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開展一次標准語文課堂論文

如何開展一次標准語文課堂論文

發布時間:2023-04-23 10:48:38

㈠ 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論文範文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是演繹師生智慧的舞台。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小學語文課堂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小學語文課堂論文篇1:《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
近些年,基礎 教育 課程改革在中小學教育階段不斷深入。對傳統課程教學方式和理念的糾偏以及新課標下新的教學要求的提出,不僅對整個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理念具有突破意義,而且對教學過程中的兩大主體――教師和學生也設立了新的“角色定位”。課堂教學,尤其是語文教學,一直處於師講生聽的封閉狀態。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學生只是在課堂上完成學習和掌握具體知識的任務,其創新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很難得到發揮。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的實施往往過分強化了教師的“教”,而學生的學習活動則以服從教師的教學設計為基本方式進行著,兩者的既定角色主次分明,更不用說“教”與“學”深層意義上的交流與溝通了。

按照《新課程教學設計》所闡述的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概念,“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包括師生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其中師生互動是課堂人際互動的重要表現形式”,“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就是指在課堂教學這一時空內,師生之間發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師生互動動態地表現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和相互理解,是一個連續的、雙向的過程。在互動中,教師和學生均為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主體,都處於一種積極的狀態”。由此可見,互動式課堂教學首先就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意識到自身也是這一學習活動中的主體,自己的主觀動性能充分發揮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其次,它還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適度展開,用教材而不拘泥於教材,將文本內容與現實生活相互聯系,從而對教材和教學內容進行重新建構。

一、師生互動運行之理論因素

1.課堂教學開放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封閉的語文課程把學生的視野緊緊束縛在規定的教科書和課堂中,這樣使得學生的 語文學習 脫離了豐富的語文生活,也使得所學 語文知識 無法有效投映到學生的生活需要中,課堂互動更無從體現。“開放的語文課程以學生的語文生活為依託,強調溝通課內外,開發課程資源,把教材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師生與課程文本的互動,強調師生對課程的建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具體講,應該主要包括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開放性。教師在教某一課時,針對學生而設定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不能僅局限於這一課所包含的內容範圍,而應該在此基礎上擴展知識內容、聯系相關話題對學生進行更為廣泛的知識給予。教學方式的開放性主要體現於對學生課堂知識引導方式的開放性上,不應局限於傳統的師問生答,而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讓學生有自己思考的時間,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獨立的見解,鼓勵學生提問、質疑。只有引導學生自主地將語文課延伸至課外,才能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這樣的課堂才能讓教師和學生實現充分的互動,讓教學目的在師生互動中得以實現。

2.課堂教學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興趣和情緒往往占據主導因素。作為人文學科,語文是最能發掘和培養人的審美情趣與內在情感的。這在語文教學中,尤其在確立教學目標時,語文的這一內在功能已作為“情感目標”得以明確。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掌握 語文教材 上的知識,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就需要讓語文課堂呈現一定的趣味性,盡力做到課堂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新穎有趣、生動活潑。而這一趣味性對師生互動課堂效果的生成具有重要意義。教師發掘和設計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了興趣,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得到提高。教師的積極引導和講解,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索,這都是課堂師生互動得以運行的重要條件。

此外,在提高課堂趣味性時教師必須注意:無論是教學形式還是教學內容,在增強其趣味性的同時,教師必須“因材施教”,面對不同年齡階層和感官特徵的學生,其所設計的趣味性必須與之相符或相適。這樣才能從多種類、多層次、多角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師生互動。

3.提高學生主體性

要體現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就必須讓教師和學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所處的位置和應發揮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是與語文知識傳承、語文文字訓練和語文教學管理融為一體的,它的活動形成與有效運行不僅依靠教師優秀的教育 方法 、適當的知識指導以及有效的學習監督,同時也依賴於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另一主體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樂於學習,勤於思考,勇於自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接受主體,教師為學生的認識和發展提供種種可以促成的條件,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和工具讓學生自己思考和明白“應該學”和“怎麼學”,使其從願意學逐漸轉向喜歡學、能夠學。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不僅教師和學生都要有所意識,更重要的是要給予重視,尤其是學生的主體性,應不斷強調並促成其不斷發展。充分引導和鼓勵學生的“動”,啟發他們以所學知識為基點,擴大自己的閱讀空間和思考空間,使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其獲得多方面、多層次知識的重要活動。

二、師生互動運行之行為因素

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師生互動除了前面所論述的總體理論性因素外,具體來講,還包括言語互動行為和非言語互動行為。自文明時代開始,人類的溝通和合作一直是以語言作為媒介的。作為現實生活中的課堂教學更是以語言為媒介,由教師向學生傳送知識和培養學習能力。無論哪一門學科的教學,大多都是將教學內容轉化為言語並以此為媒介而進行的,也就是說,教師將教學內容外化為學生能接受和感知的顯性語言,並通過一系列的言語活動,讓學生明確其所獲得的知識,而學生也是通過言語活動向教師或他人反饋其所接受的教育信息。可見,言語互動行為是課堂教學活動中最常見的、也是最容易觀察到的互動行為。

但言語互動行為並非實現課堂教學活動師生互動的唯一途徑,眼神和手勢等一些非言語互動行為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因為語言的外顯性並不能很精確地反映內心要表達的意思,有時甚至會與真實意圖不一致,而眼神和手段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能起到很好的輔助理解作用。有時,師生任何一方一個不經意的眼神或不自主的手勢,都有可能給予對方重要的信息,引發強烈的共鳴。另外,現代科技的蓬勃發展也為學校課堂教學更好地開展築起了一個師生交流和互動的平台。目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常運用PowerPoint、Flash動畫等輔助工具,教師通過播放演示文稿和動感影像資料既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又可以使學生更直觀、更透徹地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同時,教師在語言和運用輔助工具上需要做到配合得當、張弛有度,這不僅能為整個課堂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加愉快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大大提高教學質量,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師生互動是師生間雙向交互的影響,而不是教師對學生或學生對教師的單向線性影響。師生雙方都應處於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特長,重視和發掘學生的主體性,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把課堂變成師生活動主體間交往互動的空間,讓知識在傾聽與對話中生成,在溝通與交流中得以傳遞。讓師生互動這一課堂教學效果得以正常且高效運行的重要條件和因素便成為我們必須認真探究和合理運用的重要的語文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黃珊珊.追求情境之樂,感悟探究之美: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J].考試周刊,2015(94).
小學語文課堂論文篇2:《淺議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
【摘 要】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成長尤為重要,語文的學習是學生開啟知識大門的寶貴鑰匙,也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重要基礎,而此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因此非常需要教師的指導。本文意圖對如何更有效的進行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情感體驗

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更加註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注,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比較開放且具有活力的課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緊緊圍繞著這些理念,發揮才智對學生進行更好的培養。筆者認為,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進行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

一、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情感體驗主要指用感性帶動心理的體驗活動,小學階段的學生處於對知識擁有無盡好奇心的階段,此階段教師的行為範式對他們的潛移默化影響巨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呆板的進行知識講解,而應將學生的情緒帶入到課堂中來。

例如,在學習《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舍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唐詩時,教師除了為學生梳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詩詞內容和藝術特色外,還應創設情境,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期加深學生對這首送別詩的感悟。例如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在送別友人元常時所作,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選取兩位學生扮演這兩位古人,對送別場景進行情景表演,這能讓學生深刻體驗詩人折柳送別友人的依依難舍之情,而後教師可對此進行延伸,讓學生分享自己送別友人的 故事 。用此種方法能夠比較有效的寓教於樂,讓學生盡情的想像和分享 經驗 ,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將能使學生對古代的送別詩產生親近之感,更加理解友人相送的悲傷之情,這將使學生逐漸體會到詩歌之美,語文之美。

在講授一些課文時,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注重灌注情感,使學生身臨 文章 之境,體會作者在寫作時的感悟和思想,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來推己及人。比如在學習《小抄寫員》這篇課文時,除了引導學生理解敘利奧為了減輕父親的家庭負擔所做的努力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講述一些與父親之間難忘的事情,教會學生體會子女與父親之間的親情是寶貴的。語文的教學不僅僅是教會學生讀書寫字,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成為有責任感,有愛心的可造之材,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不可以忽視這一點。

二、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讀寫能力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重要基礎之一,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 記憶力 較為出眾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往往是十分有成效的。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注意這一點。

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需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汲取知識的最好方式。眾所周知,閱讀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也是寫作的基礎,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注意對學生的默讀和朗讀進行重點考察,同時教師要注重訓練學生閱讀的速度和關注學生的閱讀質量。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有利於學生在閱讀時對課文內容進行取捨,對重要的課文內容進行概括歸納。這種方法將有效的縮短學生的閱讀時間,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時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關注學生的閱讀質量意味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內容進行選擇與精簡,教師應挑選適合學生的內容讓學生閱讀,因此這些閱讀的文章不能夠太過困難也不能太過簡單。這樣能夠比較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自信。

除了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外,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還應注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讀與寫是不能夠分開的兩個重要部分,因此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時,教師還應著重加強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培養。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求教師在講授課文後,訓練學生進行 讀後感 的寫作。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後,教師在課堂上應要求學生寫出自己對於這篇文章的感想,無論是對於小女孩貧困的同情,或是想要對小女孩施以援手,還是對於當時社會的不滿,學生都可以通過自己寫作的讀後感抒發出來。長期的寫作練習,能讓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更進一步,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同情心,使學生的語庫和寫作角度得到拓寬。因此,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有利於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

三、因材施教,求同存異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注重“以人為本”,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牢記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成績有好有壞,教師不應當因為某位學生的成績不好而歧視學生,亦不應因為某位學生的成績優良而過分優待。對於學習水平高低不同的學生,教師要因材施教,求同存異。

首先,因材施教,求同存異,意味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提問活動不應只針對成績好的同學,對於成績不好的同學,教師也應一視同仁的進行提問。學生若知道答案或答得較好,教師要及時的進行誇獎贊揚;學生若不知道答案或答得較差,教師也應進行鼓勵並指出錯誤,以期學生能夠得到進步。

其次,因材施教,意味著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於不同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例如一篇詩歌,有些學生可能朗誦的有感情,有些學生可能背誦的比較快,有些學生可能背誦的好卻默寫不出來,還有些學生可能會默寫但是錯字較多等。面對這些不同的情況,教師要及時的進行指導,讓學生們相互學習,背得不好的學生就多背誦幾遍,容易寫錯字的學生就將錯字謄寫幾遍,多看多寫。如此一來,學生們的薄弱環節就能夠得到補充。其他類似的一些學習問題教師也可適當的依照這種方法進行教學,這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最後,因材施教,求同存異要求教師對於學習進度不同的學生要有包容心。一個班級里,往往有些學生學習的較快,一些學生學得較慢,遇到這種情況,教師不應慌亂,而要耐心的指導,允許學生出現學習進度快慢不同的情況,教師要有耐心,能夠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幫助。通過因材施教,求同存異的教學,學生對於語文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注重對學生情感體驗的培養,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最後教師還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擁有求同存異的教學態度。這將十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為全面培養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語文課堂論文篇3:《試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 其它 各門功課的學習起著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學是每個語文教師教學上的重點,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是引領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陣地。

【關鍵詞】情境教學;課堂教學;激發興趣;扮演角色;多媒體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其它各門功課的學習起著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學是每個語文教師教學上的重點,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是引領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陣地。如果,我們一味地讓孩子的思維在課堂上如此“沉睡”下去,可以想像,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情境教學成為豐富 兒童 語匯、發展兒童語言的極好途徑。因此,這種方法廣泛運用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並能通過一定的途徑,把學生帶到作者筆下的那個情境中去。

一、情境教學策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及作用

情境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材內容,促使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只有美好和諧的語文課堂心境,才能讓課堂充滿創造,充滿生命的活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使整個課堂充滿了勃勃生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鍛煉了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情境的生動、形象、有趣,激起學生的情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即情境能體現教材的特點,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材難點,從而促進兒童知識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盡可能大的發展。

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後才影響於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 體操 、 音樂欣賞 、旅遊觀光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於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情境教學策略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1、創設融洽,和諧的教學環境。

美國教育學家羅斯福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詳的課堂氣氛,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參與者,專制、壓抑的課堂氛圍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意識,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則有助於保護學生的創造靈感。

從步入教室的那時起,就要把微笑帶入課堂,把對孩子們的激勵帶入課堂,教師的每一個眼神、表情、話語、舉動都充滿著一顆愛心,用愛心去對待學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對學生,學生自然會跟著友好的人一起走進知識的海洋,從而可以輕松,愉快的學習,進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佳境。

2、激發興趣,創設情境。

作為低年級的學生,自控力相對比較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麼,作為教師,就應該考慮這一點,注意從這一點出發,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充滿信心去學習。

我在教學生學習拼音時,就採用了“拼一拼”“找一找”的方法,使學生掌握了三個復韻母的拼讀方法,達到了教學目的,當我出示音節卡片時,學生們輕聲拼讀h-u-ang-huang,隨著我抽動卡片,同學們一會兒拍手,一會兒擺頭,主動積極的學習著,一張張音節卡片,一個個實物形象,一次次的演示動作,創設了極佳的教學環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課堂上學生扮演角色,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將教材形象展現,同時還能理解課文,扮演的越真,就越感到親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輕松。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兩只小獅子》,這篇課文就有幾處對話,是一篇要求分角色朗讀的課文。為了讓學生上好這節課,我做了些頭飾,還在黑板上畫了棵小樹,作為背景,讓朗讀的孩子戴上頭飾上台表演,同學們又高興,又激動,人人都鍛煉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個學生都讀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這快樂的教學氣氛中,不僅加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縮小了同學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教學情境的創設,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恰當地運用各種情境創設 教學方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使學生樂於學習。

4、語言形象生動、創設情境。

語言是一切活動的基礎,缺少了語言人類將無法溝通,無法進行交流,語言已經成為人類溝通的工具,是人類傳播語言的媒介,在創設情境中,可以為學生提供表達心聲的場所,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語言對語文教師而言,是極好的煽情、啟智工具,語文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優化教學語言,使教學語言更凝練,更優美,更富有藝術性和感染利,從而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是基礎,是鋪路石,學好語文是關鍵,語文課堂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一定能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孩子們學好語文。

三、情境教學策略在語文課堂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語文課程標准》:語文教學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道德修養和審美情感。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貫徹新課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不遺餘力地探索和運用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方法等,為傳統教學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使新課改的實驗進一步走向深入。由於一些教師對語文新課標理解不夠到位,對新教材的挖掘不夠深刻,在語文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上出現了一些誤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現象。

1、對“情境教學”的內涵和外延不夠清楚,不考慮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盲目創設情境,對學生學習缺乏正確引導。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而情境教學則是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語文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憑借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2、單純為了課堂形式“活”而創設情境,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設情境,不考慮課文內容所傳達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語文教學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3、有活動沒體驗。課堂上,學生一會兒忙活這,一會兒忙活那,教室里亂糟糟、鬧哄哄,卻稱之為“動中學”這種活動是外在多於內在,動手與動腦相脫節,目的性差,為活動而活動,沒有 反思 。

4、多媒體課堂形式單一化。多媒體教學雖有生動直觀的一面,但是如果一味的依賴就又會使課堂成為變相的滿堂灌,只是把教師的單一講解變成了機械的放映。曾聽一位老師的多媒體課,這位老師整堂課就坐在電腦前一個幻燈片接著一個幻燈片放映,學生只是觀看根本沒有參與這節課的討論,像這樣的課,學生久而久之就會厭煩。對此,我們還需在多媒體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上反思,使其真正的服務於課堂,成為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因斯坦也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一方面要從自己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多 渠道 多角度的創設教學情境,全方位的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入手,另一方面應從培養學生的 學習方法 入手,使他們在感興趣的基礎上由被動地學轉變為主動地學,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贏得興趣,在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中學得知識。

猜你喜歡:

1. 語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2.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3. 淺談小學語文的魅力課堂

4. 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完整範文

5. 小學語文教育相關論文

㈡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一、語文教學中有效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對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出現形式化現象,沒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是目前存在的重要問題。雖然很多研究人員敏銳地看到語文教師濫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追求合作學習的形似,長此以往,合作的意義會喪失,語文課也必將無法提高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但將其原因歸結為教師對合作學習不了解,教師的組織不到位,筆者並不完全認同。筆者以為最關鍵的不在於此,而在於語文教師沒有這樣一種意識:合作學習這樣一種教學策略和教學組織形式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有效,學生才能學有所得。合作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是一種學習方式,對於教師來說則是一種教學策略。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最終要讓學生有所進步,有所發展。因此,本論文根據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從其有效性出發,研究語文教學中影響合作學習有效開展的因素,並提出確保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更加有效的建議。二、語文教學中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 探討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成為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本文認為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有效合作學習的支持策略與實施策略。 (一)有效合作學習的支持策略 合作學習的支持策略是合作學習前所做的必要准備,是合作學習的前奏,它是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基本保障。合作學習的支持策略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體系,它包括學校以及相關部門對合作學習開展所進行的培訓、提供的相應的教學資源等等,教師對合作學習理論准備,學生對合作學習的理解與認同。

㈢ 如何上好一門語文課的論文

關鍵詞:
如何教好中學語文,恐怕對於所有站在講台上的語文教師來說,都是一個不容忽視但又不易回答的問題。在中學教育中,恐怕最難教的課程就是語文課了。因為語言教學是一門只重形式主義和知識教學的學科,往往忽視了學生最最基本的語言素質的培養。對於如今的中學學生來說,他們充其量覺得選擇題比較容易解答,對於一些文言文知識、分析題等等比較難的知識,不知道怎樣去解答。對於如何上好語文課,從語文教師的自身素質、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和教師的關系以及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掌握程度幾個方面一一分析。
一、 教師必須有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
對於一名出色的語文教師,必須有過硬的語文知識。語文知識包括的知識點比較多也比較雜亂,所以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有清晰的思路去理清所有的語文知識。葉聖陶說過:「語文是交際和交流思路的工具;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以情動人的藝術」。所以,教師也應該把語文當作一門藝術來教,只有這樣才能是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對於語文教師過硬的專業知識,應該是不僅熟悉所有語文課本上的知識不管是文言文、散文還是議論文,都應該有能力教好學生。此外教師還應該有著豐富的課外知識。因為高中不同於初中小學,高中的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所以他們為了學好語文,不需做大量的語文練習題。如果教師僅僅懂課本上的知識,是沒有能力教好學生的,所以教師應該涉獵更多的課外知識,只有自身的知識豐富了,在教學上才能夠得心應手。
語文教師還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技巧。只有獨特的教學手段才能夠讓自己被學生喜歡和重視。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主動的和學生交流,密切關注學生的反映。
二、 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良好的課堂氣氛對於語文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氣氛良好,才能帶動學生學習的高潮。舉一個例子,教師可以把自己當成一個推銷員,然後想方設法的把自己的知識推銷給學生,當教師把自己當成一個推銷員的時候,首先要以飽滿的姿和樂觀的自信去感染學生。當教師面對學生的時候,以一種心理上的攻勢暗示學生,讓學生相信你今天所講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學生相信了自己的觀點,那麼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勁頭,教師也會在語文課上滿懷激情的。這就是一種很好的課堂氣氛。
三、 教師與學生角色的互換
語文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是教與學的互動。普遍來說,在語文課堂上,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但是這樣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比較傳統的且有些不適應新時代的課程要求的學習方式,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互換角色,由教師「教」變成學生「教」。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與學生是一種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補充、互相啟發的學習。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學生也不再是僅僅一味的服從教師的教,教師如何教學生就如何學。所以,教師與學生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學習整體。
對於《詩經》我們都是耳熟能詳的。現在我們就以詩經的學習為例,分析一下,教師與學生角色的互換這樣的教學模式。
1、課程:《詩經》
2、時間:一課時
3、學習內容:《詩經》簡介、內容、表現手法
一名學生站上講台,教師坐在其他同學旁邊。語文課開始。為了區分教師與學生的區別,上台講課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小教師。
小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詩經》,同學們你們對詩經有多少了解呢?有知道的同學可以發言。
學生甲: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作者是春秋時候的大文學家孔子。
學生乙:詩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是世界文藝殿堂中的瑰寶。
學生丙:詩經共收錄了詩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的史實和風土人情。
小教師:有沒有同學知道詩經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學生丁:詩經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
小教師:不錯,詩經確實是中國最偉大的文化寶庫,它也是中國最早的教育範本教材。它成書於公元前6—5世紀,對於詩經的三部分組成,現在由我向同學們簡單介紹一下。風,是指國風,創作於東周時期,共收納了15個諸侯國的土樂,一共是160篇,這也是詩經的精髓部分。雅是「正樂」,「正聲」,雅又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主要是頌揚贊美,小雅主要是諷刺嘲諷,共105篇。頌是朝廷祭鬼神的舞曲樂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這就是整部詩經的組成,同學們明白了嗎?
學生:明白
小教師:同學們,現在大家朗讀一下詩經的內容並思考一下裡麵包含的意思。
......
4、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向小教師提問。
學生1:老師,詩經最早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
小教師:詩經多為四言,最早運用賦、比、興三種藝術手法。詩經的成就非常大,深刻影響了兩千多年來中國文學的發展。
學生2:詩經和什麼作品並稱「四書五經」?
小教師:這個學生提的問題非常好,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尚書、禮書、周易、春秋、詩經。
5、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很多關於詩經的知識。有詩經的組成、地位、形成等等。同學們課下好好復習一下,鞏固一下學到的知識。
這樣師生互換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因為是學生自己親身給其他同學講的,所以他的記憶會更加深刻。教師在講台下,也可以看到學生的表現,在課下及時糾正學生在課上所講的不正確或不充足的知識點。師生互換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效的。
四、 定期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一段時期的語文課結束後,教師應該及時的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教師應該及時主動的和學生進行交流,密切注視學生的反映。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就前面所學到的知識,向學生提問,這樣一方面可以檢查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在下面的教學中選擇正確的教學策略,同時,在復習舊知識的時候,學生的興致會很高,精神會達到高度集中,因為他們對以前的知識有了解,所以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會比較有自信。這樣課堂的氣氛就會很活躍,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五、 總結和歸納
每節課結束之前,教師應該為學生總結這堂課所學到的知識點,歸納出什麼知識點是本堂課最重要的,什麼知識點是僅僅需要理解的。只有學生知道了知識的主次才能更好開展學習,不至於做無用功。
對於語文課的教學來說,語文教師不僅要有充足的專業知識,還應該和學生有著良好的師生、朋友關系。和學生打成一片。只有這樣才能夠教好語文課,學生才能夠學好語文課。教師要多關注學生,了解學生,只有了解了學生,才能夠更好的為學生的學習做准備。

㈣ 如何上好語文課 論文

【如何上好語文課】
對於如何才能上好語文課,是我一直深思的一個問題,同時也是我不斷探索追求著的目標。曾經聽過一位教師上的公開課,她不經意流露出的灑脫與豁達、淵博與靈秀、從容與大度,她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語一字、一動一靜無不深深吸引著每位學生和台下聽課的老師。我想:這樣的課才是好課,這樣的老師才是使學生終身難忘的好老師。那麼究竟呢? 一、 注重平時自身知識修養。 文學作品是語言的藝術,是運用語言的精華,通過文學作品學習語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所以,語文課本中選編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在通過這些文學作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也就培養了學生的一定的文學素養。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應該具備中外文學史方面的知識、文學理論知識、文學創作知識、文學批評知識等。教師文學素養高,文學知識深厚,語文課就會上得生動活潑,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就會很快地提高。相反,教師文學素養低,文學知識淺薄,學生就很難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應有的教育。一節上得好的課不是因為處理教學的技巧,而是由任教老師的學識、思想、境界決定的。你對課文的理解有多深,你對語言文字的挖掘就有多深。而對課文的理解能力直接取決於老師的文學修養。沒有深厚的文學修養,沒有過人的理解能力,沒有博覽群書的「厚積薄發」,是教不出精美絕倫的語文課的。因此,每個語文老師都應該博覽群書,涉獵到各個領域,讀文學大家的文學作品,讀兒童文學作品,讀古代的文學經典,讀教育經典。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放思想、充實自我、教好語文。其次要具備豐富的語文專業知識,即語言應用學方面的知識。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即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對語言發生的規律、語言學的理論、現代漢語聽說讀寫知識、邏輯學知識等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教師還必須隨著時代的需要,隨著教材的更新,不斷學習,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惟有這樣,才能具備比語文教材更精深和更為廣闊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的意義、地位和作用,才能居高臨下,正確地處理教材,深入淺出,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才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能力,開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真正上好語文課。 二、 課前深鑽教材,認真備課,確定學習目標。 不同的老師,受不同教育思想的影響,對教材的認識、理解領悟全然不同,對教材的駕馭、使用就更有天壤之別。課改理念主張「用教材教」。「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因此,我認為教材是教學的載體和根本,鑽研教材是備課的基礎。認識新教材,讀懂新教材,鑽研新教材,才能把《課程標准》落到實處。我們現有的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最根本、最主要的資源,也是師生對話、生本對話的「橋梁」。充分地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新課程的基本主張。我們說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我們依據課程標準的理念,要從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手解讀教材,工具性包括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即:字、詞、句、段、篇和聽、說、讀、寫;人文性是從大語文觀來講的,即:教材中所滲透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等。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它是按照知識的邏輯點來編排的,承載量大,包含很多的知識點,需要我們去挖掘,去鑽研。鑽研教材要掌握「四點」,即抓住「特點」、把握「重點」、找准「難點」、剖析「疑點」。「特點」是指每篇文章本身的特色、風格,包括文體、結構、語言上的特點等;「重點」是指教材中對學生學習和理解起主要作用的部分;「難點」即為學生不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難的部分;「疑點」指學生閱讀後,僅從表面理解,深究下去可能產生的疑問和歧義。這樣才能有清晰的教學思路。 有了教學思路,就要確定正確的學習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質量指標所作的基本規定,是新課程為描述學生學習行為變化及其結果所提出的三個功能性基本要求,簡稱「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學會;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會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難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樂學。蘇霍姆林斯基曾經精闢地指出:「只有當知識在變為個人信念,變為人的精神財富,從而影響到他生活的思想方向和勞動、社會積極性及興趣時,知識的獲取過程和知識的深化過程才能成為智育的要素。世界觀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新課標倡導對教與學的情感體驗、態度形成、價值觀的體現,是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深層次的開拓。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活動是在知識、情感兩條主線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下完成的。知識往往是通過情感這個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學生接收。因此,只注重知識的講解,忽視感情交流的教學,就像人只用一條腿走路,這樣的教學要取得理想效果是很難的。任何割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教學都不能促進學生的健全發展。 在備課時,還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進入學生角色,揣摩學生在學習課文時的感受和可能遇到的問題。應該思考:學生讀了這篇課文,最感興趣的可能是哪幾點?學生會以什麼方式來理解課文的難點?學生是否喜歡我的這種設計?這種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心理特點?採用什麼樣的學習方法比較合適?哪裡開展比賽,哪裡進行游戲,哪裡適合表演?哪裡運用分組討論?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應該提前預設,做到心中有數。當老師在課堂提問學生時,出現沒有學生發言或學生亂回答、瞎攪和,給老師難堪時,老師是否反思過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學生還是在自己?我國明朝中期的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說:「老師教育人就好像醫生用葯,要根據不同的體質和病情去開處方,葯味須時時加減,如果不管什麼病,都『拘執一方』,其結果就『鮮不殺人矣』」。王守仁的話深刻地揭示了教學要因人而異的道理。要做到因人而異,就必須在備課時備學生。當你了解了班上每位學生知識層次,並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備課時又確定好了由那一層次的學生回答,即備了學生,就不但不會出現上述情況,而且通過問題的回答,讓他嘗到成功的喜悅,這將激發他的學習激情,使他學習更努力。 三、把握課堂這個重要環節。 無論是平時的積累,還是課前的准備,一切都將服務於課堂這一重要的教學活動。首先,找准一堂課的切入點。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要講求藝術,根據不同類型體裁的課文,在深入把握其思想內涵,藝術特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的目的要求的基礎上,立足開課的形式新穎,做到在開課的過程中創設激情,激發學生求知的熱望,啟點給學生思維求異的方法,用生動有趣的情境或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吸引住學生,緩緩進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為重要。如我在教學《恐龍的滅絕》一課時,開課時我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談談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有關恐龍的知識。學生興趣盎然,發言積極,為學習課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感悟。課文中有著生動活潑的語氣、節奏、句式、格調,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意旨。只有在教師層次清晰、條理明了的引導下,反復有表情、有節奏地朗讀重點詞語和句子,深入作者情感地變化和語言的音韻變化中,悟出僅憑語言分析難以真切理解地內涵,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通過朗讀,學生能體味到課文形象生動的語言,課文描寫的場面、人物語言在學生的頭腦中鮮活起來。在讀中既培養了讀書能力,也為語言表達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美學老人朱光潛說:「把好詩文熟讀成誦,反復吟詠,仔細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確切意義,還要推敲出全篇的氣勢脈絡和聲音節奏,使它沉浸德到自己的心胸和筋骨里,等到自己動筆時,於無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氣勢。」朱老先生的這段精闢段描述,便是朗讀感悟的實質。 最後,圍繞課文進行拓展延伸。語文課如果只是進行研讀、品位,還是不夠的,進行適度的拓展延伸,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知識的理解,鞏固所學知識,達到靈活運用,又能夠帶領學生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如我在教學《四個太陽》一課時,學習完課文後,讓學生說說:你想畫個什麼樣的太陽?經過本課的語言感悟、朗讀訓練後,學生的想像力無疑插上了翅膀。有的學生說:「我要畫個綠綠的太陽送給小鳥,讓小鳥生活的家園永遠茂密」。 總之,上好一堂語文課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教好語文也不是一日之功。語文教育專家商友敬說:語文老師應該以一個學者的姿態站在講台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平時的生活中、教學中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充實自己的文學知識,充實自己地的專業知識。做一名學者型教師、研究型地教師。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我們希望語文教學的政策更寬松,標准更科學,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那是教師專業成就和職業幸福感的需要,那是學生學習效率和課堂愉悅感的需要,更是課程自身完善並取得學科尊嚴感的需要!

㈤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論文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現在的語文課堂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拿閱讀教學來說,一個是內容太多、太雜,老師駕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於是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統統都要撿,「眉毛鬍子一把抓」來個一網打盡。一個是教學過程太繁,太復雜,又太雷同。內容多,重點多,環節多,又往往千課一面,千篇一律。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另一個是方法、策略不合適。表現為「兩化」和「三多三少」: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師生對話多,學生個體與文本對話少;分析內容、開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語言,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少。勢必削弱了語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語文的魅力,導致語文應用能力不強,同時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因此,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鍾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上完一節課後,我們每個人都要習慣問問自己「我教給了學生什麼?」,問問學生「你們學會了什麼?」其實,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新的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什麼是務實高效?課堂應該實在一些,要盡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課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方法,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加強。可以說,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認為:
一、「潛心會文本」——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前提。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麼是「文本」呢?語文閱讀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在現代化技術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許多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製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書看一下,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首當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
我們聽過不少優秀教師的課,他們的課堂沒有華麗,只有朴實;沒有太多精美的課件,只有書本與粉筆,而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卻往往不知不覺地陶醉其中,隨著教者在課堂上的引導,或喜或悲或樂或怒,彷彿置身的不是課堂,而是走進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試想,如果教者自己沒有對文本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聽者走進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用心解讀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確解讀文本。正確解讀文本就是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通過鑽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麼」,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首先要「鑽進去」,依據《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後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
(二)、用心解讀文本還應做到多元化地解讀文本。大家也許都聽過「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這句禪味十足的話吧。聯系我們的閱讀教學想一想,面對課文,教師的「杯子」里,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裝滿了教參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麼裝得下孩子的心聲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因此我們應該秉承一種欣賞並悅納的良好心態尊重學生多元化解讀文本。
(三)、用心解讀文本更應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讀文本。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超越教材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本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人生涵養的過程。」從網上聽竇桂梅老師的課我學到的往往不僅僅是課文。從《圓明園的毀滅》中學生讀到了《雨果致巴特萊的信》、《告別圓明園》、《透過圓明園的硝煙》等文章;《第一次抱母親》、《愛如茉莉》、《愛之鏈》等文本段落使學生對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有了更深的情感體會。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學素養更厚實,使孩子的人文素養更沉實,教師責無旁貸。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二、「精心巧設計」—— 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關鍵。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讓我來分析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一課。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於作者史鐵生的一組作品之中,教學環節可謂是環環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設計巧妙。
又如我在銀川聽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上的《荷花》一課,整堂課以「美」為主線,設計了三個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發現美 2、在品詞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會美。課堂設計緊扣語文學科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從表象的美到意會的韻,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在潛心會文的過程中發現、感悟、意會美,最後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去創造美。整節課一氣呵成,重點突出,在看似簡潔的教學環節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簡簡單單教語文,其中一點要做到教學環節要簡化,而環節的簡化,最重要的體現在對學習內容的精選,對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整合的處理上。」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三、「靈活用方法」——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保障
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我們說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
(一)、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後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 將小組學習落實到位。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小組學習中的討論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真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設計怎樣的問題成了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討論的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那麼應如何設計問題呢?我們可以這樣操作:如:請同學在課堂上就某些問題進行一一討論,首先要求同桌之間相互進行講解,直至剩下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第二輪討論,實在解決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師一起討論,這樣在課堂上建立起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維模式。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知識無疑比通過老師講解獲得的印象更為深刻!從而為高效課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
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學習的助跑器。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開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的重要目標。所以,語文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3、設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問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善於變通引導,而是仍舊反復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准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舍一再追問的做法,也是主觀主義與形式主義在作怪。
4、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四)、課堂練習鞏固拓展。
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一些拓展題更使學生增加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充實。另外,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五)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爭創個性化的教風
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
其次,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而有的教師感情充沛,善於以情感人;有的教師思維敏捷,注重設疑問難;有的教師嗓音清脆,通過誦讀課文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有的教師表達言簡意賅,從不經意處入手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範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最後,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六)、以趣結尾,餘音繚繞
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總之,高效課堂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他體現了以人為本,更明確的說是尊重了學生的自主。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能夠心甘情願的學習,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在歡樂和諧中提高效率。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㈥ 論文:淺談怎樣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在實施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還大有市場的今天,在目前素質教育還難以攻破應試教育這塊「堅冰」的情況下,如何在這場較量中求得生存與發展,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嚴峻的現實。教育要「松綁」,學生要「減負」,但教育質量要提高,「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少吃草」,這於教育一線的所有教師而言確實是一個大難題。正是在這樣的一個現實背景下,教育界給自己提出「教學的有效性」這一研究課題,在我看來實在是極有必要的,是「自己拯救自己」之舉。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鍾時間內,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會」),掌握學法(「會學」),且學得快樂(「樂學」),這確實是一門學問,值得研究。
所謂有效性,顧名思義,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產出之比,以較小的投入,花費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較大的教學效果;效益是產出、收益,即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全體學生素質和個性的最優化發展。那麼,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作為一名小學的語文老師,我有一些這樣的思考:
一、深入鑽研文本,充分開發利用教學資源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我們常常發現一些教師上各種公開課前,不是先研讀文本,而是先從網上尋找相關教案,一味地模仿、因襲他人的教學設計;平日里,個別教師撰寫教案視《教師用書》為至寶,甚至完全依賴《教師用書》,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其實我覺得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應該這樣去做:每每鑽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應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繫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繫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於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並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們先應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於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們還應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課本上做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於重點詞句的含義理解的預設,更應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瞭然於胸的基礎上,接下來我們便可以打開電腦搜集資料,開始撰寫教案,而且幾乎是一氣呵成。
鑽研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正確設立教學目標,科學設計教學方法,以最佳的教學設計換取最大的教學效益。這個過程中,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但它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環。
二、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設置懸念,激發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開端引趣的方式除「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如果你仔細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常活躍的,連後進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誰領會地深刻;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的發言有創意。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徵。我們的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語文課每次是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總結寫作特點等等。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說:必須使你的每一節課有點新東西――哪怕只是一個新詞彙。抓住學生求新心理,不斷在學生面前展現那個燦爛的知識新天地,你就會受到歡迎。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講述、讀書、討論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興奮起來。只有興奮性腦力勞動,才會使學習過程本身出現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開的花園到處能夠聞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嘗了醇香的美酒,充滿了醉意。學習的這種境界能使學習者產生無窮樂趣。教師要想方設法使每一堂課都有「新意」。講戲劇未嘗不可以演一演;講詩歌不妨舉行個朗誦會;范讀時不妨放一段錄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聯系生活實際,激趣的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就能喜歡學習,上課能積極參與,精力集中,在學習過程中能自覺學習,能提出各種疑難問題,勤於請教;能積極參加學習小組的討論研究,設法解決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並且主動地尋找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他們的學習目標已不是為了分數,而是切切實實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三、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勉強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如果學生主動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因此,我們應創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我們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首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學生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學問學問,又學又問。好問也應有一定的方法,也是需要培養的,好問不等於胡問瞎問。好問首先要問自己,要多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盲從,別人的答案究竟對不對,還要經過自己思考、鑒別。將別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對比一下,想一想自己與別人的差別,從而發現自己思維的毛病,學習人家思維的方法。只有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其次,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對於實踐性較強的內容,要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而且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進行,使學生互相幫助、促進、檢查。教師要投入到小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題目形式稍有變化往往會影響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甚至失誤。設計一題多想,同一問題多種解決等,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然後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有利於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大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現在列舉幾種例子:
例一,發現別人,互相學習。同學們互相學習,發現別人的優勢。由於優勢原則被同學們理解了,發生了可喜的現象;學習差的學生寫了優生的名字;學習優的學生寫了差生的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於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
例二,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在組織學生小組學習的基礎上,提倡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效果明顯優於單純的競爭。因為學生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要與其他組員密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超過別的組。比如同一個問題,看哪一組先解決,解決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決辦法,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三,互改作業,重新認識。作業批改過去由教師一手包辦,學生的參與性不夠。小組中的批改往往特別認真負責,要求特別嚴格,對於分歧的地方還會爭論得面紅耳赤,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作了再一次的認識,並逐步鍛煉了學生的評判能力,提高了認識水平,使課堂學習顯得更加豐滿和完善。當然,組織學生批改,內容要選擇,如果是開放性題目,會更有價值。當然教師要加強批改指導,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四、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調控功能,使學生學有動力,學有方向,學有方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引導。事實上,任何人都有獲得新鮮刺激的需求,對於兒童而言,更是渴望變化,期待驚喜,追求新鮮。我們為何不嘗試多種多樣的評價,在評價的方式方法上創新求變呢?
其一,我們可以在口頭語言的評價上機智多變,靈活地採用激勵式言語評價、導學式言語評價、明理式言語評價、幽默式言語評價等。最好能廣泛收集,加強積累,使評價用語定期更換、常用常新、層出不窮,時時給學生以因時因景因文因人而異的新鮮評價或富有情趣的評價語 ,讓學生聽而不厭,學而不倦。其二,我們可以將口頭語言的評價和體態語的評價相結合,愛撫地摸頭、親切地握手、深情地擁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誠的贊語,如此聲情並茂,更能傳播一種情緒,交流一種感情。在特級教師的公開課堂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他們這樣對學生的真誠的贊許,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得體。其三,我們可以嘗試實物評價,可以贈送有象徵意義和紀念價值的小物品,一支書簽、一片楓葉、一顆種子、一幅書法作品、一樣教具,都會燃起學生的希望和期待。另外,語文評價應加強形成性評價,《語文課程標准》建議:要「採用成長紀錄的方式,搜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建立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是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積極性評價的過程中,還要有全人觀念,評價的內容應具有廣泛性,使評價從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應重視對學生進步性指導,給予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認識的提高,情感的發展,價值觀的形成。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㈦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論文

高效課堂,是對課堂不斷優化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讓所有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現代教育理念認為,要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構建一個能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參與課堂的教學模式。
一、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直接影響一堂課的效率。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單一的教學方式。首先,要轉變自身觀念,進而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改變課堂上學生被動接受多、主動思考少的現象。
在教學方式手段上,運用多媒體教學就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策略。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會把同學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同時,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通過聲、光、色、形,將教學過程直觀地、形象地、生動地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在設計導入環節時,更容易把學生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再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認真學習課標,努力鑽研課本,備好每一節課,做好課堂反思。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理念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課本是教師教課的依據,是最權威的參考資料。所以,老師要慎用參考書,認真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對教材做到爛熟於心。
備課是教師積累知識,不斷提高的過程,提高備課實效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打造高效課堂之關鍵。
課堂反思是一節課上完之後,對自己本節課的一個反思,包括值得繼續發揚的地方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做好課堂反思。只有這樣,才能在以後的課堂上提高效率。
三、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具體明確。
充分的課前准備是高效課堂的首要前提。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其次,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最後,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不能相同。
四、認真研究並設計好課堂提問。
第一,課堂問題設計必須有效。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學生認真思考。其次,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能引導他們快樂地學習,能使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提問的方式必須有效。好的提問方式應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提出一些能夠與學生基礎相適應並能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課堂提問不在數量,而在提問的思維含量。
第三,問題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
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
課堂節奏把握的好壞是一堂課是否高效的關鍵。課堂上,有的教師給學生提出了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干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干,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六、積極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制度。
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我們廣大教師所喜用。
「合作學習」把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體地位會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學習,使學生互相檢查、幫助、促進。同時還要投入小組活動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七、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教學,創建學習型課堂。
在師生合作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兩者地位是平等的,應該平等交流,合作學習,創建學習型課堂。
教師必須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掌握應學知識、積極思維、提高能力。學生則完全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學習,對所學知識主動探索、認真思考、深刻鑽研、相互討論、敢於質疑、主動提問,變過去的被動聽講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靈活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八、優化練習布置,鞏固學生知識。
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題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可以使學生增加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更充實。另外,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九、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小學課文絕大部分是情文並茂的美文,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舒心。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後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要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認真備課,創新方法,加強師生合作教學,使課堂教學成為開放的、雙向的、多面的、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交換的過程;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真正發揮好教學主導作用,構建高效課堂。

閱讀全文

與如何開展一次標准語文課堂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