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語文,語文就是語言,就是平常說的話
「語文就是語言」
——重溫葉聖陶先生關於「語文」含義的論述
揚州大學文學院 徐林祥
1949年,葉聖陶先生主持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工作,建議把舊有的「國語」和「國文」一律更名為「語文」,從此開始了「語文」一詞廣為使用的新時代。
「語文」作為一門課程的名稱,其基本內容包括聽、說、讀、寫的訓練。葉聖陶說:「『語文』一名,始用於一九四九年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選用中小學課本之時。前此中學稱『國文』,小學稱『國語』,至是乃統而一之。彼時同人之意,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並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苟忽於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1]
「語文」既作為課程名稱,又作為教材名稱。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編審局編輯出版了全國統一的以「語文」命名的教材。這套教材的《編輯大意》指出:「說出來的是語言,寫出來的是文章,文章依據語言,『語』和『文』是分不開的。語文教學應該包括聽話、說話、閱讀、寫作四項。因此,這套課本不再用『國文』或『國語』的舊名稱,改稱『語文課本』。」[2]
無論是以「語文」作為課程名稱,還是以「語文」作為教材名稱,其基本思想似乎都可以明確表述為:「語文」即「語言」,包括「口頭語言」(語)和「書面語言」(文)。葉聖陶解釋說:「什麼叫語文?語文就是語言,就是平常說的話。嘴裡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在紙面上的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3]
葉聖陶先生對「語文」學科的命名及其解說,曾得到語文教育界的普遍認同。呂叔湘先生在1978年4月22日以《中小學語文教學問題》為題的講話中說:「解放初期有一個出版總署,底下有一個編審局,就是現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前身,主要任務是編教科書。這就碰到了一個問題,就是語文這門課,是老辦法小學叫國語、中學叫國文好呢,還是想法統一起來?當時有一位在里頭工作的同志提議說,我們就叫它語文行不行?語也在里頭,文也在里頭。後來就決定用語文這個名稱了。」[4]張志公先生在1979年5月寫的《說「語文」》一文中也說:「一九四九年六月,全國大陸已經大部分解放,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書編審委員會著手研究在全國范圍內使用的各種教材問題。關於原來的『國語』和『國文』,經過研究,認為小學和中學都應當以學習白話文為主,中學逐漸加學一點文言文;至於作文,則一律寫白話文。總之,在普通教育階段,這門功課應當教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實際,切合日常應用的語言能力。根據這樣的看法,按照葉聖陶先生的建議,不再用『國文』、『國語』兩個名稱,小學和中學一律稱為『語文』。這就是這門功課叫作『語文』的來由。這個『語文』就是『語言』的意思,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在口頭謂之語,在書面謂之文,合起來稱為『語文』。」[5]
在「語文」作為課程教材名稱使用的過程中,對「語文」含義,除了「語文就是語言」之外,還有「語言文章」、「語言文字」、「語言文學」等幾種不同的解說。
針對這些解說,葉聖陶先生多次指出:「『語文』一名,始用於一九四九年之中小學語文課本。當時想法,口頭為『語』,筆下為『文』,合成一詞,就稱『語文』。自此推想,似以『語言文章』為較切。『文』謂『文字』,似指一個個的字,不甚愜當。『文』謂『文學』,又不能包容文學以外之文章。」[6]「其後有人釋為『語言文字』,有人釋為『語言文學』,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種解釋與原意為近,唯『文』字含義較『文學』為廣,緣書面之『文』不盡屬於『文學』也。課本中有文學作品,有非文學之各體文章,可以證之。第一種解釋之『文字』,如理解為成篇之書面語,則亦與原意合矣。」[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對「語文」一詞有兩個解釋,一是「語言和文字」,一是「語言和文學」。該詞典在解釋「語言」一詞時稱:「『語言』一般包括它的書面形式,但在與『文字』並舉時只指口語」。[8]這就是說:「語言文字」專指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字。呂叔湘認為:「語文這兩個字連在一起來講,可以有兩個講法,一種可理解為語言和文字,也就是說口頭的語言和書面的語言;另一種也可理解為語言和文學,那就不一樣了。中小學這個課程的名字叫語文,原來的意思可能是語言文字,但是很多人把他理解為語言文學。」[9]呂叔湘先生這里雖然也將「語文」理解為「語言文字」,但仍然是指「口頭的語言和書面的語言」。
可見,葉聖陶先生所說的「語文就是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實際上已經包容了「語言文章」(「文章」為書面語言)、「語言文字」(「文字」為書面語言的符號)、「語言文學」(「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以書面語言為載體)的含義。
既然語文教育中的「語文」應理解為「語言」,那麼為什麼這門課程不叫「語言」而稱「語文」呢?這主要是因為「語言」有時僅指口頭語言,叫做「語文」,是為了強調這門課程不但包含口頭「語」,而且包含書面「文」。1980年7月14日,葉聖陶在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成立大會上解釋說:「一九四九年改用『語文』這個名稱,因為這門功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既然是運用語言的本領的,為什麼不叫『語言』呢?口頭說的是『語』,筆下寫的是『文』,二者手段不同,其實是一回事。功課不叫『語言』而叫『語文』,表明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都要在這門功課里學習的意思。『語文』這個名稱並不是把過去的『國語』和『國文』合並起來,也不是『語』指語言,『文』指文學(雖然教材里有不少文學作品)。」[10]
我們理解:「語文」,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門課程,指的是祖國語言的教育,即作為中華民族通用語的漢語言的教育。既包含口頭語言的學習,又包含書面語言的學習;既包含語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語言內容的理解;既包含著一個民族的語言系統和規則(即狹義的語言)的學習,又包含著按照這一語言系統和規則所進行的言語行為(讀、寫、聽、說)的訓練以及按照這一語言系統和規則形成的言語作品的學習。[11]正如鍾啟泉先生所指出的:「語文學科就是從形式與內容兩個側面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兼具『形式訓練』與『實質訓練』的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12]王寧先生則從語文教師的角度指出:「語文教師應當通過語文教學養成學生從語料中發現語言現象、概括語言規律的銳敏性、興趣和習慣;教給他們貯存語言材料的正確、有效方法,促使他們通過自學的積累,逐漸豐富自己的語言;讓他們在獲得新知識的實踐過程中,訓練他們把已加工成熟的思想用最得體、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的能力;最後,還要以語言為橋梁,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意識、創造思維意識和文化修養意識。」[13]
近幾年來,在關於「語文」含義的討論中,又有三種新的解說:「言語」說、「文學」說、「文化」說。
有學者認為:「『語文』指的是漢言語,語文教育是我們母語漢語的言語教育。」[14]筆者以為,這一觀點縮小了語文的外延。語文學習,既包括言語的學習,也包括狹義的語言的學習。雖然作為母語課程內容的語言系統及規則,人們可以在日常生活的語言環境中通過自發的經驗和認知多少獲得一些,但這些畢竟是零碎的,與在學校教育的情境中通過較高級的思維活動系統地學習是不能相比的。學校開設語文課程之所以有必要,即在於可以使母語的學習和掌握,由自發的、偏重感性經驗的、少慢差費的暗中摸索,走向自覺的、偏重科學理性的、多快好省的明中探討,這其中便包括語言系統及規則的學習。
也有學者認為,語文就是文學,語文教育就是文學教育。筆者以為:這一觀點同樣把語文的所指縮小了。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一方面,作為一門藝術,文學作品與政治論文、科普讀物、以及其他實用文章相比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語文教育無疑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另一方面,作為學習語言的語料,語文課本中的文學作品與政治論文、科普讀物、以及其他實用文章的性質又是相同的。語文學習既然包含語言形式與內容方面的學習,就已經包含了作為語言的成品的文學作品與政治論文、科普讀物、以及其他實用文章的形式與內容方面的學習,文學教育就已經是語文教育的應有之義了。而以文學來解說語文,將政治論文、科普讀物、以及其他實用文章的讀寫排除在語文之外,則顯然是不妥的。
還有學者認為:「從語文的本體來看……語文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語文的『底座』,語文與文化血肉同構,語文就是文化。」[15]筆者以為,這一觀點又將語文泛化了。文化是什麼?「廣義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16]顯而易見,語文只能被看作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事實上,包括語文在內,學校開設的所有課程都是人類文化的體現,學習各門課程都是學文化。說「語文就是文化」固然沒錯,卻不能揭示語文學科的個性特徵。
古人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葉聖陶先生關於「語文」含義的論述,對於我們正確把握語文學科的性質和語文教育的目標,推動當今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仍然是有現實意義的。
作者簡介:徐林祥,男,1956年生,揚州大學文學院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語文教育史、美學史與美育史研究。
注釋:
[1]葉聖陶:《答滕萬林》1964年2月1日,《葉聖陶集》第25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4頁。
[2]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編審局:《編輯大意》,《初級中學語文課本》第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年版。
[3]葉聖陶:《認真學習語文》,見中華函授學校編《語文學習講座叢書》(一),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3-4頁。
[4]呂叔湘:《中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呂叔湘論語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頁。
[5]張志公:《說「語文」》,《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9頁。
[6]葉聖陶:《答孫文才》1960年1月21日,《葉聖陶集》第25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頁。
[7]葉聖陶:《答滕萬林》1964年2月1日,《葉聖陶集》第25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頁。
[8]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第1539頁。
[9]呂叔湘:《中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呂叔湘論語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頁。
[10]葉聖陶:《語文是一門怎樣的功課》,《葉聖陶集》第13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47頁。
[11]參見徐林祥、屠錦紅:《語文:一體三維》,《中學語文》2005年第10期。
[12]鍾啟泉:《中外母語教材比較研究叢書?序》,《中外母語教材比較研究叢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3]王寧:《漢語語言學與語文教學》,《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3期。
[14]余應源:《語文「姓」什麼?》,《中學語文教學》,2001年第3期。
[15]曹明海:《語文:文化的構成》,《語文教學通訊?高中刊》,2004年第7-8期。
[16]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下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第4022頁。
2. 語文的語多音字組詞
①字音:多音字 yǔ yù
②結構:左右結構
③部首:訁
④筆畫:9筆。
⑤字級:國家通用規范漢字一級字。
⑥造字法:形聲字,形從言旁,聲從吾旁,左形右聲結構。
①本義:讀yǔ,談論、交談。引申為說的話。
②作名詞,話 組詞:語言 語音 語文 成語 漢語......
③作動詞,說,談論,交談,組詞:細語 低語 沉默不語 ......
④作名詞,俗語,諺語,成語。比如:語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里的語,指的就是諺語或成語的意思。
⑤作動詞,代替語言表示意思的動作或方式。如:手語、啞語、腹語等。
⑥詞彙 二字詞 語調 語錄 ...... 導語 主語 ......
⑦詞彙 三字詞 語音學 語氣詞 ...... 標准語 結束語 ......
⑧詞彙 四字成語 語重心長 語不驚人 ...... 花言巧語 歡聲笑語 ......
......
①詞性:動詞。
②字義:告訴。
③組詞:不以語人......
讀音為yù的詞義、詞性、用法較單一,多見白話文、文言文、古文;現代文體較為常用的是讀音為yǔ的語。
語是多音字,本義談論,讀yǔ,引申為說的話。所以,用語組的詞語,大多數無論是動詞、名詞,其讀音都念yǔ。
3. 語文的語的拼音
讀音:[yǔ][yù]
部首:訁
五筆:YGKG
倉頡碼:IVMMR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BED
四角號碼:1761
筆順編號:451251251
漢字分解:訁+吾,訁+五+口
筆順讀寫:捺折橫豎折橫豎折橫
詞性:名詞、動詞
釋義:[yǔ]:1.話。 2.指「諺語」或「古語」。 3.代替語言的動作。 4.說。 [yù]:告訴。
詳細釋義:
1.語 [yù]2.語 [yǔ]
語 [yù]
〈動〉
告訴,使知道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左傳·隱公元年》
吾語女。——《論語·陽貨》
若引其許,若至,語人。——《三國志·方使傳》
夫語妻曰:「為王作劍,三年乃成…往必殺我。」——晉· 干寶《搜神記》
貧者語於富者曰…——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又如:語言(告訴);語其友;不[可]以語人
語 [yǔ]
〈動〉〈名〉
說的話
張勝聞之,恐前語發。——《漢書·李廣蘇建傳》
語曰:「唇亡則齒寒。」——《穀梁傳·僖公二年》
齊君之語偷。——《左傳·文公十七年》
又如:語體詩(用口語寫的詩);語話(話語;言語);土語(土話);評語(評論的話)
特指諺語、古語或成語 。
如:語例(用語的慣例);口頭語;熟語;韻語;妙語;俚語;豪語
詞語
為人性僻躭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又如:語驚四座;語泄(密語外泄);語義(也稱詞義。指詞語的意義);語妙天下(言語精妙,無人可及)
語言
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 齊語也。——《孟子·滕文公下》
又如:語支(語言學。依譜系分類法分出的比語族小的語言系統);語言文字(語言學與文字學的合稱);語簡意賅(語言簡練,意思完備);語學(研究言語、文字的性質及用法的學問)
用以示意的動作或信號 。
如:目語;手語;燈語
語法學科用來表示句子成人的術語 。
如:主語;謂語;賓語、表語、狀語
(形聲。從言,吾聲。本義:談論;議論;辯論)
同本義
語,論也。——《說文》
於時語語。——《詩·大雅·公劉》。傳:「論難曰語。」
旦日,卒中往往語。——《史記》
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
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莊子·秋水》
又如:語怪(談論怪物);語冰(談論冰);語議(言談議論)
交談,說話
語,言也。——《廣雅》
語使能也。——《禮記·文王世子》。注:「語,言也。」
又
既歌而語。
可與晤語。——《詩·陳風·東門之池》
笑語卒獲。——《詩·小雅·楚茨》
爾將可與語大理矣。——《莊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史記·陳涉世家》
食不語,寢不言。——《論語·鄉黨》
乃向西北奮頭,喃喃細語。——《北史》
又如:語澀(說話艱難,不流利);語薄言輕(語言輕薄;說話輕佻,不穩重);語吐珠璣(說話、語言像珠璣般優美);語不間歇;語冰(比喻人的識量受到時、地所拘束,見識不廣);語語(語其所當語。即說所該說的話)
鳥獸蟲類鳴叫
君裙香暖金泥鳳,畫梁語燕驚殘夢。——前蜀· 牛嶠《菩薩蠻》
又如:語風(在風中鳴叫);語燕(會說話的燕子);語鳥(會說話的鳥);語關關(形容鳥兒鳴叫之聲)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語
【唐韻】魚舉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糜上聲。【說文】論也。【徐曰】論難曰語。語者,午也。言交午也。吾言為語,吾,語辭也。言者直言,語者相應答。【釋名】敘也。敘己所欲說也。【易·頤卦】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詩·大雅】於時言言,於時語語。【疏】直言曰言,謂一人自言。答難曰語,謂二人相對。【禮·雜記】三年之喪,言而不語。【注】言,自言己事也。語,為人論說也。【家語】孔子之郯,遭程子於塗,傾蓋而語終日。
又國名。【別國洞冥記】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善語國。
又【廣韻】牛倨切【集韻】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糜去聲。【廣韻】告也。【增韻】以言告人也。【左傳·隱元年】公語之故。【論語】居,吾語女。
又敎戒也。【魯語】主亦有以語肥也。
又地名。【前漢·閩粵王傳】錢唐榬終古斬徇北將軍為語兒侯。【孟康注】語兒,越中地也。今吳南亭是。【師古曰】語,或作篽、籞。
說文解字
【卷三】【言部】語
論也。從言吾聲。魚舉切
語文[yǔ wén]是語言以及文學、文化的簡稱,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
4. 語組詞有哪些詞語
一、語字的組詞有語文、成語、語氣、無語、外語、口語、語言、詞語、謎語、俗語語塞、絮語、囈語、案語等。
二、語字的基本釋義:
[ yǔ ]
1、話:語言。語音。漢語。外語。成語。千言萬語。
2、說:細語。低語。不言不語。默默不語。
3、諺語;成語:語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4、代替語言表示意思的動作或方式:手語。旗語。燈語。
5、姓。
[ yù ]
告訴:不以語人。
三、語字的筆順是點, 橫折提, 橫, 豎, 橫折, 橫, 豎, 橫折, 橫。
相關組詞解析:
一、語文
[yǔ wén]
語言和文字:明天,語文老師在我們班舉行觀摩教學。
二、成語
[chéng yǔ]
人們長期以來慣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片語或短句。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有些成語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如「小題大做」、「後來居上」等。有些成語必須知道來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
三、語氣
[yǔ qì]
說話的口氣:你的語氣告訴我,幫你解決問題彷彿是我的義務似的。
四、無語
[wú yǔ]
沒有話語;沒有說話:花朵無語,卻綻放出美麗;小草無語,卻繪畫春天;鮮花無語,卻裝點世界。
五、口語
[kǒu yǔ]
談話時使用的語言(區別於「書面語」):不用擔心自己的英語口語,熟能生巧嘛。
5. 「語」的拼音是第幾聲
語這個字多音多義。有yǔ、yù兩種讀音,分別是三聲和四聲。
6. 語文的語有哪些成語
惡語傷人】用惡毒的語言污衊、傷害人。
惡語相加】把惡毒的語言加到別人身上。
惡語中傷】中傷:攻擊和諂害別人。用惡毒的話污衊、陷害人。
風言醋語】散布嫉妒性的中傷語言。
風言風語】沒有根據的、不懷好意的、帶有譏諷的話。另指私下議論暗中傳說。
浮文巧語】華麗而空泛的言詞。
浮語虛辭】指大話、空話。
甘言美語】甜美動聽的話。
罕言寡語】罕、寡:少。很少開口說話。形容沉默寡言。
豪言壯語】豪邁雄壯的言語。形容充滿英雄氣概的話。
好語如珠】指詩文中警句妙語很多。
胡言亂語】指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瞎說,或說胡話。
花香鳥語】鳥語:鳥鳴如同講話一般。形容春天動人的景象。
花言巧語】原指鋪張修飾、內容空泛的言語或文辭。後多指用來騙人的虛偽動聽的話。
穢言污語】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話。
快人快語】直爽的人說直爽的話。
7. 語文的語的偏旁是什麼
一、語的偏旁是言字旁:訁
二、釋義
語是個多音字讀作:yǔ,yù
(一)[ yǔ ]
1.話:~言。漢~。英~。~錄。~匯。~重心長。
2.指「諺語」或「古語」:~雲:「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3.代替語言的動作:手~。旗~。
4.說:細~。低~。
(二)[ yù ]
告訴:不以~人。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左傳·隱公元年》
吾語女。——《論語·陽貨》
若引其許,若至,語人。——《三國志·方使傳》
夫語妻曰:「為王作劍,三年乃成…往必殺我。」——晉·干寶《搜神記》
貧者語於富者曰…——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8. 語文的語可以組什麼詞
常用片語
語病 yǔbìng
[faulty formulation] 語文中措詞失當或不合邏輯的毛病
語詞 yǔcí
語調 yǔdiào
[intonation] 說話時語音高低輕重配置而形成的腔調
語法 yǔfǎ
[grammar] 語言學的一個分支,研究按確定用法來運用的詞類、詞的屈折變化或表示相互關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詞在句中的功能和關系
語鋒 yǔfēng
[thread of discourse] 話鋒
語感 yǔgǎn
語畫 yǔhuà
[word picture] 用語言文字所作的逼真或生動的描述
語匯 yǔhuì
[vocabulary] 語言中詞彙和短語的統稱
語境 yǔjìng
[context] 語言環境。話語或文句的意義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徵
語句 yǔjù
[sentence] 一個語法上自成體系的單位,它由一個詞或句法上有關連的一組詞構成,表達一種主張、疑問、命令、願望或感嘆
語類楚聲yǔlèichǔshēng
[seem like the language of Chu Land] 說話像楚地一帶口音
與人罕言語,語類楚聲。——明·魏禧《大鐵椎傳》
語錄 yǔlù
[book of quotations;quotation] 言論的記錄或摘錄
語氣 yǔqì
用友好的語氣說
語聲 yǔshēng
[language] 說話的聲音
語失 yǔshī
[make an indiscreet] 失言;失口
言多語失
語素 yǔsù
[word element;morpheme] 詞素。語音和意義結合的最小的語法單位,有單音節的、雙音節的和多音節的,如:「語」、「員」、「葫蘆」、「坦克」、「托拉斯」、「布爾什維克」
語態 yǔtài
[voice] 動詞特定的形式或特殊的轉意方法,用以表明動作主體和動詞表示的行為之間的關系
被動語態
語文 yǔwén
他的語文程度怎樣
◎語無倫次yǔwúlúncì
[speak incoherently;babble like an idiot] 話說得顛三倒四,言語沒有條理層次
語系 yǔxì
[language family] 有共同來源的一些語言的總稱
印歐語系
語序 yǔxù
語焉不詳 yǔyānbùxiáng
[do not speak in detail;do not elaborate] 粗略談及,沒有說得很詳細。焉,語助詞,韓愈《原道》:「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荀,荀子。揚,揚雄
語焉不詳(說了但不詳細。「焉」字另有作兼詞「於之」講,「對烈士的事跡」,供參考)。——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語言 yǔyán
[language] 用以表達情意的聲音。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跟思想有密切關系,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質特徵
語言學 yǔyánxué
[philology;linguistics] 對文學的研究,包括或可能包括語法、評論、文學史、語言史、文學體系及任何與文學有關或與使用於文學的語言有關的內容
語義學 yǔyìxué
[semantics] 研究詞語含義及演變的語言學分支學科
語意 yǔyì
[meaning] 話語所包含的意義及情味
語意深長
語音 yǔyīn
[speech sounds;pronounciation] 語言的聲音;說話時發出的聲音
語音學 yǔyīnxué
[phonetics] 口語發音的研究及系統分類,這種音由言語器官發出,由聽覺器官接收或記錄在儀器上
語音學 yǔyīnxué
[phonetics] 語言學的一個部門,研究的對象是語音
語用學 yǔyòngxué
[pragmatics] 符號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符號或語言詞句與其使用之間的關系
語源 yǔyuán
[source of words] 一種語言形式(如一個詞或詞素)的歷史(常包括其史前史)。從該詞或詞素在語言中最早出現的記載追溯其語音、書法和詞義的發展
語雲 yǔyún
[as the saying goes] 常言道
語雲: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動吾幼以及人之幼」。——清· 林覺民《與妻書》
◎語種yǔzhǒng
[classification of language] 語言的種類,指某種語言
你在外語學院學的什麼語種
語重心長 yǔzhòng-xīncháng
[with sin cere words and earnest wishes;meaningful] 指言辭懇切、情意深長
語助詞 yǔzhùcí
[an auxiliary word that indicates mood] 語言中表示語氣的助詞,位於句中停頓之處或句尾
語族 yǔzú
[language branch] 指包含所有可證明從一個單一祖先語言傳下的有聯系的語言,而這個祖先語言本身不和別的任何語言有聯系
9. 語文的語什麼意思
語文的語是語言的意思。
語文
(1)語言和文字:~程度(指閱讀、寫作等能力)。
(2)語言和文學的簡稱。
語言
人類所特有的用來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由語音、詞彙和語法構成一定的系統,一視同仁地為各個階級服務。『語言』一般包括它的書面形式,但在與『文字』並舉時只指口語。
10. 語文的語怎麼組詞
「語」字讀作:【yǔ】和【yù】
「語」【yǔ】的意思是:
1、話、2、 指「諺語」或「古語」。3、 代替語言的動作。
「語」【yù】的意思是:
1、 告訴。2、說。
組詞:
成語【chéng yǔ】: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長期相沿慣用的固定短語。
謎語【mí yǔ】:暗射文字、事物讓人根據字面說出答案的隱語。
囈語【yì yǔ】:比喻荒謬糊塗的話。
諺語【yàn yǔ】:民間流傳的簡練通俗而富有意義的語句。
語塞【yǔ sè】:形容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