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發布時間:2022-03-02 20:32:40

① 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麻煩告訴我

學生主體地位如何體現,課堂上要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根據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游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興奮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要引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要培養學生的評價技巧。學生個體存在著差異,為了讓每一個個體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群體中的優劣狀況,有利於激發評價對象的競爭意識,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增進學生間的多向交流,以利於取長補短,讓學生進一步在與同伴學習的比較中認識自我。在教學中,我經常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如「你認為他做的怎樣?」「好在里?」「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呢?」這樣,既讓更多的學生有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發揮學生互補的作用,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在團結、和諧的氛圍中得到發展。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定體現得更好。

② 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作用

淺談語文教學中
金山嘴中心小學吳湊長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一種多向的信息交流的動態發展過程,也是一種群體之間的情感交流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體參與,合作學習,發揮教學民主,創建良好的教學心裡環境,營造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教師的主導起到關鍵的作用,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就以下幾點進行淺述:
一、努力實現教學民主,充分發揮教師的導
教師要從思想上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還學生主人的地位,才有可能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落到實處,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導師,教學過程中起指導,引導,誘導,輔導的作用,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基礎,是前提,沒有學無所謂教。反之,強調學生的學,不是說教師的教不可無。特別是小學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的指導不力,學生的活動就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人難以實現。因此,教師的教著重體現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喜愛該學科並保持學習的熱情,指導學習方法,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課堂教學中,特別要面向全體,鼓勵學生隨時發問,發表獨立見解,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不斷得到發展與提高,充分認識到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不是知識的唯一佔有者和絕對的權威,真正做到承認學生有獨立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習慣和愛好,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實現教學民主化,與此同時,教師的導還應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在學生主體活動前,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在啟字下功夫,在引導學生新接觸一篇課文時,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未產生,或只是產生了一點無意識的興趣,老師必須從課文的整體把握上找准情感基調,課文的意境,使開講的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都能打動學生的心靈,誘發學生的閱讀沖動。
如《西門豹》一課,教師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並引導學生想像西門豹和老大爺的動作和神情進而指導讀出語調,學生盡情朗讀後,教師設疑:西門豹向老大爺調查,一共問了幾個問題?學生脫口而出:一共問了四個問題。接著老師抓住巫婆,官紳,眼睜睜進行講解,將學生的閱讀活動引向深入,這樣,教師開門見山直接將課文導引學生面前,使學生的主體活動順利展開。由此可見,在學生的主體活動前,只要教師緊扣課文的文路和學生的學路,在啟字上下功夫,使學生領悟到課文色彩斑斕的世界,領悟到語言之美,語境之美,就能使他們產生欲罷不能的閱讀慾望,也就使教師的主導作用產生實實在在的作用。
2、在學生的主體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在評字上下功夫,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起來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要讓學生的這種閱讀沖動轉化為語言的深入感情,我認為在這一過程中,老師的放手讓學生活動的同時要發揮主導作用,而這里的主導作用主要蘊含在學生活動的評價中,在教學中老師的教學目的,教學意圖不是通過簡單的講授而是通過巧妙地富有積極意味的評價反映出來,學生正是在這樣的評價中,明確了學習的方向,從而越學越有勁,越學越聰明,現在學生的主體活動中只要教師緊扣學情在評字上下功夫,就能使學生進入學習的佳境,提高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力。
3、在學生的主體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在引導學生悟字上下功夫,學生的主體活動告一段落時,一般做法是:教師做個歸納小結,這無意中往往又使教與學游離開來,教師有重新扮演了灌的角色,使老師主導的著力點放在引導學生悟上。
二、著眼主體,突出自動
實行開放性教學策略,構建開放性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培養自主性,在時間上交給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力求少講多練。即在教師教的活動量上做減法:少講,少問,少廢話,少板書,在學生學的活動量上做加法:多自學,多讀書,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切忌滿堂灌。盡可能地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使他們能有時間,有精力去自主選擇,主動參與。另外,還給學生自主質疑的權利,學生有學必有疑,有了疑才會產生自主探究的濃厚興趣,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是一問一答,半問接答或者是憑教學經驗認為學生會在某方面有疑,並設置解決方法以求為學生解疑,生怕學生聽不懂,把知識嚼得細而爛,喂給學生吃,使學生幾乎沒有質疑的可能。這樣,學生成了裝知識的器具,處在被動的接受中,剝奪了自主的權利。為此,教師還應盡可能地鼓勵學生提問,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對學生積極發現問題的精神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並引導學生尋找解惑的方法,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立的思維方式,教師只能尊重學生的探索思路,並引導他們比較鑒別最佳思維方式,把選擇的自主權交給他們。如教學《翠鳥》一課之前,我問問同學們喜不喜歡翠鳥啊?喜歡它什麼?學生紛紛舉手,踴躍發言。
學生通過自主性看課文與同桌交流,基本上可以完成,那麼自然,那麼及時,孩子們又是那麼投入。對學生來說,他們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事求知慾望的滿足和思維習慣的養成。這樣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有效的途徑,真正地為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了良好的開端。又如《威尼斯的小艇》這篇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講船夫駕駛小艇。全體學生做船夫,以手代替艇,以桌面代河,以文具和書代替河中其他的船隻。師酌情指導,學生集體演示,一邊讀課文嗎,看那位同學最先能記下這段結果,同學們都很踴躍,爭先的表演,課堂活躍而不凌亂。這樣,教師為學生開展邏輯思維活動和訓練基本技能導航開竅,使之順利地完成兩個飛躍。
三、拓展主體的求知方法,教給學生的學習技能
教給學生自主求知的方法,正如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與主動,必須以掌握學法為前提,如果學生部善於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動,不會獨立學習,行動遲緩。一句話,不會最優安排自己的活動,不會獨立學習,那麼不管教師教學安排得如何出色,講解如何生動直觀,都無濟於事,中國古代就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會學生學。
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
第一階段,由於年齡和時代背景的關系,學生對總理不太了解,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總理事跡,在教室黑板的中間貼上周總理的畫像 。播放哀樂,對著總理的相片,在舒緩的音樂中說說總理的故事。激起對總理的崇敬和愛戴之情,從而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二階段,抓住關鍵詞,集中解決重點問題。
第三階段,由學生找出最喜歡句子,使學生能暢所欲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師:引導,指導,輔導,誘導。
第四階段,精讀課文,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重點句子,在讀中感情得到升華,心中湧起對總理的無限愛戴和深切懷念。
第五階段,總結課文。在課文結束後,我用幾句簡練的語言概括本文的寫作特點,並進行板書,加深學生的印象,並布置課後閱讀練習,讓學生嘗試獨立學習。
總之,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就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鼓勵學生多想,多做,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會學習,學會靈活地運用知識。

③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使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但從教學現狀來看,教師並未把學生真正放在主體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能得到發揮;教師累、學生苦、效率低的現象普遍存在。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教師應轉變以「教」為中心的思想,
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
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一、激勵學生自我表現
在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著力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成長的各種需要,把關愛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確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意識,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自己的看法,保護學生自我表現的慾望,為每個學生盡可能地創造機會,增加學生的成功體驗,並時時把微笑的鼓勵、活潑的風格、適度的幽默帶到課堂上,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索、自主學習。
二、給足學生活動時間
素質教育旨在使學生生動活潑、自主和諧地發展。教師應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能真正地參與學習活動。在教學中,讓學生以讀為基礎,以思為核心,以議為形式,通過讀、劃、查、說等不同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充分的讀書、議論、交流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並從中領悟到有效的學習方法。同時,藉助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交流、表達的效率,使學生彼此之間相互學習,從而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
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教師要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一提倡,二鼓勵,三引導」。通過老師的提倡和鼓勵,使學生從「敢問」起步,逐步過渡到「會問」、「善問」。
教師要教給學生在何處質疑。一般來說,應抓住課題質疑;抓住關鍵的詞語、句子質疑;從「看似矛盾,又是合情合理」處質疑;還可以從課文的語言運用、內容的中心、標點符號的運用、課文的前後聯繫上質疑。在學生想知道處、易出錯處、理解片面處,多角度地引導他們質疑。使學生的思維產生興奮點,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學生質疑後,教師應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同時發動學生互助解疑。鼓勵學生充分地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逐步統一觀點,統一認識,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在自由、活躍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學生的解疑能力。
四、允許學生自主選擇
允許學生自主選擇,為不同水平的學生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能調動他們積極進取的主動性。
(一)教學目標適度靈活
每節課最好有上限目標和下限目標,下限目標是完成教學任務必須達到的最基本目標,是全體學生都要達到的,上限目標則是讓基礎好的學生有充分發展的餘地。這樣做既明確了多數學生必須達到的基本目標,又滿足了基礎較好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課堂提問分出層次
課堂提問必須考慮全體學生,特別是基礎較差的學生能回答某一層次的問題,這樣能使其享受成功的愉快。難度大些的問題,可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回答,對其他同學也有所啟發。這樣會使全體同學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三)設計自主性作業
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盡量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給每一類學生都提供積極學習的機會。在作業的難度、量度上分等級,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水平選擇作業,就給學生一種心理暗示:「這是專門為我設計的作業,我一定能完成好!」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長、興趣、愛好布置個性化的作業,以激發他們對作業的興趣,發揮他們的才幹,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四)對學生反饋進行評價
對學生的回答、作業分別進行評價,即對學生的要求不按一個標准,對完成作業的時間要求也有松有緊。對錯誤較多的同學,待他們弄懂糾正後再予評論,使他們在反饋評價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他們去爭取更大的成功。
總之,教師要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愉快地學習,主動地發展,由「要我學」成為「我要學」,培養開拓創新的精神。

④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處於被動、從屬地位,還是處於主動、主體地位,這不僅是傳統教育觀與現代教育觀的一道分水嶺,而且是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一條分界線。在語文教學中要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發揮主體性教育,把學生看作人,而不是看作物,不能把學生看作是知識的接受器,而應看作是知識的主人。
一、創境激情,培養興趣。
法國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我國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引導,只有通過學生吸收才會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誘化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動機,從而自覺自願地投入,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指導質疑,引導探究。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最能調動學生讀書、思索、答問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質疑,也最能發現學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詞、句、段,以便教師給予有的放矢的輔導,從而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朱嘉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其有疑;有疑者,須教無疑,到這里才是長進。」
三、教學方法,培養能力。
首先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在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這一需要,而適合於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法正在教師們的嘗試和探索中逐漸形成。針對這種形勢,課前預習則顯得尤為重要。是否預習,預習的效果如何,可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預習,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求學生預習,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其次,要具體指導其預習。要求學生在預習教材的過程中,總結出知識的重點、難點及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並尋找自己不懂的問題,要做適當的課後練習及習題,以檢查自己的預習效果。這樣做,不僅有利於知識的學習,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學意識及自學能力。但是,要防止把預習當成負擔,應付了事,這樣的預習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
其次是指導學生高效率聽課:課堂是傳授知識的重要陣地,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所做的是對學生的引導、疏導、輔導,使其更高效地學習。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認真進行預習,而且要帶著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聽課,並能夠使問題得到解決。啟發學生去發現預習中沒有發現的問題,引導其積極思考,尋求問題的解答。同時,引導學生找出預習中所存在的不足,使其逐步學會預習、學會聽課。
最後指導學生做階段總結及復習:根據記憶的特點,知識的掌握是需要定期進行復習的,只有遵循了記憶的規律,知識才能被牢固掌握。另外,知識之間是存在內在聯系的,只要總結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就會提高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因此,指導學生積極合理地做階段總結及復習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求學生不僅要對每節課小結,而且要對每一單元及每一章進行總結,找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並以此來指導自己的階段復習。通過做階段總結及復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同時使學生的知識更加規律化、系統化。

⑤ 談語文教學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1. 一、學生的主動性是體現其主體性的前提。
具體分成如下五點:
1、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2、給學生自由、自主活動的機會和權利。3、創設合作學習與平等探求真理的氛圍。4、撥動學生情感之弦。5、「以學定教」,將語文教學根植於學生的生活。
1. 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是體現其主體性的重要保證。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2、明確目標,扎實訓練。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施主體性教育,必須注重學習主體的能動參與,教師客體的巧妙引導,教法與學法和諧統一等關系問題。要創設情境,促使學生進入樂學的境界。只有學生樂學,我們的教學才能實現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健康地發展。
在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直面素質教育的需要,是語文課程標准和語文學科的需要,更是目前語文教學,學生大多被動參與,教學效率不高,從而扭轉這種局面的迫切需要。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語文素質是在實踐活動中逐步養成和發展起來的,絕不是在被動的聽課狀態下獲得的。所以,我認為語文教師要從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以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入手,站在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高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參與語文學習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和技能,掌握方法和過程,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和良好的價值取向。進而培養聽、說、讀、寫能力,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落實主體性教育。
下面就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問題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學生的主動性是體現其主體性的前提。
我們的學生由於受年齡和閱歷等方面的限制,應該說他們只能是一個發展中的主體,有待於進一步開發的主體,尚處於一種未定型的但朝著一定方向,沿著一定規范前進的狀態。正因為如此,擺在我們面前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就是採取一切有效措施,開發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那麼,學生的主動性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我理解就是指學生的學習行為不是強制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是一種與文本作者心靈的對話。是一種「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陶淵明語),可究竟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呢?
1、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面對的是具有巨大可塑性和創造性的人。語文課堂生活已不僅僅在於「文化的復制」,而是在於通過師生間積極地交往與互動,使課堂教學綻放出生命的活力,幫助學生實現生命的價值。所以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主動發展的基礎,是落實主體性教育不可缺少的條件。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理解學生。要從思想感情上熱愛學生,從認識上要相信學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從心理學上要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及其特點。教師要把學生看作是與自己人格平等的朋友,尊重他們的人格、情感、個性差異與智慧潛能。這樣師生之間你尊重我,我信任你。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思考、提問,才能大膽果斷而自主地決策,從而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
2、給予學生自由、自主活動的機會和權利。
人的自由是以人的獨立性為前提的,如果一個人不從事爭取自由的實際活動或者在活動中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而且,服從於他人意志的強制,仍然不能算是真正的自由主體,充其量只能算是潛在的自由主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落實主體性教育,必須先使學生具有獨立性,即應把學生的「權利」還給學生,首先是「選擇權」要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閱讀,自己欣賞,自己感悟,表現出充分的自由。而這其中教師的作用是為他們提供機會和可能選擇的學習資料,扮演幫助、促進者的角色。其次,是「說話權」,一個人是否能形成自我,在一定意義上取決於他是否有足夠的機會和能力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現在的語文課堂,學生「說話」大都主要是為了回答教師提出的一系列零散的問題,學生很少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其實學生「說話」除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不理解之外,還可以提出自己的滿意或不滿意,表達對他人的反對或贊賞。更重要的是展示自己的創造性成果。所以,在教學中不妨多些如下的交流用語:「你讀或學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讀了以後你有什麼感受?」「你最感動的是什麼?」「你還有什麼想法?」「你能具體說出自己的想法嗎?」這些教學語言的恰當運用將大大促進學生說話的願望與質量。當學生「說話」時,教師的任務是「傾聽」並引導其進行創造性的說話。理想化的「說話」狀態,應是發生在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多層次的,平等自由的對話。這樣「一個聲音」將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各抒己見,標准答案將失去它的魅力,取而代之的是多元的文化和價值。
3、創設合作學習與平等探求真理的氛圍。
學生的個人智慧是有限的,個性差異是存在的,知識基礎,思維品質,自學能力,學習速度以及學習興趣、意志、態度等各不相同。所以,面對同一篇文章,一千個孩子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課堂教學中,為了豐富哈姆雷特的形象,要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前提下,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能力等具體情況靈活地交替運用「自學----交流----合作---引導」四結合的合作學習模式。為學生提供自學、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記得我在教學《雪》一課時,同學通過自學總結出朔方的雪的品質有:默默奉獻,朴實無華,對人有益,剛毅堅強等等。並且大多數人認為要向朔方的雪學習,要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可是,在自學後的交流中,卻發生了爭議,有的同學居然提出,朔方的雪雖然剛毅,但滋潤美艷的南方的雪更加喜人,他們更值得我們學習。理由是,南方的雪他們外表華麗,美艷滋潤,雖然沒有剛毅的性格但也對人有益,。在現代的社會,不僅要有真才識學,還要學會能屈能伸。
多麼獨到的見解呀!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哈姆雷特形象。這就是交流結出的碩果。在學生出現觀點分歧的情況下,依據學生所持觀點分作兩組,然後引導小組合作,尋找支撐觀點的論據。最後,在小組發言中,孩子們深深地領悟到,在現代社會我們需要像朔方的雪一樣剛毅的人,也同樣需要能屈能伸之輩,但是,你無論做什麼,都要對社會,對他人有益。一節課下來,孩子們覺得受益匪淺。實踐證明,師生間,同學間,進行有效地交流與合作,形成平等的共同探求真理的氛圍,這樣既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又增強了學生自我反饋,自我調控,達到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
4、撥動學生情感之弦。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教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的作用。」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兒童的情感易於被激發,且兒童的認識活動一旦有情感的參與,他們認識世界會更加生動,更加豐富。
孩子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中學語文課本中入選的課文所描述的對象都具有鮮明的形象。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利用課文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再現形象,能使學生如臨其境,受到感染,撥動情感之弦。使抽象的語言文字的學習變得情趣盎然,有滋有味。
展示形象的方法很多,有實物演示,出示動靜態的畫面。如《敬畏自然》一課中,出示各種自然界宏偉壯觀的景象,以及人類對於自然的破壞,讓學生們對於自然能夠肅然起敬,同時意識到人類對於自然的破壞的後果不堪設想。另外,音樂渲染,創設情境等也是常用的方法。現僅以課堂中引入音樂以撥動學生情感之弦為例。
我們知道,音樂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能激發學生想像、啟迪學生思維、調動學生情緒,使之產生共鳴。如《海燕》的教學,在初讀第二段內容時,即作者在表現海燕與狂風巨浪搏鬥的情景。為體會文章所包含的情感,我挑選了《國際歌》,進行低音播放。同時師生之間進行角色扮演,共同創設一種師生學習的場景。在雄壯激昂的歌聲中,我飽含深情地對孩子們說:「海燕象徵著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讓我們閉上眼睛,想想這些革命的勇士與反動統治斗爭的激勵場面!」我們不難想到。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下,會不自覺地進入到語言文字描述的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情感的陶冶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
撥動學生情感之弦,還要求教師飽含真情,教師要以自已的生命激活學生的生命,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感悟學生的「學生文化」,要讓學生受感動,教師必須先感動。這樣,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描繪、表情、動作才能恰如其分地打動學生,採用的各種激情方法才能產生成為有效地教育資源,產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5、「以學定教」,將語文閱讀教學根植於學生的生活。
閱讀一篇課文,一讀就懂,不會產生探究的興趣,繁難的內容學生讀不懂,便會有疑問,也就形成了解決矛盾的需求。而解決矛盾的策略就是將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置於學生真實的生活認知、生活方法、生活情感等背景中去,激發他們把作為生活主體實踐能力的聽、說、讀、寫與作文(語文教學重點內容的聽、說、讀、寫)相融合,把教學目標的要求轉化成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如教學《我的母親》一文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文章中描寫母親那幾句樸素而有深刻意義的句子。即:「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慈父。,母親聽了五叔的騷擾話,表現出的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等。」所以我讓學生廣泛聯系實際,結合自己父母在家的表現,父母賺錢養育自己的辛苦,等等。這樣,孩子有了豐富的生活素材做背景,所以課堂上,氣氛熱烈,各抒己見,紛紛闡述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最終,學生知道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心中有明確的目標,並且要有為完成目標而採取的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具體行動。另外,孩子們也體會到了父母養育自己的辛勞。
在這樣的課堂生活中,「以學定教」,學生將始終處於一種和諧、愉快的狀態之中,心曠神怡,興趣盎然。這種「高峰」體驗,結果是學生的潛在自由得以充分地顯現,學生主動參與的慾望,語文的真正價值也得以實現。
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是體現其主體性的重要保證。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成功學習的基礎,但僅僅有此一點是不夠的,還應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經常有成功的體驗。積極主動性也才能長久保持。中學生的語文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形成的,隨著要求的不斷提高,學習難度的不斷加大,語文能力就需不斷培養。
1. 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胡適曾把讀書和看書加以區別,意思是書光看還不能算是讀書。吳伯蕭先生也曾多次指出,「現在的教學把課文講『腫』了,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讓學生閱讀原文上。」實質上,幾十年來的語文教學最大的失誤就是舍了本,逐了末。所謂「本」就是讓學生正經八本地念文章,誦文章;所謂「末」就是在讀書這種原本非常簡單的事情上,憑空附加了一整套「繁瑣」到無以附加的所謂閱讀理論,或者什麼各種新奇的教學手段。為了啟發了啟發,為了創新而創新等等。
在語文學習這個問題上,自古至今,所有成大學問者,都不廢及至終生不輟地以最原始的方法來讀書。蘇東坡可謂才高八斗,但讀書卻非常老實,他就是一遍一遍地讀,以至於聽得守夜的更夫都記住了文章的句子。
2、明確目標,扎實訓練,打好基礎。
這里的學生之所以重視不能很好的參與到語文教學之中,正是因為他們呢的基礎太差,很多生字生詞不會,表達能力也很少訓練。我覺得只有打好基礎了,才能有能力,有信心參與到教學中來。因此我強調:融合、感悟、體驗、積累,堅持基礎知識的訓練和鞏固,基本技能訓練不能放,這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保證。教師要憑借教材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師必須依據課標、教材、學生生活實際及認知水平統籌安排、規劃,使訓練目標明確,有計劃性。具體到課文的教學應圍繞訓練目標,精心選擇訓練點,設計訓練過程。其中訓練點既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還應是滲透學法,培養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著力點。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施主體性教育,必須注重學習主體的能動參與,教師客體的巧妙引導,教法與學法和諧統一等關系問題。要創設情境,促使學生進入樂學的境界。只有學生樂學,語文教學才能實現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健康地發展。

⑥ 語文教學論文:在語文教育活動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素質教育著重在於使全體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獲得全面發展。語文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教學大綱也明確指出:「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素質教育是主體,就是強調教育要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培養和形成學生的健全個性和精神力量,使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因此,語文教學只有立足自主發展,在語文學習實踐中,加強基本學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優化語文知識結構,形成較強的語文能力,才能使學生具有學會學習的本領,為終身學習、自主發展、自動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與生存提供無限的可能性。這就要轉變「以教為中心」為「以學為中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充分發揮他們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性作用。 一、給學生提供交往的空間。 「語文」是一種交際能力,它是涉及聽、說、讀、寫的一門應用科學。現代社會要求語文教學培養的人才能說會道,能讀會寫。教師不能把學生看作是知識的接受器,而應看作是知識的主人;不是人消弭於知識之中,而是知識內化到人的知識結構中。因此,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使之達到自學、自悟、自得的境界。 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在「自動」基礎上的「互動」,也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群體磨合後的智慧。小組學習是實現學生互動的重要形式,是學生信息、經驗相互交流的一個好方式。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將學生進行分類,在班級中建立精神放鬆,形體自由的小組合作學習制度,為學生的學習討論創設條件。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優、中、差三個不同等級,分別用字母A、B、C表示,然後按ABAB、CCCC形式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讓水平相近的學生在同一個學習小組,不管優生也好、差生也好,他們知識水平相近,有共同的語言,在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過程中能夠探討共同的問題,學生能夠輕松自如的學習,有利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未來的社會是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的社會。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如何教給孩子終身受用的財富?如何為孩子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這就需要人們不斷地學習新知識,了解新情況,具備主動學習的精神和能力,從「以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在一項教學研究活動中表明:通過教學而獲得的知識只有10%—20%,可見,人的知識絕大部分是靠自學獲得的。;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目標來落實,為他們未來的繼續學習和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給學生提供自學的空間,進行切實有效的指導,讓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探索新知、學習新知,同時也學會學習的方法。例如在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時,我提出如下幾個問題,讓學生自學課文。1、文章按什麼順序來寫?2、沿途看到什麼景物?3、作者怎樣描寫外洞、孔隙、內洞的?讓學生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重點,弄清文章脈絡。在學生自學無法解決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點撥啟發,「授人以漁」。在課堂活動中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真正學會主動、自主地學習。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江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沒有創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沒有任何希望的。如何利用課堂這一主陣地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擺在教育者面前的一個嚴峻課題。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只有在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學會求知、富於創造,成為具有創新、開拓精神的人才,而創新教育是從培養想像力開始的,豐富的想像是創新的翅膀,想像力,正是創造能力的核心。對兒童來說,想像力對他們知識的獲取和智力發展的影響是不容置疑的。教師應注意挖掘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想像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學《火燒雲》一課,學生在自學了寫火燒雲顏色、形態變化的課文內容後,教師做簡要點撥:你能從中悟出寫火燒雲形態變化的方法嗎?經教師啟發,學生自己悟出了表達方法。此時再輔以奇特的雪景或形態各異的山石的投影,讓學生進行創造性想像。在這種訓練過程中,引導和幫助學生從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擷取最基本的內容,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點燃創新的火花,展示創新的才能。再如,教學《誠實的孩子》一課時,課文中說,列寧打碎了姑媽家的花瓶,「回到家裡,躺在床上不說話。」為什麼不說話?他在想什麼?教師利用這個「空白點」要求學生想像並把列寧會想些什麼,充分發揮大腦聯想、想像功能,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把它寫下來。還可以依據姑媽的回信,想想列寧在信中會說些什麼。這樣,促使學生創新思維得到更多鍛煉,同時也提高了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四、激發學習興趣,促進主動發展。 皮亞傑說過:「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知識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由此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是促進學生樂學的先決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才會在學習活動中克服困難而不感到辛苦,勤奮學習而有感到厭倦。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善於抓住機遇,創設條件,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使課堂煥發生命活力。葉瀾教授指出:「在教學中,學生不僅是教學的對象、主體,而且是教學的資源,是課堂生活的共同創造者。」這就意味著把教學的立足點轉向學生,從本質上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明日再練吧》這篇自讀課文時,有意識地設置懸念:「同學們,你們仔細觀察過鴨子嗎?它們的腿怎樣?走起路來有什麼讓人好笑的地方?」學生們聽後馬上回答:「鴨子的腿短短的,走起路來慢慢吞吞的,一搖一擺像跳舞一樣。」我緊接著又問:「你們知道鴨子走路為什麼慢嗎?」這一問,可把學生問住了。這時我相機告訴學生:「你們讀了《明天再練吧》這篇自讀課文就知道是什麼原因了。」這樣,學生自學的積極性自然而然地就調動起來,由此可見,善於把握住學生的心理特徵,創設出良好的自學情景,學生就會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再如,教師可以通過評價制度的改革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單元的測試中,教師可以增加這樣一道附加題:你最近讀了什麼書?請寫出這本書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話?通過評價去激勵學生積極地閱讀課外書籍,提高語文的基本素養。 總之,在語文教育活動中,教學方法的運用具有綜合性、靈活性和創造性的特點,它為學生提供動口、動手、嘗試探索、奇思異想,不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以獲得知識、發展思維、自覺主動地參與整個教育教學過程,而且使學生的稟賦和潛能得到充分開發,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

⑦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講究目標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目標是行為的趨向,甚至是人們行動的內驅力。一個人無論做什麼,要想高效、快捷,必須要有清晰的目標指導。長期以來,教師心中有明確的目標,而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卻對學習目標一片茫然,不能形成學習的原動力、行為趨向。因此,教師有必要在教學中告訴學生學習目標。

學期初,先讓學生對全冊內容有個明確的認識。如學第一冊時,告訴學生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要學會漢語拼音,學會160個生字,學會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會朗讀課文,學會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等。這樣,讓學生對整冊學習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後,使學生對本學期的學習目標有了整體性的認識。

單元學習時,讓學生對單元學習內容有個明確的認識。如學第一冊的第一部分;漢語拼音時,告訴學生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要學會23個聲母,24個韻母,16個整體認讀音節,學會拼讀、直呼音節的方法。這樣,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後,就對本階段的學習目標有了較明確的認識。

同樣道理,在每篇課文學習前,每一課時學習前,也都要讓學生有個明確的目標。

告訴學生目標,讓學生對學習目標不個整體、階段性認識,使學生在學習前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在學習後形成清晰的復習網路,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講究興趣激發的廣泛和恆定性

學習興趣是對學習的認識傾向,它是推動學習活動的一種動力。但興趣不是天生的特質,而是環境的產物。因此,都是應當用環境(教育亦是環境之一)來培養發展,使學生具有廣泛而比較濃厚的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採用多種方法。例如理解詞語,教師可以讓學生口頭組詞可以做個動作來表演;可以用方言說說,可以結合插圖講講,也右以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想想。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學生加深了理解。

要使學生保持穩定的學習興趣,朗讀是一種好的方法。因為兒童內部語言沿未得到充分發展。教學中,過多的說和講,不但不容易做到,反而會使他們的注意力分散,降低學習興趣。而朗讀,可以依靠大聲的語言組織內部的思維,又能保持穩定的注意力的學習興趣,是一種好的方法。因此,教學中,右把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可以讓學生讀字、詞、句,讀課文,讀作文等。

通過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朗讀讓學生保持深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度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三、講究學習方法的多樣性和准確性

系統論原理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要過河,必須具備游泳、搭橋、劃船、探路等基本的技能和技巧。同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去獲得終身受用的知識,也是小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單調死板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感到枯燥而降低學習興趣。因此,教學中,要講究方法的多樣性。例如識字是小學語文的重要任務。小學階段學會漢字2500個左右,要掌握這些字,必須讓學生掌握多種識字方法。有些字,可以通過與熟字相比較的方法記。如「貝」、「跑」、「驚」等字可與熟字「見」、「包」、「京」等進行比較;有些字可以讓學生用學過的熟部件自己分析,如「么」、「它」、「呆」等。進入二年級,學生認識了形聲字,就可以讓學生利用其構字特點來記住。

另外,教師還可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採用恰當的方法學習例如,有些課文,幾個段落的敘述結構相似,這們的課文,教師可採用舉一反三,由扶到放的方法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如第三冊的26課《小壁虎借尾巴》,第三至五節講了小壁虎分別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經過,三部分敘述的結構相似。教學時,本人先重點指導學生學第三節,學第四節時,先把第三節的學習方法簡潔歸納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學習第四節,第五節則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

⑧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1、轉變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本質觀,是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
         2、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是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關鍵。
         3、變「講」為「學」,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是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根本。
         4、建立科學公正的評價機制,是全面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保證。
摘要:
        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就是要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本質觀;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變「講堂」為「學堂」,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建立科學公正的評價機制。

⑨ 怎樣在語文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當今教學發展趨勢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主體地位是新課標的主旨,教師怎樣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是首要任務,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更好地吸收知識。教師不應該只側重自己怎樣教,把枯燥的知識強塞給學生,而是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側重於學生怎樣學,教師應適當引導,讓學生主動求知,這樣才能提高學習質量。
一、主體思想在小學語文中的作用
主體思想既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具有自主、自由、思考的個體,教師不能把教學作為一項任務,要把教學作為幫助和引導學生來進行,把這種方法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主動發揮其學習能力,始終保持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教師應不斷讓學生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今,學生課堂上還是被動接受知識,如要改變這一現狀讓學生從不願意學,不想學到願意學,主動學,學生的主體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在被教師規定在條條框框中,而是根據自己的思路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教師要了解自身的職責,不僅僅是讓學生接受課本內容,要讓學生主動地去研究,理解其中的本質,教師應該適當地引導,讓學生消化理解,發揮自己的思維和想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自身為輔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質量。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中發揮主體地位
1.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發揮主體地位就需要培養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學也是一樣的,學生一旦對其產生興趣,充滿熱情,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與教師進行互動,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創設情境,例如,在講《田園詩情》一課時,教師可以先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美麗的荷蘭田園風景圖,碧綠的草原,金色的晚霞。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荷蘭田園美景以及作者內心對荷蘭風光的贊美與嚮往。教師適當引導,再與學生進行交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與主體地位。此外,導入也是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手段,這一方法經常被教師所忽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剛開始上課時,一個有效的導入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總之,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並適當引領和輔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2.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傳統教學中,教師的「灌輸式」教學始終讓學生處於被動地位,根本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改變這種方式,就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錯了也沒關系。教師要在學習新知識時引導學生產生質疑,鼓勵學生質疑,啟發他們的創造性,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自主探究的精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指引學生嘗試各種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討論,從而自主地獲取信息,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要懂得因材施教,例如,當學生提出問題時,不要急著給他解答,而是給予引導和啟發,提出一些問題來反問他,讓他先來回答我們的問題,你會發現當你還沒有問完時,學生自己就會明白,知道怎麼做了。在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中會不停地思考、摸索,自己悟出答案。由此可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在於教師的靈活施教,不斷摸索,不斷反思加以改進,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確是提高有效教學的好方法。
3.生生互動
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生生互動、小組合作,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講解《賣火材的小女孩》一課時,可以讓每4~6人一組並選出小組長,每個小組由小組長負責,小組長帶領其他組員自由討論進行小組評比,最終選出優秀小組,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優秀只有一個小組,但是其他小組也鍛煉了合作意識,而小組長更是鍛煉了和組員之間彼此的配合,培養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方法有很多,要靈活運用,更好地發揮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每個教師都應該往這方向努力,不應該一味地投入在課本教材里,被教材牽著鼻子。任何提高教學質量,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方法都需要和學生之間的配合。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完善自身,不斷地提高,達到提高學生主體地位的目的。

⑩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

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示範小學王紹玲
一、樹立嶄新的教學觀念
教師嶄新的教學觀念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個性的前提條件。只有教師的觀念真正轉變,即:不再把課堂看作是「灌」知識給學生的地方,不再把教師看作是權力的代表,不再認為學生是「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願意學習,我來強迫你學習」的對象。而是把課堂看作是學生探究學習的地方,把教師看作是學生學習合作的夥伴,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有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個性的發展才有實現的希望。在此,就要讓「注意聽講,不許插嘴!」「發言必須先舉手!」這樣一些話語從語文課堂銷聲匿跡,換之以「想說可以大聲說!」「等不及舉手可以馬上起來說!」「老師最喜歡大膽發言的人!「看誰的見解與眾不同!」也就是說,要讓學生發出疑問的聲音,發出討論的聲音,發出研究的聲音,甚至是爭得面紅耳赤的聲音,真真切切地表達出自己的心聲。在語文教學觀念的轉變上,我認為教師要注意「三多、三少」,「一慢、一放」。
「三多、三少」即:
1.多讀,少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遵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古訓,讓學生多讀,或默讀、朗讀、品讀、分角色讀、表演讀、跟錄音讀……或齊讀、個別讀、選擇自己合作的夥伴讀,小組競賽讀……不同的讀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讓學生自己讀懂,自己在讀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諦。教師少講一些,做到學生能讀懂的地方不講,學生通過討論能理解的問題不講,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能解決的問題不講,優生能幫助差生解決的問題不講。
2.多情趣,少刻板。就是一堂語文課要上得情趣盎然,應杜絕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絕統一,杜絕標准答案,課堂上要做到「三允」(允許學生插嘴;允許激動的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表情達意;允許學生出錯。)。在語文課堂中,即使就是教學生字,也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如,學生總是把「武」字多寫一撇,訂正多次,仍舊錯。我結合《景陽岡》一課,點撥學生,「你們很聰明呀,認為武松是英雄,想在他腰間掛一把刀,可是你們知道嗎?你們掛的這一把刀把武松的腿給砍斷了,他還怎麼上景陽岡打老虎呢?」學生聽後大笑,有的學生竟然站起來大聲說「我們再怎麼聰明也不能憑想像給武松掛大刀呀!」這樣的教學不是就情趣盎然了嗎?對於那一篇篇包含著作者激情的語文教材「例子」,教師就更應該引導學生去悟之中的「情」,尋之中的「趣」了。有的教師把學生讀書的方式教得整整齊齊,還自以為「漂亮」,殊不知這種追求統一、追求標準的刻板教學方式曾扼殺了孩子們的多少靈性。作為教師,何不放手讓學生去尋找記憶的支點,尋找震撼學生心靈的情感,為何要像填鴨子似的硬「塞」知識給學生呢?
3.多民主,少特權。也就是說,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民主化的課堂。在此,教師沒有特權,教師應做的是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作適當的點撥,恰倒好處的引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一個學生都沒有特權,任何一個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學生;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合作的夥伴關系,全體學生都有發表自己見解的自由和權利。
「一慢、一放」。盧梭說過:「要尊重兒童,不要急於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價。」所以教師對學生探究、討論出的結果,要慢一些下結論,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關於學生尋找到的觀點,只要帶有一定的合理性,教師都要給予肯定,絕對不能用參考書上的答案來限制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只有沖破教參、標准答案的樊籠,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學生的個性也才能得到顯現。
二、營造和樂融融的教學氛圍
和樂融融的教學氛圍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保證。學生只有在一種和樂融融的教學氛圍中才會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說、敢於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帶有個性色彩的見解。和樂融融的教學氛圍的營造要堅持以下幾條原則。
——尊重、愛護學生。鄧小平談到教育時曾經說過:我們提倡學生尊敬師長,也提倡師長愛護學生。尊師愛生,教學相長,這是師生間同志式的關系。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林格倫在《課堂教育心理學》一書指出:「教育,正像其他的社會過程一樣,它的成效依靠交往。」所以作為新世紀的教師要一改過去高高在上的教風,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確實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多與學生交談,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試著走進學生的心靈。課堂上,記住多使用一些禮貌用語,「能把你讀懂的地方告訴大家嗎?」「你能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聽嗎?」「大家允許老師說說我的看法嗎?」「請你來幫助他?」這樣親切的話語,無形中產生了一種感染學生的力量,使師生之間有一種親和力。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差異,崇善個性,讓孩子們言論自由,讓課堂成為「百家爭鳴」的場所,這樣師生間和樂融融的教學氛圍才能形成。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被別人尊重的幸福,從而在自己的個性中也培養一些尊重別人的品質。
——投入情感。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為此,筆者認為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該是一堂傾注著教師真摯感情的課。這里所說的「傾注感情」,並不是說把語文課上成是教師慷慨激昂的演講課。這里所談的感情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理解。只有在一堂課中注入那涓涓的情感細流,讓教師、學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此時學生的感情,人格也才會受到感染,情操也才能得到陶冶。他的愛、恨才會自然流露,學生的個性也才能得到體現。只有師生全身心的情感投入,學生才能在課堂中感受到生命的涌動和成長。
三、靈活的教學方法
靈活的教學方法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發展學生個性的關鍵。靈活的教學方法,首先表現在教師站在整個語文教學的全局上審視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握教材,精心地重組教材,不是被教材牽著鼻子走,不是把教材看成是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點,而是靈活使用教材,懂得教材的內在聯系性,看到教材向課外的擴展。如《將相和》一課,教師既要看到它在本單元中所擔任的訓練重點「事物的前因後果」,又要看到文中所滲透的「文道統一」的思想,還要看到《將相和》一文中寫人的方法也值得借鑒(這樣的寫人的方法,不是本單元的重點,但見識研究一下,不是就為學生作文積累了寫作知識嗎?),更要看到古代像這樣動人的故事還很多,要引導學生從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擴展。其次表現在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這里所談的精心設計不是想著要怎樣去牽學生鼻子,而是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去思考:設計什麼樣的問題最能激發起學生的研讀探究興趣,用怎樣的學習方式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能全體參與學習,全程參與學習。如,教學《尋隱者不遇》一詩,教師可設計讓學生用自讀自悟和講故事的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對學習確實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再次,教師要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具體可感的「活」的形象,如,學「盲」字,學生因「育」字的記憶定勢,會在「盲」字的上面多加一點,此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人的眼睛死了,就是盲人了」。(邊說邊用手指字)這樣的教學,不是把文字變成活的形象了嗎?
四、新穎的學習方式
新穎的學習方式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發展學生個性的主要途徑。列舉幾種如下:
——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就是根據學生的能力、性格等因素將學生進行搭配分組(四人一組),每組都有一個組織能力相對較強的組長,其餘三人各有任務,或記錄,或匯報,或檢查,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形式,以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為目標,通過組員的合作,既發揮了群體的積極功能,又提高了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一部分原來在班上不敢發言的學生,通過在小組中的學習鍛煉,逐漸地也敢在班上發言了。如,教學〈田忌賽馬〉一課,教師在引入新課時可設計一個挑戰性的問題「小組先自己閱讀這篇課文,讀熟後在小組里互相講故事,最後各個小組推薦一個學生參加競賽,到講台上把故事講給全班同學聽?」各小組大聲朗讀,為了能迎接挑戰,組員讀熟課文後,就互相講起故事來。這種學習方式,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參與面,既體現了民主化教學的「全體性」,又使膽小的學生得到了鍛煉,使那些有組織能力的學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
——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就是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自己的個性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方式。如,期末復習時,布置學生自己出一份考題,學生在自主完成出考題的這項學習任務時,要去看課本,查閱資料,而在這一個活動過程中,他的主體作用就得到了發揮,學生的個性就得到了體現,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如,學習《荷花》一課,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自主學習,然後交流學習心得,在交流的過程中,有的學生說出了自己選擇內容的原因,有的人甚至還畫了一大朵漂亮的荷花,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各人有各人的表達方式,學生平時在生活中積淀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意識全部被調動起來了,真正體現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論斷,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還可感受到他自己從來沒有感受過的景象。這不僅促進了學生的知識積累,而且別人好的看法還會潛默移化地影響一些學生的個人觀點。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把書讀「活」的好處,使其個性不斷完善。
——自由組合。自由組合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合作夥伴。這種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同學交流的機會。如,教學十二冊第四單元「在臨別之際給母校寫一份建議書」這一項內容,教師就可以利用自由組合的形式進行教學。從建議書的寫法、格式到內容的確定,學生都和自己最好的合作夥伴討論、學習,在討論學習中,他們感覺到了自由,暢所欲言,熱情高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無拘無束地把自己平時感受到的母校需要改進的工作指出來了,看著那一條條合理化的建議,在嘆服他們看得准、看得實的同時,作為教師的我真正感受到了語文教學中給學生「自由」的好處。
——學生當「老師」。學生當「老師」就是教師把講台讓給學生,自己坐到學生的位子上去仔細傾聽學生的聲音,讓學生來體驗做老師的甘苦。如,上作文評講課,就可以讓一部分學生到講台上去引領著全班學生評講作文,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學生有沒看到的地方,教師也可來上一句「允許老師談談自己的看法嗎?」,這樣的一種民主和諧的場面,往往令學生終身難忘,別人作文中的優點和不足,早就在無形中進入了學生的頭腦,下次作文,他們就會揚長避短了。在這樣的場景中,往往還會使很多學生受到感染,在聽取別人意見的過程中,學生會更謙虛,在發表看法的過程中,膽小的人也會爭著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樣的學習方式不是就把學生的個性引向了好的方向了嗎?
——探究學習。探究學習就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精巧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在讀中發現知識,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我設計的思路就是讓學生自讀,感悟諸葛亮是個什麼樣的人?(神機妙算)進一步探究他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勾畫出文中的句子)再進一步研讀,感悟其神機妙算的原因是識人心,懂天文,懂地利。藉助多媒體,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很高,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
——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親自參加實踐,在實踐中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發揮個性特長。說直接一點,就是將語文教學的「面」擴出去。實踐活動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辦班刊,出作文集,開朗誦會,搞辯論賽,搞課前三分鍾演講,搞每日一記、每日一摘,進行社會調查,開展課外閱讀比賽……
五、讓學生體驗成功
體驗成功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發展個性的動力。因為「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所以,新型的語文教學課堂應該是學生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課堂。只有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才會促進學生不斷進步,挖掘出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使其個性中的積極因素得到發揮,消極因素得到抵制。如,教學《媽媽的愛》一課,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在反復的朗讀中,在多媒體創設的情景中,在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學生再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接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感激,有的學生唱歌,有的學生表演,有的學生畫畫,有的學生朗誦、、、、、、在這里,學生們的表現沒有好與不好的區別。他們個個聲情並茂,不但自己的學習成果得到了展示,而且還受到了深刻的感染,「媽媽,從今後我要好好地愛你了」,這是孩子們樸素的心聲,也可以說是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呼喚了孩子們的心靈。這樣的成功體驗將進一步促使學生去完善自己的人格。
六、教學生學會學習
陶行知先生說道:「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又因為二十一世紀的新型人才必須是會學習、會創造的人,所以教師教語文的關鍵是要教給學生靈活的學習方法和讀書方法,這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發展個性的目的。即:學習中讓學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耳到、手到,做到不動筆就不學習,做到把書讀「活」。因為「盡信書,故不如無書;而盡不信書,則又如無書:不盡信書,斯為中道。」(錢鍾書語)所以教師要重視學法和讀法的指導。如,對文中詞語的理解,不要孤立地讓學生把整本《詞語手冊》背下來,而要教會學生理解詞語方法,在原文中找到不理解的詞語,作上重點符號,接著讓學生和教師一起探究,然後發現,有的詞語可以結合上下文理解,有的詞語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有的可以通過查工具書理解,有的還可以用近義詞理解。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探究到了學習的方法,以後學生遇到不會理解的詞語,也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詞語的意思了。這種做法不正是體現了「供人以魚,只解一餐;授人一漁,終身受用」的古訓嗎?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有轉變觀念,努力營造一種和樂融融的教學氛圍,以靈活的教法,新穎的學習方式關愛學生的成長,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讓他們學會學習的方法,也就是說「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魏書生語)」。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到發揮,個性才能得到發展。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5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2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4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1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8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7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39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0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4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0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