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要進行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的研究
前置性作業又稱前置性研究或前置性學習,是生本教育理念實施的一個重要形式。團敗前置性學習是為了讓每個學生帶著有準拿培備的頭腦進入課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來確定教,更好地為學服務。前置性學習不完全等同於課前「預習」,它在傳統「預習」的基礎上,拓展了內容,豐富了形式,學生事塌敏顫先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理解,會有目的地進行課堂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說,前置性作業的布置和落實是生本課堂、生成性課堂成功的關鍵要素。
㈡ 如何落實學生的作業
l、作業設計要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要貼近生活,學以致用。 作業布置既要緊扣文本又要聯系學生實際,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在觀察、操作、實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樂於動手 、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 ,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 能力。作業內容要 能吸引學生步步深入,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充分挖掘學生 的創造潛能 。 2、作業設計要注重基礎,面向全體學生,張弛有度。 布置什麼樣的作業教師要心中有數,張弛有度。教師須把握重點,突出難 點,這樣才能進行科學安排,合理布置作業。在數量上要有彈性 ,難 易程度上、數量廣度上要合理地調控,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以適應不 同層次 的學生的發展 ,既有效緩解 後進生的心理壓力,又提高優等生的探求能力。設計作業的 目的是鞏 固新知識並成 為拓展 、深化知識 的基礎 。 3、作業設計要因材施教 ,適當滲透合作探究型作業 。 每位學生在學習上都呈現出個體差異 。在作業設計時 ,教師要針對學生的 差異 ,因材施教 ,作業要順應學 生的認識規律 ,呈坡度 、出層次 ,使學生從感知認識到熟練掌握 ,再到創造性地運用 ,循序漸進 ,逐步加深。作業可分為三類 :一是基本的、單向的、帶有模仿性和稍有變化的習題 ;二是基本題有較大變化或帶綜合性和靈活性的習題 ,讓學生能 「跳一跳 ,夠得著」 ;三是反映在思考性、創造性方面要求 較高的習題,這是學生對知識進行強化、優化的過程 ,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解題的多樣性 。 4、作業設計要體現開放性 ,多元化 ,啟發創新的特點。 新課程理念要求 注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而培養想像力是一種很好的途 徑 。開放性 、多元化作業是一種激發創造性思維的作業 ,是教師提供一些問題 , 讓學生運用發散性思維去思考 ,產生不同答案的作業 。教師只有在作業設計時 注重開發和拓展 ,才能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空間,才能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供良好的載體 。而富有啟發性的作業能更好地吸引學生 ,促使他們用大部分 時間興致 勃勃地做作業 ,而且會做得又快又好。因此 ,在設計作業時 ,應該打破陳規、創新思考 ,在作業的內容和形式上都有所發展 。如 :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應用作業 ;在完成作業的方式上有所變化 ;提供思辨色彩較濃厚的練習等。這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感受學習思想政治 的樂趣 ,高效完成作業。
㈢ 初中語文作業建設方案
語文作業設計不僅可以鞏固一堂課所要求掌握的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語文作業的新形式。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一個重要方面,講究作業設計策略,優化作業設計方法。可以使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一、語文作業設計的宗旨
以作為一個支點,由此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
二、語文作業設計的原則
第一、多樣化原則。
作業形式多樣化及教師布置的作業可以讓學生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等多種不同形式來完成,可以布置書面作業,也可以布置非書面作業,語文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布置不同形式的作業,避免語文作業的形式單一。作業形式多樣的多樣化符合了中學生接受事物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提高語文作業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完《岳陽樓記》後,供學生自主選擇的作業有:
(1)想當作家的,抄寫課後詞語,摘抄你認為優美的寫景語句。積累語匯;
(2)想當導游的,讀後你有什麼感受?請你當導游寫一段導游詞;
(3)想當美術師的,把岳陽樓的美景描繪出來;
(4)想當設計師的,通過上網及書籍閱讀,了解各地風景名勝,領略江山的多嬌,感受藝術師的高超記憶。
第二、層次性原則。
作業設計與布置必須堅持「面向全體、因才施教」的原則,體現一定的坡度和層次性,給學生一個選擇的范圍,充分調動各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後20%的學生要重視興趣、態度、基本規范的培養;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要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例如:學完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後,我們設計的作業有:
普通題:抄寫背誦這首古詩。
提高題:試著把古詩中描寫春天的景象,自己用優美的文字表達出來。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很多文人墨客都用詩文來贊美他。請你去收集關於描寫春天的古詩,比一比誰收集的最多。利用休息的時間去外找春天,看看你從哪裡發現了春天,把你看到的景象結合自己的感受用文字寫下來。
第三、生活性原則。
語文作為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語文作業要有助於學生提高對語文的興趣,拓展語文學習的外延,養成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好習慣。
例如:學完漫遊語文世界綜合性活動後,可發動學生搜集校園流行語、經典的商店匾額分別編成」集錦」,對街頭不規范用語、熒屏錯別字、報刊病句、低劣廣告等也收集一起,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除此外,還可以讓結合課文設計富有時代氣息的作業,如學完毛主席的《新聞兩則》後,為班級寫兩則新聞稿。在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重要的民族傳統節日來臨之際,可發動學生收集有關節日的詩詞、燈謎、對聯、傳說等,從而引導學生感悟民俗文化,學會欣賞民俗文化,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三、作業設計的內容和形式
1.課前預學作業
預學作業,也就是前置性作業。旨在讓學生在新課學習前先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所進行的嘗試性學習。學生通過預學對新的學習內容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從而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的學習,提升堂教學的有效性。預學,是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關鍵,其學理依據為維果茨基刺激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前置性作業一般超過20分鍾。難度選擇不能「一刀切」 ,須堅持「面向全體」和「低入」的原則,降低起點,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預學作業中獲得成功體驗。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識記積累:訓誡、聳立、迂迴、凝視、啜泣等十個生字生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兩遍。
2.課中研討作業
語文課中研討型作業以問題形式為宜。教師要深入研究課堂提問的類型與優化。針對課堂教學,精心設計「主問題」。「主問題」即為語文堂教學中可以引動學生整體性閱讀的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旨在引導學生進入長時間的深層次的課堂學習活動。「主問題」可引發一系列的「子問題」,逐層深入,引發思考,成就以學生為主 的整體性閱讀、個性化閱讀、探究性閱讀教學。一般而言,「主問題」和「子問題」均須精心預設,然而在教學行進過程中,教師還須發揮教學機智,積極利用課堂即時生成資源,「子問題」需根據教學情境靈活調整。因此我們必須有這樣的意識:「主問題」重預設,「子問題」重生成。
例如:在《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中
主問題:本文圍繞「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個中心展開論述,提出幾個觀點,作者是怎樣安排文章結構的?
子問題:
(1)、課文一開始為什麼從四個圖形說起?
(2)、創造性思維有哪些必須的要素?
(3)、文章最後作者得出怎樣的結論?
3.課後鞏固檢測性作業
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當堂鞏固檢測性作業 ,以檢測課堂教與學的效果。此類作業設計應做到幾點:(1)直接指向教學目標;(2)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3)便於及時檢查批閱。題量不宜過多,完成時間一般不應超過五分鍾。
例如:《論語》的檢測作業:
一、為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罔 ( ) 殆 ( )
二、解釋下面每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慍。 慍:
2.學而不思則罔。 罔:
三、填空
1.《論語》的「論」字讀 ( ),《論語》是記錄( )的一部書,是( )經典著作之一,共( )篇。
2.孔子,名( ),字( ),是( )時( )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家、( )家。
四、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2.五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除此以外,就是階段性復習、檢測作業。其表現形式一般有單元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的復習與檢測。此類作業的計計與編制,應注意與特定階段的教學目標相結合,有意識的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力。
以單元考試為例,以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文言文為例,由學生自己出試卷。
第一題:文學常識,考5處,計10分。
第二題:通假字,考4個2分,易錯字,考10個,計5分。
第三題:虛詞,考5個,計5分。
第四題:實詞,考10個,計30分。
第五題:翻譯句子,考5個,計20分。
第六題:默寫,考5句,計10分。
第七題:課後習題考兩道,記8分。
題量確定後,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去填具體考試內容。
好處:復習目標明確,學生感覺主動,學生之間互相考,興趣濃。
四、作業的批改與反饋
語文作業的評價方法直接關繫到學生完成語文作業的積極性和有效性。為此,我在評價學生的語文作業時進行了一些思考,並做了如下嘗試:
(1)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
例如:在寫字練習上,我會告訴學生說你的字寫的很工整、干凈或者很有筆鋒,也可能說你的字寫的很勻稱,有進步等。
(2)重結果,更重過程。
例如:我在批改學生日記時,一旦發現優秀的就會給予肯定、表揚,讓他在班裡念念,以期望給其他的同學啟發。這種評價,是不打分數、不打等級的評估,但它對學生的導向作用、激勵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而且他的反饋及時、評估具體、導向明確,這些都是最後對成品作業的評估所難以達到的。
(3)多角色的評價模式。
例如:作文,學生寫完後自己先讀兩遍,找出很明顯的手誤、口誤錯別字,不通順的句子修改,自己下評語;然後同桌交換,從卷面、書寫、結構、中心、條理、文采等方面進行評價,這樣做,既吸收了別人的長處,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還能感受到閱卷老師的閱卷心理。
總之,作為語文老師,我們在布置語文作業時,一定不要盲目追求數量,要注重實效,應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在多樣化,層次化,生活化上下功夫,撥動學生智慧的心弦,激發學生獨到的感悟,真正使學生學以致用,著眼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讓師生在愉悅學習中共同成長。
㈣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生本教學前置性作業怎麼布置
圈生字,組詞,讀文章,有必要的查資料,有時候讓他們背背書,默寫什麼的,然後讀音標,認識生字,上課的時候讓他們來教生字,要注意什麼,有時候讓他們提問題,讀課文,讓他們自己解決解決看,太難了,留到課上解決.
㈤ 如何設置前置性作業
淺談生本課堂教學中前置性作業的布置
「生本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學原則是: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教少學多,不教而教,以學定教。假如在教學前,學生對所學內容一無所知,就做不到以上幾點。教師把第二天課程的教學目的、要求,變成學生先學的一個前置性作業――實際上是把第二天的教學要求變成學生先學的一個問題,通過「前置性作業」的形式,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先學。因此如何設計布置「前置性作業」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環節。
一、幾點感悟:
在自己近三個月的生本實驗期間,我通過前置性作業布置的實驗,有了一些收獲但更多的是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問題,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詳盡的掌握,我幾乎每天都有前置性作業,但一段時間下來,卻發現學生的前置性作業完成質量一日不如一日,學生前置性作業興趣也沒以前高,更可怕的是課堂上學生無精打彩的匯報和與此同時表現出來的不良傾聽習慣,讓我好好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課堂,我發現自己的前置性作業布置的太多而且要求太籠統,學生不知道該了解什麼、思考什麼,這樣導致第二天的課堂匯報交流抓不住重點,知識點的突破就更談不上了。再者,無效的前置性作業時間長了,會讓學生的課前先學留於形式,不僅成為了學生的負擔,甚至引起學生和家長的忽視。
在探索的過程中,我認識到前置性學習首先是為了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課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讓課內的學習更具深入,課內的交流更具寬泛。不是每門學科都需要前置性學習,前置性學習的設計就不同學科層面應該是「體現學科特點」,但都指向「學的研究」;研究容量我認為應該是「少而精」,可根據每個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性布置,數學一般新授課和復習整理課比較適宜布置前置性作業;前置性作業內容一定要適中,就學生心理層面應該是「接受並喜歡」,千萬不能成為學生的負擔;同時,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知識及年齡特點,選擇課前和課中相結合的前置性作業形式,可課前先學,也可課中先學,做到形式為內容服務,為學生的學服務。就教師設計層面應該是「開放並具價值」,前置性作業設計絕對不是簡單問題、相應習題的堆砌。正如李芳校長所說:「之所以要學生進行前置學習,是因為要讓每個孩子帶著有準備的頭腦進入課堂、進行學習,而且是因為教師的教是以學(學生已有的思考基礎)來確定教的內容和教的形式,來更好的為學服務。」
同時,我也認識到設計前置性作業對教師的要求:熟悉並吃透教材,領悟相應的重難點,教學目標要定位準確。如果教師布置前置性作業時對目標把握的不明確、不準確,那麼課堂上學生的交流也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談的淺層次上,教師更不能引領學生進行有效交流。我認為數學老師應依據本學科的特點,把握住清晰、准確、合適的目標定位,在不改變現行教材編排的基礎上一是要考慮如何精心設計前置性學習的內容;二是要思考哪些具有開放且有價值的問題需要學生充分的探索與研究。在布置前置性作業和備課的過程中向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只有有了問題的開放,才有可能帶來探索的開放,繼而形成思維的開放。科學的前置性作業的完成,使得課內研究的深度與廣度得到進一步拓展,同時也使得例如數學學習的思維性、開放性、邏輯化等問題都能得到有效解決。讓學生有備而來的學,這也才是生命的課堂、平等的課堂。
1、前置性作業形式:數學學科的前置性作業的設置應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本班的學生情況而定,老師在布置前置性作業前,先要深入鑽研教材,認真地備好課,掌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只要每次的前置性作業的設計能圍繞教學目標就行了。前置性作業形式比較靈活多樣,可以布置在書本上完成,也可以寫在練習本上,還可以由教師准備前置性知識小研究讓學生完成。
我是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的不同,採用了三種形式:①直接讓學生自學課本例題,用在書上作批註、作記號、提問題的方式,布置前置性作業在書本上完成。
②同時我還給我班學生每人准備了一個小研究本,有時我讓學生在小研究本上完成前置性作業,格式如下:
一、自學內容
二、我學會了
三、我要舉例
四、我想提問
③還可採用讓學生完成前置性知識小研究表的方式,格式如下:
×××知識小研究研究內容2、前置作業目標:前置學習目標的確定應該具體,針對不同的年級又有所不同。
低年級學生由於認知水平有限,側重於自學習慣的培養,對他們在新授課的前置性作業用不著面面具到,也不能多,只需要弄清一兩個或兩三個主要的知識點,再加上少量的練習題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在教師指導下,在小組和班級交流中體會,這樣降低了難度,學生會更樂於自學。
正如李芳校長所說:「在低年級數學的前置學習主要是根據下節課的內容找身邊的、生活中相關的數學例子,帶例子,是一種既有一定范圍、又可以發揮學生自主性的活動,帶來的例子,可以用書面或口頭交流。或者是讓學生自學內容,談談「我明白了什麼?」「不明白什麼?」「我有什麼問題?」「我的看法是什麼」只要學生接觸過思考過就可以」。
根據以上原則,我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或一位數時,我給學生布置了前置作業(自學例1和例2並完成「做一做」,不會的可請教家長)。第二天,在課堂上我請學生來教學例題,早有準備的學生迫不及待地發言,之後怎樣口算,注意什麼,基本都是學生介紹的,我只做了歸納和總結。在鞏固練習時,我讓學生上黑板板演,其餘學生做「小評委」,孩子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的要求比老師還嚴,從課後作業反饋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已經基本掌握。這也許就是低入高出吧!
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對他們的前置性作業可以把這課時的教學要求比較全面具體地提出來,可設計一些動手操作實踐研究的內容,讓他們能通過自學掌握知識要點,課堂上再對所掌握的內容進行反饋,交流,把課堂全部還給學生,學生會更有成就感,更加樂學。比如學習圓的周長的計算推導,就可以設計一個研究表格讓學生測量幾個圓的周長和直徑並進行計算來發現規律,推導圓的計算公式、在學習圓的認識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前置學習內容:1、自學課本思考你知道了什麼?給大家演示方法來說明2、你能用你所學的知識解釋為什麼車輪要設計成圓形的嗎?(此例摘自李芳校長生本感悟)
正如李芳校長所說:「前置性學習內容不要過多或者是過於具體,應該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還不能給學生太多需要動筆去完成的內容,如果學習內容比較具體單一可以課上提出自學問題,讓學生課上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同樣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樣是以生為本。」
前置性作業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老師也通過這個方法教會了學生如何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內容,拓展了視野,增長的知識。假如能在課堂上利用好前置性作業的話,不僅可以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還可以最大程度的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所以,老師在布置完作業後要尊重學生的勞動,在課堂上盡可能提供機會讓學生展示作業成果,讓他們的勞動有所做也要有所用,這樣的話,學生完成前置性作業的興致才能得以保持,學生才樂於去做,才能在學習中取得更大的學習自信心。
㈥ 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學高段語文敘事性文本的前置作業效果的課題研究
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學高段語文敘事性文本的前置作業效果的課題研究
一、對研究問題的情境性分析:
縱觀目前小學語文的作業,不外乎「抄抄寫寫」,「讀讀記記」,「做做練練」,學生一做語文作業感覺沒興趣,有甚者還存在厭煩情緒。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學生做我們的語文作業如此「無奈」?筆者對這個問題作了調查研究,簡要分析後,發現我們的目前語文作業存在以下一些明顯特徵:
小學生語文作業在質的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從調查情況看,小學生語文作業在形式方面問題較多,主要表現為小學語文作業形式單調、內容機械、應試色彩濃,具體表現為:
1. 語文作業現成內容多,實際編寫少;
2. 語文作業知識鞏固多,實踐應用少;
3. 語文作業書面作業多,口頭作業少;
4. 語文作業統一任務多,自主選擇少。
其次,學生反應的語文作業負擔過重,這些負擔過重的作業都有一些共性:問題提出的單向性;問題答案的絕對性;作業形式的單一性;作業完成的封閉性;作業評價的片面性戚搜陪;更有甚者是成套的試卷。
還有就是書本上要求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有很大一部分老師只是走過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學生對綜合實踐認識不深,甚至還不明白什麼是綜合實踐活動。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長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分數高就認為孩子學得好,興趣濃淡不重視,能力強弱不好評價也就不做關注,認為成績能說明一切。
確實,目前我們的語文作業形式較為單一,學生興趣不濃,而且漏孝機械重復者多,忽視了語文作業的情感性,這導致學生作業負擔過重,自主安排的課外時間太少,童年的快樂缺失,特別是大量的書面與紙面作業對孩子的綜合素養培養與實踐動手能力交流能力等是很不利的,也嚴重違背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置的理念,基於上述客觀存在的作業負擔現象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滲入,本人於2010年就在教學實踐中改革小學生的語文作業,並且結合年齡心理特點從高段開始嘗試,設計了許多綜合實踐活動式作業,側重於對學生親身體驗與實踐的訓練與鼓勵,傾向於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培養,強化作業的綜合性、實踐性、活動性、多樣性、趣味性、體驗性、感悟性、合作性、交流性等特點,既減少了學生機械性作業的量,也提高了綜合培養學生的素養與能力的感悟性作業的質,在作業改革層面實現了「輕負高質」的科學嘗試與高效實踐。本課題將對小學語文高段綜合實踐活動式作業的設計與實施進行深入研究,並整理成研究論文或者研究報告。
二、對核心概念的操作定義
綜合實踐活動式作業:綜合實踐活動式作業是指以活動為載體,以體驗與感悟為主要內容, 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合作能力為目標的作業。是對最常見的如抄抄寫寫,做做練練等書面作業的一項改革,改變以往的作業模式,使學生在實踐中增長見識,提高能力,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這是本課題最為核心的高蠢研究內容,也是作業改革嘗試的主要切入點,本課題研究中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式作業都必須體現學生的參與性、體驗性、感悟性、綜合性、實踐性等要求,大量減少純粹的紙面桌面和室內作業,設計室外性、活動性、合作性等作業。
㈦ 語文課前作業應該怎麼做
課前作業輔導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直接影響著每堂語文課的教學質量。因此它備受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視。可是這一環節的操作又往往被許多語文老師隨意帶過,處理都不夠慎重,因而效果也不夠明顯。本文將針對課前作業的處理談談以下四點:
一、課前作業的設置
要有針對性,即針對課文重點、難點;要有目的性,即為課文教學服務,為學生理解課文服務;還要適度,以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為限,每課作業一般不超過15分鍾;作業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口頭作業,書面作業、討論;填空、選擇、問答、分析等。如《〈還鄉夢〉自序》一文的課前作業,可以這樣設置:
1、朗讀課文,解決字詞問題(注音、釋義)
馳騁 苦澀 風雨如晦 泱泱大國 烏煙瘴氣 人何以堪 焚書坑儒 狐死首丘 庶 乘桴浮於海 彷徨 朝暉夕陰 哀郢
(此題為課文教學掃清文字障礙)
2、通讀全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用一句話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此題能使學生抓住課文要旨)
3、細讀全文,理清作者思路,並用箭頭符號標著作者的思路圖。(此題可以使學生弄清課文脈絡)
4、細讀課文第三、五、六自然段,說說作者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 (此題可以為分析寫作特點作鋪墊)
課前作業的布置可以放在上一課結束的前幾分鍾,作業要求要具體,要落到實處;可以是家庭作業,也可以是課堂作業。作業要便於學生做,也要便於教師檢查。
二 、課前作業
課前作業主要應由學生獨立完成,但教師也應做必要輔導。方法要靈活,自由,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不能越俎代庖,不能給學生現成答案。如:單獨輔導,集體輔導;組織學生討論,小組互助
1、單獨輔導:這種方法只針對那些學習差,理解能力差的學生,輔導時要盡量啟發他們思考,讓他們自己說出答案,實在不行的也不要告訴答案給他們,讓他們把問題留在腦袋裡,注意在課堂上專心聽講,解決問題。
2、集體輔導:可以利用早自習或午自習的時間,對作業中具有普遍性的疑難作簡單提示,也不能告訴答案給學生。如果通過提示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就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還不能解決的,就留在課堂上,通過聽課解決。
3、 組織學生討論:這一過程可以安排在新課前幾分鍾,主要討論有歧義的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發表意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最好不肯定或否定,有爭議的問題留待新課中解決。
4、小組互助 學生在作業過程中互助協作,既能提高作業效率,又能共同提高。
5、小組達標 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對作業進行修改、訂正;並在組內交換,作出診斷性評估,給出分數等級。在此基礎上,學生對所學課文寫出自學提綱,提出遷移性的問題二至三個。
三、作業檢查
有作業布置,就必須檢查;否則作業將成為空頭支票,學生不給你兌現,久而久之課前作業就會成為教師的一句空話,你說你的,學生就是不做。檢查方式可以多種多樣。
1、課前幾分中集體檢查,這種方法適用於檢查書面作業,如給字詞注音、解釋、填空等;這種方法的操作又有多種形式。學生將作業放在課桌上,教師走馬觀花;學生同座交換檢查;小組交換檢查等等。
2、課前提問,適用於檢查思考、討論題。提問面要廣,盡量涉及不同層次的學生。
3、聽寫默寫、注音解釋、朗讀背誦。這種方法十分簡單,許多教師也經常應用,這里不在贅述。
四、師生共同探討 教師歸納講解,強調雙基
對課文生字生詞、文學知識、文章的思想內容作重點強調。對文章的思路、寫法、關鍵語句作簡單提示,為進行新課作必要鋪墊。
課前作業處理恰當,有利於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自覺學習、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學生通過課前作業、課堂探討、課堂聽課三步,能夠不斷的修正、掌握知識;並能夠不斷地提高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㈧ 語文預學方法步驟
語文預習步驟:
一、以讀為主,發現問題。 要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做到不讀錯字、不添字、不掉字、不讀破句子,並能簡單概括課 文的主要內容。
孔聖人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不但能收獲知識,還能 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發現問題,還能淘冶自己的情操,並把這些東西帶進課堂,與同學分 享,與老師交流,對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著巨大的作用。
二、作好摘錄式的讀書筆記。 課前預習課文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符號標出自己喜歡的詞、成語或句子,把好詞美 句摘錄在筆記本中,用不同的方式標出不理解的詞句,課堂上先與同學交流看法,然後在請 教老師,做到弄懂為止。
長期如此,不但能積累大量的優美詞彙,豐富語文知識,表達能力 也會有大幅提高,以至達到提高語文綜合素質的目的。
三、查閱和收集資料。 在預習時,學生對於課文中不認識的生字可以運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弄清字、詞的 音、形、義,並將注釋寫在該字、詞的附近,便於在閱讀中理解詞語,加深印象。現在,電 腦已進入大多數家庭,學生可以在網路上查閱資料,收集與文章相關的資料。
在課堂上給學 生足夠多的時間,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收獲,交流自己的看法,發表自己的觀點。
四、教會學生如何提出問題。 有個別學生認為反正老師上課要講,不願花費時間去預習,學習懶散。
有的學生不會提 問題,針對這種心態,要給學生講清道理,使他們懂得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還重 要,然後教給他們提問題的方法,可以從文章的課題提問題,可以根據課後題提問題,可以 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提問題等。
然後要求他們把疑難問題記在前置性作業單上,看誰提的問題 最多。孩子們為了發現問題,會紛紛開動腦筋挖空心思找出疑點:有關於字詞的,有關於內 容的,也有關於布局謀篇的,還有關於文章作者的和時代背景的。
對此,老師應該對他們認 真的態度充分肯定,對提問題較有質量的提出表揚,以此激勵他們質疑的積極性,並鼓勵他 們自己動腦筋解決這些問題。
小學語文課文預習方法:
一、默看。拿到一篇新課文,由於會有一些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初讀課文時,可以採用默 讀了解的方法。
初次默讀的要求有兩個:一是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譬如課文寫了一件什麼 事,介紹了一個什麼人,告訴我們哪些知識,抒發了怎樣的感情等等。
目的在於對全文獲得 一個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確地找出全部生字,劃出不理解或很理解的語句。
二、查問。就是通過查閱字典、詞典,或問別人(包括同學、老師、家長)對不認識的字讀准字音, 對不理解的詞語,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三、朗讀。就是朗讀課文。生字認識了,就可以放聲誦讀了。「眼過三遍。不如嘴過一遍」,大聲 誦讀,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好處。
預習的朗讀一般可讀三遍,第一遍重在鞏固生字的讀音,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遍注意 文章內容,思想意義,了解文章寫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說明的東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 結構,寫作方法。
四、摘抄。小學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就是把應該積累的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鑒的 詞句摘錄下來。
五、思考。通過一系列的預習活動,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時,還應該靜靜思考一下。
㈨ 語文要素如何在教學中落實
首先要准確把握其在三維目標體系中的地位,把握其與知識目標、過程目標、方法目標、態度目標等的關系或聯系。
其次,語文教學的所有目標都是以「知識目標州拍銀」為基礎或依託的。也就是說,三維目標中的其他目標都必須以「知識目標」為根基,都是建立在「知識目標」的基礎之上。三維目標賀隱中的其他目標,如果離開了「知識目標」,都將成為空中樓閣、無源之水、無病之吟。
豐富情感的培養也都離不開具體的語文知識內容,都必須在具體的語文知識,即「語言文字」的環境中,在與「語言文字」對話中感受作者的豐富情感,在具體的「語言文字」的誘導和激發下,在模仿和學習生成情感和抒發、表達情感中才能得到實現。
然後,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必須明確每個教學內容中的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並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三維目標緊密地統一地整合在一起,各種目標都隱藏其中,要把它們分離開來並不容易。但如果教師不能把各種目標清晰地分離開來,就不可能針對目標來設計教學,部分教學目標就會被忽視或遺漏,教學的有效性就無法得到保證。
最後,要注意及時獲得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達標程度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及時實施補償。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組織、實施教學的同時,還要特別留意學生的情緒、態度、熟練程度、答案正確率等,從中及時獲得情感目標冊宴和能力目標達標程度的反饋信息。
㈩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抓落實
一、課堂落實要從課前預習開始
對於新授課,課前鋪墊很關鍵。小學語文課中的前後兩節之間往往都有聯系,復習好上一節的學習內容往往有助於下一節的學習,這就是「溫故知新」。在小學的高年級,學生可以在課前預習本節課的內容,而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等方式來落實學生的預習情況。當然,教師也可以提問上一節的內容。但是,對上一節內容的提問不能僅僅是上一節知識的回顧,而應該多一些深化和應用,讓學生感到有梯度、有挑戰。提問不是落實的唯一方式,教師也可以用一些選擇題、填空題、回答題等代替提問,甚至可以用等級來評價學生的答題情況。
二、課堂新授如何抓好落實
課堂新授落實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教師在新授課中可採用以下三種方法來加強落實。
(一)落實方法提前准備
落實方法不是教師在課堂上臨時起意,而是在備課的時候就應該深入思考,並形成方案。落實方法無須花樣繁多,但也不能單調乏味。我常採用的方法有提問落實、巡視落實、小檢測落實、同學之間互相落實。這些方法我提前就會准備好,授課時只需按照順序來操作。當然,有時候我也會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每一種落實方法都有優點和缺點,所以落實方法要有多樣性。例如,提問落實面向的是點,而小檢測落實面向的是面。當教師想要對某個學生進行落實時,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如果想對全班學生進行集體落實,則可以用小檢測落實。
(二)加強同學之間的相互落實
一個教師在課堂上要面對幾十個學生,教師若對學生逐一落實,可能會在時間和精力上捉襟見肘。但是,讓學生之間相互落實,效果就大不相同。學生們會在相互落實中體驗到快樂,極大提升課堂效率。同學之間互相提問,相對教師提問而言,可以減少提問本身帶來的壓力。因為教師提問時,學生如果回答不好,則會擔心受到教師的批評。而同學之間相互提問,學生之間形成的壓力小得多,學生回答更容易發揮出真實水平。當然,同學之間互相提問時,教師要進行監督。
(三)課堂落實要藉助多媒體的力量
多媒體中的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既形象又直觀,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把多媒體當作落實的載體,無疑是事半功倍的。現在的多媒體功能日漸強大,對課堂情況的反饋高效、精確。例如,學生可以使用平板電腦來答題,教師可以用軟體來批閱和統計。當然,使用多媒體也有一些困難,但是使用多媒體是一種趨勢,當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教師不應該抵觸多媒體,而是應該多接觸、多使用,久而久之就會熟能生巧。
(四)知識和能力的落實同等重要
知識的落實容易量化和評價,而能力的落實則不同。所以,不少教師只注重對知識的落實,而忽視對能力的落實。對於學生而言,能力的提升更為重要,教師對學生能力的落實應更多關注。我在授課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主預習和思考,回答問題時,讓學生各抒己見。對於那些內向的學生,我會進行激勵,讓他們活躍起來。時間一久,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等就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三、做好課堂落實的反思
無論教師事先做的准備多麼充分,課堂落實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遺憾。這些遺憾其實也是教師的寶貴財富。教師應該在課後記錄、分析、反思這些遺憾,並做好在下一輪授課中不再重復相同遺憾的准備。
課堂落實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課堂落實尤為重要。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只有教師主導得好,才能更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所有這一切的基礎,都有待於課堂落實。落實是根基,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