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

發布時間:2023-05-01 05:33:10

⑴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傳統文化23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的國家,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了豐厚的傳統文化。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語文課程是最具社會文化、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的。她能涵蓋倫理道德、 藝術審美等元素,字里行間無不流淌著濃濃的鮮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而中國社會在向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許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正在消失,並且隨著外來文化的滲透,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熱衷於外來文化,他們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動畫片,很少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造成用方塊字傳承的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史正面臨斷鏈的危險。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見,語文不僅是學習語言的手段,更是學習文化的工具,從一定程度上說,文化傳承的功能是目的,語言學習是手段。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學習並傳播中華文化經典,是語文課程當仁不讓的使命。所以我們要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傳統文化氣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國優秀文化的熏陶。那麼,怎麼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呢?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 漢字激趣
漢字是中華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塊文字。領略漢字之美,可以說是國學基礎。作為語文教師,特別是小學啟蒙教師,更有責任和義務引領學生走近中國漢字,讓他們體會漢字的神奇與美麗。一個漢字就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漢字,有形可識,有音可讀,有義可尋。在識字教學中,可通過多媒體演繹漢字演變過程,從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隸書,再到現今的宋體。如「門」字的甲骨文很像兩扇門的樣子,指的是建築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裝在出入口能開關的裝置。這樣不僅從形體的變化,而且到文字意義的認識,都給學生一個具體生動的意象,寓教於樂。漢字教學還要抓會意字、形聲字,從造字的意義著手,解釋字義,這樣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另外,還可以安排書法教學進入語文課堂。特別是針對現在電腦、手機流行,讓學生寫好字,書寫端正、工整,教師面臨著重大的責任。日常教學中可每周安排一兩個課時進行寫字教學,要求學生寫字的筆順、筆畫、間架結構、偏旁部首等規范。在教學生寫字時積極倡導「寫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教學理念,不論是上書法欣賞課還是臨摹課、練習課我都要重復一句歌詞「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讓它這一豐厚文化底蘊和情感感染學生,使他們對書法藝術產生濃濃的興趣與嚮往之情後,再讓學生由一筆一畫做起。學生從中收獲的不只是正確的書寫姿勢,也不只是端端正正、瀟瀟灑灑的一幅幅書法作品,更重要的是我在引導學生欣賞、臨摹書法作品時注意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例如:字的結構方面,很多字由於結構的要求,產生了需要變化的偏旁部首,有的字需要注意各部分的「大小」和「避讓」,形成巧妙的顧盼與呼應之美,這正如做人需要有寬大的胸懷和尊重他人的品格一樣。使學生認識到學寫字、寫好字是弘揚祖國文化傳統,從而對祖國的文化更加熱愛。
二、經典詩詞吟誦
文化經典是一個民族文化傳統中最具權威的著作,在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領的作用。在小學中開展誦讀活動是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通過誦讀經典讓學生體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天人合一」「和為貴」中所倡導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讓學生知道現代社會所倡導的「和諧社會」都能在傳統國學經典中找到淵源。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可見,在誦讀經典詩詞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文學修養和寫作水平在逐漸提高。古代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古代詩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們仔細地欣賞、品味。在我們小學階段的課本當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內涵,感受古詩文所凝結的文化精髓。從漢樂府《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中,讓學生懂得惜時;從《弟子規》「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中,讓學生懂得仁孝,明白做人的道理;從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學生懂得了怎樣愛國;從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學生明白了為了崇高的理想,堅持不懈的追求態度;從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更讓學生樹立了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奉獻的遠大抱負。可見,一首好詩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在聲情並茂的經典誦讀中,讓學生輕松記住一生受用的禮義廉恥,懂得謙卑,懂得真誠,懂得仁孝。
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方式,自由誦讀,開朗誦會,演講、表演讀等,讓學生咀嚼體悟,自然就潤養身心,化育靈魂,鑄造人格的支柱,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無形中得以傳承。此外,我們還應該加強課外閱讀,開闊學生視野,增加對傳統文化的積累,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故事熏陶
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這是孩子的共性。國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粒明珠,正確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簡意賅、畫龍點睛的作用。很多國學,如三字經、弟子規、成語等它們本身背後就是一個故事。故事給學生以知識、以夢想、以信任、以思索,給學生講故事,可培養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經典的國學故事,如成語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三顧茅廬》《聞雞起舞》等,三字經中的《孟母三遷》《孔融讓梨》《鐵杵成針》等等。在課堂中開展以故事為主要內容的聽、說、讀、寫、記、演等形式的綜合性語文訓練活動,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質和文化素養。每天利用課前幾分鍾的時間,由教師繪聲繪色地給學生講故事,目的是讓學生感到國學故事的無限精彩,對成語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後,讓學生說一說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從而為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最後,由學生合作表演故事,他們積極性很高,表演慾望強烈。表演的過程正是理解的過程,這樣不但展示了學生的表演能力,而且鍛煉了其合作能力。
四. 傳統節日熏陶
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他本身就是弘揚民族精神的最佳機會,在此期間開展的傳統教育活動會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但如今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這些洋節卻在中國大行其道。如果能在重陽節向學生介紹重陽節的來歷及有關習俗:登高、賞菊、飲酒、插茱萸等,並吟誦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在中秋節時組織學生朗讀李白的《月下獨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懷》等詩篇,並收集有關月的古詩文,專門開一節專題課進行賞月品詩,進行一次詩文熏陶;在清明祭掃烈士墓和懷念親人時引導學生誦讀杜牧的《清明》等詩篇;在端午節時,引導學生查詢和端午節相關的一些信息,從而了解愛國詩人屈原的生平事跡,學生從活動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風情,這樣的文化傳承是意義深遠的。
五、營造文化氛圍
在教室的牆壁上張貼古代名人的畫像和書法家撰寫的名言警句,在黑板報上專門開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以此來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當涉及到傳統文化課文教學時,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文,鋪墊蓄勢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和興趣。同時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音樂或影像資料,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國文化藝術的精湛與美妙。與此同時,也可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黑板報等向學生介紹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如:古箏曲創設傳統文化的校園育人氛圍。
總之,五千年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文化的傳承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語文教學具有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職責。小學語文教學只有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才能讓學生在祖國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游弋、翱翔。讓我們在教學中肩負起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人吧!

⑵ 老師應該如何在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

我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到現在為止,很多傳統文化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常見,而且新生代的人們也沒有辦法理解這些傳統文化的真正意義,對於一個國家的傳承來說,這是萬萬不好的,所以現在國家在各方面的提倡老師在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那麼作為一個使用高科技教學的老師來說,如何教學才能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呢?

再者,現在的小學都比較注重課外實踐,老師可以經常性地組織自己班裡的學生去一些經典的地方做紀念,尤其是春遊秋遊的時候,可以組織同學們去博物館,或者是有意識意義的傳統文化宣傳的地方,也可以組織學生寫對聯,練毛筆字,這些方式都能很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同樣這樣也可以促進學生在語文上的進步,讓學生對於語文產生了一個非常濃厚的興趣。

⑶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融合中國傳統文化

首先,確定滲透傳統文化的主陣地——語文課堂。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原野,而語文課堂就是學生培養、提高自己文化素養,豐滿生命、鍛造生命的樂園。所以,在語文課堂上不僅是要傳授語文知識,更要注重滲透傳統文化。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語文教學實際,創設必要的情境,給學生提供接觸、感受傳統文化的渠道,讓學生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進行甄別、汲取,使他們在活動中感悟文化,體驗文化,規范自己言行舉止。這樣,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得到的不僅僅是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傳統文化的熏陶、滋養。最終,學生將獲得一個靈秀、豐滿的生命。其次,確定滲透傳統文化的主要方法——在教授學生知識中滲透傳統文化。所謂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而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儒家為內核,兼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酒令、歇後語等。要想把這些文化因素滲透、融入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實在不是一件容易事。本人是這樣嘗試的:

⑷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滲透國學教育,提升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國學經典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先賢智慧與民族精神的載體,其中蘊含的豐富哲理可以成為孩子受用一生的文化資產。在課程多樣化的今天,融國學經典於語文教學,借國學經典來提升能力,已經成為彰顯語文學科團芹特點、提升學生昌橡語文素養的一種嘗試,也是讓語文教學實踐 「文」耐或旁起來的一種策略。那麼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國學經典教育,充分發揮其作用呢?

⑸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中華傳統文化

一、扎實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新課程標准要求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學生語文基本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言文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只有掌握一定的語言文字基礎,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大力度對學生語言文字基礎的培養,為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礎。首先,要教會學生讀准字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的生僻字,學生可以通過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讀准字音。在其次是要識別一定數量的文字。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古今不同義的字詞,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詞彙量,如諺語、俗語及成語等。這些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深入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二、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讀本,進行因材施教。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典籍眾多,或短小精悍,或長篇論著,或淺顯易懂,或深奧晦澀。選擇適合小學生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就如大海中航行的輪船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並不是所以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作都在適合在小學階段讀,所以,在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讀本時,我們要慎之又慎,既有培養學生誦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興趣,又要蘊含做人做事之道理。並根據學生年齡的差異安排誦讀內容:如:一年級學習《三字經》;二年級學習《百家姓》;三年級學習《千字文》;四年級學習《弟子規》,背古詩詞20首;五年級學習《孝經》,背古詩詞20首;六年級學習《增廣賢文》,背古詩詞20首。而《老子》是經典中的經典,蘊涵著中華民族的大智慧。它對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無法估量的作用。《老子》則適合各年級學生誦讀。 三、開展多樣化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 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必須多樣化,可以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採用游戲、課本劇、歌謠、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進行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孩子在游戲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在游戲中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我們可以在班隊會上樹立典型:如自強不息的、勤奮好學的,助人為樂的等等。以榜樣的力量去帶動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學生。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與中華傳統節日相結合。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一個節日就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表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以此為載體,搜集與這些傳統節日相關的詩歌、故事,讓學生誦讀、領會,對促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地形成一定很有效果。這才能實現課程標准倡導的建設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學習中,本著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經典誦讀、背誦、賞析。同時,我們也務必搞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只是語文教學內容的一部分,過多的形式化也許會成為孩子們學習的負擔。孩子們真正的收獲應該是潛心下來,快樂誦讀,並有所收獲。 四、藉助先進的現代教學媒介,提高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為以我國傳統的文化作為依託,必然會出現一些令孩子難以理解的生僻的詞語。如果處理不當,會使孩子的學習興趣下降。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充分運用當前的科技,將國學內容製作成短片或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動漫,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充分調動孩子多種感官參與國學學習。藉此培養孩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效果。我國當代音樂家谷建芬老師利用自己的專業所長把國學經典用音樂的形式演繹,情真意切地再現古詩、古文的韻律美。既淡化了讀詩時的枯燥無味,又增添了語言文字的意境美。這不失是用現代媒介,為國學經典的一種創新。 四、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注重整體教育氛圍營造,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打造書香文化校園。利用名言警句、書畫作品等大力豐富國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熏陶。創設濃厚的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氛圍,充分利用學校部分宣傳欄、班級「文化展板」專欄,專門開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欄,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意義、方法等等。 總之,我們應該把小學語文中的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看做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不能僅僅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看成是知識體系,更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曇花一現。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不得不充分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回歸的重要性。參考參考吧,採納

⑹ 如何在課堂中滲透國學經典誦讀

國學,是祖國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淀,博大精深。在教學實踐中,滲透國學經典教育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教師要學習和傳播國學經典,努力營造課堂的國學文化氣氛,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國優秀文化的熏陶。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滲透國學經典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舉行經典誦讀活動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在誦讀經典詩詞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文學修養和寫作水平也在逐漸提高。古代詩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們仔細地欣賞、品味。在國學經典詩詞當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內涵,感受古詩文所凝結的文化精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等古人的名言警句,使學生自覺按聖賢的要求約束自己,身體力行去實踐。經典詩詞中,還蘊含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勵志哲理,

⑺ 如何將中國文化融入到語言教學中

一、國學經典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孕育了中華民族誠信友愛、溫文有禮的優雅人格。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如《論語》是我國古代一部十分重要的經典,它包含了立身、處事、為學、從政等豐富的人生經驗和人生智慧。它融政治、倫理、道德與教育為一體,其核心是做人,是倫理道德修養。它提出的許多做人的原則和格言,如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等等,具有普遍的意義。
又如《弟子規》,雖然總共僅有1080個字,360句,但卻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概括的淋漓盡致。《弟子規》所闡述的道理,譬如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泛愛眾,而親仁等教誨,適用於不同宗教、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以及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弟子規》的編寫次序也是中國古人教育經驗的總結,符合教育的規律。
其他的如《童蒙須知》、《孝經》、《禮記》、《顏氏家訓》等一系列經典蘊含著優秀的傳統美德,學習國學經典,可以讓小學生系統地直面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接受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
二、國學經典的道德意義分析
(一)國學經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發展特點。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13歲以前的少年兒童,他們的記憶能力較強,而其邏輯思維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還沒有充分發展起來。及早讓兒童學習中國文化經典,接受傳統優秀文化的熏習,即是在他心靈最純凈、記憶力最佳的黃金時期,接觸最具有智能和價值的經典。將這些經典積淀在腦海里,雖然他們這時還不完全理解,但會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日後的人生態度和方向。以文而化,逐漸培植其福德、開啟其智慧,從而奠定他一生的高遠見識和優美人格。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和閱歷的增加,他們會逐漸加強對經典的理解,經典遂成為他一生開智、受益、勵志、成長的源泉。
(二)國學經典教育的精髓在於潛移默化而非灌輸。現階段我國的小學教育片面灌輸知識技能,急功近利,讓兒童身心疲憊,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的核心價值被忽略,教育的科學規律被漠視。當下,一些機構利用社會、家長的認識誤區,打著培養小神童、小天才的旗號引人眼球,實則為賺取千金萬金的學費。這種拔苗助長、把教育當成商業、產業來做的結果,誤導了兒童發展。
學習國學經典不僅可以讓孩子多認識字詞,奠定大語文之根基,培養文化氣質,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感悟聖賢文明,通曉啟迪心智,陶冶品行,提高修養,培養儒雅風范,明白做人的道理,歸根到底就是提高人的根本素質。在孩子們還不具備對古詩文經典充分理解力的時候,就把經典交給他們,乍一看莽撞,實際上卻是文明傳承的絕佳措施,幼小的心靈純凈空廓,由經典奠基可以激發起他們一生的文化嚮往。孩子們從小接受這樣的熏陶,國學經典將在他們心裡埋下種子,隨著他們慢慢長大,會與他們形影相隨,對他們的一生都將產生積極影響。讓國學經典點點滴滴融入孩子們的生活當中,讓孩子們得到一種民族情感性格的熏陶,使孩子們養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剛的人格,至關重要。

⑻ 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有之義。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來看,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語文教師應當具備傳統文化的滲透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與理解傳統文化,這也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一、加強認識,提高教師自身文化素養

不少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還缺乏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自覺意識,由此要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教學,語文教師首先應當具備傳統文化的滲透意識,能主動在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這是開展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前提所在。

學校可以多開展這方面的宣傳學習,可以讓語文教師認識到傳統文化滲透教育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這方面的滲透教育。

二、課內多種方式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特別是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剛剛入學,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由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營造情境,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2、開展合作探究,挖掘傳統文化要素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比較適合於小學語文的教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傳統文化滲透教育時,也可以嘗試開展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去學習與探究,從中更好地理解與認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三、課外多種途徑並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1、鼓勵課外傳統文化閱讀,營造傳統文化氛圍

2、開展豐富多彩活動,滲透傳統文化要素

為讓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更有效,除平時的課堂中所進行的文本教學之外,語文教師還可以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實踐活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要點:

1、要教會學生讀准字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的生僻字,學生可以通過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讀准字音。

2、是要識別一定數量的文字。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古今不同義的字詞,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

3、是掌握一定的詞彙量,如諺語、俗語及成語等。這些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深入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⑼ 在中小學中怎樣開展國學經典教育

在中小學中怎樣開展國學經典教育

1.通過經典誦讀,內化優秀傳統文化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偉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這為經典誦讀在學校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因為小學生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誦讀國學經典,受到古人哲理、智慧的思想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有利於青少年獲得正確的思想引導。因此,經典誦讀應納入到語文教學中,且成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對於小學生而言,應該學習正確的誦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甚至帶領學生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在共同誦讀過程中實時地與學生講解、交流、分享,促進學生對國學經典的理解,養成規范誦讀的方式和習慣,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驗並內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優化國學經典教學模式

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豐富教學模式、拓展教學內容,將國學文化融入到語文學科中,推動傳統課堂轉向現代化和多元化。那麼,要提高國學經典在小學教學中的教學地位和效果,我們就必須在教學模式方面進行多樣化探索。教師在國學經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向學生展現國學經典的魅力,也可以通過講述經典的歷史故事或分角色表演經典故事的方法激發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興趣。

3.科學選擇國學經典教育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而國學經典教材要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來必須實現培養小學生健康人格和提高知識儲備的雙重標准。在國學經典教育中要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對人格的培養、熏陶作用,引導小學生認知理解「仁、義、理、智、信」的中華美德。但對於小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材符合兒童的心理認知特點才會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應打破過去單一古板的呈現方式,確保教育形式多樣化、新穎化與視頻化,這對孩子學習與理解有重要作用,再開發形象生動的音頻、視頻、動畫等多媒體素材,以激發兒童的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有效地學習,在有效的學習中更加自信。在教材的選擇上,我們可以通過國學啟蒙教材來增強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通過先秦、漢代的文章來提高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選擇詩詞歌賦來提高學生朗誦和鑒賞能力,通過多樣化的國學經典資源進行系統的學習才能更有利於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4.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能夠對學生的精神世界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於各科的教學活動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教育者應當重視校園文化環境對學生身心的影響,通過繪制傳統文化相關的牆畫、設立古代先賢的雕塑、建設優美的校園等方式來改善學習環境。在此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徵集牆畫設計,書畫作品等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讓他們在參與過程中增加對傳統文化和經典古詩文的認知。另外,還可以通過學校的宣傳欄、讀書角、廣播站等場所融入國學教育,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篇目進行張貼和誦讀交流,通過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輔助小學語文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接收國學經典,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5.舉辦活動搭建平台

課堂教學之外還需要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作為教學組織形式的補充,規劃和組織與國學經典教學密切聯系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將祖國悠久的優秀傳統文化呈現在學生的生活中,更可以將趣味性和知識性結合起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這種寓教於樂的教學形式。學校可以定期舉辦如「經典誦讀」比賽、「古詩詞閱讀會」 「習語矯正比賽」 「經典話劇表演」 「名句名作朗讀交流會」 「班級特色誦讀賽」等活動,還可以在清明節、中秋節等重要的時間節點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也能夠讓學生在自我展示與激勵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⑽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國學教育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國學教育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國學教育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與國學之間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適當注入國學元素,不僅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以及對小學生身心健康培養,都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國學教育
近年來,國學熱方興未艾,全國各地中小學的國學經典誦讀工程及各種形式的國學活動更是如雨後春筍,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明確了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以國學為主要載體的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也得到應有體現。小學語文中所遴選的優秀國學內容,正是小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提升人文素養的重要窗口和途徑。本文旨在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國學呈現方式及國學元素在語文教學中的注入策略,以期更好地發揮國學元素在現代教育中應具有的文化教育意義。 一、什麼是「國學」
20世紀八九十年代,關於國學的概念,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先生有較全面的論述,他認為「國學可以理解為是參照西方學術對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進行研究和闡釋的一門學問。它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國學,即胡適所說的『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思想、學術、文學藝術、數術方技均包括其中;狹義的國學,則主要指意識形態層面的傳統思想文化,它是國學的核心內涵,是國學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們今天所要認識並抽象繼承、積極弘揚的重點所在」。由此可見,國學有著豐富的內涵,是中國人對自己文化的認識和研究,也是一種文化身份的認同。 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國學內容
通過對現行的人教版一至六學年全套語文教材中的國學內容做一個粗略統計,可以看出,一到六年級的十二本教材中,包括選讀部分在內,共有課文四百二十一篇,其中國學內容四十篇,國學占課文總量的百分之九,此外,更有大量國學內容遍布在課文後面的「語文園地」或「回顧拓展」部分。這些國學內容分布於課文及課文後的知識拓展部分,使小學生能更多地了解、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並通過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來進一步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國學部分,是新的課程標准對語文教育的要求,它不僅體現了語文的課程性質,更是形成與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豐厚資源,是實
現語文課程目標不可或缺的途徑之一。 三、國學元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注入
國學經典的學習不僅可以培養青少年的優秀人格,使青少年能自覺遵守日常行為規范,而且能增強他們對傳承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如何有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入積極向上的國學元素呢?
1.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誦讀國學經典,一方面能增加學生的國學涵養,豐富學生的人文底蘊,另一方面把誦讀活動和語文教學相結合,又能成為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助推器」,增加學生的識字量,積淀語感。心理學研究表明,十三歲以前是人生中記憶力的黃金時期。根據這一規律,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應以記憶、積累為主。新課標提出的一到六年級學生要背誦優秀古詩文一百六十篇(段)的要求,正是根據語文教學的規律和小學年齡特點和智力特點而提出的。誦讀不僅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還能使學生更好地體悟詩文的情感,更好地感受詩文的形象和意境。所以,利用小學生記憶力發展的最好時期,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無疑能達到文化熏陶、智慧鍛煉和人格培養的目的。
2.故事熏陶。中華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每天利用課前幾分鍾時間,由教師繪聲繪色地給學生講故事,目的是讓學生感到國學故事的無限精彩,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後,再讓學生說一說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從而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小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用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述國學經典的內容,解釋其中的含義,學生聽得愉快、學得輕松,同時也消除了反復誦讀產生的枯燥感。因此,我們應在日常語文教學中,通過國學典故中的生動事例對學生進行生動的國學教育,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3.琴棋書畫。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文化,包括琴棋書畫、民俗風情等在內的國學元素,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傳統社會的歷史畫卷與精神風貌,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具代表性的載體。從小學低年級開始用音樂、書法等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熏陶孩子,讓孩子浸潤在文化藝術的氛圍中,能增加民族文化素養。這些對於國學的深入學習都是很重要的。心理學家認為音樂、書法等傳統文化國粹,能滲入人們的心靈,激起人們無意識的超境界幻覺,並能喚起平時被抑制的記憶。讓孩子在經典文化的熏陶中潛移默化,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認識和學習國學精粹,從而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願望,對孩子們精神世界產生更深層、更廣泛的影響。
4.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除了鼓勵小學生利用節假日參觀歷史博物館、名勝古跡外,還可以組織以國學為主題的夏令營,或以家庭為單位帶孩子出去游歷,增長見聞。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父母應為孩子創造和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利用假日帶孩子游歷名勝古跡,寓教於樂,讓他們在了解祖國歷史的同時陶冶情操,用心去感受千百年的文化氣息。名勝游歷不僅能使孩子們增長見聞、開闊眼界,還能激發孩子們對祖國秀美山河的
熱愛,從而對孩子們的精神世界產生更深層次的情懷濡染。國學的內容博大精深,涵蓋了方方面面的民族傳統文化,可以說是「多元一體」的。
國學最重要的當代教育價值之一,就是對民族精神的傳承。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提升思想境界。開展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核心內容的國學教育實踐,根本任務就是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人。在實踐當中我們要讓國學走進課堂,走進學校,走進校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讓學生耳濡目染促進德行的養成。要通過國學教育,來提高學生的自我修養,陶冶學生的性情,提升學生的人格品質,最終實現學生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 參考文獻:
[1]章太炎.國學概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紀寶成.國學的當代意義[N].光明日報,2006-04-05. [3]南懷瑾.南懷瑾講演錄[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前言部分提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認識中華民族的豐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在此理念指導下,以國學為主要載體的傳統文化在語文教科書中得到了應有的體現,不論是經典名著,還是諺語民俗等,都是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建議用故事的形式講一些國學的經典故事和禮儀。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採用表演的形式,演繹一些國學的經典,這樣會讓小朋友更有參與感,學習效果也更好。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禮儀教育

為了提高全名族素質,加強對青少年的禮儀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介紹了開展禮儀教育的必須性及小學禮儀教育的內容,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在禮儀教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探討了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禮儀教育。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挫折教育

挫折是每一次成功都必須經歷的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對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意義重大。本文從幾個方面出發,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展開了探討。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滲透 挫折教育中圖分類號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愉快教育」

語文教學方法 (一)閱讀法(朗讀、默讀、背誦) (二)講授法(講述、講解、講評、講演、復述、講讀、講練、說書法); (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四)實踐法(觀察、調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游戲、交往、旅遊、實習、見習、練習...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就是教師工作職責。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除了上好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認真開展靠安全活動以外,還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小學生實施安全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享有"網路全書"的美譽,它的內容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各個領域,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新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學是一重要途徑。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

任何一種自然美都是由多種多樣的形式、因素構成的。我們在教學中配合多媒體來創設審美情景,可以把音、像、文字融為一體,使教學內容情境化,增強教材的藝術感染力,營造美的情景和美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活動,讓他們在美的熏陶中感受美、欣賞美。如《廬山雲霧》一課圖文並茂,文質兼美,是融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於一體的美育好教材。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運用課件,引導學生欣賞畫面。通過欣賞,學生初步感受廬山雲霧的瞬息萬變。再引導學生熟讀深思,深入了解廬山雲霧的特點。學生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欣賞畫面,進一步體會情景交融的意境。最後,播放音樂,引導學生暢談感受。這樣,學生不僅多感官感受廬山雲霧之美,還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培養了審美能力,激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之情。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