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發布時間:2023-03-24 10:47:36

1.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

一、創設情感氛圍        

在語文教學中,新穎獨特的導入語,可以起到一鳴驚人的效果;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導入新課作為教學過程的第一個環節,是可以點燃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和渴望知識的「星火」,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它是激發學生情感的關鍵性的一環。優美奇妙的導語,往往像磁鐵一樣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登堂入室,進入教學環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我的母親》時,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在唐詩中有一首贊美母愛的詩歌,那就是孟郊的《遊子吟》;同學們還能背出這首古詩嗎?這首詩寫出了母親對孩子的一片愛心,而這種愛心又具有普遍性,所以能撥動無數讀者的心弦。

如在教學《春》一課時導語可設計為:「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彷彿展現出一幅陽光明媚,春風浩盪,綠滿天下,花開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們就感到有無限生機,有無窮力量,內心洋溢著無比的喜悅。古往今來,多少詩人曾用彩筆描繪出春天迷人的景色。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是大家熟悉的。」像這樣的導語,既能描繪出文章的內容,又把學生誘導到作者對春天贊美之情中去。

二、教學內容的情感化

1、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學生主體性的閱讀,重視學跡巧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伴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師作為文本與學生的中介,應積極引導學生在讀中深入文章情感世界。首先把學生引入文本中的「情境」,讓其「設身處地」,真切感悟後形成理性認識,進而轉化為自己的世界觀,那麼「情感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2、寫作教學中體現「情感教育」。文章是作者感情的載體,情感充沛的文章,必然會匠心凸顯。因此,在寫作教學中進行情感培育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又是寫作教學理應承擔的責任。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在寫作初始設定目標時就要強調情感態度方面的因素,重點放在培養興趣和自信上,讓學生「真心」想寫。要培養學生善於在生活中展現美,要培養學生注意表達美。

總之,情感教育是良好個性形成和發展的重要保證,是知識與技能目標實現的動力,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不容忽視。只有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情感,提高他們的自我情感控制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語文教學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淺談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引導學生愛國愛家、尊老愛幼,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還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達到提高語文教育教學水平的目標。本文結合實際闡述了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措施,具有借鑒意義。

當講涉及到親情友情愛情等方面的課文時,老師可以聯系課文發表一下自己的感慨,再讓學生小組討論,每個組選一個發言人依次說說自己的看法,甚至於有爭議的地方可以花一節課來搞個辯論會,都有助於學生理解這些情感,先理解了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情感三觀,
教育只能是引導學生去發現,不要灌輸自認為最合適的三觀。
找准一個點可以反復探討,為此查閱資料,觀看視屏,只有了解得才能逐漸就能形成自己的一些看法,而不被他人的言論所迷惑。

淺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摘要: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挖掘教材拍中的魅力,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教材發揮積極的效應,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感情,與作者的感情和思想產生的共鳴,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並不斷完善美好的品德。關鍵詞:語文教學 情感 滲透學習過程是以人的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和情意相統一的過程。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國學經典教育21

國學所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結晶。在經濟高速發展、拜金主義日益嚴重的今天,對青少年進行國學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襲州山它可以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繼承傳統美德,建立正確的行為規范,提高文明素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敦厚善良的心性。本文著重探討了國學教育的意義和方法,強調了國學教育不僅要多讀,更要踐行,將國學中的理論精髓,內化為行動和氣質,從而達到學習國學的真正目的。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

作者/ 董紅勤 摘要:語文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滲透 前蘇聯霍姆林斯基曾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撒在這塊土地上。可見,情感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師地位,注重的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和能力訓練等,很少挖掘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師生之間更是很少進行情感的溝通與交流。課文本身就文質兼美、富含豐富的情感,蘊藏著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師若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得天獨厚的優勢,用情感人、以情悟文,用情促知,課堂就會變得輕松、活躍,教學定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作者通過親身的教學經歷,談談情感因素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和教學效果的顯現。 一、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情感滲透的前提 課堂教學離不開師生互動,特別是情感間的交流。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是平等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認知的前提和基礎。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是統治整堂課的,學生只有寫和記的份,根本不可能提出自己獨特的想法,要完全服從於教師的領導。這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造成了學生思維僵化,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改變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的想法,做到與學生的關系為朋友式的、親人式的。學生所喜歡的老師是「能言善辯」的,是既莊重又有幽默感的,既嚴肅又不失活潑的,既是師長又能與他們有共同興趣愛好,不僅能在課堂上傳授知識,還能夠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的舞台。教師要營造寬松、融洽的課堂氣氛,用真誠和愛心感染每一名學生,肯定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地位。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面帶微笑,用真誠的目光與學生交流。學生從教師肯定的目光中讀出了關心與愛護,更增添了一份學習的動力。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要與學生打成一片,多傾聽他們的心聲與感受,對學生積極的情感與學習態度要給予熱情鼓勵,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學習態度與情感態度,促進他們健康的學習和成長。 二、創設情感滲透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所創設引 *** 感的氛圍,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關鍵所在,通過創設與文章內容相近的情境,能夠有效地營造出濃郁的情感氛圍, 激起學生感情的波瀾,使學生產生對所學知識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可以准確地把握文章情感。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各種感官,調動各種積極情感,採用多種有效的手段來創設情感氛圍。創設教學情境與氛圍來調動學生的 *** ,使學生如「身臨其境」,能夠親身體驗,仔細揣摩,把作者的寫作情感轉變為自己的情感體驗,學生就會真正地懂得了文章的內涵,從中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創設情感氛圍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通過多媒體素材來渲染氣氛,可以讓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從中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等。總之,教師要用心去給學生創設學習的氛圍,不斷發現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真正地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發揮以情感人的作用 托爾斯泰曾說:「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而使別人也為這種感情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感情。」語文教材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為學生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首先要求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細心鑽研、耐心品味與揣摩,挖掘作品蘊涵的思想,精心設計教學方法,體會出作者所要表現的真情實感,為學生創造出思考、探究的學習情境。如果學生能夠被課文的言辭美和人情美所感動,他們就會與課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大大促進學習效果的提高。 四、「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參與體驗 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原有的生活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經驗。因此,分析、研讀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經驗本是學習知識的沃土。體驗是親身經歷、聯系自身的體味。它具有親歷性、內發性和獨特性,是通過學生親身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的過程,它是優化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當學生貯藏的生活經驗被激活後,他們便能夠與文章形成最佳的體驗態勢,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內容取得聯系,完全融入到作品當中。這樣,對於文本學生能夠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其進行更深層次地理解與品味。 五、給學生自信的評價,讓其快樂成長 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評價觀念,樹立起評價要著眼於學生的進步與發展的理念,評價應以鼓勵、表揚為主,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經常嘗到成功的喜悅。在具體教學中我採取在不同階段對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行分層評價。一個贊許的眼神、一番表揚的語言、一個真心的微笑,都會讓學生充滿驚喜和感激,從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內外,教師要經常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盡心盡意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學習上的困難。真愛的付出,學生也會「報之以桃李」——尊敬、愛戴老師,並把這份感激之情轉移到學習中,從而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情感也就這樣在評價中得到激勵,在評價中獲得了升華。 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參考文獻:

貓貓有感情的!我認為貓貓智商比狗還高!因為它會有自己的想法,它不像狗一樣的愚忠,它會選擇它感覺更好的方式生活,所以人們常說貓不如狗好馴化,但是仔細想想,又有多少人聽過狗狗會蹲馬桶,便便後還會沖水的?貓就可以,因為貓天生愛干凈,它願意著這做!而且我養過一隻貓,她病了,我守著她,陪她看病打針,後來我病了,她也會在床邊守著我,哪怕我上個廁所,她也不放心似的跟在我後面,睡覺時還會把一隻手搭在我身體的某個位置,好像生怕我突然走掉了。養過貓貓的人(特別是母貓)都會知道貓貓比狗狗黏人、乖巧,而且聰明伶俐。

淺談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中學語文學科有著豐富的內涵,最能影響人的精神世界。新課程標准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該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這昭示了語文教學在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還要進行德育滲透,以此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水準。

淺談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心理學家認為:情感是認知活動啟發、發展和維持的動力,是構成心理素質的重要成分,沒有情感就沒有智力。所以,很多中外名家都十分重視情感教育。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高中語文教學,必須高度重視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中階段的學生情感豐富,當他們的情感與教師的情感一致是,他們會全心全意地投入學習中去,反之,他們對教師的教學便會產生抵觸情緒,教學效果就會差得多。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明確情感教育的地位,探索對高中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發揮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的迫切性也是由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入選高中語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名篇,這些作品大多是作者情動於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噴涌結晶。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引導出文章中渲泄奔騰著的感情的激流,和學生一起體會字里行間跳到著的感情脈搏,想像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1,發揮情感的感染作用,以情動情。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個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別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以作者之情來打動學生之情,要發掘教材中蘊藏的思想感情。那怎樣發掘課文的思想感情?在語文教學中,相對來說,教師是客體,處於主導地位;學生是主體,處於主動地位。教師在備課、講課時,心靈必然受到震顫,動情於心,激起情感的波瀾,同作者或愛,或憎,或喜,或憂,或褒,或貶。總而言之,教師要首先進入角色。 2,創造引 *** 感的情景,營造氣氛。引導學生入情於境是關鍵。如何引導學生入情於境?通過形象的感染,激起學生感情的波瀾。比如,教《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時,我先提問看到馬克思的肖像後你留下的印象是什麼這個問題。一位同學回答是馬克思睿智的眼神。我分析了睿智一詞的含義,概括介紹了馬克思一生的豐功偉績。面對革命導師的肖像,聯想其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所作的貢獻,同學們便會產生一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敬意,然後披情入文,整堂課的教學就處在一種特殊氛圍之中,同學們既受到思想教膏,又提高了語文能力。其二,通過吟誦朗讀 *** 。對於詩歌和抒情性散文的教學,採取這種方法能收到較好效果。其三,通過講述品析 *** 。對於小說之類的敘事作品,通過精湛的語言,著重再現形象,勾勒畫面,渲染氣氛,創設情境,在情境中受教。再者,創造情景,營造氛圍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易於進入教材的情感世界,以體味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特定情感。 3,把握情感的傾向性,調節情緒。情感具有傾向性,面對不同的對象或同一對象,不同的人則會產生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傾向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如消沉可以轉化為振作,討厭可以轉化為喜歡,消極可以轉化為積極,憎恨可以轉化為熱愛。 在教學實踐中,愉快、積極的情緒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活動;而低沉、消極、否定等消極情緒則會阻礙學生積極、主動、自覺的學習活動。學生的情感傾向,如同一把雙刃劍,對其學習行為可以起積極作用,也可以起消極作用。二、語文教學的情感體驗方法 1,大膽創設情感體驗的氛圍。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認為,在文學作品教學中,認識形象,理解形象,受形象感染,學生不步入特定的情景之中,難以有深切的感受。 除了導入的精心設計外,還可以藉助一些現代化的教學媒體來渲染某種氣氛。教學白居易的《琵琶行》,可先讓學生聽一曲《十面埋伏》;鑒賞姜夔的《揚州慢》,可放一段編鍾古樂的錄音,讓學生和著旋律淺唱低吟;品讀黃河浪的《故鄉的榕樹》,可配以小提琴曲《思鄉曲》這些都是能輔助學生進入作品的特定情景,引導他們沉浸在作品所表現的情感氛圍之中。 2,緊扣作品語言來體驗。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文學作品情感內容的載體。緊扣作品語言來進行情感體驗首要的是扣住作者作品中的關鍵語句,因為關鍵語句一經點撥,文章精神全出,就會使得學生情思萌發,乘興翱翔,進入作品描述的境地。除了扣住關鍵語句外,指導學生有盛情地朗讀也是情感體驗的一種有效方法。葉聖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稱為美讀。他認為。要根據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內容的不同運用不同的朗讀方法。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大量實踐證明,通過那細若春蠶吐絲,壯如駿馬奔騰,輕似山泉淙淙,重則雷霆隆隆等不同方式的美讀,文學作品所蘊含的不同的情感內容,就能教學生真切地體驗出來,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參與體驗。人認識藝術形象是以他的直接和間接的生活經驗為依據的,要讓學生更深切地體驗作品的情感內容。教師就要注重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來參與體驗。如有的教師在教學朱自清《背影》一文時,就引導學生聯系他們自己和父母親生活的有關往事,帶著對自己父母親的親昵感和崇敬感去體驗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學生貯藏的生活經驗一被激活,他們就能很快與作品行成最佳的體驗態勢,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內容取得認同,這樣,學生既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加深了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形成了美感和道德感。 總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方法恰當,學生在課堂上就會出現這樣一種體驗狀態,正如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描述藝術美的審美心理活動: 當美激動我們的那一瞬間,我們可以感到胸際的一種灼熱,一種劇痛,呼吸的一種顫動,一種飽滿,心臟的一種翼動,全身的一種搖撼,眼睛的 一種濕潤以及除此而外的千百種不可名狀的徵兆。 這種境界,正是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所企盼、追求的。瀘縣一中 李群

2.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採用情感教育動

一、以文本導情

情感總是由一定的客觀事物引起的。語文課本中,情景交融的詩歌,富有詩意的散文,引人入勝的小說,催人淚下的戲劇文學,占相當比例,都蘊含著濃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都有助於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古人說:「一切景語皆情語。」 因此,在導入課文時,精心設計導語,把學生領入作品的情景中。教師的引導學生對課文思想內容深刻挖掘,不必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

二、以誦讀悟情

現行語文課本中很多古今中外名篇,其深蘊的意味不藉助於誦讀則體會不出的,還有一些課文所滲透的謙和、友愛、愛自然、愛家鄉、愛祖國、愛勞動等強烈而真摯的感情無一不是通過鏗鏘有力的語言、節奏和諧的韻律表達出來的。對此教師可通過范讀或指導學生誦讀,讀出節奏,讀出意境,讀出感情,讀出美感,讀出「弦外之音」等,變無聲的文字為有聲有情的語言,這樣能使學生受到強烈的藝術熏陶,很快的進入審美的情感之中。

三、以藝術染情

語言和藝術是同源的,將藝術中那些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拿過來,以用於教學,是大有裨益的。用圖畫再現課文內容;用音樂渲染與課文相似的氛圍,幫助學生想像課文描寫的畫面;用戲劇的形式讓學生擔當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更深切地理解課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語言和行為。如在教學《我的叔叔於勒》一課後,可讓寫小劇本:假如菲利普一家人旅遊回來後,在家門口發現一個貌似於勒的人,此時,又會發生什麼?通過這種讓學生自寫自導自演,能夠讓學生對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那種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樣,該課的情感目標就在學生的表演過程中得以實現,內心的愛憎情感表達也就油然而生了。

當然,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方法、途徑還很多, 正所謂「聽唱新翻楊柳枝,更吟別韻桃李詞。踏歌不盡心頭語,前路再和千首詩」,只有熱愛語文教學,在語文課程改革試驗中,去關注語文教學中點點滴滴的思索與感動,才會讓語文真正成為廣大學生的一種期待。

3. 語文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特別在語文教學中表現的更加明顯。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每一篇文章均為文質兼美的佳作,無論就文字的錘煉,內容的表達,情感的抒發,都表現出一種至高的神美。特別是在文章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對社會和生活真實的體驗,閃爍著聖潔的人性美。教學中必須抓住這條紅線,才能挖掘出作品的真正內涵,從而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注重對文章詞句、結構的辨析,以及內容的深層挖掘,而對文章所流露的情感卻如蜻蜓點水,一掠而過,學生很難真正把握文章的脈搏,不能體悟作品的真諦,不能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正如探幽谷已近勝景卻返,登高山將至絕頂而歸,實為缺憾。
在語文教學中,如充分關注作者的情感,引導學生用心體悟,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聆聽作者的心聲,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這樣才能輕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進而激發他們那種「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情,堅定「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信念,從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運用情感教育,引導學生用心審視文章的內在情感,才能讓學生情動於衷,發之於外,導之以行,使學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那麼如何對作品的情感內涵進行「挖掘」呢?
一、察情
教師要精研教材,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作品所流露的情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深入鑽研作品,多方面收集相關資料,挖掘出作品所蘊涵的真實情感,探求作者的創作動機和情感傾向,這樣才能把作者的博大情懷,細膩情感,憂憤之思,貼切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比如,教師如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經歷,愛國熱情,以及在黑暗中不倦地探索追求的精神,就很難把握《天上的街市》這一課的深刻情感內涵,無法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無法在教學中感染學生,打動學生,更不能啟迪他們對自己人生的展望與追求。如果教師只教其「文」未傳其「情」,那就無法做到以情動人,情感的彩雲也隨著單調的講讀飄然而逝,只留下「不識廬山真面目」的遺憾。
因此,教師只有準確地掌握作品的內涵,形象生動地展現作者所抒發的情感,才能使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領悟到作品的藝術魅力,陶冶於作品豐富的情感海洋之中,感知作品人物的心靈體驗。
二、知情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從朗讀中領悟作品的內在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獲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的朗讀信心,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通過朗讀把作品中所蘊涵的無形情感轉化為學生內心的真實體驗,使抽象,空洞的文理,生動形象地躍然紙上,讓作者的情感與學生的心靈感受相聯接,更進一步感受作者的心聲。通過有感情地范讀,齊讀,分角色讀等方式,讓學生心隨作品中的情感變化而怦然心動,體會作品中的苦與樂,憂與喜,思與怨。例如,有感情地朗讀高爾基的《海燕》,這是一篇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節律和流動感的畫面,作者以海燕象徵英勇無畏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把它當作一把利劍,劃破黑暗,汲取光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使學生感受到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的情感態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時空的壯美,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是文章所表現的主題思想也通過朗讀初見端倪,學生也很自然進入了作者的思維空間,為進一步體悟作品所蘊涵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因此說,朗讀能使學生觀其文,曉其理,知其情。
三、入情
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作品所表現的豐富情感,把握作品的情感脈搏,與作者心靈相通,充分釋放自己的感情。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層的分析,抓住作品的情感線索,通過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為切入點,激活學生沉寂的思維,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把作者的真實情感與學生的切實感受連接在一起,使學生在作品的情感世界裡自由翱翔,激發奇特的想像,沿著作者的情感軌跡,迸發出內心的情感洪流,達到忘我的至高情感境界,最終使教師、學生和作者三位一體,產生共鳴。
通過學生情感的融入,使學生深刻感悟到作品所滲透出來的情感美,從內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堅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念。
四、移情
是一種情感對另一種情感的影響,即在感悟作品情感的基礎上,使學生所流露的「情」轉移到其他相同或相似的事件上。這就是平時我們所講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感情教育方法。
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做到移情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萬事基於「根本」。抓住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激活他們沉寂的心靈,讓他們從被動變為主動,從使學者變為樂學者。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來進行。如採用多媒體、圖片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快樂地投入帶學習當中。其次,具有

4.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滲透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除了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和德育教育外,還包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教師上課時,除了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去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外,還要激發學生的情感,進行情感教育。如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盡最大可能去喚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創設的情感中受到熏陶,並與教材產生共鳴,獲得心靈的體驗。那如何滲透情感教育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 挖掘教材中的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的情感。
小學教材中有許多課文既有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動人的故事情節,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為師生情感思想的參與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教師應該明確地、有意識地把蘊含在文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體驗結合起來,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撥動學生的心弦,使他們產生思想的共鳴。如我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時,通過投影圓明園的全景圖,再配以優美的樂曲,學生的情感就被牽動起來了,隨即揭示課題,指導學生邊聽錄音朗讀,邊思考問題。課文的朗讀在音樂的伴奏中進行,學生的情感已經完全融合在課文所描寫的情境中了,有如身臨其境。在抓住時機問學生喜不喜歡圓明園,為什麼?讓學生結合圖來組織討論。學生此刻已經產生對圓明園景緻的嚮往和對古代勞動人民創造性才能的熱愛。我這時在見機介紹圓明園遭八國聯軍的毀滅性的破壞,這又激起了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 通過飽含深情的朗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
許多課文中的情感是通過文中的重點詞語表現出來的。教師通過深情的朗讀來激活歷史人物和事件,鼓動和感染學生的情感。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一課時,我通過聲情並茂、抑揚頓挫的朗讀,將學生帶進了令人悲痛的氛圍里,學生對總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在這種情感下讓學生去審視這一具有崇高形象的一代偉人,學生的審美快感隨著情感的激發而產生,學生的審美體驗也隨著對總理的愛戴懷思之情而升騰。
三、 根據教材中的精美詞句來激發學生的情感。

5. 語文情感教育的思路

語文情感教育的思路,
主要還是鍛煉學生理解能力,
引導學生理解做設身處地。

6. 淺談語文教學中怎樣進行情感教育 一路花香

一、引導比較,體驗情感

有比較才有差異,在差異體驗中獲取知識,升華情感。如:《小柳樹和小棗樹》,小柳樹和小棗樹對待美有著不同的看法。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體驗二者的內心世界,老師請學生認真讀課文,劃出寫柳樹美的句子,讀一讀柳樹對小棗樹說的話,想一想柳樹為什麼會對小棗樹說這幾句話。在讀、劃、思、感中,學生較為深切地感受到柳樹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禮、洋洋得意。接著讓學生讀課文劃出寫小棗樹美的句子,說說小棗樹美在哪裡,讀一讀小棗樹說的話,感受二者不同的說話語氣。通過比較,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小柳樹雖然外表美,但是缺乏心靈美,而小棗樹則是外表與心靈兼美、具有真正的美。

二、情感朗讀,以聲傳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語言如果沒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動,就蒼白無力、索然無味。」感情朗讀是激發學生情感的一種手段,能以聲傳情,以情動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用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共鳴。同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情朗讀,也會格外投入,從而領悟文中所表達的情感。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了「角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文章表達的感情也理解深刻了。特別是古詩教學中,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理解詩意,在讀中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當然就必須加強對古詩的朗讀指導。如《題西林壁》中「嶺、側、峰、低、各、同、山、目」要適當延長聲音;「遠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讀出起伏,比如,「遠」稍強,「近」、「高」強,「低」又是稍強;或「遠」 稍強,「近」稍弱、「高」 稍強,「低」稍弱。「真」、「只」要讀重音。每句詩的節奏大約是××|××|×××。

三、語言感染,喚起真情

小學語文課文思想內容豐富,每篇課文都滲透作者強烈的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教師要善於挖掘並把它內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如一位教師在總結《凡卡》一文時說,凡卡給爺爺投出求助信後,滿懷希望進入了幸福的美夢之中,然而這位天真的孩子卻不知爺爺是收不到這封信的,因為他連地址也沒有寫上。即使收到了,這么窮苦的守夜人也不可能讓凡卡跳出火坑。對於這位幾歲的孩子來說,屬於他的幸福只能在夢中……講到這時,這位教師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眼淚涌了出來,甚至無法講下去,全班同學在寂靜中坐了很久,連平時管不住自己的學生,也在這位教師創設的情景中被無聲的語言「管住」了,教師入情入景,帶來了學生的心動情發,起到了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心靈上共鳴的作用。因此,教師每教一篇課文,都要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並用自己從每篇課文中受到感染而燃起的情感之火,去點燃學生的熾熱情感,從而使課堂教學沉浸在美好的情感激盪之中。

四、課件渲染,蘊育感情

目前,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得到比較廣泛的運用,那具體的畫面、生動的聲音,能再現出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使學生能形象、直觀地感受到學習內容,為學習情感的產生提供了載體。如教學《夕照》這課時,教師在課前播放夕陽西下的迷人景象;層林盡染,萬物像籠罩上一層金色的薄紗……配上輕柔的音樂,使那些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每位學生,喚起學生對美的嚮往。然後,教師再引導他們去理解語言文字就有了濃厚的情感基礎了。

五、創設情景,觸發真情

俗話說:「觸景生情。」學生的情感往往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教學中教師可有意識地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情境,觸發學生的真實情感。為喚醒學生情感,須盡量訴諸學生感性,培養學生語言感受,讓他們用心去感知,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悟,使課堂教學進入葉聖陶曾經描述過的那種境界:「一個教室,四五十學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記了旁的東西,大家來讀,來講,老師和學生一起來研究。」這是一種審美的氛圍,師生融化在自由平等的氣氛之中,都有一種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能更好地得到語言形象、語言意義、語言情感的感悟。為此,在閱讀教學中,可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語言理解與體驗的「情感場」。

六、模仿演示,以形激情。

情感的流露表現在人的表情、動作、語言,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即興表演,是促進其對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如《從現在開始》,全文富有童趣。讓一學生當森林裡的新首領,在發號施令中,體驗森林之王的威風;其餘學生則充當森林裡的小動物,他們聽從新首領的命令,違背自己的意願採取不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受委屈和怨悱,而「頭領」則體驗著大家的怨聲載道。同學們在表演中體驗、領悟深刻的道理——違背大家的意願,是不能當森林的新首領的。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方法還有很多,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文採取不同的、最合適的方法,真正使學生的情感受到教育,從而達到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精神世界的目的。

7. 怎樣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具體是指的是以培養學生道德、美德等高尚品質為教育內容的教育模式。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要求語文教師善於運用有效的情感教育方式方法,通過富有情感和體驗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並培養學生的情感品質,進而促進學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形成。
一、營造情感氛圍,激發情感共鳴
中學語文課本所選的課文均為文學創作者的經典文章,這些文章為學生展現出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情感世界,在課堂教學中,只有讓學生進入到課文描繪的情境,去領略去體驗作品的內在情感表達,才能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進而形成共鳴,汲取作品的內在精神養料,實現自身品格升華。筆者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主要通過從客觀和主觀兩方面人手的方式,營造濃厚的課堂情感氛圍,促進學生形成情感共鳴。客觀方面的方法,主要是藉助外在工具手段,烘托氛圍。例如,在講授《我的母親》一文之前,筆者先在課堂上
播放了一首毛阿敏的《燭光里的媽媽》,通過如泣如訴的音樂將學生引入對母愛感恩、感激的情感意境中,進而形成共鳴,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作品的興趣和慾望。主觀方面的方法,主要是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授課中要擅於充當導演和演員的角色,通過富有藝術的「導演」和「表演」,烘托出強烈的課堂情感氛圍,感染、熏染學生的情感,進而達到喚起學生情感體驗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最後一課》時,語文教師應在深入領會作品內在深刻情感內涵的基礎上,進入韓麥爾先生的情感角色,進入境界,用充滿情感的抑揚頓挫音調,輔以聲音哽咽、茫然若失和神情呆滯等肢體語言,表達對祖國的愛和對敵人的恨的鮮明感情,達到情景交融。
二、深入挖掘教材,體悟教材情感
中學語文教材的文章多是情文並茂的名家名篇,飽含文章作者的情感因素,給人們以豐富的精神熏陶,如春意盎然的《春》、稚趣撲面的《社戲》、搏打風浪的《海燕》等給人們留有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要想使學生真正感受並領悟這些文章的豐富情感內涵,離不開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和教授,這就要求教師通過對教材的科學挖掘來引導學生體悟感受文章的情感。下面,筆者結合魯迅先生的名篇《藤野先生》談談語文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體悟教材情感。在教學《藤野先生》一課時,教師應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引導學生體悟教材情感。課文中,描寫當作者看到日本學生觀看中國人被捉的影片,發出「萬歲!」的呼聲時,作者寫道「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刺耳」這個關鍵詞語,引
導學生品析感悟作者遣詞用句背後的情感。可以通過向學生發問:「刺耳」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刺耳」?這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情感?從理解「刺耳」是指聲音雜亂,聽著不舒服的本義出發,進而領會作者有感同胞因愚昧被殺、而做「看客」,祖國因落後挨打,日本學生的妄自尊大,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的深刻情感內涵,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思想和感情。
三、突出朗讀誦讀,體會文章真情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人情。」,意思就是有「情感」是寫文章的基礎,而讀文章是進入「。情感」的條件。這句話對我們語文教師進行語文教學很有借鑒意義。讀文章,即朗讀和誦讀,這兩種學習方法對於體會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乃至情感美有著重要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和誦讀,通過這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在講解散文《背影》時,為了使學生感悟文章蘊含的深摯的情感,筆者指導學生進行深情朗讀專項訓練,圍繞最能體現「背影」的情感因素一「蹣跚」、「探」、「攀」、「縮」等飽含深情的詞語,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回憶父親對自己關心、關愛,並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深情朗讀比賽,充分調動學生感官,使他們積極參與,用心去體會、品味如山的父愛,深刻地理解父愛真諦,從而更加珍惜生命中擁有的真情。在強化朗讀的同時,在課堂情感教育上更要注重誦讀的訓練。例如,學習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文時,筆者便指導學生反復誦讀,通過誦讀自然地融入到詩作者創作意境中,領會詩
人對黑暗社會的鞭撻,對幸福光明新生活的追求和嚮往的愛憎情感,進而促進學生文化品味和審美能力的提高。
四、聯系實踐生活,強化學生體驗
語文課本中的文章來源於生活,是對生活的思想體悟和升華。為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加強了對相關文章社會實踐和生活背景的講解,以提高學生的情感體悟能力,比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社會資料調查法和表演授課法兩種。社會資料調查法,就是針對課文學習需要指導學生對作品的時代背景、人文地理等相關資料進行調查研究,用感性的方法拉近學生和作品的距離,產生親近感和熟識感,更好地領悟作品的內在情感。

8.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

一、用教材中的「情」感染學生

白居易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背影》中的濃濃舐犢之情;曹孟德東臨碣石的壯志豪情;陸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的愛國熱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凜然正氣等都能讓學生怦然心動,而終有所悟。我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時,讓學生領悟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道理,看到詞人雖然命運多舛,仕途坎坷,卻對人生充滿了樂觀情緒。正是這種積極樂觀的人生修養熏陶著每位學生,使學生受到教育、啟迪。在《岳陽樓記》中,我通過反復誦讀課文讓學生感受作者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豁達胸襟、偉大抱負,使這種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熏陶學生、激勵學生。教學中,我時刻深挖教材中的這些情感因素,讓學生在學習中如沐春風、身臨其境,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喜樂、共傷悲,讓學生的體驗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在生動具體的形象感召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激發學生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是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例如:我在教學法國作家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時,讓學生邊看書邊聽錄音,把學生帶入課文人物所表現出來的不願作亡國奴,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自己祖國無比熱愛的氣氛中,再聯繫到我國人民遭受侵略、任人宰割的歷史,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馬上被激發,這就更加堅定了學生不忘國恥、熱愛祖國的信心。教學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時,我以文中「蔣氏」的身份向學生痛訴他一家三代人捕蛇的悲慘遭遇,讓學生聽得悲、聽得恨,為文中捕蛇人悲傷,恨封建統治的殘酷,從而喚起學生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創設情境,打開學生心扉,讓學生盡情感悟,才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用自身的情感陶冶學生

教學十餘年裡,我深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過硬的教學基本功,而且還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健康、豐富的情感。所以我即使課前心情煩悶,上課時也會極力調整心態,鎮定自若、面帶笑容、精神飽滿地走上講台,以充滿活力、生動形象的語言激起學生求知的情感。始終以豐富的情感和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度來上好每一堂課,從而使學生學得輕松、有趣。

總之,沒有情,就不會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中,我一直追求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始終盪著情感教育的雙槳,引領學生駛向成功的彼岸。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