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語文怎樣布置作業
一、減少機械重復性作業
針對語文作業種類繁多的問題,我首先作出歸類分析,按他的功能劃分,把注音本、田字本、大橫格3項作業合成一項,這三項作業基本上都是字詞句的認知訓練,就都集中在大橫格上,字詞每個兩遍,要求背誦課文抄一遍,很多人問:那麼少的量,學生能記住嗎?其實,學生能記住與否,跟他寫多少遍的關系不大,有的同學記憶力好,或記憶的方法好,或許在上課時就記住了,再抄5遍10遍只會增長厭煩心理,記得我小時候,老師讓把字詞寫10遍,我們就學會了投機取巧的辦法,手握3、4根筆,握成一豎行,一次就相當於寫了3、4遍了,跟留2、3遍的道理是一樣的。而到了考試的時候還得再記,真是重復浪費資源了。與其逼迫學生學會投機取巧,還不如「化敵為友」,留少些作業呢。至於學生能否掌握我還有對策,我與學生立下條約:當天學完的字詞或課文必須當天掌握,第二天早自習考,全會的可以免去這些作業,錯個別的可單改錯字即可,「全軍覆沒」 的則甘願按原來的量完成作業。如此堅持幾天,大家都看到會的同學享受的優待及帶來的種種好處,便都自覺學習生字詞了。再加上同學們看到別的班同學作業多,自己作業少,心裡就覺得很美,還能增進向師性。如此,學生可減輕一半的作業量,基礎知識也掌握了,老師也省下許多判作業的時間。
二、減少整齊劃一的作業
人和人的個性愛好,能力是有差異的。之所以360行,行行出狀元,就是因為他自身技能得到充分發展了,所以語文老師的職責在於傳播知識,讓學生學語文,愛語文,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但沒有義務把每個學生都教成語文家,從而遏制學生其他方面的特長發展。原來我們留的作業都是抄某些詞或某篇課文,每次一留作業時,學生總是垂頭喪氣,把它當成一種負擔,何時能讓他們把作業當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在一次班會即將開始時,我一進班級,發現大部分學生擁在黑板前,搶著給黑板配畫,塗色,我一下子想起班裡的美術、書法愛好者很多,以至都不夠他們施展了。由此我想何不在作業中加上這些提高興趣的項目呢?恰好當天學了兩首古詩,我便留了一項作業,讓學生為古詩配主題圖。同學們很興奮。作業交上來之後,我為學生的想像力和繪畫技能所驚嘆。每判一本都有一本的感覺。我無法用對鉤來評判,把我的感想以幾句話的形式寫給學生,學生的個性得到肯定,既驕傲又高興,更願期待在下一次作業中有好的表現了。就這樣我時而布置一項為課文配插圖的作業,時而布置為課文配樂或找主題曲的作業,時而讓大家搜集圖片或文字資料舉辦展覽,時而編排課本劇等等。學生覺得每次作業都很新奇,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才智,也增加了同學們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的意識,我也不再為枯燥的作業所包圍了。
另外,課堂作業的設置要體現出層次性。作業的設置既要有對基礎性知識的強化鞏固,又要有課堂相關知識的開拓與延伸,體現作業的層次性,可選擇性。如一年級在學完《雨點》一文後,有的老師布置了這樣三個題目: 1、你可以選擇課後喜歡的生字組詞,並各說一句話; 2、你讀懂課文了嗎?春天的雨點還會落在哪些地方?給大自然帶來哪些變化?想想看,把它畫下來,並學著課文的樣子編成兒歌好嗎? 3、搜集一首關於春雨的古詩,在小組內交流,好嗎?第一個作業屬於基礎性作業,是學生的必做題目,後兩個作業視學生的個人知識基礎量力而為,布置三個作業,讓學生自由選做,既給學生留出選擇的餘地,讓學生以教材為榜樣,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邊畫邊編兒歌,又給學生提供了實踐的空間,把自己的學習快樂分享給別人。結果有的學生編出了這樣的兒歌:「小雨點,沙沙沙,落在花園里,花兒樂得笑哈哈;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魚兒樂得搖尾巴;小雨點,沙沙沙,落在田野里,禾苗樂得向上拔……」這樣,作業分層次布置,破除了傳統作業設置的「大水漫灌」,變整齊劃一、機械重復為靈活多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有所選擇,在各自的基礎上都得到進步。老師留作業最頭疼的是學生能否完成作業的問題,遇上有不寫作業的人是老師最易動怒,是學生最易恨老師的時候了,而不寫作業的人歸結原因大致有這么幾種:一是學有餘力的同學,認為重復的作業很枯燥的;二是學習不太好的同學可能有很多題不會做;三是一些個性懶惰的同學看到作業多就產生畏難情緒。所以,沒有層次性的作業會讓部分同學不愛寫作業。
⑵ 如何提高小學生高年級語文學生作業質量
第一指裂、量要少,手逗納質要精
第二、學期開始,教師要規定學生寫作業畢沒的樣式
第三、競爭機制,幫扶政策
⑶ 如何設計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作業
一、 課題提出的背景
有效教學的理念已滲透到了語文教學的各個層面,當然也滲透到了語文作業的設計之中。語文課外作業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訓練活動,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反饋調節的重要措施。課外作業的有效設計是減輕學生負擔,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如何使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設計實際有效,是有效教學管理理念下教師所應該共同思考的問題。
分析一:《新課程標准》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深化指明了方向,也引領和提升了語文作業設計理念。近年來,全國各地對作業設計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視。但綜觀目前作業設計現狀:傳統作業設計的種種缺陷仍然有目共睹。為此,本課題組通過對大量課堂內外的作業進行調查、反思、分析歸類和思考,發現了以下幾種常見的弊端。
作業設計
現 狀 弊 端
形式上
1.單一性,為應付考試而訓練
2.要求單獨完成,強調獨立思考,缺少合作性
3.作業由教師或教材提供,缺乏自主性
內容上
大量的重復機械性練習占據主導
方式上
1.排斥學科以外的作業,人為的造成學科間的隔閡
2.面對不同學生實行無差異的作業設計
評價上
1.作業評價片面性、單調化
2.作業評語刻板教條化
目標上
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忽略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綜上所述:雖然,傳統的作業設計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它對學生今後的成長卻極為不利的,如果不加以改變必將使作業陷入機械重復的誤區。學生終日陷於「題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發展也必將因此受到抑制。
分析二:教師對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困惑
為系統了解教師對學生作業情況的了解,本課題組擬定了以下幾個問題,並將結果加以歸納,反饋如下:
教師對學生作業情況統計
人數比例
是
不是
1.你布置作業是隨手拈來的嗎?
45%
55%
2.你在一節課里是否認真地設計過學生的作業?
68%
32
3.改作業是否占據了你很多的課余時間?
88.3%
11.7%
4.你是否會讓學生自己布置作業?
24%
76%
5.你對學生完成的作業滿意嗎?
36.4%
63.6%
6.你常對自己布置的作業進行反思嗎?
33%
67%
通過對教師的調查分析發現:許多教師都意識到作業是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仍存在著不少弊端。有心致力於作業設計有效性的教師反應:1.批改新課程下的作業加大了他們的批改難度:此類作業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文化素養、思辮能力以及新視點的把握等具有很大的挑戰。 2.部分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不管面對學生的層次如何一刀切的實行只有部分優等生能掌握的作業,卻忽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刻意拔高作業難度。3.批改作業所需的大量時間造成教師無法深入鑽研教材,優化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分析三:學生對優化作業設計的渴望
我們課題組擬定了一份學生作業調查表(詳見附頁)對全校11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做作業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作業形式單一、沒有選擇的自由,成了壓抑學生成長的工具。他們渴望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和作業內容的開放性,渴望在作業中放飛自己的理想。另外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缺少必要的自覺性再加上教師對作業又缺少必要的指導,使得作業的有效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流於一種形式。
總之在實踐中,仍然出現大部分教師對優化作業設計的片面理解和低效操作,對學生缺少必要的指導。本課題在分析這些低效作業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制定出相應的對策進行研究和驗證。從語文作業有效性設計的角度摸索出可推廣的作業設計對策。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多元智能理論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的廣闊性和開放性對於我們正確、全面地認識學生具有借鑒價值。多元智能理論對作業設計的啟示:(1)作業設計的尺度應該是多元的。(2)作業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提供契機。(3)作業設計要引導學生擴展學習的內容領域。(4)通過作業發現他們的智力潛能。(5)作業成為學生成長的人生履歷。
(二)元認知理論:
以培養對學習的自我管理能力為目的的作業能夠促進學生元認知能力的提高。元認知能力的核心就是對認知活動的自我管理、調節和監控能力。由此得到的啟示是:有些作業應該由學生獨立完成,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有些作業則可以考慮家長的參與和同學的合作,這樣有助於學生形成融洽的人際關系。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通過研究,突出實效性,對作業設計意圖進行分析,進一步明確作業設計的目標與出發點:提高實效。
(二)通過研究,突出創新性,探索作業改革的形式、內容、要求及多元化評價方法。
(三)通過研究,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作業不僅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能使學生的自主精神、創新意識、實踐能使學生得到明顯的提高,促進學生和諧全面的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對現行語文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分析,為後繼研究提供現實基礎。
(二)全面優化語文作業設計,豐富作業設計的內容和形式,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作業設計規律。
(三)探索作業設計的科學性、興趣性、層次性、創新性,為提高我校語文教學探索一條有效的途徑。
(四)研究作業的評價功能,促進學生的內在需要,發揮其積極主動性,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研究目的,對各班學生進行調查,要求他們對新涉及的問題作出書面回答,然後對回答結果進行統計、整理、分析,從中得出必要的結論和結果。
(二)行動研究法:在語文作業設計中,不斷進行新的作業設計形式的嘗試,探索出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又能減輕課業負擔的有效作業設計方案。
(三)個案研究法:通過個別案例或實踐活動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找出問題,揭示存在問題。
(四)經驗總結法:總結課題研究的實踐經驗,不斷驗證,不斷修改,最終形成成果。
(五)文獻資料法:搜集、整理與課題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為課題研究提供充實可行的理論依據。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准備階段(2011年10月——2011年10月)
1.根據實際,確定研究內容,成立課題組,明確人員分工。
2.調查了解有關於學生作業的現狀。
3.搜集資料,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完成申報工作。
(二)實施階段(2011年11月——2012年9月)
1.制定具體的、可行的研究計劃,並按計劃開始實施。
2.每月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活動,及時調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作業設計方案。
3.完善實驗的模式,提高實驗的效果,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模式。
4.將實驗中獲得的新思想、新方法大面積推廣,付諸於教育實踐。
5.收集有關數據與資料,積極撰寫階段性研究成果。
(三)總結階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
1.總結實驗成果,對實驗中形成的大量第一手資料進行系統的分析整理。
2.探求教學運作的機理,形成對語文作業有效設計較為深刻的認識。
3.撰寫結題報告,匯編研究經驗論文、收集學生實踐活動成果資料等。
⑷ 20211019-49凸顯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讓高年級語文作業減負增效
每過一段時間,社會總會面臨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相應的,對學科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在雙減背景下,語文教學該何去何從?語文作業布置該如何做到減負增效呢?我感覺這應該去探尋一下語文學科的「初心」和「使命」,就會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學科,語文的「初心」和「使命」是什麼呢?查閱資料,可得大致如下結果:語文,即為人類口頭的「語」,書面的「文」而已。語文教育,就是幫助學生盡快、盡好地掌握語文這人類聽、說、讀、寫、思的工具,交際與交流的工具。掌握好這工具才能為中小學生以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一輩子都有。語文課在中小學中,是第一門課,語文的基本屬性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精髓,在必須把學生看成是正在成長的人、國家民族的未來希望。也可以說是「立德樹人」。
當下的「雙減」又是什麼呢?那就是減輕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確實有的老師為了讓孩子們得高分,而不惜搞題海戰,一切為分數論,這就導致了語文教學的畸形發展,喪失了語文學科的教學本心,導致孩子們暫時高分低能,以至於對學習不感興趣,沒有一點人情味兒。
對於六年級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讓語文作業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1、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教學和作業布置,課程標準是權威,有科學性,遵照執行,沒有錯。
2、字、詞、句、段,聽、說、讀、寫教學都要落到實處,只有在教學的時候,實實在在教學,才會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合理安排,不機械重復。
3、從人文性的角度出發,要充分發揮語文作業的育人作用,這在各個方面都可以設置作業,經過精心策劃後,一項作業可能會達到多項功用。比如我們進行的「每日一語」活動,孩子們每人每天寫一句富含哲理的句子,小組推選出一句,寫在黑板上,各小組輪流一天,寫在黑板上,還要給大家進行三分鍾的講解,其他同學還可以提出質疑或補充。這項作業鍛煉了孩子們的思、寫、議、辯、糾、說等方面的能力,也讓孩子們增強了自信,對語文學習有了興趣。
4、聯合三、四、五年級,開展每周優秀作文評選活動。每周把各班的優秀作文進行展覽,並集結成優秀作文集,調動了孩子們寫作的積極性,通過評選、展覽,讓孩子們擁有成就感。
5、定期開展書寫比賽、演講、朗誦比賽,讓孩子們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當然,在此之前,老師需要下一番功夫,老師要切切實實去教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6、多一些實踐性作簡老笑業。這里的多不是繁多,而是較之前增加。我們每周末都會給孩子布置諸如為父母洗腳、做飯、做家務、到同學家做客、關愛老年人、社會調查等實踐作業,讓孩子們深入生活,深入社會,不至於活的沒有靈魂。
需要說明的是,一定要分層布置作業,針對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把優秀的標准多樣化。同時要通過語文老師的魅力,或者說是語文功底,讓孩子們喜攔含歡老師,從而喜歡語文,只要孩子們有了積極性,語文學習就會事半功倍。
布置語文作業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孩子們學好語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含森為我們布置語文作業提供了很好的範例,緊緊圍繞這兩個關鍵詞去設計作業,而不是抱著懲罰孩子的目的去布置作業,不是老師不加思索地布置作業。最重要的一點是,所有布置的作業都要落到實處,有布置,有檢查落實,有評議總結,有指導提升,甚至要有儀式感。
⑸ 小學生更為科學高效的語文作業是什麼
每個小學生幾乎每天都要做一定數量的語文作業,什麼生字詞呀,近反義詞呀,段落大意呀,中心思想呀等等。此外,還有若干語文教輔資料作業要完成,本人以為,小學生的語文作業要科學,要高效,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小學一到六年級,可以分為三個學年段,一二年級是第一學年段,三四年級是第二學年段,五六年級是第三學年段。本人以為,小學學年段不同,語文作業的側重點也要有所不同。
小學第一學年段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積累為主。這一學年段學生的語文作業,就要以此為重點。此外,還要注意書寫的強化訓練,有的學生,一二年級不注意書寫的訓練,結果書寫潦草馬虎,很不美觀。
⑹ 怎樣處理學生語文作業
作業,是激發學生興趣,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多種能力,增強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師生教與學信息交流的一條主渠道。然而,很多語文教師整天苦於作業之多(據調查了解,如今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語文作業大至有:抄寫、默寫、語文筆記、大作文、小作文、寫字材料等)、苦於批改之繁,而忙得焦頭爛額。每天花大量的時間用於處理作業,而松於業務研究。學生既感到厭煩,又起不到失效,真是吃力不討好。為此,我認為語文教師在處理作業時應做到:
一、布置作業要「精」
小學語文課標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初步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適當的作業有助於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並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各種能力。
1、作業量要適當。 如今,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口號早已提過時了,但很多老師總覺得不放心,尤其是一些中老年老師,任然是整天讓學生泡在題海中,剝奪了本來屬於自己的課余時間(特別是一些後進生,不是上課就是寫作業,往往一些課也不能上,整天忙不過來)。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所以,我認為布置的作業量一定要適當。
如我從身邊大多數的語文教師了解到,他們在教學新字詞後,都是讓學生機械重復的抄寫幾遍,且遍數不少,多的達到幾十遍,更有甚者,經常讓學生把抄錯的字寫上個一百遍,真是可怕,學生的一切天性都被這可怕的作業給抹殺了。我認為,要學生真正把新學到的字詞記牢、掌握,關鍵是指導。我還經常讓學生自己有選擇抄寫,會寫的就不用抄或少抄幾遍,難的就多抄幾遍,自己把握。這樣,學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權,不必去干那些機械又乏味的事情,同時,又空出時間去干其它的事情,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2、作業形式要多變。 求知慾,好奇心――這是人類永恆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小學生尤其是富有好奇心,如果我們語文教師每次布置的作業都一成不變,時間一長,學生對作業就會慢慢地失去興趣,那求知慾、好奇心就會慢慢地被抹殺,只能是麻木的完成一項又一項的任務。
針對這一現象,我經常根據不同的課文改變作業的形式。如在學完《窮人》後,我抓住課文最後一句話――「桑娜拉開了帳子」,引導學生展開想像,想像這以後發生的事情(但不能改變文章的中心)比比誰想像豐富、合理。然後,要求學生把想到的寫下來。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的思維想像能力,同時又進一步鞏固了課文內容及本單元訓練重點(展開合理的想像)。所以,我們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經常改變作業的形式,如可以讓學生寫讀後感、續編故事、搜集相關資料交流、演課本劇等,來調動學生對作業的興趣,進而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3、作業難易要適度。 陶行知曾說過: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確實,一個人的10個手指都有長短,更何況幾十個活生生的小孩子呢?學生的能力水平是參差不齊的,為此,我們老師對他們的要求就不能一概而論。同樣,我們布置的作業難易程度應有所不同,對於一些基礎知識,應要求大家都長握,而一些能力方面的要求,就必須有所差異。如學完《夜鶯的歌聲》一文後,我為了讓學生鞏固「宛轉」與「興致勃勃」兩個詞語,就讓學生做練習,但要求有所不同:後進生只要用上這兩個詞語造句;中等生要求用上這兩個詞語寫上一段話;優生則要求不但用上這兩個詞語寫一段話,還必須用上兩個或兩個以上像「興致勃勃」這樣的成語。這樣的練習,既讓全班同學起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同時又發展了他們的.個性,充滿了不同學生的求知慾。
二、批改作業應「活」
學生把作業做好了,老師就必須作出評價,進行了解,這才有利於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同時也是學生的尊重。但是根據了解,眾多語文教師在批閱學生作業時主要存在兩種極端:一種老師是把所有作業收到辦公室,然後逐本逐題批閱,忙得不可開交;另一種老師是作業布置得很少(甚至沒有),自己一般不批閱,而是叫學生批,或者幾次作業批一次,也知只是隨便大幾個「√」,寫幾個「閱」字。顯然,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認為,語文老師在批閱學生作業時一定要活。
1、精批與面批想結合。 往往,學生拿到了老師批閱好的作業本,看一眼等次後就往抽屜里一塞,大多數同學也只是猜猜答案(判斷、選擇題尤其)或問問別人,根本不去動腦思考錯在哪裡,為什麼錯?為此,我在處理學生作業時,在精批的基礎上,經常進行面批。
如在批閱作文時,對於一些寫作能力較低同學的習作,我都進行面批,悉心指導他們該怎樣把句子寫通順,如何把意思表達清楚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等?並盡力挖掘他們習作中的閃光點,給予肯定、表揚。
又如在批閱學生語記作業時,我要求學生一律到我身邊來批,對於錯的題目我並不急於讓學生訂正,而是要求他們先找找錯在那裡?並說出為什麼錯?據統計作業中的錯題,如讓學生自己訂正,往往今後還會錯;而在老師面批中訂正的錯題,學生往後一般不會再錯了。道理很簡單,在老師身邊訂正,學生的記憶深刻,因為他們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自評與互評相結合。 如果我們語文老師把學生的所有作業都採取精批或面批,那工作量是相當大的,勢必影響其它工作的。仔細算算,6種作業,共二、三百本,每天定要用上幾節課的時間來批閱,再加上一般小學老師每天都有3、4節課,這樣的話,我們老師哪有時間來鑽研教材、研究學生、學習理論、搞好科研及其它的德育工作?所以,我經常有選擇地讓學生進行自評作業與互評作業。
如在批閱默寫作業時,我讓學生自己先認真檢查,然後再讓學生交換互評,要求盡量做到批閱正確。在批閱作文時,我先讓學生再一次讀讀本次習作的要求,然後按要求進行自評,寫出自己的感受。之後,再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批閱,要求四人一起分別為四篇文章進行批閱,每人必須發言,最後由學習組長執筆寫出評語、等次。我們都知道,小學生好勝心是特別強,他們都不希望自己的作業被別的同學嘲笑,為此他們必定會十分認真地對待每次作業。同時,為了批閱好別人的作業,他們勢必會去努力掌握知識,以免被別人責問。當然,作業讓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要有選擇地進行,我們老師不能完全放手,一定要引導好,起到監控的作用。
總之,對待作業,我們語文教師一定要有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但採取怎樣行之有效的方法,這還需廣大同仁在今後的工作中去不斷地探索、創新!
⑺ 10年高一年級語文寒假作業作文,誰有
其實啊
暑假作業根本沒有必要認真做
老師基本上不會看答案的
因為他沒有時間檢查
幾百本作業
2天改完
你覺得可能嗎?
只慧老是檢查一下你做沒
最後,都當廢品賣了
而且,那些用低價買來的
從印刷質量上就看的出來
根本和教材不配套
題目也不怎麼樣,
他們只顧得瘋狂編題
根本不考慮能否做出來
經常從數學寒假作業中看到答案
人的數量為分數
由此可見做這些題基本沒有掘肢用
況且也沒有答案,
每個省至少有幾十種暑假作業
沒人來得及編答案
做了也沒什麼意義
隨便亂作,對錯都無所謂,
看起來好象基本上做完就可以了
要是想提高學習成績,
自己去書城買幾本好一點的習題和輔導書
效果好的多判碧世
根本沒有必要把時間浪費在這暑假作業上
我們老師去年暑假給我們發了3種寒假作業書
3X4=12
我天天熬夜才寫起,
可讓我氣憤的是
老是僅僅看看寫玩沒
1.5分鍾檢查一本
也不管對錯
直接一扔~
堆起來賣到廢品回收站去了了~
錢還自己放腰包里~
哎~
不如亂寫一通~
那時候我發誓今年寒假作業一通亂寫
今年暑假作業5X3=15
一天寫2本
一星期寫完
如果你亂寫
1天一本都是最保守的估計了
⑻ 小學高年級語文課題
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事業也隨之不斷進步。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值得我們探討的課題都有哪些呢?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小學高年級語文課題,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課堂學習中培育學生創新性學習品質的研究
小學語文對話教學的探索與研究
小學生“兩真”作文實踐
重視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自主探索”教學模式的構建
小學“觀察作文”教學探究
開發學校語文資源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課中學生課堂學習評價探索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策略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體驗教育的探索
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指導研究;
小學生自主寫作的實踐研究;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實踐研究;
小學語文探究型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
小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研究;
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研究;
小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研究;
小學生創意表達能力的培養研究;
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
小學語文探究學習的實踐研究;
小學語文自主學習的實踐研究;
小學生語言實踐活動的設計與操作研究;
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研究;
小學生寫作檔案的建立研究;
小學生起始階段的寫作教學研究;
小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指導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三維目標的制定與實踐研究;
小學生語感的培養研究;
小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研究;
小學生想像作文教學研究
小學生劃范圍自主擬題作文實驗研究
小學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非語言應用的研究
低年級兒童口語能力初探
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的研究
小語教學與網路資源整合的研究
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策略的研究
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基本方式的探究
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策略的探究
構碰蠢建小學語文多元評價的研究與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探索
在低段語文教學中引入兒童詩的實踐與研究
農村高年級小學生學習心理障礙調查
開發與利用校園自然人文資源 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
新課標下小學中段語文課外作業設計和評價的探究
新課程小學中段語文游旁閱讀教學三維目標的建立與實施的研究
小學中段學生語感培養的探究
優化農村小學低段課外閱讀的策略設計與研究
低段識字生活化教學的實施與研究
縮小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城鄉差別的實踐與研究
農村低年級小學自主識字能力培養的實踐與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實踐研究;
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研究。
在閱讀教學中提倡獨立思考,組織合作學笑磨陪習,引導探究發現,鼓勵發表創見 的研究; 加強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研究;
學生語文學習質量評價的研究;
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全面培養語文素養的研究;
開發語文課程資源、豐富語文課程內容和形式的探索;
計算機輔助語文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培養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研究
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的研究
培養小學生識字興趣、習慣和能力的研究
培養一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研究
漢語拼音、識字與語言訓練整合的研究;
在低年級加強寫字指導的研究;
識字教學中認寫分開、採取多種方法鞏固認字的研究;
在重朗讀、重感悟、重積累的思想指導下,改進閱讀教學的研究;
在閱讀教學中提倡獨立思考,組織合作學習,引導探究發現,鼓勵發表創見 的研究; 加強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研究;
學生語文學習質量評價的研究;
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全面培養語文素養的研究;
開發語文課程資源、豐富語文課程內容和形式的探索;
語文課堂學習中培育學生創新性學習品質的研究
小學語文對話教學的探索與研究
小學生“兩真”作文實踐
重視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自主探索”教學模式的構建
小學“觀察作文”教學探究
開發學校語文資源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課中學生課堂學習評價探索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策略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體驗教育的探索
小學生想像作文教學研究
小學生語文檔案式評價的操作研究;
小學生寫作材料准備過程的評價研究;
小學生作文修改能力的評價研究;
構建小學語文多元評價的研究與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探索
在低段語文教學中引入兒童詩的實踐與研究
農村高年級小學生學習心理障礙調查
開發與利用校園自然人文資源 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
新課標下小學中段語文課外作業設計和評價的探究
新課程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三維目標的建立與實施的研究
小學中段學生語感培養的探究
優化農村小學低段課外閱讀的策略設計與研究
低段識字生活化教學的實施與研究
縮小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城鄉差別的實踐與研究
農村低年級小學自主識字能力培養的實踐與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實踐研究;
小學生劃范圍自主擬題作文實驗研究
小學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非語言應用的研究
低年級兒童口語能力初探
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的研究
小語教學與網路資源整合的研究
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策略的研究
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基本方式的探究
⑼ 小學語文高年級一般布置什麼作業
新課程改革使小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但關於作業這一環節的處理卻讓老師們不由的深思。留與不留,如何留,我在深思和嘗試後有所感觸。
作業還是要留的,但要優化,適量,適當,適宜。
一 作業的設置要有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積累。
語文學習尤其需要積累,因此,我設置了「自主積累性作業」。每學期開始,學生准備專門的摘抄本和練筆本,長期完成摘抄和練筆的作業。我定期點評並讓學生定期交流,互動,消化。
二 作業的設置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摒除單調,機械的作業。
2,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把作業的要求分層布置。所謂因材施教,作業也可因人而異。
三 作業的布置應有助於知識的延伸和拓展。
1,課外延伸性作業。
2,遷移練筆性作業。
四 作業布置應注重實踐,強化應用,重視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
1,設置新穎靈活的創新性作業。
2,設置張揚個性的活動性作業。
3,設置研究性作業。
總之,語文作業的優化與設置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出發,著眼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終身發展。
⑽ 小學生高年級的語文作業太多,該怎麼樣做才能又檢查得到學生的作業,而又不至於增加老師的負擔
想要放心的話必須要自己去檢查啊,這樣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