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課上缺少讀書聲如何改進

小學語文課上缺少讀書聲如何改進

發布時間:2023-05-05 01:45:23

『壹』 如何實現「朗朗書聲在小學語文課堂」之我見

這一學年聽課,發現許多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共同的現象:分析得多,理解的少,討論得多,讀書的少;教師講得累,學生聽得困,教學效率低。王尚文教授說過:「書面語的閱讀只有還文字以聲音,才能在傾聽中找回生命的氣息,找到心靈的感覺。」語文課讀書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只有讀通了,讀懂了,才能體會文章的精妙。「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教師要採取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激情,讓語文課堂充滿朗朗的讀書聲。
有感情地誦讀,體會角色的特點和情感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但凡語文,字里行間總是滲透著隱隱的情愫。這種情感的體會,單靠老師的講解是不夠的,往往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昏昏欲睡,老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莫名其妙。而讓學生聲情並茂地自由朗讀、互相學習,教師指導,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荷葉圓圓》時,從指導預習到第一課時的教學,學生已經較好地掌握了生字,對課文也讀得熟練了,初步體會到荷葉的美麗。在第二課時的教學時,我在做示範引領的時候,故意把「小」字讀掉了,引得學生急得爭相指出:「何老州蠢師,你把『小』字讀掉啦!」
「這有什麼關系嗎?」我故作驚訝。
「小水珠多可愛呀!去掉『小』就不可愛啦!」
「那『鬼』可愛嗎?」
「不可愛!」學生異口同聲。
「那『小鬼』呢?」』
「可愛!」
「『傢伙』可愛嗎?」
「不可愛!」
「那『小傢伙』呢?」
「可愛!」
看到學生對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的可愛漸漸有了明確的體會,於是,我讓學生在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四個角色中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練習朗讀並准備比賽朗讀。小傢伙們一個個攢足了勁,聲情並茂地朗讀起來。通過分角色讀、比賽讀,他們完全融入了角色。讀完後,我不失時機地點撥:「這顆小水珠,你為什麼讀得這么好呀?」
「我覺得荷冊鎮陪葉好溫柔,像媽媽一樣抱著我!」
「荷葉好大呀,它是我們蜻蜓的停機坪!」
「荷葉真好玩,我們可以在它下面捉迷藏呢!」
「荷葉又美麗又好玩,我們小朋友都喜歡她!」
……
看到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差不多了,我趁機布置任務:盡情地大聲讀課文,讀出荷葉的美麗,讀出你們對荷葉的喜歡,讀出你們的可愛!於是,學生端起書:「荷葉圓圓的,綠綠的……」教室里響起朗朗的「娃」聲一片……
有目的的誦讀,體會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朱作仁教授說過:「不少語文教學上的弊病,如脫離語言文字,進行架空分析,或離開課文的整體而布置大量零碎的練習,結果事倍功半,學生所得甚微。」文章不是無情物,要讓學生深入領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和意境,朗讀才是最佳途徑。
在教學《彩色的非洲》一課時,學生初讀課文後,了解到非洲的自然景觀(植物和動物)是彩色的,人文景觀(服飾、器物)是彩色的。但由於生活地域和文章中的非洲相隔遙遠,的不同,他們還不能體會到非洲的美,還不能切身感受到非洲的迷人。當時我適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視頻、聲音等資料把非洲的美麗和異域風情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自然而然如身臨其境,不禁陶醉於非洲的五彩斑斕,驚嘆非洲如此美麗,朗讀得更帶勁了。
「耳醉於音,心同其情」,有的文章特別是詩歌和散文只有通過大聲朗讀,才能深入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華少年》這首詩時,學生通過初讀課文、欣賞圖片初步領會到祖國山河的廣袤美麗、歷史的崢嶸變遷、經濟科學文化體育等迅速發展。我讓學生反復潛心誦讀,及時組織全班進行配樂集體朗誦。精美的圖片,催人奮進的音樂,學生高昂飽滿旅此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他們抑揚頓挫的語調,舒緩急促的速度變化,輕重得當的語音,無所畏懼的氣勢,把對祖國的熱愛展現得淋漓盡致。活脫脫就是一群有責任、有擔當、有激情、勇於奮進的中華少年啊!我們都被感染了。美妙的課堂,情感的洗禮,精神的奮發,在師生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老舍先生說過:「我們不能叫文字老趴在紙上,也須叫文字的聲響傳到空中。」 我們語文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想辦法採取多種形式讓學生大聲的讀出來,在朗朗的讀書聲中重現文字的音韻美,去體會文章蘊含的情感,去觸摸角色的內心世界。

『貳』 孩子讀書聲音小,作為家長該如何幫助他改進呢

因為他聽取了島嶼教師的建議,有些父母開始監督他們的孩子閱讀文本。作為語言學習的重要途徑,閱讀是我們日常語言學習技能的良好做法。但父母覺得孩子數蔽的聲音太小,因為它正在閱讀,必須平靜而響亮。多次說,孩子還在讀書,父母再次來找我。如何幫助我的孩子增加卷?閱讀文本時,它是一個響亮的閱讀嗎?作為一名語言老師,我想說閱讀不僅適用於小學生,而且對我們的成年人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薯稿州。閱讀聲音很小,甚至聽不到,只是需要擴大音量,正常,只要我們的孩子在閱讀過程中閱讀,他們就可以聽到他們敬哪的聲音,不要使用蠍子。

許多孩子在初始閱讀中練習,聲音非常正常。在閱讀這一事件時,學生們沒有經歷過更多的自信和野蠻學習。還有研究,因為個人原因,過於尷尬和膽怯,怕他們太大聲閱讀,讀不。因此,父母應該了解更多關於兒童,越來越多的孩子,並在學習練習時給予一些鼓勵,讓他們的孩子能夠主動閱讀,品嘗閱讀的甜蜜,孩子們願意花點時間。當您閱讀文本時,聲音太小,語言教師共享3種方式,並改善觀眾。閱讀可以用作培養中國學習的興趣。教師還可以組織多級語言學習活動,如閱讀比賽。鼓勵學生參加,表達自己,從自己的學習中學習。不斷增強,沒有恐懼。我逐漸閱讀真正的良好的閱讀,我喜歡閱讀,我會讀的文字。父母的監督和指導,在咨詢過程中也存在一個關鍵地位,閱讀實踐是一種學習習慣。我們不僅收獲了對文本的理解,而且整體文學知識也將得到改善。

『叄』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麼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可見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學手段,朗讀訓練是否有效,是閱讀教學是否成功的主要標志。目前,朗讀教學已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關注,但實際教學效果卻並不如人意。多數學生能把文章讀正確、讀流利,但能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的學生卻是極少數。那麼,如何強化朗讀訓練,有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呢?
哲學家黑格爾說:「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學生有很強的向師性,模仿能力極強。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學生,對朗讀的技巧掌握還不夠,教師在課堂上聲情並茂的范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而且使學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斷句,如何停頓,以及語氣的變化。高年級的學生盡管掌握了一些朗讀技巧,但教師的范讀仍很必要。好的范讀可以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直接領略文本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體會文本的思想內容和感情基調。教師該范讀時要范讀,且不可簡單使用錄音代替,失去范讀的直觀作用。實踐證明:教師的朗讀示範作用發揮得越好,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二、充分保證課堂上讀書的時間。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提高學生理解、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提高無不要求教師以教材為根本,以課文為依託。只有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與文本打交道,從中獲取信息,才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積累運用能力。語文課上,教師應留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多讀,充分地讀。然而,很多教師的語文課變成了一問一答的問答課。有的語文課上,教師一會兒讓學生聽錄音,一會兒又讓學生看影視,一會兒讓學生去表演,學生朗讀的時間少得可憐。還有的教師生怕學生對文本不理解,文章講不透,不厭其煩地講解,把學生朗讀的時間變成了教師的演講。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則自曉其義也。有效的朗讀勝過教師透徹的講解,所以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慶盯燃上留出時間讓學生去讀,在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課堂上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朗讀,讓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朗讀。
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文質兼美,可讀性強,人文性強?。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文章則空體裁、內容的不同,設計朗讀的目標和要求不同?。說明文、科普小品文一般適用於介紹性的語氣讀,不宜進行朗讀訓練。而敘事寫人的作品,言辭優美,故事情節曲折,譽虛感情變化跌宕;描景抒情的文章語言華麗,感情色彩濃厚;古詩文和現代詩歌節奏感強,含義深遠。這些題材的文章都適合進行朗讀訓練。一般說來,體現文章中心的段落和語句,最能表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教師把這些內容作為朗讀訓練的重點,更能准確地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每段內容進行朗讀訓練的目標也要有所不同,例如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月光曲》最後三個自然段時,是為了啟發想像,體會意境;指導朗讀《燕子》一文的第二段時,是為了領會寫作技巧及表達方法。
四、 積極創設朗讀情境,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要使學生越讀越好,越讀越美,教師就必須以情激情,以境生情。創設朗讀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師有效地范讀,多媒體的使用,背景音樂的播放,以及教師根據文章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提示語等。我在引導學生讀《荷花》一課第四自然段時,我先聲情並茂地范讀,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學生立刻被我的激情感染,想像自己也變成了一朵朵荷花,入情入境後,我再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想像配樂表情朗讀課文,學生立刻就陶醉在荷花的美麗,對大自然的熱愛之中。引導學生讀《兩小兒辯日》一課時,我採用煽情的「挑撥」提示語:「一兒不服曰」、「一兒扯著嗓門曰」、「一兒腳跺地曰」,讓兩組小兒的辯斗愈讀愈激烈,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雖然學生也是在反復地讀,但讀的效果與我們平時機械的讀截然不同。
五、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
朗讀的形式有很多:有齊讀、領讀、輪讀、輕聲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等。一般說來,低年級常運用輕聲讀、齊讀,分角色讀,以增強學生的讀書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年級宜採用個別讀,默讀,有利於靜思默想,潛心思考。一節課中,教師可採用幾種朗讀方式交叉使用,但要以某一種方式為主。如故事性較強的課文,適合個人朗讀,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人物對話較多的課文或片段,則適合分角色朗讀,如《陶罐和鐵罐》;節奏感強,感情飽滿的課文,尤其是詩歌,則可進行集體朗讀;而詞句艱深,含義深刻的課文,則需要教師適時范讀或創設情境導讀,如朱自清的《匆匆》。
六、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
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提高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主陣地,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加強對朗讀技巧的指導。訓練時引導學生要根據文章的內容和故事情節來設計重音、停頓、語氣和語速的變化。一般情況下,對於描寫突然發生變化、著急、遇到危險,心情激動的句子,讀的時候語速要加快,急促些;表現高興、喜悅、贊美的句子,讀時音調略高,聲音響亮;對於描寫優美景色的句子要讀得語氣舒緩、柔和一些;而表示悲痛,沮喪,傷心的語句可讀得低沉、緩慢一些;把最能體現句子意思的詞語讀得重一些。具體每段話,每一句怎麼讀,應結合文章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比如朗讀《翠鳥》的第一自然段,應讀得稍慢、輕柔些,讀出翠鳥外形的美麗,可愛。但朗讀翠鳥活動的特點時,應讀得適當快一些,而且把描寫翠鳥動作的詞語讀得重一些,讀出翠鳥動作的敏捷。
總之,朗讀有助於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朗讀是一項技能技巧,是一種藝術再創造活動。朗讀能力的形成,朗讀技巧的掌握和運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經過長期的實踐,不斷地反復訓練才能提升。所以,語文教師要有耐心、恆心,採取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和途徑,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肆』 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淺談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准》在閱讀教學中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朗讀注於目,出於口,聞於耳,記於心,是一種復雜的心智過程,它有助於學生掌握每個漢字的音、形、義;有助於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有助於把握文章的層次結構;有助於兒童語言的形成和發展。再加上篇篇課文都是編委們精心選取的,文質兼美,內容豐富。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力、想像力,豐富學生的感情,陶冶學生的人格。朱教仁教授也曾說過:「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使人知道,朗讀使人感受。」所以,能夠熱愛讀書並能懂得怎樣讀書,對一個孩子來說真是莫大的財富。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呢?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多種措施,激發興趣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前提,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研究表明,進行朗讀訓練後,兩個月內,學生朗讀水平提高顯著,到四個月後學生興趣有所降低,到六個月後學生在掌握了朗讀技巧後興趣又有所回升。因此對學生實施朗讀能力的培養,教師應盡量避免學生朗讀興趣的波動或淡化,集思廣義,積極創新,根據實際情況拓寬思路,挖掘訓練中的多重效應,激發學生朗讀興趣的持續發展。
為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我主要採取以下措施:1.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2.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他們朗讀的慾望。3.向學生講述一些名人讀書的故事。4.採取激勵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悅。因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使學生產生好好學習的強烈願望。5.經常進行朗讀比賽。
二、打好基礎,形成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讀書也不例外。要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打好朗讀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就這點來講,最好從小學一年級抓起,嚴格要求,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其次,研究表明,學生形成一定的朗讀習慣後,再通過朗讀基礎訓練(包括發音、正音、吐字、發聲等訓練)、朗讀技巧訓練(主要包括停頓、輕重、快慢、語氣等四個方面)、朗讀節奏訓練(主要包括節奏、音高訓練),絕大多數學生朗讀時能做到正確、流利,初步做到有感情,效果顯著。如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我班的胡漢蒙成為了校廣播站的主持人,並得到全校師生的好評。,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繪聲繪色的朗讀也得到聽課老師好評。 三、范讀領路,摹仿入境
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不難,但要達到有感情,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因為小學生閱歷淺,知識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沒有任何指導的情況下,他們不可能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讀。因為范讀能幫助學生了解掌握課文的基調是歡快的、高昂的,還是平緩的、低沉的,給學生以遵循。因此,教師范讀減少了朗讀訓練的盲目性,增強了針對性,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兒童的天性,范讀能使學生很快入境,有的學生摹仿出來的東西一點不亞於老師的「原汁原味」。學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識的積累,那麼讀書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當然,教師范讀時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運用聲調、音量、速度、停頓等變化,使語調高低起伏,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深深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身臨其境,倍受感染。
例如,我曾聽到一位朗讀能力很強的教師執教的《月光曲》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位教師的范讀。她讀課文時,聲音時而低沉,時而高昂……當場所有的學生和聽課教師都鴉雀無聲,當學生讀課文時,他們也能初步地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由此可見,教師的范讀不容忽視。
這里要提一點,「打鐵還要榔頭硬」,教師的朗讀水平高了,才能正確的指導,點撥學生,教師的表情朗讀多了,學生的臉上才會顯出豐富的情感。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
范讀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講前范讀,一般適合於情境教學的文章。像《七子之歌》,課前可做適當布置,營造文中的氣氛,這時教師進行精彩的范讀,能一下子拉近學生與時代的距離,使學生彷彿進入了當時的情景。這時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就比較得心應手了。二是講中范讀,適合於范讀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如《平分生命》中男孩的話,「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我們兩個每人活50年」這句話是男孩聽了醫生的話後,明白自己輸血不會對自己的生命有影響時既高興,又興奮,發出的肺腑之言。一開始學生把握不準,我的范讀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讀得更精彩,更具韻味,從中感受到了男孩的慷慨,無私.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三是講後范讀。講後范讀具有一定的欣賞性、品味性,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要選擇那些寫景狀物的優美文章,如《草原》,范讀時可讓學生把眼睛閉起來,靜靜地感受,在頭腦中形成一幅畫面,達到一種境界,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目的。
此外,在朗讀時還可採用指名讀、自己選段讀、小組齊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小組合作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引讀、幫讀、領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願讀,樂讀。
四、注重「評讀」,讀中求新
小學生的朗讀水平還不高,但他們也能進行一些初步的評讀。可作為一名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讓學生評一評其他同學的朗讀,我們聽到的更多是「讀得很好」、「讀得不夠好」這樣的泛泛而談,這遠遠達不到我們讓學生「評讀」的目的。為此,在課題研究中,我通過學生朗讀能力評價策略的研究,通過《學生朗讀水平評價表》的擬定與實施,引導學生從朗讀基礎、朗讀技巧、朗讀節奏以及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內涵等方面進行評讀,效果不錯。
如教學《一張美麗的紅楓葉》一課,在處理課文第6—8自然段中,我抓住第7自然段,指導學生讀好「輕輕地說」「輕輕放」,體會小青蛙對小蜥蜴的關愛。在學生讀得不夠恰當時,我及時地做示範;聯系實際恰當地指導學生:「你這樣讀會把小蜥蜴吵醒的。」「誰再來讀一讀,試一試?」這樣的評讀,我並沒有講解朗讀的技巧,比如:如何確定輕重音,如何停頓這種形式上的只重聲音表現形式,只強調表層上的技巧,而是注重內心的體驗、注重語言環境內蘊的有的放矢的指導,引導學生體會文本,體會青蛙先生為什麼要這樣做,然後再通過自己的朗讀把這種感受表現出來。

由此可見,如果將評讀訓練到位,相信在讀與評讀中,學生們不僅鞏固了朗讀的技巧,而且有助於其對文本內容的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悟,朗讀能力會不斷提高。當然,評讀的方式還有很多,教師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因人而宜,以求效果的最大化。
五、立足理解,品讀感悟
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從讀得正確到讀得流利,再到讀得有感情,這是不言而喻的。教學中,我們在引導學生掌握技巧、摹仿入境、「評讀」求新的基礎上,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把課文讀熟,再在教師的指導下,邊讀邊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帶著對文章的情感讀文,讓自己的情感在讀書聲中流淌,從而感悟出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更深層次的內涵。我想,這應該是我們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一個比較理想的追求吧!
如教學《一張美麗的紅楓葉》一文時,我主要通過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語,來幫助學生把課文讀好。如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聽老師讀句子,「青蛙先生輕輕地說了聲:對不起,把紅楓葉輕輕放下」這個句子時讓學生體會「輕輕地」、「輕輕」這兩這個詞。感受它對朋友的關愛,這是聯系課文內容去理解句子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幫助把課文讀好。再如在學生表演小蜥蜴傍晚給青蛙先生送楓葉時,青蛙的一系列神情和動作都是通過在理解了詞語「剛想」、「突然」、「躲著」等詞語上才體會到人物的內心的。所以說讀和理解也是分不開的。讀能夠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理解又有助於學生把課文讀得更好。 然而,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只要你有耐心,有恆心,採取科學的訓練方法,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還是不難實現的。

『伍』 語文課堂不能沒有讀書聲|語文課堂讀書評價語

在有書可讀的語文課堂上,我難以聽到學生朗朗的讀書聲。讀書的時間他們竊竊私語,聽課的時候他們默默無語。他們察培怕讀不好,還有學生說「讀書」無用。這樣的一種語文教學狀況在很長一段時間困惑著我:怎樣才能讓語文課堂變得開放而有活力呢?也就是如何樹立學生朗讀的信心、並從朗讀中得到樂趣呢?
我在這方面曾經做過多種嘗試,但效果不明顯。由於許多學生在小學就已經形成的讀書不張嘴的習慣,現在要讓他們認真、主動地「讀書」,並把書「讀」好,除了教師要有耐心之外,還必須要有一種對語文課程的正確認識和把握。有時候,我花了好大力氣、保持了足夠耐心之後,面對啟而不發的學生,我也走過語文教學的老路,那就是靠教師的空泛分析或「滿堂灌」、「滿堂問」、「滿堂練」來完成教學,至於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就沒有考慮那麼多了。
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為了讓更多學生敢於「讀書」,從「讀書」中體會到快樂,我向學生說明了我的語文授課方法:一篇文章,學生能夠按照我的要求讀下來,這一課就算學習完了。我的方法和要求是這樣的:
第一步:聽錄音或老師范讀課文。我更多採用親自范讀來增強學生的感受能力。有時候,一篇文章需要范讀好幾遍,直到學生聽後有了「感覺」為止。我為什麼這樣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認為應該怎樣讀、學生為什麼要這樣讀。
第二步:要求學生試讀課文。首先的一個要求是聲音要洪亮,能在同學中間自信地讀出聲音來,不是扭扭捏捏。為此,我曾經帶學生到河壩大堤上去讀《黃河頌》,在中秋節的夜晚對著明月讀「明月幾時有」,等等。第二個要求是表現出文中人物的語氣,力求聲情並茂。第三個要求是控制好時間。我在范讀課文的數遍中取出一個平均時間,要求學生按照這個時間進行朗讀,前後控制一個允許誤差時間。整個試讀過程中,穿插講解字詞、領會字詞的含義、對字詞正音和必要的朗讀方法指導。這一過程,需要老師和學生有足夠的耐心。
第三步:由學生解釋為什麼要這樣讀,能不能換另外的讀法更合適些。那麼,學生經常回答的是:這樣讀,表達了(或者表現了)什麼,等等。在閱讀的比較和爭議中領悟到了文章的含義和情感。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比如在教學小說的時候,我要求學生分角色來讀,可以站著讀,可以邊走動邊讀,還提倡加入動作,有點把小說變成了話劇的味道,讀好了、演好了,課文的含義也就不用多講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只是他們的參謀、顧問,不再是領袖或者權威了。學生非常願意接受。
比如在教學詩歌的時候,通過我的范讀確定一首詩的朗誦啟亮時間,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朗誦完,時間不能多也不能少。很多學生往往是讀快了,讀完了還不知道讀了什麼,從而沒能夠把詩歌的情意表達出來。我說,你們一邊讀一邊在腦海中形成畫面,自然就會慢下來。學生按照我說的做了,確實慢下來了,而且能告訴我剛才看到了什麼。
通過一段時間(大約一個月)對學生讀書能力的培養,很多學生變得自信了,盼望上語文課了。大多數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悄沒寬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於不同的題材,可以很自然地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適當的選擇,具有了一定的語言感悟能力,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學生「讀書」變得積極了。
我認為,作為老師,教會學生朗讀,不僅僅是活躍課堂氣氛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僅僅只是課堂教學中的穿插,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充分地佔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語言訓練和技能訓練,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領略文章情景交融、至情至理的藝術境界,體會文中的言外之意、意中之情,讓審美主體(學生)發現、認識、感受和欣賞到審美客體(課文)的語言美、音樂美、人物美乃至情感美,從而使課堂開放而有活力、煥發出審美的光輝。
嚴軍,男,教師,現居湖北鄂州。

『陸』 我是教五年級語文的,我一說讀課文就沒有聲音了,怎樣才能讓他們學會預習

課前預習是自學形式之一,是課堂教學的前導,已被實踐證明是一種良好有效的學習習慣。

如何指導學生的預習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即教師應傳授預習方法,讓學生會學。

首先,形式要多樣,單一的練習式的預習是不可取的。例如:社會實踐、調查訪問、查找資料、上網查詢等都可以看作預習。預習不等於將資料書上的內容搬到課本上。其次,要讓學生弄明白學習本課的目的,特別要讓學生注意課前的預習提示以及課後的練習題。因為它們大多都是緊緊圍繞課文的主要內容而設計的,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把握課文。總之,課前預習是展現學生個性的極為重要的一條途徑,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指導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預習。在教學中充分重視課前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良性行為,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下面列舉一些老師在這方面成功的經驗與方法:

(一)讀熟課文即:「三讀」。現在的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課堂上不能保障學生充分讀課文的時間,以至於在學生還沒有充分感知課文的情況下,就匆忙開講導致課堂效果不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把學生自主感知課文的任務主要放在了課前預習。預習時的朗讀至少讀三遍,當然書不厭讀,學生在預習的時候讀的遍數越多,他的收獲也就越多。不管學生讀了多少遍,都要在讀的過程中實現三個層次的遞進:一讀,讀准字音,讀通句子;二讀,讀熟課文,理清結構;讓學生在了解課文結構的基礎上邊讀邊思,掌握「四意」即:理解句意、層意、段意、和課意;三讀,讀出感情,讀出體會。這樣讀過幾遍課文,學生會獨立完成對課文初步的較全面的感知。

(二)要動筆,我為學生的預習設計了一個表格

1、生字 音序 音節 部首 組詞 形近字 形近字組詞

2、將生字和新詞畫出並將理解的詞語意思寫出來。初讀一篇新文章,學生總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僻詞。這時,就應提醒學生請來工具書幫忙,並把易錯的字音、較難記的字形、字義記錄在預習本上。特別是一些多義詞,一定要結合上下文理解,鼓勵學生反復體會,自查自悟。有的學生從《英才教程》上照抄答案,因此,在第二天小測時就進行驗收,以便達到讓學生確實學會。

3、理清課文思路並寫出課文的提綱。在理清文章思路方面要交給學生交給讀書的方法。教師,要抓住重點、難點,給予啟發誘導,說明講解,做到疏通難點,啟迪智慧。因此,在學生預習時就要交給學生一些不同的方法。首先交給學生抓住題眼的讀書方法。比如學習《禮物》就引導學生抓住題目預習,誰送給誰禮物?為什麼送禮物?送什麼禮物?以禮物為、線索進行導讀,學生圍繞禮物進行自讀。從形式到內容逐步擴展,引導學生自己讀書。

4、寫體會,提疑問。學生預習課文的過程,某種程度上就是與作者在進行交流,積極主動地閱讀,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種種想法,無論錯與對,膚淺與深刻,這對他們來說,都是相當寶貴的。「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的觀點,我很贊同。課前預習產生的疑問是學生與作者對話的結果,它為學生走進課堂提供了學習准備狀態,而學生一旦走進課堂則是多方在對話,是思維碰撞的開始,能夠直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培養其動腦的習慣。所以要求學生在預習課文時至少提出二個與課文內容關的問題。

5、搜集資料 ,有些課文如果不了解寫作背景,理解起來就會有困難,所以我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要通過各種途徑來了解課文的相關資料,以便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6、出自測題,學生在預習完課文後,為了進一步鞏固所自學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出自測題來檢驗自學效果。一般分兩部分,一是基礎知識部分,如拼音、生字、解詞、形近字、近反義詞等。二是閱讀部分,如給文章分段,課後問題,找重點句子等。

三、檢查、應用

學習課文內容時,我的第一課時主要就是用來檢查預習情況的,採用了「四讀八遍法」。通過朗讀,我可以知道學生字音的掌握情況,可以知道他們讀得是否流利。然後就是利用分部分來檢查標段和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利用提出不懂問題這一環節檢查提問情況。基本的生字、生詞、及對課文的簡單理解就通過天天的小測來檢查了。

總之,課前預習是展現學生個性的極為重要的一條途徑,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指導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預習,在教學中充分重視課前預習,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自主能力。

【話外音】「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得法」,相信您的學生一定會越來越愛在語文的天地里徜徉……呵呵

『柒』 孩子讀書的時候聲音特別小,該如何改進呢

孩子講話聲音小,念書聲音小,是許多家長犯愁的難題,該怎麼辦?怎樣協助孩子處理這種發展中的難題,讓孩子太陽起來,自信心起來!期待的的作法能給您協助。

我的孩子如今上小學二年級,是個男孩兒,之前也念書講話的響聲都較為小,也曾要我疑惑不己,歷經思索,我剖析是下列緣故導致的。一是孩子不愛說話,害羞羞澀,二是孩子的響聲,原本就不足大不足嘹亮。三是孩子參加群眾主題活乎陵動和相處的機遇較為根據演說,朗讀,歌唱等方式展現自身的機遇較為少。四是遭受激勵的機遇較為少。

總體來說,孩子念書聲音小,是一個十分一切正常的事兒必須在孩子成長階段中根據持續的激勵來處理。而干萬不可以根據斥責,嘲笑,取笑等方式,那般只有會使孩子厭煩,更為膽怯,更為不自信。我認為我們在這些方面是取得成功的。期待可以幫上您。

『捌』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朗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位置顯赫,舉足輕重,對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扎實的語文素養,作用重大。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小學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掌握知識不夠等原因,讀書時往往會有唱讀、漏讀、填讀或讀破句等現象。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加強朗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多讀多練,培養他們的語言感受力,提高閱讀能力。
一、教師示範,激發興趣。
語文是靠語言文字來表達感情的,作者熾熱、豐富的感情寓於生動優美的語句中。每講授一篇新課文,老師如能先范讀一遍課文,范讀時注重感情色彩,時而激情澎湃,時而低訴音弦,做到聲情並茂,學生就會有如痴如醉的感覺,感情就會很快投入到課文中的情境中來。低年級的學生特別崇拜老師,加上模仿性強、可塑性大,他們聽到老師朗讀那麼好,就會躍躍欲試,模仿著讀,就會對朗讀產生興趣,會很想朗讀好課文。
如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時,我讓學生朗讀表演狼和小羊的對話,狼的話由我示範。我戴上了狼的頭飾,配上狼兇狠的表情,讀出了狼惡狠狠的語氣。這樣不僅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而且起到了榜樣示範作用。的確,後來許多小朋友也能模仿老師的樣子和語氣自主朗讀和表演。這樣既消除了課堂上的緊張氣氛,也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二、教給學生基本的朗讀知識。
針對低年級學生在朗讀中有發音不準、唱讀、漏讀、填讀和讀破語句等現象,在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讀准字音。其次,要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或者學生在朗讀時容易漏字、加字或讀破的詞、片語和句子,先指導他們讀准、讀順這些詞、片語和句子。然後再過渡到朗讀段和篇。第三,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技能和技巧,指導學生掌握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等句子的不同讀法,掌握好朗讀中句子的停頓、聲音的輕重緩急高低升降。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此外還要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思想感情,盡量把握課文中的感情變化等。要做到以上幾點,在教學中,教師就要重視范讀和領讀,通過教師范讀糾正學生的錯誤,通過領讀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

『玖』 如何讓語文課堂書聲琅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確,在語文課堂上,讓學生在一片琅琅的書聲中受到陶冶,學到知識,這是語文老師夢寐以求的事情,那麼如何實現這一夢想呢?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老師熟讀好課文
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要想備好課、上好課,唯先於學生讀書,先於學生感悟,先於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這樣,如何引導學生感悟的法兒就浮於腦中,在教學中就能駕輕就熟。」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我曾見到一本雜志上介紹:在一次教材培訓會上,於老師執教《第一次抱母親》,頭天晚上11點鍾了,他還在房間里捧著書,一遍一遍地讀。課堂上,他范讀課文時全場師生感動得熱淚盈眶,掌聲經久不息。那種震撼所帶給孩子心靈的沖擊遠遠超出了教材的力量。
由此可見,老師要想上好課,必須要讀好課文。甚至要做到熟讀課文,讀得字字正確,句句通暢,入情入境。達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情發自吾胸」境地。這時,你就會發現,你彷彿進入了課文,隨著作者一起去欣賞美景或是快快樂樂回味童年往事,或是隨著主人公或喜或悲,或是開開心心地玩一回快樂游戲……自然而然,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你也就胸有成竹了。
我們常說,學生要熟讀課文,課文讀不熟就不開講。那麼,老師更應該讀熟課文,讀不熟課文就不要著急著去設計教學過程。
二、指導學生讀書要有明確目的。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通過觀察發現,有的老師指導學生讀書是盲目的,還有的老師把讓學生讀書當成了組織課堂紀律的法寶。課堂紀律不好則令大家齊讀;學生聽課無趣、精神不振、情緒低落,也令全體讀書;某個學生做小動作或思想走神更令其讀書等等。一會兒個別讀,一會兒齊讀,一會兒開火車讀。乍看起來,課堂上熱熱鬧鬧,其實,學生口乾舌燥,精疲力盡,收效甚微。這樣長期訓練下去,學生對讀書勢必產生厭倦情緒,最終受害匪淺。正如葉聖陶老先生所說:「我決不教小朋友像和尚念經一樣,把各科課文齊聲合唱。這樣唱的時候,完全推卸語言之自然,只成為發聲部分的機械運動,與理解和感受很少關系。既然與理解感受很少關系,那麼,隨口唱熟一些文句又有什麼意義?」因此,我們指導學生讀書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如從整體出發了解全文概貌,學習生字新詞,了解句意,理清句群關系,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欣賞作者遣詞造句之美等都需源模飢要指導學生讀書。既要讓學生有讀的量,又要保證讀的質。初讀要把課文讀通,細讀要把課文讀懂,精讀要把課文讀深,感情朗讀要把課文讀美。讓學生從讀書中獲取很多的知識和樂趣,雹返大家就會喜愛讀書,從而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三、教給學生正確的讀書方法
讓學生充滿興趣地讀書,必須教給學生正確的讀書方法:身坐正、腿放平,兩足著地,眼睛與書本的距離為一尺,紙面與視線所成夾角為90°;聲音洪亮,吐字清晰,發音正確,讀詞連貫,停頓恰當。正如大教育家朱熹所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語文教材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因此讀的時候決不能添字少字,要讓學生反復誦讀,自然就會琅琅上口,久久難忘。目前小學生中能按正確的方法讀書的不多,不是坐不正,碼卜就是書與眼睛的距離太近,或者是雙腳亂動、低頭讀書。唱讀的、頓讀的、不用普通話朗讀的普遍存在。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指導和糾正學生的讀書姿勢,按照正確的訓練方法嚴格要求學生,天天抓,堂堂抓,科科抓。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正確的讀書習慣。既多學習了知識,又注意了用眼衛生,何樂而不為!習慣成自然,這樣對學生的一生可以說是不無裨益的。
四、加強對學生讀書的指導
讀,人微言輕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是與母語教學的特點相吻合的,是經過課堂實踐驗證的寶貴經驗。內容靠讀理解,方法靠讀集會,道理靠讀明了,情感靠讀體驗,讀要讀得有感情,讀得有滋味,讀得美妙。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讀書,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說的「以意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因此老師對學生讀書的指導到位。如在教學《火燒雲》一課時,對火燒雲顏色一段的描寫,我是這樣指導學生讀書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我讓學生邊讀書邊在本子上描寫顏色的詞,紅彤彤、金燦燦、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然後又在紅彤彤、金燦燦、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前面寫上「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這樣學生通過讀書既積累了描寫顏色的詞,又知道「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頭腦中還出現五顏六色的彩色畫面,從而誘發學生去觀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激起學生對大自然、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可謂一舉多得。
五、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
讀書,老師指導到位,學生就會樂不思疲的反復誦讀,直至流利地背誦。這時我就會有意識地挑選幾個背的熟練的學生上台背誦,學生那清晰流利的語言在課堂上輕輕誦出,自然而然就會引起其他學生的陣陣掌聲。此時此刻,我再不時不失時機地加上一句:「XXX同學背得真棒,相信同學們會比他讀得更棒!」這樣同學們就會躍躍欲試,認真讀書……讀書興趣激發起來了,何愁學生讀不好書本。興趣可是學生的最好老師呀!就這樣慢慢評比下去,一會兒來個背書比賽,一會兒來個有感情朗讀比比誰最棒,一會兒再來個分角色朗讀課文大比拼,相信學生們一定會個個鬥志昂揚,紛紛一爭高下。當然對待學生的讀書一定要多鼓勵少批評,俗話說得好:「批評不勝表揚,表揚不如吃糖。」老師一兩句表揚的話語會使學生如沐春風,渾身有使不完的勁,讀書當然也就不在話下了。
還可以每節課堂都找一位同學讀5分鍾書,可以讓學生自選內容,可以是自己喜愛的好詞佳句,經典語段,讀後,老師加以簡短主人。慢慢地學生就會愛上讀書,語文課堂也就是一片書聲琅琅。
「口誦耳聞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義」,在讀書聲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情景,在讀書聲中感悟蘊藏在文字背後的哲理,把自己的體驗和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這樣,課文課堂就會讀得更加精彩!學到更多的知識!

『拾』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有感而讀

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
」朗讀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情感的參與,才能更好地進行朗讀訓練。
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乾舌燥,再加上有意注意
tob_id_4254
的時間短,朗讀的效果更是大打折扣。因此,
在小學低年級更要適當地創設情境,營造氣氛,讓學生願意讀、樂於讀、爭著讀。 動畫配音 為了讓學生朗讀好課文,並達到背誦,可以用「為動畫配音」的方式進行訓練。即播放「無聲」的動畫,讓學生通過朗讀或背誦來為動畫配上音。
例如我在教學《坐井觀天》時,就利用PPT
做成了幾幅沒有聲音的簡單的動畫。首先讓孩子們觀察:
「這個動畫片和其他動畫片有什麼區別?」孩子們立刻就發現了:「沒有聲音!」我再因勢利導,告訴他們給動畫片配音是很難的,
再問:「哪些孩子願意給動畫片配音呢?」先指名幾個孩子為動畫片配音,
最後讓其他孩子也一起為動畫片配音。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明白了「配音」的要求(讀出語氣,讀好課文)
,同時也調動了孩子們的自主學習性。也讓全班學生一邊觀看動畫,
一邊聽配音以及自己的參與,讓單調的學習變得形象、有趣,這既是在學習語文,也是在享受語文。
配樂朗誦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
在朗讀訓練中,根據課文的風格和特點,選擇適合兒童情趣、情感基調與課文相適應的畫面、
音樂,能直接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使其迅速地步入情境之中,
能更好地調節感情,促使學生讀好課文。 例如兒童詩《我真希望》
,這首詩主要通過「我」的希望,寫出了「我」多麼渴望在美好的環境中生活中森。
它激起了我們對美好環境的憧憬和嚮往,同時還讓我們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為了指導這一課的朗讀,
我剪輯了一段旋律優美舒緩的曲子。在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
我先讓學生聽一遍音樂,
引導學生邊聽邊把自己當作文中的主人公,賣叢畝幻想自己看到的是輕盈潔白的雲彩,聽到的是優美歡快的旋律,聞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芬芳。接著,
我啟發學生說說應如何有感情地朗讀這篇課文。學生由於受到了音樂的感染,
情感有了強烈的共鳴,
便紛紛回答:應用充滿希望的語氣讀。接著,我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自由練讀,然
後指名讀。最後,我再放樂曲,讓學生在輕柔、優美而抒情的音樂聲中進行課文朗讀。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興趣,還激發了他們熱愛大自然、
熱愛祖國的情趣,提高了他們的朗讀能力。
「沒有情境的教學如同一杯清淡的白開水,學生是品不出味兒來的。」因此,

在訓練學生有感情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創設情境,
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有感而讀,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才能達到好的訓練效果。
二、朗讀形式多樣化,激發朗讀興趣 就朗讀的訓練方式而言,有分角色朗讀,齊讀,自由讀,男女生讀,個人體會朗讀等等。適當的、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保持學生注意力,培養鄭仿學生合作意識。朗讀的形式應靈活多樣,恰到好處。例如在教學課文《風是一位畫家》時,為了讓學生獲得整體印象,讓孩子們更多地感受到一年四季的美麗,我首先對課文進行了范讀。同時,由於二年級的孩子剛開始接觸到這樣大篇幅的課文,為了便於大面積檢查、了解和訓練,在范讀之後,我還安排孩子們在小組內讀課文。此外,為了誘發想像,體會意境,發展形象思維,我還把四季的圖片分別展示,將學生們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小組,讓孩子們分小組朗讀,想像四季的美景。這樣一來,孩子們對四季的感受更生動形象,朗讀起來也更加富有情感。 又如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送別詩,詩歌的意境讓人嚮往,但孩子們年級低,不能理解朋友間那種依依惜別的情感。為了讓孩子們做到真正的有感情地朗讀,我在教學時通過自由讀、小組讀、男女生讀、配樂讀,抓住「孤帆」和「唯見」引導讀等方法,讀到最後,通過老師的導讀,有的孩子已經滿眼含淚,真正的體會到了兩位詩人的深厚友誼,也真正的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讀。 因此,在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精心設計朗讀的形式,讓孩子們更全面的參與朗讀,不再流於形式,這對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為高年級的閱讀打下堅實基礎。 三、發展孩子個性,倡導個性朗讀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同時指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倡導朗讀個性化,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堅持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而不是要求學生必須按照老師要求的語氣朗讀。我們常常會發現,許多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在朗讀時都是一個調,這樣束縛了孩子的個性發展,也束縛了孩子的思想。有些句段,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

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體會,讀出不同的感受,即個性化的朗讀。 例如在教學《丑小鴨》一課時,當讀到 「這難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來我不是丑小鴨,是一隻漂亮的白天鵝呀!」這幾句話,我發現孩子們就讀出了兩種不同的語氣。①一種情況:學生讀「啊(à)」;②一種情況:學生讀「啊(á)」。本來想給孩子們糾正,但聽到他們這樣讀了,卻又有不同的味道,「啊(à)」感覺高興激動,「啊(á)」感覺既高興又懷疑。於是我靈機一動,讓兩個孩子一起讀,一個讀「啊(á)」,一個讀「啊(à)」這樣帶著孩子從不同的角度體會句子,發現孩子對課文體會更到位,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朗讀指導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體驗,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朗讀要求,倡導個性朗讀,培養學生好讀書、善讀書、讀好書。 總之,低年級的學生的朗讀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純理論地對其講解朗讀的方法和技巧,對孩子的朗讀能力的提升是不起作用的。因此,教師應該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在教學時,做一個真正的有心人,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有滋有味的朗讀中來,幫助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讓無聲的文字變為動聽的語言,把低年級那朴實,甚至枯燥的「讀書寫字」為主的課堂飄出優美歡快的精彩音符。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上缺少讀書聲如何改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