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順敘、插敘、補敘、倒敘如何區別能否舉例說明。
一、敘述方法不同
1、順敘
順敘也稱正敘,敘事的手法之一。順敘就是按照事件發生、發展的時間先後順序來進行敘述的方法,先發生的先說,後發生的後說,很講究「先來後到」的原則。
2、插敘
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回憶或故事的敘述方法。
3、補敘
補敘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機組成部分,文章的關鍵之處。沒有補敘,故事情節上就可能出現漏洞,令人不解。
4、倒敘
倒敘(flash back),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邊,然後再從事件的開戚滲頭按事情先後發展順序進行敘述。電影及小說創作中常用。
二、作用不同
1、順敘
使事情敘述條理清晰,脈絡分明、中心明確。寫作文一般都採用這種方法,因為它有條理,次序分明,一點兒不亂。
2、插敘
對主要情節起補充襯托的作用;有助於情節的展開,刻畫人物性格,補充背景材料,使人物形象生動完整,突出其某個特點,或交代細節,從而升華主題。
3、補敘
運用補敘,有助於更好地表達主臘隱題,使文章結構完整,行文跌宕起伏,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若補敘中有對人物進行描寫則有更加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倒敘
運用補敘,有助於更好地表達主題,使文章結構完整,行文跌宕起伏,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若補敘中有對人物進行描寫則有更加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舉例不同
1、順敘
在《閃光的金牌》中,作者就使用了順敘的方法:曉軍參加了小作文班→刻苦學習寫作知識→大量閱讀文學作品→深入生活調查研究→編輯出版《小作家報》→寫作水平不斷提高→參加國際寫作比賽→三易其稿但都被指導老師「槍斃」→認真構思反復修改→接到獲獎通知書→在首都賓館接受國家領導人頒獎→閃光的金牌,含淚的眼睛。
2、插敘
如魯迅的《故鄉》中, 「我」和「母親」談到閏土時,插入少年閏土和「我」的友誼片斷,藉以表現因過多艱辛、痛苦和精神摧殘,一種壁壘森嚴的等級觀念已注入了閏土的頭腦,摧殘了他的精神,默認了那條橫亘在自己童年夥伴之間不可逾越的界限。不僅使閏土的形象更鮮明,也深化了主題。
3、補敘
《水滸傳》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綱》一節,敘述在黃泥崗松林內七個販棗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綱。看到這里,讀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販輪仔廳棗客商喝得,為什麼楊志等人就喝不得?這時,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吳用、晁蓋等七人的姓名,並介紹了使用障眼法、當面吃酒以瓢下葯的經過。
這樣,通過補敘使得事件真相大白。由此可見,補敘實際上是在敘述時,故意「藏」去若乾片斷,到後面適當的地方再把這些片斷「亮」出來,使讀者恍然大悟。通過這一「藏」一「亮」,造成敘事的波瀾。
4、倒敘
在人教版六年級語文第二學期第十課《十六年前的回憶》中,作者李星華在第一自然段中先寫了父親李大釗的死對自己的感觸很深,再寫了父親死的過程。這種敘述方法叫做倒敘。
㈡ 倒敘的作用是什麼 有哪些用法
倒敘是常見的記敘順序之一。運用倒敘,可以避免文章的平鋪直敘,得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下面我整理了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採用倒敘的方法,能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產生懸念,更能引人入勝,同時也可以避免敘述的平板和結構的單調。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語文第二學期第十課《十六年前的回憶》中,作者李星華在第一自然段中先寫了父親李大釗的死對自己的感觸很深,再寫了父親死的過程。這種敘述方法叫做倒敘。
採用倒敘應從內容和形式的需要出發;或為了表達主題的需要,或為了結構變化的需要或為了造成懸物襲念,引人入勝,起到特殊的表達效果。千萬不可為倒敘而倒敘。運用倒敘,非有過渡句或過渡段銜梁螞啟接不可。當倒敘的部分敘述完畢回到順敘時要交待清楚。否則,會使文章頭緒不清,脈絡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這種倒敘的方式打亂事件發展的順序,使人猝不及防的進入到故事發展的緊要關頭,從而給讀者造成強烈的懸念,使故事更加驚心動魄、扣人心弦。
在電影創作中,也經常用這種方法。從故事發展的結果開始敘述,然後再開始回述以往故事的發生和發展。影片《這里黎明靜悄悄》年邁的上尉帶領幾個年輕的人在掃墓,然後倒述墓碑下犧牲的年輕的女戰士們在衛國戰爭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影片結尾又回到墓碑前。影片《辛德勒的名單》、《廊橋遺夢》、《泰坦尼克號》等都用了這種方法。
倒敘時,可根據表達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方法。
1、點題式。開篇先對所敘事件進行議論,提示主旨,然後再敘述事件過程,並常常首尾呼應,再次深化。《一件小事》《回憶我的母親》都是彩這種倒敘方法的。《一件小事》先以「國家大事」與「一件小事」作對比,突出一件小事不同尋常的意義。再敘述事件經過,最後呼應開頭。這樣倒敘便於讀者掌握主旨,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2、懸念式。先在開頭設置懸念,然後步步釋疑以引人入勝。《第二次考試》先敘述蘇教授發現的「一件奇怪的事情」,然後具體敘述是怎樣「奇怪的事情」,最後再探究「奇怪事物」發生的原因。這樣倒敘,層層剝筍,可讀性強,能吸引讀者。
3、聯想式。這種方法是,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對往事的回憶,敘述順乎自然。《一件珍貴的襯衫》由珍藏的襯衫引起回憶,進而交代襯衫的由來。這種寫法睹物思人,觸景生情,能引起讀者共鳴。
4、對比式。即把當前的情況與過去的情況加以比較,起到對比烘托的作用。《我眷戀你橡如,北京》循著現在--過去--現在的思路,先講述自己對北京日新月異變化的感受,勾起對一段難忘歲月的回憶,寫自己被迫離開北京的遭遇,再寫重返北京的情況。前後對比,表現了對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厚愛。對比式倒敘,能運用前後反差,鮮明地表達出主題。
5、懷念式。篇首開宗明義敘述心中的懷念,由此進入回憶。《背影》《記一輛紡車》,開頭都表達了深情的懷念,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後敘事抒情,舒展自如。這樣很能感染讀者,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6、追溯式。先寫重大事件的結果,或敘述非凡的業績,再記敘事件的歷程,給人異峰突起之感。《金杯之光》就是先敘「一座舉世矚目的金杯」「被中國女排的姑娘們捧回了北京」,由此追溯她們「走過了一條多麼艱苦曲折的奮斗道路」。這種寫法能一下子吸引讀者、振奮精神。 當然,倒敘方法沒有一個固定模式,有時會幾種方法交叉運用,以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㈢ 【教育|教學筆記6】如何區分倒敘、插敘
敘事類文本要有高超而巧妙的敘事技巧方能不流於平淡。記敘的順序一般可分為順敘、倒敘、插敘三種。
一、順敘
順敘,就是按照事件發生、發展的時間順序,或是事件展開的空間順序,或是事件發展過程中的內部邏輯順序進行敘事的方式。使用順敘筆法,可以將事件介紹得脈絡清晰,首尾完整,甚至會收到由淺及深、由表及裡的表達功效。採用這種方法,能使文章的層次同事件發展的過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記敘得有頭有尾,脈絡清晰。順敘的方法可分為以下幾種:一是完全按時間順序記敘。例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從作者到東京開始寫起,再寫到仙台後與藤野先生相處中的幾件事,最後寫離開仙台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與崇敬;二是以事情的內在邏輯聯系為序來敘述事件。在敘述一個事例時,由於時間變化與空間地點的轉換順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幾種順敘的方法兼而有之。
二、倒敘
倒敘,就是將事件的結局或是發展中矛盾沖突比較激烈的情節片斷提到篇首,然後再按照事件發生、發展的正常順序進行敘述的敘事方式。倒敘打破了敘事的正常順序,往往有強化情節、製造懸念、引人入勝的作用。使用倒敘手法時,要注意倒敘片斷結束後正常情節的有效切入租銷派與銜接,使文章情節保持完整連貫,首尾相互照應。因為採用倒敘法寫文章,一開頭就寫出了事件的結斗粗局或過程中的精彩場面,在讀者的腦海里造成懸念,急於想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
例如:《一個粗瓷大碗》一開始就寫在軍事博物館里陳列著一個粗瓷大碗。這樣讀者一定會想:粗瓷大碗不是很普通嗎,怎麼會陳列在軍事博物館里?它一定有非常特別的地方吧?從而就激發起讀者讀下去的強烈慾望。運用倒敘法要先把事情的結局或最精彩的片斷寫出來,然後轉人順序就必須交代得十分清楚。所以由倒敘轉人順序時,要分段,而且要有適當的過渡,做到界限清楚,銜接自然。過渡句可在倒敘結束時用,如「這是怎麼回事呢?」與順敘開始時「事情要從……談起」相承接,也可以直接從順敘開始時,用「原來」「那是」等過渡性詞語,使文體連貫流暢。
三、插敘
插敘,就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中斷敘事,加入與情節或人物相關的內容,然後再按照中斷前的情節繼續敘述的敘事方式。插敘增強了情節的生動性、深刻性,補足了事件發生、發展的前因後果,為刻畫和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更多的支撐。插敘的內容如果刪除了,不會影響事件敘述的完整性。
例如:《故鄉》中有兩處插敘。一處是當「我」的母親談到閏土時,作者用「這時候,我的腦海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引出對少年閏土形象的插敘。另一處是對楊二嫂形象的回憶。這兩處插敘使閏土、楊二嫂過去與現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況形成鮮明對比,充實了文章內容,深入開掘了主題思想。
插敘的內容應能對中心內容起補充、解釋或襯托作用,弊賀根據中心內容的需要可長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現中心思想的范圍,否則會喧賓奪主、繁瑣累贅。使用插敘時,要安排好與中心內容的銜接,使過渡自然,內容貫通一氣。
今天,我上五年級的課程,閱讀訓練主題為「文章敘述順序」,給孩子們解釋順敘、倒敘和插敘的概念,大家都懂。但是具體到分析文章時,孩子們會拿捏不準,比如以下這篇文章是屬於倒敘還是插敘,讀者可以看完本文後思考一下。
文章品析1:
最優秀的人是誰?
1蘇格拉底的得意門生終日到處奔波,為老師尋找一位優秀的傳承者,但蘇格拉底卻只是笑笑。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2故事是這樣的,蘇格拉底在風燭殘年之際,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想考驗和點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時看來很不錯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說:「我的蠟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接著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3「明白,」那位助手趕忙說,「您的思想光輝是得很好地傳承下去……」
4「可是……」蘇格拉底慢悠悠地說,「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承傳者,他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這樣的人選直到目前我還未見到,你幫我尋找和發掘一位好嗎?」
5「好的,好的。」助手很溫順很尊重地說,「我一定竭盡全力地去尋找,絕不辜負您的栽培和信任。」
6蘇格拉底笑了笑,沒再說什麼。
7那位忠誠而勤奮的助手,不辭辛勞地通過各種渠道開始四處尋找了。可他領來一位又一位,總被蘇格拉底一一婉言謝絕了。有一次,當那位助手再次無功而返地回到蘇格拉底病床前時,病入膏肓的蘇格拉底硬撐著坐起來,撫著那位助手的肩膀說:「真是辛苦你了,不過,你找來的那些人,其實還不如你……」
8「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辭懇切地說,「找遍城鄉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優秀的人選挖掘出來,舉薦給您。」
9蘇格拉底笑笑,不再說話。
10半年之後,蘇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淚流滿面地坐在病床邊,語氣沉重地說:「我真對不起您,讓您失望了!」
11「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蘇格拉底說到這里,很失意地閉上眼睛,停頓了許久,才又不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耽誤、給丟失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話沒說完,一代哲人就永遠離開了他曾經深切關注著的這個世界。(完)
上課的時候,很多孩子都回答本文敘述順序是「插敘」,我卻認為是「倒敘」,也是按照這個思路給孩子們講解的,但是為了追求教學的嚴謹。下課後,我趕緊詢問了教育界的幾位同行老師,有小學、初中、高中語文老師的觀點,看與自己的觀點是否有出入。其中,一位老師認為本文的敘述順序是「順敘」,我覺得這個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無需討論。還有部分老師們認為本篇文章是按「插敘」行文的,理由如下(以下為老師們給我的回復):
1. 從文章第2段看:是插敘一段往事,倒敘是先寫事情結果,再寫起因和經過的,明顯文章的開頭不是事情的結果,所以也可以排除是倒敘。
2.文章首段交代:「蘇格拉底的得意門生終日到處奔波,為老師尋找一位優秀的傳承者,但蘇格拉底卻只是笑笑。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第2自然段開始插敘故事的內容:「故事是這樣的,蘇格拉底在風燭殘年之際,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想考驗和點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時看來很不錯的助手……」,後來又回到「蘇格拉底笑了」這個部分,所以中間內容是插敘。
綜上,老師們都是以第2自然的關鍵句子判斷的,但是我不同意。
大部分老師和我一樣,認為是倒敘。我在上課時候給孩子們講的理由如下:
1.正面論證:為什麼說本篇文章的敘述方式是倒敘?倒敘,就是將事件的結局或是發展中矛盾沖突比較激烈的情節片斷提到篇首,然後再按照事件發生、發展的正常順序進行敘述的敘事方式。本篇文章開頭屬於第二種情況,「蘇格拉底的得意門生終日到處奔波,為老師尋找一位優秀的傳承者,但蘇格拉底卻只是笑笑。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此處是把「蘇格拉底的門生為老師尋找傳承者,蘇格拉底本應該非常欣慰,但是卻只是笑笑」這個文中的突出情節放在開頭,吸引讀者注意。這里也可以用用孫紹振老師《名作細讀》中說的「矛盾法」來分析文本,「只是笑笑」就是開頭的矛盾所在,分析出這個矛盾,才能更好理解下面的內容。
接下來第2-9自然段,寫了「門生為老師四處尋找傳承者」的經歷,本部分是倒敘的內容,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只有承認這個部分的主體地位,才能使結尾的內容——「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蘇格拉底說到這里,很失意地閉上眼睛,停頓了許久,才又不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耽誤、給丟失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順理成章,才能使文章主題得到更好地彰顯。
2.反面論證:為什麼本文運用的不是「插敘」?插敘:就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中斷敘事,加入與情節或人物相關的內容,然後再按照中斷前的情節繼續敘述的敘事方式。插敘增強了情節的生動性、深刻性,補足了事件發生、發展的前因後果,為刻畫和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更多的支撐。插敘的內容如果刪除了,不會影響事件敘述的完整性。倒敘和插敘的主要區別在於:是否是本文的主體部分,插敘是為了情節展開,補充跟主體部分無關的額外的內容。比如:學生寫自己的文具盒丟失了(起因)——尋找文具盒(經過)——找到了文具盒(結果)。這個情節是完整的,如果在「起因」部分加入「文具盒的來自不易」,能推動情節發展,但是並不是文章主體部分,可刪,就是插敘;如果在「經過」部分插入「某某之前就透過同學的鉛筆」的片段,也是推動情節發展,並不影響文章主體內容,同樣是插敘。如果把「結果」或者「經過」中的突出片段提前,結果和突出片段是文章主體部分,不可刪,知識變換了敘述順序,那就是倒敘。
很多同學會把插敘和倒敘弄混,關鍵問題就在於,無法判斷文章中間的部分內容是否為文章主體部分。就《最優秀的人是誰》這篇文章來看。如果說是插敘,如果插敘(第2-9自然段)的部分只是在文章主線之外,為了豐富文章情節而寫,是可以刪除,不影響文章內容的。那大家試想一下,把文章第2-9自然刪除了,文章就只剩下第1段,第10-11自然段了,那還能說文章是完整的嗎?結尾的主題不是太突兀了嗎?所以,此處我認為不是插敘。
所以,我之前還教給過孩子一個技巧,當你做「判斷文章敘述順序」的題目時,排除「順敘」之後,對於是倒序還是插敘拿不準主意的時候,判斷是否為「插敘」的一個巧方法,就是把本部分的內容刪掉,你看文章的起因經過結果是否還完整,不受影響。如果還完整,那就是插敘。如果刪掉了之後,文章支離破碎,文不成文,主題顯得太突兀,那你就是刪掉了文章的主體部分,那就是倒敘。
3.標答論證:感謝朋友提醒,說這篇文章的閱讀理解中,有一題考查寫作順序,標答是「倒敘」,雖然語文有很多題目是沒有絕對答案的。但是通過分析,我同意這個答案。
我們再來看一篇妙筆技法上課程的一篇文章,讀者也可以先判斷下是什麼樣的敘述順序來寫。
文章品析2:
一間改變命運的房間
1一個櫃台服務員有一天收到一位老先生的來信,信中清晰地敘述了他對那段暴風雨夜的記憶。老先生邀請櫃台服務員到紐約去拜訪他,並附上了一張來回機票。
2其實,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在一個暴風雨的晚上,有一對老夫婦走進旅館的大廳向櫃台訂房。
3「很抱歉,」櫃台里的人回答說,「我們飯店已經被參加會議的團體包下了。往常碰到這種情況,我們都會把客人介紹到另一家飯店,可是這次很不湊巧,據我所知,另一家飯店也客滿了。」
4他停了一會,接著說:「在這樣的晚上,我實在不敢想像你們離開這里,卻又投宿無門的處境,如果你們不嫌棄,可以在我的房間住一晚,雖然不是什麼豪華套房,卻十分干凈。我今晚就呆在這里完成手上的工作,反正晚班督察員今晚是不會來了。」
5這對老夫婦因為造成櫃台服務員的不便,顯得十分不好意思,但是他們謙和有禮地接受了服務員的好意。第二天早上,當老先生下樓來付住宿費時,這位服務員依然在當班,但他婉拒道:「我的房間是免費借給你們住的,我全天候待在這里,已經賺取了很多額外的鍾點費,那個房間的費用本來就包含在內了。」
6老先生說:「你這樣的員工,是每個旅館老闆夢寐以求的,也許有一天我會為你蓋一座旅館。」
7年輕的櫃台服務員聽了笑了笑,他明白老夫婦的好心,但他只當它是個笑話,沒想到那位老先生還記得。
8幾天之後,他來到了曼哈頓。站在座落於第五大道和三十四街間的豪華建築物前,他見到了老先生。
9老先生指著眼前的大樓解釋道:「這就是我專門為你建蓋的飯店,我以前曾經提過,記得嗎?」
10「您在開玩笑吧!」服務員不敢相信地說,「都把我搞糊塗了!為什麼是我?您到底是什麼身份呢?」年輕的服務員顯得很慌亂,說話略帶口吃。
11老先生很溫和的笑著說:「我的名字叫威廉·渥道夫·愛斯特。這其中並沒有什麼陰謀,只因為我認為你是經營這家飯店的最佳人選。」
12這家飯店就是著名的渥道夫·愛斯特莉亞飯店的前身,而這個年輕的人就是喬治·伯特,他成為這家飯店的第一任經理。
13盡可能真誠地幫助更多的人贏得成功,成功就會來陪伴你。生活常常就是這樣。(完)
本文是運用的倒敘手法,從第2段「其實,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標志性的回憶口吻,可以判斷。這個倒敘部分是文章主題內容不可刪。
如果對我的觀點有異議,歡迎私聊,我們一起探討。
朱小蓉
2020.5.30
㈣ 語文閱讀中,順敘、倒敘、插敘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順:使事情敘述條理清晰,脈絡分明、中心明確.磨豎沖我們中小學生作文,一般都採用這種方法,因瞎殲為它有條理,次序分明,一點兒不亂.倒敘:採用倒敘的方法,能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產生懸念,更能引人入勝,同時也可以纖團避免敘...
㈤ 語文怎樣區別倒敘與插敘例子
倒敘盯基知是把事情凱消的結果放在開頭,再追述起因和經過,插敘是在正常鋒廳的敘述過程中插入一段內容,或是補充背景,或是補充原因,但結尾還是要回到現實。插敘就如在現實中,因為某種原因而引入一段對往事的回憶,或作者的補充說明,回憶完畢後再從回憶中回到現實。明白了嗎?
㈥ 語文閱讀中記敘順序什麼意思
記敘的順序一般可分為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分敘五種。順敘是指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先後次序來敘述。倒敘,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按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內容,然後再接著敘述原來的內容。補敘,也叫追敘,是行文中用三兩句話或一小段話對前邊說的人或事作一些簡單的補充交代。分敘,分敘的作用是把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情,寫得眉目清楚,不條不紊。
㈦ 「倒敘」是什麼意思
倒敘是先結果後起因,前後顛倒。
有三種方法:
1.以故事的結局為開篇例《十六年前的回憶》
2.以故事的最高潮或印象最深的部分開篇
3.以眼前事物引起回憶
示例
比如,在《永不忘記》一文中採用把情節的結局放在開頭敘述,然後再敘述情節的發生、發展的敘述方法。這是最典型的倒敘的方法。文章的第一部分(開頭到「她語帶感情,幾致哽咽」)寫潘老師和王翔的父親、妹妹到車站送王翔上大學,王翔送給潘老師一幅自畫像。無限的深情都凝結在一幅畫著一個賣冰糕的孩子,寫著「永不忘記,謝謝老師」的鉛筆畫上。畫有什麼含義?永不忘記什麼呢?這種先敘事情結局的手法既曲沂、引人入勝地點了題;又製造出懸念,引起讀者急切的關注。這里又借人物對話交代畫上的孩子就是王翔,他是個難得的孩子,他能上大學全靠潘老師的幫助。自然地引起倒敘。
分類
倒敘的類型:倒敘的類型大致有以下三種:一是把結局提前,掘中如《永不忘記》;二是像《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那樣把中間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對往事的回憶,如《一件珍貴的襯衫》,《修鞋姑娘》。
特點
倒敘是把事件的結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開頭來敘述,然後再按事件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倒敘並不是把整個事件如缺都倒過來敘述,而是除了把某個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順敘的方法。採用倒敘的情況一般有三種:一是為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為了使文章結構富於變化,避免平鋪直敘;三是為了表現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倒敘時要交代清楚起點。倒敘與順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還要有必要的文字過渡,做到自然銜接。特別要注意,不要無目的地顛來倒去,反反復復,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作用
倒敘的作用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採用倒敘的方法,能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產生懸念,更能引人入勝,同時也可以避免敘述的平板和結構的單調。例如,在《不速之客》中,文章通篇圍繞「不速之客」採用倒敘的方法行文。重點突出第二部分,詳細敘述不速之客所講的故事,集中表現了中國石油工人創業的艱難和階級友愛的深情;全文渾然一體,無懈可擊。 採用倒敘應從內容和形式的需要出發;或為了表達主題的需要,或為了結構變化的需要或為了造成懸念,引人入勝,起到特殊的表達效果。千萬不可為倒敘而倒敘。運用倒敘,非有過渡句或過渡段銜接不可。當倒敘的部分敘述完畢回到順敘時要交待清楚。否則,會使文章頭緒不清,脈絡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 在電影創作中,也經常用這種方法。從故事發展的結果開始敘述,然後再開始回述以往故事的發生和發展。前蘇聯影片《這里黎明靜悄悄》年邁的上尉帶領幾個年輕的人在掃墓,然後倒述墓碑下犧牲的年輕的女戰士們在偉國戰爭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影片結尾又回到墓碑前。影片《辛特勒名單》、《廊橋遺夢》、《泰坦尼克號》等都用了這種方法。 小學生必看:倒敘是把文中的一段或一個句子放到最前面,然後,再進行順敘。
「倒渣散辯敘」在漢英詞典中的解釋:
1.flashback; cutback
2.to flash back; to narrate from the end
㈧ 什麼是語文中所說的倒敘、插敘和順序
(一)順敘法 順敘法就是按照時間順序反映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發展過程,這是很常見的一種敘述方法。按照時間順序來反映人物事件的原委,便於確定文章的中心和格局,便於安排材料,寫起來也比較順手,眉目清楚,層次分明,情理諧調文章氣勢也易於貫通,也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文學史上許多的名作,像《桃花源記》<藤野先生>等,都是採用這種敘述方法的。 (二)倒敘法 它是把人物事件引人注目的高潮或結局提到文章的開頭,產生驚奇之感。然後再一步一步揭示這個高潮或結局所形成的原因和經過。因此倒敘不是逆敘,不是逆推理。在一定范圍來說,倒敘事實上是順序的一種變通。比如魯迅的〈祝福〉〈傷逝〉等作品,大體上都是用倒敘手法寫成的,祥林嫂悲苦的一生,子君和涓生的愛情悲劇等作品都是把人物的最後結局在開頭告訴了讀者,然後把人物的經歷一層一層展開,使讀者看清了這些悲劇的社會根源和人物自身思想上原因,從而啟發人們去追求合理的人生。 (三)插敘法 它是在人物事件原定的敘述線索適當的地方,插入某些情況的介紹,交代某些關系,或對某些矛盾作側面說明。插敘的作用,首先是增進讀者對人物事件發展情況得了解,此外,這種中斷或停止,也適應讀者心理,使其感到有張有弛,活潑輕松。。在魯迅的〈故鄉〉中「我」和「母親」談到潤土時插入少年潤土和我的友誼的片斷,就是追敘的例子 ,又如那些把上文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必要交代的片斷敘述,按習慣稱補敘。這種文字一般並不發展情節,僅僅是補充 原來敘述的不足,豐富原來敘述的內容。還有一種較為特殊的插敘,那插入的敘述是逆行的,即由近及遠,由今及古。這種插敘有人稱為逆敘。
麻煩採納,謝謝!
㈨ 語文怎樣區別倒敘與插敘例子
1、倒敘是把事情的結果放在開頭,再追述起因和經過,如《永不忘記》一文中,文章的第一部分寫到「她語帶感情,幾致哽咽」,寫潘核陵慎老師和王翔的父親、妹妹到車站送王翔上大學,王翔送給潘老師一幅自畫像。無限的深情都凝結在一幅畫著一個賣冰糕的孩子,寫著「永不忘記,謝謝老師」的鉛筆畫上。畫有什麼含義?永不忘記什麼呢?這種先敘事情結局的手法既曲沂、引入入勝地點了題;又製造出懸念,引起讀者急切的關注。
2、插敘就如在現實中,因為某種原因而引入一段對往事的回憶,或作者的補充說明,回憶完畢後再從回憶中回到現實.如《同志的信任》為表現文章的中心——魯迅先生是「最可信的同志」的需要,先寫魯迅先生接到方誌敏的密信、文稿及看信的經過,再插寫方誌敏被捕及汪寬獄中書寫文稿和密信以及託付魯迅先生,然後再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魯迅先生如何珍藏密信、改敬文稿和把它們轉交給黨中央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