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寫散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散文嗎?狹義上的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那麼,你會寫散文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怎麼寫散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敘散文模式
開頭
①感情化語言概括敘述「我」和該人,重點在後,介紹該人,如肖像描寫。
②兩者關系及該人精神特質的議論。
中間
一種情況:一件事。從開頭、發展到結尾,細致敘述和描寫。另一種情況:幾件事。每件事即每層次前,可以用對該人精神特質的一個因素領起,以對該人的感情體驗及整體議論來貫穿幾件事。
結尾
①重申特質,照應開頭。
②深化感情關系,發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開頭
①敘述自己與景物的關系。
②議論景物和自己。
中間
①描寫景物,分出層次,細致動人。
②發揮聯想。
結尾。
抒情散文模式
【開頭】
1、敘述自己與景物的關系。
2、議論景物和自己。
【中間】
1、描寫景物,分出層次,細致動人。
2、聯想發揮,更大意義。
【結尾】感慨
(一)精於立意
「凡文以意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於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獲得它,必須依靠我們對生活的深入觀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從生活實際出發,憑著鮮明的感受,鋒銳的觀察能力,同人民同時代共同跳動的脈博,深厚的感情,豐富的想像,深沉的思索,就會感到我們生活中洋溢著的詩意。這詩意,就是使我們心靈受到觸動的東西,使我們眼睛豁然開朗的東西,思想突然升華的東西,感情更為純潔的東西,它就詩的靈感。我們要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趕緊捕捉住它。因為這裡面有心靈的顫動,思想的閃光。劉白羽說:「哪怕是微弱的閃耀也比沒有閃耀要好,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這才是文學。」
譬如,一個作家去看茶花,品種繁多,美不勝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勞動創造的。是誰白天黑夜、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著花,象撫育自己兒女一樣撫育著花秧,終於培養出這樣絕色的好花?應該感謝那為我們美化生活的人。」這就是思想的閃耀,作家十分寶貴它,就及時把這個意思記下來。後來,他聽一位花匠介紹一種茶花說:「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打開骨朵,開起來顏色深紅,倒是最好看的。」並沒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記住這種茶花的名稱的。過了一會,恰巧一群小孩也來看茶花,這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見孩子們一個個仰著鮮紅的小臉,甜蜜蜜地笑著,唧唧喳喳叫個不休,心靈猛然一顫,不禁脫口說出:「童子麵茶花開了。」而花匠聽了這話省悟後說:「真的呢,再沒有比這種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這話使得一個念頭突然跳出他的腦海,他說:「我得到一幅畫的構思。如果用最濃最艷的朱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麵茶花,豈不正可以象徵著祖國的.面貌?」於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寫成一篇文情並茂的散文《茶花賦》。這個作家就楊朔。而讀者、評論者通過閱讀就可以悟出作家寫此文的立意:歌頌如花的祖國,歌頌美化祖國的勞動人民。
(二)善於構思
是寫作者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提煉的過程。寫作者要在構思中為散文的思想內容尋找盡量完美的藝術形式,使思想性與藝術性達到和諧的統一。因此,構思要解決立意、選材、創造意境、確定體裁、基本手法、布局謀篇等問題。這里著重講講確定體裁、尋找線索、創造意境三個問題。
第一、確定體裁。散文的體裁靈活多樣。我們有了一個好的意思(思想),並且選取了表現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麼就要考慮:是寫成書信體,還是寫成日記體?是寫成隨筆,還是寫成偶感?是寫成游記,還是寫成回憶錄?是寫成序或跋,還是寫成讀後感?確定具體體裁的原則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譬如到蘇州旅遊之後,你感到要向父母報告一下自己的游蹤和觀感,你就可以寫成書信;你在遊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動的人或事,你就可以寫隨筆、漫錄;你在遊玩虎丘、獅子林、寒山寺、西園、留園等地之後,覺得寒山寺的鍾特別吸引人,並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寫成如《社稷壇抒情》那樣詩意濃郁的抒情文;你如果是舊地重遊,吃到蘇州某種土特產而憶起往事,則可以偏重於回憶,寫成《小米的回憶》那樣的回憶式的散文……總之,要根據立意內容來確定表現形式--具體的體裁。
第二、尋找線索。散文的材料應該是很「散」的,每一個材料都是一顆珍珠,但這些珍珠互相之間有內在的聯系,我們寫作者要尋找一根線,用筆作針,將這些散亂的珍珠穿起來,成為一串光彩奪目的珠圈、項鏈。那末,有哪些東西可以作為線索呢?
一是感情線索。我們的感情在生活中發生變化,如由厭惡到喜愛,或從喜歡到厭惡,就可以用這條感情的線索把一些似乎沒有關聯的材料聯結起來。如楊朔寫《荔枝蜜》就是利用感情線索,才把兒時記憶、從化療養、荔枝樹林、蘇軾詩詞、喜嘗蜂蜜、參觀蜂場、贊揚蜜蜂、農民勞動和夜晚夢蜂等事串連起來的。
二是事物線索。如曹靖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發揚延安時期「小米加步槍」的艱苦奮斗精神,就搜羅記憶中有關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的事件組合在一起。許多托物詠志的散文也是以物為線索的,如茅盾的《白楊禮贊》。
三是人物線索。如寫某一個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活動,可以用這個人物作為線索串連起來,也可以用另一個人物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不同內容的事物串連起來。這個人物還可以是寫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緒線索。如面對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鶩趨八極,心游萬仞」,「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就能通過聯想與想像,把有關的材料組織在一起,表達原定的主題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楊朔的《海市》、賈平凹的《丑石》等。
五是景物線索。「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通過景物描寫,在寫景中融進寫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天山景物記》、《西湖即景》。
六是行動線索。如游記以遊程行蹤為線索。劉白羽寫《長江三日》就以遊程為主線來寫,當然,全文還有一條哲理性的思緒線索:「戰斗——航進——穿過黑夜走向黎明」。「文無定法」,散文的線索很多,以上六種線索是較為人們常用的。
第三、創設意境。
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統一,是作者浸透了時代精神的主觀感情、意志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統一。意是靈魂,境是血肉。意高則境深,意低則境淺。散文的這種意境應是詩的意境,即所謂「詩情畫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受的,是物質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動人心弦的,震顫魂魄的,是精神的,性靈的。如朱自清寫《荷塘月色》,全篇著力於「淡淡的情趣』,順著沿路走來、佇立凝想的線索,通過描繪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樹影、霧氣、燈光……色彩斑爛,可見可感,而葉香、蛙鳴、蟬聲,又可味可聞。更加上心情的抒寫,巧妙的譬喻,創造出一種淡雅、閑靜、情景交融的意境。這種優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寫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創造的。構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鑒,更需自己創新。過去就有一個青年作者發明出一種「散文快速構思法」,為《青春》、《採石》等刊物的編輯所重視。
(三)巧於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卻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難處。這猶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亂石,常常無損大山的壯觀。但是一個小園中有一堆亂石,就很容易破壞園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結構十分重要。參觀蘇州園林,從它精巧的建築布局上,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可以借鑒它的園林建築布局來考慮散文的布局。葉聖陶在《蘇州園林》中寫道,蘇州園林建築的設計者和匠師們「講究亭台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作為散文的寫作來說,也要這樣講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襯、層次。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但散文布局有時則需講究對稱,或對比。葉聖陶又說:「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度都注意圖畫美。」那麼,散文的整體布局要講究藝術性,它的局部的布局不是同樣要講究藝術性嗎?至於布局的具體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講的線索問題也與布局有關。這里可以著重提一下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設文眼,開頭往往似談家常,結尾則加以深化,畫龍點睛,「卒章顯其志」,並且首尾呼應,通體一貫,有機結合。初學散文寫作,不妨學習這種布局的方法。
(四)明於斷續。
散文要「散」得起來,除了選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敘寫上要注意斷續的技巧。明於斷續,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揮灑自如。賈平凹說:「記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寫或者寫得很少;空白,這正是你要寫的地方呢。」他認為,「講究了『空白』處理,一是散文可以散起來,斷續之,續斷之,文能『飛起』,神妙便顯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來,古人也講過:意在筆先,故得舉止閑暇,看似胡亂說,骨子裡卻有分數。」
作文能力一般包括認識生活和反映生活兩方面的能力。認識生活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則需要准確的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採用多種方式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1、課堂上進行口頭表達能力訓練。
學生表達能力的體現,首先表現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維和准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訓練口頭表達能力是不能忽視的。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講提綱,可讓學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綱大意,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構思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再如,可採用講故事、談感想等方法培養學生不僅言而「有物」,還要言而「有序」。否則七嘴八舌,前後無序,雖訓練了說的能力,卻不能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就提出的問題進行研討或辯論,這樣可以鍛煉學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領。
2、採用多種方法,訓練學生書面寫作能力。
寫作訓練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哪種方法,目的都是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它包括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因此,我們應首先讓學生養成寫日記和記筆記的好習慣,這樣有益於學生積累作文的素材,有效地解決作文時感到「無話可說」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寫真事、說實話的好文風,以及快速准確的文字表達能力。因此,它一向是語文教師作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項重要的經常性的工作。
其次,可進行模仿性寫作練習。因為我們的課文就是很好的範文,在學習了文章的寫作技法、特點後,可以讓學生模仿範文自行命題。如,學習了抒情散文《白楊禮贊》可讓學生模仿其筆法,寫一些抒情性文章《燭火贊》、《粉筆贊》、《雪》等等。如學習了說明文《景泰藍的製作》,可以讓學生模仿說明文的寫作方法,介紹一下自己的小製作、小發明或對某一事物進行觀察後,寫成說明文。像這樣類型的寫作訓練,既結合了教材、範文,又可跳出教材範文的框框,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對所學的文體能做到較好的掌握和訓練。
再者,教師可收集一些材料、漫畫、哲理故事等,讓學生根據所給的內容進行寫作,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想像力,又能挖掘出學生的思想深度和認識程度,既培養了學生寫作的基本能力,又開發了他們的智力。
語言教學中能力的培養,重在寫作能力的培養。因為對學生作文能力的考核,實際上是對其思想認識水平、知識水平、能力與智力的綜合性考核,這種考核能在一定的廣度與深度上反映出學生實際的語文水平。由此可見,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精於立意:
「凡文以意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於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
二、善於構思:
構思是寫作者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提煉的過程。
三、巧於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卻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難處。
四、明於斷續:
散文要「散」得起來,除了選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敘寫上要注意斷續的技巧。散文的最大特點就是形散神聚,結構自由,上下五千年,縱橫千萬里。寫作者意在筆先,緣情為文,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或曲徑通幽、含蓄蘊藉,或直抒胸臆、淋漓盡致,或濃筆重抹、一唱三嘆,或信手拈來,如話家常。筆法之靈活,行文之多變,全看你自己如何安排。
㈡ 初中散文作文怎麼寫
1、詳寫和略寫。 確定材料的主次和詳略是結構的重要問題,它對表現中心思想起保證作用。詳寫,就是把與中心思想關系大的材料寫得具體些、詳盡些;略寫,就是把與中心思想關系不太大的材料寫得概括些、簡略些。詳略得當,能使文章中心明確,重點突出,結構緊湊。詳略不當,勢必造成文章主次不明,使讀者無法把握中心。
2、段落和層次。 寫作時,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層次地表現出來,一定要分段。劃分段落要根據中心的需要和內容的多少而定。既要注意一個段落只說明一層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細,同學們習作常出現兩種情況:有時段落包含的內容太多,本來好幾層意思,硬擠在一起,弄得層次不清;有時段落又分得太細,本來只有一層意思,硬分成幾段,搞得支離破碎。
3、要動連著動。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平時要寫出一波三折的內容並不容易,這便需要我們學會一波三折地使用動詞。例如某學生寫一場乒乓球比賽:「他發攜悶明了一個旋轉球,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一句話把文章就給寫完了) 學會動詞技巧後將修改成:「只見他高高地將球拋起,眼睛死死盯著,球罩物接觸球板的一瞬間,他手腕輕輕一抖,腳一跺,球高速旋轉著,向這邊飛來,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一個動詞轉瞬變成六七個,文字即刻靈動豐富起來。
4、結尾要點題,筆調要生動。 作文結尾十分重要,素有「鳳尾」之稱。有的同學寫的內容比較抽象,閱卷老師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把比的作文看透,所以,此時的結尾就十分重要,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結尾段最好能首尾呼應,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最佳。如何寫好初中作文(精選多篇)
第一篇:怎樣寫好初中作文
一、放棄一味高調的作文觀
作文寫不好,首先是因為不少人的訓練標准不明確。
究竟什麼樣的作文才算好作文——如果這個問題都回答不出來,你叫孩子如何練習作文,現在有些專家、老師喜歡故作高論,大談中學作文寫作與審美情趣、精神境界的關系,空說「我手寫我心」、「倡導真情作文」一類的大話。這些言論的用心可能是好的,但這種言論可能帶來以下一些不良影響:
一、忽略了學生的程度差異。「我手寫我心」也好,「倡導真情作文」也罷,並不適於所有學生,有些學生連基本的書面表達都有問題,何談「我手寫我心」,再者,「我手寫我心」和「真情作文」是一個理想狀態下的教學表現,它賦予了語文教學或作文教學塑造學生靈魂的使命。這種思路是不錯的,但不能成為語文老師自我陶醉的迷障。我認為,語文教學或作文教學首先是語言工具的教學,培養學生清晰流暢的表達是第一要務。至於「我手寫我心」和「倡導真情作文」應該只是一種小眾需求,成日空談這種一味高調的作文觀的老師,在我看來,大致有以下兩種可能:(1)自己是文學發燒友,入戲太深,無法自拔;(2)不好好研究基本的語言運用技巧,整日以大話空話來應付學生。辯告
二、忽略了對語言運用技巧的研究。講到這里,我想舉一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