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語文新課程標准》教學建議
教師要准確理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基本規律,根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的要求,創造性的開展語文教學,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
1 立足核心素養,彰顯教學目標,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
教師應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全面把握語文教學的育人價值,突出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樹人作為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清晰、明確地體現教學目標的育人立意。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體認和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增強文化自信。
教師應充分認識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從培養核心素養出發,把握四個方面(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整體交融的特點,設定教學目標時,既有所側重,又融為一體,注意在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的過程中,整體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注意教學目標之間的關聯,避免將核心素養四個方面簡單羅列。
結合具體語文教材特點,緊扣核心素養,發揮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能力。
2 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特點,整體規劃學習內容。
教師要明確學習任務群的定位和特點,准確理解每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教材內容和學生蘆謹情況,涉及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依託學習任務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安排連貫的語文實踐活動,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聽說讀寫的內在聯系,追求語言,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養等多方面,多層次發展的綜合效應。
關注不同地區學校和學生的差異,合理安排學習內容,把握學習難度,組織學習活動根據學生需求提供學習支持,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發展未來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素養。
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不同的群體設計不同的教學難度,引導學生自主完成任務,積累學習經驗。
3 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
學習情境的設置要符合核心素養整體提升和螺旋發展的一般規律,語文學習的情景源於生活中語言文字運用的真實需要服務解決現實生活的真實問題創設情景應建立語文學習,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之間的關聯,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應整合關鍵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體現運用語文解決典悄嘩緩型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在多樣的日常生活場景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
在創設情境中學習,結合具體教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突出語文課程啟模實踐性的特點,培養學生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用於創新的目的。
4 關注互聯網時代語文生活的變化,探索語文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教師要關注互聯網時代日常生活中語言文字運用的新現象和新特點,認識信息技術對學生閱讀和表達交流等帶來的深刻影響,把握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趨勢,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變革中的價值和功能。積極利用網路資源平台,拓寬學習空間,豐富學習資源整合,多種媒體的學習內容,提供多層面、多角度的閱讀、表達和交流的機會,促進師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多元互動。
利用網路平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的個性化,創造性學習提供條件,解決多方面的教學渠道。
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是什麼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21年版)如下:
一、課程性質。
二、課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三、課程設計思路。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與內容。
學段目標與內容。
第一學段(1~2年級)。
第二學段(3~4年級)。
第三學段(5~6年級)。
第四學段(7~9年級)。
第三部分: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二、評價建議。
(一)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
(二)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
(三)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
(四)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五)具體建議。
三、教材編寫建議。
四、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建議。
附錄1關於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
附錄2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
附錄3語法修辭知識要點。
附錄4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
附錄5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
編輯推薦
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及教學和評價建議。
2005年,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准實驗稿頒布,標志著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新一輪改革正式啟動。經過十年的實踐探索,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構建了有中國特色、反映時代精神、體現素質教育理念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為了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3.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落實新課程標准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新課程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又有活力的課堂。」怎樣把新的教學理念落實么?下面從幾個方面談談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課堂。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嚴重束縛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創新意識,不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持續發展。新的語文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根據不同學段、不同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寬松的自主學習和氛圍,讓學生與文本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在自主與互動中暢所欲言,從而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在《鹿和狼的故事》的教學中,我首先以合作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認為最值得研究的問題:①羅斯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採取了那些措施?②羅斯福錯在哪裡?為什麼?③作者借這個故事給我們講了一個什麼道理?④聯系生活實際和看過的《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談談自己的理解。隨後,讓學生自由發言,以問
4. 高中語文教學如何體現語文課程標准
高中語文教學,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體現高中語文課程標准。
1、充分體現育人功能,切實提升高中生的語文素養及整體素質。
首先是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在繼續發展和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有效地發揮作用。
其次是塑造高中生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再次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
2、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高中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
一是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二是使學生掌握語言交際的規范和基本能力,並通過語文應用養成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三是培養高中生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思考和認識能力,發展他們的探究能力。
3、精選學習內容,變革學習方式,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參與社會生活所必需的語文素養。要顧及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為每一個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體現語文課程標准,就要突出必修課程的基礎性,使學生具有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兼顧選修課程,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為學生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5. 如何正確把握新課標中語文課程特點
(一)把握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特點 1、人文性 2、實踐性 3、民族化 我們先看人文性的課堂教學: 1、人文性的課堂教學 語文課是一個人文性的課堂,這是由語文課的語文的特點來決定的,語文本身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它承擔著人類文化的傳承的重要任務,而語文教學內容本身,就是對人的精神領域在起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語文教學它具有人文性的特點,另外,語文本身在接受的層面上來講,又有因人而異的特點,也就是說,對語文的閱讀的內容具有多元性的特點,有人說,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也就是說,同樣一個哈姆雷特,在不同的讀者的眼中,能演繹成心中所認識的那個哈姆雷特,這就是說,我們對語文閱讀內容的理解帶有個人的強烈的色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這是它的多元性,其實,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空間,對同一個閱讀材料,也會產生不同的理解,這就是理解的多層性,例如,我們閱讀朱自清的《背影》,在少年時代讀《背影》,可能僅僅認識到的是一種父親對孩子的深深的愛,如果到了青年時代,可能就會對這個愛的認識又要加深一層,如果到了中年,可能會被這個愛深深的打動,到了老年,可能又會為自己擁有了這份愛而深陷其中.所以說,即使是同一個閱讀材料,由於讀者所處的時間和空間發生了變化,他的理解也會發生變化,這就是語文的學習具有多層性的特點,這種內容本身的特點,具有傳承文化的特點,而理解上又具有多元性和多層性,這就決定了語文學科的教學,必然就帶有強烈的人文色彩,這種強烈的人文色彩又必然的會反映到我們的課堂教學當中,反映到我們的課堂教學當中,就會體現三個特點: (1)對學生有熏陶和感染的作用 這種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由語文的教學內容所決定的,我們前面說過,語文教學的教學內容本身就是對人的精神領域起作用,因此它必然對人起著一種熏陶和感染,這種熏陶和感染我們又要注意,它不同於思想品德的教育,思想品德的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帶有灌輸的特點,因為一個孩子在他對世界觀的形成的過程當中,起初階段可能是空白的,我們就通過我們的教育讓他對外部世界產生認識,這種教育加上他自己的實踐,就形成了他的世界觀.而在語文教學當中,它不同於思想品德,不能灌輸,不能強制性的灌輸,它體現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是一種浸染,也就是說,像一匹布擺到染缸里,浸泡在其中,慢慢的吸收染料的顏色,最後成為染料的那種顏色,是一種浸染的過程. (2)確定學生的價值取向 教學內容本身可以對學生的價值起了一個定向的作用,這種價值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人生價值的取向 語文課上所展現的閱讀的材料,往往是古今中外的傳統的、優秀的一些作品,在這些優秀的作品當中,展現的是人類的最高尚的文化,這種高尚的東西對接受者來講,必然就影響了接受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它會對接受者或者是學生的人生價值定向起作用,而這一點,我個人認為,它還不是語文教學最主要的任務,作為語文教學,更重要的任務是什麼呢?是對一種文化價值的定向,作為一個民族,必然有著自己的文化,這種文化在它長期的傳承的過程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並且通過自己本民族的語言和 本民族的人緣,形成了一種相對固定的傳承的形式,而在我們的語文教學當中,它承擔的就是這樣一個任務.所以,我們通過語文課的教學,小而言之,影響學生個人的終身的人生價值定向和文化價值的定向,大而言之,又可以影響到一個民族的道德的價值傾向,和一個民族的文化價值的定位,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正是由於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語文教育工作者,在傳承我們的文化上,把我們民族的和國外優秀文化,一步一層地傳授給我們的學生,所以才形成了今天我們的文化.假如說,我們的教師在語文教學當中,對於自己的歷史文化或者對國外的優秀文化採取一種虛無的態度,那麼我們的學生必然會對我們的民族文化或外來文化採取一種虛無的態度,這將是一個非常可怕現象.這個特點決定了我們在課堂教學當中,必須明確自己的價值取向,從而通過我們的價值取向,確定學生的價值取向. (3)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 我們前面說過,有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因此,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對語文閱讀材料所產生的體驗,應該說是獨特的,我們也必須尊重這種獨特性,在我們的語文教學當中,往往會出現一個情形就是:對文章的理解也好,對語段的認識也好,強求一個一致性,這個其實是有違人的閱讀的本質特點的.語文的教學又不同於理科的教學,理科的教學強調一致性、強調唯一性,例如,在我們的算術教學當中,一加一等於二,你不可能再得出別的結論來,如果你得出了別的結論,你的理解就有了問題,可是在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我們應該鼓勵學生不唯老師、不唯教材、不唯教參,而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帶有列強的個性色彩的體驗,只有這樣,這種語文教學才回歸到最本質的特點. 2、實踐性的課堂 我們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實踐性的課堂,因為我們的語文本身是最重要的一種教具工具,因此它決定了語文教學具有工具性的特點,我們可以體會一下,語文所具備的能力是聽、讀、說、寫這四個主要的能力,聽、讀是信息的接收,說、寫是信息的輸出,這種信息的接收和信息的輸出構成了人與人之間交際的最基本的手段,而語文教學就是要培養我們的學生具備這種能力,因此,它就具有了強烈的工具性的色彩.說到語文的工具性,又反映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就帶有強烈的實踐性的特點,這種實踐性的特點具體的表現為兩種形式: (1)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應該始終不渝的堅持一條,就是我們的學生應該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具體的說,就是培養學生聽、讀、說、寫的能力.課堂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學生能不能在課堂上在交際能力上獲得提高.很多語文老師容易把語文課堂當作展示自己的個人才華、個人學術修養的舞台,這是錯的,課堂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一個陣地,同時也是展現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舞台,在這個舞台上,老師應該是舞台下的導演,而不是舞台上的演員,舞台上的演員是我們的學生.再打個比方,如果說我們的課堂是一個競技場的話,那麼在競技場上展現自己才能的是我們的學生,也就是說學生就是運動員,而老師應該是運動場下的教練,我們應該通過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全面展現,從而反映出老師的教學才能和才華. (2)語文知識傳授突出其好用性 這一點也是對語文學科教學當中,與傳統教學有著很明顯區別的.我們知道,在傳統的教學當中,很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它強調語文知識的系統性、規范性、條理性,因此,在學生學語文的時候,要從語素講起,然後講到詞、短語、句子,句子還得分單句和復句,然後再講到句群,再講到篇章,再講到全文,這從單純的研究語言構成的角度來講,是必要的,但是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是不是有必要呢?在新課標當中就特別提出 了一個要求,就是不強調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現階段,我們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主要是掌握一些基本運用的方法,並且能夠比較熟練、比較成功的來運用它的母語,而語言本身的系統的知識,應該是專門研究語言的專家們去研究的事,但是我們並不否認知識本身在形成語文能力當中所起的作用,所以我在這里提出了要重視語文知識傳授當中突出它的好用性,好用性怎麼來理解?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所學的知識學生在實際語言運用的過程當中能用得上. ● 所學的知識能夠接受得了,並且會運用. 如果從運用得上了角度來講,可能從語素一直到篇章結構都是能用得上的,但是可能會對學生的認知能力的要求會非常非常的高,脫離了我們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此這個好用就強調了對學生來講,他還能夠用得上還必須是會用,也就是說,對這個階段的學生來講,所傳授的知識必須是能夠學以致用的知識,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毛老師在《感受自然 抒寫自然》這篇課文當中,在知識傳授所做的實踐,可以證明這一條,下面我們來看一看毛老師課堂教學片斷. 剛剛我們看了毛老師在她的課堂教學當中是怎樣傳授寫作知識的.寫作在學生的語文實踐當中,有些東西可能是自然習得的,也就是說,在長期的母語環境當中,在長期的母語閱讀當中,自然而然所形成的一些東西,但是,作為語文課的課堂教學,不能單純地依賴於這種自然形成的基礎,當然,這種自然形成的基礎是我們必須加以利用的一個有利的條件,而語文課的課堂教學必須傳授相應的知識,毛老師在她的課堂教學當中就傳授了寫作的相應的知識,這個知識對於學生在這個階段寫相應的這個內容,應該說是非常有用的,同時也是非常好用的.這堂課的實踐證明,學生在掌握了毛老師所教的內容之後,能夠很快的加以運用,並且在寫作的實踐當中能夠按照這種方法,去實踐、去踐行,所以寫作的收獲是比較明顯的. 綜上所述,一個語文課的課堂教學實踐性的特點,在我們的課堂上應該反映為兩個方面的特點,一個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也就是說,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是學生充分活動的課堂,是學生形成能力並且展現他的素養的課堂.另外,還應該是在形成能力的問題上,我們應該著重強調的是知識的好用性,而不是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說到傳授語文知識的好用性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它和相關學科的區別,比如說,它和同樣是人文學科的《哲學》以及《歷史》相比,《歷史》和《哲學》也是人文學科,但是這兩個學科的知識比較重視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像《哲學》,有哲學的相應的內在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而《歷史》也有構建在大量的歷史知識上和對歷史知識的評價之上的完整的歷史知識的體系,但是語文學科不強求這種完整,它強調的是實用,能夠學以致用. 同樣的,和理科相比也是這樣的,理科的知識強調循序漸進,強調前後銜接,強調前面為後面做鋪墊,也就是說,它要強調知識的系統和完整,作為語文學科,主要知識還是強調它的好用,說到這,我強調一個問題,在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我們一方面要關注知識的好用性,但同時又要注意對過去傳統教學當中,強調知識系統和完整的這種做法,要進行調整和革新,不能再按照過去的做法,把語文知識的系統完整全盤的搬給我們的學生,這會嚴重的加重學生的負擔. 所以,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學生的實踐,重視知識的好用性,在語文的實踐活動當中,也要關注語文知識的好用性,從而培養出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也就是聽、讀、說、寫的能力. 3、民族化的課堂教學 我們的語文課程本身就是母語教學的課程,學生所學的語文,從他呀呀學語的時候開始,接觸的就是語文,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他不是一張白紙,是在有了一定的積累的基礎上,來開展我們的教學,這就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具有民族化的特點,同時我們的語言本身也帶有強烈的民族化的色彩,這種只有漢語才有的色彩、其他語言不具備的色彩,必然也影響到語文課堂教學,也影響到語文課堂的一些特點,因此,語文課堂在體現它的民族化的課堂教學的特點上,也應該表現為兩個方面: (1)突出漢語言的特點 這種突出漢語言的特點,首先應該反映在我們的知識教學上,在寫字、認字教學這一類的知識教學上,漢字的特點、漢語言的特點,應該充分的體現出來,比如說認字的時候,漢字在它的造字方法當中,最突出的一種造字方法,是形聲字,而形聲字的特點,如果我們能夠讓學生掌握了,對於他舉一返三的去認字、辨形、辨義,都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是漢字特點所決定的.同樣,在閱讀教學當中,民族化的漢語的特點,也有它的鮮明特徵,比如說在閱讀當中,有的時候有些字詞,我們未必都把它認得了或者說把它本來的意思都揣摩的很充分了,但是並不影響我們以文章及至於對語段、甚至於對這句話的閱讀,這裡面就包含著漢語言的閱讀當中我們猜讀的手段,這種猜讀,根據上、下文,根據語境,根據前面的語言積累,根據自身的生活體驗,對語句就能夠估計出八、八不離十來,這也是漢語的特點.這是在我們語文教學當中,必須體現出或者說是突出漢語的特點,用它來輔佐我們的教學,來幫助我們的教學. (2)重視培養語感以及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能力 首先看培養語感:在我們的漢語當中,漢語語言有些很鮮明的特點,以至於使得漢語在很多外國學生看來,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難學是因為什麼呢?因為漢語言的多義性,比如說,用詞的多義性就很有特點,有一個笑話,說一個外國人聽鄰居在囑咐孩子說「你上街給我打醬油去」,他就問打醬油是什麼意思,鄰居告訴他打醬油就是買醬油,結果外國人家裡的燈泡壞了,他就對孩子說「你給我上街打燈泡去」,孩子說「燈泡能打嗎?」,他說「能打,我有錢,你去打.」,結果孩子把路上的燈打壞了以後,別人找上門來,孩子說「就是他讓我打的,而且他說他有錢.」,他說「我讓你去買燈泡啊,你怎麼把燈泡打碎了呢?」,他不知道「打」字在醬油的語境當中有買的意思,可是在燈泡的語境當中就不具備買的意思了,同樣的,一個量詞,一個「條」字,我們通常用來界定魚,一條魚,或者是說一條綵帶,用它來講人,似乎很不合適,可是在特定的語境下,比如說「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就得用「條」字,用「條」字能感覺出這些好漢的粗獷、豪邁、剛毅,都能反映出來,如果用「一百零八名好漢」,那這個意思就大打折扣.這就是漢語語言當中的表達上的豐富性、多義性,還有些語言表達上的含蓄,也是很耐人尋味的含蓄的特點,比如在教學當中可以看到的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從頭到尾寫的都是樂,讓你感覺作者樂著,其實作者內心並不樂,他被貶了官,樂什麼呢?他被發配到京城以外,樂什麼呢?來到一個不茅之地,樂什麼呢?他沒什麼可樂,可是他不能寫他不樂,他要寫不樂,文章傳到皇帝那裡,他日子就不好過,可是這種感情他必須表達,怎麼辦?他不寫悲,就寫樂,可是在他的每個樂字後面你都能體會到他的人生境況的悲涼、懷才不遇的悲涼,但是,同時他又把這種悲涼融化到一種更高的境界當中,就是與民同樂,使個人的悲與民眾的樂融進去,化解掉,而這些東西在他的文章當中一字不做,因此我們必須通過揣摩他的潛在的含義來理解這種含蓄的表達. 這種漢語語言的特點就決定了我們在課堂教學當中,必須培養學生語言感悟的能力,必須培養學生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能力,而在這點上,也是傳統教學很忽略甚至於做得很失敗的地方,在我們的傳統教學當中,從五十年代初,從蘇聯人那兒,也就是從凱洛夫 那兒學來了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這種基本方法把閱讀教學分裂成幾塊,先從時代背景講起,然後介紹作者,然後讀書,然後字、詞教學,然後就是把文章分析,而分析文章往往就是分段、歸納段意,在歸納段意的基礎上,再來歸納中心,一篇好好的文章,在這種分段、歸納段意的過程當中,被活活的肢解了,而在閱讀當中,從閱讀本身來講,我們對閱讀本身並不是說在閱讀的時候就把文章分成了幾段、它的段意是什麼,首先應該是對文章的整體的把握,在對文章整體的把握和感悟當中,我們和作者進行了對話,進行了交流,我們知道作者寫了什麼、在寫的這個當中想表達一個什麼,這個才是閱讀本來的特點,閱讀就是對話,而不是把他肢解,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能力,重視培養他的揣摩和體會語言材料的我們前面從三個方面,也就是:人文性的課堂教學、實踐性的課堂教學、民族化的課堂教學這三個方面,談了對新課標下語文教學特點的認識,接下來我們來談一談在新課標下對語文教學目標的認識: 新課標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要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設計語文課程的目標,這和過去的教學大綱的提法是有所不同的,這就反映了語文教育的特點,必須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設計我們的教學,來實施我們的教學,來評價我們的教學,對這三個維度的認識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一下新課標從三個維度下對課程目標所做的表述: 在新課標當中,課程目標總共做了十條表述,這十條表述當中,第一條到第五條,主要是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過程和方法這兩個維度來界定目標,而第六條到第十條,則是從知識和能力的角度來界定目標,但是,一至五側重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過程和方法,裡面並沒有排隊知識和能力,也包含著知識和能力,同樣,六至十條的課程目標當中,著重的是知識和能力,但是也包含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過程和方法,我們不妨舉個例子來分析一下: 在語文課程目標的第一條當中,是這樣表述的: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在這個表述當中可以看出,它強調要在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中,逐步的去培養,這實際上強調的就是過程和方法,在強調學習過程以及逐步形成的時候,實際上它是從過程和方法的角度來提出目標,而這個目標它所最終達到的是: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實際上又是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來提出目標.同樣的,在第三條當中,它提出的是: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這裡面又涉及到了方法,同樣,方法後面也包含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法本身它所講的涉及到的語文學習方法,必然的離不開相應的知識.所以說,在一至五條當中,雖然是從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兩個方面來提的,但是它也滲透了知識和能力的相關因素,而六至十條,雖然是從知識和能力的角度提的,但是它也滲透了一些情態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過程和方法的內容,比如說第七條: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 萬字以上.在這個目標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它比較多的涉及的是知識和能力,例如要學會運用閱讀方法,但是它裡面也包含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比如說要注重情感體驗,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所以我們對新課標當中從三個維度提出課程目標,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個認識從兩個方面來談: 1、注意橫向協調 所謂橫向協調,就是三個維度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相互交融的,相對的獨立是因為知識和能力比較側重的是學習,從學生的角度來講,他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什麼?學知 識、能力,這是從學習的角度來界定,過程和方法主要是從學生對知識的運用的角度提出來的,也就是在學和運用的過程當中,它要強調的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並且要掌握相應的方法,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側重的是學生的體驗,也就是說學生在閱讀、在形成能力的過程當中,他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什麼,這三個相對獨立就這樣區別開來了,知識和能力側重的是學習,過程和方法側重的是運用,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側重的是體驗,這是它們相對的獨立性,但同時這三者又是相互交融的,它的交融性表現在:知識和能力往往是在過程和方法當中加以形成,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和方法的過程當中,他形成了自己的能力,因此它往往是和知識能力、過程方法緊密的結合,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往往也是在過程和方法當中所形成的,也就是說,學生在閱讀的過程、寫作的過程、思考的過程、對知識運用的過程當中,形成了自己對自己民族語言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自己人生價值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以這三者又是相互交融的.在這三者當中,作為一個老師,應該更加重視的是過程和方法,從我剛才的分析當中,我們應該體會到,過程和方法當中形成了知識和能力,並且轉變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這是我們對三個維度的相互關系的認識,因此在我們的教學實踐當中,在設定自己教學目標的時候,就必須高度的關注目標是三個維度來設定的,而這三個維度,既是相對獨立的,也是相互交融的,在這一點上,我們來看一下袁老師在他的《背影》這一課的教學當中是怎麼設計她的教學目標的,在她的教學目標當中,又是怎麼體現出三個維度的相互交融的,請大家看課例���� 在剛才袁老師的目標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她的目標當中,既有過程和方法的要素,也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素,同時也包含了知識和能力的要素,她要求學生具有相應的能力,只有有了這個能力,他才能夠體會到文中的這種感情,而這種能力的形成和感情的獲得,又是在它的過程當中所形成的,所以,這種教學目標的設定,就比較完整的體現了新課標對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 2、注意縱向有序 縱向的有序體現在課程目標本身是有階梯性的,是有層次性的,在新的課程標准當中對課程目標的提出是年段提的,是按照小學的幾個階段和初中的相應的階段分別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從我們任教的角度來講,我們不可能從小學一年級一直教到九年級,我們在自己的課堂教學當中,並不是說初中階段的要求就是相對的、固定的,它也應該是有層次性的,這種層次性也應該表現在:我們在教學當中,在設計自己的教學目標的過程當中,也應該按照新課標的三個維度的要求,循序漸進的不斷的去提升,不斷的在我們的教學過程當中,讓學生不斷的提高知識和能力,不斷的轉變他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在教學當中,作為一個老師,應該首先把你所任教的整個年段,比方說你教初中,就應該把初一到初三的或者說七年級到九年級的整個六本書先要系統地看一看,並且針對新課標的要求,把整個教學階段的總體要求瞭然於胸,在這個基礎上,再把它的總體的要求分解到三個年級,再分解到六個學期,再分解到每本書的每個單元,及至於每篇課文當中,讓學生在每篇課文、每個單元、每一冊書的學習過程當中,不斷的循序漸進的提高,而我們的目標的設定,也應該表現出它的銜接和呼應,前面目標的設定,同樣的一個目標,可能它的層次是比較淺的,同樣的一個要求,可能它的角度是一個方面,到了後面的單元再次出現的時候,同樣的一個目標,它的層次可能會提高一點,同樣的一個目標,它的角度可能會轉換了一個方面,這樣我們就從螺旋式的盤旋當中讓我們的學生不斷的提高他的能力、提高他的語言素養,或者說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從不同的方面去認識它,從而提高自己. 所以在教學的目標設定上,除了要注意橫向的協調,也就是三個維度的協調之外,還有注意縱向的有序,就是單元與單元之間的相互照應,冊與冊之間以及年級與年級之間的相互照應、相互提高、促進,這在教師的備課當中應該要把它做好,否則你的語文教學又進入了另一種狀況,就是零散、零亂,這也是語文教學不應該出現的現象. 我們剛剛從語文教學設計的第一步,就是:要正確的認識新課標,從這個角度談了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特點和目標的認識,概括起來講,對語文教學特點的認識,我們必須認識到,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具有人文性、實踐性和民族化的特點,而對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的目標,我們應該充分的認識到,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並且在目標的認識上還應該注意到,新課標提出的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確定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這三個維度相互之間既是相互獨立的、又是相互滲透和相互交融的,另外還要認識到這三個目標還要循序漸進,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的對新課標有一個准確的定位,並且在後面要講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當中來.
6. 《語文課程標准》有哪四條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7. 語文的課程標准
語文課程標准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作品名稱
語文課程標准
創作年代
2011
作品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作者
教育部出
快速
導航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第三部分實施建議
第四部分評價建議
附錄
第一部分前 言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尺滾語文教育的成敗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陵顫余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洞瞎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8. 如何正確把握新課標中語文課程新特點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新的課程標准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統一。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在視導聽課過程中,有些語文老師在課堂中的一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看起來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課堂上似乎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也聽不到朗朗的讀書聲,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毫無美感可言。記得曾經在李鎮西老師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師》一文《<冬天>教學課堂實錄》中看到:「對一篇課文,怎樣才算讀進去了呢?我認為,第一,讀出自己;第二,讀出問題。讀出自己就是共鳴,就是欣賞;讀出問題就是研究,還包括質疑。」「朗讀本身就是一種理解。剛才我聽有的同學讀,我就感到他沒有讀進去,他只是在發音。其實,當你在讀的時候,就已經表達出了自己的理解——抑揚頓挫,哪些地方舒緩,哪些地方急促,都表現了你對課文的理解並加進了你的理解。」試想,如果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一篇優美的文章被他用「發音」的形式讀出來,沒有共鳴,沒有欣賞,更沒有研究質疑,連文章基本內容都沒讀懂,那還去哪裡尋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的滲透?不會寫基本常用的漢字,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談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才有可能實現「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的理想境界。
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有這樣的闡述:「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 在平時視導聽課過程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老師說:「同學們按小組討論學習,第一組學習第一部分,第二組學習第二部分……小組內互相討論交流,一會兒組內選代表進行展示。」然後學生開始了看似自由民主的交流討論。老師巡視指導。三五分鍾過去之後,老師組織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展示交流。有的老師在評價時,只要學生敢說、能說,一律贊賞有加,不置可否,更不注意學生所說的內容是否是自己或小組討論所得還是照著參考書念的。而我在仔細觀察後發現,有的討論學習「效率高」的小組,只是組內的優秀學生按照參考資料念一遍,讓組內同學在書上做記錄;有的小組只有少數人參與探討,其他人在說悄悄話;還有的小組學生乾脆就大眼瞪小眼乾坐著。這樣的課堂,表面上看,是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尊重學生,培養孩子的個性化閱讀。實際上,教學流於形式,沒有深入鑽研文本。一方面,一部分學生只關注了自己學習的內容,不能全面理解把握文章內容,另一方面,忽視了老師的引導功能。學生作為學習者,他們的認知要在老師的牽引下思路才能逐漸清晰,否則學習會處於一種雜亂無序的狀態。而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應該是部分老師沒有很好的把握新課標,沒能真正理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個理念,淡化了教師的作用。新課標關於閱讀教學中,還提到「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點撥……「而這段內容中需要關注的是「引導、指導、引領、點撥」這幾個詞語,因為這些詞語正體現了「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理念。課堂教學中,語文老師要發揮組織者和引領者的作用,恰當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讀文章之前,交給學生問題,要讀出什麼,讀懂什麼,還要明確地說明怎樣才能讀懂,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些基礎上,學生可以有自己的個性化的學習習慣,得到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語文教師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促進者、語文課程的開發者、語文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學生人生發展的引導者,課堂教學中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正確恰當的引導並珍視學生在閱讀中鮮活的獨特的體驗,這樣才能實現培養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綜合能力,才能讓學生從心底熱愛語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9. 語文課程標准實施建議
對語文的建議篇一:語文課程標准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應確立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語文教育觀念,注重吸收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認真鑽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路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教師應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系,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統籌安排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重視學生讀書、寫作、口語交際、搜集處理信息等語文實踐,提倡多讀多寫,改變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善於通過專題學習等方式,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的,不應該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滲透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尤其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像力,開發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五)具體建議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
1.關於識字、寫字與漢語拼音教學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低年級階段學生「會認」與「會寫」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認少寫」,要求學生會認的字不一定同時要求會寫。本標准附有「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建議先認先寫「字表」中的300個字,逐步發展識字寫字能力。
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
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鍾,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
漢語拼音教學要盡可能有趣味性,宜多採用活動和游戲的形式,應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注意漢語拼音在現實語言生活中的運用。
2.關於閱讀教學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
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各學段關於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慣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
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豐富積累、增強體驗,培養語感。
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但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的.講授和操練,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定義。
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3.關於寫作教學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
關於「寫作」的目標,第一學段定位於「寫話」,第二學段開始「習作」,這是為了降低學生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造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並且抵制抄襲行為。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加強平時練筆指導,改進作文命題方式,提倡學生自主選題。
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善於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要關注作文的書寫質量,要使學生把作文的書寫也當作練字的過程。
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路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造性表達、展示交流與互相評改的機會。
4.關於口語交際教學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不宜採用大量講授口語交際原則、要領的方式。應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
重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5.關於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
綜合性學習應貼近現實生活。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展學習活動,在實現語文學習目標的同時,提高對自然、社會現象與問題的認識,追求積極、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增強抵禦風險和侵害的意識,增強在與自然、社會和他人互動中的應對能力。
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要加強教師在各環節中的指導作用。
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應開放、多元,提倡與其他課程相結合,開展跨領域學習。跨學科學習,也應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目的。積極構建網路環境下的學習平台,拓展學生學習和創造的空間,支持和豐富語文綜合性學習。
6.關於語法修辭知識
本標准「學段目標與內容」中涉及到語音、文字、詞彙、語法、修辭、文體、文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在教學中應根據語文運用的實際需要,從所遇到的具體語言實例出發進行指導和點撥。指導與點撥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識字、寫字、閱讀與表達,形成一定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良好的語感,而不在於對知識系統的記憶。因此,要避免脫離實際運用,圍繞相關知識的概念、定義進行「系統、完整」的講授與操練。
本標准通過所附的「語法修辭知識要點」對相關內容略加展開,大致規定教學中點撥的范圍和難度;這一部分提到有關的名稱,則便於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語言現象和問題時稱說。關於語言結構和運用的規律,須讓學生在具有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良好語感的基礎上,在實際運用中逐步體味把握。
二、評價建議
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語文課程評價應准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況,全面落實語文課程目標。應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重功能,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特點,按照不同學段的課程目標,抓住關鍵,突出重點,採用合適方式,提高評價效率。語文課程評價應該改變過於重視甄別和選拔的狀況,突出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
(一)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
語文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等多種功能,其目的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應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尤其應注意發揮其診斷、反饋和激勵的功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
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習過程,有利於及時揭示問題、及時反饋、及時改進教與學活動。終結性評價關注學習結果,有利於對教學活動作出總結性的結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注意收集、積累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與發展的資料,可採用成長記錄袋等各種方式,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日常表現,應以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
要堅持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全面反映學生語文學習的狀態及水平。評價方法除了紙筆測試以外,還有平時的行為觀察與記錄、問卷調查、面談討論等各種方法。語文學
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更應重視定性評價。學校和教師要對學生的成長記錄和考試結果進行分析,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除了等級或分數以外,還可用代表性的事實客觀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並提出建議。
各種評價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適應性,在評價的客觀性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別,因此,評價設計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瑣,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三)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
應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評價要理解和尊重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於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根據需要,可讓學生家長、社區、專業人員等適當參與評價活動,爭取社會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更多關注和支持。
(四)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語文課程評價要體現語文課程目標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應注意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的有機聯系,注意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融、整合,避免只從知識、技能方面進行評價。
(五)具體建議
1.關於識字與寫字的評價
漢語拼音學習的評價,重在考察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講普通話、糾正地方音的情況。
識字的評價,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准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查檢字詞的能力。第一、第二學段應多關注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第三、第四學段要重視考察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寫字的評價,要考察學生對於要求「會寫」的字的掌握情況,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在此基礎上,逐步要求書寫流利。第一學段要關注學生寫好基本筆畫、基本結構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學段還要關注學生的毛筆書寫,第四學段還要關注學生基本行楷字的書寫和對名家書法作品的臨摹。義務教育的各個學段的寫字評價都要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引導學生提高書寫質量。第三學段要求學生會寫2500個字。對學生寫字學習情況的評價,當以本標准附錄5「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字表一」為依據。
評價要有利於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寫規範字的習慣,減少錯別字。
2.關於閱讀的評價
閱讀的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關注其閱讀興趣與價值取向、閱讀方法與習慣,也要關注其閱讀面和閱讀量,以及選擇閱讀材料的能力。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語文知識的學習重在運用,其概念不作為考試內容。
對語文的建議篇二:語文學習建議
★所有的建議都建立在兩個前提之下:1、聽老師話;2、寫一手「橫平豎直、大小適中」的字。
一、尊重語文學習規律無論什麼時候,請大家不可忘記語文學習的規律就是「勤積累」和「常復習」。語文知識點是零散的,容易遺忘的。因此大家不要妄圖「一夜通五經」,更不要奢求「一勞永逸」。大家要從細節入手,要從一個字音、一個字形、一個成語、一首詩詞、一個語段等開始。大家要有自己的積累本、整理本,將零散的知識點歸納在一起;同時要用好積累本,要時時查看,不要讓知識點累積成「山」。
二、充分利用教材研究好教材中的每一篇現代文、每一篇古文都是對未來的有效積累。文言文的實詞、虛詞的積累,現代文的基本技巧的運用??都可以利用教材來拓展掌握。積極對待你背誦的每一篇文章、詩詞,做過的每一份試卷以及你曾經做錯的習題,這是你的一份寶貴的「財富」,只有正確掌握好手中的每一點滴知識,確保正確率,才能從容面對將來的高考。
三、保持積極心態相信自己能夠學好語文,對待語文學習要有興趣,不能「學死」「死學」。要讓學習的過程充滿樂趣。對待考試,我們應把它作為衡量這一階段的學習水平的工具,而不應作為考核自己的唯一評價標准。事實證明不自信會影響到你的正常學習,尤其是寫作水平的有效發揮。所以,不管你現在成績如何,要知道最後在語文考場中勝利的往往是那些曾經自信——現在更加自信的考生!
四、培養寫作習慣大家要通過平時小段練習來提高寫作能力,每一次的周記、感悟或隨筆,希望同學們能認真對待。堅持勤寫一段時間,你的寫作一定會有較大的提高。同時,在整體訓練自己的寫作時,也可以通過找到小塊時間來訓練自己的開頭能力,結尾能力,過渡能力等。
五、形成長效機制語文的積累不是心血來潮,不是臨時抱佛腳。要形成長效機制。因此,在學習中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制訂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學習機制。要把零散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如:
1、早晨以閱讀和背誦為主,內容可包括:精美語段背誦、文言文閱讀、詩詞背誦、字音、成語等;
2、中午以閱讀和書寫為主:復習鞏固早晨所背誦內容、強化書寫易錯字、做強化練習、練字
3、晚上以做題、整理和寫作為主:做練習,把一天所學重點內容整理到積累本上,針對自己整理的優美語段可以做模仿寫作。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有積累,才能腹有詩書;有落實,才能才如江海。
對語文的建議篇三:對今後語文教學的建議
1、引導學生立足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資源,夯實語文基礎,包括漢字書寫、字詞積累運用、文體知識、古詩文積累、名著閱讀等方面內容。
2、引導學生加強語言表達(口頭語、書面語)基本功的訓練,使他們能准確、順暢、有創意地表情達意。
3、閱讀教學充分利用好教材這個「例子」,進而向課外閱讀延伸,盡量選取精品,訓練到位。教學中要夯實基礎與培養能力並重,強調學習過程與方法,重視對話過程(既和文本對話又和學生對話),少灌輸多點撥,少講解多訓練,少責備多激勵。
4、要強化作文審題基本功訓練。閱讀和寫作都需要讀文、讀題、審題,寫作訓練審題尤其重要。作文考試不設審題障礙並不等於不要審題。從2007各地中考作文試題及2008年的命題趨勢來看,不論是寫個體或是寫群體,都已經或可能會對寫作的內容或范圍作適當限制,防止少數考生將事先准備的「範文」生搬硬套、走抄襲宿構等投機取巧的捷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公平競爭的考試原則,確保准確考查出學生真實的寫作水平和個性。所以,考場作文一旦發生偏題離題現象,文字表達再好,也很難被評為二、三類卷。造成今年考生作文偏題離題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考生粗心大意,沒養成認真讀題審題的良好習慣;二是受近年來中考作文不設審題障礙、不限文體、自擬題目、開放表達的話題作文的負面影響,語文老師忽視了對學生進行作文審題的指導,學生在平時也忽視了作文審題訓練。不少考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其教訓是深刻的。應當引起後來者的高度重視和警醒。在平時的寫作訓練和中考前的寫作復習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審題專項訓練,這與學生的開放而有個性的表達並不矛盾,不要人為的割裂開來,有所偏廢。
5、以學為主,提高課堂效率。語文課堂始終是學校語文課程實施的主渠道,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起著奠基作用。所以,語文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必須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符合新的教育理念,有利於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有利於教師自身素養的提升,有利於促進課程的健康和諧發展。江蘇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在這方面取得了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老師們要多了解、多研究、多學習。
6、建議各校加強語文學科校本教研,充分發揮教研組的職能作用,主動爭取獲得上級教研部門專家的指導,通過校內教師聯動或聯片教研等形式,對各年級語文教師進行復習備考培訓,提高語文教師指導復習備考的整體素質,以增強復習備考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從而提高語文中考質量。
7、建議各校開設課外書閱讀課,讓課外閱讀形成制度和風氣。因為讀有益的課外書,不僅對學生語文學習有利,也對其他各科學習有利,對學生健康成長更有利。加強課外閱讀指導,語文教師責無旁貸。要通過精要、有趣、有效的指導,激發學生濃厚的讀書興趣。讓我們攜起手來,群策群力,促朗朗書聲入耳,發悠悠書香滿園,用好書引領學生的健康成長!
10. 2021新課標語文課程標準是什麼
2021新課標語文課程標准: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第一學段為「寫話」,第二、第三學段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科書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