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加強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訓練
一、要充分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學生形成從「要我讀」轉為「我要讀」的良好的朗讀意識。為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可以著手如下措施:
1.加強學生對朗讀作用的認識。其實,學生在識記理解文章方面,朗讀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大聲、有感情地朗讀有助於觸動學生思維,充分地挖掘文章的靈魂所在。同時,朗讀是提高演講能力的基礎。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能彌補言語的缺陷,鍛煉口才,提高自已表情達意的能力。教師可以向學生講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中的故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注重講讀結合,提升朗讀效果。在教學中,教者要先指導學生理清文章內容。然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啟發學生通過朗讀把課文的思想感情正確、形象地表達了出來。
3.利用好課文錄音,潛移默化地提高朗讀的審美能力。磁帶上的朗讀准確、規范、聲情並茂,與之相配的情境音樂渲染出課文的意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學習課文融入感情基礎,又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因此聽課文錄音,可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提高對朗讀的審美能力,感受到聲音的無窮魅力。如教學有趣的童話故事《七顆鑽石》《小豌豆》等,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朗讀者用繪聲繪色的語調把故事的情節起伏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一下子被課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覺進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覺地跟著錄音默默地讀起來,有的在隨後精讀課文時模仿錄音中語氣、語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課文錄音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朗讀慾望,都想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表現故事中的角色個性和動人情節。
4.採取激勵機制,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強烈願望。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在朗讀中的「閃光」之處,給予肯定,使學生有成功感。在教學中,我常採用畫表得星的方法,看誰讀得好,讀得好的就得相應的星星,這個激勵方式效果非常明顯。很多同學都希望自己能多得到一些星星,這樣也能滿足同學們的心理需求,從而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二、充分發揮教師在朗讀中的示範作用。
在指導朗讀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在朗讀中的示範作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把指導學生朗讀貫穿在全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范讀時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已融入作品之中,運用聲調、音量、速度、停頓等變化,使語調高低起伏、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深深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身臨其境,倍受感染。但是,范讀是起「示範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應該教會學生總結朗讀的經驗,把握朗讀的技巧。
三、巧用多種朗讀形式。
教師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讀,不講求形式的多樣性,要通過巧用多種朗讀形式,多方面地來促進朗讀水平的提高。比如:採用個別讀、自由讀、開火車讀、齊讀、比較讀、配樂朗讀、表演朗讀等。同時,要考慮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有選擇地採用適當的方式進行練習。低年級的學生喜歡以競賽、表演的方式進行朗讀。高年級的學生喜歡速讀、品讀等。
1.個別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文中字詞及內容掌握情況,在讀後進行糾正、講評。
2.自由讀。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自由讀就彌補了這一缺陷,給學生時間、自由,讓他們盡情體驗、表現,語調、語速、感情可以反復試讀體會,不受集體約束。
3.開火車讀。是一篇課文由幾個同學接著讀的方式。教師可指名一個同學讀,讀到中途沒有到一段結束,再指定下一個同學接著讀下去。這種讀法可喚起同學的注意力,同時充滿趣味性。
4.齊讀。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能體現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齊讀則可在課的收尾階段,細心品味課文內容時進行。
5.比較讀。每位學生都有好勝心,如果有人比他棒,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他就會更加努力。通過學生之間的比較,也可以更好地進行朗讀訓練。
6.配樂朗讀。教師根據課文內容選取恰當的音樂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讀。
7.表演朗讀。即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加上自編動作,把課文「演讀」成小小課本劇,也可以讓學生邊讀邊演,這種朗讀形式學生很喜歡,幾遍「演讀」,學生幾乎可以背誦文章的某些段落。
四、作好朗讀評價,取長補短。
1.教師評價。教師應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2.自評反思。有反思才會有進步。古人說得好:「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讀教學中,讓學生說說為什麼這樣讀,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感悟、理解。
『貳』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加強朗讀的訓練與指導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熟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它是架設學生與作者心靈交流的橋梁。只有學生親歷朗讀,才是讓他們親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獲得語感體驗,從而實現學生與作者心靈相通的最佳途徑。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搭建起這座「連心橋」呢?我認為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有以下四種行之有效的技巧與策略。
一、充裕的朗讀時間,能初步理解課文。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根據本年級學生的學情、教材等特點來確定學生的朗讀時間,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朗讀。教師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讀課文,讀准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把握課文大意,揣摩含義深刻的語句,體會思想感情,學習表達方法„„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如何保證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這就要求教師要深鑽教材,研究學生,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朗讀。有的課文淺顯易懂,語言平平,實在不必「循規蹈矩」的在「分析」的漩渦里打轉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久經考驗的真理。如四年級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這篇課文,語言優美,通俗易懂。教師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大聲地朗讀,隨同作者的語言文字去游覽這美麗的桂林山水,感受作者心靈的震撼。
二、重點詞語的品讀,能深入理解課文。
葉聖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課文中一些含義較深的語句,可以通過朗讀來意會。教師從學生讀的情況中很容易看出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課文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只有這樣,學生領悟文章內涵的能力就會不斷增強。通過朗讀還可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因此,教師應該精心選擇朗讀訓練點,每次訓練有個側重點。例如我在講三年級上冊語文《爬天都峰》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出示課件,師:看這就是天都峰。誰來讀一讀課文的有關段落,給大家介紹介紹天都峰?
生讀 :啊,峰頂這么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師:字正腔圓,好,聽完他的介紹你覺得天都峰怎麼樣?
生:我覺得天都峰很高很高。
師:你從哪看出來?
生:我是從「在雲彩上面哩」這句話看出來的。
師:是啊,峰頂都跑到雲彩上面了,可見多高呀!誰能再把天都峰的高讀出來?
生:有感情的讀這一句。
師:這段除了寫天都峰的高,你還覺得怎麼樣?
生:我還覺得山路很陡。
師:你從哪看出來?
生:我從「筆陡的石級」中的「筆陡」看出來。
生:還有從「似乎從天上掛下來」中的「掛」字說明了山既高又陡。
師:一個「筆陡」一個「掛」多麼准確、多麼形象!誰能讀好這一句?
生:有感情的讀這一句。
師:齊讀這一段。
教師通過讓孩子介紹天都峰,引導孩子推敲作者的遣詞造句,孩子們品味詞語,通過精彩的朗讀,感受語言的魅力,這樣對天都峰的險峻有了深刻的印象。當然,朗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採取分角色朗讀,配樂表演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科學合理地選擇朗讀的形式,真正讓朗讀為語文教學服務,讓朗讀為理解課文服務,讓朗讀為學生學好語文服務。
三、因材施教,調動朗讀興趣
朗續訓練,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中去。教師要適當地創設情境,創設氣氛讓學生願讀、樂讀、爭著讀,使朗續訓練全面開花。另外,低年級孩子的語感、朗讀節奏感都有待培養,孩子在朗讀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小錯誤,諸如漏個字、加個字什麼的,這也是在所難免的。有時孩子們的朗讀漏洞百出,或者對朗讀材料明顯處理不當等等,此時,教師應當善於巧妙、機智地誘導評價學生,做到引而不發。我在上《美麗的小路》一文時,要求學生用讀來表現小路的美麗。第一個學生讀得不夠好,我說:「你讀得很響亮,可老師還沒欣賞到美麗的小路呢!」。第二個學生有進步了,我贊嘆道:「呀,你的朗讀,讓我看到美麗的小路啦!路上鋪著花花綠綠的鵝卵石,路旁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我趁熱打鐵,特意把最能表現小路美麗的語句依著學生的樣子重復朗讀一遍,像是模仿又像是示範,實際是在強化朗讀要領。在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誘導下,每個學生都能心領神會,讀得趣味盎然。由於學生自身素質、家庭條件、生活經驗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對朗讀的處理也各有千秋。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的感受。因此,在朗讀教學中也應體現層次性,因材施教。復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練習也應量「材」錄用,哪怕是對朗讀的評估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
四、形式多樣的評價,激發朗讀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評價過程就是有效的學習過程。形式多樣的評價可有效地啟發、引領、激勵學生的朗讀。新的課堂教學觀改變了單純由教師評價學生的模式,除教師評價外,還可以設計多種多樣的誦讀評價方式。比如,一人讀,全班評價。學生一讀完,其餘同學馬上口頭進行評價,此舉收效最快,也最常用。除此以外,還以小組為單位的評價。每組一個負責人負責組織和算分,每個小組成員都是評委,每人一張評分卡,當一個成員朗讀完畢,其他同學開始打分並依次出示所評成績,求出這個同學的得分,評出本組前三名。這種評價方式對學生們來說非常新穎,同學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小組朗讀評價的形式激發了學生們的朗讀熱情,許多在班上想讀而不敢讀的學生朗讀時也能聲情並茂,朗讀得十分出色,班裡涌現出許多愛朗讀而且讀得好的學生。
總之,通過朗讀感悟文本,從而實現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各個年級,各個階段的老師常抓不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架起這樣一座朗讀之「橋」,讓學生的心靈世界與作家的生活世界、作品的思想世界碰撞出美麗的火花。
『叄』 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幾點做法
朗讀教學不但是中學語文教學不可缺少一個部分,而且它與各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相勾連.通過朗讀訓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說話能力,更深切地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領略到文章的音樂美、含蓄美和形象美,學生可以從篇章中領會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蘊,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鍛煉了用語音描摹事物、表情達意的能力,准確、清晰,並能聲情並茂的朗讀,使聽者感染到"聲聲入耳,心心相應",使讀者感到"耳濡目染,心領神會";同時,教師通過朗讀可以檢驗學生對文章的掌握程度,感情傾向和認識水平,所以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訓練作為閱讀訓練的基本內容之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語文素養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如何培養中學生的朗讀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激發朗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不變的真理,而興趣對於朗讀訓練而言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只有學生想讀、樂讀,才會用心去讀,才能讀得入文、入情。因而教師的任務是營造一種氛圍,用靈活多變的形式激活學生朗讀的慾望,讓學生自讀自悟,提高水平。具體作法:(1)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2)教師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喚起學生朗讀的慾望。(3)採取激勵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學生得到成功的快樂。(4)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各種朗讀比賽。
2.培養朗讀的基本功
要保證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准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備好就倉促上陣.嚴格要求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3.范讀領路,模仿提升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讀。模仿是兒童的天性,范讀能使學生很快入境,學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識的積累,讀書的能力也就形成了。
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將錄音、錄像、投影等多媒體引進課堂,用生動形象、直觀的課件吸引學生模仿讀,使學生快速入境。
4.加強指導,培養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要以"讀"為主線,以講助讀,以講促讀,指導學生通過讀來理解詞、句、段、篇的意思。朗讀能力的提高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去指導訓練。學生學習每一篇課文,都經歷著一個由不懂到懂,由低層次到高層次的轉化發展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指導和訓練,它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正確的讀。即讓學生做到用普通話讀,要求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添字丟字、不重復、不回讀,這是學生對課文逐步理解、整體感知之後的要求。二是流利的讀。這是在學生正確的讀課文之後,對朗讀速度的一個更高要求--達到熟練流暢,而要達到這一要求,必須得對文章各段與篇之間的關系弄清楚。三是有感情的讀。即要求學生在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或人物形象之後,根據不同的文體,不同的情感,讀出不同的輕重緩急、不同的語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重音、語調、停頓、語速諸方面加以指導,讓學生讀好文章的每一句,突出句中的關鍵詞。
5.讀思結合,養成習慣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朗讀其實也是一種溫習,如果這種溫習加入了思考的成分,那麼,朗讀會更加充滿活力。
朗讀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的分析與綜合,想像與推理,演繹與歸納的過程,是朗讀者全身心投入的活動,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體驗問題,解決問題。天長日久,不但會有新的感受、體驗,得出新的知識,形成新的見解,而且,會形成一種可貴的品質。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生"讀了又思,思了又讀。"通過反復的朗讀,不但加深了對讀物的理解,愈讀愈有味,而且長期聲情並茂、抑揚頓挫的朗讀,會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他們學習習慣,健全他們人格品質,真正發展成為全面發展的新的人才。
6.方法要靈活多變
各種形式的讀配以新鮮趣味的訓練方法,能調動學生讀的慾望,強化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和學好語文的信心,有利於提高訓練的效益。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當需要藉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採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
7.注重"評讀",多點鼓勵,少點批評
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讀書的評價語要既恰如其分,又妙語生花。要留讀後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節功能.指導學生互評不能簡單的一句"他讀得好嗎?"教師評價就更不能吝嗇你的贊美和表揚,要以肯定鼓勵、積極引導為主,讓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讀得好就說"有水平!""讀得真感人。""真不賴!"等;讀得一般要先指出優點,然後用"如果"鼓勵學生在某一方面繼續努力;如果確實讀得不怎麼樣也不是就無法鼓勵,只好搖頭斷語"你讀得不好",教師可以找出這位學生其他方面的特長進行遷移,告訴他只要多學多讀,朗讀也可以很好,給他信心和勇氣。
總之,有效的朗讀教學,使學生從中受感染,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並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朗讀教學並加強朗讀訓練,是非常必要的。當然,朗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只要我們有耐心、恆心,採取科學的訓練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那麼,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是可以實現的。
下載全文
『肆』 如何進行有效的朗讀訓練
1、賞讀與創設情境
賞讀,即是「賞語言,賞人情,學表達,明事理」,這種朗讀方式對於語言和意境較優美的詩歌和散文較適合。以聲情並茂的范讀創設出濃濃的教學氛圍,喚起學生的情感,迅速調動學習的興趣。指導學生朗讀時,在初步感知課文後,就應該讓學生沉浸在課文中,去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感悟作品背後所蘊涵的情感,讓學生在學習中品析自己喜歡的詞句。除讀出節奏,注重聲調和音量外,還要滿懷感情地讀,讀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學生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才能隨著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維的翻騰去心領神會。他們在讀中品味語意,在賞析中加以品讀,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擴大朗讀訓練面。
朗讀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段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乾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地創設情境,創設氣氛讓學生願讀、樂讀、爭著讀。如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有時請學生配配畫外音,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每個班的學生都不是整齊劃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朗讀教學中也應體現層次性。復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練習也應量「材」錄用,對朗讀的評價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
3、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
在閱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象並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後再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一次我上《鳥的天堂》,其中有一句:「這是一棵大樹。」我請學生試讀,提醒他們:「怎樣才算正確地讀?」結果,有的把重音落在「這是」上,有的—見「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顯然,對上下文的理解還未到位。於是,我引導學生再讀上下文有關句子,弄清楚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經過比較,學生才恍然大悟,應重讀「一棵」,從而強調上文說的「許多棵」、「二棵」都是錯誤的。朗讀到位了,對榕樹之大體會也更深了。
4、精選練點,錘錘有聲。
葉聖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必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心靈相通。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並不容易,需要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適當的指導,如停頓、輕重、緩急,語氣等等。但這些指導不可能課課皆有,次次具備。因此,要精心選擇朗讀訓練點,每次訓練有個側重點,錘錘敲打,錘錘有聲。
5、評讀結合,促進發展
朗讀是一種極具個性,融理解和表達於一體的綜合性活動。不同的人對同一篇文章的體會即使一樣,表達出來也肯定有所差異。學生口誦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讀來傾吐自己的心聲,就會讀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地再現其情其境,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活脫脫地表達出來。這時,學生才是一個真正的閱讀主體,他們在閱讀中才能真正體驗到自己的勞動所帶來的快樂,他們才可能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思想。因此評議時,教師應特別注意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學生,應該允許並鼓勵學生通過各自獨特的視角去體會,去解讀課文,使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領略成功的喜悅。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養成欣賞學生看問題的不同立場、方式、方法的習慣。「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要是學生讀出真情實感的,能准確理解和表達朗讀內容的,都應該給予肯定。
朗讀的方法靈活多樣,只要我們正確處理好「語」與「文」的關系,驅除「重文字輕語言」弊端對語文教學的干擾和影響,正確認識朗讀教學,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抒情,真正做到「以讀為本」。那麼,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效率將得到很大的提高。
『伍』 綜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
語文教學,不單單是憑借教材中的幾篇課文、幾首詩去開展教學工作,而是要在語文教學中不斷融入生活的元素和新鮮的、大量的理解性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感同身受的共鳴。語言,作為通向任何一個學科的必要途徑,它的重要性眾所周知,通過朗讀來培養學生們的語感是語文學習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以《草原》為例,文章中,老舍先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讀者傳達出了他所看到的藍天、綠草和草原上生活的人們。老師先帶領學生理解全文,從每一個字眼來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和所要表達的思想,也可以給學生們播放一個關於草原故事的小短片,從視覺聽覺來引導學生真正"走入"這樣的草原,感受那裡的每一寸綠色。然後,開始朗讀,試想自己就站在這樣的草原,看著成群的牛羊悠閑的吃著草,藍天上飄過朵朵白雲,多麼美好的風景。這樣的多方感受對學生的語感有很大的幫助,使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與作者產生共鳴,而且這樣的積累對他們日後對語言的表達、欣賞都是十分有益的。
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與景觀的文章,這些學生不一定都去到過、見到過,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通過這些優美的文字感受這些秀麗的自然風光及神奇的自然景觀。如《桂林山水》這一課,課文中描寫到"灕江的水真綠啊,綠的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薄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穿在前進……",學生在朗讀中彷彿親眼看見那如翡翠般的湖面,感覺那悠然自得泛舟湖面的心境,通過這些感受到祖國的錦綉山河。老師通過理解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仿若置身其中,並領略到大自然的無限魅力。
朱熹有言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朗讀時口到,眼到是基本的,最關鍵的如何心到,如何使學生發散思維和想像力。教師引導學生朗讀就是學生認識和體會語言的過程,很多課文中的人物情感的體會和環境的感受需要通過朗讀去慢慢體會。
總之,由於學生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差異,各年級的訓練要求不大相同,其側重點也不同。但從訓練手段上來說,小學階段不管哪個年級,都應當突出讀的訓練。其中朗讀的指導與訓練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從中受感染,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並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陸』 試論如何加強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
一、 范讀激趣,走進語感
范讀是引領學生走進語感的有效方法,教師的范讀可以激發孩子們的朗讀興趣,教師在范讀時,倘能夠披文動情、入境,用美的語言和豐富的情感經驗直接給學生以熏陶,使學生對全文有一個准確、鮮明的感知,甚至進行深入的內心體驗,學生將有可能迅速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意蘊,從而獲得「即時語感」 。
如在教學《莫高窟》這課時,我先配上輕音樂,動情范讀,學生閉目靜聽,邊聽邊想莫高窟的景象,有的學生情不自禁地微笑著、嘆著,漸漸地形成課文所需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在聽讀中感受到強烈的語感熏陶,進入了課文的意境。出於教師的口,入於學生的心,增強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
此外還得注意范讀指導方法的多樣性,可採用教師真人范讀,或媒體手段范讀,讓學生在學習中糾正自己的毛病。為了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還可以訓練骨幹,以點帶面,即培養朗讀尖子,讓他們去指導其他同學,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二、精讀細品,誘發語感
要有比較敏銳的語感,還必須經過嚴格的語言分析訓練,這語言分析,也就是「咬文嚼字」。雖然小學課文很淺顯,但也要進行「咬文嚼字」的訓練。具體方法有:(1)比較法——比較法就是把文中的重點詞換成意思相近的詞,再細細品讀,反復比較,來體會文中用詞的准確、優美。運用比較法,要先初步體會詞語在句中的意思和整個句子的意思,再換詞比較,體會文中用詞的表現力。(2)情境法——引導學生把有關詞句情境化,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詞句。如在教學《草原的早晨》一課第一自然段時,隨著悠揚動聽的音樂,播放起一幅幅美麗的草原風光圖片,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牽引到了遼闊、美麗的大草原,然後我引導孩子們說說這個「鋪滿新綠的草原」在你腦海里是怎樣的?小手爭先恐後地舉起來了,他們說:「草原上的小草是剛剛長出來的,所以是新的……」有的說:「草原很大,一望無邊,就像鋪了一層綠的地毯,我真想在上面打個滾……」,頓時,簡簡單單的文字便有了生命,有了色彩,有了感情,透過文字,看到了一幅美麗的草原風光圖,感受到了春天草原的美好,受到了美的熏陶。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說孩子們的語感沒有得到誘發?孩子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愛上「咬文嚼字」,愛上這令人陶醉的朗讀?
三、品讀想像,獲得語感
通過語言文字進行想像,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別林斯基曾說:「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彌補這個缺點。」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需幫助學生憑借想像走進作品所描述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其味、聽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世界。同時,運用形象思維去感受語言文字的意蘊和情感。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語感。
如教《鳥島》一課時,要讓學生感受鳥島的鳥多,窩多,蛋多。藉助多媒體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想,你好象聽見了什麼,看見了什麼。讀完後,學生說:「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鳥聚在一起非常熱鬧。我好象聽到各種各樣的鳥兒,有的在歡快地交流著,有的在唱歌,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教小鳥學飛翔……」「我還看到許多的鳥在孵蛋」「我好像地上全是鳥蛋,你一不小心就會踩到鳥蛋」接著學生邊讀邊在腦子里想像,這樣,學生在情不自禁中就把鳥島的熱鬧氣氛有感情讀出來了,語感也得到進一步的訓練。
四、美讀感悟,積淀語感
葉聖陶先生一向重視語文課中的美讀。他指出:「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心靈相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
《珍珠鳥》作為一篇狀物抒情記敘文,運用美讀法教學,非常適合。我在學生充分朗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入:「作者是怎樣看珍珠鳥的,作者又是怎樣寫珍珠鳥的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你覺得這段話中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再說說你對這個句子的體會。」學生自讀課文,潛心品讀美的語言。隨後組織匯報交流。對學生的交流,教師做兩個層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層次。對多數的語句,只要學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張開,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讀好,讀美這些語句上面;二是點上的層次。對極少數重點語句,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感悟情況,作出相應的點撥和必要的示範。使學生明白,哦,這樣的朗讀才更美,這樣的朗讀才真正走進了課文所創設的情境,從而收到訓練語感、積淀語感的效果。
五、賞讀共鳴,豐富語感
賞讀時,隨著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人的內心就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愛作者之愛,恨作者之恨,這種感情共鳴是閱讀的最高層次。因此,在語感訓練上,要努力尋找文章對學生思想感情的觸發點,使學生對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
在教學《每逢佳節倍思親》一文時,孩子們的心裡如王維一樣「思緒萬千」,胸懷中彷彿積聚了滿滿一腔真情的清泉,這腔清泉需要
『柒』 如何抓好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
2.1示範引讀,以讀引情
為了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營造一種朗讀的氣氛,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美的語段范讀.
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可採用配音示範朗讀:「……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
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在柔和恬靜的配樂聲中,在教師有聲有色、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中,學生獲得一種人在境中游的感覺,與作者產生一種情感
上的共鳴,一種心曠神怡的豐富美感不禁在心中油然而生,同時也對培養學生的語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2情境導讀,以境激情
高尚的情感能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創設一種情
境,可以境激情.如教學《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可首先展示邱少雲烈火燒身依然不動的課件,誘導學生進入情境,當學生進入情境後,再指導讀書.當讀到「邱
少雲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知道壯烈犧牲,「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呻吟」等句子時,再讓學生閉上眼睛默默的想像這種情景.相信大
多數學生都會情不自禁地流下感動的淚水.這種以境激情的方法,不但為學生學習課文奠定了感情基礎,而且使他們受到情的感染,深切地感受到影響英雄的崇高精
神,受到思想的熏陶,心靈得到凈化.
總之,朗讀是學生感悟課文、陶冶情操、培養語感、提升素質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師要採用科學的方法,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地進行訓練,幫助學生從小打下良好的朗讀基礎.
『捌』 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加強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常見最重要的基本訓練,是指導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語文課的朗讀訓練,朗讀必須貫穿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全面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如何通過加強朗讀訓練,切實有效地優化閱讀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是一個需要在理論上、實踐上著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也需要使他們對朗讀產生興趣,去主動學習,把朗讀當成一件樂事。朗讀是幫助學生理解詞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個重要手段。朗讀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可使學生受到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朗讀是培養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讀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力和記憶力,讓學生發自內心地願意讀,喜歡讀,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朗讀教學的第一要務。
注重朗讀能吸引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涵的意味深長,與作者心靈相通,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熏陶,從而促進學生閱讀意識、能力與品質的充分發展。教師要通過多種有效形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如比較朗讀、看圖朗讀、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想像朗讀、表演朗讀等。
二、教學中講求朗讀實效
教師可根據學生情況、教材特點等安排每節課的朗讀時間、形式,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准字音,不讀破句,在初步理解內容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要留讀後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和調節功能。精心設計問題,在朗讀訓練中,教師要為學生的自讀感悟創設主動選擇的條件和機會,促成他們個性化發展,教師必須在朗讀訓練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導學生選擇。
要通過引導學生、點悟學生,使學生的思維、想像、情感等心智活動自主參與到朗讀實踐中,完成對文字元號所承載的思想內容,文字材料組織方式以及所滲透的情感、韻味的感知和領悟。採取多種形式的讀,如:范讀、默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慢讀、快讀等等,根據文本和課堂的需要,進行多樣化、有層次、有針對性的反復朗讀指導,更是提高課堂效果的有力措施。
三、在朗讀後注重評價
朗讀評價,是朗讀訓練的重要環節。通過評價提供反饋信息,可以不斷調節朗讀訓練的動態過程,使其向預定的教學目標逼近。教育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及時反饋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於閱讀教學而言,經常地讓學生朗讀是對教學的反饋,及時地對朗讀情況進行評價也是訓練讀的過程,評價語不但是朗讀水平的鑒定語,也是教學過渡語,還是朗讀的指導語。由此看來,評價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朗讀興趣的過程,是學生找出自己與訓練目標的差距信息的過程,更是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過程。
朗讀評價按評價的主體可分為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家長評價。對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地方,師生都給予肯定,然後師生共同指出讀得不對、不好的地方,說明原因給予示範。對讀錯的字音,讀錯的詞和句子,加以糾正並多讀幾遍。如果是朗讀比賽,則每次評出優勝者和進步者,給予表揚和鼓勵,是集體的還可以評出等級。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又推動了朗讀教學的開展。
進行背誦古詩、背誦優美片段等朗讀比賽活動,並設立相應的獎勵制度,以此激起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進行積累大賽,讀完一課後,讓學生說說積累了哪些優美的詞句或片段,看誰積累得又多又好。
新課程改變了過去學生成績單純由教師評價的模式,改由教師、家長、學生本人和同學等多方評價。用評價來激勵學生,能使他們更喜愛朗誦,喜愛文學,對幫助教師進行誦讀課及其他方面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還需注意,評價要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朗讀水平,要能使學生正視自己朗讀中的優點和不足,要能激勵學生在朗讀訓練中不斷進步,評價過程中要能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
四、注意朗讀技巧的訓練
朗讀能力的高低體現語文能力的高低,高質量的朗讀,對於提高語文水平大有作用。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的朗讀技巧,要求學生正確清楚地讀、連貫流利地讀、聲情並茂地讀、因文而異地讀,注意訓練學生的語氣、停頓、重音、節奏等基本功,使學生受益終身。
准確地理解文章內容,是朗讀重要的前提和基礎,朗誦者要把文章的思想感情准確地表現出來,需要透過字里行間,理解文章的內在含義,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詞、成語典故、語句等的含義,要把握作品創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題和情感的基調,這樣才會准確地理解作品。朗讀時抑揚頓挫地出聲閱讀,有助於更快理解文章,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有助於記憶。朗誦者要喚起聽眾的感情,使聽眾與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須仔細體味作品,進入角色,進入情境。
總之,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發展口語,培養語感,熟悉語文規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領悟文章精妙之處。朗讀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朗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之一,其重要性已越來越為人們所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