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教育孩子學好語文
語文學習,是中小學一門最重要的課程,學習好語文,總是可以有最佳方法的,方法好,可以事半功倍。下面我收集了一些關於教育孩子學好語文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學習習慣的培養要重視
1、讀書的習慣 學習習慣的另一方面就是作業的按時完成,一年級書面作業較少,但一些實踐性的活動作業和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的口頭作業還是不少。要認真督促孩子認真按老師的要求完成好。語文每天都要求從第6面a開始讀,讀到學的那一課。
例如今天老師讓孩子們在17面打上鉤,寫上10,就是要求從第6面a開始讀到17面,讀10遍,家長考認一遍,簽字。考認就是和老師一樣,這里點一個,那裡點一個,還要寫到其他地方搬家會讀才行。如果讀完10遍還不熟練,就要督促孩子繼續讀,直到家長任意點都能熟練地讀出來為止才能按老師的要求簽字。從拼音的第三課開始,每課就有要求會認的字,在每課最後的生字條里。
這些字只要求會認,並且要打亂順序、搬家以後會認,不要求寫。本學期要求會認400個字,會寫100個字,認得多,為提前閱讀做准備。生活處處皆語文,積極提高孩子在生活中認字的興趣,例如:看電視認字、逛超市認商標上的字、逛街認廣告牌等第。在學校讓孩子們認同學的名字,比比誰認的字多,誰就是識字大王。
2、認真完成書寫作業的習慣
拼音學完以後,從識字一開始,以後每課除了有要求會認的字以外,還有要求會寫的字。這些字要求會聽寫、會組詞、用詞語說一句完整的話。安排在每課生字條下面的田字格里,老師會教他們按筆順認真寫,組詞,並批改。
從識字一開始,做家庭作業(課堂作業本)時要求做哪一課,做完後,家長就要讓孩子聽寫哪一課老師教的生詞。(聽寫的格式:拼音、字、詞語)做家庭作業時,家長要教孩子讀題目,慢慢學會自己讀題目,弄清題目的意思,按題目的要求做。做要求塗顏色的題目時一定要注意,題目說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我們要求一律用鉛筆塗,因為如果錯了,還可以改。如果題目要求用紅色塗聲母、用綠色塗韻母,指定了顏色的就一定要按題目要求的顏色塗。
家長在輔導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請一定要和老師取得聯系,弄清楚了再教孩子。
3、認真傾聽的習慣
上課認真聽講,老師講課看老師,同學回答問題看同學,認真聽、思考。
4、積極回答問題的習慣
積極回答問題,說一句完整的話。
5、愛閱讀的習慣
我們家長在家時多看看書,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引導孩子多閱讀課外書,(故事書、三字經、弟子規、少兒網路全書等)並及時地和孩子交流。擴大知識面。
二、讓孩子當小老師,和孩子分享知識
培養孩子表達能力的另一妙招就是經常向孩子“請教”,把孩子推上講台,做孩子的“學生”。這雖有明知故問的嫌疑,但並不妨礙孩子的為師熱情。他們會很興奮,很熱情的扮演老師的角色。介紹自己今天的學習收獲。對一年級小朋友而言,這是一種很好的回顧方式。
三、重視語言發展,為聰明插上翅膀。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語言能力的增強可以極大的改善孩子的學習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因此我們應充分認識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性。給孩子的智力發展插上“語言的翅膀”,讓孩子飛得更高,更遠。
第01步:查生字通讀課文,找出生字生詞,查字典,查出字詞的原意,做到會讀會寫、真正理解;
第02步:解生字根據文章的前後文,寫出生字生詞在本文中的含義;
第03步:明中心通讀課文,分析課文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論點;
第04步:寫提綱想一想,如果“自己”要表達這樣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論點,需要什麼樣的文章結構和寫作順序?試著寫出來;
第05步:看結構根據課文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論點,分析文章的段落結構和寫作順序;
第06步:比結構對比自己寫出的提綱和文章原來的段落結構,看有什麼不同,主要是考慮原文的結構安排有什麼好?自己的結構安排有什麼不好?重新寫一遍,繼續對比,直到跟原結構相近;
第07步:摹寫文根據原文的結構安排,試著模仿原文盡自己所能寫出文章;文章比較長的,根據學生水平分成幾部分操作;
第08步:對比文把寫出的文章與課本原文對照,找出與原文不同的地方,並標出來;
第09步:理解文對每一處不同,找出不同的原因。考慮:作者這么寫表達了他什麼樣的心態和情緒;用了這個字、詞、句,為什麼更好。“法不孤起,必有所為”,所有的寫法必定有原因和目的,這原因和目的就是文章背後的那顆心,如果真正明白了文章,就會體會每個字、詞、句背後的心,這就是閱讀理解;
⑵ 常見的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1、激發興趣
語文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來自於對老師的喜歡。所以,老師平時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學生做朋友,讓學生喜歡自己。下課時,學生幾乎與我沒有什麼距離,跟我拉手,跟我撘肩,跟我說知心話;上課時,學生比較尊重我,也比較喜歡聽我講課。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是那麼可愛,我喜歡每一個孩子,我全身心的教他們,愛他們。因此,師生關系融洽了,學生對學習語文就產生了極濃厚的興趣。興趣有了,學生的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漸漸地學生喜歡上語文,學習的興趣成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後勁力量。
2、培養讀記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深知落實好一個「讀」字,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會收到背誦和積累知識的效果。一直以來,我都堅持利用安排的早讀課時間。我的早讀課,我會早早的來到教室,要求學生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學習夥伴互相聽寫昨天所教的生字、生詞或是古詩、日積月累,生字、古詩、日積月累要求自己默寫,默寫生字時,要寫拼音、生字、組書中的詞,書中的生詞要求互相聽寫,兩人聽寫完後,互相批改。如有錯,再把錯的抄寫三面,然後再把錯的默寫一面,做到字、詞、古詩、日積月累人人過關。第二件事,要求學生讀記本單元該背的內容。第三件事,預習今天要上的新課,主要是把新課讀熟。陪隨學生晨讀,師生共同踐行古人的教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日積月累中會慢慢地感受到語文內涵豐富、外延廣闊、魅力無窮,對他們升入中學以後學習語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培養學生基本技能
「教學質量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而是否真正提高了教學質量又明顯體現於學生素質是否真正提升,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表現於基礎知識的遷移運用。基礎知識包括:拼音、文字、詞彙、句子、語法、修辭、邏輯,乃至細小的標點等等。實踐中我感悟到:嚴把關,是提高畢業成績的關鍵。處理復習這個環節的教學中,則在字、詞、句、段、篇都進行全面而系統的錘煉和掌握。應依據教材結構分章節對學生進行歸類復習,每一個知識有它的特點及規律,老師必須把握,對學生要講清、講透每一個知識點,做到講練結合、舉一反三。切記應付了事,完成任務。在同學們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後,再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遷移運用的培養,在閱讀和寫作中鞏固、運用。在做一些復習題以後,老師不能一味的在黑板上講,這樣會勞而無功、枯燥無味。歷屆畢業班,學生做的復習題,我幾乎沒有對改過,都是讓小組合作對改,若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學生舉手示意,老師立刻幫助解決。因為爭論中解決了的問題,學生記憶深刻,而且學習起來不感到疲乏。
4、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
對作文選材的把握是學生下筆時的難點,作文布局的不合理和文筆的低劣是六年級學生作文要想有所突破的關卡。每寫一次作文,老師要精心指導,教會學生審題、選材、構思、修改,多讀例文。教學一次作文,老師必須要求學生寫好一次作文,不能布置學生回家完成,只能在課堂上完成。評改作文小組解決,由組長牽頭,大家一起找錯別字,找用詞不當、詞語搭配不當的地方,找語句不通順的地方,看開頭和結尾寫得好不好。如何修改,大家說了算。這樣的批改方式,有利於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5、培養閱讀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學生興趣培養的功效體現。尤其是在本期,小學和這個銜接時期更應該培養學生一些良好的習慣:
1、課前有主動預習,上課勤作筆記,課後自覺的習慣。
2、閱讀過程中有查閱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習慣,自己解決生字、新詞。
3、閱讀時自己提出問題,邊讀邊思考,設疑研讀的習慣。
4、有敢於答問,大膽質疑、辨疑的習慣。
5、討論時有聽取同學的意見,判斷是非,如對的要堅持自己的觀點的習慣。
6、鼓勵學生多讀作文書,多看課外書,增加知識儲備,豐富寫作素材。
我班學生有這樣一個習慣,還沒上的課文,學生自覺地往後讀,還沒要求背的課文和日積月累,學生會自覺去背。所以,老師在教學新課時,學生對新課已經很熟悉了,上起課來就比較輕松。
其一,語文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重在啟發學生思考,以平等對話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更充分的發揮,使其學習變為愛學樂學。學生上課積極主動回答問題,課堂效率高。
其二,多讀多練,培養語感。
語文是一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經常以此作為教學重點來訓練。但課堂時間畢竟有限,這必須靠生活點滴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孩子讀書能力差,這就無形地成為學習語文的障礙,所以讀書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重點訓練朗讀,希望家長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懇請家長重視讀說訓練,並可以時刻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建議家長在用心傾聽孩子讀書的同時,給他一些掌聲,一句鼓勵,一份自信。假期中,您可以引導孩子預習新課,閱讀兒童著作,或背誦古詩文時實踐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三,勤於練字,認真書寫。
古人雲:「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跡,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所以擁有一手好字,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我建議學生可以練習楷書,可以臨摹,久而久之的楷書練習,其精神與風格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要給予扎實有恆的要求,讓學生的意志受到了考驗與磨煉。這也是這學期的教學重點。
其四,留心觀察,寫好作文。
三年級教學就是教孩子如何寫好作文。的確,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必須重視它,正視它。其實寫好作文不難,但必須留心觀察,把生活的點滴記錄下來,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組織好語言,匯集成篇即可。當然「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說總是很容易,做起來就難了。本學期我剛剛接班,對學生情況不是很了解,重點培養了學生的字詞及基礎知識。並將鼓勵他們每天或每隔一天寫一篇日記進行練筆。作文水平有待提高的學生就要多讀書,積累好詞佳句,拓展知識面,不斷充實自己,爭取有大的進步。希望學生在保證課內學習的基礎上多看課外書,在寫作文時就會語言優美.生動.妙語連珠,這些都是因為閱讀面廣,知識淵博。希望家長可以重視閱讀,假期中給您的孩子准備一倆本兒童讀物,讓他在知識的海洋里翱翔,平時也可把書帶進班內,放在圖書角里和同學共享.我相信您的孩子將受益終身.
其五,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習習慣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於思維能力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預習與復習的習慣。
2、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3、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4、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
5、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6、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7、 課外閱讀的習慣。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子的起步階段,其知識基礎與行為習慣往往要影響學生的一生,培養學生相對獨立且又合作的思維方式與人格也就尤為重要。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同時,他們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頭蛇尾。家長必須幫助並指導孩子的學習,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都是我的一人之見,感謝您們在百忙之中瀏覽指教,希望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能和您有再次交流的機會。
一、讀書、寫字的姿勢
二、如何定學習計劃
三、如何預習:
做預習,不可少。初讀文,劃生詞,不明意,查字典;細讀文,
明內容,不理解,打個問。課後題,動動筆,查資料,試解決。上新課,效率高。
四、怎樣聽課:
聽課前,作準備,書和筆,放好位,人坐正,心入定。重難點,
注意聽;疑難處,動腦筋。腦眼手,齊參與。下課後,細回憶。
五、怎樣做課堂筆記:
專心聽,認真記,看板書,明要點,圈點劃,作旁註,復習時,
有依據。
六、怎樣發言:
細聆聽,明問題,抓關鍵,精整理。有頭尾,語通暢,口齒清,
聲宏亮。
七、怎樣復習:
通讀文,查缺漏,再精讀,攻難點。翻筆記,憶講解。做練習,
用新知。反復練,記得牢。
八、怎樣查字典:
字不明,義不清,查字典,能弄明。知拼音,查音序;曉字形,
查部首;形難辨,查難檢。
九、怎樣做讀書筆記:
讀書時,作筆記,成習慣,多得益。記書名,記日期,定格式,
有規律。好詞語,先圈起,修飾名,多摘錄。列提綱,概內容,明中心,談感受。
十、多讀、多問、多想
學語文,多讀書。讀課文,如流水,精彩處,記腦中。課外書,
廣泛讀,勤摘記,是關鍵。閱讀時,多提問,審題目,須質疑。為何寫,怎樣寫,在書中,事先把不會的字詞做一下整理,然後熟讀課文,如果還想提高的話,可以看一下課後練習細求解。處處問,時時問,問中學,學中問。
一、在課堂教學之前,想好教學思路
教材內容多,一節課時間有限,如果老師沒有理清教學思路,對整節課沒有整體的把握,學生會覺得混亂而無所獲。因此,在教學設計上要善於選取一個突破口或聚焦點,由此入手、帶動其他,從而使教學活動順利展開,形成一個互相聯系的整體。先說尋找突破口。比如,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語文課中的難點篇目,詩歌篇幅長,內容多,內涵豐富。如果在教學中只是照本宣科,那麼學生有可能會覺得枯燥。通過對艾青作品的研讀和對教材的理解,我選擇「紫色的靈魂」作為切入口,提綱挈領,化繁為簡。
二、做好做精每一課的課堂導入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導語更是藝術中的藝術,每一節課開場白的好壞關繫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課堂每一分鍾,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率。譬如,在講解《一剪梅》時,採用「以情導入」的模式。我播放歌曲《月滿西樓》,李爍婉轉優美的聲音瞬時就將學生帶入了一個凄美的世界。一種靜,一種美,默默地盪漾在同學心間。通過這一情景的設置,讓學生一開始學習就進入教師精心營造的感情氛圍之中。
三、精心設計教學高潮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以及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而進行的各種思維活動始終不斷地進行著。可以說,課堂教學應如同河流一般,有跌宕起伏,有平流,有急湍。一節課如果沒有高潮,那這節課可以說是失敗的。學生與教師的思想是相通的。
四、課堂提問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學藝術
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掌握提問的技巧。具體說來,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激發學生去思考解決一連串的問題,而且前面問題的解決要成為理解下面問題的鋪墊。這樣就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按照合理的程序拾級而上,循序漸進地理清課文。就其效果而言,這也是對學生邏輯思維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培養。
一、朗讀法。
朗讀法是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不僅在語文教學中重要,在其他科教學中也很常用。朗讀分為齊讀和自由讀兩種,齊讀使用的情況有下列三種:①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本上的時候,如剛上課時朗讀一下課本標題或上節課學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②讓學生對新內容適應時,這主要在預習過後,齊讀可以讓學生自己糾正自己讀錯的字詞等。③提高學生積極性的時候,這主要是用在分組練習上,可以讓全班都參與其中。自由讀主要運用在需要學生有自我感悟,自我理解的時候,特別是在教師講解課文的時候。當然這其中也包括老師在課堂上點學生單個起來回答問題的情況,除了這,還有快讀,慢讀,高聲讀,默讀等多種朗讀方法,在我看來,朗讀的作用就是認識字詞,加深印象。聽只是一個吸收的過程,並不代表動了腦筋,只有讀出來,才代表真正吸收了,而讀又是為寫作鋪墊的,所以才顯得尤為重要。
二、背誦法。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書上總是畫滿了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背」字,我所見習的兩個班級一樣,也是基本上每篇課文都要求背誦,背誦是建立在朗讀的基礎上的,但是背誦的作用也是無可替代的,古詩詞要背,課文也要背。背准了才變成了自己的東西,但同時我也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主要存在於背誦古詩詞上,好多同學能將一首詩歌脫口而出,但是其中的意思一句也不懂,也許是明白其中的大意,卻無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也許是根本就不明白,只是老師要求背就背了,我希望是前種情況,但不管怎麼說,在小學教學中永遠都離不開一個字——背。
三、默寫法。
默寫在小學課堂上一般都是在聽寫的前提下進行的,能讀,能背不代表能寫,從讀到背再到寫才完成了記憶的整個過程,默寫是有一定難度的,小學生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這上面,而老師往往也是通過默寫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四、談話法。
有人將談話法說成是問答法,我認為不是,談話不只是一問一答這么簡單,它更重的是交流。但它又主要以問題的方式在課堂上出現,小學老師似乎永遠有問不完的問題,在這一問一答中就產生了對話,談話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也是在小學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以上的四個例子就說明了老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使用談話法的.四種情況。
1. 開發學生想像力的談話,通常就是老師根據新的知識點提出一些問題,由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聯想。如例1中,學生就可以由金子而想開去,自己在課文中找到自己的答案。這種談話法適合在課前預習的時候使用。
2. 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的談話,老師在這種談話中起的只是一個銜接作用將原有的舊知識與新知識銜接起來,就像例2中,古詩詞是以前背過的,而現在提起又有了新的含義。這種方法還特別適用在記生字詞上,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講解課文時一般都採取這種談話法。
3. 帶有總結性質的談話法,一般在一篇課文或一節課結束的時候,老師都會問你學到了什麼,通過學生的回答可以達到總結和全面復習的目的。如例3中,對那一句話的理解其實就是對整篇課文的理解。這種談話法主要運用在課程結束的時候。
4. 復習過程中的談話。這主要是在學生對所學知識已基本掌握的情況下進行的。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談話法貫穿在整節課中,或者說是整個教學活動中,談話法不僅需要老師設計好問題,還應在談話結束的時候做好總結工作,這樣才能將知識理論化,完整化,系統化。
五、討論法。
討論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並不常用。小學生的想像太豐富,討論就會跑題,課堂一下就會變得吵鬧起來,要再回到原來的課學氣氛就得花一些時間。但是,我還是很提倡這種教學方法,同齡人有同齡人的溝通方式,向自己的同伴學習遠比向老師學習要有效果的多。在林老師的課堂上,一位同學用越來越造句時說,我越來越大了,媽媽越來越小了。林老師要求學生討論,這個句子對不對,有沒有更好的說法。有同學說是我越來越大,看起來媽媽越來越小了,有同學說是我越來越大,媽媽越來越老了,最後大家一致認為後一種說法好。通過這個討論我相信基本上每個學生都明白了「越來越……越來越……「的用法,還有一次是談理想的時候,老師也請同學們互相談談自己的理想。當一位同學說他的理想是當社會老大時,其他幾個聽到的學生都笑,他自己也笑,還叫來了老師。可見在學生的心中對錯的分界線還是很明顯的,而也只有在同齡人面前,他才敢說出這個大膽的想法。
討論法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可以使學生養成傾聽別人說話的好習慣。這同時也需要老師在討論後作一個全面的總結,給出一個科學的結論。雖然我很提倡這種教學方法,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在小學課堂中,尤其是低年級的課堂中還是建議少用這種教學方法。
六、練習法。
學習過程中,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是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知識的一個最好的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中頭練習和書面練習兩種。不過練習主要還是在課外,而老師掌握學生的練習情況就是批改作業。這次見習我也批改了一些作業,我發現我所見習的那個班的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拼音問題,在我一次改字詞的作業中,很少有同學拼音是全對的,甚至竟然出現了有同學漢字書寫全對,可是卻一個拼音都不會,所有的拼音他都只寫了一個字母J的情況。我也給我的指導老師提了建議,希望她多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我還有幸在課堂上觀摩了一次書法練習。在練習開始時,老師講了正確的寫字姿勢與方法,在練習過程中不斷的提醒與糾正錯誤的姿勢。練習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應大力提倡這種教學方法。
七、考試法。
考試也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在考試的有形與無形的壓力下,學生會自覺的學習和鞏固知識,還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這種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常用,但也絕對少不了。
八、自學法。
自學法主要是老師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面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老師不總在,課堂也不總在,我認為自學法才是小學生最應該掌握的一種方法,也是老師應著力培養的一種方法。小學生只有在小學初步學會了要學什麼,如何學習,才能有以後初、高中好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自學法主要是在老師的帶動下進行的.
看似在要求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其實在這問題中就告訴了學生學習課文的好多方法,一般一個老師的這些方法都是固定的,經過幾篇課文的學習後,學生再拿到一篇課文時,就懂得了從哪些方面,怎樣去學習了。老師也可以傳授一些系統化的方法來加以引導。
⑶ 如何上好一節語文課
上好一節語文課的方法如下:
1、吃透教材,課的准備。上課前,對於所導學的內容都要熟悉於胸,不打無准備之仗,反復誦讀要學的知識或文章,仔細觀摩,全面的、多方面了解,盡可能多的發現知識點。
2、考慮學生的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考慮學生的因素,以他們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對於所學的文本,學生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都是不同的。
3、把握好「教」與「學」的關系。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是教與學的互動。
5、查找相關資料。在做好以上的內容准備之後,我們便可以查找相關資料了,作者的簡介、課文的名家解讀、相關的寫作手法等。
⑷ 語文課上有哪些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你知道嗎
我知道,討論法,小組比賽法,點評法,講授法,串講法,對於這些方法來說,能夠有效引導孩子培養他們的良好思維,然後能夠調動課堂的整體教學氛圍。
⑸ 如何能講好一堂語文課
怎麼樣講好一堂語文課:
一、認真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備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教師要牢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知道學生的頭腦不是容器,而是需要點燃的火把;要教會他們如何去掌握知識,獨立獲取知識的本領.在備課時,首先要領會教學大綱的精神,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這樣才不會偏離方向.才能把准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才能把准教學內容的實質、重點、難點,才講得准、講得透.其次,要根據學生實際,巧妙設計教學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深入探索,利用原有的知識對新知識進行思維加工以滿足學習上的需要.再次,要備教法.在一堂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考慮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如何創造條件去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其學到該學的知識以提高綜合能力.
二、精心組織教學
良好的教學秩序和高 質量的教學水平最終是通過課堂教學體現出來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創設教學氛圍.
1、導入.好在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開始一項新的工作或進入新的學習狀態時充滿熱情和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導語的設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的干勁,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2、設疑、導思、點拔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大進」.疑能使學生心理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突動進而拔動思維之弦,以求個「水落石出」.教師在導入新課後把素先設計好的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深入閱讀,尋求答案.「牽一發而動全身」只有讓學生的思維真的活動起來,才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三、注意展示情感魅力
俗話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表揚、鼓勵、信任可以激發一個人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肯定,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學生創設了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從成功的喜悅中發現自我,肯定自我,悅納自我,為下一步的成功增強了信心.其次用良好情緒,營造課堂氣氛.教師要把高漲、積極的情緒,慈善、微笑的面孔,剛毅自信的眼神帶入課堂,讓學生大感到致教師的熱情、和藹可親.這樣,學生學起來才輕松自由,思維才異常活躍;才敢大膽地想像,深究課文中的問題;對某些問題才敢於質疑,敢於評論,課堂氣氛才顯得活躍、熱烈.反之,就讓學生產生壓抑感,甚至產生失望、驚恐、緊張等情緒,從而扼殺了學生探究討論問題的慾望,窒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此外,教學還要注意課堂語言、板書的精練、簡潔.
⑹ 如何教好語文
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這樣一說,好象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其實則不然。筆者認為,真正的以人為本,並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那,才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含義。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范、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在歷時數年的土家族聚居區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驗中,筆者發現,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2、熱情高。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筆者認為,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是一種活態的,有生命的現象。更贊同一種觀點,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才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進入角色,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拒絕偽讀等等,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要引導,需要熏陶,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生,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機械重復的抄寫;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都可能導致這種後果。很好理解,試想,如果學生看了課表,某節課是語文,眉頭都是皺的,語文課還怎麼上?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學生對語文的情,來自於趣,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慾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關鍵的一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都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有種提法,筆者很贊成:用讓大愛溫暖課堂! 3、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課外閱讀量,課程標准有個不少於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從更廣的視覺看,會讀書,說到底是會學習。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學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才可能學好語文。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是必需的。語文實踐活動,總得以訓來年為基礎。某種意義說,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因此,要從聽、說、讀、寫;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從合作學習上,從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上,通過指導,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並主動去運用,形成習慣,學生將受益無窮,有的將是終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筆者在平時,常用講幽默、笑話、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像等,總之,要多方式、多層面、多渠道地訓練學生的語感,從而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和發展。 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說話,學會寫,學會交際。即具有一定的表達,交際能力,要求達到不同標尺下的能說、能寫和與人交際的的標准。 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虛與實的關系。當然這里的虛,不是無,也不是可有可無,這個虛必須務,而且必須務好!即給學生以充分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熏陶,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德。但務虛還要務實!即必須給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為他們現在的發展,也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換句話說,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對立統一的,萬萬不可割裂開來。應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關懷的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知識,習得基本技能,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發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則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也是違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因此,要萬變不離其宗:為學生的發展著想、著眼。
⑺ 學好語文的十個方法是什麼
語文是中學階段所有學科中最重要的學科,說它重要,是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它對一個人的成功都具有重要意義。近幾年來,高考所有學科中語文越來越受到重視,分值所佔比例越來越高。在求職應聘過程中語文綜合應用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作用日益凸顯,成為權衡成敗的關鍵因素。即使是小到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相處,語文也無處不在。可以說,得語文者得天下,一點也不誇張。
語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人人離不了語文。到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才能學好語文呢?簡述如下:
一、樹立大語文觀,處處留心皆學問。還沒有哪門學科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如此親密的關系,密不可分,必須做個有心人,學會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不能孤立教條。
二、要有大局觀,字詞句段篇要融會貫通,不能單打獨斗。
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手不釋卷,必有收獲。
四、對語文基礎知識要肯下笨功夫,該背會的一定要背會。
五、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不可偏廢,要互相促進,共同進步。
六、要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結合,在實踐中鞏固學習成果。
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熱愛語文。只有發自內心的喜愛,才能激發學習動力。
八、重視朗讀的作用,要大聲誦讀文章。
九、把寫作當做一種愛好,我手寫我心,感情真摯,條理清晰。
十、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做 筆記,便於復習掌握。
以上所談,都是我多年從事語文學習的經驗之談,希望對你的語文學習有所幫助。
⑻ 如何做好語文教學
我是州激語文老師,談一點我的想法:
1、關鍵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何愁教不好?他們自己也會學了。扮大
2、掌握有效的教學方冊缺襪法。
3、教師自己要有文本解讀能力,課堂上要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視寫作教學,培養學生用「我手寫我心」。文章不在於技巧,關鍵在於富有真情實感。
5、掌握一些實用的語文教學法,多向名家學習,學習他們的課堂教學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輩的語文教育家一些新課程改革後出現的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