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意識是什麼論文

語文意識是什麼論文

發布時間:2023-05-08 08:07:31

① 如何理解語文素養論文

淺談語文素養論文【1】

基礎教育為什麼要設置語文課程?我們一直認同並贊賞歷次課標(教學大綱)的這一表述:為了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即母語的讀寫聽說能力。

這是我們進行語文教學的宗旨所在,其實,它也是語文素養最為簡潔明了的概括。

隨著社會的發展,語文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也自然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變化,這一宗旨是不會變也是不能變、不應變的。

但現在我們發現,它並不是我們對語文教學宗旨一一語文素養的終極認識,古人常說天不變,道亦嘗不變,其實天在變,道也在變。

語文教學之道當然也不例外。

不過,這變並不是簡單的否定、粗暴的排斥,而是合理的揚棄、必然的超越。

一、 語文素養必須適應社會生活交往、對話的需要。

學是為了用,不能為知識而知識,為能力而能力。

培養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是為了適應現實生活交往、對話的需要。

以現實生活的需要來衡量,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就無抽象、凌空之嫌。

從這個意義上講,聽說讀寫中的讀,就不僅僅是正確理解文本的語言文字的問題,更是正確理解文本為何如此而非如彼運用語言文字的問題;也就是說,不僅僅是意思的問題,更是意圖的問題。

而且只有解決了後一問題,前面所說的正確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況且任何人讀任何一個文本,實際上都有一個動機或目的,盡管有時不太自覺和明確(即使僅僅為了消遣,那也是一種動機、目的) ;同時,讀者也就會對作者寫作文本的目的、意圖有一個預設。

是否要讀這一文本,閱讀行為是否有必要或能夠持續下去,就有一個作者文本的目的、意圖和讀者的目的、意圖相匹配、磨合的問題。

因此,只說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就沒有完全說到點子上。

我們並不是說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不重要、不必學,恰恰相反,正是為了它能落到現實生活的實處,正是為了它能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不能從讀寫聽說的實踐活動中孤立出來。

讀寫聽說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的本質是交往、對話,因此,也不能把讀寫聽說行為從現實具體情境的交往、對話中孤立出來。

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真正回到現實生活,而不至於浮在半空之中,甚至在九天之上。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

② 什麼是語文論文

論文分類
因為「教學」本身是一個實踐活動。比如,就漢語語音問題來說,用音位學理論來分析現代漢語語音成分,分析單母音a及韻母ia,ai,ian中的a有什麼不同,和zi中的母音的發音特點如何,這樣的語文論文屬學術論文;而分析漢語拼音怎樣教,有介音(韻頭)的音節是三拼法好還是兩拼法好,兩拼法中是「聲韻」相拼(如j+ian)好還是「聲介合母/後隨成分」相拼 (如ji+an)好等等,這樣的語文論文屬語文教學論文。又如,研究句式是語法學方面的語文論文,研究句子在中小學怎樣教則是語文教學論文。語文教學論文不能只是理論分析,而應該有具有充分說服力的實踐性材料來加以證明,必須以教學實踐為基礎,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它應該對人們的教學實踐有指導意義。這就是說,教學論文與一般學術論文的不同,是它具有突出的實踐性,是針對教學實踐來寫的論文。教學論文雖然來自教學實踐,是對教學實踐的總結和提煉,但教學論文又不同於一般的教學總結。
語文教學論文與教學總結屬於兩個不同的文體范圍。前者屬科學研究論文范疇,後者屬工作報告范疇。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學總結是對某個教學階段、某個教學范圍中教學工作情況的總結,它的內容主要是對教學實踐的一種說明。教學論文則是一種理論聯系實踐的文體,它除了具有實踐的說明之外,還應該有理論的分析和一些學術性的探討.當然,教學論文是在總結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因此,它與教學總結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好的教學總結經過加工和提煉就可以成為一篇教學論文。但從文體上說,二者畢竟有區別。教學總結中當然也可以有一些理性的分析和理論的探討,但這不是必需的;教學論文則必須具有理論的探討,必須在實踐的基礎上升華為理論,必須以規律的總結和提煉為目的,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教學實踐作法的表述上。
通過以上說明,我們認為寫語文教學論文首先要把握住這種文體的基本特點:既注重實踐性,又注重理論性和學術性。既要以教學實踐為基礎,總結實踐經驗(包括自己的,或別人的;正面的,或反面的),又要在此基礎上運用有關的理論(如教育學理論、心理學理論、語言學理論等等)加以分析提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歸納出帶規律性的東西;而這些規律又要能對教學實踐有指導意義,具有可操作性。
不注意這一點,就難以寫好語文教學論文,要麼只闡述某種觀點,不提出有現實針對性的實踐依據,泛泛而論,不解決實際問題;要麼只說自己怎麼做怎麼教,不分析為什麼這樣做這樣教,其中有什麼值得認真研究的地方,這就和一般的教學工作總結沒有什麼不同。

③ 淺談小學語文素養的培養小論文【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至少包括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筆者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現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要優化教學環境
為實現語文素養培養目標,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語文教學環境的建設與優化工作,讓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在各種環境和多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1.樹立大語文學科觀念意識
語文學習不能局限於教材。大語文教學的學習材料應是廣泛、多樣、大量的,現有的教材只是這些學習材料中的一部分。語文學習不能局限於課堂。知識來源於生活、社會、橡侍自然,如僅限於課堂學習,只是井底之蛙,所識有限。而大語文教學的學習不僅是課堂上的學習,還應該與學校、社會、家庭、自然這個大環境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會、自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
2.構建語文學習的硬體條件
就語文學科教學來看,基本的教學硬體條件有標准教室、圖書室、閱覽室、多媒體教室等,構建這些硬體條件是非常必要的。
二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要從課堂教學中找到突破口
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是課堂教學。組織並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情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角,進而達到語文教學的最佳效果,這些是小學語文教師的追求。為此,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以生活的反差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實踐表明:在教學中,我通過鑽研教材,抓住教材中的內容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例如:《中彩那天》一課,當我引導學生抓住課文情節的沖突,提出作者的父親中了夢寐以求的彩票時,為什麼全家卻心事重重?這個問題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產生了強烈的反差,使他們產生了好奇心,強烈的求知慾驅使他們認真閱讀課文。通過思考討論後,才知道原來真正中彩的是父親的同事庫伯,而中彩的賓士汽車,父親完全可以占為己有,因為外人都以為是父親中了彩。全家人心事重重的根本原因是違背道德信義佔有這輛汽車還是遵守道德信義,把這輛汽車還給庫伯呢?全班同學圍繞這個問題讀讀、想想、議議,老師適時引導學生展開人生價值的討論,讓學生懂得人應有志氣,人窮志不短,金錢有價道德無價。
其次,抓住課文中的對比。如《大倉老師》一課中,當春美對「我」的發言表示異議,並明顯表現出歧視同學的傾向時,大倉老師在黑板上「若無其事」地寫上一個格外大的「俺」字,寬磨大倉老師的這一舉動,和學生平時所見老師的行為有強烈的反差,形成鮮明的對比。課堂上頓時議論紛紛,學生們經過自我的對照和互相之間的討論交流,體會到大倉老師的「若無其事」,實際上是對春美無理言行的無聲批評;他之所以把「俺」字寫得格外大,實際上是對「我」無聲的、堅決的鼓勵和支持,也是對其他同學的教育。學生們通過學習,懂得了大倉老師為人的正直、公平和慈愛。
2.以生活體驗培養學生的情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認識活動與感情是緊密聯系的。在教學中,我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尋找與文中的生活相似的體驗,使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進而更好地進行教學實踐活動,這樣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進行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以提高,也使學生的閱讀習慣、想像能力得以提高。
3.以生活的輻射陶冶學生的情操
生活是個大課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義遠遠大於我們的課堂教育。在教學中我們如果有意識地把現代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場景和教學內容聯系起來(也就是把社會生活輻射進課堂),那麼教育效果比單純說教的效果要好很多。
三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要豐富語文課外活動
豐富語文課外活動,也是新課標多次強調的。在構成語文素養的諸要素中,語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說到底,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要通過他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體現出來,而且一個人也只有具備了相當的語文能力,能讀會寫,善於吸收和表達,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離不開實踐,語文能力的形慎如鬥成也是如此。造成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是語文教學不給學生實踐的機會。
1.讀課外書與讀報
引導小學生從小養成愛看書、愛讀報的好習慣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在這方面我採取了布置課外作業的形式,由孩子們獨立完成,製作剪報和編寫手抄報;採取了小組活動的方式,大家一起來讀,再一起議論;還採取了集體活動的形式,開讀書報告會,把書報的內容排練成小節目演出。
2.看電視與看電影
小學生每天看電視的時間過長,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社會問題。語文課外活動還要把學生看電視和電影納入到活動之中。我多次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看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電視節目和電影,之後針對所看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互相討論。我發現這樣確實能夠從多角度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對現代文化的興趣和求知慾。
3.說話、討論、朗讀、講演
開展語文課外活動,一定要給孩子們提供說話和討論的機會。口頭表達對於兒童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小學普遍班容量過大,語文課外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課堂教學小學生發言機會少的不足。
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語文素養,才能促進自身全面和諧的發展,才能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在這方面我們應該繼續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實踐,探索出適合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具體途徑,既符合小學生實際情況,又可持續長久地堅持下去,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新課程改革在各校學生中順利推進提供一定的幫助。
〔責任編輯:陳晨〕

④ 以"語文"為話題的議論文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年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小學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3.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實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7.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9.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10.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12.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4.能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15.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寫作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
8.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0萬字,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鍾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
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
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註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材編寫建議
1.教材編寫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2.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教材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感情。
4.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5.教材選文要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
6.教材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性,有利子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
7.教材內容的安排,應避免繁瑣化,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8.教材的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避免模式化,鼓勵靈活多樣,注意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9.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
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2.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
3.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語文教學配置相應的設備;還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聯系,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
4.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教學建議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五)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1.關於識字與寫字與漢語拼音。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
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
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
2.關於閱讀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有些詩文還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還應注意學主閱讀時的心理衛生和用眼衛主。
3.關於寫作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和幻想 語文是一樣有趣的事

⑤ 語文素養與語文意識的區別和聯系

語文素質與語文素養的區別與聯系

面對時代賦予的使命和學生的需求,高中語文新課標提出了三條基本理念,其中第一條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近年來,從社會、教育研究的專門機構到專家、學者、普通教師和學生都認識到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新理念。那麼接下來,筆者想就「語文素質」與「語文素養」的區別與聯系,談幾點認識。
一、區別
1.含義上的區別
《辭海》中,對「素質」與「素養」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詮釋。「素質」:①指事物本來的性質。②素養。③心理學上指人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上的先天的特點。「素養」:①在長期訓練和實踐中所獲得的技巧或能力。②平時的品行,氣質等修養。
通過「素質」與「素養」兩種含義的比較,我們認識到「素質」突出了事物先天,本來的性質特點;「素養」更注重於平時訓練和實踐中獲得的品行和氣質等修養,也指「學識、造詣、技藝、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狀況。
新課程標准中採用「素養」一詞,還有兩層意思:一是將「素養」理解為「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二是認為基礎教育中各個階段的「素養目標」是有層次差別的。大家為什麼不用「素質」而用「素養」一詞,可能是因為「素養」一詞較之「素質」更具有「後天的教養效果」的意味。
由此,我們可以對「語文素質」和「語文素養」進行較為合理、全面的闡釋。「語文素質」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體現出的知識和技能在人身上內化以後潛在的一種運用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其中以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為基礎。「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2.內容上的區別
「語文素質」就其內容構成而言,一般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由各種學科知識、信息、技能以及主體的實際經驗,主觀感受積淀起來的智能層面,它是素質結構中最重要、最基礎的部分;二是由主體的意識狀態、意志品質、情緒態度構成的情感層面,它是素質結構中不可或缺的動力和調控系統。素質結構中,最核心的部分仍是知識和能力,素質教育仍要重視知識和能力教學。「語文素養」包含語文的積累、語感、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以及思維品質、文化品味、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
3.語文素質和語文素養在教育目標層次的發展趨勢
當前,許多國家對課程目標的調整,都是既重視知識的更新,又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要求。
傳統的學校教育目標三級層次:①知識;②實用技術;③態度和技能。
新的三級層次:①態度和技能;②實用技術;③知識。
可見,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程正在由過去孤立的知識傳授及單一的技能操練形式,向一定情感與態度支持下的綜合素質教育方向發展。所以,課程形式更具生態性。這一變化將會徹底改變語文教學的面貌,促使語文教學更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和態度。人們也不再把語文簡單地理解為靜態的知識和能力體系,更多地把它視為由一定時間、空間和語言運用構成的生態系統。語文課程由以往孤立的、顯性的知識和能力教學,變成了鮮活的、隱性的素質教育,開始著重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更多地注意語文知識和語言技能在實際運用狀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態和規律。
為了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需要,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良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增進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以實現語文課程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
具體課程設計上,新課標也突出體現出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設計思路。高中語文課程由五個必修模塊、五個選修模塊組成,以期促進學生語文應用、審美和探究等能力的和諧發展,獲得良好的思想文化修養和較強的語言文字能力。課程編排是:必修課程(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選修課程(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究)。通過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學習,力圖使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等五方面獲得全面發展。
在具體教學中,「語文素養」也對傳統常規教學帶來沖擊。
1. 形成了對以知識傳授為重點的教學內容的沖擊
從對知識的關注,過渡為更加關注學生情感體驗、人文精神的蘊蓄和學習個性的張揚,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對課堂調控方式的沖擊
從教師講授為主,過渡為強調以學生學習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一切教學行為都圍繞學生;強調學習主體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的呈現方式,並關注學生的學習品質、實踐精神、創新能力等。
3. 對課堂活動方式的沖擊
從語文課堂的單向流程,過渡為讓學生積極參與對話,主動推進對話。課標要求語文課堂必須為學生搭建語文體驗和實踐的平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轉變課堂中心,求得學習環境空間的開放,引導學生通過課內外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在開放的課堂形式下,學語文不但是收獲知識,更是學學做人,在智力的同時放飛心靈,從而促進學生人格的自我完善與語文素養的綜合發展。
4. 對語文學習環境的沖擊
從單一的學習教育,過渡為正規學校學習以及學校以外整個社會,生活各方面多層次的學習。杜威曾說:「學習即社會,教育即生活。」 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習環境也發生了變化。當代信息技術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環境。教育教學評價制度的更為多元化,以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總之,「語文素養」新理念的提出,較之「語文素質」更具創新性,動態的合理性、前瞻性。「語文素養」的提出更有利於學生人格的發展,也更有利於教育的良性發展。
二、聯系
1.基礎的同一性
「語文素質」強調知識、技能的基礎地位,而「語文素養」也關注語文知識、技能的基礎培養,但同時包含思維品質、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價值觀。
2.繼承的同一性
「語文素質」和「語文素養」都具有對人類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繼承性。都有對傳統文化知識中蘊含的人文精髓的汲取。只不過,語文素養還強調後天訓練、熏陶,動態接受新事物、新信息、新知識。
3.人文性的同一
語文的重要特徵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同一,「語文素質」和「語文素養」都包括掌握人文科學知識,發展人文能力和形成人文品格(人文精神),弘揚科學精神的內涵。
4.育人功能的一致性
「語文素質」和「語文素養」都力圖培育學生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無論是從語文課程的特點,還是從課程發展的趨勢來看,語文學科需要一個全新的核心概念。從「語言素質」到「語文素養」,為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培養健全的人格奠定了理論基礎。

⑥ 何為語文意識

大文豪歌德說過:「內容人人看得見,含義只有有些人得知,而形式對於大多數人是一個秘密。」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廓清了語文的邊界。其內容是第一邊界,含義是第二邊界,而形式是第三邊界。不難發現這三層邊界越往外,語文味就越淡,越往內語文味就越濃。

內容這個邊界的范圍是最大的,內容下面是含義,邊界變得小了一點兒,而比含義邊界更小的是形式。我們這里說的語文意識主要就是指的是語文的形式。而語文的形式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秘密。這意味著大多數人在教語文的時候並不知道語文到底是怎麼回事,這才是問題的實質所在。

是什麼原因導致你看不見語文的形式,因為你缺乏一雙語文的眼睛,語文在你的面前不稱其為語文,他只是內容。

朱光潛先生說:「從前我看文學作品引人注意的是一般人所述的內容,如果他所寫的思想或情境本身引人入勝,我便覺得他好,根本不很注意到他的語言文字如何?反正語文是過河拆橋過了河橋的好壞可以不用管了,近年來我的習慣已完全改過,一篇文學作品到了首,我第一部就留心他的語文,如果他在這方面有毛病,我對他的情感的就冷淡了好些。」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文語言文字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由內容而含義進而形式,步步逼近語文的核心。學習語言文字的表達和運用,正是語文的獨當之任,正是語文的本體所在。

閱讀全文

與語文意識是什麼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