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堂如何引出學生的思維

語文課堂如何引出學生的思維

發布時間:2023-03-22 11:30:15

Ⅰ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巧設懸念法

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懸念具有調動學生學習的慾望,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而動機對任何一個具體的學習過程來說,都起著正向的推動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能恰當地設置懸念,無疑地會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沒咐兄。就語文課堂教學而言,教師通常可以在這幾個方面設置懸念:

1. 課堂教學的開頭。開頭教師可設計一個富有懸念的導語,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慾望。比如有老師教學《孔乙己》,開頭設計了這么一個導語:

老師問學生:孔乙己姓什麼?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姓孔。老師再問:真的姓孔嗎?有學生反應過來:不姓孔,不知道姓什麼。老師再問:一個人活在世上,連他的姓人們都不知道,這說明了什麼?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後我們共同討論。

這個導語緊扣小說主人公孔乙己的悲慘境遇設計,一下子把學生的閱讀語文調動了起來。

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用好這8種方法
2. 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在課堂教學的重難點上設置懸念,目的就是希望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使重難點的解決有效,乃至高效。比如,教學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理解魯迅先生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有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對課文思路和基本內容把握的基礎上,設計了這么一個懸念:假如你也生活那個時代,當你聽到劉和珍等人被殺的消息後,你會有怎樣的情感?文中魯迅先生的情感又是什麼?請結合文本相關段落或句子回答。

3. 在課堂教學的結尾。在課堂教學的結尾設置懸念,其目的就是給學生留下一個「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結尾,引導學生回味咀嚼課堂所學,引導學生對所學學科發生興趣。比如有老師給學生上朱自清的《春》,當把課堂學習目標全部完成後,在課的結尾,教師再次讓學生閉著眼睛聽《春》的配樂朗誦。當那優美的旋律響起來時,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了課文所營造的境界中去,連下課鈴聲也沒能聽到。這就是這種結尾的好處。

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用好這8種方法
二、引導想像法

想像力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形成作用巨大,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想像力往往就包含著創造的成分。因此,教學時,教師如能引導學生常常做想像力的訓練,那麼,學生創造能力的形成自然可指日而待。

就語文教學來講,引導學生開展想像力的訓練,常用的方法有:

1. 在組織學生學習散文詩歌時,可啟發、引導學生放開想像,再現或再造詩文中的意象意境。

2. 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尤其是寫寫景類的作文時,可引導學生放開想像,多方聯想,以此來訓練學生的創造能力。

3. 在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時,可引導學生放開想像,就某一個詞、或某一句話所蘊含的畫面展開想像。

4. 通過復述課文情境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

5. 通過聽讀來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

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用好這8種方法
三、變式教學法

課堂教學既有成熟的、大家必須遵循的常式教學法,也有能體現教簡殲師個性、教師的教學思想的變式教學法。常式教學法是課堂教學普遍規律的反映,變式教學法則是課堂教學求新、求變規律的反映。作為一名教師,教學時,既要守常規,更要求創新,只有這樣,培育學生的創造能力才有可能成為現實。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常用的變式教學法有:

1. 改變課文的教學思路。教學課文,通常的思路是按照行文順序,從文章的開頭教起,直至教到結束。但是變式教學法卻不是這樣,運用變式教學法,我們可以從開頭教起,但更常用的是可以從課文的中間教起,可以從課文的結尾教起;可以從文中的某個詞語教起,可以從文中的某個句子教起,等等。這樣教,既可以讓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能培育學生創造能力。

2. 改變作業的形式。比如拿閱讀作業來說,通常的做法是讓學生作答課後的習題,作業形式是問答式。如果運用變式教學法,則我們可以讓學生以讀書心得的形式來做,可以讓學生以書信的形式來做,可以讓學枯襲生以改編課文的形式來做,還可以讓學生以電子郵件的形式來做,等等。這種改變從表面看,好像只是形式上的變動,實際上,任何形式上的變動,最後影響到的都是學生思維方式的改變,而這種改變,正是培育學生創新能力所必須的。

3. 改變作文的人稱、思路、角度、文體。變式教學法在作文教學領域有著更為廣闊的運用,比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改變作文的人稱、思路、角度、文體等方面的變化來體會創新的好處,體會創新的魅力。

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用好這8種方法
四、發散思維法

發散思維本身就是創造思維的一種形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育自然是大有助益。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開展發散思維的訓練,常用的方法有。

1. 在閱讀教學中,啟發、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多元解讀。

2. 在作文教學中,啟發、引導學生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多維構思訓練;啟發引導學生圍繞一個素材,進行多元話題提煉訓練。

3. 考試答題能力訓練中,啟發引導學生開展一題多解的解題能力訓練。

五、對比思維法

對比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通過對比,人們可以發現事物之間的差異,甚至可以發現事物在本質上的獨到之處。正是因為對比有著這樣的作用,因此,它自然地也就同創新牢牢地連在了一起。就語文教學而言,閱讀教學是開展對比訓練的最佳平台。比如我們可以開展同主題,但文本不同的對比;同主題,但作者不同的對比;同主題,但時代不同的對比。我們還可以開展,同話題但觀點不一樣的對比;同話題但材料不同的對比;同話題但角度不同的對比。我們還可以開展同材料但看法不一樣的對比;同材料但文體不同的對比;同材料但風格不同的對比。總之,依託閱讀教學進行對比思維訓練,在閱讀教學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只要教師認真為之,相信學生的創造能力定會得以提高。

Ⅱ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主要在兩個方面下工夫:一是多給學生自主表現的時間和空間;二是要創設民主學習的氛圍。而要達到這兩個要求,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權利、意願和選擇,又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課堂上允許學生插話插嘴,質疑問難,並有意識地鼓勵學生敢於猜測、敢於求異、敢於創新。教師用激勵性的評價幫助學生相信自我、充分自信,讓學生如沐春風、敢想敢問、敢講敢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創新意識才會逐步得到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充分展現,學生的創造、創新火花才會迸發、閃爍。

怎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人類創造力的核心和思維的最高階形式,是人類思維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種思維形式。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增長與發展,而知識的增長與發展又是創新思維的結果。創新思維具有思維形式的反常性,思維過程的綜合怎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人類創造力的核心和思維的最高階形式,是人類思維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種思維形式。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增長與發展,而知識的增長與發展又是創新思維的結果。創新思維具有思維形式的反常性,思維過程的綜合性,思維空間的開放性以及思維成果的獨創性等特點。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創新思維是可以訓練的,區別僅在於通過訓練所取得實效程度的不同。小學生思維活躍,常有不囿於常理的思維光芒閃現,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敏於發現,著力發展學生的這種思維,努力營造一種飛揚 *** ,燃燒思想,充盈情思的課堂氛圍,讓創新思維的火花在語文課堂上綻放。
一、啟迪思維,讓學生學會標新立異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許多課文所蘊含的美可能藏在一句話、一個詞、一個標點之中。語文教師要善於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要引導學生讀懂文字背後的東西,想常人所不敢想的問題。從而達到啟迪思維,學會標新立異的目的。
1、創設佳境
「水本無華, 相盪乃成漣漪; 石本無火, 相激乃發靈光」。創新就如同是這相盪而起的漣漪,相擊而發的靈光,使平靜的心潮起伏澎湃,令平庸的大腦啟蒙生智。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能閃現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它需要一個能夠催生「火花」的課堂氛圍。[ 1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多肯定學生的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揚民主教學思想,積極創設生動活潑、寬松自如、民主協商、主動探索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這樣學生就會樂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就能大膽發言,就能敢於說、敢於辯、敢於否定權威定論,提出新見解。[ 2 ]
一教師在教學《三亞落日》時,在充分引導學生品讀美文欣賞美景的基礎上讓學生設想:自己就置身在這柔軟細膩的沙灘上,迎著徐徐拂來的暖風,看著光焰柔和的落日如詩般地沒落,想說什麼? 學生有說想畫一幅畫的,還有的說想寫一首詞,唱一首歌,作一首詩,一首贊美三亞的美妙絕倫的詩,一首情趣盎然、情景交融的詩⋯⋯這時,一個學生說這是一首環保的詩,引來了同學們的一陣哈哈大笑。教師充滿贊許且疑惑地問該生:能說說理由嗎? 該生回答:碧水、藍天、海鷗、落日、清風、沙灘,豈能融進一縷黑色的煙,一張白色的紙,一口厭人的痰,這不是一首環保的詩嗎? 師生熱烈鼓掌。在本案的教學片段中,教師為學生的「自由言說」營造了一個其樂融融、寬松和諧、你追我趕的課堂氛圍,在這個氛圍中,學生可以民主討論、自由發言、各抒己見。「畫」也罷、「歌」也好、「詩」也行,無論你是怎樣的畫,怎樣的歌,怎樣的詩,只要是你真情的流淌,內心的言吐,老師都會小心翼翼地呵護。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創新的「催化劑」,創新思維也只有在一個適合它的空間土壤中才能孕育、誕生。因此,拆除教師和學生之間壁壘森嚴的藩籬,用民主、自由、寬容、激勵來取代強制專斷與師道尊嚴, 應該成為創新教學的必由之路。[3 ]
2、換種想法
「奇跡產生於換一種想法之中」。少年兒童好奇好問,一些問題在成人看來是不值一提,甚至是荒誕的,不易被人理解,但看似離譜的答案也許包含著獨辟蹊徑的思路,閃爍著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教學中要多組織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善於引導其求變,變得得法鼓勵嘉獎,變得不妥引導啟發。要讓學生個個動腦筋,有收獲。
在《小馬過河》的教學現場,當師生討論認同「小馬不動腦筋,別人怎麼說它就怎麼做」時,一個另類聲音出現了:「我認為小馬做得也有道理,它做事非常小心。如果河水真的很深,那麼小馬下水一不小心,性命就難保了。換成是我,聽了松鼠的話也會收住腳步,這樣冒險的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顯然,這是一種引人思考,含著一種強烈批判意識的聲音,教師順勢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誰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那麼聽老牛說是淺,松鼠說是深,面對讓人如此為難的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樣來得知河水的深淺呢?」學生討論熱烈,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4 ]像這樣有價值的生發點在我們的課堂中處處存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像這位教師一樣善於引發學生思想共振而使其學有所得。對於學生的提問,教師應盡可能滿足,並能敏銳地抓住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將交流討論引向深入。因為任何壓抑、干擾都將使創造的心靈受損。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的別才別趣別志,尊重其特志特能特長,改變保守態度,引導學生敢於標新立異,敢持異見,創設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環境,把他們的天真好奇誘導到科學的軌道上來。
二、開拓思維,讓學生學會找岔子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完美即死亡」。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這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1、向教材發問
學生崇拜書本和老師,往往會認為只要書上寫的、老師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我們應鼓勵和培養學生具有敢於懷疑的思維品質。實際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也會有對所學結果有疑問之處,我們鼓勵學生把疑問說出來,並可以通過相互討論和查閱資料去尋求正確的答案。這樣質疑有利於學生拓寬知識面、啟迪智慧,增進互學精神,營造善思、善問的氛圍,更有利於學生形成追求真理的品質。
當《手棒空花盆的孩子》課堂上出現對誠實的雄日一片贊美聲時,一個學生認為雄日太孤單,不想學他。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引導討論,在不違背文本價值取向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事物:為了突出個別善的和美的,不惜以大量的不善和不美來墊底,或者故意把本來並不存在善、惡、美、丑的事物也竭力地往不善不美的方向強拉,以形成反差。這是我們在閱讀時經常可以窺見的一種創作構思。它的特點是:抑九揚一。這是一種違背客觀事實的、主觀武斷的、極端化的、刻意的、缺乏說服力的思維方法。
2、向權威發問
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課文內容,幫助兒童努力克服思維的惰性、刻板、僵化和呆滯。不盲從,敢於向權威挑戰。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描述伽利略進行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的情景。這個實驗非常簡單易行,不需要使用任何專門裝置,也不需要掌握什麼精湛的操作技巧,任何人都可以做這個實驗。可是在過去的兩千年中,七十三萬個日日夜夜,竟沒有一個人去做這個簡單的實驗。而伽利略卻用鐵的事實,在一瞬間就推翻了兩千年來幾乎具有絕對權威的亞里斯多德的結論。伽利略的偉大和可貴之處,不在於他做了這個實驗,而在於他絕不盲目崇拜權威。
三、深化思維,讓學生學會突破障礙
狹隘的觀念,沮喪的心情,壓抑的氛圍等都會使我們缺乏創造力,我們要能夠認識障礙,進而克服障礙,促使創造力的產生。要突破的障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思維定勢,不思變通;過於嚴謹,死摳字眼;崇尚權威,唯我唯上;從眾心理,跟隨大局;資訊飽和,無法切入;膽怯自卑,缺乏自信;興趣狹窄,倦怠懶惰。
教學中,尋求「標准答案」、「正確結果」似乎成了許多課堂一種定勢了的思想模式和合理化了的操作程式。語文課上,我們常看到,為了板書某個詞,抑或為了得到某個問題的答案,教師會不惜寶貴的課堂時間,窮盡「追問」之能事,直至擠出「正確結論」來。這樣的教學活動,完全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扼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現的眼光,獨辟蹊徑,盡量避開常規思維,立體地、多方位地審視問題,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感受體味,得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如司馬光的「砸缸救人」是人人皆知的反向思考,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司馬光「反向思考」的過程:司馬光怎麼會想到「砸缸救人」這個辦法的? 還有其他辦法嗎? 將教師的創新意識轉化為學生的創新活動。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關鍵在於教師是否具有創造意識。如果教師本身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就會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會設計出具有創造性的語言訓練專案,會提出啟發性的問題,開啟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如果教師具有創造意識和民主意識,就會去創造一種適合發展學生創造性的師生和諧的民主環境。因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勵的,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提問、回答問題中的一些創造性的火花,及時給予鼓勵、給以表達的機會,使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教師能做到以上兩點,學生學習的創造性自然會得到充分發展。

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發展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創新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英語學科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尤為重要。打破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不再是為了應試而針對性地傳遞知識,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解題思路和答題模板形式,不再是「填鴨式」和無啟發式的教學,而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創新思維能力。作為初中英語教師,一定要結合英語新教材的特點以及初中學生的年齡、心理和認知發展水平,將創新教育貫穿於初中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建立新的教學策略,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利用生活資源,啟用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應該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利用生活資源,適當擴充套件教學內容,從而達到啟用學生思維的目的。例如,筆者在字母教學中,就逐步擴充套件到學生在現實生活經常可以看見的一些耳熟能詳的縮寫詞(CCTV、DIY、KFC、PRC、GPS、PC、KTV、WTO、WC等等),這樣不僅可以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練習字母的發音,而且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的思維創新打下良好的鋪墊。另外,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還利用英語俚語、英語諺語等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推進學生的思維創新活動。
二、 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學習英語,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在課堂中,教師可從詞彙、語篇、語法等方面來引導學生們進行發散思維。在初中單詞教學中,要鼓勵學生以多種方式記憶,如聯想記憶、音標發音記憶等。在語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設計一些能喚起學生共鳴的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集思廣益,讓學生發散思維,多方面思考問題,獲取更多的英語知識。
三、更新教學理念
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理念認為,好學生對老師的話要言聽計從,學習成績好則是老師喜歡的型別,而與那些好學生 相反的學生,教師們則不會喜歡。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學生雖然會給老師帶來不好的印象,但是他們的舉止是符合他們這個年齡段的特徵的。因此,在教師教課的過程中要更新教育的理念。其次,要放大同學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樣可以鼓勵他們對新鮮事物和知識進行充分的想像。只要更新教學理念就可以正確地引導同學們的思維,從而給學生們更多的創造思維的空間。
四、 以合作學習拓展學生的創新體驗,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思維往往既要發散又要集中,然後再發散、再聚合,經過多次迴圈往復,才能提出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案。「水本無華,相盪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激乃發靈光。」創新就如同是相盪而起的漣漪、相擊而發的靈光,使平靜的心潮起伏澎湃,令平庸的大腦啟蒙生智。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能閃現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它需要一個能夠催生「火花」的課堂氛圍。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這種能讓創新思維的「火花」自由綻放、交相輝映的大秀場。「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觀點沖突會引發討論和爭論,可以促使新問題和新觀點的產生,引導學生超越給出的資訊進行思考,這為學生發展創新思維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台。」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借鑒、相互補充、相互促進。觀點與觀點的碰撞往往會引發新的資訊產生、新的知識形成,這對於拓展學生的創新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大有幫助。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不能操之過急,應由淺入深,逐步設計合作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觀察、指導、傾聽,不能匆忙下結論,要等待學生的觀點自然生成。

設法激發學生的想像和思維 想像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是創造的基矗創新性思維的培養,離不開想像。我們可以用圖形、表格、模型、語言描述、提問等,去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所以,開展創造性思維訓練,首先需要營造一種有利於激發學生創新精神

中學英語課很難有創新思維
這是很正常很普遍的事情
主要激發學生的興趣
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果滿意,請點選採納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首先,物理本來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只是點本身就很專業,所以如果一板一眼的按課本教學,確實很枯燥。
但是,物理又是一門很實用的生活科學,物理當中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案例,老師可以將要講授的知識跟生活聯絡在一起,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形象,而且可以啟發培養學生舉一反三、擴散聯想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自然而然就訓練出來了

課堂教學中應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1. 保證時間,營造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拓展空間

  2. 用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3. 開發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4. 打破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5. 運用反向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語文課堂上,教師要保證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問題,同時,還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中的主體,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另外,教師還要發揮應有的主導作用,通過引發、組織、示範、釋疑、激勵等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拓展空間。 二、用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求異思維是一種開拓思路,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思考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的思維方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開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新穎性、獨特性、多樣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位老師在教學《草船借箭》這課時提示如下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內江上沒有大霧,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計劃落空了,事情的結果會怎樣呢?草船靠近操軍水寨時,如果操軍出來返攻,又會怎樣呢?如果魯肅事前把諸葛亮的妙計告訴了周瑜又會怎樣呢?教師這樣精心地為學生鋪設求異路徑,引導學生多角度靈活地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求異固然是創新,但是求同也是創新。求同思維是指採用已知的最佳方法,有方向、有范圍的思維形式。科學家模仿蝙蝠夜間飛行探路,發明了雷達,你能說這不是創新嗎?有位教師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這一課時,指導學生討論: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麼聯絡?你從這樣的開頭、結尾中體會到了什麼?你還讀過哪些像這樣開頭、結尾的文章?教師如此精心鋪設求同路徑,引導學生有方向、有范圍地去思考,有效地落實了創新思維的培養。 三、開發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像力開始的。」想像與創造性思維有著密切聯絡,它是人類創造勞動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創造需要想像,而想像是創造的前提。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創設時機,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例如,可以指導學生續編故事;可以結合課文中的插圖,創設情景,讓學生自由想像,培養他們的想像力。有位老師在課堂上指著自己問學生:「我是誰?」學生立刻搶著回答說「是老師」,「是男人」,「是爸爸」,「是爺爺的孩子」,「是爸爸的朋友」,「是媽媽的同事」……學生思維一經開啟,想像力極其豐富。可見,讓學生多進行想像力的訓練,能促進他們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打破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即先對不同問題提供同一思路來解決,之後提出個別條件的變化,要求用新的思路解決,以打破原來的思維定勢,使思維靈活而富有創造性。教師在指導學生思考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注意找出學生在解決某一具體問題上的思維定勢;二是善於借鑒表面上與本問題無關的其他領域的知識和資訊,可變角度去思考問題。如一位老師在教《詹天佑》這一課時,設計了以下問題讓學生討論: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數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的工程最艱鉅,詹天佑分別採用了什麼方法來解決?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麼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能用「開鑿隧道」的方法解決嗎?詹天佑又想出了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難題呢?通過以上問題,打破了原來的思維定勢(開鑿隧道),用新的思路解決問題(設計「人」字形線路)。教師這樣精心設計,改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運用反向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即拋開教材提供的條件和思路導向,進行反方向思維,培養學生在特殊情況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反向思維有逆向性、批判性、新奇性三個特點。運用反向思維的關鍵,一要明白原有的思路導向;二要掌握反向思維的特點,找准思考路徑。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賴於創新教育。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創新思維去聽、說、讀、寫,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做到有趣有力。

Ⅲ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92

一、運用插圖,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少年兒童具有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認識事物具有直觀性。因而,小學語文課本內編排了大量的彩圖、彩照,便於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在新課教學中,利用插圖導入,創設課文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好奇心和學習課文的興趣。如,我在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先出示插圖,再引導學生看圖:(1)圖上畫了什麼?(2)烏鴉在干什麼?可是瓶子里的水怎樣,瓶口又怎樣?(3)烏鴉喝到水了嗎?是用什麼方法喝到水的?課文是怎麼樣描述這幅圖的內容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烏鴉喝水》(板書課題),聽老師讀課文。這樣不僅能使學生一上課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與課文內容緊密聯系的插圖上,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演示實驗,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演示實驗不僅能直觀、生動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我在教學《稱象》時講到曹操的兒子曹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這對於學生來說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於是我准備了一些用具,用來演示該方法:(1)用一個透明的水缸裝上水,把一艘模型船放進去,然後把一頭玩具大象放入船中,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並理解「船舷」一詞。(2)再把大象從船上拿出來,往船上裝預先准備好的小石子,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3)然後用天平稱一稱船上的小石子。(4)小石子共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立刻追問學生:「你們有誰能想出比曹沖這個方法更好的辦法來?」學生立刻進入冥思苦想的狀態。很快就有學生舉手回答:「我們可以用人代替石頭。因為石頭比較重,又要搬,而用人就不用搬,可以很快地計算出總重量。」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就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Ⅳ 語文課堂教學怎樣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動起來

現在的新課程提出要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就是目前積極提倡的學習方式。那如何使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如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呢?
一、首先讓學生互動起來
在現行的班級授課制下,師生互動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形式,學生互動則處於微不足道的地位,學生的課堂交往對象主要是教師,課堂主要是由教師主宰的世界。學生在課堂中或者只是「個人」,或者把學生當作「一個」來教,很難滿足學生多方面的差異和需求,也限制了學生在不同領域的才能表現,忽視了學生獨特的學習可能性。在教學方法上,老師的講解分析充斥著語文教壇。即使有的老師開始注重學生思維過程的誘導,也只不過打著啟發式、討論式招牌的「問答法」在課堂中無限制地膨脹,課堂上,一問一答,熱熱鬧鬧,一連串毫無啟發性的提問,把學生往老師事先設計好的結論上趕,也不進行從容研討,教師便匆匆歸結。試想這一堂堂課下來,究竟給了學生什麼知識和能力,學生在瑣碎的問答中收獲了什麼呢?
顯而易見,在這些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不能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教學,學生的積極情感得不到體驗,意志品質得不到實現,這樣的教學模式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所以,合作學習對學生來說確實是很重要的。何謂合作學習?就是在以班級授課制為主的教學組織形式下,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改善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的方式,有助於構建全班教學、小組集體合作學習、學生個體學習的教學動態組織系統,通過師生、生生的多項互動交流,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既讓每一個學生都表現自己的學習心得,也養成注意聽取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啟迪,互相幫助,以解決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讓學生真正地互動起來。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語文課上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要創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滿足學生的歸屬需要,引導學生生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感受問題。如我在教學《夕照》這一課時,先讓學生復習前一課《海上日出》,然後讓學生找「日出」的反義詞,再引入新課,讓學生自讀課文後,找出描寫日落的段落,然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樣學生的學習勁上來了,提出了不少問題:作者按什麼順序寫日落的過程的?除了寫太陽外,還寫了什麼……
三、小組合作,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根據所提出問題的性質、難易程度,師生確定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通過「讀書找疑,互相質疑,合作解疑」在組內開展合作學習。組長協調好組內成員的學習活動,鼓勵各成員積極參與。梳理出一些有意義的問題,重點討論,達成共識。如有不能解決的問題由記錄員整理好,准備在全班交流中提出來。

Ⅳ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智力活動的核心。思維是對客觀事物間接的和概括的認識過程,它能夠反映客觀規律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規律性聯系。作為智力核心成分的思維能力,它是認識的理性階段,每個人認識世界的活動不只限於認識世界的現象,而且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聯系。青少年的思維從經驗型走向理論型,既要進一步發展形象思維,又要著重培養、訓練邏輯思維,思維能力是通過它本身的活動過程發展起來的。因此,教師必須有意識、有計劃地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靈活多樣的思維能力。下面就語文課如何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結合自己的體會,談一下具體的方法。 一、訓練語言,發展思維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指導學生學語言。語言是思維的武器、理解的工具,語言學習與思維發展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即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語言離不開思維,思維離不開語言,二者相互聯系。我們不難發現,語言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每每與思維活動分不開。在認字、寫字方面出錯多的是觀察力較差的學生,因為有較強的觀察力就能看出字形、寫法的細微差別;詞不達意,語病在很多情況下並不是因為有了清楚的思想內容找不到恰當的詞來表達,而是思想本身就不清楚或概念模糊造成的。因此加強語言訓練,要讓學生多讀新聞、報刊。針對某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思考可分析的角度,並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啟迪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例如:某中學的學生從四樓爬窗致殘。我就引導學生針對這一現象發表自己的見解,從現象得到教訓和啟示。分析這些問題時,學生往往投之高度的熱情,各抒己見,踴躍發言,思維就像燒開的水一樣被激活。這樣以訓練語言為手段,發展了學生思維,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二、設疑問難,啟迪思維 1.利用設疑把握流向。學生的課堂思維比較活躍,其中也不排除散的特點,教師應緊緊抓住這一點,適當設疑,把握思維流向,語文學習更應當經常創設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產生矛盾的情境中通過積極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閱讀教學中的設疑便是思維鍛煉的有效途徑之一,一般採用問答的方式。在《斑羚飛渡》教學中,我利用三個提問導入新課,斑羚為什麼要飛渡?斑羚到底怎樣飛渡?從斑羚悲壯慘烈的飛渡中,人類領悟到了什麼道理?這三個問題由淺入深誘導學生的思維,並規定了思維的流向,使學生的思維很快地順勢進入對課文的認識、理解。 2.利用設疑吃透題眼。所謂題眼即文章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應緊緊抓住重點,突出重點,突破重點。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主要在於教學是否突出了重點,那麼採取何種教學方法來突出重點,這是每個教師深思熟慮的問題,而設疑能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發現作者是怎樣表達這個中心的。如《社戲》一文,為什麼作者在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通過設疑,啟發誘導思維,學生清晰地認識到:這是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是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從而使學生的智能得到了提高和發展。 3.培養質疑習慣。古人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思維能力的培養,不能單純依賴應付提問,不能消極地接受問題情境,而是應當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質疑問難的良好學習習慣。習慣的培養,靠的是持之以恆的努力,同時,也應借重行之有效的訓練常規。比如:在閱讀的六步自讀法中設置發問一步,要求學生按照依次遞進的三個問題,自問自答,逐步深入地理解課文,即:寫了什麼寫得怎樣為什麼這樣寫。運用這種自問自答逐步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 三、組織討論,激勵思維 課堂討論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法,適當地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可以讓學生動腦、動口,互相啟發,引起共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集思廣益,培養了能力,增加了智慧。 1.討論難點,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難點,如果採用討論的方式,把難點交給學生分析,效果會更佳。《孔乙己》中的結尾就這么一句話: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有學生問:孔乙己的死,作者用了互相矛盾的詞‘大約’和‘的確’,這是不是錯誤的呢?對此我先不作直接答復,而是讓學生討論,發表意見,同時提示學生聯繫上下文,然後統一意見。這樣提高了認識,解除了難點。 2.討論疑點,提高辨析能力。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會發現一些疑點,把這些疑點提出來討論,可以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如《爸爸的花兒落了》,學生提出疑問,認為小說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不恰當。理由是爸爸的花兒與本文關系不大,課文主要是寫爸爸。這時,我就讓學生進行討論,討論的結果無疑是兩種意見,但更多的學生認為,本文標題精巧,別有用意。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是實指爸爸的夾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徵稟性愛花的爸爸的辭世。這樣既含蓄又形象,更能突出中心思想。無疑,對疑點的討論,使學生用自己的思維解除了疑點,提高了辨析能力。 3.討論議題、材料,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當多角度、多側面地開展。中學語文學習,根據語文課的特點,特別要注意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結合應用,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協調發展,努力培養創造性思維。一個題目,一個材料,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即使同一個人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它,理解它,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經常讓學生討論議題、材料,不但可開拓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的思路,而且可以培養其創造思維能力。如論牽牛花這個議題,學生認為只有一個角度可以理解因為不能自立,所以只好依據在他人身上。但經過討論,讓學生明白任何議題、材料都可以從多角度探索。其二角度:過程的依賴性使它總是按別人指導的方向前進。其三角度:無論多麼艱難,只要有一點可能就不停地攀登。其四角度:善於藉助外物,所以總比外物高出一截。其五角度:無論攀到什麼高度,根還扎在泥土裡,因此能開出美麗的花。這樣學生的思維開闊了,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了。

Ⅵ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加強思維訓練,無疑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關鍵。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語文教學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僅局限於教法的改變,而要首先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把語文教學的觸角深入到學生的思維領域,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語文教學的首要目標。由此看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是育人的重要內容。那麼,在實際操作中應該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呢?具體做法有如下幾點: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培養思維能力的基礎
良好的教學氛圍的創設,是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的體現。正如名人所說:語文課堂教學中,導思的過程,若起伏跌宕,充滿有張有弛的流動感,若清新別致,能充溢著靈動和詩意的光輝,則必將營造出朝氣蓬勃的課堂氛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將大有裨益。那麼如何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呢?
1、精心設計導語。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語的設計,其實就是成功的課堂教學的開端。精彩的導入往往能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成為激發學生思維的動力。例如:我在講《口技》一課時,先創設教學情境——播放錄音《洛桑學藝》,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要求學生努力聽,三分鍾後讓他們口述從中聽到什麼、洛桑表演了哪些內容。緊接著啟發學生:假如一個表演者,在舞台上兩手空空,他卻能演奏出優美的blues,模擬出「泰坦尼克號」的汽笛聲,彈出凄婉的《二泉映月》,他依靠的是什麼本領?這在曲藝中被稱作什麼?將學生不知不覺中帶入了《口技》之中。
2、 善於捕捉思想火花,因勢利導激活思維,是創設良好課堂氛圍、培養思維能力的又一策略。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思維不夠活躍,思路不夠開闊,學習質量不是很高,表現在學習上,懶於動腦,可是他們也時而閃爍出智慧的火花,教師應善於捕捉這一智慧的火花,點亮他們智慧的心燈,開啟他們思維之扉。例如教學《狼》一文時,師生都在大談狼的狡猾、屠戶的勇敢機智。這是,平時成績較差的一位同學小聲道:「兩只狼有合作精神。」我便叫他起來,請他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大家聽。他膽怯地站了起來,低下頭,不敢說。我又進一步鼓勵道:「老師認為你的觀點很新穎,很有價值,你能說出來供大家借鑒嗎?」聽到這話,這位同學眼神中流露出了異樣的光芒,顫聲道:「老師,您不是說不以成敗論英雄嗎,狼雖然失敗了,但它們配合默契,這種合作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聽了這話,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而這位同學漲紅了臉,兩眼熠熠閃光。此後,他經常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問題。這一問一答,不僅創設了良好的課堂氣氛,而且還打開了一扇封閉的智慧之門。
二、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語文教學的過程是一個「感知——體驗——理解——運用」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啟發誘導,能使學生獲得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核心還是思維能力。如何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呢?筆者作了以下幾點探索:
第一,訓練思維的敏捷性。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的速度快,對問題迅速作出反應。敏捷的思維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經過長期訓練才能形成的。在教學中教師可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持久地加以訓練。例如教《皇帝的新裝》時,在初讀課文後,可設計以下問題來整體感知課文,並訓練學生的快速思維能力:1、此文的作者是誰?哪個國家的?2、採用最簡潔的話概述故事的內容。3、作品中最可笑的人是誰?最可恨的人物是誰?最可鄙的人物是誰?最可愛的人物是誰?為什麼?4、勾勒出人物的特點(每個人物不得超過十個字)。通過搶答,評出優勝者。這樣,既讓學生對課文有了全方位的整體了解,又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第二,訓練學生思維的獨特性。思維的獨特性是指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不依賴、不盲從、不迷信,分析判斷有獨到見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探索,努力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探究問題的空間,從而鍛煉學生思維的獨創性。教師還要善於設計問題,所設計問題,既能給學生創造思索的空間,又能提供創造性思維的範例,使學生明白「學源於思,思源於疑」的道理,讓學生思維發展的歷程在教師這盞智慧之燈的指引下順利航行。例如學習《藤野先生》一文時,教師提出:「東京也無非這樣」中的「也」是關聯詞語,可是前面又沒有句子,與誰關聯?文章的第一句為什麼要這樣寫?這看似平淡的地方,老師卻提出了如此深刻的問題,學生馬上陷入了思索。頃刻,學生舉手答到:「這句話有潛台詞,前面省略了。」又一個同學答道:「大清帝國日暮圖窮,腐敗不堪,作者才東渡日本尋求真理,而到日本看到的是中國留學生依然渾渾噩噩、醉生夢死,令作者義憤填膺。」又一學生道:「『也』字蘊涵著作者無限悲憤之情。」教師善於問,學生善於思,在問答中授之設疑之法,於平淡中見疑,於無疑處生疑,這樣的思維成果才會有獨創性。
三、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善於鑽研和思考問題,對事物的認識不滿足於表象,善於區分本質與非本質的特徵。其方法是:抓住矛盾加以展示。對立的事物互相排斥,容易引起思考,無論是文章的主旨,還是結構安排,或是細節描寫,只要抓住課文的本身矛盾,就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例如:學習《孔乙己》時,教師提出:「孔乙己既穿長衫為何站者喝酒?既窮為何穿長衫?」這一問挑起了矛盾,學生思想產生了碰撞,陷入了積極思考。經過討論,學生明白了「站著喝酒而穿長衫」這一筆實乃用心良苦,濃縮了孔乙己的整個精神世界和社會處境。通過探究學生不僅理解了作品的深意,也學會了一種質疑探究的方法——於矛盾之處生疑探疑,進而鍛煉思維的深刻性。

Ⅶ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

一、重視學生薯並攔個性的培養。二蔽雹、還給學生創造性思維萌發的沃土——和諧的學習環境。三、鼓勵學生質疑。四、結合教學內容,數胡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捕捉切入點持之以恆訓練。

Ⅷ 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激發學生思維

1.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態度和習慣。良好的思維習慣、態度是提高思維品質的前提,所以必須在教學中及時發現並幫助學生排除不利於積極思維的一些心理障礙。如,習慣於教師講,不愛發言,形成惰性心理;有了問題完全依賴教師、同學和參考書,張口就問,翻開書就抄答案,依賴心理嚴重;人雲亦雲,有從眾心理;自卑膽小,怕人笑話,有畏難心理;機械記憶,學而不思,守舊心理;「熱鬧是他們的」,沒興趣,心理封閉。這些心理障礙,都直接導致了學生不願思考,不愛思考。「學而不思則罔」,關注並糾正不良的思維態度,有助於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存在於學生大腦中的思維,對於教師來說,是看不見、摸不著、沒法掌控的,教師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訓練它,就需要找到一個載體,一條「傳輸帶」。語言是思維工具和交際工具,它同思維有密切的聯系,是思維的載體、物質外殼和表現形式。課堂思維的訓練,往往要通過語言「對話」的形式來完成。依據思維規律,有目的地反復訓練,不斷矯正學生不良的思維習慣,使思維主體逐漸形成主動探究知識,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對話」型課堂教學就是以思維為主線,以對話為思維載體的閱讀教學新課型,充分體現了「提高學生活動的思維品質」這一教學策略。
這里的「對話」是多方位的,正如《課程標准》指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科學、有效地利用這個過程,使之「和諧高效」,真正提高學生活動的思維品質呢?首要的一點在於精選、優化對話方法,這樣才能保證「思維對話」的扎實有效。
1.自主閱讀法。《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與文本對話的第一步就是要把閱讀文本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自主閱讀,在讀中去感受情、領悟意、把握文本思想。「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充分的閱讀才能為思維品質的發展提供足夠的沃土。
2問題閱讀法。學生課堂表現活躍,能舉一反三地解決問題,是思維敏捷和靈活的結果。恰當的問題可以激發興趣,訓練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教師可以採用以下方式來引導學生:(1)連環發問。連環發問如擊鼓傳花,目的就是通過激勵,促使學生全員緊張、興奮起來,激勵思維活躍,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2)精當問。「一石激起千層浪」,提綱挈領的問題可以把教學的重點難點帶動起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設計問題時,要准確分析學生的思維現狀,找准問題的切入點,設計難易適度、有自由度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有路可循,能較快開展邏輯性思維活動,並促使思維向縱深發展。

Ⅸ 語文學科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本文立足於語文課堂教學,從創新精神、發散思維、課堂氛圍、聯想和想像能力等方面闡明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 創造性思維 培養
恩格斯說:「科學的教育的任務是教學生去探新、創造」。創造力的發現、培養和整合,離不開教育手段的完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等,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產生直接具體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應該致力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放在首位。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知識積累和生活實踐是創新的前提。
知識積累和生活實踐是密切聯系的。通過生活實踐獲取知識經驗和方法,就是積累。積累之後,又把知識、經驗和方法運用於生活實踐從而產生新的思考、新的見解、新的方法,就是創造。豐富的知識、經驗積累和深厚的生活實踐基礎,是創造之源,創造之本。語文教學的基礎性就在於通過語文應用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經驗積累,為學生的創新精神打下基礎,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增強創新意識,自主吸納知識,積極思考,探索和實踐。這樣,知識豐富了,實踐能力提高了,就會有所創新,有所創造。
二、激發求知興趣,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創新精神。
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以激發求知興趣為前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啟發性原則,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產生積極的求知慾望。「疑」是探求新知的起點,也是激發學生的支點。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從「疑」入手,巧設懸念,啟發思維,引導學生質疑、解疑,鼓勵學生敢於吹毛求疵,發現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習《孔乙己》一課時,可設計這樣一段導語:「過去有人說,希臘悲劇是命運的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是性格的悲劇,而易卜生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悲劇往往催人淚下,但孔乙己的悲劇呢?人們讀後眼淚卻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受到內心的刺痛,可以說是往內流,那麼,孔乙己究竟是怎樣的悲劇呢?學習這篇課文,從其含蓄深沉的描寫中,細細咀嚼,深入體會,我們可以獲得答案。」這樣一個導語,激發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目的單一,導向明確,富有啟發性,激發了學生思維,使學生能在閱讀中發揮想像,探求孔乙己悲劇的原因。
三、開展創造性活動,培養發散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多種思維的綜合效應,而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因素。發散思維即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主要是教會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以求得多種設想、方案或結論。例如舉行一次繪畫比賽,教師可給學生一個題目《春天》,然後讓學生自由想像發揮,每個同學都能畫出一幅畫,除了都有春天的主要景物外,每個學生所突出的重點都不一樣。這樣的活動,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都在創造著自己大腦中的關於春天的圖畫。在作文中,許多題目都能運用求異思維,變單向思維為多向性思維,從而打破思維定勢,靈活地思考問題,抒寫自己的獨特感受。如《「旁觀者」未必清》、《「開卷」並非有益》、《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都是培養求異思維的好題目。
四、營造創造性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目標的主陣地,也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創新教育要逐步增強課堂教學的選擇性和開放性,構建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教育過程,大力推進教學活動由教向學轉變,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這樣,就需要努力創設一個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思維和參與教學活動,並樂於、勇於表現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新型教學氛圍,以利於師生共同進行知識的發現、創造和成果分享。
(1) 給學生以充分的思維空間,不把學生的思維局限在設置好的教案框架裡面,讓學生始終處於獨立探索、主動積極地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狀態中,使學生不斷地處在熱情、活躍、關注等積極的情緒體驗中。
(2) 善於捕捉新的或突發信息,及時判斷其價值,並創造性地將其轉化為新的教學情景,不斷為學生提供新的學習良機。尤其是要敏銳地發現學生中閃耀的具有獨特性和新穎性的思想,並努力促進、及時鼓勵那些「標新立異」、「異想天開」的行為,盡可能給以全體同學表現的機會。
(3) 要放手讓學生自己組織教學,自己制定方案計劃,自行探索和研討問題,使學生真正處在自主學習、創造學習和積極交流與合作中。同時教師要花大力氣研究如何提出問題和提什麼問題,在關鍵時刻不斷地提出具有爭論價值的問題,以維持學生學習的適當難度,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欲,並努力引導到更高水平。任何教學活動,都是在特定的心理氛圍中進行的,開展創新教育,就要形成促進創新的心理氛圍。只有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真正的創新教育

Ⅹ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引發學生思考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教學生的思維
創新思維是人類創造力的核心和思維的最高級形式,是人類思維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種思維形式。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增長與發展,而知識的增長與發展又是創新思維的結果。創新思維具有思維形式的反常性,思維過程的綜合性,思維空間的開放性以及思維成果的獨創性等特點。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創新思維是可以訓練的,區別僅在於通過訓練所取得實效程度的不同。小學生思維活躍,常有不囿於常理的思維光芒閃現,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敏於發現,著力發展學生的這種思維,努力營造一種飛揚激情,燃燒思想,充盈情思的課堂氛圍,讓創新思維的火花在語文課堂上綻放。
一、啟迪思維,讓學生學會標新立異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許多課文所蘊含的美可能藏在一句話、一個詞、一個標點之中。語文教師要善於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要引導學生讀懂文字背後的東西,想常人所不敢想的問題。從而達到啟迪思維,學會標新立異的目的。
1、創設佳境
「水本無華, 相盪乃成漣漪; 石本無火, 相激乃發靈光」。創新就如同是這相盪而起的漣漪,相擊而發的靈光,使平靜的心潮起伏澎湃,令平庸的大腦啟蒙生智。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能閃現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它需要一個能夠催生「火花」的課堂氛圍。[ 1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多肯定學生的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揚民主教學思想,積極創設生動活潑、寬松自如、民主協商、主動探索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這樣學生就會樂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就能大膽發言,就能敢於說、敢於辯、敢於否定權威定論,提出新見解。[ 2 ]
一教師在教學《三亞落日》時,在充分引導學生品讀美文欣賞美景的基礎上讓學生設想:自己就置身在這柔軟細膩的沙灘上,迎著徐徐拂來的暖風,看著光焰柔和的落日如詩般地沒落,想說什麼? 學生有說想畫一幅畫的,還有的說想寫一首詞,唱一首歌,作一首詩,一首贊美三亞的美妙絕倫的詩,一首情趣盎然、情景交融的詩⋯⋯這時,一個學生說這是一首環保的詩,引來了同學們的一陣哈哈大笑。教師充滿贊許且疑惑地問該生:能說說理由嗎? 該生回答:碧水、藍天、海鷗、落日、清風、沙灘,豈能融進一縷黑色的煙,一張白色的紙,一口厭人的痰,這不是一首環保的詩嗎? 師生熱烈鼓掌。在本案的教學片段中,教師為學生的「自由言說」營造了一個其樂融融、寬松和諧、你追我趕的課堂氛圍,在這個氛圍中,學生可以民主討論、自由發言、各抒己見。「畫」也罷、「歌」也好、「詩」也行,無論你是怎樣的畫,怎樣的歌,怎樣的詩,只要是你真情的流淌,內心的言吐,老師都會小心翼翼地呵護。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創新的「催化劑」,創新思維也只有在一個適合它的空間土壤中才能孕育、誕生。因此,拆除教師和學生之間壁壘森嚴的藩籬,用民主、自由、寬容、激勵來取代強制專斷與師道尊嚴, 應該成為創新教學的必由之路。[3 ]
2、換種想法
「奇跡產生於換一種想法之中」。少年兒童好奇好問,一些問題在成人看來是不值一提,甚至是荒誕的,不易被人理解,但看似離譜的答案也許包含著獨辟蹊徑的思路,閃爍著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教學中要多組織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善於引導其求變,變得得法鼓勵嘉獎,變得不妥引導啟發。要讓學生個個動腦筋,有收獲。
在《小馬過河》的教學現場,當師生討論認同「小馬不動腦筋,別人怎麼說它就怎麼做」時,一個另類聲音出現了:「我認為小馬做得也有道理,它做事非常小心。如果河水真的很深,那麼小馬下水一不小心,性命就難保了。換成是我,聽了松鼠的話也會收住腳步,這樣冒險的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顯然,這是一種引人思考,含著一種強烈批判意識的聲音,教師順勢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誰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那麼聽老牛說是淺,松鼠說是深,面對讓人如此為難的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樣來得知河水的深淺呢?」學生討論熱烈,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4 ]像這樣有價值的生發點在我們的課堂中處處存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像這位教師一樣善於引發學生思想共振而使其學有所得。對於學生的提問,教師應盡可能滿足,並能敏銳地抓住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將交流討論引向深入。因為任何壓抑、干擾都將使創造的心靈受損。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的別才別趣別志,尊重其特志特能特長,改變保守態度,引導學生敢於標新立異,敢持異見,創設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環境,把他們的天真好奇誘導到科學的軌道上來。
二、開拓思維,讓學生學會找岔子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完美即死亡」。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這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1、向教材發問
學生崇拜書本和老師,往往會認為只要書上寫的、老師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我們應鼓勵和培養學生具有敢於懷疑的思維品質。實際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也會有對所學結果有疑問之處,我們鼓勵學生把疑問說出來,並可以通過相互討論和查閱資料去尋求正確的答案。這樣質疑有利於學生拓寬知識面、啟迪智慧,增進互學精神,營造善思、善問的氛圍,更有利於學生形成追求真理的品質。
當《手棒空花盆的孩子》課堂上出現對誠實的雄日一片贊美聲時,一個學生認為雄日太孤單,不想學他。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引導討論,在不違背文本價值取向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事物:為了突出個別善的和美的,不惜以大量的不善和不美來墊底,或者故意把本來並不存在善、惡、美、丑的事物也竭力地往不善不美的方向強拉,以形成反差。這是我們在閱讀時經常可以窺見的一種創作構思。它的特點是:抑九揚一。這是一種違背客觀事實的、主觀武斷的、極端化的、刻意的、缺乏說服力的思維方法。[ 5 ]
2、向權威發問
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課文內容,幫助兒童努力克服思維的惰性、刻板、僵化和呆滯。不盲從,敢於向權威挑戰。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描述伽利略進行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的情景。這個實驗非常簡單易行,不需要使用任何專門設備,也不需要掌握什麼精湛的操作技巧,任何人都可以做這個實驗。可是在過去的兩千年中,七十三萬個日日夜夜,竟沒有一個人去做這個簡單的實驗。而伽利略卻用鐵的事實,在一瞬間就推翻了兩千年來幾乎具有絕對權威的亞里斯多德的結論。伽利略的偉大和可貴之處,不在於他做了這個實驗,而在於他絕不盲目崇拜權威。
三、深化思維,讓學生學會突破障礙
狹隘的觀念,沮喪的心情,壓抑的氛圍等都會使我們缺乏創造力,我們要能夠認識障礙,進而克服障礙,促使創造力的產生。要突破的障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思維定勢,不思變通;過於嚴謹,死摳字眼;崇尚權威,唯我唯上;從眾心理,跟隨大局;信息飽和,無法切入;膽怯自卑,缺乏自信;興趣狹窄,倦怠懶惰。
教學中,尋求「標准答案」、「正確結果」似乎成了許多課堂一種定勢了的思想模式和合理化了的操作程序。語文課上,我們常看到,為了板書某個詞,抑或為了得到某個問題的答案,教師會不惜寶貴的課堂時間,窮盡「追問」之能事,直至擠出「正確結論」來。這樣的教學活動,完全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扼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現的眼光,獨辟蹊徑,盡量避開常規思維,立體地、多方位地審視問題,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感受體味,得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如司馬光的「砸缸救人」是人人皆知的反向思考,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司馬光「反向思考」的過程:司馬光怎麼會想到「砸缸救人」這個辦法的? 還有其他辦法嗎? 將教師的創新意識轉化為學生的創新活動。[ 6 ]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關鍵在於教師是否具有創造意識。如果教師本身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就會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會設計出具有創造性的語言訓練項目,會提出啟發性的問題,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如果教師具有創造意識和民主意識,就會去創造一種適合發展學生創造性的師生和諧的民主環境。因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勵的,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提問、回答問題中的一些創造性的火花,及時給予鼓勵、給以表達的機會,使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教師能做到以上兩點,學生學習的創造性自然會得到充分發展。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堂如何引出學生的思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