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發布時間:2023-03-26 18:33:05

❶ 語文教學怎樣滲透德育教育

一、利用教材,對重點詞句的剖析來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重要的一條渠道是藉助小學語文教材進行。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學科,它集知識性和能力、文學欣賞於一體,還是除小學品德與生活外的一門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學科。語文課和其他學科相比,在德育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從表面上看,教學時間比其他學科長;從學習內容上看,課本內容比其他學科更適合進行德育滲透;從實質上來看,它的內涵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地發展和拓寬,它不僅是人的交際工具、思維工具和生活的必備工具,還是我們認識世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工具,它有著強烈的人文因素,能在很大程度上熏陶學生人格、陶冶學生情操、形成學生勇挑重擔的社會責任感。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句、段、篇來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就是字、詞、句、段、篇,能運用感情進行閱讀只有後三者。如果你夠細心,就會發現小學語文教材中語句優美、內容生動、思想性強的寫景抒情文章比比皆是,這些文章真實再現了自然的風景和生活的場景,為小學生呈現出了一個豐富多彩、絢麗多姿、令人神往的天堂勝地。對於這一類文章,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在充分了解熟悉教材的基礎上,有感情地對重點語句、段落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在感知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合理想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從而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三、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可以結合全班學生的實際特點,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認真分析,精心設計,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自主參與、積極配合,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再現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情境。這樣,通過角色表演,課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書本上的,不再是「死」的,課文中人物形象就會躍然紙上,變得活靈活現,彷彿課文中的人物就就在自己的身邊,或者就是自己。這樣,就讓學生「走」進書本,讓學生帶著角色轉換的真切感受,自覺地變成課文中的人物,感覺課文中人物的處境,帶著課文中人物的感情去學習課文,去理解課文,從而強化學生體會,這樣課文所描繪的形象就會直接作用於學生的五官,從而充滿情感的色彩。這樣,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恰如其分地進行表演的同時,不但加深了對文章的印象和記憶,真切感受到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滲透了德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和內化。

❷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1、在課始導入處,引進生活,切入文本,進行品德教育。如《夢圓飛天》一課,課時可以聯系宇航員飛躍太空、登月的新聞資料,熱情謳歌宇航員的開拓精神、想像力、英雄主義、獻身精神、巨大的勇氣、令人信賴的聲譽、剛毅不屈的品質,很自然的導入課文閱讀。 2、教學中,聯系具體課文語句,進行品德教育。如教學《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在教學烈火焚燒的時刻,引導學生品讀字詞句,感知邱少雲為了革命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崇高革命精神和鋼鐵般的堅強意志時,問問學生,邱少雲的哪一點值得你學習、你打算在哪些方面發揚邱少雲的精神? 3、結課時,總結學習所得,提出期望,進行品德教育。萬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偉大壯舉,這首詩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戰斗歷程,熱情洋溢地贊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那麼,同學們,我們在學習征途中,也會遇到很多艱難險阻,你會怎樣做呢? 4、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學生思想品德切入點,聯系相關課文,進行品德教育。

❸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明確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義榮辱觀,培養良好思想道德風尚。」
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納凳培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那麼,如何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呢?
一、鑽研教材,深入備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
蘇教版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築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朴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忌空泛、枯燥地說教,人為地撥高。教師要避免在教學中走極端:既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只強調思想教育。教師要深入備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情,寓教於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如《三亞落日》這篇課文,讓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色彩美、形態美、意境美,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盧溝橋的烽火》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認清日寇侵略罪行,激發他們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這首詩,讓學生懂得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高尚品質。
二、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准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而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肩負「教書」和「育人」這兩大重任。因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又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1、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粗笑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有明確的主題思想,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不採取直接表達方式。因此,欣賞文章時,應該由文入情,觀於目,動於心。教學中,抓住字、詞、句,結合聽說讀寫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地語言文字訓練,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教學《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我抓住「拉、撐、護」三個動作,突出「撐」,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這是怎樣的撐啊」。撐在桌上,弓著身子,意味著譚老師將用他的血肉之軀去擋住紛紛砸下的一切;撐在桌上,譚老師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撐在桌上,他要保護課桌下的那四個學生呀。再結合下面一節,反復讀這個動作,讓譚老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高大起來。這一個「撐」,讓學生深深感動,永生難忘,並對譚老師產生崇高的敬意。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作者流露於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對學生產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師要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段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如教學《船長》這篇課文,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黑暗中,哈爾威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奧克勒大副的對話,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
2、語文課堂教學要洞唯聯絡學生生活實際,深化德育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在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發,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薰陶和感染。如教學《學會合作》這一課時,除了課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學校里進行的各項集體評比活動、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體會合作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
3、在作文教學中,抓住契機,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
作文是學生接觸體驗生活,創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於一體的自主創造的思維過程。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創造性勞動,體現了學生的自我個性和內在真實的感受。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贊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實中的假惡丑,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有機滲透道德教育。如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快結束了,學生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老師說,我因勢利導讓學生給自己的任課老師寫一封信。習作時,啟發學生回顧六年的學習生活中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誨,通過具體的事例和典型的場景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眷念和感激之情。
4、課外延伸,德育延續。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重要途徑。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
切實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推動學生德育行動。語文課外活動不但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而且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薰陶。課外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有層次性和針對性,還要堅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優良道德品質、積極進取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通過開展排演小話劇《負荊請罪》、「紅領巾小記者」調查身邊的環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會、「我選我」演講、製作「我的成長冊」等活動,我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寓德育於語文課外活動中。
三、認真研究學生,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深化德育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理解、體驗和感悟,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教育才能被學生主動接受。因此,我們要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根據其心理狀況、年齡特徵、學習階段去進行教學,寓德育教育與教學中。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加深理解和體驗,去感悟和思考,讓他們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
學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師來培養。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直接的榜樣,教師的情感、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在課後也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優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在學生心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發揮表率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學風,堅強的意志品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和積累,讓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真正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

首先要加強德育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典故,成語等,無形之中寓教於樂。

校主要教育形式課堂授課,校受教育絕數間都課堂度.,廣教師結合教內容,找准道德教育切入點,失機滲透德育教育校德育基本且切實效途徑.語文課程滲透德育教育具獨厚優勢.語文命聲,文化根,精神家園,具豐富文內涵,語文教材每篇精選課文內容都進行德育教育佳藍本,情、態度、價值觀影響廣泛深遠.現結合自語文教體,談淡何語文教程潛移默化進行德育教育. 、利用語文課文插圖及媒體教手段激發習興趣,培養主義思想.語文教材思想內容豐富,插圖及電教配套設施直觀新穎,符合童觀察特點,童具強吸引力.教充利用插圖及媒體教手段,讓直觀受,能激發習興趣,達陶冶情操作用.:第三冊語文教材《識字詞句()》第課,書八幅關於祖首都——北京建築物插圖,教先讓觀察插圖,認識些建築物,利用媒體播放關安門、故宮、壇、頤園等建築物資料,並進行適講解,引起首都北京嚮往,激發熱首都思想情.階段語文教材,許課文都涉及題材內容,《我祖》、《北京》、《看雪》、《北京亮起》等,些篇章都進行主義教育極素材.,我講授些課文,除讓掌握本課基礎知識外,適進行思想教育.我教《北京亮起》文,結合文章內容,播放介紹北京夜景資料,讓充受北京亮麗、輝煌,課許產嚮往北京、熱祖理念. 二、課文關鍵性詞句理解與實踐相 結合,培養良思想品德.語文教材,揭示課文思想內容關鍵性詞語、句或段落進行德育教育佳悟點,入道門.要找准悟點,十重要握教材性,僅深入挖掘每篇課文內思想教育素基礎握課文總體,且握課文區域性,即每關鍵性詞語、句、段落性均所領悟.共性寓於性,性握准,握深,德育教育點越能落實.:講授教版第四冊第二十課《清澈湖水》船靠岸,潔手緊緊攥著麵包紙.句,我先讓表演攥著麵包紙作,理解攥含義,再進步提問,潔緊緊攥著麵包紙,麵包紙扔進湖,湖水?通誘導啟發,充認識保護環境,責.利用課外間帶著堵河邊撿垃圾,讓實踐增強環保意識.再:教第五冊第八課《功實驗》,理解實驗功關鍵原——孩假思索說:危險,應該讓別先.句,我讓先聯絡前文,想想先意思,接著提問:『先』字,體?組討論、交流答:先字,我體孩危險刻,先想別,想自.,受教育?思考片刻,位發言:我想,,我要總自我,要想著別.,我讓聯絡實際談談自否想著別,紛紛舉手發言,其幾名自總自我,著想慚愧,並表示今要向孩習,做.,我給布置內容寫篇作文.名《獻,讓我幸福》題,寫自走路,看見位衣衫襤褸爺爺跪乞討,連忙自准備買月餅錢捐給事.文章寫道:啊,給別幸福,自幸福.由見,已經良思想落實行.教,習與實踐機相結合,既培養聽說讀寫能力,使受確思想教育. 三、利用故事啟迪高尚美德.語文課本許趣且內容豐富故事,:《誠實孩》、《幸福》、《丑鴨》、《三》等,利用些故事意義使受薰陶,啟發逐步養良思想品德,培養高尚情操.《誠實孩》文,講述列寧姑媽家做客,打碎桌花瓶,始敢承認錯誤,欺騙姑媽,家,主寫信認錯事.習故事,懂犯錯誤,應該勇於承認錯誤,並改錯誤.孝敬父母我傳統美德,今許獨,家寵,僅知道孝敬父母,反父母呼喚佣,作師我利用課文內關題材,進行教育,第五冊第四課《三》文,通寫三看各自母親艱難提水,跑接 水桶幫助母親提水事,贊揚第三孝敬父母、體貼父母美品德,啟發孝敬父母,父母做力所能及事. 四、口語交際教培養良道德情操.口語交際語文教重要內容.語文教材選編口語交際內容具強思想性.:《禮貌》、《請我家》、《打電》、《買文具》等內容教育與交往,要使用禮貌用語,禮貌待;《鴨救》、《應該幫助》等內容教育養助樂品德.口語交際課,能染,使養良思想品德. 語文教材精選內容都同面進行思想教育,教師必須做,善於利用語文教材,滲透德育教育,使潛移默化逐漸養良思想品德.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1、小學語文作為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基礎內容包含了多元化的德育因素,對此,教師應結合小學語文的知識和特點有機地滲透德育教育,深化素質教育的實踐。
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培養小學生從小懂得守紀律、關心他人、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勤儉節約、不怕困難、勇於向上的良首先品質和行為習慣。而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靠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教育教育,充分利用語文教學課堂提高學生的丟棄素質,激勵學生塑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世界觀、價值觀。主要從新課程資源、文章思想內涵、開展實踐活動等進行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讓學生思想健康發展。

❹ 淺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淺談在語文教學中怎樣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明確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義榮辱觀,培養良好思想道德風尚。」
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那麼,如何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呢?
一、鑽研教材,深入備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
蘇教版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築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朴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忌空泛、枯燥地說教,人為地撥高。教師要避免在教學中走極端:既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只強調思想教育。教師要深入備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情,寓教於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如《三亞落日》這篇課文,讓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色彩美、形態美、意境美,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盧溝橋的烽火》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認清日寇侵略罪行,激發他們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這首詩,讓學生懂得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高尚品質。
二、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准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而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肩負「教書」和「育人」這兩大重任。因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又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1、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有明確的主題思想,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不採取直接表達方式。因此,欣賞文章時,應該由文入情,觀於目,動於心。教學中,抓住字、詞、句,結合聽說讀寫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地語言文字訓練,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教學《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我抓住「拉、撐、護」三個動作,突出「撐」,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這是怎樣的撐啊」。撐在桌上,弓著身子,意味著譚老師將用他的血肉之軀去擋住紛紛砸下的一切;撐在桌上,譚老師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撐在桌上,他要保護課桌下的那四個學生呀。再結合下面一節,反復讀這個動作,讓譚老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高大起來。這一個「撐」,讓學生深深感動,永生難忘,並對譚老師產生崇高的敬意。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作者流露於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對學生產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師要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段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如教學《船長》這篇課文,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黑暗中,哈爾威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奧克勒大副的對話,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
2、語文課堂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深化德育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發,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學《學會合作》這一課時,除了課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學校里進行的各項集體評比活動、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體會合作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在作文教學中,抓住契機,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
作文是學生接觸體驗生活,創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

❺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一、精心設計,使課堂教學閃現思想的火花
學科教學體現德育,課堂是主要陣地。語文教學在授課時應力求熔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發展和思想情操陶冶於一爐,力求課上得立體化,發揮多功能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挖掘課文內在的思想性,揭示其中寓含的深意
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絕非強加於學科,游離於學科之外,而是由學科本身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問題在於教師是否洞悉所教學科的性質,做有心人,全面理解和落實教學大綱。一篇好的課文必然是作者情動手中,言溢於表的產物。既然是佳作,總離不開思想深邃,見解精闢,感情真摯,語言優美,富於表現力。鑽研教材時要從語言入手,仔細琢磨,反復推敲,真正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中所寓含的思想的高度、深度、廣度,把思想精華所在牢牢抓住,揭示闡發,啟發學生深思。
2、重錘敲打關鍵詞句,使它們濺出耀眼的火花
一篇好的課文總有一些言簡意深、言簡意豐的重點詞句、關鍵詞句。教學時要注意把握這些詞句,引導學生用重錘敲打,使其中所飽含的思想情操濺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學生的心靈,引起他們的共鳴。《荔枝蜜》中有這樣一句話:老梁說:『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個月。』我不禁一顫:多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卻是極好的東西。教學時我抓住顫字要學生推敲:顫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作者會顫又為什麼不禁一『顫』?顫以後流入筆端的是怎樣的思想,怎樣的感情?經過思索、推敲,學生懂得了:顫是抖動、振動,因外因而產生的抖動。工蜂最多活六個月,整日整月採花釀蜜,不辭勞苦。生命卻如此短暫,作者意想不到,心顫動了。這一節課通過對關鍵詞的重錘敲打,使小蜜蜂對人無所求,給人卻是極好的東西的高尚情操閃發出耀眼的火花,從而打動學生的心。
3、創設情境,帶領學生置身於情境之中,使他們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產生的,或歡樂,或悲哀,或崇敬,或憎惡,語文教學中要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創造和渲染氣氛,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創設情境的關鍵在於能否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情感。教學時如採用錄音、朗誦、配樂朗誦、口頭描述等方法,引導學生眼看文字,耳聽音響,口述佳景,心游四方,學生就會進入文中的意境,賞心悅目,受到感受。
二、課外延伸,在美的氛圍中徜徉
學科教學有兩個陣地,一課內,二課外。課外是課內的延伸。學科德育既要落實在課內,又要延伸到課外。
課外是個非常廣闊的世界,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光要關注課堂更要關注學生課外的學習,我經常用這兩種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1、用書來引導、教育學生。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高尚的人進行交談。可想而知,書的作用多麼巨大!所以我經常推薦好作品,給學生提供精神食糧,定期組織讀書會,交流讀書心得,評述作品優劣,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真正愛讀書,提高學生的識別能力,用書籍來引導學生走向成熟,走向自強。
2、組織健康的課外活動,開拓學語文的廣闊天地。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方面從報刊雜志中獲得知識,一方面從生活中吸取知識養料。所以我在教語文時千方百計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多看、多聽、多接觸大自然、多接觸社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郊遊、野炊、元旦晚會、演講比賽、辯論賽、參觀、訪問、游覽、佳作欣賞、配樂朗誦等等活動。這些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又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感染。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在興味盎然地參加種種活動的同時,心田受到美的事物、美的思想情操的滋潤,久而久之,身心獲得了健康的發展。
三、積極引導,思想、文字雙錘煉
作文是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體現,它不僅反映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而且顯示學生的語文根基和智能水平。在作文訓練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滲透,與閱讀教學中的教育一樣,至為重要。
1、引導學生多練筆,學會觀察,學會思考,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並把它稱作道德長跑,就是發揮了寫作的功能,把教書和育人巧妙地結合起來。
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學生寫作,就必須觀察生活、捕捉形象,習作指導的過程就是指導學習運用馬列主義基本觀點的過程,進行審美教育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過程。
2、透過習作窺探學生心靈,發揮講評的育人作用
學生習作是學生思想、情操、品格、意志的反映,是學生自己生活和周圍情況的部分寫照。言為心聲,透過習作窺見學生的心靈,摸到他們思想深處的脈搏。教師要善於察微見幽,把習作中所反映出來的活思想、活情況,及時地加以分析,進行引導,在帶領學生推敲如何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同時,啟發他們明辨是非,區分美醜,褒善貶惡,奮發向上。

❻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在古今對比中進行德育滲透

其實很多文章本來就是反應的現實生活,而文章反應的多半是已經過去了的生活,與我們現在的生活本身已經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古代生活。這種時候就可以很好的結合古今生活的不同進行對比,從而對學生進行德育。例如在教學《捕蛇者說》這篇文章時,我們通過蔣氏三代寧肯冒死捕蛇也不願接受苛政之害的事實,結合了我小時候親身經歷的一些苦難生活,並結合小時候編的一些兒歌,再結合學生今天的生活水平來對比,對學生進行了一場歷史的演變中的教育。又如在教授《陳毅市長》時,我搜集了平時學生從父輩口中聽到的帶有「洋」字的產品如「洋釘」「洋油」「洋馬兒」等,也結合自己小時候的經歷來教育學生。最後我說:鄭智化曾經唱過「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作結,對學生進行了一番靈魂的洗禮。

二、通過評價課本中的人物形象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變成附加的成分,而應從具體內容實際出發,挖掘課文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教育意義。比如在教《一厘米》這篇課文時,我們具體分析了陶影這個人物形象,認為她其實是一個很平凡的母親——自己身上都有一些缺點,加上經濟狀況不好,但是為了把孩子培養成為有大家風度的、有教養的人而做出了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她雖說平凡但絕不平庸。說到這,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在你十幾年的成長經歷中,你的母親對你又是如何教育的?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母親比陶影更出色,就請以《我的母親何止是陶影》為題寫一篇文章;如果你認為你的母親做得不夠好,就請以《我的母親為何不是陶影》為題寫一篇文章。

評價作文的時候,我選擇了寫做得好的母親的文章來作為範文,而對那些寫自己母親做得不夠好的同學,我這樣說的:其實,好些同學的母親不是不愛自己的子女,而是不懂得怎樣愛……因為她們以前沒有機會讀書,接受好的教育。但是如今,我們都有機會坐在教室里接受知識的熏陶進行思想的交流,我希望你們以後在教育自己後代的問題上不要步前一輩的後塵。

❼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答:(一)精心鑽研,在教學設計中預設育人氛圍。
(二)靈活駕馭,在課堂教學中大力實施德育。
(三)拓寬視野,在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
(五)在作業批改中滲透德育。
(六)通過語文教師的自身形象,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❽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一)轉變思想觀念
隨著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的提出,落實德育也越來越緊迫和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有效滲透德育,就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首先,加大德育的宣傳,提高教師對德育的認識,以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實施德育;其次,教師要將德育納入到教學計劃中,將德育與語文教學有效結合起來,立足學生發展,深入剖析語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識,進而更好地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在語文閱讀中滲透德育
閱讀在小學語文中占據著一定的比例,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感染學生,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因此,教師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匯總有效滲透德育,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中,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學會感恩。在課文學習中,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讓學生觀看與該課文有關的視頻,將學生置身於作者的感情之中,讓學生直觀地體驗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引起學生的共鳴,體會文中所包含的德育思想。

(三)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
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識字,每堂課上都要周而復始地識字寫字,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無疑就會讓識字教學變得枯燥。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有著其獨特的寓意,教師可以在識字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讓學生理解中華文化。如,在學習「打」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這個字組詞,有的學生會組「打架、打人」,此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組的詞來進行分析,引導學生認識到打架、打人都是不可取的行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四)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
良好的課堂環境是滲透德育的基礎。以往,教師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嚴厲,不僅造成課堂氛圍沉悶,同時也使得學生害怕老師,而這樣的課堂環境不利於德育的滲透。對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有效滲透德育,教師應當積極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歡快的學習環境,進而方便學生接受德育。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善於換位思考,多鼓勵、少責罵,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學生群體中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讓學生愛上老師,進而愛上課堂,為德育的實施提供支持。

(五)創設德育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德育情境,不僅可以高效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同時也有利於學生主動去學習,探究語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識,進而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如在《鳥的天堂》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情境:「鳥會有天堂嗎?鳥的天堂是什麼樣的?」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意識到只要生活快樂的地方就是天堂,從而讓學生懂得如何與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如何保護大自然,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互聯網時代,機遇與危險並存。其為管理會計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條件,但同時也面臨很多問題。諸如:對現有的認知存在誤區、技術水平不達標、缺乏系統化的理論以及缺乏專業型人才等等。

(六)強化教師的培訓
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要想有效滲透德育,強化教師能力培訓尤為重要。首先,加強教師職業能力培訓,鼓勵並倡導教師深入學術研究,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活動,進而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其次,強化教師職業素養教育,使教師主動去踐行立德樹人這一教育任務。作為教師,更要主動去學習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深度剖析教材中的德育知識,進而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

❾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

淺談如何在小學含中昌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 戚夢晗

淺談在語文教學中怎樣滲透德育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明確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義榮辱觀,培養良好思想道德風尚。」 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那麼,如何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呢?一、鑽研教材,深入備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蘇教版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築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談扒,富有質朴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忌空泛、枯燥地說教,人為地撥高。教師要避免在教學中走極端:既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只強調思想教育。教師要深入備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情,寓教於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如《三亞落日》這篇課文,讓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色彩美、形態美、意境美,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盧溝橋的烽火》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認清日寇侵略罪行,激發他們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這首詩,讓學生懂得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高尚品質。二、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准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而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肩負「教書」和「育人」這兩大重任。因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又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1、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有明確的主題思想,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不採取直接表達方式。因此,欣賞文章時,應該由文入情,觀於目,動於心。教學中,抓住字、詞、句,結合聽說讀寫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地語言文字訓練,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教學《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我抓住「拉、撐、護」三個動作,突出「撐」,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這是怎樣的撐啊」。撐在桌上,弓著身子,意味著譚老師將用他的血肉之軀去擋住紛紛砸下的一切;撐在桌上,譚老師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撐在桌上,他要保護課桌下的那四個學生呀。再結合下面一節,反復讀這個動作,讓譚老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高大起來。這一個「撐」,讓學生深深感動,永生難忘,並對譚老師產生崇高的敬意。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作者流露於培敏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對學生產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師要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段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如教學《船長》這篇課文,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黑暗中,哈爾威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奧克勒大副的對話,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 2、語文課堂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深化德育教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發,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學《學會合作》這一課時,除了課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學校里進行的各項集體評比活動、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體會合作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在作文教學中,抓住契機,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作文是學生接觸體驗生活,創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的同時,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那麼,如何將品德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呢?1.在閱讀課文中尋找最佳「結合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見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閱讀教學這個主陣地的作用,挖掘課文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元素,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剩餘1961字)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課堂授課,學生在校受教育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課堂里度過的。因此,廣大教師結合日常教學內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點,不失時機地滲透德育教育是學校德育最基本的而且是切實有效的途徑。而語文課程在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語文是生命之聲,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園,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材中每篇精選的課文內容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藍本,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現結合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會,談淡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一、利用小學語文課文中的插圖及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語文教材思想內容豐富,插圖及電教配套設施直觀新穎,符合兒童觀察特點,對兒童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插圖及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直觀感受,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如:第三冊語文教材中《識字學詞學句(一)》第一課,書中有八幅關於祖國的首都——北京建築物的插圖,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觀察插圖,認識這些建築物,然後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天安門、故宮、天壇、頤和園等建築物的資料,並進行適當的講解,引起學生對首都北京的嚮往,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的思想感情。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涉及到愛國題材的內容,如《我愛祖國》、《北京》、《看雪》、《北京亮起來了》等,這些篇章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素材。因此,我在講授這些課文時,除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基礎知識外,還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思想教育。我在教學《北京亮起來了》一文時,結合文章內容,播放介紹北京夜景的資料,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北京的亮麗、輝煌,課後許多學生產生嚮往北京、熱愛祖國的理念。 二、將課文中關鍵性詞句的理解與實踐相 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語文教材中,揭示課文思想內容的關鍵性詞語、句子或段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悟點」,它是入「道」之門。要找准「悟點」,十分重要的是把握教材的個性,不僅在深入挖掘每篇課文內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礎上把握課文的總體,而且把握課文的局部,即對每個關鍵性詞語、句子、段落的個性均有所領悟。共性寓於個性之中,個性把握得准,把握的深,德育教育的點就越能落實。如:在講授人教版第四冊第二十一課《清澈的湖水》中「船靠岸了,小潔手裡還是緊緊地攥著麵包紙。」這一句時,我先讓學生表演攥著麵包紙的動作,理解「攥」的含義,再進一步提問,小潔為什麼緊緊地攥著麵包紙,如果她把麵包紙扔進湖裡,湖水會怎麼樣?通過誘導啟發,學生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然後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帶著學生到堵河邊撿垃圾,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環保意識。再如:在教學第五冊第八課《一次成功的實驗》,理解實驗成功的關鍵原因——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句話時,我讓學生先聯系前文,想一想「先」的意思,接著提問:「從『先』字,你體會出什麼?」學生們分組討論、交流後回答:「從先字,我體會出小女孩在危險時刻,先想到別人,後想到自己。」「那麼,你從中受到什麼教育?」學生們思考片刻,有位學生發言:「我想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要心裡多想著別人。」然後,我又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談談自己是否「心裡想著別人」,學生紛紛舉手發言,其中有幾名學生對自己在生活中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為他人著想而感到慚愧,並表示今後要向小女孩學習,做到「心中有他人」。最後,我給學生布置以「心中有他人」為內容寫一篇小作文。有名學生以《獻愛心,讓我幸福》為題,寫了自己走在路上,看見一位衣衫襤褸的老爺爺跪在地上乞討,連忙把自己准備買月餅的錢捐給他的事。文章最後寫道:「是啊,給別人幸福,自己也會感到幸福的。」由此可見,她已經把「心中有他人」這一良好的思想落實到行動中去了。教學中,把學生的學習與實踐有機地相結合,既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正確的思想教育。 三、利用故事啟迪學生的高尚美德。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生動有趣且內容豐富的故事,如:《誠實的孩子》、《幸福是什麼》、《丑小鴨》、《三個兒子》等,利用這些故事的意義可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啟發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養高尚的情操。在《誠實的孩子》一文中,講述了列寧在姑媽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開始不敢承認錯誤,欺騙姑媽,後來回家以後,主動寫信認錯的事。學生學習了這個故事,懂得了犯了錯誤,應該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孝敬父母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如今有許多獨生子女,在家長的寵愛下,不僅不知道孝敬父母,反而把父母當成呼來喚去的「傭人」,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利用課文內有關題材,對學生進行教育,第五冊第四課《三個兒子》一文中,通過寫三個兒子在看到各自的母親艱難地提水,只有一個兒子跑上去接過 水桶幫助母親提水的事,贊揚了第三個兒子孝敬父母、體貼父母的美好品德,啟發學生從小孝敬父母,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口語交際內容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如:《有禮貌》、《請到我家來》、《打電話》、《買文具》等內容教育學生在與人交往中,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學會禮貌待人;《小鴨子得救了》、《應該幫助他們》等內容教育學生養成助人為樂的好品德。上好口語交際課,也能感染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語文教材中精選的很多內容都從不同的方面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教師必須做個有心人,善於利用語文教材,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

語文課本其實就是在進行人文教育,通過故事讓孩子受到感染。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教育不僅要關注人類的發展,更應該促進人類的發展,當今社會,「生命教育」是非常值得人們深入討論的話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滲透生命教育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教育課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在日常教學中發現,語文這門學科在滲透生命教育這一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法制教育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淺談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黨和 *** 十分關心和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成長。我國青少年教育和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較低的。但近年來由於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給社會、家庭和個人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對實現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如何做好法制宣傳、培養出具有高度民主法制意識的新型公民,是社會教育的一大課題,也是學校教育義不容辭的一項任務。更是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標准三位目標體系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具體要求。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怎樣緊密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滲透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使之從小具備法律意識,提高分辨是非和遵紀守法能力,逐步形成積極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一項艱巨而又長期的任務。回想二十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愛國主義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被納入我國根本***《憲法》。在教學中,應緊密結合有關課文內容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維護民族統一,反對分裂是每個中國人必備的法律意識。如我在教學《小英雄雨來》、《珍貴的教科書》、《冀中的地道戰》等戰爭題材的課文時,讓學生在了解了戰爭年代中人們的艱苦生活、頑強鬥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後,及時教育學生今天的安定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形成激勵愛國之情,樹立愛國之心,立下報國之志,成建國之才的系列教育。又如在學習《鄭成功收復台灣》等歷史英雄人物課文時,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就要維護民族統一,反對分裂,及時滲透《反對分裂國家法》的有關內容。《圓明園的毀滅》等文化古跡教材時,告訴學生戰爭給我們民族帶來沉重的災難和侮辱,從而激發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之情。 二、國情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 在教學中,進行國情教育可以幫助小學生從思想上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二是沒有 *** 就沒有新中國;三是從小培養兒童的自然意識。如在學習《廬山的雲霧》、《錫林郭勒大草原》等歌頌祖國山川壯麗的課例中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的同時,應及時介紹我們國家雖然地域遼闊,但人口眾多,自然資源嚴重匱乏,五十六個民族過去飽受戰亂之苦,底子薄,人均耕地、森林、礦產資源等都居世界末位等基本國情。是中國 *** 領導的人民軍隊推翻了封建統治和帝國主義壓迫,拯救了中華民族,建立了新國家,才有輝煌的今天。 又如在學習《一個小山村的故事》一課時,讓學生了解亂砍濫伐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必將收到大自然的懲罰。所以要自覺保護自然環境,教師還應及時向學生介紹我們國家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先後頒布了《森林法》、《環境保護法》。如在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泉水》。描寫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向學生灌輸保護水資源,宣傳《水利法》知識。如《奇妙的動物世界》激發了學生了解動物、愛護動物的情感等。以及治理自然環境方面所做的努力,並布置學生搜集或查找有關內容,使他們從小樹立熱愛自然、保護自然、造福人類的觀念。養成節約資源、不亂拋廢物、不破壞花草樹木、熱愛勞動等意識,了解有關法律知識,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三、人文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 在語文教學中,把法制教育充分發揮語文課堂上,確保語文學科法制教育資源和人文教育相結合,具有高質、高效。語文教材中,蘊藏著很多人文法制教育資源。四年級語文義務教育課標版第二單元《中彩那天》一文中,故事以汽車的失而復得和我的思想感情變化過程為線索展開。當父親幸運地成為獲獎者,而且獎品又是一輛嶄新的賓士牌汽車時,對我來說是多麼高興。然而,卻看不出中彩給父親帶來的喜悅,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最後父親毅然通知真正的獲獎者庫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懂得,誠信是人的精神財富,懂得比物質財富更珍貴。非法所得、非法佔有也是違反法律規定的。讓法制教育在孩子大腦中升華。 利用教材內容教育孩子做一個品質優秀的好少年。例如:《畫家和牧童》、《我為你驕傲》、《三個兒子》等課文,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哲理,努力啟發學生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讓他們懂得謙虛,勇於承認錯誤,孝敬父母及關愛他人這些優秀品質,並以故事中的人物為榜樣,向他們學習,努力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好少年。 例如《萬年牢》故事是圍繞父親做糖葫蘆這件事,父親自己經營糖葫蘆選用最好的材料,講究製作工藝,手藝高超,保證質量,合法經營。再將父親受雇於老闆後因不滿老闆偷工減料、弄虛作假、欺騙顧客的行為而辭掉工作。及時教育學生感受真誠地為人和做事的道德風范,像這樣人文教育事例很多,把這些內容定位在學生生活之中,緊密聯系在法律法規上,《工商管理條例》《合同法》等。合理分配在語文教學中,發揮了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一、詞中窺"法"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必將會使用到不計其數的成語、俗語、歇後語等詞語,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某一個詞語意思的同時,不妨嘗試一下用法制視角來解釋分析這些詞語。如拾金不昧一詞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錢財不藏起來據為己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進一步從法制視角去講解,如果我們撿到別人遺失的貴重物品不想返還並且占為己有,按照現行的法律規定,這種行為就屬於盜竊行為。為此,不論從哪個層面上來講,我們都需要對生活中的詞語進行最詳盡最全面的了解。 再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意思是:比喻用對方使用的手段還擊對方。講完了字典中的意思, 還要從更高層次的法制層面來解析這個詞語的意思。如果別人挖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也一定要去挖掉別人的眼睛。這樣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會情況下也許行得通,但是在法制相當完備的現在,卻沒有任何立足之地。 在法制社會的今天,如果我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犯,就應該果敢地拿起法律這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通過合法的途徑來要求侵犯我們權利和利益的人賠償我們的經濟損失甚至是精神損失。 總之,對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在今後語文教學中,繼續結合法制教育,聯系學生思想動態,不斷地增強少年兒童的法制觀念,道德觀念,將法制教育作為永恆的主題進行到底,為培養合格、守法的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礎。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

在小語教學中滲透審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語道出人們對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為美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一種享受,一種樂趣,一種陶醉。真正的美應當是純潔的,真實的,善良的。他能使人的內心產生無比的喜悅和興奮,在欣喜中受到啟迪,領悟生活的真諦,從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 陶冶兒童美感,培養審美感受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無論是語言文字的表述,還是從內涵意義的闡明都充滿了美的因素。面對這樣的教材,作為語文教師,其本身具有雙重任務:不僅自己需要從教材中領悟美,而且還得教會學生從課本中學到美。那麼,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 一、教師語言揭示藝術美 教學語言是教師傳授知識給學生時最重要工具。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對於教師來說,他的語言恰似一面鏡子,通過它,可以看出教師思維的邏輯性、感情的豐富性、知識的廣闊性、認識的深刻性、表達的藝術性以及反映問題的敏捷性。可以想像,教師語言缺乏美感,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教師語言深奧,學生就難以接受和理解。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南京廖華

雅斯貝爾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隨著世界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傳統道德觀念不斷受到沖擊,各種道德問題層出不窮,針對這一現象,《新課程標准》也特別強調了要讓學生「學會做人」。而語文學科教學時間長,學生們每天耳濡目染,它所產生的教育作用是別的學科無法比擬的。所以,做好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顯得尤其重要
一、閱讀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點好課題,讓學生快速抓住課文的中心思想課題是一篇論文的「眼睛」,往往能夠明了地反映出論文的主旨,如《豐碑》《倔強的小紅軍》等,在教學中,可以抓住課題,結合論文內容,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
(二)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深層理解文意論文中的某些重點字、詞、句是作者表達思想情感的關鍵所在,也可能是論文的中心所在。因此,老師應從這些重點詞句入手,引導學生去品味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的,讓學生有種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進而從思想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通過靈活朗讀體會論文思想感情
1.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思想感情。朱作紅先生曾經說過:「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悟。」小學生社會閱歷少,可能很難一下子理解論文的思想感情,但只要學生深入反復地閱讀,積極主動地去理解,定會有所感悟,使得情感受到熏陶,品德得到定位。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思想感情。古人雲:「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彼討源,雖能心顯。」每一位作者都是在生活中有所感悟後,試圖通過具體化的語言,表達出自己或喜、或悲、或愛、或恨的感情,老師應該引導學生用抑揚頓挫的語調有感情地朗讀,具體形式可以有很多樣,如范讀、帶讀、引讀、個人讀、小組讀和分角色朗讀等。讓學生用心體會作者流露於字里行間的感情,讓學生的思想情操得到升華,從而收到講解達不到的效果。
3.結合視聽資料體會思想感情。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中,如果將抽象的講解與具體可觀的視聽資料結合起來,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在《狼牙山五壯士》一文的教學中,可以結合電影放映,通過強烈的視覺震撼,讓學生們更好地感受壯士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四)通過課外閱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課外閱讀是學好語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閱讀優秀的貼近生活的讀物,可以促使學生們更加關注生活,熱愛生命。
(五)結合學生實際,深化思想教育在閱讀課文的同時,老師要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傾吐內心感受,互相啟發,從而鞏固和提升已取得的教育成果。
二、寫作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審題中,明確論文寫作目的,體現德育要求審題是作文的基礎,能否正確審題將直接決定作文的成敗。小學生由於社會經歷少,理解力低,可能難以理解一篇作文的意義,從而使寫作達不到預設的育人目的。老師應該抓住重點,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幫助學生明確寫作目的:或是說明某種道理,或是贊揚某種精神,或是吸取某個教訓,或是給人某種啟迪。這第一步做好了,通過作文育人的目的就成功了一半。
(二)選材中,選擇身邊真實材料,把握德育契機如果把中心思想比作論文的靈魂,那麼,表達中心思想的材料就相當於論文的血肉。怎樣讓學生寫出有血有肉的論文來呢?葉聖陶先生強調,寫作要做到「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學生們如果真的能將自己的內心世界通過寫作展示出來,老師便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們的內心動向,從而針對具體問題,進行相應的品德教育。
(三)在評論中,採用師批生改方式,強化德育效果以前的作文教學一直是師批師改,學生一直處於一種被動狀態,很難調動起學生積極性,也很難讓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提高。但如果將批改模式轉變為師批生改,甚至是生批生改,讓學生在交流中啟迪思想,熏陶心靈,則可激起學生們積極向上的精神,使學生們逐漸養成優良的道德品質。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