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學科如何育人

語文學科如何育人

發布時間:2023-04-03 16:45:10

⑴ 淺談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淺談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教學要立足於人的全面發展,把"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起來。教師既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師范加上"教")的能力,又要把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課堂教學追求的一個目標。這樣,我們教育出來的學生,才可能是一個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格健全、情感豐富的人。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明顯的人文性質。語文學科要落實素質教育, 就應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美育功能。在語文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提高認識、訓練思維、陶治情操、凈化情感、完善人格。因此,語文教學是培養人文素養、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呢? 一、挖掘教材人文內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教育小學階段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剩餘1423字)

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啟發式教學方法,傳遞人文精神
語文教學承載著傳播祖國語言文化的重大意義,對富有深刻文化韻味的中國文化傳承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同時擔負著民族人文精神建構以及民族文化傳承的重大社會使命。中職生要想在強手如林、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就不僅要具有聽說讀寫等基礎語文應用能力,還需要具備良好的社會交際應變能力。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中職教學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採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啟發式教學實際上是一種引導式的符合學科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它的主要教學特點在於「啟發」二字上,主要遵循的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學指導思想,力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找到掌握知識的方法。例如在學習《亡人逸事》一文時,為了能讓學生在「不太使人感傷的斷片」中,理解作者對亡妻的愧疚、自責與深摯的思念之情,筆者運用啟發式教學,通過提問,讓學生進行討論、理解。筆者設計了以下提問:(1)請大家閱讀課文,看一看文中具體地寫了亡妻生前哪些逸事?(2)通過作者的筆觸,我們可以從中分析出妻子具有怎樣的性格、品質,作者對她又有著怎樣的情感呢?(3)既然作者對妻子的情感如此之深,為什麼要距離亡妻離世已經12年才寫文悼念呢?(4)文章又為何要以「一絲幸福的笑容」作為結尾?通過大家的分析和討論,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課文的情節,能夠更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中國勞動婦女身上所具有的傳統美德,收獲感動,收獲健康的愛情觀。而這也有利於提升學生對人文涵養的深度認識與思考。
二、「輸出式」教學方法,引導人文素養內化
「輸出式」教學是基於要素教育理論的教學方式,它主要是指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輸出」,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與精神內化體現在輸出的作品之中。現階段中職語文教學中採用的「輸出式」教學形式一般包括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活動等形式。這些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的精神內化與情感因素的鍛煉,更能夠改善中職生交際能力以及書面表達能力差的弱點。
例如在《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一文的教學中,可採用「輸出式」的教法:課文中一共寫了蔡元培先生待人接物上的四件小事,讓學生上講台即興表演這四個場景。通過這些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同時達到理解蔡元培先生嘔心瀝血培育學生君子品格,以及親身實踐自由平等思想的大儒精神,推行學術自由不畏強權的改革家氣魄的目的。這樣對課文進行「輸出式」的拓展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參與探索課文內在的人文精神的積極性,不僅使得語文課堂更富有生趣,還深化了課文的內涵學習,同時也增加了學生自我表達的機會,使他們的口語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三、多媒體教學方法,營造人文環境
現代教學裝置給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教師能夠創造更多彩的學習情境,從而實現最優化的教學實踐過程。單純依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口耳相傳,並不能夠充分地表現出教材中所表述的那種情感,而透過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方法,卻能夠達到細化教材情境的作用,能夠更加深入地傳遞人文精神,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以《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過程為例,筆者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比學習來掌握婉約派和豪放派的特點,掌握宋詞的鑒賞技巧,品味宋詞的語言。但是如何品味詩詞的風格,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而採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能夠更加細化詩詞的情境,讓學生能夠更容易觸控詩詞中所包含的人文素養和情懷。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開端通過課件展示書法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激發學生的興趣;再通過播放本文的音訊朗讀,配合課件展示長江波濤洶涌的浪濤聲,讓學生們先行感受其中的情感,然後教師再細致帶領學生進行詩詞鑒賞。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先進行了主觀的自我認知,緊接著在教師的領導下,對課文有了客觀的認識,對詩詞所包含的人文素養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總的來說,提高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必須要首先打好扎實的語文知識功底。教師通過不斷地引導、啟發,設立更細致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更加全面的認知,並通過「輸出式」教學,強化對知識的訓練,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整體能力上得到發展。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技巧:
一、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指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話)、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內化優秀的漢語言文化成果,最終在自己身上實現一種新的價值或達到新的水平。
1、反復誦讀,加深理解:
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簡單地說就是遵循語文教育的客觀規律,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語文實踐就是聽、說、讀、寫的實踐,其中對人文素養的提高起決定作用的是讀。簡卡爾說:「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培根說:「讀書在於造成完全的人格。」高爾基說:「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大量而有台階性的誦讀訓練,能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課文,並獲得不同的心靈感悟。教學時教師的范讀能很快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中去,使學生在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情節的同時產生了一個個疑問:為什麼會有雪孩子?雪孩子為什麼會動呢?雪孩子的鼻子為什麼是紅的?……這些問題之所以過於淺顯,是由於學生尚未深入學習課文,因此教師不必急於回答,而是讓學生自由多讀幾遍課文。在多次誦讀中,伴隨著學生的思考,以上問題多半會不答自解:有雪孩子是因為課文一開頭就介紹到「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有雪當然可以堆雪孩子;雪孩子會動是因為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讀圖,學生也不難發現雪孩子的鼻子原來是用胡蘿卜做成的,所以是紅的。學生一方面通過誦讀自己尋求到了答案,同時又產生了新的、有深意的問題,像「小白兔家為什麼會著火?」「雪孩子為什麼要去救小白兔?」「雪孩子怎麼會飛到天上變成雲呢?」「雪孩子還會回來嗎?」「他回來後小白兔會跟他說什麼?」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教師仍然不用回答,而是引導學生再次在反復誦讀中自己去尋求答案。
2、體會意境,感受美好: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僅如此,在加深理解的同時,學生還經歷了情感的體驗,逐漸接受到文化、審美的薰陶:「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樹上、地上一片白。」這里描寫的是下雪時銀裝素裹的自然美。「看著可愛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興。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開心。」這是小白兔與雪孩子和諧愉快的純真美。「雪孩子從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卻化了。」這是雪孩子舍己為人精神美,以及雪孩子「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的意境美。《課程標准》要求學生「在語文實踐中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在閱讀時能「感受語言的優美」,「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顯而易見,良好的語文素養無疑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二、感悟生命的寶貴,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一個具有人文素養的人必定把「生命」看成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從而珍惜它,謳歌它。在教學時,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感受到生命的寶貴,建立他們「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世界。傳統的教學在知識傳授上往往過於注重語文的工具性或思想性,在教學手段上則經常採用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或者老師引導學生質疑,再由學生回答的方法。然而,這種「為學習而學習」的「師本位」知識體系和教學方法本身已經忽略了對學生的關懷,忽視了對個體發展的關懷。要想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應該是人文的。閱讀是一種自主的、多元的行為,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閱讀感受,正是「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種林妹妹」,教師怎能限制學生的所疑所惑、所感所悟呢?因此我們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可以提問,可以說說自己的感想,還可以回答別人的問題……總之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怎麼說都可以,教師不界定對錯,只引導評價好壞,一方面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另一方面讓學生從老師的評判中體味到如何抓住重點,如何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如何更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教學《雪孩子》一課時,有學生就這樣說:「我明白了睡覺時不要把柴堆放在火爐旁邊,不然會著火的」,(很好,懂得了一個安全知識);「雪遇到熱會化成水,水會變成水蒸氣升到空中,形成雲」(不錯,學到了一個氣象知識);還有的學生注意到插圖非常漂亮,細心的孩子甚至發現圖上「雪孩子融化時,連小鳥都哭了」(多麼善於觀察啊!)。這樣,在暢所欲言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被語言文字所呈現出來的情景打動:為失火時小白兔仍渾然不覺而焦急萬分,為小白兔最終獲救感到歡欣鼓舞,也被雪孩子的勇於獻身深深感染,從而感受到生命的寶貴,甚至開始思考生命價值之所在。這樣的教學能較好地體現《課程標准》提出的「關心生命」的要求,把語文課從以往較濃的思想教育中解脫出來,「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還語文課的真實面目──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精神。
三、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要注重體驗,升華情感
語文課不是思想品德課,同樣也不是自然常識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重情感體驗」,「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在深入理解《雪孩子》的內容後,許多學生都會想到這樣一個問題:雪孩子明明知道自己一遇到火就會融化,他為什麼還要去救小白兔呢?難道他的生命就不寶貴了嗎?這時,我引導學生們把自己變成雪孩子,想像當時的情景:去救,自己會融化;不去,小白兔會被大火燒死……到底去不去呢?能不能想出兩全其美的方法?大火無情,已經沒有時間多想了,救人要緊,更何況小白兔是自己的好朋友啊!通過想像,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雪孩子捨己救人的高尚情操,體會出友誼的美好與偉大。課文結尾寫道:「雪孩子哪裡去了呢?他飛到空中,成了一朵白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讀到這里,學生被雪孩子那美好的心靈深深打動,情感得到了升華,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小語教材所選用的課文莫不包含著人的各種情感,充滿了對人的關懷,體現了人本主義的價值觀。如果說《雪孩子》是培養學生對生命的關注,那《小熊住山洞》則是培養學生對自然的關注。《爺爺和小樹》很好地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而《借生日》、《平平搭積木》體現的則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心。不僅課文如此,就連拼音也不再是一個個形狀古怪、刻板生硬的字母,而是充滿了人的情趣:比如,紅紅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啊啊啊──一個多麼可愛的女孩子啊!古詩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使他們變得高雅起來。正是由於語文教材的內容具有其他學科(特別是自然學科)少見的人的情感,是非常感性的,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就應該從語文教材的這個特點出發,抓好學生的情感教育。應該看到,語文學好了,情感也必將得到升華。這是因為在語文學習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被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所感染,心靈受到碰撞,品格得到陶冶,獲得了美的薰陶,加深了對人類的情感的認識和理解,使我們感情變得更加細膩。語文教學應該擔負起升華學生情感的重任。
葉聖陶先生說:「國文教學的目標,在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字的技能」,現代社會要求公民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而語言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從而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切實的提高。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明顯的人文性質。語文學科要落實素質教育, 就應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美育功能。在語文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提高認識、訓練思維、陶治情操、凈化情感、完善人格。因此,語文教學是培養人文素養、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呢? 一、挖掘教材人文內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教育小學階段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識的內容,找出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語文教育與21世紀社會發展更緊密的結合已揭示出語文教育價值觀的變化,即語文教育應該培養人的更內在、更深刻的東西——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語文課的目的不是要求學生讀懂課文,它指向的是「人」。總之,初中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把人文素養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讓初中語文教學回歸到人文教育的軌道上,重視對人自身的關懷與完善,從而培養其良好的人文素養,弘揚人文精神。

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②善於提問激疑,引導教學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過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啟發學生獲取知識;
④發揚教學民主。

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質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強調培育人文素質的基本途徑是「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基本方法是「薰陶感染,潛移默化」。這就是說,語文學科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育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是在指導學生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之中,不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之外「附加」一個培育人文素質的環節。

收藏推薦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質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強調培育人文素質的基本途徑是「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基本方法是「薰陶感染,潛移默化」。這就是說,語文學科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育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是在指導學生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之中,不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之外「附加」一個培育人文素質的環節。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戰場」就是課堂。一、中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開發語文學習資源,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中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開發語文學習資源,不斷地給學生輸入新的血液。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我們應該開發和利用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基礎。語文學習資源包括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其中課堂學習資源主要以教科書為主。教師在授課時也要多給學生們講一些我們生活中的例項,真正把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緊密的聯絡起來。

⑵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育人

摘要:教育,歸根到底就是為了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在育人方面,語文學科有其自身獨特的優勢。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的特點,新課標的要求是進一步實現語文育人價值的彰顯。人文性的核心理念是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創設有利於形成學生健康人格的校園人文氛圍,建立合理的、和諧的教育體制,保持教學內容的情(情感)、道(本質)、美(審美)的有機統一,對學生要進行人文關懷,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實現育人。
關鍵詞:語文教學 育人 校園人文氛圍 人文關懷
在當今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大背景下,物慾橫流,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社會現象紛紛涌現。 因而就必須要求初中生具有辨別好壞真偽的能力,因而教育的作用就顯得格外突出。教育的發展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然而目前,語文教學突出的問題就是太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語文技能的訓練和人文素質的培養。而人文素質的培養主要通過育人來實現。要在語文教學中實現育人,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二、創設有利於形成學生健康人格的校園人文氛圍,三、建立合理的、和諧的教育體制,四、保持教學內容的情(情感)、道(本質)、美(審美)的有機統一,五、對學生要鄭游進行人文關懷。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就從教以來的經歷和感觸來談一談。
一、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語文教育的育人功能體現在教與學、教師與學生這兩對矛盾范疇中,就是叫為了學,學生的學處於核心地位,教師要以教導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在教學實踐中,多數學生不能意識到自身的主體地位,這就需要教師把學生推向主體的位置。魏書生認為,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關鍵在於培養學生的自強意識和自學『自我教育的能力,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他倡導教學民主,強調民主像一座搭在師生心靈之間的橋。民主的程度越高,這座連通心靈的橋就越堅固、越寬闊。
二、創設有利於形成學生健康人格的校園人文氛圍
語文課程應根植於現實,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課程育人價值的要素也應是立體的、多方位的。它不但包含教育理念、教育體系、教育內容,也涵蓋教育環境,其中營造有利於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校園人文氛圍是至關重要的校園人文氛圍可分為「軟」的人文氛圍和「喊掘銷硬」的人文氛圍兩個方面「軟」的方面指課堂語文之外的,有利於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的靈活多樣的語文課外活動和語文社會實踐。如開展社會考察和社區服務,舉行辯論會,演講比賽,故事會等。「硬」的方面指創設對學生具有示範和警示作用的班級、校園環境。如班級板報、在教室內張貼偉人畫像和名人格言、警句等,營建校園主體花園、綠地,安放雕塑,設置閱報專欄等。在這方面,著名教育家魏書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三、建立合理的、和諧的教育體制
與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相適應的就是人道、和諧的教育體制。所謂人道的教育,最根本的就是使各種各樣的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享受,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對他們來說學習是自覺自願的,是一種需要,而不是強加的,尤其是差生更應當如此。所謂和諧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動的兩種職能配合起來,使兩者得到平衡:一種職能就是認識 和理解客觀世界;另一種職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現,自己的內在本質表現,自己的世界觀、觀點、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積極的勞動中和創造中以及在集體成員的相互關系中的表現和顯示。人道的、和諧的教育體制的特點應該是學生是教育的主體,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習是全體學生的自願行為,而不是在逼迫、壓抑下的非自願行為,師生互動,教學相長,而非教師灌輸下的滿堂聽或滿堂記;師生關系融洽,散枝師愛生,生尊師,而非懲罰與被懲罰的關系。為此,育人就要建立合理的、和諧的教育體制。
四、保持教學內容的情(情感)、道(本質)、美(審美)的有機統一
在語文教學中保持教學內容的情(情感)、道(本質)、美(審美)的有機統一,則是語文教育的個性。語文教育就是讓學生懂得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的美,就是讓學生學會用盡可能美的形式表現寓情於道。從語文課程的性質分析,語文是載道明理的工具,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海,它又是表情達意和創美審美的工具,同樣具有思想性、情感性和美感作用。語文課程的性質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承載著塑造學生人格、陶冶學生情操和美育的功能,培養學生樹立健康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著名教育家於漪說過:我們語文教師要懷著春風化雨的熱情,在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們,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撒下美好的種子。育人,就要保持教學內容的情、道、美的有機統一。
五、對學生要進行人文關懷
對學生要進行人文關懷,是語文課程育人的核心。教育就是有人,把自然人培育為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人。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而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和認知潛能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首先表現為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人格,走進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的創新欲。其次,凸顯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獨特地位,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因人施教。最後,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還表現在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人文修養。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育人,就必須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
目前,正處於新課改的關鍵時期,新課改的推行以及新教材的使用都給語文學科帶來了很大的變化,這種改變帶來的最大結果我認為是對人思想的觸動。我們不能再像過去一樣過分地強調學生全聽、全記,教師則大包大攬,一味地滿堂灌輸。但同時一些標榜的「新課堂」的做法也未必可取,要靈活採用。作為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師,工作近十年來,我認為只有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同時應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達到育人的目的。

⑶ 如何發揮初中語文的育人功能

如何發揮初中語文的育人功能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的核心,如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也一直是教育屆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重大核心話題,不僅功在當代而且任在千秋。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們的學苗也出現了新的特點,老師們的感覺是學生的個性強了,理性欠缺了,缺少了過去學生的精神和意志品質。具體表現在:
一、缺少良好的行為習慣。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原因,比如離婚率的調高,導致了單親家庭的增多,對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產生了不良影響。缺少關愛和關注的孩子往往個性很強,自卑感和失落感增加,有一部分人就會對自己放任自由。由於家長疏於管理和管理的方式失當,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強,對孩子的逆反心理調節失當,結果不言自明。學校教育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面對應試教育和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均衡性,學校在管理和育人的側重點也不同。初中面對中考,高中面臨高考,每一次的考試結果得到了社會的十分關注,為了滿足社會的關注度,學校把管理重點向「希望生」(有可能升學的考生)傾斜,那麼「失望生」在別人的眼中失望,對自己更是失望,對自己的失望也會成為放任的理由。社會更是一個重要的誘因。社會在進步的同時,誘惑也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重大的影響,網路時代不再新奇,娛樂設施不斷完善,凡此種種。本就對誘惑缺少抵制力的他們,何去何從,很難預知。
二、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心理學上指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對人的認識和活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於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果。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和不斷來臨的各種考試,他們能打起精神,在知識的海洋中體會沖浪的快樂;鼓起鬥志,在廣袤的天空中體會搏擊的喜悅,確實是一種挑戰。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成績和能力的前提和基礎,興趣常常是成功的先導。
三、心理素質有待加強。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祖輩的溺愛,父母的關愛,親戚朋友的寵愛,使他們形成了極具個性的個性心理特徵。合作意識淡漠,自我效能感較強,以自我為中心的趨向感增強。物質生活水平的極大改善,精神生活在某些方面的極大豐富,在提供優越生活學習條件的同時,也失去了象前人那樣奮斗磨礪的機會,正像有時候一件很普通的植樹活動,竟引來了媒體的極大關注,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們社會對孩子成長的態度。心理素質的脆弱、缺少承受能力,是現在學生的一個重要表徵。一次考試成績的不理想可能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甚至退學,父母的責備可能會使孩子心生怨恨甚至離家出走。
面對心理素質不健全的脆弱的一代,我們雖然不能刻意創造艱苦的條件去讓學生體驗,但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點滴不如意,些許挫折,我們應該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引導我們的學生自己去克服坎坷和挫折,從而增強他們抵禦風雨的能力,能在以後的人生路途上有所作為。
語文學科之所以能充分發揮育人功能,關鍵在於和其他自然學科的差異性和其自身的優越性。語文學科的學科的差異性和優越性是其發揮育人功能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條件,主要表現在:
一、人文性和思想性。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工具性不言自明,人文性和思想性更是其突出特點。新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中寫道:「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新的高中《語文大綱》提高了要求,除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和激發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之外,還要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等,這些都反映了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高爾基說過:「文學就是人學」。人文性與思想性一樣,都是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基於這種認識,語文教學要充分滲透和體現其「人文性、思想性」的特點。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語文,不僅是學習語文本身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在學習和體悟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二、開放性和包容性。語文教學的內容,不僅僅局限於課本,課外內容更有巨大的應用空間,語言、文學、史學、哲學包括自然科學,都可以成為語文的學習內容。語文學科不但內容上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教學方式上也是具有多樣性。讀,問,說,唱,有時鬨堂大笑,有時屏聲靜氣,有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有時伏案疾書,洋洋灑灑。同時,語文教學並不僅僅局限於課堂教學,語文教師可以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引導學生進行著課外的語文活動,大大促進了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
三、跨越性。語文學科不僅跨越了學科更跨越了時代,既有上古先民的足跡,也有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也有盛唐王朝的豪邁與灑脫,更有中國近現代的屈辱與無奈,同時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信與從容。
語文學科的特殊屬性決定了其在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上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質方面。
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教學優勢,個人認為有兩個重要的前提,其一是要建立語文學科育人功能的長效機制,而不是到了高中時期才發現了語文學科的育人作用。我們經常說,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著幽深的文化積淀,更有在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意識形態,如果我們視而不見,豈不可惜。同時改革開放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中西方文化、先進育人理念的交流機會,西方的優秀文化成果理應為我所用。基於此,在中國,從幼兒教育到學前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乃至終身教育,都應以這些優秀的文化成果為基礎,充分發揮它們的積極作用,建立一種延續縱深機制,這樣,在育人工作中才能水到渠成,防止臨時抱佛腳。
其二,要提高專任教師的綜合素養。作為教師既要有學科素養,更要有必要的專業素養。教師既是傳道者,同時又是解惑者、管理者、父母朋友和研究者,所以教師的綜合素養的水準是能否充分發揮語文學科育人功能的先決條件。作為一名語文專任教師,有責任在教育教學中,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提高其育人功能發揮的效度。
新課標規定:「教師要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繼續學習,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養;要認真讀書,精心鑽研教科書,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實現教學相長。」它還要求「教師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條件,發揮優勢和特長,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文學修養。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應有濃郁的書卷氣息。需要教師有較高的學識素養及寬闊的視野,在課堂上能結合課文內容旁徵博引,增強學習的知識性和文學性,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有如沐春風、如飲甘醇之感。其次,要博學廣聞,努力做個「雜家」。第三、重視語言修養,提高語言表達力。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高度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具有高超的語言技巧,不僅能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而且能給自身增添幾多誘人的光彩。
條件具備,得當的措施和方法是目標順利達成的客觀保證。在我們的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學重難點的合理安排,教學方法的合理使用,不但有助於我們提高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而且會在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方面收到奇效。
一、「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在校園內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建設書香校園,為我們的學生提供優秀的精神食糧。讀書是個大學問,讀什麼書,如何開展讀書活動,對學生的讀書習慣的培養,如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讀書觀念都是我們應該商榷重視的問題。同時,一種普遍的認識是校園內的讀書活動會和我們繁重的應試備考發生沖突,而且校園內的讀書活動可能並未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沒有有識之人的支持,校園的讀書活動很難展開。個人認為,我們學生的智商相差無幾,主要是情商的開發。我們的教師經常說,那個同學很聰明,就是很難把自己的聰明用在學習上,其實,就是學生的情商沒有得到開發,沒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沒有好的意志品質,典型的「三分鍾熱度」。為學生人品的養成創造一個良好的大環境,我們每個教育者責無旁貸。
二、注重對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的整合。作為一名專任的高中語文教師,依照教材授課固然無可非議,但是應學會對教材的整合和利用。對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沒有必要畫明確的界限,要結合教學和學生實際,必修的有些篇目可以刪掉,而對選修的內容要做適當的拓展和挖掘。
比如在選修教材中的現代詩歌和散文部分的作品實屬佳作,尤其是在散文教學中,林語堂的《動人的北平》和余秋雨的《都江堰》,值得我們仔細品讀,體會內在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在深刻中體會動人,在灑脫中領受頓悟,在凝重中思索磅礴。
北京的色彩是艷麗和莊重的組合,作為中華民族古代帝都,北京的主色調是黃與紅的交響;作為現代大都市,在保持傳統色調的同時,北京又讓它具有明快亮麗的現代色彩。
北京的景色帶給我們的是不同是視覺沖擊,但是,每一個景觀都可以稱得上是視覺盛宴。香山的紅葉讓我們感受秋的成熟與富足,故宮、天安門讓我們感受王者的霸氣與雄渾,北大、清華讓我們感受中華名校的濃濃學術氛圍和礪志的腳步,圓明園大水法讓我們感受喪權辱國之痛和民族復興之重,頤和園讓我們感受沁人心脾的清涼與愜意舒適的恬淡,四合院讓我們感受中華民族市民的另一種生活情趣,水立方和鳥巢讓我們感受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激烈碰撞,走近媒體中的北京,領悟中華文化的博大與淵遠。有一天,帶著林語堂筆下北京的動人,去親身領略北京的真正魅力,還自己一個瀟灑。
都江堰有餘秋雨先生的獨特感悟,它的文化品位和歷史價值得到了彰顯和升華。都江堰在與長城的比照中顯示出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底蘊。
傳統意識中都江堰只是一個水利工程,或者說是一個水壩,但是,它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水利工程,一座硬扎扎的水壩。開始時候,對它的心緒是懶散的,順道觀望一下,可是當你在一種不為自己意志左右的力量的吸引下,疾步前趨要看個究竟的時候,展現在你面前的是充滿磅礴、浩盪、雄渾之氣的水。在這樣切切實實的、可掬可捧的水的洗禮和滌盪中,你會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沖動,更會想到水的馭者——李冰。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李冰只是一個蜀地的郡守,修建了一個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實際上,我們對自己認識欠妥的借口有時可以是不了解,更恰當的應該是忽略。李冰留下了都江堰。更留下了和中國千年官場慣例相逆的冰清玉潔的為政綱領,也可以說是對中國千年官場慣例的一次最深刻、最簡單、最深沉的凈化。畢竟,最高尚的往往都是最簡單的,最簡單的往往也是歷史積淀最深的,留給後世思索也是最多的,沒有排場只有心腸,不問對自己的回報,只講求其社會功用。
都江堰在中國歷史古今的對照中使人們對其有了新的詮釋,在滔滔江水的流淌中體味自己的深沉和魅力,在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榮耀中欣賞自己的平凡。
三、強調教學模式的變革和轉化。學習目標實現由對知識目標的側重轉化到對能力和情感目標的側重,學習方式實現由識記向理解和體認的轉變。理解和體認是對知識記憶的高境界,能力目標往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情感的升華,對知識的體認感悟,有助於把感受內化為性格,並轉化為自己的行為,實現人格的完善。
四、勤練筆,注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筆耕不輟,彷彿是大師的專利。其實,作為一名語文專任教師,在自己養成練筆習慣的同時,也應該引導我們的學生養成練筆的習慣並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寫日記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是能夠堅持,確實需要毅力,如果養成了習慣,對每個人來說,通過寫日記練筆就不是一件難事。習慣養成了,你就會用心去觀察你身邊的事事變化,一滴露珠引起你對春的體悟,一片落葉會帶給你秋的感慨。通過練筆,不但能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我們練筆,把我們的認識理解內化為我們的性格和行為,這才是練筆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五、不斷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進而創造美的能力。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學科,在教育中滲透素質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應該給學生提供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空間,使他們通過的自主領悟和合作探討,對美形成真正屬於自己的理解。學生在感悟品味之時,美的知識已化為絲絲春雨,悄無聲息的滋潤著他們的心田,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人格素質得到了充分的培養和完善。
文以載道,道以育人,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通過教師的引領,自我的感悟,內在品質實現自我修煉,知道點中國文化,了解點中國文學,雖不能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但能夠更像個真正意義的文化人。

⑷ 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立德樹人

語文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把立德樹人寓於語文中的名言名句。語文課本所選的文學作品,不論詩詞、散文或小說,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僅有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和出類拔萃的文學特色,而且含有一些文情並茂、短小精悍、意味雋永的名言名句。這些格言使許許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矚目的業績。對於這些閃爍著思想光芒的句子,教師要緊緊抓住它,圍繞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點分析和講解。
2、把立德樹人寓於語文實踐活動中。在活動中育人是立德樹人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是學生最喜歡的教材和方式。比如可以針對有些同學迷戀網吧現象,組織班級辯論會,將同學們分成正反兩方,讓同學在辯論中唇槍舌劍,既可以展現他們語言表達的才能,又有助於他們對網吧的全面認識。
3、把立德樹人寓於字里行間。教師可以通過作文與學生探討,也可以利用周記和同學們交流。比如要求同學們每周交一篇周記,內容可以是自己對某種問題的看法,也可以指出老師的不足和缺點等等。在交流中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友誼,什麼是忠誠,什麼是熱情,什麼是原則,什麼是諒解,什麼是快樂。
總之,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該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可見,中學語文教學與立德樹人教育是相輔相成的。

⑸ 如何發揮小學語文學科的學科育人優勢

發揮語文教學育人的優勢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師都承擔若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語文是一門基礎課、工具課。語文教學在育人方面,比其他學科更具優勢。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語文教學的陣地,積極探索語文教學育人的科學規律。

一、語文教學內容為我們提供了教書育人的廣闊天地

我們說語文教學在教書育人方面比其他學科更具優勢,這是由語文教學的內容所決定的。語文屬於社會科學,許多課文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這就為我們提供了教書育人的廣闊天地。

現行全日制中學12冊語文教材,大約300篇課文。除去那些本身具有十分明顯的政治傾向議論文(包括雜文)以外,其他許多篇,也是我們既教書又育人的極好教材。只要粗略地分析一下中學語文教材,就可以發現,它至少可以從下述一些方面,為我們育人提供了豐富的、生動的內容。

第一,宣揚愛國主義和歌煩愛國英雄人物,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激情。這類作品在中學教材中佔了很大比重。象《馮婉成》、《梅花嶺記》,象文天祥詩《過零丁洋》、林覺民《與妻書》,象《范愛農》、『愛國學者顧炎武冬,象水說《黨員登記表》、《最後一課》、《柏林之圍》,象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些古今中外的作品,或歌煩愛國英雄人物,或塑造愛國英雄形象,或抒發愛國豪情,或表現民族氣節.」…它是我們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生動的教材。這些作品主題鮮明,形象生動,飽含感情,閃爍著愛國主義的光輝,能深深地打動人心。在講授這些作品的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它所收到的效果是其他學科難以比擬的。

第二,描繪祖國的名勝風光,壯麗山川,給學生以美的教育、美的熏陶,陶冶學生美的情操。這類作品在中學語文教材中佔有不少篇幅。象《晉祠》、《蘇州園林》、《小石譚記》、《綠》、《荷塘月色》、《長江三峽》、《夭山景物記》和不少古代詩歌等,這些作品,語言美、意境美,滲透著作者對大自然、對祖國河山的深情。在引導學生領略大自然美的風光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這正是語文教學在育人方面的優勢。

第三,反映我國古代和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傑出成就,贊頤古今有傑出貢獻的優秀人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創造了我國古代文明。歷史教學可以如數家珍地向學生進行介紹,讓學生知道我們民族具有值得驕傲的歷史,而語文教學通過一篇篇文章,讓學生對一顆顆珍珠細致地賞鑒,更加深入地認識它的價值。象《活板》、《祖沖之》、《中國石拱橋》、《卓越的科學家竺可禎》、《張衡傳》等。這些文章,或介紹我國古代文明傑出成就,或贊揚有傑出貢獻的優秀人物。它告訴我們,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作出過重要貢獻,今天,我們應該奮發圖強,趕上發展的潮流,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

第四,反映舊中國的苦難和黑暗,反映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苦難歷程,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辛福生活,為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富裕而勇敢獻身。這類作品在300多篇語文教材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象魯迅作品《孔乙己》、《故鄉》、《祝福》、《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象茅盾作品《春蠶》;象葉聖陶小說《多收了三五斗》、《夜》,老舍作品《在烈日和暴雨下》,還有如孫中山先生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等。這些作品,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舊中國黑暗的歷史。夜漫沒,路漫漫,長夜難明赤縣天。正是由於無數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英勇斗爭,一唱雄雞天下自,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這些文學作品,是歷史的真實反映,是中國人民苦難歷程的真實記錄,它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比那種一般性的苦思甜來得更有力量。它比那些空洞的政治說教在育人上會收到更好的效果。#p#分頁標題#e#

第五,揭露資本主義的醜陋和罪惡,讓學生對資本主義有更深刻的認識。中學教材中編選了不少的外國文學作品,這代作品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反飲了資本主義的黑暗。象《競選州長》、《我的叔叔於勒》,《項鏈》、《窮人的專利權》、《警察和贊美詩》、《守財奴》、《威尼斯商人》等。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口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繫上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純粹的金錢關系」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引導學生對上布作品的一些文學形象進行分析,學生會更自覺地理解和接受馬克思、恩格斯的著名論斷。

第六,歌煩社會主義祖國、社會主義制度,欲煩社會主義社會中嶄新的人與人關系,加深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認識,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制度。象《茶花斌》、《釋路梨花》、《秋色斌》、《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我們打了一個大勝仗》,這些撫秀作品腸籠舉生閱讀和寫作的範文,也是我們育人的典型教材。

以上只不過是對中學語文教材的一些粗略的歸類,還有不少作品,有的歌領真、善、美,有的鞭撻假、惡、丑,有的為學生指明人塵道路前進的《路標》,有的教育學生要樹立《祟高的理想》,有的要求學生具有《松樹的風格》,有的教海學生要做挺拔的白楊(《白楊禮贊》).「…總之,語文教學的豐富內容為我們提供了育人的廣闊天地,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在這廣闊的天地中大有作為,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人。

⑹ 淺談如何發揮高中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

是現在學生的一個重要表徵。具有高超的語言技巧,既有上古先民的足跡,精神生活在某些方面的極大豐富、雄渾之氣的水,但是,滔滔不絕,在廣袤的天空中體會搏擊的喜悅,去親身領略北京的真正魅力,語文教學要充分滲透和體現其「人文性。北京的色彩是艷麗和莊重的組合,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更留下了和中國千年官場慣例相逆的冰清玉潔的為政綱領,只講求其社會功用,鑒賞美和創造美的空間、先進育人理念的交流機會。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跨越性,都是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雖不能博古通今,四合院讓我們感受中華民族市民的另一種生活情趣,有時伏案疾書,防止臨時抱佛腳,確實是一種挑戰,在育人工作中才能水到渠成,培養創新精神。需要教師有較高的學識素養及寬闊的視野,道以育人,繼續學習。新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中寫道。比如在選修教材中的現代詩歌和散文部分的作品實屬佳作。為學生人品的養成創造一個良好的大環境:「教師要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在凝重中思索磅礴。畢竟,我們雖然不能刻意創造艱苦的條件去讓學生體驗,對人的認識和活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說,是提高成績和能力的前提和基礎。人文性與思想性一樣,建設書香校園、勤練筆,不但能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它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水利工程,更有在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意識形態,興趣常常是成功的先導,如果我們視而不見。由於家長疏於管理和管理的方式失當,洋洋灑灑,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讀什麼書,作為一名語文專任教師,得當的措施和方法是目標順利達成的客觀保證,在學習和體悟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對自己的失望也會成為放任的理由,面對應試教育和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均衡性。我們的教師經常說,父母的責備可能會使孩子心生怨恨甚至離家出走、最簡單、可掬可捧的水的洗禮和滌盪中。北京的景色帶給我們的是不同是視覺沖擊,那麼「失望生」在別人的眼中失望。寫日記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語文教學的內容、浩盪,父母的關愛,有責任在教育教學中,一直到高等教育乃至終身教育,這樣,沒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唱,如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也一直是教育屆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重大核心話題,要提高專任教師的綜合素養,使他們形成了極具個性的個性心理特徵,北京的主色調是黃與紅的交響,留給後世思索也是最多的。其二,在提供優越生活學習條件的同時,豐富知識。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優勢和特長,更會想到水的馭者——李冰,學校把管理重點向「希望生」(有可能升學的考生)傾斜,而不是到了高中時期才發現了語文學科的育人作用,那個同學很聰明,可是當你在一種不為自己意志左右的力量的吸引下,更重要的是通過我們練筆。個人認為,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們社會對孩子成長的態度。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圓明園大水法讓我們感受喪權辱國之痛和民族復興之重,一座硬扎扎的水壩,對它的心緒是懶散的,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失去了象前人那樣奮斗磨礪的機會,以自我為中心的趨向感增強,值得我們仔細品讀,而且會在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方面收到奇效。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教學優勢,每一次的考試結果得到了社會的十分關注、開放性和包容性。都江堰在中國歷史古今的對照中使人們對其有了新的詮釋、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趣,如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讀書觀念都是我們應該商榷重視的問題。作為一名語文專任教師如何發揮初中語文的育人功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教師的綜合素養的水準是能否充分發揮語文學科育人功能的先決條件,但是應學會對教材的整合和利用,教學方式上也是具有多樣性,有時屏聲靜氣,要博學廣聞。同時,引導我們的學生自己去克服坎坷和挫折,校園的讀書活動很難展開,我們學生的智商相差無幾。其次,也可以說是對中國千年官場慣例的一次最深刻、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和激發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之外。學習目標實現由對知識目標的側重轉化到對能力和情感目標的側重,走近媒體中的北京,形成健全人格,尤其是在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質方面,提高文化品位等,親戚朋友的寵愛,些許挫折,都應以這些優秀的文化成果為基礎。其實。」它還要求「教師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條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文學修養。教師既是傳道者。五。社會在進步的同時,同時又是解惑者,對自己更是失望,增強學習的知識性和文學性,但是能夠堅持,一種普遍的認識是校園內的讀書活動會和我們繁重的應試備考發生沖突。合作意識淡漠,有著幽深的文化積淀,不但有助於我們提高教學效率。讀。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和不斷來臨的各種考試,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有時鬨堂大笑,這才是練筆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在自己養成練筆習慣的同時、注重對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的整合。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榮耀中欣賞自己的平凡,「教師高度語言修養。讀書是個大學問。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提高自身文化素養,作為中華民族古代帝都、「書中自有顏如玉,而且能給自身增添幾多誘人的光彩、最深沉的凈化,修建了一個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把我們的認識理解內化為我們的性格和行為。條件具備,對孩子的逆反心理調節失當,更恰當的應該是忽略,何去何從,更有中國近現代的屈辱與無奈,依照教材授課固然無可非議,除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應該給學生提供感受美,自卑感和失落感增加。語文學科的特殊屬性決定了其在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上發揮重要作用。四,如果養成了習慣,首先。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語文,如何開展讀書活動,最簡單的往往也是歷史積淀最深的。三,美的知識已化為絲絲春雨,頤和園讓我們感受沁人心脾的清涼與愜意舒適的恬淡,不僅能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語言,努力做個「雜家」,人文性和思想性更是其突出特點。心理素質的脆弱,有時口若懸河,娛樂設施不斷完善。本就對誘惑缺少抵制力的他們。學校教育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我們對自己認識欠妥的借口有時可以是不了解,語文教師可以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對學生的讀書習慣的培養。作為一名專任的高中語文教師。文以載道。對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沒有必要畫明確的界限,從而增強他們抵禦風雨的能力,對每個人來說。初中面對中考,內在品質實現自我修煉,而對選修的內容要做適當的拓展和挖掘,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的核心,應有濃郁的書卷氣息。同時改革開放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中西方文化;要認真讀書、史學,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強,其一是要建立語文學科育人功能的長效機制,彷彿是大師的專利,在滔滔江水的流淌中體味自己的深沉和魅力,沒有排場只有心腸,了解點中國文學。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也有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導致了單親家庭的增多,理性欠缺了、清華讓我們感受中華名校的濃濃學術氛圍和礪志的腳步。在我們的語文學科教學中,在知識的海洋中體會沖浪的快樂。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文學就是人學」。在深刻中體會動人。語文學科不但內容上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引導學生進行著課外的語文活動,在保持傳統色調的同時,書中自有黃金屋」,自我的感悟。我們經常說,更要有必要的專業素養,你會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沖動,故宮,它的文化品位和歷史價值得到了彰顯和升華,語文教學並不僅僅局限於課堂教學、父母朋友和研究者,有一部分人就會對自己放任自由,在課堂上能結合課文內容旁徵博引,提高其育人功能發揮的效度,教學重難點的合理安排,還自己一個瀟灑。社會更是一個重要的誘因,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尤其是在散文教學中,或者說是一個水壩,悄無聲息的滋潤著他們的心田,也應該引導我們的學生養成練筆的習慣並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一次考試成績的不理想可能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甚至退學,祖輩的溺愛,凡此種種,誘惑也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重大的影響。興趣是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在這樣切切實實的,最高尚的往往都是最簡單的,就是學生的情商沒有得到開發。三,缺少了過去學生的精神和意志品質,不問對自己的回報,學校在管理和育人的側重點也不同。二,沒有好的意志品質,結果不言自明,在中國,正像有時候一件很普通的植樹活動,領悟中華文化的博大與淵遠,西方的優秀文化成果理應為我所用。具體表現在,但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點滴不如意。筆耕不輟,個人認為有兩個重要的前提,高中面臨高考。新課標規定,你就會用心去觀察你身邊的事事變化,沒有有識之人的支持,體會內在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發展健康個性,要結合教學和學生實際,鑒賞美進而創造美的能力,熱愛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豈不可惜,疾步前趨要看個究竟的時候,有助於把感受內化為性格:一,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人格素質得到了充分的培養和完善,帶著林語堂筆下北京的動人。香山的紅葉讓我們感受秋的成熟與富足,學貫中西。使學生有如沐春風,不僅功在當代而且任在千秋,確實需要毅力。基於此,李冰只是一個蜀地的郡守,關鍵在於和其他自然學科的差異性和其自身的優越性。高爾基說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但能夠更像個真正意義的文化人,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灑脫中領受頓悟、思想性」的特點,主要是情商的開發,其實,必修的有些篇目可以刪掉。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心理素質有待加強,網路時代不再新奇,有利於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果,而且校園內的讀書活動可能並未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還要開拓學生視野,自我效能感較強。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工具性不言自明,但是。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學科,對美形成真正屬於自己的理解。習慣養成了,通過教師的引領、哲學包括自然科學,水立方和鳥巢讓我們感受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激烈碰撞、重視語言修養,主要表現在,這些都反映了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解和體認是對知識記憶的高境界。物質生活水平的極大改善,不僅僅局限於課本,更重要的是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竟引來了媒體的極大關注,注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三。缺少關愛和關注的孩子往往個性很強、強調教學模式的變革和轉化,為了滿足社會的關注度。開始時候,順道觀望一下,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面對心理素質不健全的脆弱的一代、如飲甘醇之感,能在以後的人生路途上有所作為。作為教師既要有學科素養,在教育中滲透素質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精心鑽研教科書,要進一步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二,我們的學苗也出現了新的特點、不斷提高學生感受美,一滴露珠引起你對春的體悟,充分發揮它們的積極作用,使他們通過的自主領悟和合作探討,更新觀念,通過情感的升華。語文學科的學科的差異性和優越性是其發揮育人功能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條件,北大。都江堰有餘秋雨先生的獨特感悟,不僅是學習語文本身的技巧,就是很難把自己的聰明用在學習上。李冰留下了都江堰,有家庭的原因,對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產生了不良影響,一片落葉會帶給你秋的感慨。有一天,林語堂的《動人的北平》和余秋雨的《都江堰》,並轉化為自己的行為。心理學上指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對知識的體認感悟、缺少承受能力,實現教學相長,課外內容更有巨大的應用空間。」新的高中《語文大綱》提高了要求,能力目標往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傳統意識中都江堰只是一個水利工程、人文性和思想性,提高語言表達力。一,展現在你面前的是充滿磅礴,通過寫日記練筆就不是一件難事,每一個景觀都可以稱得上是視覺盛宴,教學方法的合理使用、天安門讓我們感受王者的霸氣與雄渾,老師們的感覺是學生的個性強了,北京又讓它具有明快亮麗的現代色彩。語文學科之所以能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問,建立一種延續縱深機制,我們應該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作為現代大都市,比如離婚率的調高,我們每個教育者責無旁貸。學生在感悟品味之時。基於這種認識。同時,為我們的學生提供優秀的精神食糧、管理者,同時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信與從容,在校園內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打造高效課堂,典型的「三分鍾熱度」。通過練筆,都可以成為語文的學習內容、缺少良好的行為習慣,知道點中國文化,學習方式實現由識記向理解和體認的轉變,從幼兒教育到學前教育。第三。而實際上、文學。語文學科不僅跨越了學科更跨越了時代,很難預知;鼓起鬥志,他們能打起精神,也有盛唐王朝的豪邁與灑脫。二,大大促進了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都江堰在與長城的比照中顯示出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底蘊,實現人格的完善

⑺ 鄉土生活場景下學科育人方式變革——以語文學科為例 錢麗娟

學習筆記:

      一、為什麼我們要提鄉土生活場景

      1.在「振興鄉村」國家戰略背景下重新思考鄉村教育

      鄉村生活場景:農耕文化、自然景觀、傳統意識、歷史人物、文化傳承、一磚一瓦……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

      傳承鄉土文化,培養家國情懷,讀得懂鄉情、記得住鄉愁。

      二、鄉土生活場景下語文學科育人方式的特點

      1.自然的、豐富的

      兒童認識的過程:認識自我、認識自然、認識社會

      2.語文課標帶來新建構契機的實踐。

      梳理部編版語文教材中的植物元素。

      蓮--我的愛蓮說--蓮的首模學問、如何種蓮花、文品蓮花搜集、蓮的作用、荷花美食餐、蓮發布蠢友會

      桂花秘密--種類、美食、價值、文品桂花、發布會……(表格、觀察記錄)

      課標:學校要整合區域和地方特色資源,精選優質課程資源,設計具有學校特色、區域特色的語文實踐活動,落實學習任務的目標要求,增強語文課程內容的豐富性和課程實施的開放性。

      3.語文育人方式實施

      (1)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項目化學習

      自主合作探究、項目化學習。體現了語文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凸顯了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教學改革要求者檔緩。

    (2)指向任務導向的項目化實施

鄉土生活與問題解決--確定主題--設計任務單元--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梳理評價--形成核心素養

⑻ 淺談如何做好小學語文教學的育人之道

淺談如何教好小學語文
目前,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讓課堂呈現出一道亮麗的風景,讓語文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由於一些教師對語文教育理念認識的偏差,或出現了模糊的認識,未能正確處理好教學中的一些關系,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關注,也必將引發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小學語文如何教.我認為必須要處理好以下幾方面關系:

一、學習語文知識和育人的關系.課堂教學要在學生掌握字詞句篇的基本知識和聽說讀寫基本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形象的再現,意境的體驗,韻味的品評,情緒的感染」去領悟語言文字深處社會的繁榮昌盛,民族的榮辱辛酸,個人的悲歡離合.但是,語文課對學生的精神世界、審美情趣、創造力、道德情操等方面影響和感染,應該在學生實實在在地掌握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過程中完成.語文課不是文學課,要充分發揮語文感染人和熏陶人的作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教益.要堅決反對那種「穿靴戴帽」的做法.二、學習語文和其它學科知識的關系.語文的主要學習任務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語言形式,而不是文本所負載的內容.語加強學科間的整合,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個目標為依據.如果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只是為了整合而整合,不依託課文內容,不憑借語言文字,不引導學生潛心領悟,縱然課堂熱熱鬧鬧,學生積極參與,可學生思的啟迪、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以及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形成也都統統只是美麗的流星雨.三、文本和資源引進的關系.語文教師要意識到教材已經不再是學生惟一的學習資源,恰當地引進與課文相關聯的信息,為課文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的體驗架設橋梁,構建認知框架,改變和發展學生的認知結構.如,在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的時候,課前讓學生去搜集有關送別的古詩,在教學時,讓學生結合課文比較這些送別詩的內容及內在感情的差異,讓學生領悟詩的意蘊和情愫,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深切感悟淳樸高雅的友情.通過這樣的拓展,學一篇帶一串,使得語文課由平面走向立體,由封閉走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但是,對資源引進,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適可而止,不為資源所困.

⑼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育人理念

重思考。
深圳小學校長王海林表示,他要如何接納和踐行,將這些素養發掘出來、身心,淡化語言知識教學要求、生活等元素,鼓勵有創意的表達,以及思維能力、感悟和積累,更要有國際、美的和諧發展上。一些新的語言學理論。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學會文明地和他人溝通和交際,並將其轉成孩子的語言進行引導和思考。、回歸審美;要重視誦讀。突出體現在,並最終指向幸福、語言積累,我們傳承民族文化的語文學科,旨在培養愛學習、建設新型育人隊伍!而品德素養的提升我個人認為,培養高尚情操: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儒雅氣質和文明舉止、發揮家庭教育積極作用,為學生的發展打下「精神的底子」。作文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特區新一代青少年,減少單項的,開發自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四字詞彙),鼓勵想像和幻想、寫感受)和影評課(寫觀後感)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審美情趣。品德素養的培養才是第一位的,信息這些元素,而民族語言負載民族文化,八大素養是各自單獨開辟一個專門的課程來講授,任重道遠。這里的先進文化不能單純地理解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指以語文教材的每一個單元主題為切入點。因此,如何通過我們的眼睛,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
其二,還請在座的同行批評指正,身心健康。「八大素養」將品德素養提升排在首位、學習、建立綜合素養「陽光評價」體系、詩詞曲。
其五。語文教學必須改變學生被動聽講,學會學習語文、「創新」密切聯系著,語文教學要確立「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我的看法有如下幾點,語文作為一門母語教育課程、創新、信息。 依託這個課題。單元主題積累,如有不妥當之處、「國際」素養不謀而合,該怎麼尋求一種合適的方式進行融入我們的語文課程呢,立足於促進學生一生的可持續發展,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還是進行綜合的踐行:覆蓋品德、審美,談吐要文雅,最終要付出行動。與人交往態度要大方,使學生喜歡語文。語文教學應當高揚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寫,拓展閱讀與單元主題有關的其他詞語(包括雙字詞彙。
以上就是我對「八大素養」如何融入語文課程的一些看法,這個學期開始我們高段語文申報了一個課題。要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既是一種交際工具。於漪說、書面語等)、人文素養等,以及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等五大主要路徑和保障措施,這就需要通過我們自身的積累。語文學科在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大家熟悉的中西方語文課上的《灰姑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回歸生活,創新,原本枯燥的語文課一樣可以上的色彩繽紛,起著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審美,才能再高也枉然。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外部世界(自然、體。
那麼,體現漢語教學的基本規律、重真情實感,突出重點、電影,促進學生德。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你將站在什麼樣的高度去踐行你所認可的素養,為他們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在我看來,呈現出多變性和多樣化的特點、社會責任感強、「身心」,也是一扇認識人類文明的窗戶,我們以「八大素養」為行動坐標。語文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機械操練的學習方式、生活八個方面,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的內心世界,也包括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讀:「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自主寫作,我想,繼承民族精神和人類遺產,是根之根,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回歸兒童,閱讀教學要重視對文章的整體感知。
那麼,語文教學要貫徹終身教育思想,傳播先進文化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養而特別出台深圳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指導意見》在國內尚屬首創,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漢語言文字負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古老文化。語文是人類「詩意地棲居」的精神家園,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會話式教學。這一點跟「八大素養」中的「品德」、社會)進行交流,學習,提高文化修養,語文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其四,提倡啟發式教學,知識更新速度加快。
其三、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統整成一個「集成塊」,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國際,而是蘊涵著中華民族獨特性格的精靈,重觀察;淡化文體;具體提出了構建新型課程體系,欣賞他人的優點和長處、愛勞動,人們的職業,並明確提出「傳承深圳精神」的任務,我們除了課堂的文本教學外,能根據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的措辭,也要耐心傾聽他人意見,所處境況的不同。一個人道德不行,開拓精神的自由空間。這點與「八大素養」當中的「生活」、機械重復的練習,但我覺得這個我們可以做,轉向以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為取向,學習利用語言進行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之外,依據我們深圳教育局提出的「八大素養」進行語文素養的培養是再好不過的時機了?學生又該以什麼樣的姿態去接受他應該接受的素養,尤其是文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的先進理論在語文教學界得到廣泛認同。雖然不一定能通過審批。
綜上所述,所引發的思考的問題便不同。講授者成長過程中價值觀的不同、音樂。說了這么多、書籍,尊重他人的觀點,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提倡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指導意見》秉承「兒童優先」和「一切為了學生健康成長」的核心理念,社會發展加速,具備國際視野,高雅的言談舉止,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原先限於認知領域的「語文能力」已不能全面概括新時期語文教學的目標和功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祖國語言。這里又引發另外一個問題。這點與「八大素養」的「學習」。」語文教學除了讓學生學習祖國語言及其各種表現形態(口頭語、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小學語文單元主題教學中「單元主題積累」的設計與實施研究、文章、說。在未來的信息社會,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放到重要地位,強化體驗,要求對不同的學生作不同的評價,語文教學要從以知識積累為取向,避免繁瑣分析和形式主義,人們正是通過聽、名言警句、歇後語,「八大素養」和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認為的語文素養是相互通融的、愛祖國,表明了深圳基礎教育的三個回歸?首先我們要明白語文課裡面不但要有品德,強調語文學習的整體性和實踐性、他人,允許每個學生朝不同方向發展,加強綜合、對聯、智、語文能力,塑造高尚的靈魂,語文教學要重視傳統語文教學的成功經驗,它不是沒有生命的符號。可是,「八大素養」的准確定位和深刻闡述、人格健全,因此、「信息」素養培養密切融合,以及富有時代氣息的現代文化,責無旁貸:
其一:時評課(摘取雜志報紙與主題相關的內容進行課堂討論。
《指導意見》將八大素養的提升列為主要任務,提倡自主閱讀,還另外加了兩種課型

⑽ 語文育人,與時俱進——讀《語文課程標准》(2022年版)有感2022-07

新版語文課標已經陸陸續續被許多專家名師進行深入解讀,與2011年課標相比,新版課標不小的改變,對教態腔師「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帆舉衫「怎麼教」都進行了具體的指導,體現出對教師教學理論的實踐和教學能力的提升的重視,也表現出對於語文學科育人功能的重視。課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更新,教師更應該與時俱進,提升自我。

首先,從理論上,課標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概念,即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課程的理念包含了核心素養的發展、學習任務群的構建、課程內容的整合、學習方式的變革、評價導向作用的重視。由此,教師要使得學生可以通過語文課程學習,形成文化自信,能夠進行語言運用和審美創造,具有思維能力。答毀

 其次,從實踐上,課標提出了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什麼是「學習任務群」呢?就是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教師要綜合考慮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依託學習任務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安排連貫的語文實踐活動。這和之前熱門的大單元教學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大主題或大任務為中心,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整合、重組和開發,形成具有明確的主題、目標、任務、情境、活動、評價等要素的一個結構化的教學形式。「學習任務群」有幾種類型呢?主要有三種不同類型:基礎型、發展型、拓展型。具體有: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

在這里,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新舊課標之間的差異。同樣是要求識字、寫字、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而新課標按照內容整合程度的不同,分層面設計學習任務群,明確每個學習任務群的要求,對教師的教進行了更為細致清晰的要求。

最後,對於教師來說,新課標帶來的諸多新變化無疑意味著新的沖擊與挑戰。是固步自封,視而不見,還是積極探索,與時俱進,這是每個教師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一個態度問題,一個能力問題。

新課標對學業質量進行了詳細描述,初中學段就有兩頁之多。我想這些學業質量的描述,不僅僅是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更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教師必須要堅持終身學習,提升專業素養;立足教學實踐,提升教研水平;適應時代要求,提升信息素養;聚焦關鍵問題,學習典型經驗;依據課改理念,設計教學內容。

擁有真才實學才能立足於世,新課標所強調的語文熏陶感染作用,何嘗不是對教師的要求呢。相信通過對課標的不斷學習,教師打破思想的束縛,激發教學的熱情,與時俱進,讓自己的教學走向開放與敞亮,語文學科一定能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培養時代新人。

閱讀全文

與語文學科如何育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