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了哪些教學建議
1、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教師應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系,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統籌安排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重視學生讀書,寫作,口語交際,搜索處理信息等語文實踐,提倡多讀多寫,改變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善於通過專題學習等方式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2、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的,不應該當作是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滲透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中。
3、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尤其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像力,開發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1)語文課標中關於寫作提倡寫什麼擴展閱讀:
語文課程的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增長語文知識,在學習上還能夠為學習其他科目奠定基礎,比如閱讀理解的能力是我們做數學題的基礎,能夠看懂言外之意,也是我們品鑒一些作品的重要方面,因此語文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做了鋪墊,是我們在學習之路上成長的基石。其次,我們還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來理解工具性的內涵。
我們都忽略了生活中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那就是交流,而語文正是豐富我們的語言儲備,提高我們應對各種情況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語文帶給我們更大的益處是培養了人的道德情操,提高了人的基本素養。語文教學涉及方方面面,針對我們現階段的教材來看,我們的課文有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學等方方面面,不僅僅在文字上給予我們啟發,也讓我們通過語文這個小窗口,了解了世界的方方面面。
Ⅱ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寫作教學要加強平時練筆指導,為什麼要加強平時練筆指導
小學語文屬於基礎性學科,其基本功的培養好比是在為一個人的終身發展「打地基」。為此,《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明確提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1)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地位。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肩負著基礎教育的重任,而且為學生以後的學習起著基石和橋梁的作用。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過程中進行,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老師自身的素質修養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標的提出,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策略方面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陳舊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取得了長足進步。語文教學不再是純粹地教「教科書」,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破「課堂為中心」,不再是封閉、僵化的「小語文」。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在農村,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對素質教育、課程改革比較陌生,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從城鎮波及到鄉村。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越來越感到自身在知識、能力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已不能適應基礎教育轉軌的需要。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特別是年齡稍長些的教師,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觀念還停留在傳統的教育觀、育人觀上,不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不清楚實施素質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所以在明確小學語文老師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小學語文老師的語文教學基本功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專家和學者積極倡導「本色語文」,強烈呼籲語文教學要有「語文味兒」。大家已經認識到語文基本功的培養,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極其重要。但是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有一些老師仍滿足於讓學生回答「這個字是什麼意思」、「那個詞語怎樣解釋」。對學生的主體性認識不夠,語文基本功的培養滯留於形式,「穿舊鞋走老路」,運用的方法和手段單一、陳舊。老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自身也需要不斷地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使語文基本功的培養與時俱進,合理地繼承,和諧地發展,為孩子一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成為亟待解決的一個研究課題。2、選題的意義教師是教育的希望,建設一支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也是教師發展現狀的要求。教師的成長過程,是客觀條件與主觀努力共同作用的一個過程,有著自身獨特的規律。因而,對提高教學基本功的研究是現實的。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要求教師是個決策者,而不再是一個執行者。在這種課程環境下,需教師具有創造新形式、新內容的空間,需要教師創造出班級氣氛,創造某種學習環境,設計教學活動表達自己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師在行動中反思,在研究中提高,在課改中成長,不斷提高對新課程的應能力。語文教學基本功是小學語文教師為完成本學科教學任務所應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學能力教學技能。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反映語文教師隊伍和語文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加強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基本功的調查研究,對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給予科學的評價,對於加速小學語文教師隊伍的建設,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從而大面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語文教學基本功的內容及其重要性俗話說:你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你要有一桶水.這就形象的說明了基本功的重要性,作為一名教師,教學就是一條生命線,自己基本功的高低直接影響了教訓質量的好壞。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就必須清楚地知道語文基本功有什麼內容及其重要性。1、基本功的內容中醫的基本功是望、聞、問、切;戲劇演員的基本功是唱、念、做、打;而語文教師的基本功則是聽、說、讀、寫。按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讀寫聽說的能力,就應該具有比學生更加過硬的讀寫聽說的基本功。聽,即是聽學生的朗讀、復述、問答和討論(2)。在學生朗讀、復述、問答和討論時,老師要能辨別學生正確與錯誤之處,抓住問題,指出問題,指導或改正問題。練好這些聽的功夫,語文教師就能及時發現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認識和口頭表達上的優點和缺點,從而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指導。說,即是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師的課堂用語,應該做到清晰、准確、簡練、生動。過不了語言藝術這一關,教師即使滿腹經綸也難教好語文。所以教學語言的修養要從學習普通話開始,逐步做到語調自然。音量適中,講究抑揚頓挫,避免出現內容上的語病。在清晰、准確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到簡練和生動。讀,即是老師自身的閱讀、朗讀能力和指導學生讀的能力。對於語文老師來說,「讀功」一方面是指應認真備課。因為備課是教師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認識、探索規律的過程。另一方面是閱讀。閱讀是任何語文教師都不可以缺少的。寫,即是三筆字和寫作。字是老師的「門面」。字是否寫得規范工整和美觀,直接關繫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和教師的威信,也會對學生產生積極和消極的影響。老師首先把字寫得規范、工整、美觀,寫的有藝術感,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所以,書寫的基本功是合格的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必備的重要職業技能。寫作本是語文老師的才華外現,是檢驗一個人文化素質的標准。如果語文教師不會寫作就像美術教師不會畫畫,音樂教師不會彈琴、唱歌一樣。那他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所以,會讀會寫,那是語文教師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質。其實除了這四項基本功之外,語文老師還應具備設計教學、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自學語文,說課、聽課、評課的等能力。2、基本功的重要性「基本功」是「從事某種工作所需掌握的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現代漢語詞典》)。教師工作有其必須掌握的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開展教學基本功訓練活動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教學基本功的研究,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履行教書育人、管教管導的職責,熱愛學生、了解學生、關心學生、教育學生,完成黨和國家所賦予的培養人才、提高民族素質的神聖使命。一個好的理念只有通過擁有扎實教學基本功的教師的活的教學,才會轉化為有價值、有效益的教學行為。新的教學理念要轉化為教師的自覺行動有一個較長的過程,而「教師基本功」就是實現這一轉變的抓手。如果能在與「教師基本功」,緊密相聯的解讀教材、語言表達、多種媒體運用等方面充分體現「以人為本」,體現「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統一,那麼新課改的目標才能實現。語文教學基本功不僅體現在各種環境之中,也貫穿於各科教學之中。教師要增強自身素質訓練的自覺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教學中要積極進取,努力探索和創新,才能保證素質教育的推進。三、我的語文教學的經歷和存在的問題1、我的語文教學的經歷在自身的基本功里我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方面:一是三筆字,即鋼筆、毛筆、粉筆字。作為一個有著燦爛藝術的中華民族,歷來都重視漢字的書寫,古人關於「字如其人」「身正則字正」的說法,指的就是字能反映一個人的素質(3)。而漢字是平面型方塊文字,是形音義的綜合體;漢字的形音義之間本來都存在一定的理據,漢字豐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信息。長期以來,漢語和漢字對中華相互影響,也相互適應,漢語和漢字對中華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作用,對語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所以作為語文教師的我。深深地知道自己的字雖然不能與書法家比,但也知道字是老師的「門面」。所以自己的字體一般寫得比較端正,筆畫正確。特別是粉筆字。因為我們都要求學生的書寫要端正、整潔,但自己的板書卻龍飛鳳舞、雜亂無章,那怎麼會有說服力呢?回憶當初,我在師范讀書時,認為練粉筆字是一件累贅,沒用的東西。所以一直沒有認真去練,直到在實習時,課堂上需要板書的,但是,我的字寫的很不好,學生反響很強烈,指導老師也批評自己。那時我才意識到書寫的重要性了,就買來字帖狠練三筆字,而且特別注意筆畫的清楚,不可多一筆、不可少一筆、不能隨意變動筆形,還注意了筆畫的組合、結構、筆順,而且還要勻稱、美觀。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的練習,我的字終於受到師生的好評。二是讀,即是朗讀課文。在許多語文課上,普遍可以看到學生朗讀的次數是增多了,但卻不見他們真正地喜讀、樂讀、爭讀,學生只是機械讀,並沒有真正調動起自己情緒,把情感投入課文教學內容中去。如何提高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是當前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但並不是要老師單純得告訴學生哪個字要讀重音,哪裡要升調,哪裡要降調,簡單的要學生讀出什麼語氣就可以解決的了如果是這樣。學生只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實踐證明,「要想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那就要看老師的讀。在教《兩小兒辯日》中,當教到兩個小孩知道孔子都不能判斷錯對時。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問學生:「兩個小孩為什麼會笑孔子呢?」學生答:「因為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誰對誰錯。」問學生:「孔子是當時知識甚為淵博的人,兩個小孩子見孔子不能判斷錯對,就覺得怎麼樣了?」學生答:「好笑。」我又問:「那我們該怎麼去讀呢?」學生答:「天真活潑。」這時我並不要求學生讀出好笑的語氣,或者簡單告訴他們哪個要升調,而是要他們聽我用兩種不同的讀法讀,然後告訴我那一種好,為什麼?然後,我用了不同的聲調,不同的表情去讀這句話。讀後,學生紛紛發言表示喜歡第二種讀法。他們說,老師第二次讀是面部帶有笑意,語氣有點高,好像有點像小孩子那樣天真活潑的感覺,第一次讀時表情與語氣都很平淡,沒有天真活潑的感覺。接下來,我要他們讀這句話,要他們向老師那樣讀,再加一點想像,果真,孩子比以往有了很大的進步。學生是通過觀察認識外部世界,獲得感性認識。其實老師的朗讀包括了很多自身的知識,有拼音(拼音是否標准關繫到自己的普通話)、詞語、句子、文章的理解等。所以,每教一課我一般都是自己先讀,檢查哪一方面不懂。只有這樣。自己在課堂上才會有更好的表現。三是聽,聽也是老師的基本功之一。在課堂上,當學生朗讀時,我要能辨別其口齒是否清楚,字音是否准確,句讀是否分明,語調是否恰當。例如:我班有一個學生,總是分不清捲舌和平舌音,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我都特意指出他的不足,每次他都不以為然,單獨要他讀時就改,全班一起讀時就恢復原樣。有一次,讀一段課文時,全班讀書時,我當場就把他將「山」讀成「三」指出來。那時全班學生都很驚詫,不明白我怎麼能聽出來。在學生概括課文段意和主要內容時,我要立刻判斷其表達是否正確,概括是否全面,層次結構是否合理。當學生提問、答問時,我要能聽出提問是否簡明,答問是否扼要,有沒有重復拖沓或者答非所問的現象。當學生討論爭辯時,在高年級每個單元都會有口語交際,那我就要能綜合意見,抓住矛盾焦點,辯明是非,加以否定。這些都是自己的拼音、對課文理解都過關了。其實除了聽學生的,還要學會聽老師的,即是聽課。因為在聽課過程,我們不但能吸收他人的好經驗和做法,同時對缺點和不足作出判斷,以便自己在教學中借鑒,從而提高自身教學水平。2、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在自身的基本功里我也做得不足的地方,一是閱讀,二是作文在語文教學中,課內外的閱讀不僅是令學生頭疼不已,同樣也令我苦不堪言。在教學閱讀時也不知從何入手,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時,要求通過語句去體會李大釗的品質。當我出示語句要求學生概括人物形象時,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拿著圖解字典,將那些內容讀了出來就以為是對了。而我有時明明知道他們不對,卻無法去指點。可能這就是自己的閱讀基本功沒有過關。有一句話說的沒錯「一個人閱讀量的大小,決定著這個人寫作水平的高低。」因為自身的閱讀量過少,就會導致作文水平低。所以教作文也是我的弱項,每次看到學生乾巴巴的、沒有文採的、篇幅過短、事例不具體、中心不突出的文章,我的心就十分懊惱,真的不知該如何去教才好。我不是沒有教過他們如何去作,但是就是不明白為何提不高他們的作文能力。例如:在教寫事的文章,我會先說明寫事需注意的要點,然後會說一兩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說給學生聽,以便吸引他們的興趣,再將事例變成範文,出示給他們看。但學生交來的作文,還是不變。可能這就是自己的傳授能力差吧!四、針對自身不足,提高語文教學基本功的建議1、閱讀方面一是選一些好書看。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是的,但不是每種書都是「營養品」,好書才是。讀好書,才能積累語言文字知識,提高我們的文學修養。那什麼才是好書?叔本華說:「只有從哪些哲學思想的首創人那裡人們才能接受哲學思想.因此,誰要嚮往哲學,就得親自到原著那肅穆的聖地去找永垂不朽的大師」.他強調地即是讀經典原著。經典著作是智能的結晶,所載為常理常道,其價值歷久而彌新。只有閱讀經典著作,才能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去思考,去感悟聖賢大師們的智慧,所以套用周國平先生的一句話說:如果有人問我,讀書有什麼捷徑,我的回答是:有的,就是直接去讀經典著作。二是選書的范圍要廣。魯迅先生說過: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作為一位語文老師,古今中外優秀的書籍應是手中愛不釋手之物,它們可以給我們智慧,給我們思想,讓我們成熟,讓我們達觀,讓我們明白生命的偉大和自私的渺小,讓我對得失,挫折,名利有了正確的認識,它還能讓我通曉千古,知天下事,使我從無知到有知,從有知成為智者。這樣,才能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從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老師不僅要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學底蘊,還要不斷的讀自己,讀他人,在思考中成長。只有這樣去多閱讀,我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才能擺脫平庸,才能指導好學生的學習。三是繼續提高自身朗讀情感能力。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是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的閱讀活動。運用朗讀能幫助讀者以聲解義,領略文章的精妙之處,並對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必須繼續注意抓重點詞、句朗讀詞、句的朗讀時可以聯系詞義入情。抓住一個或一連串的詞,通過解析詞義達到讀得入情入境。學會拆字形品意蘊。藉助造字特點,幫助自己對字、詞有更深入的理解,引起共鳴,促動情感上的升華。繼續體驗朗讀在朗讀時學會轉換角色,體驗他人情感,讀出情感。在朗讀時要學會以生活的感受為牽引,讀出感情。在朗讀時還要學會用表情、動作朗讀。因為只好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2、作文在寫作方面在讀書時覺自身的寫作還可以。但面對學生時才發現自己的作文水平,有待提高,所以在寫作我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寫教學日記。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那種連續記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師日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對此,於永正老師也深有感觸,他說:「認真寫三年教案,未必成為一個優秀教師;認真寫三年教學札記,一定能成為一個有思想的老師,說不定,還寫出一個教育專家來。」二是寫讀書筆記。「不動筆墨不讀書」,好的讀書筆記,就是我們教學的智囊。朱永新教授在《教師成功的「六字訣」》中說:「今天聽了一段講話,有什麼想法,記下來;今天聽了一個報告,有什麼心得,記下來;今天看了一本書,有什麼心得,也記下來。你記十年,肯定成功。」我們不要對內容過嚴的要求。只要對重在練筆,積小成多,匯河成海。寫的多了,能寫的題材廣泛了,寫作技巧也在無形中得以提高。三是多寫下水作文。於永正老師的做法很值得我學習。他提倡在學生習作前,教師自己動筆寫「下水文」。他說:「我一下水便知道哪裡深哪裡淺了。」「要讓孩子寫好作文,教師自己一定要寫。你自己不寫下水文,你教不好作文。」所以只有寫好文章,才能去准確地指導學生作文。若不寫作,體會寫作之甘苦,指導作文必然是空洞的說教。所以荀子有句話是說的很對,「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四是平時還要寫日記,同時還要留心周圍的重大事件或環境的變化,積累素材,慢慢就會言之有物。五是要多寫有感情的文章,因為文章不是多優美詞句就是好文章,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實感,只要自己的文章有了真情實感,才能令學生感動,才能激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在作文教學中,寫作文評語是作文批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教師自身的閱讀水平和評論水平。因為小學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強烈的希望得到老師客觀、公正的評價。這就要求教師能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心中最細微的活動,好的作文評語,不僅能使學生認識自己習作的優缺點,還能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然而在這方面自己卻做得不好,有時候明知學生的文章有問題,無法用言語或文字去說明。為了提高自己的作文的評價能了,除了在閱讀和寫作方面要加強,還要多看看作文,多看看作家們是如何點評作文的,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點評水平。而自己在寫評語時也要注意掌握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而每一次的評語都應有新意,利於啟迪學生的心智,利於激發學生寫好作文的熱情。而且在寫評語時要學會用第二人稱寫,這是心理學一種叫「自己人」效應。因為平等的語言會拉近師生的距離,降低學生的寫作心理壓力。還要學會談心式人文化評語。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有高級和低級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還要學會用心寫評語,只要我能站在理解、尊重學生的角度,改變以往的作文評語中的說教者的形象,用商量、詢問的口吻和學生進行平等、耐心的交流,相信無論是我還是學生在作文上都會有所突破。其實在提高自身的不足之時,同時以加強自身的強處。例如:平時是會用普通話與學生交談交談,這樣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普通話的興趣,又可以加強拼音能力,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二是多看說普通話的電視台的節目,特別是中英電視台,這樣可以使自己的發音更加標准。三是說話時會更加註意語言表達的准確性和簡潔性。只有自己在說話時做到准確、簡潔,才不會令到學生感到羅嗦、厭倦。四是繼續加強對三筆字的寫與練,繼續要求自己的字體要端正,嚴格按筆順去寫字。五是繼續多聽聽學校里優秀教師或老教師的課,並積極與他們討論、交流,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多看一些優秀課堂的案例,以便提高自己的課堂技巧,以及說課、聽課、評課的能力。五、結束語在語文老師基本功的初步研究過程中,我本文在借鑒已有研究成果和其它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依據教育理論,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針對自身在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自身教學基本功的看法。新課標理念賦予語文教師教學基本功需要與時俱進,以一種新的理念重新審視和發揚聽、說、讀、寫等傳統的教學基本功,還要求語文教師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練就設計教學、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自學語文,說課、聽課、評課的等能力。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基本功在教師任職前已大致形成,而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角色的改變,對教學基本功的要求也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筆者在聽寫方面的基本功比較扎實,而在讀寫方面做得不足,在大量查閱文獻的基礎上,發現關於教師基本功的各種論文有很多篇,關於新課改下教師基本功的文章也有280多篇。通過閱讀這些文獻中的方法,結合自身問題,找到適合筆者的方法。通過多讀書,廣讀書來提高自身的閱讀技能,多學多讀多學,自己寫作文,寫讀書筆記,寫作文評語等以提高寫作水平。由於研究時間緊迫,自己理論水平有限,在基本功的問題思考和提高途徑上挖掘的深度可能還不夠。還有一些細節考慮不周,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最後,懇請老師批評指正。
Ⅲ 語文課標
1.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2.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應致力於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3.語文課程總目標第五條是「能主動進行(探究)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4.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
課程資源的種類:一種是將課程資源直截了當的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
一種是將課程資源劃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大類。
一種是將課程資源劃分為(校內資源)、(校外資源)與(網路化資源)三大類。
5.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6.(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至二年級的教學重點。
7.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8.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9.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語文課程標准將原來的中高年級「以寫記敘文為主」改成了「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
10.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
11.語文課程標准階段目標從(識字和寫字)(閱讀)(寫作)(小學1
至2年級為寫話,3至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12.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13.新課程倡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4.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15.漢語拼音教學的要求是:讀准(生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准確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 ;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16.漢語拼音能幫助(學生識字),幫助(學生說好普通話),幫助(學生閱讀)。
17.口語交際課的教學教學設計,首先要(選擇好話題)話題要貼近(生活),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使每個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
18.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二字,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
19.(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口語交際的技能),(養成與口語交往相關的良好習慣及待人處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實口語交際的主要任務。
20.現代閱讀觀認為,學習者(原有的經驗)是學習的基礎,知識或信息的獲得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間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和過程而(建構)成的,外部信息的輸入如果沒有(主體已有的經驗)作為基礎,這種信息對於學生來講,是毫無意義的。
21.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22.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小學個學段習作教學的目標是:(低年級側重激發興趣,培植自信,樂於寫話;中年級側重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自由表達;高年級側重多讀書,廣見聞,善思考,有個性地表達)。
23.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的語文實踐機會,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4.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積極提倡。
25.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設計思路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根據( 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26.教學目標有兩種敘寫方式:(分解式目標)和( 交融式目標 ).
27.分解式目標按照 (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
觀) 三個維度進行教學設計,每個維度根據實際情況羅列若干( 小目標 ) 這種敘寫方式,思路清晰,具體明確,便於操作。
28.交融式目標在敘寫時不會出現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幾個明顯的提示語,但它的每一點目標卻極好地把二維乃至三維的目標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優點就是敘寫方便。
29.(清晰明確 )乃是教學目標敘寫的靈魂。
30.教學目標敘寫時,首先,要注意選用合適的刻畫動詞,然後要明確表述教學後學生應該達到何種效果,最後要注意用詞用語准確而有分寸這樣既可體目標達成的層次性和區分度,也可加強教學的(可操作性)與教學效果的(可測度性)。
31.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包括(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
32.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聞一知十」,這種現象在教育心理學上稱為(遷移)。
33.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滿足於「授人以魚」,更要做到「授人以漁」。這說明教學中應該重視(發展學生能力)。
34.小學生在識字的初級階段,容易把一些筆畫相近或相似的字讀錯,如把「入口」讀成「八口」,這說明小學生(感知能力不成熟)。
35.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德育工作有相應的側重點,其中,小學階段的德育重點主要是(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實踐)。
36.進城務工的張某夫婦超計劃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滿六歲,由於沒有準生證,他們臨時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學及當地教育局拒絕接受該孩子入學。學校和教育局的行為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37.袁老師中途接手小學三年級3班的班主任,有幾個學生經常缺交數學作業,經過了解,發現只要題目難一點或計算量大一點,這幾個同學就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不僅如此,在各項活動中也有一些同學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話,可在全班進行(意志品質的培養)。
38.教師提問學生,要求學生列舉磚頭的各種用途。學生給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於墊高、用於固定某東西。這種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是(發散思維)。
39.健康是現代社會人們追求的重要目標,擁有健康並不意味著擁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則意味著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應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
40.《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
41.《語文課程標准》關於學段習作目標要求中的「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是在(第二學段)提出的。
42.在第一學段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教學目標要求是(掌握)。
43.《語文課程標准》「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要求六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145萬字以上)
44.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45.課程目標按(九年一貫)整體設計,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
46.課程目標的總目標部分一共10條,第3條要求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二、基本概念題
1.語文素養:語文素養以語文知識為基礎,語文能力(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文積累(文化底蘊)、審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質、學習方法和習慣的融合。這種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的能力,而且也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
2.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與接受學習相對而言的,是指學生自己有目的的學習,對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有自覺意識和自我冬至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的關鍵在於引導,要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在學生獨立讀書、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有自己的見解以後再去「合作」。通過學生間的「合作」學習,互相取長補短,不斷豐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認識,獲取深刻的體驗,同時培養一種與他人相處、共同生活、共同學習的處世態度和合作意識、團隊精神。
4.探究學習:即「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培養探
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習方式和過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要培養小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要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取探究的樂趣。
Ⅳ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各年段關於寫作要求
學段目標與內容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寫話」、「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綜合性學習」的要求。
第一學段: 1、2年級 ( 寫話 )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真情 )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積累 )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規范 )
第二學段:3、4年級(習作)
1.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願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模搭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第三學段:5、6年級(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讀書筆記,學寫常見應用文。
4.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5.習作要有一定速度。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關於寫作教學的建議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
關於「寫作」的目標,第一學段定位於「寫話」,第二學段開始「習作」,這是為了降低學生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 觀察、思考、表達和創造 的能力。要求學生 說真話、實話、心裡話哪顫, 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並且抵制抄襲行為。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加強平時練筆指導,改進作文命題方式,提倡學生自主選題。
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指導學旦緩拿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要重視 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 善於將 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 進。要關注作文的書寫質量,要使學生把作文的書寫也當作練字的過程。
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路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造性表達、展示交流與互相評改的機會。
Ⅳ 語文課程標準的第四部分評價建議
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
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應避免語文評價的繁瑣化。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採用成長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如,關於學生平時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和同學的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等。
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學校和教師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資料和考試結果進行分析,客觀地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和不足,並提出建議。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
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要綜合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考試只是評價的方式之一。
根據各學段目標達成的要求,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
(一)識字與寫字
1.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重在考察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糾正地方音的情況。
2.評價識字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准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識字的能力。不同的學段應有不同的側重。
3.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不能簡單地用罰抄的方式來達到糾正錯別字的目的。
(二)閱讀
1.閱讀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察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以及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
2.朗讀、默讀的評價。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還應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
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評價默讀,應根據各學段目標,從學生默讀的方法、速度、效果和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
3.精讀的評價。
重點評價學生對讀物的綜合理解能力,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根據各學段的目標,具體考察學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
4.略讀、瀏覽的評價。
評價略讀,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評價瀏覽能力,重在考察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
根據文學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強的特點,可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
在7~9年級,可通過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來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6.古詩文閱讀的評價。
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寫作
1.寫作評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
2.重視對寫作材料准備過程的評價。
不同學段學生的寫作都需要佔有真實、豐富的材料,評價要重視寫作材料的准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佔有什麼材料,更要考察他們佔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
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4.採用多種評價方式。
提倡為學生建立寫作檔案。寫作檔案除了存留學生有代表性的課內外作文外,還應有關於學生寫作態度、主要優缺點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記錄,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寫作實際情況和發展過程。
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採用多種形式評價。
(四)口語交際
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
(五)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這種探究,既有學生個體的獨立鑽研,也有學生群體的討論切磋,所以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評價的著眼點主要在:
--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
--能否在活動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
--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
--能否根據佔有的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
--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
--學習成果的展示與交流。
在評價時,要充分注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思路和方法。對不同於常規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積極的評價。
Ⅵ 小學語文新課標對作文課有何要求
小學語語文新課標中各年段關於「作文」要求
閱讀人數:2233人頁數:4頁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各年段關於「寫作」鉛尺帶要求
(一)1、2年級(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槐蘆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困坦號。 (二)3、4年級(習作)
Ⅶ 重讀《2011版語文課程標准》(二)
在新課標出版之前,再讀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
課標關於寫作的內容要求,可以概括為幾個關鍵詞:
1、抓住特徵,創意表達(盯坦思想新、材料新、表現形式新)
2、寫真生活,抒真感情
3、圍繞中心,恰當表達
口語交際要求:
1、注意對象、場合,文明得體交流
2、耐心傾聽,理解對方的觀點
3、清楚連貫表達自己的觀點,增強凱辯桐感染力、說服力
4、講見聞內容具體,復轉述突出要點,討論問題發表看法
綜合性學習
1、自主組織各種活動
2、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研究計劃
3、關心校內外熱點問題共同討論
4、掌握查找資料、引資料的方法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灶正者。教師應確立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語文教育觀念,注重吸收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與時俱進,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二)教學中努力努力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系,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
重視學生讀書、寫作、口語交際、搜集處理信息等語文實踐。
提倡多讀多寫(重點作業形式),改變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方式;善於運用專題學習,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根據語文學科特點,融入課程教學中,潛移默化。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具體建議
1、關於識字、寫字與漢語拼音教學
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
2、關於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增加了與「教科書編者」的對話,也即要分析編者的編寫理念,每一篇文章都有特殊使命,教材理念決定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鑽研文本,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我想應該是要抓住幾個主要的、核心的問題統領。
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豐富積累,增強體驗,培養語感。
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但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的講授和操練,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定義。比如文中出現的文化常識,文史典籍的命名方式等。
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所以會涉及讀什麼的問題,選擇讀物是重要的事情。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
3、關於寫作教學
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
Ⅷ 小學語文新課標寫作心得體會2022
學習了小學語文新課標,你有什麼感受呢,在其中你收獲到了什麼呢?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新課標寫作心得體會2022」,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一、我反復認真地閱讀《小學語文新課標》,從中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新教師,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x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x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 朱熹曾經說過: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余虧寬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
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豎亮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著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
三、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余時間的主人。
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一、新課標強調讀書與背誦
1.語文課程的性質決定了語文教學強調讀書與背誦。
新課標中對語文課程的性質有了新定義: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就要求我們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我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我們在教學中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重視學生讀書、寫作、口語交際、搜集處理信息等語文實踐,提倡多讀多寫,改變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方式,讓學生空李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善於通過專題學習等方式,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2.新課標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讀書與背誦。
「誦讀的評價,重在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在不同學段,可在誦讀材料的內容、范圍、數量、篇幅、類型等方面逐漸增加難度。」這是新課標里關於閱讀評價的建議。以人為本的評價體系可以激發學生對優秀作品的誦讀興趣,讓語文教師對不同程度學生的要求有一個比較寬松的尺度,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新課標重視識字與寫字
新課標對識字與寫字的規定有了較大的調整和變化,體現了新課標對識字與寫字這一板塊的重視。
1.增加有關「識字、寫字」的兩個字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x個左右,」「x個左右會寫」這個要求不變,但「會寫」的字在各學段的數字有變化。概括地講,第一、二學段,要求「會寫」的字數量減少,第一學段減少x個,第二學段減少x個,第三學段則增加x個。
2.調整識字量。新課標增加了兩個字表。一是《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一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課標建議,在低年級階段「先認寫《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中的x個字,逐步發展識字寫字能力。」在對學生寫字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時,「當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字表一為依據。
3.對識字教學的認識有變化。
在課標(實驗稿)「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的基礎上,增加了「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的提法。
4. 高度重視寫字教學。
在課標(實驗稿)里,僅是第一學段有提出「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的目標,而新課標里每一學段都有這一條。對x到x年級的學生提出了毛筆書法的要求。其中規定,x到x年級的學生除了能用硬筆熟練書寫正楷字,還要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x到x年級學生能用毛筆書寫楷書,而x到x年級的學生,能夠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在教學建議部分,新課標增加一段了關於寫字教學的建議,提出:「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要求每一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並規定,(在1-3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x分鍾,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強調,「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
5. 在評價方面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
與課標(實驗稿)相比,新課標在識字、寫字教學的評價方面,所提出的要求更為具體、詳盡,尤其是對不同學段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比如「第一、第二學段應多關注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第三、第四學段要重視考察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對考察要求「會寫」的字的掌握情況,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在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的基礎上,「逐步要求書寫流利」。還提出「第一學段要關注學生寫好基本筆畫、基本結構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學段還要關注學生的毛筆書寫,第四學段還要關注學生基本行楷字的書寫和名家書法作品的臨摹。」強調「義務教育的各個學段的寫字評價都要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引導學生提高書寫質量。」
新課標固然美好,但實施才是關鍵。我們只有本著新課標的理念和宗旨,堅定不移地走課改道路,語文教育的路子才會越走越寬。
今年暑假學校組織教師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這次的學習與以不同,以前學習時,我總是走馬燈似的看一遍,便寫下學習心得,對《新課標》的學習不夠深刻。今年,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先抄一遍,然後再寫下心得體會,一萬多字的《新課標》在抄的時候的確費了一些勁,但逐字逐句的抄寫,讓我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了《新課標》。通過學習,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更是兒童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為主的教育。
一、根據各學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務
通過學習,我發現我在教學第一階段時對學生在書寫漢字的筆順的要求上還不過關,我的學生馬上要進入中年級了,我要根據中年級的學段要求,完成語文在聽,說,讀,寫上的要求,還要把之前落下的漢字書寫要求也補上。《新課標》讓我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也給我指明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就不會無的放矢了。
二、提高語文教學的多樣性
要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三、創建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課堂氛圍,這種課堂氛圍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並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雲:文如其人。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在語文的教學中,就像「維納斯」、「比薩斜塔」這種殘缺的美也會讓世人為之傾倒一樣,沒有哪一堂課可謂堪稱完美,但每位教師追求美的腳步卻不曾停止。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里,孜孜不倦前行的教師引領著學生開辟語文的新天地,這也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
「新課標」對於我來說已不陌生,上學期教導處組織了多次學習活動,但我認為真正把它滲入教學中絕非幾次學習那麼簡單。於是利用暑假,我再次認真研讀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學習後的感想。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擴大知識面,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以生為本,注重人文性、自主性,注重「三維」目標。而不再是原先的由老師單方面的填鴨式式教學了,我近期一直在反思為什麼本班有些學生的成績一直平平,提升的很慢,經過一段的時間的觀察發現,對於低年級而言,拼音、字詞教學是關鍵,雖然課上我都細細地去講,但是每次考試還是有很多同學寫錯,後來我經過思索調整了教學模式,對於一些字詞訓練,訂正的時候不再是老師寫在黑板上,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查書、字典等,自己去訂正,反饋下來效果比原先好了許多。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我會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本班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以後的教學實踐工作中,我應不斷總結反思,並和有經驗的教師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積極探討,總結經驗。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關於新課標的學習心得體會,我只能結合自己幾年的教學實際簡單談一談,如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歡迎各位老師指正。
在前幾天學校舉行的語文教師素養大賽中,多次出現了有關小學生閱讀的考題,很慚愧一個假期的碌碌無為,趁這幾天趕緊重拾起新課標,認真、細細查看,其實無論是從提高民族的文化素養來說,還是從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來說,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都應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更加關注課外閱讀,關注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並明確規定了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x萬字的任務。
對於這項要求,我想,從一年級的孩子們一入校就抓起再合適不過了,借鑒二年級組去年的經驗,堅持不懈的在自己班實施也是對我這學期工作的考驗。要使孩子們保持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並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肯定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維持對某件事的熱情的時間很短,許多孩子都具有這樣的「三分鍾」特點,那麼如何培養他們積極閱讀的習慣呢,我也從各方面查閱了相關資料與方法,收獲頗多。
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幫學生選好讀物,引導學生讀優秀的課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級的學生應選取圖文並茂的課外讀物。圖書角的設置使我們學校的傳統,老師從學生開學那天就要為他們講解圖書角的設置目的,利用學校圖書館的優質資源介紹適合的圖書給他們看,如一些圖文並茂的兒歌、童話故事等。學完拼音後,給他們介紹帶有拼音的圖書,要求邊看圖邊讀拼音和漢字。以後學生學完課文後,還可以想學生介紹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並指導怎樣讀。正如在第十二冊書中魯迅先生曾經告誡我們的一樣:「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選擇的內容應較廣泛,可涉及兒童生活、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體裁應多樣,可以是詩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說、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有教育性,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這樣學生才能博覽群書。
其次是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葉聖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學校內許多老師已經在這一點上形成了共識:學生每學一篇課文,只要有相關的資料,大家都會向學生介紹與這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比如在六年級時:學了《最後一頭戰象》,學生們已經不用我提醒便開始搜尋沈石溪所寫的其他動物小說去讀,因為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這樣的閱讀習慣,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我與孩子們一起重溫《安徒生童話》……在即將揚帆的新的班級中這也是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實現的目標之一。
再次,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學寫個性的讀書筆記。
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閱讀要「養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讀到好文章,摘錄下好詞好句,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增加了詞彙量,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那麼從閱讀起點開始的孩子們如何做個性的讀書筆記,在喜歡的地方夾上一張自製的樹葉書簽,在本子上描描畫畫書中所講述的故事片段,一朵小花,一根小草,自己給閱讀增添無限樂趣。
最後,開展課外閱讀交流活動。
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沒有收到實效的。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故事大王」「剪貼冊」、「知識競賽」、「詩歌朗誦比賽」等生動活潑的活動都可以用在閱讀課上,既有效地檢查孩子們的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更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他們閱讀興趣和熱情。
正如新課標所示:每一位語文教師要給學生閱讀的內容,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去閱讀,去思考,使學生從小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x月x日上午,我們x所學校所有語文老師在多媒體教室聆聽了省教科所專家x老師為我們解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雖然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十年的時間了,但是通過今天的學習,使我再次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自己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讓我在語文教學方面又有了新的體會和收獲。
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能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抱著學習和進步的心態。於是在教學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落實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准》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准》、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我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准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准達到《課程標准》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准確把握教科書我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
靜下心來,又一次認真的閱讀了新課程標准,感受頗深。
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研究和收集。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准》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准》、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我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准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准達到《課程標准》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准確把握教科書我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Ⅸ 《標准》中關於"寫作""寫作能力"和"寫作教學"是怎樣表達的
《標准》在「表達與交流」部分對寫作教學提出了如下目標:
●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
●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在表達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
●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
●進一步提高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並努力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准確、鮮明、生動。
●能獨立謹攔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於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45分鍾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課外練筆不少於2萬字。
這樣的「目標」設計與課程的總體設計之間無疑存在著較大的落差,具體表現為兩方面。
第一,目標不能清晰地解釋三個維度的內涵。由於考慮到三個維度之間存在一定的交融與統一,目標表述並非分述,而是融合式的綜述。這就給解讀帶來一定的困惑。比如,「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修改文章」是過程方面還是能力方面的要求?「獨立」屬於態度還是屬於方法?「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又可能屬於過程、方法和態度三方面。它們各自的側重點究竟是什麼?我們很難對其進行恰當地把握。艱難把握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新瓶裝舊酒」,教師對新理念尚未能明晰把握,在教學實踐中則更願意襲用《標准》之前的大綱話語,如「雙基」。第二,目標表述籠統,沒有分化為具體目標,即沒有適當的「內容目標」「操作目標」來填充總目標。在和國外的語文課程標准進行比照時,這一點表現得尤為突出。例如,英國的英語課程標准分兩個部分,一個是貫穿四階段(類似於我國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四階段)的一般要求,另一個是分階段要求。在每階段要求中,對於聽說、閱讀、寫作提出了相當具體的內容標准。美國的課程標準是分年級制定的,如美國俄亥俄州克利蘭夫市市立學區的英語語言藝術課程,[1]在不同的年級對「閱讀」「寫作」「視聽」「口語交際」各提出多達二三十條的「內容標准」,指導性非常強。相比之下,我國的課程目標由於表述過於籠統、泛化,導致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之間又形成了較大落差。課程標准在寫作教學目標設計上的不完善,導致語文課程總體設計—課程目標—教學內容三者之間的層層落差,這是造成當前作文評價改革相對滯後的重要原因。
二
離開了課程目標,作文評價標准之是非優劣,就成了一個糾纏不清的問題。
在當前的寫作教學實踐中主要採用如下兩套評分標准:一套是由語文教師本人對課程目標的個人化理解、寫作及寫作教學知識、經驗、鑒賞取向、態度、人格等構成的評價標准;另一套是語文考試大綱對寫作的要求。在現有的高考體制下,考試大綱中的寫作要求對中學寫作教學起著「指揮棒」的作用。它決定著中學寫作教學的取向、內容和方法。
考試大綱對作文的要求分為「基礎」和「發展」兩個等級。基礎等級下有6個細則:
①符合題意。
②符合文體要求。
③感情真摯,思想健康。
④內容充實,中心明確。
⑤語言通順,結構完整。
⑥書寫規范,標點正確。
發展等級下有4個細則:
①深刻 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因祥舉胡果關系。
②豐富 材料豐富,形象豐滿,意境深遠。
③有文采 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於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意蘊。
④有創新 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
這個評價標準的合理性有待商榷。比如:「符合文體要求」與命題中「體裁不限」的要求相矛盾。《考試說明》要求「能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及其他常見體裁的文章」,但是,依據內容決定形式的寫作原則,學生完全有可能根據表達的需要創造出一些「變異」的文體來。在「合體」的基本要求和「創新」的發展要求之間,評分者該怎麼取捨?這是不是二律悖反?
對於基礎等級中6個細則的質疑,主要答弊集中在「符合文體要求」這一點上。而在大家似乎都達成共識的「感情真摯,思想健康」這一要求上,具體的操作卻仍暴露了考試要求與個人闡釋之間的巨大分歧。如2004年就有五省二市在中考作文中提出「必須寫親身經歷」,[2]命題者顯然基於以下的邏輯推論:如果要考生抒發真情實感,就必須讓他們寫親身經歷;反之,如果不要求寫親身經歷,學生就可能胡編亂造,虛情假意。暫且不提命題者不能正確處理「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荒唐,把「感情真摯、思想健康」作為高考評分標准難道就合理嗎?誠然,養成「真誠」「真實」表達的態度、習慣,作為寫作的要求具有無可置疑的合理性,但是,把明顯屬於「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質的標准放到量化考核的框里,其不合理性也是昭然。試問:感情和思想能打分嗎?作品思想的健康等同於作者思想的健康嗎?在大規模的高考評卷中,如何判定作文及其思想感情的真假?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回答,讓評分者幾分鍾之內根據這一條目評分,這不是強人所難嗎?筆者遍翻《當代外國語文課程教材評介》中收錄的各國語文課程標准和大綱,發現幾乎沒有一個國家把「抒寫真情實感、思想健康」寫入母語課程標准或大綱中,更別提放在考試評分標准中了。為什麼?因為「課程標准主要是對學生在經過某一學段之後的學習結果的行為描述」,「描述應該是可理解的、可達到的、可評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即的」。[3]按照這種解釋,「感情真摯」「思想健康」的確不宜放進課程標准中,因為它們並非只有經過學習才能達到,真實和健康是學生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大部分學生在小學乃至學前就已經開始「真實」地寫自己,然而,在經過了十一年「有固定套路的形式訓練」之後,「 學生作文沿套路、仿範文甚至改頭換面地偷抄『優秀作文』的現象比較嚴重」。[4]從「本真」到「失真」,耐人尋思。毋庸置疑,「真誠」的寫作態度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但是,怎麼提倡,怎麼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要求不動聲色地融進課程與教學中,怎樣創設條件呵護「真」杜絕「假」,也需要在課程、教學、教材、評價各個層面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
如果說,基礎等級回答的是「什麼是合格的作文」,那麼,發展等級回答的就是「什麼是好的作文」。發展等級把「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新」作為好文章的標准,贊同者有之,批判者亦有之。有人批判這種標准過高,「混淆了基礎教育與專業教育的不同,混淆了寫作基礎教學與文藝創作的不同」。[5]有人批判這個標準的排他性:[6]為了「深刻」而丟了直白,為了「豐富」而不要簡潔,為了「有文采」而失去朴實,為了「創新」而矯揉造作。不光學生如此,許多語文教師也墮入了狹隘的審美觀難以自拔,「不少教師偏愛華美一類,以詞藻鋪陳為勝」,[7]還有的教師偏愛理趣貶低諧趣,非要在文章中挖掘深刻的、令人玩味的、韻味綿長的思想而後快,否則便覺遺憾和不足。章熊先生曾就大規模考試的評分誤差問題提醒教師「評估作文,尤其要警惕風格偏愛。質朴、謹嚴、華美、含蓄、幽默、潑辣……不同的語言風格各有其表達功能,不應厚此薄彼」。[7]但是,《考試說明》把明顯屬於語言風格之一的「有文采」(華美)作為好文章的「標准」,恐怕有失公平。
有人認為,發展等級中採用的是「一點評分法」,即以四個細則中最突出的一點來評分,這一點該得多少分就得多少分,比如說,即使文章不豐富、不深刻也沒有什麼創新,單是在「有文采」這一點上突出,就可以得到滿分20分。這種解釋顯然是對高考作文評分的誤解。豐富、深刻、創新或者有文采,其中任何一點都構不成「好文章」的充分條件。換句話說,我們很容易找到一個例證來推翻「只要有文采便是好文章」的論斷。實際上,高考作文評分採取的雖是分項評分法,但「這種分解是在綜合的基礎上進行的」。[7]這多少暗示了發展等級中的四項,即使不是全部,其中某些也是「好文章」的必要條件。
那麼,究竟什麼是好文章的最佳標准?對這個問題的探討容易造成兩種誤區:一是偏執一詞,執著於諸如「深刻」與「淺易」、「豐富」與「簡約」、「有文采」與「朴實」、「求新」與「求真」之間優劣高下的辯論;二是妥協折中,使具有異質性的屬於不同層面的標准雜糅在一起,從而對學生的作文求全責備。
四
對於「好」的標準的討論,最後總是容易變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自說自話。其實,「文章究竟以怎樣的表達方式呈現出來,的確算不上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8]比這更重要的事情是:必須明白──我們到底該以怎樣的框架來建構作文評價標准!
第一,進一步完善課程標准,縮近「課程總設計—課程目標—教學內容」之間的兩個落差,努力消解教學目標與評估實踐之間的不相稱的關系。「在一個以標准為基礎的教育系統中,標准驅動著整個系統的運行」。[9]清晰、可測、可操作的課程標准才有利於構建合理、清晰、可測、可操作的評價系統。反之,「標准缺乏清晰的意義便導致了人們往往無法對標准形成一種共同的理解,間接地導致了各種類型目標實施的失敗」。[9]《標准》在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對「表達與交流」的描述大體上重復,如初中的「多角度觀察生活」「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與高中的「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相同,看不出它們描述了學生經過初、高中階段性學習後所達到的結果上的差距。而在一些關鍵的區別點上,《標准》並沒有作出有力的說明,如初中要求學生寫「簡單的」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高中則要求在此基礎上作「進一步的提高」。「簡單」和「進一步提高」具體由哪些指標來衡量?我們無法從《標准》中獲得答案。筆者認為,要改變作文教學及評價體系中不合理的因素,首先就要對標准中不合理、不完善的部分予以改進,因為《標准》左右著教學和評價的實施。
第二,提高作文題目的編制水平。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學業評價考試在命題之前基本上沒有題目編制細目表,這可能是造成我國考試命題主觀性的一個重要原因」。[10]下面選取的例子雖是數學題的編制細目表,但它反映了國外考試編制細目表的一些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