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朋友學生語文課堂說的能力

如何朋友學生語文課堂說的能力

發布時間:2023-04-13 15:59:06

Ⅰ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語言是實現人際交流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人思想的外在表現。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將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表達能力、知識理解能力。小學語文教育是全方位素質人才培養的基礎,而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人能力風度的重要體現,培養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是新世紀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同時也是人性化教育的要求。
一、充分利用家庭學習資源
現如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環境造成的,更是家庭教學與學校教學脫節所造成的。許多家長認為教育只是學校的事,忽視了家庭教學的重要性,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除了在學校接受教師的教育外,還會受到家庭的影響,這種影響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到作用有時甚至超過學校。因此,解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缺失的問題必須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教師應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增加二者之間的互動,有效開發生活中的學習資源,特別是學生在家時,教師應該指導家長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該多關注身邊的學習資源,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向家長推薦一些適合孩子,同時孩子又對其特別感興趣的書籍、報刊或是電視節目等。隨著科技的發展,家長也可以通過網路教學的方式來豐富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條件成熟的地區,教師還可以指導家長定期向相關專家學習如何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二、積極創造課堂發言氛圍
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時,昀重要的一點是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問題,造成許多學生不敢表達的主要因素往往是教師過於嚴苛,使得教學環境過於壓抑。因此,要使學生敞開心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應該努力創造利於學生表達的課堂發言氛圍,尊重學生的想法和表達習慣。首先,教師應該擺正自己的教學態度,調整自身角色,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和溝通,讓學生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角度組織教學活動,語言表達也應盡量貼近學生的特點,這樣不但能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性,更能降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昀後,當學生語言表達出現錯誤時,教師應盡量避免流露不滿意的情緒,要繼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堂發言,使之在輕松交流的氛圍中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積極營造學生交際環境
語言的學習,尤其是聽說能力是學習,昀重要的是讓學習者在真實的或者模擬真實交際情境內進行鍛煉。在對小學生展開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時,教師應該盡可能對教材進行創作性的使用,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內練習對人和事物的描寫和表達。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示範如何開始發言、如何去傾聽別人的觀點,如何去評價和指正別人的不足並提出自己的意見等等。比如在作文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口述,教導學生如何理清邏輯、婉轉流利地表達自己思路,例如《怎麼過「六一」兒童節》、《該怎麼做》之類的,又比如《秋遊》這樣的作文教學,應該先組織學生體驗秋天的大自然,用心感悟秋天的與眾不同,然後組織學生通過語言將自己所見所聞表達出來。小學生活潑好動,表現欲較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文中的內容,將角色扮演融入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贈汪倫》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演繹李白送別好友汪倫時的情形,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語言能力,通過這樣不斷的訓練,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更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適當拓展課堂教學活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興趣。首先,教師做好嚴格地教學規劃,在每周開始之前,為學生制定好詳細地教學活動安排,例如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猜謎語等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對於在比賽中表現優異的同學,應當給予一定的獎勵;對於表現稍差的同學也要鼓勵他們繼續努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人或事物發表自己的看法,為鼓勵學生表達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昀後,教師應重視寫作能力的教學,通過讓學生自己親自觀察事物,再用自己的方式組織語言表達出對事物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結束語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將其貫穿於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能僅僅依賴於學校教學,更應該得到家長的重視,讓學生在家裡也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表達環境,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如何組織語言,並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Ⅱ 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當今社會是一個開發的社會,人與人的交往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正變得越來越重要。說話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活動,比如人們在家裡,要與家人接觸談話;在課堂上,要回答老師的問題;在課間,要與同學交流學習心得體會,彼此的所見所聞所想;在社會上,要與他人溝通思想等等。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開會發言,匯報工作,交流經驗,也離不開說話。只有說得正確、清楚、明白,才能有效地互相交往,交流思想,相互協作,做好工作。
一、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意義。
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語言發展水平是衡量他們智力水平的重要標尺,人的智力核心是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正是通過語言來表現出來的。俗話說的「聰明的人會說話」就是這個道理。擅長語言交際且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小學生,被教師、同學、朋友、親人賞識的機會相對會多一些,「小時侯很會講的,人越大越不肯開口。」這是調查中家長最普遍的一種反映。據了解,很大一部分孩子在進入初中後,開始不願或不善表達。以課堂發言為例:小學生最踴躍、初中生寥寥無幾、高中生根本不回答,以至於很多高中教師在教學中根本不設課堂提問部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學生不願說,老師就不問,老師越不問,學生表達能力就越差。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提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小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在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從語文課堂入手。學生口語能力不高,某種程度上是因為長期以來在語文教學中,口語訓練不受重視的原因。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指導學生學習、掌握母語這一思維和交際的工具。聽和說的本質是人們相互之間交流活動信息、情緒、情感等活動,所以從小學開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
口語交際是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反映,口語交際能力強弱也是衡量小學生綜合素質強弱的一個重要標志。它是知情意行的統一體。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在與他人交往時,不但要會聽,會說,而且還得講究文明禮貌。
所有的一切都說明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十分重視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而且口語交際教學要實現教學目標的優化,要著眼於整體,追求一種綜合效應。語文教學中每一個口語訓練都應當突出重點目標的同時兼顧其它素質的訓練,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語音、詞彙、語法和語言風格等能力訓練的同時,進行語言能力、人際禮貌、環境身份協調、跨文化沖突等交際規則的培養。要求學生在達到「准確、流利地用普通話表達」的基本要求後,再根據不同年齡提出不同階段要求,如「把話說清楚;把話說生動;把話說得有文采」等,並對有語言表達方面特長的學生,提出「把話說得有感染力」等更高的培養標准。
二、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口語交際理性化。口語交際從本質上講是一種交往理性,是個體生存的元能力和基本狀態,是其社會化的載體和內容。簡單地說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交際雙方是面對面的傳遞信息,且「聽」與「說」的角色在不斷變換。「口語交際」不同於「說話」,它比「說話」的要求更明確,更具實踐意義,也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演講」,「演講」一般是信息的單向傳遞,參與的雙方缺乏親近感。
2、口語交際基礎性。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突出基礎教育的本質特點,把目標定位在基礎性上,以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基本素質為主。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對口語交際的總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高中教學大綱則要求:「根據不同場合的需要,恰當機敏地進行口語交際。」
3、口語交際主動化。學習口語交際,就要使學生在意識上想參與,敢參與,有參與活動的熱情和積極的精神;在品德上,積極、誠信、平等、合作、有奉獻意識,相互尊重;在思維上,機敏靈活,即時變通,語言表達邏輯嚴密,以豐富的知識啟迪一定情境中的智慧。
4、口語交際社會化、個性化。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要堅持以人為本,以社會的需求為價值取向。開發學生潛能,弘揚學生個性,讓學生通過老師的指導和個人內在意識的強化,超越自我,走向社會,在開放的,多元化的世界裡瀟灑地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讓每一個學生都因為有口才、會交際而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
三、通過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途徑。
1、在語文教學各個環節中的加強口語交際訓練。
從社會學角度講,課堂教學就是師生交往的雙向互動過程,每一堂課都為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語文課上尤其如此。所以語文教師課堂上要有訓練的意識,融口語交際訓練於閱讀課和作文課中。在一些好的語文課上,教師這方面的引導、矯正等往往不著痕跡,做到與課堂主要教學目標水乳交融。下面就此談談一些嘗試。
(1)每節「三分鍾的演講」「兩分鍾的評說」:學生在課外三五成群,經常是侃侃而談,但面對大家卻膽量頓消,為此我們的做法是要求每個學生寫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在條子上,裝在盒子里,課前抽條准備,上課後站在講台上演講,每次演講結束後,由另一個同學講評。同學評同學,無所顧忌,有感而發,肯定中有建議,不足中有補充,常常會贏得大家的掌聲。
(2)「課前美文欣賞」:課前安排一個學生准備一篇優美的詩歌或散文,在台前朗讀,要求其他學生仔細傾聽,然後讓一位學生復述美文中自己認為最好的語句。由此生發出一篇口頭作文,這樣既訓練了口語,也提高了作文水平和美的鑒賞能力。
2、通過課外活動,開辟口語交際的新途徑。
(1)開展校內的口語交際活動。語文課外活動與學校實際、語文教學、語文興趣小組相結合,可採用多種形式,如講故事、演講比賽、看動作即興表演等。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學生獲得了口語交際的材料,同時擁有了口語交際的機會。
(2)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絕好的口語交際素材。筆者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到工廠、街道、農村、部隊進行實踐活動,組織春遊、軍訓、遠足旅行,開展重陽節敬老活動,參觀采訪本鎮有特色的文化家庭,讓學生們接觸社會,熟悉火熱的生活,在實踐中學會分析,增長才幹。
四、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
1、創設交際情境,發展口語交際能力。
(1)通過教師語言創設情境。
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的內容,在課堂合成一個廣闊的心理場,勢必作用於學生的心理。教師自身要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加入學生中間,成為學生的夥伴,努力營構輕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輕裝上陣,敢於表達並樂於表達。比如:筆者在上口語交際課《我愛畫畫》時,先讓學生猜謎:「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說的什麼?當學生猜出謎底(「畫」)後,再告訴學生:「畫畫可以讓我們看到美麗的校園,雄偉壯麗的三峽,漂亮的鮮花,可愛的小動物……可以看到一個多彩的世界。」順勢揭示課題---《我愛畫畫》。有趣的謎語,生動的語言吸引了學生,可以喚起他們濃厚的說話興趣,讓他們興致勃勃地交流自己對畫的喜愛之情。
(2)通過角色扮演創設情境。
布魯納說:「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材料感興趣了,才會激起情感,情感又會觸發語言動機,提高語言技巧,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年齡小、注意力易分散、往往會對那些內容有趣、情節生動、人物形象的兒童文學作品,如寓言故事、動物故事等表現出極大興趣。
(3)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
運用多媒體手段,使口語交際訓練生動化。畢竟學生和老師一起的時間多在課堂上,受時間和空間條件制約,有時無法創設情境。但是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可以將教師無法描述,學生沒看過的東西或景象,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產生感性認識,更激發了學生興趣,對口語交際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2、努力實現口語交際的雙向互動。
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二字,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它是一個聽方與說方雙向互動的過程,不是聽和說的簡單相加。只有交際的雙方處於互動的狀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因此,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實現課堂教學中的雙向互動。
有一些口語交際的話題,雙向互動性是顯性的,操作起來也比較容易。如某小學教材里「小猴借鉛筆」這個話題,有這樣的文字提示:小猴子是怎樣向熊貓借鉛筆的?熊貓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小猴子是怎麼還鉛筆的?熊貓是怎麼說?怎麼做的?教學時,只要讓學生弄清這個話題的提示要求,分別讓學生扮演小猴子和熊貓,按照提示問題的順序,連說話帶動作表演起來,就可以進入互動狀態。
有一些口語交際話題的互動性不夠明顯,雙向互動往往會被忽略,教師在教學時要特別留意。如「學會勸阻」,題目要求對在公共場所的不適當甚至危險的行為加以勸阻。如果教學時只關注「勸阻一方」怎樣說話,那麼這個話題就失去了互動性,變成了「看圖說話」。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勸阻一方」說話,還要讓他「能言善勸」,也要引導「被勸阻一方」說話,讓他「能言善辯」。這樣在表演時,才不會變成「獨角戲」。像「道歉」、「祝賀」、「待客」、「商量」、「請教」、「安慰」、「解釋」等話題都屬於這一類。
總而言之,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不僅是一個小學生修養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方法、途徑,培養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

Ⅲ 如何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口頭表達能力

多讀書,讓孩子更自信,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Ⅳ 小學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但要培養學生理解語言的能力;而且教師要用規范的語言,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還要持之以恆地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結果。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表達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思維的結果,認識活動的成就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反過來,語言的磨練也將促使思維更加精確、合理。俗話說,想得清的人才會說得清,說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逐步要求學生用確切的、簡練的、清晰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看法。下面針對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談幾點我自己的看法。
一、 培養學生理解語言的能力。 理解是表達的基礎,要培養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必須先培養學生理解語言的能力。
二、教師要用規范的語言,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 教師的言語和行動,是一種不可估量的無形教材。在這個方面教師的語言應做表率,教師的語言應力求用詞准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後連貫、邏輯性強。語言規范的教師他的學生表達能力也較強,表達也較准確、清楚、簡練。有些教師偶爾也把不規范或不科學的語言帶進課堂,這些不科學、不規范的語言,也給學生帶來了負面影響。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通過教師語言的示範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三、持之以恆地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抓住每一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結合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說話訓練。低年級可以要求學生先想後說,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中年級可以要求學生有條理、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高年級則可要求學生逐步運用語言准確、簡練且有根據地進行表述。通過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准確性。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時機,適時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循循善誘,導致以法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是學生養成科學使用語言的良好習慣。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我的教學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是一種新型課,它是以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與人交往意識和習慣、提高交際能力為目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新大綱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1]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進行的經驗交流、思想感情的表達、工作任務的布置、新聞時事的傳播、親人朋友之間的閑聊等都離不開口頭的表達。社會交際工具性是語文學科最顯著的特點,而口語交際能力則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也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一般來說,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聽、說能力的發展,往往先於讀寫能力。要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發展,我們必須抓好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新大綱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1]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教材,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是我們當前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那枝培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一、激發興趣,做好學生入門的向導。「燃起學生的渴望和熱情」(誇美紐斯語)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口語交際對自己今後走向社會的重要意義。許多大學生在求職招聘會上因不善推銷自己而遭受冷遇嗎?還有的好不容易過了「初試」關,卻由於面試時不太善於交際而與自己心儀已久的那份工作擦肩而過。教師要通過適當舉例讓學生明白,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是著眼於開放的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交流和溝通的現實需要,是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其次,在具體教學中,要注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設計精巧的過程。積極開動腦筋,大膽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具體教學中,可通過設置模擬、懸念、假想等形式,多給學生創設一些情境,盡量將學生帶入某一氛圍中;也可以讓學生模擬扮演各種角色,讓學生在演中說,在說中想,做到邊說、邊想、邊演,還可以開展一些激勵措施,讓學生與學生之間聯合起來,讓學生公平的競爭,讓學生思維活起來,膽子大起來。俗話說:「拳不離手, 曲不離口。」說話訓練也是如此。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說話訓練機會, 我在所任課的班級開展了課前三分鍾講故事的活動。「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旅斗來思維的。」(蘇霍姆林斯基語)對於那些內容有趣、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的兒童文學作品,如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低年級學生往往表現出極大興趣,如果讓學生充當故事中的主人公,創設故事情境,更能誘發他們的創造力。例如,看圖說話《小鴨子得救了》,我設計了如下問題:小鴨子在什麼地方?它怎麼了?它對什麼事感到為難呢?為難的時候又怎樣做呢?這時有誰聽見小鴨了的呼救聲?它們又是怎樣做的?它們想出了什麼辦法救小鴨子了嗎?在教學時,讓學生分別戴頭飾表演提著水桶的小熊、扛著竹竿的小猴、長鼻子大象救助小鴨子。這樣,學生紛紛舉手發言,學生從會說到愛說,紛紛爭先恐後地要求說,興趣非常高,說話氣氛也非常濃烈。但我要求學生要做到儀態大方, 口齒清晰、語言簡練流暢, 語氣語調要有所改變, 力求做到講故事時聲情並貌。同時要求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要即興談談自己受到的啟示, 或自己的看法。教師要採用一些比較有激勵的話, 如:「你好棒!加油」「很好, 你說的非常好,下次會作得更好!」「你又進步了!加油!」等, 多鼓勵, 多表揚膽小或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同學, 創設寬松、愉快的說話氣氛,增強學生的說話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踐證明課前三分鍾的活動, 激發了學生講故事、聽故事的興趣, 這樣創設情境,步步引人入勝,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如臨其境,觀察、思維、想像和表達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發展。二、讓閱讀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肥沃土壤。閱讀教學過程的實質是教師、文本、學生三者互動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最經常、最廣泛、最具體的訓練過程。口語交際作為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貫穿於閱讀教學過程的始終。它是閱讀課上交流信息、表達情感、探究問題、揭示規律、發展思維的必要手段和途徑。同時,閱讀課上通過對學生語言的規范、聽說的態度以及說話的習慣等方面的指導和訓練,通過猛鎮唯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又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和發展。[2]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一)、挖掘教材因素,培養口語表達能力。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是要堅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3]所以,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必須貫穿在各個教學環節之中,不僅要用好教材中設計的口語交際內容,還要深入鑽研課文,挖掘課文中有利於培養口語交際的因素,採用靈活的方式組織教學,使學生「具有口語交際的能力」。1、利用插圖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插圖往往易被師生忽視,很少把它們和文章內容融合在一起。其實,文章的藝術感染力在於「情」,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觀看插圖,領會插圖的藝術感染力,使他們直接置身於當時的情境中,通過耳濡目染來領略課文所描寫的情境。如《草原》一文中,要求學生理解「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單從字面上看,小學生難以明白。我讓學生先看插圖,再根椐問題練習說話:看著圖中熱情的草原人們,假如你是遊客中的一位,你的心情怎樣?你想跟草原人們說些什麼?學生踴躍發言,有的說:「此時此刻,我真捨不得離開美麗的大草原,捨不得離開熱情好客的人們。時間啊!快點停下來吧!讓我再多呆會兒!讓我再多看一眼這美麗的大草原和熱情好客的草原人們。」有的說:「今天,你們辛苦了!快回家吧!你們已經送了很遠了,你們就是一步不送,我們也會永遠記住你們的,歡迎你們有空到我家鄉來,我家鄉風景可美啦!」這樣的說話訓練,不但使學生體會了句子含義,也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2、利用課文空白培養口語交際能力。記敘文在構思過程中,總是對有關的內容作選擇與剪接。因此,課文對有些情節有時會有省略和跳躍,教師可引導學生在這些「空白」處,展開合理的豐富的想像,對課文內容作必要的補充。如《窮人》一課,桑娜把鄰居西蒙死去的情形告訴剛從海上打魚歸來的丈夫,但桑娜的話還沒有說完,就「沉默」了。桑娜為什麼欲言又止?她心裡想到些什麼?課文對人物的內心活動作了省略。這正給學生留下了想像的餘地。教師於此可因勢利導,啟發學生展開想像,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說話訓練。3、在質疑解疑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質疑解疑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的重要環節。這個環節不但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能培養學生表達能力、跟人討論的交際能力。如二年級上冊的《三隻白鶴》,我引導學生看圖後讓學生想像自己就是這三隻白鶴中的一隻,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想一個辦法解決。然後同桌討論,看看對方的辦法行不行,哪一種更好。由於學生閱讀的能力不一樣, 所提的問題深度也不同。如果簡單的, 我就請已經明白的同學回答釋疑;如果是較難的, 我就組織同學一起討論, 再總結。這樣,通過互相質疑、互相討論,在充分交流中獲得知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4、在課文延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些課文的結尾言雖盡而意未盡,餘味無窮,可引導學生按照課文的思路進行合理的想像。在閱讀教學中, 教師可以抓住文中的某個細節, 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展開想像, 運用語言靈活地表達出來。如《將相和》一課,結尾處寫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可讓學生想像廉頗負荊請罪的情景:什麼叫負荊請罪?他們會說些什麼?在說的過程會有哪些表情和動作?並讓差、中、良、好不同水平的學生說一說。盡管是同一個意思, 但表達的言語卻不一樣, 差生的語言羅嗦, 有毛病;優等生的語言簡潔優美。通過交流,學生在比較中發現了自己的語句的毛病, 同時也學習了別人的優美語言。這樣的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5、在課本劇表演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對於那些富有戲劇性的課文,我們可以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編課本劇,在課堂上當堂表演。例如學習了五年級下冊課文《晏子使楚》,我們可以鼓勵學生根據故事情節編排課本劇。學生有的扮演晏子,有的扮演楚王,有的扮演接待的人,有的則扮演武士等等。通過表演,生動再現語言,營造民主、平等的交際氣氛,激發學生的交際慾望,取得更好的交際效果。這樣不斷練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水平,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教材的使用質量。6、在復述課文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復述課文是口語交際練習的好方法、重要方法。復述的作用在於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文,記憶課文;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有助於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能促使學生吸收課文語言,發展運用書面語言的能力。[4]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對於那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我們不妨讓學生對故事內容進行簡要復述,在復述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復述課文應注意的幾點:一是復述不是背誦,要讓學生把課文內容變成自己的語言來敘述故事,切忌生搬硬套地背誦原文語句。二是復述不是機械重復,學生在復述過程中可以自由發揮,適當穿插自己的想像。三是復述不是回答問題,教師不要用自己的標准隨意要求學生,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復述方式給予鼓勵,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教師要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復述課文,把復述作為重要的口語訓練途徑。(二)、創設情境,培養口語表達能力。李吉林說過:「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在特定的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交際環境,營造民主、和諧、融洽的交際氣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交流慾望,樂於交際,善於交流,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手段。 創設情境,激發表達慾望。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圖片、投影、游戲、故事等手段引進課堂,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培養與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1、當解說員。一些以介紹知識的課文,老師可以嘗試讓學生當解說員或當導游,以鍛煉其說話能力。如學完《世紀寶鼎》後,讓學生當解說員,向「觀眾」介紹這一名聞天下的藝術珍品。又如學完《桂林山水》《鳥的天堂》《迷人的張家界》等課文後,讓學生當導游向「遊客」介紹令人贊不絕口的自然風光,「遊客」向導游提出要求或疑問。學生有了自主的思維,才能有自主的言語活動。這樣的情境教學,渲染了課堂氣氛,豐富了教學內容,培養了口語交際能力。2、扮演角色。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抽象思維能力低,有些事情不親身經歷,便很難說清楚、講明白。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親身去實踐,扮演角色,加深對角色的內心體驗,以達到口語交際的暢通。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表演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的普通話是否標准,語言是否流暢,可以在表演過程中體現出來。有些文章生動、有趣,學生學起來也趣味盎然。這時,創造機會讓學生成為文中的「主人公」,不是更有意思嗎?教學《鯨》一文時,我啟發學生用一條鯨的身份,用自己的語言,形象、生動地向大家介紹「自己」外形、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建議學生自由想像,適當擴充,並輔以動作和表情,只見一條條「鯨」在栩栩如生地生活著。這樣,發展了學生的自我想像能力以及表演、表達能力,豐富了學生的口頭語言及體態語言。又如學習《將相和》時,我虛擬這樣的情境:如果當時藺相如避閃不及與廉頗狹路相逢,廉頗一定會毫不留情地給藺相如以難堪,造成僵局,如果你們是路過的大臣,能勸勸廉頗嗎?繼而組織討論,引導學生從藺相如陞官的理由、將相同心的必要以及廉頗在趙王心目中的位置等方面勸慰廉頗。待學生想好要說的話後,再分角色進行表演。在調解他人的矛盾中,孩子們學會了寬容,學會了謙讓,學會了大度,更鍛煉了言語交際的能力。3、對立爭辯。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通過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激發起學生的表現慾望,針對課文內容展開討論,使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渴望表達自己對內容的理解。在教學中,學生常常能提出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我引導學生從對立兩方面去爭辯。如在《釣魚的啟示》的教學中,我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典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以「我到底應不應該把魚放回去?」為主題讓學生進行辯論。通過「辯」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可大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又如在學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後,我有意拋出「你認為巴迪在成長是母親的愛起著重要的作用還是父親的愛起著重要的作用呢?」這樣的話題讓學生展開爭辯。在爭辯中,我引導學生說話的理由要充分,訓練學生說話要規范、有禮貌。例如:我同意某某同學的意見,但我還想補充一點……;我不同意某某的意見,我認為……。從而使學生學會傾聽、表達、交流,發展了合作精神和說話能力。說話訓練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母語的環境和條件,培養提高學生聽說能力,以適應現實社會和未來社會的需要。三、讓口頭作文課成為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廣闊草原。加強口頭作文的訓練,巧妙將作文、口語、思維訓練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又一劑良方。所謂「口頭作文課」,就是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生活,說自己熟悉的事物,說自己的所見所聞,說自己的聯想和想像,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真情實感。[4]現實生活是五彩繽紛的,我們不可能對它視而不見,它每天每時每刻或多或少會發生些許的感動,正是有了這些許的感受,我們才能捕捉瞬間的靈感,從而點滴成文。因此,語文老師要引導學生多留心生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並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說出來,互相交流。如寫《我真快樂》一文,在作文之前,我要求學生回憶生活中讓自己感受到快樂的細節,並用語言把它描述出來。於是,很多學生都饒有興趣地說了起來。接著,我要求在小組當中說得好的作為代表上講台說。結果,雖然每位學生說的場面都不相同,但各有各的精彩:有的說每天在耳旁響起的媽媽的嘮叨聲讓自己感到快樂;有的說生活在這么和睦的班集體中讓自己感到快樂;有的說看著作業本中一行行的紅字讓自己感到快樂……每位學生都能抓住老師的要求,用較為通順的語言有條理地講述出來,有的還能恰如其分加上自己的一點評價。總之,這種藉助作文說話訓練的做法,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而且為書面作文打下基礎,使學生動手寫作時得心應手,真是一箭雙雕。總之,現在語文教學推行素質教育,口語交際訓練是一種全新的課型,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新時期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敢於說話、樂於說話,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完美地表達出來,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這就得根據語文教學的實際狀況,因材施教,激發興趣,提高說話效率。只要我們留心,處處都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場所,時時都有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機會,只要我們去重視,去把握,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能說的人。

Ⅵ 如何提高學生課堂語言表達能力

如何提高學生課堂語言表達能力
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摒除自卑心理
學生不踴躍回答問題,不主動參與交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心理方面因素,相當的學生都有較大的壓力感,怕回答問題有錯難堪,或者畏懼自己的語速跟不上思維而遭到同學的取笑。這種消極因素往往使他們「羞而止步」,或者產生自我封閉的心理,於是乾脆不做聲,更不敢主動參與交流。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積極鼓勵他們大膽回答問題,只有讓他們大膽「說話」,才能發現其中的不足之處,才便於「對症下葯」頌衫,便於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讓他們充分認識回答提問的重要性。
論文百事通其二,對學生回答出錯或意思不完整時,教師要有耐心,不應埋怨或當場嘲笑,更不應該立刻中止,對不願回答問題的學生也不應簡單冠以「自甘落後」或「不可救葯」之類的定論,而應課後主動找他們談話,了解其中原因,使他們認識到「學貴有疑」的道理,強化其競爭意識。
二、引導學生討論,把問題廳櫻局補充完扮讓整
有些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學生把握不住或短暫時間不能圓滿回答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相互修正和補充,讓學生在別人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啟示和提高,以吸收他人的經驗和拓展自己思路,達到發問者預期的目的。
三、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學生不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不主動參與交流,不僅與學生的課堂語言表達能力有關,與教師創設的課堂情境也有很大的關系。作為教師不能一味埋怨責怪學生,也應從自身的授課藝術上去找原因。教師不能只顧自己教學而無視學生的情緒,把學生當作「容器」去「填充」,而應用溫和的語氣、和藹的態度、期待的目光去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努力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特別是語文老師要學會煽情,善於煽情,想方設法把學生喜問樂答的天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處於一種躍躍欲試的氛圍之中。
四、適當降低發問的梯度
培養學生的課堂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的一項長期工作,不能操之過急或期望太高,而應遵循教學規律循循善誘,注意把握他們的心理特點,注重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即使後進生也不例外。有的教師發問時只希望優等生回答,認為省事,收效快,有的學生特別是後進生幾乎一個學期沒有回答問題或參與交流的機會。於是,有的學生便懷疑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不如別的同學,或者認為自己是「被遺忘的角落,」甚至認為回答課堂提問是優秀生的事而與己無關,更談不上積極參與交流了。教師在訓練學生課堂語言表達能力時,應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分幾個層次發問,由淺入深,讓學生通過「跳一跳,摘到桃」嘗到成功的樂趣。這樣,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就隨之高漲了。應當指出的是,降低問題的梯度絕不是毫無價值的信手拈來,「湊湊熱鬧」,搞形式主義,或者故意把完整的問題弄得支離破碎,而應在備課時根據教學目標和本班的學生實際,認真設計問題,為學生架設達到預期目的的階梯。
五、用活動和比賽的形式促進
小學生所處的小學時代是最浪漫、最活潑、最有生氣的黃金階段。在這一時段里,他們可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袒露自己的心跡,彰顯個性,標新立異,也最容易暴露自己弱點。作為語文教師,作為他們靈魂的「引路人」,要格外珍惜學生的這段美好時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努力為學生創造最合適的「敢言」機會。
六、注重教師示範性作用
培養小學生課堂語言表達能力,教師的示範無疑是重要的一環,特別要求語文教師能說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並在語言的規范性上做出表率。有的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普通話教學中難免夾雜有地方方言,這就需要我們化大的力氣,力求減少朗讀的差誤,以免使學生造成錯覺或誤解,從而降低教師的威信,影響知識傳授的准確性。同時,在指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過程中,應切實加強具體性的指導。平時我們所說的學生語言表達如何的差,其實與我們的指導有著很大的關系。比如,從哪些角度回答問題,如何組織語言,問題的內在聯系等都需要認真的指導與訓練。還有,教師的課外語言表達(諸如與學生談話、上台講演、集隊訓話等)也會給學生的語言表達帶來潛移默化的作用。總之,學生的課堂語言表達的訓練,教師的示範作用影響是深遠的,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Ⅶ 語文教學中該如何培養孩子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孩子傾聽、表達與應對的能力,使孩子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的素養。」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採用多種手段,讓孩子學會傾聽與表達,逐步提高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創設情景,讓孩子想說

創設情景,是訓練孩子口語交際能力的手段,是為了給孩子提供口語交際的素材,使孩子有話可說,而且想說。語文教學中如何創設教學情景呢?

1、語言描繪。教師可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激發孩子的情感,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融入角色。如教學《找春天》一文時,可利用配樂描述,教師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裡》,然後隨著樂曲形象生動地描述,把孩子引入到綠樹紅花、綠草如茵,百鳥歡歌的春景圖中,激發孩子對春天的熱愛之情,引發他們說的慾望。

2、媒體引導。在教學《春天在哪裡》一文時,教師在組織口語交際前,給孩子播放一段「美麗的春天」課件,創設直觀情景,為孩子說提供素材。「你找到春天了嗎?」「春天是怎樣的?」「春天在哪裡?」孩子一邊觀看課件一邊圍繞老師的提問展開口語交際:「我找到了春天,春天在枝頭上。」「我找到了春天,春天在草地上」「春天的陽光曬到身上暖洋洋的。」……

二、引導觀察,讓孩子會說

孩子敢於說,是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前提;會說才是培養孩子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所在。

如教學《春天裡的發現》一文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

①春遊時,你去過什麼地方?見到過什麼?

②你喜歡大自然中哪些景物?

③田野里人們在干什麼?

④草地上放風箏的小朋友心情怎樣?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這樣,讓孩子先隨著老師的問題提示進行觀察,再用自己的語言有序地說出來,既培養了孩子勤於思考的學習習慣,又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為看圖寫話作了鋪墊。

三、多施鼓勵,讓孩子敢說

有的孩子膽小,一說話就面紅耳赤,結結巴巴,教師要幫助他們克服畏懼心理,樹立其交際的自信心,鼓勵他們敢說。

1、營造良好的氛圍。當一個膽小的孩子發言時,教師讓其他同學學會傾聽,當說話的同學出現結巴或詞不達意時,不挖苦,不嘲諷,而是適時地予以善意的幫助和及時的補充。讓他人說得輕松,說得流利,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2、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的關系。教學中,教師允許孩子在口語交際中出現不足甚至錯誤,多表揚,少批評,讓孩子相信自己能說。同時,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與孩子一起討論交流,拉近心理距離,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交流。

四、回歸生活,讓孩子有話可說

在實踐中進行口語交際,是對口語教學的鞏固和延伸,也是口語交際的最終目的。教師可將孩子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因生活實踐中的知識來彌補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

如教學完《打電話》一文後,要求孩子回家練習打電話,讓孩子給媽媽打電話,爸爸當評委;讓孩子給爸爸打電話,媽媽當評委;讓孩子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爺爺奶奶當評委;孩子與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非常熟悉,不用膽怯,一定有話可說。這樣,孩子既鞏固了課內知識,也很好地進行了口語交際訓練。

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或多向互動的活動,教師只有採取多種手段訓練孩子,不失時機地拓寬口語交際訓練渠道,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

Ⅷ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摘; 要:現代社會中語言表達是人們生活和學習交流的重要手段。科學地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需要。更能提高讀寫能力。如何科學地培養學生譽或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已成為小學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採取一定的教學策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不斷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表達能力;環境
人們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溝通效果。實踐證明,從小培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於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頃旦際關系。小學生由於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未定性,可塑性較強,因此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階段,語言表達能力便是其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項能力。那麼我們該從哪幾方面做起來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呢?語文課作為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陣地,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現狀卻令人堪憂。為了使小學語文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慶乎伍其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優勢,我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做了一些探索,現將

Ⅸ 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有話可說

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與過去的「一言堂」「滿堂灌」,學生是聽眾,是知識的「容器」,任憑老師往裡塞的現象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教師能夠以一個指導者的身份出現,盡量創設民主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上來。特別是試行新課程標準的地區,學生在課堂上經常能夠享受到作為一個「學習者」的充分權利,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通過多次朗讀去感悟,能夠按自己的理解去和老師及其他同學、老師、教材展開平等的對話。但在有些地區,有些課堂的大多時候,這種平等的課堂對話還僅僅流於形式,老師在課堂上沒有讓學生說自己的話,說的都是實現編排好的「台詞」。這樣,課堂就缺少了激情與思維的碰撞,也沒有了師生之間的心與心的交流。那麼,如何讓讓學生在課堂中有話可說、敢說、能說?這是一個頗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培養學生表達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培養表達能力的基石之一。經常看到有些人跟朋友,親人聊天談笑自如,但在公共場合眾多人前說話卻語無倫次,顛三倒四臉紅耳赤。哪怕講稿再熟練,事前准備再充分,也亦如此。歸根結底,膽量不夠,信心不足。因此,一開學,我就有意識培養學生表達的自信心。讓他們按學號逐個上台介紹自己,哪怕只介紹自己的姓名,只要聲音響亮,讓大家聽得清,就給予鼓勵的掌聲。一回生二回熟。以後就能表達自如了,而對於特別膽小的,在課堂上多請他們回答簡單的問題,及時給予肯定,增強他們表達的自信心。 二、變「備課」為「設計」,讓學生有話可說 有話可說,即是讓學生有說話的內容。新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就是說教師要做的首先是構建學習主題,給學生一個能充分讓學生發展的、自由度極大的學習空間。構建學習主題的實質意義在於明確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學到什麼」以及「怎樣學才是最有效的」。這就要求我們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分析學生的興趣需要 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已漸漸地感悟到:構建學習主題首先要研究學習者本身,要把教學目標的制定建立在分析學習者「起點能力」、「學習方式」以及「學習需要」的基礎上,從而解決不同層次的學生真正具有自主選擇最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學習目標。「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是學生最有積極性的,相反,「不跳就能摘到桃子」或「跳了也摘不到桃子」同樣都將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構建學習主題還要考慮到「學生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和「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蘊涵著怎樣的探究意義」,「學生感興趣」和「探究」是構建學習主題的兩個主要因素。 構建學習主題絕不能僅僅憑借教材與教師的主觀想像,要充分珍視學生對直接的學習內容或相關內容所產生的特殊興趣,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才能和老師的問題產生共鳴,才會有源源不絕的真心話可說。2. 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 要讓學生有真心話可說,教師還要充分使用好我們手中的教材。教材是達成課程標準的中介,它只起參照物的作用,可另一方面,教材又是學生認識世界的媒介物,它是以一定的教學內容為前提,具體地載負著某種價值的學習素材。如果完全拘泥於教材,將使教學刻板化、程式化;完全脫離教材呢,又將使教學彌散化、無序化。在教學中要採取最恰當的做法:「緊扣教材又超越教材」。尋找某個最佳結合點,通過對文本含蘊的充分開掘,創造性到研究拓展、有效整合教材,使學習內容「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實現「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變。 如: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讀完課文《三片落葉》,讀懂了三片落葉都有了各自的用處,分別成了小螞蚱的渡船,小魚兒的涼傘和小蜻蜓的板凳。看著同學們讀得那麼入神,老師趁勢引導,把大家的「興趣點」從課內流向課外。 師:同學們,在你們讀書的時候,老師看見又有一片落葉落下來了,它隨風飄呀飄,飄進了我們的校園。老師現在就給你二十分鍾,趕緊去校園找找,看看這第四片落葉到了哪裡?它又成了什麼?它現在在干什麼呢?…… 生:我出去的時候,這片落葉才剛剛落下,好象專門等我把它撿回來當書簽用呢! 生:我找到了這片落葉,但我沒有驚動它,因為它正在給一群小落葉當老師,它們上課的樣子可認真了!生:我在一棵大樹下找到這片落葉,它被許多泥土壓著,都快喘不過起來了,於是,我就把它救出來了,帶回了教室。 師:你真有愛心,是個善良的孩子,其實,落葉被泥土壓著也沒關系的,過一段時間,它腐爛了,正好給大樹當肥料呢! 生:我手裡捧著的這片落葉成了小螞蟻溫暖的小床,老師,你看,小螞蟻在上面睡得可香了……師:同學們辛苦了,可你們的收獲真多呀!誰能把你找落葉的經過寫下來呢?題目就叫《第四片落葉》或《找落葉》,怎麼樣?有困難嗎? 三、貼近生活,創設情境,讓學生有景可看,有話可說 作為個體的,最終要成為一個社會人而融入到多彩的社會,學校教育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使學生逐漸社會化。我們在構建學習主題時理所應當地應該將學生校內外的生活經驗與需求作為一個重要的來源和依據,當課堂情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景發生聯系時,課堂學習將變得更像是真實的生活情景,在真實生活中,學生是最有真心話可說的了。如:三年級某班兩位男生吵得不可開交,就差點動起手來,班幹部怎麼勸都沒用,一直到上課鈴響了,兩位男生還沒有停的意思。該班班主任兼語文教師正要上課,見此情景,有點為難了,急著處理這件事情,肯定會耽誤大家的學習時間,可不處理吧!全班同學都等著這件事的結果,不會有心思上課的。怎麼辦呢?突然想到,下周將要上的課文中,有一篇叫《爭吵》,講得就是同學之間鬧矛盾的事,為什麼不能把這篇課文提前到這節課來上呢?主意已定,簡單安撫了那兩位男生的情緒,便讓他們回班上課,老師馬上調整課程計劃,決定提前上《爭吵》一課。課後,事實證明是成功的,不但通過討論交流解決了兩位男同學的吵架問題,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眼前剛發生活生生的事件,就顯得特別貼近生活,學習成了一件快樂而簡單的事。因此,如果把學生的學習過程置於豐富的日常生活情境中,使日常生活的情境化推理進入問題發現與解決的思維路徑,則不但有助於學生興趣與思維積極性激發。而且有助於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發現、解決能力的提高。 四、變「權威」為「朋友」,讓學生有話敢說 在課堂上,教師如果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自由的心理環境,學生的學習就會顯得更加有效,他們在課堂上就能夠形成這樣的一些特徵:承認自己而不怕別人笑話或譏諷;實話實說,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尋常的方式來運用其思維與想像。這些特徵也是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學生的真心話的基本條件。那麼,如何才能創設安全自由的心理環境,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1. 允許甚至鼓勵學生出錯 教師一定要有這樣的認識:「出錯是學生的權利」。對於學習者,出錯是正常的,不出錯才是不正常的。小學生的思維缺乏完整性,學科知識也還沒有達到一定量的儲備,要想沒有錯誤,那肯定是不真實的。所以,在我們的課堂中,教師首先要實行說話「五允許」的開放政策,鼓勵學生大膽講話。一是允許說錯,在課堂答問、與老師談話時,說走了嘴,老師不嗔怪,不諷刺挖苦;二是允許補充,如果突然想到一些原先沒認識到的問題,或是聽別人發言後,覺得有感而發,那就可以舉手要求補充發言;三是允許修正,如果發言含混,教師可讓他補充得明確一些。對自己講錯的話,如果發現有漏洞或有毛病,可以公開修正自己的發言。四是允許質疑,允許學生對教師講授的任何問題進行質疑問難,也歡迎對其他學生的見解提出質疑,展開辯論,也允許別人對自己的質疑進行申辯。五是允許保留,如對教師或同學的見解持不同意見,那教師允許他保留,直至想通為止。 其次,教師要盡量讓出錯的學生再次嘗試,甚至是多次嘗試的機會,因為當學生發現自己出錯時,往往會忐忑不安,並期望有改正錯誤的機會,如果我們老師漠視學生的這種心態,就會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傷害,並使因出錯產生的不安得以延續。長此以往,將會使他感受到心理環境的不安全,容易導致自卑、厭學、不想多說,不敢多說等不良情緒的滋生。 再者,出錯並非都是問題,而有時恰恰是一宗寶貴的教學資源。 2. 尊重並肯定相異的意見 成人和孩子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對某種事物、某個問題的看法有時會產生很大的差異,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經常有可能會提出一些不同於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常規理解,讓老師未曾料及的問題或看法,也就是所謂的「真話」。教師對此要給予積極的支持與鼓勵,即便應此而打亂了原來的授課計劃,也應該如同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真正的教學藝術和技巧就在於一旦有這種必要,教師就能隨時改變課時計劃。」 珍視學生的發言,具體表現為對學生的發言能夠認真傾聽,給予尊重,並用商量的口吻加以積極引導。在新語文課程中,我們要將自己完全置身於學生的活動情景之中,成為他們中間的一員。當學生的意見出現較大的差異時,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真實的內心體驗和獨特的感悟。即便是有缺陷的表述,或不被其他同學所理解時,也不要隨意中斷,不要急於作出「權威性」的評價與選擇,並以商量的方式,引導學生梳理思路、自我完善,還可以將自己的所思所慮直率地告訴學生,以合作者的身份適時地提出某些帶啟示性的的建議,幫助學生在體驗與交流中不斷發現、不斷提升。 教師,尤其是我們語文教師,不尊重學生的發言,其中的消極影響是很大的。首先,學生想發言或發言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只能把答案藏在自己心裡。其次,學生的發言得不到老師的重視,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厭倦情緒,甚至發展到不想動腦,聽過算過。第三,如果學生的發言得不到老師重視,學生就會產生自卑心理,以為老師看不起他,甚至會影響他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當然,我們在耐心傾聽學生發言的同時,還應給予積極的引導。學生說得有理,說得精彩,可點頭,微笑,說:「你真棒!」「你真行!」「嗯,真不錯!」等;學生答得不準確,不夠完整,可進一步誘導,或與其他學生交流,請他們補充;如學生的答案和老師的想法背道而馳,甚至是離題萬里,不著邊際,教師也不要生氣或斥責,而應說:「有意思,你為什麼會這么想呢?」「我們再聽聽其他同學的意見」等。 3. 鼓勵學生說自己的話 讓學生用心說話,就是指教師不以統一的意志要求學生,使學生處於自主而非強制的學習狀態。學生能不能用心說話,關鍵在於教師能否深入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不僅理解學生的表面行為、態度,而且理解較深層的、本質的情感,並以咨詢者的身份去去體驗學生最初一刻所感受到的情感,富有愛心地與他們進行情感溝通,使他們能充分感受到尊重、信任和關愛。讓學生用心說話,教師還要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有異於常規理解或文本解析的看法,並抓住其中具有生成意義的情感與思想火花,引導他們由此出發進行拓展性的延續思考,讓他們在淋漓盡致地戰線內心世界過程中得到新的領悟和發展。 長期以來,由於教師的權威意識太強,就連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也學會並養成了揣摩教師心理,迎合老師意圖的習慣,很多時候,孩子們心裡想的是一套,最里說的又是一套。在這種狀況下,學生不敢說真話,想達到「我口說我心」的境界是很難的。這就需要教師敢於放權,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不盲目迎合老師,展示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發自內心的真話。4.還學生以「話語權」,允許學生「插嘴」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發言必須舉手並得到老師的允許,「不舉手不說話」這是維持教學秩序的必要措施。殊不知這是學習本體的不尊重及其對生命發展的限制,這也是對學生「話語權」剝奪,而在學習中失去了應有的「話語權」,則就意味著學習不再是一個充滿生命發展意義的過程,學生不再具有思維發展的自由,他們只能成為按指定規格鑄造的「標准件」,而非一個充滿自由和靈性的具有強烈創造精神的活的靈魂。 五、變「講授」為「訓練」,讓學生有話會說 教師和學生親近了,也營造了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敢說,這是第一步。再通過我們教師對教材進行的藝術處理,選准了刺激學生說話的興奮點,讓學生感到心裡涌動著千般激情,有許多真心話可說或者非說不可,但有時卻又有一種有話想說而又說不出來或不知從何說起的茫然之感。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能說會道的訓練。 讓學生有話會說,就要使學生具備有聲音信息的傳遞能力,要有話語的組織表達能力,要有運用表情、姿態、手勢等以增強話語表現力的能力。說話能力的培養,要從多方面入手。1. 樹立正確認識,開闊學生眼界 讓學生明確,能說會道不等於油嘴滑舌,它是現代社會人際交往必備的能力之一,是現代人綜合素質的體現。要讓學生樹立自信意識,相信自己,幫助學生消除說話時的緊張心理。要通過開展「每日談」、「編演課本劇」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實踐的機會,借說話表演時動作的演示,語言的定位,情景的創設,體驗或再現語言的精妙。2. 在教學的進程中隨時進行答問訓練 答問訓練是課堂教學中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興趣的啟動器。訓練內容應緊扣教材,在重點難點處設計提問,可從無疑處設問,從已知處設問,從矛盾處設問,從阻滯處設問。然後針對學生回答問題時或不得要領,或缺乏條理而作訂正指導。訓練的步驟一般為教師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有足夠的思考問題的時間,然後回答難度較大的問題,讓同桌或同一個學習小組的同學展開討論,用小組競賽的形式展開。3. 進行思維訓練 語言和思維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思維紊亂的人,一定說不好話。只有思維清晰而又有層次,語言才會清楚而又有條理。所以,思維訓練和說話訓練應是同步進行的。4. 進行語音、語調和語速的訓練 語音語調的變化會帶來語義的變化。語調的不同,語音輕重位置的不同,表達的意思便有較大差別。說話的快慢、急緩與表達的語意關系密切,喜、怒、哀、樂,各有所異,說話對象不同、內容不同,語速更應有異。所有這些,都應具體訓練。5. 結合具體課程進行學生提問水平的訓練 問,不應該是教師的專利,還應該是學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權利之一。「一個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弟斯多惠語)。新課程標准也提倡把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還教學以本來面目。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問,卻不能抓住主題,而是支離破碎、不得要領,或只是在一些細枝末節上糾纏不休,偏題離題,甚至與主題背道而馳。這時,教師千萬不要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可從提問的角度和方式以及提問的思路和內容兩個方面進行指導。啟發學生如何表述問題,要問得有物、有據、有序,把思維轉化為語言,反復訓練強化。 此外,因說話時目的、對象、場合的不同而應採取什麼樣的措辭變化,如何把話說得大方、得體、有條理、切合語境,如何在說話時充分利用「身體語言」和「副語言」等,這都要在訓練過程中有所側重。這樣,學生掌握了這些說話的基本技巧,他們便會因時因地因人而異,變得會說了,到後來就能達到「心靈嘴巧」的最高境界了。

閱讀全文

與如何朋友學生語文課堂說的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