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上好語文課說明文

如何上好語文課說明文

發布時間:2023-03-24 02:26:17

⑴ 如何上好一節語文課

上好一節語文課的方法如下:

1、吃透教材,課的准備。上課前,對於所導學的內容都要熟悉於胸,不打無准備之仗,反復誦讀要學的知識或文章,仔細觀摩,全面的、多方面了解,盡可能多的發現知識點。

2、考慮學生的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考慮學生的因素,以他們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對於所學的文本,學生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都是不同的。

3、把握好「教」與「學」的關系。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是教與學的互動。

5、查找相關資料。在做好以上的內容准備之後,我們便可以查找相關資料了,作者的簡介、課文的名家解讀、相關的寫作手法等。

⑵ 如何上好一堂成功的語文課

如何上好一堂成功的語文課
隨著素質教育推進,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標准理念的指導下,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何改變「少、慢、差、廢」的低效教學的現狀,朝著「多、快、好、省」的 高效優質課堂方向發展,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思索的問題。今天,我就從什麼是優質高效課、精心備課、重視激勵評價、激發情感朗讀、注重情境創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這六個方面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什麼是優質高效課
到底怎樣的語文課才是一堂優質課呢?我查了很多資料,都沒有具體的標准,說簡單一點,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優質課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審視:1.這堂課是否關注學生的發展,是否關注效益意識;2.這堂課是否朴實;3.這堂課是否體現語文價值。其中第一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課程目標,而且體現了在單位時間里工作效率問題;第二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原生態,使好課人人能上;第三點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所特有的價值。
(一)一堂好的閱讀課是一堂不累的課
一節閱讀課的意義不僅局限於教給學生某些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利用優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一堂課的好與壞,不是上課的老師說了算,也不是評委說了算,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學生。如若學生始終能被精彩的課堂所吸引,在強烈氛圍的渲染下不知不覺地度過40分鍾,學生在一堂課中終始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課,一節好課。 「橫看成嶺側成峰」,學生也渴望在課堂教學中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教師鼓勵他們把自己獨特的見解表達出來,他們就會入景入境地讀,入情入理地說,課堂也就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二)一堂好的閱讀課是一堂朴實的課。
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是「常態性」,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很多人幫你准備,然後才能上的課。一節好課不要求十全十美,課堂變得太完美,沒有一點差錯,缺乏真實感,使我們看不到學生在課堂中真正的成長和進步,因為教學本來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此,有效的語文課堂應是原生態的課堂。好的閱讀課不必追求教學過程十分流暢。我想一堂好的閱讀課它的教學過程流暢應該表現在問題設計上清清楚楚,讓人一目瞭然,並且富有層次性,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搞得到,教學過程要允許學生出錯,允許沉默,讓人看到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步和成長。「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提質量,才是語文課堂的改革方向。
(三)好的閱讀課是一堂能體現語文價值的課
好的閱讀課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既打好語文學習基礎,又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進行語文實踐,掌握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同時進行人文熏陶。只有把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真正結合起來,才能使語文課堂重煥生機。所以,一堂好的閱讀課要看學生有沒有充分地讀,有沒有讀和寫的結合,有沒有掌握一些自己讀懂語文的方法。教師要找到典型的字詞、典型的句段,讓學生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要重視語言積累,因為,它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一堂有效的語文課,歸根到底是在追求語文教學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具體的標准及其評價體繫上,應該是開放的、多元的,絕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種刻度來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識,才能更有利於新一輪語文課改的推進。
二、精心備課,打造優質高效課堂。
三、重視激勵評價,實施高效教學
教師對學生日常的語文學習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可見,教師的評價語言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語精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親和力和感染力,就一定能夠激勵學生滿懷信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堂評價語,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各種表現,如對問題的回答等,所進行的語言評價。恰當的課堂評價語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呵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創造慾望。因此,我們要使用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課堂評價語,以獲得課堂的最佳效應。那麼,教師該如何恰到好處地使用課堂評價語呢?
( 一)鼓勵性評價——自然、真誠
如特級教師孫建鋒在教學《最大的麥穗》時,這樣指導朗讀:
師:老師想傾聽你們美妙的讀書聲,願意展示一下嗎?
師:你讀得正確、流利,但你還可以發揮得更好!如果你是蘇格拉底,要給學生提要求,既要讓他們聽得清,又要讓他們記得住,那麼蘇格拉底的話該怎樣讀?(該生再次朗讀,把「最大的」、「只許進,不許退」強調得清楚、自然。)
師:真為你高興,因為你一遍比一遍讀得好!
在這個片段中,孫老師根據學生朗讀的特點進行鼓勵,肯定了學生朗讀成功的地方,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贊揚,而是在贊美中有鞭策,在微笑中顯真誠。
(二)導向性評價——准確、得體
如一位教師教學《狐狸和烏鴉》一課:
師:你想對故事中的狐狸和烏鴉說什麼?
生:狐狸,你太狡猾。
生:狐狸,你真聰明,會想辦法不勞動就有收獲。
師:你的想法確實與眾不同,但想一想,狐狸的這種聰明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呢?你們喜歡這樣的聰明嗎?
在肯定學生敢於發表見解的同時,引導學生領悟到狐狸的聰明是不擇手段的。「你們喜歡這樣的聰明嗎」一問,順理成章地把學生的獨特體驗引入正確的價值觀上來。課堂評價的功能不僅在於激勵,更在於指明方向。對學生有針對性的評價,才是真正著眼於學生發展的評價。
(三)啟發性評價——睿智、巧妙
教學《懷素寫字》時,學生對「書法家」比較陌生:
生:書法家就是會寫字的人。
師:小朋友們都會寫字,你們能被稱為書法家嗎?
(教師的啟發促進了學生的思考。)
生:不能。書法家是寫字寫得好的人。
師:你的理解更深入了。
(他的回答又激活了另一個學生的思維。)
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你們能被稱為書法家嗎」一問,對學生的思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學生在教師的追問中對「書法家」一詞的思考不斷深入、准確。
( 四)生成性評價——生動、獨特
有一位教師在教學《海底世界》時,讓學生朗讀一段寫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的文字。一個學生用非常平直、響亮的聲音大聲朗讀,於是教師微笑著湊到該生耳邊說:「你這樣讀,小動物們會被你嚇跑的。」動態生成的評價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能體現教師智慧的,寓糾錯於輕松、愉快之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延遲性評價——聆聽、等待
一位教師執教《美麗的丹頂鶴》:
師:丹頂鶴美在哪裡?
生:丹頂鶴的樣子好看,羽毛潔白,唱歌和飛起來的樣子很美。
師:這是你心中的丹頂鶴,讓我們一起聽聽其他同學是怎麼想的。
生: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可是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好像……
第一個學生的回答是對的,但為了給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教師沒有直截了當地給予肯定性評價,而是合理地推遲了評價。學生在教師的暗示下,很快找到了書上寫丹頂鶴美的詞句,通過自己的想像豐富了文本,從不同角度體會到了丹頂鶴的美。
因為課堂教學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所以課堂評價語言是很難預設的。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使得語文教學更加省時、高效,教師就必須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廣泛閱讀,不斷積累,用智慧和愛心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發展空間。教師充滿魅力的課堂評價語言,雖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學生;雖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學生。在課堂中,它讓我們看到的是學生一張張陽光燦爛的臉,聽到的是歡聲笑語,體悟到的是靈動的語文課堂。
四、激發情感,讓課堂因朗讀而精彩 。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能力,是學生理解課文、提高閱讀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正確地朗讀,有助於學生正確地領會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發展思維,豐富語言、鍛煉記憶、陶冶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感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一,正確、流利是最基本的要求
朗讀的基本要求有三項,即:正確、流利、有感情。正確就是要讀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流利就是不回讀不結巴,有一定的節奏;有感情就是要把握住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通過自己的聲音再把這種情感傳遞出來。這三項要求是呈遞進關系的,「正確」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連正確的要求也達不到,就更不要提「流利和有感情」了。在「正確」的基礎上再要求「流利」,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再要求「有感情」。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有不少老師忽視了這種遞進關系,在學生還沒有做到「文從字順」的時候就要求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結果,學生不但達不到「有感情」,連「正確、流利」的要求也達不到,讀得吭吭哧哧,結結巴巴。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講《瀑布的葬禮》,在初讀課文時,學生對瀑布的名稱——「塞特凱達斯」總是覺得拗口,讀不流暢,於是薛老師領著學生讀兩遍,又讓學生自己再讀三遍,學生很快就能讀得流利順暢,在後面朗讀全文時,也不再出現結巴的現象。
第二、 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上升到感情朗讀。
(一) 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首先要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確定訓練的朗讀目標。那麼,教師要先備讀,在字里行間閱讀,在空白處閱讀,讀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徹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朗讀指導就更加自如了。
1.把好文本的「脈」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調,如果我們教師能把握好課文的情感基調,這樣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語文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山中訪友》,作者運用詩一般的語言,充滿了對大自然無限嚮往與熱愛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該帶著輕松、喜愛的心情去讀,語調應輕快、活潑,讀出與大自然的親密無間;而本冊中《懷念母親》一文則通過日記和散文的形式,表達對祖國母親的愛意和生身母親無限愧疚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飽含深情、語速緩慢、語調低沉。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達,語文教師要善於「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披露出來,只有做到文本細讀,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進行朗讀指導的時候,才能做到運籌帷幄。
2.選好訓練的「點」
「讀」是一項被引領的創造,教師要細讀文本,尋求朗讀的最佳路徑,因文而異,因情而異,因人而異。細觀名師課堂,他們的過人之處也體現在能根據文路找到獨特的角度,並形成自己的教路,從課文中抽出相關語句進行整合式的朗讀指導和品讀訓練。我們在朗讀指導過程中也應該講求一個「精」字,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詞句和段落進行精心指導,起到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效果。
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七月的天山》,在備課時,應重點設計問題來進行優美詞句的品讀訓練:文章寫七月的天山,描寫了哪些景物?請你把覺得作者寫得最美的句子劃下來,好好讀讀,想想你從哪些字詞中體會到七月天山的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之後,如果能讀好這些描寫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語句,課文的朗讀也基本沒問題了。
古人雲: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大膽、有效的取捨,避免了「一把抓」的廣而不實,把精力和時間用在了點子上,目標更明確,品悟更充分,切實提高了學生品悟語言文字的能力,積累了語感,朗讀訓練也更有效。
(二) 感同身受醞釀情感
1.讀書如見感同身受
別林斯基曾說:「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自古以來,閱讀活動就十分強調「尋言以明象」,嘴巴讀出來,就要迅速地在腦海里浮現出生動可感的畫面來。在作者的語言引導下,想像畫面可以隨之進入或久遠或當下、或現實或虛幻的世界裡,觸摸人物的情感脈搏,聆聽到作者藏匿於文字之下的心靈聲音。可以這么說,語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這種對語言畫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師引導學生由文字想像畫面,可以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更加親近人物,體會個性,更有助於有感情地朗讀。
正所謂「我口讀我心」,當學生的腦海里有了鮮活的生動的畫面時,朗讀在不經意間也變得「栩栩如生」了。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書如見」,去想像、感受文本背後的畫面,學生感同身受,喚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讀,在讀的過程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作者隱藏於字里行間的令人回味的感情。
例如:《再見了,親人》第一自然段寫的是志願軍與大娘話別。文章一開頭就寫道:「大娘,……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妮忘懷?」首先是呼告,隨後直接抒情,運用了疑問、設問句式,顯得特別親熱,因此,應該用親切、安慰的語氣讀。最後的「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會忘記?」要以崇敬的心情和強調、肯定的語氣讀,這樣對「親人」的感情也就表達出來了。
2.靜思默想醞釀情感
孔夫子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學生讀書若是像小和尚念經那樣——口到心不到,即使讀上千遍,「其義」也不能「自見」。因此,「朗讀」要與「靜思默想」結合,才能顯現其獨特的美麗。在閱讀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慢慢地讀,靜靜地讀,邊讀邊思考,遇到重難點可以反復讀、細細品,還可以停下來思考一番,待明白後,再讀下去。學生只有靜下心來,沉浸於文本之中,才能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從不同角度對文本進行不同解讀,產生獨特的體驗。
學生在讀中把一顆顆稚氣、晶瑩、澄明的心靈放飛於語言的天空里,從而產生或喜或悲,或怒或樂,或愛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體驗,為進一步感情朗讀奠定情感的基礎。因此,學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讀才會散發出靈動的氣息。
3.技巧指導,錦上添花
所謂朗讀技巧是指對各類文章的不同讀法,主要是對重音、停頓、語速等的掌握、控制和運用。朗讀中所體現出來的情感來自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在學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師純技巧的指導是徒勞的。教師只有讓學生感悟文本的精義妙理,在與作者感情共鳴的基礎上,對特別能表達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點詞句再進行朗讀技巧指導,學生才能更好地通過聲音將作品中的「情」讀出來。
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詹天佑》一文時,其中描寫詹天佑心理活動的句子,應著重進行重音的指導:「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學生在深入體會句子的含義後,教師再作朗讀技巧上的指導,無疑對學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學生能用朗讀更好地表現自己對文本的理解。
葉聖陶先生說:「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並不希望早一點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抱著這種享受的態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徑。」這便是語文課朗讀所應追求的境界。若想要追求這一境界,我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在指導學生朗讀上下工夫,尋找有效的方法,讓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書聲琅琅。
五、注重情境創設,以人為本
創設情境,是指在教學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供一種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感受,使學生樂學、學好所採取的一種教學手段。通過情境的創設可以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展開,讓學生的情感活動融入學習活動,激發情境思維,在情境思維中比較容易學到知識、逐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情境教學有利於誘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小學生學習過程是直觀感性認知的過程,情境教學從小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出發,強化感受、淡化分析,引導兒童從感受美的樂趣中感知教材,強調在連續動態的情境中引發、維持和強化兒童的學習動機,在學習動機與情境之間實現互動。在創造的樂趣中展現個性。傳統的灌輸教學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與情感,學生被動接受,抵觸情緒多,這是教學領域長期以來注重認知、忽視情感而造成的普遍性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情境的創設營造,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學生潛能,對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情境設置」呢?
(一)在細讀課文中,理解關鍵詞句時創設情境,展現畫面,加深理解。其作用在於利用情境,加強內心體驗,提供想像的契機,展開聯想和想像,豐富課文的內容,促使語言與思維積極活動。
例如在教學《葡萄溝》一課時,有一個詞「五光十色」是學生應該掌握的,然而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說,單純的解釋似乎太枯燥,結合實際理解又沒有那麼多的生活經驗,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印象又不深刻。這時,我們可以展示多種葡萄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只見那五顏六色、晶瑩剔透、閃閃發光的葡萄一出現,學生們立刻覺得眼前一亮,贊嘆聲不絕於耳。這時,教師適機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對畫面的印象,他們馬上就能說出很多,之後教師加以挑選和解釋,就由學生自己說出了五光十色的意思,自然而深刻。又如,在教學《荷花》這一課時,第二自然段有兩句: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需要重點講解。可以讓學生事先自己製作荷葉和荷花,然後創設這樣的情境,讓學生把事先准備好的荷葉拿出來,到黑板上貼,如果學生貼得緊密,就問他們為什麼貼得緊密?引出「挨挨擠擠」這個詞。如果貼得不緊密,就讓學生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然後再重新貼,然後引出「挨挨擠擠」這個詞。至於「冒」這個詞,這樣處理,問學生:「現在畫面上還缺少什麼呢?」「荷花」,「那趕緊把你做的荷花貼上去吧!」只見學生興致盎然地上前去貼。然後,讓學生說:「荷花是以怎樣的心情長出來的呢?」學生結合自己剛才的行為,馬上就能說出「興致勃勃」、「充滿生機」、「迫不及待」等詞語,這樣,在情境中學生得到了個性化的理解,體會到了這個「冒」字的深刻含義,即賦予了白荷花生命力。在不知不覺中,個性化的言語也在富有生命活力的情境中不斷汩汩地冒了出來。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帶著孩子們把平面化的文字還原為立體豐富的形象,賦予了「挨挨擠擠」「冒」以鮮活的生命,召喚孩子的情感,把文本解讀導向審美之域,培養了語文素養。
(二)在練筆時創設有效情境,讓學生以情境為契機,進行語言表達,達到情感升華的目的。
波蘭現象學家英伽登在文學作品中發現了「空白點」,認為它們迷離恍惚,難以確定,而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靠讀者自己體驗。當讀者以體驗去「填空」時,作品才會充滿、完整、具體化。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也應讓學生成為閱讀體驗的主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讀者,在課堂上給他們留下適當的空白點,讓他們靠自身的體驗去完成對文本的填補和聯結,從而充分參與文本的意義的建構,提高文本解讀能力。例如,講完《匆匆》這一課,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放映時鍾「嘀嗒、嘀噠」響的錄音,讓學生聽著這令人心悸聲音。適時引導學生:「聽到這急促的聲音,你彷彿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學生就會有好多可想可說的,然後教師讓學生就以「聽著時鍾滴答滴答的響聲為開頭,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這樣,孩子們在書寫的過程中把對時間的認識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感受到了「光陰似箭,如月如梭。」「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同時也在練筆中鍛煉了書寫能力,從而把語言文字訓練與人文精神的熏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三)再現歷史畫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創設有效的情境,加深對文本思想內涵的理解。語文教學之所以具有激動人心的魅力,主要在於它自身融入了豐富多彩的情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不能開啟學生情感之門,使之與文本、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那麼,這教學活動就是干癟枯燥的。因此,創設有效情境,促進學生情感體驗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歷史題材的課文,由於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單靠教師的講,恐怕不足以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這時我們可以選一些歷史題材的畫面加進教學中,使教學變得更加豐滿。例如《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我們可以放映戰士們英勇奮戰的場面,當一個人倒下了,另一個人撲過來繼續戰斗的畫面在學生眼前出現時,他們受到的不僅是視覺的沖擊,更是心靈的震撼。
(四)藉助語言來創設教學情境。以語言描述為主的情境創設,可以給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在教師形象化的語言作用下,同學們通過對語言的實際感知及對語義思維、記憶和想像,進入特定的情境。直觀感觸到情境,深化對語言的理解。例如,《四個太陽》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凍僵、溫暖」等詞,可以這樣設計,師問:「小朋友,請你閉上眼睛,寒冷的冬天,你穿著厚厚的棉衣站在操場上做廣播操,這時候一陣寒風吹來(播放寒風聲音),你感覺怎麼樣?」生回答說:「我感到身上很冷。」「我覺得腿也不能動了,臉上非常冷,都已經凍紅了。」「……」師又說:是呀,你的這種感覺就叫做——(出示詞語「凍僵」)。小朋友,冬天,我們的手——(指詞卡),我們的腳——,我們的臉都凍僵了,冷得發抖時,天空中出現了一輪火紅火紅的太陽(出示火紅的太陽),現在你又有什麼感覺?「生回答:「我感覺很暖和。」「我覺得身上熱起來了,很舒服。」師總結:「這時候我們感到——溫暖。」藉助語言描述的情境,再利用圖畫等渲染,讓學生感受到「冷」,也讓學生感受到「溫暖」,雖然這里的冷和暖不是實際感受到了,但卻是親身感受到的。這樣,能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獲得積極的內心體驗,也深刻地理解了詞語。
情境教學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更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語文藝術。它便利了老師的教學,也讓學生在收益良多的同時,身心、情感得到了熏陶。
六、淺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標准》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力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改革將給我們教師搭建一個學習、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師再用老觀念去教授語文,那無疑將扼殺課程改革那鮮活的生命力。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麼,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的能力?在教學觀念上,首先,要破除「師道尊嚴」的觀念,構建民主平等、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其次,教師要構建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上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再次,教師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把機會讓給每位學生,讓他們都有成就感。最後,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鼓勵學生主動發言。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應讓學生參與教育的全過程。這里,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上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習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從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發探究心理
課堂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創設情境尤為關鍵。在教學一年級識字課《自選商場》,我創設了錄像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小朋友們,你們去過自選商場嗎?今天,李利小朋友將帶我們到自選商場里去逛一逛,她說『她要買好多東西』,請小朋友們看仔細了,她買了 哪些商品?」接著,我就開始放錄像。錄像一放完,不用我問,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回答。學生對文中的九種商品名稱已有了初步感性認識。通過錄像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入自選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選商場。
另外,我還用圖畫展現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引入情境。利用音樂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遐想的境界。無論是因好奇,還是因為關注,都是他們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⑶ 我學語文課的方法說明文250字

一、興趣為先:知而好,好而樂。

首先,我們要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個培養過程,古人分為三個階段:知之、好之、
樂之。先說「知之」
:走進語文,不抵觸,不反感,不因對以前的老師、教材和考試的印象野鉛不
佳而遷怒語文。
能如此,
方可初嘗語文的甘霖。
再說
「好之」

日日操習,
用心投入,
不懈怠,
不放棄,不因外界干擾、其他學科和考試分數而離開語消租文。能如此,方可欣賞語文的漫天紅
霞。後說「樂之」
:處處留心,養成習慣,言談舉止,一笑一顰,莫非語文。能如此,方可進
入語文的神仙洞天。我在平時上課中能感受到哪個學生是真正喜歡語文的。有一位學生和我
說:老師,我覺得語文課上起來是最快的。而事實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她的語文成績
是幾門功課中最好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啟發式教學、導語和懸念的設計,豐富教
學形式和內容等方面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培養成語文學習的「樂之者」


二、貴在自主:觀千劍,操千曲。

古人雲:
「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
」強調的就有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語文學
習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生
只能通過自主學習、自主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企圖靠老師
講得好、深、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
不通。因此,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做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
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律。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隨著新課
程改革的全面實施,
「反對填鴨式、注入式教學,解放學生的思維,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學
生的獨立性、
自主性和創造性」
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根據新時代的素質教育要求,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如何學習,實現由「學
會」到「會學」的轉變,在學習上獲得主動、自主和獨立。

三、必須多寫:思欲麗,筆磨禿。

同學們學語文所為何事?我以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豐富心靈、明白事理、完美生活。
這就要鍛煉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簡化為「思欲麗」
:情感思想要富贍犀利。現實中,許多同
學只會做題,
從來不注意自己的感性和理智的鍛煉,
其情思通常表現出兩個缺陷:
一是
「淺」

情感

幼稚化,
思維平面化,
既無深情,
又無遐思;
二是
「窄」

生活面窄,
導致關注的主題窄,
既少閱歷,又缺大氣。要糾正這兩個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

「廣」
,在讀萬卷書、行萬里
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
「寫」

「寫」可以醞釀和升華情感,
「寫」可以廓清和鍛煉思想。
「思欲麗」
,必多寫。

堅持寫日記,這是許多成功者的良好習慣。至少要堅持每周練習寫作兩次:生活札記一
篇,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讀書筆記一篇,養成閱讀習慣,整理讀書收
獲。三年裡,能寫到三至五萬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謂「筆磨禿」
。而教師對學
生的日記、隨筆、作文的批改是一盞指明燈,批語要實事求是,對於優點要毫不吝惜地給予
表揚,
這樣,
才會讓學生更有興趣去寫,
但需做到
「寬」
中有
「嚴」

防止
「捧殺」

「棒殺」


四、堅持多讀:破三春,匯九流。

在初中三年中,要下定決心廣泛而深入地閱讀,這就叫「勘破三春」
。閱讀時,要涵蓋古
今,包舉文理,融會中外頌橋好,首重哲學,這就叫「融匯九流」


舉凡人類心靈智慧的結晶,能開眼界、除迷狂、啟思維、美德行、富心靈者,均可大讀
特讀。尤請注意:不要只讀文學作品,只讀中國作家。教師應該改革閱讀教學,培養良好的
閱讀興趣和正確的歸因心理;因勢利導,培養學生的閱讀熱情和持久動力;創設條件,指導
學生大量讀書。平日里,我會在課余給學生講講我看的書的主要內容,有興趣的同學都會問
我借著去看,我想,這也是一種最直接的途徑。

五、強化積累:有詩書,有成竹。

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樣(模板)應該是什麼呢?當然是前
賢今人的成功之作。通過長期的艱苦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語言範式」
,形成「興奮
灶」
,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腹有詩書」


運用這些「範式」
,模仿著「說」
,模仿著「寫」
,先求其「形似」
,後求其「神似」
,最後
求其超越。
這樣,
就很容易有學習的充實感、
成就感、
條理感,
就不會再感到語文學習空泛、
無力、不可捉摸。這種狀態可以稱為「胸有成竹」
。有時候,作文課上,我會讓學生提前選好
一篇自己覺得好的文章,
然後和同桌的交換,
互相贊揚和批評,
對方覺得好在哪,
不好在哪,
和你的品位有何不同,學習還是摒棄,讓他們自主思考。

六、重看感悟:思千載,想萬物。

經過多次成功的靈感閃現,就要總結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條件,把它變成自己進一
步學好語文的利器。這種想的習慣,是平日里教者有意識地指引學生們仔細觀察的成果,而
非一朝一夕可得,可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便是這道理。

⑷ 作文《怎麼上好語文課》600字

不打無准備之仗。再忙、再累,頭一天晚上也要把第二天上課的內容熟悉一下。如果執教的是第一課時,我會把課文再朗讀一遍,熟能生巧,熟能生慧,說不定會讀出新的感受和發現。力求讀正確,否則,我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就會打點折扣。

生字和所有要板書的字,我會再練寫一遍,力求規范。所謂規范,就是入楷書之體。我被評為特級教師之後,對自己的板書要求更嚴格了——要求寫在黑板上的字能成為學生的字帖。這似乎有點苛刻。但我必須努力做到這一點,因為我是老師。

師者,榜樣也。至少,要讓學生感受到我的認真和規矩。我不但是「經師」,而且要做「人師」。有時候,課前還會迅速瀏覽一下教案,保證大的環節不出問題。特別是執教新課文,我是慎之又慎的。當我走到教室門口時,想的是。

一開始我要做什麼、講什麼;課堂上,當學生在活動時,我便默想著下一個環節干什麼,我要說什麼;當一個學生讀書、回答問題時,我一邊聽,一邊迅速地思考:我應該怎樣評價。總之,我為上課、為下一個環節而「時刻准備著」。

我牢牢記住了:

1.學語文是為了「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2.閱讀教學要「意文兼得」。

3.讀(尤其是朗讀)是內化語言的唯一途徑。因此,閱讀課我始終把讀放在首位,把讀貫穿始終。每一篇課文,都要求學生讀得正確,流利。這是「保底工程」,人人必須做到。讀得有感情更好。但由於每個人的悟性不一樣,感受能力不一樣。

所以這個要求要因人而異。初讀課文時,我特別關照後進生,必定聽聽他們的朗讀,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多做示範。對小學生來說,示範就是指導,必要時領讀。有時不厭其煩,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三遍。這一點,我是從音樂和英語老師那兒學來的。

「一篇課文學完了,結果還有的學生不能流暢地讀下來,這樣的課要避免。」這是張慶老師經常告誡我的話。張慶老師還常說:「全班學生不把課文讀熟,你就別開講,先把『讀』這一關過了再說。白話文,真正要講的,很少。」於是「不把課文讀熟不開講」就成了我閱讀教學的一個信條。

⑸ 如何讓初中語文說明文的課堂教學生動有趣

首先,可以導語激趣,讓學生願意走進課文。常識證明,一堂課開始的幾分鍾至關重要。如果學生在課堂開始時充滿興趣.堂課效果就比較好。對於說明文,教師更應該精心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帶著一種愉快積極的情緒走進課文。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看課本前面趙州橋的插圖.並讓學生說明一下這幅圖。要求用最簡潔的話語把它說得清楚明白。學生試了之後才感覺要做到這點並非易事。在幾位學生回答之後,我說:「下面我們一起走進《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看看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是如何說明的吧。」這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的內容.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筆者一般是採用想像、聯想、列圖、猜謎和成語等較有情趣的方法來導入課文。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說明文的積極性。
其次,要抓住教學內容的趣味點.讓學生體會參與的樂趣。學生總有這樣的心理:淺顯的說明文覺得單調,不屑於閱讀;深奧的說明文覺得讀得吃力。懶得閱讀:對感興趣的內容閱讀,不感興趣的不讀。針對學生的心理,如果能找到教學內容的趣味點,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的熱情。就新教材來看,說明文內容豐富多樣:既有傳統規范的說明文,也有語言活潑的說明性小品;既有體現民族傳統文化的作品,也有充滿現代氣息的內容;既有自然基本常識的介紹.也有最前沿科學動態的揭密;既有宏觀世界可感知的事物,也有微觀世界需要感悟的事理。這些內容,和以往的教材相比,對學生的吸引力大大增強。同時,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抓住學生感知內容的興趣點.教學便不會單調。如被傳為經典的錢夢龍老師執教《中國石拱橋》的課例:教師首先出示教學掛圖「中國石拱橋」,讓學生先不看課文,說明大拱和小拱的位置關系。學生一下子熱鬧起來,有說大拱兩邊各有兩個小拱的。有說大拱兩邊的頂部有四個小拱的,有說橋身的左右兩邊有兩個小拱的。同學們心有所思。口不能言.急欲看書,這時教師才讓他們打開課本。體會「各有」與「肩」字使用的准確。使用這一做法。使課堂氣氛輕松活潑.給學生一種新鮮感。對課文的學習也處於一種興奮之中。在這種狀態下學習,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
再其次,要利用多媒體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教學再現了藝術形象,引起了學生的共鳴。能培養學生鑒賞美、欣賞美的能力.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教學《蘇州園林》一文時,製作了一個課件「蘇州園林一日游」。首先在一曲優美的江南小調中,配樂朗誦「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接著動畫展現四幅蘇州園林風光「亭台軒榭圖」假山池沼圖」「花草樹木圖」「門窗圖」,一下子學生彷彿置身於圖畫中。
在教學《看雲識天氣》一文中,針對課文談到的雲的形態的八種變化來識別天氣情況。傳統教學中.要求學生列一表格歸納.課堂氣氛沉悶。而我在教學時.根據課前的彩圖製作了一組動畫,並配上一曲動聽的鋼琴曲。要求學生根據動畫展現的變化無常,姿態萬千的雲.口頭描繪。並分別表達,各雲彩暗示了什麼樣的天氣現象。文章又是按照什麼順序.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進行說明。課堂中學生積極發言。探索大自然的無窮奧秘,彷彿就在廣闊的大自然.欣賞美麗無比的天空。討論中學生並且還用「雲交雲.雨淋淋」等諺語來歸納有關的天氣情況。這樣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把一篇抽象性、知識性很濃的說明文.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了。
再其次,要尋找課堂與課外的結合點,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說明文的目的是給讀者以科學的知識。科學地認知事物的方法。說明文的實用性決定了說明文教學更要注重教材與生活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以課內帶動課外,課外促進課內。學生從文章中獲得知識。但不會運用於實踐中,學習便成了紙上談兵。沒有任何意義。教學中帶領學生走到戶外,書中單調的文字便成了具體的形象,這樣既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利於在生活中運用,可謂一勞多得。
在說明文的教學中,不能只教課本上的知識,還應該注意知識的拓展。課外知識的拓展不僅能讓學生增長知識,而且還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筆者教《向沙漠進軍》這一課時.在課堂上首先引導學生在課文閱讀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為利」的主題。即以此作為出發點,印發關於綠化沙漠開發沙漠的通訊報道作為參考。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化害為利」的重要性,進而指導學生課後尋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態平衡、治理環境污染等方面的資料。要求學生聯系本地實際.以《談××公害及治理》為題.著重說明一至二種影響生活和生產的公害以及化害為利的情況。由於這樣的教學內容既出自課本又超出課本.往往帶有基礎性、新鮮性和趣味性,所以很合學生的口味.大大增加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個個興致勃勃、躍躍欲試。在學習《奇妙的克隆》一課時.我給學生推薦了一些報紙上好的文章。讓他們多了解一些克隆的知識,在課堂上開展了「我看克隆人」的討論,學生准備充分。發言精彩.教學效果非常理想。

⑹ 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

課堂教學實效就會明顯提高,大膽創新,而不是一個氣氛嚴肅的「教師表演場地」,語文教師只有善於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課型的創新 1,學生不認真聽講、富有個性的感受用豐富多彩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 一,給予學生自主發表獨特見解的機會、意像置換。這種課型的價值在於不僅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其類型有,教學任務是否能夠完成,學習了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後可讓學生模仿文言文形式寫自傳,感受頗深,還包括思想的開放、生生的互動,讓學生們感受不一樣的語言文化後? 去年曾受學校委託參加了「四川省第二屆初中名校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 (三) 發揮教育智慧 什麼是智慧、游記,使語文課洋溢著人生的樂趣。語文教學中的對話有生本對話,接受感染和熏陶。構建充滿智慧的語文生態課堂、會學語文,大致可歸結為、解析,達到共識,學生只是傾聽者、以生為本,給語文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呢、評價。但這也需要老師們有一定的調控課堂的能力,只要肯研究嘗試,這樣的課堂是學生所期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並未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的課堂才會讓學生真正學到語文知識;而智慧則讓人從一塊石頭里看到風景、社會實踐的能力,深化內涵,先給同學們播放了一段對「北京吆喝聲」的視頻簡介,教師都應當給予適當肯定,如果不拿出標新立異:「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讓生在四川的孩子們感受了與自己故鄉不一樣的吆喝後.模仿創新性 這種課型的特點是在學生理解,就一定能總結出更多令語文課堂「堂堂精彩」的好方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高,學生在第二堂課中掌握的知識更多更牢固,而且給語文課注入了靈氣和活力、《濟南的冬天》等課文後,其類型有文本轉換,激發興趣,究其原因、交流,智者見智,再讓他們來模仿自己家鄉的吆喝,把握學習機遇、師生對話.課內外融合型 這類課型特點是,然而前一位教師上課時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同樣的語文課。 綜上所述、智慧生成,就急於傳授知識,絢麗的服飾、感悟的多元,更有利於他們作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判斷處理和發明創造的能力,要求默讀完一遍的同學站起來,一個知識點在課堂上講過多次、神采飛揚。讓我們增強創新意識,那麼即便學生不喜歡這位老師,卻並未成功,使每一節語文課都讓學生在幸福快樂的時光中度過,讓語文課堂充滿樂趣,使我們的課堂更像一個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的「座談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打破常規,對長年因循守舊的「課堂三分鍾演講」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設計,老師是不是就沒有責任呢,真正的一堂好課不是說課堂氣氛有多熱烈,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就學生的參與性來講、高效離不開學生全程積極、興趣盎然,只是在實施新課改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創新是語文教學的生命:「閱讀教學是學生、充滿靈氣的。沒有歡欣鼓舞的心,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創造力馳騁的廣闊天地。 (一) 追求課堂的開放和靈動 開放的語文課堂、影視網路,發展能力的目的、教師,雖然老師也很想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熱烈討論問題,它以教師或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其操作形式是。學生早已對這樣的課堂失去了興趣,讓語文課堂充滿智慧,讓靈動的語文課堂時常散發出思維之花迷人的芬芳,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其操作程序較靈活?《辭海》認為。例如:學生會妙語連珠,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濃厚的興趣」,學生的心靈就放飛了,學得惟妙惟肖,教師的引導,教師可以就魯迅先生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所持的情感讓學生們自由討論。精彩高效的語文課堂追求智慧教育。新的語文課堂教學形式的創新沒有最好,我們要行動起來,各種語文知識能力競賽等等、生成,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使他們愛語文、風俗民情。直觀激趣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 總而言之、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 「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自由開放型 這類課型的特徵是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一粒沙就是一粒沙、快樂。蘇霍姆林斯基說。於是、共同進入文本所營造的特定情景。學生的自主感悟、平等交流。在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時,談不上和誰去對話? (一)課堂形式的創新 筆者認為,以課文為基點,以促進師生。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激趣途徑,使學生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想像就張開了,而後教師點名抽學生回答問題。一堂語文課就這樣在索然無味中結束,豐富語文素養,充滿著迷人的魅力,每一位同學都積極思考、有序的語文課堂,讓語文課堂充滿靈氣,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就一定要與時俱進,持之以恆,在教學中創造,智慧就生長了,對於「研討與練習」中的三種說法。比如學習了《信客》一文後可讓學生模仿寫「墓誌銘」、小說等課文的教學。」這里的「對話」是「互動」的一種外化,要把創新精神具體落實在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中、平等。不一定要拘泥於坐著聽課。這種課型的價值是利用課堂資源。身為教育者、詩的意蘊和創新的火花,就是沒有認真聽講,學生和下面聽課的老師都覺得意猶未盡,所以也就談不上「高效課堂」,在保障教學內容按時完成的前提下:「如果一個老師的語文課上的足夠精彩,我們可以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室里組成圓桌式的課堂形式,對他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真正的一堂好課應該是關注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體現出的學習狀態,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能在異想天開中發明創造,在語文這門基礎學科中,加以培養,可帶學生到野外去秋遊,其間聽了兩位語文老師的課,合作探究。是啊。 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熱情、欣賞課文的前提下。抓住了他們的心,我認為要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首先要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歸納整合,讓學生走出狹小的教室和校園。 為了21世紀中國教育的騰飛,再來播放一段「用四川方言吆喝粽子」的視頻,也「高效」的掌握了本堂課的知識、景觀說明文等課文。要尊重學生的多元感悟,與學生從未見過面。而智慧的語文課堂。我深深感慨。」有人說,默讀完兩遍的同學可以坐在桌子上、自然風光、民主。新課標指出。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師們為什麼不敢打破常規,身為語文教師,比如「幸運52」「快樂大本營」「實話實說」「『課本劇』表演」「配樂朗誦」、當地歷史文化古跡、走訪或實地考察,只有更好,兼顧操作的簡單易行性。這種課型的價值是將課本學習向外延伸;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等等,使學生在課堂中保持學習興趣盎然,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怎樣才能上好一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呢,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實施創新教育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節點——教師明確要求——想像模仿寫作——交流。然而有位語文老師卻這樣說,迷人的舞姿。 在我們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說得多、博物館,彰顯學生的自由閱讀時空,這位老師一上來就特別注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適當地進行模仿訓練。不言而喻、共進的雙贏境地,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三是構建了開放;教師會怦然心動。 三,同時課堂也充滿了樂趣,促成學生的自主參與!當然?不讓學生喜歡呢。相信熱愛語文的教師們。因此說?時下很多老師都在議論:同樣的學生,就不能培養出適應形勢發展的人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參觀記錄等、感悟點評等。這一過程昭示著學生。永遠都是教師提出問題、師本對話?作為一個一線的語文教師,它全新的設計理念對「三分鍾演講」的設計很有借鑒意義。 我想,為了使學生能自由大膽展開開拓創新的彩翼,呵護學生閃現的創新火花、開放,知識只是讓人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必須走一條創新之路,只要是他們喜歡的方式都可以自由發揮,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在提出問題時可以鼓勵學生不需要點名,所以才會有講過多次的知識學生仍沒有掌握的現象出現,才會使我們的生活永遠充滿新奇而耀眼的光輝,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利用課外讀物,學生思考問題。以上所介紹的課型,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一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這主要表現在學生是否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以學生自己活動為主來訓練學生的語文的綜合能力。而興趣的培養應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不同的老師卻上出了不同的效果、所喜歡。然而課堂教學的優質、所熱愛的,我們廣大語文教師要勇於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創新,在創造中教學,讓學生仁者見仁,培養了孩子們的想像能力,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心靈的自由,應該是充滿樂趣、有效參與,大膽站起來發言,學生說的少,達到了教學目的:一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廣大語文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靈活借鑒,運用各種方式培養他們的學習熱情,然而考試考到時學生仍然不知道、教師的平等交流、點撥就會恰到好處、共同探究。 這樣的語文課堂追求課堂的自然,做好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接班人,課堂就會洋溢著詩的激情,這些知識是通過他們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得來的,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先播放了一段印度舞蹈視頻,使語文課變得更加生動鮮活,是推動學生的直接動力,我們也可以大膽創新。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上:閱讀課文。 (二) 進行對話教學 對話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拓寬知識面、鄉土特產、相互啟發!語文教學要做到精彩高效,從一粒沙里發現精髓與靈魂,我就如何構建一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來談談自己的一點膚淺的認識,才能達到獲取知識。以前的語文課堂,必將有利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樣的課堂對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 這樣設計的目的,提高語文能力,那麼,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師生能夠心靈融通、求異創新能力等。這種課型適合於寫景敘事散文,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筆者引入競爭機制,舉辦了班級范圍內的「演講比賽月冠軍爭霸賽」,也一定會喜歡他的語文課,靈性就喚醒了;在課堂上學生是否有著良好的交流狀態。我班的「課前三分鍾」就藉助了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的一檔大型綜藝欄目《星光大道》,學生回答問題有多好,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學生在下面正襟危坐地聽。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只要能達成教學目標。這種課型主要適應於詩詞:課內定向閱讀形成實踐主題——分小組進行課外實踐活動——佔有資料或形成成果——歸納提升——課堂交流成果。因此。再比如我上《吆喝》一課時,把我們的下一代培養成有用的人,開拓視野,在簡短的交流後開始進入正題,學生顯得很拘謹。二是注重了語文的應用,一堂精彩紛呈的語文課怎會不吸引人,在學生深入了解文本之後。比如學習了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春》:我在教學《觀舞記》這一課時,不僅僅是學習時空的開放、人物傳記,既擴大了原作的內涵外延,可以採用各種教學形式、生生對話等、打破常規的勇氣和行動、紀念館等資源,一堂課上完了,而應是相融的、和諧,將學生學習課文的獨特的。兩位老師都是借班上課、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不僅讓學生們聽的津津有味、散文,則給學生一個對話,在上一些「綜合性學習」的課時、主動探究就會卓有成效。這樣一來,大膽創新。那麼。接著上下一堂語文課,是沒有吸引力的,一定要堅定教育信念、交流的空間:查閱資料,思維碰撞。這些課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是割裂的:「智慧就是對失誤能認識。 2。 二,優美的音樂,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我們可利用多媒體聲形圖文並茂的特點,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理,語文教學就一定要走創新之路,因為這些都是體現在表面上的東西人們都說,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充滿智慧、共享。 然而傳統的語文課堂永遠都是教師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講,關注學生的未知世界。 3,把課文向廣闊的自然和社會空間延伸,體會一下家鄉秋天的景緻

⑺ 上好語文課的四點建議

一、師生充分利用課前時間,做好課前准備,是上好語文課文的前提。

俗語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要想上好語文課,首先教師自己要在課前充分地吃透教材,精心設計好教案,在盡可能的條件下,針對教材內容,查閱相關資料,做到對教材及其相關知識了如指掌,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在課堂上真正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其次,教師還得在課前布置學生有針對性地作好課前預習。這是教師上好語文課必不可少的一環。如在執教《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前,教師可事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室或校園網上查詢相關資料,了解地球的表面積、陸地面積、海洋面積,世界總人口等有關數據,並了解一下人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及目前世界環境污染、生活周邊環保現狀。在課堂上,教師便可利用學生掌握的數據和資料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展開討論。這樣不僅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習慣,更重要的是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動,效果上勢必事半功倍。

二、以學生為主體,體現以人為本,努力營造民主和諧、愉悅輕松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氛圍,是上好的語文課的重要保證。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自主學習的主體,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職責是讓學生樹立主體意識,發展主體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是第一位,以教師為主導是第二位。這正體了新課標中明確指出的。

語文教學必須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體現以人為本,重要的是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愉悅輕松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氛圍。怎樣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民主、和諧、愉悅輕松呢?首先,改變傳統的說教、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是當務之急。過去那種一問一答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既不利於推行素質教育,更不利於創新,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師必須盡快地從陳舊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新方式。其次,教師要改變觀念,擺正自己的位置。我們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開口一個老師,閉口一個老師,這無形之中,在學生面前張揚了自己,給學生一種高高在上的印象,久而久之,學生就對老師產生敬畏感。上海市著名特級教師袁王容在指導青年教師時曾語重心長地告誡他們:千萬莫要在學生面前左一聲老師右一聲老師。新的觀念告訴我們,師生之間是一種朋友式的平等關系,這是民主的體現。教師只有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師生關系才會融洽和諧,課堂教學才會得心應手。第三、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教學手段要出奇出新。教有方法、教無定法,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善於借鑒他人經驗,取其之長,補已之短,甚至惟我所用,讓自己的課堂不斷推陳出新,永葆活力。只有課堂活力四溢,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真正呈現出民主而和諧,愉悅而輕松的良好氛圍,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會隨之熠熠生輝。

三、以讀為主體,體現以讀為本,讓讀激活語文課堂,是上好語文課的主要途徑。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對於語文教學是多麼的重要。依本人之見,讀書不僅要注重讀的數量,還要重視讀書的形式和質量。讀書在形式上有教師的領讀、范讀,學生的默讀、朗讀、誦讀、自由讀、分組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選擇相應的'讀書形式,如在教學散文題材的文章《桂林山水》、詩歌類題材文章《長征》時,教師可讓學生在自由讀熟的基礎上學會誦讀,這對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功、加強語言文字的積累很有幫助。如在執教《奴隸英雄》一課時,教師可運用分角色讀與表演讀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在表演時,教師還可設計讓學生各自用上事先准備好的道具),這樣一來,既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又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此乃一石雙鳥。

在某種意義上說,讀書的形式其實就是為質量(即:教師的教學目標)服務的,既然如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讀有目的,即帶著疑問去讀,或是在讀中讀出疑問,當然後者比前者更具有創新,這就靠教師如何去引導。其次,教師要重視讀的指導。在學生讀的過程中,如遇學生停頓不當、情感把握不準時,教師有必要作示範指導。第三,是要引進評價激勵機制,對同學之間的讀書質量通過相互評價,相互激勵,最終達到取長補短,提高自身讀書能力的目的。讀是語文課堂的主旋律,只有讀到了位,語文課堂才會煥發生機。

四、注重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知識的融合,是上好語文課的時代要求。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重視學生的整體素質。語文是網路之母,將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知識相互融合並引進語文課堂,既是上好語文課的時代要求,同時又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需要。

將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相互融合,讓我們的母語課堂呈現無窮魅力,有許多出色的語文教師在這方面作了有益的償試。如:在執教《爬山虎的腳》一文時,我就親眼目睹過一位青年教師在讓學生讀罷文中描寫爬山虎的腳的特點一段後,吩咐學生拿出畫筆畫出爬山虎的莖、葉、腳,有細心的學生還將它們分別著上了不同的顏色,真是栩栩如生。這堂課與美術學科結合得是那麼樣的完美無瑕,真讓人感嘆教師的教學設計是何等獨具匠心。又如:教師在執教《第一場雪》時,讓學生回憶雪是如何形成的,既引導學生回顧了自然知識,又有助於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在執教《長征》一文中,教師適時地講解巧奪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等歷史故事,這使學生既了解了相關歷史知識,又加深了對詩句的理解。

顯然,只有通才語文教師才會准確根據教材內容,將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融合得相得溢彰,讓我們的母語課堂呈現出無窮的魅力。

⑻ 語文說明文如何提高

呃啊其實主要還是多練吧
速度慢有很多原因啊
可能是思考慢或者寫字慢
說明文還是比較簡單的啊
因為有方法可以套
(一)、把握說明對象,辨識說明方法

1、常見題型:以選擇、填空或簡答的形式指明說明對象或說明對象的特徵。如: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麼?本文的說明內容是什麼?擬標語、提建議等。
2、把握說明的對象和特徵,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①.看題目,不少題目都表示說明的對象。一般事物說明文的對象可以從標題上找。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說明文往往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文的事物和特徵。

(二)、理清說明順序,分析文章結構

1、常見題型有:以選擇、填空或簡答的形式,指明整體和局部的說明順序;或理清說明文的層次,直接劃分全文的結構或劃分某段的層次.
2、常見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3、說明文常見的結構形式:總分式,總分總式,分總式.
4、抓邏輯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的特徵,理清說明順序。常見方法有以下兩種:①看內容,辨順序。介紹事物的特徵、種類、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邏輯順序;說明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一般用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一般用空間順序。②找重點詞句辨順序。空間順序一般用方位詞;時間順序一般用時間名詞;邏輯順序一般用「因為」、「所以」、「首先」、「其次」、「總之」、「綜合所述」等詞語。▲理清了說明順序,說明結構就可根據順序來劃分旁枯。

(三)、體味說明語言,概括語言特點。常見題型有如下兩種:

1、說明文中詞語作用的認識與辨析:①「ⅩⅩⅩⅩ」詞好在哪裡?②句中加點敏搜詞「ⅩⅩⅩⅩ」能否去掉,為什麼?③文段中指示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
2、分析、體味語言。說明文中文句的理解與品位主要有兩種題型:①請找出一句能體現說橋啟歷明文語言准確性、科學性的句子來分析。②「ⅩⅩⅩⅩ」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答題時語言要規范。①「ⅩⅩⅩⅩ」詞好在哪裡?--▲答題格式:用了「ⅩⅩⅩⅩ」詞,生動(准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符合實際,具有科學性)。②句中加點詞「ⅩⅩⅩⅩ」能否去掉或更換,為什麼?--{答題三步走:A.表態。明確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換」;B.結合語境結實該詞;C.與改換的詞或去掉加點詞後的語義進行比較,扣住說明文語言特點--「准確」。}▲答題格式:①不能,用了「ⅩⅩⅩⅩ」詞,生動地說明了……,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去掉(或更換)就沒有這種效果了。②不能,刪掉「ⅩⅩⅩⅩ」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太絕對化,用了「ⅩⅩⅩⅩ」詞,准確地說明了……。

⑼ 上好一節語文課的步驟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想上好一節語文課,可以參考一下我每天備課的步驟。

第一步,熟悉所要講解的文章。它是一篇古詩、古文還是一篇小說、故事、說明文?文章的內容講什麼?我一節課40分鍾,大概要講多少內容?我是要著重解讀這篇文章的內容,還是以這個內容為依託,講一些考試的技巧,這些都要在課前就備好。

第三步,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一定要先設置好活動環節,不能只是自己一味地講解。有時還可適當放視頻輔助上課。

⑽ 寫一段說明文我學語文課的方法作文,250字

寫作思路:把自己學習語文的方法詳細地敘述一下,可以運用列舉的方法,一是基礎知識;二是閱讀;平常應該多讀。要用心去讀,讀的不是有趣,而是內容。

正文:

語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標志。

作為一個中學生,我們應該要把語文學好,但是很多同學不知道該怎樣去學習語文,所以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日益下降。

我認為要想學好語文,除了認真聽講,完成課後作業之外,最起碼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基礎知識。基礎知識考查的是對平常知識的積累掌握及其熟練程度。要想使自己的基礎知識更廣泛,就需要積累。

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不明白意思的詞語及時查工具書。注意標點符號的用法,病句的類型。基礎知識的考察,也包括對要求背誦的課文的檢查。這種分是易得的也是易丟的。

要想把不該丟得分保住,就要熟背,每天看一看,背一背,溫故而知新,以免由於時間的關系,沖淡了記憶。在這里,我建議大家建立一個積累本,從平常記起,從點滴中積累。

二是閱讀。閱讀也是建立在積累上的。平常應該多讀。要用心去讀,讀的不是有趣,而是內容。在平常多讀的情況下,我們在考試時做閱讀題就會很好地抓住文章所要表現的感情。

做閱讀題,我建議先讀一下題目,有了目標後,讀一遍,就會留下一個對文章大體的感覺,然後再有選擇地做閱讀。先總體瀏覽一遍,在逐字逐句的看一遍,對拿不準的問題再看一遍。

在考試中,考分比例占的最大的就是作文了。在發下試卷時,最好先看一下作文題目,然後再答題。這樣,在自己答題的過程中,就會有一個構思,也許,在答題的過程中,就會有靈感,在做作文就比較容易了。

要想寫好作文,還是靠積累。我們在平常時應該多讀一些「開卷有益」的書,吸取他們的思想,汲取他們的精華,剔除糟粕。記住好詞,好句。記住好的格式。把別人好的東西拿來,然後變為自己的。

平常多寫,多練,逐步提升。有的同學錯誤地認為寫好語文可以輕而易舉,其實不然,要想學好語文,是平常的積累而成的,不是一兩天就可以掌握的。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發現一套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相信我們會學好語文的。

閱讀全文

與如何上好語文課說明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