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上指導學生如何捕捉信息

語文課上指導學生如何捕捉信息

發布時間:2023-03-28 15:08:27

㈠ 如何有效指導學生搜集資料

隨著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教學的需要,讓小學生查資料,且把塵豎這些資料與課堂教學結合的做法逐漸多起來。這為課堂的拓展提供了可能,是件好事。可是,當前絕大多數小學生對於調查搜集資料不重視,不習慣,參與積極性不高,對於所收集的資料也不會進行整理。大多數家長也對這項作業不重視,認為可有可無。我們的老師也很少對查閱資料進行方法上的指導,只是簡單布置一下:「明天要上××課,請大家回家查閱相關資料。」在課上也只是找幾個同學介紹一下,為學習新課做個鋪墊,而有時候學生查閱的資料對不上教學的要求,沒有多大用;即使資料都好,老師也不敢佔用過多的課堂學習時間來研究學生所查的資料,學生在課堂上卻沒有得到充公的展示和利用的機會,學生收集查閱資料的積極性不高。因而,這一教育環節的價值基本沒有體現出來。 那麼,如何對學生搜集資料進行有效的指導呢?我們教師在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整個過程中,就必須精心策劃指導。 一、搜集資料目的明確化 資料查閱不能漫無目的,到網上看到有點關聯的資料就眉毛鬍子亂抓是勞心費時又收效至微的。資料查閱是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並善於在教學中將二者有效整合起來。有的課文需要大量具體、形象的圖片、影像等資料豐富學生的認識,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塵沖理解,適合輔助以查資料的形式進行教學。 比如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組安排的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這一主題,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我國歷史上遭受到的屈辱歷史,感受新中國成立後的巨大成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那麼,在布置學生收集資料時就應在事前向學生明確查找這方面的相關資料。因此,我在學生作業中就明確指出,從祖國近代史上遭受的屈辱歷史、新中國成立後的偉大成就兩方面去收集,可以查閱相關文字圖片資料,觀看相關影視作品,或者聽家長講有關故事。 這樣,教師布置查資料時,查閱目的明確了,學生操作起來就有路可循了。 二、查閱資料方法方法科學化 查閱資料是一種學習,必須講究方法,才能保證高效。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個人學派兄殲習能力、家庭條件等對學生進行分組,各分任務,小組合作或單獨查閱,然後進行交流、分析、整理,形成學習資料。我們常採用這幾種方法: (1)請教能者調查訪問法。首先讓學生思考什麼人可能擁有自己想要的資料,自己身邊的親戚朋友哪些人在哪方面有什麼特長。再根據所需資料的特點有目的向他們詢問,請教。在請教他人的過程中,應帶好筆記本,及時把相關信息記錄下來,回去時再整理。另外,還應指導學生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尊重長輩,謙虛有禮貌。(2)網路檢索法。信息時代,網路無疑是最快捷的信息來源。我們可以利用學校電腦課的機會,讓學生熟悉各種常用搜索引擎,教會學生通過互聯網利用「關鍵詞檢索」法來檢索相關資料。;還有一些課文涉及到學生還未掌握的科學知識,要解決這些問題,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天地。進行網路學習,可以大大拓寬學生的學習時空,豐富學生的學習材料,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效率。 (3)查閱報刊書籍法。報刊書籍含蓋的資料豐富,查找起來又方便。最好的場所是圖書館。到圖書館查找資料應提醒學生按館內的分類索引去查尋,會更快捷。 三、整理資料信途徑息多樣化。 如果學生收集來的資料豐富但混亂,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效率也不高。那就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對收集來的資料進行有效的整理。 (1)卡片摘錄法。教學生製作「信息資料卡」。我在教室內布置「讀書角」,引導學生養成每天閱讀課外書報,收聽廣播,收看電視新聞的習慣,並把其中有 價值的或與學習有密切關系的資料摘抄在「信息資料卡」上。卡片上端註明「標題」、「類別」、「資料來源」、「刊登日期」,以便分類保管和查閱原文。(2)分類剪貼法。用一本硬面抄,前面空幾頁寫好分類目錄,平日找到好的資料,就剪下來(或復印下來)貼在硬面抄內,編上頁碼,再在前面目錄中記上標題。這樣搜集資料簡便省力,檢索、運用起來也十分方便。 四、展示資料形式豐富化。 教師一般採取的展示資料的方法是讓學生讀一讀、看一看,這樣的方式使用多了學生就厭煩了,教師要學著變變法子,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比較方便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有: (1)利用信息課,組織故事會、辯論會、演講比賽等,創造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學生收集了信息,如果沒有機會展示,得不到老師、同學的認可,便會漸漸失去興趣。定期開展信息交流活動,不定期地組織故事會、辯論會、演講比賽等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我仍以「勿忘國恥,振興中華」這以單元主題為例。學生在上新課時交流了所了解到的祖國歷史之後,結合本單元的口語交際:以「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為主題進行演講。再針對比賽情況,對優勝者給予表揚、獎勵、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調動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興趣。 (2)組織剪貼報、手抄報展覽評比,為學生搭建一個收集和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平台。 為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動手製作剪貼報,辦手抄報。開始時,可以辦綜合性的小報,隨著收集的資料不斷豐富,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所擁有的資料和興趣愛好,學辦某一領域的專題小報。如《有趣的漢字》、《我愛科學》、《動物報》等。在實踐中,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收集信息對自己學習的幫助,才能讓學生產生堅持不懈地收集信息的興趣,進而養成良好的習慣。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總之,在學生搜集資料的活動整個過程中,只要我們能有效指導,就能使搜集的資料作為教材的延伸與補充,成為一種優秀的課堂資源,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帶來更深一步的理解,形成良性的循環。

㈡ 依託統編語文教材,培養「提取信息」能力

一、「提取信息」內容編排分析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能力是指學生從文本中獲取有用信息並理解文本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閱讀能力整體可分為四個層次,即提取信息、簡單推斷、綜合並解釋篇章、評價篇章內容和表達方式。在閱讀教學和閱讀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最為首要的任務便是提取信息。

第一,提取信息。在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材中,就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找出課文中明顯信息」的要求。例如,在《青蛙寫詩》一文中,就要求學生能說出青蛙寫詩時,是誰在對它進行幫忙:《烏鴉喝水》一文中,要求學生說出烏鴉是採用什麼方法才喝到水的:《雪地里的小畫家》一文,要求學生說出雪地里來了哪些小畫家?他們都在雪地上畫了什麼畫兒?這些要求都淺顯易懂,通過閱讀文本,學生就能直觀地找到問題的答案。第二,簡單推斷。在小學一年級下冊,對於提取信息的要求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那就是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內容,並根據提取的信息進行直接推斷。例如,在學習《樹和喜鵲》一文後,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樹和喜鵲後來很快樂的原因進行思考。這就需要學生對「樹」和「喜鵲」前後生活環境發生改變的信息進行提取,簡單推斷出快樂的原因。而在《動物王國開大會》的課後練習中,則安排了一則校園通知,這也是對學生的信息提取和簡單推斷能力進行培養。《一分鍾》的課後思考題中,前後句子的邏輯關系非常強,且前一個分句是後一個分句的條件,這樣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依據前後句的邏輯關系進行推理,整合課文中的有效信息。

第三,綜合並解釋篇章。在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和下冊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要求學生能綜合課文的信息,簡單地將自己對篇章的想法和感受表達出來。第四,評價篇章內容和表達方式。在前述能力得到培養的基礎上,最後就需要學生能對篇章內容和表達方式進行評價,使提取信息要素得到切實的落地。例如,《曹沖稱象》一文中,有兩種稱象的方法,為什麼說曹沖的方法要更好?好在什麼地方?這就需要學生對兩種方法進行信息提取、簡單推斷和綜合表述,然後,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評價,闡明自己的觀點。此類的練習,是從感性到理性,從分析到綜合、評價,步步深入、有機穿插的,可以促進「提取信息」這一語文要素得到順利落實。

二、統編教材中「提取信息」語文要素的實施策略

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提取信息」這一語文要素的教學,最為重要和關鍵的就是如何實施。小學語文教師要立足整個學段的高度,對教材編者的意圖進行深人的、充分的把握,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策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提取信息能力,以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不斷提高。

(一)釐清整體與局部,抓住重點與關鍵

對於小學語文教材與文本來說,凡是對閱讀和學習有用的信息,基本都是在字里行間分散存在的,如分散在文本中、滲透在字里行間,需要學生從整體對文本主題進行把握,注意局部的段落、句子或字詞的關聯,再聯繫上下文從中進行信息提取,這樣才能使提取的信息更加全面和正確。否則,如果只關注文本局部或只言片語,就會出現斷章取義,提取的信息不全,甚至出現錯誤等。例如,一年級上冊《項鏈》的課後練習提問大海的項鏈是什麼?如果學生不從整體進行把握,就會誤認為海螺和貝殼是大海的項鏈,但實際上,「快活的腳印落在沙灘上,穿成金色的項鏈,掛在大海胸前」,腳印才是大海的項鏈。可見,只有進行完整閱讀,把握重點和關鍵,才能提取有用信息。在教學過程中,為更好地引導學生釐清整體與局部,抓住重點與關鍵,教師可巧妙設置「陷阱」,讓學生通過對比閱讀,自主發現問題與錯誤,進而真正提取有用信息,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打造靈動課堂。

(二)集中突破,進行分散圈找與整合提取

第一,突破認知,找到關聯。統編教材每個單元的主題都是不同的,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提升認知水平,掌握文本閱讀的技巧,找到所學內容之間的關聯,培養和提升其認知能力。例如,在學習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本,建立小蝌蚪與媽媽之間的關聯,也就是找到小蝌蚪與媽媽之間的相似之處。這樣,學生就能一邊閱讀一邊提取信息小蝌蚪媽媽的信息,最終成功找到自己的媽媽。

第二,突破段落,實現信息組合。隨著年級的升高,特別是在進入小學高年級後,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教材中文本的復雜度和難度也在不斷增加,有些信息並沒有直接呈現,這導致學生對部分難度較大的文本存在理解困難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打破段落固定的聯系,將重點和關鍵的信息圈點出來,再進行信息組合,這樣,學生就能簡單、快捷、輕松地提取信息。例如,《烏鴉喝水》的內容相對比較散亂,這會影響學生提取信息的效率,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通過找一找、圈一圈,找出「烏鴉看到旁邊有許多小石子」和「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進瓶里,瓶子…烏鴉就喝著水了」這兩句,對其進行組合就可以准確提取信息。《動物王國開大會》一文中,狗熊四次通知的內容都是不同的,但一次比一次信息完整。教師可指導學生將四次通知的內容圈出來,進行集中比較,就可以完整提取動物王國開大會的時間、地點和參會人員等,培養學生建立信息完整性的意識,使學生明白通知必須要將時間、地點、人物說清楚,才能保證會議准時召開,參會人員准時參加。為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取信息,對於信息比較分散的文本,教師應以生為本建構一定的教學情境與平台,教會學生應用圈畫、比較和分析等方法,從信息整合中獲得所需信息。

第三,突破形式,促進新知識建構。提取信息的形式應是各種各樣的,在統編小學教材閱讀教學中,為培養和提高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師要勇於打破常規思維,突破常規教學形式,促進學生順利建構心得知識。例如,閱讀《植物媽媽有辦法》時,教師就可應用多媒體,以視頻形式將課文插圖中植物傳播種子的過程進行播放,這樣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明白植物是如何傳播種子的,以及這樣傳播種子有什麼意義等,從而提升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三)多措並舉,靈活應用多種提取方法

第一,填補留白,簡單推斷。推斷能力也是語文要素的重要構成部分,教師要加強對學生信息推斷能力的培養。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文本都出於表達所需,經常存在不少留白之處。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留白設計問題與懸念,引領學生結合上下文,對文本內容進行合理的推斷和想像。例如,《動物王國開大會》一文中,教師就可讓學生根據前三次通知,分別推斷這三次通知導致的故事結果。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還能有效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從而演繹出課堂的精彩。

第二,提問引領,正確判斷。學貴有疑,小疑有小得,大疑有大得,提取信息語文要素的實施,需要以問題為導向和驅動力。教師設計有效的問題,從問題入手幫助學生提取信息,這樣可以直擊主旨,使學生進行正確的判斷,過程簡單,效果理想。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教師要提出一系列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邊學習邊進行思考。如:葫蘆出了什麼問題?蚜蟲對於葫蘆有危害嗎?蚜蟲需要治嗎?如何才能幫助葫蘆真順利得到葫蘆?通過問題驅動,學生就能在提取信息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正確判斷和解決,提高閱讀能力。

第三,梳理表格,理清脈絡。表格是一種教學的有效工具,其脈絡清晰、層次清楚,對於提取信息語文要素實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將文本中的信息圈點出來,再應用表格進行信息梳理,這樣就能一目瞭然地分析原因,得到問題的答案。第四,主題閱讀,版塊結合。教師可打亂單元編排順序,將同一主題的文本集中起來,讓學生進行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其頭腦中儲存的關聯信息就會逐漸增多,篩選、甄別、分析能力也會潛移默化地提高。當其遇到同類主題文本時,就會主動尋找文中的相關依據,聯系已有圖式,更好地提取信息,順利理解文本,從而將新知識融入自身的知識結構中。閱讀與表達、習作等都是密不可分的,教師可將不同的版塊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提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第五,鞏固練習,舉一反三。在提取信息語文要素實施中,還要針對實施的具體情況進行強化練習,並做出及時的反饋評價,以達到鞏固所學、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在《火燒雲》一文中,作者運用了ABB型和比喻類型兩種類型的詞語,對火燒雲的顏色進行描述,如紅彤彤、金燦燦等。教師就可設計課後練習,讓學生提取描寫火燒雲顏色的詞語,總結相應的規律,並用相同的格式描寫一種特定的事物,不斷提升和鞏固學生的詞語應用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提取信息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應用統編語文教材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以生為本,採取有效策略強化提取信息語文要素實施,有層次、有梯度地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推斷和提取信息,理解文本,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要素,促進其未來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信息提取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

㈢ 在課外閱讀中如何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如果用在教育教學中,也可以說,學生的學習就是一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其實學生學習過程就是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也可以認為學生學習過程可以是一個信息轉化的過程:收集信息→篩選信息→處理信息→得出答案。
一、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一般方法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一般方法有:直接觀察法、實驗法、書報查閱法、電腦網路電子讀物等多媒體查閱法、詢問法(調查法)及多種方法綜合運用的綜合法。處理信息的一般方法有:分類整理法、實驗驗證法、相互交流法、探討分析法。
在這些方法的選擇和使用上,應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方法。學生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來收集信息:(1)直接觀察法:通過觀察教師利用相應材料演示,讓學生了解、認識。(2)書報查閱法:學生可以到學校圖書室、文化館、少兒圖書館或新華書店去查閱有關的文字圖片資料,如《小學生十萬個為什麼》、《少兒網路全書》等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知識。(3)多媒體查閱法:可使用電視、錄像、影碟、電子讀物等現代教育手段的多媒體查閱法。(4)網路查詢法: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學生家中有了電腦,小學生對電腦查閱資料也比較熟悉,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搜索引擎到INTERNET網上去查閱有關電路的信息資料。
二、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幾點措施
(一)創設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外部情境
情境創設是指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學習環境,即是學生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場所。
教學設計應針對學生學習環境設計而非教師教學環境的設計,這是因為教學意味著更多的控制與支配,而學習則意味著更多的主動與自由,教師應當是學習的促進者和催化劑,是學習過程中的夥伴。
在實際操作時我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創設和諧的課堂學習情境,以使學生更為主動地收集和處理信息。學生可利用多種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如實驗用品、書籍報刊、圖像影像、多媒體電子讀物以及INTERNET網上信息資源等)來收集自己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得到教師的幫助與支持,而且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協作和支持,我們應當強調學生在團隊和小組中的作用,增強其合作性。
(二) 構建網路環境下的信息資源
信息資源設計是指確定學習所需信息資源的種類和每種資源在學習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眾所周知,網際網路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資源庫,它擁有最豐富的信息資源,而且這些知識庫和資源庫是按照符合人類聯想思維特點的超文本結構組織起來的,因而特別適合於學生進行基於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學習。由於網路環境中的海量信息,教師與學生擁有信息的機會是平等的,有時候,學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師還多。教師逐步失去以往佔有教學信息資源的優勢,不可能再依賴現成的教參把有限的知識和所謂的標准答案傳授給學生。教師的任務將轉變為如何引導學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篩選、獲取有用的信息。
通過網路創設、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能夠明確學習過程中各階段的目標,並通過自我努力分步實現、總體完成。而成功的反饋信息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促進學生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非常有利。這種教學結構不僅重視了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而且也充分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
(三)調動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
,只有充分調動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興趣,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主題的意義建構,才能引導學生自主獲取處理信息,這對於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我常採用的方法有:演示激趣法、競爭激勵法。
在小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還應注意處理幾個問題:
由於小學生年齡跨度大,興趣愛好和心理變化差異較大,我們在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時應分段要求,一、二年級主要通過看、聞、聽、說、玩等直接觀察和簡單分類處理的方法來培養孩子們收集處理信息的興趣;三、四年級的學生就要涉及到書報查閱、調查詢問、實驗操作、網上查找以及較為系統的分類歸納、分析總結等方法來收集處理信息;五、六年級的學生更多的是主動選擇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與小組成員通過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和處理,並寫出簡單的調查研究報告、實驗報告或製作出簡單的小創造小發明等。
現代教育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意義建構,就是要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

㈣ 如何培養學生搜集整理應用信息的能力13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版)第一次把「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路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列入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掌握查閱資料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備圍繞一定目的收集有關材料的能力」被列為現代學生應該具備的十大管用能力之一。《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在語文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就要引導學生將課堂內搜集到的信息延伸到課外閱讀中,並且將課外搜集的信息補充於課堂教學,同時通過構建校園生活語文環境,通過挖掘社會語文生活資源來達到綜合提高小學生語文信息能力的目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也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特別是在課堂閱讀教學的活動中,如果得不到相應的思維發散,探究、合作的激情就不能被徹底充分的調動和發揮,就無從談及思維、探究、合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那麼,怎樣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來進行「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呢?以下就我在實際工作中談幾點看法。一、營造氛圍,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家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弊芹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的主動參與者。」為此,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激活學生主動探究,引發其獲取信息的慾望。動機是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力。「在生活中,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行動動機更珍奇了。」(高爾基語)這是因為動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行動的性質和水平。小學生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習動機密切相關。因此,要使之變為他們的內在需要,就應該藉助各種外部條件來刺激學生的求知慾。學生若對某一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鑽研、創新。作為教師,要善於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培橘森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及時對學生予以肯定和表揚,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使其愛學、樂學,乃至成為一位研究者、探究者。一開始,我讓學生收集信息時,學生總覺得很麻煩,只有少數的同學進行了收集。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我採用了積分制,對每次能在學習新課前主動收集資料的學生,除了給予精神上的獎勵外,還在他們的積分冊上加一分。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羨慕,無形之中,讓孩子自身有一種積極向上的趕、學、比、超的意識,收集信息的興趣就調動起來了。二、創造條件,輕松收集學生有了興趣,可大部分處於人處於享受狀態,並沒親自去查。究其原因是部分人忙於家庭作業,如做練習題、聽寫、背誦等,無時間查找資料;另一部分,家長阻止學生上網查找,心存猜疑;還有一部分,不知如何收集查找。了解到這些情況後,我採取了以下措施,為學生查找資料創造條件:(1)精簡家庭作業(2)尋求家長支持(3)教給收集方法,教會學生通過網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取信息,將使學生終身受益。勤動筆墨是積累信息的好方法。為此,讓學生每人備一本信息本,用於搜集自己認為有趣、有價值的東西。指導學生,一邊讀書、讀報,一邊有目的、有選擇、有重點地簡要摘錄閱讀中遇到的優美詞句、學到的新知識、發現的新信息、新方法以及自己所需的有關信息。同時指導學生摘記文章的題目、作者、書刊名稱及出版日期等有關信息,以便今後進一步查閱。三、指引方法,有效收集葉聖陶先生說過:「學生不甚了解的文章書本,要使他們運用自己圓卜畝的心力嘗試去了解。嘗試的結果,假如真的了解,這了解是自己的收獲,印象當然比較深,自己對它的情感必然較濃;假如不能了解,也就發現困惑所在,然後受教師的指導,就困惑所在加以解答,這時在內容的領悟上都會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對以後的嘗試,這是有力的幫助和鼓勵。」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資料的收集還處於起步階段,不少同學拿來長達三、四頁的電腦資料,課堂交流時,長篇大論,聽的同學則不知所雲。我覺得此時的老師的主導作用要充分的彰顯出來,讓學生以課文為載體,以課文的主要內容緊密相關來收集各種信息。如學習《鳥的天堂》時,我讓學生依據課文所描繪的畫面,提出課文的重點如何理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去收集資料,學生不僅找到了大榕樹的圖片,還找到了群鳥競飛,百鳥爭鳴的視頻,收集和整理這些資料幫助學生准確、深入的理解「鳥的天堂」的含義,而且在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驚喜的發現知識可以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去獲取。這樣就為他們自己學會讀書,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紙上得來終覺淺」課前的實踐所給學生的不僅是感性經驗的獲得,更重要的是在課上與作者在激發的情感與語言表達形式上產生的呼應對照。四、交流信息,資源共享當今社會不但信息數量多、傳播速度快,而且信息更新變化極其迅速。面對如此變幻迷離的信息社會,單靠個體的搜集和處理是無法駕馭充滿靈性和變幻的信息;只有加強群體內部信息交流、集眾人之力,才能更好地捕捉信息、駕馭信息,利用信息;才能信息共享。因此,組織學生開展「信息交流」是學生獲取大量信息的捷徑。我們當教師的首要任務便是創設條件,給時間、給舞台,讓學生充分時間說,讓學生充分展示,讓學生的機會表現,提高學生信息表達和傳遞能力,以獲取的信息。比如教學四年級上冊《口語交際一》說說自己了解到的自然景觀時,我讓學生通過書籍、報刊、上網等多種途徑收集有關自然景觀的資料和圖片。課上,我充分讓學生交流,先小組交流,再推選代表發言,不是走過場,而是讓學生都能有展示收集到的信息的機會,讓他們感覺自己沒白忙活,而且和其他同學分享了自己的勞動成果,樂在其中。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了解到好多自然景觀,視野頓時開闊了。這也為習作積累了素材。這樣即時、即地、充分地交流,便捷地利用文化資源,做到資源共享。激發學生更主動地去學習、探究,使他們在快樂中獲取大量的信息,既豐富了課外知識,又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五、善於總結,鞏固積累收集的資料並不是課上交流之後就把它棄之不顧,而應該讓學生善於總結,鞏固積累。我堅持為學生搭建一個收集和處理信息的平台,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性小報、手抄報展覽評比對優生讀者給予表揚和獎勵,既訓練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又讓學生養成整理信息的良好習慣。學生在一次次的總結之中,漸漸體會到收集信息對學習的幫助,才能讓學生產生堅持不懈地收集信息。21世紀人類社會步入了全新的信息時代。如何根據現代社會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傳播工具手段多樣化、現代化的特點以及信息變換的特定過程,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表達與傳遞信息的能力,是時代賦予我們小學語文教學的新使命。收集、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在收集、處理信息的過程中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走進社會、走進自然、遨遊於信息的海洋之中。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斷增強,真正地融入到學習中去,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要引導學生採用多渠道捕捉信息,提高信息檢索力。

㈤ 如何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和整理資料的能力語文

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市教研室一等獎)
王亮花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要求人們具有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中明確地提出「要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是重在學科內外的聯系、重在學習過程,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能較好地整合知識和能力,尤其有利於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等等。」在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又是綜合性學習中一種重要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把培養學生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列入課程總目標,把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教學要求作為綜合性學習的重要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次教學理念和學習方式的變革。課程標准從時代要求和人的發長需要出發,非常重視搜集、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要求在綜合性學習中查找資料,搜集信息,運用資料,解決問題。其實在語文學習中查找資料、運用資料是貫穿整個語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滲透到語文學習的方方面面。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培養學生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的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習慣。
學生的學習不應單單是語文課本的知識的學習,而是應該在更廣闊的天地中學習。小學生活潑好動,語文學習的材料又豐富多彩,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綱要》旨在倡導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意義深遠。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拓寬視野,豐富知識,砥礪能力。
二、讓學生帶著興趣去搜集資料。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的重要的源泉之一。」學生有興趣去探究,去發現,這也是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前提。陶行知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字的意義,是要自己去學,不是坐而受教」,引導學生學會隨時隨地的自動地學習活知識。在學習中注意培養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成功的樂趣,使學生有成就感。
三、教師要把教學內容和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開發教育資源,拓展課堂容量。
語文教學要將語文向課外、向其他學科拓展,融知識性、趣味性、針對性於一體,運用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搜集、處理信息中體驗挫折中的堅強、成功中的喜悅;在搜集資料中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祖國文化的悠久;在搜集資料中豐富知識、拓寬思維;在搜集和整理資料中體驗創新、體驗合作。這樣不僅讓學生學習教材內容,還了解古今中外燦爛輝煌的人類文化,尤其了解當今飛速發長的經濟、科技和日益繁榮的文化,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如在學習《太陽》一課時,引導學生查找、運用資料。可以讓學生結合搜集的資料感受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關注我國的「人造太陽」的進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探索宇宙奧秘的決心。
四、利用網路信息平台在學習中搜集處理信息,解決問題.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網路時代。網路具有開放性、自主性、共享性等優勢,網路是一個偌大的虛擬世界,是不可多得的學習資源。作為教師我們要大利用好這個優勢,突破課本的局限,拓寬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的交流渠道,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引領學生在互聯網這個廣闊的天地里獲取更多的資源和信息。例如學習《月球之迷》時,課前讓學生在網上查找並下載有關月球的資料,並用簡練的話概括整理信息。課上首先交流資料,初讀課文,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瀏覽老師製作的教學網站《月球之迷》,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瀏覽並結合課文自主學習。最後組織學生交流探索,匯報。引導學生探索,到相關網站瀏覽欣賞。讓學生在虛擬活動中收集資料、討論合作、製作網頁、交流欣賞等,學生的視野開闊,對課文的內容也深入地理解.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課文都要查找資料。查找資料要因文而異。教師可以靈活運用資料組織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當學生在搜集整理資料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給予指點和幫助,使他們能順利地完成任務。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了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性學習的能力。搜集和處理資料應注意的幾點:
1、查找資料注意保存好,最簡單的方法可以把資料做卡片。
2、廣泛搜集資料,圍繞主題去掉和主題無關的資料,加工整理分類儲存。如搜集資料的主題是,春天的古詩。那麼我們可以只整理和春天有關的古詩,而不要把其他季節或者季節不明顯的資料混淆在一起。
3、勤於動手,勤於整理。
4、搜集和處理信息都是為了服務教學,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好課程,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搜集資料.讓學生通過信息資源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解決這些問題要用到哪些資料,從而讓學生有目的地活動.
5、師生應該處於平等的地位進行交流、討論。師生互相質疑解答,把資料運用的恰倒好處,才能實現查找運用資料的目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體。
總之,大語文的確立,極大地再現了教學的廣闊資源.讓學生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讓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培養學生的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也是在大語文學習中重要的能力。

㈥ 怎麼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_^摘錄

根據福建省《小學語文學業質量測試內容框架》,語文學業質量測試「閱讀」版塊現代文閱讀部分主要考查學生在三種不同的測試情境中的四種基本閱讀能力(提取信息、整體感知、形成解釋、作出評價或稱解決問題)。這對語文教學和考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簡單說,語文閱讀教學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從偏重內容分析走向注重指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感悟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與閱讀品質。

   我縣從上學期開始就加大了語文試卷中閱讀題的分數權重比例,也從調查中了解掌握到一些教師的意見。那麼,命題改革對教學是否發揮了應有的導向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否發生了新的變化?為了更具體了解教學現狀,剖析問題,我把「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四種閱讀能力」作為「走進課堂月」的調研主題,對課堂教學進行了觀察和診斷。

一、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提取信息的方法單一。

按照考試命題的基本要求,「提取信息」是培養學生「從文本中獲取多元信息的能力」,具體表現為「理解詞語或句子在文中的恰當意義」、「體驗詞語或句子的感情色彩」、「能找出優美語言或詞句」。

   不難看出,它包含了對語言文字材料的理解、體驗。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其中包括藉助工具書、聯繫上下文、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積累等)理解詞義,還要通過體驗加深感受。但是,在一些課堂上,教師依然把它簡單化,一是對詞義的理解他們更多的是採用「給出解釋條文」或「告訴學生這個詞語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沒有得到很好培養,知識、經驗沒有成為有用的教學資源,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訓練沒有滲透於教學過程。二是教師的理解(且這種理解更多來自於《教學用書》的解釋)替代了學生的「體驗」。學生難以真正走進特定的語言情境去感受和體驗語言文字的魅力。三是「多元」變成「一元」,給學生「標准化」答案成為應試的「保險措施」。四是指導提取直接信息多,提取隱含信息少。

   2、整體感知重理解能力輕綜合、分析能力培養。

   所謂整體感知指的是「形成對文本內容整體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能指導學生在語境中捕捉關鍵詞句的能力,但是在一些教師的課堂上卻暴露出以下幾個問題:

1) 找關鍵詞 句成為主要手段,沒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關鍵句或重點句的作用。

2)概括段落大意成為整體感知的主要方式,對重點語句、語段的含義沒有很好地指導領會,學生綜合能力難於得到有效培養。

3)只注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從文章內容或思想感情等角度把握文章的思路,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內在聯系理解模糊,難於通過訓練提高分析能力。

   3、片面理解「形成解釋」,沒有很好地讓學生品讀、感悟。

   「形成解釋」指的是「利用文本信息和個人經驗對相關問題做出合理解釋和推論的能力」。因此,解決問題、理解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領悟文章基本表達方法、領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等就構成了形成解釋的基本能力要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採用的主要方法一般為:劃出中心句;劃出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分清文章詳略。透過這些,我們不難發現存在的問題:首先,教師在教學前沒有設計好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問題,問題的思維度、挑戰性不夠。其次,只讓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是一個優美語句,不知其在表情達意方面的效果,如一些教師遇到文中比喻句就停留在讓學生畫一畫,然後問一問用什麼比喻什麼或把什麼比作什麼,卻沒有讓學生理解體會運用了修辭手法取得了什麼表達效果,把豐滿的句段削成了干癟的「枝幹」)。再次,以內容分析代替了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感悟,學生自讀自悟能力培養被忽視。

   4、做出評價(解決問題)沒有在「運用」上著力。

   「做出評價(解決問題)」指的是「利用文本相關信息解決相應情境中問題的能力」。它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文本情境的想像力、學習優美句段的能力,處理信息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其重點是「運用」。在這方面,課堂教學出現的主要問題是:想像與表達能力的培養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比如對文章的空白處、結尾處這些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的地方被輕描淡寫地帶過;注意優美句段的「讀」,不注意「悟」和仿寫,學生理解、處理問題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養和發展。

二、問題原因分析

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

   1、教師的教學觀念尚未更新,傳統教學方法的慣性依然強大,以分析作為主要教學手段仍然是教師的主要方式。

   2、把應試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教師更多地把教學的關注點放在考試分數上,能力培養讓位於應考技巧。

   3、師生關系處理不當,教師有「位」卻常常「越位」甚至占據了學生的位置,牽著學生走使學生處於被動地位。

   4、教師對教材的理解、鑽研不深透,停留在文本表面內容信息上,單元訓練重點、課文特點沒有很好把握,訓練「點」抓不準,訓練方法陳舊,機械記憶替代了感悟體驗。

三、改進教學的基本對策

認真研究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和對策是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培養學生 語文學習 能力的重點。針對存在的問題,語文教學應該在以下幾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

宏觀方面

1、切實轉變教學觀念。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口語交際 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語文課程標准》)因此,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應該成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和主要任務,教師的教學要從應試走向發展,要從片面強調分數轉變為培養能力,為學生形成學習能力,提高語文素養奠定基礎。

   2、認真鑽研教材。鑽研教材似乎是一個老話題,但是不能迴避的是有一些教師只是知道教材並不熟悉教材,鑽研更是不深入。因此,要引導教師從幾個方面入手,進一步研究教材:一是整體把握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體系,弄清語文教學的整體目標和要求。二是要鑽研各學段的教學目標,理解各學段的聯系,把各學段教學目標真正落實到位,每個年級的教學都要樹立整體觀,以培養能力、促進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3、遵循語文學科的本質特點,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語文,並非僅僅是語言和文字,所以,教學過程要指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進而發展學生語言。由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從文本中學習語言是基礎,是積累層面上的學習,而運用和發展語言才能更好地形成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課堂教學就應該改變機械記憶、簡單抄練的做法,在讓學生學習語言的基礎上指導他們運用語言,促進學生語言發展。

微觀方面

   1、培養學生提取信息能力應重在理解、關注多元。從認知水平角度分析,提取信息不是僅僅局限於從文本提取,更重要的是提取之後的理解。因為提取只是初級水平,理解才是能力。因此,在培養學生提取能力方面,教師要處理好以下幾點:⑴指導學生通過多讀獲取信息。讀的要求要具體,層次要分明,以達到逐步提高閱讀能力的目標。⑵當學生從文本獲取相關信息後,教師要引導理解,不要僅僅停留在記憶的層面上。⑶根據提取直接信息和隱含信息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提取直接信息的方法可以在文本中「找」,提取隱含信息則應引導學生透過字面、詞面、句面進一步理解它們在特定語境中的意思或含義,特別要注意拓寬學生思維,真正讓學生理解。⑷關注多元信息。文本中的一些語言材料所隱含的信息並非單一的,所以學生的理解便可能產生多樣性、個性化。因此,教師在堅持文本的正確價值取向的同時,不要以「標准化」答案限制學生的多元理解。⑸練習作業設計可以依solo理論設計客觀多項選擇題。

   2、培養整體感知能力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規律設計好層次。小學 語文學習 在概括能力的培養方面一般按照這樣的順序:句——段(從自然段到意義段)——篇(從主要內容到主要內容與思想感情)。據此,教師在低年級教學過程中可以以「在語段中畫關鍵詞句(中心句)」為主,讓學生理解句子的一般特點,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在中年級,應注意通過引導理解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理解語段的特點,並注意培養學生概括段意的能力,體會文本思想感情的能力。在高年級,除了鞏固這些能力外,要重視學生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的能力,學會從文章內容或思想感情等角度把握文章的思路,把「理解」、「綜合」、「分析」三種認知水平融為一體。

   3、形成解釋要在培養學生對詞句表達效果的感受力、領悟表情達意作用和表達方法的能力上著力。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具有較敏銳的感受力。第一,引導學生感受表達效果佳的詞句。例如:在很多課文中作者運用了許多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讓語言更為生動和形象,教師可以採用 比較的方法 讓學生感受其效果和語言魅力。第二,引導領悟文章基本表達方法。可以從句式、語段、篇章結構以及內容詳略取捨等方面讓學生領悟表達方法。第三,指導學生領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即在閱讀中抓住作者觀察視角、順序及表達情感、方法等品味文化內涵並進行價值判斷。

   4、解決問題要重點培養學生對文本情境的想像力、仿寫優美句段、處理信息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培養途徑和方法可以是:抓住古詩文重點語句或文章重點語段引導學生展開想像;抓住文章的「空白」處、結尾處展開想像;聯系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展開聯想;指導學生仿寫優美句段;利用信息處理或解決相關問題。在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上,教師一定要重視導讀問題的設計,提出的問題要力求集中一些,不要零敲碎打;要有針對性,使教學目標更明確;要有思維度和挑戰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提升。

   對問題的剖析以及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對策並非為了讓教師學會指導學生應試,我們應該認識到:考試,僅僅是學業質量檢測的一種手段,而語文教學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改進課堂教學所賦予的意義遠比考試深遠。

   當然,在聽課過程中也發現教師一些教師在改進課堂教學方面獲得的變化和進步,因本調研報告主要是站在剖析和解決問題的角度來思考的,所以,問題——問題原因剖析——解決問題的基本對策便成為它的主要行文方式,不妥之處,請同行斧正。

㈦ 小學語文怎樣指導學生尋找信息,關鍵詞句

「學習最好的刺激,而且是語文教材更加完善,信息的獲取,成為新世紀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這樣,既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因此、信息技術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獲取信息能力,做到資源共享。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綜合性學習,而且教師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模式也在進行一次歷史性的變革,時代性,如果只憑借語言文字、圖書查找:遨遊漢字王國》一文時,這樣通過上網查找有關資料。很顯然、內容豐富;信息來源有了,激活他們的感官,正好為小學語文教陸培歷育的發展和改革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將一個風景如畫的「人間仙境」展現在學生中棗們的面前,要進行篩選,豐富了課堂內容,通過畫面直觀化、排版。例如、信息技術進入小學語文課堂的意義教育部部長陳至立曾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指出,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鼓勵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處理。依據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只有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啟發學生動腦、直觀的內容感興趣,沒有親眼目睹過草原美麗的景色,充分開發語文教學資源。但學生卻難以理早搜解,教師藉助課件。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趣味性、聲音等各種教學信息交融在一起,要錦上添花。英國詩人雪萊說,把語言無法完成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可通過師生群議確定信息任務,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起的是輔助教學的作用、圖片,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識。(五)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優越功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發展思維能力,突出教學的重點、能力的接受和培養,更富於多元化,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搜集的資料,觀看錄像,整個過程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教師課後可以讓學生繼續搜集有關這方面的故事。(3)、報刊雜志: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從自己所教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更有效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體會它所包含的思想內涵。例如《蟋蟀的住宅》一文,景物由模糊變得清晰的動態過程是文章的重點,又便於教師指導學生說話,引導學生欣賞:「想像是創造力」、整理,在觀察思維的基礎上、信息技術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綜合能力、字謎,它畢竟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的手段。學習《圓明園的毀滅》課文後。其次,提高教學效率,對資料進行處理、圖書館及自建資料庫的信息有機的結合起來,激活學習內因,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化抽象為具體,實效性、過於花哨的課件往往容易使學生的注意力放在對畫面的欣賞上,有利於開拓學生的思路,而小學生閱歷比較淺,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作者以准確優美的文筆描寫霧氣逐漸消失、在綜合活動中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本領。關鍵詞、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課程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習工具和方法。(二)信息技術,使學生能對中國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從網上搜集有關資料,從而產生喜愛中國漢字之心、獲取信息、想像說話等多種訓練表達方式在上《豐碑》一課時。教師在課件製作中要搜集了大量的昆蟲圖片,中間插播電影片段,文字材料及錄像:要學生製作電腦小報,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在出版的過程中;深入學習課文時,通過有動感的畫面,計算機和網路通訊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廣泛應用,從中悟出寫寄語的要點,在練習說話時。如指導學生設計製作賀卡的時候,才能發揮這種教學工具的巨大作用;有效。我們應把握好信息技術使用的量和度,豐富學生的想像力,使學生感受到軍需處長高尚的品質,這樣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內容、發布和應用能力已成為衡量現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不但拓展了語文學習的內容,整堂課沒有板書,撰寫寄語,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桂林山的奇特姿態可以查找相關圖片以及古今贊美桂林奇山的詩詞文章等,雖然有一定的說寫基礎,就算完成了本課的認知目標,告訴學生這些知識來自《十萬個為什麼》,這樣既失去了教師書寫的示範作用。這樣既發揮不了語文課程的人文特點,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起的只是輔助教學的作用,讓學生從中了解相關信息、突破教學難點的有效手段、加工:「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突破難點知識上有著它獨特的優勢。同時信息和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課堂中讓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愉快地學習: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奇、分析。但我們要知道,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畫面進行思考。(2),信息技術在課程中的目的在於能使學生具備獲取信息,不能喧賓奪主、打字等,學生易於接受、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就會油然而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首先由學生欣賞教師搜集的一段文字和圖片又是教師的個性難以發揮,感知多種的昆蟲,調動學生的視覺功能,對課文內容有更深的理解。二。將網路上的語文資源充實到語文教材中、傳輸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而忽視了知識現代信息技術教育不僅給教育帶來了變革,又培養了學生收集,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小學語文,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會想方設法把學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導,激活學生對信息資源的學習動機、時間倒置等手法運用於電子文本的合成中,教師課前可以先讓學生搜集有趣的諧音,並根據信息需求選擇最佳信息源?除了文中介紹的幾中外,使文章內容具體化。如,多媒體課件中教師事前已經輸入了「最佳」答案。但同時我們也知道,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綜合能力,提高學生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將影視中時空跳躍,深入研究它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方法與策略。(5),豐富課外知識《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文,熱愛大自然,想像,它並不是萬能的。在拼音教學中、審美,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4)。但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圖畫、聲並茂,想像著美景,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前提,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地整合以成為必然,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因此,它包含的內容廣泛,它的優越性是不容置疑的,對於深化語文學科教學改革、秀。利用多媒體直觀,突破教材重點難點課堂教學中只有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基本問題;最後的拓展延伸、激活課堂氣氛、形象化,培養學生能力(1)。比如《桂林山水》一課,從而引發學生創新的火花、歸納,學生要尋找大量資料,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四)信息技術,才能讓學生主動、學生,對生動,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能將教師整合一,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網路全書》,抽象思維只有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培養起來、廣播,既是鞏固了課本上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諾曾經說過。小學生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差。信息的獲取能力是指確定信息源,激發想像,推動其思維的升華。學生在電腦上獨立選擇畫面:「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真正做到課堂的有效性,穿插演示教師製作的多媒體課件——漢字的演變,而信息技術圖、險的姿態,恰當而巧妙地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進行整合。三,《初冬》一課,在有限的時間里,雜而不精。其次。可見信息技術帶給學生的生動,能收集更多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這時,變抽象為具體,開展「研究性」學習、形象和變化的特點,這時我們可通過極短的時間,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查找信息資料,通過互動式學習,了解它們各種各樣的生活習性,但把握不好尺度,盡可能讓學生的答案與自己的答案一致。第三,能使教學內容化難為易,又忽略了教師生動的演示作用和學生與教師。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像《草原》這樣描寫景色的課文,同時也是學生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可增強學習效果, 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的動畫效果,這是一篇說明文,我們可通過電視。因此多媒體教學手段應該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材重點,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實現語文課和電腦課的「整合」,能極大限度地營造教學情境,引發對信息的興趣。將小學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信息技術從多方面為想像力的發揮創造了條件,在突出重點知識。學生閱讀著課文。總之,編故事,不但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知識、生動,可以讓學生寫一篇有關圓明園的文章,這時、以及活動影像等特點。最後、憑借信息技術的特點,它並不是萬能的,為了讓學生的知識面不只停留在書本上,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本世紀,創設情境,強化語言與思維的訓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等能力、生動的感官刺激。如教學《為人民服務》之後、處理信息的能力,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路優勢,教師通過電腦網路展示背景畫所寫的寄語,;課堂教學,並在屏幕上出示這些書名,知識量大、漢字的來歷等資料、學生主體的課堂變成了」唯我獨尊」的一言堂,然後又通過多媒體畫面來提供答案。」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性為一體進行教學是至關重要的,還有哪些呢、學習,使學生思維高度活躍、討論,絕不能代替對文本的研讀。實踐證明,教師不能將平時應該板書的內容全部搬上多媒體。首先,完成一定信息任務的能力。僅小學語文課程而言,通過直觀形象,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探究精神,信息技術作為優化學科教學的一種工具、收集。教學結尾時,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而現代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教師不能將所有對話和指令都輸送到多媒體,可以引導學生明確,通過播放課件、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的能力培養、快捷的資源。首先、信息量大,我們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接著。(三)信息技術,讓學生在網上收集有關的資料。同學們馬上會通過各種途徑將收集到的各種資料進行匯總,學生很難感受課文的實質內涵,課堂上如何融入知識性。教師應該從自己所教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並綜合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創新的「研究性學習」的作業。語文教師應該多設計一些開放的,又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延伸、選擇信息,把這一自然現象過程進行情景的再現,也可以利用網路搜索有關桂林山的知識,通過復述課文,將作品在電腦中進行展示

㈧ 如何教小學生「捕捉信息」

人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所面對的競爭、所面臨的困境都是多樣化、復雜化、動態化的,是瞬間萬變、無法預料的。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人需要通過不斷地捕捉信息,佔有信息,來豐富自我的知識技能,開發自我的潛能,生成高質量的信息源,與他人溝通交流,以適應外部環境隨時隨地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在「互動-生成」的課堂中,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直接影響著生成新的信息源的數量和質量。因此,若要擴大課堂中學生生成的空間,提高生成的密度,提升生成的質量,就需要學生具有收集和捕捉信息的意識和能力。據筆者多次聽課、問卷等多種形式的調查分析,當前學生積極捕捉信息的意識不強,捕捉信息的能力比較低下。為此捕捉信息學習行為的指導研究是促進課堂高質量互動生成的前提,也是煥發課堂活力,提高課堂效率的根本保證。所謂捕捉信息的學習行為的指導就是注重收集和利用信息能力的培養。培養捕捉信息能力主要有兩條途徑:1、通過聽覺功能,傾聽他人言語,培養從語言中快速捕捉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當前社會電信事業不斷壯大,傳播速度快、傳播手段多。如何加強信息素質教育,使學生從小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具有從他人言語中搜集和處理、表達與傳遞信息的能力,是時代賦於小學教學的新使命。課堂中,指導學生通過聽覺功能,捕捉信息和利用信息是提高學生捕捉信息能力的有效方法。它以傾聽為基礎,主要分兩個層面:1、傾聽老師的言語,從老師講解和提問的語言中捕捉和利用信息;2、指導傾聽學生的發言,在生生互動中捕捉有價值的信息,利用信息促進討論,生成新的學習環節。2、通過視覺功能,閱讀文本,培養從文本中快速捕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文本是學生學習知識,訓畝升滾練能力的主要憑借。利用文本捕捉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在課堂中運用頻率最高的學習行為。它以閱讀為基礎,在課堂上,教學生捕捉信息主要分三個層面:1、盡可能看懂文本的內容,捕捉文本的顯形信息,再梳理成一個整體。2、反復與文本對話,捕捉文本中所蘊涵的隱性信息。3、融合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使信息整體化。在以上的兩條途徑中,具體教給學生捕捉信息的方法如下:1、指令性捕捉信息法是在傾聽、閱讀之前就給學生提出一系列的指令性問題,讓學生有意識地在傾聽、閱讀中捕捉相關的信息。這是指導捕捉信息能力最簡單也是最基礎的一種方法。課堂中運用這種方法的頻率很高,比如捕捉老師的提問,依據捕捉到的問題進行思考、梳理,然後再做解答;依據老師提出的要求,傾聽教師或錄音范讀,邊聽邊思考所提的的要求;傾聽學生發言,評判發言中的對和錯,然後進行評價,糾正。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捕捉信息,再依據信息生成新資源的學習行為。2、無指令捕捉信息法讓學生先傾聽、閱讀再提指令性要求,這比指令性捕捉信息的難度要高。學生在傾聽、閱讀中是漫無目標的,它需要快速篩選多項信息,比如言語中的要點,有關的數據,一些特殊的代名詞等,然後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一些問題。這樣捕捉信息的訓練比較開放,所以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可在課堂中經常訓練。比如當老師或同學作了發言後,請另外的同學說說剛才老師和同學說了什麼,你能概括出他們說話的要點嗎?閱讀了一個文本後,請學生談談知道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這樣的訓練能使學生快速地、敏銳地捕捉到許多信息,避免言語迅余重復和思維重復,從而生成很多新的學習資源,為課堂增添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學習《去年的樹》時,學生在聽完小鳥歷經千辛萬苦尋找好朋友大樹這段文字時,許多學生都捕捉到小鳥詢問樹根、詢問工人叔叔、詢問小姑娘這些信息,從而感悟到小鳥為尋找不到好朋友而越來越傷心。此時老師點撥:對剛才的發言有沒有不同的意見?如此提問,要求學生既要捕捉前面同學發言的信息,又要通過進一步的接觸文本,捕捉不同的信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認為小鳥在尋找的過程中也有越來越不傷心的可能。因為通過一次次的詢問,找到朋友的希望越來越大了。課堂中,通過教師的類化語言來訓練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是最常用也是最可用的方法之一。3、信息交流法如果僅僅停留於收集信息而不相互交流,學生容易產生厭倦笑困心理。再說學生捕捉信息的原有基礎有差異,不交流就不能取長補短。通過信息交流,促進多容量、多維度的信息互動,才能提高信息表達和傳遞能力。信息交流過程也在傾聽他人的信息中類化自己的信息,提升信息質量,增加信息的數量。其方法有:①「口語交流法」:通過傾聽一個文本後,讓學生即時捕捉多項信息,進行口頭交流。在交流中捕捉更多的信息,最後梳理出文本的前因後果,提高口頭信息傳達力(電話等通訊方式的現代化,使口語交際顯得尤其重要)②「書面交流法」:比如通過聽故事活動訓練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是學生很感興趣的學習行為。先讓學生聽故事,然後把各自捕捉的信息寫到本子上,然後進行評比、交流,比一比,誰捕捉到的信息量最大,信息質量最好。經常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提高了,記憶能力增強了,而且還具有初步的評判能力,自然地,具有綜合性質的捕捉信息能力也得到了發展。4、信息篩選法在信息交流中,一方面,信息資源不斷更新,不斷擴充;另一方面,冗雜信息也隨之日益增多。學會「信息篩選法」,提高信息檢索力、判斷力和處理力,可以更好地駕馭信息、利用信息。比①評價式篩選法,即針對他人的言語或文本提出個人的看法和見解,列舉優點和缺點,提出改進意見,評價信息的價值和正誤。②簡要篩選法,即指導學生設立文摘卡,一邊讀書,一邊有目的、有選擇、有重點地簡要摘錄(重要內容可以詳細摘錄)有關的新信息或自己所需的信息(包括題目、作者、書刊名稱及出版日期等有關信息,以便查閱)。③分類篩選法,即指導學生對信息進行分類梳理,並在分類的基礎上對獲得的大量信息進行整序、編碼、建立索引等存貯處理,使梳理的信息資料系統化、簡明化,便於查閱。④觀察篩選法:觀察才有信息,比較才能發現其與眾不同之處(即事物的特點)。把握住了特點,也就將事物區分開了。於是在新事物面前學生能積極有效地觀察比較,盡快地認識它。

㈨ 語文提取信息的方法有哪些

一、「標、增、注」課本信息為了提高學生從課本中提取信息的有效性,應該指導學生直接在教材上標、增、注。標:用各種符號來表示各知識點所要掌握的程度。把重要的內容、比較重要的內容、特別重要的內容,關鍵性字、詞,重要的段落,分別用各種符號標出。增:對於書上難以理解的地方予以極其簡要的文字說明。如限制性內切酶為什麼主要存在於微生物中,教材上並無解釋,學生可將其增補於相應處。註:對於教材個別地方必須「前挪」或「後錯」才能說明問題的,可批註在旁以備忘,便於閱讀時隨時查閱。這些方法一般用在隨教師講解的教學活動中。二、獲取課本的隱含信息所謂隱含信息,即指課文中無文字說明,而在插圖中隱含、不容易被學生發現的內容。例如:(1)細胞有絲分裂周期圖表中,隱含著分裂間期經歷的時間比分裂期長的信息;(2)光合作用過程圖解,隱含著光合作用釋放氧均來自反應物的水,葡萄糖中的6個碳均來自反應物的二氧化碳,暗反應的卡爾文循環將循環6圈;(3)豌豆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圖譜中,隱含著純合體的比例及新組合性狀占個體總數的百分率的信息。這些隱含信息是學生理解問題、完成習題的障礙。所以,需教師正確並帶有啟發性的點撥,引導閱讀,使隱含信息外顯化,幫助學生悟出書本文字沒有表達的信息。三、綜合課本信息讓學生對不同章節出現的同一類知識進行綜合、歸納、整理,組織成體系。以染色體為例,教材上出現過多次,把它整理成下列幾方面:(1)染色體的形態、數目;(2)染色體的化學成分、染色體與DNA的關系;(3)染色體的存在部位及存在狀態;(4)染色體的復制(時期與方式);(5)染色體的傳遞規律;(6)染色體變易與單倍體、多倍體。像這樣專題式的綜合,目的在於使分散的信息形成整體性的知識結構網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在高考中對試題所給出的信息的綜合分析能力。四、析辨課本中易混淆信息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通過對比的方法得到深化的,對比能夠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在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多對容易混淆的信息進行對比,以利掌握和記憶。例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比較,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比較,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與發酵工程的比較等等。在布置給學生比較內容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採用適當的比較手段,如列表比較等。五、「提純」課本信息如果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歸納、概括和「提純」,就能增進對概念、定義的理解,便於記憶。「新陳代謝」一章有一段約200字的前言,敘述了什麼是新陳代謝,由於這段敘述寫得簡練、抽象、概括,所以很不容易記住,但如果在閱讀中指導學生學會對這段文字進行分析,提純要點,歸納出這段文字講述的是「一個定義,兩個作用,兩種代謝,一個更新」,就比較容易理解並記住了,對高考試題中給出的復雜信息也就能很好地概括和運用了。六、活用圖表獲取信息生物學教材中有許多重要的插圖、圖解把抽象、難理解的文字敘述內容加以形象化、具體化、條理化,但學生往往容易忽略。在教學中要注意指導學生參照插圖、圖解,與教材文字內容對應閱讀。通過對應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內容,增加記憶的深刻性。學生在考慮時遇到文字題,圖馬上呈現在腦子里,幫助回憶、表達,遇到填圖題更容易填注。要引導學生邊看插圖邊閱讀課本,養成有圖必用的習慣。

㈩ 如何寫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思維,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課堂教與學的質量。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課文資源,讓學生以課文為載體,以課文的主要含拍內容緊密相關來收集各種信息。在教學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採用多種方法,利悉晌用各種教學資源培養學生談陸羨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上指導學生如何捕捉信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