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學生豐富生活 經驗 、積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養的一個過程,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怎樣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怎樣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
就目前情況來說,其實小學語文的閱讀是不容樂觀的,很多家長和老師並不重視語文的課外閱讀,認為學好了課本的知識就夠了,其實不然。我們可以看到,如今社會發展非常迅速,科技日新月異,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前需要的是專門性的人才,而現在我們需要的就是綜合能力很強的人才。
縱觀如今社會上的成功人士,他們無不是熱愛閱讀、熱愛學習的。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豐富他們的閱讀知識,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意識就非常重要。所以,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建立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對於激發學生的讀書慾望有一定的作用。
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可以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的圖書室,鼓勵學生把家裡的藏書都拿到學校來和其他同學分享,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意識,不僅實現了圖書室自給自足,而且也實現了資源共享。我們要充分利用教室的牆壁展出 名人 名言 和古詩詞,用 文化 的氛圍來熏陶學生,用飄溢著的哲理來浸潤學生閱讀的心田。同時,語文教師還可以把每周固定的時間作為閱讀課程,讓閱讀形成一種固定的課程,深入學生們的內心。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讀書
1、誘導法。現在很多小學生不喜歡讀書,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好動愛玩,更重要的是他們對閱讀的功能。所以,語文教師必須要利用各種機會,用舉例說明的 方法 來告訴學生讀書的樂趣和作用,讓他們明白讀書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和作用。當他們明白理解之後,我們還要使用一定的對策,比如給他們講解一些 成語 故事 或者中外名著,講到精彩部分的時候戛然而止,就像是我們成人聽評書一樣,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慾望,激發他們閱讀的能動性。
2、語文教師以身作則。古語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筆者以為,在每周的固定閱讀時間,我們就要以身作則,跟小學生一道參加閱讀。語文教師也要和學生一起來讀書做筆記,寫 讀後感 。這樣對於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很有用處,當看到老師還要閱讀的時候,他們也就沒理由自己不參加閱讀了。
3、激趣法閱讀。俗話說「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所以,為了能夠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在閱讀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通過各種 教學方法 來對學生進行激發,對於他們身上的一些「發光點」,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和肯定,要不失時機地去贊美他們,當學生得到老師的肯定時,他們一定會沾沾自喜,今後會更加努力地參與。另外,班級內還可以開展一些閱讀比賽,把學生閱讀到的內容進行展示,通過更多的途徑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傳授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
1、在閱讀中 總結 閱讀方法
讀書要有一定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學會如何來讀書,對於我們學習有幫助的內容,我們就要精讀細讀甚至研讀;對於一些和教學內容關系不是很大的 文章 ,我們就可以快讀,這樣有助於鍛煉學生快速掌握文章的重點和中心思想的能力,使他們在短時間迅速捕捉到作者的寫作意圖。
2、在閱讀中培養自己的情感
閱讀一定要注意積累,通過積累,我們不僅僅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詞彙和表達方式,同時還可以升華自己的情感。在每閱讀完畢之後,我們都要求學生來寫一些閱讀的感受,或者用自己的話來總結一下文章的大概意思。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累積寫作的語言是非常實用的,對於他們今後的寫作會有非常明顯的幫助。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語言實踐中去累積 好詞好句 ,通過一定的活動比賽,來鍛煉他們把累積的好詞好句表達出來,訓練他們的表達能力。
四、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有一句話說得好,「教是為了將來不用教。」小學語文教學應當立足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意識,加強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的培養,讓他們形成自己的閱讀習慣。
1、創造口頭表達的機會。上面說過,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有機會說出來,要學生在交流中獲取更多的信息。
2、「不動筆墨不讀書。」鼓勵學生多讀書勤動筆,既可以在書上做眉批、劃線打重點號,也可以邊讀邊思考,閱讀後用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體會、見解,督促他們及時寫下自己的感受,促進理解和消化,提高表達能力。
2怎樣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一、激發興趣,培養課外閱讀的情趣
1、 創造閱讀條件。
積極為學生創造閱讀的條件,在日常的學校管理中,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我們為學生開設了開放式閱覽室,那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學生們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閱讀各種信息,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拓展了他們的視野。
2、 及時表揚鼓勵。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能把自己課外積累的知識在課堂中進行發表時,哪怕是一個詞語、 句子 ,我都會及時表揚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收獲的喜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用語言表達出來,對表現好的,立刻大力對他進行表揚,請他交流為什麼表達得那麼好,並隨即鼓勵大家要向這位同學學習,多讀書,多積累。學生在獲得表揚後,課外閱讀的興趣會更高,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更強,而其他學生也會學有榜樣。
3、 用好課本資源,提高閱讀水平。
在閱讀教學中,由於理解課本的需要,必要時就需要進行課外資源的有機鏈接,這樣會有助於學生加深對課本的理解。一方面強化學生對課本的理解,激發起對大自然的興趣;另一方面將學生由課內引向課外、書內引向書外,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
4、 廣泛開展讀書競賽。
小學生的好勝心理比較強,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利用讀書競賽活動來激發學生閱讀課外書的興趣。
二、幫助選擇,推薦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在課外的延伸。搞好課外閱讀,很重要的一環是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如何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在實踐中發現,可以通過以下兩條途徑:
1、 教會學生自主選擇。
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標准可以概括成三個字:趣、廣、適。"趣"是有趣。對於小學生來說,有趣的書他們會更感興趣,而有了興趣就會投入更多的熱情,並能化為自覺自願的行動。"廣"是廣泛。魯迅先生在他的一封信里,曾這樣告訴青年人: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專看文學書,也不好。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博覽群書,厚積薄發。"適"是合適。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鑒別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較弱。而如今的課外讀物是良莠不齊,並不都適合小學生閱讀。"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說話"。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選擇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有利他們身心健康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在拓展知識面的同時,使心靈也得到潤澤。
2、 教師推薦閱讀材料。
小學生求知慾旺盛,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思想狀況、閱讀能力、 興趣 愛好 ,認真地幫助他們選擇思想健康、語言生動、活潑規范的圖書;同時,學生的課外閱讀又不是孤立的,要注意配合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的教學,向學生推薦有益的圖書,如學習《猴王出世》之後,可以向學生推薦《西遊記》;學習《三顧茅廬》可以向學生推薦《三國演義》。注意引導學生多讀書,多讀不同時期、不同作家、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書,同時在閱讀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切實遠離那些低級趣味、庸俗無聊,甚至不健康的書刊,使學生真正在課外閱讀中受益。
三、教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是完成閱讀任務的途徑和手段,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教師把好的閱讀材料推薦給了學生,還必須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結合課文的閱讀,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和復述,學習精讀、略讀、瀏覽,學習利用圖書室、閱覽室、網路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結合讀物特點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閱讀方法,加快閱讀速度,加大閱讀信息量;可以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動腦與動 手相 結合;同時指導學生閱讀時做好閱讀筆記、摘抄、批註等。
四、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習慣是一種高度自覺的自動化的行為,一個人一旦形成某種習慣,將會長期影響其行為。在閱讀指導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使他們受益終生。所以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認真讀書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習慣、愛護書報的習慣、用眼衛生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等。這些閱讀習慣一旦形成,不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對他們將來的發展也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怎樣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一、注重興趣培育,讓學生愛好讀書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閱讀的巨大動力。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求,特別對那些初讀的學生,更應大力激發其閱讀動機,讓閱讀與樂趣相連。
1、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可以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讀物的主要內容,以此激發興趣,也可就故事中緊張、精彩、感人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比如,上學期期末,我向學生推薦《小王子》,當時我讀了幾個片段。讀完最後一段時,教室里一片寂靜,不少孩子眼裡淚光盈盈的。我想,那個柔軟的傷情的時刻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中。我們的 教育 需要喚起、恢復孩子的柔軟。試想,學生對「小狐狸」的渴望,對《小王子》的渴望!
2、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一個重要途徑
學生在課堂中對所學課文產生了濃厚興趣,教師就應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地,激起學生讀書的慾望。比如,在學了課文《爭吵》,我就不失時機地推薦作者亞米契斯的小說《愛的教育》,一部被各國公認最富愛心和教育性的讀物。學了《草船借箭》一課,向學生推薦少年版的《三國演義》,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了主要內容,擴大了視野。
二、注重閱讀指導,引導學生讀好書
1、選擇讀物
由於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鑒別能力差,面對各種各樣的課外讀物。因為好奇,或因信手拈來,可能會讀到一些不利於孩子健康的書籍。因而,教師既要廣泛閱讀,推薦與學生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相符的書籍,同時又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朗讀的權利,題材也應廣泛。如:童話、科普作品、小說、詩歌都有。具體書目有《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唐詩三百首》《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論語》前六章及《精選(論語)三十課》等等,裡面有大量的成語及 名言警句 。
2、閱讀方法
學生閱讀興趣被激發後,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知道了怎樣去讀,才能使閱讀成為人生中的一大要事。
閱讀方法包括默讀、輕聲讀、誦讀、瀏覽、略讀、精讀等。略讀可以粗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快速捕捉信息,此方法在課外閱讀經常運用。對於有反復咀嚼價值的段落,我們就可以精讀,把握結構,用詞嚴謹。如:《西遊記》第一回「猴王出世」中「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這樣的句子,讓學生明白一流作品與二流作品的區別,往往只差幾個字。而品味語言、重視積累、培育語感才可採取誦讀,此法是我國傳統讀書法之一。
三、注重閱讀積累,增加學生讀書量
我認為,閱讀的訓練,貴在堅持,難以速成。只要我們巧妙地利用好零碎的時間,組織好有趣的形式,每個孩子上午閱讀十分鍾,下午閱讀十分鍾,間周一節的閱讀課,有時語文課挪出幾分鍾,加上學生在家的課余時間,堅持六年,奇跡就發生了!同時,我還製作了閱讀跟蹤表,登記書目和讀書的大約字數以及 讀書筆記 本,督促學生養成習慣,定期在班上交流展示,發現典型,評出優秀,擴大影響。
4怎樣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教師首先必須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學生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小學生的模仿性強,根據學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點,經常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知識。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老舍、葉聖陶、冰心等名人熱愛書的一些故事,讓學生搜集名人 讀書名言 ,這種「名人效應」所產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要讓學生愛讀書,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多讀書。
課外時間,經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這對學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閱讀時,老師所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體會到教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的進行閱讀活動。經常給學生講自己童年是怎麼閱讀的,有哪些閱讀收獲,與學生分享閱讀的快樂,並給學生絕對肯定的啟示便是:閱讀非常快樂。這猶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劑,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一旦興趣培養起來,不僅眼前受益,還將伴隨整個人生。對學生的閱讀要多鼓勵,在閱讀課上,隨機樹立典型,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或精彩的語段時;當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 科普知識 時,教師應極力表揚,這樣便在學生中營造了讀書的氛圍。
二、推薦材料
1、學生合適的課外書。當學生讀自己喜歡讀的書時,他會讀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書中的世界裡,和書里的人物同喜同悲。當學生讀自己不喜歡讀的書時,會感到枯燥無味,不知所雲。因此,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起來後,就要適時地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書,讓學生有好書可讀。推薦時課外書要考慮以下幾點:一是要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適時選擇一些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動人的篇章讓學生閱讀,學生就會熱情高漲。如果當一篇文章能使閱讀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話,文章對人的影響將會是持久而深遠的,不僅內容可能終身難忘,而且有關語言也可能永遠難忘。
二是與學生的心靈世界息息相通。小孩子天生愛幻想,這就決定了他們愛讀帶有幻想的故事。 童話故事 具有幻想性,故事裡面的人物是虛構的,環境是假設的,情節、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實有的,但幻想中卻往往寄託了孩子們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們內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對於孩子們來說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說不僅具有幻想性,而且還帶有一定的科學性,是人們美好願望的一種體現,和童話比起來,更具有現實意義。人們想戰勝死亡,渴望生存,古往今來的童話里便出現了不老的仙人、不滅的生靈;而科幻小說里則出現了神奇的新葯,發明了新的醫療器械。這一切都是孩子們所希望的,所以他們喜歡讀科幻故事。好奇是孩子們的又一天性。孩子們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總想問個「為什麼」。
他們喜歡讀一些探險和科幻的書籍,就是因為好奇心的驅使。所以像《太空歷險記》、《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魯濱遜漂流記》等作品都能引起他們的極大興趣,值得推薦。三是讀物的語言水平要略高於學生。結合我校開展的「讀千古美文、做當代君子」的活動,讓學生廣泛涉獵千古傳誦的經典 範文 ,此類文章文辭優美,能直通學生的精神世界,學生讀這樣的文章,語言和精神的修養都會得到提高。如:「名家名句」,「唐詩宋詞」等,要讓學生多讀。
一些千古傳誦的名句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較高的使用頻率。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些詩句與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心靈世界很接近,容易產生共鳴,應多選一些含有這些語言的文章讓學生閱讀。
2、結合語文課本開展拓展閱讀。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有著復雜的背景。如果沒有足夠的背景資料,要理解課文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開展拓展閱讀,加大學生的閱讀量。
3、拓展課外閱讀的 渠道 。當今世界已進入了信息時代,應讓學生明白要通過各種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們的課外閱讀也不能限於書本。除了班級圖書角里的書籍和學生訂閱的雜志以外,還可以學會用各種途徑進行廣泛閱讀。雖然沒有上網閱讀的條件,電視中一些優秀的欄目等也是獲取知識的好渠道。
三、適時進行方法指導,使自主閱讀事半功倍
1、摘抄畫句法:向學生提出摘錄和畫旬的要求,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畫、一邊摘,或妙詞佳句,或名言警句,或知識哲理,或問題答案,分門別類地摘錄在自己的本子上。摘畢,要寫清什麼時候、摘於什麼刊物、作者是誰。
2、批註「挑剔」法: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解放思想,不迷信作者,發現疑難之處或有不同看法等,就在課文的書頁空白處進行批註,發表個人評論意見,對錯誤、消極的敢於「挑剔」。
3、反復閱讀法:要求學生對一些重點文章或重點章節段落,要反復閱讀,閱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培養「真讀書」的本領。
4、質疑問難法:能提出問題,是讀書中思考的收獲。教師要指導學生讀書時學會處處設疑,於探究中釋疑、解疑。「一番覺悟,一番長進」。
5、讀寫結合法:這里所說的讀寫結合,主要指兩種形式:①寫提要,對讀物的內容、要點、基本情節等進行歸納縮寫。②寫心得,寫出自己的感想、收獲和評價。
B. 如何開展語文課外活動
近年來,初、高中語文教學領域出現了一個新的改革熱點——活動課。在一些學校,語文教學正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課堂授課形式,以學生自主參與活動為特徵的語文活動課正異軍突起,占據一席之地,並以生動活潑、切實有效的方式縱深推進,深受學生歡迎。語文活動課的出現,是語文教學的一次大改革,是語文學科課程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有力舉措。那麼從哪些方面去推進語文課外活動的開展呢?
語文課外活動,又叫語文第二課堂,是語文教學的拓展,是語文學習的補充。此活動可以靈活多樣,可以花樣翻新,目的都是為了語文知識的豐富、鞏固與拓展,更在於語文知識的運用,即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將語文知識轉化為語文能力。
一、編謎語。編謎語,可以教師編,也可以學生編,也可以師生一起編。編謎語,可以是字謎,可以是物謎,也可以把本校本班師生或歷史名人、神話人物的姓名編成謎語。
有了謎語,就可以猜謎。課前猜,課中猜,利用機會找專門時間猜均可。
二、對對聯。 對對聯,可以教師出上聯,學生對下聯;也可學生出上聯,教師對下聯。可以即席對,也可馬拉松對。
我教過的學生曾對出以下兩副佳對,令我此生難忘。
一副對聯是:兩江口兩江印月,八面山八面凌雲。
另一副對聯是:肩扛三山五嶽,腳踏七洲四洋。
三、講故事。講故事,教師可講,學生可講;可講書上現成的,也可講自已經歷過的。講自己的經歷,就是口頭作文。更鼓勵虛構的故事,可以是社會上的,也可以是校內的。講得好的故事可以寫下來,作為馬拉松作文,投稿。
四、故事接龍。故事接龍,寫一小段故事作為開頭,讓學生自由發揮想像依次接寫下去。也即是說,確定故事的開頭,不規定故事發展的路線,引導學生按不同的方法去寫,從而故事就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學生可以在這其間添加適當的故事人物為故事增色。學生寫完故事後,由教師評出「最有創意的故事」。 這既可鍛煉學生寫作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語文課外活動千變萬化,紛紜復雜,還有詞語聯珠、成語聯珠、智力游戲、書法比賽、語文游戲、校園新聞發布會等等,不一而足。深入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既增進了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又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既能使學生把語文知識用之於多個領域,又可以培養他們的文藝「細胞」。所以,我們要高度重視語文課外活動的開展,把語文課外活動納入語文教學的總體要求,堅持大力推進,分步實施,有序開展,體現特色。為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夯實基礎。
C. 如何有效布置小學語文課外作業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而作業就是語文實踐的直接平台,是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方式。但目前,因受"應試"影響,很多教師從"備考"出發,作業布置既多又濫,缺乏創造性、新穎性、趣味性,影響了兒童自主生動活潑發展,甚至使學生產生消極抵觸情緒;因此,我們應創新布置,特別是在課外作業上下功夫,實現傳統語文大抄大背變革,真正把學生從煩瑣的、機械的、重復的作業中解放出來,讓學生成為作業主人,而不是被動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
1.明確課外作業的目的
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是為鞏固學生的知識,還是提高學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教師應有清楚的認識。如為達到鞏固字詞的目的,一般一篇課文第一課時上完,可布置讓學生抄寫生字、課後的詞語。如為了使學生養成勤於收集資料的習慣,老師可在新課之前布置學生在課外利用多種形式:上網、翻閱圖書、調查訪問等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把自己積累的資料以記錄、剪貼、照片、繪畫等多種形式體現在專門的資料積累本上。如為了達到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的目的,教師可出一些相關的練習題。
作業不應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復合體,它是這樣的一種憑借,由此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並積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經歷。
2.作業布置強調興趣培養
傳統作業布置,內容簡單,形式單一,不是讓學生寫詞語,就是讓學生背課文。實踐證明,這種方法,除了對"應試"有點作用外,就是扼殺學生學習興趣,把學生訓練成作業機器。在大力實踐新課標的今天,我們不能再走這種老路,要豐富作業內容和方式,讓學生做作業主人,能在作業實踐中感受到作業快樂。俄國最偉大作家托爾斯泰說得好:"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興趣。"作業作為語文課堂的延伸和拓展,我們也必須把激趣放在首位,變機械重復為快樂實踐,讓學生感受到作業過程的快樂和作業成功帶來的愉悅。為此,我們要盡量減少單一的機械性的抄、背作業,變枯燥化、重復化作業模式為多元化的作業布置,讓學生在知識得到升華的同時,還要得到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鍛煉,在更多平台上發展語文素養。例如,當學了《讓我們盪起雙槳》後,讓學生唱歌跳舞;學了《奴隸英雄》、《草船借箭》等故事性強的課文,讓學生們排演課本劇,寫劇本;當學了《烏鴉喝水》之後,做實驗;學了《窮人》之後,讓學生後來發生的故事……這些作業,應該說,比起常規的抄寫練習,難度還較大,可是完成的情況卻比想像的好許多,學生不但沒把它們看成是負擔,反而興高采烈地按時完成,而且還與眾不同,獨具匠心,頗有質量。
3.作業布置體現多元化
作業不應當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復合體,它是一種憑借,由此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並積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經歷。課堂教學中,教師已經注意到多方面地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但是,同樣作為學習的重要環節的作業練習,教師卻往往忽視了指導學生充分運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認識事物,也很少想起鼓勵學生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其學習、思考的結果,最終導致作業只是師生之間淺薄的文本符號的往來。學生不僅個性沒有得到發揮,而且思維潛力也得不到挖掘,難以由此獲得可持續性發展的學習能力。
4.作業布置注重實踐性
一提起"探究"、"研究"之類的字眼,很容易使人想起科學家、專業工作者,彷彿那是很神聖又很神秘的工作,並不是一般人所能及,更不是我們小學生所能做的,而現在"研究性課程","研究性學習"已經走進了基礎教育的課堂,走進了小學生的生活。適當布置一些有探究價值的課外作業,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誘發學生向高層挑戰的求知心理。去年寒假,我試著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業,讓學生利用假期圍繞"春節"這一主題,從"飲食文化、文學藝術、民間美術、年俗家趣"四個方面開展調查、研究,並寫出一份調查研究報告。寒假過後,我收獲了一份意外的驚喜:全班52位學生,人人都完成了這份報告,大部分同學的報告內容充實、形式多樣:有傳說、有故事、有舉例、有議論、有抒情,有的地方還插上了和內容相關的圖畫。每個同學都精心布置了封面。看得出,這份作業學生是花了功夫的,但問他們感受時,都說:"找資料,問別人,撰寫研究報告,花了好多時間,但學到了好多知識,很有意思。"前蘇聯教育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內心有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發現、研究、探索者。"孩子們最喜歡過年,有關春節的文化、習俗能吸引他們的興趣,而寫調查研究報告,對於第一次接受這種課外作業形式的他們來說,是一次挑戰,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滿足了他們內心的這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當然會得到學生的認可了。
總之,小學語文課外作業亟待改革,這一改革應以師生樹立正確觀念為前提,以學生自主為原則,以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為基礎,兼顧課內與課外,特別重視閱讀,這樣語文課外作業就能真正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成為學生發展的過程。相信只要堅持不懈,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D.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課
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是語文科開辟第二課堂的重要內容。通過廣泛的課外閱讀,透過豐富多彩的讀物內容,學生將吸收精神養料,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學生還能增長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讀寫能力,對完成小學語文教學任務有重大的意義。為了使課外閱讀能扎實、深入地開展起來,我們應當幫助學生明確為什麼讀,讀什麼和怎樣讀的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培養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是不穩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家庭對他們的引導和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要立足課內,帶動課外。課內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小學語文教材為指導小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這種有利的因素。首先,啟發學生愛書,與書交朋友。小學生入學初識字不久,第一冊語文教材就安排了有關讀句子的練習,這也是小學階段第一次引導學生自己去學會讀書,並且,使小學生在看圖學詞學句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有關太陽、地球、月亮的知識,開闊了眼界,激發其熱愛科學。其它各冊教材也同樣提供了豐富生動的內容,以培養學生讀書興趣,使書逐步成為小學生的親密夥伴。其次,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課本從第一冊開始就安排了閱讀課文,為從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做過渡准備。
一、培養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是不穩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家庭對他們的引導和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要立足課內,帶動課外.課內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小學語文教材為指導小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這種有利的因素.首先,啟發學生愛書,與書交朋友.小學生入學初識字不久,第一冊語文教材就安排了有關讀句子的練習,這也是小學階段第一次引導學生自己去學會讀書,並且,使小學生在看圖學詞學句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有關太陽、地球、月亮的知識,開闊了眼界,激發其熱愛科學.其它各冊教材也同樣提供了豐富生動的內容,以培養學生讀書興趣,使書逐步成為小學生的親密夥伴.其次,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課本從第一冊開始就安排了閱讀課文,為從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做過渡准備.
2個要素,1、多讀,閱讀感興趣的內容。2、默念,不發聲閱讀,會有效提高閱讀速度。
總目標中的第七點:
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第二學段(3~4年級)
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第三學段(5~6年級)
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第四學段(7~9年級)
課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我們看到新課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雖然是最低標准,但如果按普通書10萬字計算的話,9年才閱讀40本書!
教學建議中關於閱讀的建議是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還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還應注意學主閱讀時的心理衛生和用眼衛生。
二大輪船和小汽艇
一隻小氣艇在海上航行.一艘大輪船「轟隆、轟隆」的從後面趕上來了.
大輪船神氣活現地用大喉嚨對小汽艇說:「小個子,你跑得太慢了!」小氣艇很有禮貌地說:「大哥哥,你跑得真快呀!」
「像你這樣慢,什麼時候才能到達港灣啊?」
大輪船「嗚嗚」叫著,洋洋得意地向前駛去,它捲起的浪濤把小氣艇搞得顛來簸去.
不久,大輪船到了港灣口,因港灣水位淺,大輪船體積大,吃水深,不能進去,只得拋錨.要等到漲潮的時候才能進去.
這時候小氣艇卻從後面駛上來了.
小汽艇問大輪船:「大哥哥,你怎麼停下來了?為什麼不僅港啊?」
大輪船搖搖頭,喪氣地說:「這港灣水位淺,我進不去啊!只得等到漲潮時才能進.」
小氣艇仍舊很有禮貌地說:「我個子小,不怕水淺.那麼,我先進港.再見吧!」
大輪船眼巴巴地看著小氣艇「突突突」地駛進港灣去了.它想起剛才笑小氣艇的話,覺得很難為情.
1、 這則寓言故事主要內容是什麼?請用簡單的幾句話概括出來.(5分)
2、 大輪船為什麼嘲笑小氣艇?後來又為什麼覺得難為情?(6分)
3、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請在正確答案後面打勾(5分)
⑴不同的東西有不同的用途,誰也不該瞧不起別人( )
⑵ 有錯誤不要緊,改了就好.( )
⑶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就會驕傲自滿,就會落後( )
⑷不能以大欺小,以強欺弱,否則,就會自討沒趣.( )
二1、略2、大輪船瞧不起小汽艇,說小汽艇跑得慢。但是到了港灣後,大輪船因體積大,只得拋錨,而小汽艇卻先進了港灣,大輪船為自己剛才朝笑小汽艇而感到難為情。3、⑴
E. 如何布置初中語文作業
作業布置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減負增效,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和創新精神,正確認識學生的作業布置,樹立科學的練習觀,就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作業布置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智慧地布置語文作業是一個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體現。在教學中以生為本、大膽創新、因材施教的作業布置才能避免學生「吃不飽」「吃不了」的情況,注重作業的分層化、彈性化、實踐探究化,才能使學生願意做作業,樂於做作業。
在大部分學生的傳統認知中,語文作業無非就是抄寫、背誦,不用動腦且重復機械。物理課上,老師講原理的時候,學生能通過具體的操作理解知識並在其中得到樂趣。化學課上,老師會布置一些動手的小實驗,讓學生能體會到化學方程式的魅力。
在美國著名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中,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最高的是實踐,即「做中學」「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這是主動學習的范疇。
在我們的語文學習中,也有很多的知識我們可以通過布置探究實踐性的作業,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意識,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語文的魅力。
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小學的假期作業是這樣布置的:讓同學們結合自己所在年級學習的內容,通過閱讀、參觀、探訪、調查,進一步了解北京城中軸線上的歷史與變遷、人文與故事、建築與科學等,做一名傳播北京文化的小使者。
用繪畫、攝影、小報、撰寫導游詞等豐富多樣的方式,呈現北京中軸線上「景山」「內九門」「天壇」「天安門」「故宮」「鍾鼓樓」等地標建築物的風采。通過這樣的一些實踐活動學生能發揮所長,把課內知識學以致用,不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F. 如何科學性布置小學語文課外作業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我在作業設計時更加關注其人文內涵;而「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使我對語文作業的重要性在認識上有了新的定位,使作業「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承擔了「掌握運用語文規律」的角色;「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又幫我打開了作業設計更為開闊的思路……總之,是「新課程」改變了我的作業設計的「老面孔」。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轉變觀念,不再將作業窄化為檢驗學生語文知識掌握情況的惟一手段,而應該細思量巧設計,探究內容的開放和整合,強調過程的合作和實踐,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形式的創新和趣味,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
我們設置的作業要體現新課程理念,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改變一刀切、重復性、單一化、封閉性等弊端,體現層次性與全面性、探索性與開放性。
作業的設置的形式主要有書面作業、活動性作業、實踐性作業、調查式作業等多種形式。我們要精心設計,合理安排,注重實效,讓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體驗成功、探索創新、發展能力。我想,設置作業至少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基礎性原則、興趣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有效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彈性原則。針對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我從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幾方面:
一、減少機械重復性作業
針對語文作業種類繁多的問題,我首先作出歸類分析,按他的功能劃分,把注音本、田字本、大橫格3項作業合成一項,這三項作業基本上都是字詞句的認知訓練,就都集中在大橫格上,字詞每個兩遍,要求背誦課文抄一遍,很多人問:那麼少的量,學生能記住嗎?其實,學生能記住與否,跟他寫多少遍的關系不大,有的同學記憶力好,或記憶的方法好,或許在上課時就記住了,再抄5遍10遍只會增長厭煩心理,記得我小時候,老師讓把字詞寫10遍,我們就學會了投機取巧的辦法,手握3、4根筆,握成一豎行,一次就相當於寫了3、4遍了,跟留2、3遍的道理是一樣的。而到了考試的時候還得再記,真是重復浪費資源了。與其逼迫學生學會投機取巧,還不如「化敵為友」,留少些作業呢。至於學生能否掌握我還有對策,我與學生立下條約:當天學完的字詞或課文必須當天掌握,第二天早自習考,全會的可以免去這些作業,錯個別的可單改錯字即可,「全軍覆沒」 的則甘願按原來的量完成作業。如此堅持幾天,大家都看到會的同學享受的優待及帶來的種種好處,便都自覺學習生字詞了。再加上同學們看到別的班同學作業多,自己作業少,心裡就覺得很美,還能增進向師性。如此,學生可減輕一半的作業量,基礎知識也掌握了,老師也省下許多判作業的時間。
二、減少整齊劃一的作業
人和人的個性愛好,能力是有差異的。之所以360行,行行出狀元,就是因為他自身技能得到充分發展了,所以語文老師的職責在於傳播知識,讓學生學語文,愛語文,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但沒有義務把每個學生都教成語文家,從而遏制學生其他方面的特長發展。原來我們留的作業都是抄某些詞或某篇課文,每次一留作業時,學生總是垂頭喪氣,把它當成一種負擔,何時能讓他們把作業當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在一次班會即將開始時,我一進班級,發現大部分學生擁在黑板前,搶著給黑板配畫,塗色,我一下子想起班裡的美術、書法愛好者很多,以至都不夠他們施展了。由此我想何不在作業中加上這些提高興趣的項目呢?恰好當天學了兩首古詩,我便留了一項作業,讓學生為古詩配主題圖。同學們很興奮。作業交上來之後,我為學生的想像力和繪畫技能所驚嘆。每判一本都有一本的感覺。我無法用對鉤來評判,把我的感想以幾句話的形式寫給學生,學生的個性得到肯定,既驕傲又高興,更願期待在下一次作業中有好的表現了。就這樣我時而布置一項為課文配插圖的作業,時而布置為課文配樂或找主題曲的作業,時而讓大家搜集圖片或文字資料舉辦展覽,時而編排課本劇等等。學生覺得每次作業都很新奇,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才智,也增加了同學們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的意識,我也不再為枯燥的作業所包圍了。
另外,課堂作業的設置要體現出層次性。作業的設置既要有對基礎性知識的強化鞏固,又要有課堂相關知識的開拓與延伸,體現作業的層次性,可選擇性。如一年級在學完《雨點》一文後,有的老師布置了這樣三個題目: 1、你可以選擇課後喜歡的生字組詞,並各說一句話; 2、你讀懂課文了嗎?春天的雨點還會落在哪些地方?給大自然帶來哪些變化?想想看,把它畫下來,並學著課文的樣子編成兒歌好嗎? 3、搜集一首關於春雨的古詩,在小組內交流,好嗎?第一個作業屬於基礎性作業,是學生的必做題目,後兩個作業視學生的個人知識基礎量力而為,布置三個作業,讓學生自由選做,既給學生留出選擇的餘地,讓學生以教材為榜樣,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邊畫邊編兒歌,又給學生提供了實踐的空間,把自己的學習快樂分享給別人。結果有的學生編出了這樣的兒歌:「小雨點,沙沙沙,落在花園里,花兒樂得笑哈哈;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魚兒樂得搖尾巴;小雨點,沙沙沙,落在田野里,禾苗樂得向上拔……」這樣,作業分層次布置,破除了傳統作業設置的「大水漫灌」,變整齊劃一、機械重復為靈活多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有所選擇,在各自的基礎上都得到進步。老師留作業最頭疼的是學生能否完成作業的問題,遇上有不寫作業的人是老師最易動怒,是學生最易恨老師的時候了,而不寫作業的人歸結原因大致有這么幾種:一是學有餘力的同學,認為重復的作業很枯燥的;二是學習不太好的同學可能有很多題不會做;三是一些個性懶惰的同學看到作業多就產生畏難情緒。所以,沒有層次性的作業會讓部分同學不愛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