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教學雙基是什麼

語文教學雙基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4-03 16:06:35

1. 如何落實語文的「雙基」

雙基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語文課中的「雙基」是由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的.《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其中的「工具性」就蘊含了「雙基」的教學與訓練.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好「雙基」,我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領會《語文課程標准》的精神,找到「雙基」.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新的方法、新的手段都不同程度地走進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貫徹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的同時,一些教師卻對語文的「雙基」沒有落實到位.片面地理解「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把語文課上成思品課、活動課,削弱了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和技能的訓練,淡化了語文課的「語文味」.

2. 語文「雙基」指的是

語文「雙基」通常是指語文教學內容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 小學語文教育要注意什麼

小學語文教學應注意什麼?
一、語文教學要朴實

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朴實、扎實。我們要欣賞並實踐「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回歸常態的語文教學。當前,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把握好語文教學的方向,並努力做到「面向現實,課堂真實,教得朴實,學得扎實」,讓語文教學回歸常態,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學生是幼苗,需要知識甘霖的滋潤;學生是火炬,需要教學智慧的點燃。」語文教師的職責,就是點燃學生心頭的智慧之火,使他們愛語文;語文教師的職責,就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導讀、導思,導練,使他們愛學語文,並逐漸學會語文,學會做人。

二、語文教學要賦予語文雙基以時代內涵

所謂語文雙基,從傳統意義上來說是指語文知識——字、詞、句、篇;語文能力——聽、說、讀、寫。根據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語文學科應著重從兩大方面為學生打好基礎:一是打好文化的基礎,如學生要掌握字、詞、句、篇等基礎知識,要有初步的中國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積累,要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二是打好精神的基礎,如學生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提高閱讀品位,要學會與人合作、與人相處要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三、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多讀

語文教學只有在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基礎上,才會健康地發展。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基本經驗就是多讀多寫。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離不開讀寫實踐。如何改進讀寫訓練,提高教學效率,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取得盡可能大的效益,是當前語文教學追求的目標。例如,背誦是積累語言材料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但背誦也要得法,我們不能不給學生任何指點,就讓學生搖頭晃腦地一味死記硬背。

四、語文教學要形散而神不散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我們教師要在用好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地引導學生收集相關資料,閱讀相關文章,以增加他們對文字作品的了解,拓展他們的學習內容,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當然,游離了對文本的學習,將課上成了自然課或社會課,讓課堂成了「資料展示廳」,而忽略了如何引導學生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選擇、整理等問題也必須引起我們的注意。

五、語文教學要講究低成本、高效率

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首先要清楚為什麼用,應該怎麼用;不要只注重形式,而要講成本與效率。傳統的小黑板、教學掛圖、卡片等成本低,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近年來,在語文課堂上,指導學生讀課文不用教材而用屏幕,教材中精美的插圖非要做成多媒體課件不可,有的地方上教學觀摩課,如果教師沒有使用多媒體就評不上獎……這種現象也值得我們大家思考。

六、語文教學要注重個性化

在閱讀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讀懂全文的前提下,發表自己的個性化見解,但個性化閱讀強調的是閱讀個性的不可代替性,而不是「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愛怎麼理解就怎麼理解。」個性化閱讀,學生要在理解作者思路和文本價值取向的前提下,有根據地闡釋,有條理地發散,不能養成浮光掠影地讀書和不假思索地闡釋的壞習慣。

七、語文教學要避免形式主義

我們的語文教學常常因受大形勢的左右,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以前過於偏重知識技能的掌握,而忽視了對學習過程和方法的研究,現在則又出現了不夠重視知識技能的掌握的傾向。

具體表現就是:一些教師在一節課中又是搞合作學習,又是用多媒體,又是讓學生表演,又是讓學生做游戲,語文學習的目標極不明確,最終使應該傳授的知識都沒講清楚。這是因為他們在備課時把主要精力都花在了設計這些形式上,而把語文學習的目標卻忽略了。

八、語文教學不要忽略教師的作用

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充分發揮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要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積極性;要防止由過去老師牽著學生走的串講串問和一問到底式的費時低效的教學狀況,發展到放任自流或教師被學生牽著走的教師在教學中無所適從式的教學狀況。我們可以把教師的活動壓縮到最低限度,但在教學過程中節不能忽略發揮教師應該發揮的作用。

4. 小學教材改革歷程中的哪些方面可以反應出「雙基」的概念

例如「語文雙基」的時代內涵是什麼?所謂雙基,從傳統意義上來說指語文知識:字、詞、句、篇;語文能力:聽、說、讀、寫。准確、高效的口頭表達能力是雙基,收集、處理、加工大量信息的能力也是雙基。課程標准淡化「雙基訓練」。中、小學語文教學,必須打好基礎,必須進行雙基訓練,這是核心。我們需要沉下來思考的是,我們要對「雙基」賦予新的內涵。再如數學,過去沒有的估算、優惠、打折等等都是雙基。雙基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政治課課堂教學目標的認識:傳授知識是教學目標,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是我們的教學目標。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改變由過去單純的知識傳授向傳授知識與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轉變。

5. 如何理解語文核心素養與雙基,三維目標的關系 鮑道宏

張緒培:在三維目標基礎上提出核心素養,這是對三維目標的發展和深化。核心素養更直指教育的真實目的,那就是育人。核心素養具有中國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養的提出,對教學下一步的發展,有了更明確的指向。崔允漷:21世紀的到來,每一個國家、國際組織都在思考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的核心素養體系,就是希望在基礎教育階段把國家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系統地描述出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的畢業形象,為進一步的課程設計提供方向或路徑。現在基本上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確定為9個素養、23個基本要點、70個關鍵表現。接下來就是根據這樣的框架,進一步設計不同階段的課程標准,老師、學校基於課程標準的來設計教學、命題、作業、考試。這是一個很龐大的體系,也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三維目標和核心素養是怎樣的關系?簡單地說,我們的傳統是比較重視「雙基」,即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後來覺得「雙基」不完整,提出三維目標。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這是從教書走向育人這一過程的不同階段。用簡單的比喻來說,落實「雙基」是課程目標1.0版,三維目標是2.0版,核心素養就是3.0版。最近,教育部組建了260多位專家,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就是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綱,編制課程標准,包括學業質量的標准,當然,也包括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陳文強:素養是教化的結果,是自身努力、環境影響的結果,由訓練和實踐而習得的思想、品性、知識、技巧和能力。其中,尤其能促進人生命成長、人生發展,可提升、可進階的就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能判斷會選擇,能理解會反思,能包容會合作,能自律會自主。我校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少,其中的兩個主要問題是:一是正確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如何融合在課程建設和課程實施過程中,進而形成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強大合力;二是在落實課程目標的過程中,如何真正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並為學生走向社會、面對未來培育終身發展的核心素養。

6. 小學語文雙基要點指什麼

語文知識:字、詞、句、篇;語文能力:聽、說、讀、寫。

「雙基論」被作為一種課程理論來闡述,較早的是杭州大學教育系的董遠騫教授。他在專著《教學論》(1984年版)一書中辟專節闡述「雙基論」,認為「雙基論在長期的形成過程中,從我國的教改經驗及外國有用經驗中吸取營養,不斷充實、豐富自己的內容,它是充滿活力的理論」。

「雙基論對於編好教材,加強雙基教學,提高教育質量起了重大的作用」。「雙基論的依據有三,即:我國的教育目的和中小學的任務;教育和教學的實踐經驗;教學的規律」。



(6)語文教學雙基是什麼擴展閱讀

雙基教學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講究精講多練,主張「練中學」,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礎知識的記憶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練,以使學生獲得扎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較高的學科能力為其主要的教學目標。

對基礎知識講解得細致,對基本技能訓練得入微,使學生一開始就能夠對所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獲得一個從「是什麼、為什麼、有何用到如何用」的較為系統的、全面的和深刻的認識。

在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雙基教學從不放鬆和抵制對基本能力的培養和個人品質的塑造,相反,能力培養一直是雙基教學的核心部分,如數學教學始終認為運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的三大基礎能力。可以說,雙基教學本身就含有基礎能力的培養成分和帶有指導性的個性發展的內涵。

7. 什麼是語文雙基

雙基是兩個帶有「基」字的概念或者詞語的高度概括隱備、簡稱,「雙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場合以及不同的學科專業往往會賦予特定的含義.雙基通常是指學宴攜告校教學內容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雙基」.主張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作為普通中小學教學內容核心的課程理論,即為「雙基論」.這種課程理論植根於中國大地,對我國當代的課程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現晌明行中小學課程的優劣無不與「雙基論」有密切的關系.雙基的另義也偶爾見於生產企業的基層和基礎的管理的「雙基 」.

8. 如何在小學語文中落實雙基

訓練要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向40分鍾要效率。語文教學強調雙基訓練,並不是說要「另起爐灶」,而是要求與閱讀教學和諧共生,相互交融,讓閱讀過程成為訓練的有益載體,讓訓練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學《煙台的海》時,先讓學生認真讀文,弄清煙台海四季的特點後,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教學環節:我來當導游。我自認為我的這個訓練就安排得十分巧妙,使訓練融於閱讀之中。這種改變人稱的講述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和聯想,而且增強了訓練的趣味性。

訓練要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語文課程標准》特別強調了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統一。這主要是改變過去以學科為本位進行教學的觀點。訓練中,我們要讓學生的語言得到積累、理解得到加強、想像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華,語文整體素養才能得到相應提高。

在教學《風箏》一課時,我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能體現心情變化的詞語和句子,學生知道了可以通過神態和動作的描寫來體現人物的心情, 從而語言得到積累,也理解了小夥伴的快樂所在。

9. 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的關系,對你的語文教學理解,有什麼啟示

一、牢固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
(一)明確目標,為學生打好文化和精神的底子
首先,要充分認識語文學科的首要功能。明確語文學科的首要功能,就是要弄清楚語文學科的性質是什麼。如果我們對語文學科性質的認識模糊不清,勢必會在思想上引起混亂。
那麼語文學科的性質是什麼呢?1980年8月,在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成立大會上,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在書面發言中回顧了「語文」這個學科名稱的由來,進而說明了它是一門「學習運用語言」的功課,再次強調「聽、說、讀、寫四種本領同樣重要」。呂叔湘先生在書面發言中也強調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說它是「學習一切科學、一切文化的重要工具」。可以說,語文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的根本屬性是它的基礎工具性。語文是交流的工具,是思維的工具。
其次,要賦予「語文雙基」以時代內涵。1961年以後,語文界為了糾正「左」傾思想所產生的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嚴重削弱了語文能力訓練、導致語文教學質量下降的影響,明確提出了要加強語文教學的「雙基」。所謂「雙基」,即指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當然,時代發展了,我們對語文學科「雙基」的認識也應該賦予新的內涵。根據21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語文學科應著重從兩大方面為學生打好基礎。
1.打好文化的底子
(1)獲取語文字、詞、句、篇基礎知識,有較扎實的語文基本功;
(2)有初步的中國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積累;
(3)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4)初步具備聽、說、讀、寫能力等。
2.打好精神的底子
(1)有閱讀的興趣、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品位。小學階段是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成為小學階段總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
(2)學會與人合作、與人相處。未來社會人與人之間少不了競爭,但更需要合作。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與人和睦相處和正常交往的思想、能力;
(3)具備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健康的個性。這是影響和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根本因素。
(二)正確處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系
在課程改革中如何把握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各地關注的一個熱點。但是,語文教學常常受大形勢所左右,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去語文教學往往偏重知識的掌握,忽視對學習過程、方法的研究,忽視人文精神的熏陶;在當前語文教學改革中,又出現了另一極端傾向:不夠重視知識技能的掌握!一些教師在一節課中又是搞合作學習,又是用多媒體,又是讓學生表演,又是做游戲,語文學習的目標不明確、不落實。究其原因,他們把主要精力都用在這些形式上了,而忽略對語文學習目標的把握。
語文教育專家張志公先生說,語文教學「不能喧賓奪主,熱熱鬧鬧搞了許多名堂,卻沒有把語言文字訓練本身搞好。」語文教學的這個「主」,或者換句話說,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我們不能佔用課堂時間,開展一些與語文學習無關的活動。
談到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它的內涵究竟是什麼呢?我認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人文性的根本點就是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來源於漢語漢字。讓學生了解漢語漢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和文化,體驗漢語漢字表達出來的作者的獨特感受和凝聚的民族感情;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健康的情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語文教育的人文性應該在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過程中來體現,來落實,不能游離於語言文字的訓練之外。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問題上,我們不能強調一方面而排斥另一方面,也不能任其成為語文教育的「兩張皮」,各走各的道。
二、語文教學要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用葉聖陶先生的話說就是「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要實現這一目標,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關鍵之一。對此,須把握和處理好以下關系。
(一)正確把握教與學的關系
教學論認為,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准)也指出:「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就是說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要防止由過去的教師牽著學生走、串講串問、一問到底、費時低效的教學狀況,變成放任自流或教師被學生牽著走的局面。我們應當把教師的活動壓縮到最低限度,但教學過程中不能忽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如,學生讀書不會斷句、書讀不通順,就需要教師進行示範朗讀;放手讓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適時給予歸納、總結,放得開還要收得攏;學生學習遇到困難、進行不下去時,需要教師及時幫助。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樹立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要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中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正如有的教師所說,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語文教學改革要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大家教學時要有這個意識,只要努力了,意識加強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會得到改變的。
(二)正確處理接受性學習與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關系
語文課程標准關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提出,是對傳統語文教學重接受輕探究、重認識輕體驗的接受性學習方式的揚棄。這一理念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確認和尊重,調動了每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給語文課堂面貌帶來了生機。但是,教師在貫徹課程標准倡導的探究性學習方式的理念時,也存在一些誤區,值得大家思考。
首先,既要重視探究性學習,也要打好語文基礎。知識是能力形成的基礎,語文作為母語,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讓學生掌握一些語文知識,認識和了解一些語言現象,有助於他們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減少甚至避免口頭表達或書面表達上的混亂或錯誤。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字寫不好,書讀不好,沒有一定的語言積累,打不好語文的基礎,會影響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就得有時間讓學生去試驗自己的新想法,還得有時間用來開展相互討論等等。而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果教學中一味強調探究,勢必影響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從而影響語文教學的質量。
其次,接受性學習和探究式學習都是有益的學習方式,二者應該優勢互補,不可偏廢。現在一些地方上觀摩課,經常聽到這樣的議論:「都課改了,你怎麼還像以前那樣上課?」「這節課沒有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似乎探究性學習就是先進的,接受性學習就是落後的。這實在是認識上的一個誤區,須加以改正。
第三,探究性學習不能只重形式,更要注重實效。語文教學如果過於追求探究性學習這一形式,而忽視課堂教學的效率,那就會走進死胡同。在課堂教學中,根據目標引導學生選擇什麼樣的學習方式,這是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引導他們綜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
(三)注重教學過程的優化,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近年來,大家普遍感到要想徹底改變語文教學的少、慢、差、費現象,提高教學效率,關鍵是要優化教學過程、改革課堂教學結構。
優化語文教學過程要以省時高效、減輕負擔為標准。用最佳的形式,用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來組織學生學習,通過教師少教而學生多學,達到聽懂別人的話,說好自己的話,讀懂別人的文章,寫好自己的文章的目的。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向40分鍾要效率。語文學科教學過程的實質,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教科書以及課堂上創設的語言環境,在教師的主持、組織和引導下,實現師生與作者和編者之間、師和生之間的語言的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溝通。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教科書的理解、把握和處理,憑借文本提高學生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的能力;要注重引導學生潛心鑽研文本,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或作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的發揮。同時我們要克服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形式主義的東西,那種超越教材、超越課堂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會讓廣大一線教師無所適從。多年來,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已經深入人心。
三、學語文用語文相結合,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主動參與性」是21世紀世界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規定:「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又強調:「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因此,語文教學要注重語文活動環境的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實踐。
學生在課堂上從事語文實踐活動的主要憑借是教材。所以,教師應充分開發利用教材提供的語言材料,引導學生以此為著力點來拓寬語文學習的領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要鼓勵學生熟讀、精思,對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要啟發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去體味,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引導他們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表達方法,豐富語言積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提高語文水平。要注重引導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運用於實踐之中,做到學語文與用語文的有機結合。要在語文實踐中不斷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既要多讀多寫,又要掌握規律和方法,從而提高思維品質,培養創造潛能,有效地促進知識的構建,提高學習和運用語文的能力。
同時,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注意加強課內語文學習和課外語文學習的緊密聯系,和學生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語文能力。
四、繼承傳統的優秀語文教育經驗,在繼承中發展
現代社會的發展客觀上要求語文教育現代化,但強調語文教育的現代化並不等於就要割裂傳統。近百年來,我國的語文教學改革一方面善於繼承傳統語文教學的精華,又勇於對傳統語文教學中的糟粕進行批判,同時善於吸收先進的西方教育思想,代之以新觀念、新方法。比如,語文教學改革正在突破幾十年來教師講學生聽的舊觀念和教師「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模式,代之以「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的新觀念;突破了語文教學串講、串問的費時低效的狀況,同時創造了許多寶貴的語文教學經驗或教學模式,如「情境教學法」教學模式、「讀寫結合」教學模式,識字方法更是豐富多彩,大大豐富了我國語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改革是要拋棄以往一切不合理的東西,絕不是全盤地「自我否定」。新與舊,傳統與現代,不是截然對立的;舊的並不都是落後的,新的並不都是好的。比如,我們今天提高了口語交際在語文課程中的地位,古人早就提出了「不學詩,無以言」,並把它列為語文學科基本功能之一;再如,電腦速度快了,有些方面卻退化了,如,人類的思維、閱讀的興趣、閱讀的習慣、漢字書寫的質量。
對於傳統教學中的好經驗,要重視繼承與改造。有些要根據現在出現的新情況,融入新的思想與方法,不斷地豐富,推陳出新,促進其發展,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例如,我國傳統語文教學中一條基本經驗是「多讀多寫」。提高學生的讀和寫的能力,離不開讀寫實踐,但是,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如何改進讀寫訓練、提高教學效率,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取得盡可能大的效果,是當前語文教學追求的目標。又如,背誦是積累語言材料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在小學階段背誦積累一定數量的好文章很有好處,這也是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但背誦也要得法,我們不能回到私塾時代不給學生任何指點、讓他們搖頭晃腦、一味地死記硬背許多不知其意的東西,這樣做是與當今教育目標相違背的。
小學語文教學要不斷改革,要不斷創新。改革需要循序漸進,不要輕易否定過去的一些經驗,要總結過去的做法,哪些是好經驗,哪些已不符合當代要求。要改哪些不符合當代要求的思想、方法,對於一些問題的處理要有辯證觀點。語文教學改革只有在繼承和發揚優秀語文傳統經驗的基礎上,才能健康發展。完整、正確地認識傳統,可以使我們更清楚改革的起點和目標,減少盲目性和重復勞動,也可以減少改革中遇到的困難與阻力。
另外,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方法,要立足於本民族、立足於我國國情,要突出地體現漢語教育的特點,符合漢語教育規律。失去了民族化,就沒有了具體化和行動化,也就更談不上國際化了。
五、要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用好教科書的基礎上,在現有的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地引導學生收集相關資料,閱讀相關的文章,課後推薦閱讀相關讀物,以增加對作品背景和主人公的了解,拓展學習內容,提高閱讀能力,這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精神。當前語文教學改革,有的課游離了文本的學習,成了自然課或社會課;課堂成了「資料展示廳」,內容龐雜,形式令人眼花繚亂,忽略了如何引導學生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選擇、整理和利用。
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要充分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電腦的普及、網路的發展對語文教學產生的影響。傳統的教學系統是由教師、學生和教科書(或教學內容)這三個要素構成的,在現代化教學環境下還要增加一個要素,這就是現代教學媒體。語文教師要利用好現代教學媒體,創造性地開展各項語文活動,促進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的改變,努力使語文教學新鮮、活潑、豐富起來。
二是要加強現代教學媒體運用的實效性。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首先要清楚為什麼用,用的目的是什麼,不要只注重形式。教學手段的運用也要講經濟成本與效率。傳統的小黑板、教學掛圖、卡片等低成本、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近年來在語文課堂上不多見了,指導學生讀課文不是用書而是讀屏幕,即使教材中已有了精美插圖也非得再有多媒體不可,甚至有的地方上觀摩課,如果教師沒有用多媒體就評不上獎。這種現象的出現與蔓延值得大家思考。
三是要根據本地和本校的特點,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積極開發潛在的資源。在我國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資源的情況下,我們主張一切從教學實際出發,從方便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出發,根據各個地方的特點和現有的辦學條件,發揮各自的優勢。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學雙基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