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語文說明文有什麼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說明文是以傳播知識為主要目的的文章。它可以指明事物的特徵,解釋事物的規律,介紹操作的程序,等等。
寫好說明文的前提是對說明對象的准確把握。要認真觀察和研究,不僅注意整體、全局,而且要注意局部和細節,把二者結合起來,要進行比較,有比較才有鑒別,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特點和規律。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去看事物,而避免孤立地、靜止的做法。
要注意服務對象,對同一事物,說明什麼,不說明什麼,用什麼方法說,都會因服務對象不同而有別。同樣介紹「北京鴨」,面對「全聚德」職工和面對鴨場職工,所說的內容是不能完全相同的。
要掌握幾種常用的說明方法,如下定義,做解釋,分類別,舉例子,列數據,打比方,畫圖表,等等。
要掌握常見的說明順序,文章的條理性,基礎在於客觀事物本身的條理性,同時,也與人們觀察和認識事物的過程有關。一般地說,說明實體事物,要依據其空間順序,如由上到下,由外到內,自左至右,從前至後,或者由主幹到枝節,先整體後局部,等等。以說明某一事物發展過程為主的文章,常按時間順序。以說明某些事物相互聯系及其特點為主的文章,往往採用先總後分的順序。說明製作、操作要領的,自然按製作的程序。
說明文的語言,首先要求准確無誤,而且一般比較平實。有用「文學語言」寫說明文的,那就是「文藝性說明文」了。
語言要准確、簡潔、通俗。所謂准確,就是要恰如其分地使用語言,如實地說明事物的本來面目。運用詞語時,要認真辨析和選用同義詞;在組詞成句時,要注意判斷的恰當,解說的嚴密。所謂簡潔,就是用較少的語言表現出豐富的內容,不枝不蔓,干凈利落,使讀者一看就能明了文章的內容要點。所謂通俗,就是語言要明白曉暢,如有一些抽象的概念,要設法將它說得具體、淺顯,有些難懂的科學術語要加以解釋。
B. 語文閱讀說明順序有哪些
時間順序和說明順序
說明順序:原因到結果 特點到用途 整體到局部 主要到次要 概括到具體 現象到本質(這六個也可能反著來)
小口訣:原特整主概現
每個地區考試內容都不一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C. 語文中的說明方法分別是哪幾種
常用的說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列圖表、作詮釋、摹狀貌等等。
寫簡單的說明文,能選用恰當的說明方法,運用較准確明白的語言,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特徵
「能選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是要求在寫說明文時,能靈活地運用常用的說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列圖表、作詮釋、摹狀貌等等。下定義是用來揭示事物的本質,要言簡意賅;舉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分類別是將紛繁復雜的事物有條理地清晰地介紹給讀者;列數字是從數量的角度說明事物的特徵;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體生動地介紹事物的特點;作比較是將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點加以比較,突出被說明事物的主要特點;列圖表是指畫制圖表,分項分類說明事物的特點;作詮釋與下定義相似,只是語言的表述更詳盡和具體,有解釋的效果;摹狀貌是指運用描寫等的手段來介紹事物的樣子形狀和面貌。各種說明方法綜合運用,恰到好處。
「運用較准確明白的語言」,就要求寫說明文要注意提煉語言,做到科學准確、簡煉易懂、生動具體。說明文採用的語言一般有生動的語言和平實的語言,根據突出事物特點的要求,靈活處理。在一篇文章中,語言風格要盡量保持一致。
「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特徵」,要求寫一篇說明文要做到層次分明,條理清楚,體現事物的內在聯系,符合事物發展的一般順序和規律。在說明文中,可以採用時間順序來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或工作流程;也可以採用空間順序,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內到外等等,來說明事物的結構與組成;或者採用邏輯順序,如從總到分、從具體到抽象、從原因到結果等等,說明事物的內在或外在聯系,使說明的事物的特點一目瞭然。
D. 小學語文五種說明方法總結
恰當地運用說明 方法 ,能提高說明語言的科學性和准確性,使說明對象更具體、更生動,讓讀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今天我給大家分享小學語文五種說明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小學語文五種說明方法
(1)舉例子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子。
好處:使 文章 表達的意思更明確,更生動形象,讀者更明白,增強說服力。更具體、更詳細。
(2)引資料
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 名人 名言 等,可使說明更具說服力。
好處:使文章更具說服力。體現 說明文 語言的准確性。引用古詩:使說明文更具詩情畫意。
(3)作比較
作比較是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好處:突出強調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4)列數字(列數據)
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字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好處: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有說服力的依據。(用列數字的方法進行說明,既能准確客觀的反映事實情況,又有較強的說服力。)准確無誤,令讀者信服。
(5)分類別
要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從單方面不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時事物的特徵、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明,也屬分類別。
好處:條理清晰,一目瞭然。
2小學語文常見的說明方法
1、下定義
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有時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問題,往往用簡明扼要的話給事物下定義,使讀者對被說明對象有個明確的概念。
例如《統籌方法》一文中,作者運用了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給統籌方法下定義:「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語言簡明、扼要、准確。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作用:使人們在閱讀時對抽象的字詞能夠更加明白、理解 。
2、作引用
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名人名言,可使說明更具說服力。
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 典故 傳說 , 諺語 俗語,詩詞句等。充當說明的內容或依據來說明、介紹事物。
例如《中國石拱橋》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張嘉貞的話,說明趙州橋的設計和施工巧妙絕倫。
作用:形象,典型,更有說服力。體現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
3、作比較
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例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一文中,為了說明宴會廳的建築面積,作者運用了做比較的方法:「有五千個席位的宴會廳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積有七千平方米,比一個 足球 場還大,設計的精巧也是罕見的。」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作用: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4、摹狀貌
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如:《中國石拱橋》一文中的 「每個柱頭上都 雕刻 著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注意:摹狀貌與打比方是有區別的,簡單來說,只要不是明顯的比喻,或者只是單一的比喻,一般歸入「打比方」中。
作用: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
5、畫圖表
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作用:使人看了一目瞭然。
一篇說明文單用一種說明方法很少,往往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3小學語文說明文 教學方法
一、抓住課文主線,理清篇章層次
說明文具有條理清楚、結構嚴謹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線,理清層次結構,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被說明事物的特徵和本質。
1、理清課文的整體層次。說明文的層次結構是有規律的,通常是根據事物的特徵,分層次、逐步進行說明。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一般說來,說明某一事物作用的文章,常常按照先主後次的順序組織內容;說明某一事物發展過程的文章,則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組織內容;說明比較復雜的事物的文章,通常要先將事物分成幾個部分,然後再分別對各部分進行說明。
理清說明文的層次結構,還可以採用抓文題的方法。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富饒」是課文的主線。第一自然段先總寫「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接下來寫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富饒。因此,抓住標題中「富饒」一詞,課文的層次結構就清楚了。
2、理清段落的說明層次。一般的說明文在結構上是按照一個自然段闡述事物的一個方面來進行說明的,而且通常在段首提出說明重點,然後再進行具體說明。因此,抓住這一特點,也有助於理清說明文的結構層次。
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第二段寫海水,第三段寫海底,第五段寫海灘上……而且在每一段的第一句話中就揭示了這一段要說明的中心,這就鮮明地反映了說明文內容組織的一個特點。
二、學習課文語言,了解敘述方法
說明文中的語言文字一般都具有簡單明了、准確周密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先理解所學課文的語言特點,根據具體的文字來理解被說明事物的特點。
1、學習比較的方法。用比較方法,訓練學生體會說明文語言周密性的特點,可採用加詞、換詞、去詞的方式進行。例如,在《趙州橋》一文中,「它是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和參加建造的」一句,如果把「參加」和「設計」順序對調,或者去掉「參加」一詞,表達的意思就和事實不符。在教學中,教師可設計這樣的比較訓練,讓學生體會說明文語言嚴謹和周密的特點。
2、學習舉例子的方法。說明文中常常運用舉例子的方法對事物進行說明,這樣不僅清楚、具體,同時還有很強的說服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作者運用的具體事例說明了什麼問題,理清例子同被說明事物間的關系,學習說明的方法。
3、學習列數字的方法。運用准確、具體的數字說明事物的特徵和本質,是說明文常用的方法。比如《趙州橋》第二自然段的「趙州橋長50多米,有9米寬」「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37米寬的河面上」兩句,就用數字具體地描述橋的長、寬和河面的寬,寫出了橋的大小。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列數字的方法對於說明文的必要性。
三、利用現代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幫助學生理解說明文中的內容。比如,可以將說明文中比較抽象的部分內容、概念通過多媒體演示的方法變得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並帶給學生視覺沖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化繁為簡,也避免了浪費課堂時間,學習效果也會更好。在利用輔助教學工具時,教師要注意選取那些學生感興趣的、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內容,以學生為主體,營造教學情境,還可以適時補充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加大課堂教學的容量。
進行說明文教學時,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很重要,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相關知識,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又可以把傳授知識、激發興趣、發展思維能力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
4小學語文說明文閱讀解題方法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為的是對文章內容做到基本把握。就是要從總體上把握作者的意圖和思路,為進一步理解閱讀材料打下基礎。閱讀一篇文章,只有從整體上感知內容,才能披文入情,理解豐富的意蘊,發現它的文字之美。整體把握文本材料的內容對理解整體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理解了具體的每一部分,才能理解整體的閱讀材料。要把一篇文章或一個段落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不能孤立片面地去理解。通過訓練,就能快速、准確地感知、捕捉、歸納文中信息,理解整個文段的意思。
說明文閱讀中感知文章內容的考查,最常見的兩種形式是:①概括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說明文的主要內容通常是說明文整篇文本或某一具體段落的主旨句,有的則是文章的標題。②概括作者從哪些方面來說明對象的特徵或者說明相關事物的事理。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主要是要抓好關鍵句。①抓段落的關鍵句來概括全段,重點是關注首尾句。②抓全文的關鍵句,全文的關鍵句往往統領全篇,重點要關注文章的開頭。③抓過渡的關鍵句,因為過渡的關鍵句常揭示上下文關系,要重點關注連接詞、高頻詞、序數詞。然而,有的語段沒有明顯的關鍵句,閱讀時可以從材料中抓關鍵詞來概括歸納。
(2)分析結構、辨識方法。
說明文的結構層次跟說明的順序密切相關。按照由古到今的順序來寫的文章,其結構層次就是按照時間的變換而劃分的。按照從概括到具體的邏輯順序來寫的說明文,其結構就是「總-分」或「總-分-總」。說明文的寫作中,作者會抓住說明對象的特點,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說明事物,並適當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我們往往就是通過研究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來分析說明文的。
說明文常見的三種思路結構是:①以事物的發展變化先後為序的時間順序。②以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為序的空間順序。③以事物的內在聯系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為序的邏輯順序。在說明文閱讀的解題過程中,要求學生了解說明文常見的結構形式,理清說明順序,概括段意,分析段落之間的關系,這樣就能解決說明文的題目。
(3)運用邏輯知識理解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