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用好信息技術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用好信息技術

發布時間:2023-04-28 19:58:34

1. 如何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如何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作為一名教師,擔負著培養未來人才的重任。面對學生一張張臉龐,就會忍不住思考維系著他們未來的是什麼。我們知道他們比其長輩擁有更多機遇,但是同時,他們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和面對更激烈的挑戰,要想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下一代,就要更新舊的教育觀念,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已進入教育領域,正在成為愈來愈有效的教學手段。正因為如此,將英特爾未來教育的理念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的活動中應該說是水到渠成。基於英特爾未來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是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進行整合,以語文學習為載體,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功效,培養學生綜合性的學習能力。就此,我想談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個體力求深入地認識某種事物或樂於參與某種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所以,要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首先要喚起他們對學習對象的興趣,吸引他們進入學習的境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提供的至多隻是一幅彩色的畫面,產生的視覺效果差,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語文教學則不然,它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

如在學習《秦兵馬俑》一課時,教師展示出《秦兵馬俑》的課件。讓學生盡情地觀賞著眼前各種姿態的兵馬俑,並且讓學生討論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兵馬俑?」這下,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言。這樣,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主動地感知理解了語言文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望廬山瀑布》這課時,可以利用課件出示瀑布壯觀的景象。配上豪壯的聲音,此情此景,激發學生思考,產生情感共鳴。而且能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活躍了學生思維,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僅能夠順利的突破學習的重難點,還可以讓學生內心產生探索的慾望,情緒上受到感染,從而使他們輕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二、,有利於拓展學生視野

小學生生活閱歷少、積累少,而且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看到,使問題很難解決。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學生接觸語文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大量交互性很強、更新很快的語言和語言文化信息使廣大師生應接不暇。網上可共享的信息為語文的教育和師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圖文並茂、聲像俱全的文化資源。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學生不再受到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路拓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師生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檢索、閱讀各類書籍,可以從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獲取到更新的信息和資料。如,學習《有趣的發現》,從海島上昆蟲翅膀的有趣特點,引導學生上網收集有關適者生存的實例。學生結合網上的資料和個人感受,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由此而來,學生獲得大量豐富的知識,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豐富了表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又如在學習《橋》這一課時,由於我們所處的環境因素,大多數學生對此都不太熟悉,所以可以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於祖國一些著名大橋的圖文資料進行閱讀學習。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橋梁的認識,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也增強了學生對祖國美好明天的憧憬,培養和發展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對其課程進行學習和拓展的探討能力。

三、有利於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現代信息技術集音、像、動畫於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教《貓》一課時,教師適時提出了兩個問題:1、小貓的淘氣表現在什麼地方?2、大貓的古怪表現在什麼地方?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教師以這兩個問題為憑借,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教師播放介紹貓的影片,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看完影片後,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就能容易的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既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又能使學生從中領悟到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歸納總結,使整堂課處於情景交融的狀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型」學習變為「主動型」學習。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發揮其特長,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主動性、實效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早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運用信息技術,更能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參與行為。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學習不同單元時,會遇到不同的重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好的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呢?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為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要真正做到在課堂教學的「優化」,首要要從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切入,著力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重點難點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點和難點的時候,可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製作成幻燈片。根據教學所需,在學生自讀、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並使用幻燈,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激發探求新知興趣,增強記憶。如在學習英雄董存瑞舍時,我用剪輯的電影資料,再現了董存瑞手托炸葯包捨身炸碉堡的壯烈場面:這一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場面深深打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心,他們真切體會到董存瑞的英勇豪邁精神,深化了感情,突破了難點,突出了中心。

綜上所述,網路環境這種基於計算機、多媒體、超文本、超媒體技術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它拓展了教學內容,提供了多種信息呈現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突出了資源共享,實現了人機友好交互,能更好的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對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信息技術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與養成,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教學中,我恰當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研讀文本,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高效地完成了閱讀教學任務.如《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寫,又有具體形象的描寫,作者形象生動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但就我的學生來講,很少有人到過黃山,缺少對黃山的直接感觸,如果只是讓孩子們通過閱讀課文,就要求他們去理解黃山的奇美特色顯然是不夠的.於是,我就上網搜集了一些有關黃山的視頻資料和文本內容,將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相結合製作成教學網頁來再現黃山奇石的秀美景觀.課堂上,學生們通過「視頻點播」反復的觀看黃山的怪石磷峋、危峰突兀,他們的視覺、聽覺受到強烈的沖擊,再加上其他圖片和文字的介紹,更加深了對黃山的認識.接下來我又提出問題讓大家討論:喜歡黃山嗎?我們剛剛看到的、聽到的課文都寫得很具體.現在請同學們重新走進課文,在語言文字中和黃山再次親密接觸,感受黃山的奇美秀麗,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到此,本課的教學目的也就基本實現了.在這里,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極大地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慾望,從而興趣盎然地進入課文,研讀文本.二.變靜為動,突破重難點.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改變閱讀教學中逐段講解的繁瑣活動,教學中我把一些難以口頭表達的內容,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化靜為動,創設情境、激發想像,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教學古詩文的時候,經常因為學生對古人生活體驗不夠,而無法准確把握其主旨,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把詩歌中的意境用圖畫或者動畫表現出來,將呆板的文字轉化成生動的圖文,就蔽凱吵會改變這一切.如教學:「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句詩時我利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奔騰不息的長江中,一葉小舟在遠處漸行漸遠,與浩渺天際融為一體,最後,不見友人,只見長江,那是何等難忘的離情別緒!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邊想像是個描繪的意境邊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自然有聲有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活化這些學習信息,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獲得深刻的印象,陶冶情操的同時,又提高了審美能力,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三.觀察體驗,真情表達語文的外延是生活,在指導學生寫文章時,由於學生對生活的體驗不夠,如果僅僅依靠老師的一張嘴,往往是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卻無從下筆,寫出來的文章乾巴無味.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手段,則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縮短學生認識和客觀事物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增強習作學習的效果.如習作《可愛的××》,寫一種小動物,在教學前,根據習作要求,我讓學生事先選一種自己最喜愛的小動物進行觀察,教學時,我播放事先製作好的課件(拍幾組動物活動)指導學生觀察,沒看清或記不下來還可重放,再看,再觀察,寫作時注意抓住動物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來寫.在觀察的基礎上再加上自由聯想創意,使一個可愛的小動物展現在眼前,通過直觀展示,節省了很多時間,提高了效率.四.拓展延伸,發展個孫襲性利用網路教學使課內外結合,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主動地感悟語言文字、受到熏陶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主動性,發展了個性.每學一課我都利用網路提供相關資源供學生參考,讓學生了解相關宏侍的背景知識、閱讀相關文章,課堂上用習題當場進行閱讀效果的檢測並由電腦做出即時評價,指導學生有效地閱讀.如教學《奇妙的克隆》時我將相關網站推薦給學生,學生在網上快速閱讀,了解「克隆」是什麼?然後根據需要選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進行精讀,由「面」及「點」篩選出「克隆技術」對人類有哪些益處同時又存在哪些弊端?等有價值的問題作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並鼓勵學生通過讀課文和查閱老師提供的資料庫尋找答案,學生經過反復深入地研讀課文,並在論壇交流心得,辯論:該不該克隆人?成功地把學生從課內引到課外.網路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信息素養得到共同提高.在網路環境下的語文教學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了學生的個性.五.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語文教學要與生活緊密聯系,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的某種感受,怎樣與老師交流.怎樣與同學交流呢!在英特網環境下,自己的學習成果可以瞬間傳遞給對方,也可瞬間得到對方的指導和幫助.如:我教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後,我想知道談遷的精神對學生到底有多大的影響,我為學生留了一個家庭作業----學了課文後你有何感想?讓學生給老師發電子郵件,與老師交流感情.因為學生在課堂上往往不能深刻而真實地表露自己的思想,而在網上則可以自由地發表看法,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學生.家裡有電腦的學生晚上紛紛在機上抒發自己的感想和願望,不少學生給我發e-mail,我針對不同學生的想法給予鼓勵性或指導性的評語,在網上與學生交流,學生特別喜歡老師這種「熱線服務」,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學生在與老師、同學交流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文字寫作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及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等.

3. 如何有效的把信息技術運用到語文教學中

一、明確目的,變輔為寶
我們必須明確,我們把信息技術引入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為了更好的服從語文課堂教學,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徵,讓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但許多老師並沒有明白到這一點,以為要上好一節課,課件製作越多越好,課堂的容量越大越有用,製作得越精美越能得到大家的認同,還有些教師因為本地教學條件的限制、資源的不足,再加上的教學任務繁重,或沒有足夠的時間或沒有能力自己製作課件,於是就實行「拿來主義」,上網下載或直接使用其他老師的資源,導致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的整合在畸形中發展,所謂的「整合」只是以前用人教,現在用機器教,「穿新鞋走老路」,沒有真正地做到讓信息技術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的輔助手段,違背了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整合的初衷。更有甚者有些教師為了完成多媒體教學的任務,一堂課里,課堂幾乎被課件控制了,網路多媒體不斷地演示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呈流水線式的程序化模式,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件的動畫和音響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被冷冰冰的機器隔斷,學生沒有了思維的空間 。
我們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但不能一味的讓信息技術主宰我們的課堂。我們要明確資源的取用不能代替文本,更不能代替學生的個性。 我們應該明白信息技術的使用是教學手段的改革,是新課程下進行地課堂教學手段的改革,而不是為了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而進行課堂教學。一堂課究竟是否使用信息技術和怎樣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術取決取我們教師的教學組織的需要,我們應使信息技術成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而不是一種教學擺設或者成為一種形而上學的教學形式。 由於各個地方的環境不同,各人的教學方式的差異,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程度等都不盡相同,應要把信息技術正真有效地引入課堂,應該因地制宜,因人而異,變輔為寶。

二、利用興趣,正確引導
大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也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語文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一種最佳的學習環境,學生才能樂於接受,從而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學中恰當的將抽象的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畫面,不僅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加深對課文、生字的理解。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把多媒體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興趣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和源泉,有了學習興趣,就有探求未知的慾望,有了慾望就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學生認知的興趣對他們學習知識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只要充分利用這種興趣培養學生的積極性,當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後就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師生互動質量,創造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愛學、樂學、易學。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相對來說識字教學是比較枯燥單調的,要達到提高識字教學效果的目的,必須要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和僅靠強迫維持的學習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學習是不會維持長久的。」識字教學更是如此。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果就好。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教學中,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採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於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慾望。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像,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和鞏固知識,在學習中體會樂趣,從而達到「我要學」、「我愛學」的境界,而教師也教得輕松、自在。
另外,小學生的感知水平本身就不高,有些教材內容又很難感知,我們可以應用現代媒體來縮短學生的認識與客觀事物之間的距離。小學生由於受到年齡的限制和知識的局限,思維能力還處於起始階段,對一些抽象的東西難以理解,而運用電化教學來播放一些形象生動的畫面讓學生來感知,這時可以使抽象的語言變得具體、形象,從而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樂於探索裡面的奧妙。使學生由被動不情願的學習變為主動的學習,這樣有助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直觀性、動態性和反饋性的不足。同時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潛在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和思維品質。
例如教學人教版的小學語文第九冊中《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很難理解課文中的內容。很難讓學生在腦海中再現圓明園昔日的景觀,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創設的情境中。先利用圖片與課件把今昔圓明園進行對比,讓學生領悟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再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圓明園「眾星拱月」的布局,在學生形象地理解了文字難詞之後,再讓他們回到課文中,理解體會圓明園風格各異的景觀。此時,在學生對語言材料理解的基礎上,再放映出這些風格各異的建築圖片,配上教師極富感染力的解說,使課文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皇家園林」的輝煌。此時此刻的學生已完全置於人間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這時讓學生把自己最感興趣的景觀通過想像具體表達出來,這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這樣的一座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是怎樣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奪、毀壞、燒毀之下,變成了一片殘垣斷壁的?在學生了解了特定的時代背景後,通過放映影片《火燒圓明園》片斷,讓學生突越時空的隧道,親眼目睹圓明園是如何變成一片廢墟的真切畫面,從而激發起他們對侵略者的野蠻行徑、對清政府無能的無限憎恨之情。

三、巧設疑難,自主創新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要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將語文知識從空間和時間上向課外延伸,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可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還可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布魯諾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只要恰當地使用信息技術電化教學,就能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發現答案的積極性,讓學生願意去探究所學知識里的奧妙。因為現代信息技術將豐富的影視等素材引入語文課堂,將許多抽象的知識形象化,自然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並使之課內外知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全面提高了學生素質。尤其多媒體的加入,通過聲音、圖像、文字,顏色、光彩、視聽並舉,向學生頭腦中輸入鮮明生動的立體表象,由此傳遞情思信息、語文信息,形象具體,學生能耳聞其聲,目睹其形,大腦皮層形成並保持廣泛的興奮點,使之身不由己地被吸引並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另外,大容量、高密度、強化性、多渠道的信息顯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學效果,使學生在一堂課中收益非淺,久久難忘。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和田的維吾爾》一課的教學時,由於課文條理清楚內容簡單易懂,主要是生動而又形象地從維吾爾人樂觀、豪氣,熱愛土地,愛美愛花,以及維吾爾人能歌善舞等幾方面描繪了和田維吾爾族奇特的民風, 所以本課的學習就需要運用信息技術,通過不同途徑搜集、整理、篩選各類資料,讓學生視野開闊,了解更多。因此我巧設疑難,以尋求學生的幫助為由,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頭通過圖書、音像、電腦網路或其它途徑查找相關的新疆少數民族資料,資料可以是文章、圖片、照片、手工藝品、服飾、食品、錄象、音樂、樂器、日常用語等。有餘力的小組還可以通過小組間的強強合作,在製作演示文稿的基礎上,再製作有關新疆少數民族風情的課件,並把活動的成果進行全班共享,宣傳我們新疆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生動形象的畫面,維吾爾族民族風俗的圖片,拉近了學生和文章的距離,而且通過展示自己自製和搜集的資料活動的成果,引導了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能力,實現了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了孩子們對新疆少數民族特有民風民俗的喜愛之情。
可見,電教媒體本身不僅是外顯的內容,而且其表現手法也豐富多彩,具有巨大的表現力,既能具體形象地再現各種事物、現象、情景、過程,又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的限制。它可以集聲、形、色、動於一體,不僅可以再現事物的形狀,把靜止的事物動起來,而且它可以揭示事物的內部特徵。與此同時,學生的手、腦、眼、耳、口等多種器官可以同時接受刺激,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
四、利用優勢,提高效率
由於多媒體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的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學生在學習某種知識結構時會出現思維的堵塞,在他們的腦海中就會疑雲繚繞,這時就希望能夠找到合理的引導,以求得茅舍頓開。此時可以運用電教手段設疑引導,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引導學生的思路,就能夠起到架設思維的橋梁作用,起到雪中送炭、水到渠成的作用。從而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學得興趣盎然,同時,課文的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
再則,運用多媒體可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裡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我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一邊聽著悲傷的音樂,一邊觀看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的生活境況,在富有磁性聲音的引導下,學生的情感得以誘發,學生被帶進了作者筆下的情感世界,達到了「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從而萌發了「我要讀」的強烈慾望。
而且,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他們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如果我們只是單一的在課堂上講啊、記啊、練啊,這樣學生會感到很乏味,甚至產生厭學的惡劣情緒。我們利用多媒體,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將語文認知教學溶於多媒體教學之中,就會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及學習狀態,學生的精神就集中了,那學習效果也可想而知。這樣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有利於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同時提高了教學效果。
五、恰當處理,把握有「度」
信息技術和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信息技術和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不能改變。信息技術給課堂帶來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如果能把這些教學資源「合理整合」為學生所用,那麼這就是一種比較理想的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條件下的學習方式。 但實際情況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利用這些學習資源的條件並不能達到,所以對於一些相關的語文課外知識,一般都是由老師來搜集這些資源並提供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導致教師過分依賴信息技術,課堂從以學生為中心,變成以「多媒體」為中心,忽視老師主導作用,剝奪學生的個性思維。
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因為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求新知,自主學習。我們更不能一味依賴機器來操作課堂,把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當作展示自己運用信息技術水平的工具,用機器代替自己必要的組織、啟發和引導,忽視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文本的思考、理解和反饋。甚至師生的交流也依靠機器來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依靠信息技術手段來體現。事實上這種做法是本末倒置,影響教學效果,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走入「盲區」, 造成學生興趣遷移,分散注意力,甚至會對多媒體產生審美疲勞,產生厭煩,降低了教學效果 ,多媒體的優點就會變成了缺點。因此,教師在課件的運用上一定要慎重。只有恰當處理好學生、老師、信息技術運用三者關系,把握好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才能實現有效的整合。
六、找准契點,與教同步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的整合,要有效整合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有效整合為學生搭建起理解、感悟、交流的平台;有效整合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等,就必須找准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的契合點,使運用信息技術的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始終為語文教學服務,做到現代化教學手段所呈現的文字、圖像、聲音等內容與文本的內容,所表達的思想等同步;與語文教學目的同步;與文本審美價值和審美教育同步,避免使用過多的信息資源,造成「喧賓奪主」, 華而不實,無法實現兩者的有效整合。
例如對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荷花》一文的教學,一朵朵未開、待開、盛開的荷花動靜結合的美麗畫面就是信息技術與文本的契合點。我在教學時通過課件描繪出一幅幅高潔美麗的荷花畫面,並配極優美的樂曲的同時又展現重點段的內容,學生看畫面聽音樂大聲朗讀文本,學生入情入境體驗,情緒受到感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聽一位老師教學此文時,她用多媒體呈現的是作者許多資料以及課文荷花的文本內容,造成課件代替內容的現象,學生沒有品讀,就感悟不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只有找准契合點,重建新型教學模式,使現代教育技術為教學內容更好地展現,教與學兩者才能相得益彰,創造出一流的教學效果。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要明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新技術、新媒體在教學領域好處頗多,在各科教學中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是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整合是語文課堂改革的需要,要做到能夠合理、機動地運用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語文文本特點和語文課堂教學的特徵,處理好信息技術運用和老師講解的關系,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信息技術的輔助手段這三者的關系,把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深入到學生學習的點點滴滴中,優化教學,才能圓滿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以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的有效性。

4. 淺談語文教學中怎樣運用信息技術

一、運用信息技術的聲、形動感,渲染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聲、形動感手段,採取圖畫、攝影、幻燈、 音樂 、語言描述和動作演示等方式,創造與渲染氣氛,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使他們耳濡目染、口誦心惟,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鳴。
例如,在上《黃河頌》一文時,筆者在課前播放《黃河大合唱》組樂,同時播放黃河壺口瀑布等景色圖片。以這種方式導入是為了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渲染課堂氣氛,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很容易就進入了課文。這種設計以一種輕松、抒情的方式創造出優美的情境,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導入新課 。
二、運用信息技術的圖像,創設情境,培養審美情感,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障礙主要是由於缺乏必要的情趣創設和形象思維的幫助造成的,而信息技術的圖像可以幫助學生由抽象變為具體,加上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講解,使學生更易於理解和把握,從而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如《斑羚飛渡》一課中最激動人心的場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體為小斑羚做踏板,這是以犧牲生命為代價的飛渡,是課文中最關鍵的情節。為了很好地展現這一情景,筆者從網上下載了用Flash製作的課件,動畫式展示了斑羚飛渡這悲壯的一幕。小斑羚踏在老羚羊背上順利飛渡之時,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連續不斷的成功飛渡伴隨著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聲,令學生惋惜不已,他們的心靈為老斑羚們無私的犧牲精神所震撼,從而激起了他們對生命禮贊的情感,這種情感的激發是單純用口頭語言描述所難以得到的。
三、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營造濃郁輕松的教學氛圍,深入對課文的理解。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我們可以把簡單的文字變成一幅幅有趣生動的圖片再現於學生面前,再配以適當的音樂,使學生看得直觀、聽得悅耳,得到一種美好的視聽享受,就能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以《紫藤蘿瀑布》為例,筆者利用信息技術製作了兩組畫面:盛開的紫藤蘿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蘿,再配以適當的《命運》作為背景音樂。在讓學生仔細觀看紫藤蘿圖片的時候,利用音樂的起伏,結合當時作者的心境,思考:你從圖片上看到的紫藤蘿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點?作者對此有何感悟?
通過觀看畫面,聆聽音樂,讓學生感受到了紫藤蘿花的旺盛與作者內心凄涼的矛盾,進而理解了作者對於生命的感悟這一難點,舍棄了教師煩瑣的分析,自然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再如我在教學《周總理,你在哪裡》這一篇課文時,我沒有進行空洞的說教,而是運用信息技術在網上下載了總理為國操勞的工作片斷和當年十里長街送總理的記錄影響資料,在課堂上進行播放。
首先向學生播放了總理為國操勞的影像資料,尤其是深夜工作的情景,使學生深受感動,接下來播放另一個短片,學生一下子就被引入了長安街肅穆的氛圍中,心隨著總理靈車的移動而起伏,和長安街的群眾一起緬懷敬愛的總理,甚至有的女生實在控制不住情感,放聲大哭,情景短片為接下來的教學營造了教學氛圍,更加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悟。下來播放另一個短片,學生一下子就被引入了長安街肅穆的氛圍中,心隨著總理靈車的移動而起伏,和長安街的群眾一起緬懷敬愛的總理,甚至有的女生實在控制不住情感,放聲大哭,情景短片為接下來的教學營造了教學氛圍,更加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悟。
四、運用信息資源庫,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
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最大程度上給人們帶來了所需要的快捷資源。然而資源的豐富甚至是繁雜,就需要我們團結合作,對所搜集的信息進行分組辨析。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學會對所搜集的信息進行辨析、總結 ,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拓展和探究。
如在《綠色蟈蟈》一課的教學之前,筆者花了不少時間去網上尋找蟈蟈。在大量的圖片中篩選出一隻渾身翠綠,有著鼓溜溜大眼睛的帥氣蟈蟈,還有一隻玲瓏剔透、造型生動的冰糖蟈蟈。當製成的課件一展示出來,就贏得了學生們的一片喝彩聲。他們戲稱 大眼睛的為蟈蟈王,一看就喜歡上了,自然探究起來也格外來勁。學有餘力的除了仔細觀察蟈蟈的外貌外,還十分認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習性、嗜好以及科學工作者們對它的評價等。學習方式也由原來集體的、靜止的、被動的轉變為個性的、動態的、主動參與式的。
信息資源是優化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用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就是要突破書本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課堂教學,極大地擴充教學知識量,使學生能開闊思路,了解到百家思想。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精心考慮應該利用哪些信息資源,如何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最好、最新、最有吸引力的信息。將信息技術作為知識構建工具,提高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思考、表達和信息交流能力以及對信息的應用能力。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密切注意學生學習的過程,在其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及時的輔導和幫助。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大地簡化了教師的操作,使得教師能集中精力於教學本身,從而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五、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活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蘊含著許多思想教育的因素, 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充分運用,可以強化這些因素的教育成效。例如在教學《周總理,你在哪裡》的內容後,學生進一步增強了對這位國家領導人的尊敬與愛戴,受到了強烈的思想教育。為了鞏固教育成效,我在班級開展了「共和國敬愛的總理」主題學習活動,運用多媒體,播放了周恩來總理冒著餘震視察災區、朱基總理深入抗洪救災第一線、溫家寶總理日夜指揮抗震救災等感人場景,使學生對黨和國家領導人一心為國為民的崇高行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進一步增強了對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敬意。
總之,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加強師生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還有利於形成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綜合性學習能力的提高。但是,任何教學方法、手段的選擇,都是為達到所設的教學目標、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服務的。而且,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也並非每一課都適用。因此,我們在使用時要注意其合理性、適度性,用其所長,補其所短,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現代教學技術的作用。

5.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

1、要根據學習對象的學習特點和語文學科的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處於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圖畫、動畫、聲頻、視頻等教學媒體,生動具體、直觀形象,具有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的功能。通過信息技術,用多種媒體呈現學習材料,可以使學習過程生動活潑,更具吸引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動機。但是,小學階段也是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階段,切不可因為濫用使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喪失思維能力的訓練機會。
而閱讀文本,傾聽對話,感悟思想,體會情感,揣摩表達,積累語言,表達運用,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一切教學手段都是服從於此的。因此,在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兩者關系中,小學語文教學是主體,信息技術是為優化教學服務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調動學生的感官多方面參與語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語言的興趣,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語言訓練上來。
2、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精心設計教學媒體
運用信息技術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施教學過程最優化為目的的,因此必須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媒體和信息技術手段,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切忌盲目性。沒有哪一種教學手段是萬能的,只有真正能夠促進學生學習,利於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手段,才是有效的。信息技術手段也不例外。
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在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手段的同時,變革自己的教學設計行為。備課時,教師要系統考慮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等多種因素之間的關系,從知識點、學習水平、媒體內容與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等方面,進行信息技術的應用分析,設計教學媒體。將教學媒體設計作為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之一,成為教學方案的要目。
3、要注意多種媒體使用的綜合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盡可能把音與像、動與靜、圖與文有機地結合起來,提供多種感知材料,以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知、理解與運用能力。信息技術只是多種媒體的一部分,語文教學中,黑板、粉筆、實物、紙質的掛圖和圖片等傳統媒體,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術媒體應與傳統媒體有機結合,整合使用,以充分發揮媒體促進教學的作用。
4、高度重視語文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
沒有豐富的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就談不上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收知識的狀態就難以改變,創新人才的培養也就落空。重視教學資源的建設,並非要求所有教師都去開發多媒體素材或課件,而是要求廣大教師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網際網路上的已有資源。在確實找不到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源的情況下,才有必要由教師自己去進行開發。
5、努力提高教師、學生的信息素養
小學語文的信息化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學和學習效益的提高,它對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同時,它也對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的探索,才能盡快適應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需要,同時,教師還要正確處理信息技術網路教學與其它教學手段的關系,只有各種教學手段並存,各自發揮特長,優勢互補,才能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此外,語文教師還應積極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
對學生而言,信息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已不能再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自己的筆記本上。由信息的單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動接受到自由選擇、自主探索,部分學生極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課堂處於失控狀態,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容易導致學生水平的兩極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學習自覺性、更強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強的自我學習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的信息化教學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書本文字型教材形式,多媒體技術成為促進語文教學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給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為優化語文課堂、激發學生興趣、發揮學生潛能提供了可能和捷徑。

6. 如何在小學語文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一、理解信息技術社會的含義,體驗和分析信息技術對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影響,表現出良好的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術使用的習慣。

1.結合學習和生活經驗,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徵,討論衡量信息社會的主要標志。結合自身應用信息技術的經驗,進一步討論信息的價值,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表現出理性認識信息價值、敏銳,捕捉有用信息、主動獲取相關信息、甄別篩選正確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意識;進一步提高判斷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動抵觸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斷能力;討論每個個體在學習共同體和社會公共知識創新中的責任,形成積極參與有益信息創作和知識創新的意識。

2.結合實例,了解常見的信息編碼方式及其對信息處理的意義。

3.調查身邊常用的信息技術工具,了解常用信息技術的類別及其在學習、工作和科研中的前途。

4.能列舉和分析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對工作、學習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並能就某個專題進行調查、研究。

二、探究和初步了解計算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1.能結合應用實踐,總結和描述計算機系統的硬體和軟體構成,初步認識互聯的概念及與單機的區別。在具備網路的學校中,學生應熟悉局域間的常用功能。

2.了解常見硬體設備的作用及其常用的關鍵技術指標,比較不同指標對計算機功能的實際影響,學會根據學校、家庭或工作場所的具體要求,設計計算機軟體的配置方案。

3.討論分析操作系統在計算機中的重要性和主要功能。

4.學習或進一步熟悉資源管理器的有關功能及其相關步驟和命令(例如:格式化、恢復格式化、建立目錄、搜索、設置安全和共享等)。通過實踐,加深對資源管理的認識,養成資源管理的意識。

三、利用網際網路有效獲取信息,支持學科學習,解決實際問題。

1.根據學習或實踐需要,提高使用網際網路搜索、瀏覽和下載信息的能力,體驗超鏈接在網頁中的作用,提高信息獲取能力,學會合法、合理地使用網路工具和資源。

2.能根據學習主題或實踐任務,識別網上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和相關性,能討論網路信息獲取與其他信息獲取的異同點。

3.能利用BBS、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網路交流工具傳遞信息、表達思想、輔助學習。學會判斷不良信息、主動抵觸不友好網路交往的必要方式,如學會管理電子郵箱和反垃圾郵件的管理的方法,學會在BBS、QQ、MSN等工具上判斷並主動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等。

四、學會製作動畫作品,直觀地表達動態信息或描述過程。

1.欣賞分析動畫作品,比較動畫與其他信息表達方式的聯系與區別,分析動畫在信息表達方面的獨特性。

2.通過剖析作品,了解動畫的製作原理,熟悉動畫製作的基本概念。

3.學會使用一種常用的動畫製作工具,設計、製作動畫,表達動態信息或描述動態過程。

五、學會使用電子表格軟體進行簡單的數據處理,支持學科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1.根據學科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需要,學會使用電子表格輸入或記錄數據,對數據進行整理、分類、成表。

2.根據需要,學會用電子表格的公式和函數等功能對數據進行必要的計算和處理。

3.能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和發現規律。

4.學會使用電子表格的圖表功能,直觀地呈現統計結果和研究結論,增強研究結論和結果的說服力。

六、能使用常用信息處理工具,綜合運用寫作、繪畫、表格、動畫等多種方式,設計、製作並發布多媒體作品。

1.能根據內容的特點和信息表達的需要,確定表達意圖和作品風格,選擇適合的素材和住處表現形式,並對製作過程進行規劃。

2.能根據表達的需要,結合考慮文本、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不同媒體形式素材的優缺點和適用性,選擇合適的素材並形成組合方案;學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採集必要的圖像、音頻、視頻等多媒體素材。

3.綜合運用合適的軟體和工具對原始素材進行初步的編輯、加工。

4.使用自己熟悉的多媒體製作軟體,集成各類素材,製作多媒體作品。

5.能根據作品特點和受眾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式演示或發布電腦作品,表達主題和創意。

6.能通過討論形成多媒體作品的評價標准,對自己和他人的多媒體作品及其製作過程進行評價,並對作品進行有效的優化以增強在現力;能比較利用信息技術製作電腦作品與傳統作品製作過程的異同。

7.討論所用信息技術工具的優缺點.提出可能的技術改進建議,形成技術創新意識,養成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

七、通過網站設計與製作進行合作學習,開展健康的社會交往。

1.結合自己使用網站的經驗,比較網站與其他多媒體作品在信息表達與發布方面的異同,比較網站和網頁的關系,了解網站的基本結構。

2.學會根據學習或社會交往的需要,設計學習支持網站或其他主題網站,學會合理規劃網站或其他主題網站,學會合理規劃網站的內容欄目和必要的交互功能。學會使用合適的網站製作工具製作網站,嘗試使用常用網站製作技巧支持課程學習、合作研究或健康的社會交往。

八、設計和製作機器人,以機器人為載體,體驗並初步學會通過程序設計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該部分內容為選修。

7.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上好語文課

1,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是為了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情感,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文本,理解重點、突破難點,因此在內容的選擇上要深思熟慮,力求准確高效。
2,信息技術手段必須要用在合適的地方、恰當的時段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它的效力,因此必須注意把握時機。
3,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中之重,很多教師的板書缺乏示範性,而運用課件展示生字的寫法直觀、形象、規范,學生易於接受,樂於接受,已成為教師指導學生寫字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4,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而藉助信息技術手段,可以使課文無聲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裡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發朗讀願望。

8.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越來越起著不可小視的作用,傳統語文教師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上一節課已經成為了歷史。而信息技術以它特有的信息容量大、傳輸速度快、時效性強、直觀形象的特點,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創設課堂教學的直觀化與情境化,使他們自覺融入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之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一、 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師「教」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教學的內容只有學生從心理上認同並接受,他才會認真的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這樣,教師的教學目的才能夠達成,教學目標才會實現。而學生從心理上認同,關鍵的因素就在於他對學習的內容是否感興趣。因此,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在於學生是否對教學內容感興趣。初中語文教材里所選的一些說明文和文言文由於時間跨度長,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又不是很密切,學生學起來又比較的困難,教師單憑含判一張嘴來講,學生很難聽懂,自然就提不起興趣,教學效果差肯定就不好了。所以對於這類課文的教學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或幻燈片來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向沙漠進軍》一文時,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教師講清那是一篇事理說明文,是用邏輯順序來寫的,主要介紹了治理沙漠的主要方法是水,其次是植樹種草和培植草皮。這樣的講解既不形象,也不生動,學生是很難理解課文內容的。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幻燈片和多媒體來進行教學,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課文一開始就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沙漠中風沙襲擊農田的情景,漫天的黃沙鋪天蓋地的席捲過來,只一會兒的功夫就把長勢良好的莊稼給埋了,再加上狂風怒吼的聲音,這樣,學生就從心靈上認識了沙漠對人類的危害有了一個直觀形象的認識。沙漠危害人類,所以要治理,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怎樣治理,讓學生到課文中找答案。找到後,先讓幾個學生起來回答,然後再呈現出一組幻燈片,讓學生明白沙漠中的主要成分是沙,只要有水,沙子就不會飛起來了。這樣就解決了治理沙漠最大的武器是水做的問題。接著,再提問:有了水以後可以干什麼?學生就會回答:植樹種草。又提問:植樹種草可起到沙漠作用?學生回答: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接著再展示幾幅在沙漠中種了草的效果圖,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再用flash播放沙漠地區植樹種草和沒植樹種草的地方風述進行對比,學生就明白了植樹種草是治理沙漠的最好方法。然後教師在講解本文的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學生就容易明白了。
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演繹課堂教學直觀化,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化,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離不開手段的現代化。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於年代的久遠,與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實際並不相符,教師如果還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學生很
難在短時間里真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而這又往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在此有所突破,學生稿森就無法真正理解課文,那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就無法實現。現代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要充分了解信息技術,把它用在語文教學之中,為語文教學服務。
1、使用幻燈投影,演繹課堂教學直觀化:
幻燈機投影機的使用,它能大大方便教學,節約課堂板書、繪畫的時間,使教學更加直觀化,加快了課堂教學節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如利用它能分能合這一功能,分析《故鄉》人物閏土。首先,分別打出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兩張畫像,要求學生從放大的畫面中,觀察人物的臉部表情、額頭的線條,衣著穿戴,不難發現少年閏土: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項戴銀圈,紅活圓實的手。中年閏土:灰黃臉色,皺紋很深,頭戴破氈帽,像松樹皮的手。接著利用幻燈能合的特點,把兩張畫像放在一起,比較觀察,從而得出:少年閏土天真浪漫,健康活潑;中年閏土憔悴頹唐,襤褸寒酸。時隔十幾年,閏土面貌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激發了學生尋找造成閏土驚人變化的真正原因談敬改,從而順利地揭示主題,突破教學難點。
2、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化:
利用多媒體能創設情景的特點,展現精彩場面和詩情畫意,可以深化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如講授《岳陽樓記》一文,先展現洞庭湖這一特定的情景,把學生帶入煙波浩渺的洞庭湖,通過學生的看、聽、想,加上教師恰到好處的講解,就能真正理解作者為什麼看到洞庭湖雨天的景象時便發出了「去國還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的感慨,當看到洞庭湖晴天的景象時,作者又抒發了「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懷,對理解後面作者的抒懷難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對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等語句的意境理解用反復播放錄像或「定格」的方法,再穿插教師的講解和點撥來突破。又如在學習《愚公移山》中,可以結合課文內容提出「你怎樣看愚公」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通過討論,同學們便能明確愚公的做法在今天看來未必可取,但他認定目標、堅定不移的精神和自信是感人的,也是任何時代都不能丟棄的。最後在多媒體課件中,巧妙的融入流行歌曲《愚公移山》的MTV片斷,教室里出現那優美鏗鏘的旋律「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彎„„」當屏幕上出現一位古代老人「望望頭上天外天」「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那神情堅毅的特寫畫面時,學生彷彿置身於遠古時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堅定信心,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特別是最後一句「無路難,開路更難,所以後來人為你感嘆」畫龍點睛為討論題做出了最好的詮釋。這樣運用多媒體手段,既不失對古代名篇的把握,又使之富有現代氣息。又比如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小說著力表現魯達扶危濟困、嫉惡如仇、愛打抱不平的鮮明性格,教師上課前,可放一段電視劇《水滸》中的《好漢歌》:「„„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不僅直接導入,而且那高亢的音符、激越的曲調、氣壯山河的歌詞,令學生聽後精神振奮,血脈膨脹,並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節拍而歌之。在這種強烈的氛圍下,學生迫不及待地想深入課文了解魯達如何出手救助金氏父女並懲治惡霸鎮關西的。對課文主題思想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既有利於教師布置作業,又有利於學生的訓練,學練相結合,不但鞏固了學習的內容,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的基本特點①。由於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他的知識容量大,信息來源廣泛,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布置課堂作業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也許教師抄半天的作業,學生幾分鍾就完成了,更何況一節課本來就沒有多少時間,教師根本就不可能抄多少作業給學生做。這樣,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讀不能鞏固,課外的延伸就更談不上了。而電腦具有信息量大、傳輸速度快的特點。利用這個特點對學生布置課堂作業是有很大好處的。如在教學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由於生字詞比較多,要檢查一下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一個一個的寫在黑板上,費時又費力,效果也不一定好,把它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幾分鍾就能完成了。另外,一篇課文上完了,
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用一篇相似的文章檢測一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利用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幻燈片一下子就可以完成了。在教學都德的《最後一課》完成時,我們馬上就可以把鄭振鐸的《最後一課》展現出來,讓學生比較它和課文的異同點,教師在加以適當的引導,不但鞏固了課文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意識。其次,信息技術在語文課的復習課的課堂作業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初三的中考語文復習。初三由於要畢業了,要把初中三年的知識進行復習歸納總結,知識容量大、時間緊。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時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字詞、語句連接、仿寫、病句修改中,都可以選很多的內容來練習,方便又快捷,對學生知識內容的了解鞏固都有很大的幫助。
四、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豐富教學資源,從而提高語文課的課堂教學效率。
在網路信息技術時代,教學中的教材不再是單一、固定、陳舊的文字材料。它可以是多樣化、個體化、更新更快的多媒體支持下的超文本。通過信息網路,可以使教學涉及到的一些事物、現象等現實生活中學生積累不多的、比較貧乏的都可生動地、具體地、直觀地再現出來。在短時間內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他們的合理猜測、推理提供幫助,可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來、豐富起來。老舍先生寫的《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優秀寫景散文,是一篇難得的教學範文。但由於學生情感體驗和生活的差異,單純的「照本宣科」,教學效果並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光光書面文字,很難引起學生精神上的審美體驗。這時,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發教學資源,教學效果就要比單純的教師講解要好的多。首先,製作fiash朗讀課文,邊朗讀邊播放動畫片,學生在聽課文的同時還能欣賞到美麗的春景圖,引發豐富的聯想,得到了精神上的審美愉悅,為後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在教學時,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的春景動態圖,就能把抽象的文字變成了生動形象的圖像,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主旨了,對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好的幫助。再次,回放flash動畫片和幻燈圖片,不但能把課文的寫作順序講的清清楚楚,使學生能夠聽明白,而且作者的感情、文章的主旨學生也比較容易明白。
綜合性學習也是初中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處理得較為靈活,學生喜歡學,但書上的文字材料又太少。而且在課堂上讓學生找資料,浪費時間不說,還不一定找得到。這時,利用電腦網路信息技術查找資料就顯得很重要了。網路上信息多、流量大,查找起來也比較方便。課前教師選定好內容,指定范圍讓學生去查,學生查到了,准備充分,課堂氣氛會變得活躍,教師上起課來也會得心應手。時間節約了,課堂效率也提高了。

9. 如何有效的把信息技術運用到語文教學中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蓬勃興起。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它能夠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且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那些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妙趣橫生的益智游戲能把學生帶入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探索、積極進取,使學生會學、願學和樂學。利用多媒體課件還可以加大教學的密度,加大上課的容量,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感受教師對現代化科技的接受能力,感受到多媒體教學的魅力,繼而產生學習的興趣。我在教學中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靈活運用信息技術,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實踐中的做法是: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年來,口耳相傳的傳統教學模式一統天下,學生對其麻木甚至厭倦,而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無疑給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比如在上《長征》一課時,通過播放長征影片,讓學生觀察和傾聽,很快的便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中去產生學習的興趣。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以其特有感染力與形象性,能夠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樂於學習的心理需求,進入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認識活動中去。
二、運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信息時代的到來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社會要求必須具有很強的搜集、處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而這正是被傳統語文教學所忽視的重要環節。正是基於這種世界范圍內的深刻變革,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准》將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導學生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路等查閱資料,並在「教學設備」中對學校的硬體建設作了具體的要求。
三、運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增強了學習效果,豐富了課堂氣氛。小學生閱歷有限,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生動直觀的內容感興趣,抽象思維只有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培養起來。如《桂林山水》一文,文中作者盡管非常生動地描寫了桂林的青山、綠水,但大多數學生沒有游覽過桂林,沒有深切的感受,無法和作者產生共鳴。教師可以通過製作課件的形式,情境導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讓如詩如畫的情境,為學生領悟課文內容打下基礎。再通過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課文內容,對桂林山水有個總體的印象,為自主學習課文鋪好路。然後通過引導學生自己觀看教師製作的課件,自主學習課文,質疑問難,達到讀通,讀懂並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最後,學生在網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資料,討論交流。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通過自查、討論等形式,尊重學生個別的差異和多樣性的選擇,有利於發揮他們各自的特長,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改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資源,可以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有教師在上《琥珀》一文時,課前可以先讓學生搜集有關琥珀的一些資料;課中讓學生利用搜集的資料,穿插演示教師製作的多媒體課件——琥珀的形成,使學生能正確地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理解了琥珀形成的過程。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收集、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
四、運用信息技術,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
傳統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而在多媒體計算機這種互動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和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在優秀的多媒體課件中,連教學策略也可以選擇。比如,可以用個別化教學策略,也可用協商討論的策略。這就是說,學生在這樣的互動式教學環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聽從教師的擺布,學生被動接受。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才有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獲得有效認知。
信息技術對語文課程教學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使常規的教學如虎添翼,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但我們把信息技術應用於語文課程教學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走入誤區,一定要科學地、藝術地使用信息技術,使它成為教學中真正有效的輔助手段,促進語文課程的全面發展。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用好信息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