班上侍寬開展讓學生大膽設想,根據自己平時在生活中所見到的各種動物的尾巴並畫出猴子、兔子、松鼠等動物的尾巴。於是,同學們很快就畫出了這些動物的尾巴。然後根據自己的畫說出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通過畫和說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維得到了鍛煉,同時還讓學生愛上了語文學科,激發了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
⑶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決的嚴重問題,針對這一問題談談怎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具體方法:一、創設學習環境激發學習興趣;二、精心設置問題主動探索; 三、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技巧; 四、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五、提升教師自身的質素等。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決的嚴重問題,有些課堂未能通過多邊活動的優化調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以教師教的效率代替學生學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輕將來「有效性」;有些課堂學生參與的機會懸殊;有些課堂呈現出片面化、絕對化、形式化的傾向。本文就針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創設學習環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愉快的環境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和鞏固。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創建一切條件,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設備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和諧學習氛圍,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一種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投入到學習中去。例如,在教學《太陽》的第二課時,我考慮到學生通過預習對課文內容已經有所掌握,如果平鋪直敘地進行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產生,因此,我就從激發興趣開始。上課了,我不急於讓學生分析太陽有什麼特點,而是先講了一段親身經歷的事,即我小時候,從老師那兒得知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於是,我就立志長大要登上太陽。話剛說到這,全班哄然大笑,我問:「你們為什麼笑?」學生紛紛舉手,結合課文中的詞句給我講了太陽離地球很遠、很大和很熱的特點,告訴我:「您的理想是實現不了的!」就這樣,在笑聲中,學生讀懂了課文,學習了運用數字和舉例子說明問題的方法。
二、精心設置問題主動探索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習的實質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才能夠想辦法解決問題從而有所創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分層次、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有學習的主動性和求知慾望,促進他們主動探索學習。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的時候,教師引導「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經過思考後可能會提出「西沙群島在哪裡?『富饒'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是『富饒的西沙群島'等」。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其實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就會發現以上問題的答案,此時學生就是主動探索者,課堂問題是為學習目標服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檢測手段,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掌握學習進程幫助學生進步。在教學結束後,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練習的習題,幫助學生強化和學習知識,一些拓展題還能使學生對課外知識進行探究和積累。除此之外,在作業和練習中教師還要精心設置、巧妙編排讓學生在一種相對輕松的狀態下學習知識。有效的作業和練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保障。
三、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技巧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發展教學的理論核心內容是:學習是生動活潑的智力生活,學習是在游戲童話、美術、音樂和創造的世界裡進行的學習,要成為豐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學生應是這個世界的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我們要通過我們的課堂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語文的自信。讓他們以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的角色進入課堂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斯霞老師講得好:「講課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就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變得很低沉。」教師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語言等傳遞自己所獲得的情感,要將自己融入課堂,全身心的投入,對文本的理解要表現出最純最濃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誠,學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四、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在學生的心中比較抽象模糊難以理解和運用。在農村小學的課堂上大多數教師只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完成所有課文的教學。這樣單一的教學手段久而久之學生沒有了新鮮感,感覺枯燥無味,也就影響了教學效果。如果多運用教具如掛圖、錄音機、多媒體等。用聲音、圖片、視頻就有可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展開學生豐富的想像。例如在教學《日月潭》這課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日月潭美景,使學生充分直觀地感知日月潭的美。課文也就在看、說、讀中植入腦海。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五、提升教師自身的質素
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關鍵還在於老師,首先教師要轉變思想,樹立素質教育理念,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為目標,「把時間還給孩子」、「把健康還給孩子」、「把能力還給孩子」。其次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要想教好一門課,教師只具備該學科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去對待某一學科知識。教學中既給學生以必要的基礎知識,又開拓學生的視野,促使他們勤於思考,使各種知識相互聯系,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懂得教育、教學的規律和方法,及時掌握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適時而教育,應勢而教育,因材施教,追求教學的最大效益。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才能使自己有能力提高課堂效果,才能擔當起培養高素質學生的重任。
總之,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是語文教師教學中需要面對的一個長久的、棘手的又必須要關注、要解決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廣大語文教師隨著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的推進,隨著教學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在不斷的實踐總結中不斷地完善和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展開自由創新的翅膀, 在知識的殿堂中流連忘返,真正做到向四十分鍾要質量,真正構建起科學有效的語文課堂。
⑷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效性
語文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閱讀教學不但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的培養。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給我們教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任務: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並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呢?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就要改革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針對學生的認知能力,針對教材的特點,針對課文的內容,選擇最優化的教學方法。在此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是一種最重要最經常的訓練。朗讀,是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換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是口、眼、手、腦等多種器官並用的情感體驗。它通過語音的停頓、輕重、抑揚、急緩等,把書面上無法用文字表達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現出來,這樣也使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古人用最直接的語言說明了這個道理。因此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課文的思想情感,積累優美的詞句,受到美的熏陶。在指導閱讀時教師應把握三條線1.范讀引路,點撥先行朗讀訓練是師生參與的雙邊活動。教師的示範朗讀,可以融情於聲,把書面語言變為口頭語言,並生情並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與聽錄音不同,教師可根據教材的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在讀時給學生以提示、暗示。當范讀到要求學生掌握的字詞時,在這些詞前稍為停頓一下,或讀重一點,以引起學生注意,強化記憶。當范讀到新詞及難理解的詞、句、段,教師可以用平緩稍低的語調給予適當提示、簡釋,幫助學生揣摩教師是怎樣讀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2.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循序漸進是教學的一般原則,朗讀教學也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逐步提高要求。各個年級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級小朋友可以有感情的朗讀《小小的船》,但他們不可能讀出《我站在祖國地圖前》的自豪、親切。教師在指導時要根據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規律,找准學生的「最進發展區」,考慮到學生在各個年齡層上表達能力的差別,給予適當指導。
另外,在對學生朗讀進行評價時,也不能以成人化標准來衡量。學生朗讀完後,教師要及時發現他們的不足,適當點拔,給予鼓勵,並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逐漸在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要讓學生了解,朗讀的好壞不是單純的語言技巧問題,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時經過自己刻苦的反復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好。3.舉一反三地朗讀訓練,教師指導要「精」,學生的練習須「多」,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訓練的過程需精心設計,盡量避免朗讀的隨意性。教師的精心指導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1)選取指導的訓練點要精;(2)訓練要求細致、精要,每次訓練應有一個側重點,不可貪多求全;(3)教師每一次指導學生朗讀都要考慮到朗讀訓練的要求,教師的指導方法,讀後如何進行評價等。學生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讀的方法、技能,此時,應把讀書的權利還給學生,保證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練習。教師精心指導學生讀法,學生得法勤奮練習,朗讀水平提高一定很快。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已的方法去探索問題,只有實施創新性的教學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就是指人在創造過程中的思維,通過創造思維,產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因此說,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關鍵在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憑借教材進行想像,有助於學生入情入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理解課文中發展想像,又通過想像進一步理解課文。引發想像,可在理解課文詞句時進行。
為了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及語言的運用能力,在學習課文結束後或一個單元學完後,引導學生總結學法,進行小練筆。如一單元的民間故事等課文,學完後要求學生續寫。如三單元的描寫動物的課文,學完一篇讓學生進行一個片斷的練習,整個單元學完後,學生就能寫一篇很不錯的描寫動物的習作。思維定勢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是存在的。我們在教學中,應認真考慮它的兩種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促使產生學習的正遷移;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知道,從個人的內在因素看,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障礙就是習慣從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無意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思考常常受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因此,我們要努力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幫助學生沖破陝隘的老框框,開拓視野,在形成求異思維過程中學習知識,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多向性。如:同一個任務,鼓勵學生尋求不同方法完成。以識字為例,讓學生記「坐」字,有的學生說,兩個小朋友在蹺蹺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說,「坐」就像老師的天平;有的說一個「土」加兩個「人」就是「坐」……他們運用的方法不同,卻完成了同樣的一個任務――記住「坐」字,對於這樣的現象,教師應予以肯定、鼓勵。再如:同一個問題或意思,引導學生進行不同的理解或表達。
⑸ 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小學生要厚積博古,厚積博外。怎麼看課,怎麼看別人的課,怎麼看名師的教學。
1.看名師上的課是不是語文的閱讀課。只要有教材的課程都要閱讀。語文的閱讀課和其他課程的閱讀課有什麼不同。其他課程關注得意,關注理解內容。而語文的於都課不僅關注得意,而且關注得言。就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使學生受到文學的、人文的美得熏陶。也就是既學習語文,又進行人文教育。
2.看課要看是不是小學語文的閱讀課。
小學語文教學重在得趣、得意、得言、得法,重在打好基礎。小學語文目的重在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閱讀要適合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內容都要適合孩子。要削弱基礎,拔高要求。吳天石寫過一篇《要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能力的基礎。小學生通過語文教學應該達到的要求是:能看懂新華日報(農村版),會寫普通的應用文,沒有錯別字,句子通順,還要加強聽寫能力的培養,畢業的時候能夠記一些扼要的提綱。加強基礎主要是多識字、寫好字、多誦讀、多練習作文。以提高閱讀和作文的能力。1962年,江蘇老教育廳廳長。
課標要求:聽課要能抓住要點。
3.看在他們的課上誰是主角?是不是學生是主角,是不是學生在課堂真的「聽說讀寫」?看到學生學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要落實到學的效果上。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進入第8個年頭,教師的教學能力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從全國來看,很多學校、很多老師,創造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經歷了三個過程:課改理念的闡釋期,實踐摸索期,反思調整期。廣大老師的投入和我們取得的效果相比,我們廣大的學生所投入的時間精力和他們現有的語文實際水平相比還不成正比。也就是我們的投入和產出還不成正比。我們的教學實效性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憂心以來,師生的負擔,老師的工作負擔,學生的課業負擔不僅沒有減輕,而且加重了。這是與課改的初衷相悖的。師生的幸福指數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我國閱讀教學的弊端。
(一)中國的孩子閱讀開始的時間比較晚。當然我們受漢字的制約,孩子閱讀起點比發達國家晚。發達國家孩子的閱讀從幼兒開始,2、3歲開始,讀繪本,廳爸爸媽媽講的故事。葡萄牙學前班的孩子每天課上閱讀一個小時。美國柯林頓在職的時候就提出8歲孩子要能讀會寫。
(二)閱讀量太少了。六年小學生只讀12本薄薄的語文書,六年30多萬字。145萬字新課標的要求。並沒有落實到每個孩子的身上。
美國一人研究得出結論:中國孩子缺少大量閱讀。一年級中國孩子的閱讀量不到美國同齡孩子的六分之一。中國孩子做作業、背書、寫片子,做試卷,機械訓練太多了。哈達轉。世界名著小學生沒有讀過,甚至縮寫本也沒有讀過。
(三)閱讀能力不強。五年級《請種一棵爬山虎》。「我佔地少,生長快,綠化覆蓋面積大。只需利用牆的一角,便能利用牆的一角,攀牆生角。……三四年後我能把整座牆的牆面爬滿。我的這種本領是其他植物望塵莫及的。」概括段意,學生能力差。課文點到但是沒有落實,分析概括的能力始終沒有培養起來。小學閱讀教學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培養學生學會讀懂一篇文章。在這個基礎上培養獨立閱讀能力。三個指標:1.提取信息的能力;2.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3.利用文本信息作出判斷和解釋的能力。而我們的現實是:過多關注課文內容的分析,繁瑣的分析,訓練缺乏思維訓練的價值,缺乏對上述三種能力的培養。國外很少就一篇課文進行繁瑣的提問。這是中國的大陸的閱讀教學非常難改的非常致命的一個弊端。
(四)距離建設書香家庭、書香校園、書香社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語文教學沒有更多地關注課外閱讀,課內外貫通,引進課堂,使閱讀教學成為一泓活水。
二、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一)和漢語言教學的特點有關。
1.識字拖了閱讀的後腿。識漢字和兒童閱讀的矛盾問題。斯霞分散識字的探索。黑龍江進行注音識字,提前識寫的研究。局部上有改善,但是全國來看沒有很好地解決。課標低年級「認寫分開……」提早進入漢字閱讀的階段。字數退下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要能大量識字,從而能及早地利用漢字閱讀。其實我們古人也已經基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年多的時間里,讀下「三百千千」。很大的問題,就是要求認的字,逼著老師被迫提高要求,怕出題,讓認的字寫出來。這是極大地浪費。如果要求認的字,都會寫,那負擔又重了。要求認的字只要換個語言環境認識,就可以了。低年級要讓孩子盡可能多的閱讀。
2.提供的給小學生閱讀的材料太少。同步教材,學生讀了嗎?很多情況下,孩子們讀得少。沒有量的積累,就很難有質的飛躍。
3.還沒有建立起科學的有序的閱讀教學的序列。
科學性還存在問題。我認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里的知識很重要的是策略式的知識。很重要的是科學性的序列訓練。(1)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比如話中找重點詞。(2)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對語言的感受力、理解力、分析、推理判斷的能。(3)對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和評價的能力。比如能抓住文章的主旨,要能夠品味欣賞文本的語言。比如要能了解領悟文章的寫法。(4)閱讀的技能。朗讀、默讀的技能。閱讀的方法、精讀、略讀、瀏覽的方法。通過精讀,理解內容、體會感情、積累語言。瀏覽,在高年級培養孩子跳讀,加工和運用信息。閱讀的習慣,讀書看報的習慣、翻查字詞典的習慣,查閱資料的自管,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4.閱讀教學的時效性還不高。面面俱到,名師的教學中存在著形式的教師的霸權,教師過於強勢。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少,發言權少。老師的主要任務是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知識是教不完的。我們沒有脫離教課文的套路,我們不應該教課文,我們應該用課文教,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要利用例子找准語言的訓練點、能力的培養點、方法的習得點。哪怕是一課一得,怕的是一節課得得甚少。
三、提高閱讀教學實效性的辦法
(一)激發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喜歡語文老師,喜歡語文課,喜歡語文閱讀。所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1.語文老師要非常喜歡我們祖國的語文,要非常熱愛這份工作。不把工作當飯碗,當事業。名師們投入地進行語文教學工作,而且是不斷地進取。他們對語文教學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非常的痴迷。如果我們把這種痴迷傳達給孩子,那孩子也會因此喜歡。教學中葯千方百計地保持學生對語文虛席的興趣。2.我們要使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從孩子入學的第一天開始,就讓孩子感受到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成功的快樂。山東濰坊的一個老師,他能做到孩子入學第一天起就讓他喜歡語文。第一天語文課開始,孩子就進入到閱讀,第一天放學回家就會高高興興地告訴家長,我學到了什麼。成功的愉悅是孩子學習持久的動力。讓每一個後進生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一來二去,孩子的自信就有了。有的自信就好辦了,久而久之就跟上隊伍了,變得優秀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是最持久的學習的動力。
(二)我們一定要明確閱讀教學的目標。
總目標、年段目標、這冊書的目標,不能「盲人騎瞎馬……」。各個年段的老師要十分明確年段目標,既不要越位,也不要不到位。現在的問題是,上述兩種情況同時存在。比較普遍的問題是:低年級向中年級靠,中年級向高年級靠,高年級向初中靠。我以為: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一定要以識字教學為重點,而且這次課標的修改稿強調:不僅低年級,整個小學階段都要重視識字教學和寫字教學。
低年級:
要堅決地落實以識字寫字為重點,要求認的字無論放在哪兒,學生都能正確認讀。能夠借字閱讀。要求寫的字要寫對像,而且要理解字詞。還要重視由已經認識的字組成的新詞。比如:前面的教學中分別認識了「色」「風」「景」,就有意識地讓孩子把字組成詞來認識。要求會寫的字,除了單個字會寫,還要組成詞來寫。會寫了「火」「車」,就要會寫「火車」。課標要求小學階段寫3000個,認2500,還有掌握7500詞語。如果一個小學生到畢業能掌握7500個常用詞語的話,他的口頭表達,書面表達都會豐富許多。
1.要保證識字寫字的時間。低年級有走過場的問題。要求認的字,不僅認識,還要鞏固。特別是在游戲中、活動中,在語言環境中復習鞏固。及時地復習鞏固,最好的辦法就是游戲活動,特別是放在語言環境中。可以變成詩歌、兒歌、一段話。強調整體識字,不要左邊、右邊拆分。要引導孩子抓住字的特點,要用自己喜歡的辦法,整體識字,要求寫得好的字,要指導到位。比如說獨體字的主筆在什麼位置?一個合體字它的結構佔位,讓學生搞清楚,指導要到位。抓住字的特點,哪些容易寫錯,要辨析,便於復習鞏固。
建立自主識字激勵機制。拿出時間交流學生課外識字的情況。
2.加強朗讀的指導。第一位:正確地讀,這方面花的時間少,有感情地讀占時間長,讀正確有助於培養語感,不能有方音,讀准每個字的字音,輕音、多音字等等。長句子中詞語之間的停頓。……指導學生理解少量的詞和句。
中年級
1.繼續加強識字寫字的教學、加強詞和句的教學。比如要引導學生在感知全文的基礎上,感知課文中重點的詞和句。比如說用得准確生動的字。
(1) 引導孩子找出重點字詞句。
(2) 引導孩子用多種方法來理解重點詞句。教給孩子點石成金的指導。
(3) 要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4) 要注意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並且能夠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
2.以段的訓練為重點。
忽視段的教學。讀懂一段話後,了解段與段的聯系,了解句和句之間的聯系,揣摩構段的方式。
高年級
1.要加強自學能力的培養。一般先自學,後師生共學,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閱讀教學。學生自學的時候,不動筆墨不讀書,可以以自學提綱進行自學。(1)引導孩子在初讀課文之後有自己一點初步的感受。然後再作一些交流。孩子理解懂得的老師就不要再講再問。(2)讓孩子提出不懂的、感興趣的問題。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提語言的、寫法的問題。要培養孩子閱讀的能力、自讀自悟的能力。
2.讓孩子在閱讀不同問題的文章中,來揣摩文章的寫作方法。
A寫景的文章。引導孩子了解怎樣抓住特點,有順序地寫。作者在編寫景物的過程中,一邊抒發自己的感情。
B寫事的文章,我們要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的內容,理清詩的順序,抓住重點的句段來把握詩句的內容。
C寫人的文章。比如:小說,要能幫助學生感受任務的形象,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任務描寫的基本方法。比如《少年閏土》,《窮人》。說明文要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
抓住年段目標、
突出訓練重點。
依標種好自家田,
扣本找准訓練點。
識書讀寫動天軍,(進行語文實踐)
惜教豐學譜新篇。
⑹ 例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摘要]: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的時代,也是實現「以人為本」的新課程改革的年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承擔著初中語文教學的我們,必須緊跟時代,加強信息技術的學習,更新課堂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素養,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利用信息技術知識容量大、傳輸速度快、時效性強的特點豐富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課堂教學的直觀化與情境化,加強課堂作業的訓練,使學生自覺的融入到課堂的學習之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越來越起著不可小視的作用,傳統語文教師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上一節課已經成為了歷史。而信息技術以它特有的信息容量大、傳輸速度快、時效性強、直觀形象的特點,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創設課堂教學的直觀化與情境化,使他們自覺融入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之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一、 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師「教」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教學的內容只有學生從心理上認同並接受,他才會認真的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這樣,教師的教學目的才能夠達成,教學目標才會實現。而學生從心理上認同,關鍵的因素就在於他對學習的內容是否感興趣。因此,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在於學生是否對教學內容感興趣。初中語文教材里所選的一些說明文和文言文由於時間跨度長,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又不是很密切,學生學起來又比較的困難,教師單憑一張嘴來講,學生很難聽懂,自然就提不起興趣,教學效果差肯定就不好了。所以對於這類課文的教學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或幻燈片來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向沙漠進軍》一文時,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教師講清那是一篇事理說明文,是用邏輯順序來寫的,主要介紹了治理沙漠的主要方法是水,其次是植樹種草和培植草皮。這樣的講解既不形象,也不生動,學生是很難理解課文內容的。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幻燈片和多媒體來進行教學,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課文一開始就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沙漠中風沙襲擊農田的情景,漫天的黃沙鋪天蓋地的席捲過來,只一會兒的功夫就把長勢良好的莊稼給埋了,再加上狂風怒吼的聲音,這樣,學生就從心靈上認識了沙漠對人類的危害有了一個直觀形象的認識。沙漠危害人類,所以要治理,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怎樣治理,讓學生到課文中找答案。找到後,先讓幾個學生起來回答,然後再呈現出一組幻燈片,讓學生明白沙漠中的主要成分是沙,只要有水,沙子就不會飛起來了。這樣就解決了治理沙漠最大的武器是水做的問題。接著,再提問:有了水以後可以干什麼?學生就會回答:植樹種草。又提問:植樹種草可起到沙漠作用?學生回答: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接著再展示幾幅在沙漠中種了草的效果圖,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再用flash播放沙漠地區植樹種草和沒植樹種草的地方風述進行對比,學生就明白了植樹種草是治理沙漠的最好方法。然後教師在講解本文的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學生就容易明白了。
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演繹課堂教學直觀化,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化,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離不開手段的現代化。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於年代的久遠,與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實際並不相符,教師如果還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學生很
難在短時間里真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而這又往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在此有所突破,學生就無法真正理解課文,那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就無法實現。現代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要充分了解信息技術,把它用在語文教學之中,為語文教學服務。
1、使用幻燈投影,演繹課堂教學直觀化:
幻燈機投影機的使用,它能大大方便教學,節約課堂板書、繪畫的時間,使教學更加直觀化,加快了課堂教學節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如利用它能分能合這一功能,分析《故鄉》人物閏土。首先,分別打出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兩張畫像,要求學生從放大的畫面中,觀察人物的臉部表情、額頭的線條,衣著穿戴,不難發現少年閏土: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項戴銀圈,紅活圓實的手。中年閏土:灰黃臉色,皺紋很深,頭戴破氈帽,像松樹皮的手。接著利用幻燈能合的特點,把兩張畫像放在一起,比較觀察,從而得出:少年閏土天真浪漫,健康活潑;中年閏土憔悴頹唐,襤褸寒酸。時隔十幾年,閏土面貌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激發了學生尋找造成閏土驚人變化的真正原因,從而順利地揭示主題,突破教學難點。
2、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化:
利用多媒體能創設情景的特點,展現精彩場面和詩情
⑺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課堂教學改革是學校教育改革的主渠道。然而,語文課堂教學耗時多、收效低、「吃力不討好」的尷尬現象已是人所共知。同時,傳統的課堂教學,既忽視作為個體的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多種需要和潛在能力,又忽視師生群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多邊多重、多種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創造能力。課改專家崔允郭博士說:「教學有沒有效率,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措施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使之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瞄準三維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必須在有效的教學措施上下功夫。
一 、明確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語文課堂教學要有明確的目標。語文教學目標從縱向看有四個層次:《大綱》要求:——總目標;年級要求——階段目標;單元要求——單元目標;課文要求——達成目標。這四層目標之間的關系是:達成目標必須在課堂教學中一一落實,緊扣單元目標,體現階段目標,關聯總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吃透大綱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學生,寫好教案,做到腦中有綱,腹中有書,目中有人,胸中有案。這樣才會在課堂上「教不亂譜」、「學不亂套」、「練不亂陣」,避免了「天馬行空,架空分析」的現象, 課堂的效率自然能夠得到提高。
二、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
由於受高考、中考指揮棒的影響,有的教師講的面面俱到;有的教師搞題海戰術,學生負擔重,語文能力得不到培養、開發。因此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向提高學生素質轉變,必須體現教為客、學為主的原則。我的教學思路是:以教法滲透學法為指導思想,以改進學習方法為突破口,以打好基礎,培養能力,減輕負擔,提高素質為最終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促教,以教導學。
那麼怎樣改革教法呢?我認為,改革教學方法,必須拋棄舊的程式化模式,建立新的靈活高效的教學體系,要因人施教,因文定法。我在講讀課中往往採用如下六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步、「展示教學目標」。這樣師生在課堂上就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第二步、「以綱就本查預習」。要求學生三看(看重點、看提示、看課後練習),一讀(讀課文),一提問(提問疑難點),從而使學生明確重點、難點,熟悉課文,找出疑難點,明確了學習方向。
第三步、「自主探究質疑」。要求學生利用手邊的工具書自學教材後獨立思考並解決問題,有困難的提出疑問供小組討論。
第四步、「共同討論談看法」。要求學生就在自學中的疑問展開全班討論,各抒己見,共同解決,如有全班同學都解決不了的問題,請老師幫忙。
第五步、「教師點撥、引導」。班上大部分同學不明白的問題,教師要給予點撥、引導、解決。因為有前面學生預習、自主合作、探究做鋪墊,這時就需要教師通過精講發揮主導作用,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佳的效果。
第六步、「科學訓練、落實基點」。訓練,首先要求有層次性。其次,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其三,訓練方式要多樣化,將能力訓練與基礎知識訓練有機結合,讓學生練的省時、省力,收效大。
當然,語文的教學方法很多,但不管採用何種教法,關鍵是擺正教師和學生的位置,處理好講和練的關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每個語文教師都應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
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什麼?著名科學家達.爾文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語文教學應教給學生聽、說、讀、寫的方法和基本學習方法。從現代科學意義理解,方法是指人們在有關的活動領域,把握事物規律,完成某種任務而採用的途徑、手段、工具和方式的總結。古人也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足見指導學法在語文教學中是何等重要。
課前預習的方法適用於每門課程,而對於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更是非常必要的。通過課前預習,學生掌握了其中的重點、難點,也有了疑難點,這樣在老師講課時,學生就會有目的的聽,帶著問題聽,這樣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強了記憶,比無目的、無重點、無計劃的被動聽有諸多好處。課前預習在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同時,又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一舉兩得。
課文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著語文學習的效果,所以教師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師應在教學中教給學生課文閱讀的思路,即教給學生理解文章結構,概括文章大意,總結文章中心等的方法,要從教學中不斷摸索,指導學生閱讀學習的各種方法。例如,理清文章結構,可以用「抓過渡句法」;閱讀不同文體的文章可採用「析因閱讀法」、「快速閱讀法」、「重點語段突破法」等。科學的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這樣,每教給學生一種方法,就好比教給他們點石成金之術,學生輕松自學的同時,課堂教學效率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四、營造良好課堂氣氛,培養合作探究精神
課堂教學是師生進行「教」與「學」活動的主渠道,任課教師是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的主體,課堂氣氛主要通過教師精湛的教學藝術來烘托,使師生達到寓教於樂的境界。美國教育家林格倫把課堂上手生交流分成四種:單向交流、雙向交流、多向交流和綜合交流。教師應多用後兩種以活躍課堂氣氛。合作探究教學則是多向交流和綜合交流的有機結合。合作探究教學是以集體教學為主,兼補充分組教學、個別教學的形式,一般以兩人組或四人組為單位,採用分小組互助合作的方式,具體開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互動合作過程。這種合作探究,不僅能使學生取長補短,獲得1+1>2的整體學習效應,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合作等優良品質。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教育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因此,教師在授課時,需注重營造互學氛圍,讓學生敢於參與,勇於表達。營造民主氛圍,實則是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和提供相互誘發、相互沖擊、相互補充的智慧碰撞機會,為實施合作探究教學提供環境,更有利於課堂中師生合作,實現目標。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合作使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情境創設、實踐操作來深入理解課文中蘊含的知識並進行內化。合作探究是一種參與,一種交流,一種激勵,一種創新。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啟發或與其他學生共同地形成他們自己的研究討論學習方式和活動計劃,這也是當今研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合作探究教學改變了過去由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或由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的狀況,使語文教學轉變成為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的新型教學。合作探究過程中的爭論和共鳴,那學有主見、思有創意的亮點,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求知的歡愉。
五 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蘇聯教育家說:「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生積極性就會明顯提高,學生們才能樂於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如《北京的春節》一課,教師在教學中,可藉助網路展示當地的節日風俗,通過創設視聽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在講授《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教師根據「流落街頭,幾次檫燃火柴產生幻想,凍死街頭」幾個情節製作課件,課堂展示給學生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使師生彷彿身臨其境。這種以聲音、圖形創設課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六、充分體驗成功,感受學習樂趣
每一個人都有成功的慾望。對學生而言,當其在學習上取得成績,得到老師的肯定、贊許時,他們興高采烈,心裡像喝了蜜一樣,反之,他們興致索然。成功,像一支興奮劑,讓學生保持強烈的求知慾望,激勵他們積極進取。我不是吝嗇自己對學生的表揚與激勵,而是多方面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盡可能多的嘗試成功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當學生學有所獲,取得進步時,我給予表揚、鼓勵。我向同學們展示學生的優良習作,優秀作品(如手抄報、剪報、讀書筆記等),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看到光明的前景。這樣做,學生從中得到心理上滿足,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總之,只有目標明確,教法科學,學法正確,手段先進,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在新課改下,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領域,提高新能力,具有較高的自身修養和文學修養,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課上得有魅力,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才能真正適應新的教學形勢。
⑻ 怎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向課堂教學要質量,向40分鍾要效益,是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途徑。但在現實中,我們總能感覺到有些語文教學花得時間較多,但收效較低,這樣的一些語文課堂可以說是低效的課堂教學。那麼我們教師應該如何發揮能動作用,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使小學語文課堂效率明顯得到提高呢?我覺得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
興趣是成功的先導。實踐證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單調、呆板的教學程式會使學生產生厭煩、乏味的感覺。為避免對大腦的單調的刺激所造成的抑制狀態,教師必須在搞好基礎訓練的同時,改變課堂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好比是點燃火葯的導火索。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方式,一開始上課就把學生的興趣給調動起來。如:「設疑引趣」、「懸念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創設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便是很好的開端引趣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誰讀得有感情,誰發言最積極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以採用分組討論、說笑話、分角色表演、做游戲等活動等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創造富有活力、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堂
語文教學是對人的語文素養的培育,要從「人」的角度去理解「語文」,要從「傳承文化」的角度去解讀「語文」,讓學習語文的過程成為「人」的「文化」過程,將學生變成「文化人」。
一是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說話,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語文教學要教學生識字、組詞,正音朗讀,理解詞句,領會文本意義。二是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交流,這是人日常生活、社會生活所必需的,所以,要展開一定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三是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思維,這是人生存、交際、發展的重要憑借,也是學好其它課程的根基。四是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品味,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給學生健康的文化引導,提高品位。
舍人文而求語言,是緣木求魚,方向不對;舍語言而求人文,同樣會有語言、人文兩失的危險。因此將二者自然融合是兩全齊美,將二者人為割裂是兩敗俱傷。讓語文教學充分體現語文課程基本特徵,使課堂充滿活力,實現課堂的有效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
1、關注學生的學情。語文教學不是教師唱獨角戲,而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對自己所教的學生所處的學段要求、學習狀況要有清楚的了解,教學離開了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就毫無價值可言。
2、關注課本內容。教師的教學要緊扣語文課程基本特點,以語言為載體,洞察語言文字背後生成的教育意義,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既能學好知識,又能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關注課後反思。教學質量要提高,教師就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從而及時調整教學,讓課堂更有實效性,為教學質量的提高畫上圓滿的句號。
四、用創新的教學設計貫穿語文課堂
好的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在課前為完成教學目標,預測教學內容、學習環境、學生行為、教師行為所引起的結果,並籌劃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行為的總體構想。教師要讓課堂真正有實效,課前的設計是一座很好的橋梁,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課前教學設計的這個「預」,就沒有新課程的「立」。
好的教學設計不同於「備課」,其原則是講究實用性和追求課堂最佳效果,針對現行教學中講述知識性的東西過多、過細,且喜歡盲從現成教案進行授課的實際問題,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應該有這樣一個基本思路:簡單教學設計過程,摒棄形式主義的文字;精心進行粗線條的設計,擴大學生課堂實踐的空間。這樣的教學設計,不是對課堂情景進行面面俱到的預設,它只描述大體的輪廓,它只明確需要努力的三維目標,它為驗證不確定性問題的出現留下足夠的空間,並把這些預測的事件作為課堂進一步展開的橋梁。
教學設計是教師教學生命力的載體,它凝聚著教師對教學的理念、感悟和追求,閃爍著教師的教學智慧和創造精神。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辦法還有很多,我們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去實踐,在改革中,做到心熱,情真,傳承,創新,不斷地去總結,去反思,去創新,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多用心、用腦、用眼,去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教學辦法。我們相信我們必定會在堅守中創造精彩,在開拓中鑄就輝煌。
⑼ 怎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並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的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現象。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和探討將成為今後長期的任務和經歷不斷摸索實踐的過程,特別是要把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體驗等能力成為新課堂的有機整合訓練目標。
可以說,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那麼,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提高課堂有效性,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許多教師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語文教師要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廣博的知識儲備,這樣在語文教學中才能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潛質,了解學生的實際,展示個人的教學能力,才能將課堂實施成為真正的有效課堂。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講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實,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於教師的獨創性思維。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於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深入淺出,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游刃有餘,講在點子上,一語道破。
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創造性教學。
比較扎實的獨立教學能力,比較獨立的教學個性特徵,使得教師教學的自信心增強,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呈現出比較強烈的創造性勞動的意向和行為。教師從自己的個性特徵出發,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教學藝術的創新,會顯現出教學藝術的獨創性特色,使教學藝術進入個性化的階段。個性化反映的是教師自己的教學藝術與他人的不同,也意味著超越自己。
教師在這一創造性教學階段的實踐過程,使自己的教學藝術創造進入了個性化的階段,自身教學藝術開始呈現出與他人的不同,意味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對周圍同事或以往經驗的超越。課堂上教師除了能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善於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及其復雜的教學現象進行反思,並不斷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必須具備有效備課的能力。
我們提倡備課要備兩頭,即一備教材,二備學生。因此,語文教師備課時既要認真鑽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學生情況,力求制定出明確、具體而又符合生情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要以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安排教學過程,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編寫出切實可行的教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教師首先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瞭然於胸,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既減輕學生的過重學業負擔,又讓課堂充滿笑聲,充滿活力,學生懷著這種寬松愉悅的心情上課,課堂有效性必然能提高。
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教師要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真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恰當地發揮主導作用,要努力提高「導」的藝術,從而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去啟發、點撥、設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少一點講解、分析、提問,多一些引導、點撥、激勵,徹底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可以改變習慣的、固定的課堂模式,採取班級集中授課、小組合作交流和個別輔導學習相結合的綜合模式,從而使課堂更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不斷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後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
五、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把和諧的師生關系帶進課堂。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並且通過態度、表情與行為等方式將期望傳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從而更加信賴教師,給教師以積極的反饋尤其在處理學生問題上,要善於巧妙地用一句俏皮話、一個小小的玩笑話、一個對學生善意的揶揄、一次輕輕地撫摸,這樣使緊張的空氣得到緩和,使學生能直抒胸懷,感受不到壓力,既有助於問題的處理,又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好感、信任和尊重。學生渴望愛的撫育,有時甚至超過對知識的追求。學生得到教師的愛,自然而然地會激發出對教師的愛,反饋回去,形成愛的雙向交流。
有了這樣的能力,課堂教學,何嘗不會有效呢?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精神的首要條件。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當教師站在講台上的時候,要時刻不忘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不要居高臨下,盛氣凌人,使學生望而生畏。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答錯了的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問;不同意的允許爭論;教師錯了的允許批評;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這才是學習的真實過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學的具體保障。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最佳的精神狀態,從而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活動。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然表現在不同層次上,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闡述,不同的個體,也會有不同的觀點,但從評價內容的角度來說,一節好課必定要在融洽地氛圍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必定要體現出學科的特色,也一定離不開教師出色的預設和處理課堂教學的能力。多種元素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完美整合,就會是有效的課堂教學。
⑽ 如何巧設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時效性
課堂的問題設置尤為重要,問題設計得好,就能為學生搭設思維的高碰信跳板,讓他們向更高、更遠的層面飛躍.語文課上應該忌諱的是那些大而不當、小而瑣碎、空而不實的問戚輪題,為提問而提問,讓學生在一個個無聊的問號前疲於奔命而又難以實現思考的價值,這是語文課堂的誤區.最好的課堂提問模式應該是深與淺,遠和近的最佳結合,使提問有趣味性、挑戰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讓學生的思維放得開,探得明,收得攏.為此談談我在語吵吵文教學中巧妙提問的幾點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