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二章》教案及知識點
【 #教案# 導語】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聖」。以下是 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1.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孟子>二章》教案:《富貴不能*》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孟子相關的文學常識。
2、通過反復誦文章,培養文言語感。
3、初步感知,疏通文意,理解內容並初步感知「大丈夫」。
學習重點:反復誦讀文章,培養文言語感
學習難點:初步感知理解「大丈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煮酒論英雄》中,劉備謙恭的詢問曹操「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兩人就此話題進行了討論。那麼在戰國時期,同樣景春也謙恭的詢問孟子「什麼是大丈夫?」並展開討論,那麼,古往今來,提到「大丈夫」這個詞,出現在你腦海里的人物是誰?你的評判標準是什麼呢?(學生自由回答觀點和想法)
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亞聖孟子心中對於「大丈夫」的標準是什麼。(板書:富貴不能*)
2、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PPT)
二、審題辨體
理解文章的標題《富貴不能*》確定文章的體裁:
富:富裕貴:顯貴,祿位高富貴:舊指有錢財、有地位
*:按古語正解,應譯為「過分」,即富貴權勢不能使自己的言語舉止過分,超越常理。另一種解為「迷惑」,即不受富貴權勢所迷惑,明道而行正。
題解:由題目我們可以明確孟子的觀點和立場。
這是一篇議論文,議毀爛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三、了解作者(PPT展示)
1、出處(課下 注釋中,出處以及對於《孟子》的介紹)
2、作者: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鄒人。戰國時期思想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亞聖」念數,繼承了孔子的「仁、義、禮」並擴展了「智」。
四、讀文識字
1.快速瀏覽,自由朗讀(整體通讀文章,劃分停頓,注意字音)
2.教師范讀,學生自我糾正讀音、停頓(強調「冠」和「女」的讀音)
3.自由朗讀一遍,初步感知文章
五、理解內容
1.學生分小組研讀翻譯整篇文章
參考書下 注釋,疏通文章大意。
可以聯繫上下文,藉助小組內組長和其他組員的幫助。
2.各組之間溝通交流本組不理解的內容
3.四個小組分別翻譯一小段話,展示成果(教師引導補充個別知識點以及個別字的翻譯)
六、探求中心
按照文章的翻譯順序
1.為什麼公孫衍和張儀「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為什麼他們有如此大的威力呢?因為他們是縱橫家,能夠左右諸侯,挑起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注意:「安居」的翻譯
教師補充:
縱橫家:
看課下 注釋給到我們是三個人物,這三個人物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是:縱橫家,那麼什麼是縱橫家呢?在這里給同學們解釋一下,《戰國策》中這樣形容縱橫家:「三寸之舌,強於百仔余首萬雄兵;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縱橫家能夠在時代里起到「雖一人之力,強於百萬之師」的作用。現在同學來猜測一下,什麼是縱橫家?(學生自由回答)
沒錯,縱橫家是戰國時期進行政治外交的一類人。
2、總結第一段
景春以張儀、公孫衍等縱橫家為例,向孟子請教關於「大丈夫」的定義和理解。在景春的眼裡,像張儀和公孫衍這類縱橫家就是所謂的大丈夫,這也是對於縱橫家的一種肯定。
同時也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什麼是大丈夫?
3、再讀第一段
4、「是焉得為大丈夫乎?」中「是」的翻譯
5、「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中「順」的翻譯,以及什麼是「妾婦之道」?
古代女子有三從四德——「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妾婦之道」的表現是什麼?順從,在這里孟子用「妾婦之道」來比喻什麼?比喻縱橫家的行為
古人認為:妻道如臣道。臣對於君也應該順從,但順從的原則是以正義為標准,如果君行不義,臣就應該勸諫。妻子對丈夫也應該是這樣的,「和而不同」。那麼這裡面的「妾婦之道」的本質是指在權、利面前無原則的行為,如張儀等人,知識順從秦王的意,就好像以前的太監,婢女之類的,一味順從,沒有原則。
那麼這里,孟子對於公孫衍和張儀這樣的縱橫家是持什麼態度的?(挖苦、深惡痛絕)
6、接下來,孟子就對「大丈夫」展開了論述,論述了稱的上「大丈夫」的人具備的條件?
注意:「得」和「志」的翻譯,以及使動用法的翻譯
大丈夫應該擁有「仁、義、禮」
要有「得志和不得志」的立身處世的態度
做到「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比較一下:「妾婦之道」和「大丈夫之道」
大丈夫之道:表現為「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其本質是對內心的「仁、義、禮」的堅守
一如儒家所倡導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8、再讀文章,體會孟子的觀點
七、布置作業
這是一篇議論文,課下小組用議論文的角度分析文章的結構,找出孟子運用的論證方法。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小組互助學習,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氣度
2、以客觀的眼光看待經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3、從議論文角度分析文章結構,找出孟子運用的論證方法
學習重點: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氣度
學習難點:以客觀的眼光看待經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提問上節課所學內容:大丈夫之道
二、理清思路:
1.景春認為公孫衍和張儀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麼?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景春從權勢、地位的角度來衡量:公孫衍、張儀身居高位,權傾天下,舉手投足間便可以左右諸侯。可謂威風十足,這樣的人物自然可稱得上大丈夫。
文章第一自然段用景春的話提出論題(論點),為下文孟子的辯駁樹靶子
2.接下來孟子針鋒相對,進行反問:這哪算是大丈夫呢?此語振聾發聵,直接表明態度駁斥對方
3.孟子否定公孫衍、張儀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麼?
孟子認為公孫衍、張儀之流靠搖唇鼓舌、曲意順從往上爬,奉行的是「妾婦之道」,其行為不合道義,哪裡談得上大丈夫?
4.孟子在闡述「妾婦之道」的過程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舉例、類比、反面論證
5.孟子認為怎樣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在論述過程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三、教師總結
1.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標准,肯定珍藏著許多大丈夫的名字。談談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請舉例說明。
富貴不能*——關羽、文天祥、方誌敏。
貧賤不能移——陶淵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顏真卿、聞一多、劉胡蘭。
2.「大丈夫」就我們現在而言,可以翻譯成頂天立地的人。現在的社會環境不一樣,不是說大丈夫就只要求男生。雖然我們都性格不同,但正確的事,也就是「大道」是一樣的。
3.主旨
「大丈夫」不在於性別,而是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質。不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做正確的事,起到引領別人的作用。不要浮躁,做人要這樣做,要時刻提醒自己。
四、讀讀背背
2.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孟子>二章》教案:《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教學目標:
1)理解詞語舉、空乏、拂、所以、曾益、恆過、作、征、喻、恆的含義。
2)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品味對比、排比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含義,從中得到教益,增強憂患意識。
教學難點:
1)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品味對比、排比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含義,從中得到教益,增強憂患意識。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熟悉「卧薪嘗膽」的故事吧。越王勾踐在患難中矢志不渝,終於打敗了吳國,重振越國;然而在此以後,「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沉溺於安樂中的越王重蹈覆轍。越王勾踐的經歷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
二、資料簡介:
孟子與《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鄒人,是孔子之孫孔僅的再傳弟子。游說於齊梁之間,沒有被重用,退而與其門徒公孫丑、萬章等著書立說。繼承孔子的'學說,兼言仁和義,提出「仁政」的口號,主張恢復「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時又主張「民為貴」君為輕」,稱暴君為「一夫」,認為人性本善,強調養心、存心等內心修養的工夫,成為宋代理學家心性學之本。宋元以後,地位日尊,元至順元年封為鄒國亞聖公,明嘉靖九年定為「亞聖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僅次於孔子。思想事跡大都見於《孟子》一書。
《孟子》文章向來以雄辯著稱。讀孟子文,令人感到氣勢磅礴,感情激越,銳不可當。出於對當時執政者貪婪殘 暴行徑的憤慨,對掙扎在苦難中人民的同情,對別家學說的敵視,對貫徹自己.主張的強烈願望,以及那種「如欲賓士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的救世責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剛厲、理直氣壯。他又善於運用各種驅誘論敵就範的手法,加上文辭鋪張揚厲,時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筆鋒咄咄逼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讀出停頓,讀出抑揚頓挫的氣勢和美感。
2、學生齊讀課文。
3、學生個別朗讀課文。
投影顯示:
讀准下面加點字的讀音:
畎畝()傅說()膠鬲()行拂()
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頓:
(1)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2)……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再讀課文,理解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注釋,藉助工具書翻譯課文。
2)小組交流,討論,解答翻譯中的疑難問題。
3)學生講解課文大意。
4)師生共同補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解釋2遍、課文1遍。
2)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名句2句和事例1個。
第二教時
一、檢查復習:
1)註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③入則無法家拂士
④所以動心忍性
2)背誦課文。
二、分析課文內容: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論證的?請簡述本文的論證思路。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作者從個人、國家兩方面論證。文章先談造就人才的問題。先以六個出身低微、經過種種磨煉而終於身負「大任」的顯貴人物為例來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同時又重視人的主觀因素,提出「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的觀點。從兩方面說明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就必須在生活、思想、行為等方面經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煉。接著由個人說到國家,指出決定國家存亡的因素和個人能否成就大業的因素相仿,最後推出論點。
2)這篇文章在論證方法上有什麼特色?
這篇短論採用了類比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如把造就人才與治理國家類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羅列,如把成就偉人與國家滅亡對比,如先分析論證,後歸納觀點等等。
三、內容拓展: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你知道有哪些名句與此意思相同?請列出
兩句。
(2)哪些事例可以證明這一道理?請列舉幾例。
四、比較閱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把握《孟子》散文的邏輯性和文采。
1.邏輯性——層層深入的論證特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從戰爭這一角度出發。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條件的比較闡述了人和對戰爭勝負的決定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論斷,闡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短文結構形式「總起——分承——闡述——結論」,體現了作者由點到面,由個別到一般的邏輯思路,使文章極富說服力和感染力。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先列舉六位歷史人物的事例,再推及與此相似的「是人」,從個別到——般,闡述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磨煉的,接下來從個人作為推論到治國,最後歸結出全文論點。作者論述的邏輯思路,外化為一種「層進式」結構。
2.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明確:這兩篇短文氣勢磅礴,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感染力,這與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辭不無關系。章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的是雙重否定。排比有力;「域民不以……固國不以……威天下不以……」層遞排比,更有氣勢。章二開首列舉歷史人物,自然用的是並列排比;而「人恆過……」用的則是句式排比。足見孟子說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靈活,形式多樣,既給文章平添了氣勢,又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
兩篇短文中名言警句迭出,句式工整,表意蘊藉。閃爍著哲理的光華。
五、談談學習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六、布置作業:
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孟子>二章》知識點
《富貴不能*》知識點
一、文學常識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註: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著)。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宋朝朱熹把《孟子》《論語》《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二、文章思想內容
本文針對景春所謂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導儒家的仁義禮智。
三、字詞
【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古今異義】
(1)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古義:真正,確實
今義:誠實
(2)父命之
古義:教導,訓誨
今義:命令
(3)丈夫之冠也
古義:成年男子;
今義:女子的配偶
【一詞多義】
(1)戒
戒之曰(告誡)
必敬必戒(謹慎)
(2)之
往之女家(動詞,到)
妾婦之道(助詞,的)
與民由之(代詞,指正道)
【詞類活用】
(1)威武不能屈
使動用法,使……屈服。
(2)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形容詞使動用法;苦:使……痛苦;勞:使……勞累;餓:使……飢餓;空乏:使……受到貧困之苦。
四、重點內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處世態度):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你怎樣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貧,威」這一大丈夫的標准?
富貴的時候不能被其迷惑,貧賤不能使其改變自己的道德修養,威逼利誘不能使其屈服。這樣才叫大丈夫。無論境遇如何,都不能改變個人的操守,一個人要有自己的處世態度與原則,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更應時刻注意。
2.對於孟子提出的「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這一主張你有怎樣的認識?
得志時與百姓同行,不得志時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即得志時要心懷百姓為民做主,做一個好官。不得志則要加強自我修養,決不能在道德修養上放低要求,力爭做個好人。
3.請對比分析孟子所說的「妾婦之道」與「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為無原則的順從(幼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如張儀等人,無原則的順從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則表示為「富,貧,威」是對仁義禮的堅守,正如儒家倡導的那樣「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知識點
一、文章思想內容
本文通過歷六個人物從卑微到顯貴的事例和有關道理,論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中心論點。
二、重點字詞
【通假字】
(1)所以動心忍性
忍,通「韌」,堅韌
(2)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通「弼」,輔佐
(3)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4)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衡,通「橫」,梗塞,不順
【古今異義詞】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古義:這;
今義:判斷動詞
(2)富貴不能*
古義;使……惑亂、迷惑;
今義:* 亂
(3)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古義,搗土用的杵;
今義,建築,修建
(4)管夷吾舉於士
古義:獄官;
今義:軍人
(5)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古義:征驗,表現;
今義:走遠路(多指軍隊);討伐
(6)征於色,發於聲,面後喻
古義:了解,明白;
今義:比方
【詞類活用】
(1)使動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勞其筋骨(勞:使……勞累)
餓其體膚(餓:使……飢餓)
空乏其身(空乏:使……經受貧困之苦)
動心忍性(忍:使……堅韌)
行拂亂其所為(亂:使……受到阻擾)
(2)動作狀:
入則無法家拂士(入:在國內)
出則無股國外患者(出:在國外)
(3)名作動:
人恆過(過:犯錯誤)
【一詞多義】
(1)發
舜發於畎畝之中(發,被起用)
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發,顯露)
(2)於
舜發於畎畝之中(於:介詞,從)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於:介詞,給)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於:介詞,在)
(3)拂
行拂亂其所為(fú,違背)
入則無法家拂士(bì,同「弼」,輔佐)
(4)士
管夷吾舉於士(名詞,獄官)
入則無法家拂士(名詞,賢士)
三、重點語句翻譯: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翻譯:所以,上天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個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的體膚受飢餓,使他身受貧困之苦,使他做事情不順。
2.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翻譯:內心困擾,思慮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在臉色上,並在聲音上顯露出來,然後人們才了解他。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翻譯:在國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憂患,國家常常都有滅亡的危險。
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翻譯: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展,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5.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譯:(用這些來)使他內心驚動,性情堅忍起來,增加他原來所沒有的才幹。
『貳』 部編版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安塞腰鼓》教案範文三篇
【 #教案# 導語】安塞腰鼓是陝西省的傳統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區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准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教學目標: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2、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表現出來的生命中奔騰的力量和陽剛之美.
3、理解排比修辭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理解排比的作用,精讀重點句子。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准備:多媒體
自學內容:
1.查閱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內涵。查閱工具書,掌握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作者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學生欣賞。)
師:你喜歡這些畫面嗎?喜歡哪個方面?你此時內心洋溢著怎樣的感情?
(學生自由回答,同時交流查閱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資料。).
俗語說:「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產生於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今天我們就一起跨越時空,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風采和魅力。
(奔放、動感的畫面,熱烈、鏗鏘的音樂,讓學生直觀、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課堂氛圍,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或放錄音,學生聽讀,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
(讀是與文本接觸的開始,通過聲情並茂的范讀或課文錄音,學氏埋生對課文的情感基調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進入課文情境。學生各抒已見,既可訓練自已的口語表達能力,又營造了自主輕松的課堂氛圍。)
2.積累本課字詞:亢奮()晦暗()羈絆()燒灼()冗雜()驀然()震撼()磅礴()戛然而止()
3.指導朗讀。
教師指導:「第一部分是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間部分是殲螞螞鼓聲響起來,語調就應該激越、高昂。鼓聲落,要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語速稍慢。」
學生組內自主朗讀,體驗作品的情感、語調,然後推薦代表,比賽朗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這一環節就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朗讀中,受到情感物姿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審美樂趣。同時,用比賽來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
三、精讀賞析,問題探究
(一)朗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用文中詞語或短句)
如:壯闊、豪放、火烈、有力、元氣淋漓、驚心動魄、奇偉磅礴、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等
(二)理清結構:
1、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
2、表演部分從四個角度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好一個安塞腰鼓」)
(三)尋找美點:
作者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美,試用「美,你看(聽)……」的句式進行敘述。分小組討論進行。
如:
1、蓄勢待發的後生美,你看,他們身後是一片高梁地。他們朴實得就像那片高梁。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梁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
2、火烈的舞蹈場面美,你看,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3、激越的鼓聲美,你聽,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勵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4、擊鼓的後生美,你看,他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它使你……
5、變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四)排比句式的理解:
A.從形式上看: 有句內的排比,如:
a.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b.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
有句與句的排比,如: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有段與段的排比,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B.從用法上看:
有的用以增強語勢,突出腰鼓舞的恢宏氣勢,如:a.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b.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有的用以渲染腰鼓形象,節奏感強,充滿旋律美,如:a.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b.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雜著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五)誦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找出課文中你認為寫得最有氣勢、最有激情的句子並抄寫。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初步了解該地風土人情。
2.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學會總結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3.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感受安塞腰鼓所渲泄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重難點:
1.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文字感受安塞腰鼓的力量。
2.老師引導學生學會總結歸納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方法:
1.多媒體助學
2.朗讀導學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劉成章的這篇《安塞腰鼓》。在中國呢,有很多地方有著他們自己的民族特色,或是一個標志性的建築、歷史人物,或者是有著專屬於他們的活動。比如說起西湖你就會想到杭州,說起傣族就會聯想到潑水節。那麼同學們知道安塞腰鼓是哪裡的嗎?(同學們說了很多地方)老師聽見了好多地方,安塞腰鼓是陝西陝北的一種民間鼓舞形式,它可以由幾十人或上百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震撼,被稱為是「天下第一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安塞腰鼓!
正文:
師:同學們先自由朗讀這篇文章,並標出文章的自然段。
(開始朗讀,朗讀結束)
師:老師看大家都讀完了,那老師先問大家一個小問題,有一句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同學們知道是哪一句嗎?
學生一齊:好一個安塞腰鼓!
師:對,看來同學們都發現了。這句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作者一直在感嘆,那同學們在讀完這篇文章後,你們感受到的是一個怎樣的安塞腰鼓呢?
(同學們舉手)
師:小趙同學,你來回答。
小趙:壯闊,還有充滿力量。
師:說的很好,請坐。還有同學想回答嗎
(小李舉手)
師:小李,你來說
小李:我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雄渾
師:很好,請坐。其實文中有一句話是作者直接說出來的,是作者對安塞腰鼓的感受。大家回到課本找一找,是哪一句話,我們一起把它讀出來。
生一齊:好一個壯闊了河山,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安塞腰鼓的真面目。
(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的圖片)
師:我們同學們感受到的安塞腰鼓是壯闊、雄渾的,作者又說安塞腰鼓是壯闊了河山、蓬勃了想像力的。那麼作者是怎樣表現出安塞腰鼓的這些特點的呢?這個當作小組討論的問題,給五分鍾的時間討論,一會我來找同學回答。開始討論吧。
(時間到,討論結束)
師:好了,時間到了,三組派一個代表回答
三組代表:作者通過描寫安塞腰鼓的場面表達出安塞腰鼓壯闊雄渾的特點。
師:你是從哪找到的呢?
三組代表:從文章的第3~5段
師:同學們看一下他找的對嗎?
生一齊:對!
師:還有嗎?
三組代表:還有就是描寫安塞腰鼓的響聲,在第7~9段,安塞腰鼓的舞姿,在第11~13段,安塞腰鼓的後生,在第15~17段。
師:請坐,這位同學找的很好,他的思路非常的清晰。
師:有人這樣形容安塞腰鼓,說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沖勁,轉身有股狠勁,揮錘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了一股牛勁,那麼同學們,我們學習到了這里,你們感受到安塞腰鼓的這股勁了嗎?
(同學們有小聲嘀咕的,有人大聲說「感受到了」)
師:我聽見有同學在下邊說沒有呢,沒關系,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最能表現出安塞腰鼓這股勁的段落,就是描寫響聲的這幾段,老師起個頭「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開始。
(朗讀結束)
師:同學們讀的非常的有氣勢啊!老師也希望你們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也能有這股沖勁和牛勁。最後還有一個小問題,文中有一句話高度渲染了安塞腰鼓所渲染的生命的力量,大家都找一找是那一句呢?
(同學舉手回答)
同學: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師:非常准確,我們一起讀一下這句話。
生一齊讀。
師:最後老師留一個小作業,寫一下你們家鄉或者是你知道的某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歷史事跡等等,兩百字左右,下節課我們要簡單交流一下。下課!
《安塞腰鼓》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初步了解該地風土人情。
2.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學會總結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3.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感受安塞腰鼓所渲泄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重難點:
1.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文字感受安塞腰鼓的力量。
2.老師引導學生學會總結歸納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方法:
1.多媒體助學
2.朗讀導學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劉成章的這篇《安塞腰鼓》。在中國呢,有很多地方有著他們自己的民族特色,或是一個標志性的建築、歷史人物,或者是有著專屬於他們的活動。比如說起西湖你就會想到杭州,說起傣族就會聯想到潑水節。那麼同學們知道安塞腰鼓是哪裡的嗎?(同學們說了很多地方)老師聽見了好多地方,安塞腰鼓是陝西陝北的一種民間鼓舞形式,它可以由幾十人或上百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震撼,被稱為是「天下第一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安塞腰鼓!
正文:
師:同學們先自由朗讀這篇文章,並標出文章的自然段。
(開始朗讀,朗讀結束)
師:老師看大家都讀完了,那老師先問大家一個小問題,有一句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同學們知道是哪一句嗎?
學生一齊:好一個安塞腰鼓!
師:對,看來同學們都發現了。這句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作者一直在感嘆,那同學們在讀完這篇文章後,你們感受到的是一個怎樣的安塞腰鼓呢?
(同學們舉手)
師:小趙同學,你來回答。
小趙:壯闊,還有充滿力量。
師:說的很好,請坐。還有同學想回答嗎
(小李舉手)
師:小李,你來說
小李:我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雄渾
師:很好,請坐。其實文中有一句話是作者直接說出來的,是作者對安塞腰鼓的感受。大家回到課本找一找,是哪一句話,我們一起把它讀出來。
生一齊:好一個壯闊了河山,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安塞腰鼓的真面目。
(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的圖片)
師:我們同學們感受到的安塞腰鼓是壯闊、雄渾的,作者又說安塞腰鼓是壯闊了河山、蓬勃了想像力的。那麼作者是怎樣表現出安塞腰鼓的這些特點的呢?這個當作小組討論的問題,給五分鍾的時間討論,一會我來找同學回答。開始討論吧。
(時間到,討論結束)
師:好了,時間到了,三組派一個代表回答
三組代表:作者通過描寫安塞腰鼓的場面表達出安塞腰鼓壯闊雄渾的特點。
師:你是從哪找到的呢?
三組代表:從文章的第3~5段
師:同學們看一下他找的對嗎?
生一齊:對!
師:還有嗎?
三組代表:還有就是描寫安塞腰鼓的響聲,在第7~9段,安塞腰鼓的舞姿,在第11~13段,安塞腰鼓的後生,在第15~17段。
師:請坐,這位同學找的很好,他的思路非常的清晰。
師:有人這樣形容安塞腰鼓,說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沖勁,轉身有股狠勁,揮錘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了一股牛勁,那麼同學們,我們學習到了這里,你們感受到安塞腰鼓的這股勁了嗎?
(同學們有小聲嘀咕的,有人大聲說「感受到了」)
師:我聽見有同學在下邊說沒有呢,沒關系,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最能表現出安塞腰鼓這股勁的段落,就是描寫響聲的這幾段,老師起個頭「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開始。
(朗讀結束)
師:同學們讀的非常的有氣勢啊!老師也希望你們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也能有這股沖勁和牛勁。最後還有一個小問題,文中有一句話高度渲染了安塞腰鼓所渲染的生命的力量,大家都找一找是那一句呢?
(同學舉手回答)
同學: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師:非常准確,我們一起讀一下這句話。
生一齊讀。
師:最後老師留一個小作業,寫一下你們家鄉或者是你知道的某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歷史事跡等等,兩百字左右,下節課我們要簡單交流一下。下課。
篇三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朗讀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2、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及其在本文中的作用。
二、課型設計:品讀課
三、預習要求
1、落實字詞,會讀會寫。 2、上網了解作者和安塞腰鼓的情況。
四、教學設想
1、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生活在成都的現代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採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好些。教這樣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想像力,一旦學生進入角色,教起來就輕松多了。
2、這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有著雄渾偉奇的畫面,更有著與畫面風格一致的氣勢磅礴的語言,所以教學分為兩個板塊:感知氣勢;品味語言。整個過程又以「朗讀」一線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學。
3、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凸現學生主體精神,力避教師煩瑣講解,突出新課程理念。
五、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朗讀、感知
(一)知內容。
1、放錄像。
安塞腰鼓曾在我國多種大型活動中演出,可把其製成多媒體教學錄像。在正式講解課文時,放出來,給學生以形象的感受,並調動學生的情緒。
學生邊看錄像邊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其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
2、談觀感。
在學生談觀感時,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適當引導:
①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的「絕活兒」,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
②它是人、鼓合一的,沒有一種樂器能夠像它這樣要求人和樂器的高度合諧。人的表演和樂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勢,鼓借人威,酣暢淋漓,精、氣、神無阻無礙一脈貫通。
③安塞腰鼓的內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瀉;是羈絆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發、噴涌。
3、讀課文,作評價。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試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是文中的內容。
學生各抒己見,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壯闊」「豪放」「火烈」「有力」「元氣淋漓」「驚心動魄」「奇偉磅礴」「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二)明結構。
師生聯讀課文。
說明:文章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為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4個角度來展示腰鼓舞的藝術魅力,且這4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
學生會很快找出:好一個安塞腰鼓!
明確: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三)尋美點。
分組朗讀,進行分組尋找美點比賽。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
學生可能有如下答案:
①蓄而待發的後生美,你看,他們的身後是一片高梁地。他們朴實得就像那片高梁。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梁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
②火烈的舞蹈場面美,你看,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③激越的鼓聲美,你聽,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擊鼓的後生美,你看,後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
⑤變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
……
第二板塊:朗讀、品味
(一)替換式品讀,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
1、學生齊誦第6段。
2、教師示範。教師將大家剛才讀的內容改成了另一種文學樣式——詩,(幻燈出示所改之詩)教師范讀。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
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
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
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
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學生反復朗讀。
3、學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內容。如:
愈捶愈烈形體成了沉重而又紛飛的思緒
愈捶愈烈思緒中不存任何隱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歡樂
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
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
交織! 旋轉! 凝聚! 奔突! 輻射! 翻飛! 升華!
4、分小組反復替換朗讀其他段。
(二)評點式品讀,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
1、學生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3遍,要求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
可以從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各方面進行評點,說得越多越好。
2、分學習小組交流。
3、學習小組匯報員向全班匯報。
4、教師整理學生評點。
從用詞方面說:
(1)「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獃獃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一句中「獃獃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安靜時安塞腰鼓的狀態。
(2)「茂騰騰的後生」「噝溜溜的南風」中的「茂騰騰」「噝溜溜」用得好,好在疊詞的運用使語言親切富有韻味。
(3)「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中反義詞用得好,好在它們對比強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從句式上說:
(1)「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中「發狠」「忘情」「沒命」用得好,好在它們語意層層遞進,語勢步步增強。
(2)「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們使文章語句鏗鏘,氣勢強勁,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與「看」獨立成段好,好在它們特別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畫面由靜到動的急轉。
從修辭上說: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寫得好,好在比喻使對象更加形象具體,從而鋪排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畫面。
(2)文中的反復用得好,好在使語言節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樣的排比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句內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句與句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錢鑽,能表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從寫法上說: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寫得好,好在它使人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2)「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寫得好,好在「以聲寫靜」,更加突出了鼓聲止後的寂靜。
(3)文中開頭的靜態描寫好,好在它為文章後面寫動設下鋪墊,使文章靜中蘊動,動靜結合,充滿畫面美。
(三)自由式美讀
1、小結
這篇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錫銘,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贊美陝北高原人們粗礦、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徵。文章多處運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氣勢恢宏,節奏明快,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激越豪壯,增強了文章感人力量。
2、美讀
第三板塊:練習,學用課文句式、段式。
請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描述一個表演場面
『叄』 部編版八年級上語文教學計劃
上新,新學期新計劃,2021年秋季部編人教版:
一、指導思想
以中央教育改革指示精神和語文新課標為指導,按照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的要求,創造性地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著重培養他們的語文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學生為主體,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打造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同時,在教學中落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的要求,實現由「數量」到「質量」的轉變。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特製訂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部編(統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二、班級學情分析
在我所任教的八年級1班、2班,共有學生83人,其中,男生43人,女生40人。進入初二,學生最大的特點是兩極分化嚴重。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語文更加註重考察學生理解、運用能力,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難度的增加,這對於個別優秀的學生來說是如魚得水,但對於另一部分學生來說卻並非福音。
班上學生,一方面,對語文課的認識和理解有了新的拓展,能大膽嘗試和探究問題,開放性的問題也都有了自己的見解;另一方面,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部分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養成差,學習的主動性、目標性不強,比較盲目,八年級語文教學的道路可謂任重而道遠。
本學期,我依然主要著眼於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採取「分層式」教學,培養孩子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他們掌握語文學習的好方法,爭取使每個孩子都得到長足的進步。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
2021年秋部編(統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分為五個板塊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一個人文主題,依次是:「變化著的社會」「生活的記憶」「山川美景」「情感哲思」「文明的印跡」「情操與志趣」。全冊共有課文24篇,其中,精讀課文16篇、略讀課文8篇。
每個單元有四篇課文、一個寫作專題訓練,還編排有閱讀、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等幾個模塊。其中,在第一、五單元安排了口語交際;在第二、四、六單元安排了綜合性學習;在第三、五單元安排了名著導讀;在第三、六單元安排了課外古詩詞誦讀。寫作主要是結合本單元課文的文體特點進行寫作。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1.立足學生實際;
2.體現現代意識;
3.弘揚人文精神;
4.突出開放性;
5.注重策略引導。
(三)單元分析
第一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變化著的社會」,主要閱讀新聞類文章,獲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觀點和態度,把握不同新聞題材的特點,注意學習閱讀新聞的方法。本單元的寫作是學習新聞采訪和新聞寫作,口語交際是「講述」。
第二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生活的記憶」。課文包括傳記與回憶性散文。要求把握傳記、回憶性散文的特點,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對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判斷。本單元的寫作是學寫傳記。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是「人無信不立」。
第三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山川美景」,課文都是古文、古詩,要求是閱讀寫景類古詩文,感受山川風物之美,積累常見文言實詞。本單元的寫作是學習描寫景物,還安排了名著導讀和課外古詩詞誦讀。
第四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情感哲思」,課文都是散文,要求是閱讀不同類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和個性。注重朗讀,體會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和發現。本單元的寫作主題是「語言要連貫」,綜合性學習是「我們的互聯網時代」。
……
更多詳細內容word列印版,請見網路文庫:2021部編人教版八年級初二語文上冊教學計劃(含教學進度表)
碼字不易,如有幫助請採納。
『肆』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消息二則》教案、知識點及教學反思
【 #教案# 導語】消息是報紙、廣播、電視中最廣泛、最經常使用的新聞體裁,它是報紙的主角,是新聞報道數量、最常見的新聞形式。 為大家准備了以下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1.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消息二則》教案
第1課時《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學習目標
1.把握課文的內容和消息結構特點。(重點)
2.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感情。(重難點昌爛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49年4月21日,中國發生了一件歷源決定未來走向的大事。這節課,讓我們共同學習課文《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了解那個重要時刻。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整體感知,把握文體特點
提問1:反復朗讀課文,勾畫出這則消息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明確:時間:二十一日,於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蕪湖、安慶之間;人物:三十萬人民解放軍;事件:渡過長江。
提問2:參看課文批註,思考:如果你要把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邊的人,你會怎樣說?如果你要把這一消息比較完整地告知身邊的人,你會怎麼說?如果你要把這一消息具體地告知身邊的人,你會怎麼說?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對應?
提問4:電頭有什麼作用?
明確:告訴人們消息的來源,增加可信度。
目標導學二:品讀語言,體會作者情感
提問5:朗讀課文,說一說朗讀的基調是什麼。
抽生朗讀,大家評議。
明確:朗讀的基調應該高亢豪邁、充滿勝利的喜悅和對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的贊美。
提問6:默讀勾畫,哪些詞語最能體現作者的感情傾向?
明確:對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的歌頌:「英勇的、萬船齊放、直取、突破、佔領、進擊、英雄式的、堅決地、不到二十四小時、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堅決地」直接贊美人民解放軍英勇無畏;「萬船齊放、直取、突破、佔領、進擊」等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解放軍英勇善戰,行動果敢,進軍迅速,戰果輝煌;「不到二十四小時、即已」說明時間短,戰果大,從而表現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對國民黨*的嘲諷:「國民黨*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一正一反,對比鮮明,感情強烈。
提問7:試著用播音員播音的方式,把這則消息讀給全班同學聽。
學生激情朗讀課文。
第2課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學習目標
1.耐慧掌握新聞的相關知識,把握新聞內容及結構特點。(重點)
2.學習課文語言准確精練、詳略得當、敘議結合的特點。(難點)
3.探究我軍勝利的原因,感悟正義戰爭的強大力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都是通過哪些方式來了解世界的風雲變幻、國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會的奇聞趣事的呢?(學生回答廣播、網路、電視、報刊以及他人的傳話等,教師引出新聞。)新聞縮短了你、我、他之間的距離,讓我們足不出戶便可了解國內外時事,獲取各種信息。好的新聞是可以穿越時空,供人們品讀與回味的。今天,讓我們來共同研讀另一篇來自解放戰爭時期的新聞佳作,一起重溫那段盪氣回腸、青春激揚的硝煙歲月。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朗讀新聞,整體感知
提問1:快速朗讀新聞,整體感知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新聞報道的內容。
明確:《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了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的時間、地點和戰況,指出了戰局的發展趨勢,分析了敵敗我勝的原因。表現了我軍戰士英勇善戰、銳不可當、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提問2:再讀新聞,理清新聞的六要素。
明確: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餘華里的長江戰線
事件發生的原因:國民黨*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為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戰役。
經過:三路大軍橫渡長江。
結果:突破長江防線,佔領南岸廣大地區。
明確: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電頭: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十二時電
主體:從「二十日夜起」至課文最後。
第一層(從「二十日夜起」至「已渡過三十萬人」):寫中路軍渡江的時間、地點、人數。
第二層(從「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至「不起絲毫作用」):寫西路軍渡江的情況,並加以評價。
第三層(從「湯恩伯認為」至課文最後):寫東路軍渡江的情況。
目標導學二:合作探究,研讀思考
提問4:分組討論:主體部分為什麼按「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的順序敘述?
明確:中路軍首先發起渡江作戰,所以先寫。西路軍和中路軍所遇敵軍抵抗甚為微弱,而東路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所以中、西兩路軍合寫在前,東路單寫在後。詳寫東路激戰,文勢也湧起高 潮。
提問5:三路大軍的渡江情況,哪路詳寫?哪路略寫?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明確:中路軍寫得簡略,是因為新華社在此前已經有關於中路軍的詳細報道,此處簡略交代即可轉入下文。西路軍寫得稍詳,是因為渡江正在進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過的「正向南擴展中」,預示了戰役的前景。東路軍寫得最詳,因為它所遇抵抗「較為頑強」,勝利來之不易,故作詳細報道。不僅較具體地寫了戰斗情況;而且更詳盡地寫了戰果。三個層次寫得有同有異,有詳有略,統一中有變化,避免了重復雷同。
目標導學三:深入文本,品味語言
提問6:請學生就語言的准確性,在課文中選例分析。
生甲: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明確:「突破」准確表現了戰斗過程(如用「越過」則不準確,因為「越過」的對象是靜態的,表現不出戰斗經過)。「渡至」准確表現了水戰進軍的特點(用「到達」則太泛)。「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時限明確,准確表現了神速的特點(如用「共」,則時限不明,一般化)。「至發電時止」,時間比「現在」更為確切。用「余部」這一軍事術語比用「剩下的」更為准確得體。
生乙: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明確:用「殲滅」及「擊潰」而不是籠統地說「消滅」和「打垮」;對「要塞」用「控制」,說明江陰要塞已為我軍所用;對「長江」用「封鎖」,說明不準船隻自由通航;對「鐵路線」用「切斷」,說明我軍堵住了敵人從鐵路逃跑的退路。詞語搭配准確有力,恰切表明我軍銳不可當的氣勢。
生丙:用詞准確還表現在對某些概念的適當限制上,如西路軍所遇之抵抗是「甚為微弱」,而東路軍所遇之抵抗則「較為頑強」,這就非常恰切地表現了敵我雙方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誇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貶抑敵人,用詞恰到好處。
提問7:請學生就語言鮮明生動、富於感情 色彩的特點,在課文中選例分析。
生甲:「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充滿嘲諷蔑視的語氣,嘲諷湯恩伯過高估計東面防線的鞏固程度,過低估計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不料」一詞既可見敵人狼狽,又可見我軍神勇,感情 色彩鮮明。
2.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消息二則》知識點
一、文體知識:新聞
①新聞又稱消息,它及時、准確地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的具有社會價值的事實。
③新聞的基本特點是真實性、准確性和及時性。
④用事實說話是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因此在表達方式上以記敘為主,也可以穿插少量的議論。
二、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一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主要作品有《矛盾論》《實踐論》《論持久戰》《沁園春·雪》等。
三、字音詞義
潰kuì退:(軍隊)被打垮而後退。
泄xiè氣:泄勁。
督dū戰:監督作戰。
要塞sài:構築永久性工事進行長期堅守的國防戰略要地。
業已:已經。
摧枯拉朽xiǔ: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勢力被迅速摧毀。
銳不可當dāng:形容來勢兇猛,不可抵擋。
四、主題概述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以極其簡練的語言報道了我軍勝利渡江的事實,贊揚了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的英雄氣概。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通過全面報道渡江戰役的概況,贊揚了人民解放軍各路軍指揮部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指揮才能,表現了全黨全軍團結一心、同仇敵愾、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
五、文章結構
標題: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主體: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敵軍——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
結語:人民解放軍……的命令。
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主體:中路軍——首戰告捷;西路軍——所向無敵;東路軍——戰績輝煌。
背景:一方面……另一方面……
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消息二則》教學反思
今天是新學期的第四天了,我覺得學生的心也收得差不多了,我決定今天講一節新課,在學這篇課文之前,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讓學生來讀課文。至少讀了六遍課文,但是當我們學習時,我真的驚呆了。
我的教學流程是這樣的:我在第一節課時,簡單的介紹了新聞常識。給學生做了筆記。第二天上課,我一提問,效果相當的差了,絕大多數學生都不會。從學生的回答問題的效果來看,學生回家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復習。然後,我就此對他們提出要求,再三叮囑他們,放學回家一定要進行預習與復習。否則成績很難提升。
費了很大的勁的引導出來了,然後從幾個方面來把握新聞的主體部分還可以,這一節課終於完成了教學任務。在講完課文之後,我給同學們講了一個寓言故事。《狼與狗》的故事。學生們聽得很認真,但是當我批學生的日記時,我才發現,自己用心記得東西,講給學生聽,只有極少的學生記下來,談故事給他們的影響,我在想以後,我還應不應再給他們講故事了呢,如何做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呢?
剛開學就有這么多的困惑,有時間真的不知道應怎麼樣做去引導學生的學習成長!尤其是對那麼些不愛學習的孩子,有時我在想我們老師對於孩子的成長究竟能有多大的幫助呢!
新學期第一天上課就有這么多的困惑!
『伍』 部編八年級上冊的語文教學計劃
制定 工作計劃 的過程是個思考的過程,制定好工作計劃以後,在心中基本上對某個項目已經有譜了,「胸有成竹」了。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部編 八年級 上冊的語文教學計劃,方便大家學習。
部編八年級上冊的語文教學計劃1
一、學情分析
從以往的表現來看,學生素質比較低,悟性比較差,在教學內容的理解上都有問題,學生學習習慣並不好,所以本學期對學生重點還在於整治課堂紀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教材簡析
八年級下冊四個現代文單元、兩個文言文單元,課文的選編主要是從 文章 的難易程度,以及課程目標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
第一單元,是以民俗為主題組織單元。《社戲》記錄了魯迅在歸省平橋村的一段童年的回憶;《回延安》節選賀敬之詩選,展示出了濃郁的陝北風情;《安塞腰鼓》劉成章給我們描繪了安塞腰鼓的粗獷豪放、剛健雄渾;《燈籠》吳伯蕭為我們抒寫了他關於燈籠的一些記憶,從不同方面表達了燈籠對於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義。
第二單元,主要由事理 說明文 構成。所選的課文涉及物候學、地質學、生態學等領域,體現了求真、嚴謹的科學精神。
第三單元,是以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人所嚮往,奇絕藝人等為內容的古詩文。學習這個單元,要先藉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大意,然後通過反復誦讀,領會詩文的豐富內涵,口味精美的語文,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第四單元,活動·探究。本單元,我們將跟隨演講者,走入演講的現場,雲感受他們不同的風格,汲取自己需要的營養。
第五單元,以旅遊為主題,本單元所選課文都是游記,通過記述瀏覽見聞,描摹山水風光,吟詠人文勝跡,抒發作者的情思。
第六單元,文言文單元,本單元所選課文,都是傳統的名家名篇。這些詩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現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懷。
三、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 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各單元的'單元說明'中都依據這三個方面設計了單元教學目標。初中語文教學應立足於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初中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 文化 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並養成良好的 語文學習 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 教育 、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教學 措施
1.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以及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在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像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每堂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部編八年級上冊的語文教學計劃2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初二【6】班現有在籍學生48人,在實施新課改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了綜合實踐能力,對教學改革積累了成功的 經驗 。但是,部分學生對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適應。受應試教育的慣性影響,仍然有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沒有進入課改規定的情境,處於無所適從的茫然狀態。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按照《課程標准》編排的新教材,體現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於構建新的教材系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全書按主題合成單元,每個單元按照主題進行綜合訓練,努力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綜合學科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學的總要求: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更新教學理念,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 學習方法 ,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性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進一步提高,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四、教改措施:
1、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學生地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教師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教科書,弄清編輯者的意圖及內在聯系,從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實施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局,面向全體。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
3、認真抓好聽說,讀寫訓練,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尤其要注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後勁,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課堂活動,進行網上學習的探索,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的效率,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學修養,陶冶高尚情操,使學生獲得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6、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系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為中考和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部編八年級上冊的語文教學計劃3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分為閱讀和綜合性學習兩大部分,書後還有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和附錄等內容。其中閱讀分為以下六個專題,即戰爭、愛、建築、科學、古詩文、自然山水;綜合性學習也有六個專題,分別是:世界何時鑄箭為犁、讓世界充滿愛、說不盡的橋、走上 辯論 台、蓮文化的魅力、怎樣搜集資料等。該教材有以下突出特點:
(1)立足學生實際;
(2)體現現代意識;
(3)弘揚人文精神;
(4)突出開放性;
(5)注重策略引導。
教學目標:
1、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這是初中三年的最終目標,本學期要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打下基礎。
2、學習目標: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各單元的「單元說明」中都依據這三個方面設計了單元教學目標。本冊教材在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並使他們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設計的學習目標如下。
要注意把握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還要努力提高默讀的質量和速度。
熟讀這些課文,要從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 記敘文 語言的特點。
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准確、周密的語言。
要注意說明的順序和方法;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
要先藉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莢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要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復誦讀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寫法,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
二、學情分析
經過初中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基本適應了初中階段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 教學方法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從整體來看,所任教班級的學生好的習慣(課堂聽講,記筆記,發言提問)正在逐步養成,學習興趣和 學習態度 也有了明顯的轉變,語文的綜合能力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部分學生對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適應,還有個別學生,如李景龍、劉傑、王松等同學,仍需加強學習興趣的培養。
另外,班內兩極分化嚴重,而且尾巴較大,大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不強,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難度的增加,加上現在根據課改的精神對教學目標進行的調整,本學科更加註重考察學生理解,運用能力,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個別優秀的學生來說,如齊婷婷、劉晨、劉行、楊琳等同學,是如魚得水,但對我們這樣中學的絕大多數學生來說,並非福音。因此我們的教學必須未雨綢繆,因此,我們在繼續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時,還應加強對課改的學習與研究。
部編八年級上冊的語文教學計劃4
一、本學期課程內容分析
本學期生物教材的內容是八年級《生物學》上冊,共有四方面的內容:
1、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
2、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3、人類的生殖和發育;
4、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二、當前學生學習狀況分析
本人所任學科有四個班,期末成績不是很理想,原因是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基礎較差,上課行為又不很規范,不知道專心學習,另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生物是小副科,引不起足夠的重視,針對以上情況,要想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還有一定的難度。
三、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1、生物學的方法,如:識圖法、比較法、歸納法等。
2、通過學習本冊生物學應讓學生了解綠色開花植物的生命歷程,動物的生殖,尤其是人類的生殖過程。
3、通過學習本冊生物知識還應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辨證的看待環境和生物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並能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聯系現實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
四、教學目的要求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准》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盡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4、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5、按學校要求積極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五、教學採取的措施
針對以上情況,本學期的教學中將採取以下措施:
1、精心備課:備好課是上課的前提。要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案,備課要創新,體現個人風格,寫好教後記,不斷進行教學 反思 。
2、專心上課: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 渠道 ,在課堂上積極創設融洽的課堂氣氛,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充分利用我校現代教學手段,加強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的整和力度,增大課堂容量,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教學質量。
4、把好單元測試關。單元測試後要及時講評、補償,以保證後續知識的學習。
5、注意優等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根據初二學生「班額大,差異大」的現實,遵循低起點、密台階、勤反饋、常矯正、小組合作的原則,因材施教,促使優生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促使中等生優化,促使學困生轉化。
部編八年級上冊的語文教學計劃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識字與寫字:
學習本冊教材中的生字新詞,能夠積累運用。繼續練習鋼筆楷書,提高書寫水平。
2、閱讀:
①要注意把握敘事性作品呂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體驗和評價。
②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文的特點。
③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要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准確、周密的語言。
④要注意說明的順序和方法,要學會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
⑤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⑥在先藉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大意,然後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⑦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復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聽語言有所體會。
⑧課外閱讀名著《朝花夕拾》和《駱駝祥子》,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和習慣。
⑨背誦規定的詩文,積累語言。
3、寫作:
結合本冊教材6個單元的主題(戰爭、愛、祖國文化、科學、理想情操、山水景物)分別進行寫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4、綜合性學習
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講述、誦讀、競賽、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表達能力等。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內閱讀教學、課外自主閱讀、寫作訓練指導及綜合性學習活動等來實現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閱讀教學、課外閱讀活動、綜合性學習、寫作訓練等活動形式培養學生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愛心,激發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感受美好的理想,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四)教學成績
本學期的語文考試成績,期末考試及格率力爭達到100%,平均分也力爭有所提高。
二、教學資源分析
本冊 語文教材 分為6個單元(分別以戰爭、愛、祖國文化、科學、理想情操、山水景物為主題),共30課,6個綜合性學習。此外,還有兩個名著導讀和課外古詩詞背誦等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閱讀和寫作。除了教材之外, 其它 可利用的教學資源還有網路、電視、圖書室及多媒體教室等。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上一個學年的語文學習,語文學習的適應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語文學習的方法還不得當,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還不高,但是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態度比較認真,學習氛圍比較濃厚。本學期,我決心加大教學力度,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語文考試的及格率,力爭優秀成績的出現。
四、教學方法設計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探索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有機、高效整合的方法;多到多媒體教室上課,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積極倡導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等學習方式;加強課內閱讀教學的引導,組織好課外閱讀的指導,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提升閱讀的能力,還要實施讀寫結合的策略;依據單元的主題加強寫作訓練指導,培養寫作能力,盡力提高 作文 的檔次。
部編八年級上冊的語文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 語文教師教學工作計劃5篇模板
★ 教學工作計劃怎樣開展模板10篇
★ 個人教學計劃怎麼寫模板10篇
★ 制定學校教學的計劃免費模板(10篇)
★ 小學語文教學計劃範文集錦大全
★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 2022年秋最新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人教版
★ 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 高二語文教學計劃800字
『陸』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消息二則》教案及知識點
【 #教案# 導語】新聞縮短了你、我、他之間的距離,讓我們足不出戶便可了解國內外時事,獲取各種信息。好的新聞是可以穿越時空,供人們品讀與回味的。 為大家准備了以下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1.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消息二則》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消息的特點和結構形式,學會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能根據新聞的特徵理清內容、結構和體會語言的真實准確。
3.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4.撰寫消息、為消息擬一則標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對消息的結構和特點的把握,學習閱讀新聞的方法,是教學重點
2.運用所學的知識撰寫消息、為消息擬一則標題是教學難點
一、教材分析:
學習本篇新聞的關鍵:
1.怎樣把握這篇新聞的諸種要素?
2.謀篇布局探究:為什麼按中、西、東的順序敘述?
3.語言探究:作者譴詞造句是怎樣做到准確精練,鏗鏘有力的?
二、課標分析: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新聞。本單元是新聞單元。希望學生通過閱讀新聞作品,;了解新聞內容,把我新聞特點,學習閱讀新聞的方法,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關注社會生活和新聞本身的發展。《課標》要求只需初步了解新聞文體,學會讀新聞,體會課文洋溢的勝利激情。
三、教學設計:
(一)導入:同學們,如果你的面前同時擺著今天的新聞早報和一本小說,你首選看什麼?小說似乎比新聞更好看。但其實,如果你善於讀新聞,你會發現其實新聞也很好看呢。今天我們學習的新課文就要教大家如何讀出新聞的獨特的味道出來。今天這則新聞與長江有關,請看大屏幕。生讀大屏幕: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滾滾長江,是激發歷代文人靈感的源泉,更是千古英雄豪傑建功立業的戰場。想當年,諸葛羽扇綸巾,周郎火燒赤壁。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千八百年之後,一場激烈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戰役在這千里長江上拉開了雄壯的大幕。毛主席下令: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大江之上濤走雲飛,百萬雄師蓄勢待發。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搏殺,這是中國歷規模的渡江戰役。萬船齊發,氣勢如虹,千里江防,全線崩潰。向全國進軍的號角就此吹響,一個國家的黎明即將到來!師:為了報道這場偉大戰爭的進程,毛主席寫下了這篇新聞《人民解放近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二)讀新聞內容:模擬播音員語氣自讀課文。想一想:
想快速了解新聞的主要信息,應該只讀哪句話?
想簡單了解新聞的大概內容,應該只讀哪句話?想詳細了解新聞的詳細內容,應該讀哪幾句話?
明確:新聞結構五部分
(三)析新聞結斗手構
1.探究:東路軍很煩惱:因為他們被毛主席他老人家安排在了新聞主體部分的最後一個層次。他們不服氣,認為自己的位置完全可以往前。你以為這樣安排好嗎?你能說服他們理解毛主席的安排嗎?
2.學生交流後讀大屏幕:20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21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漏敬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我東路35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返銷慎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3.明確:主體部分按時間順序安排。中路軍首先發起進攻,所以先寫中路軍。西路軍和中路軍一樣,所遇抵抗非常微弱,所以接著寫西路軍。東路軍所遇抵抗較為頑強,所以放在後邊單寫。
(四)賞新聞語言
1.探究:新聞的語言中也有形象、也有情懷。請選擇你喜歡的一個詞(句)來說。提示:表達准確的動詞典雅的文言詞語含義深刻的詞語鏗鏘有力的短句熱烈澎湃的情感
2.齊讀:注意情感。
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佔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並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五)品新聞滋味
1.思考:課文中,有一個詞語反復出現,這個詞語在許多時候甚至完全可以不用。但是它的表現力是極其強大的,誰能把它找出來!
2.指導朗讀;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六)悟作者情懷
毛主席之偉大,不僅在於他是思想家革命家,而在於他和曹操一樣都是能夠橫槊賦詩的大才子。有一首詩這樣描寫毛澤東:你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的一行啊!你知道哪些毛澤東的詩詞?你從中讀出了怎樣的毛澤東?
學生欣賞:民族情懷:「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沁園春長沙》政治情懷:「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水調歌頭游泳》人民情懷:「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七律二首送瘟神》山水情懷:「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長征》
(七)課堂小結
1.偉大的新聞的背後,站立著的是偉大的人。偉大的新聞的底座,乃是偉大的情懷。新聞是一個社會的眼睛和良心,傾聽門外世界,關注社會人生。
2.這樣讀新聞:讀出新聞的結構魅力讀出新聞的表達魅力讀出新聞的情感魅力。
第二課時
教學方法:「導-讀-悟-拓—寫」四步教學法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用一則電視新聞導入)
同學們,我們先通過觀看大屏幕來開始今天的學習之旅。屏幕播放前幾天全校師生清明節給烈士陵園掃墓的視頻。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學習消息的閱讀和寫作。那什麼是新聞(消息)呢?消息的概念
1.廣義的新聞報道包括消息、通訊、調查報告、新聞評論等多種體裁。
2.消息是新聞報道的主體
3.狹義的新聞報道指的就是消息,新聞學認為,消息的對新進發生的事實或事實的最新變動的報道。
二、讀(讀教材例文,了解消息的結構)
請大家翻開課本,認真閱讀這一則消息。下面我們就結合這一則消息來分析一下消息的結構。(小組合作討論)
背景:是新聞事實發生的歷史條件或現實環境。
結語:是消息的最後一段落或最後一句話。
倒金字塔結構: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三、悟(讀教材例文,感悟消息的特點)
結合《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消息分析消息的特點。
1.時效性:在最快的時間內報道所發生的最新的事情。(釋題)
2.真實性:即用事實說話。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冷靜客觀的風格傳遞信息。
3.新鮮性:要求事件必須是新近發生的,或者雖不是新近發生,但別人從未報道過。
4.明確性:簡明、扼要。報道事實,突出重點,不全面深入分析。
五、寫(讓學生試著寫一則消息練筆)
前幾天學校組織全校師生到塔山烈士陵園祭掃,根據此事,撰寫一則消息。
1.學生寫作,老師巡視,及時解決學生們的問題
2.學生展示寫作成果(通過投影到白板大屏幕上,同學們共同學習、借鑒、點評)
3.同學們互評
4.老師點評總結
結束語:
2.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消息二則》知識點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一、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人。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詩人、書法家。「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袖」之一。主要作品集有《毛澤東選集》《毛澤東文集》;詩詞有《沁園春•雪》《七律•長征》《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等。
二、故事背景
選自《毛澤東新聞作品集》。兩則消息分別刊載於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報》。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後,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政府仍然負隅頑抗,在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半月的苦心經營之後,於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毛澤東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於20日子夜發起了渡江戰役。22日夜,毛澤東撰寫了《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22日2時,新華社全文播發了《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報道了我軍萬船齊發、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的戰況。
三、理解詞義
1、銳不可當:鋒利無比,不可抵擋。當,抵擋。
2、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爛了的木頭,比喻腐朽勢力被迅速摧毀。文中指解放軍攻勢凌厲,不可阻擋。
四、問題歸納
1、「新華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2日2時電」屬於新聞的什麼?在新聞中起什麼作用?
是新聞的電頭。交代了通訊社名稱、發電地點和發電時間。電頭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3、「國民黨*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這句話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有什麼作用?
這里用「國民黨*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反襯了我軍的英勇善戰、銳不可當。
4、文中的「不到」「即已」「突破」「佔領」「正向」「進擊」等詞,有什麼表達效果?
文中「不到」「即已」「突破」「佔領」「正向」「進擊」等詞語,有什麼表達效果?「不到」表明時間短,「即已」「正向」表明速度快,「突破」「佔領」「進擊」等詞語,表現了我軍攻勢猛烈、勢如破竹的特點,抒發了作者激動的心情。
5、文章最後一段有什麼作用?
此處為消息的結語,概括前文的內容。「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突出了解放軍將士一如既往以英勇的氣概取得更大的勝利。
五、課文主題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這則消息以極其簡練的語言報道了我軍勝利渡江的事實,贊揚了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銳不可當,也從側面反映了國民黨軍隊的軍心渙散、毫無鬥志。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一、故事背景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選自1981年7月9日《人民日報》(原載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報》)。1949年,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政府仍然負隅頑抗,在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半月的苦心經營之後,於4月20日悍然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毛澤東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於20日子夜發起了渡江戰役。22日夜,毛澤東撰寫了這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況的新聞稿。
二、理解詞義
1.擊潰:打垮,打散。
2.業已:已經
三、問題歸納
1、文章開頭部分的名稱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電頭。交代了通訊社的名稱、發電地點和時間,表明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不能去掉。「不含」即不包括,說明九江並不在人民解放軍渡江區域內,體現了新聞語言的准確性、嚴密性。
3、「此種情況,一方面由於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這句話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這句話運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我西路軍取得勝利的原因,突出了我軍的英勇善戰,揭露了國民黨*的反動本質,使新聞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4、「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句中的「不料」一詞有什麼作用?
「不料」是沒有想到,沒有預料到的意思。起轉折作用,嘲諷了湯恩伯過高估計東面防線的穩固性,從側面表現出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也自然地過渡到對東路軍的敘述。
5、為表現我軍的英勇善戰,此處作者運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有何作用?
「殲滅」「擊潰」「佔領」「控制」「封鎖」「切斷」。這些動詞鏗鏘有力,表現了我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節節勝利,所向無敵的氣勢。
6、在語言運用上有什麼特點?
用詞准確。例如,「沖破」與「突破」詞義有所區別,「沖破」指打破某種狀態、限制等,「突破」是集中兵力向一點進攻或反 攻,打開缺口,因此「沖破敵陣」「突破安慶、蕪湖線」「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都運用得很准確。又如,東面防線經過整天激戰,敵軍一部分被殲滅,另一部分被擊潰,作者不是一概說「殲滅」,或者一概說「擊潰」,而是說「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再如,「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較為」二字用得十分准確。而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一個「很」字,足見他驕傲自負的心理。
四、課文主題
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消息二則》知識點
一、消息的定義:不講述詳細的經過和細節,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及時報道新近發生發現的有價值的實事的一種短篇新聞文體。
消息通常被人們稱為新聞。「新聞」一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是指各種新聞體裁的總稱,包括消息、通訊、特寫、調查報告等。我們這里所講的消息,指的就是狹義新聞。消息是報紙、廣播、電視中最廣泛、最經常使用的新聞體裁,它是報紙的主角,是新聞報道數量、最常見的新聞形式。
二、消息的特點:真實具體、反應迅速、觀點明確、語言簡潔。
消息只需報道事實,沒有必要把事件的根源及相關問題挖得很深很透。
三、消息的種類可以從不同角度區分
1、從報道內容上分,可分為:政治新聞、經濟新聞、文教新聞、軍事新聞、體育新聞、法制新聞、社會新聞等等
2、從新聞和事件的關繫上分,可分為:事件新聞、非事件新聞
3、從反映的對象上分,可分為:人物新聞、事件新聞
4、從篇幅長短上分,可分為:長消息、短消息、簡訊、一句話新聞、標題新聞等等
我國新聞界較為通行的分法是按寫作特點分成四種:動態消息、綜合消息、經驗消息、評述消息
①動態消息:也稱動態新聞,這種消息迅速、及時地報道國內國際的重大事件,報道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新人新事、新氣象、新成就、新經驗。動態消息中有不少是簡訊(短訊、簡明新聞),內容更加單一,文字更加精簡,常常一事一訊,幾行文字。
②綜合消息:也稱綜合新聞,指的是綜合反映帶有全局性情況、動向、成就和問題的消息報道。
③典型消息:也稱典型新聞,這是對某一部門或某一單位的典型經驗或成功做法的集中報道,用以帶動全局,指導一般。
④述評消息:也稱新聞述評,它除具有動態消息的一般特徵外,還往往在敘述新聞事實的同時,由作者直接發出一些必要的議論,簡明地表示作者的觀點。記者述評、時事述評就是其中的兩種。
四、消息的結構
1、標題:高度概括已經發生的新聞事實,一般包括引標、主標、副標。
括弧內的部分是「電頭」,交代了通訊社的名稱,發電地點和時間。「電頭」表明材料真實,報道及時。時間精確到「時」。
4、結語,一般指消息的最後一句或一段話,是消息的結尾,它依內容的需要,可有可無。
新聞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五、消息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
新聞作為一種以敘事為主的文體,它的基本要素和我們語文界常用的記敘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如果把這六要素串起來,概括成一句話,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時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現了某種結果。
『柒』 部編教材如何教
利用兩天時間,狂補溫儒敏教授有關部編教材的使用說明,理出一點頭緒了。
首先,部編教材把原來只重視人文教育的教材,變成人文教育和語文素養並舉的新教材。新教材強化了學生對語文素養各種因素的培養。
其次,部編本語文教材結構上明顯的變化,是採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一方面各單元課文,以一定的內容為主題為顯性標志,但又沒有明確單元主題;另一方面,又以語文知識的獲得、語文能力的提升為隱性標志。而且每單元呈階梯性安排內容,讓學生學習,由淺入深,逐步獲得。同時,這些語文知識又散布於課文的前後,便於學生掌握!
最後,新教材加大了對閱讀的重視程度。採用「三位一體」法,來提升學生閱讀能力,達到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要求。什麼是「三位一體」?就是教師通過教材中「教讀」課文的靈活多變的教學,讓孩子學習閱讀文本的方法;然後,通過「自讀」課文,放手讓學生試著掌握所學方法;最後,用所掌握的方法去課外閱讀,以鞏固所學閱讀方法。同時,又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加大了學生的閱讀量,增強了學生的閱讀厚度,達到語文素養的提升的目的!
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備課中,兩種教學目標都要顧及,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閱讀效果的反饋,都要設計到位。雖然是新教材,但還是像葉聖陶老先生,所倡導的教育思想一樣。增厚學生的知識容量,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語文課堂不能因為用了新教材,而在課堂上玩花樣,一味拓展,讓學生得不到「干貨」,溫教授的意思讓學生,要一課一得。老師,你記住了嗎?語文教學不能忘本,要「守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