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把握高中語文教學教學目標

如何把握高中語文教學教學目標

發布時間:2023-05-07 20:08:53

1. 如何把握語文教學基本目標

一、教學目標
1、鞏固漢語拼音,能藉助拼音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識字120個,能正確認讀學過的多音字,能辨別形近字;會讀寫278個新詞語,一部分學會運用。
2、繼續學寫鋼筆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家進行毛筆字臨帖,要求坐的姿勢、握筆姿勢真確,養成認真寫字的習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會背誦指定的課文。
5、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藉助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正確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認識過渡句和過渡段,分清文章的詳略。
6、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 7、能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
8、能憑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9、繼續學習按要求預習課文。能藉助字典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初步養成預習的習慣。
10、能閱讀程度適合的少年兒童讀物,了解主要內容。
11、記敘一件事能圍繞中心寫具體;能根據中心思想選擇材料反映人物某有方面的品質,能寫好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能抓住特點寫景物,能運用過渡句;
12、能圍繞中心說一段話,條理清楚,語句通順。
13、了解革命戰士為人民的革命事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嚴格遵守紀律的崇高品質;感受人民的好乾部熱愛人民、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培養勇敢誠實、勤奮好學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初步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憎恨剝削制度。
14、能聽懂程度適合的講話並能轉述。
15、能抓住重點觀察事物,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寫出內容比較具體、有一定條理、有真情實感的簡單的記敘文作文和想像作文。
二、方法措施
1、准確把握教學目標,不隨意拔高或降低,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並完成預習本的相關要求。
2、扎實進行語言訓練,本學期著重進行分段的訓練,但仍應繼續對學生的識字、寫字給予重視,幫助他們積累詞彙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達方法。
3、注意聽說讀寫的聯系。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學表達,從讀中學寫。在作文訓練中,要充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朗讀、默讀和做其他各種練習的時間。要設計有效的方法,擴大訓練面,努力讓全班學生人人參與訓練,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個體活動時間。教師應嚴格要求,及時反饋和矯正,講求實效。
5、落實各單元訓練重點,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閱讀教學中,要以訓練點為重點組織教學,從內容分析導向支訓練目標上來。
6、課文教學時,要著重考慮怎樣讓學生掌握本單元訓練點規定的那項閱讀基本技能,避免字、詞、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內容分析,忽視訓練重點。
8、在進行閱讀重點訓練時,要充分發揮每單元前的「學習提示」的作用,根據課文的特點,適時地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9、繼續做好輔導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2. 如何准確把握教學目標

不日前,我有幸擔綱了某區語文課堂教學比武的評委。兩天的賽事,凸顯了當前語文教學的一個共性問題——目標意識模糊,甚至定位不準。具體表現在:
◆ 目標泛化——一節課設置四五個教學目標,覆蓋識字寫字、理解課文、隨堂練筆、情感熏陶等多項教學任務,結果是面面俱到卻面面不到;
◆ 目標虛化——識字教學一掃而過,寫字教學點到為止,教學對話變成師生對答,合作學習有形式卻無效果,教學評價過於單一和籠統,結果是課堂看起來熱熱鬧鬧,學生卻什麼也沒學會;
◆ 目標窄化——將分析、感悟課文內容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把語文課上成了品德課乃至科學課,結果是「種了別人的田」卻「荒了自己的園」。
看著選手們在課堂上傾情演繹,卻渾然不知自己的教學設計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真的很為語文教學的現狀和前景擔憂。真沒想到,在新課標實施長達十年之久的今天,在多數語文老師的眼裡,教學目標竟然還是一筆糊塗賬。
教學目標作為課堂教學系統中最重要的支柱,是教學設計的統帥和靈魂,它決定著教學內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決定著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正確。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准確定位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呢?
一、堅守本體目標,切忌缺位。
2011年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准》是這樣定義語文課程的性質的: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由此可見,語文課程的核心是語言,本位是語言,性質是語言;語文教學的本真就是要體現 「一個中心」——即以語言訓練為中心,尤其是要加強語言的運用;「兩個基本點」——即培養語文能力(聽、說、讀、寫、書),提高人文素養。簡單地說,就是語文課要做語文的事,要引導學生學習文本規范的語言來豐富自己的語言,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實踐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仔細研讀教科書,我們不難發現,每一篇文章都貫穿著作者的思想,滲透著作者的觀點,傾注著作者的感情。「悟文字之情,培養學生美好情感」理當成為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成為語文課義不容辭的責任。課堂上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潛心會「文」,將學習理解和學習表達貫穿於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以語文的方式幫助學生「披文入情」。
如果說,「言語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那麼,「情感」便是語文學習的生命。因為有了豐富的情感,才會有精妙的語言;有了精妙的語言,才能更好地表達豐富的情感。
一句話,只有堅守語文的本體目標,才能讓學生「言意兼得」,才能讓語文課彰顯濃濃的語文味,才能不「肥人田」而「荒己園」,才能真正實現由「文本解讀型」向「語言學習型」的美麗轉身。
二、把准學段目標,切忌越位。
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里,不少語文老師往往弱化字詞教學,忽視寫字教學,而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分析和理解課文上。這是典型的「低年級向中年級靠」的越位現象,也是學段目標模糊不清的集中表現。
以下是一位語文老師制定的二年級下冊《三個兒子》一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我會認」六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准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學習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的方法。
4、通過說一說,合作交流,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5、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以上教學目標存在兩個十分明顯的問題:
1、缺失「寫字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板塊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 年級的教學重點。」《三個兒子》一課有9個會寫字,可上述教學目標中只有「識字」要求,沒有「寫字」要求。
2、拔高「閱讀教學」目標。第一學段對閱讀的要求是: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等。可上述教學目標中赫然出現了「學習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的方法」,這分明是第二學段的閱讀要求,「低段教學高化」在此凸顯無疑。
何以會出現教學「越位」的現象?筆者以為,是因為《課程標准》僅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總目標和年段目標有較為明確的表述,但具體到學年教學目標乃至學期訓練重點並沒有明確規定。因此,細化學段目標應是幫助語文老師准確把握教學目標的有效手段。
例如,我們可以將三上的閱讀教學目標細化為:
(1)繼續練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復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課文,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初步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
(4)能憑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大意。
當然,要把准學段目標,還必須整體觀照各學段的目標和內容,讓教學從學生知識經驗和「最近發展區」出發,千萬不要超越學生生理、心理和知識基礎等實際,而隨意拔高要求。
三、釐清課時目標,切忌錯位。
課時目標既是上課的出發點,又是其最終的歸宿。只有重視每一課時目標的制定與落實,才能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也只有確立了具體的教學目標,才可能進行目的明確、操作性強的教學設計。
然而,在現行的語文教學中,無論是常態課還是公開課,課時目標不清的現象普遍存在,往往出現精讀課文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求全求多,導致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都無法落實。
下面是一位語文教師執教的一年級下冊《四個太陽》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

猜謎導入——初讀課文——賞讀課文——拓展說話——情感升華

這樣的教學設計,很顯然是將原本應在第二課時的「講讀」環節提前到了第一課時上,而把原本應在第一課時完成的識字、寫字教學環節放置到了第二課時乃至延伸到了課後。這樣的安排,全然忘卻了「識字寫字是1-2 年級的教學重點。」這一不可或缺的基礎性目標。這是語文教學功利化帶來的嚴重的教學錯位。
怎樣才能讓課時目標清晰起來?筆者以為,通觀整體是第一要義。教師應根據語文學習的規律,既關注本體目標和學段目標,又關注單元訓練重點和課文特點,層層理清這環環相扣的序列關系,步步分解並落實為課時目標。
毋庸置疑,把握課文特點是准確定位課時目標和落實課程目標的重要前提。在備課之時,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視角細讀文本並反復叩問: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學到什麼,什麼可以不學,以此進行取捨,從而確立可供操作和檢測的學習目標。只有這樣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把握文本,制定的課時目標才會小而實,才能做到「一課一得」。
如以人教版三(下)《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為例,這篇課文的課時目標可以這樣設置:
第一課時:① 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鬱郁蔥蔥、湛藍、黎明、裸露、咆哮、喘氣兒」等詞語。② 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③ 摘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第二課時:①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②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③ 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布盧姆說得好:「有效的教學始於准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找准教學的起點,整體把握本體目標,深入領悟學段目標,准確定位課時目標,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把語文課上成本年段的語文課,把語文課上成那種類型的語文課,讓各項目標在教與學中落實,是語文老師教好語文的關鍵,也是語文教學最本真的回歸。

3. 如何落實高中語文三維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課程改革,實際上是承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改革基本理念的進一步升華。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高效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這一切的有效落實與否關鍵在於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三維」目標的把握和理解程度。
所謂知識與能力,就是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語文的積累、語感的培養、知識的歸納綜合和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形成等。顯然這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所謂過程與方法,就是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習主體的實踐和體驗;注重學習者的學習經歷和學習經驗;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方法;對教學過程有正確引導;改變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現象。所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就是要求語文教師從選擇的教學內容出發,依據學生的實際創造性地開發語文課程資源,恰到好處地聯想和想像,尋找到最佳結合點,讓學生在感受、體驗和分享中培養高尚情操和審美情趣,提高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從而達到優美健全的人格素養的目的。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集中體現了語文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本質屬性,展示了語文大綱中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探究的能力層級遞進關系,可以說這三個方面是一個互為前提互為辯證、縱橫交錯的系統。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和前提,過程是方法誕生的土壤,情感與態度的變化是價值觀醞釀形成的體現,同時又關繫到語文學習的持久度。三者實際上就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整個語文學習過程是一個智力與非智力的集合體。
「三維」目標的內容和關系,決定了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必須實現「兩大轉變」。一是教師角色的轉變即教師要由過去課堂的主宰者走向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激勵者、合作者,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交流對話關系。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即學生由過去的服從和接受的被動學習向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動學習轉變。把握了以上「兩大轉變」,還得明確「三維目標」的關系和內容要求,做到在課堂具體教學中恰如其分的處理和落實。
一、是預習中培養,檢查中反饋強化,
例如:教師准備講錢鍾書《談中國詩》一文時,課前可以讓學生藉助網路等手段了解本文的作者,擴大知識視野,藉助工具書解決字詞注釋,提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疏通文章所涉及的中西方詩詞,養成積累歸納的習慣,達到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熱愛詩詞,達到熱愛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情感熏陶的目的。有了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並不意味著學生就熟練的具備了相關的能力和方法及價值觀,因此語文教師往往在教學過程中設置檢查預習情況,用幻燈片出示課前布置的預習內容,一方面達到檢查落實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完善一些預習課文的基本技能,強化相關的能力要求。在檢查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至始至終成為學生學習的導師,給以點撥,引導,激勵,時刻讓學生在課堂中樹立自信,有樂於學習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教師給以反饋的精神力量。
二、合作中對話,探究中發現
以閱讀教學為例,閱讀是讀者的個性化的行為,閱讀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自主閱讀是創造性閱讀的前提,因此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對作品的解讀,例如上朱光潛《咬文嚼字》一課時,在小組合作討論環節,教師提出「如何看待朱光潛先生對『你這』與『你是』兩種句式分析?」一問,學生在自主閱讀形成個性化理解基礎上,充分合作討論,形成自己的見解。有學生指出「其」分析的合理性,有的卻持否定態度,說朱光潛先生在論述過程中,也存在著以偏概全的問題,並以《水滸》中石秀罵梁中書、楊雄罵潘巧雲兩例為依據,據理力爭,談得有聲有色。而此時教師應結合文本從作者認識等多角度給出切中肯綮的質疑空間,激勵學生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培養不盲從,勇於質疑、思考和探究。在讀者與作品、作者對話的過程中應提倡多角度思考,比較閱讀,多元解讀,在反思和批判等環節,發揮聯想與想像,拓展思維空間,這無形中就落實了「三維」目標。

4. 怎樣確定語文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在語文學科中,教學目標的確定主要依據「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語文課程總目標對「知識與技能目標」有具體規定,如「學會漢語拼音」、「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等,這些說明了「知識與技能目標」側重的是具備語文學習的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強調在實踐中學習,如課程目標中的「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這五大板塊,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語文的實踐性;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則側重的是審美的陶冶和情感的升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三維目標」是確定教學目標的基本方向和依據,因此,在作答此類題目的時候,應按照這三個方面的目標進行闡述。
二、教學目標的表述
通常情況下,語文教學目標表述要掌握五個基本要素: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對象、行為條件和行為標准。這是大家在作答中需要注意的。教學目標的表述要體現其規范性以及學科特點,所以需要大家明確這五個要素的基本內容。一是行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其主體是學生,由於教學目標的指向是全體學生通過學習後達成的結果,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學目標應是學生在學習中的變化或結果。在具體表述中可以採用「學生能……」、」學生會……」等形式;二是行為動詞,在表述中行為動詞應具有可測量、可操作、可理解的,如」說出、寫出、解釋、復述、默寫、背誦」等詞對學習的結果有所明確,可運用到教學目標的表述中;三是行為對象,指的是確定學習行為所涉及的內容,一般而言,行為對象相當於行為動詞的賓語,在教學過程中,明確行為對象能使學習具有導向性,同時也能體現出學習的重點,所以在表述中要針對文本內容明確行為對象。四是行為條件,也叫行為情境,主要說明學生在何種情境下完成的指定學習行為,如「藉助漢語詞典……」、」在了解作品創作背景的基礎上……」等,從而為學習結果提供了特定的范圍限制。五是行為標准,一般可採用完成行為的時間或准確率來衡量,如「准確無誤地背誦……」「五分鍾內完成……」這些表述旨在體現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程度。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應適用於全體學生,是學生能夠達到的基本目標。因此,在具體表述教學目標時應注意其主體性和規范性。

5. 高中語文的教學目標有哪些

就是讓整個班級的同學在考試中成績優異!

啟發式教學充分考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啟與發中把握學習的重點,達到教學目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啟發式教學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它要求培養有創造力的人才,符合素質教育的目標,那麼,如何根據素質教育的目標來進行啟發式教學呢?

一、鑽研教材,尋找教學的突破口

有的教師把啟發式教學單純地理解為採用提問的方式灌輸知識給學生,而學生只是機械地回答教師的提問,不發揮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所學的知識。這主要是教師忽視了教材的鑽研、尋找教學的突破口這個重要環節。教師在備課時,除了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要求外,還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將教學任務轉化成若干知識點,並輔之以恰當、多樣的教學手段枯配,吸引學生的注意,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是單純地想幾個問題來提醒學生注意。例如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的教學,要側重其特點和感情,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和教學,使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而在議論文的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中學生好動、愛爭辯的特點,設計一些爭論性的問題,在議論中把握文章的要求,體會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討論逐漸深入,最終形成了對文章的理解。在教學《失街亭》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街亭失守是馬稷碧春之過嗎?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發表了不同的看法,課堂成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會。另外,教師還可採取情景教育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想像,設想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地點、場合自己能做些什麼,會有什麼樣的感情,然後說出來或寫出來,再與課文相對照,體會文章的特點,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通過學生揣摩課文以後,教師提出一些相應的問題,使學生順利地理解和掌握課文中的難點、重點問題。

二、精心構思,設計恰當問題

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因其教學思想在不斷變化、豐富,啟發式教學也是如此。如:提問—回答是啟發式教學的常用方法。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文體、班級、年齡,設置恰當的問題和提問的方式。設計的問題應是具有提示性、隱蔽性、可創造性大的,而答案也不需要統一。所謂提示性,是教師的提問要切合教材的.要求,具有可感、直觀的特點;問題的隱蔽性,是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得出答案;問題的答案要具有可創造性,能啟迪創造思維,使學生能跳出教材,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發現新的視點。

三、開拓思路,輔助多種教學手段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給學生設計和提出問題,還應輔之以多樣而有效的教學手段。如在教《阿Q正傳》時,教師可讓學生觀看電影《阿Q正傳》;上《〈吶喊〉自序》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在網際網路上查閱魯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上《雷雨》、《羅密歐與朱麗葉》時,讓學生編演其中的一些片斷。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起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

啟發式教學的過程是逐漸深入的,有如剝筍般將文章的內涵、事物蘊含的道理呈現在學生面前。它不僅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是學生的學習方法。掌握了這種從現象剖析本質的方法,就能舉一反三,實現有效自學,尤其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自讀篇目,這是學生運用啟發式學習方法進行自學的「實驗田」。

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悔敗耐法。」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教師應當恰當地選擇,並創造性地運用這些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教學取得實效。


6. 怎樣確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只哪雀做有正確的理解和領悟歲蠢了課文的內容,新大綱對閱讀能力的要求.閱讀課文,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所謂「注重內容」是指注重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領悟,應當注重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所以,其本質就是理解內容.一句話, 讓知識傳授和能力訓練為達到這一最終目標發揮積極的作用,就是讀懂課文,也是以理解為核心的,理解中心,才能李衡真正提高學生駕馭語文的能力確定教學目標,要注重內容

7. 教師應如何從「三個維度」來把握語文課程標准

一.把握語文教學的「尺度」
尺度,即標高,目標。語文課程的標高是由一個個課時目標匯聚而成的,語文教學的「尺度」主要是指「三維目標」。許多老師對三維目標的理解還存在一定偏差,在落實上也存在一些問題。
1.正確理解「三維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知識,主要指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能力,指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基本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它既是傳授教學的合理內核,又是獲得另外兩個目標的載體。好的教師是化繁為簡。②過程與方法。過程,指主動學習和師生互動的過程;方法,指學生自主學習等學習方式。它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又是課堂教學的操作系統。倘若一位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結構、節奏、容量以及遣詞造句的整個過程都能一氣呵成,學生聽課就會有盪氣回腸的感覺。一堂好課,是教師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境界、修養與教材融合起來,把自己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與育人的崇高職業緊密地結合起來。先是自己的感情發生「井噴」,產生能量,才能激發學生的注意與激情,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情感不僅指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把學生的注意引向對學科的好奇與興趣上,實現德育的目標。
2.「三維目標」貫徹落實的不足之處
「三維目標」貫徹落實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是:①重知識,輕能力。課程標准關於語文知識的闡述是「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但是,語文課堂教學那種刻意構建完整的知識系統的教學方法,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②重講授,輕思維。語文課程標准或教學大綱,從「邏輯教學」到「發展智力」,再到「發展思維」,實現了認識上的兩次飛躍。新課程標准將「發展思維」確立為課程理念,正式將其列入課程目標,標志著語文課程「發展思維」正走向一個認識自覺的新階段。而實際情況是不少教師還是喜歡滿堂灌,一講到底,忽視了學生思維發展。③重考試,輕情感。在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中,「情感態度」是一條紅線,貫串於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教學之中。對於教師來說,把握這一目標,可能是最難的。這是因為很難有一個統一、具體的評價指標來考量,還在於教師沒有發現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存在的差距。
二.重視語文教學的「梯度」
梯度,即程序化,有序化,規律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重視教材、學生兩大因素中各自的不同梯度,確立切實的著力點和結合點,是增強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重要保證。
1.注意教材的梯度
高中語文教材的梯度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材本身的梯度,即各冊各單元在整個高中語文教材體系中的不同地位、作用以及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的差異。教材地位和作用客觀存在的差異決定了教學力度的差異,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須做到輕重有別,具體是指教學的重點和非重點必須與教材本身的梯度相對應。二是《大綱》要求的梯度。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或《新課標》對高中學生各類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認知程度要求是有明顯梯度的,它一般分為了解、識記、熟悉、理解、掌握、運用六個層級和「基本」、「熟練」兩個層次。據此,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須做到輕重有別。其基本操作原則可為「抓大放小」。所謂「抓大」,就是把教學的著重點和著力點放在「理解、運用、掌握」和「熟練」層級上,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指導學生攻堅克難,以達到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形成高層次能力之目的。所謂「放小」,不是放棄低層級教學目標,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處理「了解、識記、熟悉」這些力所能及的學習內容,教師則及時予以檢查和點撥。教學實踐中切忌不分層級一味偏難或一味寬泛淺化。
2.注意學生的梯度
學生的梯度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校級梯度。目前普通高中分為國家級示範校、省級示範校、市級示範校和縣級普通校四個層級。由於校級差異,各校學生總的水平也呈現出很大的差異。因此,教師應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水平,制訂適合自己學校學生的教學計劃和目標要求,切忌不顧校級梯度實際搞一刀切而使處於劣勢的學校跟不上,使處於優勢的學校跑不動。二是學力的梯度。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儲備、思維品質客觀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也決定了高中語文教學須有一定的梯度。據此要做到三點:①面向全體,即把全體學生作為教學對象,不應把目標鎖定在升名牌大學有望的少數尖子生而放棄中下水平的學生;②著力中等,即把教學的基準點確立在班級學生學力中等這個點上,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適合的區間;③注重兩級,即在聚焦中等的基本前提下再適度將教學標高向上向下浮動以使尖子生和中下水平學生獲得補益(尖子生的拔高和潛能生的補足),切忌不顧學生學力差異抬高或降低教學基點而搞一視同仁。
高中語文教學相關因素的梯度是客觀存在的,梯度間卻又是相互聯系的。只要我們定位準確、重點突出、結合巧妙,循序漸進,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三.提高語文教學的「效度」
效度,即有效性,其表現一是有效果,即有學業成績和認知提高;二是有效率,即減負增效、獲得身心健康和幸福指數。提高語文教學的「效度」見仁見智,筆者強調兩點:
1.轉變教學理念
「應用、審美、探究」是高中語文新課程的關鍵詞,它概括了高中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和基本方法,集中體現了語文學習新理念。應用,就要加強語文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在應用過程中掌握語言交際的規范和基本能力,並通過語文應用養成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語文教學具有審美教育功能。語文教學應與審美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探究式學習與傳統的接受式學習不同,它強調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要求師生一起共同營造研習氛圍,在探討中擴大學習領域,構建新知,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這要求語文教師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學習探究的方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受益終身。
2.建立高效課堂
學生普遍重理輕文,靠佔用課外時間提高語文成績是不現實的,語文教師的主陣地是課堂。高效課堂應關注三點:①指向問題。問題是啟動課堂活動的「發動機」,一個好的問題應在被拋出之後發揮啟思、促動、達智的效應。「啟思」,指學生的思考應既不先期達到,又不滯後乏力,而是一個即刻的吸引、關注和驚嘆,「這個問題我以前怎麼沒想過?」或產生一種「做一做,會有什麼新發現」的沖動和渴求。「促動」,指學生應有尋求合作者的需求和動一動、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的願望,而不是僅僅源於教師的硬性要求或指派。「達智」,指學生應能通過問題帶來的活動,把感知或發現到的東西,主動融入自己大腦的思考。②面對學生。學生是課堂活動的實施者,他們對問題的感受和體驗將直接影響課堂活動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活動應「面對每一個學生,面對學生的每一個方面」,比如興趣的激發,活動層次的安排(動手的、記錄的、匯總的、交流的)等,都應作為課堂活動設計所需考慮的因素,不宜籠統地給出一項活動要求,致使個別學生佔主導地位,而降低課堂活動的參與度和效率。③利於評價。課堂活動本質上是一個課堂互動的過程,體現了教師與學生個體或群體之間在課堂活動情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課堂活動不能僅僅指向學生的「動」,亦應指向教師的「動」。教師之「動」除不斷調節課堂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必要調控之外,更重要的一條就是如何評價學生活動的實效性和達成度,以便指導和矯正課堂活動的內容和方向,凸現課堂活動的特定價值。課堂活動是否利於評價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教師組織課堂活動的信心和學生接受並完成任務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必須細加考量和斟酌,不可敷衍。
總之,語文教學貴在有度,把握准「尺度」,重視好「梯度」,提高了「效度」,廣大師生或許可以走出「苦教苦學」的困境。

閱讀全文

與如何把握高中語文教學教學目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