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突破中學語文教學視頻

如何突破中學語文教學視頻

發布時間:2023-03-27 05:23:29

⑴ 如何更好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

21世紀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和標志,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注重素質能力與創新精神的新課改時期,如何科學地利用信息技術,用多媒體為語文學科搭建創新平台,是眾多教育者一直探索和研究的問題。作為21世紀的青年教師,我們不應該再拘泥於舊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積極投身於教改,自覺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理論,不斷探索新的更合適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這其中,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個極有效的新的教學模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更是明確規定: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必然會引起許多爭議,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或是收獲與風險並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今天我在這里,主要想結合自己多年來使用多媒體輔助語文課堂教學的一些切身體驗,談談在利用多媒體輔助語文課堂教學時,如何揚長避短,充分合理地發揮多媒體的優勢來為己所用,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有不足之處,敬請指導。 一、正確認識首先,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多媒體教學。一、多媒體教學的涵義。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於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二、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1、多媒體教學可以營造恰當的情景氛圍,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上用多媒體創設恰當的教學情景,可以讓學生從視聽諸方面接受與課文相關的教學信息,增加對課文的學習興致,產生學習探究的興趣,那麼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了,因為興趣是學習最重要的直接動力,是發展智力的活躍因素。學生有了內在興趣,可以表現出高度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用多媒體教學時,如果能設置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情境導入吸引學生學習的熱情非常重要。2、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豐富課堂內容,拓展延伸教學空間 。多媒體教學可以拓展教學空間,開闊學生視野,由課內向課外延伸,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層面。在拓展教學空間的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問題有了更深入而全面的認識。3、用多媒體教學能擴大課堂容量,加快課程進度,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利用預先設計好的課件,我們能迅速地多角度展示教學內容,而改變以往先板書、後空泛講解的低效程序。同時,在展示方式上一改過去只有抽象文字,取而代之以圖文結合體,使同學們利用圖片展示的鮮明形象深刻理解和記憶板書的重要內容。同時,還可更大程度地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4、多媒體教學可以化抽象為形象,突破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中學語文課本所選的教學素材范圍涉及面廣,除了學生常見的小說、詩歌、散文、文言文之外,一些科技性說明文、哲學論文等也有選載,而在學習一些內容相對來說較為陌生或比較抽象性的文章來說,要讓學生接受就不那麼容易了,而藉助多媒體教學就可以轉變這種狀況。
三、多媒體教學的劣勢。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於課堂教學固然是好的,但一味地趕時髦,追求形式,濫用多媒體,顯然又使我們的多媒體語文教學走入一個誤區。
1、過分追求形式,內容華而不實。
教師在製作課件時,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過多地加入了音樂視頻及其它一些動畫。雖然課堂氣氛變得很活躍, 但課堂的重難點並不突出。整節課熱熱鬧鬧,學生上課看得眼花繚亂,下課變得暈頭轉向。最終造成本末倒置,使本應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多媒體變成了追求多種感官刺激的干擾源,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也不能扎實地進行語文基礎教學,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2、用做課件代替備課,以多媒體演示代替上課,助長了教師及學生的惰性。一些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搜索資料、整合素材、設計並製作課件上。過分地強調課件的重要性,認為只有使用課件才能把課上好, 甚至認為板書都是多餘的, 教師們不再重視三筆字、朗誦等基本功訓練,因為不需要,也因為在信息化教學中,動動滑鼠就可以達到。 教師成了一個點擊滑鼠的工具, 電子板書占據了整堂課, 學生不再認真做筆記, 而更依賴於拷貝教師的教案。 聽覺和視覺成了一節課最重要的環節。 孰不知親手演練才是學生學習及鞏固知識最重要的環節。
3、看似精彩的設計,單一固定,扼殺學生的想像思維力。
語文教學注重的是以閱讀為基礎,讓學生在對文本的欣賞和再創造,在與作者的「共鳴」中,激起自身的情感體驗。而每個學生因生活環境、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不同,會對文本產生不同的理解,正所謂「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在過多使用多媒體的教學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總被限定在教師設計的課件中,把生動的藝術形象地固化在簡單羅列的

⑵ 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方法

導語: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佔有重要作用。作為一名教師,要使每一堂語畝坦文課都達到這種效果,就要調動每個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同時還能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其他學科也起到潛移默化作用,使學生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方法

一、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語文學科的性質是既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特別是初中語文它又有其自身的特點,是培養學生掌握、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基礎課程。人們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咐沖能力、收集加工信息能力乃至交際毹力,都將藉此打下一生的基礎。而且,初中是人的學識、思想、性格、思維諸方面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關鍵期。故此,初中語文教學的成敗至關緊要,而作為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學反思越發顯得舉足輕重。

實際上,我國的語文教學一直進行著改革,特別是從1978年呂叔湘先生那篇被譽為語文教學界“一聲驚雷”的《當前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發表後,中學語文教學的改革便以前所未有的聲勢在神州大地展開。十多年來,在教學思想的更新、教學內容的完善、教學方法的改進,以及教材的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展,涌現出了一大批很有影響的各具特色的教學改革家,使得中學語文教學領域成為我國當前教學改革中最為活躍的地帶。但是,如果進行深入全面的考察,就會發現,目前我國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形勢還不能令人非常樂觀。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可以說在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各個學校從教學方法,教學設備,教學人員等各個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雖然說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其中所存在的問題,例如教師無法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由於對新課程的認識不夠深入,對教材的理解把握有失水準,對課堂的駕馭不夠嫻熟,產生的一些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考。

首先,中考的現實性使很多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處於兩難。家長、學生、學校、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分數的困擾,特別是教師他們的教學要緊密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換句話說就是要為考試服好務,例如:就語文閱讀而言,現在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但由於中考試題現代文閱讀材料取材於課外,課內現代文已經不再是試題直接的選材的內容,因此對語文課本中的現代文的重視程度被弱化了、淡化了,甚至有的.老師說“中考不考課內現代文,學不學關系不大,只要學好了文言文就可以了。”對學生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轉而想通過做大量的現代文閱讀訓練題來實現。試想:學生頭腦中沒有老師結合課本現代文教學傳授的閱讀知識、閱讀方法做基礎,學生頭腦中沒有各種文體的經典、樣板文章,學生怎麼會由已知到未知,又怎麼會舉一反三?鬍子眉毛一齊抓,遇到啥題講啥題,結果只會事半功倍,累蒙了學生,急壞了老師。

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形式無實效的被動應付,新課改實施後,許多新的理念影響著我們的行為,發生了許多變化,但也出現了許多的問題。那就是許多老師並未真正去探究那些名詞、術語的真正含義,而是望文生義,做起了許多有形式、無實效的應付性變革。一說到閱讀,大家就爭先恐後地談如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一談到教學方式的變革,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等詞語在課堂上大量使用,課堂熱熱鬧鬧;一談到小組互助、談論,就要拉開桌子,課上適時穿插幾句“小組討論討論”就完成了;一說到學生個性的培養,就引導學生談個體感受,完全忽略了作者和文本。等等這些都是擺在當前語文教學中的現實問題。

三、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在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要著重於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全面有序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那麼,如何藉助課堂教學大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呢?這也是擺在當前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第一,突破中考的局限性,敢於強調“綜合性學習”

開展綜合性學習,既能挖掘語文與其它課程之間的共享資源,又能綜合利用各科知識技能,推動學生走向社會,在社會的大課堂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閱歷迅簡桐,增長才幹。如教學朱白清先生的《春》時,我們就組織了有關“春”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搜集有關春天的成語、對聯、諺語、詩歌、文章等。從而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春”的體驗,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系列的縱橫聯系,多方擴展,學生的思維多向性、深人性都得以培養,課堂教學低下的狀態得以改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學語文教學的發展,靠的不是墨守成規,而是充滿生機與括力創新。語文定會因注入“活水”而變得豐富多彩。

第二,教師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

教師不_是“教書匠”,在新時期教師所充當的是學識淵博的學者,更能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研究和改進的研究者。對在教學情境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最佳處理辦法。不斷審視自己在社會和教育發展中的地位。設計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⑶ 高中語文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堂課重難點明確了,突破也就有了方向, 方法 也就會應運而生,圍繞重難點在教學環節中設計好突破的策略,才會讓學生學得懂,弄得明白。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高中語文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高中語文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直奔重點,輻射全文,整體升華。

直奔重點,輻射全文這樣教學設計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學生有了讀書、思維的自由和空間,便於長文短教,中心突出。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大意以後,就要引導學生直奔重點,明確主旨,牽一發而動全身,由整體感知出發,再聯繫上下文讀書。培養學生養成讀書時善於抓住重點詞句的良好習慣,掌握閱讀方法。

《倔強的小紅軍》這篇課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件往事: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過草地時,一位掉隊的小紅軍倔強地拒絕陳賡同志的幫助,最後犧牲的 故事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理解小紅軍和陳賡的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了解小紅軍和陳賡的品質及其情感。教學時,我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了課文內容,並質疑問難以後,引導學生由「從哪裡可以看出小紅軍倔強?小紅軍為何如此倔強?」這兩個問題出發,輻射全文,聯繫上下文去讀書,去品味,成功地變填鴨式、灌輸式、注入式為啟發式、探究式、發現式的有效的教學設計。

二、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高效解決重難點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語文教學需要更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在傳統的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通過口授來反復 說明文 章的重難點,但常常事倍功半。而多媒體課件比語言更有說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將事物很形象地表現出來。因此,運用恰當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倔強的小紅軍》這篇課文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時期,距離學生的現實生活比較遙遠,學生缺乏直觀感受。於是,我通過多媒體出示長征相關的資料,播放紅軍過草地的視頻,讓學生通過真切的畫面感受長征的艱險和革命英雄的頑強毅力、崇高人格,奠定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認知、情感的基礎。

2高中語文教學重難點突破方法

一、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抓准教材的重難點。小學語文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使學生不僅長知識,還要長智慧,培養學生肯於思考問題,善於思考問題.做為一位語文教師,要明確這一目的,把我們的主要精力,放在發展學生智力上,著眼於培養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學會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識途.我感到,要把語文之路探清認明,的辦法就是深鑽教材,抓住各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備課時既能根據知識的特點,又能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精心設計,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就為教學時突破重點和難點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二、發揮優勢突破重難點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有多種,如,語言敘述、掛圖展示、動手操作、板書解析、講練結合等.然而,當信息技術與之進行了有機的整合,便會使常規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過去老師口諾懸河的解說,手舞足蹈的比劃,表格掛圖的機械呈現等手段立刻相形見絀.比如,語文第一冊識字教學中有很多字理的演變過程,如果單純地用書中插圖讓學生感受這種些字的變化過程,形式單一,孩子們的直觀感性也不強,印象自然不會深刻,在「子」,「雲「等生字的學習中利用信息技術,形象直觀地演示這些字的演化過程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有著別的手段無法實現的優勢.

3怎樣在語文教學中突破重點和難點

1 一課一難點,重難點能否突破,即在於重難點的確立

一堂課重難點明確了,突破也就有了方向,方法也就會應運而生,圍繞重難點在教學環節中設計好突破的策略,才會讓學生學得懂,弄得明白。文言文中的字詞積累、課文內容的把握、有感情地熟讀課文並背誦、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等,並能細心品味寫景妙句、了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積累文言知識就是文言文的重難點。這個難點確立好了,那麼在教學時方向就很明確。

2 注意教學中重點、難點的充分性與延展性

充分性是對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作必要的充分適度的展開與延伸,但絕不僅僅是對教材內容的簡單的同義反復,教學中既要教師發揮其主導作用,又要學生發揮主動性,並把兩者結合起來。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是指教學的方向、內容、方法和組織都要由教師來設計和決定;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自學,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要向學生直接傳授知識,施行言傳身教;學生主動積極性的發揮也要依靠教師引導,教師要對教學

4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突破重點和難點

1 課堂深刻性:即一課一得

課堂深刻性是教師和學生共同作用的結果。教師精心備課,用心上課,扮演好課堂的主導角色,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自主、合作、探究,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樣的課堂豈能不深刻?

然而,語文課堂是否深刻,不能簡單的以完成了多少教學任務,解決了多少問題或是學生的活躍度、參與面來衡量。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它不像非文字學科那樣,用單位時間內知識點掌握的多和少來判斷教學效果。語文偏於感性,更注重讀和悟。可以說,語文課堂深刻性就是能調動學生感性思維的課堂,就是能激起學生情感共鳴的課堂。

因此,語文課堂應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空間!教師應多方式、多途徑,創設多種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不能對每一篇課文平均用力,也不能每篇 文章 面面俱到地進行引導和分析。應有選擇、有側重點地進行教學。應充分挖掘每篇文章的新穎和獨特之處,攻其一點,以點帶面。把本屬於學生的時間還給他們,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和感悟! 教學實效就是體現在對教學過程中所涉列的重點與難點知識的解決和突破上,一節課應該讓學生有一得,且有深刻的一得即可,否則100%的課堂內容只能吸收20%,那麼不如讓學生深刻地得到20%的內容就是很好了。課堂教學的容量過大,一則讓學生無妨全部的吸收消化,二則老師突破重難點也就不徹底,不深刻,最終也會導致課堂虛而不實,向45分鍾要質量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話空 口號 ,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就很難得到真正的落實。

2 注意教學內容設計的整體性

學生掌握的 語文知識 結構越是帶有規律性,就越有利於語文能力的發展;經過學生主觀努力和思維積極加工而獲得的語文知識越多,就越有利於語文能力的發展。教師要十分重視講讀課文教學的整體性,在教學中滲透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使學生掌握重點訓練項目的 學習方法 ,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教學內容設計的整體性,不僅僅局限於某個教學環節,從各個方面突破重難點,教材內容即是一個整體,又是一個系統。重點問題是這一系統的主體部分,就要處理好教材的整體性,系統性和突出重點的關系,在本文教學的第一課時就確立了,即重難點就是「積累詞彙,認識文言知識」,那麼文章的知識性就比較的全面,字詞之中就有文言知識的積累,但是我的授課之中,如「或」的釋義,古義:有的;今義:或者。其他的知識簡單的涉列,面對如此龐大的文言常識,明顯的突破重點的力量不足。



⑷ 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熟練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程在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方面進行整合,將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實現自主式學習、探索性學習、協作式學習,為語文遠程教育和終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使用信息技術優化了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通過一定數量文質兼美的文章及書籍的閱讀,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的要求。在這樣的理念指引下,我們嘗試將網路技術整合於語文教學中,尋求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交叉點,通過一種全新的手段,突破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難點,讓傳統語文教學的精髓、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網路技術相融,以探求一種高效、新穎的閱讀教學模式。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到語文教學中,應用到閱讀和寫作當中,無疑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它所蘊涵的超大信息量正切合了「大語文觀」的要求。我們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網路資源,搜集信息、處理信息,既能促進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又能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就是通過信息技術創設使學生獲得獨特情感體驗的對話情境,讓學生在入境、析境、建構表達等一系列的過程中獲得意義建構,並藉助信息技術提供的資源,進行拓展閱讀訓練,開闊視野,增加生活體驗。
1、拓展閱讀內容,培養信息技術素養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信息技術用於閱讀教學適合信息時代對閱讀的要求。多媒體和網路信息量大、傳輸快,用來搜集信息、擴展知識、開闊視野,有著極大的優勢。利用這一優勢對閱讀內容作一些適當的補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課文內容涉及的相關資料等,既能讓學生在充分涉獵的基礎上自主學習,也有助於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同時,信息技術進入語文閱讀教學,閱讀和思考的對象不再僅僅是文本語言,還有大量的文外語言、圖像、圖片等。網路給學生帶來大量信息的同時也使學生產生了點擊的茫然和篩選的困難。因此,教師一定要發揮好主導作用,如根據閱讀內容建立信息庫,讓學生共享;向學生推介相關的優秀站點;指導學生對網路快速瀏覽,提高對信息的敏感性以節省時間等等。

2、創設閱讀情境,激勵主動學習
學生是閱讀教學的主體,是閱讀活動的能動參與者。讓學生在寬松和諧又產生憤悱之情和閱讀急切感的教學氛圍中主動學習、自主探究,正是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的體現。不可否認,傳統教學也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然而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閱讀教學更勝一籌。以往閱讀教學採用的文字教材、錄音教材、錄像教材,其信息組織結構都是線性的。線性結構限制了人的思考能力、自由聯想和想像能力的發揮。而多媒體和網路閱讀材料是呈網狀的,它們有利於激發個體的積極性、張揚個性,加快個體進入文本獲取知識的速度。
3、豐富閱讀感受,推進創新發展
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大大增加了學生看和聽的機會,文、圖、聲的有機結合又大大擴充了課堂信息量,實現課內外溝通、思維發散、能力遷移。信息技術的應用多渠道地充實了學生的閱讀感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不同角度闡發、評價和質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進行自主意義建構,鍛煉和提高了自己的創新能力。
5、促進了課外名著研讀,深化鞏固閱讀效果
新課程標准規定了「課外閱讀推薦書目」,推薦了多部古今中外文學名著,意在課內外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符合現代語文教學觀的良好設想如何落到實處呢?我們的做法是每學年指定一本名著進行研讀,初一是《西遊記》,初二是《水滸傳》,要求學生按周次循序漸進閱讀,並作好讀書筆記。在此基礎上,分別建立了《西遊記》和《水滸傳》的研讀網頁。《西遊記》研讀網頁內容包括:《西遊記》電視劇和《西遊記》全文,專家研究西遊記的論文,網上有關西遊記的精彩貼子,及文化、歷史的相關資料,還有供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的論壇。《水滸傳》研讀網站內容包括:《水滸傳》全文,《水滸傳》電視劇本,大量研究水滸諸方面尤其是文學成就的論文,水滸連環畫、漫畫,相關詩詞、俗語、成語、歇後語,網上精彩水滸網站的鏈接,也有供學生交流的讀書心得體會的水滸論壇。事實證明,名著研讀網站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了閱讀內容,尤其是專家論文對引導研讀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並且以互動形式促進了學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顯的,也是其它媒體所無法取代的,為實現新課標規定的名著閱讀探索了一條有效的新途徑。
二、使用信息技術優化了作文教學
1、創設情境,為寫作教學創建理想的環境
多媒體的運用能突破時空的限制,提供認識事物的相對完整有序的動態表現。既可再現難忘的往事,也能擴大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學生可圍繞同一主題利用多媒體展開廣泛的收集。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並利用不同的多媒體教學軟體,利用軟體提供的圖像、動畫、活動影像等圖文音像並茂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觀察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情感體驗。
作文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錄像,可創設良好的寫作環境。如指導學生寫作《初中生活二、三事》時,將攝錄的拔河比賽和勞動基地勞動競賽情況播放,錄像顯示的沸騰場面一下子扣動了學生的心弦。鏡頭中學生不僅看到別人的形象,也看到自己的表情、動作,還能看到參賽時所忽略的情景。慢放比賽高潮階段,啟示學生捕捉精彩的細節,學生情緒得以充分調動,情動而辭發,寫作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利用多媒體上豐富的資源,可豐富學生的視野,開拓學生的思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同一主題寫作素材的積累,尤其是時間及條件上不能帶領學生去參觀,學生無法親臨其境的情境。美伊戰爭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指導時事作文《給布希總統的一封信》一題時,要求學生收集相關事件的文字、圖像,視頻信息等,尤其關注中央電視台製作的節目「面對面」「直通巴格達」「東方時空」。通過收集、歸類、交流、分析、綜合,學生對戰爭有了近距離的接觸,了解目睹了戰爭的災害,對作戰雙方人民的不幸耳聞目睹了,心中便有話可說了。
利用多媒體,可動用圖像,創設情境,可運用音響,渲染情境,也可運用動畫,展現情境。圖文音像並茂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與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學生的寫作素材便如源頭活水取之不盡,為創建理想的寫作數學環境提供保障。
2、觀察訓練,激發想像能力
學生的觀察往往是無目標、無序、出於好奇,看熱鬧,或是走馬觀花。利用多媒體軟體,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採用不同的觀察方式,有效的指導學生進行觀察,以提高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培養觀察力的關鍵是學生學會觀察的順序和方法。由於多媒體提供的情境比課本更生動更真實,能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而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發與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學生有的對「成因」感興趣,有的對「比較」感興趣,根據興趣展開網上的豐富的收集,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又培養分析、綜合能力。有了觀察興趣,再指導學生制定觀察的計劃,養成觀察的好習慣。

在這一教學研究中,教師根據計劃,以名著為腳本,製作不同景物,如日出、日落,海,春、夏、秋、冬,花草樹林的多媒體軟體,引導學生調動各種感官邊觀察邊思考。由於多媒體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於知識的獲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有利於學生觀察習慣的養成,圖文音像並茂的情景,令學生心動,學生自然調動各種感官去細心體會海的形貌、色彩、音響、動靜、冷暖、明暗。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幻想,發揮自己創造性」。學生聯想具有直觀性和具體性的心理特點,所想像的內容常以某種具體的東西作為直接依據。用電腦顯示中國地圖,上面配有線條、顏色和簡單的文字,讓學生看著地圖,去尋找嚮往的首都,去尋找長江、黃河,並用已有的地理知識,生動的語言,把尋找的地方描述出來,我可以經常不失時機地讓學生想像,使他張開想像翅膀,激起濃厚的寫作興趣。聽鳥鳴,想像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聞水聲,想像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洶涌澎湃大海;錄上段馬達聲、車鳴聲、人流聲,想像出海場面、告別情形、歡騰鬧市、正在啟動的火車。
3、評議批改,全面提高作文效率。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必須建立在大量的、持續的寫作實踐基礎上,而且重在修改。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下可以選擇學生中的優秀作文或有典型錯誤的作文發送到每個學生的終端機上,供全班同學共同賞析和評議。這種基於多媒體網路的評議批改,由於全班學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就能使每個學生都來積極參與評議和修改。在網路環境下有利於學生在寫的過程修改、寫後修改,教師評析完修改,更有利於養成什麼時候有「靈感」什麼時候改。改變過去學生寫作,單純是教師的評議,而學生只看分數的狀況。而且提倡一篇作文多個學習者共同參與修改,協作修改的修改模式。教師重在選擇典型作文重點改,同時組織學習交流評改效果。
三、使用信息技術優化了口語交際教學
1、創設交際情境,發展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是觀察、聆聽、表達、合作、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等能力的綜合訓練。人們進行交際,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進行的。也就是說,是在一定的環境中,對某一內容進行交流的。在教學中,我們應以教材為根據,運用多媒體創設與教材相關的各種交際的情景,組織口語交際活動,使交際活動熱烈、生動、活潑,使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充分展示自己交際的能力。如《保護有益的動物》,讓學生觀看動物在森林中嬉戲的場景,一隻只可愛的動物在畫面中奔跑,這一段錄象的播放就是要渲染一種大自然和諧的氣氛,讓學生身臨其景,感受動物給大自然帶來的歡樂。學生心情非常興奮,紛紛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愛。再讓學生觀看動物們受到虐殺的圖片,利用圖片的效果震撼他們的心靈,學生情感感染下,「你來我往,唇槍舌劍」,在聽、說、問、議、交流中,發表自己的見解,水到渠成地開動腦筋,學生的創新精神便伴隨著積極主動的探求新知識的活動而不斷的發展。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對文本進行適當補充,創設有效的情景,讓學生會說能說。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就能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情景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2、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口語交際的多向互動
單獨的個人是不能構成交際活動的,交際往來必須由雙方或多方才能構成。因此,口語交際課必須呈現多個的交際方面和多種交際往來的形式,具有活動的互動性。口語交際課堂上一般是教師與學生集體的交往、教師與學生個體的交往、學生與學生個體交往、學生三人以上的集體交往、小組與小組的交往等,如果我們的背景僅僅是一間教室,學生的思維、想像受到一定限制,在各種交流中就不能充分發揮。如在教學口語交際「我的想法」這一內容時,就先請同學們看課件(《我選我》這一課的動畫,回憶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的情景),為學生創設了相互交流的情景,學生很快就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怎樣,王寧說了些什麼等,並回想起以前班裡選班幹部的情景,一下子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喚醒了他們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在小組討論時他們踴躍發言,交流非常積極。在全班進行交流時學生們有的說很佩服王寧的勇氣,支持他;有的說自己其實也想當班幹部,但怕同學們說自己,不好意思提出。最後我在總結時肯定了大家勇於發表不同的意見,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鼓勵大家要相信自己,給予勇氣展現自己。因此,教師根據材料所設定的話題,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創設真實場景,解決好學生「怎樣說」的問題,學生在情景中,圍繞話題,人人參與,進行同桌、小組、全班等多向交流,就能逐步提高口語交際的技能技巧。
通過信息技術與口語交際的整合,營造了良好的口語交際的環境,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性,重視了學生的參與精神的培養,養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了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使用信息技術優化了綜合性學習教學
課改的亮點之一是「綜合性學習」,其要求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重在學科內外的聯系、重在學習過程,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能較好地整合知識和能力,尤其有利於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等等。在教學研究中,有意識地注重語文新課程中的「綜合性學習」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既充分展示了現信息技術信息量大,操作簡單快捷,形象直觀的特點,又給語文課堂注入新的活力,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更好地促進師生互動,讓語文課堂更優質,更高效。
1、通過信息技術,使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問題化。
根據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特點,由教師和學生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各種形式的有價值的問題,並在網路上呈現出來,為學生在課內外的探究性學習設置邏輯起點。例如,在學習了蒲松齡的《狼》以後,開展關於「狼」專題的綜合性學習時,將學習內容化為若個問題,進行探索。你掌握了多少含有「狼」的成語,你能分析這些成語的感情色彩嗎?你會講一、二個有關狼的故事嗎?你是從哪裡看(聽)來的故事?你認為故事中的狼,是個什麼形象?你能用你所搜集到的關於「狼」的成語或俗語,寫一段表現「狼」的委屈、或人類貪婪的文字嗎? 你在《母狼的智慧》一文中了解到與你思想深處的「狼」有什麼不同的東西嗎?屠戶刀下的「狼」與獵人槍口下的「狼」的命運都是死亡,你對它們的感情一樣嗎?請你利用互聯網,查找有關資料,說說你是「殺狼」的「聰明獵手」,還是「護狼」的「使者」。要有充足的證據,證明你的觀點。通過以上六個問題的設置,極大地引發了學生參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熱情。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狼這種動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喚醒少年維護生態平衡,保護動物,珍愛生命意識的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文學的魅力所在。如果脫離了信息技術的支持,是決達不到這種效果的。
2、通過信息技術,將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研究化。
學生主動地獲取由教師匯編整理並放置在網路上的相關資料以及其它的網路資料,在獲得基本知識之後,在課堂教學中,圍繞著相關的問題進行自我探究或集體討論,教師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和引導學生的討論,使教學過程由傳統的傳承型轉變為探究型。
例如在學習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一課時,將《記承天寺夜遊》、《醉翁亭記》、《西湖游記》等有關寫景類散文進行匯編整理,供學習探究分析。通過,不同的身份、處境、思想性格等各方面的比較得出:寫景類散文的思想精華,完全取決於作者的對人生的態度。從而把握「物以情遷」、「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散文分析的術語。
在探究不同作者的世界觀的同時,也讓學生的思想深處進行了一次洗禮,從而樹立起為中華偉大的民族復興而努力奮斗的正確人生觀。
3、通過信息技術,使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網路化
在教學活動中,改變過去教學內容主要來自於教科書的單一狀況,強調培養學生從網路資源中獲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組、創造教學內容的能力,從而養成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習慣。
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綜合性學習」——「說不盡的橋」。在課前,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為「橋梁分類」「橋梁建材」「橋梁之最」「中外名橋」「橋的故事」「橋的命名」「橋詩」「橋聯」「橋梁設計」等既符合學生興趣又符合語文學習特點的學習小組,由教師引導學生對網路資源進行查找、篩選、分析、討論,然後做成網頁、文檔或幻燈片等電子作品,到課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自己所收獲的知識,最後教師與學生對各學習小組的學習結果進行綜合性評價。
4、通過信息技術,將語文綜合性學習結果創新化
網路只是環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於上述的改革,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的確立,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合作性得到發揮,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人格。例如,我們結合《記承天寺夜遊》一文的學習,適時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活動題目: 抒情入畫——自題自畫寫幽情說明。每人各畫一張承天寺夜遊圖;交換所畫夜遊圖,人各一張;根據所持創意不同的圖畫,在課文中找尋最恰當的詞句,題寫於畫面上(不限一句);共同欣賞比較,鑒賞畫題是否相符,觀摩切磋。
該活動的實施,充分利用了所學成果。要在真正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運用數學知識、生活中旅遊知識,還要有比較熟練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才能搞好這項活動。活動本身就融合了知識性、文學性。達到了信息素養與文學素養的培養效果。
利用網路資源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教師獲取的信息將大大豐富,不但可以充實自己的教學內容,還可以獲取教學內容的最新知識,最新信息,使整個課堂呈現出開放性的特徵,這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綜合性學習與信息技術整合,增加了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在此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某些方面更為深入學習和探索,當遇到特殊問題可以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展開討論,時空不再受到限制,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能通過網路與整個世界共享資源和知識,與教師、同學共享各種信息資源、學習資源,學生的學習世界成為了一個可以無限擴展的世界。學生可以利用網路上所能得到的一切資源為自己的學習服務,學習過程的開放性,使得學生有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和選擇機會。在這一教學模式中,學生學會了分享、合作、溝通。
總之,能夠合理、機動地運用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特徵,做到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處理好多媒體與教師講解的關系,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活躍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自覺地深入到教學內容的深層,不斷激活他們的思維靈感,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充分發掘其創造潛能,就一定能實現語文教學的最優化,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⑸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又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奧的一門學科。它總是站在教學改革之首,每一次教改都會出現一些新的東西,也許正因如此,才使它永富魅力。如何上好語文課,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果是一個常新的話題,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長期以來,我們的許多課堂教學比較沉悶,缺乏活力,難以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為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得讓課堂充滿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我們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為此,本文特就新形勢下作如下探討:
一、初中語文課堂,內容要講到點子
初中語課堂文教學要主則詳,次則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紹、時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種八股味很濃的程式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就難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教學效率必然低下。
教師必須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飲。」即緊抓住課義的重點,牽動人隅而提挈全篇,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聽潮》一文,這是一篇優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內容很豐富,閱讀它不僅是一種美的享受,藝術的欣賞而且也可以從中受到深邃的人生的啟迪。要教好這一課,關鍵在於指導學生朗讀。但是,首先要對課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題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才能懂得這「偉大的樂章」的深刻含義。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課文內容呢?那就要抓重點。《聽潮》的重點就是:海的「沉吟」與海的「憤怒」。緊扣這一重點進行教學設計,就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參與
正如語文教育家韋志成所述「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於生活。 課文所反映的時代生活有的離學生的實際有距離,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的需要,通過聯系生活創設情境,可以把社會生活輻射進課堂,將抽象概括的內容具體生動地描繪出來,將枯燥的內容放在生活的矛盾之中,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將生活與課堂學習有機結合,在思維上、情感上真正參與學習活動。同時在學習時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們貼近課文、感知課文。例如在教授《社戲》一文時,讓學生回憶自己童年的樂趣,其思緒跟隨文中妙趣橫生的描寫中展露出來,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者農村生活的自由自在,童年生活的有趣,小朋友們熱情、友好、聰明、能幹、朴實、無私的真摯情懷,更具體的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戀和嚮往,參與課堂教學。又如在講授《中國石拱橋》時,教師組織學生參觀學校附近的石拱橋,讓學生親自從中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工匠們的巧奪天工,引導學生的認識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有利於提高其抽象思維的能力。 三、重視課文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朗讀和讀後感必不可少。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認識。如上詩歌《鄉愁》一課,我引導學生哪些詞重讀用什麼感情讀,為什麼這么讀,由讀進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四、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營造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在語文課上倡導教學民主,推崇教師「寓教於樂」,學生「寓學於樂」,讓自己成為學生可親、可敬、可信的朋友,對學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誕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給予恰當的肯定和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因此,我的課堂總是洋溢著濃濃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氣息。學生思維活躍,想法標新立異,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為學生個性流淌的舞台,語文課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如我在講完了《羚羊木雕》這一課時,在班上開展了以「金錢和友誼」為主題的辯論會,在論辯過程中,正反雙方唇槍舌戰,誰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著自己個性風采。通過辯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維得到了鍛煉,同時還讓學生愛上了語文學科,激發了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而我也由以往的課堂「獨裁者」,退居為課堂中普通的一員,為和諧平等教學氛圍服務,和學生享受著一起辯論的樂趣。
五、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注重多樣的寫
運用想像指導學生寫作,利用寫作培養學生創造性想像,是打開學生思路、豐富文章內容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編故事、續寫、擴寫等等作文訓練的方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想像。如我在講《智取生辰綱》這一課時,由於初中的學生看過《水滸傳》原著的很少,就是電視劇看全的也不多,對水滸中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也是似懂非懂,如果上來就安排學生讀課文,理解課文,勢必會出現學生對半文言的課文內容理解不清,為此我先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電視劇《智取生辰綱》這一集的視頻,讓學生對小說情節有了一定了解之後,再回到課文進行理解,對課文有了深層次理解以後,我安排學生續寫楊志丟了生辰綱以後可能發生的事,當時每個學生寫出的結局五花八門,各有千秋。這樣通過恰當使用多媒體及創意的寫作,即展示了學生的個性,有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
總之,要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永遠都是一個嶄新的課題,也是我們要不斷創新的一個課題。我們當下所作的研究只是教學過程當中一個小小的開始。更多的探索要求我們一直為之去鍥而不舍地追尋,我想這樣一定會在教學當中找尋到更多的規律與方法,為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做更多的貢獻

⑹ 新課程標准下如何搞好初中語文教學

首先,要學習和領會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像,對新課程標准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准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准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文件,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要認識到新課程標准不只是為教師制訂的,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制訂的.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的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第三,要轉變觀念.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准,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我個人認為:新課程標准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在轉變觀念時,有些教師認為應該徹底否定原來的教學觀念,我不贊同這種看法.強調要轉變觀念,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也有些教師認為新課改後不用抓基本的教學常規了,我認為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新課改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拋棄原來的教學常規,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組織教學.因此,我的體會是對傳統的教育必須是揚棄,而不是拋棄.既不能全部繼承,只改課程不改觀念;也不能全盤否定,樣樣翻新.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對教師教學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樣不能去掉. 第四,要轉變角色.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教師要轉變為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包括教具).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為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運用要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上新教改課程時,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改革的精神,拋棄填鴨式的教學,不能搞滿堂灌. 應試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課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 我們應大力提倡啟發式的教學.中國古代的大聖人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也有力地說明啟發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因地制宜,不能與學校和學生的實際脫節.要與學生的學法掛鉤,與學習內容掛鉤,與學習效果掛鉤.方法、手段和技術的運用都應從實際出發,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課改就是用多媒體上課,語文課就是讓學生按課文內容來表演,演課本劇、演小品,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高高興興,老師只是坐在旁邊做免費觀眾. 我認為,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必把課文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特別是像沒有先進教學設備的農村學校,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 ,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⑺ 中學語文如何進行閱讀教學

語文是一門應用廣泛的實用性學科, 在國民教育領域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因此, 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探討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外閱讀課堂教學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的目標

現階段我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們立足於閱讀教學, 用大量的閱讀教學時間來幫助學生積累語文學習經驗與知識。但是,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大多數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 且學生進行閱讀的題材大多選自課內閱讀, 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而在課堂上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恰恰彌補了課內閱讀教學的不足, 有效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的原則

高中語文教師若想在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外閱讀教學效率與質量, 首先, 應在制定課堂教學計劃與教研目標時徹底突破以往傳統灌輸式閱讀思維模式的枷鎖, 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效整合, 在對課內閱讀進行仔細研究與研讀的基礎上, 用課外閱讀對課內閱讀題材進行延伸與拓展, 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意識。例如, 在講解《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言文時, 由於部分高中生不能深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內容, 所以,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邯鄲學步》《刻舟求劍》等故事情節較強的文言文, 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語感與學習積極性。其次, 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遵循經典性原則, 在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上要盡可能選擇那些經典的、具有教育意義的讀物, 真正實現課外閱讀教學的教育價值。最後, 高中課外閱讀教學還要遵循可發展性原則, 在課外讀物的選擇與應用上, 立足學生的發展視角, 選擇一些符合高中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課外閱讀材料, 提高課外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的策略

1. 教師發揮引導示範作用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 其行為習慣與價值理念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發展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 若想有效提高課外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教師首先要實現自我完善, 積極發揮引導示範作用。

第一, 教師要緊隨時代潮流, 在思想上徹底擺脫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培養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性。在向學生闡明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時, 切忌採用批評命令式的教導, 而應選擇合適的方式方法, 用自身的知識素養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此同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積極發揮引導者的作用, 當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遇到難題時, 要及時引導, 使學生充分理解閱讀的內容, 而非硬性地知識灌輸。

第二,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 其自身必須具備較高的閱讀素養, 這樣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與精神的雙向交流。要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感興趣的讀物, 來增加師生間的互動頻率, 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進而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例如, 在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文《前赤壁》相關的課外讀物時, 可以事先對文章寫作的人物背景和時代背景進行簡要介紹, 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思考, 隨後將《前赤壁》與《赤壁》進行對比教學, 以此提高課外閱讀的教學效率。

第三, 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時, 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現階段大多數高中生進行課外閱讀時, 課堂閱讀效率與閱讀效果較差, 因此, 如何利用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首先,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閱讀教材的種類進行篩選, 加強朗讀訓練, 提高高中生的閱讀效率。例如, 在講解《蘭亭集序》時, 可以讓學生大聲地朗讀文章中的優美詩句, 學生只有在大聲朗讀中才能對文章中的優美詩句有深入的理解, 更好地品味其中的情感與韻味。與此同時, 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優美詩句進行摘抄, 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行為。其次, 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 提高學生閱讀文章的速度和效率。例如, 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優選閱讀, 通過對《巴黎聖母院》《邊城》等經典文章進行節選性閱讀, 讓學生體會作品的博大精深。此外, 教師還可以進行計劃閱讀, 避免學生盲目地選擇文章。比如, 教師可以對學生每月閱讀書籍的數量和題材類別進行指導和規定, 減輕學生的閱讀壓力。

第四, 在閱讀文章的選擇方面要遵循科學性和經典性原則。首先, 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有利於提高閱讀效率的環境。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場所不應僅局限於語文課堂, 還可以延伸到家庭, 教師要將課堂閱讀教學與家庭閱讀教學進行有效整合。比如, 可以通過在班級張貼名人字畫、優秀文章等方式, 為班級同學營造溫馨活躍的閱讀學習氛圍;也可以通過定期舉辦家長閱讀交流會、家訪等形式與家長之間進行有效交流與溝通。其次,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要牢牢把握經典名著閱讀的標准。現階段大多數高中生都沒有理清經典名著的范圍, 這就要求教師先把握經典名著的范圍與標准, 隨後對學生進行經典名著的閱讀指導, 採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閱讀模式。例如, 在講解《水滸傳》這篇文章時, 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中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等情節進行是非判斷, 進行取捨性吸收。

2. 構建完善的課外閱讀評價體系

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 要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督與評價, 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現階段的課外閱讀是一種開放性較強的閱讀, 它不受閱讀環境、閱讀場所、閱讀形式等因素的影響。因此, 學校應根據社會的閱讀需求與自身的發展情況, 構建完備的閱讀評價體系。與此同時, 還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 課外閱讀具有引導性和特殊性, 若想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就不能採用生搬硬套的教學評價方式, 而要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學生的閱讀過程層面, 並注重學生的個體閱讀差異。通過良好課外閱讀評價機制的建立, 積極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其次, 在構建課外閱讀評價體系時, 要將評價主體由教師的個人行為擴展到評價群體的共同行為。通常來說, 評價主體是由了解學生閱讀行為、閱讀速度、閱讀習慣的教師、學生、家長共同構成的, 將其納入到評價體系之中可以使課外閱讀評價更加公平公正合理, 也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行為。

綜上所述, 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教學有效整合, 對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社會主義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等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 不僅是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精神的必由之路, 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師生關系的必由之路。

⑻ 如何做好中學語文教學

1.自身扎實的專業知識。這一點是前提,而且很容易理解,就不贅述了。
2.良好的溝通技巧。初中時期學生處於人生中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認知、形成階段,性格特點比較突出,但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欲又很強,所以在溝通中就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3.養成每課必備的良好習慣。備課室教學環節中很重要的方面。它可以讓你提前熟悉需要傳授的知識,還可以形成一堂課所需要的完整思維邏輯,尤其對於剛剛進入教師行業的人來說,這一點更加重要。
4.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現在的教學設施越來越多,我們要學會靈活運用這些硬體設讓畢培施。PPT教學、視頻教學、體驗數旁教學等等都是不錯的方式,不僅可以開拓學生們的視野,更能提高他們對於學習的興趣。
語文不同於其他學科,在我看來,語文教學更是一門藝術。中國文字源遠流長,含義博大精深。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語文教學更多的應注重和學生的雙向溝通,坦唯探討式的教學才是王道。當然,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些基礎的儲備性知識就可以用教導式教給學生。

⑼ 如何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導語:當前,要想切實提升初中語文課的教學質量,就需要以課程改革為基礎,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同時要從初中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徵出發,要把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作為目標,這樣情況下所進行的教學活動才能夠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

如何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一、認真備課,深鑽教材

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每一位語文老師對於所執教的教材都應有著“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領導思想。教師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目的決定課堂教學的方向,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增強教學的針對性。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對每篇待授課文,備課時就要抓住其重點,並結合學生自身特色,取其精華,部署教學密度。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症結一點,深入突破,讓學生深入理解。這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一個有效的保障。如《聽潮》一文,這是一篇優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內容很豐富,閱讀它不僅是一種美的享受,藝術的欣賞而且也可以從中受到深邃的人生的啟迪。要教好這一課,關鍵在於對課文中哲理性的主題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礎,才能懂得這“偉大的樂章”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課文內容就要抓重點。《聽潮》的重點就是:海的“沉吟”與海的“憤怒”。緊扣這一重點進行教學設計,就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這些豐盛而重要的內容,只有認真備課,深鑽教材,才能精確把握,深入理解。

二、改革教學模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帶有明顯的灌輸性,與新課改要求的精神和教學理念格格不入。新課改的實質要求在教學課堂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促進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能力的形成,為他們自我實現創造條件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要求。新課程改革後的語文課堂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是非的裁判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是學生發展的引路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適應了時代的發展,體現了尊重教育的規律,也是我們對傳統語文教學做了深刻反思之後的必然選擇。以學生為主體,也不能夠忽視教師的作用,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那麼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應該要具備高效的組織、引導能力,如果缺乏有效的組織,那麼課堂氣氛、課堂記錄無從保證,教學質量更加無從談起。

三、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實現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主導者,學生是課堂教學的對象、主體。通過教師的”導”,促進學生的”學”。以師生的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的“動”,體現在課堂教學情境的設置。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教學內容及進程的控制:教學重點、難點的點撥。課堂教學氣氛的激發與調控。學生的”動”,體現在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要求、內容的動腦、動口、動手,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師生的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改變了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一言堂的弊端。使學生在”動”的過程中。學習熱情得到釋放和鼓勵,學習慾望得到增強和體現。除了師生互動,學生間也應進行互動和相互交流。課堂教學中師生的雙邊活動、學生間的交流互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

四、巧妙點撥,引導多角度思考問題

新課標的出台,新課程的實施,促使了語文試題的主觀性、獨創性、發展性。這就要求教師把教學活動的重點聚焦到學生的“學”上。比如在學習《迢迢牽牛星》時,學生提出了一個疑問:詩前兩句說“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意為織女星和牽牛星相隔遙遠,而為何後面又說“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如何理解這里遠和近的矛盾?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有學生認為:兩顆星相距的確很遠,因此而無法相見,但是兩顆誠摯忠貞的愛心卻始終相依相伴。“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所以在他們看來,這河漢也就“清且淺”了。而另外的同學卻認為:那淺淺的天河,定然不甚寬廣。可是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卻不能騎著牛兒來往。咫尺之間,卻無法傾訴衷腸,只能無言凝望,只能等待用一年守望一日的團圓,這種無奈才更加令人刻骨銘心。這樣,學生就能更深刻的把握詩歌的內容,感悟詩的意境。

五、開展課外活動,豐富學習生活

語文課外活動打破了傳統以固定教室為陣地的模式,適當開展課外活動,把課堂搬到室外,讓學生走向校園、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課堂上打造學生的理論素養,在課外鍛造學生的實踐,做到課內與課外的有效結合,相互促進,形成相互提高的教學模式。它在以下方面推動著語文教學的發展:一是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二是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三是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總之,要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永遠是一個嶄新的課題,也是我們要不斷創新的一個課題。我們當下所作的研究只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開始,更多的探索要求我們鍥而不舍地追尋。

如何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1 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也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為此,在初中語文課堂當中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這種學習方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之後,其就會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主動的進行知識的探究學習,會主動去尋找不懂的問題並在同老師的互動或者同學之的互動過程中得到有效的解決。學生會在這種學習方式中形成自我的知識框架和結構,在日後的學習中不斷的填充,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不但能夠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最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並遷移到其它科目的學習當中。比如,語文老師在講授《桃花源記》一文時,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讓學生在課下利用可以利用的資源去了解作者、該文是在什麼環境下寫作的等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對文章進行理解,如果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可以標明,到課堂當中與同學們一起研究。並提出一寫問題讓學生去討論,如“《桃花源記》中的生活環境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嗎?那麼陶淵明為什麼要寫出這樣一種生活環境呢?這種思想對我們當前的學習生活有什麼影響呢?

2 教學方式要多元化

在當前這個多元化的社會當中,教學形式也要根據社會的發展而多元化發展,這樣才能夠讓學生通過最先進的教學方式掌握到更豐富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多元化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社會所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其也是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提高的必然選擇。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多元化教學方式的實現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即,在以課堂講授為基礎的前提下,充分了利用當前被廣泛應用的`多媒體技術,同時,還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能夠通過語文課堂感受到語言美、文化美、生活美。比如,教師在講授《三峽》一文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網路資源、圖書資源等搜集很多關於三峽的故事、圖片、視頻等資料,在正式講授課程時,可以通過故事把引起學生對三峽的好奇,提高他們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同時,播放相關圖片,讓學生看到三峽除了宏偉壯觀之外還有柔美的一面,最後,播放有關三峽的視頻,帶學生進行靜態三峽之旅,在視頻播放時教師可以適當的配上講解,這樣通過視覺、聽覺、感覺等多方面的觸動,學生們會對三峽有著很深的嚮往,調動了他們學習該文章的積極性,也幫助了他們更好的理解了該文章。以上這些內容教師都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展示,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實現了教學方式多元化。

3 保持教學理念的先進性

教學理念先進與否直接關繫到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效果。首先,明確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在我國教育體系中,語文教學一直扮演著基礎並重要的角色,其對學生審美能力、人格塑造、性格形成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世界觀、人生觀形成階段的初中生來說,重要性更加突出。同時,初中語文所包括的內容非常豐富,所以語文教育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養成、道德的培養等方面有著綜合性的作用。其次,保持先進的教學理念。初中教師在具體進行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最新的教學理念組織教學活動,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自身也要做好角色的轉換,做好語文課堂當中的指導者,在學生自主學習出現方向上的錯誤或者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再次,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4 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學習法,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自主性

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學習法,就是指在教師的指引下,初中生圍繞著某一課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研究過程中自主獲取知識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強調初中生的主人地位,教師從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例如,教師在進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課的教學過程中,作為初中語文教師的我們可以嘗試運用下面的這種研究性學習法:教師在課前讓初中生查找資料,搜集陶淵明的基本情況和《桃花源記》相關評論資料,把不懂的詞句記錄下來。課堂上,教師組織初中生分組進行交流討論,研究的主題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存在嗎?存在的話,它在哪裡?不存在的話,陶淵明為什麼要說謊呢?討論的主題要盡量設計得開放一點,任由初中生進行發揮,自由地提出他們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可以參與他們的小組討論,從中給與他們適當的指點。然後,由各個小組派出代表到講台陳述該組的討論意見,最後教師給與每組和全班討論結果一定的總結和提議。通過這種方式,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每一節課都讓初中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和學科感悟。初中生自主學習能解決的問題,自主學習解決,沒有必要合作討論;初中生難於解決的問題,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點撥解決。在形式上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靈活運用,最主要的是在學習內容上使初中生每一節課都有所收獲,讓初中生在短暫的時間中獲取實效。

5 結束語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方式有很多中,但是,大部分都要從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著手。本文主要從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方式多元化;教學理念的先進性;有針對性的理論聯系實際等幾個方面對該內容進行了簡要論述。

⑽ 如何利用多媒體有效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計算機網路技術以其特有的科學性、形象性、快速性顯出獨特的內在魅力,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現代教育從單純的師教生聽的教學方式變成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格局,單調的一根粉筆一塊黑板加入了多媒體並用的行列。
多媒體教學集文字、圖像、影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功能於一體而產生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它使大量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優化組合,使課文中的人或事物栩栩如生,以聲感、形感、色感、動感直接綜合作用於學生的感官,使其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從而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情感,多媒體網路技術運用於語文教學,對教學工作中的各個環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優化課堂教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是我利用多媒體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實踐和探索。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可見興趣在語文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時間長了,很容易使人感到疲憊、煩躁,因而懈怠下來。有了興趣,學習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就會讓人感到精力充沛,樂此不疲。傳統的教學手段和設施由於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影響了教學的效果。而多媒體聲像兼備,特別是圖像、動畫、影像、聲音使教材變得更為生動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靜態美升華為動態美,將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出來,同時刺激學生的生理感觀,激發學生的各種積極心理因素,調動審美主體的心理功能活動,從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運用多媒體技術創造賞心悅目的情境,給學生多種感官刺激,達到「課伊始,趣辦生,課進行,趣漸濃,課結束,趣猶存」的境界,真正使學生愛學、樂學。
如教學《一片樹葉》一課,我利用多媒體技術把課文中的插圖以動畫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的興趣被激活了,馬上以積極的情感投入到學習中,從小黃牛、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的神態、動作中,想像它們的語言,猜出它們的心理,最後能流利地復述這個故事。因此,要讓學生輕松、愉快、有效地學習,關鍵是培養學生的興趣。
二、利用媒體創情境,增強情感見效率。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質,而在激勵、喚醒和鼓舞。」這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能激起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在愉悅的情境中接受學習,讓教學活動成為師生雙方樂於參與的一種充滿情趣的活動。學生進入課文所創設的情境是正確理解一篇課文的關鍵,傳統教學中通過精心准備導語或范讀課文力求達到這一目的。而現代教育我們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與課文意境有關的音樂或圖像,將學生迅速帶入課文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讀書有味,讀書入情,讀書悟理。在教學拼音「a、o、e」時,開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幅背景圖,並且加了輕松活潑的背景音樂,過一會兒,一隻大公雞飛到了柵欄上,「喔喔喔」地叫了起來,同時太陽公公升起來了。學生對這段動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全神貫注的看著屏幕,特別是看到公雞叫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起來,他們感到很新奇。這時我問,剛才大公雞怎麼了,他們爭先恐後地說大公雞在叫,我問大公雞怎麼叫的呀,學生就說是「喔喔喔」地叫,這時課件就出示單獨的公雞張大嘴巴,嘴裡吐出「o」這個字母,同時發出「o」這個音,學生很高興地和大公雞一起學習「o」。整堂課,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毫無緊張感。運用充滿童趣的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給學生認知的快樂,促進他們學習深入、持久的進行。
兒童的情感是易於被激起的,他們的認識活動能伴隨著情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就會更為豐富、更為深刻、也更為主動。如果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內容連同渲染的課堂氣氛成為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作用於兒童的心理,就能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整個學習活動中,一定能達到兒童整體和諧發展的目的。多媒體技術無疑為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視聽覺效果。
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使學生置身於視頻、音頻、文字的環境中,忽略了傳統教學手段中一些不必要的過程,節省了教師大量板書的時間,使演示和呈現的速度特別快,只需簡單的幾下操作,就能使教學內容、文字資料等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節約了課堂寶貴的教學時間,增加了知識量,提高了課堂效率。例如,我執教的《小小的船》一課,我把月相變化圖、課文朗讀、月兒圖、小船圖、星星圖以及一些對比圖片等製作成課件,讓學生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再用歌曲《小小的船》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最後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展示從網路上搜集到的我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並安全返回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觀看,從中激發了學生利用網路搜集信息的興趣,培養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情感。
這種大密度快節奏的、創造性的課堂結構大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根據授課內容的特點,我總想補充一些相關知識或知識背景。多媒體為我們提供了條件。事實證明用其他教學手段,要兩節課完成的內容,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則只需一節課。從本質上說,計算機輔助手段的運用讓學生在一節課中獲得了更多、更廣、更系統的知識。
三、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難點。
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會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解決一些很抽象的問題,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然而學生感觸不深,還會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語文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多媒體能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縮短了客觀實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之為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服務,多媒體的運用,能夠快捷、有效的對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重點段落「重錘敲打」,這既能加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同時因為這些詞句、段落是文章的精華所在,是「牽一發動全身」的,學的細一點,實一點,體會作者造詞造句的精妙獨到,段落層次安排的匠心別具,分析這些詞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能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具體運用獲得更多的啟迪、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深入細致地領悟、理解課文,進而形成語文能力。在《小小的船》課件製作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動畫:一個小女孩飛到彎彎的月兒上欣賞美麗的夜景,使學生更深刻領悟到作者奇妙的想像,並在輕柔的音樂聲中邊讀邊想像,把月兒的可愛、想像的奇特表現出來了,同時也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運用多媒體手段使教學重點突出,難點順利突破,幫助學生輕松掃除學習障礙,從而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把學習的主動權始終緊緊握在手中,利於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大大減少了教師單調乏味的講解,大量節省時間,在有限的40封鍾內獲得更大效益,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優化了於課堂教學。
四、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多媒體教材以圖文聲像並茂的方式為學生提供知識、提供示範、練習、討論以及邊演示邊講解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具有高趣味性與啟發性,改變了以往呆板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使得教學變得更加形象、生動、直觀,使得學生更願意接受,也利於接受。同時還可以補充實踐教學環節之不足。使教師可以利用現成的程序組織教學,也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動態地組織與修改,因人而異地調解教學進度,促進學生更加踴躍參與訓練,促進了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充分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以及想像力,也培養了他們的思維創造力。
有位教育家說過,「凡是孩子原先不會的而現在會了,就是一種創造;凡是別人沒有想到而孩子想到了就是一種奇跡;凡是孩子在原先或別人的基礎上做得更好,就是創造。創造就是標新立異,因為用發展的眼光看,這樣的學生將來可能會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小學語文教學是整個基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渠道。
1、大膽想像。英國詩人雪萊說:「想像是創造力。」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創設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展開想像,發展創新思維。例如教《小小的船》一課,利用多媒體感受晴朗的夜空美景後,可以讓學生駕著「月兒」去想像太空的情況。教《春天來了》這課,啟發他們用擬人的手法,想像春姑娘來到了他們中間,聽他們讀書唱歌,跟他們一起游戲的歡樂情景。
2、積極求異。兒童總想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求異思維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思考問題,主動探求知識,多方面、多角度、創新性地解決問題。教學課文《秋天的圖畫》時,運用多媒體讓學生體會「五穀豐登、瓜果飄香」的秋天,再引導學生思考「還有哪些地方表達秋天到了?」有的學生回答:「快謝的荷花,夏天時,荷花盛開了,荷花謝了,秋天不就來了嗎?」有的說:「枯草、落葉。」這樣引導大家開動腦筋,發展求異思維,大腦越用越靈活。
3、豐富聯想。
聯想是創新的翅膀。在教學《清澈的湖水》中,有一個句式練習:湖水像一面鏡子。山石像一隻正要跳起的青蛙。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幅星星圖,啟發學生聯想:夜晚的星星象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同學認為:「星星像小珍珠。」有的同學認為:「星星像天上貪玩的不肯回家的孩子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還有的說:「星星像鑽石,就像媽媽手上戴著的那種,一閃一閃的。」這樣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鍛煉思維。
五、利用多媒體,實現感情升華。
情感是學生學習中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激發學生情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尤其語文教學更應引導學生動之以情,悉心品位,達到情感共鳴,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在課堂中,恰倒好處地使用多媒體技術,能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感情得以升華。如《王二小》一課,我將從電視上錄制下來的小英雄機靈、勇敢的壯烈犧牲的片斷搬到課堂上,同學們全神貫注、被銀幕上的英雄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深深打動了,一個個臉上的表情隨著屏幕上的情景變得肅然起敬,教室鴉雀無聲,學生在心靈深處受到精神震撼,在震撼中學到了知識,感情得到升華。
誠然,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不能摒棄傳統教學的精華,要把好教材關和學生關,不應只強調手段多化,只注重直觀、形象來理解與記憶知識,而忽略了抽象維,組織語言能力的培養。施拉姆說:「只有最恰當的媒體,而沒有最好的媒體。」因此,我們只要把握好不同媒體的特點,恰到好處地運用媒體,才能使課堂教學效果更好。
運用電教手段,還能擴大課堂教學的容量,節省時間,增加密度,大大提高效益。特別是復習課和練習課,內容多而雜,勞動量大,效果很難把握,電化教學的優點就更為突出,我在組織學生進行單元復習、專題復習和能力訓練時,就常常藉助多種媒體來提高教學的效率。
總之,多媒體進入課堂,在教師精心的組合安排下,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促進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如何突破中學語文教學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