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如何上出美感

語文課如何上出美感

發布時間:2023-04-14 21:45:07

Ⅰ 如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獲得美的感悟

如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習同時獲得美感悟

如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獲得美的感悟 美育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所謂美育,就是通過形象熏陶啟迪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的靈魂。教師的教學過程,特別是語文教學, 都與審美教育有著不解之緣。將美育滲透到語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獲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升華,從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那麼,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呢?

1.賞析詞句, 品味語言美
我們祖國的語言生動優美, 博大精深, 它表情達意的准確與細膩在世界上是罕見的。語文教材是美的載體。小學語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 凝練生動的文學語言和熱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體現了藝術作品的美, 所選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語言精品, 不僅具有典範性, 而且各具特色,有的講究韻律格式, 表現出一種形式美; 有的朗朗上口, 洋溢出一種韻律美; 有的濃墨重彩,描繪出一幅景觀美; 有的滿懷深情, 歌頌出一種人文美, 無一不蘊含著美的成分, 無處不閃爍著美的光芒。 因此, 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品味和欣賞, 從而感受美的熏陶, 增強美的享受。 2.創設情境感受意境美
興趣是學習的力量和源泉。 興趣來源於寓教育於娛樂之中。讓學生學習中感到精神和諧, 這就要創設好審美情境。 對課文的欣賞。

---------------

如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習同時獲得美感悟
【摘要】語文教學是一個體驗美、發現美的藝術過程,而語文教師則是這個過程的醞釀者和調節者,要讓語文課堂「美」起來,語文教師就要做到「人美」「話美」「文美」「字美」。
【關鍵詞】語文課堂 教師 「美」
語文教學是一個體驗美、發現美的藝術過程,能激發學生對美的感知,提高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而語文教師則是這個過程的醞釀者和調節者,要讓語文課堂「美」起來,語文教師就要做到「人美」「話美」「文美」「字美」,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充滿「美」的氣息,讓學生沉醉在「美」的殿堂。
一、人美,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
這里所說的人美,不是指教師美麗的容顏或帥氣的外表,而是指教師要帶著真心的微笑和平等的心態進入課堂,這是一種 「美」的笑容和 「美」的態度。一是說上課時教師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帶著微笑走進課堂,真誠的微笑是消除師生之間隔膜的一劑良葯。這種笑容可以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使緊綳的心弦得以放鬆,可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他們的思維變得活躍,並有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二是說教師對師生關系要有新的定位,帶著平等的心態進入課堂。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要以尊重學生為前提,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師生關系也不再是傳統的「師尊徒卑」,而是一種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充分肯定學生人格和個性的和諧關系。這里沒有居高臨下的優越感,沒有已不如人的恐懼感,更沒有教師的指斥聲。這里有的是人性最美一面的釋放和個性的張揚;有的是思考過程的艱辛和獲取知識的愉悅;有的是平等的對待和人格的尊嚴。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能促使學生的心智得到健康發展。
二、話美,讓學生進入藝術的勝境
話美是指教師的語言美,用「美」的語言感染學生,表現為酣暢淋漓的表達,富有磁性的聲音,變換不定的語氣和魅力無窮的誦讀,充分體現語文課堂的音韻美、節奏美。一是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語言優美的篇章,教師可以採用「美文美讀」的情境教學法,創設一種美的氛圍,讓學生品味到「僧推(敲)月下門」的錘煉美,「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切切」的疊詞音韻美,「飛流直下三千尺」誇張修辭格傳達的雄壯美。二是教師范讀的技巧和水平尤為重要,教師在誦讀時要很好地把握住技巧,如語調的抑揚頓挫,語速的緩急,音量的高低,音質、音色的適中等,同時配合豐富的表情和富有感染力的肢體動作。這樣就能緊緊地吸引學生,使他們從教師的誦讀中享受到一種美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從模仿中逐漸參悟誦讀的要領,從誦讀中體味文章的內涵。教師「美」的語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把學生快速帶入語文藝術的勝境,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
三、文美,讓學生體會文學的魅力
文美即美文,現入選語文課本的文章都是專家學者從浩如煙海的文學中精心挑選出來的,無論是謀篇布局、潛詞造句,還是表情達意,都是文中精品,為語文教學展示了一個琳琅滿目、五彩繽紛的美的世界。為此,教師要在課堂上把文學「美」的魅力充分挖掘出來,通過這些美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知、情、意的統一,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從而熱愛生活,創造美好生活,達到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一要幫助學生感悟文章的 「美」。文美,美在意境,美在情感。如讀詩可以品味杜甫春夜吟誦、李白月下思鄉、放翁卧聽夜闌、東坡舉杯祝福、易安居士嘆綠肥紅瘦、誠齋主人賞荷心呈珠的意境和情懷;欣賞散文,文中感情或平淡理智,或熱烈活潑,迷心,動情,曉理,喻意,幽幽沁入讀者心靈深處。二是教師要優化設計教學過程,把文「美」解讀給學生。譬如,人們常把標題喻為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人最美的器官之一,那麼文章標題美在哪裡?文章結構又是如何布局的?為什麼要這樣布局?聯系語境,如何參透作者的內心情感和高妙意境?這樣學生或思索於問題中,或徜徉在美景里;或為作者精深的哲理折服,或為主人公悲慘的命運潸然;或為人間的真情熱愛感動,或為社會的冷酷無情痛心,讓他們神遊於作品中,與作者同悲同喜,同感同悟。長此下去,學生對作品就能從感性的認識上升為理性的分析,找到鑒賞文學的鑰匙,提升文學鑒賞水平。
四、字美,讓學生有美的視覺享受
字美,是指教師書寫美觀。現在有部分年輕教師,是擊打著電腦鍵盤長大的,可能貌美如花或玉樹臨風,口吐珠璣或娓娓動聽,可是一幅板書卻是折柴斷棒、殘枝敗葉,無疑是大煞風景的。如果說師德是教師的靈魂,淵博學識是教師的內涵,那麼書寫則是他的外表。語文教師應該有一手漂亮的好字,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有美的視覺享受。一是教師規范的書寫和美觀的字體,可以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加強對祖國文化的熱愛,達到文化教育與愛國教育雙贏。二是教師的板書可以稱為「微型教案」,是課文內容濃縮了的精華,可以充分利用秀麗、灑脫、獨具個性的字跡,簡潔精煉的詞語,直觀分明的線條,醒目瞭然的圖形符號,來展示豐富的教材內容。因此,一幅優美的板書設計就是教師巧妙構思、匠心獨運的結晶,好的板書學生終生難忘。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不僅要得其形,更要得其神,而對美的追求無疑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教師不僅要訓練學生分析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熏陶其情操、發展其個性,培養其審美能力。教師要努力讓語文課堂充滿「美」,這樣的語文教學才能充實飽滿、激情跌宕,才能引領學生愉悅地步入語文學習的精神殿堂,促進其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語文教育文化學》,曹明海、陳秀春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次版。
《語文教育創新導論》,王顯瑰、王曉霞、樊海清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一次版。
《語文課堂教學藝術論》,徐大蘭、塗木年著,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Ⅱ 如何讓課堂語言美起來

語言交流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橋梁。如何做到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美,這是我們廣大教師共同面對的問題。本文從四個方面提出筆者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探析實現課堂語言美的措施和做法,旨在寓語言美於課堂教學之中,努力提高課堂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美
高爾基曾經說過「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語言的真正美,產生於言辭的准確、明晰和動聽」。確實,對於我們廣大語文教師來講,要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水平,就要努力實現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美。做到語言表達的准確、明晰和動聽。從而用美的語言來感染人、吸引人;用美的語言來搭建師生間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平台。
一、提升教學藝術,駕馭提問語言
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傳授語文知識、啟發學生思維、調控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要讓學生准確恰當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師提問的語言美無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語意明確,力求准確
教師提出問題時,要注意從語言設計及運用上做到巧妙安排、有效到位、語意明確。讓學生與教師在思維和語言表達上步調一致,同時要盡量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問題明確清晰,不可隨心所欲、模稜兩可。否則,學生把握不住問題應該如何回答。
有這樣一個事例,說是在一次課堂上,有個教師拿著一個地球儀去上課,恰好學校有領導來聽課。教師便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看看,今天教室里多了什麼?」結果學生們左看看右瞧瞧,說是多了個校長。其實,學生回答本身也沒有錯,錯在那位教師的提問語意不明確,太含糊了。教師的本意是想讓學生回答「多了個地球儀」,可就因為提問語言表意不明確,從而導致了該學生沒有正確理解教師提問的意圖。假如把提問改成:「同學們,你們看我手裡拿的是什麼?」那學生一定能回答准確。這正說明課堂提問中語言表述正確之重要性。
2.快慢適度,表達清晰
課堂提問是教師駕馭教學的重要方式。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注意語速平緩,吐字清晰,力求正面誘導,氣氛和諧。從而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既讓學生理解提問要求,又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語言表達的機會。實際上,努力做到提問語速快慢適度,勢必要求教師要問得適時,問得有趣,問得有價值,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點撥作用,體現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美。
然而,在具體的教學中,有的教師提問語速過快,話音剛落就急著對學生抽問。由於缺少必要的思考時間,往往導致被抽問的學生沒反應過來而不知如何表達。即使回答了也往往語言表達不清。相反,如果提問語速過慢,則很容易造成學生思維停滯而不善語言表達,養成依賴教師講解的習慣和不動腦子的惰性心理。這對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同樣很不利。
3.語調適中,以生為本
語文課堂教學的信息大多是靠語言表達溝通交流的。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綜合分析學生的特點及其對教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駕馭好提問語調的頻率、強弱,把握好語音語調的節拍,做到語言表達流暢且富有親和力,讓課堂情趣盎然,達到以情感人之課堂教學的語言美。
有這樣一位語文教師,當她看到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往往用提問聲音的高低變化來喚起學生的注意。有一次,一學生趴在桌上無精打採的,該教師從高昂的講課聲中緩緩下調聲音,那學生突然感覺到教室里怎麼一下子安靜了許多,於是馬上警醒了過來。往常,面對所提的問題有難度時,她又總是善於運用語調的輕重並結合手勢和面部表情等教學體態語言,給學生作適當的暗示或分解問題難度,讓學生不慌不忙地回答。這一做法充分證明教師善於運用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作用非同小可。
二、注意導向功能,把握評價語言
課堂評價語言應充滿靈性、愛心和智慧,甚至應幽默與風趣。實踐表明,教師重視課堂評價語言,把握好課堂評價性語言美,可以影響到教學互動,影響到課堂教學良好氣氛的營造以及學生的情緒情感和審美情趣。對此,教師要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評價性語言富有美感、激勵有效,得從豐富評價語言,增強教學激勵性,努力提高教學評價藝術及語言表達效果上下苦功夫。
1.因人而異,體現多樣性
經驗表明:性格外向的男同學回答問題一般聲音洪亮、鏗鏘有力,更多的女同學則悅耳動聽、音韻和諧。當教學《羚羊木雕》一文時,筆者抽一學生朗讀最後兩段,當他朗讀「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以及「這能全怪我嗎?」這一情境時,有學生評價被抽讀學生的朗讀,講出了他讀得好,而且具體說出了他讀得有情感,有一種給人進入角色的感覺,分析的也有理有椐。於是,筆者趁此機會表揚他,說:「你講得太好了,讀這樣的課文就是要進入角色,讀出情感、讀出韻味」。該學生聽了筆者的評價性語言,臉上露出了花朵般燦爛的笑容。實際上,初中學生正處於思想、知識和世界觀的發展時期,他們思維活躍,敢想敢說,對同一問題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存在不同的認識。教師要放開手,讓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觀點和見解,在語言評價上要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性。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2.富有情感,注意針對性
《語文課程標准》講到:「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情感體驗,語文課堂評價語言要能具體說出哪裡好,好在哪?或者哪裡錯,錯在哪?並作適當分析。這就如同我們贊美一個人,你要說他好,一定要有具體感,給人感覺你是真情實意,而不是給人華而不實、虛情假意之感。這就要求我們認真細致地傾聽學生的回答。對學生回答中正確的、精彩的要鼓勵以表示肯定;對回答欠妥當的、錯誤的要及時糾正;對於一問三不知的,則要給予引導或作分析,從而實現課堂中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的完美結合。
3.導之以情,滿懷人文性
教師要對學生滿懷期望地給予賞識與鼓勵,要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情感,給予更多的鼓勵和人文關懷。我們農村初中,有的學生基礎很差,對於這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耐心和愛護。在一次以奧運會為題材的作文課上,筆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本屆奧運會在哪裡開的?結果一小個子學生馬上回答說:「在電視里」。班上的同學都笑了,當然這答案明顯是錯誤的。但是筆者並沒有馬上否定,而是開導他、啟發他,說道:「你是在電視里看到的嗎?」那學生點點頭,筆者又進一步啟發他說:「你是在電視里看到奧運會在英國倫敦召開的吧!」他回答「是在倫敦開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從錯誤的回答中糾正過來,靠的就是教師導之以情的課堂教學語言藝術。
三、重視文本誦讀,訓練語言表達
朗誦能讓學生直接表達喜怒哀樂,通過訓練學生邊讀邊想,讀中生情,讀中入境,讀中悟理,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實際上,朗誦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特別是文學作品,更需要在朗讀背誦中體會其美感,這與語文教學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新課程標准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之要求是一致的。誦讀要日積月累,要通過細聽名家有關詩歌散文等作品的錄音朗誦借鑒模仿、跟讀賞析。這樣,對培養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課程標准中要求背誦的古詩詞(特別是課本後面附註的)和課文中的文學作品。這是編者通過精心選擇的有代表性的、適合培養訓練學生語言的教學內容。多引導朗讀成誦,可以讓學生感悟詩歌的韻味美,體驗語言的豐富多彩。教學實踐經驗表明:背誦朗讀詩歌和文學作品中的美文,可以分如下幾個環節:首先讀准字音,疏通字詞。其次了解課文內容,對作品有個整體感知,再次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把朗讀和默讀結合起來,學著體驗和品味,最後是聲情並茂,讀出意境、讀出風格、讀出美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落實好聽說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認真聽教師講解的基礎上,放開手讓學生多讀多講,去感受、領略和體驗課文的優美語言境界。
對於文情並茂的課文,可以運用朗讀、分角色讀、輕聲細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在優美的語言環境中,接受語言的感染和熏陶。針對這一要求,教師要重視探究方法上的指導,指導學生在朗讀背誦時注意把握用詞語句的生動形象性,抓住作品中動詞、形容詞的運用分析,落實好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的品析。同時,根據文章作品情感的變化起伏,運用把握好輕重、高低、快慢的語音語調變化,讀出文章的情感基調,讀出文章的內涵韻味,去引導學生訓練語言表達,訓練感受領悟祖國語言的能力。
四、指導語言品析,感悟語言美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學實踐表明:雖然品味語言主要靠的是學生自身語言實踐訓練,但總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它需要教師指導其對詞語運用的分析,對句子含義的品味。在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習並積累一些必要的語文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分析詞語的感情色彩、語體色彩以及句子的特定語言環境和運用表達效果,這對於提升學生的語言感覺能力,引導學生品析感悟課文語言的作用非同小可。
文學作品中的語言因文而異,或朴實或生動,或豪放或婉約,或直白或含蓄。品析課文語言特色既要從宏觀上整體把握作品,又要有具體而細致的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品詞析句,分析修辭等。實際上,感悟語言美,這是語文素養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提到,「培養語文的情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感很重要」。教師的課堂語言表達要富有感情,以情感人,讓學生聽了覺得聲聲入耳,句句動心,即便偶爾的停頓,也能感受到:「此時無聲勝有聲」、「道是無情也有情」。
例如,我們教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七年級下冊)這首詩時,筆者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以及「憂郁的日子裡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這些句子,注意從語感的角度,把握語調的輕重快慢及詩歌的情感韻味,教會學生在理解詩歌的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去品味、感悟詩歌語言的生動形象、凝煉概括,富有感染力。讓學生對語言美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通過品析文章語言去感悟、去正確地面對生活,從而樹立起積極樂觀之人生態度的重要性。
一言以蔽之,實現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美,不僅是教學的要求,更是時代的需要。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加強語言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不斷提高語言運用水平和表達能力,努力探索實現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美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Ⅲ 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小學生感悟語言文字

一、創設情境,感受文本美
未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語文課,是枯燥無味的。課堂上,如果能創設情境,通過情節起推波助瀾的作用,課堂效果就會大為不同。一篇精彩的文章,總要設置一個引人入勝的情景。在教《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課前,我請學生在美妙的音樂聲中背誦優美的詩歌---《聽聽,秋的聲音》,在學生富有感情的背誦中,他們漸漸進入秋天,一起聆聽了秋的聲音。課文的美讀,把學生進一步帶入到飛舞著絲絲秋雨的情境中去,就這樣,整個課堂彌漫著濃濃的秋意。然後我們一起走入文中,從語言文字中,去進一步體會秋天的美。這些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入了五彩斑斕的秋的世界。情境就是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走入文本,融入其中,自主的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二、大膽想像,體會表達美
語文課堂不僅要求我們引導學生感受美、品位美、鑒賞美,同時還要訓練學生去表達美、創造美,以達到發展語言的目的。學習《火燒雲》一課時,學生通過品詞析句和感情朗讀,了解了火燒雲顏色美,樣子多,變化快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閉上眼睛想像:你彷彿還看到了什麼顏色、什麼樣子的火燒雲?它是怎麼變化的?學生們紛紛舉手,創造性地說出火燒雲的各種顏色。有的受到啟發:「天邊出現一頭巨象,四肢粗壯,身體高大,象鼻子高高捲起,象牙閃閃發光,象耳朵好像還在呼扇呢。可是轉眼間,象牙不見了,象鼻子也變小了,一會功夫,大象消失了……」學生們想像豐富,結合自己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從模仿到創造,不但豐富了課文的內容,還讓他們心中美的情感得到自然地流露和表達。
三、注重引導,培養語感美
語文知識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用來學習語言,體會語感。語言是用來表情達意的,文字的背後具有豐富的意象、情感。《荷花》中有這樣一句: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中冒出來。要求學生用「長」換「冒」,進行比較。為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教學中把學生分成正反兩方,以合作學習的方式探究、討論。學生從文中找出根據,各抒已見。因為荷葉多,挨挨擠擠,所以荷花只能從水中冒出來。冒不僅寫出荷葉數量多,還寫出荷花生命力旺盛。討論交流讓學生從冒中感悟到一種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一種生機勃勃的韻味。這樣,抓關鍵詞句比較、咀嚼就能品出語氣神韻,領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
四、感情朗讀,發展語言美
葉聖陶先生說:「美文需美讀。」「美讀」,就是有感情地朗讀吟誦課文,在入情的朗讀中達到與作者心靈相通的境界,感受審美對象的美。因此,感情朗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大有益處。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親身經歷向讀者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們。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反復的朗讀,從草原藍藍的天、綠綠的草,藍天上的朵朵白雲,草地上白色的羊群,這些明麗的色彩深刻體會「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體會「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同時也認識了「那麼……那麼……」、「既……又……,既……又……」的句式。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語言表達方式,就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准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從而發展語言。
五、學以致用,感受寫作美
葉聖陶先生提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優美生動的教材,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精美,學習如何運用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在表達上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方法。學習《花鍾》這篇課文,文中第一自然段寫「牽牛花吹起了小喇叭,薔薇綻開笑臉,睡蓮醒來,萬壽菊欣然開放-----」等等讓學生感受同樣是「花開了」作者卻用了不同的表達,還讓我們從中讀出各種花的不同姿態、不同性情,可見作者用詞的准確、精妙,告訴學生這正是我們寫作中所缺乏的。同時強調學生平時要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抓住它們的特點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學完這段後我要求學生回憶平時看見過的花,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來仿寫一段話。學生寫得形象逼真,如「太陽花在中午十二點向陽開放;傍晚五點左右,茉莉花舒展著自己白色的花瓣;芍葯花早上七點綻開了笑臉」等等。學生在模仿課文表情達意的同時也在實踐中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掌握相應的表達方式。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有豐富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凝練生動的優美詞句,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而這些都離不開語言文字的描述,讓學生體會到了語言文字的美,就等於給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秘訣。

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發現美

陶冶兒童美感,培養審美感受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那麼,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呢?引導朗讀領悟意境美;巧用插圖感受形象美;創設情景鑒賞語言文字美;用生動的語言揭示藝術美;利用板書展示結構美;啟發想像體味整體美。教師除了讓學生感受體驗這些以教材內容為本的審美內容及形式外,還要遵循學生的審美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如何在語文課中指導學生審美呢?作為語文老師,必須在教學意識上解決兩個問題,其一是審美的內容,語文教材中,課文題材和題材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審美對象,如小說和童話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詩歌和散文展現了優美而深遠的意境……因此,在備課中,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現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語言乃至美的結構,從內容到形式進行美的探求。其二是遵循學生審美規律的問題。學生的認識總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從感性到理性的這種認識的規律反映在審美活動中,是從理解到想像,從體驗到評判,因而教學時又必須遵循這個規律。
我們祖國的語言生動優美,不僅表現在它表情達意的准確與細膩,還可體現在它的語音、語法修辭、節奏和韻律等方面,都富於審美特徵。在教學中,可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分析、欣賞、品味,來領略語言之美和思想情感之美;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喚起課文中美的形象。同時,小學語文課本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性之美、自然之美,這些美通過不同的文學方式表現出來,能夠使語文教學達到賞心悅目、豐富情感、陶冶情趣、提高審美能力的美育效果,讓學生能真正領略到課文中美的因素。只有教師不斷滲透美育知識,才能奏響學生心中美的音符,叩擊學生敏感的心靈,使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和鮮明的想像創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讓我感覺到對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而且還有對每的體驗。新課程改革後,教師角色的轉換,不意味著完全放手,任其自由。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不應無序,不能盲從,不走形式,不為做秀。鑒於學生知識儲量、學習能力、生活閱歷的局限,還是需要教師的扶持引領、參與調度如何在語文課中指導學生審美呢?作為語文老師,必須在教學意識上解決兩個問題,其一是審美的內容,語文教材中,課文題材和題材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審美對象,如小說和童話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詩歌和散文展現了優美而深遠的意境……因此,在備課中,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現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語言乃至美的結構,從內容到形式進行美的探求。其二是遵循學生審美規律的問題。學生的認識總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從感性到理性的這種認識的規律反映在審美活動中,是從理解到想像,從體驗到評判,因而教學時又必須遵循這個規律。教育學、心理學認為:「沒有美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沒有受過美育的人,也不能算全面發展的人」語文教學審美化是一種以美化促優化的教學策略,即憑借語文學科自身的美和創造語文教學的美,來促成語文教學各項任務的有效完成,並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挖掘美育,引導學生感知美、導行美、創造美呢?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如下方法的嘗試。
一、引導尋美,讓學生發現美。
畫家羅丹說:「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語文教學要從詞句入手,在品嘗詞句中發現美。
如教《望廬山瀑布》時,抓住「疑是銀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導學生質疑:詩人為什麼不用「真」而用「疑」呢?這樣學生就會從記憶中提調出瀑布從極高處傾泄而下的表象,腦子中出現了「真」有從天而降的圖像。接著,讓學生在想一想,這可能嗎?這樣就會理解詩人用「疑」字的原因是:「銀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自己「疑」而已。體會到詩人把情景說的恍恍忽忽的,這種似假還真的寫法反而給讀者留下無盡的遐想。假如我們再來一個追問:詩人為什麼不說「像」而「疑」?讓學生更進一層地想像詩人當時http://www.r2005.com/agwz/真實的感受——驚嘆這條瀑布的奇特。因為是人感到眼前的瀑布「像」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樣,懷疑它是從九天之上落下來的銀河呢?只有反復品味,才能理解只有用「疑」才最精當,從而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之所在。
二、引導入境,讓學生感受美。
要讓學生感受美,首先要營造美的環境。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已成為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教學的一種美育途徑。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借用各種媒體設備,營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圍,調動學生的感官,領略意境之美;也可以讓學生採用繪畫、唱歌、表演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盡情感受寫景之美,感受狀物之美;還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意境。一是藉助錄音,進行審美教育。在教學中可恰當地播放一些配樂朗讀錄音,渲染氣氛,創設情境,使學生的情感處於最佳狀態,再通過老師富有感情的語言,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再現自然和生活的美景,真切地感受、欣賞到美的因素,獲得美的享受,激發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慾望。二是藉助視頻,進行審美感受。這種將寫景抒情所描寫的畫面通過媒體進行再現,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造成如觀其形、如聞其聲的境地,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和啟迪,撥動學生美的琴弦。學生感性經驗不足,知識水平又有限,往往難於直接入境。如何引導學生入境,我採取以下三種方法:1.圖畫入境法。
把畫圖引入語文課,至少有兩點好處:一是通過作畫,把自然美展現出來,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把文字美和自然美聯系起來,還可以培養學生想像、聯想、創造能力,起著陶情益智的作用。二是通過評畫,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感受美、評價美的能力。
2.表演入境法。《荷花》後部分寫荷花的動態美。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組織學生表演「荷花舞」。
讓全體女生都飾荷花,其中一個當作者;選兩個男生,分別扮蜻蜓、小魚。學生朗讀課文數遍後,進入角色,按課文情節表演。演出完畢再回到課文,學習文中省略號。你們想想,省略了什麼?可能還有哪些動物也被荷花吸引過去?它們又可能說些什麼話?然後再演一遍,加上想像的哪些情節,讓表演更上一層樓。學生在表演中受到美的熏陶。
3.對比入境法。比較是認識美的差異的基本手段。教學《西門豹》這類內容中含有比較因素的課文,可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對兩種人和事進行比較分析。這樣做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學生識別什麼假、丑、惡,什麼真、善、美。此外,對褒此貶彼的詞語的比較分析,也能培養學生鑒別美醜能力。三、引導想像,讓學生拓展美。
如果說理解比較能夠再現形象美的話,那麼想像就可以拓展和創造意境,常言道「詩情畫意,詩中有情,畫中有意」。選入課本的詩歌和散文,正是由於充滿了詩情畫意,言雖盡而意無窮,才能留給讀者廣闊的想像空間,因此,教學時我們總是讓學生馳騁想像的風帆,去開拓最美的意境。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有這樣兩句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兩個寫景的詩句,作者融情於景,借景抒情,展現了深韻的意境。為了開拓學生的想像,我首先要求學生以「假如我就是詩人,那是怎樣的情景」的假設進入原有的意境,然後具體提出三個問題:1.)煙花三月的長江是一派怎樣的景色?你注意到了嗎?2.)你是怎樣目送朋友遠離的?朋友的船是怎樣消失的?3.)當時你的心情怎樣?經過老師的點撥,不少學生由第一人稱想像出了形象的意境來:晚春小草碧綠碧綠的,百花散發著芳香,彩蝶輕輕的飛舞,然而這美麗的一切我都無心欣賞,我站在江邊,任憑春風拂面,只是目不轉睛地望著遠方,江中的船越來越小,小小的白帆慢慢地消失在遙遠的天邊。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著,一個浪花推著另一個浪花,嘩嘩地滾向遠方,朋友啊,此次分別又要等到何時相見?這美妙的想像融入了學生對美的理解和創造。
為了實現課內外知識的遷移,教師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作鋪墊,營造一定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審美聯想和想像是促使學生產生美感的重要條件。學生豐富的審美聯想和正確的審美想像,能夠使靜態的文字元號變的生動豐滿,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設身處地的感受。甚至產生親自參與其中的心理體驗,如學完了課文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學完課文,看完錄象你想說什麼?因為有了前面的美的展現,學生由課文中的鋪路人想到了生活中的與鋪路人有同樣奉獻精神的教師、園林工人、清潔工以及獻身航天事業的航天人等,然後學生合作寫出了一篇篇生動優美的短文,說寫結合達到了語文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的目的。
四、品詞賞句,陶冶美
小學語文教材不僅語言生動優美,而且大部分課文有著豐富的情感。在教學中,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品賞來體驗教材的語言與情感形式的美。
1、美讀。如在教學蘇教版的《二泉映月》時,作者是這樣描述的:「阿炳用這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作者運用排比句式,在語言形式上對稱工整。教學這樣的句子,可以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欣賞語言,一邊播放音樂,一邊引導學生朗讀;還可以讓學生填補課文的藝術空白,可以問學生,阿炳還愛什麼?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想像,又理解了課文內容,還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2、品賞。小學語文中的古詩教學,雖然數量不多,卻包含著極為豐富的美育資源。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文章中的一字一句細細品味,慢慢想像品嘗,領悟其中美的內涵。古詩中的語言美表現在獨特的音樂美以及語言的精確、凝練和含蓄美,同時,古詩中詩情畫意的意境以及形象化的哲理,也是啟迪學生智慧、發展學生思維、凈化學生情感的寶貴資源。因而在古典詩詞教學中,我們必須引發學生的審美感知,設法將學生引入美的境界,達到品賞的目的。
五、深讀添畫導行美
讓學生自讀自悟,聯系生活切磋文章的譴詞造句,體會思想感情,然後合理添畫景物,為畫配詞,在發展他們的研讀能力,探究能力的同時,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得到較為明顯的提升,其中步驟(1)默讀課文感受課文中寫路險的句子,老師要做好讀的引導。(2)根據自己的想像畫出這條路來。(3)為自己的畫添上配詞來表達路險。這樣為學生後面體會鋪路人的辛苦作鋪墊。同學們畫出了一條條狹窄而陡峭的山路,周圍有許多五顏六色的景物,一個個背著石塊艱難爬行的鋪路人。他們有的在歇息,有的在擦汗,有的在爬行,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在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文字的同時,要把傳授知識與美感體驗結合起來,把挖掘教材的審美因素與教學內容整合起來,使之具有美的特徵;要發揮學生感知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使情感得到愉悅、情操得到陶冶、心靈得到凈化,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文質兼美,蘊含著大量的美學因素。特別是在教學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景狀物的文章時,應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認真體會,引導學生從教材中去發現美。在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中,作者往往通過各種藝術形象來反映人物的行為美、道德美、思想美和品質美,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人物肖像、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細節描寫,來感知人物的美好形象和優秀品質,以撥動學生的心弦,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培養審美觀。語文教學除了以上的「感知美、導行美、拓展美」以外,還有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美儀態美板書美教學情景美及師生關系和諧等。眾多的美的因素,只要善於挖掘和展現,都能夠對學生產生明顯的或潛移默化似的影響
所以,通過以上的方法,就會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美。感受美。這樣就會有了學習的興趣。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無處不在,美育貫穿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它能促進學生身心和個性的和諧發展。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注重讓學生感受美、理解美、領悟美,就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達到提高審美能力、審美素質的目的。

Ⅳ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美感

美源於生活,但當它被表達出來,便帶上了表達者的幾分主觀色彩,因而,相同的景緻,在不同的眼裡往往會被帶上不同的感情。對於生活閱歷還很淺顯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被人引導著去發現美、感受美、享受美,在美的意象中培育自己的美感。因而,身為教師,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是教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而美是自然的,對美的欣賞也應是自然的,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感受美是使孩子們心存美感的永遠動力。
一、感知美。主要是培養學生在閱讀中具有審美意識,能敏銳的捕捉作品中的美學因素。天變暖了,冰解凍了,麥苗返青了,小草鑽出來了,同學們都說春天到了,是春風把春天送來了,就著這一話題我要他們回答「春風象什麼樣子」。這一看來簡單實難答準的問題,弄得學生瞠目結舌,因為風是無形的,誰也說不準。我再問:「既然風是無形的,那我們又怎麼知道有風呢?」「風吹過樹梢頭,樹尖動了。」「輕風掠過水面,池水盪起了漣漪。」「吹在臉上,暖暖的」…同學們是藉助於對其他事物的描寫,才把風形象地表現出來。現在我們共同來看《春》的作者在描寫春風的時候,是藉助了哪些事物來把春風具體而形象地表現出來的呢?
1、藉助人的觸覺來描寫春風。「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象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寫出了春風輕柔溫暖的特點。春風是輕柔的,它不象夏季的熱風、肅殺的秋風、刺骨的北風。它吹在你的臉上,會油然而生親切溫暖之感。
2、藉助人的嗅覺來描寫春風。春風把「新翻的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各種花的香」給我們傳來了。其中「醞釀」一詞用得非常准確,說明各種氣味混合一起在空氣中飄盪,而春風正是把這種濃郁、清香的氣味徐徐送入我們的肺腑之中,這一詞,充分地表現出春風所獨具的特點。
3、藉助人的聽覺來描寫春風。春風把鳥兒的鳴啁聲、潺潺的流水聲、牧童的短笛聲給我們傳來了。這些聲音也帶著鮮明的春的特徵。其中寫鳥的鳴唱聲,用了「呼朋引伴」、「賣弄」、「清脆」、「宛轉」等語,寫出鳥雀成群、爭相鳴叫,你呼我應、此起彼伏的情景,聽起來十分悅耳。在寫幾種聲音交織在一起時,用了「應和」一詞,具體生動地寫出了各種聲音非常和諧地匯集在一起,象一首交響曲,隨著春風送入我們的耳鼓。至此,一幅輕柔溫暖的春風圖展現在學生們的眼前,那難以捉摸的、無形、無味、無色的春風,在作者的筆下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了。在分析中學生們感受到春風的美,更感受到了作者美的語言。
再如分析課外閱讀《風景談》抓住詞語從色彩、感情、聲音及動靜變幻去指導學生感知形象,一開頭,出現在我們視野中的是作者為我們描繪的一幅「沙漠駝鈴」的畫面,望不到邊際的沙漠「白茫茫一片」,發著「微微的白光」,突然,地平線上出現了「黑點」,逐漸變成「黑線」,微風送來鈴鐺「丁當,丁當」的「柔聲」,「昂然高步」的駝隊排成整齊的方陣,加上那「長方形猩紅大旗」與那「蒼茫」「寂靜」的沙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一種「庄嚴、嫵媚」的感覺。從中欣賞到大自然的陽剛之美,領悟到大自然的粗獷及人們戰勝大自然的偉力,進而理解「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的深層內涵。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如何上出美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