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應該如何培養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應該如何培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學生了解知識、掌握方法、豐富想像、促進理解的基本途徑,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以下我為大家整理了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方法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文課程標准(修訂稿)》也更加強調閱讀教學的目標要盯住學生終生閱讀習慣、閱讀興趣的培養;強調在大的語文觀下再去研究具體的閱讀方法、閱讀能力的培養。可見閱讀興趣和習慣對一個人閱讀能力的提高以及今後的工作生活都有著直接且深遠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引導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當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喜歡閱讀時,他們才會有發自內心的閱讀需求,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語文水平與素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幫助學生選擇適宜的閱讀材料。比如,對於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我會主動介紹一些優秀的書籍讓他們多閱讀。當他們書讀的越多時就會感到自己知識的匱乏。而對於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我就介紹一些他們易於接受、理解的讀物,內容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進行閱讀。其次,可以推薦與課文相關聯的書籍。由於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對書本的鑒別能力較差,而如今的課外書包羅萬象、良莠不齊,作為教師可以有選擇的給學生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比如,學習了《草船借箭》後,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上完《丑小鴨》我們可以讓學生課外閱讀《安徒生童話》等。最後,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課內和課外知識的有機結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通過組織開展「講故事」、「手抄報」、「詩歌朗誦比賽」、「展評出色的讀書筆記」等課外活動,讓學生不僅能夠學習語文、應用語文,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而且教師也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
二、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激發閱讀的內在動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葉聖陶先生也曾說過:「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這都充分說明了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要提高語文閱讀能力還必須要學會掌握靈活多變、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教學。
(1)是略讀。在教學生學習課文之前,先讓學生帶著課後問題進行快速的粗略閱讀,抓住文章主要線索,知曉文章大概內容,讓學生對整個課文內容有個大致的把握。
(2)是精讀。如,在學習《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課時,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並熟讀課文,再細讀每個自然段,標出重點描寫桂林山和水的詞句,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及作者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感受山水的美和課文的語言美。最後理清敘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通過精讀可以讓學生迅速的理清文章脈絡,更快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3)是默讀。默讀能夠促進學生的思考和體驗,課堂上,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默讀。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學習能力的不同,默讀有利於學生邊讀邊想,遇到重難點時可以自由停下思考,也可以反復讀,細細品味,深入理解。
(4)是寫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是訓練閱讀的重要方法,筆記既可以是自己的心得體會,也可以是摘錄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精彩片段。經過大量的閱讀自然而然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表達也會越來越豐富。
三、為學生創造條件,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
首先,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閱讀條件,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如,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室。教師和學生的閱讀素材往往僅限於課本內容,加之有些語文課本選取的文章篇幅有限,對所學內容理解不夠全面,這就需要圖書室的書籍擴展學生閱讀視野,發展學生閱讀能力。圖書室的優質資源,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其視野,教師也可以利用圖書室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在班級里,還可以開設班級閱讀角。教師要隨時鼓勵學生多看多讀,運用好班級閱讀角,拓寬學生視野,激發閱讀的興趣,增強班級閱讀氛圍。
其次,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閱讀。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延伸,對於孩子的語文學習至關重要。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做好榜樣,可以採取一定的方法幫助他們進行課外閱讀。例如,利用家中平時藏有的書籍,父母可陪同孩子一起讀書,交流讀書的方法和心得,營造濃厚的家庭閱讀氛圍;對孩子的課外閱讀進行監督指導,體會親子閱讀的快樂;利用游戲、睡前講故事等方式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教師和家長都應該積極鼓勵孩子去閱讀,調動其閱讀積極性,及時肯定他們在閱讀中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真正的喜歡閱讀,愉快閱讀,從而不斷獲得新知。
⑵ 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如何通過閱讀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
有很多人都會覺得小學老師在教孩子的時候特別容易,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老師也是需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教育學生。雖然有些知識內容對於老師來說非常的容易,但是想要完美的講出來,並且要讓孩子能夠理解,還是非常不容易的。小學老師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那麼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如何通過閱讀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呢?
⑶ 淺談當代如何提高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
淺談當代如何提高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
一、充分挖掘教材,引導自主品味
二、設置開放問題,牽引思維發散臘鉛
三、完善口語訓練輪行好,提升表達能力
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為例,對全面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進行的討論與研究。總而言之,要想引導小學生積極高效地學習,就必須發散思維、革新理念,努力摒棄傳統的字詞句識記的單層面知識理解和技能掌握的桎梏,將語文課帶沖堂打造成學生競相探索知識和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引導學生在活潑生動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自由探索,培養自己的創造力與想像力,最終達成教學目標,提升課堂效率。
現在的小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我一般通過讀故事、演故事、看故事等方式來和孩子進行互動,而且閱讀能力培養越早開始越好,因為上學後小孩忙著學習,這時才來培養閱讀能力已經太晚了。我家孩子對不會動的書籍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
⑷ 如何提升小學生閱讀素養
摘要:閱讀素養是小學生重要的能力素養。家庭、社會、學校要充分營造閱讀氛圍,積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創設各種平台讓學生展現自己,逐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素養,對學生全面發展,提升民族素質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閱讀素養 創設平台 閱讀情感 閱讀能力 閱讀習慣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素養:是指學生通過閱讀,吸收知識、理論、藝術、思想等方面的營養,培養科學的閱讀習慣,具備一定閱讀能力;具有發展個性特長,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促進自身素養全面和諧養成的特質。閱讀素養也是一個國家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根本。國民的精神力量對於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和最終的競爭力都起著關鍵的作用。而精神力量的獲取和培養,則需要通過閱讀。培養有素養的社會成員,能夠提升社會的整體素質水平,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哈佛大學教育學家珍妮·查爾提出的閱讀素養形成的「五階段模型」:即 (1)開始閱讀(或解碼)階段(6-7歲);(2) 掌握閱讀(或流暢閱讀)階段(7-8歲);(3)為了學習新知而閱讀(9-13歲) (4)多重觀點階段(14-18歲);(5)構建與批判階段(大學及大學以後) 。她通過研究認為,最重要的是第二、三、四個階段,就是說中小學階段是學生良好閱讀素養形成的關鍵期。《新課標》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這里提示我們要在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好學生的幾種閱讀素養:獨立自主閱讀、表達閱讀體驗、拓寬閱讀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學生的閱讀素養是一生學習成長的重要的能力素養,是養成終身、有效閱讀的基礎。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素養?筆者多年在農村從事語文教育教學和管理,對立足農村實際,開展閱讀教學實踐研究,偶得幾點經驗。
一、營造氛圍,激發閱讀的情感
國家教育總督學柳斌說過:「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生,是一個沒有發展的學生;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家庭,是一個平庸的家庭;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校,是一個乏味的應試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閱讀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 。中小學生的閱讀素養如何,不僅僅是孩子努力的結果,還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在學校、家庭、社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營造書香校園、家園,是學生閱讀素養形成的土壤。只有在學校,家庭,甚至社會中營造一種濃厚的閱讀氛圍,才能真正讓學生沉浸在閱讀里。
1、家庭閱讀氛圍的創設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是孩子啟蒙的教育。閱讀素養的形成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氛圍的創設。很多家長經常問,我家孩子不愛看書,怎樣培養孩子喜愛閱讀的習慣。我就問,你自己在家經常看書嗎?你家裡有多少書?有時家長啞口無言。殊不知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都直接影響著孩子。所以,要讓學生從小養成閱讀素養,家長的示範很重要。此外,家長應購買適合不同年級閱讀的書籍。孩子還未能獨立閱讀的時候,可以講些故事給孩子聽。開始會看書以後,家長和孩子一起看書。有獨立的書房,富有創意的、優雅的裝修都是吸引孩子閱讀的好方法。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會的研究結果表明,家庭擁有的書籍越多,孩子的閱讀表現就越好。另外,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與自己討論交流有關文化和社會的問題,這樣也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其自身的閱讀素養。
2、書香校園的創設
學校是學生閱讀素養形成的主陣地。營造書香校園,創設閱讀氛圍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在我校,我們通過室外書吧,圖書角,圖書室,讀報走廊等一系列設施設備讓學生感受全方位的閱讀體驗,無論校園何時何地,都為學生提供閱讀的方便。教室內最美的是圖書角,校園內最美、最聚人氣的是圖書室,室外書吧。父母經常與學校保持聯系、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有關閱讀的教育活動,其孩子的閱讀表現相對會比較好。
3、社會閱讀氛圍的創設
與鄉村圖書室結合,開放鄉村青少年共圖書室倡導在書店中設立免費閱讀書吧等。如;在我們縣城的「一凡書城」會員免費閱讀書吧就是學生閱讀的好去處。在這一點上,德國經驗很值得借鑒:德國的圖書館事業也十分發達,德國共擁有1.4萬座圖書館,每個城市都擁有幾座圖書館,甚至鄉村小鎮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和閱讀中心,方便民眾閱讀。德國約有200多個進行閱讀推廣的機構和組織,它們旨在提高民眾的閱讀熱情,促進社會閱讀的繁榮發展。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必須有社會力量的責任。全民閱讀的氛圍越濃,學生越容易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
只有在社會、家庭、學校中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才能讓學生激發起閱讀的情感,喜愛閱讀,以書為友。
二、循序漸進,培養閱讀的能力
筆者認為,通常所說的閱讀能力大致由這幾個方面構成:一是檢索能力,即查閱工具書的能力;二是理解能力,即對文章從內容到形式以及語言的理解程序;三是分析能力,即對文章從內容到形式各個方面進行分析進而發現問題的能力;四是歸納能力。在我校進行的實踐研究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有低到高年級有著不同的做法。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低年級「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所以低年級著重培養學生檢索能力,能利用工具書讀書,通過閱讀童話,寓言,故事等比較趣味性的書獲得閱讀的體驗和樂趣。中年級 「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所以,我們通過教研組集中備課,建立閱讀題庫,有效進行閱讀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理解,概括等閱讀能力。到了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閱讀的能力,所以,在閱讀指導中,我們著重培養學生自主表達、獨立分析的能力。做到「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並逐步加大閱讀的任務,「擴展閱讀面」,提高閱讀的效率。
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中,切不可操之過急,不給學生布置難度過高的閱讀訓練,每個年級閱讀的書目和數量都有嚴格的要求,保證不加重學生的閱讀負擔。同時,對於閱讀能力較高的學生科增設閱讀內容和閱讀訓練的附加題,讓他們能夠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在閱讀訓練中真正落實「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理念。
三、創設平台,收獲閱讀的喜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人們認識活動的內部動力,它是構成青少年學習積極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覺完成任務的力量源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得出:「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要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主動性,就要充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根據「興趣驅動」原理,創設各種平台,讓學生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獲得成功的體驗,是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催化劑」。
1、閱讀指導課
閱讀指導課是學生閱讀活動的主要平台,在閱讀課上,學生可以學到獨立閱讀的方法,可以分享閱讀活動中獲得的體驗,分享學到的知識等。在課堂上應充分應用情境創設,媒體演示等手段,豐富學生閱讀體驗。如:教師精心創設一個新穎而生動的問題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從而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獲得認知,激發閱讀的興趣。教師教學時,應善於發現學生閱讀中獲得的點滴收獲,肯定他們,激勵他們去探索,去深入理解。
2、各種閱讀競賽
學校、班級可階段性開展有關閱讀的競賽活動。如「閱讀之星」的評選,閱讀徵文,閱讀小故事演講比賽、讀書筆記交流會等。學生通過比賽,嘗到閱讀後帶來的成功體驗,進一步提升閱讀的積極性。如:我校在學生中都設有一本「閱讀小存摺」,學生把自己獨立閱讀的書目填在自己的「存摺」上,積少成多,成為閱讀「小富翁」。學校每半學期評選一次「閱讀小富翁」。以此來表彰努力閱讀的學生,使他們成為學生課外自主閱讀的表率。每個學期我們會舉辦「與書為友」徵文,讓學生盡情抒發閱讀中獲得的心理體驗。通過創設各種競賽式的平台,讓喜愛閱讀的孩子成為校園中的明星,讓閱讀成為每位學生生活的重要部分。
3、網路平台
網路是把雙刃劍。學校在培養學生閱讀素養中,如果能夠充分利用網路工具,將會如虎添翼。三年級後,隨著小學生掌握信息技術操作後,逐步培養學生通過互聯網閱讀,學會甄別網路信息中的是與非,綠色閱讀,健康閱讀。這一點也有利於拓寬學生閱讀面。在校園網中,我們設立閱讀論壇,學生可以在專欄中分享閱讀中的積累,閱讀中的體驗,閱讀理解等,也可以把自己閱讀過的書推薦給別人。
四、持之以恆,養成閱讀的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任何一種行為只要不斷地重復,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同樣道理,任何一種思想只要不斷地重復,也會成為一種習慣,進而影響潛意識,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你的行為。那麼,怎樣運用教育引導的力量來養成經常性閱讀的習慣?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 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要讓學生養成勤於閱讀的好習慣,必須有學校、教師創設好條件,讓學生從事循環閱讀的行動。我們有以下做法:
1、落實「每天閱讀一小時」
堅持深入開展「每天閱讀一小時」活動。通過開放書吧、讀報走廊、布置家庭閱讀任務等形式,倡議學生每天堅持閱讀一小時。
2、把課外閱讀列入地方課程
我校各班根據課程設置,在地方課程中調整一節課作為課外閱讀課,學生利用這個固定的時間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保證學生有定時、定地的閱讀,有利於習慣的養成。
3、開展互助讀書活動
充分發動學生開展「互助讀書」活動,把自己覺得好的書帶來和同學們分享。 「書非借不能讀」,一方面激發好奇心;另一方面提高閱讀的量。
4、把讀書融入學生的生活
當今社會,電子產品充斥整個社會。特別是中國,在地鐵上、動車里,家庭中,大家忙著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瀏覽論壇,因為無法理性的篩選,接受了太多的垃圾新聞和消息,閱讀了太多的不良和過激的圖片,就是因為信息爆炸,我們養成了一種叫做「淺閱讀」的快餐式閱讀方式和習慣。學生也會在這樣一種大環境里養成不愛讀書的習慣,不利於良好閱讀素養的形成。在德國隨處可以看到正在閱讀的人,車站、咖啡館和草坪,這不僅局限於校園,而是任何場所,似乎每個人的背包里都有一兩本書,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拿出來讀讀。要真正讓閱讀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應從小培養學生把閑暇的時間用來閱讀。睡覺前、等車時、動車上……帶上一本好書,隨時准備讀書,真正做到「無聊的只剩下讀書了」!
5、養成寫讀書筆記
「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的習慣必須和寫讀書筆記的習慣結合,才能夠算是好的閱讀習慣。好的閱讀素養也包括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讀書筆記一定要堅持自主,隨意,不可成為學生閱讀習慣養成的「攔路虎」。我手寫我心,不想寫也可以不強求。在質和量上不做具體的要求。這一方面有利於養成日積月累的習慣,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生自主表達習慣的養成,成為有思想的人。
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歷程。學生良好閱讀素養的養成,不僅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對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也對民族素質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讓我們集社會、學校、家庭的一切游戲因素,為此而不懈努力!
⑸ 怎樣結合課外閱讀培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一、文本選擇體式要多樣化、經典化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選文是重點,主要關系單篇與群文的組合兩個問題,所以在文本選擇時,一定要把握好文本的質量,注意豐富文本的體式,以便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首先,文本的來源范圍要廣,要課內外兼顧,盡量把目光由課內轉向課外,也有一些現成的群文教材可供選擇,比如《小學生群文讀本》中的文章。根據教學的需要,也可以選擇一些實用文章,比如廣告、說明文、通訊報道,還可以選擇影視資源,如電影、紀錄片等,以此豐富文本的內容。
其次,文本的體裁要豐富,在選文時盡可能多地涉獵文體,童話、詩歌、寓言、散文、小說等,不一而足。比如在教學中確定了議題「不一樣的小紅帽」是童話體裁,可就此進行擴展,再如議題「個兒大的草莓不能吃」是實用文體,可選用新聞體裁的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整合,提取信息,活躍學生的思維。
再次,選文的作者盡量要多樣,不同的作家其創作風格有異,即使同一作家的作品也可能呈現不同的風格,因此,在選文時盡可能地擴大范圍,幫助學生增長見識,提升他們的學科素養。
最後,所謂經典是指在歷史的長河中淘瀝出來的得到大家公認的、具有極大的閱讀價值的文章,在群文閱讀時,老師要引領學生走進經典文學的殿堂,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其積累豐富的文學語言。比如,設置議題「《昆蟲記》中的對比」,老師可帶領學生走進法布爾的《昆蟲記》,感受昆蟲世界的神奇;再如感受王維詩作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創作風格時,可選取《鳥鳴澗》《山居秋暝》《辛夷塢》《竹里館》四首詩歌,進行體味。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經典非常豐富,引導學生去體味經典的魅力,提升學生文化傳承的意識,有助於提升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
二、文本要中外兼顧、文質兼美
小學生由於三觀還未形成,所以他們的可逆性極強,在群文閱讀教學時,選文上要選取那些文質兼美的作品,以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讓學生在平常的閱讀中感受經典,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幫助學生感受美、體會美、創造美,比如在學習現代詩歌時,老師可選擇顧城的《星月的來由》、金曉玲的《夜晚》、臧克家的《星星》和林煥彰的《夜晚的天空》四首詩歌,它們的共性是語言優美、想像豐富、意象精妙,學生在對比閱讀中,體會到星星在不同的作者眼中含義不同,從而感受到不一樣的美。
同時,社會在發展,小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也要與時俱進,不但要求學生要融合古今,還要中西貫通,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提升他們的審美思維,比如設置一個「武松能打死老虎嗎」議題時,可把《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老虎與人的數據對比》《生病了的華南虎戰鬥力並不強》《卞元亨——武松原型》《為什麼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一組文章作為群文閱讀的選文,在閱讀中促進學生思考,武松到底能不能赤手空拳地打死老虎呢,同時在群文閱讀中,做到了古為今用、古今融會,讓學生產生深厚的閱讀興趣。再者,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地球村讓人們的交往變為可能,因此在提升學生的素養時眼光要放長遠些,不但要讓學生傳承好中國的古典文化,還要進行中西融合,理解優秀的外國文化,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比如設置議題「一個也不能少」,可選取外國的經典文章《六個娃娃七個坑》《十一頭驢》和中國《包袱、雨傘、文書和我的故事》,三篇文章貫通中外,國家不同、時代不同,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發現故事的異同處,拓展文本的內涵,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小學生單元同步練習冊《名校學霸尖刀卷》
三、文本內容注重趣味性和規律性
在設計群文閱讀時,目標要明確,重點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在選文時力求選取一些與學生實際相符的文本,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比如設計一個議題「象徵的意義及作用」,可選取喬伊斯的《神奇飛書》、佐野洋子的《活了一百萬次的貓》、聖艾克修佩利的《小王子(節選)》和德舒比格的《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節選)》四篇作品,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富有童趣,與小學生的生活非常貼近,很容易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帶領他們走進文本,在對比閱讀中提升了學生的素養。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老師一定要立足於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的前提,精心設計,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和審美經驗的積累。
⑹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⑺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怎樣提高學生閱讀素養
內容摘要:新《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我認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指導好學生自學,二是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三是讓學生注意積累、運用,四是在課堂上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五是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新課程標准把語文學習定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上,它囊括了語文知識與能力、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因素,這是對語文學習的全新理解。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用好新教材,上好語文課,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教學:一、指導好學生自學 自學是教學過程的先行環節,是語文學習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項目。它側重於引導學生「運用自已的心力嘗試去了解」課文,把握重點、難點,以達到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的目的。為此,指導學生自學一忌放任自流,要求不明態頃差確,只是簡單地讓學生看課文;二忌無自學方法指導,不重視檢查自學效果,老師要制訂指導學生自學具體訓練的計劃,其中包括「閱讀」、「理解」、「質疑」、「運用」四個方面。自學方法是「讀查思寫」的程序,每一帆皮步都有操作要求。如:「讀」(有注音、辨字、疏句;感知課文內容,動筆進行勾畫圈點,提出疑問)、「查」(有查工具書和有關資料,釋詞,參閱課文前後的自學提示和思考練習)、「思」(有析句、統篇,思考自學目標乎卜提出的要求,試解課後習題,在文中標出與答案有關的語句等)、「寫」(有自學筆記或自學收獲等)。這樣進行自學指導,要求明確,操作規范,而且將知識的習得與學習習慣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二、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有時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教師應注重啟蒙,通過各種渠道讓孩子接觸書,知道些書的故事和書的知識,慢慢地對書產生興趣。對小學生推薦不能貪多求全,不能貪快求省,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注重圖書的知識性、趣味性,注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要和小學生的個人愛好結合起來,這樣做容易使他們接受,讀得下去,慢慢就會產生興趣,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我要求學生每星期讀一個故事,既豐富了他們的生活,開闊了眼界,又增加了他們的知識面。三、讓學生注意積累、運用 學生對書產生濃厚的興趣,閱讀面就會廣,對文中的優美詞句一定會回味、會過濾,我要求學生每周都要進行積累,把所看書中的好詞好句摘抄來細細口味,反復消化,為今後說話和寫作做准備,打基礎。還要求學生每周背一首古詩。古詩博大精深,凝練含蓄,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兒童誦讀古詩,既是人文精神的熏陶,以是古詩語言的積累。這樣堅持下來,學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語言優美了一些,也常有學生引用古詩中的詩句寫作。如有同學為了寫環境的靜,寫到真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寫同學間的友情深,有如「桃花潭水深千尺」等。四、課堂上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堂上,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學後,開動腦筋,提出問題,然後把問題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解決不了的再在全班交流,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掌握方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於發現新知識。以疑激趣,課堂上讓學生學得緊張而主動,學生就有積極性,成了學習的主人,學得高興,師生關系達到了和諧,學生進入了問題的情境,就會忘我、主動地學習。教師的教學思想由重在啟發學生「答」向重在啟發學生「問」轉變。把問題留給了學生,學生就會有壓力,有壓力,就不會束手束腳,才會動腦去學。五、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新大綱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假造性」。想像雖然是新形象的假造,帶有「超前現象」,但它的內容都是以客觀現實為基礎的,要鼓勵學生愉快地、積極主動地接觸生活,認識社會,並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感受,從生活中獲取豐富的表象;還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多聽廣播,多看電視和電影等,讓學生從中獲得各種知識經驗,豐富各種表象,讓想像源遠流長。如:我出了一道詞語想像作文給學生做,題目是《驚喜》,詞語:烈日當空——萬里無雲——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猶豫——朋友——大雨——淚水——彩虹——笑容。提醒學生設計詞語想像作文應注意詞語在意義上的前後聯系,讓學生便於憑借詞語擴散思維,逐漸形成句群、段落、篇章,想像性的作文練習既能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以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開拓性、創造性。 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長期堅持下去,循序漸進,我相信學生的語文素養定能提高。 參考文獻:新《語文課程標准》 《全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
⑻ 淺談當代如何提高小學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
一、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閱讀方法,提高源棗漏學生的閱讀能力。二、用真情感召學生,使之愛上閱讀。進而潛移默化,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岩襪。三、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在廣泛涉獵中積雹爛累。在閱讀中汲取,在實踐中積淀。四、老師在教學中必須具備豐厚的語文知識素養,這樣才游刃有餘的引導學生,促使學生的閱讀素養不斷提高。
⑼ 在閱讀中培養語文素養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的閱讀能力也是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之一。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在閱讀中培養語文素養,一起來看看吧。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的閱讀能力也是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之一。那麼,如何才能藉助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從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表達能力的培養以及寫作能力的提高三個方面進行概述,以期能夠真正發揮語文閱讀的價值,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培養。
關鍵詞:閱讀教學;語文素養;小學語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對學生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本文就從閱讀教學的角度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概述,以確保學生能夠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
一、藉助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閱讀教學則是學生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實際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鑒賞中感受美,進而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下獲得情感的體驗,最終,使學生享受審美樂趣。
例如,在教學《走進麗江》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也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閱讀時,我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並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跟隨著作者去感受麗江的神奇和美麗。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一些句子進行小組討論,發表自己的感想。比如,“麗江古城以四方街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狀延伸,並分出無數條街道,整體形成網狀布局。條條街道有小橋,小橋兩邊是人家,橋下有潺潺的流水……”等等,讓學生在鑒賞中感受麗江的美,進而使學生真正得到美的體驗。如果班上有喜歡畫畫的學生還可以將自己想像中的畫面描繪下來,這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藉助閱讀教學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表達能力是其價值的直接體現,但是,在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將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嚴重阻礙了語文價值的實現,當然,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不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藉助文本“復述”活動、“講故事”活動等等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鍛煉表達
能力。
例如,在教學《鯀禹治水》時,由於這是一篇古代神話故事,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為了在幫助學生養成
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同時,也能促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在結束這節課的授課之後,我組織了“講故事”活動,這樣一來能夠讓學生開口說,二來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邏輯能力,為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令我欣慰的是,學生非常喜歡神話故事,有學生講了“共工怒闖不周山”“精衛填海”等,還有的學生講了“盤古開天闢地”“神筆馬良”等等。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熱情很高,這樣就為學生喜歡說奠定了基礎,當然,為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打好了基礎。
三、藉助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是語文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也是教師和學生都認為比較難的,當然,寫作能力也是語文素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麼,如何藉助語文閱讀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眾所周知,閱讀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收集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學習寫作技巧的平台。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鼓勵學生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好的字詞、優美的句子等摘錄下來,並進行仿寫或者是靈活地應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能力將會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時,語文素養也會隨之得到提高。
當然,除了上述三點之外,我們還可以藉助閱讀教學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也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等,這些素養都可以藉助語文閱讀教學實現。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閱讀的價值,讓學生在讀、在感悟、在鑒賞、在體會的過程中促使語文素養獲得大幅度提高。
作為人文學科,語文教學過程要成為促進人發展的過程,成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過程。學生學語文,即是構建人的精神世界,而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它的意義不言而喻。
閱讀是個體行為,是讀者與作者的雙邊活動行為,學生能在閱讀這個學習過程中不斷成長,學會生活,追求崇高,完善人格。
在閱讀中,一是體悟“情”。閱讀教學是以提高人文素質和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為目的,發揮語文教材有“情”的特點,按鑒賞心理“解構自我——比照自我——拷問自我——提升自我”安排教學過程,使學生通過鑒賞文學作品,提升自身情感,構成生命教育重要的一部分。二是感受“美”。馬克思認為,人是按照美的規律來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的。閱讀教材中所有的作品,包括藝術文、科學文和說理文,都是對美的創造。藝術文創造藝術美,科學文創造科學美,說理文創造理論美。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致力於引導學生發掘美的因素、體驗美的感受,培養學生體驗美的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至關重要。三是領悟“理”。語文教材中不僅理論文充滿道理,就是藝術文也蘊涵深刻的哲理。《巴爾扎克葬詞》的生死觀,《鄒忌諷齊王納諫》的“自蔽”之理,《米洛斯的維納斯》的“有無”概念,讓我們心靈顫動、思考不已。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詩文中的哲理顯得同樣重要。如景物描寫也是對生命的解讀,落日映出最後的燦爛,雨燕高歌生命的力量,古柏坦然面對一切,落葉留下“回家”的美麗……從中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創造過程的美好與精彩。
健康個性、健全人格的發展與培養依賴於閱讀教育,而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首要依賴於語文老師的閱讀教學。因此只有高質量地做好閱讀教學工作,才能鑄塑學生美麗健康的心靈,使其個性更鮮明、感情更豐富、思想更深刻、人格更健全。
1 鼓勵學生在閱讀中自主質疑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之門的鑰匙毫無疑問地是問號。”問題是思維的向導,當一個人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就會激起求知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摒棄以解決閱讀卷上關於文本的幾個問題或老師提的問題為主的教學過程,重視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鼓勵他們大膽提問。同時注意引導他們由提一些不著邊際、雞毛蒜皮的問題過渡到圍繞文章主要內容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有了問題,學生自然會急於尋求問題的答案,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探求真知,繼續學習的積極性。對於問題,不急於分析、解答,也不馬上進入討論中,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再進行閱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當然,由於學生的個性特徵、情感體驗、家庭社會背景的不同,對同一事物自然會有不同的感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能夠盡情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可讓學生在文中深有感觸的地方作旁註,寫上自己讀後的感受、想法,或是發表議論。
名人本主義教育家羅傑斯曾說過:“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我發現、探索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識。”在閱讀教學中不要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變模式化閱讀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變硬塞知識為自我發現探索知識。
2 注重閱讀的因材施教
《語文課程標准》還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確實,我們面對的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基礎太差,字認不全,句讀不懂,更不用說理解文意了;有的學生可能讀完文本之後就能從文中提取信息,從整體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強者能從語言、內容、結構、寫法上賞析評價文章,取其精華,取其糟粕,指導自己的寫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不應忽視學生的這種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要因材施教,讓能力較差不知從何讀起的同學,能做到對文本進行以認讀為起點的理解性閱讀;能捕捉信息、整體感知的同學做到以質疑為核心的研究性閱讀;能賞析評價的同學做到以借鑒為目的的欣賞性閱讀。在閱讀教學中還應注意選擇那些有思想性、文學性,並適合學生閱讀的美文,之後還要根據文本特點區別對待,如只適合讀後作為材料積累的文章就堅決不能做無味的問題分析,可讓學生多讀幾遍,整理記憶;思想深刻,理解較難的文章就要引導學生“鑽”進文本,汲取精華;行文規范性強的文章就不要忽視閱讀與寫作的結合……
3 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要培養學生朗讀和默讀的習慣。注重對學生進行包括重音、停頓、語調和語速等朗讀技能及提高默讀速度和理解率等默讀技能的訓練,不僅可從“讀”中判斷學生認讀的正誤、理解的深淺、欣賞品位的高下、探究研討的精粗,而且有助於學生養成眼、腦、口、耳協同動作的良好閱讀習慣。
要培養學生精讀和略讀的習慣。要讓學生精讀時能有圈點、有批註、做摘錄、制卡片和寫心得;略讀則一遍就能理解大意。經過長期的良好習慣的培養,學生們定能做到精讀則咬文嚼字,略讀則能觀其大略。
要培養學生愛讀和多讀的習慣。在閱讀教學中應通過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們愛上讀書,養成自己找書讀,多讀書的習慣。
⑽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