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引導學生積累語文素養
一是積累。「積累」是2011版語文課程標准中的一個關鍵詞,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關鍵點。通過語文積累,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如,教學《春雨的色彩》一課,我們可以讓學生品讀「落」、「淋」、「灑」、「滴」等詞,讓學習體會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受作者用詞的巧妙。在教學楊萬里的《小池》時,可以讓孩子積累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和《宿新寺徐公店》等詩,拓寬語文課程,讓學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豐富孩子的語文積累。
二是品析。語文的品析,就是要通過對語言文字的賞析,品出語言文字背後的信息,品出語言文字的音律美和韻律美,及所表達的意境。在品讀的過程和實踐中,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和文學鑒賞能力。以教學課文《兩只鳥蛋》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細心品讀「小小的」、「涼涼的」,「真好玩」等詞,在品讀中再現小作者天真、可愛的形象,而通過對「焦急不安」「小心地」、「捧」、「輕輕地」等詞語的品讀,品出小作者在媽媽的引導下,所表現出來的愛心。通過對課文中字詞的品讀,拉近孩子與文本的距離,在豐富學生想像,提高孩子表達能力的同時,也讓課堂充滿童趣,更有價值。
三是仿寫。仿寫是指仿照給定的句子造句或者仿照所給的語段、短文等寫作語段或短文等。低段教學,以仿寫句子最為常見。銷肆在教學《識字四》時,在引導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明確文中的每一句話在內容及表達方式上的特點,再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仿寫。 「魚兒池中交朋友」、「蜜蜂花間采蜜忙」、「兔子草地吃青草」等句子便在我們的課堂上瞬間生成。這在培養學生良好語感的同時,也讓脊配他們收獲了創作的愉悅。
其實,積累、品析、仿寫只是提高孩子語文素養的幾種有效手段。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我們還要在備課環節解放我們的教學思想,使之不拘泥於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語文元素,要在教學中解放我們的教育思維,還課堂於學生,在教學中培養櫻斗指學生語感和美感,發展學生思維。當然,我們還要在課後解放學生的時間,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經歷在生活中、書本中學習語文,讓孩子的語文綜合素養在實踐中提高。
『貳』 小學語文古詩詞方面該如何做積累
雖然小學六年來一直強調古詩的積累與誦讀,但對文言文的學習目標並沒有涉及。從數量上看,文言文是四篇,而古詩詞是48首,雖則難易不同,但二者的積累很不等同。可見,對於小學生來說,特別是即將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首要的缺憾就是古詩文的積累,文化積淀淺薄。縱觀我們的做法,古詩從一年級就開始積累,但文言文在低中段積累顯然不適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只有到高段才比較可行,但二者的積累顯然是一體的。那麼,在課外,我們該為小學高段學生古詩文積累什麼?又該如何積累?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四方面操作:
一、隨風潛入夜——時間:化整為零、零散滲透
誦讀古詩文是一項潤物細無聲的工程,它應該如春風化雨般的慢慢滲透,而不應該是疾風暴雨式的硬灌。古詩文的積累要滲透到學生每一天的生活中去,但學生大量積累古詩文,必然佔用有限的課余時間,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要引導學生適度適量開展古詩詞積累,合理安排時間尤為重要。如:每日一句「名言警句」,我事先讓學生按學號輪流,每天傍晚抄在黑板左上方,再利用每節語文課的第一分鍾,由那位學生領讀三次,到下午一點前的五分鍾,由那位同學再次領讀三次後講解其意思,最後默寫,同桌互改;每周三的早自修誦讀,我要求語文課代表領讀一首課外的古詩,大致講解詩意,背誦後默寫。每周五的早自修誦讀,推薦大家讀簡短的文言文。這樣常規與特定時間相結合,化整為零,讓學生達到「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如涓涓細流滋養著學生,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又不增加學生的在校學習負擔,一學期下來,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會有較大的提升。
二、潤物細無聲——內容:化大為小、以點帶面
積累的內容,大致來說可分為四方面:古詩詞、簡短文言文、名言名句、優秀篇章。但「要使知識系統化,那麼就不可缺少梳理的過程。」學生大量的背誦,如果只是背,而不整理,那麼頭腦中就會像個雜亂的大倉庫,非常散亂。引導學生歸類梳理,歸類記憶,則可事半功倍。所以,對於古詩文的積累,教師心中應該有一個統籌的安排。我們應將繁多的內容分散在平時的教學中,化大為小,化難為易,以點帶面,讓背誦量呈螺旋上升的趨勢。我不但隨時注意幫助學生歸類,也讓學生自己學會歸類整理。通常的做法有分類積累和分層積累,兩者都遵循「用課內一篇,帶課外一組」的原則。
1.分類積累
(1)按作者的不同分類積累,以點帶面。當教材中出現某個古人的作品時,要引導學生以這個古人為專題,收集古人所寫的詩詞,並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對比,整理體現作者風格的詩句。比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灑脫,杜甫之詩沉鬱頓挫,陶淵明之詩沖淡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了解作者的風格,有利於學生體會詩詞的意境,把握作者在詩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教學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課後,讓學生收集積累李白寫的詩歌,如《秋浦歌》、《望天門山》、《贈汪倫》等,當學生在大量地閱讀、對比分析李白的作品後,一定會感受到他大氣磅礴、飄逸灑脫的詩風。這樣,學生在大量詩句的體驗中,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性,從而積累古詩文。
『叄』 語文知識如何積累
學習語文知識,自己首先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一定要能夠做到持之以恆,在學習中它需要在知識方面的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後,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才能得以顯現,多思考,提煉課文或自己學習的知識的精華、要點、難點知識,銘記於心這樣久而久之即可達到,對自己所學語文科目的積累(我覺得這是要點).當然我們還得從基礎入手,重視:(1)字、詞、句.(2)文學常識.(3)寫作方法.(4)對試題樣式的了解.(5)語文園地內容.(6)及課內、課文拓展等等。 其次就是要多閱讀了,什麼天文地理,小說,散文.詩歌.雜志.報紙...........最後,要在自己的頭腦中對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在積累的同時就要進行知識的活學活用了。
提示:堅持很重要,做題是關鍵!
『肆』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指導與 教育 是至關重要的。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 方法 ,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方法
1、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學校讀書環境是一種語言,良好的讀書環境的能夠激發師生的讀書慾望。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圖書室,開展了「自給自足」式的補充圖書方式,進一步規范了圖書角的建設,課外書籍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牆壁展出 名人 名言 、經典詩文。
要滿足學生不同的語文課外閱讀需要,應為學生准備大量的閱讀材料。為此,在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室、閉路電視教學網,從多種途徑為學生提供適合其閱讀的文本的、網路的、視聽的課外閱讀資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學生一進教室,就能看到書櫃上豐富多採的閱讀材料,其閱讀的慾望自然就會由然而生。此外,還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使家長提高認識,為學生購買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並在家中形成相應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動機。
2、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書
興趣是閱讀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孩子讀書的慾望增強,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漸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讀書能力,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興趣。
要關注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成就感的生成。實踐證明,當一個人的行為產生積極的自我體驗,同時又得到他人肯定時,他的人格就能正常發展。
同樣,在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適時組織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通過課外閱讀所獲得的新信息,並給予其積極的評價,學生就能從中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從而激發自己再去廣泛閱讀,使自己的認知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如此往復,學生便在自我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構建起了自己的認知體系。
3、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是為了將來不用教」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理所當然要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環時,還要有教師、學生、家長的協調配合,為學生提供可進行課外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
其次,在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要組織多種活動,通過合作閱讀、相互交流、分組討論、正反爭辨等形式,讓學生充分釋放自己的積累,展示自己的收獲,感受到課外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成就與快樂,從而形成和諧、合作的課外閱讀氛圍。
同時,在合作、交流、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思想的火花,獲得新的信息,充實自己的積累,使自己躍上新的高度。再次,要有一定的檢測方式,使學生產生相應的壓力。平時,每周給學生規定一定的課外閱讀量,使之有任務感。
對課外閱讀的檢測方式很多,如查 讀書筆記 、寫 讀書心得 、 故事 演講等,還可以採用辦小報、展示知識卡片、平時交流以及 辯論 會等形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促進學生自覺地去進行課外閱讀。
第二、學生知道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具備了一定的鑒別和選擇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還有必要在學生日常的課外閱讀指導中,通過一定的「強制」,使學生達到「知行合一」。
給學生規定相應的課外閱讀任務,通過一些必要的手段,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監督。通過適當來自於教師或家長的外部強制,逐步使學生過渡到自我「強制」,即強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課外閱讀態度、方法去閱讀。
第三、嚴格要求,持之以恆。在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要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視抓好開端,由易到難,逐步養成。首先,要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的身心特點,向他們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做到有計劃地循序漸進。
其次,教師一旦提出某種要求,就必須堅定不移。尤其是在個別學生身上表現出不良傾向的時候,更須嚴格要求,毫不放鬆。
再次,教師要堅持以正面引導為主,特別留心去發現學生中由於好的課外閱讀行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給予積極的正確的評價,讓個別學生的成功成為良性的刺激,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的形成,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4、幫助學生養成積累習慣
學生學習的時間不能無限擴大,教師只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 渠道 作用,改變以往唯教材獨尊的想法,把學生當成主體,為學生而教,努力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教給積累方法,提高積累效率,才能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豐富閱讀,擴大語言的積累。
在教學中採用多種 教學方法 提高了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和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使學生積累語言更主動健康。
2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方法
1、選讀法。
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系,有目的地閱讀《人與自然》一書。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2、精讀法。
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於某些重點 文章 ,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元程端禮說:「每句先逐字訓之,然後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教師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速讀法。
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書,很難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教會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而採用速讀法。
4、摘錄批註法。
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 作文 准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讀與思共,思與讀隨。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著用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容,並及時記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疑點。總之讀書要做到「手腦並用」閱讀才將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3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和氛圍
學校讀書環境是一種語言,良好的讀書環境的能夠激發師生的讀書慾望。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圖書室,開展了「自給自足」式的補充圖書方式,進一步規范了圖書角的建設,學生的課外書籍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牆壁展出名人名言、經典詩文,乃至出色學生的讀書自創「小名言」。
如:「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每一面牆壁,都浸潤著 文化 氣息,飄溢著濃濃書香。我們學校早已把課外閱讀列入課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節課外閱讀課,它已成為綜合活動的主要課程。
二、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書
興趣是閱讀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孩子讀書的慾望增強,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漸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讀書能力,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
1、「以講誘導法」
孩子不愛課外書,從根本上說是對課外書缺少了解。老師可以利用各種契機,用自身的語言描述給孩子建立一個有趣的課外書表象,讓孩子產生對課外書的一種嚮往。每周三的閱讀課,我們根據不同的年級學生特點,適當安排一定的時間,引讀部分 童話故事 、 成語 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動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發學生強烈的看書慾望,激發孩子閱讀類似書籍的興趣。
2、「以身示範法」
古語道:其身正,不令側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每次讀書時間,老師也和學生一起讀書、筆記;每次讀書展示周,老師和學生一起撰寫 讀後感 、共編閱讀小報。我們用自身閱讀的狀況、頻率、習慣等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以師道的示範作用帶動孩子,讓孩子們在不知覺中愛上課外閱讀。
3、「賞識激趣法」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為了學生能保持讀書的熱度,在閱讀教學的開展中,老師要以賞識的眼光關注每一個孩子的閱讀過程,發現其「閃光點」,不失時機為孩子某一做法進行激勵、表揚、喝彩,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我們還開展「讀書小明星」、「課外知識小博士」、「書香小姐」等榮譽的評比活動。我們通過多種途徑激發閱讀願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傳授讀書方法,讓學生會閱讀
1、在閱讀中積淀閱讀方法
我們應當教會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調動多種感官,發展多種思維,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以下介紹三種:
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對於一本書中的重點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教師指導學生地進行課外閱讀的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慨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
摘錄批註法。此閱讀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做到讀與思共,思與讀隨。
2、在活動中礪煉閱讀品質
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地夕就能養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容易自流。
為了提高閱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展開各類讀書活動,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薦家」、「我是小小評論家」、「我是小小創作家」、「我是小我輯」……,還可以是讀書 經驗 交流會,與作家面對面等,這樣一系列的活動開展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在活動中礪煉閱讀品質,提升閱讀品位,從而進入閱讀的兩良性循環。
3、在評價中培養閱讀情感
閱讀到一定的程度,學生也會在 日記 中有所表達。因此,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運用積累的語言特別重要。對學生作文中的 好詞好句 ,教師在修改文章時,用紅筆標出並加以好的評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慢慢體會到正確應用積累的語言的方法。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在課外語言實踐中運用語言、評價同學的語言。
在辯論會上,在小記者會上,在演講會上,對學生在表達時應用的好詞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級制度中,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交流所積累的語言,積極進行展評,從而給學生一個舞台,讓積累騰飛。
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是為了將來不用教」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理所當然要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做法如下:
教會學生做文摘卡片。讓學生置備卡片盒,避免散亂,每張卡片應適當留有空白,以備補充資料。教會學生不僅會做文摘卡片,而且還要求學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樣及時地不斷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隨時摘錄下來,指導學生到知識的海洋中去尋寶。
創造口頭交流信息機會,進一步加強指導怎樣選擇、積累有益信息,讓他們在交流中獲取更多信息。
「不動筆墨不讀書」。鼓勵學生多讀書勤動筆,既可以在書上做眉批,劃線打重點號,也可以邊讀邊思考,閱讀後用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體會、見解,督促他們做到勤動筆多看書,及時寫自己的感受,促進理解消化,提高表達能力。
4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方法
一、營造氛圍,激發讀。
對於孩子來說,讀書是需要氛圍的。沒有濃厚的讀書氛圍,貪玩好動的小學生是很難培養起捧卷閱讀的興趣的。如何營造氛圍,讓校園彌漫書香氣,是課題研究首要解決的問題。課題之初,我校舉辦了以「書香伴我成長」為主題的師生讀書活動啟動儀式,在師生中積極倡導「書香為伴」的思想。
其次,在「紅領巾廣播」中設置「書香 心語 」。開辟宣傳欄,以班級為單位選送名人讀書故事、好書推薦、讀書隨想等方面的稿件及作品,讓「多讀書,讀好書」的觀念深入每個孩子的心靈。
第二建設校園文化。學校提出了「熱愛書籍,享受閱讀」的總 口號 ,隨後,各班也都設計了自己的讀書口號,張貼於各教室的醒目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聲朗朗,伴我成長」……一句句口號鼓舞人心。
各班還設立了圖書角,號召每個學生參與「存二讀百」活動,班級書櫃里圖書琳琅滿目,每個書櫃都設計了自己響亮而動人的名字,「知識屋」「智慧泉」、「書香閣」、「金鑰匙」、……每個書櫃的名字都意蘊深刻,飽含著濃濃的書香,充分顯示了小書櫃的大作用。
「好書推薦台」,「每月新書排行榜」、「好書大家讀」、「讓我告訴你」等主題的閱讀專欄也在每個班學習園地中閃亮登場。第三、引導家庭文化。我們利用一切機會將書香氣息帶給家庭,通過發家長報、編印相關材料等形式,將學校營造書香校園的信息傳遞給家庭。
在家長會上,我們大力宣講課外閱讀的意義,要求家長配合學校督促孩子,堅持每天半小時左右的課外閱讀。
二、選擇文本,優化讀。
書的世界有各種元素,如何發揮課外閱讀的最大效益,書目的選擇尤為重要。首先我們要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以實現閱讀的指導性。我們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孩子的興趣為中心通盤考慮,從以下四個途徑為他們選擇文本:
1、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也就是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拓展閱讀,既深化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又擴大了知識面。
2、選擇與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如低年級學生注重讀物的趣味性,提供的書目以故事、童話類為主;中高年級則需要文質兼美、知識性、人文性稍強一點的讀物,為此,我們推薦經典的國內外名著、科普讀物、 兒童 文學等讀物。根據年齡特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既有階段性又盡量保持連貫性。
3、選擇富有文化內涵,形式多樣的文本。選擇富有文化內涵的文本,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此同時,在選擇文本的過程中還要兼顧作品題材、體裁、風格的多樣性。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世界是五彩斑斕,豐裕深廣的。
4、選擇古典經典類的文本。余秋雨先生說得好,「幼小的心靈純凈空廓,由經典名著奠基可以激發他們一生的文化嚮往。」我們根據學生的文化基礎,相繼推出部分經典名著,引領孩子邁進經典的文學殿堂,讓經典名著給予孩子精神的滋養、文化的熏陶。
基於以上原則,課題組經過認真研究,精心挑選,制定了《廣華二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目表》,其中包括各年級 必讀書目 及選讀書目。
制定了閱讀書目,該如何推薦給學生?如果像布置常規作業那樣,要求學生讀這讀那,勢必難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何推薦?怎樣把握推薦時機?採用何種方式推薦?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課題組從這兩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把握推薦時機。我們的做法是:
1、結合閱讀教學來推薦。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適機遷移,向學生推薦課外讀本。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課時,教師順勢推薦《三國演義》;學了《長征》推薦學生讀一讀毛澤東的其他詩詞,或者有關長征的其他作品。
2、結合重大節日推薦。比如在 清明 節來臨之際,推薦學生閱讀有關革命烈士的小故事; 國慶節 時要求學生讀一讀歌頌祖國的小詩歌等。
3、 結合時事推薦。比如我國嫦娥二號衛星發射時,我們組織學生觀看實況錄像,激發他們對天體宇宙、大自然等未知領域的好奇心,抓住這一時機向他們推薦《動腦筋爺爺》、《 十萬個為什麼 》等科普類書籍。玉樹發生地震以後,組織學生閱讀《防地震小常識》《自救小常識》等 安全知識 類書籍。
4、結合活動推薦。學校、班級、社區經常會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可以結合各級各類活動,推薦學生閱讀相關書籍。
5、利用好書推介課進行推薦。我們開設好書推介課,課上可以是老師推薦,也可以是學生推薦;可以推薦一本,也可推薦幾本。
推薦時採用何種方式能夠更好的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的做法是:
1、用書籍本身推薦。一些高品質的書籍印刷精美,集趣味、品味於一體,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馬小跳」系列,封面輕松活潑,色彩對比強烈,富於動感。又如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夏洛的網》等一批圖書都是採用手繪插圖的形式,隨手一翻,讓人愛不釋手。教師可以發揮書籍本身的優勢,向學生展示讀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2、設置懸念推薦。就是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書中的故事片斷,當孩子們聽得入迷,渴望知曉真相的時候,教師嘎然而止,來個「欲知後事如何,且自讀原文」。
3、榜樣示範推薦。教師的閱讀行為是最有力的推薦。平時,准備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讓學生自然地、隨意地發現老師在閱讀這些圖書,之後可「有條件」地借給他們閱讀:如與學生交換閱讀的圖書,或作為對學生的獎勵等,可較好地激發學生讀的興趣。
4、利用激勵推薦。比如,學生在認真閱讀時,給他一個微笑,輕輕地點一下頭,親切地撫摸一下他的小腦袋,有時只是走近他,翻一下他所閱讀的書名,把他正讀的書名輕輕地說出來,這些細小的動作、神態都是一種有效的激勵,也是一種最好的推薦。不但使他們閱讀的勁頭越來越大,也能帶動其他同學爭相閱讀。
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對閱讀內容的選擇具有更廣泛的自主性、獨立性,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及 興趣 愛好 ,有選擇地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實踐。但是由於認知水平的限制,面對浩瀚的書山文海,他們往往會只顧自己的興趣指向而忽視必要的價值取向。所以教師要教給學生選擇書籍的方法,避免他們不加選擇、不辨優劣地進行課外閱讀。
首先要讓學生知道應該選擇什麼。1、要選擇能夠加強課內知識學習的書籍: 2、要選擇有利於形成合理知識結構的書籍,廣泛地閱讀文學、科技史地、天文、傳記等各個門類。3、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一般說來,經過努力能理解其內容的60%-80%的讀物,都算難度適中。4、要選擇印刷質量高的書籍。
其次,要教會學生「怎樣選擇」。我們引導學生用以下五種方法選擇書籍:通過閱讀選本來選擇,通過聯系課文內容,通過詢問師長,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以及通過瀏覽來選擇文本。
『伍』 如何指導學生積累語言並運用於習作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語文教學擔負著的積累語言的任務,應包括語言材料、語言範例、語言知識三方面的積累。
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知識,豐富學生詞彙,提高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知識的積累。下面就此談一談我平時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擴大學生的閱讀
學生學習的時間不能無限擴大,教師只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改變以往唯教材獨尊的想法,把學生當成主體,為學生而教,在課堂教學中把教材的學習和課外的閱讀緊密結合,才能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豐富閱讀,擴大語言的積累。
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使得學生積累語言更主動健康。1.在讀中品味,提高感受能力。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反復誦讀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思想感情,小組全班性的展開討論,各抒己見,互相學習,在學生,教師,書本三者之間產生共鳴。2.比較品析。通過增加或者減少詞語,讓學生比較前後的不同句子表達上猛租的優缺點,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還可以用換詞的方法,在比較中體會用詞的准確性,從而促進學生對詞語句子感悟的精確,培養他們字斟句酌的品析習慣。3.想像延伸,發揮學生豐富的想像力。邊讀邊想,讓學生把抽象的語言文字通過聯想的方法把它變成生動連貫的畫面,把具體的場景活靈活想的再現眼前,把情景文字語言融為一體,在語言積累的同時提高其使用語言的能力。
二、說話中積累,運用中提高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合理時機,設計靈活形式,讓學生練習說話,使學生把學到的語言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並沉澱積累。如教材中的略讀課文,文章語言文字優美,但不做重點講讀,我就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摘錄到摘抄本上,然後讓學生反復默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課文中的語言組織在一起,向同學介紹你最喜歡的地方。說前讓學生把說的內容列成提綱,介紹時盡量用上自己摘錄到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使學生在說中積累。另外,復述是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學中,以故事描述、導游介紹、即興表演等形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在說話中沉澱積累。如教學《秦兵馬俑》一文,讓學生當小導游介紹自己喜歡的兵馬俑,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積累了課文的語言。文中不少描寫山的比喻句、排比句,形象又具體,又為學生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的語言。
指導學生靈活運用課文中的好詞佳句和成功片段是深化語言積累的有效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捕捉運用遷移的練習點,指導學生有機積累語言,沉澱語言素材。如《荷花》一課,我先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理解課文,音樂、圖畫……已把孩子們帶進了荷花的美妙世界,在葉聖陶爺爺的語言世界裡,還有更多的精彩在等著孩子們。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品讀著,賞析著,想像著,徜徉在葉老優美的語言中流連忘返。「有的才枝顫兆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我想,一池的荷花恐怕不僅僅只這三種姿態,想一想,還會有哪幾種呢?」孩子們的想像起飛了:「有的還是小花苞,非常小」「有的快脫落了,只剩兩三片花瓣」「有的全展開了,隨風飄動」……學生在不斷的、反復的語言運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不斷豐富了自身語言,達到語言的再積累。在習題評析時,對選材新穎、用詞准確、詞彙豐富的學生進行及時表揚,調動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內動力。
三洞搏、指導學生在運用語言中增強積累語言的樂趣
1.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運用積累的語言。對學生摘錄的優美詞句,要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運用。學生在習作中運用積累的語言常犯的毛病是堆砌詞句,這時學生最需要的是鼓勵和指導,而不是指責和嘲諷。否則,學生就有可能從此失去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興趣。對學生習作中堆砌的詞句,哪些可保留,哪些要刪除,哪些應替換,教師應予以悉心指導。學生會在教師的指導下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
2.鼓勵學生在課外語言實踐中運用語言。在語文活動課上,可用成語接龍方式,找近、反義詞方式,指定一個意思要求用各種形式表達的方式等,指導學生運用積累的語言,展現自己的語言能力。
四、在交流中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樂趣
學生在交流中不僅可以互相學習,更重要的是可在同學的贊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積累語言的樂趣。成功交流的方法如下。1.園地交流法。在學習園地上開辟「優美詞句賞析專欄」,選登同學摘錄的優美詞句。2.手抄報交流法。把「優美詞句共賞析」作為手抄報的內容,交流手抄報時,也交流了優美詞句。3.讀書筆記交流法。這是最廣泛也是最為有效的方法,同學間定期交換讀書筆記,把每個同學的讀書筆記作為全班同學的共同財富。
學習語言重在積累,有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學生才能准確、生動、鮮明地描繪自己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自己真情實感。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就提高了。
讓學生養成積累的好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在閱讀中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彙,積累語言。這樣,學生寫起作文來一定會文思泉湧,不再為作文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