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語文,數學,英語,歷史,政治,地理在古代分別叫什麼
語文——國學
數學——算學
歷史——史學
至於政治、地理、英語古代都是沒有的。。。。。。
B. 在中小學第一次統一使用「語文」的名稱在何時()。
建國之初。「語文」學科,早先叫做「國文」,不知何時改名為「國語」,1949年之後改稱「語文」。
C. 最早提出"語文"這一學科名稱的人是誰
葉聖陶。
葉聖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聖陶,1894年10月28日生於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
1907年,考入草橋中學。1916年,進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尚公學校執教,推出第一個童話故事《稻草人》。1918年,發表第一篇個人白話小說《春宴瑣譚》。1928年,發表長篇小說《倪煥之》。
人物軼事:
葉聖陶曾數次改名,他原名葉紹鈞,他12歲入蘇州長元吳公立小學時,請先生章伯寅取一個立志於愛國強國的字。章先生說:「你名紹鈞,有詩曰『秉國之鈞』,取『秉臣』為字好。」並教育他要愛國就得先愛鄉土,曉得鄉土的山川史地名人偉業。
1911年10月15日,蘇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復了。次日,葉紹鈞找到章伯寅先生說:「清廷已覆沒,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請先生改一個字。」先生笑了笑說:「你名紹鈞,有詩曰『聖人陶鈞萬物』,就取『聖陶』為字吧。」這樣葉紹鈞滿意而去。
1914年6月10日,葉紹鈞在《小說叢報》第2期發表文言小說《玻璃窗內之畫象》,署名「聖陶」。以後他又把姓「葉」與筆名「聖陶」連了起來,成為著名於世的筆名。
D. 語文之前叫什麼名字
「語文」產生於19世紀末,1887年張之洞首用,在解放前已是一個常用詞了,但作為中國通用語言文字運用課程名稱的時間較晚。1905年,清朝在廢除科舉制度以後,開始開辦新學堂。當時的課程以至教材,都是從西方引進的,只有稱為「國文」課一科,傳授的仍是歷代古文。五四運動爆發以後,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國文課受到了沖擊,小學於是改設「國語」,教材具有鮮明的口語特點,選用的都是白話短文或兒歌、故事等。中學仍設國文課,白話文的比重也明顯增加,選用了魯迅、葉聖陶、冰心等新文學作家的作品。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葉聖陶、夏丏尊聯名提出了「語文」的概念,並嘗試編寫了新的語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國而被迫終止。全國解放後,葉聖陶先生再次提出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這一建議被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採納,隨後推向全國,從此,「語文」成了中小學甚至擴張到其他國家的一門主課。
E. 語文還可以叫做什麼啊
語文、 文本、 課文、 文化、 文明、 作文、 文壇、 文字、 文藝、 文件
文拼音:wén
釋義:
1、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燦若文錦。
2、刺畫花紋:文身。
3、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文盲。以文害辭。
4、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的:文憑。文藝。文體。文典。文苑。文獻(指芹談有歷史價值和參考價值的圖書資料)。文采(文辭、文藝方面的才華;錯雜艷麗的色彩)。
5、人類勞動成果的總結:文化。文物。
6、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籀文[zhòu wén]
也叫籀書、大篆。
2、盲文[máng wén]
盲字。
3、駢文[pián wén]
中國古指閉代的一種文體。開始於漢、魏,六朝最為盛行。
4、文弱[wén ruò]
舉止文雅,身體軟弱(多形嫌逗碰容讀書人)。
5、文法[wén fǎ]
語法。
F. 以前的語文叫國語,數學叫算數,英語叫外語,科學、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音樂、美術、體育叫什麼
科學叫自然。思想品德叫政治,美術叫繪畫
G. 淺析「語文」名稱的歷史演變過程
「語文」的語源是「語言文字」,縮寫為「語文」一詞出現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五四運動爆發後,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語文」一詞被人大量使用,出現「語文課程」的說法。全國解放後,葉聖陶等人提出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這一建議被華北政府教育機關採納,隨後推向全國。
H. 在語文之前又叫什麼
中國語言文字 叫中文
中國以前皇帝認為是在大陸的中間是大國 是各國之主
真是如此被稱為中國,
而後來到了近代 就慢慢開始叫中文
但是語文不能夠等同於中文
語文是一種科目,及語言和文字
強調的是一種應用
但中文則是中國文字文化
是一種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