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中都有什麼心理

語文中都有什麼心理

發布時間:2023-04-06 21:24:36

A. 語文教育心理學

      知識分類觀與語文課程目標框架

          學習的信息加工過程模型

1994年,心理學家丹(M.H.Dembo)結合弗拉維爾元認知理論,提出了學習信息加工過程模式。

人腦的三個記憶系統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羅伯特·斯塔爾(Robert Stahl)提出了包括大腦收集、評估、存儲和提取信息的加工過程模型。該模型有助於教師了解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的過程,但該模型也有其局限性,它把學習和記憶表徵為一種機械加工過程。

  元認知知識與學習策略、認知手指策略

元認知與認知的區別

元認知成分

程序性知識

侍斗程序性知識的兩種表徵形式

陳述性知識的三種表徵形式

學習分類與課程目標框架

安德森修訂的布盧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

認安德森修訂的布盧姆認知領域教育老薯磨目標認知過程維度框架解讀

奧蘇貝爾學習類別,中,有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這兩個維度是彼此獨立的,但每個維度都存在過渡形式。

奧蘇貝爾根據學習方式,把學習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

麥基奇學習策略分類

麥基奇的資源管理策略旨在讓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時空,學會充分利用環境資源。

記憶分類

1992年,心理學家雷諾(J.Reynolds)等人在鄧恩夫婦的基礎上,提出了多維度學習風格分類的概念模式。該模式包含直覺偏愛、物理環境需要、社會環境偏好、認知方式、最佳學習時間、動機和價值觀。

B. 語文教學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研究范圍主要包括識字教學心理(包括漢語拼音教學心理)、寫字教學心理、閱讀教學心理和作文教學心理4個組成部分。
識字是兒童從運用口頭言語過渡到掌握書面言語的基本前提。一般說來,兒童在學前期已基本上掌握了口頭言語,為識字准備了最初的條件。進入小學後,接觸到字詞,標志著兒童開始以語言文字作為認識的對象。它的主要特點是言語視覺分析器加入到第二信號系統的活動中去,並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從而引起過去在口語中主要由言語聽覺分析器和言語運動分析器所形成的機構的改組。書面言語體現著人類在許多世紀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中所概括起來的知識、經驗。學生識字,不僅熟記這些字詞本身,而且是以字詞為中介間接認識客觀世界,並且記憶中以字詞的形式鞏固認識的成果。識字又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學生只有在他們的記憶儲備里積存起一定數量的字詞,才能利用這些字詞來解釋書面材料,並把內部的思維活動外化為物質的書面材料(字、詞、句、篇)。漢字是由音、義、形3個因素構成的方塊圖形符號。兒童認識它,既要掌握字形本身的結構關系,又要建立它與音、義之間的統一聯系。因此,識字的過程不僅要感知字形,而且要進行復雜的思維活動。識字必然引起兒童認識結構的某些變化和改組。
寫字和識字是互相促進的。寫字能促進辨認字形的精確性,並加強對字形的記憶;而對字形的辨認又是形成書寫技能的重要條件。寫字不僅要認識筆劃,熟記筆順規則,而且還伴隨一系列的動作:坐姿、握筆和運筆的姿勢等。這樣,言語機構又加進新的手的動覺成分。實現言語機構這個水平的改造,意味著言語視覺、言語聽覺、言語動覺和手的動覺等多方面分析器的協調。
語文教學心理學家
從識字過渡到閱讀,言語機構又需作進一步的改組。閱讀主要是一種從印刷或書寫頌睜穗的語言符號中取得意義的心理過程。從言語心理學角度看,閱讀活動則是從視覺的言語符號向口頭言語(大聲的或無聲的)過渡。在進行理解的、流利的、有表情的朗讀時,學生必須在較短的時間內聯字成詞,聯詞成句,連貫地讀出聲來。所以朗讀技能和能力的形成是與學生視知覺的速度和范圍、理解能力以及內部言語的發展水平相聯系的。在進行有效的默讀時,要求學生理解全文的思想內容,不是機械地把原文說出來,而是要通過內部言語、用自己的話來分析、綜合、比較和概括,把早哪原文的思想變成自己的思想;同時還能辨別、預測和識記,又有一定的閱讀速度。因此,默讀對學生的知覺和記憶,特別是對思維和內部言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文是學生把記野卜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言語,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言語形式的轉化。學生寫作與閱讀活動的一般心理過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閱讀中,學生通過具體的感性的文字材料去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並不斷從作者創作思路的「原型」得到啟發。這就為作文准備了心理上的條件。作文的心理程序與閱讀的心理程序存在著倒逆關系。在命題作文中,學生首先必須審題、立意,確定中心思想;然後圍繞一定的中心,以較完善的內部言語在頭腦中分析出所要表達的內容,並進行綜合性的合乎邏輯的安排。同時,還要選擇適當的詞句來表達這些內容。這就是文章的構思過程。這樣,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言語機構的組合就更復雜化了。

C. 語文教材中出現寫作心理了嗎

語文教材中出現寫作心理了困納的。
心理是指人內在符號活動梳理的過程和結果。具體是指生物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映心理的表現形橋尺沖式叫做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心理特性,人的心理活動都有一個發生,發展,消失的過程。
人們在活動的時候,通過各種感官認識外部世界事物,通過頭腦的活動思考著事物的因果關系,並敏殲伴隨著喜、怒、哀、懼等情感體驗。

D. 語文題中的心理指什麼是「悲傷」之類的還是什麼,謝謝學霸。

是指作者的對於事情發展產生的心理變化,不只是只有悲傷類的,還有其他感情變化,比如高興,激動,沉默等等

E. 小學生語文學習中惰性心理問題有哪些

1、扒啟小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往往只看情節,對書春宴如中中心思想的表達沒有深入思考,對寫作手法難以認真借鑒;2、在閱讀過程中不能主動摘抄優美文字,積累素材;3、小學生的認識能力有限,對文字祥脊的美或所表達的情感感悟不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自然難以濃烈。

F. 關於高中語文閱讀理解小說,分析人物心理題目,有什麼具體的詞彙來表示這些心理的么,最好全些,越全越好

興奮喜悅、激動、滿足、欣慰自豪、幸福、自信、郁悶、無奈、惱怒憤怒、委屈、辛酸、失望絕望、後悔愧疚

G. 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運用哪些心理效應

首先是首因效應(也稱第一印象) .它主要是人的知覺因素與情感因素相結合而產生的綜合效應.心理學家為此做過這樣的實驗:讓被試者看兩種性格類型———性格A 為聰明,勤奮,易沖動,愛批評,頑固,嫉妒心敏檔強; 性格B 為嫉妒心強,頑固,愛批評,易沖動,勤奮,聰明.實驗的結果表明,人們對性格A 有好印象.其實性格A 和性格B 的內容完全一樣,只是順序變換了一下,但結果卻完全不同.這表明,當不同的信息結合在一起時,我們總是先傾向於前面的信息,而忽視後面的信息.由於這種第一印象,人們很容易在交往過程中從一時的表象出發,產生錯誤的判斷因而掩蓋了對客觀對象本質的了解,這往往會對人際交往產生不利的影響.
其次是暈輪效應(也稱光圈效應) .是指在人際交往中,人身上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掩蓋了其他的特徵,從而給人際認知造成障礙.
再次是刻板印象.是指在人際交往中,對某一類人或事物進行簡單的、比較固定的概括而形成的籠統的看法.這種效應將阻礙對人的具體、全面的了解,造成人際交往伍拿逗中的不良影響.
最後是親和效應.是指人們在交際應酬里,往往會因為彼此間存在著某種共同之處或近似之處,從而感到相互之間更加容易接近.
如何應用:
1.不以第一印象作為取捨判斷的標准.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對人知覺時形成的印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會成為一種基本印象而影響對他人各方面的評價.一定要注意其消極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盤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要練就一番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本事,在長期的相處中全面、正確地認識和了解他人.
2.不因「光環」來評價人.「借一斑而窺全貌」並不總是適合於一切人和事,個別和局部並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體.在人的諸多行為或性格特徵中抓住某個好的或不好的,就斷定他是好人、壞人,無疑是幼稚的.恰當地、全面地認知他人,就要克服說好全好、說壞全壞的絕對化方法.
3.切莫先入為主,第一印象固然是一種先入為主,除此之外,在我們的頭腦中,總有一些先在的、腔賣得之於各種途徑的觀念,並常常以此來評價和判斷他人,因為這樣所耗費的心理能量最少.但是,圖省事往往會造成一些認知偏差.這些說法雖與某些人的特徵相吻合,但絕不是個個如此,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人如其面,各各不同,不能用概念來衡量人,把人簡單化.

閱讀全文

與語文中都有什麼心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