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語文教研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活動有序有效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活動方案制定工作,活動方案是對具體將要進行的活動進行書面的計劃。活動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語文教研活動方案範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為了進一步推進初中語文學科素質教育,提高語文學科教學質量,及時發現和培養優秀學科教師,經請示教育局領導決定開展初中語文教師優質課競賽。現將有關事項通知於後:
一、活動主題:
展示新課程培訓成果,展示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
二、選課范圍:
以現行語文版教材各年級(下)測為准。
三、活動形式:
1、這次活動分兩段進行,
第一段為選拔段,凡學區推薦選手均要參加該段活動,主要形式為說課,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設計說明、精彩片段展示。評委依據相應標准評分。
第二階段為展示階段。圍繞高效優質課堂標准,在選拔階段產生優秀選手進行課堂教學展示。
2、展示課要求
參加展示課的老師,在規定篇目中重新抽簽,在規定時間內備課,在規定時間內展示完整課堂教學。
3、特長演繹
進入優質課展示的教師,選擇最能體現個人才情的某一特長進行5分鍾展示。
四、計分辦法:
1、說課分為100分。
2、精彩片段展示20分。
3、優質課展示100分,
4、特長展示10分。
五、活動時間:
5月7至8日。
六、活動地點:
待定
七、結果運用
按照正式文件規定的評獎要求進行。
八、名額分配:
各學區原則上1人。
九、選手推薦時間
各學區應在4月底前完成推薦名額上報。
陽簡市中小學教學研究室
為了讓同學們走向美麗的大自然,開拓視野,增長知識,親近自然、感受生活,培養愛家鄉、愛祖國、愛大自然的情感;讓同學們在呵護綠色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培養同學們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經初中部行政會研究決定,擬定於20xx年3月24日(星期一)舉行半天學生春遊活動。
一、活動主題 :領略自然風光,加強班級同學情感交流。
二、活動時間: 20xx年年3月24日(星期一)
三、活動人員 :初中部七年級師生(189人)
四、活動地點: XX學校素質教育基地(「勵志園」)
五、活動安排
(一)前期策劃准備工作
1.與素質教育基地做好充分的溝通工作,了解此次春遊路線與行程、價格,就相關的各類事項達成共識,班主任提前分組,避免遺漏。
2.召開全體會議。下達消息講解春遊當天的行程,讓全體同學對行程有大致的了解。同時提醒全體同學們出行時應該注意的問題,例如不要私自離隊獨立行動,注意人身財產安全等。
3.班主任應當提前了解有暈車症的學生,並做好相應的措施准備。
4.在行車過程中車上娛樂活動安排,如猜謎游戲、歌曲大PK等,及時調節氣氛,避免車上冷場現象。同時准備出遊過程的攝影工具,盡量准備多幾台相機,並由藝術部安排流動攝影的同學,設計相關的活動項目。
(二)活動當天事宜
1.活動時間:3月24日上午9:15到室內操場集中(沙濤書記負責組織),集體乘車前往「勵志園」。
2.活動內容:
(1)在前往景點的途中,讓全體同學們在車上交流分享曾經出遊的經歷,趣事;玩小游戲。同時再次提醒全體員工們遊玩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2)10:15抵達後,由「勵志園」導游講解園內生態,增長自然知識。
(3)10:30前往「平羌小三峽」體驗戶外生活(野炊)和娛樂活動
(4)14:30乘車返校(沙濤書記組織)。
(5)16:00—18:00藝術培訓
3.後期工作
(1)清點各自帶的物品,確定人數;
(2)了解全體同學們對本次春遊的滿意程度;
4.注意事項
(1)出發前由負責人做好有關出遊安全方面的宣傳,提醒同學們不要私自離隊,要集體行動。
(2)行為舉止大方得體,不在風景區里大聲喧嘩,亂扔垃圾,破壞公物,破壞環境。
(3)在遊玩過程中,注意看護好自己所攜帶的物品,避免丟失或者損壞。
(4)提醒全體同學們出發前手機充足電,出遊全程保持手機處於開機狀態,方便聯系。
(5)出行時由同學們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准備應急葯品,如清涼油、風油精、暈車丸
等等,以處理突發狀況。
(6)期間出現任何突發情況時,要及時上報負責人,負責人及時處理好應變工作。
(三)後期反饋工作
1.召開總結會議,全體員工們交流春遊感受;
2.負責人聽取員工們的意見和建議,並對工作進行總結。
六、應急預案
(一)如果3月24日出現惡劣天氣,不能如期正常出行,則活動時間改期,活動時間再議。
(二)如果出發前出現有因身體不適不能參加,對該全體員工進行合理安排,讓其留下休息。若發生在遊玩過程中,則應當就近聯系負責人,並及時聯系醫生,事先由負責人了解緊急電話。
(三)突發事件處理原則:
1.保持鎮靜、沉著應對。2.學生優先原則。3.就地搶救原則。4.報警、求援原則。
5.維持秩序、迅速疏散原則。
(四)應急反應措施:
1.一名行政領導、班主任隨班。
2.所有教師的手機必須處於開機狀態。
3.進入參觀點後,由領隊教師在出入口執守,觀察學生情況。
(五)學生突發疾病、意外傷害:師生在途中突發疾病、意外傷害,帶隊教師立即與領導聯系,視輕重由領隊作處理、或就近送醫院。
(六)學生走失處理:
1.確保學生小組長知曉班主任及其他帶隊教師電話號碼,以便聯系。
2.如發現學生走失,切不可大意、拖延,應立即組織就地尋找。
3.從學生最後接觸的同學入手,了解最後行蹤。
4.電話通知其它帶隊教師關注尋找。
(七)交通事故處理:
1.有嚴重受傷即刻撥打120、110,並立即組織搶救。
2.迅速報告校領導,視傷情確定立即送醫院,或緊急處理後送醫院。
3.保護好現場,指揮師生撤離至安全地點。
4.檢查、診治。
6.立即成立事故處理小組,分別負責家長、公安、醫療、保險各方接洽,妥善處理善後事宜。
7.寫出書面報告,總結經驗教訓
為檢測各年級數學興趣小組的教學效果,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根據教導處期初計劃,特組織本次競賽。
一、比賽時間: 12月30日下午3:00-3:50(收、發卷以廣播為准)
二、參賽對象 :一至四年級全體學生,五、六年級興趣小組學生。
三、評獎方法:
一至四年級:
以年級組為單位,設團體與個人兩類獎項
1、團體獎項:以班級前20名學生成績為依據,取團體優勝一名;
2、個人獎項:年級組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8名。
五、六年級:
只設個人獎項:名額同上。
一、指導思想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的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歷史內涵,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活動內容
為了豐富學生課外文化生活,滿足大家心理需求助於,特在校園內成立音樂興趣小組,以聲樂訓練為主,兼顧電子琴、笛子、手風琴、舞蹈等。
三、活動時間安排
每周星期一至星期四下午課外活動
四、活動地點
音體美器材室
五、活動要求
1、教師認真的准備好每一次活動,要求知識通俗易懂並有一定的興趣性。
2、學生不得曠課,學生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3、學生積極和輔導教師進行配合,以便使音樂興趣活動小組開展的具有生動性、活潑性。
六、具體工作措施
1、上好音樂興趣活動課,做到「四定」。即定內容、定人員、定時間、定地點,發展學生的個性特色,以此推動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
2、在完成音樂課堂教學的同時,不斷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進一步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使他們學有所長,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3、經常督促學生完成一些學習音樂的好習慣,並使之不斷鞏固、加強。並在此盡量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心理等,平時將定期不定期的向學生推薦一些好的音樂,好的舞蹈。
4、對小組的課程做出規范,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音樂能力為主要內容,不讓學生放任自由。
5、培養學生的特長,並在一定的時間讓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鍛煉和發展學生的能力。
七、組織機構組長: xx成員:見《xx中學音樂興趣小組組織機構表》
為深入開展師德「百千萬」工程建設,進一步密切家校聯系,加強雙向溝通,形成家庭教師教育與學校教育共同促進的良好局面,區教育局決定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千師進萬家」家訪月活動。根據我校情況,制定實驗初中「家訪月」活動方案如下:
一、活動主題:
走訪家長話教育,家校攜手促成長
二、活動時間:
20xx年9月
三、活動對象:
全校教師
四、活動內容
1、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行為習慣等情況,如實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在校表現,與家長共商促進學生成長的個性化教育措施和方法;
2、宣傳教育法律、法規、政策,講解科學家庭教育方法和未成年人心理發展特點,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升學觀和就業觀;
3、宣傳我校近幾年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情況,通報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班級管理工作的舉措,進一步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4、徵求家長對學校、教師、班級的意見和建議,對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做好解釋宣傳工作,進一步提高社會、家長和學生對我校教育的滿意度;
5、對行為有偏差、家庭關愛有缺失等特殊類型的學生要重點關注,與家長進行充分溝通,共商教育措施。
五、活動形式
家訪主要採用登門走訪以及與學生和家長面對面交流的形式,對家在外縣市或路途遙遠的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電話、郵件或書信聯系的方式。
六、活動要求
1、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確保新生家訪率達到百分之百,其他在校生家訪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2、全員參與,建立機制。以班級為單位,班主任為主、任課教師為輔的全員參與。
3、講究方法,注重實效。對家訪中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專門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提高家訪工作實效;
4、加強督查,確保落實。將家訪工作情況作為教師師德考評、績效考核、評優晉級的重要內容之一。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農事教育體驗基地是北京地區唯一一所從事高等農業職業教育的綜合性院校實訓基地。是教委「下鄉學農」的定點基地。校內實訓基地佔地700畝,包括綠色科技示範園、彩林示範園、畜牧獸醫實訓園、花卉實訓園、採摘種植區、手工創意體驗等個八園區。實現了景觀、生態、文化、科技與農業的高度融合!活動主題:讓每一名隊員在親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的活動中,感知大自然,在學習、觀察、動手操作中萌發創造靈感,在繼承傳統的優秀品德時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達到對青少年知識、素質和技能三位一體的教育目的!
活動安排:
一、全體教練列隊迎接來園學生,並與領隊老師接洽。介紹活動安排、組織方式、活動內容。
二、全體集合,統一講解活動規則、流程、要求、安全及注意事項,然後教練將各隊帶入各區域進行體驗式活動。
三、時間9:00—14:30
自然探秘:
在佔地30多畝的彩色園林示範區利用彩林園里獨特的地形、完美的設計進行一場自然探秘(定向越野)活動,在活動中會設計一些關卡,完成關卡中的任務才能得到下一關卡的提示,直至所有任務完成。在此活動中學生們可以將課堂中所學到的地理知識、生物學知識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此次活動中不盡可以提高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還能培養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展現團隊合作意識及互助精神。更能在活動中學習到有關自然科學的理論知識。
參觀畜牧場:
在畜牧場內有「神獸」之稱的羊駝,漂亮的孔雀,可愛的小矮馬,活潑的小狗(全球各國名犬),優雅的黑天鵝、勤勞的大黃牛、美麗的梅花鹿等十幾種動物,參觀的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們學習到每種動物的習性,了解到如果在戶外遇到一些動物該如何處理,學習到讀懂動物的語言。
十二生肖之聞雞起舞:
在十二生肖中雞排在第十位,雞代表著守信、准時。聞雞起舞的意思就是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行動。同時比喻意志堅強,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 之士。關於雞的謎語也有很多比如:「頂上紅冠戴,身披五綵衣,能測天亮時,呼得眾人醒。」畜牧場中有各個品種的雞,比如宮廷黃雞、元寶雞、貴妃雞、珍珠雞等。了解它們的生長習性,學習雞身上特有的精神。
喂養動物:
為了拉近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基地為學生們准備了充足的草料,讓學生們親自去喂動物。在為動物的過程當中既能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學會尊重生命也能培養學生們的觀察能力和擁有心靈的夥伴。
斗雞文化科普:
在古代民間斗雞象徵著一年的豐收,勞累了一年利用斗雞表演來慶祝一年內的豐收。基地為學生們解述都記得文化並為學生們表演一場斗雞友誼賽。
製作毽子:
由基地提供材料,分組進行製作毽子,製作之後組與組之間進行踢毽子友誼賽。
參觀組織培養中心:
本活動目的在於:將課本上生物學運用到生活中,在實驗室觀察植物生態形態,體驗現代農業的發展。
農業科普學習:學習並鑒賞國蘭的優雅、洋蘭的活力、茶的幽香、中草葯的神奇、老農具的神秘、南果北種的科學、盆景的歷史悠長。看中學、學中看,從校園走進自然,不僅了解我國農業還能學到很多植物學方面的知識。在綠色科技長廊展示了我國農業自古至今的發展,同時也展現出了傳統農業和科技農業的區別。
學農課程:1、開墾2、翻地3、整地4、打埂5、種地6、澆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在這個課程中學生們可以體驗到憶苦思甜,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以及勞作的艱辛。
農事益智拓展:1、「急速60秒」結合二十四節氣在娛樂的同時加深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學習和記憶。2、農事諺語競答、神筆馬良、集體木鞋、一圈到底、擊鼓傳球、不倒森林等各種益智型拓展活動,培養學生們動腦動手、增強自信心、發揚團隊協作精神、加強責任感,為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農事競技(挑扁擔、推車「運公糧」):此兩項活動是一個競技活動,活動中結合了相關的農業知識以及工具使用的技巧。如何保持平衡、如何使用最輕松,既能鍛煉身體素質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們的集體意識、團隊意識、協作意識、責任感。
地址:北京農職院農事教育體驗基地
【活動說明及須知】
1、如有特殊疾病病史或身體不適等不適宜做運動的學生,學校須以書面形式告知基地。
2、學生不要帶貴重物品,如攜帶貴重首飾、照相機、攝像機個人須謹慎保管好。
3、活動中遵從輔導員及老師的統一安排,不擅自離隊,遵守各項活動規則。
4、活動中應遵守良好的道德文明規范,不亂扔紙屑果皮殼,愛護公共財物,不隨地吐痰,不要高聲喧嘩或打鬧。
5、為保障學生活動安全的進行,如下物品不可佩戴:衣服上的別針、校章、證章等;頭上不要戴各種發卡;手腕、手指、耳垂兒、腳腕上不要戴各種金屬的或者玻璃的、塑料的裝飾物;戴眼鏡的同學需加倍小心;衣、褲兜內不要裝小刀、鉤針等鋒利物。
『貳』 制定初中語文學科教學計劃
語文一詞出現的歷史並不長。1905年,清朝在廢除科舉制度以後,開始開辦新學堂。當時的課程以至教材,都是從西方引進的,只有語文一科,教授的仍是歷代古文,當時稱為「國文」課。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制定初中語文學科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認真學習領會新出台的初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精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神,迎接挑戰,抓住機遇,確立教研興校的策略,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注重培養學生的感情把握能力,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二、教學目標
通過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積累,語感,聽說讀寫方面的實際運用能力,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思維能力、和品德修養,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勞和諧發展,確保每個同學能學有所得,能完成學校下達的各項教學指標。
三、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本學期我任教七年級(8)班的語文。大多數的學生對學習語文有著極高的熱情,學習態度端正,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具備了初步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但也有部分學生學科之間不夠平衡,語文學科的學習較為困難。
2.教材情況分析。我們現在使用的是蘇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七年級(下),針對新教材,新特點,新情況,首先要改變的是以前陳舊的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新教材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課程的基本目的是鄭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課程內容涉及了語音,文字詞彙、語法、修辭、邏輯文學知識,還有些接觸,對人生社會,自然方面的知識。這對我們語文教學提出了更新的的要求,所以我們必須盡快轉變觀念,以適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
第一單元是人物風采,本單元中讓學生了解傑出人物的風采,讓學生在學習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和品格;感受課文中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體會人物形象;學習觀察人物的特點,突出人物個性。 第二單元是童年趣事,讓學生了解多彩的童年生活,體會作家筆下各種童年的酸甜苦辣;感受作品中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共鳴;學習在說話中抓住對方的心理特點,用婉轉的話語打動對方。
第三單元是建築藝術,讓學生了解一些中外有名的建築的特點,體會人類的勞動、智慧和對美的追求;體會課文准確而生動的語言,進一步理解說明語言的特點;學習記敘和說明有機融合的寫作方法,懂得描寫事物要抓住特點,在觀察時注意觀察事物的特點。
第四單元是動物世界,讓學生接觸動物世界,了解一些動物,激發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感受課文中准確的說明,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學習准確生動的語言;積極參加保護野生動物的.活動,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並進行社會宣傳。
第五單元是信息傳播,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激發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了解消息、通訊的特點和一些基本常識,體會新聞語言的簡潔、生動、准確。
第六單元是詩詞拔萃,讓學生欣賞、背誦名家詩句,感受詩歌中的形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體悟詩歌凝練、生動、含蓄的語言,從中受到感染,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每個單元的後面都附有「誦讀欣賞」,其中古詩文要求學生熟讀成誦,通過這種長期的誦讀,可以陶冶情操,培養語感,增多積累。 另外,每個單元後面都附有「寫作」,要求學生:懂得寫作文要有感而發,主動觀察並感受生活的變化。在回憶過去生活的時候,學會說真話,抒真情,寫出真實感受。懂得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會從生活中獲取豐富的寫作材料。學會觀察景物的特點,並作簡單的描述。能寫簡單的說明文。要學會在寫作中運用想像。
除此以外,本冊課本還配備了以下內容:
⑴「名著推薦與閱讀」(《西遊記》)。引導學生進一步提高閱讀整本書的能力,在「推薦閱讀」「思考 交流」「寫作活動」等教學實踐活動中,發展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素養。 ⑵專題——荷。專題的設計是本套教材訓練系統的一個創新。學生通過對特設專題的學習,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與訓練。在專題訓練中,學生的知識積累、語言實踐、閱讀能力、思維能力都會得到加強。 ⑶三次「語文實踐活動」,分別是:保護野生動物,網上讀寫交流,賽詩會。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提倡有助於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四、具體措施
1、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加大課堂教學質量。
深化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學生地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教師要認真做好教學「六環」,集思廣益,總攬全局,面向全體,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
3、認真抓好聽、說
讀寫訓練,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尤其要注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後勁,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學修養,陶冶高尚情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拓寬學生學習的領域,使學生獲得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6、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系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為中考和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指導思想
全市初中語文教研工作依據2013年市教科研中心初中段工作計劃的部署和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國家和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行動綱領,從我市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在教學教研的科學管理、教育質量的監控、教學資源的整合、教師隊伍的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大調控力度,努力促進我市初中語文教育的均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目標思路
穩中有升,做到:
1.以課堂改革為突破口,提高教學質量;
2.以教科研活動為載體,打造精品課堂;
3.以梯隊建設為切入點,引領專業發展;
4.以夯實基礎為出發點,提升語文素養;
5.以序列化作文為模式,提高寫作水平。
三、工作重點及措施
1.關鍵元素
抓好課堂改革,尋求創新突破。
2.核心任務
落實課程方案、實現初高中知識銜接;規范常規管理、追求輕負高質;重視基礎鞏固、倡導師生閱讀寫作;優化教學研究、深化語文
主題學習。
3.實施策略
①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舉行「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比武」、「初中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與成長論壇」等活動。
②深化語文學科研訓,舉行「初中課堂教學改革先進個人」、「壽光市優質課評選」「濰坊市教學能手評選」等活動。
③深化語文主題學習研究,舉行「語文主題實驗」研討會議。
④深化師生讀書活動,舉行優秀讀書成果展評、讀書徵文評選。
⑤深化「序列化作文」課題研究,舉行「第四屆現場限時作文競賽」活動。
⑥深化起始年級教師培訓,實施「四好」工程,突出學生的寫字訓練,誦讀積累一定數量的經典名篇。
四、月段主要工作安排
1月份
1.教研工作總結、制定新學年學科教研工作計劃。
2.編寫新學期教學設計(導學案)。
3.安排寒假師生讀書及「新華書店杯」假期讀書徵文活動。
4.《現場限時作文大賽優秀作文選》結集、印刷、發放。
5.組織學校期末自主檢測命題、考務與分析工作。
2月份
1.網發初中語文年度教研工作計劃和教學進度。
2.新學期語文教學計劃制定與實施情況調研。
3月份
1.幹部師生讀書成果展評。
2.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比武。
4月份
1.學校自主期中命題、考試。
2.組織學業水平考試復習迎考研討會。
3.組織「新華書店」杯優秀讀書徵文評選、頒獎活動。
5月份
1.學業水平模擬考試命題與網上閱卷。
2.組織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研討會。
3.召開兼職教研員及部分教研組長座談會,了解初中語文教學現狀,為今後工作的開展把好脈。
6月份
1.學校期末自主命題與檢測。
2.初二、初三學業水平考試考務工作。
3.布置暑假幹部師生讀書活動。
7月份
1.學業水平考試評價與分析。
2.准備暑假教師培訓活動。
3.組織編寫新學期教學設計(導學案)。
8月份
1.組織參加各級各類暑假培訓活動。
2.教研工作階段性總結。
3.開展暑假「閑暇教育」專題調研活動。
9月份
1.新學年教育教學工作會議。
2.部分學校課堂教學調研。
3.學業水平考試質量分析會。
4.召開初一年級語文教師會議,調度「四好」工程落實與開展情況。
10月份
1.組織「初中課堂教學改革先進個人」評選活動。
2.壽光市優質課評選活動。
3.組織「新華書店杯」假期讀書徵文評選、頒獎活動。
4.舉行「初中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與成長論壇」。
11月份
1.學校期中自主檢測。
2.開展綜合性教學視導活動。
3.組織參加濰坊市教學能手評選活動。
4.舉行「語文主題實驗」總結會議。
12月份
1.舉行第四屆「現場限時作文大賽」活動。
2.撰寫年度教研工作總結與新學年教研計劃。
3.組織編寫新學期教學設計(導學案)。
4.「序列化」作文實驗開展情況調研與總結。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和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為統領,緊緊圍繞市教育局整體工作部署,依據2012年市教科研中心初中段工作計劃要求,以進一步深化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加強自身修煉,打造高效課堂,突出四個重點,落實六個深化,提高教研效益。」為總體工作目標,牢固樹立服務學校、發展教師、成就學生的思想意識,本著持續、創新、發展的原則,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這一中心,進一步創新教研方式,整合教研力量,進一步提升學科教育教學質量,努力使語文學科教科研工作在高平台上實現新突破,為我市初中教育的科學發展、均衡發展提供更為有效的專業支撐。
二、主要內容
一個核心:研究、改進課堂教學,打造優質高效課堂。
三個引領:課題引領、問題引領、名師引領
八個重點:高效課堂、校本教研、作文教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深化與推廣、師生讀書、導學案的有效性研究、「四好」工程、青藍互助
三、目標任務
(一)加強課堂教學創新,打造優質高效課堂
學習、領會新頒《課程標准》及《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設計與評估》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學力和學習方式,忽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忽視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過分重復性訓練的的問題。要本著對學生一生的發展負責的態度,力爭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有大的收獲,真正提高課堂效益。年內將通過召開語文教學研討會等活動,繼續深化研究初中語文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打造魅力語文課堂。課堂評比和評價、研討和示範,不搞花架子,不搞一刀切,不搞盲目創新。一切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年內力爭實現教師課堂教學達標率90%以上,學生對課堂的滿意度95%以上的理想目標,使課堂呈現出「全員參與—主動吸收—狀態積極—思維活躍—教師主導—達成度高」的良好局面。
(二)加強校本教研,確保教研實效
教研的重點是校本,校本的核心是問題,問題的根本是人。牢固樹立並落實「問題即課題」的指導思想,牢固樹立並落實「解決問題就是創新」的教研觀念,破除「聖誕樹」式教研現象,克服「象牙塔」式研究模式,建立「常青樹」式教研範式,提高教研的朴實性、普適性、時效性和實效性,實現教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科學發展。
要提高教研有效性,首先就要提高教研計劃的有效性。各單位要切實抓好教研計劃的擬定工作,所有學科教師都要參與計劃的研商和制定,不能只是教研組長一人獨立完成甚至憑空杜撰而流於形式;要創新教研計劃的話語方式,完善計劃的格式,堅決落實各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教研思想和計劃。今年,我們要以實施「基於問題台帳的多元合一」教研範式為總體的研究思路,提倡教師把研究的「問題」轉化為課題,以課題帶研究,以研究促教學和學校發展,形成「問題鏈」;提倡行動研究,校本研究與本職工作緊密結合;開展敘事式研究,記載有意義的工作經歷;注重案例研究,包括「教例」的積累和利用;進行小組合作研究,發揮團隊精神,強調「對話」和「分享」等校本研究的若干策略。年內,教科研中心將組織教研案例評選、學科教研計劃評選,並將計劃的落實納入對單位的考核。
(三)狠抓作文教學改革,夯實學生語文素養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反映學生思想性格、文化素養以及寫作創新能力的精神產品,作文教學的成敗得失直接關繫到整個語文教學的成敗得失。語文教師要將寫作教學貫穿於日常教學中,要從實際出發,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熱愛寫作。學校內要搞好三個年級的寫作教學大教研,要注重層次,形成系列。要以活動為載體,搭建寫作展示平台,著重抓好校報、校刊及班刊的創建與應用。年內,教科研中心將繼續組織現場限時作文競賽活動,並將優秀作品結集成冊。
(四)以點帶面,深化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研究
「主題學習」實驗是濰坊教科院重點抓的課題之一,實驗開展情況已納入對縣市區的評估督導。要搞好「主題學習」實驗研究與過程性材料的積累,組織好實驗叢書的征訂,並使用好《主題學習》閱讀叢書,廣大實驗教師要進一步明確對「主題學習」的認識,不是拓展閱讀,不是補充閱讀,不是與教材並行的閱讀,而是成為輔助解讀教材的閱讀。每周的課時不能只磨蹭在講析課文上。課時要明確劃分出課文學習、自由閱讀、詩文背誦、寫作、以及書法課等。廣大語文教師要用好《主題學習實驗通訊》,積極投稿,展示我市的優秀經驗和做法。年內,教科研中心將組織評選「主題學習」實驗優秀學校。
(五)強化師生讀書,積淀文化素養
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讀書。讀書可怡情可益智,可厚實我們的底蘊,張揚我們的活力,亮麗我們的人生。今年我們要進一步落實好「厚學致新」讀書活動方案,繼續把國學經典作為閱讀重點,組織好第七屆讀書成果展示活動,讓讀書成為我們的習慣,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要養成積累資料的好習慣,或摘抄筆錄,或製作卡片,或剪報粘貼,要分類整理,建立目錄,編制索引,最終編成一本系統實用、查找方便的學術資料。要定期交流讀書所得,定期展出讀書成果。各單位要積極改善讀書環境與條件,盡力添置新的書籍報刊雜志,提供讀書時間和機會,大力開展讀書方法、經驗、體會等交流活動,營造讀書氛圍,激發讀書熱情,共享讀書樂趣,打造書香校園。教科研中心每年都將組織全市初中大型的讀書成果展示活動,獎勵讀書用書先進集體和個人。
(六)以學定教,加強學案研究與創新
隨著「『345』優質高效課堂」的深入推進,我們發現許多教師缺乏學習設計的理論底蘊,仍然重視「備教」而忽視「備學」和「備育人」;在學案設計和使用兩大方面也存在科學性、創新性、動態性、生成性、個性化不強等問題。為此,教科研中心提出了「四可四不可」學案實施原則和「十二點備課法」,集中全市優秀教師對學案的設計與使用進行大討論、大研究、大備課、大創作。並將導學案的創新性使用納入對單位的視導評價。廣大教師在使用學案時要進行「換位思考式」學習設計,以學定教、以教導學、因科而異、突出個性、因材施教,並落實好「研究課標、整合教材、解讀學生、思考育人、反思預設、捕捉生成。」等六個思想元素,真正起到「學案引領」的作用,為實現課堂的優質高效奠定基礎和支撐。年內教科研中心將繼續組織「現場限時學案設計大賽」活動。
(七)搞好初小銜接,抓實「四好」工程
調研中發現,很多學校只重視畢業班教學,忽視了起始年級的教學,造成很多學生語文基礎差,話不會說,字寫不好,書沒讀幾本,文不會寫的「四不會」現象。鑒於此,在廣泛徵求一線教師意見的基礎上,我們變「問題」為「課題」,並於2010年9月啟動「說好話、讀好書、寫好字、作好文」「四好」工程。
首先,初中、小學要搞好聯動,梳理清楚「銜接點」,實現在習慣、學法、教法、知識與能力等方面的有效銜接,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其次,要做好起始年級教師崗前培訓,定目標、壓任務,深入研究孩子成長的規律,因為成長的規律是最大的規律,只有尊重成長規律,才不會製造「反季節孩子」,才能給學生一個良好的開端,教給學生有用的東西,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快樂,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第三,學校要給予全力支持,保證時間、保證教師隊伍的穩定、保證初中語文教師三個年級的大循環、保證評價,保護在該項工作中積極性高、有成效的教師。
(八)抓好青藍互助,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發揮中心教研組的帶頭引領作用,為盤活全市的教學教研資源做出貢獻。著力探索構建城區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教材通研、同課異構、交流研討等活動,共享學校間的不同資源,縮小學校間的教學差距,促進區域內的教育教學協調發展。
提升教師的職業修養。首先要關注並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繼續做好教師培訓工作。以跟進式培訓、參與式培訓、現場觀摩培訓、教學經驗交流、青年教師論壇、深度反思匯談、典型推介等形式,進一步提高教師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要引領廣大語文教師做好職業規劃,促進教師自主發展,主動發展,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打造研究型教師隊伍,促進教師自主發展、主動發展。第三是下大氣力抓好青年教師的思想引領和業務指導。制定落實學科帶頭人、濰坊市級教學能手帶徒弟制度,經常組織召開針對青年教師業務成長的教學研討、現場觀摩、專題論壇、經驗介紹、特色課堂賽課等活動,抓好針對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專題培訓。
著力打造學科精英團隊。充分發揮名師的「磁場」作用,完善師帶徒、老帶新、名師帶團隊、教研員帶學科的裙帶優勢,讓名師工作室成為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的嚮往地,成為研究的平台、成長的階梯、輻射的中心,塑造一批教育教學的領軍人物,不斷壯大優秀教師群體。年內將組織青年教師發展論壇、新老教師同課異構等教研活動。
四、月段主要工作安排。
『叄』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方案創意實用方案5篇
教學工作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寫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初中 語文教案 設計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方案1
教學內容
義務 教育 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版)語文 八年級 下冊第六單元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了解有關《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
(二)過程和 方法 目標
1.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2.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像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三)情感目標
學生能夠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
教學重點、難點
1.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2.聯系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 故事 導入,激趣引讀
1.故事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2.作品介紹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注釋。)
二、讀譯課文,理解文意
1.讀一讀
(1)認讀:讀准字音、停頓、節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2)全班齊讀。
(3)解讀:邊大聲朗讀課文邊根據課下注釋逐句理解課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討論。
(4)釋疑:交流討論不理解的語句。
(5)故事復述。
2.議一議
主要講了孫權勸呂蒙學習的故事,孫權為什麼「勸」,是怎麼「勸」的,「勸」的結果怎樣?請仔細揣摩 文章 中人物對話的語氣來談。
(1)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充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為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贊許之態呼之欲見。)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示感嘆語氣,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感到很自豪、自得。)
三、模仿表演,體驗 反思
1、模仿表演
請三位同學分角色扮演孫權、呂蒙與魯肅,然後進行對話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人物的心境,演完後學生作點評。
2、體驗反思
這個故事給你有什麼啟示呢?
四、 總結 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課外延伸
①解釋「吳下阿蒙」「刮目相待」並 造句 。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②寫一篇 讀後感 ,談談學了本文後你的體會。
③課後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
不可不學學習的必要性正面描寫
勸現身說法學習的可能性人物對話
結友而別魯肅的言行側面烘托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方案2
【教學內容】
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教材分析】
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所追憶的保姆,她是一個粗人,沒有 文化 、粗俗、好事,是一個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個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質朴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魯迅先生深情地抒寫了對她的真摯的懷念。教讀這篇文章,應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從而更深地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重點研讀買《山海經》的部分,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
3、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的寫法。
2、領悟這篇回憶性 散文 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具准備】錄音機、配樂磁帶、幻燈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說起魯迅,我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誰來 說說 魯迅?
2、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個很有影響的、特殊的人物。魯迅沒有專門寫過回憶母親的文章,卻在他四十五歲那年,寫了這篇回憶性散文——《阿長與》。以紀念自己童年時期的一個保姆,可見對她的感情之深。(背景音樂)
讓我們滿懷深情地讀一讀課題。
3、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問?
(生質疑)
二、整體感知:
1、阿長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她與《山海經》又有什麼關系,讓魯迅對他有這樣深的感情,讓我們帶著疑問速讀課文。
2、說說阿長在你眼中是個怎樣的人?
(生預設:無知、淳樸、善良、粗魯……)
3、師小結:
總之,阿長是個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個復雜的人。
三、拎出線索:
1、那麼這樣一個人,作者對她的感情怎樣呢?
2、自由朗讀課文,同桌討論:標出課文中表示作者對阿長感情變化的詞句。
(隨機板書: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憎惡——新的敬意——懷念)
四、精讀買《山海經》部分
1、我們知道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從對阿長的憎惡到最後對她產生一生的敬意和懷念,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而促使魯迅有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呢?
(給「我」買《山海經》)
2、輕聲朗讀課文19—29段,四人小組討論把最能打動「我」的 句子 找出來,說說理由,寫上旁批。
3、學生反饋
預設:
A、「過了十多天,……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出示幻燈
(這句話充分表現了她對孩子的心思觀察的多麼細致,對孩子的願望多麼體貼,為了滿足孩子的正當願望又是那樣認真,鄭重其事。)
a 、齊讀這一句,最能觸動你內心情感的是哪幾個字?(三哼經)
b 、一個文盲,但卻能為「我」買來心愛的書,可見他是很關心「我」,在乎「我」的感受,正是從這三個字中,可以想像她都遇到了什麼困難?(生想像,並指名說)
c 、阿長為「我」買一本書可謂是歷盡千辛萬苦,但他總是把痛苦六在自己心中,而把喜悅傳達給我,哪位同學願意用朗讀把阿長的喜悅傳達給我們?(生讀——生評價——生再讀——再評價)
B、「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了。」出示幻燈
a 、此時,我的心情如何?程度有多深?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生讀)
b 、如果換做是「我」的父親或是母親為「我」買來《山海經》會有這種感覺嗎?為什麼?
c 、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為什麼這樣想?
(生反饋)
d 、師小結:正是因為這是令我念念不忘的書,而且是我一直不以為然的阿長為我買的,使我對他產生的新的敬意。
C、「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出示幻燈
a 、齊讀,為什麼說長媽媽具有偉大的神力?
b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一種體驗?
(生自由暢說)
c 、到底是什麼讓長媽媽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呢?
(善良、純朴、關心孩子)
d 、朗讀指導
e 、師小結:
正是這種善良、純朴的優秀品質,讓製作粗拙的《山海經》成了我最為心愛的寶書,而且影響了我的一生,讓長媽媽成了「我」最懷念的人。
五、情感升華
出示幻燈:「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靈魂!」
1、指導朗讀
2、此時你還聽到了魯迅怎樣的心裡話,請用自己的語言為課文換一種結尾。
(生練筆)
3、小結:
是啊,這樣一個純朴善良的人,怎不讓人產生敬意和懷念呢!而這篇文章凝聚著魯迅對長媽媽的全部情思,寄託了魯迅對善良人的衷心祝福。
六、布置作業
在魯迅先生的眼裡,長媽媽和《山海經》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這樣講,沒有長媽媽就沒有渴慕已久的《山海經》。所以,這四本書就成了「我最為心愛的寶書」,以至得到《山海經》後,連「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
1、隱鼠一事,文中出現了好幾次,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發材料)
教師讀《狗?貓?鼠》的片斷。
2、《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憶童年、少年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已40多歲了,所以取名為《朝花夕拾》,含義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希望同學們能抽出時間去讀一讀。
3、認真研讀《阿長與山海經》裡面的其他故事。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方案3
【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三峽》節選自《水經注》,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地理學家酈道元所作的一篇寫景散文,它以簡潔凝練、富有概括力的語言,簡單勾勒了三峽峰巒重疊的景觀,並用濃墨重彩描繪江水四季的變化以及與之相伴的萬千氣象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麗,秋季的空靈肅殺
文章富有詩情畫意,樸素自然,意味雋永
2、教學設想:
文言文教學在促使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增強學生的文化積淀,充實文化底蘊,培養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新《課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語言精煉,意境優美,猶如詩詞一般,完全可以把它當作詩詞來學因此,教學本文,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外,重要的是,在品讀和賞析中了解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體會作品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3、 教學方法 :
①藉助多媒體進行教學
②加強對文章的朗讀、欣賞、體味
4、課前准備:
①布置學生預習:反復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並結合課本註解,了解課文大意,並劃出難以理解的詞句
②要求學生在網上搜集有關三峽的資料(地理的、歷史的、文化的、經濟的、政治的等等),並將搜集到的資料提供給老師,由教師選擇應用於備課之中
③教師利用遠程教育網路下載相關圖片、視頻文件、文字材料,以製作課件、編輯拓展閱讀訓練題目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伴隨著背景音樂,多媒體展示一組與「三峽」有關的圖片:自然風景圖片、三峽工程圖片、各種字體寫成的《早發白帝城》書法作品)
師伴隨變換的畫面解說:長江孕育了中華豐厚的文化,而長江上的三峽,則以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文人畫家無盡的靈感和情思,從而創作了無數不朽的藝術作品今天,我們就學習其中的一篇文學作品——酈道元的游記散文《三峽》
(多媒體顯示課題)
二、了解相關資料
(多媒體顯示下列互聯網搜索到的材料)
1、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
2、作者: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撰《水經注》
3、《水經注》:酈道元收集有關全國水道的記載,並結合自己的游歷見聞為《水經》(魏晉時代無名氏所著,一部記載全國水道的地理書,記錄非常簡略)作的注釋該書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 傳說 等,是我國古代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三、朗讀課文,粗知文意
1、(多媒體播放配樂配圖的課文朗讀)
學生聽課文的朗讀,在聽讀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內容美
2、教師提示生字的讀音和句子朗讀的節奏,學生再進行朗讀體會
3、教師提示本課需重點掌握的字詞(多媒體顯示下列內容)
l生字:闕(quē)嶂(zhàng)曦(xī)巘(yǎn)屬(zhǔ)引哀轉(zhuǎn)
l通假字:略無闕處(「闕」通「缺」,空缺)
l一詞多義:自三峽三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l重點實詞:沿泝阻絕乘奔御風哀轉久絕素湍綠潭
四、品析課文,領略美景
(六)課文內容結構分析:
教師提示:課文五個段落,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來表現三峽的優美壯麗景色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
①第一段圍繞「山」來寫景,突出了山的什麼特點?
②後四段以「水」為核心來寫景,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各表現了景物怎樣的特點?
③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請你找出表現形、色、聲、情的關鍵詞語,並認真體味
師生總結(多媒體顯示板書)
中心景物景物特點
山————連綿不斷、遮天蔽日
夏——夏水襄陵、沿泝阻絕
水春冬——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秋——林寒澗肅、高猿長嘯
2、品析美景,領會美情:
讓學生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結合例句,用「三峽的美,你看,」的形式說一句話
(多媒體展示例句: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學生自由品析三峽的美,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各小組推薦代表發言,教師總結(多媒體出示板書)
三峽的山:雄壯美
三峽的夏水:奔放美
三峽的春冬之水:秀麗美
三峽的秋水:凄婉美
學生帶著感情齊讀課文,努力讀出課文中蘊含的「美」來
五、拓展閱讀和訓練
1、師:「三峽」以其優美的景色,成為眾多文人吟詠歌頌的對象,課前我們展示的書法作品——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也是千古傳誦的名篇,詩歌的內容與本課對三峽的描寫也有相應照的地方
讓學生齊聲背誦《早發白帝城》(多媒體同時展示詩歌的內容)
(七)分發「同類文拓展閱讀」材料(附後),學生通過自主、互助的方式完成
六、作業
要求學生課後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再搜集其他三峽圖片、寫三峽風光的詩句、與三峽有關的傳說等,對其中的文字材料進行專題摘抄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方案4
教學目標:
1. 積累字詞
2. 學習並掌握文中比喻和誇張的運用,學會品評重點語句。
3. 感受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和贊美之情。
教具:PPT
教學重點:學習並掌握文中比喻和誇張的運用
教學難點:賞析重點語句,理解人物形象
關鍵:引導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托爾斯泰的生平,思想變化和精神追求,形成自己的認識。
教學手段: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課時
一、自由交流: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以「我所知道的托爾斯泰」為題,進行交流。交流圍繞三個重點展開,生平、藝術成就、見解與思想,約5分鍾,5分鍾後,請同學代表發言。
二、教師小結並導入:
托爾斯泰是一位文學巨匠,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在俄國文壇馳騁了近60年,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可以說是浩如煙海,其中以《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最為。托爾斯泰一生都致力於尋求和諧的社會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爾斯泰堅決地站到農民的立場上來,強烈反對土地私有制,主張博愛,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後,遵照他的遺囑,遺體安葬在一個小森林中,沒有墓碑,沒有十字架,茨威格稱之為世間最美的墳墓。下面,就讓我們來近距離地觀察列夫托爾斯泰。
三、自學檢測:
1、給加點字注音:
黝黑 滯留 愚鈍 禁錮 軒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尷尬 熾熱 頷首低眉 廣袤無垠
2、解詞:
器宇、鶴立雞群、正襟危坐、禁錮、頷首低眉、誠惶誠恐、無可置疑、黯然失色、廣袤無垠
四、研讀課文,品味語言、理解人物形象:
(一)研讀課文第一小節:
1、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注意讀音和句子中的停頓。
2、請生齊讀課文
3、思考:這段文字寫了托爾斯泰哪一方面的外貌特徵?主要是通過什麼方法寫的?
明確:主要表現了托爾斯泰須發濃密的特點,通過大量比喻和誇張來表現的。
4、品讀:請同學們找出文中使用比喻和誇張的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這一段文字抓住托爾斯泰面部多毛,須發濃密的特徵反復描寫,大量運用比喻和誇張,不僅生動寫出了托翁的特點,而且使人產生美的遐想。
(二)第2——5節
剛才我們集體研讀了第一小節,下面請同學們自主研讀第2—5節,看一看這幾節分別寫了托爾斯泰哪些方面的外貌特徵,是如何寫的。(學生自由閱讀,思考)
五、布置作業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方案5
教學目標:
1、深入走進文本,讀懂母親的優秀品格,讀懂母親的愛子之心。
2、從文章所寫的具體事件中分析母親的形象,概括母親的品性。
3、聯系生活體驗,體會母親的關愛,培養孝敬母親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欣賞公益 廣告 《我為媽媽洗腳》。師:從廣告中可以看出: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對自己的孩子產生影響。板書課題、作者。
二、初步感知
1、作者的母親馮順娣,教師引用作者《先母行述》中一段話。
2、速讀課文,說說本文作者最想對母親表達什麼感情?從哪裡可看出來?
三、解讀探究
1、找一找:找出文中語句說說我為什麼要感謝母親?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2、說一說:母親的「好脾氣、待人接物的和氣、能寬恕人體諒人」的品性,請你從文中找出概括性語句或典型事例來說一說。(教師可從「母親對我的訓練、母親與家人相處、母親對自己的人格」三方面加以引導概括並賞析語句)
課文寫了母親這樣幾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聽教誨,「催」去上學;
B.我說了不該說的話,她重重責罰我;
C.新年之際,債主來要債,她從不罵一聲,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
D.受了兩個嫂子的氣,她只忍耐著,忍到不可再忍時,悲哭一場,以解心中之苦;
E.聽了五叔的牢騷話,表現出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
通過寫這些事,表現母親以下品性。
她是一位恩師,對我諄諄教誨;對我要求嚴格,卻從不拿孩子出氣;氣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
3、想一想:作者主要寫母親是他的恩師,為什麼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我之外,還用更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
寫母親與家人相處的情形,是為了體現母親平時的待人接物以及這些對我的影響。寫她以身示範對我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這不僅寫母親對我的「言教」,更寫了母親對我的「身教」。
4、作者簡介
(四)情感體驗,拓展延伸
1、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節。
2、文章結尾寫道:「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度過了少年時代,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請說說你自己哪些方面深受父母、師長或其他事物的影響?(仿句:如果 ,如果 ,如果 ,我都得感謝 。)
(五)小結課文、布置作業
1、母親是一本永遠也讀不透的書。夜深人靜之時,請擷一輪清輝,讀幾篇關於母親的文章吧。
推薦的文章:
三毛的《守望的天使》
朱德的《我的母親》
王恆績的《瘋娘》
韓靜霆的《母愛是船也是帆》
『肆』 初中語文教師的有效教學方法
導語:有效教學是師生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最優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等方面獲得整合、協調、可持續的進步與發展,從而有效的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要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作為教師如何利用課堂營造和諧有效的氛圍呢?
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精心設計導語
導語是教師把學生引入興趣大門的一把金鑰匙。設計導語的關鍵是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學習內容中來,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讓其願學、樂學,並很快進入角色。良好的導語,像巨大的磁石,會深深地吸引學生,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妙,它能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如教學《出師表》時,筆者先用“草船借箭”的故事,來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接著用諸葛亮不僅足智多謀,而且忠心耿耿導入新課,從而激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急切了解,為學好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教學中,筆者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創設有利於他們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圍。筆者認為:教師應高度重視創設學習語文的環境,使學生在校園、在走廊、在教室,都置身於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環境之中。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營造溫馨和諧的學習語文的氛圍,做到寬松、愉悅。教師應該富有親和力,學生有疑問,才會樂於提出。讓學生只要有想法,隨時都可以表達,真正做到師生平等對話。同學之間做到無拘無束地交流,全身心地投入,爭做學習的主人。教師還要不斷地給每個學生展示才華的機會,展示課內學習所得,展示課外學習所獲,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進步,使每個學生特別是使“後進生”不斷地獲得成功的愉悅。如《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這一醜陋市儈、趨炎附勢的形象,我讓學生把他幾次穿、脫大衣的情節活靈活現地表演出來。通過表演,同學們深刻地理解了奧楚蔑洛夫這一沙皇走狗的形象,我再因勢利導,從而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型、先進的教學方式,以其直觀性、形象性等優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中,合理、恰當地運用課件,使學生通過圖像、色彩、聲音去感知事物的變化,去認識事物的內在聯系和發展演變過程。通過多媒體教學,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學好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訓練學生靈活的思維方式,打破思維定勢,鼓勵學生質疑,發展學生的想像力。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加強寫作方面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靈感。筆者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首先放映了一段春天的錄像,各種花草樹木、山水雨人等伴隨著優美的旋律讓人感到美不勝收。此情此景,馬上吸引住了學生,喚起了他們的學習激情。錄像播完了,他們還意猶未盡,禁不住發出“好美呀!”的贊嘆。在朗讀欣賞課文時,筆者設計了配音、配樂、配圖片的課件,優美的音樂加上精心挑選的一幅幅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精美圖片,再配以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課文朗讀,充分調動了學生各種感官的積極參與。
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注重知識的遷移,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發揮語文教材內容豐富的優勢,做到前後聯系、新舊對照,使豐富的內容條理化,並注重知識的遷移,拓展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興趣。從某種意義說,教師語言的表達水平,制約著學生智力活動的水平,所以,教師語言力求“四美”:(1)文情並茂、創設情境,追求語言的流暢美;(2)生動活潑、講究文采,追求語言的幽默美;(3)抑揚頓挫、張弛有度,追求語言的節奏美;(4)字正腔圓,鏗鏘有力,追求語言的庄嚴美。所以,語文教師最好在進課堂之前,精心設計自己的.語言,努力使課堂充滿情趣又不失理趣。學生沉浸在優美的語言氛圍中,賞心悅耳,輕松愉快,學習效果必定見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全方位、多渠道為學生創造條件,營造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還要注重賞識教育和創新教育,努力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進入樂學境界,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改變教學觀念,大膽創新
傳統的教學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絕對正統的課本教育,知識傳授僅限於課本,即就課論課,所有習題答案都以教師為准,課堂上教師一人主宰,提問成了教師的專職,回答成了學生的必須義務。這樣時時處處都控制學生思維,總拘泥於固定的框架,那這樣的教育還從何談創新呢?因此應轉變觀念,建立一種“大語文”觀。
1.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激發學生創新
面對我們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後怕,他們已經習慣教師代勞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題目,總怕與老師答案不完全一致,久而久之成了教師一人說,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直線下降。他們總期盼別的同學來發言,然後都舉雙手贊成,所以答案總是唯一的。
其實語文教學中有些題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來說吧,面對一篇文章總得先分清層次脈絡,然後才理解賞析。一篇文章也是一個多面體,不同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會劃出不同層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邏輯就要給予及時肯定,不要在他們發言的第一次就扼殺他們的創新能力。並且閱讀一篇課文,你不拘泥於一種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經常從多角度來劃分層次,能使學生的思維嚴密、全面、深刻、靈活。推而廣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提煉、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創新意識。
2.創造性地進行閱讀指導與作文訓練
在課文中適時地對重點段進行閱讀指導,可有針對性地出一些題目來讓學生做,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但課內閱讀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課外閱讀,學生自主閱讀,只有大量地課外閱讀才能真正起到增長見識的作用,因此要對課外閱讀進行藝術的指導、有創造性地指導。
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改進教學手段,融入創新教育
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充實了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了社會,提高了對事物的判斷力和語文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學到了書本上所缺乏而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語文創新能力。廣泛開展語文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語文創新能力。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肩負著極其重大的責任,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同時,創新教育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當然,創新教育這一課題,也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的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並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伍』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的設計思路怎麼寫
[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
所謂「教學思路」,是對如何展開教學內容的「想法」,是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所規劃的、所要實施的教學流程,
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
。它或明或暗地被劃分成若干個教學步驟 ,以便在課堂上有序地向前推進。
但從中學語文大面積上的閱讀教學來看,科學地、藝術地設計教學思路的意識比較淡漠。教學模式普遍地表現為「導入 課文——熟悉課文——課堂討論——收束教學」這樣一個俗套的流程。由於在「課堂討論」中提問過多或講析過多,這里往往形成一個內容繁雜時間冗長的「不歇氣」的教學「大板塊」,從而使課堂教學缺少節奏。因此我們應該進行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讓課堂教學的步驟明朗起來,生動起來,藝術起來。可進行如下方面的一些創新嘗試。
1.從「思路清晰」的角度進行創新。
如孟浩然《過故人庄》教學中的提問設計: 1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看見了什麼? 2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聽見了什麼? 3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聞到了什麼? 4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感受到什麼樣的情感?
這個微型教例的思路表現在哪裡 表現在4個提問之上。教師每一次的提問都組織起一次學生的品讀活動,四個提問彼此並列而又有一定的從易到難的層進關系,教學過程 由於這4個提問的出現而分成幾個教學板塊,讓人明顯地感覺到教師引導著學生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整首詩的教學顯現出了明晰可見的思路。
2.從「重點突出」的角度進行創新。
如蒲松齡《狼》的教學設計,其教學的主體內容就品析得相當精彩:
一讀,從「屠戶」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二讀,從「狼」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三讀,從「故事情節」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四讀,從「敘議結合」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五讀,從「段內層次」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陸』 初中語文教學教案設計模板
語文作為學科中的三大主科之一,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優秀的語文教學教案才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學習,下面姿宴盯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教案設計模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紹我國宋代畫家張擇端創作的畫作《清明上河圖》的說明文。作者在用文字介紹這幅畫作的時候並沒有從繪畫技巧的角度作過多的介紹,而是扣住這幅畫作所描繪的現實內容,將畫作所表現的北宋時期汴梁都城的「繁華」盡量表現出來。這樣的寫作構思,可以幫助非美術專業的一般讀者更好地了解《清明上河圖》的主要內容及畫作的深層意義。
第一段介紹這幅畫作的創作背景,從而引出本跡和文要說明的對象。第二段介紹了畫作的作者張擇端及其創作動機,強調了這幅畫作所要表現的是「夢回繁華」的主題,從而確定了本文介紹畫作內容的重點:「繁華」。第三到五段,是對《清明上河圖》的具體介紹。第三段介紹畫作材質、著色和尺幅,並概括介紹畫作的主要內容;第四段分三層介紹了畫作的主體內容,三層均扣住「繁華」來介紹,語言典雅,富有文氣;第五段總結了《清明上河圖》的藝術特點和社會價值。
全文使用了邏輯順序,對《清明上河圖》的介紹按照「內涵―內容―價值」的思路來展開,著重體現了畫作的主題「夢回繁華」。
學情分析:
通過第五單元前面兩篇教讀課文的學習,學生對「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說明方法」「說明語言」「說明順序」這些學習重點已經打下了較好的基礎。自讀課文《蟬》屬於文藝筆調的說明文,又使學生對說明文的多樣性有了一些了解,同時學習該類自讀課文課時已經指導了學生藉助旁批和閱讀提示的助讀系統,運用快速閱讀法的自讀策略。不同的是,本課沒有設置旁批,學生正好根據老師提出的任務,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和看法寫成旁批,養成隨手寫批註的習慣。
教學目標:
1.學習使用瀏覽和細讀相結合的閱讀方法,養成圈點勾畫批註的習慣。
2.理清課文思路,弄清說明順序。
3.通過學習說明方法及作用,體會准確而典雅的語言特點。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指導學生採用瀏覽和細讀相結合的方法,理清課文思路,弄清說明順序。
2. 指導學生細讀課文,結合說明方法的學習體會准確而典雅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恰當使用說明方法使說明更准確,以及說明方法對於語言特色的影響。
教學創意:
1.學生自己討論學習目標和方法,確定學習方案。
2.反復使用瀏覽加細讀的方法,隨時進行勾畫批註。
3.通過說明方法的學習來體會說明語言的特色。
教學流程:
一、欣賞圖畫,選擇畫作局部,口頭說明內容
(一)教師展示圖畫,介紹經歷。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是我國繪畫的無價之寶。在它問世以後的800多年裡,曾被無數收藏家和鑒賞家把玩欣賞,也是後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飄零,歷經劫難,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演繹出了許多傳奇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宋代社會,體會一下《清明上河圖》展現的宋代生活。
(二)學生選擇局部,口頭說明。
現在讓我們來仔細看一下這幅圖上有什麼?選擇一個局部,用自己的話對你看到的景象做出說明。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用圖片將學生引入情境,讓學生試圖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畫作內容,可以和後面學習本文語言特點的時候作比較,讓學生體會這篇文章語言的特點:准確典雅,條理清楚。)
二、閱讀「提示」,討論學習目標,確定學習方法
(一)學生瀏覽課文,明確說明對象特徵,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師祥知提出自讀要求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的主要特徵是什麼?用跳讀法在文中篩選出主要信息。
(二)結合「閱讀提示」和前面三課的學習經驗,分組討論,確定本課學習目標和方法。
明確:1.學習目標:弄清本文說明順序,注意到說明方法的使用,注意作者的遣詞造句即說明語言的特點;2.學習方法:瀏覽全文和細讀課文;抓關鍵語句。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學生用快速瀏覽和勾畫關鍵詞句的方法,對說明對象有了整體把握,隨後教師不必急著進入學習,建議首先引導學生閱讀「閱讀提示」,回憶過去三篇課文的學習,自己來確定學習目標和方法,這樣有利於形成說明文成熟的閱讀策略。)
三、瀏覽課文,明確文章內容,理清說明順序
(一)學生用瀏覽的方法,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各段主要意思,進而理清說明順序。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2:作者介紹了這幅畫哪些方面的信息?在文中勾畫批註: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主要意思。
學生勾畫各段中心句及主要意思後將文章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介紹這幅畫作的創作背景,引出本文說明對象。第二段介紹了作者張擇端及其創作動機,強調了畫作「夢回繁華」的主題。第三到五段,具體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內容、藝術特點和社會價值。
(二)學生判定全文說明順序,並細讀第四段,判斷局部說明順序。
學生明確:全文採用邏輯順序介紹《清明上河圖》各方面的情況,第四段採用空間順序介紹畫作的主要內容。條理清楚,結構嚴謹。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學生用瀏覽全文和勾畫中心句的方法,對課文內容有了全局印象就能夠理清說明順序。由於第四段說明順序的特殊性,學生對課文重點也有了關注意識,為下面提出細讀任務作鋪墊。)
四、細讀課文,學習說明方法,品味說明語言
(一)瀏覽全文,勾連文題,理解本文中心,確定閱讀重點。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3:哪些內容是作者介紹的重點?作者是根據什麼確定說明的重點的?讀題,在文中勾畫批註,找出與題目相呼應的句子。
學生明確:畫面的內容是作者介紹的重點,即第四段。「夢回繁華」的意思是指這幅畫表現了作者夢回故土,懷念繁華生活的心情,「繁華」即是這幅畫的內容所表現的主題,也是本文說明畫作的重點和靈魂。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教師繼續提出任務,學生採用瀏覽課文和勾畫關鍵句的方法,理解題目含義,明確課文重點,為下面的細讀課文做准備。)
(二)細讀課文第四段,辨別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4:在書上批註第四段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學生明確:第四段主要用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著力描摹畫面的整體和細節,再現了它所描繪的社會生活,使說明更形象更清楚。
教師點撥:在《中國石拱橋》一文中也接觸到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兩文都選擇了摹狀貌這一方法?
學生明確:1.在說明盧溝橋的時候,也用到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通過描摹盧溝橋欄桿上千態萬狀的獅子,說明中國石拱橋「造型優美」的特點。2.恰當使用說明方法才會使說明更准確更清楚。無論是中國石拱橋造型的優美,還是《清明上河圖》畫面的繁華,用摹狀貌才能使說明更形象清楚,所以說明方法的選擇是由說明對象的特點決定的。3.摹狀貌的方法給說明語言增添了生動性。
(三)瀏覽全文,辨別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5:瀏覽全文,在文中勾畫批註,結合例句辨析課文中還用到哪些說明方法?具體有什麼作用?
學生明確:課文還用到了多種說明方法,如列數字使說明穩妥准確,給讀者以明確的印象;引用使說明更有性更可信;打比方使說明更通俗更形象。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判斷說明方法及作用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同時為體味說明語言的生動性作鋪墊。前面幾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方法,讓學生結合具體句子進行練習不是難事。)
(四)瀏覽全文,細讀第四段,體會本文語言風格的不同,總結語言特色。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6:查看自己在書上關於說明方法的勾畫批註,思考不同
的說明方法使語言呈現出怎樣不同的特色。
學生明確:本文語言既平實准確又生動典雅。例如列數據使說明更准確穩妥,使語言顯得更准確、平實;打比方、引用和摹狀貌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性,引用更使文章語言有底蘊有文氣。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7:重點品讀第四段,勾畫:哪些詞句讓你體會到了內容的「繁華」和語言的典雅?對照學習課文之前同學們介紹畫面內容的語言體會。
學生明確:1.本文語言具有一般說明文的特點,即准確平實。例如用列數據舉等說明方法使說明更准確具體;2、本文語言也體現了說明語言的多樣性,如生動典雅。這主要體現在摹狀貌和引用、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使用上。打比方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引用古典文獻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特別是第四段為了說明畫作內容表現的「繁華」,大量使用四字詞語描摹畫面內容,再現北宋時代的繁榮生活景象,更使得文章的語言生動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氣息。而我們自己的語言一是缺乏條理,二是缺乏文氣。
教師點撥:對於一幅中外聞名的古名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用富有古典文化氣息的語言不僅增強了文章生動性,更是與說明對象相契合。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對學生來說,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結合說明方法的學習來體味語言的不同特點,學生學習語言就是由表及裡,既直觀又深刻的。既從表面上結合具體句子看到語言特色的不同,也從內在體會到為什麼語言會呈現出這種不同,避免學生機械地記憶語言特點,不能學以致用。)
五、課堂小結,布置閱讀任務,進行課外拓展
最後和學生一起總結本課所得:
1.本文扣住「繁華」,採用邏輯順序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創作背景、作品內涵、整體情況和畫面內容、藝術手法及文化價值。重點在於運用生動形象的摹狀貌的說明方法,以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氣息的說明語言為我們再現這幅畫所表現的北宋時期空前繁榮的城市生活。
2.使用瀏覽和細讀相結合的方法閱讀類文。通過抓關鍵句來理清文章內容和思路,弄清說明順序;結合具體例句判斷說明方法及作用,同時注意到不同的說明方法帶來語言的不同風格;
3.隨時勾畫批註,養成習慣。特別是要把自己的思考和認識批註在書上相應位置,以供日後檢索,常讀常新。
《清明上河圖》還有很多值得探究之處。建議學生課外閱讀關於《清明上河圖》的更多其它作品,如《<清明上河圖>的故事》《解讀<清明上河圖>》《謎一樣的<清明上河圖>》等書,進一步了解這幅名畫。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通過小結反復強化說明文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就是幫助學生形成成熟的說明文閱讀策略。課外閱讀拓展既是對課的內容進行拓展,也可以對課的方法進行檢驗。)
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詩詞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欣賞詩詞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整體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詩詞所表現出的詩人情懷,學習詩詞中一些不同的表現手法,領會這些詩詞所具有的深厚的藝術感染力。
3.了解與這些詩詞有關的文學常識。
教學重點:
1.整體把握和感悟詩詞的方法。
2.語感的培養和表現手法的學習。
教學難點:
學生對作品的寫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給作品的整體感悟帶來某種困難。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陶淵明的《飲酒》詩,好比我們這個旅遊團觀賞了陶淵明經營管理的一處田園風光,領略了它特有的風味。今天我們繼續旅行來到我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唐詩和宋詞。這兩座高峰鬱郁蔥蔥,蔚然深秀,美麗的景色令游賞者目不暇接。由於時間緊,我們在這兩處景觀中,重點欣賞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馬觀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同學們,同意嗎?
(解說:這個導語既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交代了這一課的教學安排,同時引發大家的思考和想像。)
二、解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遊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事,苦於無人引薦,於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於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干謁"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
范仲淹所處的北宋時期,其主要邊患是遼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等職,抵抗西夏侵擾。其間他作了《漁家傲》詞數首,寫邊鎮勞苦,今只存這一首。詞中著力渲染了邊塞的悲壯氣氛,抒寫了思念家鄉的情緒和抗擊侵擾、鞏固邊防的意志。此詞首開邊塞詞之作,其格調蒼涼悲壯,感情沉摯抑鬱,一掃花間詞派柔靡無骨、嘲風弄月的詞風,成為為後來蘇軾、辛棄疾豪放派的先聲。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將三首唐詩和一首宋詞的錄音聽一遍,之後再將《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和《漁家傲》的錄音各聽一遍。然後給6分鍾時間讓學生讀背這兩首詩詞,看誰背得既快又准確。(解說:這樣做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快速讀背的興趣,並在熟讀的基礎上背,學生一般能較快背出。)(2)教師范背這兩首詩詞(學生注意教師是否有背錯的地方),然後與學生共背一遍。
一、目標導引
1、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的內容。學習小說圍繞看戲這件事,記敘詳略有致,疏密相間的寫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優美,心理描寫細膩,語言流暢自然的特點。
3、了解本文詞語使用的准確性,掌握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刻畫人物。
4、認識農家小友高尚、淳樸的優秀品質,體會文中所表現的對勞動人民的真摯而深厚的感情。
二、、自主預習
1、童年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美好快樂的。在成人後回憶往事,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難忘的體驗。
2、作者介紹及題解。
三、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一)、范讀課文(或聽磁帶錄音):
l、畫記自己難以讀准、難以理解的字詞。
2、用圈點勾畫法標出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段。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生自由誦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師可適當提示:本文的線索是什麼?根據線索劃分課文部分。)本文的線索是到趙庄看戲。
看戲前(1—4段)——看戲中(5—30段)——看戲後(3l一40段)
四、合作探究,平橋「樂」事
1、「我」是在什麼時令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的?
討論明確:清明掃墓完畢之後的天數,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當在春末夏初的時令,所以能夠看到「春賽」、社戲,吃到羅漢豆。
2、平橋村是怎樣一個村莊?「我」在平橋村得到了什麼樣的優待?表明了村民的什麼特點?
討論明確:平橋村近海臨河,「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是一個勞動人民住居的環境優美的小村莊。「在小村裡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們因為「我」的到來,特地「許可」自己的孩子「減少工作」,「伴我來游戲」,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而且他們不拘禮教,「我們」偶爾吵鬧起來,打了輩份很高、應該稱之為「太公」的小朋友,也沒有人想到這是「犯上」,民風淳樸。
3、「我」在平橋村有哪些樂事?
討論明確:「我們」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釣鉤,「伏在河沿上去釣蝦」,「不半天便可以釣到一大碗。這蝦照例是歸我吃的」。「照例」,表明釣得的蝦總歸「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們也都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我們」還常一同去放牛。黃牛水牛都「敢於欺侮我,因此我也總不敢走近身,只好遠遠地跟著,站著」;小朋友們便不再原諒「我」會讀詩經,「全都嘲笑起來了」。這嘲笑是善意的,實際是鼓勵「我」大膽些,勇敢些。「我」怕牛,還因此而被嘲笑,卻還跟著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遠遠地跟著,站著」,是多麼願意和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這放牛被嘲當中,更表現出彼此的親密。「我」跟著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種很濃的樂趣。
4、本篇題為「社戲」,重在敘寫去看戲,寫這些在平橋村的一般樂事又有什麼樣的作用?
討論明確:寫這些小住平橋村的一般樂事,既多方面地表現出那段生活的樂趣,使作品內容豐富,具有生活實感;更由於這里寫了釣蝦、放牛這兩件樂事,第二部分開頭的「至於我在那裡的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庄去看戲」,就與之構成遞進兼有轉折的關系。釣蝦、放牛已是樂趣甚濃,「第一盼望」的「看戲」自更樂趣無窮。這樣,就為寫最大樂事——看戲作了鋪墊,吸引讀者讀下去。
(這一部分寫「我」隨母親歸省在平橋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動的環境,同時簡寫一些「趣事」,為下文詳寫「看戲」中的趣事作鋪墊。)
五、導撥提煉
總結存儲:這樣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卻是「我」的「樂土」。那是因為:
(1)「我」可以免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類難懂的`書,可以自由歡樂地生活。
(2)這里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陪著「我」玩,彼此平等,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
(3)每天可以釣蝦,放牛,生活豐富多彩,並充滿了友愛和情趣。
六、檢測反饋
(1)朗讀課文第一部分,在體味中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2)預習第二部分,初步體會夏夜航船去看戲途中的景物描寫和表現作用
《醉翁亭記》是一篇美文,應注重語言的品味與誦讀,積累文言詞句。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賞析方法。
本設計以"醉"字為切入點,以"太守醉"、"我們醉"為突破口,帶動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內容與寫作特色,最後進行歸納、遷移。並將學生的想像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讀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教學目標:
1. 品味文美、情美,背讀課文。
2. 理解融情入景、"卒章顯志"的手法。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醉翁亭周圍美好的自然風光和人物歡樂場景的描繪,體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難點:體會"醉"與"樂"之關系,理解"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課型:賞析課。
教學步驟:
一、問題的提出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千古傳誦的名文,古往今來,多少人們對此文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感慨萬千,沉醉於其中。那麼人們為何而醉?本文有何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美文吧
板書課題、作者。(醉翁亭記,歐陽修)問:亭名由何而來?太守為何取號為醉翁?
明確: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太守即歐陽修,號醉翁,其特點是易醉。那麼,醉翁的"醉"由何而生?僅僅是酒醉嗎?
出示兩個問題:1.太守為什麼而醉?
2.我們為什麼而醉?
二、領悟其思想內容
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一:太守為什麼而醉?
(一)依據自己預習時讀書的感受,大家談談太守為什麼而醉。
學生自由發言,
師總結概括:為景而醉,為人而醉,為情而醉。板書:
(二)那課文中那些句子描繪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時之景?
(1)指名朗讀描繪的句子,想像畫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變萬化,作者描繪了幾幅畫面?寫景的順序怎樣?指名學生回答。
(3)教師小結: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可歸納為:群山環繞圖 → 琅琊秀色圖 → 釀泉流水圖 → 溪亭展翅圖。
第二段,利用時間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點,描繪了對比鮮明的晦明變化圖及四季風光圖:"野芳發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陰"暑氣逼人,"風霜高潔"秋高氣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寫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句話把景與情直接聯系了起來。
(4)再讀寫景文字,讀出欣喜、熱愛之情。
2.領略文中的人歡。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來欣賞。那麼,課文又是如何描寫人們歡樂的場面呢?
(1)指名朗讀第三小節,思考:人們的歡樂體現在哪裡?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嗎?太守見到這些,有著怎樣的神態?
(2)四人小組討論明確:滁人游,前呼後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太守宴,溪深魚肥,泉香酒冽,美味佳餚,應有盡有;眾賓歡,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說說笑笑,無拘無束。
作為太守,見此其樂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3)那麼,我們如何來理解太守的醉呢?學生討論。師總結:太守是太高興了。為何高興呢,因為能與老百姓一起同樂。這是以醉寫出他的快樂呀。板書。(以醉 寫樂) 找出帶樂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寫樂, 但這樂真的是無憂無慮的樂嗎?明確:也不是的。是樂中含悲呀,為何?因為他當時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內心世界很復雜,只好借酒澆愁呀。所以,他樂中也含悲呀
(4)學生齊讀第三小節,讀出歡樂的氣氛。
3.那什麼樣的樂才是作者所嚮往的?齊讀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議論語句,說說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有什麼含義
明確:"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分析了不同層次的樂,鳥樂是本能享受山水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境界不高。只有樂其樂--與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進而點明太守不僅樂於山水。更重要的在於與名同樂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卒章顯志"這是古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
三、賞析其寫作特色
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二:我們為何而醉?
歐陽修為這里的景、人、情而醉,寫出了如此優美的一篇散文。而我們誦讀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濃濃的醉意呢?那麼,我們為何而醉?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讀,要用心去體會。思考:這些句子或段落為何能讓我們陶醉?
2.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
3.歸納描寫形象、精練,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柒』 初中語文作文課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作文課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教學目標:
通過片段訓練,使學生能進行細致的描寫。
二、教學重點:
片段練習
三、教學難點:
通過片段練習,掌握進行細致描寫的技巧。
四、教學設想:
演示實驗——練習——分析——片段練習——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課堂導入:同學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寫作文,往往膠盡腦汁而無處下筆,搜腸刮肚找不到一個詞語。其實,你們都是幸運的,因為前人留給我們太多的寶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筆下的十二金釵,只要我們能多讀好書,再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又何愁寫不好作文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解決作文中的一個難題:「怎麼進行細致的描寫」?
(二)講授新課
1、教師演示:教師手拿一個紙飛機,用力射出去,然後飛機掉教師演示到了地上。要求:(1)同學們要仔細觀察,然後用一段話進行描寫。(2)同學們之間交流、分享。
2、摘錄例句:a、老師把紙飛機用力的射了出去,飛機在空中飛了一圈,掉到了地上。b、老師右手拿一個紙飛機,高高向斜後方舉起,身體向右傾斜45度角,右腳後退一小步,頭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將飛機射了出去。飛機在空中像一個翩翩起舞的女子,畫了一道優美的弧線,輕輕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這兩段話,你認為哪段寫的好?為什麼?
4、教師引導分析:得出「描寫三原則」。師總結:描寫是什麼呢?我認為描寫就是把你看到的東西,可能是一個人、一件物品、一個場景,告訴沒有看到的人。如果你要告訴別人什麼,首先一定要告訴別人。師總結:描寫時,除了告訴別人「有什麼」「怎麼樣」外,還要告訴別人「像什麼」(板書:像什麼)運用一定的修辭,這樣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動形象。「有什麼」使我們明白了描寫的對象,「怎麼樣」使描寫具體起來,而「像什麼」使描寫變得更形象、生動,這三點就是描寫三原則。
5、下面,同學們按照描寫的三原則,檢驗一下自己剛剛的描寫,進行修改。
6、教師讓同學們將自己修改後的片段讀出來,然後同學之間進行互評,教師讓同學們將自己修改後的片段讀出來。
7、美文共賞:朱自清的《春》分析:春天裡「有什麼」?春天裡「怎麼樣」?春天的事物「像什麼」?
8、作業:每人發一張圖片——小鴨游水圖,讓同學們課後按圖片所畫進行描寫練習。要示:用詞准確,100字左右。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片段訓練,學生能對一件事情做到具體敘述。
2、過程與方法:通過演示實驗、練習,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營造濃郁的文學氛圍,激發學習文學熱情,陶冶學生心情。教學重點:片段練習教學難點:通過片段練習,掌握如何使作文具體化的技巧方法
教學設想: 演示實驗—練習—分析—片段練習—方法總結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課堂導入:
同學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寫作文,感到最難的也是寫作文,膠盡腦汁而無處下筆,搜腸刮肚找不到一個恰當的詞語。不由的發出感嘆:「作文難啊,難於上晴天」。其實作文難寫嗎?答案是肯定的!真那麼難寫嗎?亦不然!因為在祖國的語言文字里,有黃河的不羈和剛強,有長江的奔放和瀟灑,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獷,有彩陶的古樸典雅,有花椒的芳香四溢。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莊子的逍遙游,是孔子的顛沛流利,是魏王的老驥之志,是諸葛的錦囊妙計,是君子好逑的《詩三百》,是魂兮歸來的《楚詞》,是執過羊鞭的《兵法》,是受過宮刑的《史記》,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夢中淚,是千古絕唱的詩詞曲賦,是功垂青史的《四庫全書》……它不僅是我們每個人學習、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負載著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類的文明。有了這些,我們寫作文怎麼會難寫呢?何愁寫不好呢?這就要我們平時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寫好讀書筆記。因為書到用時方恨少。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解決作文中的一個難題:如何使作文具體化?
二、活動一:
(一)、教師演示:教師手拿一枚硬幣,硬幣從手中滑落,掉到講桌上後又掉到地上。
1、要求:
(1)、每一個同學仔細觀察這種現象,然後用一句話描寫這種現象。
(2)、同學之間交流、分享。
摘錄例句:
(1)、有一枚硬幣從老師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
(2)、有一枚硬幣從老師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講桌上,然後又像一個小精靈叮叮當當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畫了一個優美的`圓弧後平靜地躺在哪兒。
2、分析:
在同學們寫的句子中你認為哪一句寫的最好?原因是?第二句比第一句增加了一些內容,說說增加了哪些內容?通過討論分析得出結論:都認為第二句好。第二句不僅寫出了硬幣從哪兒掉下來,更寫出了老師的手,硬幣掉到地上的響聲,還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硬幣的姿態,寫出了情感。
3、教師點撥:
我們在課堂上要會聽課:伸開耳朵去細心的聽,睜大眼睛去仔細的看,張開嘴巴去詳細的說,用心去細細的想,讓後用筆去寫寫、記記——你看看你變的「聰」明了。在前面的學習討論中,逐步擴充,最終使句子完整、生動、形象,我們不妨給它取名「步步追問」。用這個方法可以把內容寫的具體一些。但是同學們想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每件事情都要去演示,都要去追問,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我們不能去演示,只能通過聯想和想像去解決,使情節更合理,我們不妨叫它「想像延伸」。如「綠色」、王羲之「之」字寫法、「台階」你可以想到什麼?
4、學生討論總結:
由「綠色」想像到:「水、植物、春天、軍人、生命、和平、希望、朝氣、青春……等」;
由王羲之「之」字寫法想像到:「要有個性、不要墨守成規、行行出狀元……等」;有「台階」想像到:「一切從零開始、成功的道路的不平坦的、人梯精神、永不止步……等」。這樣以來我們的思維變的活躍了,視野開闊了,作文變得好寫了。5教師點撥:我們每天生活在祖國溫暖的懷抱之中,生活在親人、老師、同學的關愛之中、生活在親情之中,其樂融融。要我們去刻畫一個人物的肖像,同學們想想,上面兩種方法是否可行?顯然以上兩種方法是不不夠的,我們必須對一個人的某一部位,某個方面進行精細的描繪,才能表現出這個人的優秀品質,我們不妨叫它「局部雕刻」。舉例:《范進中舉》中胡屠戶形象。
三、活動二:根據以上方法進行片段練習。
(一)、練習話題1:我慚愧。
1、公式:具體心理形象=步步追問+想像延伸
2、注意:
(1)、是什麼原因慚愧?
(2)、慚愧時是什麼表情?
(3)、慚愧時是什麼心理?
3、師生互動交流,分享成果。
4、教師範文:
我慚愧。我站在老師跟前,耷拉著腦袋,臉火燒火燎的,兩只手沒處放了,只是無意識的擰著衣角,兩腳無力的支撐著身體。心裡好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麼滋味兒都有。同學們信任我,選我當班幹部,我卻做出這等丟人現眼的事兒,我對的起誰?是家裡的父母,還是學校里的老師。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尋著,如果有個縫兒的話,我一定會鑽進去。
(二)練習話題2:既喜歡又討厭的同桌。
1、公式:具體人物形象=步步追問+想像延伸+局部雕刻
2、注意:
(1)喜歡到什麼程度?
(2)討厭到什麼程度?
(3)為什麼會有這樣兩重情況?
(4)特別注意人物刻畫。
3、學生練筆、師生互動、交流分享成果。
4、教師範文:「我以後就是你的同桌啦!」她邊說邊習慣性的搔著後腦勺,臉上掛著笑。我大吃一驚,「和你同桌?」她聳聳肩,一臉無辜。有誰不知她是班上最大膽最調皮的女孩兒呢?我有點畏懼。日子過的很快。印象中,每天晚自習鈴聲響起時,她就會問我:「准備好了嗎?」我點點頭,馬上雙手捂住耳朵。不一會兒,耳邊驟然響起:「組長收數學作業。」其聲如雷霆乍驚,即使最懶的同學也會乖乖地交上作業。
四、活動三:拓展延伸。
我們在刻畫人物,描寫事物運用「三步走」策略可以做到具體生動,但是要寫出文章的神韻,還遠遠不夠。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大膽誇張,來點叛逆。
範文:
已知:數學卷2張,語文卷2張,物理、化學卷各1張,英語卷2張,求:能否在眼皮打架之前做完?解:因為:一天24小時,在校上課學習時間9個小時,睡覺休息時間8個小時,吃喝拉撒、路上時間2個小時,數學卷2個小時,語文卷2個小時,物理化學卷2個小時,英語卷2個小時。所以:總共需要27個小時。結果:在眼皮打架之前不能完成。
2、巧妙悖論,來點幽默。
範文:那個「絡腮鬍子」可謂「絕頂聰明」,該長鬍子的地方沒長,不該長的地方卻大把地長。推著的那輛自行車也是很特別,除了鈴鐺不響,什麼都響。
3、准確撲捉,畫一副漫畫。
範文:孩子不足兩歲,塌鼻子,眼睛兩絲斜縫,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遠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
4、學以致用,歷練身手。
範文:幸福就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那種甜蜜,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種恬淡。幸福就是「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那種舒暢,是「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的那種神怡。幸福就是「吹面不寒楊柳風」、「萬紫千紅總是春」的那種美感,是「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的那種悠閑。幸福就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那種愜意,是「會當凌絕頂」、「閱盡人間春色」的那種豪放……
五、總結:
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除了引人眼球的標題,一錘定音的開頭,回頭百媚生的結尾外,還要做到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用修辭、文體立意等諸多方面。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運用語文,在生活中學會語文。
六、作業:
以「他在娘的臉上親了一下」為話題,寫150字左右的片段。
『捌』 如何建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導語:在新課程背景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益是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在教學中,根據自己的實踐,探索出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語文高效課堂模式。
一、精心備課,把握教學發展方向
備課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高效課堂與傳統的課堂相比,對教學的靈活性、多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准。因此,做好課前備課工作,優化備課流程和方式,提高備課的質量和效果,深化備課的准確性、精確性,就顯得尤為緊迫和必要了。備課即是對教學活動的預演,是對教學難點、重點,及其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等的安排和計劃。對於備課而言,筆者認為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熟悉教學大綱,結合教學需要合理地規劃教學目標,確保教學目標的可行性。第二,深入教材。鑽研課本,把握教學的重難點,進而做到對教學活動的游刃有餘、有所側重。第三,優化教學方法。教師立足於教學內容的同時,要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和優化教學方法,確保每一位同學都有所進步和發展。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教學情境對教學活動具有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生動而形象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對新知的求知慾望,增強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課堂教學有序順利地進行。創設教學情境,在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生活經驗的同時,還需要遵循時效性原則,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叩開學生的興趣大門,激發學生課程學習的慾望,確保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比如說,在《看雲識天氣》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藉助於雲和光的神奇與美麗等特點,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短片,創建形象、生動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走進文本的慾望和沖動,增強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性。
三、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多媒體教學法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多媒體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逐漸被運用到教學活動中,並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就。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集聲音、圖片、文字和動畫於一體,具有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等優勢,能夠多角度刺激學生視聽感官,調動學生課程學習的注意力,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激發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多媒體打破了傳統“說教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保障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同時,增大了課堂教學容量,滿足了學生信息多樣化的需要。在語文復習小結階段,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勢,藉助於多媒體大屏幕,向學生呈現提前准備好的課件、文件,擴大課堂教學課程量,節省教學板書的時間,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對於“三大文體”的復習總結,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其製作成樹形圖,以此完善學生知識結構,便於學生對比記憶。
(二)小組合作性學習
小組合作性學習是一種科學而先進的教學方法,是新課程教學改革所提倡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小組合作性學習是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將同學進行分組,以小組為教學單位,通過小組成員及其各小組間合作、競爭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性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強調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尊重和保障學生教學主體的地位,主張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水平。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和實施小組合作性學習,筆者認為還需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合理分組,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提高各小組間的競爭力;第二,明確職責,為了確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要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和責任,合理安排各同學的學習角色,確保每個同學得到相應的發展。
四、優化教學內容,深化教學質量
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學內容即是教學主題,換言之為講授什麼。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安排要以服務學生為出發點,圍繞學生,結合教學大綱設定教學內容。然而,課堂教學畢竟只有四十五分鍾,教學時間寶貴而短暫,要想在有限的時間裡面面俱到地講授全部的教學內容,並保證學生深刻、准確地消化和理解,是存在一定難度的。因此,這就需要優化教學內容,合理定位和取捨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優化和選取要嚴格緊密結合新課程教學改革下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內容要包含有知識、技能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目標,尋找與這些目標相契合的知識點、內容,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另外,為了避免學生思維混亂的現象發生,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體現連續性。把握文章的中心結構,按照文章的線索將教學內容串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確保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全面性。
五、結語
構建高效課堂是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實現我國教育機制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轉變的重要舉措。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除精心備課,把握教學發展方向;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有效性;優化教學內容,深化教學質量等之外,還應當構建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作為一名語文教育者,要打破傳統的尊師重道的師生理念,主動融入學生生活、學習中來,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溝通,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為構建高效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
1課前充分准備
1.1教師要精心准備
教師要想打造高效課堂,首先一定要進行精心備課。高效課堂模式與傳統模式比較之下要更靈活,對教師的備課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師要花更多時間更多心思去進行教學設計。明確教學目標,理清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採取合理的授課方式,力求一堂課的講授能達到最好效果。
1.2學生要積極預習
授課前鼓勵學生務必進行預習,預習可以從多個角度:熟悉文章內容,了解作者生平一些趣聞軼事,思考整篇文章的結構、寫作手法等。讓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層面入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前學生便對即將面對的知識有了初步了解,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還要鼓勵學生在預習中多想問題,鼓勵他們自主思考,並且和同學進行交流討論。在上課前對課文內容有自己的理解,再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問題,向老師求證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
2激發學生主體地位
2.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不單單是考試的科目,還是一門豐富的學問,裡面蘊含了大量有趣的知識。教師就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培養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中之重。一旦學生在課堂中變得主動積極,授課效果會迅速提升。比如教授《桃花源記》,這篇文章本就很有趣,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採用一種探究性學習方法,先去查找相關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桃花源這個地方是否確實存在。如果存在的話那麼推測它在地圖上哪個地方,若不存在作者為什麼要虛構,他寫這樣一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鼓勵學生開放性的思索,打開自己的思維去做學習的主人,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2.2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小組合作討論是一種常見又十分有效的模式,它進一步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師的學生按一定數量分組,讓他們針對某些問題進行討論,各自提出看法,再派小組代表上台陳述討論結果,教師總結全班的討論結果以及做點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需在旁邊稍作引導,提問、討論、合作、解決問題的主體都變成了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的過程中能將學生的自主性充分激發,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那麼一堂課下來只要參與其中的學生都能有屬於自己的收獲,教學目的就達到了。
3進行趣味教學
3.1熟練運用多媒體設備
在教育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在課堂上綜合運用多媒體設備已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模式。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章是關於美的體驗,此時就可以選取合適的多媒體讓學生全方位感受到文章描述的意境。比如在講授《蘇州園林》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提前在課外書上、網路上尋找有關蘇州園林的各種資料。園林建造前的設計理念、設計圖紙、與園林有關的歷史等一系列資料,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把視頻、音頻、圖片等多種信息呈現給學生。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收集一些相關資料,再在投影儀上展示出來,這種資源共享模式也將提高課堂效率。
3.2採用豐富的教學方式
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興趣是一個學生最好的老師。在導入環節選取切合主題的熱場游戲。比如在講授《愛蓮說》之前,可以從學生的愛好導入。玩一個擊鼓傳花的游戲,花到哪個學生手裡這名學生就站起來發言,闡述自己喜歡什麼花以及喜歡的理由。有了這個親身帶入的導入環節,學生也將對作者的心態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講授完一篇文章後調動學生編排情景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課本內容進行改編,編寫出自己的劇本,再與同學一起分工扮演文中相應角色。這種活動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本的記憶,還讓他們盡情展示了自我,鍛煉了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如《兩小兒辯日》,這篇是文言文,不容易理解,如果選一些同學編好現代文劇本,學生們對這篇文章就有了直觀的認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將越來越濃厚。採用豐富的教學模式還要注意加入課堂練習和課後習題,這些都是對知識的鞏固過程,是必不可少的。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若想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要從以上三個方面入手。從課前到授課時到課後各個環節緊密相連,層層遞進,通過完善的准備和豐富的教學方式不斷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主動性,讓學生們真正對語文課堂感興趣,切實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玖』 如何設計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活動
一、常態教學環節活動化
「常態教學環節」是指閱讀教學中常態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如:「導入——感知——解讀——品析——拓展」等教學環節,這些教學環節的課堂實施是閱讀教學的一般規律,但對這些教學環節的處理採用不同的方法,其效果就絕然不同。如果按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獨霸講堂,一講到底,學生學起來就了無生氣。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化。」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把常態教學環節設計成一個個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去求知、去探究、去發現、去創造,這樣學生就可以在一種強烈的學習慾望驅使下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把常態教學環節活動化可有如下幾種設計:
(一)誦讀活動
誦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前提與根本,因為語文是以語言為核心的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雙重屬性的學科,學習語文離不開鮮活的語言與文字。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多讀,才能不斷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從而逐漸積淀學生的語文素養。誦讀活動不僅僅是讓學生把文本轉化為聲音,更重要的是讀得順暢,讀准內涵,讀透情感,這樣無生命的語言文字元號才能生動起來,活躍起來。我們可以把誦讀活動設計為聽讀、嘗試讀、示範讀、角色讀、分組讀、對抗讀等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在參與活動時掌握朗讀的技巧,揣摩人物的情感,享受朗讀的快樂。如誦讀《皇帝的新裝》,可採用角色誦讀的方式,讓學生充當老大臣、隨從、騙子、皇帝等角色,通過角色誦讀,再現《皇帝的新裝》所展示的生活情景,展現驕奢淫逸、腐朽昏庸的皇帝形象,以及虛偽、淺薄、自欺欺人的群臣形象。
(二)探究活動
對文章內容的解讀需要學生深入文本中,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人物對話,與文本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對話。由於學生受知識基礎與生活閱歷的限制,對文本的把握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進行創造性的設計。對文本的探究可採用「問題引路」的活動方式,根據文本的內容設計一個個的問題。具體操作:一是示範提問,即教師示範提出問題,或把握文章的主旨,或突破文本的重難點,給學生的思維指向。二是自主試問,可要求學生嘗試發問,即學生模仿教師提問的方式就文本內容或學習的重難點自主發問。三是因疑置問。即學生真正走進文本以後對文中的某一問題理解不透徹或根本不理解,為了滿足自己學習的需要自主置疑。另外,在探究活動中,可給學生指示方法(即給學生指示提問的方法),常用的方法:一是標題切入法。如:執教《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可由標題發問:羅布泊在哪裡?仙湖是什麼樣子?羅布泊為什麼曾是仙湖?羅布泊現在狀況如何?將來會是怎樣?這樣就把文本所需要探究的問題都可以展示出來。二是導語讀入法。如《列夫·托爾斯泰》導語「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去凝視托爾斯泰的眼睛,並由此進入他那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一句可發問:「托爾斯泰的眼睛有何特徵?」「為什麼透過托爾斯泰眼睛能進入他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三是要點引入法。即根據文章內容要點設問。
(三)交流活動
交流是課堂活動的重要形式,是學生課堂學習成果的展示與學習愉悅的分享,同時也是同學之間相互釋疑解難,達成學習成果共享的重要途徑。在同學們完成文本的探究活動之後,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活動。如果是小組合作學習,可派小組的代表交流本組的學習成果;對於小組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可採取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方式,從而達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成長的目的。
(四)積累活動
語文學習離不開積累,語文素養的提升必須依賴於平時語言的積淀,只有做到厚積才能薄發,舉三才能反一。因此,每一節課的教學必須適時引導學生開展積累活動,不僅要給學生積累的時間,還要給學生積累的內容。如執教《濟南的冬天》可要求學生積累有關冬天的名言佳句。欣賞古典詩詞,可要求學生進行古典詩詞名句的背誦積累。經過平時課堂學習長期的積累,學生就能視野開闊,博學多識,寫作起來才能文思泉湧。當然學生課堂積累活動也應採取新鮮活潑的方式,如故事會,詩詞朗誦會,名言佳句背誦比賽等。通過這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就會在活動中積累,在快樂中求知,在積淀中進步。
二、主體教學活動特色化
教師在執教一篇課文時,開展的課堂活動應有主次之分,突出課堂特色的主體活動教師應精心設計,做到因課而異,因生制宜,具體可設計為如下幾種:
(一)表演活動
表演活動就是將課文改編為劇本,以課本劇表演的形式呈現。課本劇的表演能形象地再現課文內容,展現文本所反映的現實生活,讓學生很快走進文本。課本劇表演的形式可多種多樣:
1.角色表演
就是根據課本內容,以人物為核心,分不同的角色進行誦讀表演。如:執教《我的叔叔於勒》可對文章內容進行加工改造,分若瑟夫、於勒、菲利普夫婦等角色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很快進入文本,了解到菲利普夫婦自私、冷酷、唯利是圖的特性以及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純金錢關系。
2.話劇表演
話劇表演就是將課文改編為話劇進行表演。劇本改編可對課文內容採取取其精華、去其枝葉的方法,將文章核心部分以話劇表演的方式來呈現。如執教《變色龍》,可刪減課本中的次要內容,通過「畫外音」交待情節,通過人物的對話讓奧楚蔑洛夫這條變色龍盡情地演繹。經過這樣的設計,課本中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學生學起來也就覺得妙趣橫生,興趣盎然。
3.想像表演
想像表演就是教師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再創造,藉助想像對課文的情節作必要的補充,然後進行表演的教學形式。如《故鄉》中對閏土正面寫的不多,只敘述了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的境況,可以「閏土的故事」為主題,通過想像對課文進行改編與補充,然後表演,讓全班同學在輕松的氛圍中了解舊中國農民痛苦生活的社會根源——多子,飢荒,苛稅,兵,匪,官,紳,從而掌握文章的內容。再比如執教《我的叔叔於勒》一文,要求學生想像:假如菲利普一家在船上看到的是百萬富翁的於勒,將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再將這想像的情節表演出來,這樣就便於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辯論活動
在課堂上可就文章的內容巧妙地設置一些辯論活動,從而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又使學生的思辨能力得以提升。那麼,怎樣才能組織好課堂辯論活動呢?
其一是設計好辯題。辯題應是由課文中生發出來的,辯論活動的開展應是為學生解讀文本、透徹理解文章的主旨服務的。其二是確立辯論點。辯論時盡量從文本中找理由,找依據,也可適當地讓學生鏈接自己的生活。其三是定位辯論目標。開展課堂辯論,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認識事物的水平,通過正反雙方的辯論,最終雙方的觀點應達成一致。如執教《皇帝的新裝》可針對小孩說出真話,揭示出事情真相的情節,設計出正反辯題:「每個人應該(不應該)說真話」,讓學生展開課堂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明確:人應該講真話,但有時善意的謊言也是美麗的。這樣就提高了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以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從而達成閱讀教學三維目標之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三)接龍活動
為了在課堂教學中關注更多的學生,讓大多數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要設計一些課堂接龍活動。如讓學生積累成語,可組織學生進行成語接龍;讓學生積累名言佳句,可組織學生進行名言佳句接龍連珠活動;讓學生疏通文言文的文意,可讓學生進行接龍譯句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設置,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我們的課堂教學又能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四)比拼活動
為了極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可在教學中組織一些學習比拼活動,把競爭的活力引進課堂,讓學生在目標任務的驅動下緊張快樂地學習,從而極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能力。如執教《諾曼底號遇難記》可把學生分成兩個大組,設計「誦讀比拼活動」、「探究比拼活動」、「品析比拼活動」等,讓學生緊張地學習,快樂的收獲。
著名學者葉楠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活動是語文課堂教學中顯現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它能讓學生在課堂主動探求、主動實踐、主動發展,它能提升課堂藝術與教學質效。但如何設計好每一堂語文課中的「活動」需要我們教師付出艱辛的勞動,更需要我們廣大教師付出自己的智慧與創造。我相信:只要我們深愛我們的事業,痴愛我們的語文,並為之不斷地付出,我們語文課堂一定會靈氣飛揚,活力四射,我們的語文課也一定會演繹成學生生命中最具魅力的人生風景。
本回答由提問者推薦
『拾』 怎樣進行初中語文課程設計
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做好教學設計需要有正確的教學理念,如以學生為本、語文學習本質是一個言語實踐活動等;還需要學科的基本知識,如排比這種修辭是怎麼回事,其結構有哪些類型,又如散文有哪些類型,不同類型的散文該用怎樣的方式閱讀等;更需要一些基本的設計技能與方法,如學情分析、教材分析、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流程、設計教學反饋等。下面就選擇其中幾個關鍵點來談談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要領。
一、以課程觀統領一節課的教學設計
以往,教學設計常常是教師對某一篇獨立的文章教學點和教學流程的理解。近年來,有關教學設計的討論有了新變化,許多研究者和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不應該只是針對一篇文章或一次作文的教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走向課程化,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至少要考慮並能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教師是否知道這個階段(如初中階段、高中階段,或一個學年、一個學期、一個單元)的語文課程目標由哪些關鍵點構成?這些關鍵點是如何排列的?這堂課的學習目標是什麼?我選擇的目標相對集中嗎?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教什麼」的問題。
教師想通過哪些學習活動來落實這個關鍵點,使學生獲得這些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達成設定的某個目標?這些學習活動之間、這些活動與學習目標之間有內在的邏輯關系嗎?學習目標的達成是不是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過程自然而然地得到實現?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怎麼教」的問題。
學生的言語技能、思維等是否受到這節課的影響,在這堂課上可能有哪些收獲?這些收獲與教材所隱含的主要價值與教師課堂設計的出發點是否一致?學生獲得這些知識是不是有較高的效率?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教得怎麼樣」的問題。
如果一個教師在上課之前仔細考慮了這些問題,並有了自己的初步答案,上課過程中能緊緊圍繞這些問題展開,在課後反思中,能經得起這些問題的檢核,這說明他基本上具有了課程意識,已經達到了在課程層面上的專業自覺。對於一個語文教師來說,達到專業自覺不是指一般的教師素養有多高,如對學生有愛心,掌握了豐富的語言文學知識,能背得出教育學、心理學的概念,對各類文章有敏感的判斷力,有出色的表達能力以及對課堂的控制能力等。而是應該對語文課程內容和實施過程具有理解、判斷和把握的能力。唯其如此,他那些語文知識表達能力才會有用武之地。反之,如果沒有一個課程層面的自覺,他熟記的那些理論、概念、語文知識提問技巧,可能就是一些華麗的碎片,單看起來炫人眼目,放在一堂課中則可能暗淡無光,有時還會互相沖突,起到相反的作用。
課標、教材、學生、教師等諸因素應該在我們的教學設計中成為一個支撐整體。
二、以實實在在的學情分析作為起點
其實,人們都知道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的實施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教學設計以教學過程為其研究對象,用系統方法分析參與教學過程的各個要素,尤其著重分析學習需要、學習內容和學習者的特徵等方面的內容。」但是分析學生情況是一個復雜的課題,首先,學情內容比較龐雜,涉及許多方面,而了解分析學情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很難落實為常規的具體的做法。其次,學情是課堂效果的影響因素之一,但並不是全部。也就是說,有時候,學情對教學效果的好壞有直接的關系,有時候又看不出直接關系,不能作為課堂的評價依據,正因為如此,雖然大家都知道掌握學生情況的重要性,但在備課中,這一問題卻常常被部分教師所忽略。
下面就「學情」的內涵展開一些討論,大體說來,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學生情況:
(1)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這屆學生整體的代際特點以及這個班級的基本風格。如這一年齡段學生的知識結構、閱讀狀況、思維方式、情感表達方式、個性心理特徵、學習需求、認知風格、興趣愛好、對社會問題的關注熱點。總體上說,是社會、時代的特點投注於年輕人、通過「這一群」人反映出來、又與學習活動有關的特質。
(2)與該單元教學內容有關的信息,包括學生對課文所涉及的年代、社會背景的了解程度,對課文體現的價值觀、情感色彩及審美傾向的認同程度,對該話題的熟悉與敏感程度,對該教材語言習慣的接受程度。例如,學習《背影》,是否熟悉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社會背景甚至交通條件,就直接關繫到對課文的理解;與該單元學習內容相關的學科知識、基本技能的准備情況等。例如,若是散文的教學設計,教師須知道學生以前學過哪些著名散文,他們可能了解哪些關於散文的知識等。這些信息都是很重要的。
(3)用於課堂教學組織的學習信息,大的方麵包括班級常用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班級風格;小的方面諸如班級學生名單、座次、學習小組情況、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在不同學科的表現、學生的個性特徵等。這類信息,可以供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活動,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完成課堂組織和調動。例如,某校有個很有個性的學生,他讀書較多,善於思考,但好發奇談異議,原來的一位語文教師怪他上課總喜歡打岔,便不太理睬他,他在課堂上也就越來越冷漠。後來換的一位教師,了解了他的情況,在討論時,教師有意識地讓他做總結發言,不僅調動了他本人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又常常能提升課堂討論的層次,這樣,上課的阻力變成了動力。這就是根據學情來優化教學組織的成功例子。
學情有許多內涵,在針對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的設計中,教師不可能把所有情況都當作考慮重點,因此,判斷學生哪方面的情況可能會對這節課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就顯得至關緊要。
三、確定具體明確、相對集中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定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教什麼」,這是保障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元素。也正是在這點上許多教師無所適從,導致語文課「少慢差費」的現象依舊嚴重存在著。總的說來,當前語文教學目標的錯位,甚至目標的錯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還是存在的。例如有教師教魯迅的《風箏》,開個「何為好的教育」的辯論會,或者展示一些工藝精美的風箏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放風箏、看風箏的情景,這顯然更是遠離了文本。更有甚者,教《愚公移山》要來個愚公很愚的批鬥會,全然不管這是一篇寓言故事。
教學目標大而空,也是教學目標設計的一大問題。華東師大教育系曾對一所重點中學所展出的35份教案作過一次統計:「發現5份無目標陳述,其餘30份陳述目標常使用的詞語是『掌握』『了解』『培養』『理解』,這些詞語所表達的教學意圖是含糊的。」
教學目標多而雜,是教學目標設計中的另一個問題。一般來說,一堂課最好有一個集中的教學目標,便於教師組織教學,也利於學生集中學習和掌握。有老師從三個維度來撰寫教學目標,每一個維度寫3~4點,合計下來超過十點,試想,一節課40~45分鍾,做一個簡單的除法就知道這些目標是否能夠實現。目標多了固然不行,目標雜了更不可能實現,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教學思路容易亂,學生也無所適從。當然,每一個教學板塊可以設一個分目標,但這些小目標、分目標,都要圍繞全課統一明確的貫穿線索,指向總的目標,共同形成一個清晰的認知結構。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很大份額,閱讀教學目標的選擇目前大概有以下三種基本做法:
(1)重在理解課文介紹的內容,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教『教材』」。這種設計以課文內容為教學內容,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課文「說了什麼」為主要目的。例如課文是議論文的,教學內容就是「理解題目含義,概括段落大意,領會文章的主旨」;課文是記敘文的,教學內容就是「梳理文章寫了什麼人、記了什麼事、描寫了什麼景物、抒發了什麼情,體會這些景物有多麼美、人物有什麼品德」;課文是說明文的,教學內容就是「介紹了對象的哪些方面,突出了什麼特點」。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觀的接受過程,「教『教材』」式的教學設計已經受到了普遍的質疑。但辯證地看,「教『教材』」其實是一種接近於傳統教學方法的設計,它本身具有兩面性,不可一概而論。因為語文學習具有價值多重性,有的課文(教材)內容不僅有價值,還可能是核心價值。至少,具有思想文化內涵的經典,思想價值突出而文體與表達特點不突出的,如《論語》等,就不妨把其「內容」列為主要學習對象;另外,以介紹語文知識和表達技能的課文如朱自清的《經典常談》,也不妨主要學其內容。
當然,有些課文的內容,只要學生有基本的識字理解能力,他們一看就能明白,這一類文章的教學目標,如果僅僅定位在「明白文章說了什麼」,教學價值就很有限。因此,不管什麼類型的課文,最好還是能兼顧「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在了解「寫了什麼」的同時,還能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寫」以及「怎樣寫的」。
(2)通過一篇課文,學習讀文章、揣摩思考問題的路徑,領會文章的寫法,也就是「用教材『教』」。經過多年的浸染,今天,「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的觀念差不多已經被絕大多數語文教師所接受,但在日常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實施中,能自覺做到「用教材『教』」的教師並不多見。可以說,「用教材『教』」的難度不在觀念,而在於具體操作,即如何藉助一系列教學活動,把「用教材『教』」的理念落到實處。我們不妨依據下面幾點來嘗試:
教材、教參里明示過的特點或知識;
屬於某類文體中公認的典型的語言表達方面的知識,不能是自己杜撰的知識;
在這篇課文里屬於比較突出的核心性的表達特點,不能牽強和湊數;
以前的語文課中沒有學過、或值得重新認識的表達方面的知識,一般不要作簡單重復。
值得注意的是,語言特點有整體的、宏觀的,有中觀的,也有微觀的。一般來說,宏觀的容易空,微觀的容易瑣碎,對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的設計來說,以取中觀的特點作為教學內容為宜。
三種層次教學內容的差異面的例子:
不過,需要強調兩點,三種層次的大小是相對的,不要拘泥於概念;微觀特點雖然不宜作為主要內容,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隨手提醒學生注意這些微觀的語言特點。
(3)以課文作為引子,借題發揮,討論社會問題。語文教學的主要教材是一篇篇課文,這些課文涉及的內容豐富多彩,如歷史、哲學、政治、藝術、自然,幾乎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閱讀這些文章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感想和議論。如有的教師可能本來敏於思考、長於議論,自然也會把這種習慣帶到課堂教學中,以課文所涉及到的某個問題為焦點進行設計,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歷史或當下的每個問題。
四、設計合乎學的邏輯的教學過程
「怎樣教」涉及到教學過程的設計、學習活動的選擇、教學技巧的運用等諸多問題。這里重點談談「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過程就是一堂課的邏輯結構,由一系列教學活動組成,就是將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教法與學法、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教學目的與教學手段等各組成要素整合為一個以時間為維度的呈現順序,使得一節課中一連串的行為具有課程意義。
教學過程設計涉及哪些要素呢?在一節課的有限時間內,應該達到什麼目標?主要通過什麼途徑?以怎樣的步驟達成這些目標?這是教學過程設計要回答的核心問題,從不同角度分析教學過程可以有不同的區分:
從時間流程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導入、學習准備、學習主活動、總結鞏固等階段;
從活動主體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教師活動、學生個體活動、學生互動、師生互動等;
從教學行為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教師講授、讀書、問答、小組討論、評價等;
從課堂節奏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節奏的快、慢,鋪墊、高潮、調整、結束等;
從達成的目標來分,教學過程要考慮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匹配;
從教學質量和效益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還要考慮「哪些學生在哪些問題上應做多少事情、可能做成多少事情」等不同的可能與相應的活動流程。
教學過程設計,就是將上述各要素整合為一個有機的、以一節課時間為單位的教學流程圖。這個教學流程,應具有一定的結構,體現一定的節奏,符合學生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結構」就是「把一堂課分成幾個不同的板塊或環節,主要板塊的學習目標相對集中,板塊之間有清晰的內在邏輯」;「節奏」主要是指板塊或活動之間應體現輕重緩急、高低起伏的變化,以適應學生注意力和情緒上的變化。
按照這個規律,設計一堂課,也應該把它分成前後幾個部分或板塊,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一步。一般來說,劃分教學板塊應考慮如下幾方面:
活動板塊不宜太多;
每個板塊的功能明確、指向集中;
不同板塊之間邏輯關系清晰,指向這節課總的教學目標;
設計貫穿全課的主問題,使教學活動形成一條主線。
一節課一般在40~45分鍾左右,從上課伊始到下課鈴響起整節課上,學生的注意力難以一直保持高參與度,學習的內容之間也有一些區別。這些特點都要求我們一定要把一節課劃分成許多段落,但一節課的時間總體又有限,不能切割太碎,否則也沒有相對獨立的時間完成某些教學任務。一般來說。一堂課以分為2~4個板塊為宜。
從許多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出,有兩種傾向是比較普遍的,一是教學過程不分板塊,一口氣到底,學生沒有喘息的機會;二是時間分割太碎,活動太多,學習任務太雜,沒有停下來集中學習的時間。尤其以後一類為多。許多教師總認為,教學若不涵蓋該課文里的所有內容、不涉及有關知識,心裡就不踏實。實際上,教學活動彼此之間的關聯性很低,很難形成清晰有效的學習脈絡,而游離狀態的破碎信息穩定性比較差,很容易被遺忘。
每個活動板塊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二步,但僅僅如此還不夠,為了增加教學活動的關聯性,還應做到環環相扣,即前一個活動是後一個活動的基礎或前提,後一個活動是前一個活動的深入與發展,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三步。
設計主要活動板塊是教學設計的核心,也是完成一堂課任務學習的主要保證,如何保證這個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可以設計一組相關聯的問題,形成活動主線。這是教學設計的第四步。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再根據各種因素判斷各個環節可能遇到的具體情況,去豐富教學設計的細節,使一堂課的教學過程由宏觀框架到具體細節、由模糊到清晰,一步步趨於成熟。
五、設計合宜的作業,落實學習反饋
作業設計是教學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因素,但是,不少老師對作業的教學價值認識不足,在作業的設計與布置上比較隨意,往往形式大於內容,對作業量的要求考慮大於對質的追求,缺少有效設計作業的意識,這是不利於提高教學成效的。作業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作業內容需要指向教學目標
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它首要的作用就是促進學習內容的保持與遷移,所以,教師設計作業時,第一個關注點就是作業內容與教學內容是否一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否一致,學生的學與對學生的評價是否一致,這是考量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標准之一。
2.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
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全體的學生,這是新課程的基本指導思想。作業設計也應該考慮到全體學生的不同層次需求。作業的難易度、作業量,乃至作業的形式,教師都應該精心設計。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家庭作業的個別化應當予以特別的重視。如果教師不給某些學生布置一些個別性的作業,那就說明他沒有研究過每一個學生的力量、可能性和能力」。魏書生在《教師課上「十條」》中的第八條強調:「一堂課要留有三種不同類型的作業題,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完成。」這兩位教育專家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作業的難度等作業設計的針對性問題。
3.作業形式最好能豐富一些
學生的情況是不一樣的,這種種的差異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材料、學習活動形式等都有不同的偏好。不同形式的作業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認知風格學生的學習需求。
4.要求具體、表述明確
作業是布置給學生做的,很容易因為理解障礙而影響學生對作業的感情色彩與投入。在內容上,作業應向學生提出指向明確、要求具體的任務,不要出現籠統、空泛的要求。具體說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明確作業涉及的范圍,如讀一段、讀一篇、讀一冊,還是做其他事情;
規定或建議採用的方法,如上網查閱資料,向父母做調查、小組討論、做批註等;
作業過程具有可操作性,如布置小組討論,應要求幾人一組,是否選出討論主持、記錄人、匯報人等;
作業質與量的要求,如完成時間、作業的字數,應盡量有明確要求;
發布、交流的方式,如網上發布,還是口頭交流等;
評價的依據,大體給出評價標准,以便學生按要求做得更好;
激勵的辦法,告訴學生可能獲得何種獎勵,會激發學生作業的積極性;
在語言表述上,作業要盡量做到句式簡短,表意明確,不能出現含糊不清甚至有歧義的詞句,否則,會讓學生無所適從。
5.適合教師檢查批閱
一般情況下,一位語文教師總是需要教授兩個班級的語文教學,不少語文教師還要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加上備課、改作業、與學生談心、家訪等日常事務,工作量都不小,如果作業很難批改,勢必會影響教師的工作狀態,甚至會影響教師的日常生活。實際教學中,也有教師面對沒有設計好的難改的作業敷衍了事的現象。例如,不少教師會布置「名著閱讀」的作業,可學生一旦寫好讀後感交上來之後,老師往往只給了一個「閱」字,或者含糊其辭地給出「優」「良」「中」一類的等第,缺少翔實的批改。幾次之後,學生得不到有效反饋,做起這樣的作業來往往敷衍了事。反思這一現象的出現,很大原因是教師對作業批改的工作量、批改方式等沒有進行設計,教師布置的作業很難批改,這樣的作業是起不到什麼訓練效果的。與其學生做起來沒勁,教師改起來馬虎,不如選擇有代表性的章節請學生摘錄點評,既有針對性,有利於批改,作業也就起到相應的作用了。
以上談的五點只是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這個復雜系統中的幾個方面,做好一節語文課的教學設計,還需要作好教材分析、設計好學習環境、學習媒體等,在這里就不一一展開了。當然,除了系統性之外,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還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隨著對學生學習反饋的了解,教學設計會在反復修改中更適合教學的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