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教師的備課思考怎麼寫

語文教師的備課思考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5-06 06:54:07

⑴ 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備課

導語: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師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備課的有效性。那麼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備課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中,教師為上好一堂語文課,常常瀏覽大量資料,參閱多堂名師範例及教案,經過精心整合、預設,形成了一份幾乎無瑕疵的多頁詳案,但實際執教起來並不如設想中那樣順利,往往出現量大超時,環節倉促,顧此失彼,束縛手腳等現象,形成低效的課堂教學。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有效備課呢?

一、備課標

課程標准、教材和參考書是教師備課前必須讀的「三本書」。教師備課時,往往只讀教材、參考書,照本宣科,忽視了課程標準的指導性作用,這樣的備課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遠,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鑽研深、鑽研透。備課,先從讀課程標准開始。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圭臬」、是源頭、是方向,也是方法。讀課程標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樣,事半功倍。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他把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抄下來,貼在教案本的首頁,每次備課時都要翻看。由此可見,備好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之步。

二、備教材

備教材是備課中的重要的一環。如何把握教材並創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鑽研文字。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這是鑽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節。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讀好了,鑽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就會有多高,並超過老師。師生朗讀得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

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准確、生動就更不要說了。對於作者推敲、錘煉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教師要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教師要先努力去做。

第五步:查閱資料。一是閱讀《教師參考用書》,二是上網查閱許多相關的背景資料。

三、備學生

在傳統的語文備課中,教案就是師案,是教師如何教課文的方案。這種教案往往是從教師的教學需求出發來進行設計的,教師在寫教案時考慮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學生如何學,學生的學要服從於教師的教,它是只為教師准備的,是只為教師服務的。它從教案上第一個字的出現起就已把教師的教作為主動的活動,把學生的學作為被動的活動來對待。在這種教案指導下的語文課堂,學生要做的最要緊的事就是如何去適應教師的教案;教師最渴望的是學生與自己的教案親密配合,最害怕發生的則是學生的學偏離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學效果不理想,那教師埋怨的往往是學生沒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學生沒有與自己備的教案好好配合。這樣的課堂,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備課沒有充分備學生。

四、備教案

1.教學目標設計——三維目標不能少

2.教學過程設計——科學合理可操作

(1)說好第一句話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創造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就必須把握課文的特點,根據學生好奇心理,運用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導入新課。

(2)提好一個問題

「提問」或者「問題」是組織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般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課堂教學知識的遷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問來進行支撐的。 高質量的提問是教師研究教材與設計教學時思想的結晶,它們具有角度優美,形式多樣,內涵深度,激發力強的特點,在教學上能夠發揮出高質量的引領,激發,牽動作用。

(3)用好一塊黑板

板書是一門高度濃縮的「提練」藝術,是「提純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簡明的圖表、簡單的構圖、凝練而直觀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濃縮起來,節省了教學時間。語文課的板書設計要從課文的教學目的出發,選取恰當的切入角度,對全文作鳥瞰式的綜合,應力求結構上簡明扼要,語言上精心錘煉,形式上新穎有趣,有審美價值,能寓教於樂,寓智於美,既有"三秋樹"的簡練,又有"二月花"的新穎。

3.教態語言設計——富有魅力感化人

一個氣質高雅、精力充沛、神采飛揚的教師必定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而且小學生最善於模仿,我們的言談舉止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生。備課時,我們雖不可能把每句課堂語言都預設好,但比較重要的過渡語言和總結性語言還是可以預設的,這部分能預設的語言,一定要仔細推敲。要考慮到是否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是否能最直白地表述核心知識點?怎樣呈現就更富有激情,具有「煽動性」,更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怎樣做到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合二為一,相得益彰,從而一程一程地推進課堂教學甚至形成課堂的高潮。

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准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真正發揮實效。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備課

「備課是教師對整個教學活動的一種預設?是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重要環節。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備課,一起來看看吧!

一、備課標

課程標准、教材和參考書是教師備課前必須讀的「三本書」。教師備課時,往往只讀教材、參考書,照本宣科,忽視了課程標準的指導性作用,這樣的備課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遠,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鑽研深、鑽研透。備課,先從讀課程標准開始。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圭臬」、是源頭、是方向,也是方法。讀課程標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樣,事半功倍。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他把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抄下來,貼在教案本的首頁,每次備課時都要翻看。由此可見,備好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之步。

二、備教材

備教材是備課中的重要的一環。如何把握教材並創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鑽研文字。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這是鑽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節。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讀好了,鑽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就會有多高,並超過老師。師生朗讀得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

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准確、生動就更不要說了。對於作者推敲、錘煉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教師要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教師要先努力去做。

第五步:查閱資料。一是閱讀《教師參考用書》,二是上網查閱許多相關的背景資料。

三、備學生

在傳統的語文備課中,教案就是師案,是教師如何教課文的方案。這種教案往往是從教師的教學需求出發來進行設計的,教師在寫教案時考慮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學生如何學,學生的學要服從於教師的教,它是只為教師准備的,是只為教師服務的。它從教案上第一個字的出現起就已把教師的教作為主動的活動,把學生的學作為被動的活動來對待。在這種教案指導下的語文課堂,學生要做的最要緊的事就是如何去適應教師的教案;教師最渴望的是學生與自己的教案親密配合,最害怕發生的則是學生的學偏離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學效果不理想,那教師埋怨的往往是學生沒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學生沒有與自己備的教案好好配合。這樣的課堂,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備課沒有充分備學生。

四、備教案

1.教學目標設計——三維目標不能少

2.教學過程設計——科學合理可操作

(1)說好第一句話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創造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就必須把握課文的特點,根據學生好奇心理,運用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導入新課。

(2)提好一個問題

「提問」或者「問題」是組織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般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課堂教學知識的遷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問來進行支撐的。 高質量的提問是教師研究教材與設計教學時思想的結晶,它們具有角度優美,形式多樣,內涵深度,激發力強的特點,在教學上能夠發揮出高質量的引領,激發,牽動作用。

(3)用好一塊黑板

板書是一門高度濃縮的「提練」藝術,是「提純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簡明的圖表、簡單的構圖、凝練而直觀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濃縮起來,節省了教學時間。語文課的板書設計要從課文的教學目的出發,選取恰當的切入角度,對全文作鳥瞰式的綜合,應力求結構上簡明扼要,語言上精心錘煉,形式上新穎有趣,有審美價值,能寓教於樂,寓智於美,既有"三秋樹"的簡練,又有"二月花"的新穎。

3.教態語言設計——富有魅力感化人

一個氣質高雅、精力充沛、神采飛揚的教師必定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而且小學生最善於模仿,我們的言談舉止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生。備課時,我們雖不可能把每句課堂語言都預設好,但比較重要的過渡語言和總結性語言還是可以預設的,這部分能預設的語言,一定要仔細推敲。要考慮到是否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是否能最直白地表述核心知識點?怎樣呈現就更富有激情,具有「煽動性」,更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怎樣做到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合二為一,相得益彰,從而一程一程地推進課堂教學甚至形成課堂的高潮。

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准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真正發揮實效。

⑶ 有效備課的思考

關於有效備課的思考 備課是為保證學生順利而有效地學習而做的一系列准備工作。有效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教師提高以課堂教學能力為主的專業素質的一條主要渠道。
一、遵循一個前提
備課必須遵循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前提,從目標的確立到練習的評價,各環節都盡可能地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從學氏飢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認知水平、認知方式出發去反思你的文本、你的行為。
二、立足兩個基點
語文 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事實決定了 語文 的敗賣工具性特徵, 語文 是通過說與寫對客觀世界進行描述,這一事實決定了 語文 的抽象性特點。工具性特徵和抽象性特點賦予了 語文 教學兩個基本任務,即學習從事社會活動所必需的 語文 知識和發展思維能力。這樣,備課就要立足於兩個基點:一是面向全體、落實雙基。雙基是課標對全體學生 語文 學習水平提出的底線要求,自然也是我們備課的首要關注點。二是發展思維、因材施教。 語文 是思維的體操,沒有思維含量的 語文 課堂是膚淺的,沒有思維訓練的備課也是殘缺的。
三、理順三方關系
新理念下的課堂,個性化學習、自主化發展的時間多了,氛圍濃了,由此導致課堂變數的增多,挑戰的是我們對教材、教師、學生三者之間關系的把握能力。備課時,我們要用變與不變的辯證觀點來分析。文本相對穩定,學生卻是活生生的.人,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而要在運動與變化中求和諧、求發展。
四、把握四大環節
一是目標。恰當的教學目標建立在充分了解學生、深諳教學理念、准確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宜精不求全,宜實不求大。二是導入。為新知教學的展開而為的導入有許多方法,讓學生迅速完成始動調節、進入學習狀態是導入設計所追求的效果,而關於有效備課的思考也是提高學生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益所需要的。契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故事、情境、談話、游戲、競賽等方式都能很快激發學生的興趣,這都是導入設計的有效載體。三是新授。這是課堂活動的主體環節,也是備課的主體環節。決定這一環節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是關鍵。教法手段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適合與不適合的區別。選擇的教法與手段要考慮教材、學生,還要考慮自身,從自己的成功之處出發,彰顯個性,體現特色。四是結尾,包括練習與小結。練習設計要有層次,圍繞重難點,突出鞏固與應用,重視綜合與發展;小結是「點睛」之筆,或概括或承啟,或反思或評價,也是為實現目標服務的,因此,不一定是鈴聲響起時那戛然而止的一句話。 五、精備五個領域
1.理解用好教材。教材是 語文 知識的載體,編寫者是從一個普遍適用的角度去規劃編排體系和呈現形式的,對於不同的地區資源、不同的學生狀況、不同的教學個性,肯定不是最適合的。這就給我們留下了創造與發展的空間,尋找「更適合」的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我們研讀與處理教材時要考慮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更好地學、學得更好。
確定重點、找准難點並精心設計教學策略,是備課的重心所在,稍有偏離就可能導致課堂的低效甚至無效。一般來說,新知的生長處、新舊的轉折處、前後的承啟處都是課的重點,找重點是備課的基本功。難點是教材的知識序列和學生的認知序列之間存在著差異造成的,主要取決於學生的認知方式和認知基礎,是個變數。一般來說,新知中抽象性、概括性較強的,缺乏感性材料支撐的內容,本質屬性比較隱蔽的內容,都是難點。
2.了解學生特點。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方式是我們選擇教法、選擇教學起點的基礎。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過:「如果我們不得不將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察核逗學。」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設計問題情境,重視學生的經歷、經驗資源在其學習中的影響。個體的差異在民主的土壤中萌生出課堂的動態,有效調控除了教育機智因素外,還要在備課中多一些開放性思維,善於換位思考、多角度思考,未雨綢繆,預設「生成」。只有這樣才不怕生成,不怕在互動中出現插曲,才有可能將生成處理成課堂的又一亮點。
3.准確定格自我。備課必須以自己能依此上好課為前提。每位教師的知識結構、個性品質、思維品質以及經歷、經驗都自有特點,生搬硬套或盲目仿效必將事與願違。教師必須有一個完整和清晰的自我認識,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揚長避短,取長補短,追求與文本、與學生的高度和諧,進而發揮教材、教師、學生三者的最大作用。
4.重視課後反思。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因素。要通過批判性的眼光和建設性的思維重新審視教學流程,從理論的高度重新認識一些教學現象,明優缺知得失,謀求改進提高。停留在記述現象層面、不從理論高度去闡釋的反思是沒有價值的,而停留在解釋層面、不從發展高度去改進的反思也起不到專業提高的作用。
5.不忘育人關懷。沒有非智力因素綴飾的課堂是單調和沒有生機的。課堂是學生成就道德的一塊園地,讓學生在學好知識、增進能力的同時收獲理想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也是備課的重要方面。
備課中,我們要做到有心育人、有情教化,根據知識點和課堂情境特點有意設計、有機滲透,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

⑷ 語文教師教學工作體會總結和思考_教師教學工作體會總結

又是期末臨近,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回顧一學期的教學探索與嘗試,酸甜苦辣樣樣都有。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語文教師教學工作體會 總結 和思考_教師教學工作體會總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更多內容推薦(點擊進入↓↓↓)★★★

教師心得體會3篇

教師的工作心得體會範文

當老師的心得體會3篇

教師心得體會

關於教師心得體會5篇

語文教師教學工作體會總結和思考 範文 一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面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責任之重大。在這漫漫之路摸索,不斷前進中,我覺得,要上好課就應該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錘煉學生。

開學初,我瀏覽了下新書,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盡可能的體現編者意圖。在備課時,認真研究課文,根據大綱、編者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共鳴。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賴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復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 文章 的中心思想。在這方面,我自認為做的還不錯。

其次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序。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系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內容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時明明是A想法,上課時卻變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錯,不成熟,令我汗顏。

有人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這樣學生就會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課堂也將不再空乏,學生也將不再是可憐的傾聽者。

美國的一位 教育 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

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通過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例如在教學《元帥的 故事 》前,我讓孩子在對課文內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搜集有關故事情節、故事人物的資料。而在上課時,不僅講授課文知識,還訴說了一些課外的知識,激發孩子課後閱讀《元帥的故事》的興趣,為閱讀打下伏筆。

一學年以來,我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學習相關理論,積極摸索有效的 教學 方法 。

課前,從點滴入手,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課上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 學習態度 ,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鍾要效益。組內每一成員都能扎扎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真正將考試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准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語文教師教學工作體會總結和思考範文二

眾所周知,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孩子們到三年級下期已經掌握了2000左右的生字,生字教學法已不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同時,作為過渡性的一個階段,閱讀和寫作教學作為初步的滲透,課標中也未將其列為教學的重點。但是,鑒於語文課程兼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教學中必須堅持「興趣先導,學會學習,整體推進,螺旋上升」的指導思想,以保證知識的連貫性和滾動提高的特殊性。教學中我牢固堅持以詞句教學法為重點,以生字,閱讀、寫作教學為依託,貫穿始終,環環相扣,互為促進,滾動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做法可以概括為做好「五四三二一」。

第一「五」即強化「五字訓練法」。

五字就是「讀、標、注、劃、思」即讀五遍課文,標出自然段,把生字條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當中,劃出不理解的詞和句,思考課後問題。這是我對 課前預習 的要求。我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真正做好預習,也可以使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四」即每天積累四個好詞語

我要求學生每人准備一個 好詞好句 摘抄本。每天摘抄四個好詞語,要求會背,理解意思,初步會用該詞語說一句話。對程度好的同學,外加好 句子 兩個。允許在課文中摘抄,鼓勵在課外抄錄。這樣做既給了孩子自主學習的空間,又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大大增強。

第三「三」即強化「三步生字學習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 三年級語文 教學的重點,但仍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三步生字學習法」的第一步是「識別字音,字形,這都在預習課文里進行,使學生對生字的正確讀音和寫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課堂中辨形辨意」,堅持「字不離詞」的原則。結合文中的詞語分析字意,初步學會口頭應用。第三步是「單元鞏固法」。這是糾正錯別字的重要階段,運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錯字等多種靈活方式,檢驗鞏固學生對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對本階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採用在書上用紅筆圈記的方法,縮小復習范圍,不定時抽查。

第四,「二」即堅持每天20分鍾課外閱讀

要求學生每天晚上堅持20分鍾閱讀,內容不限,可以是 優秀 作文 , 童話故事 ,也可以是報刊雜志。讀後填寫讀書卡,家長簽字,每周老師進行檢查評比。在評比中,結合好的閱讀典型,逐步向學生滲透精讀、略讀、速讀的相關知識,指導學生先從精讀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認真讀,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不懂的字詞及時找工具書解決,對不理解的問題,鼓勵學生質疑,發問。這樣做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慾。在班級中形成了濃厚的讀書氛圍,對學生詞語的掌握,理解和應用能力產生了極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一篇 日記 ,每周一篇作文

歸根結底,學生寫作能力的展示,是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觀的體現,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漫長的過程。所以,盡管新課標對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提出明確的要求,但結合學科特點和新教材的需要,從孩子們入學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學始終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實踐證明其輻射帶動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從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做起,採用「一字多詞」的方法選職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讓學生擴詞,多多益善,然後鼓勵學生用喜歡的詞說一句簡單的話,這一學期,以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興趣為主。

口頭說句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引導學生邁出了第二步-----寫句。這一階段分三步走:先寫簡單完整的一句話,再適當地擴句。即為句加入一些恰當的定語、狀語、補語(當然給學生不講這些語法知識),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進一步將句中的定語、狀語、補語成份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將原句分解成一段話,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使學生興趣盎然,願意去學。

有了寫片語句的能力,我就指導學生摘錄片斷和寫日記。這個階段我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貼近生活,激發興趣。我指導學生觀察季節變化,指導寫景物,寫水果。對照家庭成員和班級同學,指導學生記人物。結合節日慶典,學校活動,指導寫敘事。二是明確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數要夠,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優美的詞語適量的修辭。第三步,指導在立意上有所突破。這一步主要通過作文講評課,由師生在講討論中完成。我重點抓住寫作前的指導和批閱後的講評兩個環節,向學生滲透列提綱,多次修改,結構分段等寫作基礎知識,為學生們到高年級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語文教學中,我還感到有一點要特別引起大家的重視。就是堅持把握教材和開發課程資源相結合,我們現在用的北師大版教材,每一冊書中都有一個開放性單元,比如本冊有一個單元即「特產」。我們教學這樣的課文,一定要發揮地方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課下做大量的工作,自己編排一些本地的特產的小文章,小故事,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對他們進行了熱愛家鄉的教育。

北師大版的教材特別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 學習方法 的指導。課文內容豐富多彩,涉及面廣,但傳統教材中的一些常規性的訓練的內容大大減少了。大家有個突出的感覺是現在教材越來越不會教了。其實是編排簡單了,但是老師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時僅僅按部就班照本學科遠遠不夠了,平時我們要穿插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如修辭手法的訓練,修改病句的訓練,句子變換的訓練等,以使學生全面掌握 語文知識 。

以上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粗淺心得,以此向大家學習。

語文教師教學工作體會總結和思考範文三

語文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雲。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松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松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於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獲成果的樂趣。難並快樂著。

語文教師教學工作體會總結和思考範文四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情境教學法是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方法。它以「創設情境」為突破口,著眼於 兒童 的身心發展,其特點有形真、情切、意遠、理蘊。

老師在運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兒童不光是靠耳朵聽,靠眼睛看老師的演示,而且以教師的「情」去撥動兒童的心弦,促使他們用心眼去學習,這樣主客觀的一致,智力、非智力的和諧,就統一在整個情境中,從而帶來令人愉快的效果,保證語文教學任務的全面完成。

幾節展示課中,執教老師充分利用音樂渲染法、表演體驗法、角色轉換法、課件演示法等多種方法,把學生帶到情境之中,比如張老師執教的《水》一文中,讓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當成小記者去拍攝當地缺水之苦、盼水之切,再把自己想像成當地的小孩,體會極度缺水後天降大雨時孩子們的那種快樂、興奮之情,順勢采訪學生,讓其描述雨中感受,讓學生很自然地把課文的語言轉換成了自己的語言,這樣不但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的主旨,還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張老師的語文課堂上,學習不再是枯燥的了,而是充滿了快樂。唐老師執教的《鄉下孩子》則用詩一般的語言把孩子們帶到了清新的鄉下生活中,讓孩子們領略到了鄉下孩子的生活樂趣。在學習中唐老師巧妙帶領學生帶著強烈的感情朗讀課文,進入角色時,使孩子們分別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場上,把自己就想像成文中的主人公,使自己身臨其境,和鄉下孩子一起逮魚,一起捉蝴蝶來體會鄉下孩子多彩的生活。課堂上老師還讓學生扮成課文中的人物進行表演,如那隻饞嘴的小花貓讓學生表演的生動極了,讓人看著忍俊不禁。這種方法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與生活也更接近。這樣的課堂誰不不喜歡呢?難怪在課堂上所有的學生都躍躍欲試!

通過聽課及聆聽專家講座,我也明白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掌握起知識來也會是得心應手,在此同時可讓情感得到陶冶,心靈受到凈化。所以教師應該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學模式,貼近兒童生活,熟練而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巧妙地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整體語文素養,這應該我們小學語文教育的一個突破口,也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

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在此次學習中收獲頗豐,但是學無止境,我們還應該多學習,讓語文教學更有深度!

語文教師教學工作體會總結和思考範文五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像和 創新思維 的學科。對「細節」的發現,常常成為我們語文教學中巧妙的切入點;對「細節」的把握,又常常成為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確,「一滴水可映出太陽光輝」,關注課堂上孩子的每一個行為細節,推敲教學中教師的每一個指導細節,欣賞細節、把玩細節,才能使課堂魅力無窮。

教學細節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細節表面上看是信手拈來,即興所得,而實質上是匠心獨運,蓄意安排。在它的背後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思想的體現。雖然我們無法預料課堂會生成些什麼,但至少我們可以預設一些細節,預設一些精彩。

我認為教學設計的細節,首先緣於對教材、對學生和對環境的深刻理解與把握,緣於對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組合與利用。它不是膚淺的表面「作秀」;它不是為刻意追求「亮點」而設的「應景之作」;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為之的故弄玄虛。那是對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後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創設。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我們老師要轉變在課堂中的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也要積極引導,創造一種使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老師也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講課之前,老師巧妙地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課文,同時把自己不認識的字詞、語句以及不懂的做好筆記,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融入學習中。當然要讓學生真正的讀進去,我們老師還有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構建民主、平等的管理機制,把孩子的心靈中「灌輸式」的教學中解放出來,學生大膽提問,積極思考,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語文課。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體,小學閱讀教學重點是培養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運用的能力。各年段要有所側重:低年級,培養閱讀興趣;在閱讀中識字學詞;通過朗讀和藉助圖畫閱讀,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積累詞語。中年級,加強朗讀;練習默讀;學慣用多種方法理解詞、句、段;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學習略讀,粗知大意;體會詞句表達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達方法;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高年級,進一步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能體會詞句含義、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學習詩歌、敘事性、說明性等不同文體文章的閱讀;學習瀏覽,根據需要搜集和處理信息。我們教師就是要帶著學生去閱讀,開始是泛讀,了解文章的大意,而後才是精讀,在讀的過程中解決學生的疑問,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語言的優美以及如何用最恰當的語句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創新是時代的主題,老師要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並充分理解學生的創新,不以一個成人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新見,把具有創新天賦人的人扼殺於搖籃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要從我們的課堂教育著手,老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質疑,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為祖國培養一批富有創新意識的人才。與此同時,老師在備課時也不要急於參照教參,缺少獨立思考,讀文本,要讀進去,要進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達的情感中,與作者共同經歷、共同欣賞、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樂,忘乎所以。這樣我們在教學中才會有新的感悟,避免了講課內容千篇一律的現象,也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做好了模範帶頭作用。

小學的語言教學至關重要,老師在授課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漢語發音一定要標准,為孩子營造一個發音標準的良好環境,小學是學生學好漢語最重要的階段,我們要鼓勵學生多看新聞、動畫片以及少兒節目,讓他們學習電視節目中標準的漢語發音。另外,我們可以多組織一些詩歌誦讀比賽,讓孩子在活動中愛上語文。老師的板書也要採用楷書且要整潔,為學生練好字做個帶頭人。老師也要將學生的表現給個評價語,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面對學生的熱情,不能及時地進行恰當的評價,而導致學生情緒低落,以至於不想再發言。

最後,我們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學生,和他們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是師生,也是長輩和後輩,更是朋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前提條件。良好的師生關系式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證。從教學任務上來說是責任與義務的關系,從人際關繫上來說是平等的關系。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像和創新思維的學科。對「細節」的發現,常常成為我們語文教學中巧妙的切入點;對「細節」的把握,又常常成為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確,「一滴水可映出太陽光輝」,關注課堂上孩子的每一個行為細節,推敲教學中教師的每一個指導細節,欣賞細節、把玩細節,才能使課堂魅力無窮。

教學細節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細節表面上看是信手拈來,即興所得,而實質上是匠心獨運。


語文教師教學工作體會總結和思考範文5篇相關文章:

1. 語文教師個人工作總結精選範文5篇

2. 初中語文教師學期教學工作總結範文5篇

3. 關於語文教師工作感想精品範例五篇

4. 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心得總結範文5篇

5. 語文教師學習個人體會5篇

6.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總結範文5篇

7. 精選小學語文教師工作感受範文5篇

8.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優秀範文5篇

9. 關於語文教師工作感悟精品例文5篇

10. 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總結範文精選5篇2020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⑸ 中職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優秀的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中職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通用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職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1

《草原》一課是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淳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上課伊始,我便播放草原的課件,讓學生看到優美的畫面,聽到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遼闊美麗的大草原。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激發了學習興趣。課程結束,以歌曲結束,讓學生再次受到美的熏陶。第二步,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想像景美。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自主發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營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第三步,選精彩段落感悟人情美。這一環節主要通過自學,小組交流概括出主人熱情好客。整體來看,本課完成的較為理想。

不足之處:學生放手不夠,教師點撥語、總結語缺乏感染力。

中職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2

一、鑽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

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磨悉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

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瞎州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寫學生的新見解新思陸困路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過就其自身而言,就是師生心靈的共同交流與溝通的過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例如:一位我在導讀《九寨溝》這篇課文時,有一位學生突然問:「老師,五彩池能不能游泳?」學生提出這個問題正是兒童極富好奇心的可貴天性,決無絲毫惡意。學生們議論紛紛,但我很高興,借機讓學生圍繞著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我說:「這個問題提得很好!確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要取決於四個基本條件,一是池子的大小,二是池子的深淺,三是池水是否干凈,四是池底有沒有障礙物。讓我們來仔細讀課文,查資料,看看課文以及資料中有沒有這方面的信息?」這樣的點撥,學生就不難從課文中找到答案。這樣,不僅鼓勵了學生敢於大膽提好奇的問題,而且也借「疑」釋疑,深讀了課文,又提高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效果很好。

課後,我進行了反思並把學生的新想法、新見解做了記錄,更深刻地認識到:語文課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見很不容易,作為老師,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去代替學生,不能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走。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思想,重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一、對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反思

學科德育滲透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語文教學因其教材內容的特點,更加適合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但是實際的教學卻是老師不重視德育教育,只是強調對知識的傳授和積累。學生學到的是語文知識,而對文本中蘊含的德育因素沒有及時領悟,影響了語文人文性的發揮。老師對德育滲透的點、程度都把握不夠,德育滲透的時機、德育滲透的切入點,是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關鍵。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熟悉教材,通讀文本及相關資料,將文本中蘊含的德育因素瞭然於心,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最佳的時機,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文章內容中的思想內涵往往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老師要善於挖掘文本中的德育內容,這就需要教師熟悉教材,深刻地理解教材,才能夠做好德育滲透的工作。

二、閱讀教學缺乏實效性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閱讀教學肩負著語文人文性的特點。教師做好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的一大半。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理解,思想內涵的感悟,對學生性情的陶冶等,都是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閱讀教學的核心是朗讀,而在初中教學中,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范讀外,學生朗讀文本的機會很少。一個是學生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的不愛讀,一個是教師忽視了朗讀的作用。熟讀、精讀是閱讀教學中學生必備的基本功的,但是在實踐中,這一環節則缺乏應有的重視。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閱讀中的朗讀,讀中悟道,讀中品味。朗讀是閱讀教學的核心和關鍵,重視了朗讀就是重視了閱讀教學。因此重視閱讀教學中朗讀,應該是閱讀教學中的關鍵和重點。

三、初中語文習作教學的反思

習作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而且中考試卷中的作文分值也是相當高,不容我們不重視習作的教學。但是習作教學卻又是教學的難點,學生覺得難寫,老師覺得難教,是語文教學的大難題。教師要具有發散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拓寬寫作思路。

目前的中高考,對於寫作形式都沒有了明確的規定,寫作形式越來越模糊,所以就要求教師對作文教學的思路要拓寬,教學的理念要更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搜集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善於生活生活中的小感動和小發現。

中職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3

1、教科書是課堂教學的藍本。

因此,「探究性」教材不僅是學生的任務,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

教師只有對教材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才能真正形成師生和課文作者。對話。

2、教學用具

任何形式的課堂(包括視聽媒體的使用)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的手段不應公式化、程式化,如課堂討論或死板、單調,或聽之任之;有些班完全用滑鼠代替粉筆,用錄音代替課本等等。

這種教學方法淡化了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本質,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作秀」的嫌疑,流於形式。

3、教師

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但不應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及時介入,或提出必要的觀點和概括,或適當地展開課文,才能引導探究深入,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問問哪裡的運河應該是清澈的,哪裡才是活水的來源。」作為一名教師,「這是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我要上上下下地去要它!」

雪萊有一首著名的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其實,現在沐浴在第二輪繼續教育的東風中,享受國家重視義務教育的雨露,就是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美麗春天。

每個語文老師應該創造一個溫暖的夏天他的職業生涯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春天,鳥兒在歌唱,花兒香,符合時代的東風,高舉的旗幟課程改革,簡而言之,播種一個紅色秋天祖國的未來。多反省,多清醒,多進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我們應該不斷反思,與時俱進。

中職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4

我們的《語文新課程標准》中不是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那就是告訴我們從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主動的自主性學習,這樣才能適應未來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需要。因此,《語文新課程標准》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將它作為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這樣的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充分發揚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意識和創新精神,將這種新的學習方式用於習題課,不僅能提高課堂效率,更有助於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我們傳統課堂習題教學中,往往以教師為中心,而忽視學生這個的主體,習題上課學生做,教師講,純粹的是以教師對答案為主。學生圍著教師轉,學生只是一味的聽,判斷自己做的對與錯,上課只是死的知識灌輸,無休止的填鴨,而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不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學到的是的是死的知識,這樣的課堂教學,只能培養出沒有主動學習精神的人,培養出不會學習的人。那學生能力的提高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我認為,在習題課上我們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把我校的1236的教學模式運用於習題課,以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習題課上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就要轉變角色,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在課堂中教師堅持六個凡是:凡是學生都知道的不講解,凡是學生能說回答的就不解釋,凡是學生能思考的就讓學生思考,凡是學生能討論的就讓學生討論,凡是學生能寫的就讓學生寫,凡是學生能做的就讓學生親自做。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教師只是適時的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教會他們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在九年級教學中,原來輔導學生訓練七年級文言文知識的時候,我採取的仍舊是傳統的模式,學生先做,然後我就逐題逐題的分析講解。但我發現課堂上學生變成了死記答案的機器,變成了被填的鴨子,而實際收獲甚微。本周我在引導班上的學生復習八年級上冊的文言文知識時,就採用了學校教學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做了嘗試,收到了好的效果。

一、自主學習

教師課前要優化習題,能突出教學重點,並能以此拓展延伸。然後讓學生獨立自主的去完成習題。這是一個獨學的過程,是反饋學生學習效果的手段。期間老師可來回巡看,以便了解學生的做題動態,確定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與問題。在學生們做題的過程中,我穿梭於各學生中間,發現習題中基礎部分掌握的很好,像實詞理解、句子翻譯及文體常識都能熟練運用,但是內容理解、拓展延伸就有些力不從心。教師只有了解學生學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合作學習

在發現問題之後,我採用了1236環節中的第3環節合作交流的方式來進行訓練。學生們能熟練掌握的習題便讓小組內的學困生在組內交流,這樣有助於他們對知識的鞏固,更利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找到學習的樂趣。而難度較大的習題則由小組長主持在組內交流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這時我會鼓勵組與組之間進行競爭,比一比,哪一個組交流得更認真,學得更有效率,分析得更依據。只要放手讓他們組內去解決,他們對答案的理解往往會更有理有據,會常常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這一環節是對知識進行性的檢測,突出了弱勢群體,也體現了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特點,這就是對學與群學。當我把任務說明白後,沉悶的氣氛被打破了,我看到了孩子們變得活躍了,表情也輕鬆了許多,我看到了他們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容。

三、分享學習

這一環節是生生、師生、組組互動的過程,主角是學生,學生提出習題中的問題與困難,小組內能解決的就在全班展示提升,使其他組的同學分享成果,如果其他組在分享中有所啟發,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也可以在全班分享。這樣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學習就得到呈現,這種教學不僅容量加大,教學進度加快,教學效率高,而學生的理解、掌握、體會也變得更深更透更快。一節課下來,原定的兩節課的內容一節課就解決了。在綜合復習了八年級上冊的文言知識後,我對知識進行了匯總,把握知識內在聯系,觸類旁通。從他們的表情上我看得出來他們學得很輕松也很快樂。

無論是哪種課型,作為教師我們更多是要給學生創造這樣自主機會,更要善於去引導、鼓勵學生多角度地去觀察和思考問題,多方面地去探究問題,支持學生的那些與眾不同,而又合情合理的答案。而不是要求學生的思維和精神隨著自己的轉,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沒有拼時間的焦慮,沒有拼習題的兼備,有的是課堂上運用智慧的愉悅。總之,在課改路上,我們只有迎著課堂改革的強勢東風,以自己的熱情、智慧和創造性勞動描繪課堂上最美麗的風景。

中職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5

經過幾個月的語文國培學習,結合教學工作實際情況,我認識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但平時教學中沒被重視到,那就是——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這樣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也能讓學生愛學語文,我認為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些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表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

讀後感,觀後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這是我最近學習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思想和觀點比較淺顯,望老師能給予指導。

中職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6

《長相思》是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膾炙人口、情深意長的著名詩詞。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風雪一更愁。納蘭性德在隨扈東巡、去往山海關途中,寫下了這首思鄉之曲,成就千古名篇。納蘭性德是通過寫景和敘事兩個方面來傾訴自己的心聲的。他在途中遭遇風雪,輾轉難眠。途經一道道山,一條條河,休息時連思念家鄉的夢也被嘈雜的聲音破壞得支離破碎。他擡頭望月,想起家鄉那安寧、祥和的生活,不禁淚花閃閃。

為了更好地體會作者此時的心情,我讓學生想像作者家鄉溫馨和諧的畫面。在音樂聲中,我深情誦讀這首詞,學生閉起眼睛,構思著一幅幅別致幸福的場面。

有的說:「我看見了納蘭性德的家鄉鳥語花香,他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說笑,好不熱鬧。小孩們在巷口玩耍嬉戲,姑娘們坐在門口綉花;放學歸來的孩童放下書包,放起了風箏,有的還把花做成花環戴在了頭上,家鄉一片生氣勃勃。」

有的說:「我看見了晚上月光皎潔,羣星閃爍,作者的親人坐在窗前欣賞著明月,不遠處時時傳來鳥兒唧唧的叫聲,花兒合上那美麗的花瓣,似乎也與作者的親人一樣,靜靜地期待納蘭性德與他們團聚。

我見學生熱情高漲,繼而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從而更加明確納蘭性德投軍從戎,征戰疆場的心聲。作者為了壯志和理想,忍受著思鄉之苦,飽受著思想的孤獨和寂寞,著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舍小家顧大家,赤子之心全都化作——長相思。

七年級是小學和初中的過度階段,小學里的學習依靠性很強,自覺性比較差,習慣老師時時刻刻的看著。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適應。我所教的班級學生的各方面都不好。首先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聽課習慣差,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講話、做小動作,經常要停下來整頓紀律。沒有養成隨時記筆記的習慣。作業完成狀況很不理想,經常有五六個人不做作業,如果是雙休日的話,那作業狀況就更差了,有十多個學生不做作業。大多數學生字寫的較差。一句話就是學習態度較差。其次,是行為習慣沒有養成,到處亂扔垃圾,不尊重老師等。針對這些狀況,我也採取了一些措施。

一、利用中午自習的時間,每一天練二十分鍾的字。一開學,我就要求每人准備一本鋼筆字帖。學生練字,我也隨堂指導。有部分同學經過一學期的練習,寫的字有較大的進步。

二、狠抓作業完成。每一天加強檢查的力度,從小組長到課代表,仔細檢查,詳細記載。一旦發現有不完成的現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忙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另外我還協同家長一齊監督檢查。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還有極少數頑固分子。

三、加強雙基訓練。基礎知識和基本潛力是語文素養的奠基石、是根本。本班的學生的雙基較差。一方面我透過早晚讀和課堂上的時間,加強誦讀訓練。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理解的字詞等。一課一課的過關。每次默寫我都一一批改,督促他們訂正,把共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再次強調。另一方面,我發現學生的答題很不規范。為此,我詳細的講了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和規范,有的還要求學生們熟讀熟記。再透過超多的練習,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轉化成解題潛力。

雖然做了超多的工作,最後的考試效果並不理想。主要存在問題在基礎知識上。積累與運用,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語言的一般運用潛力。如看拼音寫漢字,四個字都是平時默寫過的,強調過的,全對的僅僅十多人。課文名句默寫,都是平時強調的名句,仍有不少學生扣分。這些都是平時基礎掌握不扎實。專題與綜合實踐,題目是我們做過的,但是失分較多,主要原因是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聽課效率差。

詩歌賞析一項是難點。這次也不例外。學生不理解詩歌的大意和要抒發的感情。同時組織語言潛力也有待於加強。

古詩文閱讀。從答題狀況來看,能拿滿分的學生不多。集中考查學生對詞語含義的理解和翻譯的潛力,以及對文章資料的把握。不少同學不理解資料,所以不會翻譯句子,更不能結合文章答題。因此以後在上課時就應盡量具體講解文言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學生在復習時也要提醒其多加留意。

現代文閱讀。主要考查學生的認讀與理解潛力,分析與綜合潛力和.鑒賞與評價潛力。學生分析概括的潛力較差,不能規范答題。仿句也是難點。

中職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7

在假期里把教材通了一遍,重點研究第一單元教材。課文不陌生,但是怎樣教好需要下功夫。《草原》一課是傳統老課文,結合新課標和先學後教的模式,設計了流程。

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開學初就去聽課。在聽了聶老師課後,感覺條理更清晰了,訓練什麼心中更有數了。在讀熟練課文後,讓學生理清條理,再一部分一部分學習。結合訓練點,讓學生隨堂練習鞏固。如第一段中幾個比喻句的訓練,又如,把酒聯歡部分,敬酒時他們會說什麼?引導學生想像。要求背誦的第一二段及時進行背誦,積累語言。

本課生字按說不難,但是由於剛開學,學生沒有進入學習狀態,記憶生字有些懶惰,導致聽寫時出錯。只好再學習,再聽寫。剛開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重要。

中職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8

面對《師說》這樣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老課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較傳統,沒有深入開掘其蘊含的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有位同學在寫《師說》讀後感時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認為,「小學而大遺」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的意思,而應該理解為:「小孩讓他學習,大人反倒不學習」,這樣,上下文的意思就貫通了。姑且不論他的理解正確與否,單就這種深入思考,獨抒己見的鑽研精神而言,是應該成為大家的榜樣的,老師應讓學生進行探討。

相比《勸學》,韓愈《師說》此文更具情感性,因此在教學中注重誦讀的施教。叫了幾個學生朗讀模仿,效果亦是不錯。對於沒念好的學生用文中的話說就是「人非生而知之者」並同步翻譯,效果也出來了。此種情形只是針對有過預習的並且成績較好的學生,整個班級氣氛較活。但是對於古文考試的要求可能有點擔心。因此下節課應再次重復一次脈絡的整理。

中職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9

本節內容從三個方面說長江,一我國的第一大河,二黃金水道,三開發與治理,其中長江的開發與治理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

本節課內容較多,一課時說完,使很多內容在講解上不夠全面,甚至有的問題不能拓展,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一定的困難。例如,在說長江的洪澇災害的治理時,只講了治理措施,沒說洪災的原因,使學生在後面的思考題「為什麼要對長江不同河段採取不同的治理措施?」理解和回答上帶來困難。並且在時間安排上顯得不合理,前面長江的概況用的時間過長,而本節內容重點和難點的開發和治理安排的時間不足,使得後面的內容大多感覺在趕時間,就是一味的講解,學生活動,學生參與的就少了些,這些反映出我對課本和課標的解讀不夠,在教學時,對一些問題不知取捨,總想面面俱到,結果使得時間分配不合理,也使得對重難點的講解不到位。

另外,我上課時表情單一,嚴肅,使得課堂氣氛有點沉悶,親和力少,與學生互動存在困難。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點反思,今後的教學中時刻反思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⑹ 小學語文備課反思

備課是教學的起點和基礎,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活動前通過備學生、備活動、備教師,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小學語文備課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備課反思篇一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教學”與“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簡言之,教學反思是以探敗帶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不斷提高教師素養和教育教學效能的過程,

隨著教學反思的功能日趨明顯,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注重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那麼,教師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為,要想讓教學反思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應強化反思意察扒蘆識,明確反思內容,掌握反思方法,養成反思習慣,

一、強化反思意識

一個不懂得反思的教師,是一個不成熟的教師,是一個缺乏理智與創新發展的教師,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教學反思來自教師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自我意識的覺醒產生於在舊有理念導向下的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師要自覺增強教學反思的意識,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

二、明確反思內容

教師應從哪裡入手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為,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大致分為教學理念的反思、教學行為的反思和教學效果的反思三個方面;

1.教學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師要敢於對原有的教學理念進行質疑,挖掘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如,“我以這樣的理論為指導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我從中學會什麼?”等,其次,教師要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貫穿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是否內化為教學行為,克服就操作論操作的錯誤做法,再次,教師要以開放的姿態接納新思想,積極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並通過不斷實踐,思考和構建新的教學理念,克服教學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學創新能力,

2.教學行為的反思

教師應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要對教學觀念、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進行反思,還要從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傳媒等方面去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並自覺此螞地根據反思的結果校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良行為,反思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一是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如教學中教師控制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師生關系的處理是否符合主體性原則等;二是對課堂教學中採取的教學策略進行思考,小結精彩片段,思考失敗之處,如“教學中是否出現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做得不好,可以怎樣改進?”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等,

3.教學效果的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再成功的教學也有缺憾之處,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俺們減少缺憾,因此,教師課後要對自己的教學成敗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小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的法子,如“這堂課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行為有哪些差距?該如何處理這些差距?”等,同時,教師要學會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結果,用辯證的眼光看失誤的問題,這樣,通過“由教反思到學、由學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誤、由失誤反思到發展、由現象反思到本質”的多次循環,教師的教學實踐會更加合理,更加優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學反思的效果,必須講究科學的方法,教學反思的方法很多,但為便於掌握和運用,俺們可以將教學反思分為內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內省反思法

內省反思法是指教師主動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根據反思對象及反思載體的不同,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具體的方法:

(1)日記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師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後,通過寫反思日記對自己的教學實踐予以小結、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結的內容可以是自己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靈感、頓悟和教學活動中的關鍵事件,還可以是學生的反饋意見和獨特的見解等,

(2)錄像反思法,即通過錄像再現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的方法,這種方法能讓教師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過程,達到“旁觀者清”的效果,具體操作可採用以下程序:上課和錄像——觀看錄像——反思評價——修改完善教學設計,如此循環反復,能更好地強化教師已有的經驗,改造和彌補自己的不足,

(3)檔案袋反思法,即以專題的形式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在運用這種方法時,首先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確定反思的專題,如“教學策略選擇的恰當程度”、“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程度”、“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後由教師本人根據這一專題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並記錄下自己過去的狀況、現在的狀況、自己的進步以及尚需努力之處等,檔案袋建立的過程,就是教師對已有經驗進行整理和系統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我反思的過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過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自己教學監控能力的方法,實踐證明,教師專業發展不僅需要教師個人的學習與實踐反思,更需要在教師群體中形成合作的專業發展文化與模式,因此,教師應經常與同事及時交流,與專家共同研討,教師可以就某一問題與其他教師和專家進行交流,也可以邀請其他教師和專家光臨自己的課堂聽課,課後一起研討,請他們指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在聽完其他教師的一堂課以後,針對這堂課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反觀自己的意識與行為,還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在互助合作中進步,在互補共生中成長,

四、養成反思習慣

教師專業成長是建立在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反思的基礎上,逐漸積累富有個性的教育經驗的過程,這是一個漫長的、持續的修煉過程,對於一位追求成功、善於反思的教師來說,每堂課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要設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對學生的不同反應,教學中的每次師生互動、教學沖突都會激發新的思考和創造,因此,教師要養成對每堂課進行反思的習慣,而且將反思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做到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的有機結合,教學前反思新的課程理念、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然後編寫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設計。

⑺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寫好教學反思1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十反思。由此可以看出,教學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把自身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效果。通過反思,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質量。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寫好教學反思:

一、教育理念的反思

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素質,讓「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就要徹底轉變教育理念,不能讓學生只會解答語文題目,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驗語文的作用,培養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在《正方形面積》的教學中,面積推導是從數方格開始的,教師要在這一環節上花大量的時間,而不能只用演算或多媒體演示代替學生的操作實踐,只把推導出的結論──即「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這一公式交給學生。因為大量的題目演算不能代替兒童的「切身體驗」,用多媒體也不能代替學生的操作實踐。學生通過大量演算,似乎是掌握了這一知識點,但結果並非這樣。我們通過一個實際問題就能分出不同教學的高下:在一個用80×80厘米地磚鋪就的大廳里,如何快速算出它的面積呢?有操作體驗的學生馬上想到數地磚的方法,而忽視操作教學的學生想到是只是要量出長和寬才能算出它的面積。

二、教學內容的反思

教學內容的選擇,直接決定著一節課的成敗。因此,在一節語文課結束之後,教者要反思教學內容是否根據教學目標開發、利用學習資源,使之符合學生的經驗、情趣和認知規律;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能否按照學生的個別差異設計課堂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能否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進程以及突發事件,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游戲或多媒體,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慾,,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教學平移和旋轉一節時,先讓學生做火車直行以及丟手絹游戲,讓學生想像兩個游戲的不同點,再用多媒體出示游樂園里的玩具,像滑滑梯、小火車直行、摩天輪、旋轉木馬,讓學生根據不同的運動變化分類,把滑滑梯、火車直行分一類,通過觀察直到這些物體都是沿著直線移動,告訴學生這就是「平移」;把滑滑梯、摩天輪、旋轉木馬分為一類,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這類物體都圍繞著一個固定的點或一個軸移動或作圓周運動,告訴學生這就是「旋轉」。

在教學過程中,對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對他們設置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讓他們從不同方面領略成功的經驗,從不同的角度滿足學生的語文學習方面的成就感;對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創設更多的機會,應設計一些難度較小的問題,對他們每一點進步都及時表揚、鼓勵和關懷。

三、教學方法的反思

現在教學的例題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離於生活之外的應用題或文字題,已變成了各種形象生動、鮮活直觀的生活情境:買東西、去旅遊、做游戲、找規律等等事例,教學不再枯燥無味,所以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往往使學生感到學習輕松、舒服,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每位教師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獨特設計。如精彩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教學過程中重點、難點的突破,能堅定學生克服困難、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的信念;對學生做出合理贊賞的評價,能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等。同時也思考一下,在課堂上是否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發展了。

四、教學結構的反思

首先,反思教學結構是否按照學生的身體發展水平和認知水平,劃分學生認識的不同階段。根據教學過程中要求實現的不同認識任務,學生認識的不同階段可分為:引起學習動機;領會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知識。各階段有其獨特的功能,既緊密聯系,又互相滲透。其次,反思教學結構上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有效統一。兩種學習形態將認知與情感、指導與非指導、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能動與受動、外部物質活動與內部意識活動、個體與群體等諸因素加以協調、平衡,從而使教學過程為一個認識與發展的過程。第三,反思是否結合教學實踐選擇和運用新型的教學模式,使教學達到藝術水平。教師在一定的教學目標指導下,通過對教學過程特點和規律的研究,在具體分析學科知識結構及學生認識特點基礎上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模式。要理論聯系實際,勇於開拓創新,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

五、學生學法的反思

新課程強調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教師只是一位組織者與主導者。因此,教師要避免唱 「獨角戲」,要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尋找解決的途徑和方法。教師只是要創設情境,營造探索氛圍,給學生提供機會。

教學反思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思考教育觀念與教學藝術,又可以思教學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既可以思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也可以思學生學習的方法。從教師培養和發展趨勢來看,實踐與反思是未來教師成長的基本模式,對於教師來說,「反思教學」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並使自己逐漸成長為一名稱職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寫好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又稱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批判地觀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對教學實踐進行思考、反饋、評價、探索,解決教學中的的實際問題,針對教學中的「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的過程及效果,對它們的合理性做出准確的判斷,查擺自己缺陷,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教學。下面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應用教學反思的幾點做法:

一、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師設計教學方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設計教案時,要預測學生遇到的問題,那些地方學生不容易理解,根據學生要遇到的問題,設計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教學經驗進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講授這一教學內容時曾遇到過那些問題,有那些經驗,應該採用什麼策略和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然後進行新的教學設計。

在設計新的教案時,要根據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可能會遇到那些新問題,針對出現的這些新問題,可採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時,根據以往經驗,學生對「余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律不夠理解,出現余數比除數大的現象,在教學設計時,為加深學生的理解,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我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動手操作,進行分鉛筆試驗,並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最後讓學生在操作實驗中自己得到了「余數都比除數小」這一規律。

二、課堂教學反思

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效果反饋信息不斷地反思,反思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調整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設計出一套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不斷完善教學方法,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思維障礙時,教師應及時反思,如何啟發引領學生克服思維障礙,當學生發生意外事情時,教師及時進行反思,如何機智地處理發生的意外,使學生及時恢復到正常的思維狀態。

教學中,常常會出現我們不能預料的問題,我們要及時地反思,啟發引導學生克服思維障礙。

三、課後總結的反思

課後反思主要是教師在課後對整個教學行為過程進行反思性回憶,包括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等情況進行分析,找出教學程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研究產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後改進優化的方向。課後總結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 反思教學成功之處

每一節課螳都是師生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按照預先設想的教學方案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如各種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巧妙地新課引入,留有懸念的結束語,教學中的亮點,精彩片斷,以及教師在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示、情境的創設而產生的靈感,與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處等,課後進行認真反思,記錄下來,為今後教學提供參考。

2、 反思教學失敗之處

再完美的教學設計也可能有疏漏、失誤之處,把這些課堂教學中的失敗教訓,如對教材理解出現的偏差,對教學重點、難點處理不當,演示、實驗有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由於某種原因,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挫傷等記錄下來,並對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為今後教學吸取的教訓。

3、 反思學生的反饋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的,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現出智慧的火花,獨特見解或是學生的問題,如能力缺陷,思維障礙,以及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作業存在的問題等記錄下來,便於在以後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實施補救,特別是在課堂上學生提出的一些老師解決不了的奇特問題,記錄到課後去研究。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學會如何教學和從教學中學會什麼的有效途徑,勤反思,也是現代教師在研究狀態下進行課堂教學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反思提煉,從中發現問題,進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們的創新能力,提升我們的專業素養,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促使自己成長與進步,使自己成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成為新時代的教學能手。

⑻ 怎麼寫語文教學反思範文呢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下面,我在這給大家帶來怎麼寫語文教學 反思 範文 呢?歡迎大家借鑒參考!

語文教學反思範文1

應對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透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此刻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像這樣教學,能否到達課程標准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 教育 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務必重視良好的 語文學習 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 方法 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用心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務必帶有強制性。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小學生對教師的某些習慣的培養還不能理解到必須的高度,但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用心參與的習慣;八、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務必要求有必須速度,務必規范、整潔地寫字。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必須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語文教學反思範文2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職責之重大。在這漫漫之路摸索,不斷前進中,我覺得,要上好課就就應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錘煉學生。

開學初,我瀏覽了下新書,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狀況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盡可能的體現編者意圖。在備課時,認真研究課文,根據大綱、編者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共鳴。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靠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復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 文章 的中心思想。在這方面,我自認為做的還不錯。

其次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序。要根據教材資料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務必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務必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系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資料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時明明是a想法,上課時卻變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錯,不成熟,令我汗顏。

有人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用心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用心主動地創造條件,這樣學生就會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課堂也將不再空乏,學生也將不再是可憐的傾聽者。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構成有序、搞笑、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透過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資料奠定了基礎。例如在教學《九寨溝》前,我讓孩子在對課文資料有必須了解的基礎上,搜集有關水鄉的資料。而在上課時,不僅僅講授課文知識,還訴說了一些課外的知識,激發孩子的興趣,為閱讀打下伏筆。

語文教學反思範文3

眾所周知,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孩子們到三年級下期已經掌握了2000左右的生字,生字教學法已不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同時,作為過渡性的一個階段,閱讀和寫作教學作為初步的滲透,課標中也未將其列為教學的重點。但是,鑒於語文課程兼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教學中務必堅持「興趣先導,學會學習,整體推進,螺旋上升」的指導思想,以保證知識的連貫性和滾動提高的特殊性。教學中我牢固堅持以詞句教學法為重點,以生字,閱讀、寫作教學為依託,貫穿始終,環環相扣,互為促進,滾動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做法能夠概括為做好「五四三二一」。

第一「五」即強化「五字訓練法」。

五字就是「讀、標、注、劃、思」即讀五遍課文,標出自然段,把生字條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當中,劃出不理解的詞和句,思考課後問題。這是我對 課前預習 的要求。我這樣做,能夠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真正做好預習,也能夠使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四」即每一天積累四個好詞語

我要求學生每人准備一個 好詞好句 摘抄本。每一天摘抄四個好詞語,要求會背,理解意思,初步會用該詞語說一句話。對程度好的同學,外加好 句子 兩個。允許在課文中摘抄,鼓勵在課外抄錄。這樣做既給了孩子自主學習的空間,又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潛力大大增強。

第三「三」即強化「三步生字學習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 三年級語文 教學的重點,但仍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三步生字學習法」的第一步是「識別字音,字形,這都在預習課文里進行,使學生對生字的正確讀音和寫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課堂中辨形辨意」,堅持「字不離詞」的原則。結合文中的詞語分析字意,初步學會口頭應用。第三步是「單元鞏固法」。這是糾正錯別字的重要階段,運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錯字等多種靈活方式,檢驗鞏固學生對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對本階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採用在書上用紅筆圈記的方法,縮小復習范圍,不定時抽查。

第四,「二」即堅持每一天20分鍾課外閱讀

要求學生每一天晚上堅持20分鍾閱讀,資料不限,能夠是 優秀 作文 , 童話 故事 ,也能夠是報刊雜志。讀後填寫讀書卡,家長簽字,每周老師進行檢查評比。在評比中,結合好的閱讀典型,逐步向學生滲透精讀、略讀、速讀的相關知識,指導學生先從精讀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認真讀,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不懂的字詞及時找工具書解決,對不理解的問題,鼓勵學生質疑,發問。這樣做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慾。在班級中構成了濃厚的讀書氛圍,對學生詞語的掌握,理解和應用潛力產生了極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一天一篇 日記 ,每周一篇作文

歸根結底,學生寫作潛力的展示,是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觀的體現,學生作文潛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漫長的過程。所以,盡管新課標對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提出明確的要求,但結合學科特點和新教材的需要,從孩子們入學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學始終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實踐證明其輻射帶動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從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潛力做起,採用「一字多詞」的方法選職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讓學生擴詞,多多益善,然後鼓勵學生用喜歡的詞說一句簡單的話,這一學期,以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興趣為主。

口頭說句有了必須的基礎,我引導學生邁出了第二步-----寫句。這一階段分三步走:先寫簡單完整的一句話,再適當地擴句。即為句加入一些恰當的定語、狀語、補語(當然給學生不講這些語法知識),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進一步將句中的定語、狀語、補語成份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將原句分解成一段話,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使學生興趣盎然,願意去學。

有了寫片語句的潛力,我就指導學生摘錄片斷和寫日記。這個階段我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貼近生活,激發興趣。我指導學生觀察季節變化,指導寫景物,寫水果。對照家庭成員和班級同學,指導學生記人物。結合節日慶典,學校活動,指導寫敘事。二是明確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數要夠,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優美的詞語適量的修辭。第三步,指導在立意上有所突破。這一步主要透過作文講評課,由師生在講討論中完成。我重點抓住寫作前的指導和批閱後的講評兩個環節,向學生滲透列提綱,多次修改,結構分段等寫作基礎知識,為學生們到高年級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語文教學中,我還感到有一點要個性引起大家的重視。就是堅持把握教材和開發課程資源相結合,我們此刻用的北師大版教材,每一冊書中都有一個開放性單元,比如本冊有一個單元即「特產」。我們教學這樣的課文,必須要發揮地方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課下做超多的工作,自我編排一些本地的特產的小文章,小故事,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對他們進行了熱愛家鄉的教育。

北師大版的教材個性注重對學生語文潛力的培養, 學習方法 的指導。課文資料豐富多彩,涉及面廣,但傳統教材中的一些常規性的訓練的資料大大減少了。大家有個突出的感覺是此刻教材越來越不會教了。其實是編排簡單了,但是老師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時僅僅按部就班照本學科遠遠不夠了,平時我們要穿插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如修辭手法的訓練,修改病句的訓練,句子變換的訓練等,以使學生全面掌握 語文知識 。

以上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粗淺心得,以此向大家學習。

語文教學反思範文4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職責之重大。,我覺得,要上好課就就應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錘煉學生。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總結 如下:

一、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狀況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盡可能的體現編者意圖。在備課時,認真研究課文,根據大綱、編者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共鳴。

二、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靠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復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序。要根據教材資料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務必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務必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系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資料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

四、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我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4、批語注釋法。即在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准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語文教學反思範文5

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明白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一樣課文類型設計不一樣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資料,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雲。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資料,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資料,使學生簡單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用心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用心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構成,從而到達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方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松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於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獲成果的樂趣。難並快樂著。

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小學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閱讀潛力」。標准中又說: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務必藉助課外閱讀來完成。

三、尋求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務必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當作一個整體來思考。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閱讀教學,了解學生閱讀動向。

一次,新的語文書發下後,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一遍。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衣袋裡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先課外閱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那裡。於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閱讀,跟學生一齊,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像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領悟了。

四、構成課外閱讀的氛圍

課外閱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一樣而不一樣。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閱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閱讀興趣應處於高潮、亢奮的時機。每一天早晨,我一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一個說:「我會背於謙寫的《石灰吟》!」另一個說:「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一個又說:「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一個又說:「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先,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那裡――聽和看。於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閱覽室里,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里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著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布了一個好消息:從此刻開始,同學們能夠每周一次,去閱覽室借書看。一時光,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五、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透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我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4、批語注釋法。即在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其好處、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閱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相關文章:

1. 關於老師的優美句子

2. 關於贊美老師的優美句子大全

3. 我的老師初中作文精選10篇

4. 四個引路人教師心得體會

5.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⑼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備課

一、認真研究教材,吃透其核心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深入研究教材,這是必備的內容。在每講一篇課文之前,教師必須根據新課改標准反復閱讀課文,深入領會,弄清字、詞、句、段、篇,指導學生識生字,弄清漢字的基本要素。

語文有效備課方法

比如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等;掌握文章的層次脈絡、寫作技巧及文章的結構等方面;緊接著,要更進一步分析各自然段之間的聯系,將內在的聯系的段落歸為一類。在搞清文中的字、詞、句、篇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恰當預設情境,引領精彩生成

語文課堂教學注重生成性已成為教師的共識。為了追求生成性的課堂教學,有些老師認為課前的斟酌推敲的做法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有的甚至認為翻翻教參就可以上課,教案留在課後再寫,無須把課堂思路圈起來,但卻往往由於缺乏充分的預設,弄巧成拙,甚至迷失方向。

三、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落實合作學習

要保證學習活動不流於形式,保證課堂學習交流的效率,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工作非常重要,要合理分工,以實現合作,尤其是學習內容較豐富的學習活動,如字詞復習課,三四節課(三四天內)要完成搜集整理工作,必要講分工合作,經分析。

課本八個單元,一個班四十幾個學生,可安排指定一人歸納整理一個單元的生難字詞、詞語,然後拿到班上來合作交流,進而形成每個學生的語文生難字詞庫。活動安排要有層次,傳統課堂也有師生交流,課堂上教師也提問了大約五、七個或八、九個學生,參與交流的學生太少了,活動層次少,不能讓每一個學生參與,滿足不了每一個學生的交流需求,因,新課程小組學習的學習形式應運而生。

四、加強文本的解讀,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文本解讀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合理、深入的文本解讀不僅是有效進行教學設計的基礎,更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條件。

⑽ 教師語文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教師語文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語文的教學反思1

語文學科既應當是培養語言本事的學科,又應當是培養情感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相信學生的潛能,要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為他們創設趣味的學習情境,創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進取挖掘、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展思維,啟發想像,發表個性化看法。

一、點撥教學,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准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於教學的主體地位。於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弊旅放出火花。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並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能夠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皮灶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發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採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資料,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將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而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充分調動學生裝的主體情感受,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本事和思維本事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並到達發展。從而到達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的心理處於興奮狀態時,工作效率異常高。而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僅有有興趣,課堂上學生才會興奮起來,才會樂學,學習才會有成效。創設情境地便是創設氛圍,調動興奮點。在教學中,我常有聯想、比較法來創設問題情境。當學生在剛一接觸課文時,他們應對的信息是陌生的,我們僅有將那些陌生的信息與一些學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東西加以聯想、比較,他們的心理才會租握凳相容而欣然理解。

如我在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為了讓學生領會詩中豪邁壯闊的意境和蘇軾對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學生們熟悉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頭畫面: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激起千萬朵浪花。這一雄渾形象可感的畫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們的魂魄。然後再引入《三國演義》中片頭的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將它與課文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相比較,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和相同之處?因受《三國演義》片頭畫面的感染,學生們感受到了長江的壯闊博大,心中自然也騰起了一股豪邁之情,而思緒也翩飛起來。憑著自我對人生、社會知識積淀和理解,他們也能體味到這些語句都塑造了長江東流的開闊境界,從中也能體味到自然的永恆、人生的短暫,無論是怎樣叱吒風雲、建功立業的英雄代碼物都有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則,必然被歷史的浪濤捲走。但仔細品味,他們也發現了那些語句所蘊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一樣。在這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豪邁的場景,豪邁的感情這些要素,然後經過聯想比較,讓他們進取參與,並讓他們有自由表達的機會而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蘋果則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和鼓舞。而創設情境則便是為了激勵,為了到達「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育為學生供給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夢想在於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化為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了解社會,充分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教師僅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握他們的主體情緒和心進脈搏,經過點撥和引導,創設情境,才能讓他們的心動起來,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本事和思維本事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並到達發展。在對真善美的領悟中化解思維疙瘩,解除心理障礙,從而到達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教師語文的教學反思2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著模板,格式化,矯情,千篇一律。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矯飾之情……

在語文教學崗位上第三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己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麼樣上語文課的?

幾年來,我聆聽到前輩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他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說其實不能說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說這說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很是感冒,諄諄教導,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裡算哪裡,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麼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系的,學生其實在他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著聽著,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裡,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他的課充滿著期待,希望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語文一節課能達到多少教學目標?特別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沖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不是那麼簡單,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通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可以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里不斷的滲透,而後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不過四十五分鍾,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及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麼。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後,其餘的時間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起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群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著講著,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間卻到了……這是不是也是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呢?

教師語文的教學反思3

記得,我曾寫過的一篇題叫《走生活之路,寫生活作文》的論文。我覺得這堂課一個整的教學思路與教學預設效果與我論文中提出的想法是相吻合的。我先不說,在這堂課教學過程出現的中林林種種的得失,單提課後學生在寫作上取得的成績,分別發表在《寧波晚報》及《未來作家報》上的兩篇學生觀察日記。(一篇題為《韭菜和蔥》,另一篇是,《我陪外婆去看病》)我認為已經實現備課時提出的目標。(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仔細觀察、虛心求教的習慣,培養熱愛自然、觀察動物的興趣,具有熱愛生命的情操。)這堂課教學應該是成功的。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實踐「生活即學校,生活即教育」的大語文教學理念,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我們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和生活親切握手,調動學生觀察、探究和練筆的積極性。現在的孩子所處的時代於我們乃至我們的前輩所處的時代是完全不相同的。他們的吃穿住行,樣樣俱備,有的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關注的事情,所玩的玩具、游戲也是大不相同。可不像我們小時候每天可以在外面瘋玩,農忙時還要幫大人在地頭幹活。本說城裡的'孩子區分不出稻子、麥子,韭菜和蔥,現在我們所處的城鎮、農村的孩子,能認出來的也是寥寥無幾。所以,在第一課時,結束前,我所布置的作業里,就體現了這樣的意圖,我們的課堂不僅僅要學習課文的知識,更要結合生活實際,把目光投向社會,投向生活,投向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告訴學生,我們必須熱愛生活,對生活有敏銳的感悟力,因為「咱們平時的學習,總是為了實際需要」。

《不合群的小蝌蚪》這篇課文我是按照「發現疑問-探究疑問—查出原因-回答疑問」這條主線索來展開的。抓住文中的重點字詞、重點句式,通過學生質疑、答疑、說話、朗讀體驗等系列訓練,解決了小蝌蚪為什麼不合群,不合群主要體現在哪裡,為什麼不合群,等問題。課文淺顯易懂,既是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也是非常熟悉的內容,卻又容易被我們忽視,其中又蘊藏著我們不知曉的知識,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具體環節的成敗,都已寫在旁註上,在此不再重述。在教學結束時提出一個目標,就是「要仔細觀察,善於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實這也是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要表達的意圖,所以在布置課堂作業時,我是有意設計這樣的題目。目的就是告訴學生,只要我們熱愛生活,拓展學習空間,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發現,一定會發現我們的生活真的很精彩。

教師語文的教學反思4

新課程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號:「教育理念的更新」。這個響亮的口號尤其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語文學科,搭建了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的教學平台,為語文教學行為提供了一個適合學生發展,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結合新課程中的新理念,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為進行反思,以便對新課程新理念認識得更為深刻。

一、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於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等,以及對於學生應該從中借鑒什麼,學習什麼、批判什麼??

新課程則提出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二、作文教學流於形式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常倡導創新作文,也強調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為中,我們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造成了學生為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常化系統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美詞語的堆砌或是乾巴巴的敘事。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生情不自禁的、發自內心的、主動而積極地渴望去抒寫。日積月累的寫作,何愁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

三、評價方式過於簡單

教學中,我們往往用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情商在學成長中的作用。例如某個勤奮的學生經過努力語文考了95分,沒有上優秀,我們則不會稱他為好學生,也許會說他腦子慢再學也不行。這樣做的結果會讓他自卑而沮喪。新課程提倡尊重和贊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誠然,教學行為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怎樣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課程中的新理念。

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為學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教師語文的教學反思5

談起語文教學,我的經驗可以說並不算長。但是工作幾年來,卻也聽了很多優秀教師的語文課。對於語文課的最初理解也在不斷的改變。這其中有讓人欣賞,值得學習的課堂,卻也有很多語文課,刻板、教條而又一味的拔高煽情。一堂語文課,學生聽完沒有更加愛文學,沒有更想交流,也沒有想寫作的丁點兒慾望,只是單純的背誦,誘導式的牽強附會的點撥和答題公式的背誦。這樣的語文課,文學的味道在哪裡?

前教育部發言人王旭明對現代語文教學也頗有微詞。在聽完一堂名為《怒吼吧,黃河》的公開課後,他曾怒氣沖沖的說道:「這是典型的假語文!」這讓那位剛剛講完的年輕老師十分尷尬。但王旭明卻「不依不饒」,他操起手機又寫了一則微博:「先放五分鍾音樂(音樂課),問聽出什麼感情(大而空),老師朗誦並配樂朗誦《五月的鮮花》(個人炫技型的藝術指導課),讓學生念冼星海和光未然生平(音樂理論課),反復講愛國達十多次(思品課),要命啊,是所有課獨非語文課」

無獨有偶,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也與王部長有著相同的疑惑。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矯情造作和陳詞濫情,讓我對未來的路茫然無措。是該堅守自己對於文學最初的熱愛和理解來講出有自己風格的課,還是和老教師一樣,臣服於傳統,一板一眼的按照「常理」出牌?其實,很多老教師們也曾和我一樣,有過探求文學,別具匠心的願望,卻被殘酷的考試成績達標評比殘忍的摧毀。是啊,著重培養文學底蘊的課堂,論應試成績怎能比得上針對試題進行專題講座的課堂呢?論觀賞性也無法與集多媒體、配樂、動畫、朗誦、表演與一體的課堂相媲美。然而,文學美感的培養,怎麼會有速成班?怎麼可能小鑼打鼓、皆大歡喜?博大精深的國學,從《詩經》到諸子百家,從唐詩到宋詞,從明清小說到《白鹿原》,這些由中國的文字組成的如此美感的文學世界,我們卻無法用一顆平常心來傳遞給學生們。在語文教學中,似乎越激情越亢奮越好,教師的個人表演能力成了國學如此悠久歷史和底蘊的代名詞。可是我卻認為,相比較這樣極端的教學方式,語文教學更應注重潤物細無聲的課堂效果,更應傳達文學中的溫文爾雅,韜光養晦。我們自然可以在文學的世界中展開想像力,天馬行空,恣意狂狷的揮灑自己的才華,但是,傳遞這種能量的方式應該是隱忍的、是內斂的。教師的激情固然不可缺少,但這種激情應該是情到深處的自然流露,而不是病態的亢奮和劍拔弩張的課堂氛圍。

當然,傳統的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價值,對於應試為目的的教育來說,前輩們摸索出來的講課的思路與模式確實是培養語感與得分兩者兼得的最佳方式。我個人並不是很贊成每逢課改就對以往的講課模式進行批評。每一種得以傳承的教學方法,必定有其獨特的作用而被廣為借鑒。不能因為要改革就批判舊有的模式。課改,到底應該如何改?這本應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問題。古今中外,對於教學尚且無法推選出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我們面對如此多元化的學科,卻非要定出一個標准來執行,讓窮盡一生研究教育理論的學者們情何以堪?我想推行課改的學者們也必定是為了傳遞一種更科學的價值觀在努力。沒錯,課改必須得進行,然而,需要優先改革的卻是我們的選拔制度。語文教學只有推行了正確的、科學的考核制度,剔除教條死板的閱讀和死記硬背的基礎,將文學的靈動通過文章,通過更靈活更主觀的閱讀體現出來時,一切對課堂教學的改革才會得以徹底的貫徹,發揮其原本被賦予的作用。

不守舊、不盲從,不偏激,我想應該是一名青年教師應有的特質。在感恩傳統賦予我們課堂力量的同時,批判的接受和學習,放寬眼界,虛心求教,敢於批判,才會盡到新時代語文教師應有的責任。

教師語文的教學反思6

閑暇時和同事們聊天,總能聽到這樣的話語:語文難教。的確,我也深有同感。回想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時確實乏味,老師講解多,學生只是接受,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學生們毫無激情。面對學生一雙雙純真、探求的眼睛,我不能不思考自己的課堂:應給予學生一個什麼樣的課堂,才能讓他們樂學,充分展示自己呢?經過在教學中的不斷摸索與實踐,我覺得高年級語文教學應給予學生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讓課堂活起來。

一、教師展示自己充滿激情的一面

教育心理學上說,人的感情有遷移功能,特別是對小學生更為強烈。教師的情感會引起他們的共鳴,當你朝氣蓬勃地走入課堂,學生也會精神振奮;當你無精打采地講授課程,學生也會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因此教師要時刻保持樂觀的態度和飽滿的精神,對每個學生傾注滿腔的愛,讓學生對你有感情,喜歡你所教的課程,樂意學你所教的內容;讓學生感受你的激情和飽滿的精神,使他們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地學習。課堂需要激情,作為老師,一定要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打動學生,用激情去點燃學生的心靈聖火。總之,教師就應熱情洋溢地扮演好自己的各種角色,在自己的教學舞台上精彩地完成任務。

二、課堂上要注重「激趣」,尊重「需要」

在課堂教學范圍里我嘗試著把教學情境的創設放在首位。在教學中,盡量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圖像、音樂、朗讀等多種信息有機地結合起來,交互傳遞。形象生動的動畫、妙趣橫生的插圖、悅耳動聽的音樂,能為學生再現教材提供的情境,創造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感和興趣,促進學生領會課文的思想情感內涵。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教學《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時,我首先出示了一張可愛的梅花鹿的圖片,學生看到後一下興奮起來,看著學生滿臉的喜悅,我就說:「看得出你們很喜歡這只鹿,而且很想擁有並保護它。」學生們異口同聲說:「是。」然後我又出示了一張凶惡的狼的圖片,學生們的神情一下變了,於是我就說:「看得出你們很討厭這只狼,很想消滅它吧。」學生很乾脆地回答道:「是。」接著我說:「在我們的意識中,鹿是善良,可愛的化身,所以我們很想保護它。狼是凶惡的,所以我們要消滅它。那麼我們的想法到底對不對呢?今天這篇課文將會告訴我們答案。」

三、大膽質疑,讓學生在質疑中充分展示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以講為主,這樣課堂氣氛很沉悶,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相反,如果我們把學生作為平等的一員,讓他們參與課堂教學,給他們自由表達的權利,這樣就大大地解放了學生的個性,並激發其潛能,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也因此變得富有朝氣、充滿自信。那麼,如何積極引導學生質疑,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關心和研究的問題。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課時,盡管文中明確提出「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後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然而受科幻作品的影響,不少同學提出諸如「月球家園」、「火星之家」、「空際旅館」等幻想中的人類未來家園。這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也表明學生開始敢於質疑。因此,把「只有一個地球」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顯然是不明智甚至是愚蠢的。怎麼辦?我想到了「辯論」。果然,在我有意的引導下,學生起初的互不服氣、聲嘶力竭轉為互相質問、據理力爭。「我們要相信科學。終有一天,我們可以在月球上建起人造仿地球庄園!」「人類有多少,而月球有多大」「火星之家在建成之前,恐怕人類已經因大自然的報復而所剩無幾了!」「也許我們可以發現在遙遠的外太空,還有一個地球存在,但是,有多少光年我們要在茫茫宇宙中漂浮多久,那裡是否已經有了主人」……學生的思辨能力得到展示與成長,而同時,「只有一個地球」、「必須保護地球」的觀念也隨之深入人心。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只有想方設法讓課堂充滿活力,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讓學生樂學,才能擺脫「死氣沉沉」語文課堂。我想,這也是我們教師的共同心聲。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師的備課思考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