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更好的運用信息技術
新世紀什麼更新最梁絕快?那就要數科技的發展了,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各行各業都已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代表---計算機也進入了課堂,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在課堂教學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很多老師認識到運用計算機進行教學具有更直觀、更生動、更吸引學生等特點。如何能把計算機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正確合理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對提高教學效率,對突破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起到積極作用,更橡掘姿好的接受語言訓練,是很多教師使用計算機進行教學的出發點。作為21世紀的教師,熟練運用計算機進行教學活動,是教師必會的一項技能。這么好的教學媒體能否發揮其實際的作用就要看怎樣運用它了。
首先要明確現代教育技術環境特別是信息技術環境,只是一種技術、工具和手段。他可以為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發揮獨特的優勢,也可以為死記硬背的灌輸式教學發揮作用。要想發揮計算機的優勢教師的作用必不可少,教師作為教育者,通過各種教學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他們的素質。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其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是離不開信息的傳播的。
我們知道,人的信息來源主要靠視覺,約佔全部信息的百分之九十,所以如何提高可視信息的傳播,尤為重要。
在現行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經常使用各種電教煤體,要想發揮計算機特有的作用,在使用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1)要求要有好的教學設計;(2)電教媒體的選擇,要求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長處,從而達到優化組合應用;(3)軟體的選擇,在內容形式上要求很好的滿足教學要求,且有較高的音像指標;(4)手段的使用方式,要求教師有良好的使用技能,會把握使用的時機。
其次,要在深入理解「語文」這兩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語文課中的很多知識不是看幾張圖片就能解決的,電教媒體的使用也許解決的並不是很重要的內容,但是,這沒關系,因為你所選擇的媒體能完成你想達到的某個目的就可。千萬不要失了主次。
自從計算機進入我校輔助教學,通過親自操作、使用有一些想法想和大家一起探討、分享。
一、用計算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計算機教學具有直觀性強的特點,對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著積極作用。例如在教學語文第四冊中《精彩的馬戲》這一內容時,我先利用計算機可播放電視片段這一特點,上課剛一開始,我就先請學生和我一起通過多媒體看一段精彩的馬戲,馬戲播放時,學生看的津津有味,播放結束時,學生還有意猶未盡的感覺,這時我問學生看了這場馬戲有什麼感受,有的學生說馬戲真有意思特想讓爸爸帶我去現場看一場這樣的馬戲,有的學生說我真想知道那些叔叔阿姨怎麼把它們訓的這么聽話等想法,這時我對學生說有一位小同學也去看了一場非常精彩的馬戲,他在看過馬戲之後還把那天他看到的馬戲寫成了一篇文章,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位同學看到什麼馬戲了,他是怎麼寫的呀?學生聽完我的想法積極性很高。然後我讓學生帶著剛才的問題自己先自學課文。這課的導入,運用了計算機這一煤體效果非常好,學生的視覺感官完全被調動起來了,在適時的發揮教師語言的引導作用,很容易就把學生緊緊的抓住並引到課文中來了。
2、運用計算機也具備聲音媒體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語文第四冊中《藍樹葉》這一課,在計算機上出示插圖同時讓學生自讀課文,用計算機出示課後練習題李麗向林圓圓借綠鉛筆,(後來為什麼沒有接?林圓圓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麼臉紅了?)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播放插入的聲音「同學們你們好,我是林圓圓,我想和你們交朋友你們願意和我交朋友嗎?」這句話的插入,學生的興趣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了,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自己的想法,完全融入到課堂中來了。
3、充分利用計算機能演示圖片及活動畫面這個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學生喜歡的方式他們才感興趣,所以在教學中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事十分重要的。在講課過程中我經常製作一些活動的、色彩鮮艷的、學生愛看的畫面。盡量使畫面動起來,而且運用素材庫中的素材,在畫面中插入一些動植物的圖,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講《這是潛散拆水艇,那是軍艦》一課時,利用了大量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很少看到潛水艇、軍艦、破冰船等圖片,所以在老師出示那些圖片時特別感興趣,本來很枯燥的一課學生卻很有興趣。
二、運用計算機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內容更豐富,課堂容量更大,提高課堂的效率。課件操作簡便快捷。
1、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有了計算機輔助教學使課堂容量更大,在一節課中學生接受的知識更多了。例如,教學《這是潛水艇,那是軍艦》一課時,我從各種書中找到與本課有關的大量圖片有通過上網從網上下載了很多圖片和與本課有關的知識,在教授這課時,學生通過老師用課件的演示見到了以前從沒見到過的內容,了解了從來沒接觸過的知識,從學生的表現看學生很感興趣。在例如講《四大發明》這課時,利用課件學生看到了古人更多的發明,認識了我國古代一些有名的科學家,以及這課中提到的四大發明,更詳細的知道了四大發明的作用以及他們的貢獻有多大對現代人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學生通過一課的學習補充了很多課外知識,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知識量。
2、增加閱讀量。計算機教學的介入節約了課上的一些時間,節約出的時間就可以用來補充一些課外閱讀知識。例如在教學《落葉》時,我利用媒體進行教學,在教學環節中加入了兩篇也是描寫秋天的文章供學生閱讀,學生在閱讀後覺得作者把秋天寫的真美,而且有這么多描寫秋天的好詞好句。我想長此訓練下去,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詞彙的積累會有很大提高的。
3、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後,對突破重難點很有幫助,學生學知識快了,課上的時間可以更多的用於訓練學生的各種能力。
二、正確理解計算機的作用。
1、教師的意識要到位,要知道為什麼使用計算機,使用計算機後對教學有什麼幫助,使用計算機媒體要達到什麼目的。不能說別人用所以我也要用,這種使用是為了應付而使用,不是為了使用而使用。像有別人聽課這種情況,有的人用完計算機後自己都說用不用都一樣,使用後也沒達到什麼目的。這種情況的出現就像我前面講的在使用計算機時要注意的幾個方面沒做好。不要認為利用計算機進行教學了這就是一節不錯的課,有一句話不是說「畫虎不成反類犬」,所以教師們不要為了給人看你會使用計算機才運用計算機進行教學活動。如果那樣,即使運用課件了效果也不會好,更不能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像有的課只出現了幾張圖表,雖然說演示效果好於投影,但與用幻燈片沒有什麼區別,浪費了資源。所以要先明確這節課要達到什麼目的,先進的電教媒體在這節課中能起到什麼作用,可以怎樣輔助教學者突破新課中的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2、選擇媒體要合理,最大限度的發揮計算機的優勢作用,教師要熟練掌握計算機的一些知識,會正確製作需要的課件,即能幫助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率的課件,並會熟練使用計算機,不能因為操作原因,使課件使用不當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完不成教學任務。所以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要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其中包括進行教學設計,系統備課,製作課件,根據課件復備課,修改課件的環節。
3、製作精美課件的其他作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使用計算機的各種優勢之外,製作精良的課件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審美能力等很多方面。
通過使用我們深知計算機在語文學科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如何更好的發揮計算機在教學中的作用,還需要在使用中不斷摸索。我相信在這個技術含量很高的社會里,我們會更好的讓高科技為人類服務,而不要讓它牽著鼻子走。而我們也會在不斷的實際應用中挖掘計算機輔助教學潛力。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會盡力避免我所提到的不好的現象,而讓計算機為我更好的服務。
⑵ 小學語文教學怎樣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我們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將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等活動方式相結合,實現綜合化、多層次的課程目標,促進了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聽、說、讀、寫、做的能力,促進了兒童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
由於多媒體技術自身的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等特點的影響,使得課件教學應用過程與傳統的教學或一般的電化教學過程有所不同。課件圖文聲像並茂,給學生提供的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種刺激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自主地、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喜好選擇學習的途徑和內容,使學生有了比傳統教學更大的收獲,這說明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提高傳統學科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信息技術是教師的極佳的演示工具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學生的發展,只靠短暫教育而獲得的成果,那是急功近利,捨本逐末。俗話說「慢功出細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只有在過程中考究,結果才會真的完美。在課堂上,我們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特別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增加了教學的魅力,從而使教與學和諧發展。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伯牙絕弦》一文時,由於這是一篇文言文,考慮到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能會感到困難,在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我插入了大量意境高雅的風景畫和中國風畫面,並結合古樂曲《高山流水》,讓學生陶醉於美麗的畫面之中,還把這一節課要掌握的內容用課件井井有條地編排了出來。「知音」是主旋律,課堂開始,伴隨泰山峨峨、江河洋洋等優美詞語的韻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體會詩情畫意,為後文理解「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等語句作了鋪墊。學生根據我製作的課件,很快理解了文言文的大意,感受俞伯牙和鍾子期熱愛音樂、志同道合、情操高尚的真摯情感。最後,感受伯牙聞噩耗、絕琴弦的特殊情懷,從知音的高度理解伯牙的特殊作法,就是對知音、對朋友的最高境界。從頭到尾,「知音」這一個主題貫通其間,成為理解全文的情感線,甚至是主旋律,學生在學的時候特感新鮮,學得特別充實、愉快。
三、「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教學融會貫通
現在,我們要獲取、傳遞信息,除了通過聽講、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等途徑外,還可以使用計算機、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工具來實現,就連我們現在上語文也不例外。藉助它們,我們還可以更有效地存儲、管理和利用信息,開展寫作、繪畫、設計等各種創造性生活。所以,我認為把「先學後教」教學模式的務實風格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可以形成高效課堂。
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時,我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精心設計了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課件,在「先學」的過程中,先讓學生調查周圍的生活環境,搜集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從他看到的和聽到的具體情況說起,人類隨意的亂扔垃圾、亂排廢氣、亂砍濫伐,使地球受到破壞,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在「當堂訓練」中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體驗到了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從而理解文章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再通過一系列圖片的展示,激發學生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圖文結合,進一步體會說明文的特點,知道有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提高寫作能力。學生學會了創意表達,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輕松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走向生活,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語文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是一個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的精髓是師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眾所周知,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我校的實際教學中,由於社會環境、師資素質與個性、學生對象等因素各不相同,實驗起來還有很多的不足,要想真正讓多媒體教學走進語文課堂,還需要老師用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實踐。
⑶ 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
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多元信息與語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為小學語文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躍了課堂的氣氛,為教師教學,學生學好用好知識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信息技術的應用,讓教師能更好地展開教學,也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一、信息技術的使用,大大優化了課堂教學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語文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呈現出情景交融、生動活潑的畫面,在色彩、動畫及表現手段上比其他教學手段更加形象、生動,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有了信息技術的輔助,課堂上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恐龍》一課,如果在導入課文時,播放一段恐龍的動畫視頻,視頻中向我們展現了恐龍家族的生活情景,學生看得津津有味,這段視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對課文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美的語文課
書中有許多寫景的 文章 ,如《廬山的雲霧》、《拉薩的天空》、《西湖》等展現自然的美文。文中多處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美麗的自然風光。此時,如果單憑講讀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無法領會到“美”之所在。因此,我們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把優美的大自然景觀展現在學生們面前,使他們深刻地體會到廬山千變萬化的雲霧;拉薩湛藍、透亮的天空;美麗的西湖,再加上優美的樂曲,聲情並茂的講解,將觀察、閱讀、思維、審美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激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還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語文教材 中涉及內容比較多,知識也比較廣泛,可以說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課文中的許多人物 故事 、科學知識、自然現象對小學生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運用信息技術來展開教學。信息技術能為閱讀教學提供詳實的背景資料,將某一閱讀對象還原到當時具體的自然社會情景中,幫助學生較為深入而准確地理解閱讀對象。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利用信息技術的文、圖、聲並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課件,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們在教學《問銀河》一課時,課文中出現的“伸著大鼻子的貨輪”、“斜拉橋”、“葛洲壩水力發電站”、“攔河大壩”這些事物都是學生從沒見過的,嚴重阻礙了學生的閱讀。為了使學生清楚地了解這些事物的特點、作用,我就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在課堂上,給他們呈現出一幅幅圖片以及它們的特點、用途,這樣學生先前遇到的困難就能迎刃而解了,閱讀起來也比較順利,而且在閱讀的同時,知識面也得到了拓展。
又如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中,教學完課文以後,我們可以組織學生看了一段課文視頻,在視頻中,配合著音樂,將王二小壯烈犧牲的一幕、敵人的兇殘都刻畫得生動形象,人物的特點也躍然於學生的眼前,每個學生都靜靜地看著,臉上露出心痛、憤怒的表情。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加入了信息技術的運用,不但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他們的情感也得到了升華。
二、信息技術的使用,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一)為學生自主預習課文提供幫助
語文涉及方方面面,通向豐富多彩的社會、自然、生活和 文化 。因此,要想更好地學好語文,必須做好預習作業。例如,在學《“東方之珠”》一課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查閱相關“東方之珠”的資料,有個客觀的印象,為深刻理解課文作鋪墊。經過學生的查閱資料,學生會了解到“東方之珠”就是香港,然後從網路上可以瀏覽香港的各種資料。這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學習人物故事, 歷史故事 時,經常鼓勵學生上網查找資料,這會對學生的 語文學習 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對突破重難點起到關鍵作用
重難點是一節課的主體部分,抓住教材重難點是課堂教學的最基本要求。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內容,學生無法通過文字來理解,此時,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突破。利用多媒體教學,既能提供直觀形象,展示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場景,又能設置一些教學懸念,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如《太空梭》一文,對太空梭的外形特點的描述: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腦袋,方方的機尾。有的學生想像不出,這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直觀出示一架“太空梭”,讓學生觀察其外形,便一目瞭然。還有讓學生理解太空梭的“飛得快”這個特點時,我們可以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從地圖上看“從帕米爾高原到東海之濱”的距離,再比較“普通飛機要飛行4個多小時,而太空梭只要7分鍾”來說明太空梭速度快。這樣形象直觀的畫面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突出教學重、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 想像力 ,從而,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解決學生寫作難的問題
在以往的寫作過程中,學生常常苦於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隨著信息技術廣泛運用於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寫作方式也有了相應的變化。學生之所以會“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主要是因為缺乏寫作興趣,缺少寫作素材。現在,有信息技術的視頻、圖片輔助,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會大大提高。如《為動物設計名片》,以烏龜為例,首先出示烏龜的圖片,引導學生們觀察烏龜的外形特點,並相機板書,再指導學生們按照一定的順序說一說。接下來播放一段“烏龜的生活習性”方面的錄像,讓學生對烏龜有總體印象,然後指導學生根據錄像組織語言,說一說對烏龜的了解。有了這樣一段生動形象的錄像,學生寫起烏龜來也得心應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語文知識 ,又能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創設自主、探究的環境。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學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只要我們能夠精心選擇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電教媒體,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能更精彩。
⑷ 如何有效的把信息技術運用到語文教學中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蓬勃興起。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它能夠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且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那些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妙趣橫生的益智游戲能把學生帶入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探索、積極進取,使學生會學、願學和樂學。利用多媒體課件還可以加大教學的密度,加大上課的容量,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感受教師對現代化科技的接受能力,感受到多媒體教學的魅力,繼而產生學習的興趣。我在教學中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靈活運用信息技術,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實踐中的做法是: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年來,口耳相傳的傳統教學模式一統天下,學生對其麻木甚至厭倦,而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無疑給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比如在上《長征》一課時,通過播放長征影片,讓學生觀察和傾聽,很快的便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中去產生學習的興趣。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以其特有感染力與形象性,能夠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樂於學習的心理需求,進入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認識活動中去。
二、運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信息時代的到來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社會要求必須具有很強的搜集、處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而這正是被傳統語文教學所忽視的重要環節。正是基於這種世界范圍內的深刻變革,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准》將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導學生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路等查閱資料,並在「教學設備」中對學校的硬體建設作了具體的要求。
三、運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增強了學習效果,豐富了課堂氣氛。小學生閱歷有限,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生動直觀的內容感興趣,抽象思維只有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培養起來。如《桂林山水》一文,文中作者盡管非常生動地描寫了桂林的青山、綠水,但大多數學生沒有游覽過桂林,沒有深切的感受,無法和作者產生共鳴。教師可以通過製作課件的形式,情境導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讓如詩如畫的情境,為學生領悟課文內容打下基礎。再通過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課文內容,對桂林山水有個總體的印象,為自主學習課文鋪好路。然後通過引導學生自己觀看教師製作的課件,自主學習課文,質疑問難,達到讀通,讀懂並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最後,學生在網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資料,討論交流。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通過自查、討論等形式,尊重學生個別的差異和多樣性的選擇,有利於發揮他們各自的特長,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改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資源,可以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有教師在上《琥珀》一文時,課前可以先讓學生搜集有關琥珀的一些資料;課中讓學生利用搜集的資料,穿插演示教師製作的多媒體課件——琥珀的形成,使學生能正確地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理解了琥珀形成的過程。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收集、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
四、運用信息技術,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
傳統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而在多媒體計算機這種互動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和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在優秀的多媒體課件中,連教學策略也可以選擇。比如,可以用個別化教學策略,也可用協商討論的策略。這就是說,學生在這樣的互動式教學環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聽從教師的擺布,學生被動接受。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才有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獲得有效認知。
信息技術對語文課程教學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使常規的教學如虎添翼,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但我們把信息技術應用於語文課程教學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走入誤區,一定要科學地、藝術地使用信息技術,使它成為教學中真正有效的輔助手段,促進語文課程的全面發展。
⑸ 語文教學中運用的信息技術有哪些
包括網路、廣播、電影、電視、計算機、視頻、文字、圖象、音頻、動畫和多媒體課件等。
-----------------------------------------------------------------------------------------------
一、信息技術是語文教學的工具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就是語文教學的工具。它是師生有效交流的通道。這種模式可以實現個別輔導式的教學,即能代替教師的部分職能。語文學科,有別於其它學科的地方在於它既有鮮明的獨立性,又具有廣闊的兼容性。學生既要掌握語言文字,又要涉及歷史、哲學、科學及藝術體育等學科知識,同時也牽涉到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大綱規定的教材內容,更要了解古今中外輝煌的人類文化,尤其要了解當今飛速發展的經濟、文化知識和科技動態,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為此,教師要注意把教材內容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舉一反三,填充知識,充分利用網路媒體中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知識,加大課堂知識的容量。如學習都德的《最後一課》時,讓學生通過網路了解普法戰爭,了解法國人民同仇敵愾地面對普魯士軍隊的屠殺掠奪,從而理解文中借最後一堂法文課,所反應出來的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情感,感受哈默爾先生獨特的人格魅力。
二、信息技術生成教學資源
科技的發展,使現代中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時空的限制,他們的學習天地也不僅局限在課堂上。現代信息技術生成了龐大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們在課外利用廣播,電影、電視、計算機等多種媒體,可以隨時隨地有選擇地學習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知識,在有效的時間內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加大課堂信息容量,提高教育訓練水平。解決傳統學習中,學生想要廣泛閱讀,多方拓展的難題。把超大容量的、形式多樣的語文資源智能化地整合在一起。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搜索相關適宜的試題,復習資料,進行知識的鞏固測評,很好的實現因材施教,解決教學中的個別差異,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三、信息技術深化思想教育
加大力度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是新教材的編寫意圖之一,也是新形勢下賦予語文教學的一項重任。新教材在編寫時,把許多思想教育的素材都巧妙地融於課文中,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上課時要藉助網路資源來挖掘出這些課文的德育功能,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如學習中可以把都德的《最後一課》與老舍先生的《第一堂課》做比較,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感受不同國度淪陷區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對於愛國情感的挖掘這一學習目標,學習中學生既讀文,又賞圖,還看電影,甚至聽唱國際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完成學習。因為採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課堂教學氣氛會更寬松和諧,教學過程會更流暢高效,教學效果將更扎實全面。
四、信息技術營造教學氛圍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新課是每節課的首要環節,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鍾,但它往往是每節課的首要環節,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鍾,但它往往影響著整節課的教學質量。一個好的開端,猶如磁鐵一般,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過來,集中指向教學內容。一個好的開端,有時猶如一首歌曲優美動聽的前奏,敲擊學生求知的心弦,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為一堂課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比如說我在教學七年級教材中的《黃河頌》時,課前先播放黃河大合唱視頻,集圖象,聲音,動畫,文字於一體,加大環境氣氛的渲染。視聽結合,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感染力強,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能打破以往陳舊的、刻板的引新模式,給予學生新奇感。結合視頻精心設置問題情境,又能給學生以疑惑的懸念。新、奇、疑都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喚醒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美好情感的有效途徑。.
五、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素質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能成為知識的主人,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網路。語文是一門人文科學,它所涉及的范圍很廣。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通過多種途徑來獲得經驗和知識。而信息技術就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可以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了解大量相關聯的知識,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甚至可以動手把學習內容進行藝術加工。在指導學生創作「月牙泉水位下降的原因」這一小論文時,我班學生就利用網路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他們在網上採集圖片,數據,相關史料,這樣的活動對學生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信息能力的提高,好處是不可估量的,這一切都有益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總之,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是一種有效的直觀的教學手段。它形象生動,具體逼真。通過音樂,視頻,講述一個故事,描繪一方風景,再現一段歷史……讓學生在聲、形中受到感悟、啟迪和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教學中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自已製作一些多媒體課件來教學。這樣對優化語文教學有立竿見影的功效。
⑹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研究性學習、啟發性、互動化的學習已經步入師生的日常教學活動當中,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工具,寓教於樂,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已經成為一個熱點問題,它將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學生學習、研究、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就是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使學生在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也就是說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把符號、語言、文字、文章、圖形、動畫和視頻圖像等多種媒體信息集成於一體,進行最佳的課堂教學。這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一系列交互過程中,學生能自覺地參與進來,主動地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把學習語文課的積極性很好的調動起來,能夠讓學生的學習進入良好的循環系統,真正達到「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學目的。
一、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優化了閱讀學習
語文閱讀教學是通過一定數量文質兼美的文章及書籍的閱讀,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的要求。在這樣的理念指引下,我們嘗試將網路技術整合於語文教學中,尋求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交叉點,通過一種全新的手段,突破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難點,讓傳統語文教學的精髓、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網路技術相融,以探求一種高效、新穎的閱讀教學模式。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到語文教學中,應用到閱讀和寫作當中,無疑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它所蘊涵的超大信息量正切合了「大語文觀」的要求。我們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網路資源,搜集信息、處理信息,既能促進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又能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就是通過信息技術創設使學生獲得獨特情感體驗的對話情境,讓學生在入境、析境、建構表達等一系列的過程中獲得意義建構,並藉助信息技術提供的資源,進行拓展閱讀訓練,開闊視野,增加生活體驗。
二、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師提供了更廣闊的知識空間
中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很多學科的知識都涉及到語文,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同時也在學習其他的學科,比如《石榴》、《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講的是植物,《巨人與孩子》講的是童話,《魯迅自傳》講的是文學名人,《南京大屠殺》講的是歷史故事,《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海洋是未來的糧倉》講大自然的現象,《走進紐約》講的是國外大都市的生活。正因為語文學科本身在教學內容上的多樣性、多元性的特點,加之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所以,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學就可以藉助各種信息媒介提供的豐富的信息資源,把課本的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寬語文教學的空間。例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描述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的場面,第一拳打在鼻子上,第二拳打在眼眶際眉梢處,第三拳太陽上正著。觀看相關文章的視頻遠比在教室給學生講解,讓學生去想像那畫面來得直觀。看到一方惡霸被打的慘樣,讓我們有解恨的感覺。教師在備課時可以通過信息資源,查找相關視頻以及課文的朗讀等知識,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擴大課堂教學容量,寓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教師輕松的教,學生輕松的學,不僅增加了教師自己的知識儲備,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教與學的空間
1. 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索,興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種情緒狀態,它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中學生的定向能力尚處在較低的層次,他們的注意狀態仍然取決於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異的刺激活動而興奮起來。針對這些情況,運用信息技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口技》一課時,教師可播放口技表演的錄音,這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營造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使師生彷彿身臨其境。這種以聲音、圖形創設課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2. 運用信息技術突出重點,分散難點。
中學的古詩文,韻味雋永,蘊意深遠。在教學上往往注重學生對其意境的領悟,因生活時代、場境的局限,這是現在的學生很難做到的。所以在教授古詩的教學中可收集和製作了大量的與古詩意境匹配的優美圖片。
如講授曹操的《觀滄海》一詩時,配合表現「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雄壯自然景觀的幻燈片,使學生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和投影上的畫面融為一體,近而感受一代梟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邁情懷,使學生的心與海濤一起翻騰。在教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表現「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數萬樹梨花開」的神奇,有表現「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的奇偉;在《清平樂·村居》中有表現「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的溫馨、愜意,也有表現「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的童趣;在《相見歡》中有表現「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孤寂惆悵、亡國哀楚……這一幅幅畫面帶來的驚羨可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邊讀邊賞,理解詩歌的意境,以及抑揚頓挫地朗誦。其情可塑,其意也明。取得了傳統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
3. 運用信息技術啟發想像,培養創造。
想像,是藉助表像在腦中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的表象,以激發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積極主動地去思索、去創造的熱情。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經常進行想像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如《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一文,通過觀看雨林遭到毀滅的圖片,讓學生了解雨林毀滅的厲害程度,要讓學生們由衷感到雨林毀滅對我們人類的威脅,同時要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怎麼才能更好的保護雨林」,發表意見,之後可以請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學和老師聽,再一起討論。學生的意見和看法得到了及時反饋和肯定,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熱情。
我認為,想像的對象可以是現實生活中已存的,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尚未有過的,還有待創造的事物的新形象,所以想像具有「創新」的特徵和內涵,在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電教媒體,結合教材內容,憑借想像因素,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翱翔於想像的王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創造力,其意義無疑是重大的。正因為如此,愛因斯坦才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
四、 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促進了學生與教師的互動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起的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所以,一本書在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搖頭晃腦,「子曰詩雲」。教師是知識與價值的壟斷者與傳播者。在現代化教學中,教師的地位受到挑戰:在七彩斑斕、瞬息萬變的電子圖文面前,教師只能做學生與信息系統間的組織者、指導者、研究者、服務者和協調者。教師的主要作用將定位於教材開發,教學研究和評價,定位於挖掘學習者的聰明才智,幫助學習者掌握創造思維的方法,提高學習者生存能力。正因為如此,教師必須接受現代科學教育價值觀,以促進人的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借鑒先進的教法,牢牢把握網上資源豐富與學習者語文能力養成的客觀規律,創設異彩紛呈的學習情景。教師在教學中只是起到了一個引導的作用,學生才是主角。社會在進步我們的教學也在進步,在這個信息化社會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應有機的結合,多讓學生自己動手接觸信息技術知識。如課文《愚翁移山》是一篇寓言,一般學生會感興趣,文章內容也簡單。教師可以講述相關的知識,教學生自己利用信息資源找一些相關的圖片和資料,了解課文的寓意,請學生分小組或是自己講述文章。學生講完教師再補充,這樣學習不僅使學生印象深刻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五、 信息技術為學生學習提供了一條自主實踐、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徑。
1. 藉助豐富的網上資源,搜集、篩選資料,主動獲取知識。
教師依據教材,引導學生藉助豐富的網上資源,收集資料,獲取新知。將網路上的語文資源充實到現行語文教材中,教師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知道到哪裡去尋找他所需要的知識,學會怎樣運用這些知識去組合,去創新。體現了我們的課堂是動態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 如《回鄉偶書》一詩中,學完正文後,由學生從網上自選一首懷鄉古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自學,為學生學習古詩擴大了課堂教學容量,提供了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體現了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三峽》一課,教師設計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依據教材內容,在自己課下收集資料、現場查找網上資料的基礎上,或以導游的身份,或以遊人的身份,或以三峽人、作家、詩人等不同的身份,介紹三峽,這一教學設計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語文學習能力,如搜集、整理信息資料,運用資料,語言表達等。另外,這樣的語文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交流互補的「平台」,把個體學習、小組學習、班級學習有機地融為一體。
2. 發揮計算機學習工具的優勢,人機互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計算機教育發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製作的多媒體課件上,學生也不是課件的「看客」要充分發揮其學習工具的作用,為發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供更廣泛的學習環境。人機交互是計算機的顯著特點,是任何其他媒體所沒有的。學生在「人機互動」中,通過與課文有關的文字資料,事物的聲、色、光的發展變化去獲取知識,認識世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的相互作用,使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認識過程,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這種交互方式對於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文中的重點是魯提轄打死鎮關西的那三拳,可以將文章列一個表格,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在計算機上面填好表格:「第一拳打在什麼地方?本體是什麼?喻體是什麼?……」這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可以有多個切入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填上自己體會到的內容。可以是書上的現成的話,也可以是自己理解後的話,可以是一個詞語,也可以是一個句子。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平等參與的過程中有所得。教師可將學生對課文內容不同層次、不同側面的多元理解切換到大屏幕上,利用計算機這一學習工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再比如,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還可以為學生設置漢字輸入的窗口,學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名人名言輸入到計算機中。這種方便快捷的學習方式,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在激活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在語文課中的運用,我們現在還處於初級階段,實施過程中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盡管在語文課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尚無充分的經驗,但它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的優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作為語文教師應及時汲取新知識,日漸積累,日益豐富自己的頭腦,以更好地適應語文課教學手段改革的要求。
然而我們也應該同樣的清醒的認識到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只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它在語文課中的運用雖然沖擊著傳統的語文課課堂教學,但是不等於說它可以包辦代替一切。傳統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仍不能拋棄,只有多種教學手段並存各自發揮特長,優勢互補,才能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的語文教師、語文教學、學生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體現了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使我們有機會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文環境。相信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能夠以新的思考和創造性的勞動,去精心搜集、選擇適合教材內容,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信息資源,選擇適當的教學時機,靈活運用信息資源,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學生也能充分發揮潛能,求得最佳「學」的效果。因此我們要不斷探索,挖掘潛力,讓信息技術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⑺ 如何在小學語文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一、理解信息技術社會的含義,體驗和分析信息技術對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影響,表現出良好的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術使用的習慣。
1.結合學習和生活經驗,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徵,討論衡量信息社會的主要標志。結合自身應用信息技術的經驗,進一步討論信息的價值,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表現出理性認識信息價值、敏銳,捕捉有用信息、主動獲取相關信息、甄別篩選正確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意識;進一步提高判斷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動抵觸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斷能力;討論每個個體在學習共同體和社會公共知識創新中的責任,形成積極參與有益信息創作和知識創新的意識。
2.結合實例,了解常見的信息編碼方式及其對信息處理的意義。
3.調查身邊常用的信息技術工具,了解常用信息技術的類別及其在學習、工作和科研中的前途。
4.能列舉和分析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對工作、學習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並能就某個專題進行調查、研究。
二、探究和初步了解計算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1.能結合應用實踐,總結和描述計算機系統的硬體和軟體構成,初步認識互聯的概念及與單機的區別。在具備網路的學校中,學生應熟悉局域間的常用功能。
2.了解常見硬體設備的作用及其常用的關鍵技術指標,比較不同指標對計算機功能的實際影響,學會根據學校、家庭或工作場所的具體要求,設計計算機軟體的配置方案。
3.討論分析操作系統在計算機中的重要性和主要功能。
4.學習或進一步熟悉資源管理器的有關功能及其相關步驟和命令(例如:格式化、恢復格式化、建立目錄、搜索、設置安全和共享等)。通過實踐,加深對資源管理的認識,養成資源管理的意識。
三、利用網際網路有效獲取信息,支持學科學習,解決實際問題。
1.根據學習或實踐需要,提高使用網際網路搜索、瀏覽和下載信息的能力,體驗超鏈接在網頁中的作用,提高信息獲取能力,學會合法、合理地使用網路工具和資源。
2.能根據學習主題或實踐任務,識別網上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和相關性,能討論網路信息獲取與其他信息獲取的異同點。
3.能利用BBS、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網路交流工具傳遞信息、表達思想、輔助學習。學會判斷不良信息、主動抵觸不友好網路交往的必要方式,如學會管理電子郵箱和反垃圾郵件的管理的方法,學會在BBS、QQ、MSN等工具上判斷並主動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等。
四、學會製作動畫作品,直觀地表達動態信息或描述過程。
1.欣賞分析動畫作品,比較動畫與其他信息表達方式的聯系與區別,分析動畫在信息表達方面的獨特性。
2.通過剖析作品,了解動畫的製作原理,熟悉動畫製作的基本概念。
3.學會使用一種常用的動畫製作工具,設計、製作動畫,表達動態信息或描述動態過程。
五、學會使用電子表格軟體進行簡單的數據處理,支持學科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1.根據學科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需要,學會使用電子表格輸入或記錄數據,對數據進行整理、分類、成表。
2.根據需要,學會用電子表格的公式和函數等功能對數據進行必要的計算和處理。
3.能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和發現規律。
4.學會使用電子表格的圖表功能,直觀地呈現統計結果和研究結論,增強研究結論和結果的說服力。
六、能使用常用信息處理工具,綜合運用寫作、繪畫、表格、動畫等多種方式,設計、製作並發布多媒體作品。
1.能根據內容的特點和信息表達的需要,確定表達意圖和作品風格,選擇適合的素材和住處表現形式,並對製作過程進行規劃。
2.能根據表達的需要,結合考慮文本、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不同媒體形式素材的優缺點和適用性,選擇合適的素材並形成組合方案;學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採集必要的圖像、音頻、視頻等多媒體素材。
3.綜合運用合適的軟體和工具對原始素材進行初步的編輯、加工。
4.使用自己熟悉的多媒體製作軟體,集成各類素材,製作多媒體作品。
5.能根據作品特點和受眾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式演示或發布電腦作品,表達主題和創意。
6.能通過討論形成多媒體作品的評價標准,對自己和他人的多媒體作品及其製作過程進行評價,並對作品進行有效的優化以增強在現力;能比較利用信息技術製作電腦作品與傳統作品製作過程的異同。
7.討論所用信息技術工具的優缺點.提出可能的技術改進建議,形成技術創新意識,養成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
七、通過網站設計與製作進行合作學習,開展健康的社會交往。
1.結合自己使用網站的經驗,比較網站與其他多媒體作品在信息表達與發布方面的異同,比較網站和網頁的關系,了解網站的基本結構。
2.學會根據學習或社會交往的需要,設計學習支持網站或其他主題網站,學會合理規劃網站或其他主題網站,學會合理規劃網站的內容欄目和必要的交互功能。學會使用合適的網站製作工具製作網站,嘗試使用常用網站製作技巧支持課程學習、合作研究或健康的社會交往。
八、設計和製作機器人,以機器人為載體,體驗並初步學會通過程序設計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該部分內容為選修。
⑻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
1、要根據學習對象的學習特點和語文學科的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處於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圖畫、動畫、聲頻、視頻等教學媒體,生動具體、直觀形象,具有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的功能。通過信息技術,用多種媒體呈現學習材料,可以使學習過程生動活潑,更具吸引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動機。但是,小學階段也是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階段,切不可因為濫用使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喪失思維能力的訓練機會。
而閱讀文本,傾聽對話,感悟思想,體會情感,揣摩表達,積累語言,表達運用,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一切教學手段都是服從於此的。因此,在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兩者關系中,小學語文教學是主體,信息技術是為優化教學服務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調動學生的感官多方面參與語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語言的興趣,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語言訓練上來。
2、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精心設計教學媒體
運用信息技術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施教學過程最優化為目的的,因此必須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媒體和信息技術手段,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切忌盲目性。沒有哪一種教學手段是萬能的,只有真正能夠促進學生學習,利於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手段,才是有效的。信息技術手段也不例外。
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在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手段的同時,變革自己的教學設計行為。備課時,教師要系統考慮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等多種因素之間的關系,從知識點、學習水平、媒體內容與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等方面,進行信息技術的應用分析,設計教學媒體。將教學媒體設計作為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之一,成為教學方案的要目。
3、要注意多種媒體使用的綜合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盡可能把音與像、動與靜、圖與文有機地結合起來,提供多種感知材料,以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知、理解與運用能力。信息技術只是多種媒體的一部分,語文教學中,黑板、粉筆、實物、紙質的掛圖和圖片等傳統媒體,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術媒體應與傳統媒體有機結合,整合使用,以充分發揮媒體促進教學的作用。
4、高度重視語文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
沒有豐富的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就談不上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收知識的狀態就難以改變,創新人才的培養也就落空。重視教學資源的建設,並非要求所有教師都去開發多媒體素材或課件,而是要求廣大教師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網際網路上的已有資源。在確實找不到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源的情況下,才有必要由教師自己去進行開發。
5、努力提高教師、學生的信息素養
小學語文的信息化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學和學習效益的提高,它對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同時,它也對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的探索,才能盡快適應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需要,同時,教師還要正確處理信息技術網路教學與其它教學手段的關系,只有各種教學手段並存,各自發揮特長,優勢互補,才能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此外,語文教師還應積極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
對學生而言,信息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已不能再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自己的筆記本上。由信息的單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動接受到自由選擇、自主探索,部分學生極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課堂處於失控狀態,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容易導致學生水平的兩極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學習自覺性、更強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強的自我學習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的信息化教學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書本文字型教材形式,多媒體技術成為促進語文教學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給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為優化語文課堂、激發學生興趣、發揮學生潛能提供了可能和捷徑。
⑼ 如何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語文教學中
首先要明確現代教育技術環境特別是信息技術環境,只是一種技術、工具和手段。他可以為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發揮獨特的優勢,也可以為死記硬背的灌輸式教學發揮作用。要想發揮計算機的優勢教師的作用必不可少,教師作為教育者,通過各種教學形式,向學生傳授襲襪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缺禪侍種能力,提高他們的素質。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其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是離不開信息的傳播的。
我們知道,人的信息來源主要靠視覺,約佔全部信息的百分之九十,所以如何提高可視信息的傳播,尤為重要。
在現行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經常使用各種電教煤體,要想發揮計算機特有的作用,在使用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1)要求要有好的教學設計;(2)電教媒體的選擇,要求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長處,從而達到優化組合應用;(3)軟體的選擇,在內容形式上要求很好的滿足教學要求,且有較高的音像指標;(4)手段的使用方式,要求教師有良好的使用技能,會把握使用的時機。
其次,要在深入理解「語文」這兩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語文課中的很多知識不是看幾張圖片就能解決的,電教媒體的使用也許解決的並不是很重要的內容,但是,這沒關系,因為你所選擇的媒體能完成你想達到的某個目的就伏吵可。千萬不要失了主次。
⑽ 怎樣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效結合
在科技發展日益迅猛的今天,作為教師,教會學生求知是義不容辭的,而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教師從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轉型為學習的合作者和引導者;一位教師是否優秀,已經不是看他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看他能否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那麼,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今天就必須會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下面我就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進行闡述。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中的一個部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包含兩層意思: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去整合學科課程;②現代信息技術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整合」好課程的有機要素。整合在它的初始階段,可能與「計算機輔助教學」沒有多大區別,但實質上二者很不相同。二者不是誰輔助誰的關系,而是要逐漸融為一體。一方面,現代信息技術要廣泛進入語文學科;另一方面,語文教學要廣泛採用現代信息技術。這種信息技術不是強加的、附帶的、可有可無的,它是與語文教學緊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語
文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有機要素。也就是說,「整合」是二者雙向互動的過程。
要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機整合,首先必須明確二者整合的目的。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目的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我們不能為整合而整合。整合是手段,實現語文教學目標才是我們的目的。整合,一是要與我們的語文教學融為一體,不要生硬的使用網路技術,使其簡單的混合在一起;二是要達到好的目的,而不僅僅是換一種展示的方式,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既然是手段,應有助於教師形成和發展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而不是搞成千篇一律的東西,因此在開展課程整合研究與實驗的時候,決不能忽視教師的作用、教師的特色和風格、教師的創造力,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有生命力。
那麼怎樣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機整合呢?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首先應是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與現代教育理論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協作學習搭建了廣闊的學習平台,為此教師必須從傳統的教學理念中走出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和幫助學生在「平台」上施展才華,動手、動腦,學會思維,學會學習。現代教育理念要求信息化時代的語文教師要把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合到課程之中---就像「黑板」和「粉筆」二者完全融入到傳統的教學中一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在適當的時候為了教學的需要完美的使用信息技術,這就要求教師熟練掌握常用信息技術的操作。很難想像不能熟練使用黑板和粉筆的語文教師能勝任傳統的語文教學,同樣,很難想像不能熟練操作常用信息技術的語文教師能夠開展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教學。
信息化時代的語文教師應積極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無法想像一個自身的信息素養不過關的教師能夠將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進行有效的整合。此外,教師在美術、音樂等方面也應有不俗的修養。 利用網路教學,需要比相對簡單的多媒體教學有更高的技術支持。教師要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還需要掌握必要的網路知識,構建利於學生瀏覽的資料庫。為了增加教學的互動性,方便學生交流,可以創建網上論壇。因此,為了適應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進現代信息技術中去。
但是,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沒有正確的態度和明確的教學目的而濫用信息技術,忽視了教師個體形象,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無益於語文教學,反而有害於語文教學。語文教學中一個詞、一個句子、一個段落、一個篇章怎麼寫,怎麼讀,怎麼領會,都要傾注教師的心血和智慧,要靠教師的引導。現在的一些優質課、觀摩課、示範課,教師甚至從頭到尾不寫一個字,不讀一句書,全部讓計算機代替。這樣的課是不太適合語言文學知識的傳播的,它過分強調了視覺和聽覺的沖擊力,忽視了師生教學活動中的情感交流,這樣的課難以體現語文教學的個性化特徵。要使信息技術與語文文本內容相融合,正如《新課程標准》中所說,語文教學必須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自然也不應例外。任何游離於語文學習規律之外的信息技術表演,都是不可取的。這就需要教師對文本內容有深刻的理解,融會貫通,根據語文學習的規律,找准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的切入點,將兩者融為一體,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其次,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和能力的基礎出發,使之能夠跟上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才能實現二者融合。因為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唱主角的是學生,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對網路知識的了解,決定著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進展。在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雖已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倡學生查找資料,但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起來的時間還不長。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忽視培養獲取、解讀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方面的能力,忽視培養綜合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導致有些學生無從下手,即使一些學生查到資料後,也不知道哪些對自己有用,哪些對自己沒有用;課堂回答問題時,常見學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資料照本宣科地機械回答,卻沒針對資料談自己的理解……這些都在提醒我們:系統全面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迫在眉睫。在語文教學中怎樣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呢?我認為要抓住以下幾點:激發興趣,培養學生信息意識;注重訓練,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引導積累,培養學生分析信息的能力;適當示範,培養學生加工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及時評價,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總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要有效地藉助日益發達的信息技術,革新傳統的教學與學習觀,改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改善學習者的學習方式,要切實做到信息技術與教師教學的整合、與學生學習的整合、與語文課程內容的整合、與教學管理的整合。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最後要使教師一備課,就自然想到信息技術這樣一個層次,才能真正達到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終極目標,實現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