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啊!於是,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孩子們課堂上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教師的手來翻閱,我們的語文課堂究竟應該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我常常在思索著: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我思量著:要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
每節課上,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麼大的痛苦與挫折,我都會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我對於課文內容、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我的語言、我的眼睛、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學生們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有這樣的問話:「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培迅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反思: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和薯生的主動性配棚此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3
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徵。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智慧水平、想像能力,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展。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呢?首先我用圖片和視頻資料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視頻,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並通過讀表現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著在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引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的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想像,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熏陶。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學後,即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以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實踐中我感悟到:應充分發揮評價的兩大主要功能——激勵功能和導向功能。做到評價和個性化教育相結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新課改要求以教師為主導、「引誘」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但就「研討課」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下面,我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反思如下。
一、「比讀,讓學生承受心理壓力。」
我首先談一下教師的激勵功能。以往教學中常常在研討課乃至國家級研討課上,聽老師帶有鼓勵性的語言:「誰還能比他更好。」先起來的同學需要有勇氣才能站起來,壓力很大。後起來的同學也必須有比前一位同學更好的本領和更大的勇氣,才能站起來。試問:作為老師將心比心,你有前一位同學的勇氣做底嗎?這看似鼓勵的做法,恰恰給予全盤否定。導致的結果是參與的人越來越少。「朗讀小能手」等的選拔,也恰恰反應了評價應避免的「選優」的要求。我採取的辦法是:讓學生只要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表達出來就可以了。評價的時候,只評價哪個地方讀得好,發現每個同學的閃光點,但不盲從。然後有針對性地讀出你的感悟。讓人人都發揮自己的特長。每個同學的音質不同、理解不同,允許他們各有千秋。從而進行個性化教育。
二、評價教學中,仍需強調教師評價的導向作用。
1、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學生的主動發展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並重。
教學設計要做到「虎頭豹尾」而不是「虎頭蛇尾」。從而激發起學生繼續探索的慾望,達到課外延展的目的。也只有教師精心設計「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去細讀、精讀,把語言文字蘊涵的情感、思想通過朗讀、感悟,感悟後再美讀,讀後再談收獲。學生每讀一遍都有新的發現。讓語文課堂學習呈現螺旋上升的趨勢。
2、課前准備和課後作業也應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
我課前讓同學做充分的准備,把搜集到的資料和圖片展示出來利於教學時,我引導:你是怎麼做到的?學生從他們的回答中明白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搜集、整理資料,不僅能獲取更多、更前沿的信息,在搜集、整理的過程中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鍛煉,收獲遠遠大於所獲得的知識。這也是新時代小學生必備的素質。
我還利用「日記」,發揮導向功能。我就把各方面寫得好的同學的文章,讓他們讀給同學們聽,包括具體描述、發表自己想法的、摘抄優美片段、警句、讀後想法的。學生明白日記是把生活中有趣的、值得記錄的用筆來表達自己心聲的。從而懂得要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美、感受美、表達美、欣賞美。鼓勵學生勤於寫日記,表達能力不斷提高。
三、無批評的評價是不完整的評價。
強調評價的激勵功能,有的教師片面理解為一味表揚,不說一個不字,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學生呈現出來的作品並不一定都是完美的。只表揚的評價,不能很好的給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響鼓還需重錘敲」。要視學生的具體情況採取響應的措施。如面對學困生要以鼓勵為主,教師要滿懷激情。用欣賞的目光看學生,降低要求。充分激發他們參與的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樹立信心從而轉差。中等生讓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做中心發言人,不斷提高自己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優等生在肯定成績後讓學生敢於挑戰「權威」,和他們比讀,讓他們認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激勵自己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四、研討課的課堂教學重成果,不注重教學過程的展示。
有的研討課教師按照預先做好的課件,設計好的思路上的很順利。看似課堂容量大,效果好。實則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沒有真正成為自主發展的主人。研討課上成成果展示課,內容貪多,只展示教學成果,表演意味濃。又是分角色,又是表演,課上講求熱鬧,但真正讓學生領悟到什麼?課堂教學應展示教師的引導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一堂好課總會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導學生碰出思想的火花,哪怕其它環節有不足之處。講求一課一得,毋須面面俱到。還經常聽到教師由於時間關系,我們課後再練等之類的話。因研討課老師顧忌多,易束縛教師的手腳和頭腦,往往精心准備卻收不到預想的效果。教師應「以學定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質疑,看哪些是關鍵處、疑難處。在這些地方有重點地讓學生充分思考、感悟、交流。
五、課堂評價過細、過碎,阻斷教與學的過程。
如有的研討課上,老師請小組長課內做記分員。哪個教學環節,誰得了多少分,都要記錄。這樣,不僅隔斷了正常的教學思路,還嚴重影響了記錄人員的學習。
六、教師的誤會也會喪失大好時機。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有心人,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問題。
誠然,研討課,有許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借鑒。但作為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教師,應大膽進行教學反思,敢於向自己、向「權威」挑戰,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向著更健康、更有效的方向發展。
總之,課堂評價應本著「省時高效」的目的,「評價」只是手段,目的是促進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今年又重回一年級教學了,雖然不是第一次,但還是感觸頗多。一年級小朋友紀律差,課堂鬆散,每次走進課堂都是吵吵鬧鬧,讓很多老師頭疼,為此,想要讓他們融入課堂,學會聽講,懂得守紀。
我想給其他老師提點建議是:
1、課始,針對某些小朋友還未進入狀態時,可以用點名表揚個別孩子的方法激勵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2、課中,可以適時運用各種方法引導孩子競爭(小組比賽、幾人合作、小組合作等等),不時地注意孩子的表現,及時引導他們學會聽講,學會學習。
3、個別特別頑固的孩子,也不妨採用「課後補習慣」的方法來引領他學會如何聽講、如何守紀。
總之,在一年級剛開始時,你就得給學生定一些規矩,比如:做好課前准備就安靜坐好。你給一個信號,學生就坐好。你要求學生要學會傾聽別人發言。包括老師講課。對於做的好的小朋友,你要及時表揚。上課教知識,時刻不忘看小朋友是否都在聽講,對於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以旁敲側擊,盡可能不點名批評。也可走過去暗示一下,還可利用課間,跟他個別談話,讓他覺得老師關心他,上課沒有點名批評,給他留面子了。總之,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孩子的成長有益。
Ⅱ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好多不足之處。為了搞好今後的工作,現將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簡單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並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注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了扎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適當選擇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盡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藉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Ⅲ 誰能幫忙找些心理學教育學的案例分析及答案啊 謝謝
[案例1]
一位熱情而熱愛教育工作的教師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及提供一個更有情趣的學習環境。新學年開始了,他對教室進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內周圍的牆上張貼了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圖畫,窗檯上還擺上了花草、植物,使課室充滿了生機。請你判斷,它將產生什麼樣的效果?為什麼?
[分析] 這位熱情的教師出發點雖然很好,但事與願違,反而產生分散學生注意,影響學生集中學習的效果。根據無意注意的規律,有趣的圖畫,室內的花草、植物這些新異的刺激物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尤其對低年級學生,他們容易把注意轉移到欣賞圖畫、花草植物上,而影響了專心聽課。
[案例2]
教師在板書生字時,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與相異部分分別用白色和紅色的粉筆寫出來,目的是什麼?符合什麼規律?
[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區別,使學生易於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覺選擇性規律:知覺對象與知覺背景差別越大,對象越容易被人知覺。
(2)符合感覺的相互作用中同時性對比規律:紅白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學生容易區別形近字。
[案例3]
教學生識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區別「買賣」兩個字時說:「多了就賣,少了就買。」學生很快記住了這兩個字。還有的學生把「乾燥」寫成「乾躁」,把「急躁」寫成「急燥」,老師就教學生記住:「乾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從此以後,學生對這兩個字再也不混淆了。這些教法有何心理學依據?
[分析] 這些教法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發和借鑒作用。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凡是有意義的材料,必須讓學生學會積極開動腦筋,找出材料之間的聯系;對無意義的材料,應盡量賦予其人為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記憶效果就好。簡言之,教師應教學生進行意義識記。
[案例4]
教師在檢查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時,其試卷為什麼不單純用選擇和判斷題,而常常求助於填空、問答題?
[分析] 選擇爛猜頃和判斷主要通過再認解答;填空、問答主要通過重現來解答。由於再認和重現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認記憶優於重現記憶,而且能再認的不一定重現。因此僅靠判斷、選擇難以說明記憶已達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藉助於問答、填空等題型。
[案例5]
在實際的教學中,有的教師對學生作業採用「漏一補十」「錯一罰十」的做法。你怎樣看待這一現象?請運用記憶的有關規律加以分析。
[分析] 這種做法違背記憶規律,也是行之無效的。學生識記的效果和識記材料的性質和數量有關,在一定的時間不宜過多,否則,易引起學生過度的疲勞,降低記憶的效果,同時,「漏一補十」「錯一罰十」的做法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和記憶的信心和主動性,對進一步學習製造一些心理障礙。
[案例6]
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列舉磚頭的用兆春處」時,學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倉庫,造學校,鋪路」;學生小明的回答是:「蓋房子,蓋花壇,打狗,敲釘」,請問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飢陸欣賞哪種回答?為什麼?請根據思維的原理進行分析。
[分析] 小方回答磚頭的用途都是沿著用作「建築材料」這一方向發散出來的,幾乎沒有變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僅想到了磚頭可作建築材料,還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這樣的發散思維變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1.閱讀下面,評述其中班主任老師的德育觀以及所才用的德育方法。
周五下午最後一節課,在班主任老師的主持下,班裡進行「選差」的民主投票。教室里鬧哄哄的,望著同學們擠眉弄眼的鬼臉和似乎暗示著什麼的手勢,我煩惱的閉上了眼睛。真的,我不明白這樣的評選究竟又什麼意義。人各有志,讓他們折騰吧,我還是專心致志地思考那幾道數學題。投票結束,班主任一身正氣地走上講台,當場唱票,宣布評選結果。「紀律最差,孫曉梅(假名,下同),32票;勞動最差,王信,一共30票,不少啊;禮貌最差,郭大鵬,群眾地眼睛是雪亮的;學習最差,李立,鐵證如山;……。」老師的聲音像是從地獄里發出,我的腦子一片空白。放學了,一切都在喧囂中結束了。那些當選最差的學生,誰也不肯回家。男生的眼中燃燒著怒火,女生則已經趴在桌子上泣不成聲了。望著窗外朦朧的雨色,我只覺得一股說不清的自謂湧上心頭。突然,鼻子一酸,淚水不禁奪眶而出。我不明白,老師的「選差」究竟么達到什麼目的,這種「民主投票」又究竟么達到什麼目的。我要轉學,我要退學,我寧願做一個文盲,也不願回到這樣的班級和學校。(節選自錢民輝著《學生實話實說》,中國人事出版社,1998)
2.我原來在小學是個很愛提問的人,可是每次提問都被否定了。記得有一次,甲老師在教古詩《春曉》時,我覺得有疑問,就問:「老師說詩人春天好睡覺,連天亮都不曉得,那他夜裡怎麼能聽見風雨聲呢?」甲老師很不以為然地說:「這有什麼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嗎?」我還想再問,老師揮手讓我坐下,環視一下全班同學,多少帶點嘲笑口吻說道:「大家說說看,是他對還是老師對?」同學們毫不猶豫地回答:「老師對!」當時我感到很尷尬,竟然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無端的懷疑。我上了中學以後,就很少提問了。
下面是閱讀課《灰姑娘》的一個片斷。在課堂上,乙老師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請大家獨立思考回答。她所提的最後一個問題是:
「�6�1�6�1�6�1�6�1�6�1�6�1,這個故事裡有一處錯誤,誰能把它找出來?」
大家紛紛打開課本,開始認真地閱讀,過了一會,一個孩子高高舉起手說:「老師,我發現了錯誤。明明說好到午夜十二點的時候,一切東西都變回原來的樣子,可灰姑娘的水晶鞋卻沒有變,這就是錯誤。」「太棒了!」老師示意他坐下後,對全班同學說:「孩子們,你們看,偉大的作家也會犯錯誤。我敢肯定,將來你們中間如果有人成為作家,一定比他還要棒,我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同學們頻頻點頭。
請運用教育原理分析甲乙兩位老師不同的學生觀。
3.剛從師范學校分配來的張紅老師擔任了初中二年級二班的班主任。同一辦公室的趙老師出於關心,以「過來人」的身份勸告張老師:「這個班的學生非常調皮,真所謂『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體罰學生固然不好,但對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只有對他們凶一點,嚴格控制他們的言行,才能樹立你的威信。否則,這個班就沒法帶了。」張老師似有所悟……。
運用相關的教育理論對趙老師的勸告進行分析。
4.小強的父母為了他的教育問題,常常當著孩子的面發生爭吵。母親批評父親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漠不關心,只沉迷於打麻將。一旦孩子犯了錯誤,只會採取簡單的打罵辦法。父親則指責母親「心理變態」,以不切實際的目標來要求孩子,整天嘮叨「我是為了你好」、「某某人比你更好」,對孩子管得過多過細,使孩子無所適從,產生逆反心理。
根據教育學原理,分析上述案例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5.趙老師是某中學的一名青年教師,現在正擔負著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於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教育格言,發誓要做一名熱愛學生的優秀教師。大學畢業走上工崗位後,他一心撲在對學生的教育教學上。為了解和接近學生,以便取得學生的信賴,他與學生一起參加課外甚至校外活動,如打球、下棋、逛電子游戲廳等,幾乎對學生的各種願望都是有求必應。但是,一學年下來,趙老師卻感到非常沮喪:不僅學校領導批評他過於放縱學生,而且班上的同學也對他的管理方式頗有微辭,抱怨老師有偏向。為此,趙老師非常苦惱,幾乎動了辭掉班主任職務的念頭。
請從教育學有關原理的角度,指出趙老師工作的主要問題在哪裡?
試結合教師素養的理論觀點,談談如何改進趙老師的工作。
6.光明學校本是一所薄弱學校,學生無心上學,違法犯罪活動時有發生,學業成績一直比較差。1994年,李校長到學校任職,決心改變這種狀況,在調查研究基礎上設計出了以美育為突破口帶動學校發展的改革方案。學校的具體做法是,在上好音樂、美術課的基礎上,要求每位學生都要參加課外藝術社團或興趣小組的活動,成立了學校鼓樂隊、合唱團、書法學社、美術社、工藝小組等各種藝術團體,定期開辦藝術教育講座,舉辦校園藝術節,及時展覽和匯演藝術社團的創作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學校藝術教育活動搞得熱火朝天,學生們樂此不疲,而且,學校整個面貌也發生了變化,違法犯罪現象不再發生,學業成績明顯提高,學生的精神面貌大為改觀。�
問題:(1)請運用美育功能原理分析光明學校的改革措施;
(2)如果你是學校領導,下一步准備怎麼做?
案例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種各樣的新生事物,腦子里千奇百怪的東西很多。有時候,他們會在課堂上或課後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你在課堂上講太陽和月亮,有的孩子便會問:「老師,太陽為什麼白天出來?月亮為什麼晚上才出來?」對這樣的問題還能勉強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課後向我提的問題,真的讓我難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會冷不丁地問你:「老師,什麼叫『酷斃了』?」「老師,怎樣才能當上還珠格格?」我一時啞然。有時我想,或許我真的是年紀大了,不再適合當小學老師了。問題:面對這位老師的困惑,你認為問題出在哪兒?請作教師素質現代化的要求來回答
答:這位教師的困惑,主要在於他對當今時代社會的新生事物,新鮮詞的不理解,換句話說是教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教師素質的現代化。因為教育中的任何活動都要靠教師進行,教育的目標的實現,效果如何都取決於教師。
教師素質的現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職業道德素質的現代化,能力素質的現代化。總之,教師素質的現代化是現代社會對現代人的總體要求在教師職業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2:
成都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規范基礎教育辦學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近免試入學,任何公辦、民辦和各類進行辦學體制改革的小學、初中不得以考試的方式擇優選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學階段各類學科競賽(如小學數學奧賽等)成績作為錄取新生的依據。」
問題:你對成都市教育局的規定有什麼看法?請從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出發對奧賽進行評價。
答:我認為成都市教育局的規定除了進一步規范基礎教育的辦學,避免教育偏離它的軌道,成了變相教育。這個規定也促進了全面發展教育目的的實現。實施全面發展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發展教育由德、智、體、美、勞動技術教育等五育組成。在新技術革命的挑戰面前,注重智力發展是當代世界各國教育的共同趨向。奧賽正是發展學生的智力,用知識的精華去武裝學生,迎合教育的趨向。但許多人卻一味地為了奧賽。只注重去發展學生的智育,而忽視其它四育的發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廢。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只知競賽,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案例3:
讀者者薛女士反映,轉學還不到一學期的10歲兒子小雷(化名)跟過去比好像換了個人。以往由於喜歡做小動作,小雷沒少挨老師的罵,結果看到老師就害怕,不得不轉學。到新學校後不久,小雷在上課時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動作,被老師發現了。新老師什麼也沒說,只是微笑著輕輕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繼續上課了。以後,每次新老師走過小雷身邊,如果小雷沒做小動作,老師就會對他微笑並點頭表示贊許。很快,小雷改掉了壞習慣,還愛上了學習,自信心大增。
問題:請從該案例分析,對待有問題的學生新老師的教育機智。請從小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發展特點來分析。
答:小學生身高體重處於兩次增長高峰期之間,是相對穩定發展時期。他們的有意注意已開始發展,但無意注意仍占優勢,他們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小學生的情感不穩定性以及不善於控制的特點也很突出,特別是小學低年級還是依據他人的要求評價自己。這些都是小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的發展特點。
上面這位新老師正是正確認識到了這點,並機智地運用這個特點來引導小雷,既糾正了他,又不傷害他的自尊心,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情感,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更為重要和緊迫。
案例4:
19世紀末,美國西部有個壞孩子,他把石頭扔向鄰居的窗戶,把死兔裝進桶里放到學校的火爐里燒烤,弄得到處臭氣熏天。9歲那年,他父親娶了繼母,父親對繼母說:「你要注意著孩子,他在我們這里最壞,讓我防不勝防,關痛死了。」繼母好奇地走進孩子,對孩子進行了全面了解後,對丈夫說:「你錯了,親愛的,他不是最壞的孩子,而是最聰明的孩子,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發揮他聰明才智的地方罷了。」繼母很欣賞這個孩子,在她的正確引導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後來成為美國著名的企業家和思想家,他說是戴爾�6�1卡耐基。
問題:你怎樣理解「壞孩子」「差學生」?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什麼啟發?
答:所謂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達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體全面發展水平較差或發展不平衡的學生。學生都是可教育的,沒有哪個學生天生就是不想學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學生的老師,決沒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對待他們,尊重、理解、信任他們,使他們主動接受教育。2、一分為二地看待他們,找出教育的切入點。3、給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愛,轉變差等生並不難,使他們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5
當代有一位教育專家兼作家這樣嘆息中國的教育:「要想使中國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好前程,現在中國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幫助學校把他們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護好自己孩子的天賦別再受學校的侵害吧!」
問題:這段話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請你從教育的根本目的出發對中國當前的教育進行反思。
答:這段話指出了當前中國教育的弊端,當前中國教育趨向於分數教育(即應試教育),都是以分數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學生已經變成讀書機器,而失去了本身擁用的天賦,沒有自我了。
實施全面發展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發展教育由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等部分組成要能迎接新世紀的挑戰,中國教育已經開始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6:
2004年《中國教師》雜志對兒童的生存狀態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833名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學生中,有4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童年不快樂。主要表現是:受考試折磨、沒有自由、壓抑、緊張、忙碌。期中考試時學生認為童年不快樂的主要原因。學生的年齡越高越覺得自己的童年不快樂。
一位每逢考試就會犯「間歇性精神錯亂「的學生,高考後卻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了。後來是他給中學班主任的信揭了謎。原來,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試排名和在排名中總位居30多名時所遭受到的同學鄙夷目光、父母的數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設計了騙局,瞞過老師、同學和父母。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學校允許他僅把考卷作為作業來完成,也不參加成績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績,轉而開始擔心他會因學習而熬壞身體。父母丟掉了過重的幻想和期望後,生活也開始變得輕松。自己也沒有了來自家庭和排名的壓力,心情變得舒展、學習也感到了輕松,學習效果也變得更好。
問題:從調查數據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答:從調查數據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們的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就是以發展人的單方面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動或以幫助學生通過學生選拔考試為根本目的。這就是所謂的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因其把單純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作為學校的唯一追求而成為片面教育。而且是學生各方面素質發展的最大絆腳石。
案例7:
對學生來說,由於知識基礎的差異和個性品質的不同,對課程也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比如,新課程提倡的研究性學習,就有很多學生不知所措。一個班少則有四五十人,多則六七十人,要進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難度很大。椐上課教師分析,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有哪些主動性強的學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學生是跟著走或跟不上。在眾多的課堂實踐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只能做旁觀者。這種善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兩極分化。
問題:對於新課程改革者遇到這個問題,你認為應該如何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採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學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對於新課程改革遇到這個問題,應該重視智力開發與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中,重視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還應重視個別差異。加強個別指導,每個學生已有的經驗及其天資、稟賦、興趣、性格等心理品質差別很大,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案例8:
課堂上有位學生指出老師對某個問題的解釋有錯誤,老師當時就惱怒起來:「某某同學,算你厲害,老師不如你,以後老師的課就由你來上好了!」全班同學隨老師一起嘲笑這位學生,該生從此在課堂步能發現問題,不能主動回答問題了。
問題:請你從該實例,評價該老師的做法有哪些不當之處,這種行為違反了哪條教學原則?
答:該老師對待提出質疑的學生,一棒喝退,嚴重挫傷了該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這種行為違反了「教師主導與學生自覺性相結合」的原則,特別是違反了「創造民主的教學環境」。民主的教學環境,能使學生的思維經常處於積極的活動之中,主動地探索新知,能使學生的聰明才智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從而使啟發的效果處於最佳狀態。
案例9:
從2001年秋季開始,江西省的小學生們告別沿襲了一貫的百分制,實行新型的成績考核評價機制——「等級+特長+評語」。
目前,山東濰坊市小學已經取消各種形式的統考,廢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評語+特長+等級」的新的評價標准,嚴禁以升學率作為考核、評價學校、教師荼的唯一標准
問題:你對江西和山東濰坊市所開展的教育評價改革持什麼態度?
答:江西和山東濰坊市所開展的教育評價改革是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需求,廢除百分制,使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用「等級+特長+評語」,因材而評價,面向全體學生,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10:
初二的時候,我(台灣作家三毛)數學總是考不好。有一次,我發現數學老師每次出考試題都是把課本裡面的習題選幾題叫我們做。當我發現這個秘密時,就每天把數學題目背下來。由於我記憶力很好,那陣子我一連考了六個100分。數學老師開始懷疑我了,這個數學一向差勁的小孩功課怎麼會突然好了起來呢?一天,她把我叫到辦公室,丟了一張試卷給我,並且說:「陳平,這十分鍾里,你把這些習題演算出來。」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題,整個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鍾後,對老師說不會做。下一節課開始時,她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最喜歡吃鴨蛋,今天老師想請她吃兩個。「然後,她叫我上講台,拿起筆蘸進墨汁,在我眼睛周圍畫了兩個大黑圈。她邊畫邊笑著對我說:」不要怕,一點也不痛不癢,只是晾晾而已。「畫完後,她又厲聲對我說:」轉過身去讓全班同學看一看!「當時,我還是一個不知道怎樣保護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轉過身去,全班同學鬨堂大笑起來。第二天早上,我悲傷地上學去,兩只腳像灌了鉛似的邁不動,走到教室門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覺。從此,我離開了學校,把自己封閉在家裡。
問題:請運用德育教育的原則對該教師的行為進行批判。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師,你會怎樣幫助三毛?
答:有效地進行德育,不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點,客觀上也需要依據一定的原則來解決和處理好各種各樣的關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卓有成效進行德育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數學老師發現了三毛的錯誤,沒有進行個別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學的面前用極端的手段打擊學生,沒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導,使學生喪失了信心,從此害怕上學,造成嚴重的負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師,我會對學生曉之以理,導之以行,以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讓德育發揮到最大效果。
案例11
開學不久,陳老師發現楊朗同學有許多毛病。陳老師心想,像楊朗這樣的同學缺少的不是批評而是肯定和鼓勵,一次,陳老師找他談話說:「你有缺點,但你也有不少優點,可能你自己還沒有發現。這樣吧,我限你在兩天內找到自己的一些長處,不然我可要批評你了。」第三天,楊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陳老師,滿臉通紅地說:「我心腸好,力氣大,畢業後想當兵。」陳老師聽了說:「這就是了不起的長處。心腸好,樂於助人,到哪裡都需要這種人。你力氣大,想當兵,保家衛國,是很光榮的事,你的理想很實在。不過當兵同樣需要科學文化知識,需要有真才實學。」聽了老師的話,楊朗高興極了,臉上露出了微笑。 問題:分析案例中陳老師在教育過程中主要運用了哪些德育原則和方法?
答:陳老師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樹立了學生的信心,挽救了一個後進生。從德育方面來看,陳老師在教育過程中主要運用了知行統一原則,正面教育,疏通原則,並在運用中「活化」了原則,以及運用了自我修養法,品德評價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12
一位家長在星期一發現兒子上學時磨磨蹭蹭,遂追問是怎麼回事,孩子猶豫了半天才道出實情。原來在上個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師召開全班同學會議,用無記名的方式評選3名「壞學生」,因有兩名同學在最近違反了學校紀律,無可爭議地成了「壞學生」;而經過一番評選,第三頂「壞學生」的帽子便落在兒子頭上。這個9歲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學選出了18條「罪狀」。當天下午初二年級組長召集評選出來的「壞學生」開會,對這三個孩子進行批評和警告,要求他們寫一份檢查,將自己乾的壞事都寫出來,讓家長簽字,星期一交到年級組長手中。
該家長當著孩子的面,沒有表示什麼,簽了字便打發孩子去上學。隨後,她打通班主任的電話,詢問到底是怎麼回事,班主任說:「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壞的孩子,這是同學們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來的。」當她質疑這種方法挫傷腦筋孩子的自尊心時,老師卻回答:「自尊心時自己樹立的,不是別人給的」,並說他們不認為有什麼不對,其目的也是為了孩子好。
自從這個9歲的孩子被評選為「壞學生」後,情緒一直非常低落,總是想方設法找借口逃學。
問題:請用相關的德育教育原則對該班主任的做法進行批判。
答:該班主任用無記名方式評選了3名「壞學生」,其用意是想以其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引以為戒,想用此對學生進行教育,但這種做法違反了德育原則中「以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致使消極因素增長。
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教育中因勢利導,長善救失,運用名種形式,不斷強化和發揚學生自身積極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後的一面。
案例13
開學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鄒老師走進初二(5)班教室,發現黑板上寫著「你也下課吧」五個大字。原來,該班已連續換了兩任班主任,原因是該班學生無論是學習、辦及衛生以及日常行為規范等方面的表現都極差,前兩任班主任就因為在班主任積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當班主任的資格。
問題:如果你是鄒老師,你該怎麼辦?
答:我會在知行統一原則和以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的指導下,運用陶冶教育法。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能言傳、言教,還要善於身教、情教。這種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為舉止,對學生深切期望和真誠的愛,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來接觸、感化學生。這種感化由學生對教師的注目而產生。
案例14 著名哲學家黑格爾當年從神學院畢業的時候,他的老師給她寫過一則評語:「黑格爾,健康狀態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辭令,沉默寡言。天賦高,判斷力健全,記憶力強。文字通順,作風正派,有時不太用功,神學有成績,雖然嘗試講道不無熱情,便看來不是一個優秀的偉道士。語言知識豐富,哲學上十分努力。
問題:黑格爾老師的評語有什麼特點?你認為怎樣給學生寫評語?
答:我覺得黑格爾的老師的評語,以比較藝術的方式,讓孩子和家長知道缺點與不足的地方,這樣有利於孩子的進步,這評語從平靜的語氣,應力求寫出「這個人」來,遵循以下三個原則:1、寫給學生看出。2、寫出「這個人」。3、寫「這個人」的「新起點」應運用發展的眼光,通過鼓勵的方式讓學生交流,對學生的發展和取得成績表示認同。使學生形成健康的目的,自我認識,更好地把握自己未來的發展,更體現一定「教育性」。
Ⅳ 語文老師的優秀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我整理的語文老師的優秀教學反思(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著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教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十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我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樣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一樣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說其實不能說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說這說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裡算哪裡,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麼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系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著聽著,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我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謹碼心裡,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著期待,期望我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我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說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祥悶哪幾篇自認為美文的文章,而對自我喜歡的文章說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我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說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我認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必須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為什麼不能夠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說,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後,還真想不出來上後面三個課文的理由。有人說讓他們閱讀,看書罩租,其實在小學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很多閱讀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接下來,不神聊,不瞎扯還能玩什麼呢?
語文一節課能到達多少教學目標?異常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沖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經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能夠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本事,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里不斷的滲透,而後才能到達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可是四十分鍾,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麼?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後,其餘的時間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齊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群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著講著,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間卻到了……我認為這才算語文課。
每到期末,枯燥無味的復習課往往令教師頭痛,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復習資料簡單重復,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復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進取性;三是天天作題,學生機械麻木。如何上好復習課,就成了語文教師關注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我的設計理念是:
1、復習教學要給予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發展的天空,讓他們願學、會學、樂學,從中真正體味到沒有考試壓力下的復習樂趣。
2、復習教學在發展語文本事的同時,也要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讓學生徹底從考試的束縛中擺脫出來,品嘗到創造的樂趣,成功的樂趣。
3、復習教學要聯系實際,走向生活,要致力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4、復習要著眼於各類知識的整體性,使之系統化、綜合化。
5、復習要有針對性,抓住考點。
擬公益廣告是近幾年新出現的一個考點,資料不多,考分所佔的比重不大,但學生得滿分的不是很多。原因在於學生平時所練不多,對寫作技巧掌握甚少,細節部分處理不到位,更有甚者,少部分學生弄不清「公益廣告」的概念。
我設計這節課,解決的重點有三:一是廣告知識,二是什麼是公益廣告,三是創作技巧。而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公益廣告的創作技巧,以便學生在高考中多拿分。
過去的這一節課,留給我的思考是永久的。我認為,復習課也能夠進行探究性學習,復習課也能夠生活化教學,語文復習的領域無邊無際。
短文《穿紅裙子的語文老師》里講的那位女老師採用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帶到課本以外的精彩世界,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最終改變了學生厭學、逃學的不良現象,深受孩子和家長們的歡迎。
然而,有一位筆名叫牧原的大學教授,即《赤尾狐》的作者對我們的想法很不以為然。他給我們的評論非常尖銳:「老實說,我找了半天才看到了《穿紅裙子的語文老師》原文,讀後,心情不暢,原因在於文章里透射出的你所謂的素質教育,讓我更感恐懼。素質教育絕對不是二胡、口琴、笛子、小碗小盆等『樂器』的『交響曲』在校園小戲台上演,而是學了語文,學生提高了語文能力(聽、說、讀、寫)。而二胡、口琴、笛子、小碗小盆等『樂器』的『交響曲』在校園小戲台上演是音樂啊!現在,許多校長就這樣理解素質教育,而根本看不到老師上課講什麼。」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這位大學老師的觀點。但是,我們非常願意與這位大學老師商榷:「紅裙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語文老師?
在「父母拚命掏錢;孩子玩命『上班』(各種興趣班)」的大都市中小學里,還有誰會頭腦發熱拿「小碗小盆等『樂器』的『交響曲』在校園小戲台上演節目」呢??要知道《穿紅裙子的語文老師》原文所說的是偏遠的相當落後的山村小學里的語文老師啊。至今依然有不少語文老師甚至主管領導很錯誤地認為,我們語文教師的天職就是把語文課本里的課文循規蹈矩地一篇接一篇給學生講完,語文課本必須講,而且,課本沒有的內容不能講。最後也就是拿著「參考答案」跟學生講解考題以應付考試。在這樣的應試教育大背景下,我們應該肯定,「紅裙子」是一位的非常優秀的語文老師。
農村教育一直都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也急需人們支持的大事業。如今,在廣大農村中小學依然沒有藝術專業的老師,就算個別有,他們也會被安排去教「主科」——學生要考試的科目。特別是在山村小學,很多老師是「包班」甚至是「包校」教學,也就是一個老師把一個班幾十個學生的所有課程包攬了。如果大家深入農村,深入了解農村的教育就不會對「紅裙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語文老師產生任何懷疑。
這位大學老師還說,素質教育絕對不是二胡、口琴、笛子、小碗小盆等『樂器』的『交響曲』在校園小戲台上演,而是學了語文,學生提高了語文能力(聽、說、讀、寫)。我們並不完全反對這樣的觀點,只是,我們認為,「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愛語文,讓學生懂語文,讓學生用語文。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提高。在課外,「紅裙子」有時把學生帶到村子中間的清水河裡,找小魚咬腳趾的感覺;有時把學生領到鬱郁蔥蔥的牛頭山上,看哪兒像牛頭,哪兒像牛角;在語文課堂里,「紅裙子」有時把學生打扮成課文中的大灰狼、小白兔、丑小鴨,在講台上模仿課文內容大喊大叫,有哭有笑……學生跟著她進入了情境。一會兒是沒有撈到月亮的水淋淋的小猴子站在講台上,一會兒又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可憐巴巴地向大家訴說著什麼——「紅裙子」所做的這一切難道錯了嗎?為什麼這位大學老師卻說「根本看不到老師上課在講什麼」呢??難道整天拿著一份「參考答案」給學生講課,讓學生得到一點點可憐的分數,那才叫語文的素質教育嗎?
本來,我們也僅僅是在分析短文《穿紅裙子的語文老師》里的人物形象,也沒有過多地強調現實生活中的什麼應試教育與所謂的素質教育問題。我們一直認為,語文老師評定學生答卷正誤的標准應該回歸文本,換句話說,我們閱讀文章應該回歸文本,絕不可以想當然的憑個人的喜好去分析和判斷。同理,對「紅裙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語文老師的問題,我們也不應該離開特定的語言環境,即文章所指出的在農村,在落後的偏遠的山村的語文教育的特殊情形。中學生寫閱讀理解題目的答案是這樣,我們作為社會上的成年人更應該理智/明智啊。
「紅裙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語文老師呢?我們不得不再羅嗦一遍:從短文的字里行間大家完全可以看到:穿紅裙子的語文老師是一位年輕美麗、熱愛學生、教學有方,深得學生及家長歡迎的好老師。當然,「紅裙子」也是一位「與眾不同」,「充滿青春活力」,「和藹可親」,「善解人意」,「溫柔可愛」的好老師。此外,她還是一位「受上級領導器重和關心」的老師。同時,她更是一位「淡薄名利,熱愛農村教育和農村生活」的好老師!
作為一名實習教師,我擔任語文學科的教學,對於語文學科我也一直有著自己的看法,語文實習老師教學反思。語文時候一門龐雜的學科,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識,同時也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備課、授課我更感到如此。
在實習中,看著同學們學習語文也讓我想起了自己高中的語文課。以前學習語文只覺得很簡單,只要把老師所講的內容死記硬背下來就能有個不錯的成績,而我的語文老師更是講得細致無比,所以在課上根本不曾注意聽講只顧得拚命記筆記,課下再「死記硬背」下來也總算能有一個不錯的成績。一直到自己成為了一名語文老師後才知道,語文這門學科並不是只靠死記硬背就能學好的,其實語文尤其要求理解,只有在課上認真聽講,課下做好老師布置的任務,才能做到全面理解。學好語文不能以分數作為衡量而是要看真正理解掌握了多少知識。那麼如何讓學生完全理解所講授的內容就成為教師的主要任務。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實習我認為要讓學生學好語文,教師所要做到的有兩點:首先,將知識點講授全面,一定不能隨意馬虎,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備全面;其次,將知識點講解明白,讓學生徹底明白所講內容,攻可重點、難點。通過反思,我發現自己就這兩點來說我還存在許多不足。首先,在備課時自己雖然能將知識點准備充分,沒有缺漏,可是在講解的過程中卻總是會出現缺漏的現象,有些知識點雖然已經准備但也會忘了向同學們強調。究其原因,我認為還是在備課的環節出現了問題,自己雖然在備課本上記得很詳細卻不能將備課本上的東西記到腦子里從而導致出現缺漏。其次,就是將知識點講解清楚,有些知識比較復雜,抽象,學生在學習時不易接受、理解,所以就更需要教師的詳細講解,那麼如何將這種復雜的內容用簡單、生動的方式教給學生是教師所必備的技能,而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更是我在實習中一直探索的。
通過這次的反思,讓我明白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更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想在以後的授課中不僅要注重將知識點講解全面清除,更要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小語教材(蘇教版)第二冊第7課《騎牛比賽》是一篇記敘文,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要讓學生懂得高超的技術是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得來的,只有不怕吃苦,經得起摔打,才能學到真本領。
這篇課文寓意深刻,首先要理解騎手的「技藝高超」,再通過騎手的話「小姑娘,你不知道,我曾經從牛背上摔下來上千次!」來理解高超的技藝必須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得來。但一堂課下來,我發現學生理解得不夠透徹,參與面不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通過反思我的教學過程,我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教法傳統,沒有創新。
在課文的學習中,我還是採用了傳統的串講法,對重點段落,進行逐句講解,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意思。教法比較陳舊,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沒有得到發展。因此學生的發言不夠積極,參與面不廣。
二、教師講得多,沒有培養學生從朗讀中感悟的能力。
對於幾個重點詞語「特別」、「興致勃勃」、「技藝高超」的理解,我反復提問學生,這些詞語是什麼意思?可啟發來啟發去,還有很多學生不能真正理解。這樣,老師教得費力,學生學得也吃力。過後我想:一年級的學生的閱歷其實比較少,不通過反復朗讀課文中有關句子來讓學生感悟詞語意思,而是讓他們在老師的提問中理解詞語的意思,確實是為難了他們。這樣生硬地教學,自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反思過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加強朗讀訓練,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2、 備課要精,課堂上更要做到少講、精講,發揮教師的引導、點撥作用,使學生得到更多發展能力的機會。
3、 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滲透課改中「嘗試創新,合作探究」的理念,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教學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何才能讓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鍾里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習的能力,這是一個教師永遠的課題。做為一名教師,應該不斷地從自己的教學中進行總結、反思,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地教學水平,讓教學中的遺憾不再發生。
因為當前的假書非常多,讀完這篇文章,我就想辦法查找一下,所以到網上反復閱讀了有關信息,最終得出答案,有這么回事,大概發生的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有了這個准備後,我用再次讀了這篇文章。對於這篇文章,我讀到了什麼?
一是我讀到了大人應該向孩子學習。這也是這篇文章直接告訴我們的,也是我們一眼能夠看到的。筆者與孩子也接觸多年了,其實像這樣的事,在我們的身邊時有發生,但因為我們老師不怎麼注意,不用筆記下這個美好時刻,有著類似的感受,也就隨時的推移而消失了,向孩子學習的事也沒有成為成人的一項自我任務。
二是我讀出了大人對孩子缺少一種尊重,也太把自己當作大人了。蕭伯納代表著成人,代表著名人,往往成人、名人是非常在乎自己的,雖然也喜歡孩子與孩子一起玩耍,但真正的尊重是缺少的。我們老師其實對待孩子多也如此。
三是那位小姑娘回蕭伯納的那句話就是童言,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最有創造力的,孩子是無畏的……我進而想這位小姑娘回到家中會怎麼向她媽媽說今天的事?她會直接把她的回話告訴其媽媽嗎?如果直接告訴媽媽,媽媽會作出什麼反映呢?我想大多數的母親肯定會批評孩子不懂禮貌,名人效應不是今天的產物,追星不是今天的產物,愛名人名星不只是屬於年輕人,青年老年群體中大有人在,所以其母親自然會把其上升到道德上來對待孩子。因為絕大多數家庭的教育要注意這一些。因此,想到這兒,我個人認為,這位小姑娘回到家中,也會主動地說今天她和大作家蕭伯納在一起玩。
四是蕭伯納的感悟給我許多啟發。蕭伯納從這件事上收獲到「一個人不論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誇。對任何人,都應該平行相待,永遠謙虛。這就是那位小姑娘給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師。」也許編者的意圖也就是把這句話傳給孩子,讓孩子明白「平等相待,永遠謙虛」是多麼的重要!但思來想去,感覺這篇文章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別忘記大家都是「人」。也就是說,我們向孩子學習什麼?——孩子其實也是人!想到這里,感覺到這一課好像對小孩子學習意義不大,好像是對我們成人進行道德教育。
到底怎麼引領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把起點定位在哪兒?我覺得我們老師不要掩蓋自己應該接受這篇文章的教育,也就是直接告訴孩子這篇文章對老師非常有用,自己應該向學習。這給予學生的一種暗示,即你們長大後,也要重新學習這一課,這樣孩子就能夠順理成章地理解課文,明白「不論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誇。對任何人,都應該平行相待,永遠謙虛。」
大教育家陶行知有首詩叫《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說小孩小,其實小孩並不小,你若再說小孩小,要比小孩還要小),他創辦「小先生制」在中國教育史上非常有影響。其實孩子也是師,因為孩子的天真,本身就是師之最美的地方。孩子其實也是人!孩子其實也是師!
這篇文章是作為綜合性學習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原本並不太喜歡這篇文章,一則覺得它是篇略讀課文,不怎麼上心,二則覺得文字比較平淡,沒有什麼典型的語言材料可以咀嚼。
後來讀著讀著,發現文字雖顯平淡,但感情卻不平淡。作者對懷特森先生前後甚至有著截然相反的評價和感情,這一切皆因懷特森先生用極為不尋常的設計帶給了我們嶄新的懷疑主義。「水嘗無華,相盪既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靈光。」何不就從情感沖突入手構築對話來學習這篇文章呢?這是我最初的設想。
於是,我在這堂課上就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沖突,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板塊:欲揚先抑感受「氣憤」和峰迴路轉深感「佩服」。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台,讀找體會重點詞句,轉換句式,拓展寫話,接受和建立新的價值觀。學生的感情變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課文的重點詞句中自然發生的。這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在三維目標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學內容又是教學結構,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可以融入情感這一磁場中的有知識,有能力,有過程、有方法、當然更有態度和價值觀。
此外在第二版塊的學習中,力圖想帶領孩子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從一堂課到每一堂課,從他的課堂到別的課堂,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帶給學生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尤其是最後的拓展訓練,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載體,事實上也是學生們對懷疑主義這一價值觀是否真實有效建立的一個檢驗和展示。從這個意義上說,拓的是課文的意蘊,展的是課文的內涵。至此,感覺對這篇課文的理解漸漸清晰起來。
於是,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我對課文的理解也跟作者看待懷特森先生一樣經歷了一個感情轉變。這給我一個啟示,當你深深地沉浸在課文的文字中,你總能發現它的可讀之處,可教之處,可掘之處。這是研究這一課給我的最大收獲。
到現在,我已經有了再上這一課的盼望!
這是一節一年級的語文課,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把重點放在識字和朗讀上。識字,先由學生自主認字,自己想辦法記字,再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讓學生有學習主人的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朗讀,多種方法練讀,以讀帶講,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領悟,感受到小燕子的進步,學習通過仔細觀察去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整個設計重視語言的實際運用,由扶到放,讓學生模仿課文進行語言遷移運用,從而完成了由書本語言到自我語言的讀書內化的過程。這節課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好引導者,我在教學時,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過程,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想學的願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當老師,以師生角色的互換來激發學習的興趣,培植信心,鼓勵學生自主閱讀,相互評議,逐步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感受能力,從而讓語文教學成為師生,生生平等對話的過程。
二、語文學習不僅要理解,還要會運用。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模仿課文進行口語訓練,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構建語言模式。
三、學寫生字時,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究,不僅動口動手,更動腦,才能真正做到「字字入心」。
四、以讀為主,通過自由讀,同桌合作讀,指名讀,范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在讀中熟悉課文,理解課文,在讀中領悟,培養學生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習慣。
五、在語言積累的過程我不僅注重在課內積累,還鼓勵在課外積累,只有這樣才能全方位地積淀語感經驗。語文教學中,口語訓練尤為重要。我又換上另外兩種蔬菜,說說燕子媽媽好小燕子會怎麼問,怎麼說,這樣我就創設了一個語言遷移運用的機會,不但讓學生產生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的語言,完成了讀書內化的重要過程。
六、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的,課內外相結合的,教學中我通過實踐活動,能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擴大知識面,學生的各種能力會不斷的提高。
七、在教學時,有時我對學生的追問還不夠,有時我說話還不夠准確,以後我會繼續努力改正。
Ⅳ 教學生識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區別
一、 做一個情感型的教師:教師對學生懷有真誠的感情,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自覺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教育過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過程哪粗,是師生「心理交流」的過程。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會引起學生感情上大遲的共鳴。反之,在師生「心理需要相抵忤,心理交流多梗阻」的情況下實施教育,會引起學生在接受上的對抗性。教師的真情投入往往是很重要的教育力量。上課時充滿感情色彩的語調,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得牢牢的;教育學生時設身處地的關心,能夠讓學生心存感激;在學生犯嚴重錯誤的時候,一番義正詞嚴語重心長的話語會讓學生痛哭流涕;與學生親近時的童心未泯或者真情流露,則更能夠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這種真情也有可能是刻意為之的,但是一定得是真實的,而不是虛偽的,造作的。二、做一個科學型的教師:轉變管理者的角色位置,要李仿鎮允許學生犯錯誤,「我允許自己的學生第100次犯錯誤,我也有101次面對學生犯錯誤的耐心」科學,就是要研究不同年齡的學生特點,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建立「平等的、團結的、民主的、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包容學生的優點、成績,寬容學生的缺點、不足,用賞識、信任的目光,真誠地告訴學生——「我相信,你能行! 三、做一個藝術型的教師: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所謂藝術,就是可以醉人而不知,育人而不覺。猶如細細的春雨,柔柔的春風,不知不覺滋潤學生的心田。
Ⅵ 語文期末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期末教學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讓他們在書的海洋里暢想自己的未來,創造出屬於他們的夢想。
現實告訴我,語文教學尤其到了高三,應該這樣做。要有條不紊地重點突出地梳理必修5冊教材的基本篇目和各個知識點,要研究考試說明和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卷,然後逐一對照、條分縷析,以便把握各種題型的命題特點、規律和走向以及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領,最重要的是要在浩如煙海的各種復習訓練題中尋章摘句,精心挑選。我一直試圖找尋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體系,能實現訓練次數減少與獲取效益提高,以運用於高三語文教學實踐。通過長期執著探索,我感到高三語文教學的靈魂在於「管理」二字。對於「管理」,不可望文生義,不可簡化為「管」,更不可幼稚地認定為「管教」。教學管理的生命是「導」,是「指」,是引導學生的精力的投放,時間的安排;是對學生方法的啟發,主體慾望的催生和學習激情的激活。如何從根本上提高高三學生語文的實戰能力和競技水平?如何讓學生卓有成效地進行語文學習和復習?我有自以為獨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負永遠是失敗之舉
高三,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非常時期。在高三,人們覺得進行大劑量高難度的訓練名正言順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學,一舉多得:可以檢查水平,可以看出問題,可以推進復習,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樂不為?教師的意圖很好,出發點不錯,似乎就無可非議,無庸臵疑了,但這種步入誤區的做法,這種給師生加負的舉措,因此不可能獲得預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遠得不償失的失敗之舉。事實告訴我們:首先,語文學習成績與考試頻率、難度之間不存在正相關關系,而且無「質」的保障的「量」的疊加,並不能導致「質」的飛躍;據此可見,當前高三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端在於教師將教學的重心誤投於頻繁的無休止的也將是無益的考查考試上了。其次,師生在頻繁的考查考試中,只得窮於應付,疲於奔命。我以為教師的教學應該而且必須遵循學生心理需要的原則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獲得成績,主動學習;要達到這一目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降低考試難度,降低考試頻率;二是加強管理,積極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由此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二、讓高三學生擁有成就感
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缺乏成就感,與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教師對學生的導向、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慾望、條件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現在,已經到了思考以下問題並作出抉擇的時候了:①為什麼語文知識和考點都比較少,但學生還學不出色,教師還教得不滿意?②師生最需要的結果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在追求結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霧中?③高考語文題總體難度不高,而我們的學生為什麼總是做得不盡如人意?我們需要的結果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將簡單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學生「雙基」確實太差;其實,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學習復習、消化吸收、補充整理鞏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錯覺。長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正確之舉是盡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而難度恰當的訓練同樣能讓人發現問題。在這樣的語文測試與訓練中。我們才有條件大膽地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激情、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於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解決,有助於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復習。
三、管理至上,指導為重
樹立管理至上,指導為重的基本策略;放棄盲目蠻乾式的加時間、加題量、加不必要的壓力;嘗試從管理追求效益,從指導收獲成就,從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消化去追求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和語文能力發展的效果。語文教學的三大禁忌卻正是高三教師採用最多並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大量講述;
②大量訓練;
③對學生大量的不斷地否定;
這種模式的特點相當突出,其內容組件之間的因果關系顯而易見。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體現為主賓倒臵,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於居高臨下,而且這種做法也正符合孫子所謂之「攻城」的戰術特徵;
①「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
②曠日持久,「久則鈍兵挫銳」,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須知,講述和訓練是兩柄「雙刃劍」;
③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因此,孫子特別指出「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我以為,高三語文教師要做的工作有兩件;
①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基本條件;
②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指導、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應精於講述,即對知識不是進行面面俱到的簡單「回鍋」,而是富有針正確之舉在於盡快降低考查或訓練的頻率,使師生均有反思過去、修正現實、規劃未來的時間地帶,使教師擁有指導學生的機會,使學生擁有知識儲備的條件。把時間交給學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師手上進行無價值的、不厭其煩的考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養」,談何「用」?沒有儲備,怎能應戰?這不是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嗎?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所謂反思,實際上就是行為主體對自身對實踐活動過程及相關的主體性認識的再認識,就教育工作而言,是對本人的教育實踐活動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在教學中經常反思是必要的。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進行復習,既讓學生吃的飽,又讓學生吃的了,的確是我所遇到的一個新課題我在教學中,除了與同組教師共同教研,精誠團結之外,還嘗試著從一下幾個方面著手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閱讀理解是中考的重頭戲,每年都占試卷分值的三成而學生的得分均分往往只有12分左右,這意味著提高閱讀水平對學生中考語文成績有著重要影響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光靠學生自己做練習,效果不會理想,根本出路還是在課堂課本只有將教材這個例子用好,才能事半功倍否則,只能徒勞無益。
古人攻堅,講求突破,攻其要沖,任你金城湯池只要一點突破,便土崩瓦解,如雪澆湯講析課文,在統觀全文的基礎上,尋求到牽一發動全身的突破口,便可化難為易,執一而馭萬,舉重若輕,引發學生興趣,從而迅速高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因此,要想優化教學流程,必須設計好主要問題主要問題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好壞主要問題設計好了,然後努力改善每個教學環節,使每個環節煥發異彩,吸引學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佳境界如語言的含蓄深刻之處,文本說出來的往往只是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沒說出來,即所謂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事實上它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要引導學生喚起有關表象,運用語境和自己的體驗品位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例如公輸中寫道:北方有侮臣者,願借自殺之。請獻十金。我的身上倒有不少鹼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嗎句中通過侮臣獻十金讓我們看到了墨子的機智,我在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品位揣摩等方式,透過現象看本質,悟出這幾句話潛台詞的弦外之音又如我的叔叔於勒中寫道:我怕傷胃,你只給孩子們買幾個好了,可別太多,吃多了生病的至於若瑟夫,他用不著吃這種東西,別把男孩子慣壞了克拉麗絲這話說得何等冠冕堂皇,真的是怕傷胃,怕慣壞孩子嗎?醉翁之意不在酒,原因是怕花錢通過引導,學生體會出言外之意,理解克拉麗絲的真正用意,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中,我提倡學生獨立思考,鼓勵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發表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如我在復習古代詩歌鑒賞的時候,將初中要求的李白的詩歌放在一起,用專題的形式講解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我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廣泛地閱讀李白的作品,深入了解李白的內心世界和詩文風格,組織學生分專題性地研究李白,如:李白與酒;李白與月亮;李白的情感世界等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探究內容進行整理,加上自己的心得,製作成多媒體,在班級中進行匯報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濃厚起來,這樣避免了學生機械的背誦,又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就是遵循著由實踐認識再實踐之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螺旋上升的規律的我們的教學也是如此,帶著一顆愛心進行教學實踐,及時記錄反思,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完成由實踐到認識的飛躍,把感性的體會上升到理論認識再去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這樣不斷地循環往復,才有可能把我們零散的教育之珠,穿成精美的教學之鏈。
本學期即將尾聲,現結合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雲:「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
二、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著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但隨之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那就是課堂上組織教學出現了相應的難度,往往是易放難收,遇此情況是讓其發展下去,還是把他們的熱情消滅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三、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
脫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的基本策略,以探究、實踐為核心,完全擯棄了老師的講解與分析,將學生推到了課堂主人的地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開發學生學習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多樣性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高效完成的學習任務,達成課堂課程目標。活動方式如探究活動、創新活動、實踐活動等。
一學期即將結束,回頭反觀自己的教學,有很多方面值得反思。
一、反思教學目標。
本學期,我認真學習鑽研《新課程標准》,深入了解學生實際,制訂出學期、單元及每課時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等,用目標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但在目標的細化上,沒有深入研究,過多的注重了內容,而對實現目標的途徑不夠深入。
二、反思教學內容。
首先是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本學期,我雖然承擔了大量的行政事務,但絕沒有放鬆對教學的鑽研,能夠做到課前認真研讀教材,對教材做個性化解讀,雖然教材已經教過幾遍,但我仍然不忘多讀教材,爭取深度鑽研教材。其次是對教學設計的反思,本學期,我自費訂閱了《中學生閱讀》、《中學語文教學教學通訊》等刊物,廣泛學習優秀教學案例,汲取優質教學素材,爭取使設計巧妙、貼近學生實際,提高教學實效。但是,由於行政事務繁雜,沒有過多時間鑽研教材,對有些篇目研讀的不夠深入,個性化解讀不夠,甚至有「照貓畫虎」照搬別人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學的針對性不強。
三、反思教學方法。
本學期,重新接手原班,發現學生已經與我有些「疏遠」,更多感受到學生基礎的薄弱,我盡量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用了啟發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促進學生提高思維能力,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對於基礎較差的班級,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依然是我要研究的課題。
四、反思學習習慣的培養。
由於多次更換老師,本班學生整體學習語文的習慣還沒有完全養成,表現在:
1、上課注意力不專注,約10名左右學生閑話多,不思考,聽講極不認真;
2、約三分之一學生完成作業不認真,要麼不完成,要麼照抄,學習效果差;
3、大部分學生自覺閱讀的習慣差。本學期,我想了很多辦法培養習慣,一是嚴格要求,對於上課不專心學生及時提醒、教育,利用早自習時間檢查聽寫、背誦等基礎知識;二是利用課堂教給學生聽講的方法,督促學生做筆記,完成必要練習;三是培養班幹部,利用學生互教、互查,提高檢查質量。但一學期下來,學習習慣較差的現實還沒有徹底扭轉。
五、反思教學效果。
通過一學期的「磨合」,本班學生的語文習慣有了一定的改進,學習效果比較明顯,期中考試人均88分左右。但距離期望還是有較大差距,總結原因主要有:一是本人承擔大量的行政事務,精力過多傾向於事務,相對分散了教學的精力,課外輔導,培優補差等方面做得不夠;二是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方面還得想更多的辦法,批評過多,無益解決問題,應該走進學生心靈,了解學生的想法,進而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三是要在檢查、輔導方面再精細些、深入些。
反思才能自省,反思察覺差距,反思促使進步。這是我反思的目的之所在。
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思想的學科,這門學科應用廣泛而又極具影響力。學好這門學科其實挺難。對於小學階段,聽說讀寫都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年級學生,我們要培養他們的各種好習慣,從基礎抓起。
拼音是重點,一年級孩子要藉助拼音來認識漢字。如果沒有正確的拼出拼音,那麼會影響孩子對漢字的識別。相較於拼出拼音來講,給生字注音似乎要更難一些。有的孩子能夠順勢拼讀出這個字的音,但要想寫出來,就會出現千奇百怪的錯誤。聲調是一個錯誤點,輕聲是一個錯誤點,相似字母是一個錯誤點,總之,有時他們寫出來的拼音真是五花八門,讓我們也匪夷所思。
同音字的區分,對於現在來講,他們認字程度沒有那麼強,有時會出現組詞上的錯誤。只要是同音,就能組出別的詞語。有時會把這個字安到另外一個詞上,這種情況教師加以強調並區分,但後期復習過程效果不佳,他們沒有深刻的記憶。
形近字的混淆。這學期學習同學的「同」字和問題的「問」字。這兩個字多數同學都分不清楚,聽寫起來錯誤連連。還有「有"和「又」這兩個字沒有什麼聯系啊,但他們還是能混淆著寫,這說明他們對這個字沒有建立起概念。需要今後在字形,字義上多下功夫。
除了寫字以外,這個階段還要重點練習讀。每天晚上孩子都要在家晚讀,無論多少,長短,都要嘗試著讀一讀,養成愛讀書的習慣,潛移默化地增強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Ⅶ 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
在教育理論筆試中,教學原則是教育學部分的一個,考查方式多為例子反選的形式。所以大家在復習備考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每一條原則對應的關鍵詞並且與例子匹配,提高做題正確率。
(一)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旅乎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在概念部分經常會考一些例子反選題。例題:小學語文老師告訴學生如何區別「買」和「賣」兩個字時說少了就「買」,多了就「賣」,學生很快記住了這兩個字。還有學生把干「燥」寫成了敗鎮明「躁」干,把「急躁」寫成了「急燥」,老師就教學生記住,「乾燥必防火」,「急躁必跺腳」,從此學生對這兩個字再不混淆了。題干中語文老師運用的教學原則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因為學生在學習生字的時候運用的就是生活中的實際經驗,而且學生能夠根據經驗形成對生字的深層理解。
理解理論聯系實際這條原則的關鍵有兩點:第一,在初學知識點時需要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幫助學生對知識形成深層理解;第二,學生在學會知識點後能夠進行察告運用。
此外這條教學原則還經常考一些古語或者俗語的例子單選題,例如:
(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2)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4)施用累能;
最後這條教學原則也會經常在案例分析題中出現,所以對於這條教學原則的實施要求也需要考生進行記憶,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貫徹要求如下:
(1)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 。
(2)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
(3)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
(4)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
(二)直觀性教學原則
教師應該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己有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地掌握知識。直觀教學可以分為三大種類: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三大類。直觀教學原則也是一個經常會出現例子反選題的知識點。例如:如果地理老師本節課的章節是「地球儀」的知識點,那這個時候地球儀則是一種實物直觀,如果老師在給學生講解雪的知識時,拋灑模擬雪花的紙片,屬於模象直觀。
理解直觀性教學原則的關鍵在於,通過實際的事物或者是模像又或者是語言,對事物的表象進行了認識,所以形成的是一種感性的知識。
此外直觀性教學原則被誇美紐斯稱為「金科玉律」。古今中外很多名人也論述過,例如:誇美紐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過事物本身來進行;荀子-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等。
這條教學原則也經常會出一些案例分析題,要求考生答出運用此原則的要求,所以貫徹要求也需要各位考生進行識記。貫徹要求如下:
(1)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2)直觀教具的演示要與語言講解結合起來;
(3)要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Ⅷ 小學教師教育感言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滲汪答我們有時會因某件事或某個人而產生新的想法,這時可以將其記錄在感言里,好好珍藏起來。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感言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師教育感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時,語文老師講解作品人物形象完全是無效的勞動。
學生閱讀文學作品時,就始終沒有為這一人物所感動,或者說這人物壓根兒就沒有進入過學生的心靈。因而,不管這人物高尚也好,卑劣也罷,老師或人們的評價對於學生來說,就會是非常遙遠。
所以,讓學生先學會感動應是語文老師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近日在學校的統一組織下,我們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保護法》、《教師法》等教育政策法規,我就此談一談學習的體會:
一、熱愛祖國,遵紀守法
作為一個教師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更要熱愛教育事業,愛學生,尊重學生,並施以正確的教育內容和方法。作為一個教師,知法是重要的權利義務,學法是重要的必修課程,守法是重要的師德內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護法是重要的基本職責。通過對法的學習,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認識,有力的指導了自己今後的實踐。
二、熱愛本職工作, 盡業樂教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工作的「園丁」,我想這是人們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偉大和無私。南宋哲學家朱熹說:「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敬業是一種美德,樂業是一種境界。對待本職工作,我們應常懷敬畏之心,專心、盡職、盡責,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盡心竭力、全身心地投入。我們要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三、熱愛學生,關心學生
學生處於身心發育的特殊階段,決定了其始終處於一種被撫養、被監護、被教育、被保護的地位。在工作中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保護人格尊嚴和自尊心,堅決與違反>的行為作斗爭。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熱愛學生,關愛在我們的培育下茁壯成長的小苗,使他們在快樂和幸福中成長!
四、刻苦鑽研,嚴謹治學
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還應具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學到老的進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鮮知識來充實自己,以適應時代發展需要。不管教師讀書難的理由有千萬條,但每個教師自己應該清楚,作為教師,必須要堅持學習,不斷進取。
通過教育法規的學習,進一步增強了法律意識,今後在工作中一定要貫徹執行教育法規,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理想的語文課一定與文化聯姻,有人稱之為要有深厚的文化積淀。
像小學生朗讀課文一樣來上語文課顯然要遭人唾棄,優秀的語文老師站在講台上說上幾句陵悔就營造了氣氛,就烘託了課堂環境,講解形散而神不散,而那「神」就是文化。它是課堂的靈魂,主宰了學生的情感和才智。
誰叫我們所說的和所用的是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漢語呢?
講解高考試題最省心也最痛苦。
最省心的是現在的市場經濟真是想人之所想,答案做得詳細而明確,不需你語文老師再化多少時間和腦筋,就可將答案販賣給學生。最痛苦的是此時已沒有濃濃的氣氛,沒有了心靈的溝通,像是商品買賣,像是完成任務,像是例行公事。
所以,高三的語文課總給不了人多少快樂。
語文的無限在哪裡?
常常因宇宙的無限而想到語文的無限,越想越覺得語文的無限其實不比宇宙的無限要遜色。一節課也許就是一個天體,運行方式雖像是十分有規律,其實卻是充滿變數,這種變數因學生或老師的不同而呈現出千變萬化,這種變化,有誰能預測?有誰能計算出它的類別和內容?
將語文進行到底?真是痴人說夢啊,我想。
最差的語文課也許是這樣的:
將課文中稍難懂的句子寫出知識性的答案,上課前將這些答案全部注在課文的縫隙,上課時就一一將這些答案一字不漏地兜售給學叢慧生。沒有引申發揮,沒有情感滲透,沒有吶喊爭論,沒有心靈溝通。
學生為什麼要這個答案?這個答案有什麼價值?這個答案是不是答案?這一些,上課者似乎就根本不思考了。
如果你問一名小學教師:「你快樂嗎?」回答是肯定的。但小學教師的快樂,更多的是「苦中作樂。」
可以說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他的工作時間決不是每周五天——40個小時。他的心裡時常會想著學生,為著學生。每天7點半,值班教師就要上崗,為孩子們進校做好安全防範。為了批改完學生當天的作業,甚至天黑了還捨不得離開辦公桌。我們的班主任老師有幾個不是時常想著班裡某個學生的作業今天有幾個錯誤沒有改對;某個學生上課遲到好幾次了得和家長聯系聯系;某個學生這幾天情緒不好得問問家長看怎麼解決一下;天氣熱了,得告訴學生帶些水來上學,不能總買冷飲……如此種種,有時學生的一件小事能讓老師想得都失眠了。第二天到校,昨天擔心的事處理完了,今天又有了新的故事。整日被煩瑣的事務所纏繞已經讓教師夠勞累的了。教學工作的各種壓力更是讓教師筋疲力盡。
首先社會對教育,對教師的要求在不斷的提高,諸如對教師知識水平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能力的提高……要達到不斷提升的教師標准,教師得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給自己充電,這就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事實上教師在工作時間里是擠不出多少空隙來學習的,常規性的教學工作已經安排的滿滿的;其次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教育方法的改進與他們對孩子發展的期望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還不能達到理想的結合狀態;學校對教師的考評也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教師工作的效益往往不是短期能顯現出來的,所以教師有時辛勤工作而得不到應有的認可,得不到應有的待遇,這些都是我們小學教師要承受的工作之苦。
盡管小學教師工作有苦,有委屈,但大多數教師卻能耐得住寂寞,執著地在這個崗位上默默無聞、兢兢業業地奮斗。因為我們有其他職業所不能享受的樂趣。
小學教師的心永遠年輕。雖然工作的操勞讓我們教師的臉上過早擁有了衰老的標志,但因為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們教師的心常常和孩子一樣單純、真誠、簡單。我們為自己從事了
教師的工作是清苦的。想想吧,教師一天的工作又怎能用八小時來衡量?從備課到上課到作業批改,從**常事務到班隊活動,從補習功課到家訪談心,哪一處不讓你流幾身汗水操幾分心,哪一天不讓你口乾舌燥筋疲力竭呢?然而,我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年輕的神采,笑著說,每天,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孩子,駕馭的是變化多端、生動活潑的課堂,孩子們一次精彩的發言,一段感情真摯的朗讀,一份娟美工整的作業,一篇充滿童趣的作文,都會使我怦然心動,樂從中來。
有人說,教師的生活,往往今天是昨天的重復,明天又是昨天的翻版,單調而平凡。而我說,不!在擔任班主任時所感受到的那份濃濃的師生情,就像一壇陳年老酒,越飲越能體味到那芬芳的酒香,餘味無窮。
班級就像一棵大樹,每個學生就是樹上的一片葉子,只有讓每一片葉子匯聚在一起,這棵大樹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
黃沙如海,找不到絕對相同的兩顆沙粒,教海無邊,也找不到適用與每一節課的途徑與方法。這就是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在孩子的心裡,老師是可傾訴心聲的朋友,是懂得欣賞自己的家人,是願意與自己分享快樂的夥伴。於是,教師與學生就不再只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他們將在平等與和諧中,在心靈與心靈的交融**同提升彼此的生命質量。
生活的清淡也是一種滿足,每個孩子的心口都有一把鎖,如果我有開啟這把鎖的鑰匙,我就打開了一個美麗的世界。我願意在城市的喧噪中守住一份寂寞鑽研教學,也願意在夜深人靜時借著一絲寧靜的燈光用心揣摩學生的心靈。
教師是山,學生是水。山光水色,相互映照。師生是一種緣分,也是一種真情。我知道成長的路途中沒有一步登天的魔氈,你的雙腳必須堅實地踏在土地上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我將在甘苦相伴中體味語文教師的價值,只有懂得付出才會擁有收獲,心中才會盪起幸福的漣漪。但願這樣的幸福不斷充盈著我的教育生活。新課程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表現,欣賞學生的想法,重視學生的問題,接納學生的意見,寬容學生的失誤,滿足學生的需要。
作為一名教師,只教學生讀書,而不教學生思維,書是無法教好的;作為一名學生,只會讀書,不會思維,書也是無法讀好的。
教師像蠟燭」作為一種教育精神,值得提倡;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卻不值得稱道。教師應該是火柴、打火機,主要職能不是自己燃燒,而是點燃學生的希望之火、智慧之火,激發學生的激情。
用學生考試的成績作為衡量語文老師優劣的唯一標準是最荒謬可笑的。
聰明的語文老師也許會這樣做:將教科書內容整理成條條的知識,再分解成各種題型,然後就將它們炮製給學生反復閱讀練習,這樣學生的考試成績就一定會令人滿意。但優秀的語文老師對此一定會不以為然,因為他總是相信,優秀語文老師的功夫全在課堂上,全在學生的心靈的感悟中,全在靈魂的打造里。
有時將一節課比喻成爬山,往往妙趣橫生,並有意想不到的課堂效果。
上課起始,相當於來到了山腳,於是說:同學們現在我們開始爬山吧,看誰爬得快。講解了一些內容之後,即鼓動道:同學們,我們已爬上了半山腰,此時看到了什麼?收獲怎樣啊?講完全部內容後,又豪氣十足地說:我們到山頂了,大家一覽眾山小,感覺怎樣?當然上課過程還可以結合具體問題插上些許俏皮話:這山不好爬吧,大家感到吃力吧?現在遇到了猛虎,我們怎麼辦?前面是絕壁,看誰能先上?現在風景這邊獨好,大家欣賞到了嗎?有誰不愛走山路,而想從棘荊中穿過?等等。
再比喻成吃飯、睡覺、寫文章、談戀愛等也當然有同樣效果。
教了大半輩子語文,真正留在腦海里的有印象的語文課卻很少很少,似乎什麼課也沒有上過。難道都留在了學生的記憶中?碰到昔日的學生時,他們就會如數家珍般說起我的某一節課某一句話甚至某一動作。是他們才讓我想起過去曾經上過的課,說過的.話,有過的動作。
也許我的語文教學的一半意義就在這里。
教師是一座橋,架設在童年與成年之間,學生從這座橋上路過,跨過人生幼稚無知的江河,使彼岸不再遙遠,讓理想變為現實。 教師職業說到底就是良心職業。有了良心,才有對學生的愛;有了良心,才有對家長的負責;有了良心,才有對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 教師應是學生成才道路上的一塊青石板,是教育事業大廈中的一方紅牆。 關愛每一位學生是身在博愛之都的老師應有的風范。 少一點指責,多一點鼓勵;少一點嘆息,多一點關心; 少一點抱怨,多一點苦幹;少一點隨意,多一點認真。 你會覺得孩子多了一份可愛,生活多了一份陽光。 寧改變自己的習慣,不改變學生的個性。
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交換以後,我們還是擁有一個蘋果,但是,我有一種思想,你有一種思想,交換以後,我們就會擁有兩種思想。 愛心教育重於知識教育。 用指南針的意志和剛鋪上路面的瀝青的熱情去堅持自己的理想——教書育人。 教育的目的,使每一位學生成人成才。 付出是收獲的沃土,關愛是動力的源泉,微笑是學生心目中的一縷溫暖的陽光,更是孩子走向成功希望的階梯。 汗水鑄就品牌。 我們在平凡的日子走來,托起明天的太陽,我們已經習慣淡泊,坦然面對無言,但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青春會在此閃光,生命會為此燦爛。 無論是對立,還是調和都要有變化,在變化中見出多樣、統一的美,這才有生動的氣韻,深遠的意味,平板、呆滯、單調的東西是不會討人喜愛的。 贊揚與鼓勵是一種投資,投入的越多,回報就越豐厚。 誠摯的心靈是學生情感的鑰匙,高尚的師德是學生心靈的明鏡。
把自己的心血、才智、溫柔和激情凝聚在對學生的關愛中,點亮一雙雙呼喚未來的眼睛,塑造一個個美好、健康的心靈。 愛孩子有時會是母雞也會做的事,而正確地引導和幫助孩子,卻是一件需要付出心血和智慧的事。 教師需要一種心態,但求耕耘,不問收獲;教師更需要一種心境:甘於寂寞,無私奉獻。 教師就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業的人。 看著那一張張幼稚的小臉蛋,我真的希望成為他們的大朋友,教育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我深知自己的責任,假設把小學生活比作一個完美的圓圈,我願意給他們一個美好的開始。 如果我們能把每一個學生都當做自己的孩子來對待,那我們就是成功的教師。 苦中求樂,失中求得,鬧中求靜,閑中求忙。 教師應是學生的偶像,師長、專家、朋友、讓學生成為教師的FENSI(粉絲)。 學生需要不斷地自我提高,更需要不斷地得到關愛,關愛學生就是在創造美好的明天,塑造幸福的未來,教師要用更多的方式,更合適的方法去關愛每一個學生,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而是在為社會貢獻教育的價值。 一句溫馨的贊美、鼓勵、祝福、問候,可以讓人一整天都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中,每人都喜歡聽到這樣的話,每人也都會說這樣的話。何不從我做起,讓別人快樂起來,也讓自己高興?當然,這樣做的唯一前提是:你必須具備一顆充滿愛的心。 把自己當作泥土,讓學生踏上通向成功的道路。 讓自己變成彩絲,為學生提供紡織成才的綵線。
平實、順美是最美教態,是奉獻給學生的最佳禮物。 愛心鑄就信心! ——讓孩子在玩、笑中不知不覺鍛煉了身體,學會了技能。 我想對我的學生說: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 我想對家長說:不要輕言放棄,孩子是我們的未來; 我想對社會說:中要給孩子一縷陽光,他們必定還你一片燦爛。 我要對自己說:選擇教育,我今無悔。 教師心中愛的天平應該是傾斜的,它傾向那些學習有困難,需要幫助的孩子。 用愛心撐起孩子理想的翅膀。 認認真真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不求個人得失,只求問心無愧! 讓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教學來不得半點虛偽、浮燥,必須實實在在,一步一個腳印! 讓學生喜歡你,你得首先喜歡學生; 讓學生充滿智慧,你得首先做個智者; 讓學生具有創新品質,你得首先不墨守成規; …… 凡事首先從自我開始做起,學生會給予相應的回報。 辛勤的勞動,細心的呵護,培育出的將是美麗的花朵,而如果在培育的過程中再加入高尚的品質,相信培育出的將是心靈和外表都美麗的花朵。 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可以改變我的課堂。 教學的樓,無電梯可乘,必須從
樓梯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攀登。 生命的旅程是變化的,心靈的歷程也是變化的,哪個教師名下不都曾經擁有很多的榮譽,教學能手,優秀教師,可學生對我們的認可不是一張更輝煌的證書嗎?在課程改革下學生探究,學生的生活在變得豐富,我們邊在探究邊在成長,我用這樣的思想指導我們的行為,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給學生犯錯誤去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機會,給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願與所有朋友共勉:培養一個優秀的舵手需要二十幾年
常聽老師們說:當老師真累,當一位優秀的老師更累。回首這十幾年的教師工作,的確感到當一名小學教師的辛苦,這其中有苦也有甜,沒什麼經驗可談,或許這只是自己對教師實踐工作的幾點感悟,和大家交流一下:
感悟一:把贊美還給學生。
教師的贊美是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養料;教師的贊美詩一座橋,能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之河;教師的贊美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能增強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教師的贊美也是實現以人為本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的贊美越多,學生就越顯得活潑可愛,學習的勁頭就越足。作為教師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各班總有幾個學生既不勤奮上進,又不惹事生非,對班級一切活動既不反對抗議,又不踴躍參加;雖然學業平平,卻不名落孫山。一般情況下,既得不到老師的表揚,也得不到老師的批評,是一些容易被老師忽視遺忘的學生。因此,不管是學習過程中,還是學生的生活中,都應該注重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把贊美送給每一學生,使之發揚光大。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行,我會成功。」實踐使我懂得,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對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優點給予贊美,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動力,培養自信心,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有助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非法向上的班集體氛圍。請多給學生一點贊美吧,因為她明天的成功就蘊藏在你的贊美之中。
感悟二:搭起師生心靈交流的彩虹橋——寫好操行評語。
操行評語不僅僅是評價學生,也是一面鏡子,無聲地折射出對教師的評價,反映了教師的學識素養,一則好的操行評語,是一份營養豐富的精神食糧,讓學生受益終身。我把寫評語當做與學生心靈交流的一座彩虹橋,,通過充滿情感、極富個性的語言和學生進行交流,真誠贊揚他們的進步和優點,委婉的提示存在的不足,告知努力的方向。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多內心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學生操行評語,不僅成為我與學生進行心靈交流的彩虹橋,也讓我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教育了自己。
感悟三:用愛心為後進生撐起一片天空。
我們常把孩子比作初升的太陽,那麼後進生就是遲升的朝陽,比起其他學生他們更需要老師的耐心、細心的呵護、理解與尊重、循循善誘......「要小心的像對待一度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這句話或許有些誇張了點,卻實實在在的告訴我們對待後進生不可疏忽大意,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教育好這些後進生,使他們和其他學生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展現自己獨特的風采。那麼該怎麼教育後進生呢?我個人認為:對於後進生,要想讓他們有所提高,老師一定要抓住他們的弱點,從各個方面去關心他們,去愛護他們,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給予他們的溫暖,給予他們的信心,給予他們的關懷,這樣讓學生從內心發現自己的錯誤所在,找到提高的辦法,從而努力學習,這樣的辦法的確是很好的,我想這些寶貴的經驗都會為我以後的教師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感悟四:請耐心等待一會,花兒就要開了——教師要學會傾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藝術的基礎在於教師能夠在多種程度上理解和感覺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傾吐不失為一種最好的方法,我們教師應該積極去聽,與學生交談,從中了解學生的某些動向,可不少教師總認為學生是小孩子,不樂於傾聽他們的談話,特別是學生犯錯誤時,更是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任憑自己對學生大加訓斥,這樣很不利於教育好學生,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缺陷。反思一下:作為教師,有事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去對待學生實在不應該,工作再忙,也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也要尊重他們的人格,認真傾聽他們的說話。古人雲:人之相交,貴在交心。所以,教師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機會聽聽學生們的心聲,聽聽他們的想法,注意他們的情感變化,讓學生充分顯示自己的內心世界,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學校是學生求知的港灣,教師應為學生的需求,及時揚帆啟航,將每個孩子送到理想的彼岸。
——劉楨
教師是一座橋,架設在童年與成年之間,學生從這座橋上路過,跨過人生幼稚無知的江河,使彼岸不再遙遠,讓理想變為現實。
——滕雲
教師職業說到底就是良心職業。有了良心,才有對學生的愛;有了良心,才有對家長的負責;有了良心,才有對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
——王秋蘭
少一點指責,多一點鼓勵;少一點嘆息,多一點關心;
少一點抱怨,多一點苦幹;少一點隨意,多一點認真。
你會覺得孩子多了一份可愛,生活多了一份陽光。
——崔然
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交換以後,我們還是擁有一個蘋果,但是,我有一種思想,你有一種思想,交換以後,我們就會擁有兩種思想。
——司小繪
付出是收獲的沃土,關愛是動力的源泉,微笑是學生心目中的一縷溫暖的陽光,更是孩子走向成功希望的階梯。
——李修琴
愛孩子有時會是母雞也會做的事,而正確地引導和幫助孩子,卻是一件需要付出心血和智慧的事。
——夏光清
看著那一張張幼稚的小臉蛋,我真的希望成為他們的大朋友,教育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我深知自己的責任,假設把小學生活比作一個完美的圓圈,我願意給他們一個美好的開始。
——葉怡榮
一句溫馨的贊美、鼓勵、祝福、問候,可以讓人一整天都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中,每人都喜歡聽到這樣的話,每人也都會說這樣的話。何不從我做起,讓別人快樂起來,也讓自己高興?當然,這樣做的唯一前提是:你必須具備一顆充滿愛的心。
——胡守琳
當孩子犯錯時,你彎下腰,輕輕詢問,耐心教育時,你播種的是平等、友善、文明,希望的種子;當你居高臨下,大聲斥責的時候,你播種的是一種粗爆、懲罰、冷酷的種子!一樣的問題,不一樣的方法,收獲的會有怎樣的區別呢?
去上語文課,總想將課上得條理清晰、風趣幽默、講解恰到好處,使學生或如入山林、或如臨海洋、或如坐春風、或如沐雨露等等,可這樣的課似乎少而又少。一節課下來,回頭看看,往往或傷痕累累、或意猶未盡、或殘缺不全、或越俎代庖。真正行雲流水的課,常在意料之外。這或許也印證了古人說的「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之道理。
Ⅸ 語文老師被學生問到不會的問題時,該如何進行回答呢
中國有句老話,三人行必有師,這說明每個人都應該向別人學習,看到別人的長處就應該向別人學習。如果你是一名語文老師,但你被問到一個你不能回答的問題,你不必在這個時候感到尷尬,因為每個人都不是一個完美的人,都會有一些你不理解的東西。老師應該如何回答。
所以我們必須盡最大努力去探索和進行小組討論,這樣我們才能得到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教師也可以與學生討論,在學生的討論中找到答案,與學生一起進步。他們不應該羞於提問。
被學生問是很正常的。教師應該歡迎這樣的學生提問;這些學生大多靈活多變,具有創新思維能力。他們是「尖子生」,現在通常被稱為「學霸」。語文老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這個問題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在下課之後會去查一查,查清楚了之後會告訴你准確的答案。
Ⅹ 在實際的教學中,有的教師對學生作業採用 漏一補十、錯一罰十的做法。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案例分析 1、分析對象概況 2、橫向、縱向原因分析 3、已經做工作以及效果 4、需要調整以及矯正的方面 5、幾句客套 (最好有心理分析、數據說明) 心理學教育學教學案例分析 [案例1] 一位熱情而熱愛教育工作的教師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及提供一個更有情趣的學習環境。新學年開始了,他對教室進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內周圍的牆上張貼了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圖畫,窗檯上還擺上了花草、植物,使課室充滿了生機。請你判斷,它將產生什麼樣的效果?為什麼? [分析] 這位熱情的教師出發點雖然很好,但事與願違,反而產生分散學生注意,影響學生集中學習的效果。根據無意注意的規律,有趣的圖畫,室內的花草、植物這些新異的刺激物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尤其對低睜巧廳年級學生,他們容易把注意轉移到欣賞圖畫、花草植物上,而影響了專心聽課。 [案例2] 教師在板書生字時,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與相異部分分別用白色和紅色的粉筆寫出來,目的是什麼?符合什麼規律? [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區別,使學生易於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覺選擇性規律:知覺對象與知覺背景差別越大,對象越容易被人知覺。 (2)符合感覺的相互作用中同時性對比規律:紅白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學生容易區別形近字。 [案例3] 教學生識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區別「買賣」兩個字時說:「多了就賣,少了就買。」學生很快記住了這兩個字。還有的學生把「乾燥」寫成「乾躁」,把「急躁」寫成「急燥」,老師就教學生記住:「乾燥防失火寬銀,急躁必跺足。」從此以後,學生對這兩個字再也不混淆了。這些教法有何心理學依據? [分析] 這些教法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發和借鑒作用。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凡是有意義的材料,必須讓學生學會積極開動腦筋,找出材料之間的聯系;對無意義的材料,應盡量賦予其人為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記憶效果就好。簡言之,教師應教學生進行意義識記。 [案例4] 教師在檢查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時,其試卷為什麼不單純用選擇和判斷題,而常常求助於填空、問答題? [分析] 選擇和判斷主要通過再認解答;填空、問答主要通過重現來解答。由於再認和重現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認記憶優於重現記憶,而且能再認的不一定重現。因此僅靠判斷、選擇難以說明記憶已達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藉助於問答、填空等題型。 [案例5] 在實際的教學中,有的教師對學生作業採用「漏一補十」「錯一罰十」的做法。你怎樣看待這一現象?請運用記憶的有關規律加以分析。 [分析] 這種做法違背記憶規律,也是行之無效的。學生識記的效果和識記材料的性質和數量有關,在一定的時間不宜過多,否則,易引起學生過度的疲勞,降低記憶的效果,同時,「漏一補十」「錯一罰十」的做法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和記憶的信心和主動性,對進一步學習製造一些心理障礙。 [案例6] 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列舉磚頭的用處」時,學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倉庫,造學校,鋪路」;學生小明的悉隱回答是:「蓋房子,蓋花壇,打狗,敲釘」,請問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賞哪種回答?為什麼?請根據思維的原理進行分析。 [分析] 小方回答磚頭的用途都是沿著用作「建築材料」這一方向發散出來的,幾乎沒有變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僅想到了磚頭可作建築材料,還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這樣的發散思維變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