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古詩詞三首課文
四年級語文老師在教學第一課《古詩詞三首》時,要引導學生讀懂這三首古詩詞,感悟每首詩/詞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手法。我在此整理了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古詩詞三首》課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獨坐敬亭山①》
[唐]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②。
相看兩不厭③,
只有敬亭山。
注釋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閑:形容雲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
③厭:滿足。
《望洞庭①》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②,
潭面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④。
注釋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諧,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憶江南①》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②。
是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③。
能不憶江南?
注釋
①憶江南:詞牌名。原題下有詞三首,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諳:熟悉。
③藍:一種植物,葉藍綠色,可提取青藍色染料。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這首五絕作於天寶十二載(753)秋遊宣州時,距他被迫於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已有整整十年時間了。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前二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孤獨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想,並且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觀望之久,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詩的下半運用擬人手法寫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鳥飛雲去之後,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願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雲去又何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靜”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於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無怪乎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誇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詞人青少年時期就曾旅居江南,中年又先後在杭州、蘇州等地做過刺史(州的長官),江南的美麗風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戀戀不能忘懷。晚年在北方,他寫過不少懷念江南的詩歌,《憶江南》詞三首就是其中廣為傳誦的一組。它們約作於文宗開成三年(838)前後,當時詞人66歲左右,正以太子少傅分司洛陽(領乾薪在洛陽養老)。這里所錄,是組詞的第一首,也是寫得最精彩的一首。
舊曾諳,過去曾經飽覽。諳,熱悉。江花,江邊的鮮花。藍,植物名,種類很多,葉子可用來製作青綠色的染料。
“日出”兩句,線條粗獷明快,設色鮮艷濃烈,凸現了春和景明時的江花江水,有彩版畫的藝術效果。
Ⅱ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是什麼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是《古詩詞三首》,分別是《四時田園雜興》、《宿新市徐公店》、《清平樂•村居》。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譯:初夏時節,金黃的梅子掛滿枝頭,杏子也變得鮮亮飽滿,田裡麥穗揚著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盡正在結籽。白天變長了,大家都在田間忙碌,籬落邊無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Ⅲ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生字的怎麼讀
讀音分別是亭tíng,潭tán,庭tíng,絡luò,諳ān。
第一課是《古詩三首》。
分別是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劉禹錫的《望洞庭》,白居易的詞《憶江南》。
寫的都是景色很美,美到融入其中,美到游後有無限的回憶。
Ⅳ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課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老師,你好》
滬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老師,領進門》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觀潮》
老師領進門
1942年春天,我不滿六周歲,便到鄰村小學讀書。
這個小學設在一座廟內,只有一位老師,教四個年級。四個年級四個班,四個班共有四十人。
老師姓田,私塾出身,後來到師范速成班受訓三個月,十七歲就開始教書了。田老師口才、文筆都很好。
開學頭一天,我們叩拜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像之後,便排隊進入教室。每個一年級小學生,配備一位三年級的學兄帶著。田老師先給二年級和四年級學生上課,讓三年級學兄握著一年級學弟的小手描紅摹紙。紅摹紙上,一首小詩: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師給一年級上課了。他先把這首詩念一遍,串講一遍。然後,以這四句詩為起承轉合,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
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住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兒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進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很茂盛。小孩子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兒,嘴裡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個迎春娃娃。他剛要動手,攔住了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後邊歇腳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後來,這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此地就變成一座大花園……
這個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聲音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的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那時候的語文叫國文。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級的課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師門下受業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有如春雨點點。
從事文學創作,需要發達的形象思維,豐富的想像力,田老師在這方面培育了我,讓我開了竅。
田老師執教四十年,桃李滿門,弟子不下三千,現在已年近古稀,退休歸里十年了。
我回家鄉去,在村邊、河畔堤坡,遇到老人拄著拐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級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念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學的種子。老人搖搖頭說:「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我終生難忘!
Ⅳ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是什麼
1 古詩詞三首教學目標:1.學會「亭、庭、譚、螺、諳」五個生字,理解詩中詞語意思。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和《望洞庭》。3.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教學重點:品味背誦詩句,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意。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教學課時:三課時第一課時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1「同學們,唐朝有一位大詩人,他喜歡遊山玩水,幾乎游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人稱『遊仙』;他還喜歡喝酒,人稱『酒仙』;他最喜歡的是寫詩,流傳至今的詩作將近千首,人稱『詩仙』。他是誰呢?」(學生:李白)2李白一生詩作無數,你會背誦哪些呢?隨著學生的背誦,引導學生說說這首詩帶給我們一個怎樣的李白。如:《贈汪倫》寫的是有情有義的李白,《靜夜思》是鄉愁滿懷的李白,而《望廬山瀑布》中的李白則是浪漫悠閑的……3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自幼敏悟好學,曾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他一生負志漫遊,吟詩四方,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文學成就:唐代偉大詩人,是繼屈原之後我國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並稱「李杜」。主要作品:《將進酒》《蜀道難》《望廬山瀑布》《靜夜思》等。(教學分析:讀文貴入境,入境始與親。本課的導入,從作者入手,使學生知道李白是個非常豐滿的人物,這樣既鞏固了所學,又豐富了對李白的認識,也為學習李白的新詩《獨坐敬亭山》定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調。)二、初識「孤獨」1讀題,解題。(1)教師:誰知道敬亭山?(講解:很多大詩人都去過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詩篇,所以後來又叫做「詩山」。———讓學生理解「江南詩山」的由來。)(2)教師:敬亭山前面有獨坐,你覺得應該帶著什麼感情去讀呢?(感受「獨坐」,指導讀出孤獨。)2讀詩歌。
(1)自由練讀。(2)指名讀。(3)齊讀。(4)質疑。教師:李白為什麼要寫這首詩?他寫這首詩想告訴我們什麼?讓我們走進《獨坐敬亭山》。(教學分析:這首古詩的題眼就是「獨」。所以,學習這首古詩,應緊緊抓住「獨」字,一步一步去深入體會作者那份孤獨寂寞之情。本環節,首先通過交流大概了解敬亭山的知識,接著讓學生用「獨」組詞,從而理解詩題的意思。繼而利用多種讀的方式,讓學生讀熟,進而質疑,激發閱讀期待。)三、走進「孤獨」1找:詩句里描寫李白一個人看敬亭山的場景,哪些詞語告訴你只有李白一個人呢?一句一句地讀,一個一個地畫。2交流:(1)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抓「飛盡」「獨去」,體會滿山不見一隻鳥,不聞一絲鳥鳴;遼闊的天空不見一朵白雲……此時的孤獨、死寂……(2)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教師:此時在李白的眼裡有什麼?(敬亭山)3體會孤獨。(1)學生齊讀前兩句。教師:在自然界中,鳥飛雲走是很正常的,為什麼這時候在李白眼裡卻越發讓他感到孤獨了呢?學生交流。(2)課件介紹背景:李白少年時就博覽群書,以才學聞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寫這首詩時正被權貴迫害,長期流落他鄉,飽嘗了人間的辛酸,世態的炎涼。4配樂,教師范讀,學生齊讀。5寫話練習:(1)李白深情地看著敬亭山,輕輕地說:(2)敬亭山深情地看著李白,輕輕地說:學生寫,教師巡視,然後全班交流。(教學分析:「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這兩句詩中寫鳥飛雲去,只有李白孤獨一人坐在敬亭山上,在對比中越發顯出作者的「獨」。「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此時李白的眼裡只有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此時能懂李白。教師適時補充背景資料,拉近了學生與詩人之間的時空距離,此時進行一個寫話練習,讓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真正觸摸到李白那孤寂的心靈。)四、拓展補充出示《秋浦歌》。1自由讀,感受李白。教師:這首詩展示的又是一個怎樣的李白呢?學生讀。齊讀,指名讀。2交流。教師:這是一個怎樣的李白呢?(孤獨,哀愁……)對這個孤獨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嗎?哪些人會想著他?
教師小結:李白啊李白啊,你不孤獨!再次吟誦《獨坐敬亭山》。(教學分析:《獨坐敬亭山》這首詩表達詩人遭貶流放後的孤寂、愁楚。在教學結束時,補充李白晚年的作品《秋浦歌》,以詩解詩,引領學生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孤寂心情。這里運用對比的教學方法:同一詩人,同一主題對比。以李白詩導入教學,又以李白詩結束教學,首尾呼應,結構精緻,給課堂教學畫上完整的句號。)第二課時一、學習《望洞庭》1學生根據古詩學習方法自學古詩。2小組交流體會。3集體交流,不夠具體的地方互相進行補充。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省)人,貞元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文學成就: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與柳宗元、白居易交遊、唱和,並稱為「劉柳」與「劉白」。主要作品:《烏衣巷》《秋詞》《陋室銘》等。全詩大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湖上沒有一點風,水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過的銅鏡,遠遠望去,那君山就像一個放在白銀盤里的青螺。二、感悟詩境1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2反饋:第一、二句詩中分別把什麼比作什麼?(把平靜無風的水潭比作未磨光的銅鏡)3教師追問:詩中還把洞庭湖比作什麼?(比作白銀盤)4教師小結,齊讀古詩。三、疑難探究,深入領會1詩人為什麼稱洞庭湖為「潭面」?說「潭面」,是因為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說成是小小的水潭,表現了作者十分廣闊的胸懷。2這兩句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什麼?這兩句詩中作者以奇特的想像、准確的比喻,描繪了洞庭湖山水風光。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銀白色的盤子,將洞庭湖的君山比喻成一隻小小的青螺。突出表現了洞庭湖山水和諧之美。3「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具體說說運用這一修辭手法的好處?這一詩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銀白色的盤子」,將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隻小小的「青螺」。銀白色的盤子里擺放著一隻小小的青螺,顯得小巧玲瓏,十分精緻,又和月光籠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稱,顯得格外美麗。
四、課堂練習1教師范讀,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節奏。2學生採用多種形式誦讀直至熟讀成誦。3練習說話:結合插圖,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4寫字指導,強調「螺」的結構。五、作業1背誦兩首古詩。2課後搜集整理描寫山水景色的古詩進行閱讀,開展古詩閱讀交流會。第三課時一、創設意境,釋題入情1導入:誦讀有關贊江南的詩文佳句。2揭題: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與「春」有關的文章———《憶江南》。(1)簡介詩人——白居易。作者簡介: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太原(今屬山西)人。擔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後,蘇杭的秀麗風景給他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回到北方以後寫了不少懷念舊游的作品。文學成就: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文學家,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主要作品:《賣炭翁》《暮江吟》《長恨歌》《琵琶行》等。(2)播放江南春景圖,用詞贊江南。(3)師生交流詩人創作的背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在蘇杭為官,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多年以後,他對江南依然魂牽夢繞,六十七歲那年,寫下了一組絕唱——《憶江南》。二、品詞賞句,想像悟情「憶」是什麼意思?(回憶、思念)(一)憶景1詩人憶的是江南的什麼呢?(1)「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說說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麼)。指導朗讀。(2)紅與綠的映襯之美,又該如何描繪?春天百花盛開,太陽出來了,使鮮艷的江花更紅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綠,而燦爛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這紅與綠相互映襯,使紅的更紅,綠的更綠。(3)「風景舊曾諳」理解「諳」與「曾」的含義。2想像說話:曾經,詩人在這迷人的江畔做過什麼?3於是,詩人忍不住贊美:江南——好。(二)憶人1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2詩人憶的僅僅是江南的景嗎?出示資料: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當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後來,他生病了,不得不卸任蘇州刺史一職,在他離任回洛陽時,蘇州的人們捨不得他走,都哭著為他送別。他的好友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憶的還是什麼?(江南的人)(三)濃濃的江南情一個憶字勾起了詩人對江南的深深思念,於是他又寫其二和其三,我們一起來賞讀一下。其二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其三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三、回歸生活,珍惜現在1補充句子:詩人慶幸。(慶幸曾經去過江南,為江南的百姓做過許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2總結: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只要擁有時懂得珍惜,那麼,離別也是歡喜的揮手,回憶更是美麗的幸福。同學們,讓我們珍惜與同學的相識、珍惜與朋友的相知、珍惜與親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讓痛苦與後悔遠離過去,讓幸福與甜蜜永隨回憶。這一課的教學,我只是想改變傳統的「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進行一些古詩詞教學方面的嘗試,沒想到會收到這么好的效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被學生的激情感染著,我不僅為與學生一起欣賞這些篇佳作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更為學生在課堂中的出色表現而感到高興。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感觸頗深:1.對於語文教學,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感受作品的美,引導學生走進作者豐富的情感世界,去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從而凸現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的價值取向。2.多讀多品,讀出情義,品出意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范讀作用。當朗讀成誦時,仍不忘提醒學生注意語氣與語調的把握,《獨坐敬亭山》讀出詩人與敬亭山的寂寞孤獨;《望洞庭》讀出月色籠罩下的洞庭湖的寧靜;《憶江南》讀出對江南春景的贊美與熱愛。朗讀與理解詞語、詩句的意思相結合,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詩與畫相融,在讀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大膽的想像。3.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轉變教師自身的教育觀念是前提。有的教師說:「我也想進行教學嘗試與改革,可是我的學生素質太差,跟不上。既費事又耽誤時間,還不如按老一套進行來得穩當。」作為教師,要相信自己的學生。其實,學生是很棒的,關鍵是看我們教師如何去引導學生,要放手發動學生去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
5
網路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
1 古詩詞三首
教學目標:
1.學會「亭、庭、譚、螺、諳」五個生字,理解詩中詞語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教學重點:
第 1 頁
品味背誦詩句,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意。
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Ⅵ 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書上第一課的內容是什麼
第一課是《古詩三首》.分別是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劉禹錫的《望洞庭》,白居易的詞《憶江南》
一、古詩詞三首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意指詩人賞景很投入,進到了天人合一,景人合一的境界.)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意為詩人把山,湖,景,情融為一體)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意指:作者游江南,因江南的景色很美,所以留戀江南,這么好的美景能不回憶嗎?
總之:寫的都是景色很美,美到融入其中,美到游後有無限的回憶.
Ⅶ 四年級語文下冊1古詩詞三首課文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是《古詩詞三首》,分別是《獨坐敬亭山》、《望洞庭》和《憶江南》,我在此整理了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課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1 古詩詞三首
獨坐敬亭山①
[唐]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②。
相看兩不厭③,
只有敬亭山。
注釋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閑:形容雲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
③厭:滿足。
望洞庭①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②,
潭面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④。
注釋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諧,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憶江南①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②。
是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③。
能不憶江南?
注釋
①憶江南:詞牌名。原題下有詞三首,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諳:熟悉。
③藍:一種植物,葉藍綠色,可提取青藍色染料。
學什麼:
學會本課兩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詞並能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怎樣學
一、辨別形近字,並組詞。
諳( )鏡( )孤( )厭( )
暗( )境( )狐( )壓( )
二、在詩句中用“/”劃出朗讀時需要停頓的地方。
獨坐敬亭山 望洞庭
眾寫高飛山, 湖光秋月兩相和,
孤雲獨去閑。 潭面無風鏡未磨。
相看兩有厭, 遙望洞庭山水翠,
只有敬亭山。 白銀盤里一青螺。
測一測
一、寫出下面詩句的意思。
1、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據你的理解填空。
《望洞庭》是_____代詩人________寫的。這首詩描寫________________景色,表達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再提高
李白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詩人,被稱為“詩仙”,他寫的詩十分優美,再自學一首,如何?試著把你課外學到的背誦下來,如果有的地方不明白,可以請教別人,也可以查閱有關資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目標】
1、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2、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3、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4、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課時目標】
1、第一課時:
⑴學會前兩首詩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⑵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2、第二課時:
⑴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⑵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⑶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⑷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課設計側重從搜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像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重點】
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教學難點】
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教學准備】
1、教師:
課件。
2、學生:
搜集相關資料,做好對課文的預習。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1、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根據學生課堂反應,教師提示:一個稱“詩仙”,一個稱“詩聖”)
2、揭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生在可能會背要學習的這首,應該表揚,且可順勢揭題)
二、釋題,簡介背景
1、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教師介紹背景。
2、引語: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要求學生圍繞問題,自由讀詩,並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盡:完。獨去閑:可以交換詞序解釋,悠閑地獨自離去了)
2、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三、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教學掛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禹錫是怎麼描寫的。
(板書詩題)
二、自由吟讀
1、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註解,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教師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引導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間逐句說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用鏡子比喻水面的明凈光亮,似乎並沒有奇特之處,同學的作文中也常常這樣描寫,這里讓人感到新穎的是用“未磨”的鏡子來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帶水霧,在月光映照下,呈現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所以詩人不說它像明鏡,而說它像“未磨”的鏡,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壯闊的山水,只因是遙看,所以才像“白銀盤里一青螺”。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單從一隻白銀盤里安放一顆青螺來看,就是一件設色淡雅、造型精緻的藝術品了,再用它來比喻洞庭湖中屹立著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設的大自然景象縮小成陳設在幾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四、引導賞析
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布置課外作業,繼續去搜集。
3、下節課(或者語文活動課)上進行交流。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像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搜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緻,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
2、指名讀,讀准生字,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3、指名看圖說出意思。誦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
曾:曾經。
諳:熟悉。
勝:超過,勝過。
4、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後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那麼,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麼熟悉,那麼了解。
江南風景好在哪裡?可先讓學生來回答。教師最後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艷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於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於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里,所以詞的結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朗讀的感情基調: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語調處理: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舒緩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和平緩,最後一句聲調稍抬高,彷彿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Ⅷ 四年級的語文第一課是什麼
人教版新課程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篇課文是《觀潮》
《觀潮》
選自 趙宗成、朱明元的《喜看今日錢塘潮》 選文時有改動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Ⅸ 四年級下冊第一課是什麼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作者介紹: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南宋著名文學家、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又作「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主要作品:《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舟過安仁》等。
主題:
《宿新市徐公店》描寫了清新美麗田園春光和兒童在菜花地邊追逐黃蝶的生動畫面。詩篇洋溢著濃烈的鄉村生活情趣,表達了詩人對美麗田園春色的贊美和對鄉村兒童的喜愛以及對鄉村生活的嚮往之情。
譯文:
稀稀疏疏的籬笆旁,一條鄉間小路伸向遠方。客店旁的樹還未形成濃密的綠蔭,樹枝上綻出嫩綠的新葉,迎著春光生長。忽有幾個兒童嬉笑著跑來,追捕兩三隻飛的黃蝴蝶,卻見蝴蝶飛入黃燦燦的菜花叢中,怎麼也找不到了。
註解:
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縣北。
②疏疏(shū):稀疏。
③陰:樹蔭。
④走:這里是跑的意思。
鑒賞:
①前兩句是純景物的靜態描寫。寬廣的籬落與窄小的一徑相對照,稀稀疏疏與綿綿長長相對照,互相映襯,突出了農村的清新與寧靜。路旁,樹葉剛剛長出,展示出農村自然、樸素的風貌。通過對春末夏初季節交替時景色的描寫,展現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
②後兩句描繪了兒童捕蝶時的歡樂場面。「急走」和「追」這兩個動詞,寫出了兒童的天真爛漫,極富童趣。而黃蝶更加頑皮,它置身於黃色的菜花之中,讓人無法找到。全詩至此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無窮的想像和回味的空間。
《四時田園雜興》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作者介紹:
范成大,字至能,號稱石湖居士。南宋詩人。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著有《石湖集》《吳船錄》等。主要作品:《夏日田園雜興》《喜晴》《賣痴呆詞》等。
主題: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這首詩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等描寫初夏農村的自然景色及農人緊張的勞動氣氛,表現了詩人對田園風光的熱愛之情。
譯文:
初夏時節,金黃的梅子掛滿枝頭,杏子也變得鮮亮飽滿,格外誘人。田裡麥花已雪白,油菜花卻謝了,顯得稀稀落落。白天變長了,路邊的籬笆在夏日映照下,沒有行人經過,一切都是那樣安靜,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註解:
①雜(zá)興:隨興而寫的詩,「興」這里讀xìng。
②肥:詩中指杏花落後,杏兒越來越大,越來越肥。
③蛺(jiá)蝶:蝴蝶的一種。
鑒賞:
①前兩句詩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突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色彩鮮麗,寫出了田園之美。
②農民或忙於農事,或正在午間休息,顯得村中平和寧靜。晝長人稀,蜓飛蝶舞,以動襯靜。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做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主要作品:《青玉案·元夕》《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
主題:
《清平樂·村居》這首小令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生活畫面,詞人把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態描寫的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達了作者對幸福和諧、安居樂業的鄉村生活的欣賞和贊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