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指導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指導閱讀教學

發布時間:2023-03-21 02:00:48

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閱讀課的 教學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課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體,也是學生進行課內閱讀的主要對象,如何才能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理解能力。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 「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的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並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在學習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但有些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記得剛接手我現在任教的這個班時,在閱讀教學中,我就要求學生讀一篇課文必須先標上小節號,必須要了解主要內容。這就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二、把 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

新課程標准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我將教材內容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 「 說明文 」、「古詩」、「哲理性 文章 」等。

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類型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寫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語句,反復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了解寫了什麼內容;第二步,了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讀,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復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三、把主動權給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首先,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閱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

其次,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應當在學生學習方法掌握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特別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言者。

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的開展。小組長輪換制,調動每個學生參與。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是不是教師不聞不問了。教師應在巡視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提醒學生有必要時甚至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

這樣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才有效果。最後,主動權給學生,在閱讀教學的匯報、交流時,往往一位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錯了,就請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對了,於是,這個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對了,就能代表全班學生都懂了嗎?顯然,這是重結論、輕過程,面向少數人的表現。

同時,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較普遍,如:一些學生掌握了,另一些學生還沒有掌握,就會受到批評。提出把主動權給學生,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四、提高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展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閱讀一些其他書籍,既可以豐富詞語,又可以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首先,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將一些淺顯易懂的課文當作 故事 課來上。

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其次,組織讀書活動,檢查閱讀效果。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於促進課外閱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 讀書心得 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獲,相互啟發;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

通過這些檢查讀書效果。檢查後,認真 總結 ,表揚認真閱讀的學生,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2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1.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要形成發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

因此,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 教育 方針,一年級上閱讀課文時,只要求孩子藉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就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二年級時,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准確地讀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准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

三年級時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台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至理解全篇內容。

2.注意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練習

重點進行基本功練習。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調語氣、停頓及表情等,開展個人朗讀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活動,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驗朗讀樂趣,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標准。利用抒情性課文,練習學生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例如《懷念母親》指導學生讀出作者對兩個母親的懷念,從而教育學生感受母愛,愛自己的媽媽,上升到愛偉大的祖國。《桂林山水》,指導學生讀出表現桂林山水特點的語句,讀出作者對其山水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又如,《白楊樹》、《窮人》等含對話的課文,讀中引導學生讀好對話,分角色朗讀,引發學生朗讀熱情,優化朗讀練習,重點指導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把握角色的思想感情,學生具體形象地感知了各種動物的不同本領。讓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嘗試合作、享受成功。

教師退居一旁,牽引、點睛,教者、學者的角色都由孩子們擔當,營造出一派濃濃的生生互動的學習氣氛。

3.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

恩格斯曾經說過:思維著的精神是人類最美麗的花朵。教師作為園丁,有責任澆灌這最美麗的花朵。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

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

小學生還處於 兒童 時期,其感情總是處於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

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如教學《月光曲》中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時,通過圖片、音樂引導學生進入《月光曲》的意境,從而進行感悟、欣賞,再從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走進茅屋彈奏--即興創作的情感變化中找出貝多芬創作的靈感和激情。

使學生用整個心靈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感受音樂家貝多芬高超的琴技與高尚的品質,馳而神往,激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撥動他們的心弦。

4.注意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讀可豐富詞彙、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量。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量的 讀書筆記 ,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

同時指導學生出 黑板報 、 手抄報 ,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通過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勤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教師在這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採用最佳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3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一 精心設計教學方法

作為一名教師,其教學對象是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作為閱讀課的教師對課堂教學方法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學內容決定著教學方法,如果沒有了教材內容,也就無所謂教學方法可言了。教學必須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同體裁的教學方法各不同。教學方法選擇一定要從教學內容出發,要避免花架子,不要用教學方法的展示沖淡了課文內容的學習。

同時,在設計教學方法時根據學生的實際來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徵,要學生歡迎和接受。反之,對於學生來說缺乏感性認識的課文,就不能只靠抽象講授,而要盡量採用直觀的方法形象地進行教學。

由此可見,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管採用什麼方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才是最為重要的。總之,閱讀課堂教學是一個諸因素構成的動態系統,教師只有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養,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探究摸索,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閱讀教學的課堂更加精彩。

二 課文內容重現的方法

一篇課文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通過角色扮演可以幫助小學生以多元的方式建立語言的形象、展現豐富的想像,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表演中獲得全面的信息、經歷充分的體驗。

角色扮演法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但這種活動應該是在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進行了一定量的朗讀訓練以後才能進行的,而且教師心中應該有個「譜」:為什麼表演?絕不能為表演而表演,表演的目的是為了深化學生對課文中各種形象的特質的理解和感悟。

另外,應該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只要意思差得不遠就行了,要給學生留有再創造的餘地。

三 問題情境創設法

書是靠學生自己去讀懂的,教會學生讀書可受用一輩子,語文課本充其量只是個例子而已。以啟發式教學為例,不少教師仍止步於「我問你答,我啟你發」的淺層次上,結果學生的主動性、求異性都受到傷害。其實,教師們不妨大膽嘗試,以學生為中心,留足夠時間讓學生先想、多想。

教師給學生引路架橋,學生學會自己走路過橋。方法上,注意運用「遷移」規律,變封閉式為開放式,使小課堂與家庭、學校、社會大課堂互相滲透。擴大信息量,創造機會,增加實踐,從深度、廣度和效度上鞏固知識技能,彌補小課堂之不足。

總之,以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 語文學習 ,在活動中發展思維,開闊視野,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力求達到變教為學、會教會學、樂教樂學、活教活學的理想境界。語文教師應千方百計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

四 促進教師閱讀教學能力的提高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教育、教學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廣大教師積極參加新的語文課程改革和實踐,教師和學生都充分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並積極加強研究和實踐。

根據本人學習和教學實踐,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形成積極的 學習態度 ,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和判斷能力。我在語文日常閱讀課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實施了「問題情景教學法」的嘗試,形成了以下的認識:

在處理了語言點知識,對文章整體認識後,老師可精心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有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度,提高捕捉加工與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

以「問題」的形式,以「情景」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體驗閱讀的快樂,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也正是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所提倡的。

五 在設計導入內容時,需注意的問題

第一,閱讀課的導入部分不宜佔用過長的上課時間。畢竟導入環節只是閱讀前的熱身活動,是為閱讀文章做准備,佔用時間過長,會導致學生難以把握教學重點,降低閱讀課效率。

第二,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兩者是可以有機結合的。比如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標題,想一些可能會出現在文章中的詞彙,這個活動既可以解決詞彙問題,也能激發學生回憶已有的、關於文章內容的背景知識。

第三,在設計導入部分的背景知識時,要認識到其原則是使學生們意識到他們並非對文章內容一無所知。每個人對他所讀的文章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了解,如果他們不具備相關的背景知識,需要幫助他們建立相關的背景知識,以確保學生有足夠的信息來理解文章的內容。

4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一、探究閱讀教學法

在探究閱讀教學的實施中,應遵循「先學後教」的原則,給學生充足的尋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使學生在提出問題和討論問題中激發求知慾,調動主體性,培養思維能力。探究閱讀教學分四步進行:首先是感知材料。

教師通過讓學生朗讀、默讀和背誦等多種形式來感知課文;其次,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圍繞教師設計的問題和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再則,在討論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中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

最後教師根據探究活動情景,進一步歸納重點,遷移訓練,讓學生掌握方法,舉一反三,形成能力。這種方法適用多種體裁的課文,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對課文知識的理解能力。

二、比較閱讀教學法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閱讀教學法就是把同類型的或相反類型的兩篇課文或段落放在一起講,使學生在學習中認真參照、反復比較,從中發現它們之間的異同。例如,我們剛學過 六年級語文 上冊第七單元——「人與動物」這組課文,在總結單元課文的特點時,我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動物的文章,然後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分別從內容與寫法兩方面進行比較。

雖然不少同學對以前的課文記不清楚了,但是對剛學過的課文還是有印象的,經過引導以後,同學們不僅對新課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對舊知與新知有了一個橫向的比較,明確了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這樣比較著學對知識的掌握會更加牢固。

三、體驗閱讀教學法

體驗閱讀就是人們常說的「情景閱讀」,體驗閱讀教學要求教師要在課文中找訓練話題,為學生創設一種情景,讓學生進入角色, 發表評論,進行 辯論 。體驗閱讀教學要讓學生體驗閱讀,體驗語感,體驗修辭的美妙和感情的真實。

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充滿信心,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教師在課堂上該講的要言簡意賅, 作好引導作用,盡量讓學生勤奮起來,在勤奮中思考,在勤奮中內化。

四、讀寫結合閱讀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准確的闡述了讀與寫的關系。寫是閱讀教學的落腳點,它將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所有收獲通過一種自由的具有個性的方式表現出來,完成讀的升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除了教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寫作。

讀寫結合閱讀法,可結合課文或仿寫,或續寫,或改寫。學生在閱讀那些典範的篇目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語言規則,積累了佳句和詞語,領會了修辭的效果,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運用。

書教千法以讀為本。以上所舉教法,都體現了讀的特點,這不僅符合教學本身規律,也充分體現出了現代教學的新理念。這些方法在實際運用中要靈活運用,因文而教,因人施法,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和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



Ⅱ 小學語文閱讀文章的方法指導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閱讀 方法 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獲取知識的質與量,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語文閱讀 文章 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小學語文閱讀文章的方法

一、小學生閱讀的一般步驟

小學生讀懂一篇文章常規的方法是按下列步驟進行的:

1、初讀。通過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書,結合上、下文自學字詞,這樣讓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內容,同時也對文章的語言、結構、寫作目的有一個大致了解,為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

2、精讀。按自然段邊讀邊想。弄清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關系,進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讀懂內容,理清思路,通繞全文。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疑難,深入思考,解惑釋疑。同時對課文的重點段落和美詞佳句仔細揣摩,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現形式和寫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華,進一步對全文加深理解。

3、悟讀。學生的閱讀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並不能做到「真知」讀。

4、熟讀。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要多讀,達到熟能成誦、消化,使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尤其對那些詞句優美、文質兼優的課文或段落,應讓學生熟讀成誦,以便在自己的寫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寫。

二、小學生閱讀的指導方法

1、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如遇到了一頓美餐,讓你垂涎三尺,想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樣的道理,一段好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小學生對什麼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求知慾望,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積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2、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地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 教育 方針,一年級時上閱讀課文只要求孩子藉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揚、鼓勵。二年級時,我便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准確地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准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台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理解全篇內容。

3、精講多讀,讀出情感。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無休止地講授、講授再講授,就像一個媽媽,反復嘮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這樣也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我在講課文時,盡量做到精講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我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之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講讀課文我只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孩子們反復讀,反復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閱讀課文我則全權放手,讓學生自讀、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我再做適當點撥。這樣以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升華,教學任務完成得輕松愉快。

4、創設意境,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適當地給學生創設意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背景,更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有助於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2小學語文閱讀文章的方法

1、恰當運用「三讀法」

(1)瀏覽性的略讀

略讀是課外閱讀的基本方法,只有略讀才能增大學生的閱讀量,擴大視野,豐富見聞。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我們可以採取瀏覽法,即「隨便翻翻」,可以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知識信息。

(2)探求性的速讀

速讀也是課外閱讀的一種方式,一個學生在同樣的時限內,能夠用高於他人的速度閱讀同樣的內容,那他的閱讀量就會大很多。我們有時讀書只是為了尋求某個問題的答案或專門搜集某方面的知識等,這就要求我們「一目十行」,對文章的內容沒必要去思考、去分析,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應該採用探求性的速讀。然而, 快速閱讀 的奧秘在於讓大腦跑在眼球前面。

(3)品味性的精讀

所謂精讀,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靜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對名篇名著和出色作品,我們需要一句一句的研讀,一句一句的理解,體會作者的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好詞佳句,邊讀、邊思考、邊做批註,只有這樣,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成自己的知識營養。

2、「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

(1)作批註

即在文章旁邊寫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可以品評遣詞 造句 的精妙,寫出自己的理解、體會和感想;也可以談談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見解或由此引發的聯想,還可以指評原文的紕漏等。

(2)寫 讀書筆記

低年級可以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中高年級可做摘抄、編提綱、寫體會等。

(3)做卡片

為了便於記憶和積累,鼓勵學生把 名言 警句、精彩片斷、佳詞妙句等寫在卡片上,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背誦。

(4)再創作

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對所讀內容進行再創作,包括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形式。

當然,不是每一種方法都適合每一個小學生。閱讀的書籍不同,而採用的閱讀方法也不一樣;閱讀的目的不同,閱讀的方法也不同,何況學生的閱讀水平高低有差異,這更是無需爭辯的事實。有些學生,在閱讀時劃線作標記,是十分適當的方法,可有些學生卻未必適合。其實,小學生閱讀多了,往往會不知不覺地想出一些適合自己的獨特方法。無論孩子們選擇哪種方法,只要是適合他們的,並有一定收獲的閱讀方法就是好方法。

3小學語文閱讀文章的方法

一、閱讀要明確目的

在閱讀中學習什麼,即達到什麼樣的結果,也就是閱讀目的。閱讀目的對整個閱讀起定向作用。它自始至終指導著閱讀的進行,直至達到預想的結果。目前,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沒有目的,不少 兒童 讀課外書,只能了解一些熱鬧的情節;在閱讀上,也是老師讀到哪裡,聽到哪裡,只會完成老師指定的活動,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常常處於被動地位,因而在閱讀結束後也無法 自我評價 閱讀效果。教師在每次閱讀教學中都應使學生明確該次閱讀的目的是什麼。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自覺地主動學習。

二、閱讀要注意過程

學生閱讀的過程,就是利用舊知掌握新知,同化更新知識的過程。只重視學生的閱讀結果,不注重了解學生獲取這個結果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是不行的。有位老師在引導學生和給《草原》一文分段,教師問本課分幾段?按什麼分?幾個同學發言後,教師發現他們的分段起止都不一樣,並且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教師便說:「同學們的意見不一致,可參看課後練習題的提示,為了同課後問題保持一致,我們將課文分5段」;其實學生按寫景敘事分兩段也是完全正確的。這樣,老師只是「為了同課後問題保持一致」而機械地把答案扔給學生,並沒有發揮其主導作用,及時反饋調節自己的指導方法,而是讓學生盲目地猜測、爭論、等待,雖然課堂氣氛也活躍,但實際上是扼殺了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閱讀的任務是理解課文,並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逐步學會閱讀。我們的閱讀教學應指導學生完成這一任務為出發點和歸宿,應引導學生沿著合理的過程完成閱讀。並意識到這個過程正是學生達到預想結果的保證,是形成正確閱讀方法的必由之路。

三、閱讀要勤於思考

閱讀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有許多知識需要記憶儲存內容,但卻不能代替思考。目前,有的學生錯誤地認為語文就是背記,有的教師的閱讀指導也有過度偏重記憶的現象;也有的老師精心設計了閱讀訓練,但由於混淆了理解和記憶,使那些本應成為思考訓練的設計仍然變成了知識記憶,這是不行的。

四、閱讀要培養興趣和習慣

學習興趣是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重要因素,一般說來, 語文學習 較好的學生對語文都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課前自覺地預習課文,課堂專心聽講記筆記,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復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並喜歡閱讀課外書籍,有一股好學上進的鑽勁和克服困難的精神。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正確的閱讀方法,就會提高閱讀效率,獲取豐富的知識,而且會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所以,要通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鞏固學生生成的閱讀動機。

1、 「課本」導趣

學生閱讀得最多的就是課本,而課本的有些內容是從名著名篇中選出來的。如《草船借箭》選自《三國演義》,在教了這篇課文後,我向學生介紹了三國的形成、對峙、衰敗的歷史,還介紹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點。課後不少學生爭看《三國演義》。教完《獄中聯歡》後,我便誘導學生去讀《紅岩》。

有些閱讀為「課文」的補充和拓展,是與課內的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學了《馬背上的小紅軍》後,我布置學生看幾個革命 故事 ,講一個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的動人故事。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我請學生閱讀有關環保、生態方面的知識……由於有了「課本」這個引子,很容易誘導學生的閱讀興趣。

另外,學完一個作家所寫的某篇文章,向學生推薦這位作家所寫的有關書籍,也可以達到加深認識,擴大閱讀面,誘導學生的閱讀興趣的目的。如教學老舍先生的《林海》後,讓學生去讀他寫的《養花》等。

2、 故事引趣

有的小學生雖然不願讀書,但卻願聽故事,反而能從講者的繪聲繪色的講述中了解情節,認識人物的個性,知道事物的善惡,對所聽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未講的故事或未講完的故事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會有再聽的慾望。教師可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自己去看書,教師可以推薦書目,然後開故事會,可由教師講故事,也可由學生來講。教師利用學生願意聽故事,講故事的心理,因勢利導地把講故事的活動轉移到讀書上,從而達到使學生對閱讀間接生趣的目的。

3、 「季、節」牽趣

一年有四季,有無數的文人墨客用他們的詩詞歌賦來贊美四季。每年的不同季節,我都要帶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賞美景。觀賞完後,我就適時地牽引學生的興趣,問他們看到的景色怎麼樣?然後讓學生去讀描寫相應季節的詩歌或文章等,然後開一個「贊(春、夏、秋、冬)朗讀會」。這樣,就把學生的興趣由「看」牽引到了「讀」。從學生朗讀過的《春》、《荷塘月色》、《秋菊》、《梅花》等中,可見學生對閱讀有了濃厚的興趣,教師也達到了牽引興趣的目的。

另外,一年之中,也有許多傳統的節日。如: 國慶節 、 中秋節 、敬老節等。當這些佳節來臨時,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文章,同樣也能牽引學生的興趣。

4、 表演成趣

有許多課內外的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讀物,具有可以作為小學生表演的故事情節。這些故事情節生動,趣味性強,學生也願意去演。如教完《狐假虎威》後,我先教學生進行表演。學生看後,興趣盎然。我趁熱打鐵,對學生說我們班要搞一個表演比賽,以 寓言故事 為表演內容。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了許多寓言故事,再加上教師的適當指導,表演取得了成功。這樣,通過表演活動,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4小學語文閱讀文章的方法

(1)略讀法。

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落花生》一課,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到了做人的道理,應該做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並且也要做一個默默為他人、為社會作貢獻的人。可指導學生去圖書館借閱相關的資料,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於寫關於科學、做人的小論文,以培養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2)精讀法。

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默讀法。

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我國古代有「好古敏求」、「讀書十行俱下」之說,可見早就提倡速讀能力。利用默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4)摘抄評價法。

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 作文 准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我再進行批閱,好的同學及時表揚,摘抄得太過粗糙、 總結 文章的中心不明確的再進行指導,並且讓學生下去之後將自己的「美文摘抄本」進行傳閱,彼此取長補短,更利於學生的學習和團結互助。

(5)寫 心得體會 法。

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寫 日記 或 讀後感 ,也就是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後,用日記或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並在課外書籍後,用日記或讀後活動課上進行交流。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Ⅲ 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想讓學生學習好閱讀,就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他們對閱讀的熱情,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閱讀 教學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閱讀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注重閱讀方法的滲透,建設一個開放而又有活力的語文教學環境,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良好的學習興趣是不能學習好任何功課的,就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了。不但是學習如此,就是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因此,想讓學生學習好閱讀,就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他們對閱讀的熱情,當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之後。

他們就會有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了,他們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困難了,而是真正地進入到了閱讀的神秘境界之中,當有的學生進入到閱讀的痴迷狀態時候就是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所以,我們要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就要比老師以灌輸式進行擠壓教學好得多。

在小學教材選編中,文本以 記敘文 和文學作品的體裁占絕大部分,這些課文都具有內容生動具體,描寫敘事活潑鮮明。所以從這些美文中,學生可以領略到 文章 的最大益處,當我們進入分析課文的時候,要讓學生去很好地賞析文本里的精煉美妙的語言,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能夠在文章中得到深刻的啟迪和 教育 ,並且和作者產生共鳴。

所以,當他們進入課文的語言形象畫面後就會被吸引住,融進課文的崇高境界之中,他們自然也就越讀越感興趣,達到樂在其中的效果。例如,我執教《海底世界》時,我先向學生問道:「我們今天來學習《海底世界》一課,請同學們先 說說 ,海底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接著同學們就爭先恐後地說了自己的看法:海底下看不到太陽。

應該是漆黑一片;有的說:海底應該非常的寂靜,靜得非常可怕;還有的說,海底下有很多動物,很多植物,非常美麗等。

我對同學們的回答沒有進行糾正和肯定,而是啟發他們從課文里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了。於是同學們就急於要看課文,他們想讀課文的興趣即刻被激發了起來。

閱讀課文的教授,必須要抓住課文的導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頭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就會使學生進入高興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課本里有很多題目新穎引入,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十分尊重、愛護和善於發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作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來抓。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個人的知識擁有量多數是來自於自學,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真正能夠使自己達到知識豐富都是來自自學的,因為在人生的學習中,教師的講課傳授是有限的,主要都是靠自學能力獲得的。因此,自學成為一個人成才的重要途徑。培養好學生好的自學習慣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字要規規矩矩地寫,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作業要認認真真地完成」。這些都告訴我們,學生是通過自學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的,並且會終身受益。學生自學能力的保障應該是取決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人是靠思想統治行為的,動機支配著人的行動,教育心理學認為,動機在學習過程中有目標指向作用、激發和維持作用以及調節作用。

所以,作為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自學的動機,讓他們能夠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能夠順利地進入學習中。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要改變教師統治課堂的思想,要讓學生處在主動的地位上,只有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他們才能更好地成長。

語文學科的學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它需要老師和學生付出非常大的代價,這樣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耐心地進行方法上的指導,在課外作業中嚴格地進行習慣上的訓練,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三、傳授給學生閱讀方法

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學 游泳 有個規律,只要我們掌握了規律就容易學會。」這就是說,凡事都要 學習方法 ,我們掌握了學習方法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了。因此,學生只要掌握閱讀的方法,才能具有較好的自學能力,他們就能夠在新的領域中遨遊馳騁,獲得新的知識。

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去掌握自學的規律,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掌握讀懂 句子 ,讀懂文章的方法,並且把課堂中學到的讀書方法運用到課外的閱讀實踐中去。教師要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走進信息世界,讓童心、童言、童趣回到課堂,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古今中外,許多專家學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實,證明了他們所採取的閱讀方法是切實可行的;許多教育家也以自己成功的教學 經驗 ,證明了他們所傳授、推行的閱讀方法的正確。教師有必要從中擷取一些簡便易行、成效顯著的閱讀方法向小學生推薦,使小學生的閱讀活動有方法可依憑,能增進他們取得良好閱讀效果的信心。

讓學生既要改進教法,又要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如《鵝》這篇文章,屬於半獨立閱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多練少講,多讓學生動腦筋,自己讀懂課文,所以我一開始就讓學生看課文後邊的思考題,然後啟發學生帶著問題一步一步地讀懂課文。這樣做體現了讀寫結合、學以致用,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處。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創造民主的學習氛圍

閱讀教學,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創造一種民主的學習氛圍,為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廣闊的天地。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充滿愛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氣氛中真正把創新的熱情激發起來。

教師則要發揮好指揮者和組織者的作用,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有效地參與,不僅教師可以問學生,學生也可以問教師,師生之間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

二、了解學生閱讀心理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的輸出要以「學」的回饋為依據,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活動,充分動用和協調學生的各種心理機制以提高其學習效率。小學生處於學齡初期(6歲到11歲),該年齡期的學生一般說來很樂意並很有興趣去掌握新知識、技能和技巧,他們渴望學會閱讀,他們在認識中的特點,表現在感知上有較強的情感性。

有插圖的書,教師的描繪性語言,都能很快引起他們的反應。他們最先識記的並不是最本質的東西,而是對他們產生最深刻印象的東西。隨著學習的深入,他們逐漸形成一些正確的社會情感(如愛國、崇尚勇敢、樂於助人等),並以此來評價作品、評價人生。

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注意到這一些是十分有益的。如何遵循著「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閱讀心理程序來發展學生的認識,使之對閱讀材料有較深的理解,這是教師首要研究的問題。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所以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內容、由部分到整體的心理過程來組織教學。

三、讓學生明確閱讀目的

閱讀,離不開創造。而創造性地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的自讀為基礎,在自讀中領悟,在自讀中發現,在自讀的基礎上交流、指點。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閱讀實踐中去領悟和思考,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學習,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語言積累與科文、同學、老師對話,探究文章豐富的人文內涵。

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達到以讀代講,加深理解的教學目的,還能夠誘發學生的創造力,是課堂煥發出活力。

四、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以教材為載體,以語言訓練為主要內容,針對教材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課文作為例子,是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養 成語 系的習慣,掌握讀懂句子,讀懂文章的方法,並且把課堂中學到的讀書方法運用到課外的閱讀實踐中去。

教師要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走進信息世界,讓童心、童言、童趣會給課堂,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古今中外,許多專家學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實,證明了他們所採取的閱讀方法是切實可行的;許多教育家也以自己成功的教學經驗,證明了他們所傳授、推行的閱讀方法的正確。

教師有必要從中擷取一些簡便易行、成效顯著的閱讀方法向小學生推薦,使小學生的閱讀活動有方法可依憑,能增進他們取得良好閱讀效果的信心。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建議向學生傳授以下一些閱讀方法:

1.目標閱讀法。

要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與讀物的實際情況來選定閱讀目的。大到思想內容、寫作特點,小到段落層次、遣詞 造句 ,制定明確的目標。在閱讀時要直接捕捉與目標有關的材料,通過各種途徑達成目標,要避開與目標無關的內容,避免繞圈子。然後,在此基礎上,及時進行篩選,找到真正切中目標的實際內容。

2. 快速閱讀 法。

要求學生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讓學生懂得,這是一種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積極的、創造性的理解過程。閱讀時不出聲,使理解材料的思維過程簡化,以加快閱讀速度。同時閱讀時盡力推廣視讀廣度,以句、段文字為一個閱讀單位,做到一目十行。

閱讀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半途中不回視、不重讀。另外,還可靈活運用多種篩選信息的方法,只選取主要信息,盡量排除次要的與無關的信息。閱讀結束後,要求學生復述大意、濃縮要點,編寫提綱,及時反饋,檢查有效閱讀的效果。

3.以意逆志法。

孟子說:「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這就是說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識、經驗來推想作者的思想。小學課本中出現一些古詩、古代 寓言 故事 以及一些有比較深刻的思想意義的作品,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加深理解。

如林巧稚說「我們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麼意思?小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生活中所見的倔強性格、不甘歧視、頑強精神、目標動力、志氣骨氣等「意」來逆推作者的「志」。

4.十目一行法。

清代學者阮元說:「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讀書也。」這是說精讀之法。有的書要速讀,那是為了快速攝取信息;有的書要精讀,這是為了從內容到形式仔細地研究,做到剖析至微,以更好地領會作者的筆法、作者的旨趣。

5.寫寫畫畫法。

美國哲學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張隨著閱讀和思考,在書中寫寫畫畫,作各種各樣的記號,並寫下自己的隨感。他認為這才是書籍的主人,這過程就是佔有書籍的過程。小學生尤宜採用此法,凡是 好詞好句 用一種符號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種符號畫出,疑難不解之處再用其他符號勾出。多讀多思,勤畫勤寫,一定會取得成效。

五、擴大學生閱讀數量

這里所稱的數量一是指所讀讀物的數量,二是指閱讀涉及學科的類型數量,亦即指通常所稱的「閱讀量」與「閱讀面」。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我們的社會進入了信息的社會,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們去接收去處理。

所以小學生也有必要擴大自己的視野、活躍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課堂教學的同時,有必要進行擴展閱讀,增大自己的閱讀量,擴展自己的閱讀面,盡可能多地擷取信息來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師則要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並提示閱讀方法,要充分開辟多種信息源,組織學生進行信息交流,讓學生從中能接觸新觀念,學會獨立思考。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

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

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後,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藉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

新《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於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後,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後,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

當然,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 讀後感 。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 語文知識 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後三個階段下功夫。

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麼問題,或想知道些什麼?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麼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願望。

當學生懷著某種願望或為達到某種願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閱讀教學結束後,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

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如《草原》一課教學中,教師課前可播放贊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繪草原景色的課件,創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起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時,抓住景物品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後把作者的感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後面描寫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時,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

4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外聯部 工作計劃

《語文課程標准》把「喜愛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激發閱讀情趣在低年級是多麼重要。應採取多種手段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必要時可適當為他們帶給一些背景知識,幫忙他們建立新舊聯系,以便他們藉助已知去預測未知,構成自主的學習意識,用心、能動地進入閱讀。

讓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真正的實現由「要我讀」為「我要讀」,為以後高年級的閱讀鋪平道路。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潛質光有興趣遠遠不夠的,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僅要愛讀,而且要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獲。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就應 相學 生說一些行之有效讀書方法。

1、略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取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心情不好的句子

2、精讀法。它培養學生閱讀潛質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能夠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默讀法。默讀法就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地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信息處理和消化。

4、摘抄評價法。此閱讀法就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為以後的 作文 准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5、寫 心得體會 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寫 日記 或讀後感。也就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後,用日記或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資料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並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學生的閱讀潛質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採用多種讀書形式,讓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

1、讀與看相結合。

小學低年級的課外閱讀,大多都是些生動搞笑的故事,我就將這些故事製作成電腦動畫,讓學生在看中讀、看中思、看中明、看中悟,這樣將對低年級小朋友來說枯燥無味的語言文字變成一個個生動形象,聲情並茂的動畫片,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手捧課外書,用心地閱讀。

2、讀與聽相結合。

小學低年級學生身心活潑好動,你要讓他靜靜地坐那兒看多久的書,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就將一些搞笑的故事,透過錄音將它錄下來,然後在班上利用早讀、中午、晚讀等時刻放給小學生聽,讓他們在聽中讀、聽中想、聽中記、聽中樂, 畢業 論文lwfree這樣學生情不自禁地走到你身邊對你說老師下一個故事讓我來錄吧!

3、讀與說相結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平時老師的耳濡目染下漸漸地學生也有主動捧起課外書讀起來,他們讀得是那樣專注入神,在每月一次的故事演講比賽中一個之後一個手舞足蹈、繪聲繪色,說得那樣生動、形象,真是贊不絕口。

學生以對話的形式暢所欲言,交流一周來的讀書狀況。學生能夠朗讀課外書中的精彩片段,能夠談談自己讀完某篇文章後的感受,也能夠針對同一篇文章談談各自不一樣的見解,還能夠向大家推薦好書。讀與說相結合就讓學生透過讀書談自己的獨特的見解,讓思維的火花互相撞擊,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

4、讀與演相結合。

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並茂的文章,而且富有童趣。能夠透過表演來詮釋和明白。斯霞老師說過:講課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就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變得很低很沉。

這時教師就要充分指導,透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和充滿情趣的表演來表現文章,化難為易,使其重點突出,突破難點,從而明白課文所要表達的資料和所富含的好處。

如我聽一位老師教學《狼和小羊》時,她讓孩子們自己預先准備好狼和小羊的頭飾,在上課時同桌對照課文,自編自演,加深自己的明白,也更加了解了狼和小羊這兩個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由於孩子的表現慾望個性強,模仿潛質也個性強,因此在教師范讀時,教師應注重范讀的重要性,並做好領頭羊的作用,發揮指導作用。

還有一次我們剛學了《狐假虎威》這篇課文,讓一個學生演狐狸,另一個學生演老虎,其他的學生演小動物的情景。我還記憶猶新,學生們演得惟妙惟肖,演了一次又一次,還是意猶未盡,在一陣陣歡樂的笑聲中,孩子們也嘗到了讀書帶給他們的快樂。

之後,有位小朋友在讀《兩小兒辨日》這篇故事時,他主動來找我說:「老師,這也能夠演」。這樣,我就讓學生自找合作夥伴,自編自導,自演故事情節,看學生是否把課文資料讀懂了,結果學生的表演真是活靈活現、淋漓盡致。



Ⅳ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學生的閱讀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從形式入手理解內容,從內容與形式的結合上進一步理解深化的循環往復的消化吸收的過程,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閱讀 教學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抓線索

閱讀應是個體與文本對話,交流和融合的過程,是個體的創造性體驗。如何體驗和感受文本,那就需要學生在抓住 文章 的線索時與文本進行透徹的對話。線索,是文章布局謀篇核心,是它把表現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貫穿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的,學生在閱讀文本時要設法找出文章的線索,並要按照線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層次以及思想內容。

文章的線索不是單一的,由諸多因素決定文章的內容,寫作特點以及風格等。文章的線索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以時間轉移為線索、有的是以人物活動為線索,有的以一物為線索等使文脈清晰,層次分明,讀了一目瞭然,把全篇各部分內容緊密的聯結起來。如《白楊禮贊》一文以白楊為線索,以禮贊為中心,始終不離對白楊樹的贊美和贊美的原因—不平凡。圍繞這個線索,作者開篇破題:「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起筆有力,禮贊之情初見端倪。

又如《故鄉》全文以「我」回故鄉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通過閏土二十多年前後的變化,描繪了辛亥革命揭示十年間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悲慘景象,揭示了廣大農民生活痛苦的社會根源,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抓住文章的核心—線索,認真揣摩,深入理解內容,是閱讀的重要方法。

二、抓主要

在紛繁復雜的文章內容情節或眾多的形象中抓住最能體現文中主旨的東西。如《斑羚飛渡》學生自讀之後引導學生小組交流學習:這篇文章作者主要是在寫斑羚飛渡是為什麼?教師可以用這個問題進一步使學生深入文章的內容並且進行小組討論,最後明確主要寫斑羚陷入絕境時求生、自救的過程。老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心甘情願地選擇了死亡。進而分析了斑羚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以及讓人嘆服精神。由整體到局部,掌握成篇之術,水到渠成,提高閱讀能力。

三、抓文眼

「撮其精華,得其精骨。」揭示文章本質,抓住「文眼」。所謂文眼,是揭示全篇題旨的文字,是映照全篇,把思想和藝術融成一體的凝光點。在 散文 構思中起到藝術聚焦的作用。如朱自清的《背影》開頭說「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不能忘記」就是起到勾連情節作用的文眼。如閱讀「聽潮」一文,「這是偉大的樂章,海的美就在這里。」這個提挈全文的 句子 ,就是「文眼」。學生閱讀,就能感受到作者對「聽潮」的喜愛以及能引起讀者一種熱烈的積極的向上生活願望。

文眼的運用,可以不拘一格。作為文眼的文字,可以是一個字。如朱自清《春》,文眼是一個「春」字,這個字就是一個「面」,也就是一個春草圖。

學生的閱讀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從形式入手理解內容,從內容與形式的結合上進一步理解深化的循環往復的消化吸收的過程,讓學生抓住文章中內在的,本質,規律的東西,有步驟有層次地引導學生掌握閱讀學習的方法。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1.刺激引發學生閱讀興趣。

一個人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 經驗 的 總結 )的獲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方面要重視 教育 學生閱讀的樂趣;二要教育學生養成很好的主動學習習慣。 兒童 是否能培養起閱讀的興趣,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假設教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長處,那麼他們就會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教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這門課程。低年級語文老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教育學生喜歡上語文課,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教學盡大概增加趣味性,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帶領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氣增加興趣。

2.教育學生閱讀本領

《語文課程標准》中,第七條總目標一開始就說:「要逐步教育學生具有獨立閱讀本領」。

提起閱讀本領,很多教師就自然想到讀懂詞語,讀懂句子,讀懂段,讀懂篇,就會想到朗讀、默讀和背誦,以為訓練這些便是培養獨立閱讀本領,這是對閱讀本領的誤解。沒有真正領會到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和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沒有做到「為他們的終生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其實讀懂並不錯,難題是閱讀本領不但僅是讀懂。《語文課程標准》就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教育學生具有體會、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本領。這種各方面的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該把他們機械的割裂開來。」這里說的是「重點」,自然還有別的本領。課標還提出「逐步教育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本領」,當然還應當有語感,朗讀、默讀、背誦以及速讀等本領等。這種各方面的能力還被表述為獨立閱讀本領,理解本領是獨立閱讀本領的基礎和核心。

3.養成學生寫作的習慣

社會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小學生也不例外。他們有本身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經驗,有本身對生活的體會和認識,有本身的喜怒哀樂(喜歡、惱怒、悲哀、快樂),有本身的內心世界和語言世界,這些與成年人相比,有的時候是幼稚可笑的,但他們的習作所表現的恰恰就需要是這些幼稚可笑的童真童趣。而 作文 教學無非便是處理寫什麼和如何寫的難題,寫什麼屬於內容的范疇,主要靠學生的生活積累;如何寫屬於形式的范疇,主要靠的是學生閱讀的積累。

4、重視閱讀感受的體驗

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閱讀又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在閱讀中要關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要充分尊重學生鮮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閱讀過程中要落實「對話」的理念,轉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是閱讀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獨立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獨特的感受。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

以讀為主,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在相互討論中,在小組交流中,在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閱讀,去理解詞句。學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有自己的評價,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讓閱讀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快樂的精神體驗的過程。

5、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學貴有疑」,知識往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必要前提。閱讀也不例外。能抓住重點,抓住關鍵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種能力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閱讀中要提出自己的疑問,要探討疑難問題。閱讀應是開放性的,閱讀不僅在課堂,也在課外,如圖書館、網路等。閱讀應是挑戰性的,要敢於探究未知的,要張揚個性,要有創新。閱讀還應是實踐性的,要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方法進行綜合運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6、注重積累,培養語感

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所以豐富的積累、良好的語感,全部通過閱讀來實現。

首先要加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有益讀物。另外還要注意在閱讀中的積累,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 成語 和格言警句,背誦出色的篇段,通過閱讀積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思維材料以及佳詞好句,以此來增強語感,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確定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所以,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我們就不應以自身閱讀行為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行為,而是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把學生當作閱讀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來建立學習主體地位的意識,並對閱讀文本內容產生深刻的理解和認知。

比如,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閱讀,然後憑借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自主對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進行概括,並分段分層,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我們則以指導者的身份,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行為加以適時點撥和引導,以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如此,我們通過充分發揮學生在閱讀課上的學習自主性,既是對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很好落實,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自主分析也能對課文內容產生深刻的認知和理解。

二、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於學生的閱讀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在讓學生對材料進行閱讀時,學生經常表現得心不在焉、漫不經心,他們的注意力很快會從閱讀材料上轉移到其他對他們更有吸引力的事物上去,這樣,一節課下來,閱讀教學的效果常常是難遂人願。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認為,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他們無法專心投入到對死板、冷冰冰語言文字的閱讀當中,加上小學生缺乏正確的閱讀技巧指導,他們不知如何去閱讀、如何從閱讀材料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鑒於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就應教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有了技巧作為指導,學生能很快投入到閱讀狀態中,久而久之,學生也能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比如,我們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要靜下心來讀文章,絕對不能一心二用;在閱讀過程中,可以不斷提出自己想不通的問題。對於閱讀理解材料,我們可以告訴學生具體的解題步驟,如首先對閱讀材料後面的題目進行認真通讀,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要求;然後帶著問題,對閱讀材料進行仔細閱讀,並通過認真思考來組織答案;最後,對答案進行檢查,看內容是否完整、是否切題。

這樣,有了正確的閱讀技巧作為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就能有章可循,對於學生閱讀效果的提高有著極大的促進意義。

三、創設生動的閱讀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單純枯燥的語言講解,難以讓學生快速進入對文本內容的閱讀狀態中,而生動形象的閱讀情境的創設,則可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以興趣盎然的心態對文本內容進行閱讀。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依據具體的材料內容,採取有效的方式,創設生動的閱讀教學情境,以此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對文本材料進行閱讀。

比如,在學習《埃及金字塔》這一課時,在正式讓學生閱讀課文內容之前,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了金字塔的圖片與視頻片段,看著巍峨屹立的金字塔,學生的眼光立即被吸引了,然後,我趁機說道:「同學們,你們現在看到的金字塔,是世界十大奇跡之首,那麼,你們想不想對金字塔有更多的了解,想不想探索出更多的未解之謎?下面,就請大家讀一讀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課文。」這樣,我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的閱讀教學情境,學生迅速進入了對課文的閱讀狀態中。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積極探究各種科學、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培養學生對文章思想的感悟能力,促使學生的綜合性語文能力得到提升。

4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1.開門見山法

這是閱讀教學常用的一種開講方法,揭示課題後,單刀直入,由題及文。例如,揭示《草原》後,老師就講:這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訪問內蒙古時寫的一篇訪問記,學習這一課我們不僅要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要認真學習作者如何掌握事物和環境的相互關系和變化的特點,把文章寫得又生動又具體。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已了解了課文的梗概,有助於他們對文章的理解。

2.介紹作者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導語形式。通過介紹作者,可以使學生了解一些文學常識,從中受到思想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作者的經歷較為復雜,我們介紹時就不能長篇大論地籠統敘述,而應該突出一兩點能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的東西。

如介紹《回延安》的作者賀敬之,可以突出他步行千里赴延安,延安把他培養成人,使作者愛黨、愛延安人民的一片真情引起學生的共鳴。介紹《醉翁亭記》的作者歐陽修,可突出他小時候家境貧寒,連紙筆都買不起,他就在母親的教導下用樹枝在沙盤上寫字。經過刻苦努力,後來他成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此教育學生要克服困難,努力學習。

3.設置疑問法

疑,往往能使人感到「奇」,奇有時也會覺得「新鮮」。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及課題特點,故意設一些問題,以引起學生興趣。例如,教學《綠色的辦公室》時,教師先設「疑」:「同學們,你們到過老師或者父母親工作的辦公室嗎?辦公室里都有些什麼?發現這些辦公室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然後揭題:世界上就曾經有過一個非常特別的辦公室,它叫做「綠色的辦公室」。這樣巧設疑問,能把學生帶入一個有障礙但又並非不可逾越的境界,使學生思而不解,欲罷不能,頓生強烈的求知慾。

4.激情法

通過看圖、看物、語言激發等形式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使之產生一種強烈的感情。如學習《長城》時,教師指導學生觀看長城的教學掛圖,講解長城的雄偉建築,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增強了學生的自豪感,激起了愛我中華的思想感情,這樣導入新課自然、和諧,學生愛學。

5.概括敘述法

概括敘述法,即對課文內容或時代背景等作扼要說明,使學生了解輪廓。用語必須簡明、准確,具有統攝性。

例如教學《長城》的導語:長城始建於公元前657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防禦北方匈奴的入侵,於公元前214年,將秦、趙、燕三國的北邊長城予以整修連貫起來,築成一道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北傍陰山的城防,這就是俗稱的萬里長城。此後各代都曾修築過長城,明代長城東到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一萬二千餘里。長城是我們祖國的驕傲,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象徵,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因此,它吸引著許多中外的旅遊者,大家都想飽覽一下長城的壯麗風光。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看圖學文——《長城》,就向我們具體介紹了長城。

6.描摹景物法

例如學習朱自清的散文《春》,可以這樣設計導語:「在一個季節里,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熱鬧。這些花有的紅得像火,有的粉紅像雲霞,有的潔白像雪花,花里帶著香甜的氣息,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是什麼季節呀?」「是春季。」「春天裡還有哪些景象嗎?」讓學生自由回答,然後印證課文。當然這里也運用了另一種導語方式:提問式。

7.提問法

緊扣課文設計一兩個問題,最好能總領全文,或從一個側面入手,對理解課文起關鍵作用。如自讀課文《榆錢飯》,可先讓學生預習,利用工具書消滅生字詞,然後用一節課分析總結課文。導語可先簡略介紹作者劉紹棠,然後問:「什麼是榆錢飯,作者想吃榆錢飯嗎?」這些學生都能根據課文很快答出。然後問:「是榆錢飯好吃,還是大米飯好吃?請從課文中找出理由。」答案是大米飯好吃,榆錢飯不好吃。

理由有:一、在沒有大米飯吃的時候才吃榆錢飯;二、作者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哄飽了肚子」、「憶苦思甜」、「打打油膩」。因此,後來作者吃不到榆錢飯是好事,說明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富民政策好、有實效。這樣既疏通了課文,又明確了主題。

8.概述情節法

對一些篇幅較長的小說或敘事散文可採用這種導語形式。如《藤野先生》這課的導語可以這樣:魯迅懷著一顆救國救民的紅心到日本東京 留學 。因看不慣清朝留學生的附庸風雅和不學無術,於1904年到仙台學醫,因此結識了藤野先生。後來魯迅在「幻燈事件」中思想受到很大震動,決定棄醫從文,向藤野先生告別。藤野先生很是悲傷,送了一張照片給他,並題字「惜別」。這張照片後來一直激勵著魯迅先生同反動派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

9.解課題法

如《岳陽樓記》,可簡介岳陽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然後舉出以前學過的《桃花源記》、《小石潭記》、《核舟記》等,講解「記」在古代是一種不定體,寫法可分兩類:一類是由景物之中自然生發出情理,而常以「卒章顯志」的方式表現出來,本文即屬這類;一類是寓情理於景物中,如《桃花源記》、《核舟記》。而《核舟記》的「記」相當於 說明文 體。

10.看圖說話法

如《中國石拱橋》這一課,可以拿出趙州橋的掛圖,請同學們說出橋的結構特點。這種導語適用於事物說明文。

11.溫故知新法

溫故知新法,就是在講授新課時,利用文與文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新舊知識間架起一座橋梁,使學生在溫故之時激發起他們對新知的興趣。

例如教《 讀書筆記 一則》,有個老師是這樣開講的:同學們,你們已經學會了《再寄小讀者》,冰心奶奶在此文中說到一個孩子 日記 寫得好,現在請大家回憶一下,他寫得好的原因有哪些?(學生自由說)對,他日記寫得好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喜歡讀書,還做讀書筆記。什麼是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怎樣寫,你們想知道嗎?今天我們來學習《讀書筆記一則》,這一導課語自然流暢,既引導學生復習了舊知識,又很自然地過渡到新知識,激發了學生知新之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2.講 故事 導課法

學生愛聽故事,講故事投其所好,會產生較好的效果。如教《草船借箭》一課時,有位老師以講解孔明以大智大勇的聰明才幹用草船借到了十萬枝箭的故事導入新課,學生興趣很濃。

13.觀察實驗法

根據課文內容,根據兒童愛動好奇的心理特點,由教師或學生以親自進行觀察、操作實驗的方法導入新課。例如教《灰塵的旅行》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一下,在教室空間里你看到些什麼:然後做實驗:用深色布或黑紙把教室門窗遮擋起來,用一束電筒光射進去,這時讓學生再觀察,問看到什麼?(灰塵)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不僅有灰塵,而且灰塵在不停地運動著。這樣就使學生獲得了灰塵旅行的感性認識,為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

14.電化渲染情景法

利用幻燈、錄音、錄像等電教手段,創設情景,渲染氣氛,引入新課。例如教《長城》,可用幻燈片打出長城圖片的同時,伴放歌曲。學生看著雄偉壯麗、蜿蜒盤旋的長城,聽著一曲《我的中國心》,在這種充滿感染力的氣氛中,不僅自豪、愛國之情頓生,也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慾。

15.以詩揭題法

以詩揭題,這是一種依據課題意思或課文內容(人、事、物、景)引用或自擬相關的詩句,通過教師或學生的吟誦,從而把課題揭示出來的方法。

如教學《草原》一課,一開始教師就有感情地朗誦:「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緊接著問學生,這詩句描繪的是什麼地方的自然景觀?然後揭示課題。這一誦一問,不僅很自然地揭示了課題,而且很自然地把學生的情感引到了茫茫無際、秀麗蒼莽的草原上,同時,也為學習課文中與「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比較作了准備。

此外,閱讀教學還可以用猜 謎語 法、練習法、讀圖法、表演法、欣賞法等方法開講。教學要有法而無定法,課堂引言的設計應因文而異,因人而異,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從而選擇好課堂教學的突破口。



Ⅳ 小學語文閱讀課怎樣教

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掌握閱讀 方法 ,形成閱讀能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閱讀課怎樣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小學語文閱讀課怎樣教

一、強化朗讀,體味閱讀情感

在閱讀教學中,朗讀是學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手段,特別對於一些情感性很強的 文章 來說,閱讀顯得更加重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進行朗讀,通過朗讀來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培養他們的認知能力,促進朗讀水平的完善。教師要把朗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地信任學生,引導學生明確朗讀的思路,幫助學生讀好課文、讀懂課文,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教學的效率。

二、遵循學生的學習特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學生的學習特點,深入了解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講解《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的時候,其教學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父子二人的精神力量,了解他們了不起的原因。如果從成人的角度看,一般都會突出父親的了不起,但是如果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他們多數很敬佩兒子的勇敢。因此,在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從學生思考的內容出發,這樣不但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的質量得以提高。

三、緊扣課文,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由於新課標強調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做好閱讀課教學的設計,緊扣課文,把文章分成幾個重要的段落,讓學生分段閱讀,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段意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不斷地閱讀中具備分析課文的能力,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

四、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環境

教師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環境,充分利用課外的學習資源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開放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使學生的心境開闊,樂於參與到教學當中。例如,在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班級里的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在小組內輪流練習當小記者,對別的學生進行采訪,引導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通過讓學生練習當小記者,可以使學生了解課本中沒有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使學生的 語文學習 內容得到有效的拓展,從而為學生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教學策略

1、閱讀前要巧妙設置問題

學生們在初讀一篇課文的時候,往往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這樣,如果一節新的閱讀課,老師一上來就領著學生讀課文,就象教幼兒背唐詩一樣,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大大降低語文教學的功效。反之,如果能夠在閱讀前圍繞課文的題目,巧妙設問,啟發學生運用自己豐富的 想像力 ,去構思這篇文章,來設想這篇課文的內容,盡管同學們設想的內容可能距離課文內容相差很遠,但只要是有益的,就應當把它作為課文內容的拓展和補充予以充分肯定。

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的熱情,而且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深入閱讀課文的興趣。例如,在講《送奶的師傅》一課時,我就採用了這種方法。我首先要求學生不要看課文,而是在把課文題目寫在黑板上後,一連串寫下了這樣五個設問:①課文寫的是什麼人,是男的還是女的?②課文寫的是什麼事兒?③師傅將把奶送給哪些人?

④如果送給你想像的人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⑤發生了你所想像的事情,師傅該如何正確處理?同學們紛紛舉手,踴躍發言。有的說是個男師傅,有的說是女的;有的說送給老人和小孩,有的說送給病人,還有的說送給有錢人家;有的說師傅可能生病了仍堅持送奶,有的說師傅可能摔傷了還忍痛給客戶送奶,有的說天下雨了師傅冒雨送奶,有的說家裡沒人師傅一直在等,直到把奶送交客戶手裡等等。這樣,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在充分肯定大家的想法後,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們帶著興奮和各種設想打開課本,進行閱讀,起到了較好效果。

2、閱讀中要求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

在我們糾正「灌輸式教學」方法的同時,我們的一些老師,把語文課堂變成了老師滿堂提問、學生競相搶答的智力競賽,這是對教學互動的曲解。真正的互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之上。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能否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深刻,是考察一個學生的用心程度、深入程度的關鍵所在,也是閱讀課能否講「活」的關健所在。因此,我們不要小看學生,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從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於學生們沒有發現的問題,老師應充分發揮「導」的作用,及時啟發和誘導學生去認識和發現。

只要師生互動的氛圍已經形成,學生發現和提出的問題會令你滿意的,有時甚至會使你意想不到的。在講《豐碑》一文時,同學們讀完課文後,有的問「紅軍為啥不坐汽車走大路,非要走那冰天雪地的雲中山幹啥?紅軍戰士為啥不多穿些衣服呢?」有的問「軍需處長是幹啥的?」還有的問「為啥說被 大雪 覆蓋了的軍需處長變成了一座晶瑩的碑?」

「將軍咋能聽到腳步聲說話呢?腳步聲咋會說話呢?」這些問題反映出,生長在當今時代的孩子,由於對革命前輩們艱苦奮斗的創業史知之不多,使得他們對紅軍戰士的行為很難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正是本節課要解決的重點。因此,針對上述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對革命前輩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有一個全面和正確的理解,也就自然地回答了課文最後「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的反問,從而幫助同學們真正弄懂「豐碑」的含義。

3、閱讀後要組織好學生間的互問互答

提出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根本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組織好學生之間的問題解答,既是師生互動的重點,又是講「活」閱讀課的難點。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課,老師「千呼萬喚」,學生就是不「動」;老師又哄又獎,只有幾個學生「動」;要不就是說「動」一起「動」,滿堂鬧哄哄,都在說,沒人聽。因此,課堂上要避免「動」不起來,使「動」而不僵;又避免「動」極失控,使課堂「動」中有節,對老師的課堂調控能力都是一種考驗。

因此,作為老師,要善「導」,必須首先對全班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認知水平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樣,對同學間提出的問題,相對簡單的盡量讓性格內向或反應較慢的同學回答,增強他們參與互動的勇氣和自信心;對一些較難理解的問題,要讓那些性格外向反應敏捷的同學來回答,即使他們答不出來,大多不會放在心上,反而能激發他們深入探索的熱情。總之,必須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在互動中得到鍛練和提高,而不能僅僅局限於幾名「活躍分子」之間,如果那樣,閱讀課即使講「活」了,也是失敗的。

4、最後引導學生的思想的在閱讀中升華

評讀作為一節課的歸納和小結,在閱讀課教學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真實感情的流露和內在思想的表達。只有把這種思想感情傳達給了學生,使學生把文章巧妙的表達方式與健康的思想內涵結合起來去進行閱讀,這樣的閱讀課才是成功的。因此,老師在評讀中必須體現學生這一主體,善於從學生們的問答中去發現和歸納正確的觀點和健康向上的思想內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的思想向更高的層次升華,最終把學生的認識統一到課文的主題思想上來,實現了課堂上「活」的氣氛與學生們「動」的思想的有機結合,從而達到培養興趣、提高能力之目的。

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模式

一、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內驅力被極大地激發起來,產生極強的學習動機。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法很多,諸如創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學《周總理借書》一課前,翻閱了大量資料,寫了一篇充分體現總理一生鞠躬盡瘁、大公無私精神的短文。當我聲情並茂地讀完時,自己都感動得流淚了。學生也受到了老師的感染,他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深刻地體會總理精神的偉大,他們體會詞句的那種精細程度是以前沒有過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表現出超常的勇氣、毅力和智慧。

小學 語文教材 里, 記敘文 和文學作品佔了大部分,這些課文寫人、記事、繪景、狀物,內容具體,形象生動。在學習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文章中精煉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對文章里生動的記述和描寫產生強烈的感受,在腦子里喚起相應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鳴。這時,他們就會被形象的畫面所吸引,進入文章所描繪的境界;他們就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閱讀當中得到樂趣。

二、創設閱讀情境

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由於小學生的閱讀經歷有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將抽象的 學習方法 硬性塞給學生,要他們去背;更不能以讓學生學會讀書為借口而放任自流 ,讓其「暗中摸索」 。師生應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論。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並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問答、互相討論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在這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同時也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抓住訓練時機,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而又生動活潑地學習,積極發揮其主體作用,使「教材」變成學生的「學材」,在師生共同實踐探索中使學生領悟學習方法。

三、 總結 閱讀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來源於成功的學習實踐。因此,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回顧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學習過程作為認知對象,幫助他們從成功的學習中總結出閱讀規律,以便今後自覺運用這些規律去探求新知。學法指導也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因勢利導,另一方面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閱讀方法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獲得的一種可貴的精神財富。

四、序列閱讀訓練

學生掌握了幾種具體方法不等於學會了閱讀。學會閱讀的核心是學生將具體的方法整合內化,成為系統的、較完整的、靈活的認知策略。這種整合內化的過程需要教師長期艱苦的工作,需要教師從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抓起,有計劃、有意識、有序列地進行持之以恆的訓練。學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隨著年級的增長由低到高,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們注意明確大綱對不同年級的閱讀要求,通過調查了解和認真研究各年級學生的「已有基礎」,總結出學生以往所掌握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站在已有的基礎上「自己跳起來」夠一夠,在教師的點撥下邁出新步;在教師的序列指導下不斷積累和豐富自己的閱讀方法。

五、創造性閱讀

如果說,質疑性閱讀是較高層次的閱讀,那麼,創造性的閱讀則是更高層次的閱讀。這種閱讀要求教師應順應學生的思維規律,並加以恰當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的思維散發,在閱讀中實行再「創造」。這種既能培養學生認真研讀課文,深入理解作品的習慣,又利於開拓學生的 發散思維 ,發揮他們的創造能力。古人讀書貴在「自得」,又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對一篇文章只要多讀,熟讀就能大有益處,不用解說,自曉其義。有口無心的讀不同於專心致志的讀;盲目的讀有別於自覺的讀;應付式的讀「食不知味」,有目的讀「津津有味」。因此,需要教師通過啟發、誘導,使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求取最佳的讀法,專心致志地、自學地去讀,邊讀邊議,比較異同,釋疑解難,力求創新,從而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適應未來的需要。

如何有效地進行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

(一)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

很多教師在閱讀課上喜歡喋喋不休地講述課文作者和背景或不厭其煩地分析課文,教師的講解完全代替了學生的自主活動,或把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作為誘餌,所謂「帶著問題去閱讀」。讓學生統一到教參的標准答案之中,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狀態,一節課學生沒多少時間真正閱讀。其實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用心讀課文,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學生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於是才能積極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

(二)提倡「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

《語文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聯系閱讀教學,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閱讀、交流性閱讀、創造性閱讀。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提供給學生主動權,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相信學生在學習性閱讀中應該而且也可能進行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閱讀創造,就其結構,包括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就其過程,包括理解中的創造和運用中的創造;就其層次,包括原創和仿造;就其核心,包括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想像。在形成良好閱讀習慣上,要讓學生養成閱讀行為定勢;但在訓練創造性思維和想像時,卻要突破閱讀思維定勢,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探究。在閱讀探究中如果小學生能有一點獨特體驗,哪怕是膚淺的,但確實是自己在讀中悟到的見解,都應熱情鼓勵。

(三)培養學生熟練掌握閱讀方法

《語文課程標准》規定:要求學生「學會和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具體包括「精讀(含朗讀)、略讀(含默讀)、瀏覽」三類。我以為「瀏覽」是快讀的一種常用方法,其含義狹窄,沒有「快讀」的內涵豐富,且為「略讀」所採用,它與精讀、略讀不相稱,還是換成覆蓋面更大的「快讀」概念更好。「新概念閱讀」包括閱讀原理和閱讀技法兩個層次。從古今中外閱讀技法看,完整的閱讀技法系統就是精讀、略讀、快讀三大法:精讀法,用朗讀方式,要求每分鍾讀250字以下,理解和記憶率達80%以上;略讀法,用默讀方式,要求每分鍾讀250~500字,理解和記憶率在80%左右;快讀法,用視讀方式,要求每分鍾讀500字以上,理解率和記憶率分別是70%、60%。這是著眼閱讀的時間和效率來區分的,是依據閱讀能力的發展程序來排位的。

精讀是略讀、快讀的基礎。小學閱讀教學應以精讀訓練為主,但應降低要求,降低難度。追求理解深度是沒有限度的,彈性很大,教師須適應小學生年齡特徵有所控制。略讀、快讀是精讀的重要補充,是閱讀廣度和速度上的發展。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精讀、略讀、快讀是綜合運用的。在閱讀一篇課文的過程中,三者還常常遵循「快讀→略讀→精讀」的次序:先用快讀法,迅速選擇閱讀材料;再用略讀法,迅速抓住閱讀材料中的主要內容,確定閱讀重點;後用精讀法,正確而有創見地理解閱讀材料,從而達到自己的閱讀目的。

(四)鼓勵課外閱讀

在抓好課內閱讀的同時,也要大力開展課外閱讀,使「小閱讀 教育 」向「大閱讀教育」方向發展。當然搞好課堂閱讀教學,「向課堂40分鍾要質量」是對的。然而過分地依賴課內閱讀,把培養閱讀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在課本閱讀上,那是閱讀教學的一個誤區。閱讀資源和閱讀實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必須在搞好課堂閱讀教學的同時,加強和加快閱讀活動課程和閱讀環境課程的開發。

所謂「大閱讀教育」,從閱讀對象來說,提倡讀紙本書(包括紙介質的書報雜志)、電子書(電腦、網路、影視、音像)、無字書(自然萬物和社會人情之事理)三大類;從閱讀內容來說,不但要選擇真、善、美的讀物,而且要博覽新、活、寬的讀物;從閱讀課堂來說,要開發課外和校外的閱讀第二、第三課堂,自讀課應超過教讀課的四五倍。閱讀的課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必得靠課外閱讀活動才能實現;閱讀的校內外溝通必須靠家庭閱讀教育、社區(社會)閱讀教育才能實現。最重要的是課外和校外閱讀永遠是小學生課外生活的快樂選擇。

(五)教師做好引路人

對於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我們倡導多讀少講,但並不是提倡一點不講,只是讓學生機械地、重復去讀,不關注讀的層次和深度,不關注讀的意義和進步,這樣的閱讀教學是徒勞無益的。引導和指導學生閱讀,是教師必須做的事情,而且是必做的事情,因為教師是學生的學習夥伴,而且是「首席提琴師」,應當帶領學生走向文本,讓學生能有層次地去讀,循序漸進地去讀從讀通到讀懂,從讀懂到生情,把每一次閱讀的嘗試都當做一次閱讀能力提升的契機,語言語感發展的經歷。

在本環節的教學中怎樣做好引導和指導,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明確課文的哪些詞語、 句子 、段落是課文的重點。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發揮引導作用。同時要根據學情而教,及時根據課堂上的情況來調整自己的思路,使學生讀有所感,思有所啟,練有所得,學有所獲。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生命對話的場所。



Ⅵ 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RfAxs71CpbgbFMVuJMmPJA

提取碼: w7gy

Ⅶ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

小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培養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思想,重要手段。下面為大家帶來了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指導式。閱讀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這種課型的主要對象是中低年級的學生,目的是扶著學生走上獨立閱讀的道路,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2、推薦式。主要是向學生介紹課外讀物,供學生選擇。可以有書刊的推薦、篇目的推薦和內容的介紹;可以教師推薦和學生推薦相結合、統一推薦和分散推薦相結合。

3、復述式。可有兩種做法:一是學生共同獨立地閱讀了一篇文章或一本兒童讀物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復述故事的內容。一是在各自閱讀課外讀物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故事的內容。

4、朗讀式。就是讓學生閱讀兒童讀物或讀某篇文章進行有表情的朗讀。

5、游戲式。就是讓學生把閱讀的故事內容,以游戲的形式,形象地再現出來。

6、敘述式。組織學生復述自己讀過的書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內容,以加深對所讀內容的理解,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敘述前提出要求,敘述後做好評定。

7、書評式。就是指導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書刊、文章,發表自己的心得、體會。

8、交流式。當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以後,為了穩定和保持這種興趣,並且也為了獲取他們課外閱讀效果的反饋信息,我們可以採用交流式的方法。此方式就是組織學生交流課外閱讀的收獲或體會;也可組織學生對所讀書刊的內容進行專題評論或綜合評論。

Ⅷ 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教學方法

一篇課文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通過角色扮演可以幫助小學生以多元的方式建立語言的形象、展現豐富的想像,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表演中獲得全面的信息、經歷充分的體驗。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 教學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教學方法

小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培養學生感悟語言,領會 文章 思想,培養學生閱讀潛質的重要環節。

一、精心設計教學方法

作為一名教師,其教學對象是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作為閱讀課的教師對課堂教學方法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學內容決定著教學方法,如果沒有了教材內容,也就無所謂教學方法可言了。教學必須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同體裁的教學方法各不同。教學方法選擇一定要從教學內容出發,要避免花架子,不要用教學方法的展示沖淡了課文內容的學習。

同時,在設計教學方法時根據學生的實際來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徵,要學生歡迎和接受。反之,對於學生來說缺乏感性認識的課文,就不能只靠抽象講授,而要盡量採用直觀的方法形象地進行教學。

由此可見,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管採用什麼方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才是最為重要的。總之,閱讀課堂教學是一個諸因素構成的動態系統,教師只有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養,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探究摸索,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閱讀教學的課堂更加精彩。

二、課文內容重現的方法

一篇課文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通過角色扮演可以幫助小學生以多元的方式建立語言的形象、展現豐富的想像,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表演中獲得全面的信息、經歷充分的體驗。

角色扮演法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但這種活動應該是在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進行了一定量的朗讀訓練以後才能進行的,而且教師心中應該有個「譜」:為什麼表演?絕不能為表演而表演,表演的目的是為了深化學生對課文中各種形象的特質的理解和感悟。另外,應該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只要意思差得不遠就行了,要給學生留有再創造的餘地。

三、問題情境創設法

書是靠學生自己去讀懂的,教會學生讀書可受用一輩子,語文課本充其量只是個例子而已。以啟發式教學為例,不少教師仍止步於「我問你答,我啟你發」的淺層次上,結果學生的主動性、求異性都受到傷害。其實,教師們不妨大膽嘗試,以學生為中心,留足夠時間讓學生先想、多想。教師給學生引路架橋,學生學會自己走路過橋。

方法上,注意運用「遷移」規律,變封閉式為開放式,使小課堂與家庭、學校、社會大課堂互相滲透。擴大信息量,創造機會,增加實踐,從深度、廣度和效度上鞏固知識技能,彌補小課堂之不足。

總之,以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 語文學習 ,在活動中發展思維,開闊視野,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力求達到變教為學、會教會學、樂教樂學、活教活學的理想境界。語文教師應千方百計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

四、促進教師閱讀教學能力的提高

隨著基礎 教育 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教育、教學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廣大教師積極參加新的語文課程改革和實踐,教師和學生都充分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並積極加強研究和實踐。

根據本人學習和教學實踐,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形成積極的 學習態度 ,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和判斷能力。我在語文日常閱讀課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實施了「問題情景教學法」的嘗試,形成了以下的認識:

在處理了語言點知識,對文章整體認識後,老師可精心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有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度,提高捕捉加工與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

以「問題」的形式,以「情景」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體驗閱讀的快樂,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也正是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所提倡的。

五、在設計導入內容時,需注意的問題

第一,閱讀課的導入部分不宜佔用過長的上課時間。畢竟導入環節只是閱讀前的熱身活動,是為閱讀文章做准備,佔用時間過長,會導致學生難以把握教學重點,降低閱讀課效率。

第二,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兩者是可以有機結合的。比如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標題,想一些可能會出現在文章中的詞彙,這個活動既可以解決詞彙問題,也能激發學生回憶已有的、關於文章內容的背景知識。

第三,在設計導入部分的背景知識時,要認識到其原則是使學生們意識到他們並非對文章內容一無所知。每個人對他所讀的文章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了解,如果他們不具備相關的背景知識,需要幫助他們建立相關的背景知識,以確保學生有足夠的信息來理解文章的內容。

2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教學方法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 「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的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並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在學習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有些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

記得剛接手我現在任教的這個班時,在閱讀教學中,我就要求學生讀一篇課文必須先標上小節號,必須要了解主要內容。這就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二、把 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

新課程標准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我將教材內容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 「 說明文 」、「古詩」、「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類型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

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

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

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寫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語句,反復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了解寫了什麼內容;第二步,了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讀,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復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三、把主動權給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首先,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閱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

其次,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應當在學生學習方法掌握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特別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

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言者。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的開展。小組長輪換制,調動每個學生參與。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是不是教師不聞不問了。

教師應在巡視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提醒學生有必要時甚至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這樣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才有效果。最後,主動權給學生,在閱讀教學的匯報、交流時,往往一位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

一位學生答錯了,就請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對了,於是,這個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對了,就能代表全班學生都懂了嗎?顯然,這是重結論、輕過程,面向少數人的表現。同時,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較普遍,如:一些學生掌握了,另一些學生還沒有掌握,就會受到批評。

提出把主動權給學生,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四、提高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展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閱讀一些其他書籍,既可以豐富詞語,又可以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首先,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將一些淺顯易懂的課文當作 故事 課來上。

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其次,組織讀書活動,檢查閱讀效果。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於促進課外閱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 讀書心得 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獲,相互啟發;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

通過這些檢查讀書效果。檢查後,認真 總結 ,表揚認真閱讀的學生,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3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教學方法

一、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務必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好處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因此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潛質。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務必要構成發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正因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一樣,有創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務必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聯,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慣用心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一年級上閱讀課文時,只要求孩子藉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就就應給予表揚和鼓勵。

二年級時,要求學生不僅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准確地讀斷句,有必須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准確地明白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明白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台階,不一樣時期提出不一樣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至明白全篇資料。

二、重視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知道朗讀有助於學生深入明白課文資料。語文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時注意力穩定性大多較差,而大聲朗讀能使他們持續注意力的穩定,有利於對課文資料的思維、明白和記憶。古人所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即說明了這個道理。

此外,朗讀能夠培養學生的表達潛質,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無論哪種表達,都要求做到用詞准確、生動,語句通順、連貫,句式靈活、多樣,資料具體、清楚等。朗讀能夠使學生對讀過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透過朗讀課文,學生能夠積累語言材料,把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 作文 潛質的提高。

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適當地給學生創設意境,給他們帶給閱讀的背景,更有助於學生對課文資料的深入了解,有助於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在講授新課文之前,都要充分准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使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境中反復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三、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盼產生,期盼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盼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戶外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理解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盼。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盼,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

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用心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

小學生還處於 兒童 時期,其感情總是處於戶外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

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如教學《月光曲》中描述《月光曲》的資料時,透過圖片、音樂引導學生進入《月光曲》的意境,從而進行感悟、欣賞,再從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走進茅屋彈奏——即興創作的情感變化中找出貝多芬創作的靈感和

激情,使學生用整個心靈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馳而神往,激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撥動他們的心弦。

四、著力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考潛質

由於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個性心理品質和獲得信息的多少,取決於他們認識水平的深淺程度,也決定了他們質疑問難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導,學生的提問往往會停留在字詞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節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明白培養思維潛質、擴大知識面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等,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和途徑。

一是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眼發問。如《草船借箭》能夠抓住「借」字發問,為什麼用「借」而不用「騙」。

二是抓住矛盾,把課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問,這兩個詞用在一齊是不是矛盾的?為什麼?三是比較優劣,對教材的重點字詞或重點句,透過比較認識為什麼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為什麼要用這個字詞而不用那個字詞。

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在這可提問為什麼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長」字?

4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教學方法

一、自我閱讀、自我理解、自我感悟是基礎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掌握熟練的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力求做到善於精講、善於點撥、善與啟迪,把各種各樣的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自然地滲透到閱讀教學的每一環節,使學生在學習一篇篇生動、具體的課文時,在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具體過程中感知學法。

加強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應該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反對機械灌輸的錯誤方法。如前所述,語文閱讀教學一定要以學生的自我閱讀、自我理解、自我感悟為基礎,重視學生獨特的心靈感受和生活體驗,破其卷而取其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讀書的主人,引導他們自覺地讀,主動地讀,鼓勵他們多讀書、讀好書、精讀書。

當然還要注重和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分享閱讀帶來的喜悅。同時還要給予學生及時的、積極的評價與鼓勵,努力培養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認同。只有讓學生置身於閱讀的自由天地,才能構築起閱讀與學生心靈相同的平台與橋梁,才能為學生創造一個圖文並茂、音像俱佳、情感交織的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世界,讓學生在這個美妙的氛圍中細細感悟閱讀的精彩以及無限的樂趣。

二、培養興趣是前提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獲得者楊振寧教授說過,「成功的秘訣在於興趣」。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在內心深處真正地喜歡學習語文。首要問題是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起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在學生學習閱讀課文前,教師精闢、巧妙的導語顯得十分重要,恰當的導語猶如畫龍點睛的神奇之筆,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同時語文教師還需要不斷錘煉和加工自己的語言,使語言充滿親切感、充滿激情、充滿幽默、充滿智慧、充滿力量、充滿啟迪等。

教師還要恰當地使用一定的形體語言,如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親切的點頭示意、一個輕輕地愛撫等,都能極大地煥發起學生內心對知識的無限神往和眷戀。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學會發現技能,善於發現自己的本領,使學生品嘗到通過自身努力而發現的驚喜和成就感。

教師還要能把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渴望知識、追求成功體驗的信心和力量。一句話,教師要善於駕馭語文閱讀課堂的節奏,善於調控語文閱讀課堂的氛圍,善於感染學生的情緒,善於鼓舞學生的意志和進取的精神,力求讓學生在亢奮的心態下較好地完成閱讀任務。

三、喚醒情感共鳴是關鍵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魯迅先生也曾說過:「教育根植於愛。」因此只有在教學中處處滲透「愛」,才能喚醒學生的情感因子,才能使學生在對文章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為此,教師要做到三點:一是在閱讀課文時要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的生活 經驗 。二是注重和加強閱讀的反復性,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初步形成對課文內容的大致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一定要用飽滿激情的、抑揚頓挫的語調去朗讀那些精彩紛呈的語句和語段,這樣既能突出主題,又能渲染感情,還能讀出其中的韻味。

三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及 逆向思維 。當然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可能會因為知識層次的差異、生活經驗的不同以及對事物感悟的不同而產生多樣化的認識,有時也會難免造成認識上的偏差,這時教師只能耐心地加以引導。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激情才會被點燃,學生的閱讀素養才能不斷提高。

四、優化教學,增強互動是重點

探究性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優化教學,增強師生間以及生生間的全方位互動。比如在課前讓學生做好充分的准備,讓他們通過個人或小組學習共同探討課文的背景知識,疏通課文中的字詞,確定課文中的學習目標,並根據目標提出質疑和假設,同時標明自己的疑惑。

課堂上,通過師生間以及生生間的互動,共同確立目標,共同探究答案。對於那些確有難點的內容則由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撥和講解。這樣語文閱讀教學就會體現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也將會更好地發揮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傳承國粹 文化 是助推

語文教學是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認為,「語文是民族之根。它無聲地記載著本民族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記載著民族文化的地質層,母語教育必須與民族文化緊密相連」。 語文教材 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散發著思想深刻、文筆雋永、語言凝練、意境悠遠的精神光芒,蘊含著極其豐富的人文素養內涵,她承載和傳承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就是讓學生和智慧親密接觸,讓學生和智者共勉。學生在閱讀經典名著的同時,不但能感悟到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持久生命力,而且能感受到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光輝燦爛文化的熏陶。

因此,我們要在語文課堂上努力營造 傳統文化 與現代文化相融合的濃厚氛圍,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深入挖掘教材豐富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在品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秀美。



Ⅸ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課

方法:

一、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是不穩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家庭對他們的引導和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要立足課內,帶動課外。

二、推薦讀物。

1、要適合本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

2、推薦的書籍哪察思想內容要正確健康,符合教育方針和時代的需要。

3、推薦的書籍語言要生動活潑、規范。

4、題材要廣泛,體裁要多樣。

5、選擇讀物要配合小學語文教材和小清差學各科教學。

三、指導課外閱讀,開展有關輔助性活動。

1、開答緩皮展朗讀比賽,故事會。

2、開展作文比賽,以讀書繪本的形式展示讀書成果。

3、開展讀報活動等。

Ⅹ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這個暑期假我有幸參與了2019興成長計劃的學習活動,重點學習了閱讀教學的研究與策略,幾位老師的講授讓我對閱讀有了全新的認識,對於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更是收獲滿滿。下面我就今後如何實施閱讀教學淺談幾點體會。

    一、以生為本,摸清本班學生的閱讀能力。

1、採用多種方式摸清本班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摸清本班學生的閱讀基礎,把握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通過閱讀考試、閱讀交流等方式使學生能夠在各種活動中體現出個性閱讀能力。

2、制定適合本班同學的閱讀教學策略。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教師要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進行閱讀教學。如在低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多地讓學生產生對閱讀的興趣,可以指導低年級學生掌握語文閱讀作業的完成方法,指導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要認真聽講。而對高年級學生就要指導學生根據教師的教學預案進行有效預習,並根據教師的指導進行課下高效閱讀。

二、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使學生進入深度閱讀

1、採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由於學生生活閱歷的限制,教師如果一味地採用口頭表達進行教學,那麼學生肯定對有些閱讀文本感覺難以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但能讓學生在課下利用網路查閱相關的教學資料,還可以在課上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如在小學語文人教版五年級教材《清平樂・村居》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多媒體課件等方式將文本中最真實的情境展現出來,讓學生體會到「翁媼」的閑適與浪漫以及三個兒子的動態美。尤其是要讓學生解析「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的無拘無束、自由以及無憂無慮。

2、恰當地解決閱讀中的識字教學,為學生的閱讀鋪路搭橋。文本的閱讀離不開生字的識記。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識字教學,為學生的閱讀掃清生字障礙。對於學生容易出現問題的字,教師要做重點講解。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前預習,上課伊始,教師聽寫學生生字:肢、胎、肺、濾。聽寫完後教師請同學們相互檢查,尤其是檢查「肺」。這個教學片段從學生的起點出發,了解了學生的問題所在,從錯誤開始教學,重點教學「肺」字,簡潔高效。

3、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閱讀風格,因此,教師在單元閱讀教學中要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並通過不同文本的閱讀進行恰當地訓練,讓學生能夠學會在不同的文本閱讀中使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行深度閱讀,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

三、教師要促使學生個性語文的形成

1、遵循天賦,點燃學生的閱讀激情。學生的語文能力不同,在同一堂課中所收獲到的知識點以及能力點也不同,教師要把握每一個同學的不同的語文特色,結合不同內容的語文教學促使學生個性語文的形成。教師要遵循學生的學習天賦,讓學生在教學實踐中能夠不斷創新。教師要讓學生廣泛自主地閱讀,逐步形成語感,讓課堂成為學生燃燒熱情的舞台。

2、幫助學生選擇適合閱讀的書籍。小學生要想得到閱讀能力的提高,僅靠書本上的知識是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提出了對每個不同的年齡段的學生的閱讀量的限制,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提高閱讀能力。因此,教師要尋找到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進行大量閱讀。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指導閱讀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