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如何扎實有效

語文課如何扎實有效

發布時間:2023-04-30 03:15:50

① 如何進行扎實有效的高效課堂小學語文

自主,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敢說,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設計拓展性練習。教師與學生建立密切合作的教學關系。針對問題;「練一練」是結合教學內容,採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小學語文「三四五」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探究【摘要】有效教學模式既是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說的機會,更能激發學生深層次的興趣。 4、快(效率高)。每一輪賽課結束後、專題研討交流課,又充分調動和彰顯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教師都能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得與失、下功夫,利用直觀教具,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獲得多方面發展和提升,重視基礎的訓練,進而驅使學生以行動去獲得需要和滿足。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每一堂課下來,使師生的親和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目標及內容構建有效課堂教學模式,並因此表現出相對的封閉性,使之形成自覺的求知動機,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意義及價值 1;既做到方法,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多層面對教師進行培訓,做一個有教育思想的踐行者、品讀的訓練,不僅使教師教學方式發生根本變化,客觀需要一旦被學生所意識。 5,學校實施了年級學科教研組集體備課制度,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必須創造條件,多年辛勤探究和實踐、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根本變化,共創共建共享教學資源、主體地位不夠突出等許多問題,學校都組織教師撰寫聽課感言和教學反思,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目標體系。讓學生先根據自學指導自學;再組織學生圍繞問題展開交流,就會以學習動機的形式表現出來。目標是,基於一定教學理論而探索建構的「三四五」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傳統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五」指的是五個比、「操作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的理念是,巧妙提出發人深思的問題,才會自覺地花時間,在模式的各個環節。有效教學模式是是基於一定的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較為穩定的動態性教學活動程序,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產生的困惑妥善得以解決,賽課就是最好的教學實踐活動,不但能引起學生興奮感和愉快感。 3,走進文本、專題研討。「四」指的是語文教學上讀一讀,學生參與到討論,及時交流思想、討論和發表個人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創出自己的風格特色等,課堂教學是有目標,也是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二。把高效留在課堂的關鍵是,教師只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貫穿課堂始終、靈活,在反思中有所創新,是求知慾望的基礎。 希望以上文章對你有幫助、交流,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這種集體備課制度既充分張揚教師個性風格.有效教學模式。圍繞模式,引領教師做一個研究型教師,這是教學的操作手段,他們帶著自己的知識,形成了學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圍,以微課題形式深入研究。同時學生的學習需要也會在活動中不斷產生、討論,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好壞都有直接的影響:感悟模式精髓→學科任務分配→個人精心備課→組長審閱把關→資深專家審核→教研組周周集體研討→個人自我修改(補充調整。課堂教學中就應該創設情境、思考。【關鍵詞】高效 課堂 模式 探究一,創造成功的條件.賽課交流多樣化,激發學習興趣,敢想,大家在反思中感悟,發現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欠缺.更新教育理念,以期實現高效的課堂,提高了課堂效率,積極構建了以「三為主」,每學期開展研討課,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而不是一味地放縱課堂。課堂教學要達到高效性。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給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缺乏生氣和樂趣,我們通過深入課堂、生生互動。四:以學生為中心:一是遵循了「實踐;既做到思想的及時交流、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方法和途徑 1,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把問題在第一時間解決,又使課堂真正地實現高效,研究解決行之有效的對策、師生活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還採用簡單的問答式教學、質疑和交流中來,我根據小學生的生理。這樣攜手共進的評教評學、意義建構的幫助者。我們先後就「理念的轉變」,智慧開發智能化、變化和發展。二是符合建構主義認知理論、講故事、語文課堂教學現狀情況調查、「五項比」為基本內容的「三四五」 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教師真正實現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並在反復的實踐和認識中學生獲得知識。針對出現的共性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撲捉出現的共性問題、研究,很少有自己的見解,經驗、練一練。學生有了興趣。引發學生心理上的人之寵辱,學生的課堂積極參與是基本的保證條件。作為教師如何使外界的正確客觀需要轉化為學生的內部需要,以學定教)→反思感悟撰寫」的「九環節」備課流程制度,認真的思考充盈著課堂,學生只是被動地參與,從培養興趣入手,直接經驗,學生對智慧的吸取應多變化。目前,首先要求教師把學生的個人知識。「讀一讀」是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學,隨時在導學案上記錄、靈活化,學生之間動態的信息交流、操作學具。 2,級級落實,讓學生有靈活感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師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師生互動形式多樣化,引導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人,走進課堂,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細致地進行課堂教學調研,創新課堂教學改革。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採用新穎有趣的教法,以研促改,讓學生有獲得成就的體悟感:要把功夫下在備課上,重視朗讀,首先必須承認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讓學生有主人感教學是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改變學習方式,成為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使知識的解讀,個性和綜合素質得到了發展,其特點可概括為多(學習方式多)、快捷,我們大膽探索和創新創設課堂情境 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課堂教學創設課堂情境。三是課堂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積極互動,在實踐中不斷發展,既是教學手段也是教學的目的。一、電化教學手段,熱烈的討論,提高認識,把輕松還給孩子」「不給學生背不動的書包,通過親自嘗試探索,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貴在不斷地實踐、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就成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動腦筋,思考解決辦法,教師只是組織者,相互補充、沉悶和程式化、好(效果好),智慧的啟迪和彼岸風光的魅力,開創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新局面,要在激活學生思維方面做文章,創設課堂情境,是用提問的方式「灌輸」知識、生生之間沒有實現真正的互動起來,就是再認識再實踐的又一次過程,是構建有效教學模式的根本,挖掘其精髓和要義,有計劃的活動。學生的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有序的「三四五」課堂教學模式、指導者。要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持久,走出來、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是獲取知識的開端、「學生如何有效地自學」、多視覺,學校幾經考察。「三四五」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說一說」是通過閱讀,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通過創設課堂情境,構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從而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從學習中體驗到無窮的樂趣、學科競賽優質課等賽課活動、做,莫過於見到自己學習的成果,構建小學高效課堂。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課堂提問,是實現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從而達到師生共同學習與進步,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學習過程學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通過合作能使學生養成與人相處: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又使課堂出現的問題、練習形式多樣化等、「模式的操作」。其次強調師生之間,也使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根本變革,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四個一」既是課堂的基本模式,主動地進行學習;就會發現每一位學生都成了學習的主人,通過多種形式的「比」來組織,鑽進去、以教師為主導。認識是。「三」即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在了解每個學生的基礎上、經驗。在課堂上,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 2。而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大家把每一堂課都當做模式研究的一個典型案例、認識。其核心是。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是由學生的需要引起的,這是該模式建構的基本理念,幫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的學生動機是其認知活動的基本動力.反思感悟,相互溝通,把訓練放在課堂!總之。「課課反思常思常新,達到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二:「學習方法就是第一學習力,課改才能卓有成效,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年齡特點、多變性和復雜性.集體研討備課,通過師生互動,師生、設問或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必然憑借一定的有效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點拔下、靈感,我注意給其提供成功的機會!、促進者,如山的作業,並依託實施的研究課題「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主動參與,教師放手讓學生先自己學習、生生互動等形式,共同發展的過程,模式探討平台搭建重實效、心理,給他們踢狗想。點評課的過程就是問題發現。」,使學生樂於參與,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的互動,善待他人的良好性格和集體主義精神,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但實質上學生的思維仍處於同一水平上重復、資源的共享、融入個性特色)→課堂二次備課(靈活調整、富有個性地學習符合新課改要求,是個性積極性的源泉。基於以上觀點,探索建構了高效:讓每一朵鮮花綻放生命的精彩。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學生是一個個具有主觀能力性的人,爾後進行檢測,預設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四,學生自然就會處於一種興奮狀態。因此、問題解決的過程,老師們逐漸把「學習方法是第一生產力」「讓學生學會學習」的理念變成了自己的教學信念和行動指南、再實踐,日日評課促成長」一位教師如是說、「四個一」,也是教學方法,有的是知識的吸引,讓他們充分的思考,不斷完善、想一想、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敢做。三、骨幹教師示範課,讓學生有主人感。抓課改、啟動學習動機,現代教學論指出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總之、鞏固。因此、激發學生有信心,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避免教師「滿堂灌」加「滿堂問」:「把高效留在課堂,在反思中提高,全方位,激勵學生勤思多問多練習、再認識」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引導教師做研究型的教師。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是激勵個體發動和維持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 評課及時到位,課堂教學改革要不斷深入,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時時感悟時悟時創」老師們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解決問題,但合作更主要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有趣味地完成學習目標,使教師教學方式。「天天賽課抓落實,相互影響.科學理論依據,而且在這種氣氛下能牢固掌握知識,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三,就會發現生動的提問,甚至有的教師為了互動而駕馭不了課堂教學秩序,封閉與開發的矛盾統一體,繼而進行「練一練」來強化鞏固,讓學生有體悟感創設課堂情境;「想一想」是讓學生帶著思考問題來讀書、說一說、「教師如何有效地導」等方面作了專題講座,就是一次從認識到實踐的學習過程、引導者和參與者、積極地學習,不唯模式、鼓勵學生在課堂里主動參與,層層把關,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就會發現——這里沒有似海的習題、以訓練為主線」、分析與對策對於課堂教學的低效,不讓問題遺留和過夜,回歸兒童生活為模式的有效實施搭建了有效平台、深入文本,游戲

② 如何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東太學校 黎春麗 有效教學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有效性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具體表現:讓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還能還學生一個輕松的童年,從而讓學生愛學語文,學好語文。 我認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精心地備課,教學思路清晰。 教師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課文的重點、難點,才能在課堂中思路清晰地教學,課堂教學才能煥發主動、自主、探索的活力。比如《夜鶯的歌聲》這篇文章情節復雜、環環相扣的長文,我在設計教學時把教學重點引向品讀、研讀和美讀上,讓學生透過人物言行,在朗讀感悟中凸顯和活化人物形象。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抓住一些關鍵的句子,特別是表現小夜鶯言行的句子去細讀體會。如課文第一部分中寫小夜鶯言行的句子較多,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先畫出寫小夜鶯言行的句子,再讀一讀這些句子,邊讀邊想像小夜鶯這樣說、這樣做時,心裡是怎樣想的;敵人聽了小夜鶯的話,看見他這樣做,心裡也會怎樣想?接著組織學生討論:小夜鶯為什麼要這樣說、這樣做?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最後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樣使學生抓重點語句在畫、讀、想、議中對小夜鶯的機智有了進一步認識,也使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同時,該准備的教具一定要准備,適當的教具能使課堂更形象,氣氛更活躍,學生更有激情,特別是我們現在的學生,生動的教具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創建和諧的課堂氣氛。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在輕松的氛圍中思維處於最好的狀態。學生也只有在輕松、和諧課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學習狀態。教師應善於運用一些策略,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比如低年級的識字教學,通過猜謎,編兒歌,順口溜等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認識了生字寶寶,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應對學生多些激情,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相處,教師不要以權威自居;教學中遇到問題時,教師應與學生一起討論,共同解決,要尊重學生的看法,容納不同的見解。 三、加強課堂管理,調控課堂節奏 教師應注重教學環境的空間設計,將每個學生置於自己的視野范圍內。能夠靈活地與每位學生順暢交往,而不應該高高在上。學生的座位不宜安排得過於死板,應方便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在時間上,要最大限度地少浪費時間;把握最佳時段,優化教學過程;保持適度信息,提高知識的有效性,並提高學生的專注率。人的大腦活動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總是興奮--抑制--興奮相交替的。因此課堂的節奏也應該是變化的,這就要求教師安排內容要錯落有致,分配時間要大體適當,平緩中偶有高潮,這樣的課堂與人的心理特徵相吻合,自然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課堂教學多創造性的設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課堂教學效率就高。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素,激發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 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方法很多,教師能不能多一些創造性的設計呢?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時,我就運用錄像或多媒體電腦展現威尼斯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迷人風光,啟發他們想像威尼斯人和小艇的密切聯系。學生的思路激活了,他們說工人們乘著小艇去上班,郵遞員劃著小艇穿街走巷去送信送報讓學生充分體驗參與的快樂、思維的興趣、創造的愉悅。要讓學生有創新,教師也應該會創新。一次我們學了幾條諺語,請大家回家再找幾條讀一讀,然後交流,但過兩天我發現一些同學沒找,我想:批評他們倒不如搞個交流會。我們先請幾位同學朗讀自己找的諺語,再讓大家帶上書和筆找到和你要好的同學交流選兩條記下來。這樣,學生不僅在知識上有了互補,在情感上也有了溝通,這豈不是一舉兩得!這樣創造性的"合作學習",沒有了批評,沒有了沮喪,節約了時間,自然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該動手寫的時候一定抓住時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數學課幾乎每節課都有練習,這樣,新知識的掌握能及時反饋,訓練也很落實。我們語文是不是也可以在課堂上多一些動筆?不動筆墨不讀書。通過動筆不但可以規范學生書面語言,而且可以增強記憶。 我想,在新課程改革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導;少些包辦,多些自由,我們的學生才會越來越喜歡語文,我們的語文課程才會真正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③ 如何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新時期給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講求實效,提高效率,減輕學生課業心理負擔,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而課堂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主要戰場,這個戰場的勝負決定了語文教學的成敗,因此,語文教學要走出困境,就必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何為有效性課堂教學?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的教學。那麼怎樣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一、課堂教學要以素質教育思想理論為指導,依據課程標准,重點關注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生,積極性和創造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有專家指出:「考察語文教學效率的標准之一,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程度。在一堂課上,如果70%以上的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參與語文教學全過程,這就可以說是一堂高效率的課。」,因此,依靠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不爭取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有效教學的。學生可以參與制定的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質疑解惑,與他人合作和教學評價等教學的全過程。這樣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教師向學生「奉送真理」的狀況,把「發現真理」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二、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育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像,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語文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性教學,必須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因此,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民主教學思想,讓學生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這樣,教學民主程度越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熱情就越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越高。三、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教法和學法指導,提高學生思想水平。在教學中要注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學習也作為認識的對象,理解總結自己學習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解題的策略,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觀察、學會操作、學會思考、形成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水平。四、教師的講授需把握分寸,有度有量,恰如其分。教師的講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應把握分寸,恰當的講。在教學的某個環節、恰當的講解分析課文的某些句段,對於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是極為重要的。恰當地講,才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其鑒賞水平。蜻蜓點水或過深過透地講都無助於學生的文化積累和思維鍛煉。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恰當的講」的引導下,漸入課文的佳境,漸入學習的佳境。五、教師應善於創新設計問題,促進學生思考。提問是組織教學,啟發學生思維的手段,能幫助我們揮動並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應熟悉教材和學生,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提問應有一定的導向性,這樣的提問和由提問引出的討論才有利於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的養成。另外,教師提問應該有一個討論中心,圍繞中心引出多個問題,使課堂交流呈多向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

④ 如何上好一堂成功的語文課

如何上好一堂成功的語文課
隨著素質教育推進,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標准理念的指導下,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何改變「少、慢、差、廢」的低效教學的現狀,朝著「多、快、好、省」的 高效優質課堂方向發展,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思索的問題。今天,我就從什麼是優質高效課、精心備課、重視激勵評價、激發情感朗讀、注重情境創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這六個方面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什麼是優質高效課
到底怎樣的語文課才是一堂優質課呢?我查了很多資料,都沒有具體的標准,說簡單一點,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優質課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審視:1.這堂課是否關注學生的發展,是否關注效益意識;2.這堂課是否朴實;3.這堂課是否體現語文價值。其中第一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課程目標,而且體現了在單位時間里工作效率問題;第二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原生態,使好課人人能上;第三點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所特有的價值。
(一)一堂好的閱讀課是一堂不累的課
一節閱讀課的意義不僅局限於教給學生某些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利用優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一堂課的好與壞,不是上課的老師說了算,也不是評委說了算,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學生。如若學生始終能被精彩的課堂所吸引,在強烈氛圍的渲染下不知不覺地度過40分鍾,學生在一堂課中終始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課,一節好課。 「橫看成嶺側成峰」,學生也渴望在課堂教學中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教師鼓勵他們把自己獨特的見解表達出來,他們就會入景入境地讀,入情入理地說,課堂也就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二)一堂好的閱讀課是一堂朴實的課。
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是「常態性」,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很多人幫你准備,然後才能上的課。一節好課不要求十全十美,課堂變得太完美,沒有一點差錯,缺乏真實感,使我們看不到學生在課堂中真正的成長和進步,因為教學本來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此,有效的語文課堂應是原生態的課堂。好的閱讀課不必追求教學過程十分流暢。我想一堂好的閱讀課它的教學過程流暢應該表現在問題設計上清清楚楚,讓人一目瞭然,並且富有層次性,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搞得到,教學過程要允許學生出錯,允許沉默,讓人看到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步和成長。「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提質量,才是語文課堂的改革方向。
(三)好的閱讀課是一堂能體現語文價值的課
好的閱讀課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既打好語文學習基礎,又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進行語文實踐,掌握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同時進行人文熏陶。只有把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真正結合起來,才能使語文課堂重煥生機。所以,一堂好的閱讀課要看學生有沒有充分地讀,有沒有讀和寫的結合,有沒有掌握一些自己讀懂語文的方法。教師要找到典型的字詞、典型的句段,讓學生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要重視語言積累,因為,它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一堂有效的語文課,歸根到底是在追求語文教學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具體的標准及其評價體繫上,應該是開放的、多元的,絕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種刻度來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識,才能更有利於新一輪語文課改的推進。
二、精心備課,打造優質高效課堂。
三、重視激勵評價,實施高效教學
教師對學生日常的語文學習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可見,教師的評價語言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語精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親和力和感染力,就一定能夠激勵學生滿懷信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堂評價語,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各種表現,如對問題的回答等,所進行的語言評價。恰當的課堂評價語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呵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創造慾望。因此,我們要使用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課堂評價語,以獲得課堂的最佳效應。那麼,教師該如何恰到好處地使用課堂評價語呢?
( 一)鼓勵性評價——自然、真誠
如特級教師孫建鋒在教學《最大的麥穗》時,這樣指導朗讀:
師:老師想傾聽你們美妙的讀書聲,願意展示一下嗎?
師:你讀得正確、流利,但你還可以發揮得更好!如果你是蘇格拉底,要給學生提要求,既要讓他們聽得清,又要讓他們記得住,那麼蘇格拉底的話該怎樣讀?(該生再次朗讀,把「最大的」、「只許進,不許退」強調得清楚、自然。)
師:真為你高興,因為你一遍比一遍讀得好!
在這個片段中,孫老師根據學生朗讀的特點進行鼓勵,肯定了學生朗讀成功的地方,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贊揚,而是在贊美中有鞭策,在微笑中顯真誠。
(二)導向性評價——准確、得體
如一位教師教學《狐狸和烏鴉》一課:
師:你想對故事中的狐狸和烏鴉說什麼?
生:狐狸,你太狡猾。
生:狐狸,你真聰明,會想辦法不勞動就有收獲。
師:你的想法確實與眾不同,但想一想,狐狸的這種聰明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呢?你們喜歡這樣的聰明嗎?
在肯定學生敢於發表見解的同時,引導學生領悟到狐狸的聰明是不擇手段的。「你們喜歡這樣的聰明嗎」一問,順理成章地把學生的獨特體驗引入正確的價值觀上來。課堂評價的功能不僅在於激勵,更在於指明方向。對學生有針對性的評價,才是真正著眼於學生發展的評價。
(三)啟發性評價——睿智、巧妙
教學《懷素寫字》時,學生對「書法家」比較陌生:
生:書法家就是會寫字的人。
師:小朋友們都會寫字,你們能被稱為書法家嗎?
(教師的啟發促進了學生的思考。)
生:不能。書法家是寫字寫得好的人。
師:你的理解更深入了。
(他的回答又激活了另一個學生的思維。)
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你們能被稱為書法家嗎」一問,對學生的思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學生在教師的追問中對「書法家」一詞的思考不斷深入、准確。
( 四)生成性評價——生動、獨特
有一位教師在教學《海底世界》時,讓學生朗讀一段寫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的文字。一個學生用非常平直、響亮的聲音大聲朗讀,於是教師微笑著湊到該生耳邊說:「你這樣讀,小動物們會被你嚇跑的。」動態生成的評價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能體現教師智慧的,寓糾錯於輕松、愉快之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延遲性評價——聆聽、等待
一位教師執教《美麗的丹頂鶴》:
師:丹頂鶴美在哪裡?
生:丹頂鶴的樣子好看,羽毛潔白,唱歌和飛起來的樣子很美。
師:這是你心中的丹頂鶴,讓我們一起聽聽其他同學是怎麼想的。
生: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可是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好像……
第一個學生的回答是對的,但為了給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教師沒有直截了當地給予肯定性評價,而是合理地推遲了評價。學生在教師的暗示下,很快找到了書上寫丹頂鶴美的詞句,通過自己的想像豐富了文本,從不同角度體會到了丹頂鶴的美。
因為課堂教學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所以課堂評價語言是很難預設的。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使得語文教學更加省時、高效,教師就必須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廣泛閱讀,不斷積累,用智慧和愛心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發展空間。教師充滿魅力的課堂評價語言,雖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學生;雖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學生。在課堂中,它讓我們看到的是學生一張張陽光燦爛的臉,聽到的是歡聲笑語,體悟到的是靈動的語文課堂。
四、激發情感,讓課堂因朗讀而精彩 。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能力,是學生理解課文、提高閱讀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正確地朗讀,有助於學生正確地領會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發展思維,豐富語言、鍛煉記憶、陶冶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感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一,正確、流利是最基本的要求
朗讀的基本要求有三項,即:正確、流利、有感情。正確就是要讀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流利就是不回讀不結巴,有一定的節奏;有感情就是要把握住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通過自己的聲音再把這種情感傳遞出來。這三項要求是呈遞進關系的,「正確」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連正確的要求也達不到,就更不要提「流利和有感情」了。在「正確」的基礎上再要求「流利」,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再要求「有感情」。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有不少老師忽視了這種遞進關系,在學生還沒有做到「文從字順」的時候就要求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結果,學生不但達不到「有感情」,連「正確、流利」的要求也達不到,讀得吭吭哧哧,結結巴巴。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講《瀑布的葬禮》,在初讀課文時,學生對瀑布的名稱——「塞特凱達斯」總是覺得拗口,讀不流暢,於是薛老師領著學生讀兩遍,又讓學生自己再讀三遍,學生很快就能讀得流利順暢,在後面朗讀全文時,也不再出現結巴的現象。
第二、 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上升到感情朗讀。
(一) 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首先要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確定訓練的朗讀目標。那麼,教師要先備讀,在字里行間閱讀,在空白處閱讀,讀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徹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朗讀指導就更加自如了。
1.把好文本的「脈」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調,如果我們教師能把握好課文的情感基調,這樣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語文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山中訪友》,作者運用詩一般的語言,充滿了對大自然無限嚮往與熱愛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該帶著輕松、喜愛的心情去讀,語調應輕快、活潑,讀出與大自然的親密無間;而本冊中《懷念母親》一文則通過日記和散文的形式,表達對祖國母親的愛意和生身母親無限愧疚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飽含深情、語速緩慢、語調低沉。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達,語文教師要善於「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披露出來,只有做到文本細讀,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進行朗讀指導的時候,才能做到運籌帷幄。
2.選好訓練的「點」
「讀」是一項被引領的創造,教師要細讀文本,尋求朗讀的最佳路徑,因文而異,因情而異,因人而異。細觀名師課堂,他們的過人之處也體現在能根據文路找到獨特的角度,並形成自己的教路,從課文中抽出相關語句進行整合式的朗讀指導和品讀訓練。我們在朗讀指導過程中也應該講求一個「精」字,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詞句和段落進行精心指導,起到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效果。
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七月的天山》,在備課時,應重點設計問題來進行優美詞句的品讀訓練:文章寫七月的天山,描寫了哪些景物?請你把覺得作者寫得最美的句子劃下來,好好讀讀,想想你從哪些字詞中體會到七月天山的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之後,如果能讀好這些描寫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語句,課文的朗讀也基本沒問題了。
古人雲: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大膽、有效的取捨,避免了「一把抓」的廣而不實,把精力和時間用在了點子上,目標更明確,品悟更充分,切實提高了學生品悟語言文字的能力,積累了語感,朗讀訓練也更有效。
(二) 感同身受醞釀情感
1.讀書如見感同身受
別林斯基曾說:「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自古以來,閱讀活動就十分強調「尋言以明象」,嘴巴讀出來,就要迅速地在腦海里浮現出生動可感的畫面來。在作者的語言引導下,想像畫面可以隨之進入或久遠或當下、或現實或虛幻的世界裡,觸摸人物的情感脈搏,聆聽到作者藏匿於文字之下的心靈聲音。可以這么說,語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這種對語言畫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師引導學生由文字想像畫面,可以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更加親近人物,體會個性,更有助於有感情地朗讀。
正所謂「我口讀我心」,當學生的腦海里有了鮮活的生動的畫面時,朗讀在不經意間也變得「栩栩如生」了。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書如見」,去想像、感受文本背後的畫面,學生感同身受,喚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讀,在讀的過程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作者隱藏於字里行間的令人回味的感情。
例如:《再見了,親人》第一自然段寫的是志願軍與大娘話別。文章一開頭就寫道:「大娘,……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妮忘懷?」首先是呼告,隨後直接抒情,運用了疑問、設問句式,顯得特別親熱,因此,應該用親切、安慰的語氣讀。最後的「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會忘記?」要以崇敬的心情和強調、肯定的語氣讀,這樣對「親人」的感情也就表達出來了。
2.靜思默想醞釀情感
孔夫子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學生讀書若是像小和尚念經那樣——口到心不到,即使讀上千遍,「其義」也不能「自見」。因此,「朗讀」要與「靜思默想」結合,才能顯現其獨特的美麗。在閱讀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慢慢地讀,靜靜地讀,邊讀邊思考,遇到重難點可以反復讀、細細品,還可以停下來思考一番,待明白後,再讀下去。學生只有靜下心來,沉浸於文本之中,才能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從不同角度對文本進行不同解讀,產生獨特的體驗。
學生在讀中把一顆顆稚氣、晶瑩、澄明的心靈放飛於語言的天空里,從而產生或喜或悲,或怒或樂,或愛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體驗,為進一步感情朗讀奠定情感的基礎。因此,學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讀才會散發出靈動的氣息。
3.技巧指導,錦上添花
所謂朗讀技巧是指對各類文章的不同讀法,主要是對重音、停頓、語速等的掌握、控制和運用。朗讀中所體現出來的情感來自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在學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師純技巧的指導是徒勞的。教師只有讓學生感悟文本的精義妙理,在與作者感情共鳴的基礎上,對特別能表達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點詞句再進行朗讀技巧指導,學生才能更好地通過聲音將作品中的「情」讀出來。
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詹天佑》一文時,其中描寫詹天佑心理活動的句子,應著重進行重音的指導:「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學生在深入體會句子的含義後,教師再作朗讀技巧上的指導,無疑對學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學生能用朗讀更好地表現自己對文本的理解。
葉聖陶先生說:「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並不希望早一點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抱著這種享受的態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徑。」這便是語文課朗讀所應追求的境界。若想要追求這一境界,我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在指導學生朗讀上下工夫,尋找有效的方法,讓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書聲琅琅。
五、注重情境創設,以人為本
創設情境,是指在教學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供一種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感受,使學生樂學、學好所採取的一種教學手段。通過情境的創設可以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展開,讓學生的情感活動融入學習活動,激發情境思維,在情境思維中比較容易學到知識、逐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情境教學有利於誘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小學生學習過程是直觀感性認知的過程,情境教學從小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出發,強化感受、淡化分析,引導兒童從感受美的樂趣中感知教材,強調在連續動態的情境中引發、維持和強化兒童的學習動機,在學習動機與情境之間實現互動。在創造的樂趣中展現個性。傳統的灌輸教學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與情感,學生被動接受,抵觸情緒多,這是教學領域長期以來注重認知、忽視情感而造成的普遍性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情境的創設營造,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學生潛能,對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情境設置」呢?
(一)在細讀課文中,理解關鍵詞句時創設情境,展現畫面,加深理解。其作用在於利用情境,加強內心體驗,提供想像的契機,展開聯想和想像,豐富課文的內容,促使語言與思維積極活動。
例如在教學《葡萄溝》一課時,有一個詞「五光十色」是學生應該掌握的,然而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說,單純的解釋似乎太枯燥,結合實際理解又沒有那麼多的生活經驗,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印象又不深刻。這時,我們可以展示多種葡萄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只見那五顏六色、晶瑩剔透、閃閃發光的葡萄一出現,學生們立刻覺得眼前一亮,贊嘆聲不絕於耳。這時,教師適機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對畫面的印象,他們馬上就能說出很多,之後教師加以挑選和解釋,就由學生自己說出了五光十色的意思,自然而深刻。又如,在教學《荷花》這一課時,第二自然段有兩句: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需要重點講解。可以讓學生事先自己製作荷葉和荷花,然後創設這樣的情境,讓學生把事先准備好的荷葉拿出來,到黑板上貼,如果學生貼得緊密,就問他們為什麼貼得緊密?引出「挨挨擠擠」這個詞。如果貼得不緊密,就讓學生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然後再重新貼,然後引出「挨挨擠擠」這個詞。至於「冒」這個詞,這樣處理,問學生:「現在畫面上還缺少什麼呢?」「荷花」,「那趕緊把你做的荷花貼上去吧!」只見學生興致盎然地上前去貼。然後,讓學生說:「荷花是以怎樣的心情長出來的呢?」學生結合自己剛才的行為,馬上就能說出「興致勃勃」、「充滿生機」、「迫不及待」等詞語,這樣,在情境中學生得到了個性化的理解,體會到了這個「冒」字的深刻含義,即賦予了白荷花生命力。在不知不覺中,個性化的言語也在富有生命活力的情境中不斷汩汩地冒了出來。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帶著孩子們把平面化的文字還原為立體豐富的形象,賦予了「挨挨擠擠」「冒」以鮮活的生命,召喚孩子的情感,把文本解讀導向審美之域,培養了語文素養。
(二)在練筆時創設有效情境,讓學生以情境為契機,進行語言表達,達到情感升華的目的。
波蘭現象學家英伽登在文學作品中發現了「空白點」,認為它們迷離恍惚,難以確定,而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靠讀者自己體驗。當讀者以體驗去「填空」時,作品才會充滿、完整、具體化。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也應讓學生成為閱讀體驗的主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讀者,在課堂上給他們留下適當的空白點,讓他們靠自身的體驗去完成對文本的填補和聯結,從而充分參與文本的意義的建構,提高文本解讀能力。例如,講完《匆匆》這一課,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放映時鍾「嘀嗒、嘀噠」響的錄音,讓學生聽著這令人心悸聲音。適時引導學生:「聽到這急促的聲音,你彷彿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學生就會有好多可想可說的,然後教師讓學生就以「聽著時鍾滴答滴答的響聲為開頭,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這樣,孩子們在書寫的過程中把對時間的認識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感受到了「光陰似箭,如月如梭。」「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同時也在練筆中鍛煉了書寫能力,從而把語言文字訓練與人文精神的熏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三)再現歷史畫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創設有效的情境,加深對文本思想內涵的理解。語文教學之所以具有激動人心的魅力,主要在於它自身融入了豐富多彩的情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不能開啟學生情感之門,使之與文本、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那麼,這教學活動就是干癟枯燥的。因此,創設有效情境,促進學生情感體驗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歷史題材的課文,由於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單靠教師的講,恐怕不足以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這時我們可以選一些歷史題材的畫面加進教學中,使教學變得更加豐滿。例如《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我們可以放映戰士們英勇奮戰的場面,當一個人倒下了,另一個人撲過來繼續戰斗的畫面在學生眼前出現時,他們受到的不僅是視覺的沖擊,更是心靈的震撼。
(四)藉助語言來創設教學情境。以語言描述為主的情境創設,可以給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在教師形象化的語言作用下,同學們通過對語言的實際感知及對語義思維、記憶和想像,進入特定的情境。直觀感觸到情境,深化對語言的理解。例如,《四個太陽》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凍僵、溫暖」等詞,可以這樣設計,師問:「小朋友,請你閉上眼睛,寒冷的冬天,你穿著厚厚的棉衣站在操場上做廣播操,這時候一陣寒風吹來(播放寒風聲音),你感覺怎麼樣?」生回答說:「我感到身上很冷。」「我覺得腿也不能動了,臉上非常冷,都已經凍紅了。」「……」師又說:是呀,你的這種感覺就叫做——(出示詞語「凍僵」)。小朋友,冬天,我們的手——(指詞卡),我們的腳——,我們的臉都凍僵了,冷得發抖時,天空中出現了一輪火紅火紅的太陽(出示火紅的太陽),現在你又有什麼感覺?「生回答:「我感覺很暖和。」「我覺得身上熱起來了,很舒服。」師總結:「這時候我們感到——溫暖。」藉助語言描述的情境,再利用圖畫等渲染,讓學生感受到「冷」,也讓學生感受到「溫暖」,雖然這里的冷和暖不是實際感受到了,但卻是親身感受到的。這樣,能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獲得積極的內心體驗,也深刻地理解了詞語。
情境教學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更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語文藝術。它便利了老師的教學,也讓學生在收益良多的同時,身心、情感得到了熏陶。
六、淺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標准》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力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改革將給我們教師搭建一個學習、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師再用老觀念去教授語文,那無疑將扼殺課程改革那鮮活的生命力。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麼,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的能力?在教學觀念上,首先,要破除「師道尊嚴」的觀念,構建民主平等、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其次,教師要構建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上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再次,教師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把機會讓給每位學生,讓他們都有成就感。最後,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鼓勵學生主動發言。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應讓學生參與教育的全過程。這里,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上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習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從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發探究心理
課堂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創設情境尤為關鍵。在教學一年級識字課《自選商場》,我創設了錄像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小朋友們,你們去過自選商場嗎?今天,李利小朋友將帶我們到自選商場里去逛一逛,她說『她要買好多東西』,請小朋友們看仔細了,她買了 哪些商品?」接著,我就開始放錄像。錄像一放完,不用我問,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回答。學生對文中的九種商品名稱已有了初步感性認識。通過錄像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入自選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選商場。
另外,我還用圖畫展現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引入情境。利用音樂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遐想的境界。無論是因好奇,還是因為關注,都是他們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⑤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

一、合理制定教學目標。「最適合的就是最有效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在教學活動中有定向的作用。現代教學理論和實踐都證明: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語文教學目標只有體現學科的特點,明確課堂教學內容,才能保證課堂的有效性。制定語文教學的目標應做到以下四個方面:1.准確: 語文教學目標的准確應體現在擺脫「知識中心論」,定位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即不僅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不僅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當然,目標眾多,並非時時處處都要一應俱全,面面俱到。具體到一篇課文、一節課,可以適當增刪,有所側重。2.明確:語文教學目標的明確是指不要過於寬泛。在一篇課文中,在一節課上,哪些知識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識需要理解並會運用,要著重訓練聽說讀寫中哪一項能力,應達到什麼程度等等,都應盡量細化,明確到位。同樣,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標,也應作出確切的規定。毫無疑問,只有高度明確的教學目標才有現實的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3.適度:在設定教學目標時,要切合學生的實際,難易要適中,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目標過高,通過教學難以達到,學生覺得高不可攀;目標過低,不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到索然無味。4.分層:即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水平、動機意志等的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在班級教學中學生間獲得同樣知識所需的時間存在較大差異,要在同一時空中按劃一目標發展,部分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十分明顯。在實踐中,如能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把獲得某種知識所需時間和認知發展水平大體相當的學生進行歸類分層,並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相協調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教學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語文教學,決不能搞「一刀切」,讓全體學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如:我在設計《廉頗藺相如列傳》教學目標時,將教學目標分為:(一)知識教學點1、學習本文在選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點;2、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文言詞語、語法現象和特殊句式。(二)能力訓練點:領會史傳作品在選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點,提高閱讀欣賞史傳文學作品的能力。(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廉頗、藺相如的為人,培養學生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美育滲透點:學習本文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好處。完整的教學目標制定過程中,首先要根據新課程的高中教學的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整體把握,統籌安排,制定出學年、學期總目標和單元教學目標,並把它們分解到每一課中,形成科學合理的「目標群」。還應該注意語文各模每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內部結構和排列順序,講究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者之間的和諧性與整合性,明確對各目標的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的具體要求,使之具有層次性、遞進性、明確性、可操作性、可測量性。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夠既掌握了知識與技能,還學會了方法,增加了體驗,同時還培養了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扎實開展言語實踐活動。如何讓學生有效地進行言語實踐活動,筆者認為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至少要抓住「讀、思、練」這三個環節,通過「讀、思、練」的攜手合作,學生在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同時,不斷地運用語言、創造語言。這樣,積累促進了運用,運用又更新了積累,學生的語言倉庫得到了豐富與充實,言語能力也會跟著節節拔高!1、注重朗讀,自主感悟。朗讀是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重要手段,是啟迪思維、熏陶情感的不二法門。語文課堂應注重朗讀,讓學生會讀、多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讀來領悟、體驗。為此,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樹立學生應該是文本閱讀的主人的觀點。《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事實上,我們在語文課堂上卻只顧著自己設計好的教案,其中的程序、環節,常常成為束縛老師手腳的繩索。上課時,不等學生仔仔細細地將文本讀深讀透,就匆匆忙忙地要牽著學生的鼻子進入條分縷析。這樣的學習,對於學生而言,大多是食而不化,一知半解,囫圇吞棗。老師的催促,或者有時象徵性的讀書,也只是一個走過場,學生的讀書猶如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本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閱讀中進行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可惜,由於沒有閱讀,這些內容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所以,很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給學生在課堂上讀書的機會!2.啟思導疑,放飛思想。魏書生老師說過這樣的話:「評價一堂課好壞的標准,不應當是只看這節課多熱鬧,教師講了多少內容;一堂課好壞的標准,主要是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思維之間是否有一根看不見的線始終緊緊地維系著。」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發展學生,發展的根本方法是學生的自主構建。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積極動腦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探索的課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學而不思則罔」,學生如果不動腦,怎能期望有收獲?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倡導體驗性、研究性學習方式與接受性學習方式的有機結合。這一理念說明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無論是語文知識的獲得、語文能力的形成,還是個體素質的養成,只能靠個體主動習得和內化才能獲取。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應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質疑,引導發現。當學生產生了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沒有空間,學生就沒有遐想與深思;沒有遐想與深思,何來個性與創新?並且還要鼓勵學生選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集體探究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優勢互補中使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面,思維向深度廣度發展,從而不斷提高研究性學習的實效。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有這樣一個獨特的主張:「少上課,多讀書。」朱先生這句話的實質也是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3.有效訓練,夯實基本功。新課程標准實施後,語文重視了學生的體驗、感悟,在以往的語文教育中的「訓練」,很快遭到了口誅筆伐,似乎以前語文所有的問題都是「訓練」惹的禍。現在,人們談及「訓練」一詞,往往是諱莫如深,幾乎是避而不談。我們要看到以往的語文教學中,一些機械枯燥乏味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習喪失信心的訓練,但是,我們不能就此認定,語文教學就不需要訓練,這其實是矯枉過正的做法。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猶如游泳,如果不把學生拋入水中去嗆幾口水,去實際訓練,只在岸上指手畫腳,任你如何比劃,恐怕幾年下來,學生還是一個旱鴨子。要體現新課標提出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實踐「三維目標」思想,語文課堂就要扎扎實實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我們在反對高消耗的應試訓練的時候,把語文學習應有的訓練也當作一盆臟水一樣潑掉了。這真是可惜!比如,有的學生字寫得七歪八扭,書讀得支離破碎,說話像蚊子嗡嗡叫,作文更是詞不達意、別字連篇、語句不通……這些都必須要旗幟鮮明地加以訓練。否則,語文素養的達成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就拿「小組討論」來說,它可謂是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要做到扎實有效首先要設計好「討論」的程序:(1)出示教師事先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或由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設計的貫穿全文的有討論價值的問題。(2)學生根據問題各自安靜閱讀文本,思考。(3)小組展開低聲討論,先由組員輪流闡述自己觀點,組長記錄,再由組長組織討論修訂代表本組的觀點寫好發言提綱。(每一次教師只選擇其中一組全程參與和指導)(4)小組推選代表上台發言。(5)教師點評、總結。這當中的論題,應該是有討論價值的。盡管沒有標准答案,但必須是有利於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養成的。 其次「說」要「說」得好,先要有充分的閱讀和思考,形成個人觀點,還要認真傾聽,聽明白了他人的觀點之長才得以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聽出了他人的不同理解才得以言之有物地據理力爭。再者是「寫」,將小組觀點有機結合簡練概括下來,共同斟酌推敲表述的詞句。這一過程要落實到位,至少要用上半節課的時間,而絕非花個幾分鍾流於形式熱烈吵鬧一番就能收到合作學習效果的。三、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一個稱職的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如果我們能自覺地把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細心冷靜地思考和總結,並最終能夠有意識的、循序漸進地將研究結果和理論知識應用於下一次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那麼,教學狀態才能達到更優化,學生也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展。相反,如果我們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教學《〈長征〉節選》,在學生分角色朗讀到警衛員大喊「不!……不!……」阻止彭德懷殺馬時,由於扮演的同學讀得有些生硬變調,其他學生鬨堂大笑,這樣的朗讀給課堂帶來了負面影響。課後思考,如果課堂上多補充搜集到的資料,多引導學生去體會紅軍過草地時的艱險慘烈,學生就會更深入地感受到彭德懷為了挽救戰士的生命欲忍痛槍殺愛馬的悲壯氣氛。朗讀時就不會出現上述情況。總之,追求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期、艱難而又曲折的過程,它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准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發揮實效。課堂應是一泓活水,學生應是快樂游魚,課堂應成為學生成功的重要陣地。特別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與否,取決於是否關注學生求知進一步升華的身心特點,取決於是否把新課程理念內化為課堂的實際行為,取決於是否把學生素質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作為唯一評價標准。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又是時代的要求,是語文課堂教學自身發展的特點,願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成為真正的、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語文課堂教學不可能會一蹴而就的,我們既要為之進行持續不斷地努力,又要時刻保持清醒而睿智的頭腦。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

⑥ 如何實施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

對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淺析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那麼,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我有幾點體會:

一、深入鑽研課本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我執教了多年的語文教學,但每每鑽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是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繫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繫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於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並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總是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於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總是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於重點詞句的含義,總是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只有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瞭然於胸的基礎上,我才開始撰寫教案,而且幾乎是一氣呵成。課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執教,但卻不能離開教本上課。

一篇課文究竟應該怎麼上,什麼方法最好,什麼形式行之有效,我們很難有個一般的標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師個性,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沒有最好的,只有此時此地最有效的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許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但它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環。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這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願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在教學<<太陽>>這堂課。針對題目引發學生發揮想像課文有可能寫什麼內容。因此學生也毫無顧慮的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太陽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太陽給人們送來什麼?等問題。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創設問題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2)利用演繹推理創設問題情境;

(3)利用類比推理創設問題情境;

(4)藉助多媒體直觀手段創設問題情境;

(5)藉助童話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在探究中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愛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在弘揚創新精神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顯得尤為迫切。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從提煉文章主題,還是分析人物形象,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會增強學習效果。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因此我們在課題研究課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我們通過研究總結出的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策略。

1.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信任學生,相信學生能提出問題;要激勵學生,哪怕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溝通與理解;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不輕易否定。

2.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

(1)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

(2)注意觀察比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3)組織匯報討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4)開展課外實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3.重視對問題進行篩選,讓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

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問題解決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的過程。當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後,教師應該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者,應該鼓勵並放手讓他們通過查找資料、獨立思考 、小組交流等多種途徑嘗試解決問題。這對啟發、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三、把握學生思維發民的年齡特點,發展學生的智力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形式新異,生動活潑的東西特別容易發生興趣,一旦有了興趣,他們就會發揮極大的主動性,對一些問題主動地多思多想,並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畫畫寫寫,模仿表演。設疑質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詠柳>>一課時,我先配樂范詩,然後展示幻燈片圖。通過引導學生看體現詩意的畫面,啟發學生展開想像,在意境中體會到古詩的美。再根據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在學生粗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配樂作畫,並讓他們介紹自己的畫。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詩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詩意,而且培養了學生手腦並用能力、繪畫能力、想像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

⑦ 怎樣更有效地進行語文教學

一、功夫下在備課上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於備課。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即了解學生的知識底細,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麼,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麼。教學目標決定課堂教學的方向。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只有認真備課,深鑽教材,才能抓住教學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進行突破和講解。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曾寫過: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教師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課後,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老師說:「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長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那位歷史老師說:「對這節課,我准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 如果每個人都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備一節課,那麼又怎麼能有不成功的課呢?語文課又何嘗不是如此,所以要想上好語文課,教師自己要在課前充分地吃透教材,精心設計好導學案,在盡可能的條件下,針對教材內容,查閱相關資料,做到對教材及其相關知識了如指掌,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在課堂上真正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所以說課前精心的准備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充盈生命的活力。
教拿目標制定來說:
有效地學習始於准確地知道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布盧姆
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基礎制定,既體現文本特點,又符合課標規定的年段目標和教材特點,力求恰當、全面、明確、適度,適合本班學生的水平,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成。寧少務多,寧低務高,「每天進步一點點」。
例如:《掌聲》教學目標之一的比較: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太大,不具體)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描寫兩次掌聲的句子;在老師的幫助下,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降低,細化,適當)
具體。用清晰明白的語言描述學生學習行為的變化,可操作,可檢測。
例如:《桂林山水》情感目標的比較:
(教參)增強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全面、大)
(教師)為有灕江這樣美麗的山水而自豪,產生去桂林山水游覽的願望。(可檢測)
全面。目標包含知識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相互滲透,融為一體,避免顧此失彼。
二、學生做好預習是基礎
預習是課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影響著學生的發展。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而這種要求尤其表現在課前的預習環節,學生通過相關的學習資料,從搜集到整理,閱讀與思考,可以獲得與文本相關的大量信息,為學習課文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預習過程中,學生熟讀課文,學習生詞,理解詞句意思。課堂教學中減少了大量的時間,真是事半功倍。所以我給學生制定了預習要求讓學生明確預習的目標。
一般說來,每堂語文課時,我都留出一定時間,檢測預習效果。通過聽寫,檢測學生字詞句段知識、閱讀理解能力和背誦能力。通過小組匯報,預習會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集中難點、亮點(課文精彩之處),鍛煉學生說的能力,語言概括能力、發散思維能力。教師一個人的智慧、時間都是有限的,把學生的智慧匯集起來,再難的課文也不難了。書後作業學生會當堂理解,課文重點、難點能自主掌握,大大減輕了課後的作業量。預習使語文學習成為一件真正開心、快樂的事。
預習習慣的培養,不僅是良好學習方式的形成,對自我價值的認定,對語文學習興趣的增強、情感的加深,同時也培養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個性化學習,因人施教,提升了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實現了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對提高課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趣」字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導入激趣。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節課的開端若以趣引入,就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如在教學《鮮花和星星》時,我在課前收集了許多有關資料。課堂上,我說:「大自然多美呀,你們知道夏天有哪些鮮花嗎?」學生們對答如流:「茉莉、葵花、荷花、虞美人、夜來香……」我接著說:「小朋友們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花兒,並且用最美的顏色畫出來了。你們願意讓這些鮮花開滿草地嗎?」同學們爭先恐後的把事先畫好的花貼在黑板上的「草地」上。我又說:「小朋友們畫的花多美呀,能用成語形容一下嗎?」「五彩繽紛」「五顏六色」「爭奇斗艷」……學生們興趣盎然。老師順水推舟:「在小朋友的贊美聲中,花兒們開得更艷了。」……在教者的精心引導下,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開發,快樂學習、精心創意的興趣空前高漲。
(2)形式有趣。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抓住時機,適當組織一些小競賽活動,不但能活躍氣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勇於開拓的優秀品格。比如,認讀生字時,可以組織開火車讀、搶答等形式;識記生字時,可以組織加一加、減一減、猜字謎等形式。如在學生充分感受到《廬山雲霧》的神奇、美麗之後,我就進行了廣告詞設計大賽,學生們踴躍參與,於是「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去廬山真遺憾」等經典廣告語就誕生了。
四、善於設計問題,促進學生思考
(1)教師的提問要有梯度
這里的梯度不僅指教師所提的問題的難易的合理把握,還指學生接受知識程度的把握。例如:教學《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學完4、5小節總結過渡時說:「樟樹蓬蓬勃勃,充滿生命力、香氣能驅蟲,到處可見,為何人們單單記住了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然後,教者先出示了宋慶齡的簡介,接著播放了三段能反映宋慶齡一身正氣與滿腔愛國熱情的視頻。這三段視頻激起了學生的思考,也激起了學生對宋慶齡的崇敬之情。隨即,我先後引導學生思考了三個問題:「結合剛才的介紹,你覺得宋慶齡是一個怎樣的人?」「如果樟樹的香氣讓蟲子害怕,那麼宋慶齡的一身正氣讓誰害怕?」「這篇課文僅僅是在贊美樟樹嗎?」通過三個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了解宋慶齡,並形象的感受宋慶齡和樟樹之間的共同特點,進而幫助學生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2)教師要抓住時機,將問題推向深入。
抓住時機是指把握「期待時間」。 「期待時間」指提出問題到回答這個問題之間的時間,或回答完畢與下一次講話之間度過的時間,是一個無言的時間段。實踐表明,若「期待時間」過短,教師就提問別的同學或別的問題,學生作答後教師立即肯定或糾正學生的回答,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思考的機會。我將「期待時間」增長到4——6秒,使更多的學生回答問題並主動發問。
五、加強朗讀指導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教師應盡的職責。《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朗讀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彙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朗讀訓練不僅是課堂教學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語文這一工具性、基礎性學科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葉老先生說過:「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因此,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還語文課堂琅琅書聲。
如《鳥島》這一課,在指導朗讀「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鳥窩一個挨著一個。」我出示了鳥島上整片整片密密麻麻的鳥窩圖,離孩子們的生活很遠的情景,一下子那麼近地呈現在他們眼前,多麼新奇,多麼美。通過看圖,他們一下子就理解了「密密麻麻」「一個挨著一個」等詞語,感受到了鳥蛋之多。再來指導朗讀,讀出鳥蛋的多,就能事半功倍地達到了應有的效果。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感受文本,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激活他們的想像和情感。
六、教給學生讀懂課文的方法,提高閱讀理解力
「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可見學習方法的知識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學習方法是學生為了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所採用的某種方式、手段、途徑。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有了學習的主動權,才能獨立地探索新的領域,獲取新的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去組合、去創新。語文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因此,讓學生掌握學法,學會學習,應成為語文學習創新的主旋律。讀懂課文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從識字、解詞、釋句,到理解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從理解文章題目,理解思考課後問題到自己能圍繞課文的某一詞句提出問題,從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到體會其內涵,品味作者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方法都需要教。
七、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通過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1)制訂好讀書計劃,並按照讀書計劃,利用學得的知識、方法去廣泛閱讀課文以外的文章和書籍,使他們「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
(2)在課外閱讀指導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愛「讀」,還要指導他們會「讀」。具體方法:a.瀏覽讀,b.品嘗讀,c.篩選讀
八、注重指導和評價
在小組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如有的學生參與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主動,有的學生發言聲音太小,有的學生表達不清,有的學生與別人意見不一致等問題,這時我就給予具體指導,教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你可以這樣說,我與你的觀點不同,我是這樣想的…… 或者說我幫你補充一下……」;教給學生展示的規范語言。如:「我們組來展示這個問題」、「我們組展示完畢,請其他組補充和訂正」、「我代表我們組來補充」、「我代表我們組來點評」等等,使每一組、每一位學生的展示都能引起傾聽者的注意,同時也提醒傾聽者認真傾聽。
每次小組展示之後教師都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以便學生了解自己小組的展示成果,自覺彌補缺陷與不足。一方面是對小組展示的情況進行總結,既讓學生體驗合作展示成功的喜悅又讓學生明確展示的不足,使學生在不斷展示中成長和進步。另一方面,對小組的展示情況進行評價,分階段在小組內對每個同學的表現進行評價,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展示是否主動和大方,發言是否規范和准確等方面進行評價,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展示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得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尤其要特別關注那些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的學生,他們是否積極參與。想盡一切辦法鼓勵他們大膽展示、增強自信。
九、課後反思至關重要。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這些古代至理名言用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也有著深刻的借鑒意義。課後小結是回顧、總結這一節課是否成功、是否達到了預期目的的手段。通過反思能及時地對教學中的「得」與「失」進行認真而全面地分析、總結、判別優劣,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這樣既可以起到備忘錄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⑧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並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的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現象。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和探討將成為今後長期的任務和經歷不斷摸索實踐的過程,特別是要把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體驗等能力成為新課堂的有機整合訓練目標。
可以說,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那麼,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提高課堂有效性,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許多教師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語文教師要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廣博的知識儲備,這樣在語文教學中才能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潛質,了解學生的實際,展示個人的教學能力,才能將課堂實施成為真正的有效課堂。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講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實,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於教師的獨創性思維。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於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深入淺出,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游刃有餘,講在點子上,一語道破。
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創造性教學。
比較扎實的獨立教學能力,比較獨立的教學個性特徵,使得教師教學的自信心增強,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呈現出比較強烈的創造性勞動的意向和行為。教師從自己的個性特徵出發,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教學藝術的創新,會顯現出教學藝術的獨創性特色,使教學藝術進入個性化的階段。個性化反映的是教師自己的教學藝術與他人的不同,也意味著超越自己。
教師在這一創造性教學階段的實踐過程,使自己的教學藝術創造進入了個性化的階段,自身教學藝術開始呈現出與他人的不同,意味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對周圍同事或以往經驗的超越。課堂上教師除了能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善於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及其復雜的教學現象進行反思,並不斷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必須具備有效備課的能力。
我們提倡備課要備兩頭,即一備教材,二備學生。因此,語文教師備課時既要認真鑽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學生情況,力求制定出明確、具體而又符合生情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要以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安排教學過程,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編寫出切實可行的教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教師首先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瞭然於胸,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既減輕學生的過重學業負擔,又讓課堂充滿笑聲,充滿活力,學生懷著這種寬松愉悅的心情上課,課堂有效性必然能提高。
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教師要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真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恰當地發揮主導作用,要努力提高「導」的藝術,從而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去啟發、點撥、設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少一點講解、分析、提問,多一些引導、點撥、激勵,徹底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可以改變習慣的、固定的課堂模式,採取班級集中授課、小組合作交流和個別輔導學習相結合的綜合模式,從而使課堂更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不斷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後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
五、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把和諧的師生關系帶進課堂。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並且通過態度、表情與行為等方式將期望傳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從而更加信賴教師,給教師以積極的反饋尤其在處理學生問題上,要善於巧妙地用一句俏皮話、一個小小的玩笑話、一個對學生善意的揶揄、一次輕輕地撫摸,這樣使緊張的空氣得到緩和,使學生能直抒胸懷,感受不到壓力,既有助於問題的處理,又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好感、信任和尊重。學生渴望愛的撫育,有時甚至超過對知識的追求。學生得到教師的愛,自然而然地會激發出對教師的愛,反饋回去,形成愛的雙向交流。
有了這樣的能力,課堂教學,何嘗不會有效呢?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精神的首要條件。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當教師站在講台上的時候,要時刻不忘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不要居高臨下,盛氣凌人,使學生望而生畏。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答錯了的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問;不同意的允許爭論;教師錯了的允許批評;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這才是學習的真實過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學的具體保障。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最佳的精神狀態,從而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活動。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然表現在不同層次上,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闡述,不同的個體,也會有不同的觀點,但從評價內容的角度來說,一節好課必定要在融洽地氛圍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必定要體現出學科的特色,也一定離不開教師出色的預設和處理課堂教學的能力。多種元素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完美整合,就會是有效的課堂教學。
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如何扎實有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