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創新
一、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熱情與興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習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可見,高漲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是學習與創造的源泉和動力,能夠激發學生執著地去探索,在探索中,他們的思維才會靈活多變,充滿奇想。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誘發學生強烈的創造欲。
1、創設情境、巧設問題。如教《黃山奇石》一文,以假想旅行的形式創設情境,能激起學生嚮往、神遊的心理。一番精彩的簡介使學生聽了個個都情不自禁地產生了嚮往,因急切想了解黃山奇形怪狀的石頭,從而產生閱讀全文的強烈願望。
而巧設問題則可以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學生思考,因為「動機是由需要推動,達到一定目標的活動動力」,比如「文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沒有照片的怪石是什麼樣的?」這一問題則能大大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藉助自己的理解可說、可畫、可做,也加強了課堂活躍的氣氛。
2、給學生的思維要留有空間。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深度,難度的問題一經提出,必須要時刻注意留有空間,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如果過早的作出評價就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機會。
二、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學生的創新思維,應注重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嚴格的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善於創新,就必須善於想像。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憑借教材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想像。
如《鋤禾》一文中有一副插圖,畫的是一個除草的農民,在烈日下擦著汗,抬頭望著太陽。教學時可以啟發學生設身處地想像這位農民當時又累又渴的情景,從而使學生在理解這首古詩時,能夠通過想像化難為易。
教學「孤帆遠景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詩時,可以先准確,生動地描敘情景,然後讓學生邊讀邊想,在頭腦中形成畫面,猶如親眼看見,李白送好友後呆立江邊不肯離去,若有所失的神情。學生展開想像的基礎上,深刻理解了李白與友人的真摯情誼。
三、教給閱讀創新思維方法
如在課文《烏鴉喝水》教學中,就可以藉助「烏鴉銜石子喝到水」的方法,啟發學生觀察插圖尋找更多的喝水途徑。或者聯系生活,「假如你在野外遇到了類似情況,你要怎麼做?」這些問題不僅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也使孩子們不自覺得有了野外生存的經驗。
㈡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的幾個方法
一、改進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自己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不能進行及時更新,導致學生感受不到課堂學習的新鮮感,從而逐漸喪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新時代的教師必須具備與時俱進的教學思想與理念,我們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是語文知識,更應傳授給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思維。因此,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激發創新意識。1. 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直言,勇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不應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呆板模式,而應該創設適合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交流與暢所欲言的良好氛圍。只有這樣學生的活躍思維才能被充分激發。教師要真正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在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充分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與討論,使學生的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綜合素養。2.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獨立思考的時間,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無論在課堂教學還是在課下練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可以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靜下心來認真想一想自己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有哪些遺漏、學習方法上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長期的堅持會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㈢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創造性教學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創新教學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如何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重視學生個性發展,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新精神信鄭,是我國當前教育改革最緊迫、最困難的任務。
一、小學語文的創新教育需要創新型的教師。
進行創新教學,關鍵要有創新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的直接榜樣,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教師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品質及創造精神,能為學生的創造行為提供示範,並滲透到一切教學活動中。心理學認為:只有教師本人是創新型的,他才發現、重視並有目的、有計劃地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那麼,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格。
教師創新意識的確立,是一場教育思想的深刻變革,涉及到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教學觀等諸多方面。創新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愛,不僅是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修養,而且是兒童身心發展,生命成長的原動力,是生命中一種創造性的整合力量。過去,我們強調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改變人,而今我們更強調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影響人。愛的教育是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教師以自己生命的激情去激發學生生命的激情,使兒童真切地感到生活的溫暖和學習的價值。在愛的陽光下,消除一切煩惱、困惑、膽怯、浮躁,引發內心深處的天真無邪的本性,從而誘發創造的潛能。
創新教育也是一種「活」的教育。現在學校里的規矩很多,課堂上的規矩更多。如:發言必先舉手,老師同意方能開口;發言必站立,老師不發話,學生不得坐下;不許在老師講話時插話,否則視為不敬;坐則要昂首挺胸,雙手放膝,兩眼平視等等如此之多的規矩,思想上的條條框框必然束縛兒童的思維,窒息兒童的創新精神。當前,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發言眾口一辭,作文千篇一律,甚至編造假話,哄騙家長和老師,使有識之士深感憂慮和擔心。我們提倡「童言無忌」,提倡兒童「思維無禁區」,讓兒童暢想,暢言,精神上處於一種自由、放鬆的狀態。在這種氛圍中,任想像馳騁,任感情激盪,任思路放縱,多種想法涌動,交匯自然會碰撞出創造的火花,引發創新的潛質。教師的創新精神,主要是探索、求異精神,這種精神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僅以次影響學生,還表現在對教學的藝術境界的永不懈怠的追求。
創新過程肯定會遇到挫折,遇到挑剔諷刺的打擊,也會遇到來自內心的惰性、慣性、以及懦弱和動搖的阻撓,因此,教師還必須具有穩定性和創新人格。我國著名創造教育家段繼揚對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後認為,各類創造人格的共同特徵是:興趣廣泛,求知慾強;思維靈活,反應敏捷,聯想豐富,語言流暢;勤奮熱情,專心致志;觀察敏銳,思辯精密;勇於進取,渴求發現;堅定自信,執著追求;堅韌自製,不辭勞苦;獨立性強,從眾性少;獻身事業,服務社會。
教師具有創新性人格,不僅是其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可靠保證和有力支撐,而且對學生的人格影響至深至遠,甚至終身不可磨滅。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成為創新型教師,除了具有以上「共性」外,還應研究創新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個性」,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盡快使自己成為創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師。
時代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從娃娃做起,從基礎教育抓起,小學語文上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因此,也特別需要創新型教師。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採取多種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
既然語文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的沃土,那麼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拘泥於教材,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大的方面說,要更新觀念,首先,正如修訂後的《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所述:「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滑者頌礎。」創造嫌迅條件,一要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二要在課堂教學中還學生一個民主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作為教師要花大力氣研究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1、憑借課文中的創造性因素,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統一的東西使大多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感受的自由,其實是犧牲了個性、犧牲了創造、犧牲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犧牲了學習語文興趣,有百害而無一利。語文教學其實需要著力鼓勵求異。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詞句,概括課文的段意和中心,對問題的回答等等,都不必強求一致,而要鼓勵多種答案並存,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不斷閃現創造的亮點。我在執教《麥哨》一文時問學生:假如這么美的草地就在你們的面前,你們最想做的是什麼?有的學生說在草地上打兩個滾,有的學生說翻兩個跟頭,還有的學生說想躺在草地上美美地睡上一覺,多麼天真、多麼幼稚而又可愛的想法!比如,讀了《圓明園的毀滅》引導學生討論,圓明園要不要重修,為什麼?語文教材中還有一些滲透科學思想方法,啟蒙教育的課文,比如,《兩個錢球同時著地》中體現的實踐的觀點;《條條道路通羅馬》中體現了實事求是和事物發展變化的觀點。通過教學,使學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有助於在發展語言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2、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崔巒認為: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尤應如此。教學不應千篇一律,更不應模式化。因此,教師要根據級段的不同,課文內容和形式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語文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如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讀讀、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體會,而且能發展語言,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語文教學還應當重視探究,發現的環節。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的「發現法」,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學習」值得我們重視。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探究與發現,一方面要切實加強潛心讀書、獨立思考的環節,要給每個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時間。對學生的獨立見解應熱情鼓勵,對有價值的見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堅持下去,學生定會具有較強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激發想像,培養思維的連動性。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像開始的。」想像是創新的翅膀。學生讀有情有景的課文,教師可啟發學生再造想像,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對於留有想像空間的課文,要鼓勵學生展開想像和聯想。比如學了《橋》讓學生說說,你們最想對老支書說些什麼?學了《新型玻璃》讓學生說說,你們還想發明什麼樣的玻璃?讀了《坐井觀天》讓學生現象,青蛙聽了小鳥的話怎麼想,怎麼做了?這樣在仿寫實踐中展開現象的翅膀,培養學生的現象力。
現象是一種立足現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它能結合以往的知識與經驗,在頭腦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把觀念的東西形象化,把形象的東西豐富化,從而使創造活動順利開展。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學生可以打開思維的閘門,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樹木想到飛禽走獸;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從一種意境跳到另一種意境;使狹小單薄的擴大充盈,互不相連的聚合粘結……它滲透在小學生生活的一切方面,特別在發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中更具有重要作用。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要結合語言文字訓練,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根據小學生愛想像,尤愛幻想的特點,引導學生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具體可感的「活」的形象,小學生從形象入手,觸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開想像,啟動思維,促進聯想,開拓創造的空間,發覺創新的精神。兒童在課堂上充滿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盡情地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自己的個性特徵,從而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如前蘇聯審美教育專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說:這不是單純的理解,也不是簡單的評價,而是活躍的直接感情,這種感情化成為嚮往……轉化成為創造。
㈣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創新教學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創新教學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如何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重視學生個性發展,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新精神,是我國當前教育改革最緊迫、最困難的任務。
一、小學語文的創新教育需要創新型的教師。
進行創新教學,關鍵要有創新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的直接榜樣,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教師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品質及創造精神,能為學生的創造行為提供示範,並滲透到一切教學活動中。心理學認為:只有教師本人是創新型的,他才發現、重視並有目的、有計劃地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那麼,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格。
教師創新意識的確立,是一場教育思想的深刻變革,涉及到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教學觀等諸多方面。創新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愛,不僅是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修養,而且是兒童身心發展,生命成長的原動力,是生命中一種創造性的整合力量。過去,我們強調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改變人,而今我們更強調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影響人。愛的教育是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教師以自己生命的激情去激發學生生命的激情,使兒童真切地感到生活的溫暖和學習的價值。在愛的陽光下,消除一切煩惱、困惑、膽怯、浮躁,引發內心深處的天真無邪的本性,從而誘發創造的潛能。
創新教育也是一種「活」的教育。現在學校里的規矩很多,課堂上的規矩更多。如:發言必先舉手,老師同意方能開口;發言必站立,老師不發話,學生不得坐下;不許在老師講話時插話,否則視為不敬;坐則要昂首挺胸,雙手放膝,兩眼平視等等如此之多的規矩,思想上的條條框框必然束縛兒童的思維,窒息兒童的創新精神。當前,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發言眾口一辭,作文千篇一律,甚至編造假話,哄騙家長和老師,使有識之士深感憂慮和擔心。我們提倡「童言無忌」,提倡兒童「思維無禁區」,讓兒童暢想,暢言,精神上處於一種自由、放鬆的狀態。在這種氛圍中,任想像馳騁,任感情激盪,任思路放縱,多種想法涌動,交匯自然會碰撞出創造的火花,引發創新的潛質。教師的創新精神,主要是探索、求異精神,這種精神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僅以次影響學生,還表現在對教學的藝術境界的永不懈怠的追求。
創新過程肯定會遇到挫折,遇到挑剔諷刺的打擊,也會遇到來自內心的惰性、慣性、以及懦弱和動搖的阻撓,因此,教師還必須具有穩定性和創新人格。我國著名創造教育家段繼揚對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後認為,各類創造人格的共同特徵是:興趣廣泛,求知慾強;思維靈活,反應敏捷,聯想豐富,語言流暢;勤奮熱情,專心致志;觀察敏銳,思辯精密;勇於進取,渴求發現;堅定自信,執著追求;堅韌自製,不辭勞苦;獨立性強,從眾性少;獻身事業,服務社會。
教師具有創新性人格,不僅是其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可靠保證和有力支撐,而且對學生的人格影響至深至遠,甚至終身不可磨滅。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成為創新型教師,除了具有以上「共性」外,還應研究創新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個性」,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盡快使自己成為創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師。
時代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從娃娃做起,從基礎教育抓起,小學語文上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因此,也特別需要創新型教師。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採取多種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
既然語文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的沃土,那麼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拘泥於教材,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大的方面說,要更新觀念,首先,正如修訂後的《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所述:「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創造條件,一要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二要在課堂教學中還學生一個民主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作為教師要花大力氣研究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1、憑借課文中的創造性因素,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統一的東西使大多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感受的自由,其實是犧牲了個性、犧牲了創造、犧牲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犧牲了學習語文興趣,有百害而無一利。語文教學其實需要著力鼓勵求異。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詞句,概括課文的段意和中心,對問題的回答等等,都不必強求一致,而要鼓勵多種答案並存,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不斷閃現創造的亮點。我在執教《麥哨》一文時問學生:假如這么美的草地就在你們的面前,你們最想做的是什麼?有的學生說在草地上打兩個滾,有的學生說翻兩個跟頭,還有的學生說想躺在草地上美美地睡上一覺,多麼天真、多麼幼稚而又可愛的想法!比如,讀了《圓明園的毀滅》引導學生討論,圓明園要不要重修,為什麼?語文教材中還有一些滲透科學思想方法,啟蒙教育的課文,比如,《兩個錢球同時著地》中體現的實踐的觀點;《條條道路通羅馬》中體現了實事求是和事物發展變化的觀點。通過教學,使學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有助於在發展語言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2、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崔巒認為: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尤應如此。教學不應千篇一律,更不應模式化。因此,教師要根據級段的不同,課文內容和形式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語文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如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讀讀、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體會,而且能發展語言,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語文教學還應當重視探究,發現的環節。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的「發現法」,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學習」值得我們重視。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探究與發現,一方面要切實加強潛心讀書、獨立思考的環節,要給每個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時間。對學生的獨立見解應熱情鼓勵,對有價值的見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堅持下去,學生定會具有較強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激發想像,培養思維的連動性。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像開始的。」想像是創新的翅膀。學生讀有情有景的課文,教師可啟發學生再造想像,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對於留有想像空間的課文,要鼓勵學生展開想像和聯想。比如學了《橋》讓學生說說,你們最想對老支書說些什麼?學了《新型玻璃》讓學生說說,你們還想發明什麼樣的玻璃?讀了《坐井觀天》讓學生現象,青蛙聽了小鳥的話怎麼想,怎麼做了?這樣在仿寫實踐中展開現象的翅膀,培養學生的現象力。
現象是一種立足現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它能結合以往的知識與經驗,在頭腦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把觀念的東西形象化,把形象的東西豐富化,從而使創造活動順利開展。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學生可以打開思維的閘門,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樹木想到飛禽走獸;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從一種意境跳到另一種意境;使狹小單薄的擴大充盈,互不相連的聚合粘結……它滲透在小學生生活的一切方面,特別在發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中更具有重要作用。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要結合語言文字訓練,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根據小學生愛想像,尤愛幻想的特點,引導學生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具體可感的「活」的形象,小學生從形象入手,觸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開想像,啟動思維,促進聯想,開拓創造的空間,發覺創新的精神。兒童在課堂上充滿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盡情地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自己的個性特徵,從而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如前蘇聯審美教育專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說:這不是單純的理解,也不是簡單的評價,而是活躍的直接感情,這種感情化成為嚮往……轉化成為創造。
㈤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創新小學語文教學
新課改小學語文多媒體合作意識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以學生發展為本。隨著新課程的逐漸實施,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也在進行變革,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的要求,要逐步向新觀念轉變。總之,新課程給小學語文教學引入了新的思路,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淺析。
一、重視學科間的聯系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綜合性的學科,是學習數學、歷史等學科知識的基礎,與其它學科的教學聯系比較緊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語文學習密不可分,只有這些能力比較強時,學習其它課程才會更容易。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與其他學科相互聯系,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用語文知識去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當然,其他學科對語文學習也有益處,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應用其他學科的知識補充語文方面的知識。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語文與實踐聯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語文應用無處不在,學生要學以致用,在生活中用課堂上學習的語文知識進行交流,只有將學習的知識熟練應用於生活中,才能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當然,生活中多應用語文進行創作,可以鞏固學習的知識,同時還能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改善語文教學環境
現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發展迅速,多媒體技術已經在學校得到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各種各樣的客觀事物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也可以將一些抽象問題通過形象的圖片、視頻等展示出來,事物的動靜、快慢、大小,藉助於多媒體技術都可以清晰的展示。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課堂活力,生動的畫面可以吸引學生去觀看、去思考。多媒體技術還使得知識變得立體化,比如在小學一年級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將漢字與圖文、音頻相結合,可以充分吸引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文章描述的各種美景,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和計算機網路技術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意境。比如,在講授李白的《靜夜思》一文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月光下一位詩人站在窗前仰望著天空,思念著家鄉,給學生製造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體會詩人所思所想,幫學生理解詩的深意。這種教學方式在以前我們是不敢想像的,以前我們只能引導學生去想像這個畫面,現在我們可以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激發出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藉助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互聯網上搜索國內頂級教育大家的教學視頻,在課堂上通過播放視頻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感受教育大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這幾年的應用證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方面的應用,是信息時代必然的趨勢,也是最新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使用,可以豐富小學語文教學的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小學生喜歡學習語文,能夠將課堂的教學效率極大地提高。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語文學不好的話,必定會影響其它學科的教學。小學語文是後續語文學習的基礎,在小學階段不能將語文學好的話,肯定要影響到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由此可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其實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過程,是學生學習怎樣運用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教授學生書本上的內容,單純的書本知識的記憶沒有任何意義,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小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的應用,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在語文上體現為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與應用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能起到引導作用,所有的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學生能學到多少知識,而是經過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提高多少。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而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最終還得靠學生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自主的獲取知識,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在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見效的,需要日積月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偏小,主動性較差,在語文學習中如果單靠他們自己埋頭苦幹,學習效果肯定很差。在現代社會中更強調合作精神,個人的「英雄主義」並不被大家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很多學科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和競爭意識,這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發組成學習小組,課上共同討論,課下一起學習,在生活上相互幫助。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小學生在小組中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並且在
㈥ 怎樣創新初中語文教學
1教師依託個人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創新思維
教師作為課堂的重要「指揮者」,其個人所具備的能力、授課習慣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都會對學生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前孝昌由於受到傳統應試思維的影響,很多教師對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教學步驟的設計,都具有模式化、僵硬化的特徵,不僅師生之間的互動少,而且極具人文特色的這門學科,在固化的教學方式下,變得越來越僵化,難以激起學生的參與感和積極心理。鑒於此,教師亟需改變傳統思維方式,在課堂上進行有效創新,包括不拘泥於課本,結合時代發展主題和當下社會熱點博引案例,採用獨特有趣的閱讀背誦方法豐富課堂形式等。當教師能夠主觀性地改變傳統課堂形式,對固有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時,學生也會隨著教師的這種狀態和心理不斷發揮創新思維、提升創造力。
2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索與創新實踐
要想在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要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索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在傳統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貫穿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全面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並通過創設情境、趣味提問和課堂有效拓展等方式,提升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以及表達慾望。例如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由朗讀、背誦、釋義以及情感分析等幾個方面構成,久而久之學生會逐漸對詩詞學習產生固定的「應對心理」,難以再對文字當中的內容以及含義進行更為豐富的理解和想像拓展。鑒於此,筆者在此類教學過程中,會採取一種「還原現場」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讓學生通過自我感知和閱讀理解,以課堂表演的方式表達出自己所理解的慎笑作者在創作詩詞時所面臨的際遇、環境等。這樣的教學設計是要求每名學生既要擔當「導演」的職務,也要扮演「演員」的角色,而所有「劇本」的設計和編輯,歸根到底都是依託學生自我理解和想像來完成的。當學生能夠投入到教師所布置的教學要求中時,其必須盡可能地去理解、揣測、豐富、想像,眾所周知,中國古典詩詞文化是頗為典型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緊靠字面意思來完成表演是極不現實的,學生只有自己摸透詩詞當中的關鍵點和情感指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另外,在採取此種教學策略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還需要注重把握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徵,關注其個體的差異性,要充分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和參與度。同時,針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新奇有趣的想法,與傳統教學觀點相區別的新內容,教師不能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其表達觀點的情緒,而是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支持,鼓勵和啟發學生不斷探索問題,激發求知慾。
3拓展教學空間,豐富教學情境
初中語文教材當中涉及很多小說類型的課文,小說類課文教學的重點如果僅僅局限在段落大意、生難字詞等細微之處,那便失去了對其展開閱讀的重要意義和價值。而筆者認為小說學習的關鍵就在於讓學生感知作者行文脈絡中的沖突、語言構思以及心理描寫等段落,而理解這部分內容最為理想的方式,就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觸,比如在學習《范進中舉》這篇節選自《儒林外史》的經典段落時,筆者就將全班同學劃分為幾個小組,以抽簽的方式表演小說中的段落,既可以原本按照課文當中的表意來進行演繹,也可以將自己所理解的潛台詞進行現實的表演,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更加真實、全面地關注到小說當中的精華,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很多平時課堂上並不擅長言辭、不積極發言的學生也能積極參與到表演中,讓傳統書本化的課堂變得更加立體、更加豐富。這樣一來,學生便能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隱含在小說當中而難以靠閱讀就能夠吸收和理解的內容。學生在動手、互動交流、開動腦筋豐富「劇本」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個人的創新能力,其想像思維也得到了極大的開發。
4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教學設備進入到初中課堂,對於豐富教學形式、創新教學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多媒體課件、影視教學資源等,都為豐富課堂慧扒形式,增加語文知識和教學內容的直觀性都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和作用。尤其是對教學資源較為落後的農村地區來說,富含科技性的教學方法進入課堂,不僅會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受,更會極大程度地開闊其眼界。筆者在作文教學和語文復習時,就會嘗試採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課堂教學,目的就在於能夠讓學生直觀地接收到復雜而立體的知識系統。比如在進行文言文復習時,可以將不同課文當中同一字的用法進行歸納,讓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將所有學習到的文言文能夠實現快速瀏覽和記憶;再比如進行作文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對作文要求進行解構,利用網路廣泛搜集不同的文章開頭和論點闡述方法,拓展學生的閱歷,同時針對學生課堂注意力不夠集中、思維容易分散等問題,還能以較為輕松的方式予以解決。而學生在為多樣化教學方法所感知和吸引的過程中,其個體思維的創造力也會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而不再閉塞於個人局限的思維空間當中,會不斷迸發思維的靈感與火花。
㈦ 小學語文課如何進行創新教學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一個主要的渠道,也是小學語文進行創新所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
一、對課型進行創新
一般情況下,每次上課時,教師都會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多種教學方法為輔,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固定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是一種基本的課型。因此,對課型進行創新就是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讀自悟,將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悟」出來。如進行《夜鶯之歌》的學習時,我就讓學生談談感想。有的學生對小夜鶯機智勇敢的精神進行了分析。有的學生分析了游擊隊員與小夜鶯的默契,明白了側面描寫的重要性。還有的學生分析了小夜鶯高超的口技,無論是學夜鶯唱,還是學杜鵑叫,都和真的鳥叫聲一樣。經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那些細節方面的問題也被學生挖掘了出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了實處。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我們要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來促進創新行為的落實。
二、對課堂組織形式進行創新
傳統的課堂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這種死板的組織形式很容易遏制學生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需要自己去對文章進行閱讀和感悟,也需要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相互幫助。討論式教學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這一學習需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經常採用的討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同桌討論,一種是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為了改變這種一成不變的討論方式,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例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課文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我以「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這句話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辯論——「移民火星能否實現」。學生圍繞著這一問題進行正反方的辯論。學生通過自己在網路或圖書館里所搜索的資料將課文內容進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步走入了小學課堂,為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信息輸出功能,它能為學生帶來立體的刺激,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變抽象為具體、復雜為簡單,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激發,促進課程教學的不斷優化。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科學的精神》這一單元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水稻豐收的場景和炸葯爆炸的情形。當課文中的內容用多媒體以動態的方式展示出來時,學生都感到非常震撼,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科學家不畏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學科學、用科學也成了他們頭腦中一種強烈的需求。再回到課文學習中來,學生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進行交流和互動,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四、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
教學語言能夠反映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是學生能夠感知最為迅速的因素。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是教學創新中最為直接和外在的因素。每個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有自身的風格。風格化語言的形成是教師個體精神的外化,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當教師對於創新達到了一種自由的成就階段,它才會逐漸產生、發展並最終形成。如進行復韻母ei的學習時,為了避免學生將ei與ie混淆,我就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大e要和小i一起爬山,爬了一會小i就爬不動了。這時,大e說:小i,我拉著你爬。於是,大e在前面拉著小i往上爬。大e帶小i,邊爬邊喊ei,ei,ei。全新教學語言能夠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一種形象的認識,他們對這種練習形式也很感興趣,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
此外,教學語言並不只是教師所說的話,它還包括教師的體態語言,即教師的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手勢等。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藝術創新過程,教師要將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充分地調動起來,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創造一種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對教學產生一種美的體驗,強化他們的審美感受。
五、 對板書進行創新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對於整堂課來說,板書的作用是總結學習內容,提醒學生注意本課的主要脈絡。要想使板書新穎別致,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教師就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挖掘,發現其潛在的構思線索,將課文的內在結構以一種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板書要形象、生動,如果可以,還要配上一些簡筆畫或幾何圖,凝聚課文精華,從微小之處探尋課文,將所學內容以創新的形式定格。如學習《龍的傳人》一文時,我先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單的龍的形象,然後結合課文中對龍的描述「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邊說邊畫,並不時地咨詢學生的意見:「大家看老師畫的角像不像鹿?」等我畫完,學生基本上就能將龍的這幾個特徵都記住。到課堂的最後,我又將一些與龍有關的成語整齊地寫在了黑板上。在進行板書的創新時,教師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與完成環節,才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刻。總之,教師要對板書的形式進行創新,力求新鮮生動。這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有效體現,也是我們進行教學創新的一個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對創新沒有任何的顧慮,愛上創新所帶來的成就感,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建設人才。
㈧ 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創新
教師要具有不斷創新的 教育 教學理念。人們都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高中語文 教學 方法 創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創新
1.教師要具有不斷創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人們都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肩上擔負著培養為祖國發展貢獻力量的創新人才的特殊使命,如果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教師就首先要有創新意識,那些傳統陳舊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會妨礙學生創新意識的形式。
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樹立創新意識,努力挖掘教學過程中有創新價值的因素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服務。教師是開拓學生思維的引導者,我們要適應現代素質教育法要求,擺正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教學過程中的雙邊關系,給學生思考發現的機會,積極開發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他們的創造個性,使學生能夠樂於學習、樂於發現、樂於創造。
2.教師要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武裝自己的頭腦為學生的成長服務。作為教師,只有基本知識的儲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首先要學習一些為實際教學工作服務的理論知識。比如在教學過程中要涉及的既可以開拓視野,又提供理論依據的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各方面知識的基本理論。
另外,我們還要學習現代化的教學思想、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准確的學情分析,以此為依據去明確創新教育的方針,運用掌握的理論依據去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和創新意識的發展。在當今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教師要去學習理論、應用理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高中語文教學方法
一、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就要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動手與動腦的機會。過去「滿堂灌」的作法,只能讓學生厭倦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在課堂教學的結構安排上,要大膽創新,設計一些精彩的開場白,在課堂中穿插一些表演的活動,讓學生變成課堂教學的主角。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 想像力 ,從而達到創新的目的。如,在講授《師說》時,我曾這樣開場:「《師說》的作者是誰?」學生回答:「韓愈。」「作者的字是」學生回答:「退之。」「有誰知道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字?」有學生思考後遲疑回答:「潤之。」我又要求他們作出肯定回答,全班大聲回答:「潤之!」我順勢一轉,問:「那麼,老師的字是什麼呢?」學生一時語塞,卻又極想知道,因為我
平時只有名,哪來的字呢!結果無人回答。教室一片沉寂。個個驚奇地望我。我說:「既然答不上,那就是不知啊!」我在黑板上寫了「不知(不之)」,結果,笑倒一大片。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學生也就更有興趣去探求新知識了。
二、關於教材運用的創新
現在,我們老師誰也不會認為,課本就是教材,尤其是我們高中語文老師。教材的挖掘和教材的延伸,應該成為我們語文老師教學上的創新點。學生學習語文,有不同於其他學科的心理,就是 語文教材 他們太熟悉了,沒有新鮮感。不是課文本身沒有新鮮感,而是學生的心理定勢太高。這就要求我們語文老師,在以教材為本進行教學時,挖掘出新鮮的東西來,延伸到新的,深的教材上去。不管是好生還是學困生,都會有這個心理定勢。閱讀教學中,這種「定格」式的教學分析,非常不利於學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和鑒賞能力的提高。現在語文教材中文學作品的比例越來越大,文學作品中形象的單一化的詮釋,極不可取。教材外的延伸,不是簡單的拿課外讀物來補充。但如何加強課本 範文 教學與教材相等程度的課外閱讀的緊密結合,應該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今後要重視起來的一項工作。這種課外 文章 的延伸,要求教師有較廣的閱讀面,有一定的鑒賞力。這樣的文章,不是沒有,而是我們沒想到去找,或忙於改作業了。這樣的文章,也無須一一列印,你就讀給學生聽,告訴他尋找的方法,采購書籍的地方,他們會喜歡的,他們會去找的,他們會去閱讀的。此外,教材的延伸,就是生活。語文教師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中,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可以成為你閱讀教學的擴展材料,成為你寫作教學中活的材料。
3高中語文教學的方法
高中語文推進「同課異構」的基本策略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善用「同課異構」這一教學方法可以大大的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而這一方法的實施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策略。
1、培養團隊精神
「同課異構」的教學方式實則是一種強調團隊協作的教學方式,合作理念的強化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同課異構」教學方式應用的時候教師們需從兩個方面培養團隊協作的能力。其一,自覺主動的搭建一個團隊協作的平台,培養集體意識,共同學習成長。其二,語文教師們可以進行集體備課,共同探究課題,攤開各自遇見的問題共同商討對策以此來提高教師們的集體參與的團隊意識。
2、加強課堂引導
高中語文教師教育理念的改變是「同課異構」教學方式持續推進的必要條件,理念的改革才會促進教師在應對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多下功夫,結合實際,與時俱進的迎合現階段的教育需求。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主動引導學生放在第一位,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4高中語文的教學方法創新
1、更新觀念,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1)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階段性的教學目的,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傳授一些相關的語法知識和閱讀能力,對重點詞句死記硬背,教和學的主體都是教師,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編寫教案,理清文章寫作思路,簡單介紹寫作背景和相關的文史知識,教師講,學生聽,然後圍繞期中和期末考試,大量的做習題。實施素質教育以後,課程教材教法也不同程度做了改進,說課和啟發式教學發揮過一定的積極作用,高中語文教學主要在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訓練上下功夫,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和 作文 能力。近幾年,創新教育理念不斷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來,重構教學思維,在確立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基礎上,突出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閱讀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後設計解決問題的多種思路,不僅創新了教學模式,也破了傳統的教學思路,在培養學生創新 學習方法 上做了大膽的嘗試。
2、確定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在創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高中課堂語文教學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開展合作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教師以單元為重點,科學的設置教學目標,創設較為貼近的學習情境,不斷展開學習思維的延伸,培養科學的讀書習慣,注重從閱讀中汲取營養,為將來走向成功之路積累品德和智慧。對範文的學習,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掌握其精髓,深化語言運用的探討和研究,把歷史上的出色的語言成果加以吸收和融化,如:《晏子使楚》中,晏子的語言,《將相和》中藺相如的語言等許多語言 文化 的出色成果,都有待於吸收利用,在學習中,要展開想像,體會其教育意義。
3、強化了教學內容的前後聯系。語文課主要是學習語言在生產和生活的運用,掌握語言信息在社會文化傳承和思想交流中的本質作用,閱讀課文,能夠感受語言的表達藝術,通過課堂學習,搜集和積累精妙得當的語言,儲備了語言應用能力。因此,創新模式下的語文課的學習注重了懸念教學環節的設置,巧妙地運用了課堂導入法,增強了知識學習的連貫性,使語言學習妙趣橫生,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感受到正確的使用語言的重要性。?在 創新思維 的培養的過程中,語言的學習、體驗和運用作為不經意的手段與時俱進,而語文課程教學正是對這種能力成長的規范和修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體現以致用的教學理念是完全正確的,非常及時的。
㈨ 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創建和諧環境,為創新課堂奠定基礎
小學生對老師的授課一般是一種嚴肅對待,敬畏的心理。很多小學生在授課過程中要麼就是不敢發言,不能積極地融入到授課氛圍中去,要麼就是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老師寫什麼就記什麼,目前這樣的教學現狀,很難為小學語文老師開辟一個創新的課堂奠定基礎。
所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有足夠的意識去創立一個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與學生打成一片,這樣才有利於為創新課堂教學打下堅定的基礎。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嘗試在上課前給學生講一段小笑話,問問學生們今天發生什麼重要的事情等,讓學生喜歡上老師,願意與老師溝通,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師生,更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二、實行生本教學
從很多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以往的教學方法是老師在上面教授,學生在下面記筆記,老師提問的時候,有想回答問題的就舉手,沒有想回答問題就不作聲,從來沒有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去,學生從來不去向老師反映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老師這樣的教學方法,教學速度以及向老師反映自己的疑難點。
小學生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學習者,應該是課堂的主體,而不是教學的輔助工具,一切知識的傳授都應該以小學生的情況為主。所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嘗試著將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去,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近幾年來,多媒體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中去。多媒體以其特有的生動性能夠更好地將一些知識進行詮釋,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調動積極性,以及更加准確生動地傳遞教學內容。
四、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在很多小學語文課堂中,因為語文是學生的母語,很多學生就會產生不重視的心理,很多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容易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我們不難發現,在課堂上積極發言的永遠都是那幾個學生,愛講話做小動作的也永遠有幾個典型,同時這也告訴我們,高效的課堂不能僅僅只有幾個學生參與,而是應該找到一種方法,用積極參與課堂的學生帶動消極參與課堂的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這樣的方法。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以小組為單位給學生安排一些任務,小組內的同學合作完成,這樣子,在整個小組的合作過程中,學生都會為了集體榮譽感而積極參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不會拘謹,也有利於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創新,在此過程中,還能鍛煉學生的配合默契以及集體榮譽感。
最重要的是,在小組合作這樣的創新教學中,能夠保證學生都參與其中,沒有人思維脫軌,跟不上節奏,以及讓一些一開始不參與的學生,在這樣的氣氛環境中,也更容易隨之參與進去,有利於學生之間取長補短。所以說,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高效率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新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
㈩ 語文教學如何體現創新
語文教學如何體現創新?新的理念,新的形勢下,應以創新意識引領教學。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終身受益,讓學生活在當代。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語文教學如何體現創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語文教學創新設計
精心剪裁 推陳出新
一篇 文章 有主題,有思路,一堂課也應有它的主題和思路,要做到主題明確,思路清晰,老師對教材必須做到爛熟於心,要熟悉到如出我心,如出我口。《荷花澱》是最值得品味的,以女性為題材的作品。描寫戰爭場面富有詩意,戰爭中的女人更是可愛無比。如何讓學生認真解讀文本,挖掘深意呢?我精心計算時間,調整篇目,把《荷花澱》安排在「三・八」婦女節前一天上。又精心剪裁,以(女人之最)「女性最……」的句式,結構課堂。這樣設計的目的是:①「女人節話女人」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輕松進入文本;②走進文本。學生要想說出女人們的美好品質,必須深入品味文本,才能分析的有理有據;③說話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整理思維、訓練語言表達的過程;④在品味中引導學生挖掘文本意蘊:孫犁著重渲染女性魅力,旨在揭示美好的人性支持了艱苦的抗戰,也正是這艱苦的抗戰充滿了溫馨。後來自由命題 作文 中,有學生以「戰火中的永恆」為題,分析《荷花澱》、《木蘭辭》等戰爭題材的作品中美好的人性。
《神奇的極光》,則以「極光是什麼」為線索推進課堂。做一個給概念下定義的延伸練習。本設計的設想是:①抓 說明文 的特徵:極光「神奇」在何處;②理出文章的順序:以時間為順序結構全文,這也恰是科學進步,人們認識逐步提高,探秘逐步深入,全面准確定義極光的過程;③區分詮釋與下定義附帶高考知識點給概念下定義;④輻射知識點短句變長句:學生理出的極光特點是一個又一個的單句,需變成長單句。每一種設計都盡可能通過 思維訓練 達到由知識到能力的遷移。
張揚個性 注重體悟
「張揚個性,表現自我」提出來,不是寫在書上,掛在嘴上,更重要的是要融進從教者的意識中,引入到課堂中,滲入到學生思維中。不僅新篇目新章節體現這一理念,傳統篇目的教學也應滲透。上《裝在套子里的人》時,有學生悄悄感慨:「我們也跟別里科夫差不多了」。一語驚醒侃侃而談的老師。於是,我依然撇開教本,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套子,同時引導學生分析這一個個套子的作用,分析它們存在的必要性或者滯後性,並及時點撥:人雖然離不開套子,但不能作繭自縛;人必然進入生活圈子,受規矩約束,但不能落入怪圈。至此,學生才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解讀《項鏈》時,由於它誕生的時代、作者寫作目的的局限,有關的一些問題放在今天來理解,有一定的出入,不妨大膽地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比如《項鏈》中有句話「她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回想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麼美麗,多麼使人傾倒啊!」教參中評點:「由此可見,10年的辛苦,使她的家庭生活和外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並沒有改變她那愛虛榮、慕豪華的性格。」而學生普遍認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瑪蒂爾德應該值同情。這是一次刻骨銘心的最美妙的回憶,怎麼能大加批判呢?這樣做,既不拘泥於教材,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應辯能力,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們探索語文的興趣,不僅語文課好上了,而且學生的能力大大提高,師生間的情感也得到加強。
創新意識培養淺談
鼓勵大膽質疑,培養 創新思維
創新意識來自於問題。古人雲:「學貴須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往往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瓦特發明蒸汽機,都起源於質疑。可見,具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膽略,是一切優秀人才必備的品質。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們要激發學生產生疑問,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鑰匙,這是創新的起步。提問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創新意識的具體體現。
在教學中,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時要著力引導他們在實踐中掌握質疑的基本 方法 。如:從課題質疑,從標點符號質疑,從中心思想質疑,從語言表達運用質疑,找原因質疑,找依據質疑,抓聯系質疑,抓關鍵句質疑,抓矛盾質疑,尋實質質疑,聯想質疑等。例如六年級《窮人》這篇課文中有13處省略號,分別代表什麼含義,在文中有什麼作用,把省略號去掉好不好 通過這些司空見慣的事物,培養學生善於從平常事物中發現問題,去質疑現實,從而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鼓勵標新立異,培養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一種開拓型的創造性思維形式,發展求異思維對培養創新意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求異,就無所謂創新。習慣於求異思維的人,不迷信舊理論觀念,而熱衷於探索未知領域,能提出不同凡響的新觀點。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較多的是追求學生認識的「標准化」,導致了教師對學生認識發展的整齊劃一要求,表現在課堂上,常常是教師的一言一語給學生以模式化的示範或提示,造成了思維定勢,嚴重地抑制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妨礙了學生的創新。
因此,克服思維定勢,發展求異思維對於創新意識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極力營造思維奔放的寬松環境,給學生留出充分思考時間,打破「唯我獨尊」的思想,使學生敢於發表不同意見,引導他們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維,允許並鼓勵學生的認識朝不同方向拓展和延伸,並敢於爭議,發表新穎獨特的超常、超前、超群的見解,敢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大膽創新,標新立異。這樣,即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在是非、優劣、曲直上有些分歧,但思維過程、辨析過程就是創新意識萌生、成長、成熟的過程,其積極意義絕不是某一具體問題的答案是否正確所能代替的。
語文作文教學中體現創新性
一、鍛煉小學生寫 日記 和 讀書筆記 的好習慣,注重日常積累
小學作文 教學雖然令語文教師比較頭疼,但並不是沒有方法可循的。學生寫不好作文的主要原因就是寫作基礎薄弱,缺乏 語文知識 以及寫作素材的積累。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抓住學生出現的關鍵問題,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在平時學習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日記,將每天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或者自己的一些想法寫在日記本上,雖然短短的日記看起來沒什麼作用,但是長期堅持下去,就會大大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思路。堅持寫日記還能夠體現一個學生的 學習態度 ,堅持就是勝利。與寫日記相配合的是寫讀書筆記,現在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買一些課外書,這些課外書會增強小學生的視野,拓寬他們的寫作思路,語文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平時閱讀的時候,把認為 優美的 句子 或者重要的詞語記錄在本子上,在以後自己寫作文的時候可以用來點綴自己的文章,使文章更具有可讀性。日常積累是小學生寫作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和小學生都要提高重視程度。
二、作文教學要聯系日常生活,拓寬學生寫作的范圍
俗話說,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當中的很多見聞或者 事跡 都是小學生寫作的素材。在生活中注意觀察身邊的大事小情,是增強小學生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的關鍵,同時也會培養小學生熱愛生活和熱愛學習的性格。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必須提高對小學生的技巧指導,開拓他們的寫作思路。在課堂上,小學生很容易出現寫作厭煩的時候,我會及時地調整教學,採用一些比較輕松愉快的教學方式,緩解課堂的尷尬氣氛。同時,我還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到校園里或者到公園里去轉一轉,讓學生親自接觸到大自然,去觀察大自然,去放鬆緊張壓抑的身心,最後就會發現再寫作的時候就不會無話可寫。作文要創新,首先寫作思路要創新,不能只是模仿別人的寫法,或者借鑒作文書上的模式。小學生具備較好的可塑性,語文教師要替學生把好關,幫助他們拓展寫作思路,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將創新作為素質 教育 的關鍵去對待。
三、修改作文要具有科學性和針對性,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