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怎麼上作文700字

語文課怎麼上作文700字

發布時間:2023-05-02 08:19:20

Ⅰ 如何上好語文課 作文

【如何上好語文課】
人們常說:「一節好的語文課,應該是一首一味雋永的詩,一曲餘音繞梁的歌,一副意境悠遠的畫。」聽一節好的語文課會引人入勝,耐人尋味,是一種美得享受。語文課可以含蓄,也可以張揚,有時如潺潺流水,有時如滾滾江河。那麼如何上好語文課,讓自己的語文課堂如此豐富多彩呢?下面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提高教師個人語文素養是上好語文課的前提。
「給人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對教師知識擁有量的一個比喻,可以看出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具備很多知識,尤其是語文教師甚至應該是一個「雜家」。不但要有教學用的語文專業知識,如語言學、文字學、修辭學、文章學等,還要有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等教育知識,而且要對其他各門類知識的了解和涉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多讀書、多學習。讀語文大家的作品,向當代優秀的語文教師學習,多觀摩一些優質課。讀專業書刊,訂閱一些語文專業雜志,了解語文教學的最新動態。讀非專業書刊,尤其讀大量的文學書刊,這是進行教學實踐的需要,可以使教師學識淵博,這樣一旦有教學需要即可信手拈來,讓知識服務於教學。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對老師充滿信賴和崇拜,「親其師,信其道」。
其次,充分備好課是上好語文課的保障。
俗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活動也是如此。充分的備課對於課堂教學來說猶如枕木之如鐵軌,基石之於高樓,它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讓教師對於課堂教學有一種清晰、理性的思考和整體安排,這是課堂教學取得實效的保障。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包括鑽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這就要求教師肯花時間去鑽研。
首先教師要備好教材。文本教學,要求我們首先要吃透文本,所以每次上課前,對於所要教學的內容都要熟稔於胸,絕對不打無准備之仗。
除去充分准備所要教學的內容之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因素。
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他們的年齡和知識水平,對於所要學習的文本學生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以學生的生活經歷會不會對所教學的內容產生共鳴。尤其是我們職業中學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對而言就不高,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戲、競賽、分組、才藝比拼等,知識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會問怎樣的問題,怎樣分層次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賞,去感悟,哪一類問題由什麼水平的學生解決。全面地,深層次地站在學生的出發點上對所學進行預設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成竹在胸,也為良好的課堂教學作了好的鋪墊。
再次,靈活駕馭課堂是上好語文課的關鍵。
我們每一節課面對的是學生,他們是一個個充滿活力的個體,在大力倡導平等、民主、和諧、尊重的師生關系並努力發揮學生主體性學習的今天,教師無法預料到教學過程中所產生的全部結果,也無法預知課堂教學互動會產生怎樣的變化,怎樣的新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了解學生,運用我們的教學機智,冷靜面對,正確引導,巧妙處理各種問題,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我們駕馭課堂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因為學生們有著不同的閱歷、不同的個性,對課文內容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想法和觀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理解,還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發點進行多向的理解。培養學生思維的一種發散性。正如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一旦學生以一個研究者的身份發現問題並得到肯定時,他們會以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學習中,體會學習中無窮的樂趣。而這也改變了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 、機械訓練的現狀,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學習中得到全面的發展。
前段時間聽於丹教授談教學,其中就說到她教學的一種隨性,帶學生去咖啡館,一邊享受著那裡邊的情調,一邊和學生面對面縱談人生,這不正是將課堂融入了生活,這樣的課堂已不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課堂,然而這樣的課堂卻又是我們喜歡的。作為中學的課堂雖然不能如此「高雅」,但我們也可以適當的變通,記得有一次作文課,我讓學生寫美麗的春天,我特意先布置作文相關要求,再專門安排一節戶外活動課,讓學生自己用眼睛去發現,學生們卻一反往常一寫作文說皺眉的現狀,表現得異常活躍,交上來的作文也有了質量的保證。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從學生的願望出發,巧設課堂,為學生創設一個舒展的學習環境,既培養了學生們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意識,也使他們享受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
最後,重視塑造學生價值觀是上好語文課的內在要求。
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我在講述「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的《陳情表》這篇表文時,從情與理的角度評價 「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之文,其中的悲若情節確實真情動人,能激起我們的同情,卻不再能激發我們如蘇軾曾經說過:「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的情感共鳴。畢竟時代變遷了,於是我在教學中設問作者李密為何不請人侍奉照顧祖母呢?由此組織學生聯系現實展開討論,我以為覺得,該文的最大現實意義就在此處。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也是當下很多「孝子賢孫」們信奉的人生信條。年邁的老父老母孤獨地住在偌大的屋子裡,兒孫們忙於自己的事業,金錢和各式各樣的東西塞給老人就以為自己是在「盡孝」。物質條件的充裕是可能讓人生活得更加舒適,但這樣就足夠了嗎?年邁的父母更需要的是親情與關懷。 《孝經》「養則致其樂」,恐怕早已經被我們現實的追求沖得盪然無存了!贍養父母不是一頓飯和一張輪椅一個保姆所能代替的吧?在物質條件相對充裕的今天,缺衣少食的日子漸漸會離我們遠去。但我們卻似乎並沒有覺得我們比昨天的艱苦日子過得更加幸福,為什麼呢?請給別人多一點人文關懷,多一點心靈的關注,從善待我們身邊的親人開始吧!在討論與交流中,讓學生懂得什麼是人生?人究竟為什麼而活著?人應該怎樣活著?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適當講述一些歷史人物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學生的正確人格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可以做到的。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語文課堂應該是一個能夠張揚個性、交流情感,充滿智慧與靈性、充滿活力與藝術的場所,它是一個動態的、雙方的、發展的過程。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培養中學生具有真、善、美的健康人格,既是發展人的個性的需要,又是語文教學自身的需要。
正如特級教師王菘舟曾說過:一堂好的語文課,存在三種境界:人在課中,課在人中,這是第一種境界;人如其課,課如其人,這是第二種境界;人即是課,課即是人,這是第三種境界,境界越高,課的痕跡越淡,終至無痕。因此,課的最高境界乃是無課。無課,也就是感覺不到自己在上課,在工作。在課堂中,師生已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也許在上課,也許當時的課堂就是真實的生活,忘了生活,忘了時空,忘了身份,課即是人,是現實……
看來上好一堂語文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它需要我們不懈的摸索,不斷的總結,不斷地向新的境界而努力奮斗。這樣「詩」才能更雋永,「歌」才能更悠揚,「畫」才能更悠遠。

Ⅱ 《怎樣上好語文課》作文600字

怎樣提高學習效率——多看書小學,甚至初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就是:課外閱讀。有一根「魔杖」,它確實是有魔力的,哪個孩子一旦被它點中,就會變得更為聰明,在學習和才能上更有潛力。這個「魔杖」是什麼,誰能有幸被它點中,這一定是許多人想知道的——請原諒我的故弄玄虛,我不是在講童話,是在作一個現實的比喻,因為想不出比它更貼切的比喻了。讓我繞得稍遠,從四個孩子的真實故事說起。我曾和某小學五年級一個班的同學有過較長時間的接觸,對這個班的學生都很熟悉。班裡有四個孩子,我總不由自主地在心裡把他們分為兩組,然後放到一起進行對比。先說前兩個孩子,一個叫曉菲的女孩和一個叫小壯的男孩,這兩個孩子都學習努力,考試成績中上等,性格上既不張揚也不內向,上課不搗亂下課不惹事生非,在班裡屬於那種既被老師喜歡又容易被遺忘的人。另一組是兩個男孩子,一個叫博一個叫成。博是個極為出色的學生,門門功課優秀,工作能力強,還特別有思想有見地,他是我見過為數不多的幾乎找不到缺點的那種孩子;成這個小男孩優缺點都明顯,總不好好完成作業,成績中等,但口才極好,總是表現得懶散,不過並不擾亂紀律。這四個孩子引起我的注意和對比,是從他們的作文開始的。前兩個孩子,曉菲和小壯的作文我看過,字寫得雖不舒展但比較整齊,可寫作水平很差,內容貧乏,有許多語法錯誤,錯別字也比較多,這和他們平時還不錯的考試成績有較明顯的差距。他們每篇作文都被老師要求改來改去,他們認真地改著,一遍遍地抄著,但拿第四稿和第一稿對比,僅能看出改動痕跡,看不出進步;翻到下一篇作文,水平照舊。又翻了他們其它的作業本,都分明能感受到這倆孩子的努力和他們學習能力上的力不從心。我基本上能判斷出他們是哪裡出了問題。找這兩個孩子談過話。問他們的共同問題是:你經常讀課外書嗎?曉菲聽我這樣問,很不自在,告訴我說,她很想讀,但她爸爸不允許,怕影響她學習,就把家裡她可能看的書都鎖起來。她家有一份訂報紙贈送的《讀者》,她很喜歡這個雜志,但每期來了,父母都想辦法藏起來不讓她看。小壯則表示他不喜歡讀課外書,除了幾本漫畫書,從來沒讀過其它什麼書。我想這兩個孩子這樣下去真是可惜了,他們是這樣聽話,捨得用功,本該在學習上表現得更出色。於是分別約他們的家長談了一次話,目的是希望他們關注孩子的課外閱讀,從課外閱讀來解決孩子學習困難的問題。曉菲的爸爸說,孩子每天這么用功學習,成績才保持中上等,要是再分了心去讀課外書,落到中等怎麼辦呢?小壯的媽媽認為讓小壯去閱讀是又給孩子增加了學習負擔,小壯一周上六個課外班和一個樂器班,周一到周日從來不休息,他家住得較遠,公交車上每天來回要兩個半小時,小壯每天只能睡6個小時。所以他媽媽說,絕對不能再給他增加負擔了。我告訴他們,這兩個孩子現在正在讀小學,每次考試成績高幾分低幾分不重要,目前他們的問題是學習能力不強,這才是真正的大問題,這會嚴重影響到未來的學習。不上那麼多課外班,不強求考試成績,讓他們有大量的課外閱讀,孩子才能從根本上減輕學習負擔,他的學習能力才能提高,將來才能有真正的好成績。我盡量把問題講得明白,他們當時也都表示認同我的建議。但後來我再和孩子們了解,一點沒變。曉菲的爸爸認為是因為家裡訂報紙招來《讀者》,引得孩子不安心學習,把訂報紙的贈品改成了牛奶。小壯本身就沒有讀書的願望,媽媽也不打算讓他有這個願望,只是打算再給孩子報個跆拳道班,理由是孩子整天學習活動量少,上這個班既能運動又能學習防身,一舉兩得,我不知她從哪裡再為小壯擠出這個時間。而且我還了解到,小壯所上的幾個課外班中,有一個就是作文班。和曉菲、小壯形成對比的是,博和成的作文都寫得特別好,通篇幾乎沒有一個錯別字和病句。博的字寫得整潔大氣,文章中總有獨到的視角和素材;成雖然字寫得不好,文中不時有勾劃,不整潔,並且他的各篇作文水平差異明顯,有的一看就寫得不認真,應付差事,但有幾篇看來他是認真寫的,透過雜亂的卷面細細讀來,能感覺出才情飛揚,讓人不由得心生贊嘆。我也和這兩個孩子單獨聊過,了解到他們都十分喜歡讀課外書。博的家裡有很多藏書,他讀了很多,以中外名著、歷史、自然方面的為主,遠遠超出了他的同齡人的閱讀量;成的父母做生意一般不在家,他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家沒電腦,電視也基本上不開,他沒事干只好去買很多書看。成讀得很雜,動物、科幻、偵探、武俠等,逮住什麼讀什麼。這兩個孩子不光作文寫得好,各方面都應付得輕松自如。博是個好學生卻不是個小學究,他喜歡足球,花很多的時間踢球;成雖然平時成績不太好,但用他班主任的話說,這個孩子,聰明著呢,現在這個成績是閉著眼睛學來的,他只要好好學三天,就能考班裡前三名。我離開這個班時,把電子郵箱給了孩子們,現在還和幾個學生保持聯系。他們現在已讀初三了,馬上要中考。博沒給我寫過信,但他的母親一直和我保持聯系,我們始終沒見過面,通過網路交流過一些兒童教育方面的問題。博就讀於一所市重點校,據他媽媽說現在的學習仍然很好,基於他的學習成績和足球水平,已被確定保送到一所市屬最好的中學讀高中。曉菲一直和我聯系,她初中就讀的是一所普通中學,師資等各方面都不太好。聽她說小壯、成也在這所學校,她和小壯的學習現在只能保持中等,肯定考不上好高中;但成上了初三後著急了,懂得學習了,現在是年級前幾名的學生,還評了三好生。曉菲還說,她現在越來越不想學習了,覺得學習太難了。幾個孩子在學習上的發展態勢大致已水落石出。曉菲和小壯的家長肯定對孩子心生失望,他們為孩子做了那麼多,孩子的成績卻不理想,在這關鍵時候,不知他們又會想出什麼辦法來幫助孩子,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更不會讓孩子去讀課外書了——由此,基本可以預測到的是,孩子不但眼前的中考很難取得好成績,在接下來的高中階段,學習也不會有什麼太大起色,乃至將來,他們一生的學習狀態都將是平庸而困難的。而博和成,他們的學習能力已穩定地生成,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他們會更具主動性和把握能力。四個孩子的故事講到這里,我想說的問題已清楚了。「魔杖」是什麼,就是課外閱讀。它有一種魔力,不顯山不露水地賦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出平淡;哪怕是寫作業速度,一般來說他們也比那些閱讀多的同學要慢得多。閱讀為什麼對孩子的智力和學習有這么大的影響?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青少年閱讀有很多研究,他對閱讀與學習能力的關系闡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說:「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他從心理學的視角分析,「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系。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於思考。」他指出缺乏閱讀的壞處,「為什麼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奮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閱讀!」相比之下,「有些學生在家庭作業上下的功夫並不大,但他們的學業成績卻不差。這種現象的原因,並不完全在於這些學生有過人的才能。這常常是因為他們有較好的閱讀能力。而好的閱讀能力又反過來促進智力才能的發展。」「凡是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並且把全部負擔都轉移到家庭作業上去。由於家庭作業負擔過重,他們就沒有時間閱讀科學書刊,這樣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現代心理學對此已有很多研究和證實。梳理心理學代表人物皮亞傑、布魯納、奧蘇貝爾等人的學習理論,可以看到關鍵的兩點:一是思維發展與語言系統的發育有密切關系,二是學習新知識依賴已有的智力背景。「閱讀」是一種以語言符號為媒介,包含有豐富的、超越現實生活內容的活動,會讓閱讀者的「語言系統」發育得更好,同時可以讓他的「智力背景」更為豐富,從而使得他們的思維能力及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更強。做個形象的比喻:學習能力的構建好比蓋房子,「語言系統」就相當於工具,「智力背景」相當於工程背景(地基勘探水平、工程設計水平、工人技術水平、施工管理水平等無形但重要的內容)。有好的工具和完善的工程背景,整個蓋房子過程就是件比較輕松的事,也能保證質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質量就可想而知了。孩子在小學,甚至初中低年級時,僅僅依靠聰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但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這正如簡單的建築工程對工具及背景條件要求不高,越是宏大精美的工程,對工具及背景條件要求越高一樣。我見過幾位非常苦惱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原本學習成績不錯,學習也很努力,但令人不安的是,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越來越不如人意。每當這種時候,我總會問一下孩子從小到大的課外閱讀情況。不出所料,這些孩子基本上都缺少課外閱讀。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另一些孩子,小時候成績可能並不出色,但由於他們有較好的課外閱讀,卻能做到後來者居上,到真正想學的時候,潛力就不可阻擋了。小學,甚至初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就是課外閱讀。它真的像一根魔杖,越來越顯示出神奇的作用。人們容易看到孩子變化的表象:一些孩子越來越喜歡學習,成績越來越好,就覺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很欣慰;另一些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就覺得孩子怎麼越來越不懂事,越來越不自覺。人們很少能看到這種表象背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原因,那就是課外閱讀。事實是,每個孩子都是越來越懂事了。不同的是,閱讀多的孩子,學習能力強,當他有意識地主動去學習的時候,豐富的語言和智力背景就來幫忙了,他較好的學習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會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動積極地去學習;而閱讀少的孩子,他語言和智力背景的蒼白使他學習能力羸弱,在越來越難的知識面前,在越來越多的競爭面前,他更多地體會著力不從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對學習就越沒有興趣。人是不能靠毅力和理性支撐很長時間的,他們很快表現出一路下滑,開始有意無意地逃避學習——這可能就是家長感覺到的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越來越不愛學習了。」為了讓孩子聰明又學習好,父母們都在傾盡全力,從懷孕開始就忙著吃這個補那個。營養對兒童大腦發育肯定有用,但無論吃多少好東西,都只是一種加法手段。除極個別的超常兒童,所有出生後身體健康正常的孩子,他們最後在智力上的差異並不在這種物理手段上或生理因素上,而在啟蒙教育上。智力啟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閱讀,它是一種乘法手段,可以讓兒童的聰慧以幾何級數遞增。一些教師和家長不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是因為他們心裡總有擔心,孩子光完成學校課程學習已經很忙,考試考出好成績最要緊,讀課外書既浪費時間又影響學習,不合算。這種說法等同於在說,我急於從哈爾濱到廣州開會,哪裡有時間等四個小時後的飛機,火車馬上開了,我得趕快去擠火車——好像是那麼回事,實際上全錯了。一把相同的種子,灑到地里,有的得到合適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乾旱又曬不著太陽,最後差異當然會很大。閱讀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陽光。我猜測會有一種質疑被提出來,難道經常讀書的人學習就一定好,不讀書的就一定不好?當然不是。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或表述一種現象時,不能把它絕對化。如果所有文化或社會范疇中的「規律」都需要像數理定律那樣有100%的准確率才可被確認成立,那麼所有的社會規律都將不存在,所有的對話都無法進行。世界如此復雜,每件事情都和其它事情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也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一種現象。比如「喝茶能有效預防癌症」的結論,和「愛喝茶的人也會得癌症」的現象並不形成沖突,因為癌症致病原因非常多,用後者否定前者是沒意義的。我不敢說愛讀書的孩子學習一定好,但我可以肯定地說,從不讀課外書或很少讀課外書的孩子學習一定不會出色;一夥愛讀課外書的孩子和一夥不愛讀課外書的孩子相比,他們的學習差異一定非常明顯。中小學生中有一種叫「偏科」的現象,似乎對這里談到的閱讀與學習能力的關系提出挑戰。尤其是一些男孩子,偏愛數理化,對語文、英語等文科類科目不感興趣,也很少閱讀,數理科目成績卻總是很好。我見過一位初中生的家長,她甚至為她的孩子數學、物理學得好,特別不愛學語文而略有沾沾自喜,可能是覺得這樣表示她的孩子聰明。我想,她的孩子如果只是不喜歡語文課本身,但讀過很多課外書的話,她可以驕傲,說明孩子的潛力還是很大的;但如果孩子一直缺少閱讀,對語文課的厭倦是基於一直以來的語文能力低下,那就是件比較麻煩的事,恐怕總會有一天數、理科目要受到拖累。我認識一位市屬重點中學的數學教師,他高考時數學滿分,語文只打了92分。他原本酷愛數學,立志要當個數學家,報了北大數學系,總分不夠,最後只被一所普通的師范大學數學系錄取。他說,從我這幾年教書,才深切地感覺到語文的重要。我們學校每年高考前十名的同學,很少有偏科的,基本上都是文理兼佳。他說他當時沒考上北大數學系很不服氣,現在想來,即使考上了,語文底蘊的缺失也會影響專業學習,因為自己的思維寬度和廣度比起那些博覽群書的人總是有很大局限性。所以,哪怕孩子是個特別的數學天才,你也應該關注他的閱讀。比如讓他去讀幾本數學家傳記,這可能比讓他多解兩本習題集更能成全他的數學天才。當然也有偏科偏向語文的,語文學得很好,作文寫得漂亮,數理化學得很差。比如少年作家韓寒。閱讀對他們的考試成績似乎並沒有成全。這個問題要這樣理解:造成他不喜歡數理科目的原因很多,教師、家庭、天賦、同學等都可能成為影響因素。閱讀當然不能強大到解決所有的問題、補救所有的不足。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數學成績差,絕不是閱讀造成的。這樣的孩子,所幸他們喜歡閱讀,無論上不上大學,他們都是聰慧的,都可以取得相應的成就。這樣看,閱讀於他們仍然是件幸運的事。而那些從不讀課外書或很少讀課外書、數理科目學得較差、人文科目只是相對學得較好的學生,他們的情況不叫「偏科」,事實上他們的人文科目也並不出色。誰能見到一個幾乎不讀課外書的人在文史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些孩子和韓寒這類孩子的情況又有很大差異。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閱讀都是重要的。由此看來,想讓一個孩子變得更聰明,是多麼簡單啊,讓他去大量閱讀吧!書籍就是一根魔杖,會給孩子帶來學習上的一種魔力,能讓他的智慧晉級。愛讀書的孩子,就是被魔杖點中的孩子,他是多麼地幸運!

Ⅲ 怎樣上好一節語文課作文

《一節"語文課"》
我喜歡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語文課,因為在語文課上我既學到了知識,也學會了如何做人。

上了幾年的學了,上了無數次的語文課了,我最喜歡的還是《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在這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也深刻體會到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這一真理。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更加明白了只有國家富強了,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民族才會自豪的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剛一上課,袁老師就以她聲情並茂的語言,把我們帶入到圓明園那輝煌的建築里,在那裡我們看到了仿造各地的名勝建築平湖秋月、獅子林;看到了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武陵春色、蓬萊瑤台;看到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築方外觀,看到了中西合璧的海晏堂,威尼斯微縮景觀等,倘佯在其中令我們眼花繚亂。通過袁老師展示的有關圓明園的資料,我們還知道圓明園佔地5200畝,歷經150年才建成,裡面不僅匯集了我國園林藝術的精華,還匯集了世界園林藝術的精華,真不愧是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呀。看到那些經過三維動畫復制出來的圓明園景觀全圖,看到海晏堂前會依次噴水的十二生肖銅像,同學們不由得發出一陣陣驚嘆聲,既為圓明園的舉世無雙而驚嘆,也為我們祖先的勤勞智慧而驚嘆。

就在我們還在激動地情緒里沒有緩過神來的時候,袁老師又把我們的視線帶到了1860年的10月6日,就在這一天,英法聯軍闖進了圓明園,對圓明園進行了瘋狂的搶掠。當我們看到那把大火把圓明園的一切都吞沒了時,我們的心揪了起來,看到那濃煙蔽日的大火,我們彷彿看到了那金碧輝煌的殿堂、那小巧玲瓏的亭台樓閣、那充滿詩情畫意的武陵春色、那中西合璧的海晏堂都在這沖天的大火中化為灰燼了;我們彷彿又看到了那上自先秦時代、下至唐宋明清的珍貴字畫都在這沖天的大火中化為灰燼了。想到那珍貴的歷史文物、那舉世無雙的園林建築就在這無情的大火中化為灰燼了,我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我們的淚水無聲地流了下來,為這舉世無雙的萬園之園的毀滅而流淚,為這園林藝術的瑰寶毀滅而哭泣。

我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我們痛恨那殘忍的侵略者,也痛恨那軟弱無能的清朝統治者,正在我們還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的時候,這時袁老師那沉痛的聲音又響了起來:「同學們,歷史終於翻過了這沉重的一頁,今天我們重溫這段屈辱的歷史難道僅僅是為了仇恨嗎?」是呀,我們猛然醒悟了,我們重溫這段歷史不僅僅是為了仇恨呀,如果我們不好好學習,這慘痛的歷史悲劇還是會重演的,想到這里,我們立刻大聲說:「只有我們好好學習,把祖國建設富強了,這慘痛的歷史悲劇才不會重演。」

「同學們,如今我們走進圓明園,會看到什麼呢?」袁老師那深情的聲音再次想起,「現在只會看到一堆斷壁殘垣。」我們輕聲說道,隨即,老師點開了《圓明園的斷壁殘垣》這一畫面,當我們看到那雕刻精美的石刻,那矗立在風中的斷壁殘垣時,我們的心再次縮緊了。是呀,那矗立在風中的斷壁殘垣會像我們訴說什麼呢?我們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

這堂課使我的心靈經受了一次洗禮,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深深的理解到了:只有國家富強了,我們才不會再受欺侮,我們只有努力學習,把我國建成一個富強民主的國家,我們才會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火燒圓明園這慘痛的歷史悲劇才不會重演。

Ⅳ 如何上好語文課 作文

如何上新學期的第一節語文課
第一課非常重要,既關繫到新老師在同學們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響他們今後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一定要精心准備,一炮打響,讓學生在很高的層面上重新認識語文課的不可替代的價值,並從此「死心塌地」的愛上語文。這便是語文教學成功的第一步——甚至是一多半了。

我每教一批新生,前兩節從不忙於講新課;而主要是調動學習興趣,講明學習意義,介紹學習方法,等等等等——我戲稱之為「磨刀課」。
關於語文學習的價值、意義、重要性——對高一新生也要講,而且要大講特講,因為他們在初三時因為「應試教育」已對語文產生了深深的誤解甚至反感。

要讓學生對語文產生前所未有的好感,讓他們明白:語文學習除了關乎其前途命運。更關乎其生命質量。
1高考怎麼改革語文也是穩居榜首——永遠的「三分之一」。
2立身處世之本,建功立業之基。
3形成民族強大向心力凝聚力的「磁核」。
4是精神的建築師、心靈的守護神。
5生命的別名。

還可參見夫子有關論文之節選:

第一.激發興趣
針對學生興趣不濃、消積被動的學習態度,我總是首先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和強烈慾望,讓他們產生強大的內在動力,產生不學不行、欲罷不能的心理需求,以高漲的熱情積極主動地投入語文學習,自覺地彌補自己的貧乏。

在激趣方面,我總結出這樣幾點經驗:
一是一定要上好面對每批新生的第一節語文課。這節課要讓學生對語文產生前所未有的興趣和認識,產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審美驚訝:哦,原來,我們的母語,我們學習和使用了這么多年的漢語是如此的美妙、神奇呀!為此,我個人創作了一篇抒情散文《我愛你,漢語》,又搜集了《漢字,奇妙的精靈》(說明文)、《妙不可言》(雜文)、《華語情結(節選)》(余秋雨《文化苦旅》)、《聽聽那冷雨(節選)》(台灣餘光中,見《港台抒情文學精品選》)等激趣資料,逐次用來,效果非常之好。

二是在其後的教學活動中,要不斷保護和強化最初激發出來的興趣,使之更加濃厚持久。具體方法有:①以趣激之,②以智激之,③以情激之,④以境激之,⑤以美激之。(詳見筆者專論《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

三是要時刻用一個美好的能力目標來激勵學生。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增長得越快。」面對每批新生,我都首先讓他們把爭做「五一居士」,做為語文學習的最高目標、畢生追求。我所說的「五一居士」,是指能夠達到「①一手好字、②一張鐵嘴、③一肚子名篇佳作、④一筆好文章、⑤一顆永遠年輕的心」這樣五條標準的人。語文教學要是能把所有學生都培養成這樣的「五一居士」,我認為那已是最大成功。(詳見筆者專論《培養語文能力,塑造「五一居士」——我的語文素質教育觀及實踐》)

美好的目標,常能激發出學生持之以恆、自覺學習的強大興趣和動力。

Ⅳ 600字作文怎麼樣上好語文課

我覺得學好語文,首先要把語文這一科當作自己的興趣,每個人的興趣都是自己選的,把語文當作自己的興趣,你會努力去學習,慢慢把自己的興趣培養好。
我們怎樣才能學好語文呢?我覺得:
1.學好課本的知識,課本的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每個人打好基礎才能更好地學習它。我們要做到課前預習,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上課專心聽講,勤記筆記,把不懂的問題解決,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在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
2.注意課外積累,當有空閑的時間可以看看課外書,多看些名著,了解作者的背景,當課文是一則寓言,你要懂得這個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一個什麼道理,要關心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動態,使自己的思維要不斷進步。
3.加強寫作水平,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寫作是考試的做高分,提高寫作水平是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語句最好能背誦。
我覺得這樣就能學好語文啦!

Ⅵ 作文《怎麼上好語文課》600字

不打無准備之仗。再忙、再累,頭一天晚上也要把第二天上課的內容熟悉一下。如果執教的是第一課時,我會把課文再朗讀一遍,熟能生巧,熟能生慧,說不定會讀出新的感受和發現。力求讀正確,否則,我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就會打點折扣。

生字和所有要板書的字,我會再練寫一遍,力求規范。所謂規范,就是入楷書之體。我被評為特級教師之後,對自己的板書要求更嚴格了——要求寫在黑板上的字能成為學生的字帖。這似乎有點苛刻。但我必須努力做到這一點,因為我是老師。

師者,榜樣也。至少,要讓學生感受到我的認真和規矩。我不但是「經師」,而且要做「人師」。有時候,課前還會迅速瀏覽一下教案,保證大的環節不出問題。特別是執教新課文,我是慎之又慎的。當我走到教室門口時,想的是。

一開始我要做什麼、講什麼;課堂上,當學生在活動時,我便默想著下一個環節干什麼,我要說什麼;當一個學生讀書、回答問題時,我一邊聽,一邊迅速地思考:我應該怎樣評價。總之,我為上課、為下一個環節而「時刻准備著」。

我牢牢記住了:

1.學語文是為了「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2.閱讀教學要「意文兼得」。

3.讀(尤其是朗讀)是內化語言的唯一途徑。因此,閱讀課我始終把讀放在首位,把讀貫穿始終。每一篇課文,都要求學生讀得正確,流利。這是「保底工程」,人人必須做到。讀得有感情更好。但由於每個人的悟性不一樣,感受能力不一樣。

所以這個要求要因人而異。初讀課文時,我特別關照後進生,必定聽聽他們的朗讀,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多做示範。對小學生來說,示範就是指導,必要時領讀。有時不厭其煩,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三遍。這一點,我是從音樂和英語老師那兒學來的。

「一篇課文學完了,結果還有的學生不能流暢地讀下來,這樣的課要避免。」這是張慶老師經常告誡我的話。張慶老師還常說:「全班學生不把課文讀熟,你就別開講,先把『讀』這一關過了再說。白話文,真正要講的,很少。」於是「不把課文讀熟不開講」就成了我閱讀教學的一個信條。

Ⅶ 怎樣上好語文課 作文我說的是以「怎樣上

如何上好語文課
學生學好語文課是學好其它課的基礎.教師上好語文課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可靠保證.因此,如何上好語文課,是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探討的話題.如何才能上好語文課,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想讓學生學好語文,就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要憑借語文的課程資源,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韻律美,鏗鏘美,情韻美,修辭美,跌宕美,意境美,語言美和精神美,從而喚醒學生學好語文的強烈願望.要創設寬松、自由的課堂教學環境,讓語文課堂閃發出靈性.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的問,自由地讀,自由地想,自由地答,自由地評價,自由地選擇.語文教師要懷著一顆寬容地心,以一種善意的、平等的姿態,同我們的教育對象一起渡過愉快的成長的生命歷程.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一個語文教師,如果自己都不熱愛自己所教學的語文課,不欣賞自己所教的語文課中的教學內容,就不會上好語文課.因此,我們要培養自己的欣賞語文的品質.學會欣賞語文課程體系,欣賞語文課程中的每一篇文選,欣賞語文課中的每一個知識點,欣賞上語文課中的每一個環節,欣賞學生學習語文課中的一些細節,欣賞學生學習語文課後的收獲,欣賞學生的作品等.只有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語文課中的一切過程和素材以及活動,我們的心理才會是愉悅的,我們的精神才會飽滿,我們才願意以十二分的熱情投入到語文教學工作中去.
語文課知識含量大,涉及面廣,包羅萬象,比如說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社會科學,以及歷史、地理、醫葯學等等.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具備博覽群書的優秀品質.只有博覽群書,才能對這些相關的知識有所儲備,有所理解,才能合理、正確解釋和解答語文課中出現的一些相關問題.

Ⅷ 關於語文課希望怎麼上的初一作文

我對現在的語文課基本上沒有什麼意見,但還是有那麼些許的不滿意。
那語文課應該怎樣上呢?
進入了21世紀,老師教書不再能死板照搬了,應該結合大自然來教給我們知識。陸游曾說過:「紙上得來終絕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老師不能一味地在課堂上教知識給我們,有時候也應像蘇格拉底、孔子一樣,帶他們的子弟去大自然里,然後結合實際,並告訴他們道理。我們21世紀的老師也應該這樣做,帶我們學生走出那煩悶的教室,走進一個活生生的社會,教會學生更多課外的知識,讓他們懂得更多。
此外,老師也可以在語文課上做一些實驗,告訴我們知識。譬如課文《學會合作》,就可以事先做好一個瓶子,然後再像書上做的那樣做數條繩子,並在繩子的末端綁一個玻璃球,繩子的另一端就讓同學們抓著。聽到哨聲後,就以最快的速度將球拔出……做完實驗後就告訴學生一個關於合作的道理。這樣上課,不僅可以讓枯燥的課堂變得有聲有色,還可以讓學生打起精神,認真上課。
使我滿意的就是在21世紀里的語文課里不時有幽默的語句出現,使我們捧腹大笑起來。希望老師永遠保持這種上課的獨特風格。
21世紀的語文課就應該這樣上,讓我們既學到知識又快樂。

Ⅸ 語文課應該怎麼上800字作文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著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技能。」這就是說,語文教學就應該把教材上的知識轉化成學生的語文技能。這樣才使學生真正學好語文科,促進他們語文能力的不斷發展。至於「如何上好語文課」,這是個永恆的話題,所有的語文教學工作者都為其探索不已。現在,就本人的一點見解淺談如下: 一、「以趣導學」是上好語文課的前提。 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它缺歷可使人積極、主動、愉快地去探究、去活動,是學習的重要動力之一,也是成功學習的重要條件。只有學生對語文課有興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才能學得快,記得牢。激發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 1、發揮語文本色,激發學習興趣。 語文科與其他科有所不同,它具有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我們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好這一特點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在教《鳥的天堂》一文時,我先問學生:「你知道什麼叫做『天堂』嗎?『鳥的天堂』會是怎樣的呢?想不想跟老師一起去探個究竟呢?」。通過這一發問,會初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因為往往新、奇、美的事物最容易使人產生興趣,而「天堂」是屬於新奇事物。通過這么一問,學生的興趣就來了,老師接著就「乘勝追擊」充分發揮這篇課文語言精悍、質朴優美的特點,引導學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把「新、奇、美」揉合為一去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2、活躍課堂氣氛,延續學習興趣。 由於小學的注意力持續不定的,他們的特點是好動。若只是靠生動的語言來激趣,過於反復就會失去「新」意,產生厭悶感。要把學生的興趣延續就必須活躍課堂的氣氛。例如,在教學生閱讀課文時要採用多種的閱讀形式充分讓學生做到「三勤」,即「勤動口、勤動腦、勤動手」。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在活躍的氣氛中「延趣」。 3、課內外相聯系,發展學習興趣。 興趣又可分為短暫興趣和穩定興趣。學生對一節課感興趣,是屬於短暫的興趣。要讓學生產生穩定興趣,我結合不同的課文設計不同的方式來結束該節課的教學,讓學生有一種「課盡,趣不盡」的感覺。如在學完古詩《暮江吟》時,我問學生:「你們覺得詩中描繪的景物美嗎?你能把詩人在詩中描寫的景象全部畫下來,給老師欣賞一下好嗎?」課後,學生非常感興趣,拿起畫筆就畫起心中的「詩畫」來。這樣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詩內容的理解,而李扮胡且使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得到發展。 二、「培養能力」是上好語文課的體現。 在小學階段,字、詞、句、篇的基礎知識應該與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能力訓練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離開能力的訓練,只單方面地傳授字、詞、句、篇的基礎知識會導致語文教學陷入繁瑣教學和形式主義,削弱了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語文老師在課堂上不能只講述課文的內容,應該致力於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上《鳥的天堂》時,我先提出問題:1、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2、作者每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到的情景有什麼不同?讓學生合著課本帶著這個問題聽老師讀有關的課文內容後再回答問題。這樣不但有意地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還訓練了學生的聽力。當學到描寫在大榕樹上群鳥歡鬧的情景時,又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的描寫展開合理的想像,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那鳥多歡鬧的場面。通過這樣的突破這篇課文的難點並訓練了學生有條理地說話。 又如教《金色的魚鉤》一文時,我引導學生在聽老師范讀時在文中劃出為之感動而流淚的部分有感情地讀一讀,讓他們說說為什麼聽到這部分會流淚。然後出示一道練習題:「當我讀到……的時候,我哭了。我想到……」。讓學生有條理地寫出自己所想到的內容。這樣進行了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訓練。課後,布置學生學習課文生動描寫人物的語言、內心的手法,以題為《我最敬佩的人》寫一兩段話,哪攔使學生融類旁通進行有趣的寫作訓練。 課文是最好的閱讀和寫作例子。在課堂教學上,除了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各方面的學習技能只有這樣才使學生有利於掌握好知識,達到我們最終的教學目標。 三、「訓練扎實」是上好語文課的要點。 由於語文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過程,又是能力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我們在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含義,積累語言材料,掌握語言規律、發展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具體做法有: 1、 訓練學生聯繫上下文讀懂每一個詞語。在課堂上不能脫離課文去理解詞語,要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的內容理解意思和含義。 2、通過比較、揣摩、幫助學生積累詞語。只要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詞語才能更好地學好語言和寫作。能有效地消除「肚中無墨寫不出」的毛病。 3、要有針對性的訓練,及時把課堂上的重點鞏固。 4、要以情入境,訓練學生的想像思維。如上《月光曲》時。「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象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這一段話,從表面上學生會誤認為是在寫海面的實景。其實,從「微波粼粼」到「波濤洶涌」是由鋼琴曲的節奏柔和到強勁的變化而產生的想像。要讓學生體會這一想像,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個合適的課堂情景——放下窗簾,出示投影,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讓學生聽著名曲,看著海面月亮初升的畫面,充分去引導學生想像,開闊他們的聯想空間。 5、充分利用好「課文」這個典型例子,善於引導學生去訓練閱讀和和寫作。但是訓練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應結合課堂的實際教學需要進行隨機訓練、扎實鞏固所學的知識。 四、「教法靈活」是上好語文課的關鍵。 教學方法所謂「靈活」,不是簡單的課堂上的熱鬧,而是以教師教得活潑,求得學生的思維「活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課文體裁的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給學生思維活動導向、牽線、搭橋,在關鍵處點撥,使學生「開竅」,並且能做到精講、活練,又能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的最佳狀態,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培養能力,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我在上《草原》一課時,由於學生對草原不大了解,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草原美景的壯麗和可愛,除了准備好充足的教學媒體外,我還結合這課文的特點而大改教法,不是採用傳統的「講授法」而是新穎的「導游法」。 首先,我以輕松愉快的《草原之歌》開始帶學生進入「草原之旅」。然後,結合課文的內容把文章分成五部分,進行變換地點「游覽」。即:「初到草原——接近蒙古包——蒙古包外——蒙古包內——主客聯歡」。每到一個「地方」就放映有關的錄象資料,並結合每部分課文內容的要點進行發問引導學生掌握。就這樣,學生以迷人的草原風光圖像進入課文,教者以生動感人的語言重點突出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學生的視覺、聽覺、和聯想融為一體,以情入境,使他們正直領略到蒙古人民的熱情和廣闊無邊的草原壯麗的風光。最後,我以贊頌草原的《刺勒歌》和「熱情聯歡」的畫面結束「旅程」。在這一節課里,學生是求學心切的遊客,老師就是熱情而又愛發問的導游。全堂課以帶學生去旅遊的形式來完成授課,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課堂氣氛中吸收知識,開闊視野,培養了能力。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個復雜的多因素的系統,組成這個系統的諸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多方面結合的。因此要上好語文課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必須從多方面去考慮。如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徵等因素。正所謂「教法無邊」,只要符合學生素質發展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能夠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發展的教法,就是成功的教學方法。以上只不過是我個人對語文課堂教學的一些淺見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怎麼上作文7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