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如何挖掘思想內涵

小學語文如何挖掘思想內涵

發布時間:2023-03-24 14:53:53

Ⅰ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明確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義榮辱觀,培養良好思想道德風尚。」
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納凳培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那麼,如何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呢?
一、鑽研教材,深入備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
蘇教版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築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朴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忌空泛、枯燥地說教,人為地撥高。教師要避免在教學中走極端:既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只強調思想教育。教師要深入備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情,寓教於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如《三亞落日》這篇課文,讓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色彩美、形態美、意境美,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盧溝橋的烽火》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認清日寇侵略罪行,激發他們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這首詩,讓學生懂得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高尚品質。
二、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准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而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肩負「教書」和「育人」這兩大重任。因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又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1、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粗笑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有明確的主題思想,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不採取直接表達方式。因此,欣賞文章時,應該由文入情,觀於目,動於心。教學中,抓住字、詞、句,結合聽說讀寫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地語言文字訓練,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教學《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我抓住「拉、撐、護」三個動作,突出「撐」,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這是怎樣的撐啊」。撐在桌上,弓著身子,意味著譚老師將用他的血肉之軀去擋住紛紛砸下的一切;撐在桌上,譚老師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撐在桌上,他要保護課桌下的那四個學生呀。再結合下面一節,反復讀這個動作,讓譚老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高大起來。這一個「撐」,讓學生深深感動,永生難忘,並對譚老師產生崇高的敬意。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作者流露於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對學生產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師要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段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如教學《船長》這篇課文,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黑暗中,哈爾威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奧克勒大副的對話,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
2、語文課堂教學要洞唯聯絡學生生活實際,深化德育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在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發,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薰陶和感染。如教學《學會合作》這一課時,除了課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學校里進行的各項集體評比活動、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體會合作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
3、在作文教學中,抓住契機,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
作文是學生接觸體驗生活,創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於一體的自主創造的思維過程。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創造性勞動,體現了學生的自我個性和內在真實的感受。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贊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實中的假惡丑,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有機滲透道德教育。如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快結束了,學生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老師說,我因勢利導讓學生給自己的任課老師寫一封信。習作時,啟發學生回顧六年的學習生活中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誨,通過具體的事例和典型的場景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眷念和感激之情。
4、課外延伸,德育延續。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重要途徑。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
切實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推動學生德育行動。語文課外活動不但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而且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薰陶。課外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有層次性和針對性,還要堅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優良道德品質、積極進取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通過開展排演小話劇《負荊請罪》、「紅領巾小記者」調查身邊的環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會、「我選我」演講、製作「我的成長冊」等活動,我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寓德育於語文課外活動中。
三、認真研究學生,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深化德育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理解、體驗和感悟,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教育才能被學生主動接受。因此,我們要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根據其心理狀況、年齡特徵、學習階段去進行教學,寓德育教育與教學中。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加深理解和體驗,去感悟和思考,讓他們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
學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師來培養。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直接的榜樣,教師的情感、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在課後也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優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在學生心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發揮表率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學風,堅強的意志品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和積累,讓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真正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

首先要加強德育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典故,成語等,無形之中寓教於樂。

校主要教育形式課堂授課,校受教育絕數間都課堂度.,廣教師結合教內容,找准道德教育切入點,失機滲透德育教育校德育基本且切實效途徑.語文課程滲透德育教育具獨厚優勢.語文命聲,文化根,精神家園,具豐富文內涵,語文教材每篇精選課文內容都進行德育教育佳藍本,情、態度、價值觀影響廣泛深遠.現結合自語文教體,談淡何語文教程潛移默化進行德育教育. 、利用語文課文插圖及媒體教手段激發習興趣,培養主義思想.語文教材思想內容豐富,插圖及電教配套設施直觀新穎,符合童觀察特點,童具強吸引力.教充利用插圖及媒體教手段,讓直觀受,能激發習興趣,達陶冶情操作用.:第三冊語文教材《識字詞句()》第課,書八幅關於祖首都——北京建築物插圖,教先讓觀察插圖,認識些建築物,利用媒體播放關安門、故宮、壇、頤園等建築物資料,並進行適講解,引起首都北京嚮往,激發熱首都思想情.階段語文教材,許課文都涉及題材內容,《我祖》、《北京》、《看雪》、《北京亮起》等,些篇章都進行主義教育極素材.,我講授些課文,除讓掌握本課基礎知識外,適進行思想教育.我教《北京亮起》文,結合文章內容,播放介紹北京夜景資料,讓充受北京亮麗、輝煌,課許產嚮往北京、熱祖理念. 二、課文關鍵性詞句理解與實踐相 結合,培養良思想品德.語文教材,揭示課文思想內容關鍵性詞語、句或段落進行德育教育佳悟點,入道門.要找准悟點,十重要握教材性,僅深入挖掘每篇課文內思想教育素基礎握課文總體,且握課文區域性,即每關鍵性詞語、句、段落性均所領悟.共性寓於性,性握准,握深,德育教育點越能落實.:講授教版第四冊第二十課《清澈湖水》船靠岸,潔手緊緊攥著麵包紙.句,我先讓表演攥著麵包紙作,理解攥含義,再進步提問,潔緊緊攥著麵包紙,麵包紙扔進湖,湖水?通誘導啟發,充認識保護環境,責.利用課外間帶著堵河邊撿垃圾,讓實踐增強環保意識.再:教第五冊第八課《功實驗》,理解實驗功關鍵原——孩假思索說:危險,應該讓別先.句,我讓先聯絡前文,想想先意思,接著提問:『先』字,體?組討論、交流答:先字,我體孩危險刻,先想別,想自.,受教育?思考片刻,位發言:我想,,我要總自我,要想著別.,我讓聯絡實際談談自否想著別,紛紛舉手發言,其幾名自總自我,著想慚愧,並表示今要向孩習,做.,我給布置內容寫篇作文.名《獻,讓我幸福》題,寫自走路,看見位衣衫襤褸爺爺跪乞討,連忙自准備買月餅錢捐給事.文章寫道:啊,給別幸福,自幸福.由見,已經良思想落實行.教,習與實踐機相結合,既培養聽說讀寫能力,使受確思想教育. 三、利用故事啟迪高尚美德.語文課本許趣且內容豐富故事,:《誠實孩》、《幸福》、《丑鴨》、《三》等,利用些故事意義使受薰陶,啟發逐步養良思想品德,培養高尚情操.《誠實孩》文,講述列寧姑媽家做客,打碎桌花瓶,始敢承認錯誤,欺騙姑媽,家,主寫信認錯事.習故事,懂犯錯誤,應該勇於承認錯誤,並改錯誤.孝敬父母我傳統美德,今許獨,家寵,僅知道孝敬父母,反父母呼喚佣,作師我利用課文內關題材,進行教育,第五冊第四課《三》文,通寫三看各自母親艱難提水,跑接 水桶幫助母親提水事,贊揚第三孝敬父母、體貼父母美品德,啟發孝敬父母,父母做力所能及事. 四、口語交際教培養良道德情操.口語交際語文教重要內容.語文教材選編口語交際內容具強思想性.:《禮貌》、《請我家》、《打電》、《買文具》等內容教育與交往,要使用禮貌用語,禮貌待;《鴨救》、《應該幫助》等內容教育養助樂品德.口語交際課,能染,使養良思想品德. 語文教材精選內容都同面進行思想教育,教師必須做,善於利用語文教材,滲透德育教育,使潛移默化逐漸養良思想品德.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1、小學語文作為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基礎內容包含了多元化的德育因素,對此,教師應結合小學語文的知識和特點有機地滲透德育教育,深化素質教育的實踐。
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培養小學生從小懂得守紀律、關心他人、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勤儉節約、不怕困難、勇於向上的良首先品質和行為習慣。而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靠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教育教育,充分利用語文教學課堂提高學生的丟棄素質,激勵學生塑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世界觀、價值觀。主要從新課程資源、文章思想內涵、開展實踐活動等進行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讓學生思想健康發展。

Ⅱ 小學語文如何挖掘核心問題 實現深度體驗

挖掘核心問題實現深度體驗

作者:周文良 陳明英 米雲林 熊文俊

文章來源:人民教育

核心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一堂課如果教師創設一個針對當節課的恰當的核心問題,使整節課的教學都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這樣,學生思維就有了聚焦點、有了主線,思維活動就會體現出連貫性、層次性。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就能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反思體驗的過程中感悟學科思想和方法,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一、核心問題的特徵

核心問題是一節課的中心問題,這節課中的其他問題都是與之存在邏輯聯系的派生問題,核心問題的解決活動幾手貫穿整節課。教師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挖掘出核心問題,既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那麼,什麼是核心問題呢?

首先,核心問題要符合學生的發展和認知水平。核心問題的深度、難度、廣度要與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相適應。如果問題太簡單,學生不經過討論就可得出結果;問題過於深難,就會超出學生的實際水平,使學生茫然或理不清思路,這些都不能成為核心問題。教師應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此來設計核心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其次,核心問題要具有典型性和針對性。教師要抓住學生理解和應用知識的關鍵來提出核心問題。如重要概念及規律的理解、分析處理問題的典型思路和方法、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及易錯、易混的問題等,使教學擊中要害,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第三,核心問題要生動、具體。教師所提出的核心問題要明確具體,易於學生理解。教師引發問題的形式要生動,要創設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情境。在問題提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懸念,進而揭示矛盾。

第四,核心問題要具有程序性和啟發性。核心問題提出的程序要與學生的思維發展順序一致,要利於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要把握住核心問題的程序性和顯現程度。程序過細,核心問題的關鍵點過於顯露,引不起爭論,不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程序過粗,隱含條件太多、太深,學生不易抓住要領,會使核心問題的討論無法深刻進行或延緩教學進程。具體來說,當學生的知識構成和創新能力較差,核心問題的知識要求較深時,程序宜細一些,核心問題的關鍵點要再現得明顯一些;反之,對學生比較熟悉的知識或當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討論能力和素養時,核心問題呈現的程序宜粗些。

第五,對核心問題的討論耍充分、深入。核心問題的討論和解決要在時間上得到保證。核心問題的學習有助於學生的思維開發,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核心問題的討論要有充足的時間,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

二、教師如何挖掘核心問題

核心問題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一是教師對教材的鑽研和經驗的積累;二是學生自學、練習中提出或暴露的核心問題和觀點;三是學生的生活實際。由教師收集、整理和提煉,充分體現學以致用的觀點。

1.認真鑽研教材

教材包括教科書、上位資料(如課程標准、教師參考用書)、拓展資料和練習等。因此.教師應該「基於教材、活化教材」。基於教材,教學活動就有了基本的線索.就有了發展學生的基本內容;活化教材,教學活動才有生氣、有效益。

首先,從學科角度理清教學內容的脈絡,如教學內容的主旨、結構,地位作用、產生背景,課程標准、深廣度等;其次,從教育角度發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如發掘知識背後所隱含的思想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再次,搜集可供利用的拓展內容,如相關的聯系學生生活的、聯系自然和社會的、聯系生產和科學研究的內容等。

2.梳理一節課各主要問題之間的關系

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往往包含幾個主要問題,各個問題之間可能是一個比一個更加深入的遞進式關系。這時,教師往往選擇最高層次或者最低層次的問題作為核心問題。有時,一節課的幾個主要問題可能是平行的,教師可以將其整合為一類新問題。

例如,高一地理(地質災害》一課,有三個主要問題:一是主要的地質災害二是地質災害的關聯性;三是地質災害的防禦。前面兩個是常識性問題,第三個問題相對復雜,它們是一個比一個深入的遞進式問題,我們抓住第三個問題設計出核心問題:如何防禦地質災害。討論對地質災害的防禦,必須要運用主要地質災害有哪些、它們之間有哪些關聯等知識,學生正好有一定的顯性知識和緘默知識作支撐來解決這個問題,將這個問題解決之後,師生共同對解決過程進行反思和提升,這三個問題都可以科學地解決。

再如,高二化學(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一課。單看標題,核心問題應該是「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但仔細研究教材後教師發現,這個課題下面有三個主要問題: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應該整合為「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於是,兼顧課題名稱,核心問題定為「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3.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相聯系

教師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在本土化、生活化和個人化過程中生成核心問題。如,高二物理《電阻定律電阻率》一課,教師利用電阻與溫度關系的知識與學校隔壁彩虹廠生產的電熱滅蚊器的聯系,生成了「電熱滅蚊器控溫問題」的生活化問題,進而設計出「觀察演示實驗,探討彩虹廠電熱滅蚊22的控溫原理」的核心問題。

4.從學生的問題或需要中發現核心問題

學生在學習中會產生許多想法、問題、猜測,教師教學中也會發現學生的疑難、傾向、錯識,其中有一些是對全班學生都有意義的,可以由此設計出核心問題。

例如,政治課上教師布置:「今天,我們學習《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請同學們認真預習。」話音剛落,就聽見幾個同學小聲嘀咕:「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怎麼從來沒有感覺到呢,」敏感的教師及時抓住這個話題,設計了「運用監督權,嘗試解決一兩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為核心問題。課堂上,在運用教科書上行使監督權的三種方式的活動中,通過親身感受使學生認識到「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

又如,教師們認為,英語閱讀教學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模式來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但學生的問題是知道閱讀技巧而不會有意識地運用,因為學生把英語閱讀僅僅視為學習單詞短語的載體,閱讀時思維浮於淺表而忽略深入理解。因此,在高一英語(未來的城市》一課,教師將核心問題確定為深人理解「未來的城市」和「對成都未來發展的預測」,以促進學生透過表面文字進行深層含義和隱含信息的挖掘。

三、創設能夠讓學生深度體驗的活動

1.分析條件

教師要從分析學生條件和課堂條件對學生活動可能產生的影響人手。學生條件主要指學牛的心理基礎和學習基礎,如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感、學習態度以及顯性知識基礎、緘默知識基礎、學科能力基礎等。課堂條件主要是指課堂時間、空間和物質條件。

2.確立活動

教師確立學生的問題解決活動方式。包括學生的個體活動和集體活動、外部活動與內部活動、學生的動手活動、動腦活動及交往活動方式等,如觀察、實驗、探究、研究、分析、猜測、欣賞、討論、交流等。

3.協調目標

協調核心問題與教學目標特別是體驗性目標的關系,使兩者相互文撐。同一個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先制訂實施策略,再由實施策略確定教學目標;也可以先定教學目標,再由教學目標選擇實施策略。

例如,高一《彈力》一課。課程標准強調彈力的大小,而教師們認為,學生真正的問題出在彈力方向的認識上,需要學生有相關的體驗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最先提出的核心問題是「觀察形變,探究彈力。經過討論發現,單是「觀察」,學生的活動力度不夠,應該增加動手活動;而且「探究彈力」這個問題不具體,不便於學生開展活動。於是,教師將核心問題改為「製造形變,探究彈力的產生條件、方向及大小」,體驗性目標指向彈力與形變關系的體驗。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學牛的活動積極性並未達到預期。原因在於製造形變並觀察,對高中生來說較簡單,不足以激發學生形成認知沖突。在進一步分析教科書的過程中,教師發現,教科書上是將學生由現實生活步步引向物理問題研究,而教師卻忽略了這一點。於是,教師將核心問題改為「用所提供的器材製造形變並分類,探究彈力的產生條件、方向及大小」,同時將體驗性目標改為「在製造形變並分類的活動中,體驗彈力與形變的關聯和物理與生活的關聯」。課堂上,學生反映良好.在彈力與形變的關聯和物理與生活的關聯上均有生動而豐富的具體體驗。

4.情境設計

教師設計與核心問題相得益彰的活動情境。一是從知識環境、人文環境及技術環境角度設計出與核心問題相匹配的情境;二是從問題分解、方法提供、思路引導、資料鋪墊、器材變化等方面搭建協助學生問題解決的「腳手架」。

5.規范表達

將核心問題和學生的活動方式進行匹配設計後,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明確表達方式。如課堂中的學生看了核心問題,能夠明確自己應該如何參與活動、達到什麼要求,產生參與慾望;其他教師看了核心問題,應該初步明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

6.審核調整

形成核心問題後,教師要進行自我的或教師間的審核調整。教學運用後,再根據學生表現以及教研組、備課組中老師的意見進一步完善和成熟。

例如,高二語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核心問題確定為「探究林沖性格的發展,分析環境描寫對人物性格發展的作用」。教師試用後發現,學生發言踴躍,但要將發言內容記錄下來對其進行整理提升卻很困難。於是,教師決定在學生解決問題之初,就為學生搭建「腳手架」:探究林沖性格的發展,首先要知道我們是從哪裡看出林沖性格的,由此提出情節問題,師生進而共同將故事情節分為四段,命名後橫向板書出來。其次,教師提出各情節中林沖的性格是什麼、性格如何變化、變化的環境原因是什麼的問題,縱向板書出來。至此,學生「探究」、「分析」的框架就顯示在板書中廠,學生的發言都可以依序記錄在框架的相應位置。「腳手架」的搭建,使學生在有限時空中進行有效活動,且能讓學生經歷探究、分析的具體思維模式,核心問題變得更加有利於學生的深度體驗。

總之,核心問題不但是調動學生在體驗中學習的有效載體,也是促進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拓展教材、運用教材的有效載體。教師只有結合教科書知識發掘核心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協調結果性目標、體驗性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活動,才能實現學生在深度體驗中的有效學習。

Ⅲ 淺談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淺談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教學要立足於人的全面發展,把"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起來。教師既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師范加上"教")的能力,又要把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課堂教學追求的一個目標。這樣,我們教育出來的學生,才可能是一個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格健全、情感豐富的人。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明顯的人文性質。語文學科要落實素質教育, 就應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美育功能。在語文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提高認識、訓練思維、陶治情操、凈化情感、完善人格。因此,語文教學是培養人文素養、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呢? 一、挖掘教材人文內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教育小學階段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剩餘1423字)

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啟發式教學方法,傳遞人文精神
語文教學承載著傳播祖國語言文化的重大意義,對富有深刻文化韻味的中國文化傳承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同時擔負著民族人文精神建構以及民族文化傳承的重大社會使命。中職生要想在強手如林、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就不僅要具有聽說讀寫等基礎語文應用能力,還需要具備良好的社會交際應變能力。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中職教學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採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啟發式教學實際上是一種引導式的符合學科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它的主要教學特點在於「啟發」二字上,主要遵循的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學指導思想,力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找到掌握知識的方法。例如在學習《亡人逸事》一文時,為了能讓學生在「不太使人感傷的斷片」中,理解作者對亡妻的愧疚、自責與深摯的思念之情,筆者運用啟發式教學,通過提問,讓學生進行討論、理解。筆者設計了以下提問:(1)請大家閱讀課文,看一看文中具體地寫了亡妻生前哪些逸事?(2)通過作者的筆觸,我們可以從中分析出妻子具有怎樣的性格、品質,作者對她又有著怎樣的情感呢?(3)既然作者對妻子的情感如此之深,為什麼要距離亡妻離世已經12年才寫文悼念呢?(4)文章又為何要以「一絲幸福的笑容」作為結尾?通過大家的分析和討論,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課文的情節,能夠更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中國勞動婦女身上所具有的傳統美德,收獲感動,收獲健康的愛情觀。而這也有利於提升學生對人文涵養的深度認識與思考。
二、「輸出式」教學方法,引導人文素養內化
「輸出式」教學是基於要素教育理論的教學方式,它主要是指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輸出」,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與精神內化體現在輸出的作品之中。現階段中職語文教學中採用的「輸出式」教學形式一般包括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活動等形式。這些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的精神內化與情感因素的鍛煉,更能夠改善中職生交際能力以及書面表達能力差的弱點。
例如在《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一文的教學中,可採用「輸出式」的教法:課文中一共寫了蔡元培先生待人接物上的四件小事,讓學生上講台即興表演這四個場景。通過這些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同時達到理解蔡元培先生嘔心瀝血培育學生君子品格,以及親身實踐自由平等思想的大儒精神,推行學術自由不畏強權的改革家氣魄的目的。這樣對課文進行「輸出式」的拓展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參與探索課文內在的人文精神的積極性,不僅使得語文課堂更富有生趣,還深化了課文的內涵學習,同時也增加了學生自我表達的機會,使他們的口語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三、多媒體教學方法,營造人文環境
現代教學裝置給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教師能夠創造更多彩的學習情境,從而實現最優化的教學實踐過程。單純依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口耳相傳,並不能夠充分地表現出教材中所表述的那種情感,而透過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方法,卻能夠達到細化教材情境的作用,能夠更加深入地傳遞人文精神,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以《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過程為例,筆者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比學習來掌握婉約派和豪放派的特點,掌握宋詞的鑒賞技巧,品味宋詞的語言。但是如何品味詩詞的風格,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而採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能夠更加細化詩詞的情境,讓學生能夠更容易觸控詩詞中所包含的人文素養和情懷。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開端通過課件展示書法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激發學生的興趣;再通過播放本文的音訊朗讀,配合課件展示長江波濤洶涌的浪濤聲,讓學生們先行感受其中的情感,然後教師再細致帶領學生進行詩詞鑒賞。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先進行了主觀的自我認知,緊接著在教師的領導下,對課文有了客觀的認識,對詩詞所包含的人文素養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總的來說,提高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必須要首先打好扎實的語文知識功底。教師通過不斷地引導、啟發,設立更細致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更加全面的認知,並通過「輸出式」教學,強化對知識的訓練,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整體能力上得到發展。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技巧:
一、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指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話)、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內化優秀的漢語言文化成果,最終在自己身上實現一種新的價值或達到新的水平。
1、反復誦讀,加深理解:
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簡單地說就是遵循語文教育的客觀規律,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語文實踐就是聽、說、讀、寫的實踐,其中對人文素養的提高起決定作用的是讀。簡卡爾說:「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培根說:「讀書在於造成完全的人格。」高爾基說:「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大量而有台階性的誦讀訓練,能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課文,並獲得不同的心靈感悟。教學時教師的范讀能很快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中去,使學生在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情節的同時產生了一個個疑問:為什麼會有雪孩子?雪孩子為什麼會動呢?雪孩子的鼻子為什麼是紅的?……這些問題之所以過於淺顯,是由於學生尚未深入學習課文,因此教師不必急於回答,而是讓學生自由多讀幾遍課文。在多次誦讀中,伴隨著學生的思考,以上問題多半會不答自解:有雪孩子是因為課文一開頭就介紹到「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有雪當然可以堆雪孩子;雪孩子會動是因為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讀圖,學生也不難發現雪孩子的鼻子原來是用胡蘿卜做成的,所以是紅的。學生一方面通過誦讀自己尋求到了答案,同時又產生了新的、有深意的問題,像「小白兔家為什麼會著火?」「雪孩子為什麼要去救小白兔?」「雪孩子怎麼會飛到天上變成雲呢?」「雪孩子還會回來嗎?」「他回來後小白兔會跟他說什麼?」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教師仍然不用回答,而是引導學生再次在反復誦讀中自己去尋求答案。
2、體會意境,感受美好: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僅如此,在加深理解的同時,學生還經歷了情感的體驗,逐漸接受到文化、審美的薰陶:「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樹上、地上一片白。」這里描寫的是下雪時銀裝素裹的自然美。「看著可愛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興。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開心。」這是小白兔與雪孩子和諧愉快的純真美。「雪孩子從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卻化了。」這是雪孩子舍己為人精神美,以及雪孩子「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的意境美。《課程標准》要求學生「在語文實踐中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在閱讀時能「感受語言的優美」,「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顯而易見,良好的語文素養無疑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二、感悟生命的寶貴,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一個具有人文素養的人必定把「生命」看成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從而珍惜它,謳歌它。在教學時,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感受到生命的寶貴,建立他們「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世界。傳統的教學在知識傳授上往往過於注重語文的工具性或思想性,在教學手段上則經常採用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或者老師引導學生質疑,再由學生回答的方法。然而,這種「為學習而學習」的「師本位」知識體系和教學方法本身已經忽略了對學生的關懷,忽視了對個體發展的關懷。要想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應該是人文的。閱讀是一種自主的、多元的行為,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閱讀感受,正是「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種林妹妹」,教師怎能限制學生的所疑所惑、所感所悟呢?因此我們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可以提問,可以說說自己的感想,還可以回答別人的問題……總之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怎麼說都可以,教師不界定對錯,只引導評價好壞,一方面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另一方面讓學生從老師的評判中體味到如何抓住重點,如何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如何更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教學《雪孩子》一課時,有學生就這樣說:「我明白了睡覺時不要把柴堆放在火爐旁邊,不然會著火的」,(很好,懂得了一個安全知識);「雪遇到熱會化成水,水會變成水蒸氣升到空中,形成雲」(不錯,學到了一個氣象知識);還有的學生注意到插圖非常漂亮,細心的孩子甚至發現圖上「雪孩子融化時,連小鳥都哭了」(多麼善於觀察啊!)。這樣,在暢所欲言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被語言文字所呈現出來的情景打動:為失火時小白兔仍渾然不覺而焦急萬分,為小白兔最終獲救感到歡欣鼓舞,也被雪孩子的勇於獻身深深感染,從而感受到生命的寶貴,甚至開始思考生命價值之所在。這樣的教學能較好地體現《課程標准》提出的「關心生命」的要求,把語文課從以往較濃的思想教育中解脫出來,「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還語文課的真實面目──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精神。
三、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要注重體驗,升華情感
語文課不是思想品德課,同樣也不是自然常識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重情感體驗」,「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在深入理解《雪孩子》的內容後,許多學生都會想到這樣一個問題:雪孩子明明知道自己一遇到火就會融化,他為什麼還要去救小白兔呢?難道他的生命就不寶貴了嗎?這時,我引導學生們把自己變成雪孩子,想像當時的情景:去救,自己會融化;不去,小白兔會被大火燒死……到底去不去呢?能不能想出兩全其美的方法?大火無情,已經沒有時間多想了,救人要緊,更何況小白兔是自己的好朋友啊!通過想像,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雪孩子捨己救人的高尚情操,體會出友誼的美好與偉大。課文結尾寫道:「雪孩子哪裡去了呢?他飛到空中,成了一朵白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讀到這里,學生被雪孩子那美好的心靈深深打動,情感得到了升華,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小語教材所選用的課文莫不包含著人的各種情感,充滿了對人的關懷,體現了人本主義的價值觀。如果說《雪孩子》是培養學生對生命的關注,那《小熊住山洞》則是培養學生對自然的關注。《爺爺和小樹》很好地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而《借生日》、《平平搭積木》體現的則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心。不僅課文如此,就連拼音也不再是一個個形狀古怪、刻板生硬的字母,而是充滿了人的情趣:比如,紅紅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啊啊啊──一個多麼可愛的女孩子啊!古詩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使他們變得高雅起來。正是由於語文教材的內容具有其他學科(特別是自然學科)少見的人的情感,是非常感性的,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就應該從語文教材的這個特點出發,抓好學生的情感教育。應該看到,語文學好了,情感也必將得到升華。這是因為在語文學習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被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所感染,心靈受到碰撞,品格得到陶冶,獲得了美的薰陶,加深了對人類的情感的認識和理解,使我們感情變得更加細膩。語文教學應該擔負起升華學生情感的重任。
葉聖陶先生說:「國文教學的目標,在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字的技能」,現代社會要求公民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而語言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從而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切實的提高。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明顯的人文性質。語文學科要落實素質教育, 就應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美育功能。在語文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提高認識、訓練思維、陶治情操、凈化情感、完善人格。因此,語文教學是培養人文素養、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呢? 一、挖掘教材人文內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教育小學階段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識的內容,找出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語文教育與21世紀社會發展更緊密的結合已揭示出語文教育價值觀的變化,即語文教育應該培養人的更內在、更深刻的東西——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語文課的目的不是要求學生讀懂課文,它指向的是「人」。總之,初中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把人文素養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讓初中語文教學回歸到人文教育的軌道上,重視對人自身的關懷與完善,從而培養其良好的人文素養,弘揚人文精神。

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②善於提問激疑,引導教學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過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啟發學生獲取知識;
④發揚教學民主。

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質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強調培育人文素質的基本途徑是「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基本方法是「薰陶感染,潛移默化」。這就是說,語文學科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育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是在指導學生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之中,不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之外「附加」一個培育人文素質的環節。

收藏推薦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質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強調培育人文素質的基本途徑是「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基本方法是「薰陶感染,潛移默化」。這就是說,語文學科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育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是在指導學生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之中,不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之外「附加」一個培育人文素質的環節。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戰場」就是課堂。一、中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開發語文學習資源,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中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開發語文學習資源,不斷地給學生輸入新的血液。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我們應該開發和利用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基礎。語文學習資源包括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其中課堂學習資源主要以教科書為主。教師在授課時也要多給學生們講一些我們生活中的例項,真正把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緊密的聯絡起來。

Ⅳ 如何在語文課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語文學科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正如教書育人一樣,是一個統一的過程,兩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語文課程在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因為語文是生命之聲,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園,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那麼,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現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幾點感受、做法總結如下:
一、抓住課前三分鍾演講
在每節語文課上正課之前,都會讓學生進行三分鍾演講的說話訓練。
有時讓學生講述成語故事。
成語是民族文化的結晶,蘊涵了豐富的哲理,是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教育的極佳的教材。
學生講完故事後,並沒有簡單的一帶而過,走過場了事,而是讓其他學生評論該成語講述的道理或對自己的啟發。
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
如「孟母三遷」、「水滴石穿」、「自食其言」等成語教會了學生不要受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做事要持之以恆、做人要重誠信等做人的道理。
有時讓學生評述社會生活中的事件。
抓住這個時機,啟發引導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看待這個世界。
二、研究教材,創造學生情感投入的時機
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有不少進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動的圖畫和有說服力的教學材料。
因此將小學語文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品質教育的因素,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
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鑽研教材,明確教育目的,抓住結合點,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寓德育於語文課堂教學之中。
1、結合教材內容,陶冶愛國情操
江澤民在200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重要講話指出:「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
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
」凡是有利於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助於學生學習怎樣做人的,且教學內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語文學科思想教育的內容,加強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已迫在眉睫。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每篇課文都體現了文以載道,道以文蓋的原則。
小學語文課的課文所涉及的德育滲透內容,方方面面無所不有,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科學思想、審美情操……,但每篇都有其側重點。
教師只要通過字、詞、句輻射,深究課文的內在思想性,使學生由技能的學習提高,直至思想的升華。
如教學《頤和園》一課時,上課伊始,通過頤和園的全景圖投影,配以錄音機播放的柔和優美的曲子,學生們的情感被牽動了,隨即揭示課題。
指導學生邊聽朗讀,同時重點思考作者從幾方面觀察頤和園美麗景色,要求學生從文章中找出有關詞句。
課文的朗讀在音樂的伴奏中進行,學生們的情感已完全融合在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當學生們對「美麗」有了身臨其境的認識後,又進一步問學生:「喜歡頤和園。
為什麼。
」並結合彩圖組織學生討論。
學生們此刻已經產生對頤和園景緻的嚮往和對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性才能的熱愛。
藉此時機,介紹了頤和園遭八國聯軍破壞的歷史。
簡單介紹了北京還有一座比頤和園規模更大,景色更加瑰麗的圓明園,遭到八國聯軍的毀滅性破壞,這既激起學生強烈的愛國意識,又使沉浸在「的祖國多麼壯麗」的遐想之中。
2、體會故事之美,激發英雄主義
古人雲:「文章不是無情物」、「凡為文以意為主」。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滲透在語言文字教學過程中的。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憂國愛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許多革命先烈、革命領袖人物前赴後繼、視死如歸的動人故事,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義詩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們。
如《狼牙山五壯士》、《戰友邱少雲》、《豐碑》、《再見了,親人》等。
學習這些課文時,可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等語句,讓學生細心品詞賞句,用心靈感悟英雄人物的愛國激情和高尚的愛國情操,在故事情節中升華的英雄主義。
學習此類課文時,教師通過查閱資料,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讓學生自主討論、交流,加上點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人物高尚情操,從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
三、精心設計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1、創設教學情境,滲透德育教育
情境教學是教師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而創設的能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常見的教學形式。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
有時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學生由於入不了「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
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用各種方法創設一種符合課文內容的情境,使學生似親眼所見,親身經歷,好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一樣。
讓學生與作者能夠產生在情感上的「親」,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做到入境悟情。
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動展現情境,有音樂渲染情境,有畫面再現情境,有感人故事喚起情境……但必須注意到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認識水平去考慮創設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如在上《小珊迪》這節課時,教師先播放一首符合課文情調的歌曲,在課堂上製造出一種「十分悲慘」的氣氛。
然後教師再用語言導入正課。
這樣就很容易喚起了學生對同齡人——小珊迪的美好情感,引起深入學習課文的興趣。
在講課文時,教師可以作兩個「情境」設計:用語言配合課文插圖描繪出在小利比中,小珊迪被馬車撞傷,車夫揚長而去的驚心動魄場面和小珊迪臨死前的悲慘情景。
向學生再現這些感人的場面後,讓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美好的品質和資本主義社會的人情冷暖,並認清資本主義社會吃人的、黑暗的本質,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巧妙設計問題,滲透德育教育
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教學中,教師的問題設計得好,有啟發性就能引起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深化學生的認識。
亞里斯多德曾有句著名的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
」 所以教師在講授課文的同時,巧妙地設計問題抓住課文中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因素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提問就可以起到深化學生對課文認識的作用。
如在教學《戰友邱少雲》一課時,當學生學到邱少雲被熊熊烈火包圍這一段時,思緒就會如海水一樣翻滾的。
這時候教師就要抓緊時機,巧妙地設計問題:「邱少雲為什麼一動也不動。
」,「他怎麼能做到一動也不動的。
」,「假如他動了後果會怎麼樣。
」等等。
面對這一個個問題,學生就對問題的答案產生興趣,這樣就要積極地開動腦筋。
從而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到邱少雲是為了朝鮮人民的解放,為了戰友的生命安全,為了戰斗的勝利才會自覺嚴格遵守紀律並英勇獻身的。
由此可見,巧妙地設計問題就能揭示蘊含在課文深層次德育因素的內涵。
四、充分利用各類語文活動
語文課外活動是對學生產生道德影響的途徑之一,也是養成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途徑之一。
行為習慣需要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訓練。
比如在上閱讀課時,以「最喜歡看的一本書」為主題,要求學生進行分組交流,然後全班舉行讀書報告會,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
這既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又讓學生受到了課外書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響與熏陶。
總之,語文教師只有善於捕捉和創造各種時機,將德育從課前到課內再到課外,滲透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才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很好地促進語文知識的學習,使語文學科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的水乳交融,齊頭並進。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如何挖掘思想內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